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1.戊戌变法与维新思潮:戊戌变法标志着中国新式教育、科学技术以
及现代文化的鼻祖。

在这个时期,一批新知识分子开始倡导西方思想和科学,并提倡变法兴学。

二、五四运动与思潮:
1.爱国主义与进化思潮:五四运动是反对列强侵略,提倡民主与科学
的爱国主义运动。

思想家如陈独秀、胡适等,推崇进步的西方思想与文化,提倡"废黜旧文化,建设新文化"。

三、抗战时期的文学创作:
1.抗战文学的特点:由于抗战时期的特殊环境,抗战文学强调抗战和
民族精神,对日军的残暴行为进行揭露。

同时也关注人民生活以及艰苦奋
斗的精神。

2.抗战文学的代表作家: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萧红的《生
死场》等作品,都揭示了人民在抗战中的苦难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四、社会主义文学与思潮:
1.现实主义文学:1950年代之后,以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现实主义文
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代表作家有老舍、沈从文、巴金等,他们通过描绘
工农群众的生活,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

2.文化大革命对文学的影响: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学创作受到限制,
更多的是宣传工具,文学创作倾向于政治和革命。

五、开放以来的文学变革
1.思潮的复苏与文学的多样性: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促使着文学思潮的复苏与多样性。

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各
种文学形式开始并存。

2.冲突与思辨的手法:近现代中国文学开始探索自我与社会、个体与
集体之间的关系。

作家以及作品如余华的《活着》、莫言的《红高粱家族》都展示了中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文学背景】1.鸦片战争与近代化进程:中国在鸦片战争后逐步接受西方近代文化与思想,促使文学呈现出新的面貌。

2.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推翻了封建文化的束缚,呼唤新的思想与艺术表达方式,为现代文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3.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对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侵略的运动,激发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对新文学的追求,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代表作品】1.《狂人日记》:鲁迅的代表作之一,以自由、解放和反抗为主题,揭示了社会的黑暗与自身矛盾,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2.《红楼梦》:曹雪芹的巨著,描绘了一个封建家族的衰落与复兴,以及人性的复杂和现实的残酷,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3.《家》:巴金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一个普通家庭的命运,探讨了家庭关系、社会矛盾和个体的价值观念,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

【思潮与创作手法】1.反封建思潮:现代文学在思想上与封建主义进行了彻底的决裂,开始关注社会问题、人权平等与个体解放的思想。

2.真实主义与自由主义:现代文学强调真实与自由,在揭示社会现实的同时探索个体的内心世界,注重塑造鲜明的现实人物形象。

3.民族复兴思潮:作家们对于中国的民族感情表达愈加浓烈,文学作品中融入了大量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

【文学成就】1.现代白话小说的兴起: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代白话小说的兴起是一大突破,取消了文言文的束缚,更贴近人民群众,使小说能够在更广泛的读者中传播。

2.现代性意识的觉醒:中国现代文学通过剖析社会现实,塑造真实的人物形象,使文学作品具有现代性的审美观念和感受方式,推动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

3.新的艺术实验和形式创新:现代文学关注形式的创新,大胆尝试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艺术可能性。

以上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当然还有很多细节和具体作品值得深入研究。

通过学习中国现代文学史,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的历程和现代中国社会的变迁。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广电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广电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广电版]一、选择1.文学革命始于:1917年2.《人的文学》作者:周作人3.最早提出言、文合一主张的是:汪曾宪4.林语堂:幽默闲适的主张5.《家》人物:最主要人物有高老太爷,觉慧,觉尼和觉新西方6.张爱玲融合参差对照的手法东方7.创造社为文学而文学8.新儒林外史:《围城》9.茅盾:《子夜》、《沉沦》10.冯至:鲁迅称“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京派作家三美主张11.左翼:丁玲李金龙主要诗集12.建国以后以革命为题材的小说13.艾青的创作风格:独特的意象与主题14.《日出》中的人物15.《原野》中的人物16. 《十四行集》17.周作人:《故乡的野菜》二、名词解释1.京派小说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文学的中心南移到上海,继续留在京、津地区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个自由的作家群,当时也称“北方作家”派。

