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美拉唑的临床应用及质子泵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奥美拉唑的药理与临床应用分析

奥美拉唑的药理与临床应用分析

奥美拉唑的药理与临床应用分析奥美拉唑(Omeprazole)是一种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用于治疗胃溃疡、食管炎、胃食管反流病等疾病。

在本文中,将进行对奥美拉唑的药理机制和临床应用的详细分析。

以下内容将分为胃酸分泌的生理过程、奥美拉唑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举例来进行阐述。

一、胃酸分泌的生理过程胃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溶解和杀死食物中的微生物,这就需要胃产生大量的胃酸。

胃酸主要由壁细胞分泌,分泌胃酸的过程受到神经、内分泌和组织学等多种因素的调节。

1. 神经调节:神经系统对胃酸分泌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迷走神经刺激可增强酸的分泌,而交感神经刺激可抑制胃酸的分泌。

2. 内分泌调节:内分泌系统通过释放不同的激素来调节胃酸分泌。

其中,胃酸的分泌主要由胃泌素、组胺和胃泌素释放多肽(GRP)等调节。

二、奥美拉唑的作用机制奥美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其以拮抗胃壁壁细胞上H+/K+-ATPase 的有效位点,从而实现抑制胃酸分泌的目的。

其具体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奥美拉唑的主要作用位点是质子泵即胃壁上的H+/K+-ATPase。

奥美拉唑通过共价结合起作用位点并与H+/K+-ATPase中Cys813灵敏地结合在一起。

这个共价结合是不可逆的,并使质子泵失去对阳离子质子的泵运输功能。

2. 入胃后,奥美拉唑会作用于胃酸分泌的最终阶段,主要在胃壁上的酸分泌细胞内转变为活性代谢产物。

这是通过在酸性环境中酯酶催化下的氧化代谢而实现的。

3. 由于这种不可逆的酶位点结合和氧化作用的共同作用,奥美拉唑的药效复苏时间较长,一般为24小时。

三、临床应用奥美拉唑的临床应用主要涉及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特别是与胃酸过多相关的疾病。

以下将介绍奥美拉唑在几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及其举例。

1. 胃溃疡:奥美拉唑在胃溃疡的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

胃溃疡是一种导致胃黏膜破损的疾病,常见的症状包括腹痛、上腹不适和胃痛等。

奥美拉唑的抑酸作用可以减少胃酸的分泌,降低胃酸浓度,从而促进胃黏膜的愈合。

奥美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的临床研究进展

奥美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的临床研究进展

奥美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的临床研究进展引言:消化道溃疡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身体不适和生活质量下降。

奥美拉唑是一种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已被广泛应用于消化道溃疡的治疗中。

本文将从奥美拉唑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等方面对其治疗消化道溃疡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1. 奥美拉唑的药理作用奥美拉唑属于质子泵抑制剂,通过抑制胃黏膜上质子泵的酸分泌,从而降低胃酸的分泌量。

奥美拉唑通过共价结合胃黏膜上的H+/K+-ATP酶,抑制胃酸的产生。

它能够显著降低胃酸的酸度和分泌量,从而有效地减轻消化道溃疡的症状。

2. 奥美拉唑在消化道溃疡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奥美拉唑已被广泛应用于消化道溃疡的治疗中,包括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

临床研究表明,奥美拉唑能够显著缓解溃疡患者的疼痛症状,促进溃疡的愈合,并降低溃疡复发的风险。

此外,奥美拉唑还可用于预防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消化道溃疡,并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消化道溃疡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3. 奥美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关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一项针对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试验发现,与传统抗溃疡药物相比,奥美拉唑能够更快地缓解疼痛症状,加速溃疡的愈合,并且具有更低的复发率。

另一项研究发现,奥美拉唑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消化道溃疡中具有较高的治愈率,且能够减少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

此外,奥美拉唑联合其他药物的应用也成为研究的热点。

一项研究发现,奥美拉唑与抗生素联合治疗能够显著提高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消化道溃疡的治愈率,并且减少了抗生素的使用量。

另一项研究则发现,奥美拉唑与益生菌联合应用可以改善消化道溃疡患者的胃肠道微生态,促进溃疡的愈合。

4. 奥美拉唑的安全性和副作用奥美拉唑在临床应用中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的药物,但仍存在一些不良反应。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头痛、恶心、腹泻等,严重的副作用如肝功能异常、骨折风险增加等较为罕见。

因此,在使用奥美拉唑时应注意剂量的选择和个体化的用药方案,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奥美拉唑的临床药理与应用及质子泵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奥美拉唑的临床药理与应用及质子泵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奥美拉唑的临床药理与应用及质子泵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奥美拉唑(,),是近年来研究的作用机制不同于H2受体拮抗作的抗消炎性溃疡药。

它特异性地作用于胃黏膜细胞,降低细胞中的“质子泵”故本类药物又称为“质子泵抑制剂”。

该药1979年由瑞典制药公司合成。

1982年首次应用于临床,由于对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显著而得到临床上的重视,并在1987年在瑞典上市。

在早期的抗病毒药物的筛选研究中发现,吡啶硫代乙酰胺具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但对肝脏的毒性较大,不能作为抗酸药物。

随后进行了以降低毒副作用为目标的结构改造研究。

发现苯并咪唑环的衍生物替莫拉唑()具有强烈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且该作用不是通过拮抗H2受体而产生。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苯并咪唑化合物具有弱碱性,容易通过细胞膜,在到达胃壁细胞的酸性环境后,与其中的氢离子作用,离子化后的活性化合物对酶有抑制作用。

这一发现使早期质子泵抑制剂的研究集中在苯并咪唑类的衍生物中。

在一系列苯并咪唑化合物中,经过十年的研究,最终得到了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强、对治疗确实有效、副作用小的奥美拉唑。

奥美拉唑命名:()-5-甲氧基-2[(4-甲氧基-3,5-二甲基-2-吡啶基)-甲基]-亚砜1苯并咪唑化学式:C17H19N3O3S奥美拉唑在体外无活性,进入胃壁细胞后,在氢离子的作用下,依次转化成螺环中间体、次磺酸和次磺酰胺等形式。

