高一物理必修 教材详解

合集下载

高一(必修1)物理教材

高一(必修1)物理教材

高中物理(必修一)目录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知识框架)第1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第2节时间和位移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第4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第5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知识框架)第1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第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第3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第4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第5节自由落体运动第6节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框架)第1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第2节弹力第3节摩擦力第4节力的合成第5节力的分解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知识框架)运动的描述质点:形状、大小可忽略不计的有质量的点物体可看成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用来选作标准的另外的物体坐标系:用来准确描述物体位置及位置变化基本概念概念对比时刻:是指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是一个点时间:是时间间隔的简称,指一段持续的时间间隔,两个时刻的间隔表示时间路程:质点实际运动的轨迹的长度;单位m。

位移: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终点的有向线段,表示位置的变化;单位:m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速度、位移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路程、时间定义: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公式:txtx=∆∆=ν;单位:m/s矢量性:矢量定义:某一过程中的一段位移与其所对应的时间的比值物理意义:粗略地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公式:txtx=∆∆=ν;单位:m/s矢量性:矢量平均速度速率:表示速度的大小;标量。

平均速率:表示某义过程中的一段路程与其所用的时间的比值是一个标量速率速度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物理意义: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公式:tvvtva t0-=∆∆=;单位:m/s2矢量性:矢量,与速度变化量方向相同加速度实验打点计时器分类: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振动频率:均为50Hz,即每隔0.02s打一个点纸带分析:a.可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b.粗略计算瞬时速度一、物体和质点(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物理意义:质点是一个理想模型,不是实际存在的物体。

高中物理教材分析 人教版(必修一)

高中物理教材分析 人教版(必修一)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一、教学要求必修一模块是高中物理共同必修模块,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完成这一模块的学习。

本模块划分为“运动的描述”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两个二级主题,模块涉及的概念和规律是高中物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有关实验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典型性,通过这些实验学习,可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及实践在人类认识世界中的作用,其具体的教学要求如下:(一)运动的描述[内容标准]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2.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3.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4.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学习要求]1.质点认识质点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知道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个理想模型。

在具体事例中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体会质点模型在研究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2.参考系和坐标系知道参考系概念,通过实例的分析了解参考系的意义。

在具体问题中正确选择参考系,利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变化(不要求介绍“惯性系”和“非惯性系”)体会研究物理问题中建立参考系的重要性,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3.时间(间隔)和时刻通过实例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和联系。

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体会数轴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4.路程和位移理解位移的概念。

通过实例,了解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知道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用坐标系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5.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理解物体运动速度的意义,知道速度的定义式和矢量性,知道速率的概念。

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并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有关显示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仪表。

知道瞬时速度的意义,在具体问题中识别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初步体会极限的思维方法。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教材分析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教材分析

高一物理必修1教材分析新教材的特点●强调科学探究在课程中的作用科学探究是一类教学活动,科学探究也是一种精神。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探求精神是与生俱来的。

科学教育应该保护并发扬青少年的探究精神。

因此,这套教材从整体上是以探究的思路展开的。

例如,全书开始就提出这样的问题:实际物体的运动是复杂的,如果物体都是一个个只有质量、没有大小的“点”,问题就简单了。

那么,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做这样的“点”呢……从教学活动的角度讲,高中物理中的科学探究不全是实验探究。

通过自己的探索,变未知为已知,这样的教学活动就是科学探究。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教材安排了几个典型的、没有实验活动的科学探究,例如第五章第五节“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第六章第六节“探究向心加速度大小的表达式”等。

有些实验,探究性很强,这一点在实验的标题中都明确地标示出来了。

例如:第二章第一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第三章第四节的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等。

探究性的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的结论是未知的,这样就增加了实验的难度。

老师应该在适当环节给出提示,帮助学生沿正确的方向前进,但又不直接给出结论,以保持学习的探究性,例如第三章第四节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等。

对于不涉及实验的探究活动,教材也用提示的方法,既使学生能够不太困难地走下去,又保持了教学内容的探究性,例如第五章第五节“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等。

●重视实验的教学新教材加强了实验的教学,体现之一是它把实验与其他教学内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不再规定所谓的“必做”实验。

例如第一章中第4节“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把原来一个研究如何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变成如何使用打点计时器研究未知运动的探索性实验。

还有一点与过去的《教学大纲》不同:《课程标准》没有对实验的具体做法、使用的器材等做出硬性的规定。

这样就可以使师生因地制宜地进行实验教学,便于提出不同的实验方法,有利于实验设计的教学,使师生更注重实验中的科学思想,而不是背诵实验的器材、步骤等条文。

高一必修一物理课程讲解

高一必修一物理课程讲解

高一《必修一》的物理课程内容解读
首先,这门课程会详细介绍质点和参考系的概念。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用于描述那些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物体。

