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运动

合集下载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

(3)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 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 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 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
(4)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 这使清朝官吏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 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组织。
不同原因: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鸦片战争后国内阶级矛 盾的空前激化;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主要是由于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 矛盾的尖锐。 不同点:太平天国运动把斗争的矛头主要指向清朝的封建统治, 在运动中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建立了农民政权,是几千年 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义和团运动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帝国主 义,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始终处于分散状态,在运动中 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 失败原因:主观上,农民阶级的小生产者的地位决定了他们提不出 科学的革命纲领。客观上是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认识: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不能领导中国革命 取得胜利。
中国传统势力的代表
西方势力的代表
所以就把单纯的反洋教斗争发展为反帝斗争
• 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 • 义和拳改名为义和团,1900年势力发展到 京津地区,慈禧太后见义和团运动难以一 时“剿灭”,就改用“招抚”的办法? • 企图利用义和团运动惩治外国侵略者,承 认义和团为合法团体。 • 这样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
评价义和团运动
• 义和团运动是群众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 没有统一的组织、集中的领导和协同一致 的行动,失败是必然的。但义和团群众从 切身的感受中,认识到外国侵略者是中国 人民最主要的敌人。从这一感性认识出发, 他们奋不顾身,对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了 前扑后继的英勇斗争,表现出中华民族的 不甘屈服的反抗精神。

义和团

义和团

《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1、巨额赔款。 人民更贫困,社会经济凋敝。
2、“使馆界” “国中之国”。便于策划侵略
3、控制京津 4、镇压反帝 5、改设外务部
便于直接控制与镇压。
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 便于执行卖国的外交政策。
影响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式形成。 2、两大矛盾合流。
义和团为什么会在山东兴起?
相同点:背景相同:民族危机加深。 目的相同:救亡图存。
对清态度相同:利用、合作。 不同点: 政治、经济:资本主义 1、方案不同 扶清灭洋 改良运动 2、方式不同 武装反抗 3、作用不同
四、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
开始:1900年西摩尔率联军进攻北京。
进程:大沽口登陆 :攻陷大沽炮台。 (瓦德西)天津:督统衙门 。 北京:司令部。(紫禁城) 结果:与十一国签订《辛丑条约》
3、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 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4、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 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 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记不叙用”。 5、总理衙门变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人无独立之性,是为奴隶之人, 国民无独立之性,是为奴隶之国。国 民无义和团之精神所共有 也。
时间:1898年秋 1、兴起 地点:山东冠县 标志:赵三多领导的反洋教活动。 2、发展:山东 直隶
三、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1、抗击八国联军天津保卫战
廊坊、杨村之战
西什库教堂、使馆区之战 2、清政府的态度: 剿杀 招抚 剿杀 客观原因:中外联合绞杀。 3、失败 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义和团运动与戊戌变法
甲午中日战争后,山东先后遭受日、德、 英等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灾难极为深重

高一历史义和团运动知识点

高一历史义和团运动知识点

高一历史义和团运动知识点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本文将从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发展和结果等方面进行论述,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背景义和团运动的背景是中国晚清时期的社会动荡和外国侵略的加剧。

19世纪末,清朝政权腐朽,国力衰败,社会动荡不安。

同时,列强入侵加深了中国人民的屈辱感和愤怒情绪。

这种情况下,以“拳家”为名称的义和团组织开始兴起,秘密发展壮大。

二、发展过程1. 兴起阶段:义和团起初是一个武术组织,旨在抵御外国侵略。

他们信仰“扶清灭洋”,相信只有清朝夺回国家的主权,才能摆脱列强的束缚。

他们追随“袁世凯”的号召,开始借助拳法和超自然力量来保护自己和国家。

2. 动员阶段:义和团迅速在华北地区发展壮大,并开始对外国人和中国的基督教传教士进行袭击。

他们煽动民众的爱国情绪和仇外情绪,认为外国人是中国社会的败类和危险因素。

他们的行动导致了一系列的暴力事件和屠杀。

3. 政府态度:起初,清政府对义和团持鼓励态度,认为他们可以作为对抗外国势力的一种武装力量。

然而,义和团的活动越来越失控,导致了大规模的社会动荡和外交危机。

最终,清政府被迫改变立场,开始对义和团进行镇压。

三、结果与影响1. 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加强:义和团运动的失败,使中国更加受制于列强的压迫和掠夺。

外国资本进一步渗透中国,经济局势更加恶化。

2. 辛亥革命的影响:义和团运动的失败激发了更多中国人民的反抗意识。

这也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创造了社会基础,最终导致了清朝的覆灭和中国的民主革命。

3. 对中国社会的警示:义和团运动让人们认识到,单纯的抵抗外国侵略并不足以解决中国遇到的问题。

对科学、教育、军事等方面的弱点进行改革和提升才是中国崛起的关键。

总结起来,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它的发生源于中国社会动荡和外国侵略的加剧,以拳击为特征的义和团组织迅速发展壮大并对外国人和基督教传教士进行袭击。

义和团:中国独特的反帝运动

义和团:中国独特的反帝运动

义和团:中国独特的反帝运动义和团是中国历史上独特的、反帝反封建的群众性反抗运动。

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义和团运动,时代背景是清朝的衰败、列强的侵略和殖民。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组织结构、宗旨目标以及影响等多个方面来介绍义和团运动。

