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捕虫树 - 捕虫幌科(Roridulaceae)中的捕蝇幌属(Roridula) - 食虫植物资料
树木昆虫学纲要
树木昆虫学1. 有害生物的定义及类型有害生物(PEST是泛指为害或可能为害动植物及其产品的任务生命有机体(IPPC, 1997)。
有害生物的类型1、非限定的有害生物(Non-regulated pest,NRP :就是指已经广泛发生或普遍分布的有害生物(称谓“一般的有害生物” 2、限定的有害生物(Rrgulated pest,R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未发生或虽然有发生,但分布未广、且官方正在积极控制中的有潜在经济重要性的有害生物。
2. 害虫防治与危害类型及对应定义害虫防治是:“按照人们的利害关系去调节害虫数量的活动。
”这些活动,有些是纠正性措施,有些是防治性措施。
但所有这些措施都是针对同一目标。
所有防治努力向人们提供好处,避免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而不是根除害虫,但当新的危险性害虫被输入时,最好的办法时在尚未扩散之前根除它。
害虫的危害类型(一)、按其栖居地域分:1 、本地(乡土)害虫,即当地原产害虫。
这种害虫由于长期生存于特定地区的生态环境中,受一定生物与非生物因子的约束,基本上在无害的水平上保持生态平衡,故我们不应该根除它。
其理由是:“任何一个留下空白的小生境立即会被其他某种昆虫所占据。
”这种昆虫很可能是与原有昆虫相似的种类。
以前的害虫以小量存在的。
现在则竞争对手已被排除的另一种昆虫,有可能就在以前同伴所在地方成为害虫。
故对当地昆虫,只有我们把他们约束在合理的范围内,但仍允许他们以一定的数量存在。
这样,就可以理想地完成防治任务。
2、迁飞性害虫是从别的地区定期或突然大量迁移进的害虫。
如,东亚飞蝗、粘虫、稻飞虱等。
对这类昆虫,要加强监测,掌握其动向,及时扑灭之。
3、检疫性害虫是从国外会国内别的地区输入的当地原不存在的害虫。
这类害虫,因入侵地无其原产地的天敌的控制。
故极易酿成大灾。
如日本松干蚧、美国白蛾、松突圆蚧、松粉蚧、松材线虫病、松针褐斑病等。
对这类害虫必须坚持果断、及时地不惜一切代价加以扑灭根除,否则后患无穷。
病虫害拉丁学名
病虫害拉丁学名常见病虫害拉丁学名拉丁学名:Anoplophora chinensis (Foster)异名:英文名称:The Invasion and Destruction of Fall Webworm中文名称:美国白蛾中文异名:网幕毛虫分类地位:昆虫纲鳞翅目灯蛾科分布:国内天津(宝坻、蓟县),河北(保定、大厂、易县);日本,韩国,朝鲜,土耳其,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前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奥地利,美国,加拿大。
寄主:特别喜食的植物有:糖槭、桑树、白蜡、柳、杨、花曲柳、水曲柳、梧桐、泡桐、臭椿、杏树、枫杨、山楂、榆树、法桐等。
一般喜食植物有:樱花、樱桃、海棠、赤杨、李、桃、板栗、核桃、核桃楸、刺槐、丁香、山定子、苹果、梨、葡萄及多种农作物、蔬菜、杂草等。
偶尔危害的植物有:国槐、椴树、柞树等。
形态特征:简写成虫美国白蛾成虫体白色,体型中等大小,体长9~17mm,翅展25~45mm。
雄蛾触角呈双栉齿状,雌蛾触角锯齿状。
越冬代雄蛾前翅多有暗色斑点,当年第1代雄蛾前翅只少数个体具暗色斑点。
前足基节及腿节端部橘黄色,胫节和跗节大部分为黑色。
幼虫美国白蛾幼虫有两种类型。
一种类型幼虫的头和背部毛瘤为黑色,另一类型幼虫的头和背部毛瘤为橘红色。
生活史及生活习性:重点写生活史美国白蛾在山东烟台一年发生完整的两代。
越冬蛹于次年4月下旬开始羽化。
第1代发生比较整齐,第2代发生很不整齐,世代重叠现象严重。
大部分幼虫化蛹越冬,少部分化蛹早的可羽化而后发生进入第3代。
在大连市和秦皇岛市一般年发生两代,遇上秋季高温年份,第3代也能完成发育。
天津市、陕西关中第3代发生量较大,化蛹率也高,占总发生量的30%左右。
生活习性美国白蛾幼龄幼虫群集结网生活是该虫的一大特点,故又称网幕毛虫。
1~2龄幼虫只取食叶肉,留下叶脉,叶片呈透明纱网状。
3龄幼虫开始将叶片咬成缺刻。
3龄前的幼虫群集在一个网幕内危害,4龄幼虫开始分成若干个小群体,形成几个网幕,藏匿其中取食。
02果蔬病虫害防治技术-院级精品-昆虫分类
叶甲科
瓢甲科
象甲科
天牛科
2.7 双翅目(Diptera)
主要识别特征
成虫只有1对发达的膜质前翅;后翅特化 为棒翅。口器刺吸式、刮吸式或舔吸式。触角 丝状、短角状或具芒状。幼虫无足型。 生物学特性
完全变态。绝大多数两性卵生。幼虫生活习性差异 很大,许多种类取食腐败的有机质;有些为捕食性; 有些为寄生性;少数为植食性。
膜翅目
(1)叶蜂科
(2)三节叶蜂科
(Tenthredinidae) (Argidae)
(3)茎蜂科 (Cephidae)
(4பைடு நூலகம்姬小蜂科 (Eulophidae)
再见!