参考系则是描述物体运动时所选的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考系会改变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

其次,时间和位移也是课程的重要部分。

时间对应一段过程的始终,而位移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物体位置的改变。

再者,速度和加速度是两个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关键物理量。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而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此外,课程还会涉及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包括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力和加速度的关系)以及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这些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用于描述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最后,曲线运动和万有引力也是必修一物理中的重要主题。

曲线运动涉及速度方向的变化,万有引力则是描述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

这些内容都是高中物理的基础,对于理解更高级的物理概念和进行物理实验都至关重要。

在学习过程中,建议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及时提出问题,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和理解所学内容。

部编版高一物理必修上册教材分析

部编版高一物理必修上册教材分析

部编版高一物理必修上册教材分析简介本文档旨在对《部编版高一物理必修上册教材》进行分析和评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参考。

以下是对教材的内容和特点的综述。

内容概述《部编版高一物理必修上册教材》是高中一年级物理必修课程的教材,共分为多个单元,涵盖了力学、能量与功、电学等基础物理概念和原理。

每个单元以引入问题或实际案例的方式展开,配以相应的实验项目、数学推导和题练,力求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物理学的基础知识。

特点分析1. 组织结构合理:教材按照课程内容的逻辑顺序进行编排,从引入问题开始,逐步展开,以便学生能够逐步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与原理。

2. 知识贯通性强:教材中的各个单元之间存在着较强的联系,知识点之间相互衔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整体结构。

3. 突出实验与实践:教材注重实验的引入和应用,在理论知识的介绍之后,提供相应的实验项目,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4. 强调数学方法:教材中的数学推导环节对物理原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理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参考价值《部编版高一物理必修上册教材》对于研究物理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组织结构合理、贯通性强和注重实验与实践的特点,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同时,教材中的数学推导环节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数理思维和问题分析能力,为日后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论《部编版高一物理必修上册教材》是适用于高中一年级物理必修课程的教材。

其合理的组织结构、贯通性强的知识内容以及注重实验和数学方法的特点,使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教师和学生可根据教材的特点进行教学和研究,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高一物理必修1物理讲解课件

高一物理必修1物理讲解课件

物理必修1 运动的描述知识要点复习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如: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

..等于路程。

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考点三:速度与速率的关系考点四:速度、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关系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t图象和v—t图象。

理解图象的含义:1、x-t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v—t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3、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4、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5、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考点六、纸带问题(1)、2B AB BC v T +=,2C BC CDv T +=(2)、2C B v v CD BC a T T --==2v x a t T ∆∆==(3)、()()21234569Tx x x x x x a ++-++=逐差法(4)、212at x x =-(如何推导?提示:中间速度)例题复习1.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是矢量的是( )A .位移、时间、速度、加速度B .质量、路程、速度、平均速度C.速度、平均速度、位移、加速度D.位移、路程、时间、加速度2.下列说法中的“快”,指加速度较大的是( )A.小轿车比大卡车起动得快B.协和式客机能在两万米高空飞行得很快C.乘汽车从烟台到济南,如果走高速公路能很快到达D.汽车在紧急刹车的情况下,能够很快地停下来3.下表是济南至烟台的N923次列车运行时刻表的一部分,则( )车站到达时间开车时间停留时间里程/km济南始发站08∶12 0淄博09∶15 09∶18 3 110潍坊10∶44 10∶47 3 210蓝村12∶05 12∶08 3 341烟台14∶35 终点站524“3”指的是时刻 B.表中的“1205”指的是时间C.从济南到烟台列车通过的路程为524km D.从潍坊到蓝村列车的平均速度为94km/h4.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的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则在此过程中( )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为零时,速度达最小值B.速度逐渐增加,当加速度减小为零时,速度达最大值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为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为零时,位移达最小值5.一艘船以恒定的速度,往返于上、下游两码头之间.如果以时间t1和t2分别表示水的流速较小和较大时船往返一次所需的时间,那么,两时间的长短关系为( )A.t1=t2B.t1>t2C.t1<t2D.条件不足,不能判断6.下列给出的四组图象中,能够反映同一直线运动的是( )7.将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后,能正确表示其速率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的图线是图中哪一图线( )8.沿直线运动的一列火车和一辆汽车在开始计时及每过1s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如下表所示,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A.火车的速度变化较慢B.汽车的加速度较小C.火车的位移在减小D.汽车的位移在减小9.甲、乙两位同学多次进行百米赛跑,每次甲都比乙提前10m到达终点,现让甲远离起跑点10m,乙仍在起跑点起跑,则( )A.甲先到达终点B.两人同时到达终点 C.乙先到达终点 D.不能确定10.上海到南京的列车已迎来第五次大提速,速度达到v1=180km/h.为确保安全,在铁路与公路交叉的道口处需装有自动信号灯.当列车还有一段距离才能到达公路道口时,道口应亮起红灯,警告未越过停车线的汽车迅速制动,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赶快通过.如果汽车通过道口的速度v2=36km/h,停车线至道口栏木的距离x=5m,道口宽度x=26m,汽车长l=15m(如图所示),并把火车和汽车的运动都看成匀速直线运动.问:列车离道口的距离L为多少时亮红灯,才能确保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安全驶过道口?物理必修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知识要点复习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基本公式:1、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2、位移—时间关系式:2021at t v x += ; 3、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02=-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word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教材分析