一、历史背景19世纪,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国土遭受了空前的侵略和扰乱。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均未能改变中国的困境,清政府的腐败和软弱因素日益显现。

同时,传教士活动的兴起以及西方文化的传播,也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八国联军1900年选择以“镇压义和团”为由侵入中国,但这场侵华事件反而成为了中国反侵略反压迫的转折点。

义和团团结了广大的农民和贫苦人民,反对其生存权和利益的受到侵犯,称自己为“义和团”、“义军”,以保卫祖国正义为自己最高的任务。

二、组织结构义和团由农民和贫苦人民自发组织而成,无固定的领导和中央统一机构。

他们多是在村庄、农村的寺庙、祠堂等地组成,也有富商、地主觉悟较高者加入。

义和团的操盘人和教练员等中坚分子主要是武术、巫术和道士等人,再加之各地传统习俗的影响,使得许多义和团信奉了各种关公、岳飞、神明等等的故事,成为某种心理的寄托和信仰。

三、宗旨目标义和团的原本宗旨是要求清政府出兵驱逐外敌,并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但是由于群众的动员和鼓动,此运动往往演变成了爆发暴力的亲民革命和社会革命运动。

义和团对西方传教士和其教会的教徒大肆破坏,甚至于杀人波及,给西方列强带来了短暂的震惊与恐慌。

可以说,义和团由群众性反侵略运动演化而成的农民大起义,无疑是中国现代民族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影响义和团运动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却给中国近代史上的反侵略反殖民斗争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1.皇帝迎合民意:义和团运动的爆发,强烈震撼了清政府,迫使清廷迎合民意,推进了保护国家的改革。

2.推动了中国的革命进程:义和团运动的失败,从一个方面说明了革命的必要和民间革命意识的初步发动。

义和团反帝运动的名词解释

义和团反帝运动的名词解释

义和团反帝运动的名词解释义和团反帝运动,简称义和团,指的是中国清朝末年的一场民间武装反抗外国帝国主义侵略的运动。

起初,义和团是道德宗教团体,但随着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控制力增强,义和团逐渐演变成一个反对西方侵略的武装组织。

1. 背景和形成义和团反帝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的中国社会动荡局势。

在这个时期,中国遭受了多国列强的侵略和分割,并丧失了许多领土和特权。

外国列强的掠夺行为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利益,引发了广泛的不满情绪。

2. 意义和理念义和团运动所代表的主要意义是中国人民对外国列强入侵的强烈抗议和反抗。

义和团运动的核心理念是爱国主义和抵抗外国压迫。

通过发动武装起义以及举行一系列抵制外国势力的活动,义和团试图恢复中国的独立和尊严。

3. 组织和扩展义和团反帝运动的组织架构相对松散,由几个兄弟姐妹或同乡组成的小组织构成。

这些小组织通常隐藏在农村或城市的社区中,通过秘密会议和传单等方式组织活动。

4. 行动和影响义和团成员通过提倡道德、纳命、抢皇宫等方式来抵制外国列强的压迫。

他们发动了一系列的抗议游行、打砸外国商铺以及袭击外籍教士等行动。

这些行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情绪,但在实质上并没有改变中国民众处于被侵略状态的现实。

5. 暴行和反弹义和团行动中也引发了一些暴力行为,例如杀害外国传教士和中国基督徒等。

这些暴行严重损害了义和团运动的合法性,使其在国内外产生了负面影响,并成为列强与清朝政府共同镇压的借口。

6. 外国干预和镇压由于义和团反帝运动的威胁,列强国家联合起来派遣联军前往中国进行镇压。

1900年,义和团运动达到高潮时,联军入侵中国并占领北京,损害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

7. 反思和影响义和团反帝运动的失败使得中国人民进一步认识到单靠武装起义是无法真正解决国家问题的。

这次运动的失败也迫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思考国家的未来,并提出了大量的改革方案。

总结起来,义和团反帝运动是中国人民在外国帝国主义入侵之下的自发反抗行动。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


一、选择题

义和团的主要成员是 [ A ] A.贫苦农民 B.手工业者 C.城市贫民 D.小商贩
二、问答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中国社会造成 的严重危害是什么? 主要内容: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 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 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 住。 严重危害:《辛五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 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 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1、民间秘密反清组织
2、举起“扶清灭洋”大旗的冠县起义 1898年秋 赵三多 3、义和团在京津地区的发展 地 图
二、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1、八国联军发动的侵华战争 (1900年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地 图
二、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2、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① 廊坊阻击战 ②保卫天津 曹福田——收复老龙头车站
张德成——猛攻紫竹林地区 的外国租界 ③保卫北京 围攻外国使馆和西什库教堂
地 图
二、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3、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二、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4Hale Waihona Puke 八国联军的暴行三、《辛丑条约》(1901年)
1、主要内容 ① ② ③ ④ 2、严重危害


义和团运动是一场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 运动,面对八国联军的侵略,他们进行了不屈不 挠的英勇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 力,粉碎了帝国主义妄图瓜分中国的迷梦,也动 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光辉的 一页,义和团的爱国精神永存,并昭示后人 ——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穷凶极 恶地敲榨勒索的又一个不平等条约。这个条约的 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 渊。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是1900年发生在中国北方的一次以农民为主体的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

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狂潮的危急关头,以农民、手工业者为主体的下层群众也用自己的方式投入到反对列强侵略的斗争中来。