半翅目
(1)蝽科 (Pentatomida)
(2)盲蝽 (Miridae)
(3)网蝽 (Tingidae)
(4)荔蝽科 (Tessaratomidae
2.6 鞘翅目(Coleoptera)
通称甲虫
主要识别特征
口器咀嚼式,上颚发达。成虫触角多样,11 节。前翅为鞘翅,后翅膜质。前胸背板发达, 中胸仅露出三角形的小盾片。
蝗科
蝼蛄科
蟋蟀科
螽 虫斯 科
2.2等翅目(Isoptera)
等翅目
(1)鼻白蚁科
(2)白蚁科
2.3缨翅目(Thysanoptera)
缨翅目
(1)蓟马科 (Thripidae)
(2)管蓟马科 (phlaeothripidae)
(1)烟蓟马(Thrips tabaci Lindeman);(2)麦简管蓟马[Haplothrips tritici (Kurdjumov)]
螟蛾科
(Psychidae) (Pyralidae)
菜蛾科
不同密度性诱芯防治梨小食心虫的效果评价
doidoi:10.3969/j.issn.1002-2481.2022.04.19山西农业科学2022,50(4):586-590Journal of Shanxi Agricultural Sciences不同密度性诱芯防治梨小食心虫的效果评价吕颖弘,赵志国,马晓辉,王永鑫,吴娜,马瑞燕(山西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山西太谷030801)摘要:梨小食心虫作为多种果树害虫有着发生代数多、世代周期长、难防难治等特点,性诱芯诱捕器可以有效环保地防治梨小食心虫。
为明确诱杀梨小食心虫的最佳性诱芯诱捕器用量,提高梨小食心虫性诱芯的诱捕效率及防治效果,研究在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桃园分别放置梨小食心虫15、75、135、195、255个/hm2共5种不同密度性诱芯诱捕器,每3d统计一次诱捕器诱蛾量、虫果率和折梢率,得到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动态和幼虫增长动态;比较不同密度诱捕器的平均诱蛾量,并对其诱蛾量差异进行评价,使用35d内累计诱蛾量和累计幼虫增长量的比值对其诱捕效率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诱蛾量随着诱捕器密度增加而增大,195个/hm2与255个/hm2性诱芯诱捕器的诱蛾量极显著高于另外3种诱捕器密度设置下的诱蛾量,但是在195个/hm2与255个/hm2间的诱蛾量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间诱捕效率随着诱捕器密度增加而提高,在195个/hm2处理中诱捕效率达到最大(0.0753)。
综合评价认为,在桃园采取性诱芯诱捕器诱杀梨小食心虫,性诱芯诱捕器密度为195个/hm2时效果最佳。
关键词:梨小食心虫;性诱剂;诱捕器密度;诱捕效率中图分类号:S4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481(2022)04-0586-05Evaluation on Control Effect of Different Densities of Sex PheromoneAttractant Core on Grapholita molestaLÜYinghong,ZHAO Zhiguo,MA Xiaohui,WANG Yongxin,WU Na,MA Ruiyan(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gu030801,China)Abstract:Grapholita molesta damages many fruit trees and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ny generations,long time cycles, and is difficult to prevent and treat.Traps with sex pheromone attractant cores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Grapholita molesta.To definite the optimal number of traps to bait Grapholita molesta,improve the trapping efficiency and control effect of sex pheromone-baited trap to Grapholita molesta,in this study,was determined.Five densities of sex pheromone-baited traps were placed in a peach orchard located in Taigu district,Shanxi province.The densities