(word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教材分析

(word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教材分析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4.1 牛顿第一定律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的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2、帮助学生养成研究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对比研究的习惯.3、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知道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一些简单的器材,比如:小球、木块、毛巾、玻璃板等,来对比研究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现象明显,而且更容易推理。

2、培养科学研究问题的态度。

3、利用动画演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4、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培养学生大胆发言,并学以致用★教学目标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会用惯性解释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2.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正确理解3.理想实验★教学难点1.力和运动的关系2.惯性和质量的关系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案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快慢,即加速度大小与力有关,也与质量有关。

2、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定量关系。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掌握在研究三个物理量之间关系时,用控制变量法实现。

2、指导学生根据原理去设计实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3、帮助学生会分析数据表格,利用图象寻求物理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新课标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二三册教材解读〖功与功率 教材解读〗

新课标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二三册教材解读〖功与功率 教材解读〗

1 功与功率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式。

(2)知道功是标量,理解正功、负功的含义。

知道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是各个力分别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

(3)理解功率的概念,会运用极限思想得到瞬时功率表达式P=Fv。

关注生产生活中常见机械做功、功率大小及其意义。

(4)能分析汽车发动机功率一定时,牵引力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分析、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材分析
功和功率是建立功能关系的重要概念。

功是为进一步提出“能”这个更为广泛、更为重要的概念服务的。

做功过程反映了能量的变化过程。

只有准确理解“功”才能更好地促进能量概念的建构。

教材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以节前“问题”引出:当位移的方向与力的方向不一致时,应当如何计算功?接着讨论正功和负功的概念。

在功的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做功的快慢,引出功率的概念。

最后,通过分析汽车发动机功率一定时牵引力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功率概念的理解。

本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为理解功的概念、正功与负功的意义、瞬时功率的概念。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学生对力、位移矢量的分解还不够熟悉;②学生对标量、矢量的认识不到位导致不能很好地理解功是标量;③从平均功率过渡到瞬时功率对极限思想的应用要求较高;④汽车发动机功率、牵引力、速度三者关系的分析比较复杂。

因此教师应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针对难点的突破进行教学设计。

1。

新人教必修一高中物理 第三章 相互作用 教材分析 课件

新人教必修一高中物理 第三章 相互作用 教材分析 课件

4、力的分解
(1)作用在物体上的一个力只能产生一个效果。 (2)在进行力的分解时,为了从多种可能性中选择一种 对解决相应力学的问题最方便的分解,我们在教学中仍要 强调“按力的作用效果去进行力的分解”,
这里所说的“按力的作用效果”并不是指某一个力的作用 效果,而是作用在研究对象上的所有力的共同效果。例如, 在研究斜面上物体的运动时,物体在其重力,斜面支持力 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产生沿斜面下滑(摩擦力不太大 时)的效果,即物体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都沿斜面方向。 为了方便地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该物体的 运动,其最有利的办法就是将与斜面方向不一致的作用力 分解为两个分力,其中一个分力必须沿斜面方向,另一分 力的方向与斜面垂直,后者是考虑到在垂直斜面的方向上, 物体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均为零。
第三章 相互作用
教材分析
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初中已学的知识: 1、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 力的大小。知道二力平衡条件。了解了物体运动 状态变化的原因。 2、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 和方向 。 3、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 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了 解了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4、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 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来表示力。 (4)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重力的大小及方向,知道重心的 概念。
(5)初步了解四种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和作用范围。 (6)通过“做一做”“说一说”等栏目,培养探究能力和质疑能 力。
力的概念1、2 重力
重心
悬挂法找重心

高中物理(必修1)教材分析

高中物理(必修1)教材分析

高中物理(必修1)教材分析教材分析(高中物理必修1)高中物理必修1是高中物理知识与初中物理知识的衔接,所讲知识是高中段较为简单易懂的,全书共分为四个章节: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相互作用、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本章节和初中知识联系紧密,路程、速度等初中知识点在本章节中也有介绍。