1898年,这一斗争首先从山东开始,很快发展到华北、东北等地区。

它以反对外国教会侵略的斗争开始,当八国联军侵华以后,又发展为反对列强军事侵略的斗争,由于这一斗争是在义和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也称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的前身义和拳是流传在中国北方的民间武术结社。

1898年10月,山东冠县梨园屯一带的义和拳民,在阎书勤、赵三多的率领下,攻打附近的教堂,举起反洋教斗争的旗帜。

与此同时,山东茌平、高唐一带的义和拳也在朱红灯、心诚和尚的带领下,兴起反对外国教会的斗争,得到群众的广泛响应。

清廷受到极大的震动,以毓贤接替山东巡抚张汝梅,开始全力镇压义和拳。

冠县义和拳起义虽然遭到镇压,它却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的篇章。

从此,分布在山东各地的义和拳、梅花拳和大刀会等渐渐发展起来并开始聚集,1899年下半年后逐渐形成统一的名称——义和团。

义和团没有建立起统一的组织和领导机构,参加者以青少年为多,但他们纪律性强,“传单一出,千人立聚”,有很强的战斗力。

1899年10月11日,山东荏平的朱红灯率众在山东西部的平原县的杠子李庄击退平原知县蒋楷的马队,正式打出“天下义和团兴清灭洋”的旗帜,附近各县纷纷响应。

10月18日,朱红灯率部在平原县的森罗殿和前来镇压义和团的袁世敦部展开斗争,取得森罗殿大捷(也称平原大捷),然后转移。

这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山东各地的义和团的斗争,“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自此,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如燎原之火,如火如荼的燃烧起来,直隶(今河北)、河南、山西、内蒙、东北三省等地的义和团都得到迅速发展。

清政府的地方官员如山东巡抚毓贤在经历了平原事件后,觉察到对义和团,不是能用单纯的武力镇压的,于是企图用“招抚”的手段把它纳入官方控制的轨道,但在帝国主义的威胁下,清政府撤换毓贤,改派袁世凯任山东巡抚。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

1义和团运动:清末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它是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反瓜分、反侵略斗争的发展,又是长期以来遍及全国各地的反教会斗争的总爆发。

西方国家直至今天仍然以”拳民暴乱”(Boxer Rebellion) 称呼整个义和团及八国联军事件。

2 百日维新又叫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

3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抗日的事件。

又称双十二事变。

4北伐战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组成的广州国民政府,领导国民革命军于1926~1927年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而进行的革命战争。

5洋务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

对中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一定基础。

6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这次运动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弘扬民主、科学的精神,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条件。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1.评价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俩项内容。

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但同盟会纲领中的民族主义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

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不过,民权主义虽然强调了要建立民主共和国,却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因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

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 1.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梦想。 2.暴露了清政府腐朽反动的本质,促 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为民主革命思 想的传播奠定的基础。
义和团运动是一场以农民为主体 的爱国救亡运动。面对八国联军的侵 略,义和团进行了殊死搏斗,沉重打 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粉碎了帝 国主义狂妄瓜分中国的企图,同时, 也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义和团的精 神永存,并昭示后人——国难当头, 国难当头, 匹夫有责。 匹夫有责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 义和团的来源及有关学术争论。 义和团的来源及有关学术争论。 义和团名称的确定与义和团在 山东的崛起。冠县犁园屯“ 山东的崛起。冠县犁园屯“十 八魁”与朱红灯、 八魁”与朱红灯、心诚和尚领 导的义和拳起事。 导的义和拳起事。山东义和团 的发展及其挫折。 的发展及其挫折。直隶义和团 的兴起与京津地区义和团的活 动。 • 义和团的组织形式、成份、纲 义和团的组织形式、成份、 领口号及其特色。 领口号及其特色。义和团的 灭洋”与排外的评价问题。 “灭洋”与排外的评价问题。 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的矛盾态 度及其原因。 度及其原因。剿与抚的问题
义和团
1.原名: 1.原名: 义和拳 原名 2.地区 山东、河南、 地区: 2.地区: 山东、河南、直隶 3.性质 性质: 3.性质: 民间秘密组织 4.活动方式 练习拳棒、传授武术、散布传单等形式, 活动方式: 4.活动方式:练习拳棒、传授武术、散布传单等形式,进行 反清活动。 反清活动。 5.人员组成 主要是贫苦农民,还有手工业者、城市贫民、 人员组成: 5.人员组成: 主要是贫苦农民 还有手工业者、城市贫民、 贫苦农民, 小商贩和运输工人等。 小商贩和运输工人等。 6.兴起:1898年,赵三多冠县起义,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 6.兴起: 兴起 冠县起义, 年 赵三多冠县起义 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 国运动的序幕 的序幕。 国运动的序幕。 7.主要斗争对象和口号 帝国主义、 扶清灭洋” 主要斗争对象和口号: 7.主要斗争对象和口号: 帝国主义、“扶清灭洋” 8.在京津地区的发展 8.在京津地区的发展 9.清政府态度的变化 剿杀→安抚 清政府态度的变化: 9.清政府态度的变化: 剿杀 安抚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最终引发八国联军远征。

在义和团运动中,起到了一定的打击帝国主义列强的作用,一定程度促进了中国人民群众的觉醒。

但是由于具有笼统排外色彩和愚昧与残暴,也使得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较差。

义和团运动:(一)爆发原因:1、最重要的原因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日益激烈化。

