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贫血的中医药研究进展完整版
地中海贫血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地中海贫血的中医药研究进展【关键词】地中海贫血;中医药疗法;综述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的单基因遗传病,也叫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以慢性溶血性贫血为特征。
该病广泛流行于地中海沿岸、中东至东南亚地区,在我国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发病率较高,其中广西、广东、海南、云贵等地是高发区。
其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常染色体的遗传缺陷,使血红蛋白珠蛋白肽链基因表达功能发生异常,非α肽链(βγδ)和α肽链合成率失衡,相对过剩的肽链沉积于红系细胞内,从而导致溶血、贫血和无效造血的发生。
地中海贫血的主要类型有α-地中海贫血和β-地中海贫血,它们又各自分为多个亚类。
临床上患者常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心悸、唇舌色淡、脉沉细或虚数等贫血症状;有的还表现出黄疸、皮下出血等溶血症状;此外患者还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腹部膨隆、肝脾肿大、发育较差、头颅方大、颧骨突起、鼻梁凹陷、眼距增宽等体征。
中医古籍中对地中海贫血虽无专门论述,但历代医家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将该病归属于中医“血证”、“童子劳”、“虚黄”、“积聚”、“五软五迟”等范畴。
笔者搜集了近20年来国内中医药方面有关地中海贫血的文献报道,分别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王氏等[1-2]先后共治疗100例地中海贫血(40例血红蛋白H病,60例β-地中海贫血),均辨证为肾阴虚型。
认为地中海贫血的主要病机为肾阴虚,肾虚必致脾弱,气血生化乏源。
孙氏[3]治疗1例β-地中海贫血,辨证为心脾两虚、气血双亏、先后天皆不足。
认为地中海贫血的发生与先天之本——肾有密切关系。
程氏[4]治疗1例血红蛋白病复合β-地中海贫血,辨证为心脾两虚、脾不统血。
认为该病乃脾虚气血生化无源,血虚不能养心所致。
王氏等[5]治疗1例β-地中海贫血,辨证为气血亏虚,肝肾精亏。
认为肝与肾,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互化,精亏则血虚;气与血,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虚则血虚。
朱氏[6]治疗1例β-地中海贫血,辨证为脾肾两亏。
α-HbH病的中药治疗进展

α-HbH病的中药治疗进展刘莉;李俊丽;张新华;吴志奎【期刊名称】《医学研究杂志》【年(卷),期】2012(041)012【总页数】4页(P4-7)【作者】刘莉;李俊丽;张新华;吴志奎【作者单位】100053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100053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53002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0三医院;100053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正文语种】中文地中海贫血(thalassemia,简称地贫)是由于1种或1种以上珠蛋白基因突变或缺失造成血红蛋白珠蛋白肽链合成受抑制,导致肽链失平衡而引起的慢性溶血性疾病。
最早是Cooley和Lee于1925年在意大利发现的,早期病例均为地中海裔儿童,因而被称为地中海贫血。
危害较大的有两种类型,即α-地中海贫血(α-thalassemia,简称α-地贫)和β-地中海贫血(β-thalassemia,简称β-地贫)。
严重的α-地中海贫血在东南亚常见,在某些东南亚国家中,多达40%的人口可能携带显著血红蛋白突变,导致婴儿出生时地中海贫血发生率升高[1,2]。
血红蛋白病H(hemoglobin H,HbH)是临床常见的中间型α-地中海贫血,其分子基础是4个α-珠蛋白基因中缺失了3个,成α链的合成明显减少,相对过剩的β链容易聚合成β4,患者出生时贫血较轻,此后贫血逐渐加重,通常为轻度至中度贫血。
HbH分子不稳定,在红细胞内容易发生沉淀成为包涵体,影响膜的功能,含有HbH包涵体的红细胞在微循环中受到机械性损伤,在脾脏及单核-吞噬系统中被破坏和清除,红细胞寿命缩短,导致慢性溶血性贫血。
本文就近年来中药治疗α-HbH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一、α-HbH病临床治疗现状目前,国际上治疗α-血红蛋白H病(α-hemoglobin H,α-HbH病)的方法主要以长期输血和去铁治疗为最主要的治疗方法[1,3]。
有人曾经尝试用烷化剂(5-氮胞苷)、丁酸盐及其衍生物、马利兰等药物治疗地中海贫血,5-氮胞苷是种强效生长抑制剂及细胞毒素剂,丁酸盐及其衍生物是新一类组蛋白乙酰化酶抑制剂,丁酸盐类可通过明显的抑制血红蛋白(Hb)的转化过程,刺激HbF合成增加,在治疗β-地中海贫血病人方面取得良好疗效[1]。
地中海贫血临床用药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 出现了可喜 的苗头 , 但大多只 限于个 案报道 , 缺乏 系统的研究 。本 文收集 了 目前地 中海
贫血临床治疗用 药情 况的部分资料 , 通过客观 总结相关 治疗 药物 的优 势和劣势 , 以期 为临床治疗 地 中海贫血提供参 考。
【 关 键词 】 地 中海贫血 ; 临床用 药 ; 参 考 ; 治疗
Th e r e i s r I O e f f e c t i v e t r e a t me nt a t p r e s e nt .The pa t i e nt s wh o s u f f er f r o m t h a l as s e mi a ma i n l y i mp r ov e t he c l i n —
环球 中医药 2 0 1 3年 9月第 6卷第 9期
G l o b a l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S e p t e mb e r 2 0 1 3 , V o 1 . 6, N o . 9
7 0 9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 Z h i — k u i , E — ma i l : g a mw u z h i k u i @s i n a . c o n r
【 Ab s t r a c t 】 T h a l a s s e m i a i s a t y p e o f s i n g l e — g e n e g e n e t i c d i s e a s e s w i t h h i g h mo r b i d i t y w o
地 中海 贫 血 临床 用 药 的研 究 进展
黎克忠治地中海贫血重在补气

黎克忠治地中海贫血重在补气*导读:■中医简介黎克忠87岁,从小跟随父亲学习祖传中医,是桂林黎氏中医世家的第六代传人,也是桂林市中医医院第一批中医中的一员。
黎克……■中医简介黎克忠87岁,从小跟随父亲学习祖传中医,是桂林黎氏中医世家的第六代传人,也是桂林市中医医院第一批中医中的一员。