建立了“质点”、“参考系”“坐标系”这些物理名词,考试中常常会涉及到质点的应用,如:在研究地球的公转问题中我们能不能把地球看作是一个质点?火车过桥问题中依据具体的情况我们能不能把火车看成是一个质点?参考系的选取在本章乃至以后的做题分析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如:人坐在列车上看不同的风景,这些风景在不同的位置上,展现给他的运动状态也不同,车外的树是运动的、车上对面坐着的人是静止的……在介绍回忆路程、速度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引出了“矢量”这一新的物理名词——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位移”便是这一物理名词最好的介绍,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区别于路程。

由此引来的速度就区别于初中阶段所学的速度,这里的速度就是矢量,是一个有方向的物理量。

本章节最后介绍了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打点计时器的使用在高中阶段要求学生必修灵活掌握,在以后的实验及考试中会涉及详细的操作步骤及其给实验、结果带来的影响。

第二章匀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本章节探讨并总结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V 是运动物体的末速度、a 是加速度、t 是加速所用时间、v 0是运动物体在经历加速时间t 后的末速度、s 是在时间t 内物体经过的位移。

v =v 0+at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x =v 0t +at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1 v2−v 02=2as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上述三个公式是运动学中最基本的公式,在高考中会结合一些问题作为一道大题出现在卷面上。

自由落体运动是指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受加速度为g 。

【最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教材分析 课件(30张)

【最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教材分析 课件(30张)

艺术家与科学家都被同一事物所吸 引——自然及人性 艺术家和科学家都在探讨宇宙的起 源、生命的真谛,以及死亡的涵义 科学用数学这个共同语言来表达, 因此大家可以分享对于世界的认知; 而艺术很难找到共同语言。
科学语言的应用 科学素养的提高
5、课时建议 总课时:8~9节
第1节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1课时 第2节 时间和位移 1课时 第3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 2课时 第4节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2课时 第5节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2课时 机动 1课时
2、教师善示范,学生好规矩 例如,坐标 x 与 坐标变化量∆x 例如,速度—时间图象 实验数据测量与记录,求速度, 建坐标,描点,连线
例如,做实验的规矩 座次,行为规范,实验准备 等
3、情景和方法,一以而贯之 实现教学内容的实验很多,例如描 绘速度——时间图象,可用电磁打点 计时器、火花打点计时器、轨道小车、 气垫导轨、传感器。处理数据求速度, 可选四点三段距离,可选三点两段距 离等。 入门时,让学生关注的少点,掌握 得好点,在情景和方法上应该注意 “一以贯之”。
例题3.关于时间的下列说法中,哪些表示 的是时刻 A. 2008年8月8日晚20:00,第二十九届奥 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开幕 B. 校运动会100m赛跑的最好成绩是12.8s C. 学校上午8:00开始上课 D.“神舟七号”绕地球运行一周用时90 分钟
例题4.下图为A、B两只棕熊在野外沿 直线散步的位置-时间图象。由图可知: A.在这一小时内,A熊的平均速度较大 B.在t=10.0min时刻,B熊的速度较大 C.A熊的速度总是沿着一个方向 D.B熊的速度总是沿着一个方向
-1
10 5 0
1
2
3 4
5

新课标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二三册教材解读〖摩擦力 教材解读〗

新课标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二三册教材解读〖摩擦力 教材解读〗

2 摩擦力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摩擦现象,理解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区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会根据相对运动方向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并根据F f=μF N计算其大小。

3会根据相对运动趋势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并会根据物体受力和运动情况,分析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通过实例,了解最大静摩擦力。

4知道生产和生活中增大或者减小摩擦力的实例,有将摩擦力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对初中摩擦力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教科书首先通过回忆初中知识,说明什么是滑动摩擦力,并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然后,在介绍了静摩擦力及其方向后,通过实验研究静摩擦力的大小。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实验认识摩擦力的规律。

这是因为摩擦力是一种常见的重要的相互作用力,对解释生产或者生活中的现象具有重要价值。

判断摩擦力的方向是本节课的难点,这是因为:第一,认识摩擦力需要在大量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归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缺乏这些体验的积累;第二,摩擦力与机械运动紧密联系,比如相对运动、相对运动趋势等概念,这些概念本身就是比较抽象的。

1。

(完整)高中物理教材解读.doc

(完整)高中物理教材解读.doc

高中物理教材解读一:高中物理知识体系1.力和运动2.动量和能量3.电磁场4.近代物理、振动和波二:高中物理高考考点分析第一部分:力和运动力和运动这一部分是高中物理的基础,学生学完这部分知识后能够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和运动规律的分析,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运动学(必修 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运动的描述直线运动典型的直线运动参考系、质点、时间和时刻、位移和路程速度、速率、平均速度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s= v t ,s-t 图,( a= 0)1 at2v t v0 at,s v0t2规律v0vt tv t2 v02 2as , s 匀变速直线运动v - t 图 2自由落体( a= g)特例竖直上抛( a= g)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难点:追及、相遇问题2.静力学(必修 1 第二章:力;第四章:物体的平衡)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不能离开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而存在。