自甲午战争后,中国陷入了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境地,各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政治与经济侵略,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使广大的中国人民深受其害,成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

2、义和团爆发的根本原因:19世纪末,各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中国边疆和邻近国家,中国边疆地区出现了新的危机。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在经济上向中国大量输出资本,在政治上则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热潮。

在文化上他们通过教会深入中国城市和乡村进行侵略活动,使民族危机愈加严重,终于爆发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3、导火索:1899年10月上旬,山东省平原县杠子李庄,因教民欺压群众,义和团便冲击当地的教堂。

知县蒋楷派兵前往镇压。

朱红灯率团民二三百人(一说近千人)与清军进行战斗,将其击败。

至今在平原乡间还流传一句谚语“义和团起平原,不到三月遍地传”。

(二)失败原因:1、义和团运动本身的缺陷性和盲目性。

①义和团作为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运动,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②义和团本身具有巨大的破坏性。

2、义和团没有严密的组织形式。

3、没有先进的政党领导,没有科学理论指导。

4、清政府和外国势力的联合镇压。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为了躲开义和团运动打击锋芒,被迫采取假宣战,真投降的欺骗手法,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义和团运动,使义和团处于内外夹攻的境地。

在国内外敌人的夹击下遭到了失败。

(三)历史意义:1、义和团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反侵略的伟大气魄和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力量。

2、义和团运动也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之野心。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

2 性质:中国人民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 3 作用:打击了列强侵华 的嚣张焰, 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英勇的斗争精神。 4 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板书
义 和 团 运 动 与 八 国 联 军 侵 华
背 景

1民族矛盾尖锐 2清政府腐败袒教
1义和团的兴起及发展 2清政府对义和团的剿和抚 3八国联军侵华 影响

结果: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而失败 内容 《辛丑条约》
评价:
经过
1义和团的口号变化: 反清复明 扫清复明 扶清灭洋 义和团的口号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 民族矛盾尖锐,是中国人民自发的反帝斗争 2序幕 1898年赵三多领导义和拳攻打冠县的教堂 3发展 1899年改义和拳为义和团 4高潮 1900年义和团进入京津地区, 5失败 1900年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义和团运动 背景:
1 一些西方传教士利益特权在中国为非作歹,
进一步激发了民族矛盾
(出现了许多教案,如青浦教案,西林教案,天津教案)
2 甲午战败后,列强在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企图把中国沦为殖民地,民族矛盾尖锐 3 1898年德国强占山东的胶州半岛,激起了山东人 民的愤怒 ,引发了各地人民的反洋教斗争 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具体表现 4清政府袒护洋教士(西方列强)
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
1 作为反清复明的组织时 剿杀 2 1898年,义和团打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时, 山东巡抚 招抚 3 1899袁世凯为山东巡抚 剿杀 受帝国主义的威胁 4 1900年慈禧 招抚 利用义和团对付帝国主义,维护个人利益 5 1900年慈禧 对外宣战 利用义和团对付帝国主义,维护个人利益 6 1900年慈禧 铲除 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Hale Waihona Puke 帝国主义的对华战争1 1898年义和团运动初步发展 列强要求清 政府镇压 2 1900年列强组成八国联军侵华 3 天津 北京 4 在北京的殖民统治 并对北京实行了殖民 掠夺。

《义和团运动》课件

《义和团运动》课件

确保行动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05
CATALOGUE
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地位和评价
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地位
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也是一次 伟大的民族自卫战争。
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阻止了中国的殖民 地化进程。
义和团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和善 于与列强斗争的生动写照。
义和团团民的行动激发了中国 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民族 自尊心和自信心。
同时,义和团运动也暴露了当 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如封建 主义、官僚主义和帝国主义的 压迫等。
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01
02
03
04
义和团运动对中国历史进程产 生了重要的影响。
义和团运动加速了清政府的衰 落和灭亡,为后来的辛亥革命
缺乏群众基础
义和团运动未能广泛发动群众,其影响力仅限于部分地区和阶层。
历史的教训和启示
民族主义情绪需要理性引导
01
民族主义情绪可以激发群众的爱国热情,但需要理性引导,避
免盲目排外和仇视。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02
开放心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以更好地融入世界。
重视组织和领导
03
任何大规模的社会运动都需要严密的组织和强有力的领导,以
社会动荡
农民生活困苦,阶级矛盾 尖锐,各地民变、起义频 繁。
经济落后
中国经济处于封闭状态, 缺乏现代化发展动力,与 西方国家差距拉大。
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压迫
不平等条约
中国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 等条约,丧失主权和领土 完整。
资源掠夺
列强掠夺中国资源,对中 国进行经济剥削和压迫。

义和团

义和团

义和团,又称义和拳,或贬称为“拳匪”。

义和团运动又称“庚子事变”,或被贬称为“拳乱”、“庚子拳乱”等,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针对西方在华人士包括在华传教士及中国基督徒所进行大规模群众暴力运动。

在义和团运动中,有240多名外国传教士及2万多名中国基督徒死亡;也有许多与教会无关的中国人被义和团杀害,数量远超被害教民,难以统计死于义和团;死亡的义和团拳民、义和团支持者以及其他中国人也不计其数,数量未有统计,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是有多种多样的原因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日益激烈化。

自甲午战争后,中国陷入了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境地,各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政治与经济侵略,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使广大的中国人民深受其害,成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