黎克忠对中医研究颇深,精通《黄帝内经》,擅长治疗中医内科、妇科、儿科的相关疾病。
地中海贫血,又称海洋性贫血,是一组遗传性疾病,目前,现代医学无法治愈,患者必须终身服药。
但是,中医在治疗地中海贫血上,却有着一定的优势。
37年前治愈两例患者黎克忠曾治愈过两例地中海贫血,如今37年过去了,他仍然印象深刻。
其中一名是桂林市唐家村的阳某,治疗时才14岁,如今已经51岁了;另一位是灵川县的刘某,当年年仅8岁,今年也有45岁了。
中医理论中,一直没有关于地中海贫血的记载和命名,黎克忠一开始也对此病症毫无治疗经验。
但是在《黄帝内经》启发下,黎克忠运用自己扎实的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开出了一味补中益气汤,略加减剂量后给患者服用。
令人惊讶的是,几天后病人的病情逐渐好转,几年后最终治愈,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复发。
两名患者至今不仅健在,还可以下地干重活。
不重补血重在补气黎克忠表示,地中海贫血是先天性的疾病,很难治愈,治疗的重点应该放在补气方面。
《黄帝内经》中指出: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这两句话被黎克忠作为用药的理论指导。
气属阳,血属阴,那么按道理贫血应以补血为主,为什么要以补气为主呢?黎克忠解释,只要阳气上升,阴血也就随之增长,相反阳气收束了,阴血也就衰弱了,所以就选用了补中益气汤加减治之。
中医上的补血方当归补血汤也是这个理论的证明。
当归补血汤主要是黄芪和当归两味药,采用当归6克,黄芪30克。
众所周知,黄芪是补气的中药,而当归是补血的,为什么不叫黄芪补血汤,而称当归补血汤呢?黎克忠表示,这味方子中黄芪是主药,而当归仅占黄芪的五分之一,其道理就在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也就是说,有形的血不能马上升起来,而无形的气应立即给予巩固。
中医药治疗血液疾病的现代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血液疾病的现代研究进展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认可中医药的疗效,特别是在治疗血液疾病方面。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医药治疗血液疾病的现代研究进展。
血液疾病是指影响血液、造血器官和淋巴系统的一类疾病,包括贫血、白血病、淋巴瘤等。
目前,中医药在治疗此类疾病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中药对于贫血的治疗效果显著。
中医认为贫血是由于气血不足所致,因此治疗贫血的方法就是补气血。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黄芪、党参等,这些中药能够调和气血,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提高免疫力,达到治疗贫血的效果。
其次,中药对于白血病的治疗也非常有效。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化疗和放疗,这些治疗方法都会对患者的身体产生一定的负担。
而中药治疗白血病则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疗效。
研究发现,中药能够调整机体免疫系统,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和转移,促进造血功能的恢复,降低化疗和放疗对患者身体的损害。
再次,中药还可以治疗淋巴瘤。
淋巴瘤是一种血液系统肿瘤,也是一种致死性疾病。
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化疗和手术,但由于淋巴瘤容易复发,因此难以治愈。
而中药可以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改善肝脾功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从而达到治愈淋巴瘤的效果。
除此之外,中药在治疗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等疾病方面也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
中药能够增强患者的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血小板的生成,从而缓解或治愈血液疾病。
总之,中医药治疗血液疾病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中药在治疗这些疾病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同时还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在应用中药治疗血液疾病时,必须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方案,不宜盲目使用药物,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中医药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表观遗传学研究

中医药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表观遗传学研究程艳玲;吴志奎【摘要】参考β-地中海贫血表现遗传学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并结合广安门医院吴志奎教授课题组对地中海贫血近30年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主要从DNA甲基化、组蛋白共价修饰、红系转录因子与表现遗传学修饰作用以及非编码RNA方面总结了中医药治疗β-地中海贫血可能的表现遗传学机制,为深入探讨中中药治疗β-地中海贫血提供另一层次理论基础,为临床β-地中海贫血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4(020)001【总页数】4页(P62-64,80)【关键词】β-地中海贫血;表观遗传学;补肾益髓;研究进展【作者】程艳玲;吴志奎【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6.6+11 β-地中海贫血的发病机理1.1 β-地中海贫血是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性疾病β-地中海贫血是世界上发病率较高的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性疾病,其发病机理是位于11号染色体上控制β-珠蛋白链合成的基因缺失或突变,导致机体不能正常合成β-珠蛋白链。
正常人体β-珠蛋白基因簇由分布在11号染色体中部的调控区及功能区构成,调控区主要为β-LCR,其功能基因按5'ε-Gγ-Aγ-δ-β 3'排列,每条染色体上只有 1 个β-珠蛋白基因(见图1)。
图1 人体不同时期的珠蛋白表达[1]1.2 γ-珠蛋白与β-珠蛋白的生理作用比较γ-珠蛋白较β-珠蛋白有稍微高的氧结合力,用γ-珠蛋白替代β-珠蛋白的个体同样表现出健康的状态。