研究表明,次磺酰胺是奥美拉唑的活性代谢物,与酶上的裗基作用,形成二硫键的共价结合,使酶失活,产生抑制作用。

实际上,奥美拉唑是其活化形式次磺酰胺的前药。

因次磺酰胺的极性太大,不被体内吸收,也不稳定,不能直接作为药物使用。

而在本药物的作用部位胃部,能集聚奥美拉唑,并有使其活化的条件,这使奥美拉唑成了次磺酰胺的理想前药。

奥美拉唑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苯丙咪唑类,为单烷氧基吡啶化合物,服药2h 后血浆浓度达高峰,半衰期约1h。

单剂量的生物利用度为35%,多剂量生物利用度增至60%。

由于其强力抑酸作用,使一些以前需要手术治疗的溃疡病经过这种药物治疗即可得到治愈。

奥美拉唑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奥美拉唑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奥美拉唑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奥美拉唑是一种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被广泛用于治疗胃酸相关疾病,如胃溃疡、食管反流病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等。

药代动力学研究是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重要手段,对于优化药物治疗方案、预测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奥美拉唑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1. 药物吸收奥美拉唑是一种口服给药的质子泵抑制剂,其口服后会在胃酸的作用下迅速转变为活性物质,从而发挥药物疗效。

研究表明,奥美拉唑的吸收受到食物的影响,食物可延缓奥美拉唑的吸收速度,但对总吸收量没有显著影响。

此外,奥美拉唑的吸收也受到胃酸的影响,胃酸抑制剂的使用可减慢奥美拉唑的吸收速度。

2. 药物分布奥美拉唑在体内主要分布在胃黏膜和肝脏组织中,其中胃黏膜是奥美拉唑发挥作用的主要靶点。

研究表明,奥美拉唑在胃黏膜中的浓度较高,可抑制胃酸的分泌,从而有效治疗胃酸相关疾病。

此外,奥美拉唑还可通过血液进入肝脏组织,参与药物的代谢过程。

3. 药物代谢奥美拉唑在体内主要经过肝脏的代谢作用,其中CYP2C19是奥美拉唑代谢的主要酶。

研究表明,奥美拉唑的代谢能力存在个体差异,部分人群中CYP2C19酶活性较低,导致奥美拉唑的代谢速度较慢,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延长。

因此,在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基因型和酶活性来调整奥美拉唑的剂量,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4. 药物排泄奥美拉唑在体内主要通过尿液排泄,尿液中的奥美拉唑主要以代谢产物的形式存在。

研究表明,奥美拉唑的排泄速度较快,约占总剂量的80%左右。

此外,奥美拉唑还可通过胆汁排泄,但对总剂量的贡献较小。

总结起来,奥美拉唑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揭示了该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了解奥美拉唑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有助于优化该药物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此外,奥美拉唑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还为个体化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调整剂量和给药方案,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奥美拉唑作为胃酸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奥美拉唑作为胃酸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奥美拉唑作为胃酸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胃酸是胃内分泌的一种消化液,对于食物的消化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胃酸分泌过多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胃肠道疾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

为了有效地治疗这些疾病,胃酸抑制剂应运而生。

奥美拉唑作为一种常用的胃酸抑制剂,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在不断的研究中取得了新的进展。

奥美拉唑属于质子泵抑制剂(PPI),其作用机制是特异性地作用于胃壁细胞顶端膜构成的分泌性微管和胞浆内的管状泡上的H⁺K⁺ATP 酶(质子泵),从而抑制胃酸的分泌。

奥美拉唑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

在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中,它能够有效地促进溃疡的愈合,减少复发的风险。

对于胃食管反流病,奥美拉唑可以缓解烧心、反酸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在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疾病治疗中,奥美拉唑也常常作为联合治疗方案的一部分。

近年来,关于奥美拉唑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对于其疗效和安全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发现,奥美拉唑的吸收容易受到食物和其他药物的影响。

一般来说,空腹状态下服用奥美拉唑吸收效果更好。

在体内分布方面,奥美拉唑主要分布在胃黏膜壁细胞内。

其代谢主要通过肝脏细胞色素 P450 酶系统进行,这也意味着与其他通过相同代谢途径的药物合用时,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在药物疗效方面,不同剂量的奥美拉唑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高剂量的奥美拉唑在一些严重的胃酸相关疾病中可能更有效,但同时也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因此,在临床应用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来选择合适的剂量。

随着研究的深入,奥美拉唑的安全性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一般较为轻微,停药后可自行缓解。

然而,长期使用奥美拉唑可能会带来一些潜在的风险,如骨质疏松、维生素 B₁₂缺乏、肠道菌群失调等。

此外,奥美拉唑的使用还可能与肺炎、艰难梭菌感染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有关。

奥美拉唑调研报告

奥美拉唑调研报告

奥美拉唑调研报告奥美拉唑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奥美拉唑是一种口服抗酸药物,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引起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胃食管反流病等。

它属于质子泵抑制剂,通过抑制胃酸分泌的质子泵来达到降低胃酸浓度的效果。

奥美拉唑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并且具有良好的疗效和耐受性。

二、市场需求分析1. 市场规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胃食管反流病等疾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导致奥美拉唑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2. 患者需求:奥美拉唑具有快速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疼痛和不适的作用,受到患者的青睐。

3. 临床推荐:奥美拉唑已被多个临床指南推荐作为治疗消化道溃疡和反流性食管炎的一线药物,对市场需求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竞争对手分析1. 瑞士诺华制药公司的制霉菌:制霉菌是与奥美拉唑同属质子泵抑制剂的药物,具有相似的作用机制和疗效。

制霉菌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份额,并且有广泛的临床应用。

2. 辉瑞制药公司的雷贝拉唑:雷贝拉唑也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广泛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引起的疾病。

它与奥美拉唑在作用机制和疗效上相似,是奥美拉唑的一个强竞争对手。

3. 美国阿斯利康制药公司的艾美乐:艾美乐是奥美拉唑的另一种商品名,主要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引起的食管炎和胃食管反流病等疾病。

与奥美拉唑相比,艾美乐在市场上的份额较小。

四、市场前景和机会1. 市场前景良好: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胃食管反流病等疾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奥美拉唑市场仍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2. 制剂改进:当前,已经有延长奥美拉唑作用时间的控释剂型奥美拉唑出现,可以减少患者的用药频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3. 市场推广:公司可以通过扩大市场推广,加大市场宣传力度,提高奥美拉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患者使用奥美拉唑。

