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自然资源 学案(打印)

合集下载

2015-2016学年《中国的自然资源》导学案

2015-2016学年《中国的自然资源》导学案

第21课时中国的自然资源1.举例说明自然资源的含义及其主要类型。

2.运用资料叙述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运用实例,叙述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4.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和节约资源的观念,增强资源保护意识。

1.课前依据《知识体系梳理》,预习自学教材内容,勾画教材并写上提示语,力求全部掌握。

2.在学习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种资源的数值,了解我国的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在学习土地资源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表,如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部分国家人均耕地的比较以及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并通过网络、电视等了解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我国的水资源内容的学习,要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分析其特点,解决水资源不足的措施要注意两个角度(一个是时间、空间角度,另一个是开源和节流两个角度);通过教材插图了解农业、工业、生活节水的措施。

3.在学习土地和水资源的分布时,联系前面学过的我国的地形和气候的知识对本课时的内容加以分析、掌握。

4.在自学教材内容后,闭卷完成《预习效果检测》,检查预习效果。

1.我国资源基本国情;土地资源分布及基本特点,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危机的有效途径。

2.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与我国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关系,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征及利用中相应的对策。

1.本课时内容中的一些简单易学的东西,可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

2.在讲解本课时的两个难点如土地资源分布、水资源的分布时,可先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地形、气候知识,另外,重点指导学生读图,如教材中的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部分国家人均耕地的比较以及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3.通过学习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土地、水资源利用过程中的问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并树立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观念。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指出问题:在批改作业过程中,教师应指出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给出建议:针对学生作业中的问题,教师应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指导学生如何改正并提高作业质量。
-鼓励进步:对于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定期反馈:教师可以定期与学生进行作业反馈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遇到的困难,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答案:我国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种类繁多,但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对我国工业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重工业;东部地区矿产资源相对较少,制约了工业发展。
例题四:
题目:请说明我国生物资源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对我国农业和生态保护的影响。
答案:我国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生物资源的基本特征对我国农业和生态保护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物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地理
3.授课时间:2课时
4.教学时数:2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内容,强调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设计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设计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设计范文一、设计思想本节课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挖掘学生自身体验,通过讨论和成立资环小组等方式,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树立珍惜、合理利用并倡导节约的资源观。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自然资源及其分类,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以及我国的资源国情,培养学生用实例分析归纳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自己讨论分析得出结论,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会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的联系;2、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难点:1、会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理解可再生资源如果不被合理利用和保护,也将变成非可再生资源;2、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图片:闪电。

思考闪电是不是自然资源?(二)探究新课1、自然资源的特征[自学探究] P60第一自然段,思考什么是自然资源。

生: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等我们把它称为自然资源。

师: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提取出自然资源的第一个特征:天然存在,没有经过任何加工或者人工的培育;第二:对我们有利用价值。

师:我再看看闪电有没有符合这两个条件?它是不是自然资源?找一同学发表看法。

生:我认为不是。

因为它是一种自然灾害。

师:回答不错。

闪电虽然符合天然存在的特点,但目前它更多的是一种自然现象或自然灾害。

但如果某天我们能把闪电利用起来,它必将也是一种自然资源。

[活动]请判断以下哪些不是资源是自然资源。

土地、水稻、太阳能、钢铁、石油、野生动物2、自然资源与我们[你说我说]请结合自身观察说一说我们身边的物品与哪些自然资源有关?(利用现场教学——教室,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观察能力。

)师:例如我们上课用的课本,它离不开哪种自然资源?生:森林。

中国的自然资源复习学案

中国的自然资源复习学案

中国的自然资源复习学案识记:掌握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基础知识:重点是土地资源、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存在问题及措施(以下基础知识)能力:图文结合,提高读图、记图与析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通过复习知道我国自然资源概况及分布,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基础知识提纲】:一、自然资源概况1.定义:气候资源水资源分类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2.3. 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自然资源数量:既是丰富的又是不足的的基本特征质量:各个地区有差异的分布:具有集中性但一般是不均匀的状况:是不断变动的4.油田:、、、、、、、主要矿产地煤矿:、、、、、、、、、(记图中铁矿:、、、、、、、产地的位置)有色金属:、、、、、、、、、5.我国年太阳辐射量分布的规律及原因,最多的地区是,最少的地区是。