were15,75,135,195traps/hm2and 255traps/hm2,respectively.The amount of moths tapped,fruit damage rate and shoot damage rate were counted every three days.The occurrence dynamics of adult and larval growth dynamics of Grapholita molesta were obtained.The variance of the amount of moths tapped was evaluated by comparing the average amount of moths tapped in the different trap densities,and the trapping efficiency was evaluated by the ratio of accumulative amount of moths tapped and accumulative amount of larval growth within35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mount of moths tapped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rap density.The amounts of moths tapped of195traps/hm2and255traps/hm2of traps with sex pheromone attractant 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other three trap density settings,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mount of moths tapped of 195traps/hm2and255traps/hm2;the trapping efficiency among different treatment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rap density, and the trapping efficiency reached the maximum(0.0753)in the treatment of195traps/hm2.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howed that the effect was the best when the density of the trap with sex pheromone attractant core was195traps/hm2and when the traps were used in peach orchards to bait Grapholita molesta.Key words:Grapholita molesta;sex pheromone attractant;trap density;trapping efficiency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Busck)属鳞翅目(Lepidoptera)卷叶蛾科(Tortricidae),又被称为梨小蛀果蛾、桃折梢虫等,是世界性蛀果害虫,寄主广泛,主要寄食核果类和仁果类,其中以桃受危害最大,其次是苹果、梨、杏、樱桃、山楂等[1-2],以幼虫钻蛀危害果实和树梢并造成水果品质和产量降低,收稿日期:2021-08-31基金项目: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03D211001-1);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资助项目(2020-066)作者简介:吕颖弘(1995-),男,山西偏关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园林植物昆虫学课件第六篇 章 园林植物害虫分类 半、缨、脉