五、市场风险和挑战1. 品牌竞争:奥美拉唑市场竞争激烈,品牌效应较为明显,公司需要加大品牌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品牌影响力。

2. 价格竞争:奥美拉唑的价格相对较高,患者对价格敏感,公司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合理定价,以提高产品竞争力。

奥美拉唑致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进展

奥美拉唑致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进展

奥美拉唑致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进展摘要:作为质子泵抑制剂的常见种类,奥美拉唑可以有效作用于胃壁细胞膜,抑制H+-K+-ATP酶,减少胃酸分泌量,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消化道出血、反流性食管炎、十二指肠溃疡、预防应激性溃疡以及胃溃疡等疾病的临床治疗中。

但近些年,随着该药物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增,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逐渐提升,因此,本文以奥美拉唑药理角度为切入点,对其临床用途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其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奥美拉唑;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研究进展奥美拉唑临床也被称之为安胃哌唑、亚砜咪唑、沃必唑、甲氧磺唑以及洛赛克,临床使用中可以有效抑制人体胃酸分泌量,而且在抗消化性溃疡方面的临床效果优于H2受体拮抗剂,备受临床青睐。

奥美拉唑具备较强的特异性,其可以对人体胃黏膜细胞膜进行选择性作用,从而抑制H+-K+-ATP酶。

但由于该药物的代谢媒介为CYP2C19,受个体基因差异性的影响,其具有较强的多态性,因此,不同人体代谢奥美拉唑的速度不同,临床使用效果也不同。

不仅如此,CYP2C19可以为多种药物提供代谢通道,奥美拉唑极易与其他药物产生作用,诱发不良反应,因此,探究奥美拉唑临床使用的不良反应对于保护患者生命健康而言极为重要。

1.奥美拉唑药理分析作为质子泵抑制剂的常见种类,奥美拉唑可以有效作用于胃壁细胞膜,抑制H+-K+-ATP酶,减少胃酸分泌量,而且并不会对十二氧化碳分压、胃腔温度、胃黏膜血流量、动脉血压、静脉血红蛋白以及动脉氧分压等,在二指肠溃疡、糜烂性食管炎等疾病方面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

该药物可以直接在人体胃黏膜壁细胞上发挥作用,进而抑制分泌性微管活性,与此同时,还能对胞浆进行有效抑制,降低H+-K+-ATP酶的活性,从而达到持久抑制胃酸的效果。

不仅如此,奥美拉唑还具备较好的非竞争性,如果患者胃酸症状的诱发因素为胃液素、胆碱,或者是迷走神经刺激、组胺等,临床治疗应用奥美拉唑,不会受到胆碱阻断剂的干扰,效果比较理想[1]。

质子泵抑制剂的药理和临床研究进展

质子泵抑制剂的药理和临床研究进展

为0。7%~1.3%。Meyer从1981—1987年经内镜逆行胰
行的胆囊管解剖位置变异;②胆囊管或胆囊颈结石嵌顿;③
胆管造影(ERCP)检查5 430例患者,发现20例(0.37%)。
因结石或合并炎症引起肝总管狭窄;④反复发作胆管炎并
Dietrich和Hages主张Mirizzi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是[z]:
前最有效的根除Hp的方法是1种质子泵抑制剂加2种抗
的受体;②壁细胞内在环一磷腺苷(cAMP)或钙离子的介
生素组成的三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是确保治疗成功的关
导下,生成氢离子;③位于壁细胞分泌小管的质子泵H+一
键成分.联合应用奥美拉唑可能部分抵消对克拉霉素或甲
K+-ATP酶将H+从细胞内转运到胃腔,与胃腔内K+进行
(收稿日期:2009—08—31) 作者简介:陈小蕾,女,1974年12月生,副主任药师,海南 省中医院,570203
Mirizzi综合征的诊疗
太原市万柏林区中心医院(030024) 郭静萍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郭云龙
因胆囊管或胆囊颈结石嵌顿,或合并炎症引起肝总管
管;11型:形成胆囊胆管瘘,瘘口小于胆总管周径的1/3;HI
的药理和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2.2治疗Hp感染: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最重要的致病
1药理作用
因子,成功根除Hp能显著降低溃疡病复发率,因此众多治
1.1 抑酸作用:胃壁细胞分泌酸的过程大致可分为3个步
疗指南中均主张Hp相关的消化溃疡应作根除治疗[5]。目
骤:①组胺、乙酰胆碱和胃泌素刺激壁细胞膜上的各自相应
在大鼠实验中,长期大剂量饲喂奥美拉唑后,血清胃泌素水
平升高,胃黏膜内肠嗜铬样细胞增加。少数动物有发生类

奥美拉唑的药理与临床应用分析

奥美拉唑的药理与临床应用分析

奥美拉唑的药理与临床应用分析奥美拉唑是一种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广泛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等胃肠道疾病。

本文将从药理学的角度探讨奥美拉唑的药理作用、适应症以及临床应用的一些注意事项。

一、药理作用奥美拉唑作为一种质子泵抑制剂,通过抑制胃内质子泵酶的活性,降低胃酸的分泌量,从而起到降酸的作用。

它通过与质子泵中的酶分子结合,阻断了质子泵活性,使质子泵失去酶活性,从而抑制胃酸的产生。

奥美拉唑还可抑制胃内蛋白酶的活性,降低胃酸对胃黏膜的损伤作用。

二、适应症1. 消化性溃疡:奥美拉唑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溃疡的刺激,促进溃疡的愈合。

2. 胃食管反流病:奥美拉唑可以抑制胃酸的分泌,减少胃酸对食管黏膜的损伤,缓解和预防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

3. 幽门螺杆菌感染:奥美拉唑可用于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消化性溃疡、胃炎等疾病的治疗,与抗生素联合应用能够提高根除率。