β-地中海贫血尚无法根治,目前较为普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常规输血和规律使用除铁剂以及相应的对症处理,骨髓和干细胞移植由于配型和髓源限制,很难在临床上普及,基因治疗虽然是未来的治疗方向,但同源重组问题仍未解决,临床应用尚待时日。
2 表观遗传修饰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除结构基因外,基因外编码即表观遗传学愈来愈引起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已发现表观遗传学因素在地中海贫血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
地中海贫血的中医药治疗及疗效机理研究

效 机理 的差异 仍 需进 一 步研 究 。 关键 词 : 中海 贫血 ; 医药 疗法 ; 地 中 疗效机 理
Hale Waihona Puke 中图分类 号 : 5 6 R 5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0 2— 4 6 2 1 )2— 17~ 2 10 2 0 ( 0 0 0 0 0 0
地 中海贫血 也称 海 洋 性 贫血 、 蛋 白合 成 障 碍 性 珠 贫血 、 勒贫J , 厍 『 简称地 贫 , Ⅱ 是一 种发病 率高 , 害严 重 危
的单 基 因遗 传病 , 以慢 性 溶 血性 贫 血 为 特 征 。 历代 医 家多 根据 患 者 临 床 表 现 将 该 病 归 属 于 中医 “ 证 ” 血 、 “ 虚劳 ”、 阴黄 ” “ 聚 ”、 五软 五 迟 ” 范 畴 。治 疗 “ 、积 “ 等 上 多以滋 养肝 肾 、 补脾 肾 、 温 补益 心 睥等 为主要 治疗 原 则, 同时还 根据 患者 病情 辅 以活 血 化瘀 、 湿退 黄 、 利 凉 血止血等 治标之 法 。临 床 L取得 了肯 定 的疗效 , 有 更 学者 对 巾医药治 疗地 贫 的疗 效机 理作 了较 为深 入 的研
中医药治疗贫血的研究进展

身之 气 ,使脏腑 之功能 旺盛 ,从而促进 了血液 的生成 1 。 《 灵枢・ 决 “ 血 者水 谷 之精 也 。源源 而来 ,生化 于 脾 。故 日后天 之本在 脾 。” 《 诸病 源候论》 日 : “ 肾藏精 ,精者 , 血 之所成 也。” Ⅸ 理虚 元鉴》
西医 中贫血是指 循环血 液单位容积 内的血 红蛋 白、红细胞计 数或 红细胞 比容 ( 压 积 )低于 正常值 的下限 。造成 贫血 的原 因有多种 ,不
之 源头在 于 肾 ,精气 充足 ,百脉 和畅 。 由此 可见 ,血 的 生成 来源 于 水谷 之精气 ,人摄取 水谷 营养物质 ,由中焦f 脾 胃) 吸收 了饮食 物的精 微 ,通过 气 化作 用 ,变成 营气 。脾 得心 火宣 降之 助 ,转化 为精 、津 液 ,精 之一部分 贮于 肾中 ,以待生化 之用 ,另一 部分得心火 之助转化
温 阳补 肾药 等 ,在 治疗 贫血 方 面有 独特 的优 势 ,取得 满 意 的疗 效 ,值得 临床 进一 步推 广 应 用。 【 关 键 词】 贫血 ;中 药 ;研 究;应 用
中 图分 类号 :R 2 5 5
文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0 8 - 0 4 5 3 - 0 3
[ 1 0 】王镜 林 , 董兰. 金 黄 散联 合 红外 线 理 疗 预 防静 脉炎 的效 果 观 察
[ J ] . 临床 合理 用 药பைடு நூலகம் 志, 2 0 1 2 , 5 ( 2 5 ) : 7 3 — 7 4 .
[ 1 5 】刘 涓, 赵林, 郑爱琼. 红 黄洗 液 预 防 留置 针 注 甘 露醇 致 静 脉损 伤 的实 验研 究 [ J 】 . 护 理 学杂 志, 2 0 1 0 , 2 5 ( 1 1 ) : 1 1 - 1 4 .
地中海贫血治疗的研究进展

•2478•广东医学2020年12月第 41卷第 23期G u a n g d o n g M e d i c a l J o u r n a丨D e c.2020,V o l.41,N o.23地中海贫血治疗的研究进展黄楚雯,江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血液肿瘤科(广东广州510623)【摘要】地中海贫血是一组因调节血红蛋白的基因突变导致珠蛋白链形成障碍的遗传性血液疾病,一般以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的方式遗传随着药物的不断发展及支持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地中海贫血患者能够接受充分的治疗,让他们生命得以延续。
本文回顾地中海贫血治疗的发展过程及研究进展,让我们更充分认识疾病本身并且总结出更为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地中海贫血;重度;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基因【中图分类号】R556.6;R457.7 【文献标志码】AD O I:10. 13820/j. cnki. gdyx.20192634地中海贫血是人类最常见的与a和(3珠蛋白 链组成缺陷相关的单基因疾病。
据统计,全世界范 围内每年约有40 618个新生儿出生时有p地中海 贫血⑴。
P地中海贫血首先在地中海沿岸地区发 现,在疟疾影响区域大流行,但是由于人群的迁徙,世界上许多地方都有散发。
据报道,世界上至少 7%的人带有地中海贫血致病基因,主要分布在热带 和亚热带地区,例如非洲、地中海和东南亚。
在我国 的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四川及香港等地区 常见,发病率达10%〜14%。
根据不同类型的珠蛋 白基因缺失或缺陷,将地中海贫血分为a地中海贫 血、(3地中海贫血、S地中海贫血、7地中海贫血及少 见的地中海贫血,以前两种类型常见D本文对 地中海贫血的治疗进展进行回顾及综述,更进一步 加深对地中海贫血的认识的同时,总结出更为安全 及有效的治疗手段。
I地中海贫血的发病机制a珠蛋白基因位于16号染色体短臂(16!)13.33- pl3.丨1 - pter),总长约29 kb,包含7个连锁的a类基因或假基因。
地中海贫血中医治疗

地中海贫血中医治疗地中海贫血中医治疗基于“肾藏精生髓”理论治疗地中海贫血[摘要] 探讨中药治疗地中海贫血的证治规律,总结近20年的临床实践.提出中医治疗地中海贫血的理论基础、中医的核心病机和治则治法以及针对核心病机辨证治疗的可行性. [关键词] 肾藏精生髓;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益髓生血颗粒地中海贫血是先天性基因缺陷致使人体不能正常合成血红蛋白珠蛋白而引起的一种遗传性血液病,也称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
本文总结了近20年的临床实践,初步探讨了中医治疗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证治规律。
1,地中海贫血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高、危害最大的单基因遗传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地中海贫血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高、危害最大的单基因遗传病。
据WHO秘书处报告,全世界约有1亿多人携带地中海贫血基因,每年约有20万婴儿在出生时患有地中晦贫血综合征。
β—地中海贫血是在地中海盆地、小东和亚洲最常见的血红蛋白病。
严重的α—地中海贫血在东南亚常见,在某些东南亚国家中,多达40%的人口可能携带显著血红蛋白突变,导致婴儿出生时地中海贫血发病率升高。