---------------------------------------------------------------最新资料推荐------------------------------------------------------1 / 8园林植物昆虫学课件第六篇 章 园林植物害虫分类半、缨、脉1 第六章 园林植物害虫分类之 半翅目、缨翅目、 脉翅目 2第四节 半翅目(Hemiptera ) 3 4 两栖亚目 Amphicorisae水栖亚目 Hydrocorisae 陆栖亚目Geocorisae 1. 体形 多流线形 多流线形 多样 2. 触角 短,背面观可见 短,背面观不见长,背面观可见 3. 足 足胫节有特化毛,可在水面行走,后足基节能转动 前足多为捕捉足,中、后足为游泳足 前足部分为捕捉足,中、后足为步行足 4. 臭腺 不发达 不发达 发达 半翅目亚目特征比较表 5 半翅目亚目特征比较表 2 两栖亚目Amphicorisae 水栖亚目 Hydrocorisae 陆栖亚目Geocorisae 55 .栖境 半水生或岸边 水 生 多 样6 6 .习性 捕食性 捕食性 捕食性(部分) 植食性(多数) 外寄生(少数) 8分类概况 世界 3.5 万种 中国 2 2 千多种 分属 2 2 ~7 7 个亚目, 73 ~ 75 个科经济价值 害>益 9 4.2.1 黾蝽科Gerridae 4.2 重要科 识别特征体狭长 体表具拒水微毛 前足粗短适于攫握 中后足极细长,向侧方伸开 生物学特性 水面或岸边 捕食性 12 4.2.2 负子蝽科( ( 田鳖科 )Belostomatidae 13 负子蝽识别特征 体大型,扁阔喙5 5 节短而强 前足适于捕捉 呼吸管短生物学特性 水生 捕食性 雌虫产卵于 雄虫背上经济价值有些种类为鱼类害虫部分种类可以食用 17 4.2.3 蝎蝽科(红娘华科)Nepidae 呼吸管识别特征体细长似蝎状头小陷入前胸内前胸细长似颈状前足适于捕捉腹末呼吸管长生物学特性水生捕食性经济价值鱼类害虫 21 4.2.4 划蝽科识别特征头的后缘覆盖在前胸背版前缘之上前足第一跗节匙形, , 有丛生的刚毛,后足扁浆状前翅爪片极大,革片和膜片均无翅脉生物学特性水生捕食性:捕食藻类趋光性较强 27 4.2.5 猎蝽科 Reduviidae 28 4.2.5 猎蝽科识别特征前胸腹板上有1 1 纵沟喙3 3 节,粗短而弯曲,不贴于腹部翅膜区基部有2 2 个基室,由此发出 2 2 条纵脉捕食性生物学特性活动在灌木、田间、果树、草丛中经济价值少数吸血如锥猎蝽亚科吸食脊椎动物的血,传锥虫病的媒介。
第三节昆虫重要目、科识别
9、尺蛾科:尺蛾科昆虫身体 小形至大形,比较细弱,前后 翅面宽大,但翅子较薄,静止 时平展在身体两侧。尺蛾幼虫 仅在第6节和第10节上具有两对 腹足,• 行走时一屈一伸,似尺 子量物一般,尺蛾由此而得名。
10、刺蛾科:本科昆虫身体中等大小,体上密布 厚厚的鳞片,口器退化。翅面宽大,静止时呈屋脊 状置于身体背面。幼虫蛞蝓形,少数种类体上光滑 无毛,但大多数种类体上生有枝刺和毒毛,刺人剧 毒。幼虫化蛹在光滑、坚硬的石灰质茧中。刺蛾科 多是林业上的重要害虫,如青刺蛾、黄刺蛾等。
七、双翅目 Diptera
双翅目包括蚊类、虻类和蝇类昆虫,它们 的共同特征是,只有一对膜质的前翅,而后 翅特化为细小的平衡棒。口器为刺吸式,刮 吸式或者吮吸式。属完全变态。
八、膜翅目 Hymenoptera
3、盲蝽科:昆虫是一种小型至中型的虫子,触角为 4节,没有单眼。前翅在革片上经常多出一个楔片,膜 质部分常具翅室。本科也多是一些植食性种类,如绿 盲蝽、三点盲蝽等是常见的重要害虫。
4、猎蝽科:又叫食虫 蝽,是一些中、大型的蝽 类,头部在复眼后方缢缩, 3节的喙向腹面弧状弯曲, 端部放置在前胸腹面的一 条纵沟中,这是识别猎蝽 的主要依据。猎蝽没有臭 腺,以捕食虫子为生,有 时它可以捕食比本身大得 多的昆虫。
通称蛾子。触角丝状、栉齿状等,但不呈球杆状或 棍棒状。静止时两对翅平置于体背上或身体两侧, 成虫大多夜间活动。本亚目常见科有: 3、天蛾科:中大形蛾子,身体粗壮,呈纺棰形。口 器发达,触角中部加粗,末端呈细钩状。幼虫大而 粗壮,第八腹节的背面有一个尾角,这是本科幼虫 的重要特征,且每一体节又由皱褶再分为6-8个小节。
6. 瓢甲科:瓢虫科的昆虫,身体小至中型。• 体背隆 起呈半球形或半卵形。头小,一部分隐藏在前胸背 板下。触角呈锤状。瓢虫的成虫和幼虫大多数捕食 蚜虫、介壳虫等害虫。
园林植物昆虫学课件第六章 园林植物害虫分类 半、缨、脉
害>益
62
缘蝽科和蝽科比较表1
触角 小盾片 膜区
其它
缘蝽科Coreidae
4节
短于爪片
基部有1条横脉, 由此发出多条分 叉或平行的纵脉
不少种类前胸后 缘有尖突,或后 足腿节与胫节或 其中一节膨大
蝽科Pentatomidae 一般5节 长于爪片 基部有1条横脉,由此 发出多条纵脉
臭腺发达
捕食小虫和 动物
2.栖境
灌木、田间、果树、草丛 黄昏或夜晚
中
活动
36
4.2.7 盲蝽科 Miridae
37
识别特征
体小~中型 无单眼 前翅具明显楔片,1~2个闭室,
但无翅脉
38
生物学特性 栖境植物上 多食性
39
经济价值
是多种作物、牧草、果树及林木 害虫,有些种类捕食小虫、螨类、 虫卵及食糖蜜
31
4.2.6 姬蝽科 Nabidae
32
识别特征 体小型灰色、褐色 喙4节,长超过前胸腹板。不弯曲 前胸背板狭长近前端具有1横沟 翅基部有2~3个基室,由此发出
多条短的纵脉
33
生物学特性 捕食小虫和动物 成、若虫黄昏或夜晚活动 经济价值 天敌昆虫
34
猎蝽科、姬蝽科比较表1
63
缘蝽科和蝽科比较表2
特 1.食性 性 2.栖境
植食性 植物上
植食性 植物上
经
吸食植物幼嫩 多为农、林害虫,
济
组织或果实浆 益蝽亚科是捕食性
价
液
值
64
第五节 缨翅目Thysanoptera
65
5.1概述
识别特征 体微小型 口器锉吸式
翅狭长,成为缨翅,脉退化, 最多2~3条纵脉