4. 胃酸过多:奥美拉唑是一种胃酸分泌抑制剂,适用于胃酸过多引起的消化道疾病,如酸性消化不良、胃痛、胃烧灼感等症状。

三、临床应用注意事项1. 用药时间:奥美拉唑一般在餐前服用,以利于其在餐后刺激胃酸分泌的最短时间。

2. 用药剂量:奥美拉唑的剂量应根据具体病情来确定,一般成人每天一次口服20mg-40mg,剂量可适当调整。

3. 用药周期:治疗消化性溃疡和胃食管反流病通常需要较长的用药周期,建议连续用药4周以上,并且在症状完全缓解后仍需继续用药一段时间。

4. 不良反应:奥美拉唑一般耐受性较好,但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头晕、腹泻、恶心等,严重者可引起肝功能损害和血小板减少等。

5. 低镁血症:长期大剂量使用奥美拉唑可导致低镁血症,严重时可引发血管痉挛、心律失常等,需注意监测镁离子水平。

6. 药物相互作用:奥美拉唑可能影响其他药物的代谢和吸收,需谨慎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尤其是需要酸性胃液环境来吸收的药物。

综上所述,奥美拉唑作为质子泵抑制剂,在胃肠道疾病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

奥美拉唑的作用机制研究

奥美拉唑的作用机制研究

奥美拉唑的作用机制研究引言:奥美拉唑是一种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胃酸相关疾病。

本文将深入探讨奥美拉唑的作用机制,从分子水平到细胞水平,解析其对质子泵的抑制作用及其他潜在机制。

1. 奥美拉唑的化学结构与质子泵抑制作用奥美拉唑属于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中的苯并环与咪唑环通过硫酰基相连。

这种结构决定了奥美拉唑的抑制质子泵的特性。

在酸性环境中,奥美拉唑会被质子化并转化为活性代谢物,这种代谢物能够与质子泵的硫酰基结合,从而抑制质子泵的功能。

这种特异性的结合机制使奥美拉唑能够高效地抑制胃酸分泌。

2. 奥美拉唑对质子泵的抑制作用质子泵是胃黏膜上皮细胞中的一种膜蛋白,负责将细胞内的质子转运到胃腔中,从而形成胃酸。

奥美拉唑通过与质子泵结合,抑制其活性,从而减少胃酸的分泌。

具体来说,奥美拉唑与质子泵的硫酰基结合后,形成一种不可逆的共价键,使质子泵失去活性。

这种抑制作用持续时间长,通常需要新生胃黏膜细胞合成新的质子泵蛋白才能恢复正常胃酸分泌。

3. 奥美拉唑的其他潜在作用机制除了对质子泵的抑制作用,奥美拉唑还可能通过其他机制发挥作用。

研究表明,奥美拉唑可能通过调节胃黏膜细胞中的生长因子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来改善胃黏膜的损伤。

此外,奥美拉唑还可能通过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减轻胃黏膜炎症反应。

这些潜在作用机制的研究仍在进行中,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奥美拉唑的药理作用。

4. 奥美拉唑的临床应用奥美拉唑作为一种强效的质子泵抑制剂,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胃酸相关疾病,如胃溃疡、食管反流病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等。

临床研究表明,奥美拉唑能够显著减少胃酸分泌,缓解胃酸相关症状,并促进胃黏膜的愈合。

此外,奥美拉唑还可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治疗,以预防溃疡的复发。

然而,长期应用奥美拉唑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骨质疏松、维生素B12缺乏和胃肠道感染等,因此在应用时需权衡利弊。

结论:奥美拉唑作为一种质子泵抑制剂,通过与质子泵结合抑制胃酸分泌,从而有效治疗胃酸相关疾病。

奥美拉唑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分析

奥美拉唑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分析

奥美拉唑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分析
奥美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引起的消化性溃疡和胃食管反流病。

下面将对奥美拉唑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行分析。

临床上,奥美拉唑主要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
1. 消化性溃疡:奥美拉唑能有效控制胃酸分泌,对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良好的疗效。

它可以促进溃疡的愈合,并且可以预防溃疡的复发。

临床研究表明,奥美拉唑与其他质子
泵抑制剂相比,具有更高的愈合率和较低的复发率。

2. 胃食管反流病:奥美拉唑可以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液的反流,从而缓解胃食
管反流病的症状。

它也可以减少食管黏膜的损伤,并提高食管溃疡的愈合率。

3. 内镜下消化道出血:奥美拉唑可以通过减少胃酸的分泌,降低胃酸对消化道黏膜
的刺激,从而减少内镜下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临床研究表明,奥美拉唑可显著减少消化道
出血的发生率和需再次出血的概率。

奥美拉唑还可与抗生素联合应用,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治疗。

它可以减少胃酸
对抗生素的破坏作用,提高抗生素的疗效。

奥美拉唑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奥美拉唑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奥美拉唑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引言:奥美拉唑(Omeprazole)是一种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胃酸相关疾病,如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

然而,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会对奥美拉唑的疗效和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综述奥美拉唑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

药物相互作用类型:药物相互作用可分为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和药效学相互作用两类。

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主要涉及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而药效学相互作用则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在体内的相互作用影响其药效。

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1. 吸收:奥美拉唑的吸收受到胃酸的影响,同时与食物的摄入也有关。

碳酸氢钠、抗酸药物(如奥美拉唑)和胃酸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可减少奥美拉唑的吸收。

因此,同时使用这些药物时,应避免与奥美拉唑同时服用。

2. 代谢:奥美拉唑主要通过肝脏的CYP2C19酶代谢。

与CYP2C19酶抑制剂(如克拉屈肠溶片)和CYP2C19酶诱导剂(如利福平)的联合应用可能会影响奥美拉唑的代谢。

因此,在联合应用时,应根据患者的基因型和药物代谢情况进行个体化用药。

3. 排泄:奥美拉唑主要通过肾脏排泄,与其他药物的肾排泄竞争可能会影响奥美拉唑的排泄速率。

与其他影响肾脏排泄的药物(如利尿剂)联合应用时,应密切监测奥美拉唑的血药浓度。

药效学相互作用:1. 抗凝药物:奥美拉唑与华法林等抗凝药物的联合应用可能会增加抗凝药物的抗凝效果,增加出血风险。

在联合应用时,应密切监测凝血指标,并调整抗凝剂剂量。

2. 抗癫痫药物:奥美拉唑与苯妥英、卡马西平等抗癫痫药物的联合应用可能会降低奥美拉唑的疗效,增加胃酸相关疾病的复发风险。

在联合应用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代谢情况,调整奥美拉唑的剂量。

3. 抗菌药物:奥美拉唑与克拉屈肠溶片等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可能会降低奥美拉唑的疗效,增加胃溃疡的复发风险。