我国南方是地中海贫血的高发区。
仅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海南省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达2000多万。
按遗传规律,如果夫妻双方都是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则他们的孩子就有1/4几率是重型地中海贫血,重型α—地中海贫血出生时死亡或死胎(又称Bart’s水肿),重型β—地中海贫血死亡率高,多数少年夭折,存活的靠终生输血维持,严重影响儿童健康和人口素质的提高。
2,对地中海贫血治疗国内外尚无有效办法对于地中海贫血国内外仍以输血为主要治疗方法。
但由于β—地中海贫血患者大量溶血而引起巨脾,功能亢进,加重贫血和其他血细胞损伤,因此这种治疗最多只能维持10余年。
有人尝试用烷化剂(羟基脲、5—氮胞苷等)、丁酸盐及其衍生物、马利兰等药物治疗地中海贫血,由于这些药物有很强的副作用,限制了在临床的应用;骨髓和于细胞移植由于配型和髓源限制、实施中的风险以及昂贵的费用,很难在临床上普及.只限于个别案例。
地中海贫血治疗研究方向和药物治疗的相关研究

地中海贫血治疗研究方向和药物治疗的相关研究地中海贫血又称海洋性贫血,它是一种先天性的血液疾病,呈世界性分布.地中海贫血的出现多数和遗传有关,主要分和地中海贫血两种,分别累及和珠蛋白基因.迄今为止,地中海贫血的治疗主要由药物治疗和骨髓移植两种方式,笔者就针对地中海贫血研究方向及其药物治疗研究进行论述.1 地中海贫血的治疗方法1.1 地中海贫血重型患者手术治疗方法通常而言,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会时常出现溶血现象,对此,临床诊治医生需对地中海贫血患者实施输血治疗.若是患者为重型地中海贫血,经常输血可能会造成继发性血色病,针对此种境况,则需要采用别的方式进行治疗.比如给应该给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采用铁螯合剂,促进重型地中海贫血铁的排出.地中海贫血患者红细胞僵硬并伴有膜损伤,红细胞在脾内破坏,引起溶血,脾超出常规大小的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可考虑脾切除手术.此外,有条件的地中海贫血患者可尝试用异基因骨髓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此外,铁螯合剂也是地中海贫血的一种治疗方法,但是使用过程中会对心脏产生毒性作用,医护人员应慎用。
1.2 地中海贫血重型患者的药物辅助治疗溶血危象是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经常出现的一种临床现象,除了对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进行输血治疗之外,医护人员可以尝试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药物防御.需要注意的是,地中海贫血虽然可以采用药物治疗控制地中海贫血病症,但是患者用药必须遵循相应的药物原则,按照地中海贫血病情严重程度对患者进行按部就班的药物匹配.2 地中海贫血的药物治疗研究方向2.1 一般治疗地中海贫血患者应注意个人休息和饮食营养,医护人员在给其服用药物的时可适当补充叶酸和维生素E.此外,保持病房内的环境卫生和空气清新,并提前进行消毒处理,尽力减少地中海贫血患者感染因素。
2.2 输血治疗对地中海贫血患者进行输血治疗是当前来地中海贫血临床诊治中最常用到的一种治疗方法,也是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医护人员对地中海贫血患者实施输血治疗时,需注意的是红细胞输注仅适用于中间型和地中海贫血,不可用在重型地中海贫血.对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医护人员应从发病治疗早期,就对其实施中、高量的输血治疗,便于地中海贫血患儿生长发育期尽量接近正常,避免地中海贫血患儿在之后出现骨骼病变.具体的方法为:首先医护人员向地中海贫血患者反复输注浓缩红细胞,使地中海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含量达120~150g/L;然后每隔14~28d向地中海贫血患者输注浓缩红细胞10~15ml/kg,使患者的血红蛋白含量能保持在90~105g/L以上.但是此种地中海贫血治疗方法,极易造成地中海贫血患者铁血黄素沉着症,对此,医护人员在进行输血治疗的基础上,还应加入铁鳌合剂辅助治疗,共同改善地中海贫血患者的病症.2.3 铁鳌合剂针对铁螯合剂对地中海贫血患者的治疗,一般情况下是在给地中海贫血患者输注红细胞1年之后,根据患者体内铁含量的多少,对其进行铁螯合剂辅助治疗.比如SF g/L,就需要使用铁鳌合剂进行地中海贫血临床病症的辅助治疗,常用药物为去铁胺、地拉罗司等.给地中海贫血患者注射去铁胺每日25~50mg/kg,每晚1次,连续皮下注射12h,每周5~7d,坚持长期应用.虽然去铁胺副作用不大,只是偶尔情况下地中海贫血患者会出现过敏反应,然而,一旦长期给地中海贫血患者使用,患者很可能会白内障和长骨发育障碍.对此,医护人员可将维生素C 与铁鳌合剂联合.2.3手术治疗地中海贫血患者的手术治疗中,最常见的治疗方式为骨髓移植,或者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为止,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医护人员能找到彻底根治重型地中海贫血唯一的治疗方法,但是造血干细胞移植需要事先进行HLA 配型,对此,医护方面应着重对HLA 相配的造血干细胞的多渠道宣传,一旦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需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医院方面能第一时间找到符合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避免延误地中海贫血患者治疗的最佳治疗时机。
关于地中海贫血的研究发展

关于地中海贫血的研究发展摘要】地中海贫血(Thalassenmias 又称珠蛋白生成障碍)是一类以血红蛋白的珠蛋白α链或β链合成量不足或缺失为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地中海贫血携带者有1.8亿人,每年出生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近20万。
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区为高发区,其中以广西、广东和海南三省发病率最高,对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地中海贫血最早在地中海周边国家发现,故而得名。
【关键词】地中海贫血研究发展1 资料评估病例90例,均符合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患者来自海南及附近地区,均为重型和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
其中男性28例,女性62例,年龄在9-53岁之间,平均22.5岁。
90例患者多有轻度发育不良,轻度地贫面容,皮肤发黄,其中肝肿大40例,肋下1-3厘米,平均1.8厘米;脾脏肿大60例,肋下1-5厘米,平均3.5厘米。
2 临床表现2.1 α地中海贫血静止型和轻型,患者无症状。