林业昆虫识别—完全变态主要目及其主要科
鳞翅目特征
• 1.体小至大型、被鳞片。 • 2.口器为虹吸式口器、下唇须发达;触角丝状、栉齿、羽 毛、球杆状等。 • 3.鳞翅、由各色鳞片组成三斑五线。 • 4.完全变态,幼虫多足型,被蛹;幼虫植食性。
变态类型为: 完全变态
幼虫
卵
蛹
成虫
如何识别鳞翅目幼虫与叶蜂幼虫
1.单眼数目 2.腹足对数 3.趾钩有无
粉蝶科:
(1)体中型,通常为 白、黄或枯黄色。
(2)前翅三角形,后 翅卵圆形,前翅臀脉1 条,后翅2条;
幼虫 :圆柱形,体细 长,表面有很多小突起 和短而密的次生毛,颜 色绿色或黄色。
弄蝶科:
弄蝶科体型中 至小型,身材粗短 ,密布鳞毛。触角 棍棒状,末端数节 尖细弯曲如钩。
幼虫会切开部 分寄主植物的叶片, 卷起叶子,隐藏在 内取食及化蛹。
鳞翅目幼虫
12个 2—5对
有
叶蜂幼虫
2个 6—8对
无
丝、栉齿 或羽毛状 翅平铺于体上
夜间
蛾 蝶 区别如下:
触角类型
蛾 休息状态 蝶
类
类
活动时间
球杆状 翅竖于体上
白天
木蠹蛾科:中至大型,体肥大,蛀干;翅面有黑色斑 纹;喙退化。M脉主干在中室内分叉,R4、R5共柄,
趾钩2或3序全环。幼 虫虫粪散落地上。
香蕉弄蝶
香蕉弄蝶幼虫
•
脉翅目
脉翅目主要科代表(草蛉科) 1.成虫 2.幼虫 3.幼虫头部 4.蛹 5.茧 6.卵
草蛉
膜翅目特征
★体微小-大型。
★触角;口器 ★两对膜翅,前翅常具翅痣, 翅钩连接。 ★腹第一节与后胸并入称 “并胸腹节”。 ★雌性产卵器发达呈针状、 锯状(螯针)。 ★植食、寄生、肉食。
认识捕虫堇 - 狸藻科(Lentibulariaceae)中的捕虫堇属(Pinguicula) - 食虫植物资料
捕虫堇拥有温文秀雅的线条,它的叶片通透洁净却又暗藏杀机,它的花朵也非常鲜艳美丽,是一种人见人爱的食虫植物,在园艺中也被广泛栽培。
捕虫堇属(Pinguicula)为狸藻科(Lentibulariaceae)低矮草本食虫植物,可直接称为捕虫堇,是一种粘液型的食虫植物。
分布于除澳洲和南极洲以外的各大陆,全属共有约130种,其中30多种为亚种、变种或者变型,另外,本站还收录了园艺品种约300种。
食虫特性:捕虫堇是一种粘液型的食虫植物,可以捕食一些蚊子、蚂蚁等小型昆虫,一些苍蝇这样的“大力气”昆虫则比较容易逃脱。
在其叶片、花茎和花瓣背面有短短的腺毛,这些腺毛顶端能分泌粘液,并且能散发出一种诱惑猎物的气味,当猎物被粘液黏住时,挣扎会刺激叶片表面的另一种腺体分泌消化酶,将猎物溶解成营养液并吸收,捕虫堇的消化能力是比较强的,通常被它消化后的猎物只剩下很少的残渣。
捕虫堇在捕获猎物时还能卷曲叶片,扩大叶子与猎物的接触面积,加快消化速度,但其卷曲幅度很小,肉眼基本上察觉不到。
捕虫堇的叶片还能分泌杀菌防腐的物质,用于防止昆虫腐烂。
在欧洲科技还不发达的时代,人们用捕虫堇的叶片治疗皮肤溃疡,促进愈合,瑞典和挪威等地还使用捕虫堇的叶片制作奶酪。
原生地:捕虫堇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及中南美洲高山地区。
以墨西哥为主的中美洲一带种类最为丰富,超过50%的种类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其中高山捕虫堇分布最广,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俄国、加拿大、美国甚至是寒冷的冰岛都有分布。
我国的山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藏南也有,生于海拔2300-4500米的阴湿岩壁上或高山灌木丛下的湿地上。
捕虫堇是不耐旱的,大都生于高山潮湿岩壁上,部分生于湿地沼泽中,少数与苔藓一起附生于其他树木上。
捕虫堇原生地的光照大多都不强,大都生长于其他草本植物难以生长的贫瘠土地,这样也避免其植株被其它植物“淹没”。
墨西哥的捕虫堇一般都生长在贫瘠的弱碱性土壤中,但其在中性土壤中也可以生长的很好。
茶小绿叶蝉基本知识介绍
羽化后一、二日内即可交尾产卵。卵在嫩梢上 的分布:顶芽至芽下第1叶间茎内占14.2%,芽下第 1至第2叶间嫩茎内占24.9%,芽下第2至第3叶间嫩 茎内占55.7%,叶柄处占5.2%。主脉及蕾柄中很少。 雌成虫产卵量因季节而异:春季最多,平均每雌产 32粒;秋季次之,12粒;夏季最少,9粒。
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假眼小绿叶蝉在一年中的消长,因地理条件 及环境气候条件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据农业 部全国植保总站1984~1988年组织江、浙、赣、 闽、川等省份调查结果显示,该叶蝉年消长规律 基本上有三种类型,即双峰型、迟单峰型和早单 峰型。
双峰型
双峰型发生条件特点
发生区域
气温 年降雨量 第一峰发生特点 第二峰发生特点
茶小绿叶蝉识别与防治
茶树害虫各论
我国茶区分布广泛,害虫种类繁多。据 不完全统计,全国有400余种,其中经常发 生的达50~60种之多。常年造成损失约 5~10%,严重时达20%以上 。