在联合应用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代谢情况,调整奥美拉唑的剂量。

质子泵抑制剂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

质子泵抑制剂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

质子泵抑制剂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20世纪前期,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从以外科手术减少溃疡复发到使用H2受体拮抗剂,治疗手段发生了重大变革,但停药后复发率仍高达60%~70%[1]。

1988年第一个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奥美拉唑上市以来,质子泵抑制剂己成为胃酸相关性疾病治疗的临床应用广泛、疗效最好的药物,消化性溃疡病的治愈率也提高了近20%[2]。

1 研究发展史1973年Ganser等证实在壁细胞微粒体内存在H+/K+-ATP酶,即质子泵(Proton Pump)。

当时认为咪唑环结构对H2受体拮抗作用是必须的,但研究发现某些含咪唑环的化合物强烈抑制胃酸分泌又不具有H2受体拮抗作用,而是对H+/K+-ATP酶起抑制作用,由此发现了PPI。

1979年Hassel研究所合成了奥美拉唑(Ome-prazole),1988年奥美拉唑(Losec)在瑞士上市。

随后上市的有兰索拉唑(Lansoprazole,日本武田公司开发,1992年在日本上市)、泮托拉唑(Pantoprazole,1995年在德国上市)、雷贝拉唑(Rabeprazole,1998年在日本上市)、埃索美拉唑(Esomeprazole,2000年在英国上市)、莱米诺拉唑(Leminorazole,2000年在日本上市)。

2 作用机制质子泵分布在壁细胞内的光面管泡及分泌小管的膜上,近年研究表明H+/K+-ATP酶是一个多功能的酶,有H+、K+离子结合转运,水解ATP,C1-离子转运等功能[3]。

在受体和第二信使的作用下,质子泵分解ATP获得能量,通过H+、K+转运机制,将胞浆内H+泵入胃腔,再与C1-形成胃酸。

抑制H+/K+-ATP酶的活性即可阻断由任何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

质子泵的半衰期只有30~40小时,每72~96小时所有质子泵要更新一遍。

PPI吸收入血后,进入到壁细胞的分泌小管、小管泡腔中的酸性环境后,与H+结合,失去膜通透性,并在酸的作用下,进一步形成活化产物。

奥美拉唑在肝硬化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

奥美拉唑在肝硬化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

奥美拉唑在肝硬化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引言: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病,常常与长期酗酒、慢性病毒性肝炎等因素相关。

肝硬化的并发症包括食管静脉曲张、腹水、肝性脑病等,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奥美拉唑作为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肝硬化并发症的治疗中。

本文将从奥美拉唑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以及可能的副作用等方面,探讨奥美拉唑在肝硬化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

奥美拉唑的药理作用:奥美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通过抑制胃壁上质子泵的酸分泌,从而减少胃酸的产生。

奥美拉唑通过与胃壁上的H+/K+ ATP酶酶活性部位结合,形成不可逆的共价结合,从而抑制了酸的分泌。

这种药理作用使奥美拉唑成为治疗胃酸相关疾病的首选药物。

奥美拉唑在肝硬化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1.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导致大量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奥美拉唑通过减少胃酸的分泌,减轻胃酸对食管黏膜的刺激,从而降低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发生率。

此外,奥美拉唑还可以提高血小板聚集功能,促进血小板黏附,减少出血风险。

2. 腹水的治疗:腹水是肝硬化晚期的常见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腹胀、呼吸困难等症状。

奥美拉唑的抑酸作用可以减少腹水的产生,从而缓解腹水的症状。

此外,奥美拉唑还可以通过改善肝功能,减少肝脏对外周血管的阻力,降低门脉压力,进一步减少腹水的积聚。

3. 肝性脑病的治疗:肝性脑病是肝硬化晚期的严重并发症,常表现为认知障碍、精神症状等。

奥美拉唑可以通过减少胃酸的分泌,减轻胃肠道对氨的吸收,从而降低血氨水平,改善肝性脑病的症状。

此外,奥美拉唑还可以通过改善肝功能,减少肝脏中毒物质的积聚,进一步改善肝性脑病的症状。

奥美拉唑的副作用:奥美拉唑作为一种药物,虽然在肝硬化并发症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但也存在一些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头痛、腹泻、恶心等消化系统不适症状。

长期应用奥美拉唑还可能导致维生素B12和镁的吸收不良,进而引发贫血和低镁血症等问题。

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奥美拉唑是一种常用的药物,用于治疗胃溃疡出血。

本文通过对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其疗效评价、与其他药物的比较、治疗机制、临床应用指南以及不良反应。

奥美拉唑在治疗胃溃疡出血中的地位和临床应用前景也进行了探讨。

研究表明,奥美拉唑在治疗胃溃疡出血中有显著的疗效,并且相较于其他药物具有一定优势。

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需要注意。

结合临床指南,科学合理地应用奥美拉唑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为胃溃疡出血患者带来更好的疗效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奥美拉唑、胃溃疡、出血、临床效果、药理、疗效评价、机制探讨、比较、临床应用指南、不良反应、地位、前景1. 引言1.1 胃溃疡出血的临床特点胃溃疡出血是胃溃疡最常见并且最危急的并发症之一,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急性出血病症。

其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症状,通常包括黑便、呕血、血便等。

患者可能会感觉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临床上,这种出血可能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

胃溃疡出血的临床特点还包括患者的年龄、病史、疼痛程度以及出血量等。

一般来说,老年人和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胃溃疡出血。

出血量的多少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症状和危险程度,有些患者可能伴随有休克、贫血等并发症。

1.2 奥美拉唑的药理特点奥美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其药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质子泵抑制作用:奥美拉唑可以抑制胃壁上质子泵的活性,降低胃酸的分泌量,从而减少胃黏膜受到酸蚀的程度,有助于治疗胃溃疡出血。

2. 持久性作用:奥美拉唑的作用持久,一次口服后,可以连续抑制胃酸分泌长达24小时以上,使得药物具有较好的持续性治疗效果。

3. 高选择性:奥美拉唑主要作用于胃部的质子泵,对其他细胞的影响较小,因此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4. 药代动力学特点:奥美拉唑在体内经代谢后生成活性物质,这种活性物质是真正发挥药物作用的关键,其生物利用度高,能够有效地达到治疗浓度。