“京派”并没有正式的组织,只是一种名称的沿用。

“京派”作家创作的小说被称为“京派小说”。

京派小说文风淳朴,贴近底层人民的生活,在现实主义的创作中融入浪漫主义的、表现主观个性的多种艺术手法。

主要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芦焚等。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萧萧》、《长河》等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作品。

对乡土的梦幻般的描摹是京派小说的一大特点。

京派小说多表现出对人类的悲悯情怀。

京派作家的文体都带有一种抒情性。

2.先锋派小说又称新潮小说,它主要是指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一批具有探索和创新精神的青年作家所创作的新潮小说,代表作家有马原、洪峰、残雪、扎西达娃、苏童、格非、北村、孙甘露、余华等。

3.《野草》《野草》一文写于“五四”后期,是鲁迅先生的唯一的一部散文诗集。

1927年7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

收入1 924~1926年所作23篇散文诗,书前有题辞一篇。

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

《这样的战士》、《淡淡的血痕中》、《一觉》等篇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与愤懑;《影的告别》、《死火》、《墓碣文》等篇描绘了对自我深刻解剖之后的迷茫心境;《希望》、《死后》等篇写出了对未来的疑惧,深刻地表现出作者的人生哲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纲要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纲要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纲要复习方法及注意事项 1、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线索; 2、现代文学产生发展的背景和动因;产生发展的背景和动因;3、具体作家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阶段和特点 (一)内容思想 上编:第一个十年(五四文学·1917-1927):民主意识、科学精神、社会主义思想。

中编:第二个十年(左翼文学·1927-1937):阶级解放意识,左翼革命文学的社会主义意识,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人文主义文学意识并存。

下编:第三个十年(抗战和解放文学·1937-1949):民族解放意识和人民解放意识,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文学。

意识,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文学。

(二)创作方法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

现实主义为主潮。

(三)代表作家 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张爱玲、徐志摩、闻一多、丁玲、赵树理、戴望舒艾青、、萧红、艾芜、钱钟书、艾青、路翎、穆旦等。

等。

考核题型分析 试题按能力层次分为三种,即识记性试题、领会和简单应用性试题、综合运用性试题. 命题一般采用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30题,每题1分)、多项选择题(5题,每题2分)、名词解释题(2题,每题4分)、简答题(3题,每题8分)、论述题(2题,每题14分)等。