二、土地资源1.重要性: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基本国情:;主要特点:类型,面积较广,比重大;、比重小;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2. 耕地:区的和地区空间分布:林地:天然林地:林区(最大的天然林区)和林区(第二大林区)不均衡人工林和次生林:林区(最大的经济林区)草地: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及青藏高原区难利用的土地:干旱荒漠和高寒荒漠3. 质量差别大东部季风区北方:旱地南方:西北内陆:青藏地区: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乱占耕地,耕地减少基本国策:4.土地存在问题滥伐森林,陡坡开荒,森林资源减少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与措施(看学案超载放牧,毁草开荒,草场退化5.“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我国第一个大型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国际上称之为“中国的绿色长城”,被称为生态工程之首。

“三北”指、、,作用是防风固沙。

三、水资源与海洋资源1.水资源的特点:总量不少,人均占有量很低2.空间分布特点:、,根据水资源的供需状况,从南到北可分为丰水带、多水带、、、。

(看课本图)3.合理利用、4.水危机:华北地区自然原因:降水较少,且集中在夏秋季,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缺水最严重人文原因: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并且水污染和水浪费严重5.南水北调:将流域的水调入缺水的、地区。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学案设计教案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学案设计教案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学案设计初稿(区初二中心组苏海鹰)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的分类。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以及中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

3.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并倡导节约资源的崭新观念,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学习主题一:自然资源与我们(一)读地理书60页的图3.1,完成下列问题,认识自然资源,以及它们和我们的关系:1.下列有关自然资源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上所有的物质和能量B.人类广泛使用的物质和能量C.人类周围的自然环境D.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2.下列属于自然资源的是:()A.布匹 B.煤炭 C.钢材 D.水泥3.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地理书61页的图3.2,完成下列问题,认识自然资源的分类:1.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属________资源;还有些自然资源,总是用一些就少一些,是________资源。

2.下列各组资源,均为可再生资源的是()A.草地、荒漠、纸张 B.阳光、水能、木材C.石油、煤、天然气 D.耕地、森林、水资源(三)读地理书62页的图3.3,以及下面的漫画,完成下列问题,认识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方法:小鱼的哀求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土地、水资源等可再生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没有必要节约保护B.为了卫生,尽量多使用一次性木筷C.尽可能地增加鱼产量,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D.土地是万物之本2.人们对可再生资源的保护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类对非可再生资源的保护措施是( )A.充分合理利用B.节约综合利用C.保护和促进更新D.加强地质堪探工作4.举例说明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主题二: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一)阅读以下对话,完成下列问题,了解中国自然资源的国情现状:小明和小红正在议论我国自然资源的国情。

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

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

Adversity is an inevitable process of growth. People who can accept adversity bravely will grow stronger day byday.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目标导航:1、记住自然资源的概念、类型并能举例说明。

2、记住自然资源的特征,了解其利用中出现的问题。

3、阅读矿产分布图,记住主要矿产的分布,知道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主要途径。

重点:1、自然资源的特征。

难点:2、主要矿产的分布。

课内探究一、背景资料,创设问题情境:2分钟出示四幅图片,判读人们正在利用哪些自然资源?图片1________ 图片2_________ 图片3__________ 图片4_________常见的自然资源还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二、知识梳理,构建框架:模块一,自主学习,夯实基础:3分钟自然资源是指________中对人类____利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

活动: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自然资源?①天然宝石②煤油③羊毛衫④东北虎⑤沼泽⑥森林⑦阳光⑧闪电⑨水泥⑩水稻 (11)河流水 (12)皮革归类(填序号):矿产资源_____. 土地资源_____. 生物资源_____. 水资源_____.气候资源_____可再生资源______________. 非可再生资源______________.其中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是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交流展示:2分钟①自然资源是固定不变的吗?②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模块二,自主学习,夯实基础:10分钟1、阅读P54中国主要石油和天然气分布图,判断下列石油和天然气所在的省。