奥美拉唑在胃癌术前辅助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奥美拉唑在胃癌术前辅助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奥美拉唑在胃癌术前辅助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进入中晚期,给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提高手术切除的成功率和术后生存率,胃癌术前辅助治疗成为了一个研究的热点。

奥美拉唑作为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具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近年来在胃癌术前辅助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

一、奥美拉唑的药理作用奥美拉唑通过抑制胃酸分泌的质子泵,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从而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此外,奥美拉唑还具有抗菌、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能够减少胃黏膜受损,并促进胃黏膜的修复。

二、奥美拉唑在胃癌术前辅助治疗中的应用1. 降低手术风险胃癌手术的风险较高,术前辅助治疗可以减小肿瘤的体积,降低手术难度和风险。

奥美拉唑作为术前辅助治疗的一种选择,可以有效减少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减少手术中胃黏膜的创伤,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2. 提高手术切除的成功率术前辅助治疗可以缩小肿瘤的范围,减少淋巴结的转移,提高手术切除的成功率。

奥美拉唑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肿瘤的生长和浸润,从而使手术切除更加容易和彻底。

3. 增加术后生存率术前辅助治疗可以减少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奥美拉唑作为一种辅助治疗药物,通过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降低胃黏膜受损和炎症反应,有助于提高术后生存率。

三、奥美拉唑在胃癌术前辅助治疗中的临床研究目前,关于奥美拉唑在胃癌术前辅助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较多。

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奥美拉唑联合化疗在胃癌术前辅助治疗中能够有效降低肿瘤的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的成功率,并且术后生存率也有所提高。

另一项前瞻性研究发现,奥美拉唑联合放化疗在胃癌术前辅助治疗中能够有效减少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提高手术切除的成功率和术后生存率。

然而,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临床研究样本量较小,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来验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其次,研究中的药物剂量和疗程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以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质子泵抑制药奥美拉唑的临床应用研究

质子泵抑制药奥美拉唑的临床应用研究

质子泵抑制药奥美拉唑的临床应用研究摘要】质子泵抑制药(PPI) 是临床上常用的抑酸药物,PPIs阻断了胃酸分泌的最后通道,与H2受体拮抗药(H2-RA)相比较,作用位点不同且夜间的抑酸作用好、起效快,抑酸作用强且时间长、服用方便,所以能抑制基础胃酸的分泌及组胺、乙酰胆碱、胃泌素和食物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

本文针对PPIs常用的质子泵抑制药奥美拉唑的药理特性、用法、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进行介绍,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质子泵抑制药;PPI;奥美拉唑;药理特性;常规用法胃酸是消化道中必不可少的成分,适量的胃酸能起到杀菌、初步消化蛋白质,促进胰液、胆汁分泌,促进铁和钙等物质吸收等作用。

但胃酸分泌过高或消化道黏膜保护屏障降低,胃酸就会对黏膜产生损伤,形成炎症、溃疡等疾病[1]。

所以抑制过多的胃酸是治疗消化性溃疡、胃炎及其他相关疾病的主要手段。

质子泵抑制药是临床上常用的抑酸药物,奥美拉唑(Omeprazole,洛赛克,利韦廷,奥西康,沃必唑,奥美真,奥韦康)为主要用药之一。

现针对奥美拉唑的临床应用做如下介绍。

1规格1.1注射剂:40mg(以奥美拉唑计)。

1.2片剂:10mg,20mg。

1.3胶囊:20mg。

2药理特性2.1奥美拉唑为胃壁细胞质子泵抑制药,能特异性地抑制壁细胞顶端膜构成的分泌性微管和胞质内的管状泡上的H+、K十。

ATP酶,从而有效地抑制胃酸的分泌。

2.2它不仅能非竞争性抑制促胃液素、组胺、胆碱及食物,刺激迷走神经等引起的胃酸分泌,而且能抑制不受胆碱或H2受体阻断药影响的部分基础胃酸分泌,对H。

受体拮抗药不能抑制的由二丁基环腺苷酸(DcAMP)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也有强而持久的抑制作用[2]。

2.3本品对胃蛋白酶分泌也有抑制作用。

2.4静脉注射本品后,半衰期(t1/2)为O.5~1h,慢性肝病患者为3h。

2.5本品主要在肝脏中经细胞色素P450代谢,代谢产物主要为硫醚、砜和羟基衍生物。

奥美拉唑的临床药理与应用及质子泵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奥美拉唑的临床药理与应用及质子泵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奥美拉唑的临床药理与应用及质子泵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奥美拉唑(Omeprazole,OME),是近年来研究的作用机制不同于H2受体拮抗作的抗消炎性溃疡药。

它特异性地作用于胃黏膜细胞,降低细胞中的“质子泵”故本类药物又称为“质子泵抑制剂”。

该药1979年由瑞典Astra制药公司合成。

1982年首次应用于临床,由于对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显著而得到临床上的重视,并在1987年在瑞典上市。

在早期的抗病毒药物的筛选研究中发现,吡啶硫代乙酰胺具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但对肝脏的毒性较大,不能作为抗酸药物。

随后进行了以降低毒副作用为目标的结构改造研究。

发现苯并咪唑环的衍生物替莫拉唑(timoprazole)具有强烈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且该作用不是通过拮抗H2受体而产生。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苯并咪唑化合物具有弱碱性,容易通过细胞膜,在到达胃壁细胞的酸性环境后,与其中的氢离子作用,离子化后的活性化合物对H+/K+-ATP酶有抑制作用。

这一发现使早期质子泵抑制剂的研究集中在苯并咪唑类的衍生物中。

在一系列苯并咪唑化合物中,经过十年的研究,最终得到了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强、对治疗确实有效、副作用小的奥美拉唑。

奥美拉唑 omeprazoleIUPAC命名:(RS)-5-甲氧基-2[(4-甲氧基-3,5-二甲基-2-吡啶基)-甲基]-亚砜1H-苯并咪唑化学式:C17H19N3O3S奥美拉唑在体外无活性,进入胃壁细胞后,在氢离子的作用下,依次转化成螺环中间体、次磺酸和次磺酰胺等形式。