义和团运动是群众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

没有统一的组织、集中的领导和协同一致的行动,失败是必然的。

义和团的主要参加者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贫困和愚昧使他们的反抗斗争只能沿袭过去农民起义利用秘密结社的办法,采取设立神坛的方式发展组织,操练拳术,吸引群众。

义和团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用画符念咒、请神附身等“术法”动员群众,广泛宣传“持符念咒、神灵附体”来鼓舞斗志。

他们散发各种传单、揭帖,以朴素的语言和歌谣形式,进行驱逐侵略者、保卫国家的宣传。

同时这些传单、揭帖中也带有迷信落后意识和盲目排外的情绪。

但义和团群众从切身的感受中,认识到外国侵略者是中国人民最主要的敌人。

从这一感性认识出发,他们奋不顾身,对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了前仆后继的英勇斗争,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不甘屈服的反抗精神。

义和团运动是清末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它是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反瓜分、反侵略斗争的发展,又是长期以来遍及全国各地的反教会斗争的总爆发。

义和团的主要参加者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贫困和愚昧使他们的反抗斗争只能沿袭过去农民起义利用秘密结社的办法,采取设立神坛的方式发展组织,操练拳术,吸引群众。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



第三阶段 从中法战争后到1894年中日战争前
由于各国传教士公开与中国的媚外官吏勾结起来,包 揽词讼,干涉内政,插手外交,加剧了中国日益严重 的民族危机。各地群众反教会斗争继续发展,先后掀 起了大规模的武装起义。

第四阶段 从甲午战后到义和团运动

这期间,外国传教士积极参与本国政府瓜分中国的活
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和科 学的理论指导。
《辛丑条约》的订立
1990年12月24日,除了参加武装侵略中 国的俄、英、美、日、德、法、意、奥八 个国家外,又加上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 向清政府共同提出“议和大纲十二条”, 声称这些条件无可更改。 1901年9月7日, 这11个帝国胁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辛丑条约》,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洋 人的朝廷。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 共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付清,本息共计 9.8亿两白银;
• 拆毁北京至大沽口间的炮台,准许各国在北京 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驻军; • 在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使馆界,由各国驻兵防守, “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 惩办曾支持宣战的王公大臣,永远禁止中国人 民的反帝活动; •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列六部之首。
六、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和评价
1.显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
2.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妄图瓜分中国的阴谋 3.有力打击了清王朝,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4.促进中国人民的觉醒,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5.对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 教训 • 1)不能制订正确的政治路线,提不出
科学的纲领和策略。
义和团的口号

义和团运动的名词解释

义和团运动的名词解释

义和团运动的名词解释
义和团运动是中国清朝末年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针对西方列强在华传教和侵略的群众运动。

这场运动对中国历史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被认为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先声之一。

义和团运动,又称“庚子事变”,发生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中国,是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针对西方列强在华传教和侵略的群众运动。

这场运动的发起者是一些中国民间组织,如“义和拳”、“红灯照”等,他们发动群众攻击西方传教士、教民和洋人,并摧毁他们的财产。

义和团运动的高潮期是 1900 年左右,当时运动的范围已经扩展到中国北方的许多省份,参与人数达到数十万之多。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与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和武力侵略,强迫中国开放市场,掠夺资源,削弱中国的主权和独立地位。

同时,西方传教士大量涌入中国,借传教之名,行殖民统治之实,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造成了冲击,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感。

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扶清灭洋”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反对西方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愿望。

在这场运动中,人民群众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情和反抗精神,但也出现了一些盲目排外和暴力行为,如焚烧教堂、杀害传教士和教民等,这些行为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谴责。

义和团运动虽然未能达到其预期的目标,但它对中国历史和社会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场运动是中国人民反抗西方侵略的一次重要尝试,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先声之一。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
一、义和团运动
1. 兴起及其原因 2. 扶清灭洋的口号 3.义和团在京津的活动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三、《辛丑条约》
知识回顾: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矛盾变化如何?
封建社会:
地主阶级----农民阶级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外国资本主义----中华民族
封建主义----人民大众
近代中国人民探寻救亡图存之路:
失败教训和启示: 旧式农民战 争抵挡不住帝国 主义侵略
1900年从山东转移到 直隶地区(京津)
1900年6月中旬与清军 联合抗敌 1900年8月北京陷落,
义和团运动失败
无法阻止中 国在半殖民地的 深渊继续沉沦
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
性质: 义和团运动是一次由农民群众 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 影响: 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企图瓜 分中国的美梦。 结果: 由于农民阶级无法超越自身的 局限性,加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 杀,终归失败。
比一比,练一练
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清朝的腐朽统治
(B ) B、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
C、贫苦农民具有斗争精神
D、洋教的传入
2、义和团运动的旗帜是
A、反清复明 B、无处不均匀
(D )
C、以人为本 D、扶清灭洋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标志是 (D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总理衙门的设立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4、赔款最多的条约是 A、 《辛丑条约》 (A ) B、 《马关条约》
李鸿章
慈 禧 太 后
签订《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辛丑条约》(1901年) 11国列强 清政府——————————



义和团运动知识点总结

义和团运动知识点总结

义和团运动知识点总结义和团运动,又称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事件之一。

它发生于19世纪末的中国,具有一定的政治、社会和文化背景。

下面就义和团运动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义和团运动的起因1. 政治因素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腐败无能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关注焦点。