大庆________ 辽河________ 华北________ 中原________ 南阳________玉门_______ 冷湖_______ 克拉玛依_________ 江汉_______ 泸州________2、阅读P54中国主要煤矿分布图,判断下列煤矿所在的省。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说出下列资源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非可再生的。

天然钻石、山羊、皮鞋、制作羊绒大衣的布匹、阳光、闪电、地震。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四)教师点拨
1.自然资源的范围不是一成不变的,象空气、风景以前不是自然资源,现在就归为自然资源,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不是自然资源的地震、闪电或者海啸以后很可能会变成自然资源。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后可能还会有新自然资源被开发利用。

2.教师展示新能源可燃冰的发现、开发和利用前景。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自然资源的范畴在逐渐增大。

但是由于我国的人口过多、需求量过大,还需要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五)解疑释惑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我国的资源现状是总量丰富,人均少。

(六)合作探究
针对我国自然资源人均较少的现状,人口众多对资源的需求量多的现状,如何科学利用自然资源。

三、课堂小结
教师展示知识树帮学生梳理知识。

四、达标测试
完成配套同步练习。

板书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第五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案第一课时中国的自然资源一、考纲要求考查水力资源如何效劳于农业,引导学生关注矿产资源的开发和爱惜二、学习目标:1、明白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少”及缘故2、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散布、土地利用的问题及计谋。

3、我国水资源时空散布特点,成因及解决水资源不足途径和方法。

4、我国要紧矿产资源的散布,矿产资源利用中显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5、明白得我国海洋资源丰硕,进展海洋水产业的优越条件,我国开发海洋资源中显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三、学习进程【自主学习、知识梳理】读地图册“中国的自然资源图”完成以下知识,并识记:(一)、自然资源概况1、分类:可再生资源:资源、水资源、资源、生物资源等。

非可再生资源:资源2、我国自然资源特点:1)总量,种类 2)人均资源 3)由于利用、治理不善,自然资源破坏和浪费现象严峻。

(二)、土地资源1、土地要紧利用类型:、林地、交通建设用地、滩涂、沼泽、沙漠、沙漠、石山等2、我国土地资源现状1)总量______,人均占有量;2)各类土地资源散布不均,______多,________少,耕地比重;3)各类土地比例不合理,土地资源不足;3、我国土地资源的散布(1)耕地:A___ _ _,B___ __,散布在______及低缓的丘陵地域。

(2)C_____ _:散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_______ 地域及青藏高原。

(3)D___ __ :散布在_____ 、__ __交通不便的深山及的山地。

4.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土地利用中存在的要紧问题:_________、土地荒漠化、__________等。

(2)方法:合理用地、______用地、爱惜耕地,把十分珍爱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作为一项大体国策。

(三)、水资源和水能资源1、地球上的水的类型(1)海洋水:97%(2)陆上淡水:% 冰川、深层地下水:98%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2、我国水资源的特点(1)总量丰硕(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地域散布,表现为,;(3)时刻分派不均,表现为多,少,年际转变大。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1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1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1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的第三单元第一节,主要介绍了中国的自然资源。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文并茂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利用状况,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后,对地理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自然资源这一概念,部分学生可能还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自然资源保护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利用状况,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自然资源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认知和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利用状况。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准备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3.准备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自然资源?为什么说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利用状况,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根据呈现的内容,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然资源的问题。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自然资源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让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提高保护意识。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1--4节 (共5课时)教学设计、学案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1--4节  (共5课时)教学设计、学案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什么是自然资源”“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2部分内容,其所对应的课程标准是: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在“什么是自然资源”部分,教材阐述了自然资源的概念、类型和特征,让学生对自然资源有个比较系统的认识。

教材在此部分也安排了一个“活动”,其目的是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地理现象来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