研究表明,次磺酰胺是奥美拉唑的活性代谢物,与H+/K+-ATP酶上的裗基作用,形成二硫键的共价结合,使H+/K+-ATP酶失活,产生抑制作用。

实际上,奥美拉唑是其活化形式次磺酰胺的前药。

因次磺酰胺的极性太大,不被体内吸收,也不稳定,不能直接作为药物使用。

而在本药物的作用部位胃部,能集聚奥美拉唑,并有使其活化的条件,这使奥美拉唑成了次磺酰胺的理想前药。

奥美拉唑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苯丙咪唑类 PPI,为单烷氧基吡啶化合物,服药2h 后血浆浓度达高峰,半衰期约1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美拉唑的临床药理与应用及质子泵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奥美拉唑(Omeprazole,OME),是近年来研究的作用机制不同于H2受体拮抗作的抗消炎性溃疡药。

它特异性地作用于胃黏膜细胞,降低细胞中的“质子泵”故本类药物又称为“质子泵抑制剂”。

该药1979年由瑞典Astra制药公司合成。

1982年首次应用于临床,由于对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显著而得到临床上的重视,并在1987年在瑞典上市。

在早期的抗病毒药物的筛选研究中发现,吡啶硫代乙酰胺具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但对肝脏的毒性较大,不能作为抗酸药物。

随后进行了以降低毒副作用为目标的结构改造研究。

发现苯并咪唑环的衍生物替莫拉唑(timoprazole)具有强烈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且该作用不是通过拮抗H2受体而产生。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苯并咪唑化合物具有弱碱性,容易通过细胞膜,在到达胃壁细胞的酸性环境后,与其中的氢离子作用,离子化后的活性化合物对H+/K+-ATP酶有抑制作用。

这一发现使早期质子泵抑制剂的研究集中在苯并咪唑类的衍生物中。

在一系列苯并咪唑化合物中,经过十年的研究,最终得到了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强、对治疗确实有效、副作用小的奥美拉唑。

奥美拉唑 omeprazoleIUPAC命名:(RS)-5-甲氧基-2[(4-甲氧基-3,5-二甲基-2-吡啶基)-甲基]-亚砜1H-苯并咪唑化学式:C17H19N3O3S奥美拉唑在体外无活性,进入胃壁细胞后,在氢离子的作用下,依次转化成螺环中间体、次磺酸和次磺酰胺等形式。

研究表明,次磺酰胺是奥美拉唑的活性代谢物,与H+/K+-ATP酶上的裗基作用,形成二硫键的共价结合,使H+/K+-ATP酶失活,产生抑制作用。

实际上,奥美拉唑是其活化形式次磺酰胺的前药。

因次磺酰胺的极性太大,不被体内吸收,也不稳定,不能直接作为药物使用。

而在本药物的作用部位胃部,能集聚奥美拉唑,并有使其活化的条件,这使奥美拉唑成了次磺酰胺的理想前药。

奥美拉唑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苯丙咪唑类 PPI,为单烷氧基吡啶化合物,服药2h 后血浆浓度达高峰,半衰期约1h。

单剂量的生物利用度为35%,多剂量生物利用度增至60%。

由于其强力抑酸作用,使一些以前需要手术治疗的溃疡病经过这种药物治疗即可得到治愈。

近年来开发的奥美拉唑口服混悬剂是首个和唯一的PPI 口服迅速释放制剂,是唯一获准用于临床危重患者使用的口服PPI,可通过口胃管或鼻胃管给药,用于减少危重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短期(4~6 周)治疗良性活动期胃溃疡。

其起效快、作用强,能持续控制胃酸分泌,使胃液pH 保持在4.0 以上达18.6h。

该制剂血药浓度达峰值时间约在El服后30min 内,可整日有效控制胃酸。

每日口服1 次Zegerid 40 mg 除可控制白天胃酸分泌外,还可有效地控制夜间胃酸(夜间平均pH 4.1,24h 内为pH4.7)。

奥美拉唑的临床药理与应用:1 药代动力学OME口服后一般在l~3h选到血浆峰浓度。

单剂量口服OME的生物利用度为35 ,重复给药7d后,生物利用度可增至60 。

OME在血浆中清除很快.清除半衰期一般在lh内。

OME主要经肝脏完全代谢后排出.约有80 的代谢物经尿捧出.约l8 (iv)、J9 (p。

)由粪便排出在人体OME的主要代谢产物为磺基奥美拉唑和羟基奥荚拉唑。

前者无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后者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低于OME的1 。

其它尚有少量的硫醚、砜和羟基衍生物。

当肝功能损害时,OME 的血浆清除半衰期延长(2.O9~3.52h).而肾功能损害时,血浆OME清除无明显变化。

食物可推迟OME的吸收。

2 药教学OME的抑制胃酸分泌主要是其作用于H+/K+-ATP酶,而此酶是壁细胞分泌胃酸的最后卡.在其受抑制时.作用于壁细胞受体上的任何活性药物均受抑制。

由于OME 是弱碱,故可浓集于酸性环境的壁细胞管泡,并很快转变为H+/K+-ATP酶的活性抑制物次磺酰胺,后者很快与壁细胞膜中H+/K+-ATP酶酶硫醇作用.形成酶抑制物复合体。

使其失去活性。

口服OME20mg.24h内仅1/B H+/K+-ATP酶在壁细胞内再合成而恢复其分泌功能,故OME 抑制胃酸分泌作用持久。

志愿者口服OME40mg.服药后 1h胃酸抑制率为56 ,每日口服30mg,连续服药1wk.基础胃酸捧出量(BAO)抑制率为99.0 ,高峰酸捧出量(PAO)抑制率为98.4%十二指腑溃疡(Du)患者,每日口服20mg,连续服药Jwk.24h胃内H 活性抑制率为90 .所以有根强的抑制胃酸作用。

由于胃腔内酸度降低,刺激胃窦G细胞释放大量胃泌素,故服用OME 患者血清胃泌索均有升高。

而血清胃泌素升高可增加胃粘膜血流量,服药4wk后,可增加23 (13%~ 30 ),服药6wk,平均可增加44% (30 ~67 )。

这是OME与H。

受体拮抗剂作用的最大不同点。

在应用 OME使H+/K+-ATP酶活性受到抑制后.增加了K+ 与C1在胃粘膜细胞内外的传导,即增加了细胞内K+ 之外逸,使粘膜电位(PD)显著增加,从而使粘膜屏障功能受到保护。