清政府对外国侵略者的软弱无能与封建统治的腐败,使国民感到义愤填膺,对外国侵略者和其勾结的买办势力充满了愤怒。

2. 经济因素由于清政府的割地赔款政策和投降战略,使国家经济面临了空前的危局,普通民众的生活陷入了绝境。

3. 宗教因素由于基督教传教士的大规模传教活动,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受到了挑战,引发了中国人民对外来宗教的排斥与反抗。

4. 社会因素随着西方列强及日本、俄国的侵略,中国的封建社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社会矛盾不断加剧,人们的反外情绪日益高涨。

二、义和团运动的主要事件1. 良民起义义和团运动最初的组织是一种秘密的、宗教化的民间组织,布道师率领一些乡绅和游民组织传教士焚舍杀人,这种现象被称作良民起义。

2. 打砸洋货义和团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大肆打砸洋货。

义和团分子肆无忌惮地向外国商店、教堂、住宅等进行破坏。

3. 杀洋人义和团进行了对外国传教士、商人和华侨的屠杀,造成了大量的伤亡。

4. 北京保卫战义和团围攻了北京的外国使馆,引发了一场激烈的北京保卫战。

三、义和团运动的影响1. 遭受了外国列强的镇压义和团运动的主要对手是外国列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外国列强联合起来对义和团进行了残酷镇压。

2. 清政府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义和团运动对清政府造成了严重的冲击,显示了清政府的软弱无能。

3. 对外国侵略者的形象和行为造成了伤害义和团运动对外国侵略者的形象和行为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从而引起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更大的不信任和敌对情绪。

四、义和团运动的意义1. 义和团运动是中国反侵略的一个重要标志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反侵略的爱国运动,其对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义和团运动知识点

义和团运动知识点

义和团运动知识点
义和团运动(Boxer movement)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也被称为义和团事件、庚子事变、庚子拳乱等。

这场运动的主要目标是抵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最初,义和团与其他秘密团体一样,反对满族统治,以“反清复明”为口号,但遭到了镇压。

随着中国近代形势的发展,西方势力的冲突逐渐成为主要的历史矛盾。

义和团开始支持清朝抵抗西方,改名为“虎神营”,并将口号改为“扶清灭洋”(1898年由赵三多首次提出)。

在1900年春季,华北地区发生了大量的教案和天灾,宫廷权力争斗也进一步激化。

在这种情况下,成千上万的农民开始习练义和拳,并纵火烧毁了教堂和教徒房屋。

同年6月,慈禧太后允许义和团进驻北京,义和团又先于清军进攻天津租界。

义和团运动最终导致了《辛丑条约》的签订,该条约是清政府在1901年被迫与八国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等11国签订的丧权辱国条约。

以上是关于义和团运动的一些知识点,建议查阅相关历史文献资料获取更多详细信息。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

4.人民的觉醒: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斗争 人民的觉醒: 人民的觉醒 人民的救亡爱国运动 反对教会侵略斗争的新高涨
义和团运动的发展阶段
第一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阶段 第二个时期: 第二个时期:运动的高潮时期 第三个时期: 第三个时期:运动的低潮阶段
第一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阶段
第三个时期义和团运动的特点
把主要打击力量转向清王朝, 把主要打击力量转向清王朝,提出了新的口号 来代替原先的口号,前两个时期是“ 来代替原先的口号,前两个时期是“扶清灭 这个时期提出了“兴中灭洋” 洋”,这个时期提出了“兴中灭洋” 、“反 清灭洋” 扫清灭洋”等口号; 清灭洋” 、“扫清灭洋”等口号; 带有明显的民主革命倾向, 带有明显的民主革命倾向,由扶清到扫清是一 个质的变化,还将扫清与灭洋结合起来, 个质的变化,还将扫清与灭洋结合起来,开始 反帝反封建的双重历史任务放到自己的肩上 的双重历史任务放到自己的肩上。 把反帝反封建的双重历史任务放到自己的肩上。
第三个时期: 第三个时期:运动的低潮阶段
时间: 1900年 14日到1902年 日到1902 时间:从1900年8月14日到1902年,历时两年 左右; 左右; 运动中心: 运动中心: 义和团与清政府的关系: 义和团与清政府的关系:义和团抗击中外反动 势力的联合绞杀;清政府宣布“痛剿”义和团。 势力的联合绞杀;清政府宣布“痛剿”义和团。
一要义” 、“ 严拿首要,解散 胁从”
(1)甲午战争及战后受害最深
发源: 发源地:山东
原因
教会势力猖獗、 (2)教会势力猖獗、肆意欺压百姓 (3)德占胶州湾成为列强瓜分中国起点 农民有一定的组织基础—义和拳 (4)农民有一定的组织基础 义和拳
第二个时期: 第二个时期:运动的高潮时期

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与影响

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与影响

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与影响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发生的一场社会运动,自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期间持续发展了三年。

这场运动由中国农民在清朝晚期发动,目的是反对外来帝国主义侵略和地方官员的不作为,是一场反抗和抗争的民族斗争。

一、义和团运动的起因义和团运动的起因主要是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的矛盾与不平等以及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掠夺。

自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在中国开设租界,强制进入中国市场、占领中国港口并掌控中国国内生产资源。