中间型又称血红蛋白H病。
此型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出现贫血的时间和贫血轻重不一。
大多在婴儿期以后逐渐出现贫血、疲乏无力、肝脾大、轻度黄疽;年龄较大患者可出现类似重型β地贫的特殊面容。
重型又称 Hb Bart's 胎儿水肿综合征。
胎儿常于30~40周时流产、死胎或娩出后半小时内死亡,患儿呈重度贫血、黄疽、水肿、肝脾肿大、腹水、胸水。
胎盘巨大且质脆。
2.2 β地中海贫血患儿出生时无明显的症状,至3~12个月开始发病,呈慢性进行性贫血,面色苍白,肝脾肿大,发育不良,常有轻度黄疸,症状随年龄增长而而已明显。
由于骨髓代偿性增生导致骨骼变大、髓腔增宽;1岁以后颅骨改变明显,表现为头颅变大、髓腔增宽;1岁后颅骨改变明显,表现为头颅变大、额部隆起、颧高、鼻梁塌陷,两眼距增宽,形成地中海贫血特殊面容。
患儿的生长缓慢,反应迟钝,有些可见皮肤色素沉着,下肢溃疡。
3 讨论3.1 贫血是一组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性慢性溶血疾病,其主要发病机制是α珠蛋白肽链与β珠蛋白肽链合成速率的不平衡,从而引起溶血性贫血。
中医药治疗贫血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贫血的研究进展【摘要】:目的对近二十年来国内应用中医药治疗贫血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甲乙综述。
方法查阅近二十年来关于中医药治疗贫血研究的国内文献资料,总结其主要研究成果。
结果气血同补,健脾助运,补不碍滞,是中医调理血虚的基础,是现代中医改善贫血的总则,贯彻于治疗的始终。
结论中医在利用中药治疗贫血的过程中依据气与血以及脏腑与血液生成的关系理论,适当配伍补气活血药、健脾和胃药、温阳补肾药等,在治疗贫血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取得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字】:贫血;中药;研究,应用西医中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臧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
基于不同的临床特点,贫血有不同的分类。
如:按贫血进展速度分急、慢性贫血;按红细胞形态分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按血红蛋白浓度分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贫血;按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分增生性贫血(如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和增生低下性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中国传统医学博大精深,对贫血及其相关病证的论述古已有之。
但中医却没有单一的定义贫血,而是将其列入“血虚”的范畴,将气与血紧密地联系起来,强调血虚是由于气虚所致,而血虚又反过来加重了气虚,导致气血两虚证。
那么什么是气,什么又是血呢?中医认为,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其存在是通过生理功能表现出来的,如血的生成和运行,气不足(即气虚)或气的运动失常,人的生理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而血在中医里则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其在人体内运行,将氧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处,血不足(血虚)就会导致人体缺乏滋养。
中医治疗贫血时,依据中医中气与血的关系以及脏腑与血液的生成关系的理论,适当配伍补气活血药、健脾和胃药、温阳补肾药等,在治疗各类贫血中,临床受益匪浅。
现综述如下:1.中医调理血虚和改善贫血的理论研究中医认为气对血有三个方面的主要作用:(1)、气能生血,血的组成与生成过程离不开气和气化功能;( 2)、气能行血,血的运行要依赖气的推动,气虚则会导致血行迟缓、血行不利、甚至血瘀;(3)、气能摄血,气能够固摄血,如果气虚不能固摄,就会导致许多出血病,这也是导致贫血的主要原因。
地贫的中医认识

地贫的中医认识
中医对于地贫的认识
地贫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也称为地中海贫血。
中医学认为,地贫与体质
虚弱、脾胃功能失调有关。
下面将从中医的角度,解释地贫的认识。
中医认为,地贫多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脾胃虚弱有关。
地贫患者常常表现出
面色苍白、乏力、四肢倦怠、食欲不振等症状。
中医认为,这是由于脾胃功能失调导致气血不足,进而影响了人体的营养吸收和运输。
据中医理论,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的中心,其功能强弱直接关系到人体的气血生化过程。
因此,对于地贫患者,中医强调调理脾胃,促进消化功能的改善,对于改善贫血症状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认为,地贫属于“虚证”范畴。
虚证主要指机体先天禀赋不足、气血亏虚等
体质状态。
因此,治疗地贫应以补益为主。
常用的中药治疗方法包括“益气补血”、“健脾养胃”等方案。
党参、黄芪、当归、熟地黄等药材被广泛应用于地贫的治疗中。
这些中药有助于提升机体的免疫力,调理脾胃功能,促进气血生成,从而改善地贫患者的症状。
此外,中医也强调环境因素对地贫的影响。
中医认为,地贫发病与湿邪、寒邪
等外界邪气侵袭有关。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地贫患者需要注意保暖,避免寒湿环境的刺激,同时还要避免过度疲劳和劳累,保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
总之,中医对于地贫的认识是从机体先天禀赋不足、脾胃功能失调等方面分析。
通过调理脾胃,促进气血生成,改善机体虚弱状态,并注意环境因素的影响,可以有助于地贫患者的康复。
然而,在治疗过程中,应积极配合现代医学的方法和治疗措施,综合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地中海贫血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地中海贫血的中医辨证和治疗地中海贫血的定义地中海贫血国外称为海洋性贫血,是由于常染色体遗传缺陷导致血红蛋白中的珠蛋白合成障碍,因而一种或几种珠蛋白数量不足或缺乏,红细胞易被溶解破坏的溶血性贫血。
其中α珠蛋白链合成障碍称为α地中海贫血,β珠蛋白链合成障碍称为β地中海贫血。
中医认为地中海贫血属“虚劳”“积聚”范畴,在儿童属“胎弱”“疳积”。
中医病因病机(一)先天禀赋不足肾为先天之本,父母体弱,胎儿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精不生血,影响小儿正常生长发育,故有身材矮小、头大、前额门齿突出、鼻梁凹陷,两眼之间距离增大等特征性改变及腰膝酸软、头晕无力、面色苍白等血虚之证。
(二)精血亏虚,湿热蕴结先天禀赋不足,病程日久,正气不足,气血亏虚,加之饮食失调,脾胃受损失于运化,水湿内停,郁而化热,熏蒸肝胆,肝失疏泄,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故见黄疸与血虚之证。