在“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部分,是教材的着眼点和重难点。

教材主要叙述了这两个基本概念和开发利用方面应注意的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配合教材正文部分,有安排了2篇阅读材料和2个教材活动。

阅读材料,引导学生理解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概念,并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活动1,引导学生针对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

活动2,引导学生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了解本地的矿产资源,结合日常生活行为来反思自己资源观和环保意识。

总之,这两组活动结合学生身边的事例,通过图文资料来营造问题情境,在巩固知识、训练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确立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根据本课的内容分析和课程标准要求,在讲授本课时应做好以下几点:①不需要死记硬背自然资源的概念,而应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自然资源有哪些类型;②知道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特点;③对于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类型,不必展开讲述,但可以把它们做为例子,说明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非可再生资源;④根据课程标准,需要引导学生运用资料总结分析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⑤结合生产生活的事例,引导学生树立合理利用和保护资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并能说出自然资源的类型和特征;2.会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不同点;3.通过列举生活中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初步树立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重点:会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不同点;难点: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特征,初步树立合理利用和保护的意识。

中国自然资源 学案

中国自然资源 学案

中国的自然资源(一)【自主学习】(本内容主要参考《八年级上册地理课本》)一、自然资源及其分类:1、自然资源是指:2、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总量,种类,人均。

3可再生资源资源,如:资源,如:二、土地资源1、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和。

其中农业用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建设用地为_______2、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土地资源总量;土地利用类型;但人均占有量;比例构成_____例如耕地林地___,_________多,后备土地资源,特别是矛盾突出;分布不均;各类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3、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及(地形);林地主要分布在(地形)。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

4、我国的三大林区:、和。

其中最大的天然林区是。

5、比较我国南方水田和北方旱地的差异,以及南北方水土资源地区匹配的差异:南方多少,耕地以为主;北方多少,耕地以为主,多发展灌溉农业。

三、水资源和水能资源1.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是什么?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有哪些?空间:特点时间:途径270%分布在,其中以最多,其次为。

和也有较大的水能蕴藏量。

已开发利用的地区,集中在。

【习题演练】1、下列各组资源,均为可再生资源的是()A.草地、荒漠、纸张 B.阳光、水能、木材C.石油、煤、天然气 D.耕地、森林、水资源2、我国耕地、林地、草地资源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是( )A.各地开发历史长短不同B.受光热、水、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影响C.各地的人口密度不同D.各地的生产方式不同3、我国耕地面积较小,人均耕地不足。

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你认为应该()A.多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B.科学种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C.把草原、山坡开垦为耕地D.围湖造田,围海造陆4、读我国“南水北调示意图”回答问题。

(1)缺水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的原因是(2)为了改变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和华北地区供水紧张的状况,调节跨流域的径流量非常必要,如图中①、②、③、④等跨流域调水工程,缓解了某些城市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整章教案(共11页)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整章教案(共11页)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况【讲授新课】请大家看书中一组数据,你能否根据数据概括出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板书】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总量多、人均少,【提问】提据以前所学过的世界地理知识,你能不能说说在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方面,我国与日本、美国、加拿大相比有什么区别?【提问】中国林木资源的应用是否也有如此问题?【讲解】我国在资源利用方面还存在着很多利用不尽合理的问题,如有些资源利用不当或管理不善,还有些资源遭到了破坏和浪费,这样就更加重了我国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板书】利用不尽合理【提问】你身边有哪些对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的现象?【提问】我们应该用什么实际行动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呢,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可根据学生们的讨论、倡议成立“小小环保队”,进行检查校内水龙头,回收废旧电池,垃圾分类回收等活动,也可带领学生确定环保队队员、标志和活动时间等。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分析讨论,大家可以得出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

但是这节课我们更重要的收获是我们确定了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去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

矿产资源(一课时)教学目标1.阅读有关图文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并初步学会评价其优劣。

2.使学生知道我国主要煤炭、石油、金属矿产地的分布。

3.使学生了解我国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上存在的问题,初步学会就其问题寻求对策。