概念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运动状态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图示)效果:拉力、动力、阻力、支持力、压力力分类重力:方向、作用点(关于重心的位置)性质:弹力:产生条件、方向、大小(胡克定律)摩擦力:(静摩擦与动摩擦)产生条件、方向、大小运算——平行四边形定则力的合成|F1- F2 |≤ F 合≤ F1+ F2 力的分解重点:弹力、重力、摩擦力;难点:物体受力分析的常用方法3.动力学(必修 1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重点:牛顿第二定律;难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4.曲线运动(必修 2 第一章:抛体运动;第二章:圆周运动。

近几年在北京高考题中,常与动能定理、电磁场综合考察)条件:只受重力,初速度水条件: F 合与初速 v0 平抛研究方法: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不在一条直线上运动规律: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曲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线特例运动匀特点: v a 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变化、速方向:沿切线方向圆描述: v、ω、 T、 a、n、f 周运动条件: F 合与初速 v0垂直重点: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难点: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6.天体运动(必修 2 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

物理高一新教材知识点归纳

物理高一新教材知识点归纳

物理高一新教材知识点归纳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物理作为一门科学学科,对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物理也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在高一阶段,我们进一步深入学习物理的基础理论和实验知识。

下面,我将对高一新教材物理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一、运动学知识点运动学是学习物体运动规律的基础知识。

其中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的介绍和计算方法的学习。

运动的描述可以通过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来进行,通过对这些量的计算和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二、力学知识点力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体受力和运动规律之间的关系。

在高一阶段,我们学习了牛顿定律、重力、摩擦力等概念和相关的计算方法。

此外,力学还包括动量、功和能量等重要概念的引入和计算方法的学习。

三、光学知识点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和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在高一阶段,我们学习了光的反射、折射和光的波动性质等基本概念。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光的成像规律和光学仪器的原理,例如反射镜、透镜等。

通过对光学知识的学习,我们能够了解光的行为和利用光的现象进行实际应用。

四、电学知识点电学是研究电荷、电流、电场和电磁现象等规律性问题的学科。

在高一阶段,我们学习了电荷和电流的基本概念,了解了电路中的串联和并联等基本电路的组合方式。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欧姆定律和功率定律等重要电学公式,并能应用于实际电路的计算和分析。

五、热学知识点热学是研究热量与物质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在高一阶段,我们学习了热量的传递方式,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温度和热量的关系,以及热量的计量单位。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热力学定律,能够对气体的性质和变化进行分析和计算。

综上所述,高一物理新教材的内容涵盖了运动学、力学、光学、电学和热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不仅可以理解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还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和科学研究的开展中。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教材分析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全章概述本章学习力得基本知识,就是学习整个力学得基础与准备。

内容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力得合成、力得分解。

本章得内容与初中学过得有关力学知识联系密切,就是初中知识得扩展与深化,就是今后学好其它力学知识得基础。

在新课程标准下本章突出了以下特点:l、与过去教材相比,突出介绍了自然界中得四种相互作用,四种相互作用之间得关系激起了有志者得热情与探索欲望。

2、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我们熟悉得生活现象引入教学内容或回应教学内容,比如足球运动、重心改变、摩擦力得产生等等,源于生活得实例激发了大家探索得热情。

3、强调实验得作用,锻炼动手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体会与感悟实验方法对物理学习得重要性,激发学习物理得兴趣。

4、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源于生活并且最终服务于生活。

新课标要求1、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得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

2、知道常见得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得弹性,知道胡克定律3、通过实验,理解力得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力得平衡条件,区分矢量与标量,用力得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得问题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力产生得原因及其定义。

2、知道重力得方向以及重力得大小与物体质量得关系,能用重锤线检验一条线或一个面就是否竖直或水平。

3、知道物体重心得含义4、了解力就是物体对物体得作用,力得作用就是相互得,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5、知道力得三要素6、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知道人类认识力得作用就是从力得作用产生得效果开始得2、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得作用效果与力得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3、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得作用就是相互得4、通过观察与亲身感受以及对初中知识得回顾,概括出重力得产生、方向及大小与什么有关,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得能力以及认真阅读教材得习惯5、通过“重心”概念得引人渗透“等效代换”得物理学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科学得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得意识2、培养主动与她人合作得精神与与她人交流得愿望,敢于质疑,勇于修正3、通过介绍“神五”发射升空过程,培养学生得爱国主义情操,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与社会所起得巨大推动作用★教学重点1、重力得方向以及重力得大小与物体质量得关系2、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教学难点1、力得作用效果与力得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2、重心得概念★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导入目标——自主探索,实践体验——表达交流,总结归纳★教学用具:长方形木块,锯条,橡皮条,已知质量得钩码,重锤线,铅笔,刻度尺,质量均匀分布得金属板等。