(三)精血亏虚,温瘀内阻湿热之邪久郁不去,阻碍气机,气机不畅,血行迟滞,日久而见瘀血内阻之证。
临床症状(一)肾精不足,气血亏虚 1 主症:腰膝酸软,头晕耳鸣。
偏于阳虚者,伴面色苍白,畏寒肢冷,食少纳呆、夜尿频多、腹胀腹泻、舌淡苔白、脉沉细;偏于阴虚者,伴面色苍白或两颧潮红、潮热盗汗、咽干、爪甲枯槁或伴有鼻衄、皮肤出血点、舌淡、边尖红、苔薄白,脉细数。
发病较早者,影响小儿发育可见身材矮小、头大、前额门齿突出、鼻梁凹陷,两眼之间距离增大等特征性改变。
2 证候分析: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精不化血,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失于濡养,影响小儿正常生生长发育,故可见身材矮小、头大、前额门齿突出、鼻梁凹陷,两眼之间距离增大等症。
肾主骨生髓,为肾之府,脑为髓海,肾开窍于耳,故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偏于阳虚者,阳气不足,失于温煦,脾失健运,影响脾胃功能,膀胱气化不利,则见面色苍白,畏寒肢冷,食少纳呆,夜尿频多,腹胀腹泻,舌淡苔腻,脉细,偏于阴虚者,阴虚生内热,虚热更加耗伤阴津,甚至灼伤脉络,血溢脉外,故见面色苍白或两颧红赤,潮热盗汗,咽干,爪甲枯槁或伴有鼻衄、齿衄、皮肤出血点,舌边尖红,苔薄,脉细数。
补肾益髓法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现状(黄根加味治疗地中海贫血)

补肾益髓法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现状(黄根加味治疗地中海贫血)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也叫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由于先天基因缺陷或功能缺失,使血红蛋白珠蛋白链基因表达功能发生异常,非α肽链(包括β、γ、δ)和α肽链合成率失衡,相对过剩的肽链聚合、沉积于红系细胞膜,出现免疫损伤、诱发氧自由基反应,引起继发性酶和代谢异常,导致红细胞变形能力和机械稳定性下降,最终导致溶血和无效造血。
地中海贫血在临床上危害较大的有两种类型,即α-型和β-型,其中重型β-地中海贫血死亡率高,预后极差,存活者则需靠终生输血维持。
我国中、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的出生是世界公认的公共卫生问题。
1治疗现状自PhaedonFessas首次对地中海贫血症状的生理病理作出分子水平的报道至今已经过去了50年,对地中海贫血这一疾病的认识有了很大进步,但治疗方法上进展却很缓慢。
优生优育虽然能防病于未然,但对于已出生的地中海贫血患者,输血和规律使用除铁剂仍然是维持生命的基础治疗,但是铁螯合剂会给患者带来副作用且费用较高;其他如烷化剂(羟基脲、5-氮胞苷等)、马利兰、丁盐酸等γ基因活化剂由于有极强的副作用,临床应用有限;骨髓和干细胞移植,虽然有成功的案例报道,但涉及到髓源和配型的问题,临床上仍有很多困难,并且患者也面临着很多未知的风险。
地中海贫血患者同时伴有生长抑制、内分泌紊乱、骨质疏松、免疫功能低下等各种并发症,基因治疗是未来的方向,但需解决同源重组问题,临床应用尚需时日。
故地中海贫血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2中医中药治疗2.1单味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杨克恭等研究发现盐酸山莨菪碱可明显提高γ-珠蛋白基因的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细胞分化有关,认为盐酸山莨菪碱有治疗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临床价值。
黄有文等用山莨菪碱治疗重型β-地中海贫血12例,中间型8例,连续用药3个月,结果显示15例患者红细胞平均增加0.47×1012/L,血红蛋白平均增加13.2g/L。
地中海贫血病人的中医治疗方法

地中海贫血病人的中医治疗方法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血液病,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地区,故而得名。
本文将介绍地中海贫血病人中医治疗方法。
地中海贫血病人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的中医治疗方案。
中医认为,地中海贫血的发生与先天禀赋,肾气不足,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
因此,中医治疗地中海贫血的重点在于补肾滋阴、健脾益气、调血行气等方面。
1. 补肾滋阴:肾脏是人体的主要生命之源,肾阴不足会导致机体经络干涸,血脉失养。
中医治疗地中海贫血病人需要选用补肾滋阴的药物。
常用的中药有何首乌、枸杞子、加味地黄丸等。
这些药物具有滋阴补肾,调和气血的作用。
2. 健脾益气:中医认为地中海贫血病人脾胃功能虚弱,造成气血生成不足。
因此,中医治疗地中海贫血病人需要选用健脾益气的药物。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党参、白术等。
这些药物能够提高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促进气血的生成。
3. 调血行气:地中海贫血病人由于缺乏正常的血红蛋白,导致氧气无法充分输送到组织细胞,从而引起贫血症状。
中医治疗地中海贫血病人需要选用调血行气的药物。
常用的中药有桃仁、红花、丹参等。
这些药物能够活血化瘀,改善气血循环。
中医治疗地中海贫血的方法多样,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需要考虑病人的年龄、体质、病情等。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1. 针灸疗法:中医针灸是利用针刺和热疗等手段调节人体气血。
对地中海贫血病人可以选用一些经络调和的穴位,如足三里、四白、气海等穴位。
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促进气血的循环,增强机体的自愈能力。
2. 中药煎剂:中药煎剂是中医治疗地中海贫血的主要方法之一。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中医医生会开具合适的中药药方。
地中海贫血病人常用的中药有补肾滋阴的何首乌和枸杞子,健脾益气的黄芪和党参,调血行气的桃仁和丹参等。
这些中药可以煎煮成汤剂,每天饮用一次,起到滋补阴阳,调和气血的作用。
3. 膏方外敷:一些中药也可以外用于地中海贫血病人的皮肤。
膏方具有渗透作用,可以通过皮肤的吸收,让药物直接作用于全身经络,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
气血双补法治疗β地中海贫血1例

气血双补法治疗β地中海贫血1例标签:地中海贫血;辨证论治;气血双补;十全大补汤地中海贫血(以下简称“地贫”)是血红蛋白的珠蛋白肽链有一种或几种的合成受到部分或完全抑制所引起的单基因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好发于地中海沿岸国家及中东、东南亚等地,我国南方发病率也较高,尤以广西、广东及海南为主。