1《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1.陈独秀提出“三大主义”的《文学革命论》,发表在( A ) A.《新青年》 B.《新潮》 C.《小说月报》 D.《现代评论》2.《故事新编》是一部( A ) A.历史小说集 B.散文集 C.现代小说集 D.杂文集3.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是( B ) A.郭沫若 B. 冯至C. 徐志摩 D. 刘半农 4.在文学研究会作家中,作品具有浓郁异域色彩的作家是( D ) A.叶绍钧 B. 王统照 C. 王鲁彦 D. 许地山 5.鲁迅《狂人日记》发表于( C ) A.1917年1月 B.1917年2月 C.1918年5月 D.1920年3月 6.认为诗仅仅是“个人灵感的记录”的诗人是( D ) A.冯至 B.汪静之 C.冰心 D.李金发 7.下列哪一组作品是田汉1920年代所作( B ) A.《获虎之夜》《咖啡店之一夜》《名优之死》 B.《咖啡店之一夜》《名优之死》新儿女英雄传》 C.《火之跳舞》《咖啡店之一夜》《名优之死》 D.《新儿女英雄传》《火之跳舞》《风云儿女》 8.中国新文学史上“多余人”形象是( A ) A.《家》中的觉新 B.《灭亡》中的杜大心 D.《家》中的觉慧 C.《寒夜》中的汪文宣 9.老舍执教于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时创作作品有( A ) A.《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B.《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 C.《月牙儿》、《微神》、《断魂枪》D.《残雾》、《张自忠》、《面子问题》 D ) 10.沈从文的主要文学观念与创作倾向是( A.表现社会主义的理想 B.表现农民的命运与前途 D.表现理想的“人性” C.表现阶级斗争与社会矛盾 211.郁达夫30年代的小说《迟桂花》主要表现了(年代的小说《迟桂花》主要表现了( C ) A.反帝反封建的思想 B. 性苦闷的情绪 C. 隐逸的思想 D.追求革命的思想 12.朱自清发表于“五四”之后的抒情长诗是( B )A.《踪迹》B. 《 毁灭》C. 《 火把》D. 《 北 游》13.萧涧秋这个人物形象出自于( A ) A.柔石的《二月》 B.蒋光慈的《短裤党》 C.丁玲的《梦珂》 D.艾芜的《故乡》 14.赵树理的小说成名作是( D ) A.《李家庄的变迁》 B.《李有才板话》 C.《邪不压正》 D.《小二黑结婚》 15.水生嫂这个人物出自( C ) A.《光荣》 B. 《麦收》 C. 《荷花淀》 D. 《芦花荡》 16.何其芳获1932年《大公报》文艺奖的《画梦录》,属于( D ) A.长篇小说 B. 短篇小说集 C. 诗集诗集 D. 散文集散文集 17.抗战初期的街头剧不包括( A ) A.《终身大事》 B. 《最后一计》 C. 《放下你的鞭子》 D. 《三江好》 18.方鸿渐这个人物形象出自( B ) A.《倾城之恋》 B.《围城》 C.《长河》 D.《塔里的女人》的女人》 19.《吕梁英雄传》的作者是(《吕梁英雄传》的作者是( A ) A.马峰、西戎 B. 孔厥、袁静 C. 欧阳山 D. 柳青 20. 徐志摩最早出版的诗集是( B ) A.《翡冷翠的一夜》 B.《志摩的诗》 C. 《猛虎集》 D. 《云游集》 21.曹禺唯一一部以农村为题材的作品是( C ) A.《雷雨》 B. 《北京人》 C.《原野》 D. 《农村三部曲》 22.张爱玲笔下带着黄金枷锁、人性被严重扭曲的人物是( B ) A.白流苏 B. 曹七巧 C.长白 D. 葛薇龙 23.《暴风骤雨》的作者是( B ) A.丁玲 B.周立波 C. 孙犁 D. 赵树理 24.被称为“泥土诗人”的作家是( B ) A.田间 B.臧克家 C. 艾青 D. 李季 25.以写作爱情诗为特色的“湖畔诗社”成员是( B ) A.冯雪峰 潘漠华 胡适 应修人 B.汪静之 冯雪峰 潘漠华 应修人3C.应修人 刘大白 冯雪峰 潘漠华D.应修人 刘大白 汪静之 潘漠华 26.林语堂主张幽默文学的命脉是( D ) A.“语言” B .“闲适” C. “笑料” D. “性灵” 27.沈从文创作的中篇小说是( C ) A.《丈夫》 B. 《长河》 C.《边城》 D.《湘西》28.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等所属的文学社团、流派是( D ) A.创作社 B. 新潮社 C. 新月社 D.鸳鸯蝴蝶派 29.