高中物理必修1教材分析

高中物理必修1教材分析
特征。当电磁铁断电时,同步开始计时,而在球对 光电门挡光时停止计时。电磁铁的剩磁会造成计时 误差,在钢球与电磁铁间垫一层薄纸,能消弱这种 影响。
(2)双光电门法:球对光电门E挡 光开始计时,对F挡光停止计时。 能够避免剩磁的影响,较精确地 测定重力加速度值。计算公式为:
2( s2 s1 ) g t2 t1
• 要求学习做线性拟合来画图线。基础的方法是靠 直觉的手工方法。侧重在对于可能存在的规律的 推测(猜测)。
• 用计算机软件处理实验数据。它是依据最小二乘 法做拟合,可能会看到在数据量较少的情况下, 多数点不在此直线上却是最佳结果。可以引导学 生对此进行思考和定性的分析,而悟出其中的道 理。用10分钟演示范例,学生就可以知道使用 软件Excel做函数拟合的基本操作。
多样化的实验设计
1.斜面上向下滚动小球
重现伽利略的方法,进行合理的外推。装置与 引入加速度概念的实验类似,用滚动代替平动,借 助金属球的转动惯量和小倾角的斜面,使球质心的 加速度变小,便于观察。
2.使用落体仪(课本44页“做一做” )
(1) 单光电门法:
用来发现或验证x ∝ t 2 ,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
V – t 图像
X – t 图像
4.引入加速度的概念
相同的钢球A、B分别在两个轨道上自同一高度从静 止开始滚下,可看到两者速度变化的快慢不同。但是它 们的末速度(到达水平轨道上的速度)大致相同。如果 将B改为从较低的位置B / 滚下,可看到虽然它速度增加 得较快,但末速度却较小。
用滚动代替平动,借助金属球的转动惯量和小倾角 的斜面,使球质心的加速度变小,便于观察。
的s – t 图像称为“位移 – 时间图像”是不确切的。对于质点 运动的基本描述,就是不同的时刻在空间的位置不同。按照 本教材,应画出x – t 图像,因为与时刻对应的不是变化量位 移Δx 。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物理教材解读引导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奥秘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物理教材解读引导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奥秘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物理教材解读引导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奥秘自然科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重要工具,而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提高科学素养至关重要。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物理教材的出版,旨在通过解读物理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探索自然科学的奥秘。

以下将对该教材进行解读,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核心概念和方法。

第一章:运动与力在这一章中,教材首先详细介绍了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描述运动的物理量,如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

通过实例和图表的使用,教材让学生了解了速度与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理解物体在不同受力下的运动规律。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真实地感受到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的描述在这一章中,教材重点介绍了牛顿运动定律对物体运动描述的重要性。

通过引入质点的概念,教材让学生从简单的情境出发,逐步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教材还强调了运动状态的改变与力的作用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实例分析和问题讨论,引导学生探索物体受力情况下的运动规律,并学会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力的作用和力的分解这一章中,教材通过力的概念和力的种类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不同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同时,教材引导学生学习力的分解方法,以解决力的合成和分解问题。

通过实际的示例和练习题,学生可以根据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变化,准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力,也为学生后续学习力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章:动能、功和能量守恒定律在这一章中,教材将物体的动能、功和能量守恒定律作为重点内容进行了深入讲解。

教材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能量在物体运动中的转化和守恒。

通过问题分析和讨论,教材引导学生探究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的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第五章:功率和机械效率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功率和机械效率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新课标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二三册教材解读〖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材解读〗

新课标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二三册教材解读〖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材解读〗

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一、教学目标1通过抽象概括,理解速度的含义。

知道速度的定义式、单位和方向。

2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初步体会极限方法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应用和意义。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及速率的含义。

能在实际问题中正确辨析、应用以上关于速度的概念。

3会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认识如实记录数据、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培养科学的态度。

4理解v-t图像的含义,能用实验数据绘制v-t图像,并会根据v-t图像分析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

5联系与速度有关的实例,体会物理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增强物理学习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物理量,本节内容围绕速度概念的建立展开。

教科书的内容安排是有层次的,具体表现为:首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初中时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并且引导学生分析运动员在比赛中不同时段的运动快慢是否相同,这为引入瞬时速度做好了铺垫。

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不仅应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多少,还要描述其快慢,这就需要建立速度的概念。

为进一步精确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又引入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

最后,结合瞬时速度的概念,研究测量速度的方法以及描绘速度—时间图像的方法。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的建立,以及通过实验测量速度及描绘v-t图像的方法。