这些行为导致了中国社会的不满和反抗情绪。

在官员的懈怠和无作为的背景下,大批农民起义如雨后春笋般蔓延,其中以义和团运动最为著名。

义和团运动的爆发源于河北省,当时一些绿林好汉组成了义和团组织,杀害外国传教士和盗取其财产。

然后,这些义和团组织扩散到全国各地,最终形成了一个庞大、分散的运动群体。

二、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及过程义和团运动主要发生在清朝升平年间(1900-1901年),从北京爆发,逐渐扩展到湖南、河南、河北等省份,最终影响到全国各地。

运动爆发后,团员们穿着鲜红的衣服,背上“甲子勋章”,以此来保护自己不受外国人的攻击,还进行了一系列“降鬼神”和“方圆共草”的仪式。

他们对外国传教士、商人和传教站加以攻击和高压,并声称可以祈福和保护人民生活。

同期,清朝政府神机妙算李鸿章迫于列强的压力,与列强签署了《辛丑条约》。

这个条约剥夺了中国的主权和自由,导致义和团运动的爆发和愈演愈烈。

在义和团运动高潮期间,清朝政府想用自己的军队平息这场动荡,但事实证明,政府军队的训练和武器装备都远远不如外国军队,民众的抵抗也没有得到清朝政府的支持。

三、义和团运动的影响义和团运动对中国后来的政治、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具体影响。

1. 改变了中国封建统治的政治面貌。

义和团运动对中国的封建统治和政治体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九省联军战争的失败激发了中国各地的起义和反抗情绪,为辛亥革命的爆发打下了基础。