*
茶 树 害 虫
食叶性害虫:
鳞翅目(尺蠖、毒蛾、刺蛾、蓑蛾、卷叶蛾、斑蛾、 夜蛾、细蛾、蚕蛾,鞘翅目(象甲、叶甲)等
大,翅芽开始显露,复眼灰白色; ➢4龄体长1.9~2.0 mm,体淡绿色,翅芽明显,
复眼灰白色; ➢5龄体长2.0~2.2 mm,体草绿色,翅芽伸达腹
部第5节,第4腹节膨大,复眼灰白色。
发生规律
年生活史: 茶小绿叶蝉一年发生10代左右,福建11-13代,广
东12-13代,安徽、湖北、湖南、浙江约10代。 均以成虫在茶丛内叶背、冬作豆类、杂草上越冬。
南起北纬18º的海南省,北至北纬37º的山东省; 西起东经94º的西藏自治区,东至东经122º的台湾省, 几乎分布我国所有茶区。
种植捕虫树 - 捕虫幌科(Roridulaceae)中的捕蝇幌属(Roridula) - 食虫植物资料
在所有的食虫植物中,捕虫树的种植难度算是非常大的,因原产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与我国的气候有很大的差别,环境太湿便会死亡(特别是夏季), 在空气不流通或者湿度连续几天大于70%时也容易死亡,而且其植株在运输后很难存活,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甚至在生长良好的情况下搬动花盆都有很快死亡的可能。
想要种植捕虫树比较好的方法是购买种子。
然而,想让捕虫树的种子发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在原生地,捕虫树种子通常需要山火的刺激才会发芽。
光照捕虫树是比较喜阳的食虫植物,光照要求强于瓶子草和捕蝇草,花盆应该放在光线良好且通风的地方,尽量使种子每天能直接接受4小时以上的直射光,放在朝南面、东面和西面光线良好的的窗台都可以。
华南地区中午12点至2点可稍微遮阴,其余时间和季节都应尽量给予全日照的环境。
湿度捕虫树在种植前就应该选择好花盆摆放的位置,切忌放在不通风的花房、生态缸或其他的闷养方法,在炎热的夏季需特别注意,空气湿度不可连续数天高于70%,所以捕虫树和一些湿度要求高的猪笼草放在一起种植是非常不合适的,与露松的种植方法倒是有些相似(需强光、不耐湿、不宜搬动花盆)。
温度捕虫树和土瓶草一样有点怕热,在夏季应将温度控制在36度以下,浇水时应避免水撒到叶片上,禁忌在白天浇透水,冬季应保持温度在10°以上,低于5°则较难存活。
基质捕虫树喜欢干燥的环境,需要排水性较好的基质,可使用珍珠岩、赤玉土等透水性较好的基质与纯泥炭以1:1的比例混合,倒入盆中稍稍压实即可,保持基质疏松一些,并使基质平齐或者高出盆口1-2厘米,便于捕虫树小苗透气。
不宜腰水,若要腰水则可以在盆底加上一层陶粒或珍珠岩等颗粒,颗粒的高度应该高于水面2厘米以上,让水慢慢地慢慢地渗透上去,使基质不会太潮湿又能保持不干透。
若不想重新换盆,也可以将陶粒等颗粒放置于水中并高出水面,然后将花盆置于陶粒上方,使花盆中的基质不直接与水接触。
肉食植物
肉食植物肉食植物(Carnivorous plant) 一般生长在沼泽、湿地一类氮素比较贫乏的生态环境里面。
为了补充氮素,肉食植物就进化出了各种可以捕获小动物的结构来为自己补充生长所需要的氮素。
但是作为营养来源,肉食行为并不稳定,所以目跟寄生植物和腐生植物不同,目前所发现的肉食植物,没有一种完全放弃了光合作用。
目前关于肉食植物的定义学界尚存在争议,主要是因为某些传统认为的肉食植物,比如某些凤梨科植物和谷精草科植物,只是通过陷阱把小昆虫困在里面,自己并不产生消化酶,而是借助陷阱中的细菌来分解昆虫尸体。
那么这样的植物算不算是肉食植物呢?其实我们身边也有一些植物,它们可以通过腺毛粘住昆虫,但并不消化它们。
当然,我们可以预见,昆虫尸体的分解无疑对它们的生长是有好处的,这样看来,如果仅仅是杀死动物,那么肉食植物的范围会非常宽泛。
所以,有学者(如Mark Chase)建议,仅仅把能捕获,杀死并消化动物的植物看成是肉食植物,另外用一个更宽泛的概念——谋杀植物(Murderous plants),来称呼那些可以通过杀死动物获得好处的植物,从进化的角度来看,肉食植物有多次独立起源(大概6-7 次,Chase et al., 2009)。
肉食植物的形成分为两个部分:捕虫器官的形成和消化结构的形成。
最简单的捕虫装置是漏斗状叶,在某些普通植物如长叶车前(Plantago lanceolata),有时会看到如下图所示的漏斗状叶,可能为捕虫器官的雏形:在某些捕虫堇(Pinguicula agnata) 中偶尔会看到漏斗状叶,可能提示了捕虫堇捕虫叶的原始形态(拍自W. Barthlott 的Carnivous Plant)。
一般认为捕虫装置的形成早于消化结构,肉食植物都经过了一个谋杀植物的祖先阶段。
这点可以从瓶子草科(Sarraceniaceae) 的进化过程看到。
瓶子草科的三个属中,眼镜蛇瓶子草属(Darlingtonia) 和太阳瓶子草属(Heliamphora) 是没有能力消化食物的(但H. tatei已被报道可以分泌消化酶),但瓶子草属(S arracenia) 可以分泌消化酶,是真正意义上的肉食植物。
3-昆虫重要的目-62pp
古翅类