洪深的话剧代表作是( D ) A.《五奎桥》 B. 《香稻米》 C. 《青龙潭》 D.《农村三部曲》 30.长篇小说《新儿女英雄传》的故事背景地是(《新儿女英雄传》的故事背景地是(D ) A.吕梁山地区 B. 陕北地区 C.胶东地区 D.白洋淀地区 31.现代“乡土文学”的出现溯源于( A ) A.鲁迅的《故乡》 B.许杰的《惨雾》 C.废名的《竹林的故事》废名的《竹林的故事》 D.沈从文的《边城》沈从文的《边城》 32.胡适的《终身大事》是( C ) A.短篇小说 B.杂感 C.独幕剧 D. 诗歌 33.关于陈白露这个人物的准确概括是( B ) A.被压迫被损害的下层贫民 B.骄横自尊、堕落放荡,但善良富有同情心 C.追求个性自由与解放的时代的女性 D. 自作多情、俗不可耐的富孀 34.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部( B ) A.抒情散文集 B. 回忆性叙事散文集 C. 传记 D. 杂文集杂文集 35.属于鲁迅《呐喊》小说集的作品是(属于鲁迅《呐喊》小说集的作品是( C ) A.《伤逝》 B.《在酒楼上》 C.《阿 Q 正传》 D.《祝福》 36.叶圣陶的小说中被茅盾赞誉为“扛鼎之作”的是( C ) A.《潘先生在难中》 B. 《多收了三五斗》 C. 《倪焕之》 D.《城中》《城中》37.标志老舍创作幽默风格成熟的作品是( C ) A.《二马》 B.《骆驼祥子》 C.《离婚》 D.《月牙儿》 38.茅盾在“五四”时期提倡( B ) A.革命文学 B.为人生文学 C.为艺术 D. 表现自我文学 439.茅盾的《蚀》三部曲包括的三部作品是( D ) A.《幻灭》 《彷徨》《彷徨》 《追求》 C.《呐喊》 《动摇》《动摇》 《追求》 C.《幻灭》 《动摇》 《新生》 D. 《幻灭》 《动摇》《动摇》 《追求》 40.巴金的小说《火》三部曲又称( B ) A.激流三部曲 B. 抗战三部曲抗战三部曲 C. 爱情三部曲爱情三部曲D. 都市三部曲 二.多项选择题1.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有(A B D )A.取材广泛,不拘一格 B.恬淡从容,真率亲切 C. 情景交融,感情真挚 C.简素质朴,庄谐并出 D.构思精巧,虚实并举 2.属于20世纪30年代“社会剖析派”的小说家有( B C ) A.张天翼张天翼 、老舍 B.茅盾茅盾 、吴组缃 C. 沙汀、艾芜 D. 叶紫、柔石 E.丁玲、罗淑罗淑3.最早在《新青年》刊物上发表白话文学作品的作家有( A B ) A. 鲁迅、周作人、胡适 B.刘半农、沈尹默、陈衡哲 C. 叶圣陶、杨振声、汪敬熙叶圣陶、杨振声、汪敬熙4.下列关于老舍创作特色的正确表述有( B D ) A.现实主义、口语化 B.文化反思色彩、“京味儿” C.讽刺、浪漫主义 D.象征主义、抒情性5.鲁迅杂文的主要艺术特色是(A B C E ) A.形象性 B.抒情性 C.讽刺性 D.闲适性 E.文字简练隽永、机智幽默6.下列各组中作者都曾写作“问题小说”的又( B D ) A.叶绍钧、胡适、鲁迅 B. 冰心、叶绍钧、王统照 C. 冰心、庐隐、张资平 D.许地山、王统照、冰心 E. 冰心、王统照、郁达夫 7.下列沈从文创作的小说有(B C D ) A.《竹林的《竹林的 故事》 B.《柏子》 C.《丈夫》 D.《长河》《长河》 E.《南行记》《南行记》 8.下列属于新格律体的白话诗集有(B E ) A.《昨日之歌》 B.《死水》 C.《繁星》 D.《尝试集》 E.《翡冷翠的一夜》《翡冷翠的一夜》 9.“五四”文学革命在理论上的主要倡导者有(A B C D ) A.鲁迅 B.陈独秀 C.胡适 D.蔡元培元培 E.周作人周作人 10.沈从文小说《八骏图》描述正确的有:(ABCDE ) A 是一篇具有鲜明的讽刺意味的都市题材小说 B 运用了复杂的叙事手法用了复杂的叙事手法 D 教授丙是哲学教授教授丙是哲学教授 C 达士先生的书信构成一个多功能的独立的叙事声音 5E 是组织一个梦境。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前重点复习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前重点复习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前重点复习整理一、重点人物1.叶绍钧叶绍钧(1894-1988):原名圣陶,江苏苏州人,小说家、教育家,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早期问题小说家。