速度是学生初中已有的概念,难点表现在对概念的重建和进阶学习上。

由于位移和路程的不同,高中所学的速度概念与初中不同,教科书提醒学生注意这个差异,以比较的方法加深对新概念的理解。

速度概念的深化还体现在矢量性上,继位移后再次学习和应用矢量的概念,逐步加强对矢量的认识。

平均速度过渡到瞬时速度是学生首次接触极限的思想,因此是本节的另一个难点。

学生对“Δt非常非常小”的含义不一定理解得很清楚,教师可以用匀速直线运动作为过渡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学生一时不理解也不必强求,随着物理和数学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学生会逐渐加深对极限思想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者寄语“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

”高中是人生求学阶段的重要里程,它既是初中学习的延伸,也是大学生活的预备,因此如何度过高中的三年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

作为一名高中阶段的物理老师,我想和即将踏入高中门槛的学生浅谈一下高中物理的有关学习。

想学好高中物理,特别是高一物理,首先要注意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

初中物理是知识型的学习,只要多做题,取得好成绩是比较容易的;高一物理是能力型的学习,特别强调注重知识和能力的迁移。

对初高中物理的学习类型反差,准高中生应该有这个心理准备。

其次,想学好高中物理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重视课本的阅读,学会看书。

高中物理较为抽象,注重物理现象的内在联系,对物理过程的分析比初中物理高,不能死记公式。

物理知识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前学生预习上,作为学好物理的第一步,仔细反复阅读课本,领会要领是极其重要的。

二是学会反思,善于总结。

做习题是必不可少的,但一定要能读懂所表达的物理情景,明白在演变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重要状态。

要学会分析解题的难点,要能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不能简单对答案。

有鉴于此,我们英联特开办了暑期高一预科班(衔接班),教研组精心编写了这套初高中衔接教材,教材除了汇集有关高考重点、难点知识点外,还由英联教师精选的习题以及高考真题。

从而达到对学生一下五种能力的重点培养:一、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并能应用于简单的实际物理问题。

二、推理能力——能根据具体物理问题中已知的事实和条件,结合学过的知识和获得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结论或做出正确判断,并能够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三、分析综合能力——能够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问题的本质,建立适当的物理模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应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式,并能进行推导、求解和合理外推,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判断、进行物理解释或作出物理结论。

五、实验能力——能根据实际要求,控制实验条件,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更多精彩内容,比如对于高中阶段的不同及衔接研究成果将会在暑期预科班上由教师展开讲解,由于篇幅所限,编者只分析到这里,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及排版等各种原因书中出现错误在所难免,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英联教育教研组目录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知识框架) (3)第1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4)第2节时间和位移 (6)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9)第4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3)第5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17)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知识框架) (22)第1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3)第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8)第3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33)第4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37)第5节自由落体运动 (42)第6节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47)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框架) (48)第1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49)第2节弹力 (56)第3节摩擦力 (62)第4节力的合成 (69)第5节力的分解 (75)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知识框架)运动的描述质点:形状、大小可忽略不计的有质量的点物体可看成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用来选作标准的另外的物体坐标系:用来准确描述物体位置及位置变化基本概念概念对比时刻:是指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是一个点时间:是时间间隔的简称,指一段持续的时间间隔,两个时刻的间隔表示时间路程:质点实际运动的轨迹的长度;单位m。

位移: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终点的有向线段,表示位置的变化;单位:m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速度、位移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路程、时间定义: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公式:txtx;单位:m/s矢量性:矢量定义:某一过程中的一段位移与其所对应的时间的比值物理意义:粗略地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公式:txtx;单位:m/s矢量性:矢量平均速度速率:表示速度的大小;标量。

平均速率:表示某义过程中的一段路程与其所用的时间的比值是一个标量速率速度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物理意义: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公式:tvvtva t0;单位:m/s2矢量性:矢量,与速度变化量方向相同加速度实验打点计时器分类: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振动频率:均为50Hz,即每隔0.02s打一个点纸带分析: a.可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b.粗略计算瞬时速度一、物体和质点(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物理意义:质点是一个理想模型,不是实际存在的物体。