翅基部一系列小骨片 缺或不发达 → 休息时,翅不能 向后旋转、平放在身体背面。
蜻蜓目、蜉蝣目。
3. 蜻蜓目(Odonata)
体:大、中型; 口器:咀嚼式; 头:下口式,
大、灵活; 复眼:发达; 触角:刚毛状。
翅:2 对,膜质, 翅脉网状, 前翅具翅痣; 休息时, 平置身体两侧(蜻蜓) 或直立背方(豆娘)。
翅:2 对,平叠背方
前翅:半鞘翅;
后翅:膜质,
前胸背板:发达; 中胸小盾片:发达
硕蝽
明显标志; 盾 蝽
臭腺孔
成虫:1 对,
后胸两侧;
若虫:2 对,
腹部背面;
渐变态。
猎蝽
蝽类、臭虫。
11. 同翅目(Homoptera)
口器:刺吸式,头后方腹面发出; 头:后口式; 触角:刚毛状,
7. 螳螂目(Mantodea)
体:大、中型,细长; 头:下口式, 三角形,灵活; 口器:咀嚼式; 复眼:发达
头两侧; 触角:丝状。
前胸:发达,
长于中、后胸之和;
前足:捕捉足。
卵块
翅:2 对,平叠于腹上
前翅革质、覆翅,
后翅膜质;
渐变态;
螳螂。
兰花螳螂
8. 等翅目(Isoptera)
蚊类:大蚊、白蛉、摇蚊、按蚊、 库蚊、伊蚊、瘿蚊,等;
大蚊
毛蚊
虻类:牛虻、食虫虻等;
蝇类:食蚜蝇、
虻
果蝇、家蝇、
麻蝇、寄生蝇等
17. 蚤目(Siphonaptera)
体:小,侧扁,坚硬; 口器:刺吸式; 头:下口式; 无翅; ■ 善跳跃; 外寄生:人、动物; 跳蚤
四、作业与思考
蝈蝈、 蟋蟀、油葫芦、等。
南非2011特色种子
PKT
价格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中文名 捕虫树 美杜莎捕虫树 大花茅膏菜(白) 大花茅膏菜(粉) 直立茅膏菜 大苍角殿 镰叶天冬 大叶天冬 大叶天冬 紫花卷叶鸢尾 黄花卷叶鸢尾 大羚羊黄瓜 西部印第安嫩黄瓜 睡布袋 南非苦瓜? 非洲角瓜(KIWANO) 块根瓜 钟楼阁 狸藻 长叶犀牛角 蓝边红心花(中文名字未知) 块根洋葵 猴eae Roridulaceae Droseraceae Droseraceae Droseraceae Hyacinthaceae Asparagaceae Asparagaceae Asparagaceae Iridaceae Iridaceae Cucurbitaceae Cucurbitaceae Cucurbitaceae Cucurbitaceae Cucurbitaceae Cucurbitaceae Apocynaceae Lentibulariaceae Hyacinthaceae Iridaceae Geraniaceae Bombaceae Colchicaceae Dioscoraceae
种
dentata gorgonias cistiflora cistiflora hilaris volubilis falcatus exuvialis asparagoides pritzeliana corrugata naudinianus anguria macrorhizus balsamina metuliferus scabra leendertziae bisquamata angelica radians appendiculatum digitata superba elephantipes
作物病虫害防治—虫害
6.鞘翅目Coleoptera
➢常见科
鳃金龟科Melolonthidae 丽金龟科Rutelidae 花金龟科Cetoniidae 吉丁虫科Buprestidae 叩头虫科Elateridae 谷盗科Ostomatidae 皮蠹科Dermestidae 窃蠹科Anobiidae 长蠹科Bostrychidae
草蛉
螳蛉
蚁蛉 蝶角蛉
二、重要目的基本特征
5.脉翅目Neuroptera
➢完全变态; ➢捕食性。
蚜狮捕食蚜虫
卵
幼 虫
成虫 茧
二、重要目的基本特征
5.脉翅目Neuroptera
➢常见科 草蛉科Chrysopidae 蚁蛉科Myrmeleontidae 蝶角蛉科Ascalaphidae
二、重要目的基本特征
蚊子吸血
种蝇幼虫为害状
二、重要目的基本特征
7.双翅目Diptera
➢常见科
大蚊科 Tipulidae
实蝇科 Trypetidae
瘿蚊科 Cecidomyiidae 果蝇科 Drosophilidae
虻科 Tabanidae
寄蝇科 Tachinidae
盗虻科 Asilidae 食蚜蝇科 Syrphidae 潜蝇科 Agromyzidae 杆蝇科 Chloropidae
二、重要目的基本特征
9.膜翅目Hymenoptera
➢完全变态; ➢多捕食性、寄生性,少数植食性, ➢多天敌昆虫。
被茧蜂寄生的裳 凤蝶幼虫
蜾蠃
二、重要目的基本特征
9.膜翅目Hymenoptera
➢ 常见科
叶蜂科Tenthredinidae 茧蜂科Braconidae
茎蜂科Cephida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格意义上来说,捕虫树属于捕虫植物,并不是食虫植物。
但是捕虫树因为其独特的外观、超强的捕虫能力、较大的种植难度、繁殖速度慢以及不耐运输等特点,已经成为众多食虫植物爱好者梦寐以求的稀有品种!