目前临床对地贫无理想疗法,主要是通过输血以维持机体血红蛋白不低于80 g/L,并长期规律应用去铁剂清除体内铁,必要时行脾切除术,以减少体内红细胞破坏。
但长期输血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而去铁剂价格昂贵,长期使用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脾脏又是體内重要免疫器官,切除后将导致免疫功能降低。
中医辨证论治可有效改善地贫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笔者运用气血双补法为主治疗1例β地贫患者,获得满意疗效,兹介绍如下。
1 病历患者,男,29岁,2015年10月17日因“左上腹疼痛4天”入院就治。
查CT 示:脾脏低密度影,考虑脾梗死可能性大。
刻下:患者精神差,面色?白,左上腹部剧烈疼痛,无肩背部放射痛,无发热恶寒,头晕目眩,声低气短,四肢乏力,纳眠较差,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体征:形体消瘦,贫血面容,睑结膜、爪甲苍白,皮肤黏膜无黄染,腹平软,腹肌紧张、左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腹部无包块,肋下约2 cm处触及脾脏,余无异常。
2015年10月18日查血液分析示:中性粒细胞75.5%,红细胞3.18×1012/L,血红蛋白57 g/L,红细胞比积0.18,D-二聚体4291 ng/L。
生化8项+肝功能8项示:白蛋白23.8 g/L。
贫血组合示:血清铁7.8 μmol/L,转铁蛋白1.02 g/L,铁蛋白1467 ng/mL。
尿组合示:隐血+++,红细胞数58个/μL。
地贫检查示:血红蛋白A 94.2%,血红蛋白A2 5.8%。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测定和凝血功能正常。
肝胆胰脾彩超示:脾稍大,脾脏上极片状低回声区,不排除脾梗死。
上腹部CT示:肝大,脾大、部分梗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中海贫血的中医药研究进展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地中海贫血的中医药研究进展【关键词】地中海贫血;中医药疗法;综述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的单基因遗传病,也叫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以慢性溶血性贫血为特征。
该病广泛流行于地中海沿岸、中东至东南亚地区,在我国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发病率较高,其中广西、广东、海南、云贵等地是高发区。
其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常染色体的遗传缺陷,使血红蛋白珠蛋白肽链基因表达功能发生异常,非α肽链(βγδ)和α肽链合成率失衡,相对过剩的肽链沉积于红系细胞内,从而导致溶血、贫血和无效造血的发生。
地中海贫血的主要类型有α-地中海贫血和β-地中海贫血,它们又各自分为多个亚类。
临床上患者常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心悸、唇舌色淡、脉沉细或虚数等贫血症状;有的还表现出黄疸、皮下出血等溶血症状;此外患者还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腹部膨隆、肝脾肿大、发育较差、头颅方大、颧骨突起、鼻梁凹陷、眼距增宽等体征。
中医古籍中对地中海贫血虽无专门论述,但历代医家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将该病归属于中医“血证”、“童子劳”、“虚黄”、“积聚”、“五软五迟”等范畴。
笔者搜集了近20年来国内中医药方面有关地中海贫血的文献报道,分别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王氏等[1-2]先后共治疗100例地中海贫血(40例血红蛋白H病,60例β-地中海贫血),均辨证为肾阴虚型。
认为地中海贫血的主要病机为肾阴虚,肾虚必致脾弱,气血生化乏源。
孙氏[3]治疗1例β-地中海贫血,辨证为心脾两虚、气血双亏、先后天皆不足。
认为地中海贫血的发生与先天之本——肾有密切关系。
程氏[4]治疗1例血红蛋白病复合β-地中海贫血,辨证为心脾两虚、脾不统血。
认为该病乃脾虚气血生化无源,血虚不能养心所致。
王氏等[5]治疗1例β-地中海贫血,辨证为气血亏虚,肝肾精亏。
认为肝与肾,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互化,精亏则血虚;气与血,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虚则血虚。
朱氏[6]治疗1例β-地中海贫血,辨证为脾肾两亏。
认为该病为禀赋薄弱,阳不生阴,精血匮乏所致。
吴氏[7]治疗1例α-地中海贫血,辨证为虚劳之血虚证。
金氏[8]治疗1例地中海贫血,辨证为脾肾阳虚,先后天并缺。
认为因骨髓不充,无以生血,水谷不运,无以奉心化血,脾虚血无所统摄,致皮下出血,血行不畅,久积聚瘀为症。
邓铁涛[9]治疗1例β-地中海贫血,辨证为虚劳之血虚、肾元不足。
吴氏等[10]根据β-地中海贫血的临床特点,认为该病即虚劳、血虚,病机上既有肾精亏虚、脾肾两虚、精血不足,又有黄疸、积聚。
总之,大多数医家都认为地中海贫血的病因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有关,病变多累及肾、脾、心、肝以及气、血、阴、阳等,在病机上既有肾虚、脾虚、肝虚、心虚、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本虚之证,又有湿热、气滞、血瘀、出血等标实之证,虚实夹杂、证候错综复杂是其特点。
2中药研究与应用单味中药提取物黄氏等[11]用山莨菪碱(654-2)治疗β-地中海贫血20例,疗程为3个月,其中15例有效,红细胞平均增加×1012/L,血红蛋白平均增加13.2 g/L。
杨氏等[12]在筛选多种药物对K562细胞(人红白血病细胞)珠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时,发现山莨菪碱可明显提高γ珠蛋白基因表达,其作用机制与细胞分化有关。
张氏等[13]用阿魏酸钠治疗20例地中海贫血(α-地中海贫血12例,β-地中海贫血8例),临床贫血症状有改善,血中脂质过氧化产物MDA明显减少。
地中海贫血患者红细胞内相对过剩的α链或β链,较正常红细胞血红蛋白更易发生自身氧化,产生并释放大量超氧阴离子,导致红细胞膜发生脂质过氧化而受损伤、破坏以致溶血。
黄氏等[14]用从红参中提取的颗粒纯品——抗氧化Ⅱ号(AA2)治疗HbH病14例,其中10例临床贫血症状有改善,Hb及RBC增加。
中药复方赖氏[15]采用黄根汤加味治疗地中海贫血36例,除3例极重型不能坚持治疗外,其余33例患者血色素均保持在70 g/L以上,有效率为%。
夏氏等[16]采用归蓉补血剂治疗地中海贫血8例,其中2例血虚症状消失,6例血虚症状好转。
王氏等[1-2]采用生血汤治疗血红蛋白H病40例,所有病例有不同程度的食欲增加,精神振奋,乏力缓解,肝缩小28例,平均1.5 cm,脾缩小25例,平均2.0 cm。
治疗β-地中海贫血60例,其中57例Hb上升,平均上升16.0 g/L,有效率95%,12例肝肿大中8例明显缩小,平均0.5 cm,43例脾肿大中25例明显缩小,平均2.5 cm。
吴氏等[10,17-18]自1989年起先后采用补肾益髓法的代表方益髓生血灵治疗β-地中海贫血,到2005年已累积治疗了156例,有效率%。