4.使学生认识到要合理开发,节约、综合有效利用矿产资源,寻求替代品的必要性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1.我国主要矿产的分布。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3.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到要合理开发,节约、综合有效利用矿产资源,寻求替代品的必要性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媒体我国主要矿产资源分布挂图,我国主要矿产资源分布投影片,中国政区底图(学生每人一份)。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导学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NO.16中国的自然资源1

NO.16中国的自然资源1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学案(第1课时)课型:新知探索课编写人:高建凤审核人:张继芳学习目标:1.知道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2.能说出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可拓展性等重要特征。

3.能说出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量之间的矛盾。

4.通过阅读矿产分布图等,知道自然资源分布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并能说出我国主要的矿产分布地。

重点与难点:知道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及我国主要矿产的分布地【自主学习】知识点一:什么是自然资源1.概念:自然资源是存在于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与。

2.主要类型:自然资源主要包括、、、、、。

3.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更新、再生或循环使用的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了在短时间内不能再生的资源)知识点二:自然资源的特征自然资源的特征一:自然资源的概念不是___________的。

如空气和风景过去不属于自然资源,现在被纳入了自然资源的范围。

自然资源的特征二:自然资源的数量是,但又是的。

原因是。

(如;我国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较大,约占世界的12%,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3位,但中国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居世界第53位。

)自然资源的特征三:自然资源的质量。

自然资源的特征四: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但是在地区分布上又 _____________ 。

自然资源的特征五:自然资源的状况处在不断的________之中。

如:有的矿产因大量开采而导致资源量______;有的地方水源变得越来越少,以至河流出现断流现象。

【合作探究】主要煤矿及所在地:【跟踪联系】1、“地大物博”中的“物博”是指我国自然资源()A 人均占有量大B 种类多,数量大C 仅指种类多D 仅指数量大2、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以下是小玲的做法,正确的是()A 洗碗时大量使用含磷洗涤剂B 过节日时,给朋友写了好多张纸质贺卡C 将垃圾直接倒入江河D 不购买、使用一次性消费品,如一次性筷子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学案(第2课时)课型:新知探索课编写人:张继芳审核人:高建凤【合作探究】(一)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是。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学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学案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学案【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的分类。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以及中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

3.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并倡导节约资源的崭新观念,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学习重点】1.会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的联系。

2.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1.会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理解可再生资源如果不被合理利用和保护,也将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2.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

【学习过程】【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一: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学法提示:把课本文字内容和图结合起来1、看课本图片以及课本内容,回答问题:(1)自然资源与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我们用到的、看到的物品与自然资源有关,请举出例子?(2)什么是自然资源?可以分为那两大类?完成63页活动题1。

(3)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结合教材64页活动2题图文资料谈谈你的看法。

二:总量丰富人均不足1、在资源方面我国的国情是怎样的?2、根据课本给出的数据如何理解“丰富”和“不足”谈谈你的想法?【交流展示】同桌或小组交流学习结果【合作探究】1、如何利用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生活中我们如何去做?2、到目前为止,我国人口和资源的矛盾是否已经不再进一步激化了呢?3、谈谈如何保障我国资源供给。

【我的收获】【学后质疑】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吗?【同步演练】(一)填空题1.可再生资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自然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一、本章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章课标要求如下: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

2022年版课标中添加了“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教师课上可适当补充。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认识自然资源,培养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指人们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秉持的正确价值观。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建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需要。

人地协调观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形成尊重和保护自然、绿色发展等观念,培养人文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对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的学习,对自然资源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二、本章教材分析在学习了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等知识后,安排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主要是考虑到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是促进和影响自然资源形成与利用的主要自然地理环境要素,而自然资源的利用受人类长期的生产活动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是人类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对中国自然资源的学习是后期对中国经济发展学习的基础。

本章教学内容有明显的承上启下、前后关联的特征。

本章从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入手,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树立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是本章的重点内容,需要学生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主要特点,了解我国所面临的土地资源与环境、发展的问题,初步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增强对我国土地国情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土地资源的兴趣,以及对我国不同类型土地资源的审美情趣。