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进行的科学抽象(2)将物体视为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可视为物体的质点a.物体的大小不是判断物体可否视为质点的重要依据(即:并不是任何情况下大的物体都不可视为质点而小的都可以)例:①地球公转:地球半径远小于地球距太阳间的距离,所以研究地球绕太阳太阳运动时可当作质点②探究原子核的结构时:原子核很小,但不可视为质点b.同一物体在某一问题中可视为质点,而在另一问题中不一定可视为质点例:①火车从武汉到北京运行时间:火车长度远小于武汉到北京的距离,故此时火车可视为质点②研究火车过桥的时间:此时不可将火车视为质点c.平动的物体、转动的物体都有时可视为质点,有时不可以例:①火车通过桥和火车跑长途路线都属平动;前者火车不可视为质点,后者火车可视为质点②花样滑冰运动员,滑冰时有很多转动动作,在“探究她在冰面上所走路径”时可视为质点,探究她“动作要领”时不可视为质点二、参考系1、定义: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某个物体叫参考系2、性质:(1)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也可以是运动的物体(2)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中,被选作参考系的物体只是被假定不动的(3)物体的运动都是相对参考系而言,这是运动的相对性(即同一物体,选取不同的参考系,其运动情况可能不同)(4)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为参考系例1、①“看山恰是走来迎”以船为参考系,山是运动的②“坐地日行八万里”以地心为参考系,因地球自转人运动的距离是地球的周长例2、①甲、乙两汽车同速(v=15m/s)同向方向运动若以地面为参考系,甲、乙汽车速度为15m/s若以甲车为参考系,乙车速度为0②甲、乙两汽车同速(v=15m/s)相反方向运动若以地面为参考系,甲、乙两汽车速度分别为15m/s若以甲车为参考系,乙车速度为30m/s三、坐标系定义:可以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1、一维坐标系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2、二维坐标系3、三维坐标系经典习题1、关于质点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A.质点就是体积很小的球 B.只有很小的物体才能视为质点C.质点不是实际存在的物体,只是一种“理想模型” D.大的物体有时可以视为质点2、2007年5月25日大阪田径赛上,“飞人”刘翔以13秒14勇夺110米栏世界冠军,取得了“四连冠”的好成绩,伴随着雄壮的国歌,世界各地的华人留下了激动的泪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刘翔在飞奔的110米中可以看做质点B.教练为了分析其动作要领,可以将其看做质点C.无论研究什么问题,均不能把刘翔看做质点D.能否将刘翔看做质点,决定与我们所研究的问题3、在下述问题中,能够把研究对象当作质点的是()A.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时间是多少B.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地球上不同区域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C.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D.正在进行花样溜冰的运动员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神州”七号绕地球飞行时,飞船可看做质点B.研究子弹穿过一张薄纸的时间时,子弹不可看做质点C.研究火车通过路旁的一根电线杆的时间时,火车可看做质点D.研究电子绕原子核的运动情况时,电子可看做质点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被选作参考系的物体是假定不动的B.一乘客在车厢内走动的时候,它说车是运动的C.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取地面为参考系D.质点运动的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6、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

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A.甲向上、乙向下、丙不动 B.甲向上、乙向上、丙不动C.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 D.甲向上、乙向上、丙也向上、但比甲、乙都慢7、如图1-1-3所示,一根长0.8m的杆,竖直放置,今有一内径略大于杆直径的环,从杆的顶点 A 向下滑动,取杆的下端O为坐标原点,向下为正方向,图中A、B两点的坐标各是多少?环从A到B的过程中,位置变化了多少?(OB间距离0.2m)8、小明所在学校的校门口是朝南的,他进入校门后一直向前走120米后,再向东走40米就到了他所在的教师,请你画出他的教室所在的位置。

第2节时间和位移1、时刻和时间间隔(1)提出问题生活中经常用到“时间”一词,如:火车到站时间是12时45分,开出时间是12时50分,在本站停留时间是5分钟,前两句话中的“时间”与第三句话中的“时间”的含义是否相同,如何区分?(2)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区别平常所说的“时间”,有时指时刻,有时指时间间隔,如前述三句话中前两个“时间”都是指时刻,第三个“时间”指时间间隔时间轴:说明:时间轴上的点表示时刻,则某一段线段表示时间间隔ns 末、ns 初是指时刻,第ns 内是指1s 的时间间隔,第ns 末与第(n-1)s 初指的是同一时刻,前2s 是指2s 的时间间隔。

(3)时间的测量时间的单位:秒(s )、分钟(min )、小时(h )计时仪器:停表、秒表2、路程和位移(1)提出问题登泰山时从山门处到中天门,可以坐车沿盘山公路上去,也可以通过索道坐缆车上去,还可以沿山间小路爬上去,三种登山的路径不同,游客体会到的登山乐趣也不同,但他们位置变化却是相同的,可见物体运动的路径与其位置变化并不是一回事(2)路程(s ):质点的实际运动路径的长度,路程只有大小单位:是长度的单位(m 、km )(3)位移(x ):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大小,有向线段的指向表示位移的方向(即末位置指向初位置)单位:m 、km (4)位移与路程的区别和联系①位移是描述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是从起点A 指向终点B的有向线段,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大小,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位移通常用字母“x ”表示,它是一个与路径无关,仅由初、末位置决定的物理量②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它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