患者服用3个疗程后,有效病例临床症状改善,精神好转,食欲增加,不易患感染性疾病,肝脾有一定程度缩小,Hb、RBC、Ret、HbF不同程度增加。
在临床研究基础上,又从整体效应、基因突变与疗效的关系、调控珠蛋白基因表达等不同层面对益髓生血灵的疗效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表明,中药治疗不改变患者的基因突变型,但能明显促进功能基因表达[18];可促进γ珠蛋白转录和表达,诱导HbF合成,从而代偿β-珠蛋白基因功能缺陷[19]。
孙氏[3]采用归脾汤化裁治疗1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表明该方具有健脾宁心、补气养血、先后天同补之功效。
程氏[4]以归脾汤加味治疗1例血红蛋白病复合β-地中海贫血,治疗后患者血红蛋白保持在80~86 g/L。
王氏等[5]以归脾汤加减治疗1例β-地中海贫血,服药后病人病情平稳,面色红润,血红蛋白100 g/L。
朱氏[6]治疗1例β-地中海贫血,首方采用理阴煎加味(熟地、菟丝子、枸杞、山药、党参、当归、莲子、淫羊藿各15 g,天冬、白芍各12 g,五味子、鹿角胶各10 g,黄芪30 g,益智仁6 g,茵陈24 g);二诊首方去枸杞、熟地黄、白芍,加板蓝根、山楂、白术,嘱常服龟、鳖、胎盘;三诊首方加沙参、桔梗、龙眼肉、炒螵胶。
加味理阴煎具有补肾健脾、助阳生阴之功效,加茵陈、板蓝根清热利湿,龟、鳖、胎盘填精生髓。
吴氏[7]用当归补血汤加味治疗1例α-地中海贫血。
该方具有益气生血之功效,方中重用红孩儿,该药可活血、补血、止痛、散气。
金氏[8]治疗1例地中海贫血,临证时以健脾补肾、壮骨充髓、活血化瘀为法,采用自拟方灵活加减,方一:鹿胶、白术、炙甘草各6 g,杜仲、怀牛膝、续断各10 g,党参15 g,熟地黄、茯苓各12 g;方二:鹿胶、补骨脂、炙甘草、土鳖虫各6 g,巴戟天、何首乌、黄芪各10 g,砂仁3 g,熟地黄15 g。
两方均加(炒)地稔根、岗稔子、黑老虎各15 g,交替服食。
方中(炒)地稔根、岗稔子、黑老虎具补血、活血、祛瘀、止血等功效。
邓氏[9]以益气养血,补肾培元为法,采用自拟方(党参、白术、茯苓、枸杞子、补骨脂各9 g,黄芪、当归各12 g,川芎、炙甘草各3 g,巴戟天6 g,肉桂0.5 g)及丸剂(鹿茸1.8 g,高丽参30 g,白术45 g,黄芪60 g,干姜、锁阳、巴戟天各18 g,当归头30 g,川芎、鸡内金各24 g,炙甘草12 g,紫河车1具)治疗。
该方在益气养血药的基础上,以鹿茸峻补肾之精血,高丽参补气健脾,固本培元,加肉桂以温肾,枸杞子、补骨脂、巴戟天、锁阳、紫河车补肾益精生血。
患者服药100 d后,血红蛋白为118 g/L,唇色红润,头晕、心悸症状消失。
总之,采用中药复方治疗地中海贫血,目前除少数临床报道已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病例外,大多数均为个别案例报道。
在地中海贫血的治疗上,医家多以益气补血、补肾健脾为主要治疗原则,同时还根据患者的病情辅以活血化瘀、利湿退黄、凉血止血等治标之法,因此在方药的使用上,或以当归补血汤、归脾汤等经方进行加减,或根据患者的证候自拟方药进行治疗,遣方用药仍不离其宗。
3结语对于地中海贫血的治疗,目前临床上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以输血和同时使用除铁剂为主。
但定期输血费用较高,一般家庭难以长期承受,同时长期输血易产生一些相应的并发症。
烷化剂治疗不良反应大,骨髓与干细胞移植受髓源和配型限制,且费用高,很难普及。
基因治疗是个方向,但同源重组问题尚未解决,用于临床尚待时日。
国外没有植物药治疗地中海贫血的报道,中药治疗地中海贫血是中医药治疗疑难病领先的优势项目研究。
中国中医科学院用补肾益髓法的代表方益髓生血灵(胶囊、颗粒剂)在广西高发区治疗β-地中海贫血取得了领先的临床研究成果,显示出中药治疗地中海贫血的优势与前景。
虽然目前对于地中海贫血的中医药治疗,已进行了一些初步的临床研究,但应用中医理论来系统研究该病的发病机理、证候演变规律、分期分型、以及辨证治疗原则、方法等,今后还需做进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1] 王小超,陶丽菊,陈诗强.生血汤治疗血红蛋白H病40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1,20(9):533-534.[2] 王小超,陶丽菊,陈诗强.生血汤治疗β-地中海贫血60例报告[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3,25(6):853.[3] 孙锦乡.重型β-地中海贫血治验[J].新中医,1991,23(10):19.[4] 程小蓉.归脾汤治验2则[J].四川中医,1997,15(7):38.[5] 王子平,许世杰,冯启华.中西医结合治疗海洋性贫血1例[J].陕西中医,2004,25(9):814.[6] 朱胜典.加味理阴煎治疗地中海贫血一例[J].福建中医药,1985,16 (1):42.[7] 吴月娥.一例地中海性贫血治验[J].江西中医药,1987,20(3):32.[8] 金锋.金佐时老中医诊治奇难杂症经验简介[J].新中医,1986,18 (11):3.[9] 冯崇廉.邓铁涛教授临证验案2则[J].新中医,2003,35(4):15.[10] 吴志奎,张新华,王蕾,等.益髓生血灵治疗β-地中海贫血症92例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4):292-294.[11] 黄有文,王荣新,蔡利群,等.山莨菪碱(654-2)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97,5(6):93-94.[12] 杨克恭,何平,陈松森,等.两种新的激活γ珠蛋白基因的中药——盐酸山莨菪碱(654-2)和三尖杉酯碱[J].生物化学杂志,1994,10(3):285-290.[13] 张锦.地中海贫血的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5):306-308.[14] 黄有文,王荣新,查丹玉,等.血红蛋白H病的临床诊断和中药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6,11(4):211-212.[15] 赖祥林.黄根加味治疗地中海贫血36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6,3(1):44.[16] 夏洪生,杜新,张永锋,等.归蓉补血剂在临床上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76-77.[17] 吴志奎,张新华,李敏,等.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β-地中海贫血156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4):352-354.[18] 吴志奎,方素萍,张新华,等.补肾益髓法治疗β-地中海贫血症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2003,44(12):916-918.[19] 吴志奎,陈双厚,姜葆华,等.中国神方丙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临床与机理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1,7(5):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