根据对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等学习,培养学生节约水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本章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身边的自然资源可能比较熟悉,但具体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应该如何分类及使用与保护,还没有清晰认识。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课时学案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课时学案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课时学案
课题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年级
高二
主备人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理解自然资源的含义,能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自然资源的归类分析
3、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加深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
学习活动内容设计
预习反馈
检查填充图册,自然资源类型,分布。
新知探究
1、什么是自然资源?举例说明。
2、可再生和非可再生资源都有哪些?
3、土地资源都有哪些类型?耕地、林地、草地都分布在哪里?耕地又分成哪些类型?
4、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合作探究
1、思考:上图能正确反映自然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之间关系的是:
2、南方的珠江流域、浙闽台及西南诸河的人均水量比长江要高,为什么要选择从长江调水?
C.自然资源大国,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前列
D.总量丰富,但因人口特别多,人均占有量就很少
6.我国下列资源中居世界第六位的是()
A.领土面积B.耕地面积
C.森林总面积D.矿产资源储量总值
7.我பைடு நூலகம்人均土地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
A.1/2 B.1/3 C.1/4 D.1/5
8.下列对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2)2000年11月1日我国进行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是()亿,是世界人口第{ }大国。随着人口的增加,我国的自然资源将更加短缺。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实行怎样的基本国策?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填充图册P140-142
10.我国领土面积和耕地总面积分别居世界()

第三章第一节 中国的自然资源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三章第一节 中国的自然资源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3.自然资源质量存在着地区外差异
4.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指导学生读图3-6、3-7
师生交流:①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举例
教师引入
指导学生读图
学生回答
回答提问
分组讨论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三)、新能源
1.概念
2.种类
3.讨论,举例说说自己了解的新能源,怎样利用。
四、课堂小结:有两名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收获。
完成活动P61活动题是否自然资源?
2、主要类型:
气候资源:太阳、风、
水资源:河流、湖泊、
土地资源:耕地、草地、林地
生物资源:大熊猫、树木
矿产资源:煤、铁、石油、天然气
海洋资源:海盐、海水中的化学元素
提问:上述六种资源哪些是可再生资源?为什么?
(二)、自然资源的特征
1.自然资源的范围是不断变化的
2.自然资源数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
学生小结
作业设置
练习册




等级评价
(A/B/C/D)
检查
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时间:签查(盖章):
教法
选择
讨论法读图法
课型
新授课
课前准备
课件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学
时数
课时1
教学
时数
第1课时
备课
总数
第16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学生举例。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提出学习任务
(一)、什么是自然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自然资源学案[知识纲要]一、概况1、自然资源:人类___ __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并用于___ __和___ __的物质和能量。

可再生资源:资源、水资源、资源、生物资源2、分类非可再生资源:资源按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分:(1)_____ ___,如矿物能(煤、石油、天然气)、水能和生物能等。

(2)___________,指目前由于技术经济水平的限制,还未被广泛应用的能源资源,如太阳能、地热能和核能等。

3、自然资源的总体特征:总量丰富,种类多,不足,分布。

二、土地资源1、土地资源现状:耕地、林地少,难以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2、土地利用类型(图文P170中国主要土地资源分布和森林分布)分布:湿润、半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1)耕地类型:秦岭—淮河以南为,以北为(2)草地:北方半干旱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3)林地:、西南山区和南部山地3、主要问题:乱砍滥伐森林引起的;滥垦草原或过度放牧导致的沙漠化、草场退化;不合理灌溉引起的土壤次生化;森林资源日益减少;湿地减少;农田丧失等。