提示OME在细胞稳定性上有积极作用,亦是OME能迅速促进消化性溃疡愈合因素之一。

用OME后42 ~88 患者幽门螺杆菌(HP)能转田,机理不明,是否是它改变了胃腔内环境使HP不利生长或本身有杀菌作用,尚待研究。

3 临床应用OME口服20rng/d.对消化性溃疡的愈合率.报道略有不同对DU,2wk愈合率为78.5 ~9l_4 ,4wk 为93.1 ~99.1 ;对Gu,2wk愈台率为4,5.6 ~ 84.6 .4wk 为8J.3 ~1 00.0 .国内OME临床治疗协作组报道924倒,Du654例.2wk愈合率为95 ,4wk 愈合率达97.8 ;Gu27~J倒.4wk愈合率92 .6 k可达97.7 .与国外报道相似。

溃疡愈合率与患者性别、年龄、饮酒量、吸烟及溃疡大小无关,仅浙医二院报道一倒未愈合者认为可能与未戒烟有关。

OME对溃疡病的疼痛缓解迅速,多数作用认为在3 ~ 4d内.北京医科大学报道了3d疼痛缓解率为63 , 7d可达93.5 。

对反流性食管炎,Bate氏报道给予OME~0mg/d 后.治疗4wk症状消除者为46 .治疗8wk.愈合率为 7l .活组织检查正常者为67 。

同济医科大学报道l0 例.20mg/d治疗后.症状在l~4wk开始缓解,4~Swk 症状基本消失者4倒,明显减轻者5倒,减轻l倒,内镜复查见食管内充血、糜烂、渗血明显好转。

iaton 氏报道27例卓一艾氏综合症给予OME20rng/d,可有效控制胃酸分泌在10订l tool/h 下,治疗30too,无任何副作用发生南京鼓搂医院报道一例空肠胃泌素瘤(病理证实)用OME20~ /d ld后症状捎失,d3能吃正常软食。

质子泵抑制剂的研究进展1:自 1988 年第一个PPI 奥美拉唑上市以来,全球已有8 个PPI 产品上市。

这些PPI 产品上市的详细情况请见表。

该类药物对基础、夜间胃酸和五肽胃泌素、试餐等刺激的胃酸分泌有极明的抑制作用显,是目前已发现的作用最强的一类胃酸分泌抑制剂。

经过20 年的临床应用PPI 已经成为治疗胃酸相关性疾病的首选药物,同时PPIs 研发的成功在20 世纪胃肠学研究上具有里程碑的义。

现在将对目前已上市的PPI 抑制剂以及部分在研产品的研发现状进行简要的概述。

2:第一代 PPI第一代 PPI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第一代PPI 抑制剂存在的不足和局限性:第一代 PPI 主要在肝脏通过细胞色素P450(cyctochromeP450,CPY 450)的同工酶系统CYF2C19和CYP3A4 代谢。

CYF2C19 基因在人群中存在多态性,可分为两种表型:正常代谢型或快速代谢(extensive metabolisers,EM)型和慢代谢(poor metaboliser,PM)型。

亚洲人群中12%- 22%属PM 型,而白种人仅有3%属PM 型。

PM 患者的CYP2C19 清除率低,延迟了对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和泮托拉唑的清除,所以其血浆中药物浓度较高。

在 PM 人群中,奥美拉唑的最大血药浓度与EM 者相比约高7 倍。

PPI 血药浓度的这种差异可能导致不同患者间抑酸效果的巨大变异。

以上特点决定了第一代PPI 的2 个药理学局限性,即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明显个体差异及药物相互作用。

3:新一代 PPI 抑制剂近年来问世的新一代 PPI 已在不同程度上克服了原有同类产品的某些缺陷,同时能增强对GERD及其他酸相关性疾病的疗效。

其主要特点包括:①临床抑酸效果好;②抑酸作用起效快;③昼夜均可维持较高的抑酸水平;④疗效确切,个体差异小;⑤与其他药物之间无相互影响;⑥不良反应少。

第一代PPI 因为可以引起胃排空延迟、壁细胞肿胀和明显的停药后胃酸分泌反弹,所以临床应用有局限性。

临床实验显示,新一代PPI 发生以上不良反应的概率小。

例如:azan、普拉唑、右兰索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

4:研发中的 PPI 抑制剂4.1替那拉唑(tenprazole)咪唑类 PPI 的血浆半衰期很短(约为1.5h),夜间抑酸能力不足,难以克服夜间酸突破。

替那拉唑的分子结构为咪唑吡啶类,在酸的作用下转化为氨苯磺氨或次磺酸,与第5—6 跨膜区半胱氨酸残基结合,抑制胃酸分泌。

其血浆半衰期为7h,几乎是其他苯丙咪唑类的7 倍,抑酸作用强、持续时间长,受服药时间和饮食的影响小。

国外临床研究报道,对HP 阴性的健康男性,分别给予替那唑40mg 每日1 次和埃索美拉唑40mg 每日1 次,连续7d,间隔4 周的洗脱期,结果显示替那拉唑组血浆AUC 和半衰期明显高于埃索美拉唑组,抑酸时间长,夜间酸突破短,停药5d 后,替那拉唑的作用仍然存在,以夜间为显著。

结语第一代 PPIs 因在药动学及药效学方面的局限性,包括生物利用度、给药时间对药效的影响、夜间酸突破起效慢、对CYP450 酶的依赖性等因素,影响了治疗效果与临床应用。

与第一代PPIs 相比,新一代PPIs 在治疗GERD 及其他酸相关性疾病时具有明显优势。

雷贝拉唑和埃索美拉唑起效更快,抑酸效果更好、更彻底,能24h 持续抑酸,夜间酸突破短,药物代谢对CYP2C19 酶的依赖性小,不受其基因多态性的影响,尤以雷贝拉唑为著。

替那拉唑、钾竞争性的酸阻滞剂等新一代PPI 正处于积极地研发之中,其临床应用前景更加值得期待。

总之,近年来对 PPI 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由于PPI 在胃酸相关性疾病治疗方面的重要作用,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PPI 的应用方式还会发生变化,新的PPI 也会很快的进入市场并得到广泛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