捕虫幌科(Roridulaceae)中的捕蝇幌属(Roridula)是唯一的一属木本食虫植物,一般直接称为捕虫树,这一属中只有齿叶捕虫树(Roridula dentata)和美杜莎捕虫树(Roridula gorgonias)两种。
捕虫树通过叶子上的腺体分泌的粘液捕捉昆虫,但是它们并不能分泌消化酶将猎物分解,而是通过与一种名为刺蝽(Pameridea)的食肉昆虫的共生关系来获取养分。
它们靠食用捕虫树捕获的昆虫生存,而它们排出的粪便则掉落地面,变成捕虫树可以吸收的肥料(有说法认为叶片也可以吸收粪便的营养)。
所以捕虫树与苹果猪笼草以及一些品种的太阳瓶子草一样,自身无法分泌消化酶,而是通过共生生物来分解猎物。
但一般认为捕虫树的叶片不能吸收营养,而后者则可以。
食虫特性:
这两种捕虫树都不会分泌消化酶分解昆虫,而是通过与一种名为刺蝽(Pameridea)的食肉昆虫的共生关系来获取养分。
它们像蚊子一样,将吸管一样的口器扎入昆虫体内吸食体液。
刺蝽有P.marlothii和P.roridulae两个品种,它们都只有几毫米大小。
能在树叶上行走自如,而不会被粘液所黏住。
Pameridea marlothii只寄生在齿叶捕虫树上,Pameridea roridulae则寄生于两种捕虫树上。
它们靠食用捕虫树捕获的昆虫生存,而它们排出的粪便则掉落地面变成捕虫树可以吸收的肥料(有说法认为叶片也可以吸收粪便的营养)。
同时,在原生地也偶尔能看到一种蜘蛛寄生在捕虫树上。
捕虫树与苹果猪笼草以及一些品种的太阳瓶子草一样,自身无法分泌消化酶,而是通过共生生物来分解猎物。
严格意义上来说,捕虫树并不是食虫植物。
形态特征:
捕虫树是一种多年生的小型灌木,美杜莎捕虫树可高达1.5米,齿叶捕虫树则可长到2米多高。
它们的叶片形状类似于露松细细长长,叶片上有密密麻麻的腺毛,腺毛顶端是能分泌粘液的红色腺体。
这些粘液粘液很强,并不会像毛膏菜一样运动,但是粘性却是毛膏菜的好几倍。
通常能黏住一些像蜜蜂这样的“大力士”昆虫,所以捕虫树的叶片往往沾满了一层黑乎乎的虫子,更有传闻说捕虫树能粘住一些鸟类等小型脊椎动物。
这些粘液甚至在叶子干枯后的一段时间内依然能黏住昆虫。
齿叶捕虫树的叶子上有许多的小分叉,而美杜莎捕虫树的叶片则几乎没有分叉,分枝也比齿叶捕虫树明显要少(齿叶捕虫树长大后通常有好几十个分枝)。
新叶会不断的从生长点长出,下面的老叶子干枯后就只剩下光秃秃的木质茎干。
捕虫树的花多为粉红色,每根花茎有数朵2厘米左右大小的花。
开花约3个月后,种荚干枯时种子便成熟。
一般齿叶捕虫树一个种荚有种子2-4个,而美杜莎捕虫树则有10-25个种子。
原生地:
齿叶捕虫树和美杜莎捕虫树仅原产于非洲最南端的一小片区域,生长于好望角一带的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该地区经常发生山火,并没有高大的树木,只有稀疏的小灌木丛。
捕虫树在原生地基本都是在全日照的环境下生长,它们的种子能保存好几年,而且往往在山火刺激之后才发芽。
美杜莎捕虫树多生长在凉爽一些的沿海地区,齿叶捕虫树则生长在相对较热且贫瘠的内陆山区,所以齿叶捕虫树更耐热一些,关于这两种捕虫树,目前还没有杂交品种出现。
以上文字转自食虫植物网,本文章去除了原文中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