4、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三、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图文P171空间分布多,少解决调水、、1、水资源时间分布多,少途径节约、防治2、水能资源(1)蕴藏总量:6.8亿千瓦,世界第一70﹪在和(2)分布地区水系最多,其次是雅鲁藏布江水系(3)主要水电站:葛洲坝、龙羊峡、三峡、小浪底等(图文P171学习指导:水电站坝址选择)四、矿产资源1、基本特征:分布广泛,相对集中,北方多,南方多2、矿产基地:主要油气田、铁矿、煤矿、有色金属等(图文详解P169表格)贫矿多,富矿少依法管理3、利用问题伴生矿多,分选冶炼困难合理利用,破环严重,浪费严重综合利用五、海洋资源1、海域特点:海域辽阔、条件优越、资源丰富2、主要类型发展水产业的有利条件(1)生物资源东海—天然粮仓,渔场全国最大(2)化学资源: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盐场全国最大(3)矿产资源:近海石油(储量100多亿吨,并已在渤海、南海、东海开采),天然气,滨海矿砂3、开发利用(1)问题:生态破坏和近海石油污染(2)措施:禁止过度捕捞,做到捕养结合,防止海洋污染[思考探究]1、读图文详解P171《中国水资源的分布和南水北调图》分析我国水资源最紧张地区是华北平原而不是干旱的西北地区。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分析思路:(1)自然因素:径流特点(大或小),蒸发量(大或小),降水特点(多或少)(2)人为因素:用水量(多或少);污染、浪费。

2、读图文P172《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图》思考: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地区分布有何特征?为此我国建设了什么工程?。

3、读右图“中国风能分布”,回答:(1)我国风能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在哪里?(2)试分析甲乙两地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季节。

(3)试分析丙地风能资源较欠缺的主要原因。

4、读图文P172“中国海洋资源及盐场分布”,回答:(1)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分析成为最大渔场的原因:(2)长芦盐场形成条件:(3)海南岛的莺歌海盐场和台湾布袋盐场的形成条件:5、读图文P172“中国新能源的分布”,回答:(1)主要核电站:、(2)我国最大的热电站:,地热能的分布与什么地质条件有关?[智能提升]1.不能缓解我国人均资源不足的办法是()A.大力减少我国目前对自然资源的开发B.科学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探索新资源C.使再生资源不断再生D.适度进口我国缺少的部分自然资源2.下列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合理的是()A.开发黑龙江、新疆边远地区的荒地,种植水稻B.在长江中上游山区、沿海滨海地区营造防护林C.开发东南沿海滩涂,种植棉花D.在黄土高原栽种茶树3.在西部大开发中,下列利用自然资源的措施合理的是()A.在沙漠边缘的荒漠草原地区大面积植树造林B.西藏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大量种植亚热带经济作物C.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D.利用新疆光照资源,种植水稻等作物4.我国内蒙古高原和东部沿海都是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两地利用风能最佳季节分别是()A.秋季、春季 B.冬季、夏季 C.冬季、春季 D.夏季、秋季5.塔里木盆地内部是我国风能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A.距海遥远,深居大陆的腹地 B.岩石裸露,下垫面摩擦力大C.盆地地形,周围有高山阻挡 D.海拔较高,气温日较差较小6.下列地区中,缺水严重的是()A.三江平原B.四川盆地C.华北平原D.东南丘陵7.下面关于我国水资源时空分析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资源南方多、北方少B.水资源内流区多、外流区少C.水资源的季节变化大而年际变化小 D.水资源的季节变化是秋季多、春季少8.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措施主要有()A.跨流域调水B.防治水污染C.兴修水库D.节约用水9.下面关于我国水资源、水能资源的表述,正确的是()A.我国水资源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人均占有量也占世界前几位B.我国水能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长江水系最多,黄河第二C.我国目前已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集中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D.我国正在兴修的河南小浪底工程将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10.我国的可垦荒地可以辟为耕地的地区主要分布在()A.沿海地区 B.青藏高原区 C.西北内陆盆地 D.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11.下列矿产地与矿种、所在省(区),连线正确的是A.金昌—镍矿—四川省 B.白云鄂博—稀土和铁矿—辽宁省C.大冶—铜、铁矿—湖北省 D.锡矿山—锡矿—云南省12.对海洋生物资源破坏,影响最大的是()A.核电站的热水污染 B.石油污染C.农业生产投放的农药和化肥流入海洋 D.城市污水和固体垃圾13.我国正在建设的规模最大的防护林体系中()A.“三北”防护林 B.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C.沿海防护林 D.黄土高原防护林14.当前,我国能源工业中,最重要的是()A.水电 B.煤炭 C.石油 D.天然气稀土被誉为“新材料之母”,广泛应用于光学、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核工业等尖端科技领域。