2. 促进了中国现代思想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㈡清政府对义和团实行“招抚”政策的主要 清政府对义和团实行“招抚” 原因和实质(注意教材材料) 原因和实质(注意教材材料) 原因: 由于义和团兴起后, 原因:⑴由于义和团兴起后,发展迅速声势 浩大,直接威胁到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浩大,直接威胁到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如武 力镇压,势必使义和团运动转变为反清斗争; 力镇压,势必使义和团运动转变为反清斗争; 另一方面,当时八国联军正挥师向天津、 ⑵另一方面,当时八国联军正挥师向天津、 北京进犯,清朝统治岌岌可危。 北京进犯,清朝统治岌岌可危。 实质:在这种内忧外患形势下, 实质:在这种内忧外患形势下,作为缓兵之 先利用义和团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计,先利用义和团抵抗八国联军侵略,而后 再加以控制,待危急情况过后,再进行剿灭。 再加以控制,待危急情况过后,再进行剿灭。
纵横联系
1.义和团和太平天国运动异同点分析和启示 义和团和太平天国运动异同点分析和启示
相同点: 都是以农民为主体的运动; 相同点:①都是以农民为主体的运动; 都采用暴力斗争的形式; ②都采用暴力斗争的形式; 规模影响都很大,都有进步作用; ③规模影响都很大,都有进步作用; 都暴露出农民阶级落后的一面; ④都暴露出农民阶级落后的一面; 都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 ⑤都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 不同点: 不同点: ①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后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 化的背景下;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 19世纪末 化的背景下;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严 重的背景下。 重的背景下。 太平天国运动斗争矛头主要指向清政府, ②太平天国运动斗争矛头主要指向清政府,同时也反侵 义和团运动是一次反帝斗争。 略;义和团运动是一次反帝斗争。
典型试题剖析
下列对义和团“扶清灭洋” 下列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全面反映 . B.对中外反动势力的认识是片面的 . C.主要代表了广大小生产者的愿望,缺乏新的经济 .主要代表了广大小生产者的愿望, 基础 D.反映了农民朴素的爱国思想 .
A
2.义和团运动的性质、特点、意义、失败原因。 义和团运动的性质、特点、意义、失败原因。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考点 1、三种政治势力态度的演变及原因 、
义和团
直接镇压 灭 洋 镇压 攻 打
帝国主义
清政府
㈠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认识 对义和团“扶清灭洋” 义和团提出“ 扶清灭洋” 的口号, 在思想和行动上, ( 1 ) 义和团提出 “ 扶清灭洋 ” 的口号 , 在思想和行动上 , 始终把灭洋放在第一位, 始终把灭洋放在第一位,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的变化, 的变化,即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 主要的矛盾,具有爱国主义性质, 主要的矛盾,具有爱国主义性质,对义和团和广大群众 的反帝爱国斗争有鼓舞和动员作用。但是, 的反帝爱国斗争有鼓舞和动员作用。但是,这个口号并 不是义和团经过科学分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之后提出来 的。是农民阶级对中外反动势力的认识还处在感性阶段 的产物。 的产物。 扶清灭洋” (2)“扶清灭洋”口号继承了人民群众在反教会斗争中 所逐渐形成的朴素认识, 所逐渐形成的朴素认识,也反映了不代表新生产力的广 大小生产者无法冲破皇权主义的封建思想束缚, 大小生产者无法冲破皇权主义的封建思想束缚,而只能 停留在把封建国家作为被侵略的整体来保卫的认识阶段 。
新思考角度(重点关注) 新思考角度(重点关注)
《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 总理衙门的设立, ⑴总理衙门的设立,清政府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 地化的标志。 地化的标志。 改设外务部的规定, 改设外务部的规定,是清政府中央机构完全半殖 民地化的标志; 民地化的标志; ⑵尤其是内容中的“清政府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 尤其是内容中的“ 反帝斗争”这一款最能体现清政府已变成“ 反帝斗争”这一款最能体现清政府已变成“洋人 的朝廷” 的朝廷”或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深渊。 深渊。
(3)“灭洋”虽触及了时代的救亡主题,但它又 灭洋”虽触及了时代的救亡主题, 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扶清” 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扶清”虽然具有爱国主 义和保国的含义,但是,又把“中国” 义和保国的含义,但是,又把“中国”与“大清王 等概念等同, 朝”等概念等同,这在主观上反映出义和团不反 对清政府和封建制度。 对清政府和封建制度。 (4)这一口号的提出,最初曾起了发动组织农 这一口号的提出,最初曾 民参加斗争和壮大声势的作用, 民参加斗争和壮大声势的作用,且在一定程度 上影响了清政府的政策。但是,口号也使义和 上影响了清政府的政策。但是,口号也使义和 团在斗争中放松了对清政府的警觉, 团在斗争中放松了对清政府的警觉,未能识破 清朝统治的阴谋诡计,致使后来上当受骗。 清朝统治的阴谋诡计,致使后来上当受骗。
1901年的《辛丑条约》的内容 年的《辛丑条约》 年的
亿两, 亿两; 赔:赔偿白银4.5亿两,本息共计 .8亿两; 赔偿白银 . 亿两 本息共计9. 亿两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划: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拆:拆除北京至大沽炮台, 拆除北京至大沽炮台, 驻兵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惩:惩办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 惩办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 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组织和参加反帝活动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改: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 修:修订商约。 修订商约。 特别提醒: 辛丑条约》 特别提醒: 《辛丑条约》没有开放通商口岸和割地
典型例题: 典型例题:
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 瓦德西说: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 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 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 明列强①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② 明列强①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②已放弃灭 亡中国的企图③ 亡中国的企图③仍需扶植清政府以华治华 ④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争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③太平天国运动有统一的领导组织,有斗争纲领;义和 太平天国运动有统一的领导组织,有斗争纲领; 团运动无统一组织领导和纲领。 团运动无统一组织领导和纲领。 ④太平天国主张绝对平均主义,后期曾要求学习西方资 太平天国主张绝对平均主义, 本主义;义和团运动一味盲目排外。 本主义;义和团运动一味盲目排外。 ⑤太平天国运动建立政权,斗争时间长;义和团运动未 太平天国运动建立政权,斗争时间长; 建政权,斗争时间短。 建政权,斗争时间短。 认识:⑴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认识 ⑴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两个运动沉重 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客观上起到了防止中国殖民 地化的作用。 由于农民是小生产者, 地化的作用。⑵由于农民是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 力的代表,没有先进理论指导, 力的代表,没有先进理论指导,不可能提出反映历史 发展规律的正确主张。 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发展规律的正确主张。⑶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C
(4)失败原因: )失败原因:
主观上: 是自发的群众性活动, 主观上:①是自发的群众性活动,没有先进的 阶级领导,没有科学理论指导; 阶级领导,没有科学理论指导; ②行动上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 行动上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 ③没有严密的组织形式,只凭“传单一出,千人 没有严密的组织形式,只凭“传单一出, 立聚” 立聚”; ④利用迷信手段,具有浓厚的封建落后性; 利用迷信手段,具有浓厚的封建落后性; ⑤对封建统治认识不清,表现了农民阶级的局 对封建统治认识不清, 限性。 限性。 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力量强大。 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力量强大。
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民族矛盾空前激化(根本) 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民族矛盾空前激化(根本) 原因 义 和 团 运 动 洋教遍布山东,教会活动猖狂(直接) 洋教遍布山东,教会活动猖狂(直接)
兴起: 年秋, 兴起:1898年秋,山东赵三多率众攻打当地教堂, 年秋 山东赵三多率众攻打当地教堂, 竖起“扶清灭洋” 竖起“扶清灭洋”大旗 发展:1899年山东巡抚袁世凯血醒镇压义和团 发展: 年山东巡抚袁世凯血醒镇压义和团 1899年山东义和团转移到直隶 年山东义和团转移到京津地区 1900年6月义和团运动达到高峰 年 月义和团运动达到高峰 高潮: 高潮:抗击八国联军 失败: 失败:1900年8月,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年 月
八 国 联 军 侵 华 战 争
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既得利益, 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既得利益, 进一步扩大侵略中国 八国联军: 八国联军:英俄德法 美日意奥 1900年6月,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年 月 经过: 经过: 1900年7月,攻占天津,成立都统衙门 年 月 攻占天津, 1900年8月,攻占北京,实行分区占领 年 月 攻占北京, 结果: 年清政府被迫与11国签订 结果: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 国签订 年清政府被迫与 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另外三国指:比利时、荷兰、 另外三国指:比利时、荷兰、西班牙
3.《辛丑条约》各项内容的危害 辛丑条约》
(1)巨额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勒索,加剧了中 巨额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勒索, 国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凋敝。 国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凋敝。 (2)在北京设立的“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是帝国主 在北京设立的“使馆界” 实际上是“国中之国” 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 (3)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 控制之下,便于外国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控制之下, 。 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4)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国 主义的帮凶。 主义的帮凶。 改设外务部, (5)改设外务部,便于清政府能够按照外国侵略者的意旨实 行卖国的外交政策。 行卖国的外交政策。 辛丑条约》的签订,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的 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从此, 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从此,清政府 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