目前我国的稀土储量占世界的30%,却长期以来供应了国际97%的市场需求。

读下图,回答15—16题。

15.图中甲地是我国稀土矿产量最多的地区,该地的稀土开采业属于()A. 市场指向型B.原料指向型 C.技术指向型 D.动力指向型1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稀土储量大,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大力度进行大规模开采B.乙地是农耕区,应注意合理灌溉,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C.丙地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可以大力发展柑橘、苹果等经济作物D.丁地河段径流量小,水质不好,最好大量抽取地下水使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

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的合理开发限度为40%。

而当利用率超过40%时,即表明严重缺水,可能制约经济发展,并导致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问题。

据材料回答17~18题。

世界平均中国平均河西走廊塔里木河准噶尔盆地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30% 20% 92% 79% 80% 95%17.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资源可利用量均高于世界平均值 B.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是准噶尔盆地C.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利用率 D.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根本措施是调水18.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于塔里木河流域的原因是( )A.降水总量少 B.降水年际变化大 C.浪费更严重 D.水资源需求量大19.分布在河西走廊的重要有色金属矿产是()A.稀土B.镍矿C.铅锌D.金2011年上半年,兰州将建成西部第三个大型国家石油储备基地。

据此,回答20-21题。

20. 在兰州建设石油储备基地的最大优势是( )A.气候干旱,降水少,不易发生洪涝 B.可利用便利的中哈石油管道注入油料C.接近市场,交通便利D.靠近西亚石油产地,运输距离短21. 我国在西部地区建设石油储备基地的重要意义是( )A.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 B.增强东西部的优势互补,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C.降低储备风险,更好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D.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提高环境质量(2010·广东文综)读“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回答(1)~(2)题。

22.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A.西南区 B.西北区C.南方区 D.北方区23.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A.北方区和南方区 B.北方区和西南区 C.西北区和西南区 D.西北区和南方区24.我国的草地多分布在()A.西北干旱半干旱的高原、山地以及青藏高原B.东北、西南交通不便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C.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D.东部季风区的丘陵和盆地25.读我国部分土地利用类型图,完成下列要求。

(18分)(1)A、B所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___ __和___ ___。

(4分)(2)B类型主要分布的地区是_______ ______。

(4分)(3)A类型在我国土地利用构成中所占的比重___ __,主要集中分布在_____ __、___ ____交通不便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地。

(6分)(4)A类型中④⑤所在地区主要分布的是__ _ ___林,①②③所在的地形区依次是__ __、__ _和____ ___。

(4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6分)材料一我国2002~2006年能源消费总量及其增长速度材料二我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的世界排位表材料三我国资源利用情况材料四 2003年中国部分资源消耗量占世界资源总消耗量的比重及部分资源进口量占世界总进口量的比重表(1)材料一表明我国的能源需求____ __,自2005年以来能源消费增长率逐步降低的原因是什么?(4分)(2)材料二说明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___ ____,因而无论从现在还是从长远看,都对我国经济的_____ ___造成很大的压力。

(4分)(3)材料三说明我国资源的利用问题是___ _____,其原因在于目前我国的________和_____ __相对落后。

(6分)(4)分析材料四,判断2003年中国对国际市场的价格变动影响较大的是(2分)()A.原油B.乙烯C.铁矿石D.钢铁27.(16分)读“我国部分能源生产与消费地区分布、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我国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分布特点是。

(2分)(2)填下表:(6分)代号能源输送方式主要目的地AB(3)D、E能源基地的建设,对我国东部能源消费地区大气环境质量起到的影响是什么。

(2分)(4)我国目前建设的若干石油储备基地布局特点是,这样分布的原因是什么。

(3分)28.读图,回答:(1)我国荒漠化快并大部分位于非季风区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