我国最早的童话作家之一。

创办了我国第一个新诗刊物《诗》,是新文学开创期最早取得较高创作成就的作家之一。

小说主要写小市民的灰色卑琐人生。

《隔膜》、《火灾》、《线下》、《潘先生在难中》、《倪焕之》(长篇小说,写于1928)。

小说结构严谨,语言纯净。

初期问题小说主要以“爱”与“美”为题材,回答严峻的社会问题。

问题小说创作成熟后过渡到对小市民灰色人生的表现,这是其小说创作的主要成就。

小说多以教育界、学校生活为题材,称为“教育小说家”。

通过对教育界的黑暗内幕,来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整个旧的社会。

对知识分子弱点的关注和审视是其小说主题的又一个重点。

《倪焕之》(20年代重要的长篇):小说把中国辛亥革命、“五•四”到大革命失败前十年间广阔的社会生活作为倪焕之成长的舞台,描绘了十年间社会生活的各种人物群像。

倪焕之怎样从一个小资产阶级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由一个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逐步向一个无产阶级知识分子进步的艰难历程。

在苦闷、彷徨、软弱、动摇中走完人生历程的描绘正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寻求人生和真理的真实写照。

小说具有知识分子的自省意识。

《潘先生在难中》:写一个小学校长潘先生唯唯诺诺、庸俗猥琐、甘心屈辱、苟安侥幸而又表里不如一的奴性人生,小说指向的是扭曲人性、污染灵魂、铸造灰色人生的灰色时代。

叶圣陶的小说格调朴实、冷隽、自然;结构严谨、匀称(讲究点题、章法、布局和结尾);语言规范、严谨、平实、纯正。

冷静与客观是叶圣陶现实主义创作的特色。

叶圣陶作品还有童话集《稻草人》(1923)、《古代英雄的石像》(1931)2.郁达夫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笔名文、达、旭、春江钓徒、赵廉等,浙江富阳人。

1912年开始旧体诗创作,1913年赴日本留学,1921年与郭沫若等创立创造社。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点整理供参考学习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点整理供参考学习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点复习整理1.文学研究会于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代表作家有周作人、沈雁冰、许地山等12人。

代表刊物:沈雁冰《小说月报》,主张“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宣称“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

意义:为新文学革命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2.创造社于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代表作家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代表刊物:前期《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刊物;后期《创造月刊》《文化批判》《流沙》等杂志。

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造的直觉与灵感,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

后期提倡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思想明显左倾。

意义:为新文学革命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3.新感觉派是30年代海派文学中重要的一支以南方上海为阵地。

主要作家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等。

主要阵地《无轨列车》、《新文艺》和《现代》等刊物。

特点:以都市为题材,侧重展现都市生活的畸形与病态,感性的描写富于现代都市气息和特征的人物,在结构形式方法技巧方面有所创新。

意义: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个独立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4.五四文学(第一个十年)的特征①现代理性精神的张扬:五四文化思潮对国民的作用在于启蒙,呐喊彷徨即贯穿着清醒的现实主义理性批判精神,“为人生”的文学研究会作家的创作也大都充满着理性批判意识。

②感伤的精神标记:被新思潮唤醒的一代青年作家,常常有梦醒后无路可走的感受,于是苦闷、彷徨、感伤。

自叙传讲着“零余者”的故事,诗散文戏剧都不免渗透着感伤情绪。

③个性化的追求:五四是文学史上个人表现最突出的时期,创造社的追求就是表现真我。

野草表达的是一种极为个性化的主管情怀。

④创作方法的多样化探索:在鲁迅的开放的现实主义影响下,现实主义逐步发展成主流,但相当多作家向往浪漫主义,要求在作品中抒发强烈的主观情绪。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册重点复习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册重点复习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1、文明戏:将时代政治热情与外来的审美要素注入京剧,对程式讲究的戏曲进行改良;在话剧当中渗透戏曲因素的表演,统称为“文明戏”。

主要特点是:“幕表制”;革命政治色彩浓烈;常采用剧外戏。

2、五四文学革命:大致可以以十年为期划分为三个明显的阶段——1917——1927年“20 年代文学/五四时期的文学”1928——1937年“30年代文学”左翼文学革命、人文主义文学并存1937 ——1949年“40年代文学”由于战争的影响,文学分为解放区、国统区、沦陷区三大块,文学呈现出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面貌3、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等12人。

他们以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小说月报》作为代用会刊,发表《文学研究会宣言》,认为“文学应当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人生的一般问题”。

因此很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看作是“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或现实主义的一派。

它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倡导“写实主义”文学精神,强调文学关切社会和人生的必要,并在创作上体现出关注人生和社会的文学立场。

人们习惯称文学研究会的创作为“人生派”或“为人生”的文学。

4、创造社:1921年7月在日本东京成立,最早的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田汉等留学日本学生。

先后创办了《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十余种刊物。

他们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

同时又注重表现文学表现“时代的使命”。

该社团成员的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浓厚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实的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显示出与文学研究会迥然不同的创作风貌。

创造社的文学活动以1925年为界分为前后期,随着革命形势的深入发展,后期创造社转向提倡革命文学,推动了30年代左翼文学的兴起。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目录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1)1 双簧戏: (10)2 文学研究会: (10)3 创造社: (10)4 新月社: (10)5 语丝社: (11)6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 (11)7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11)8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11)9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12)10 左联: (12)11 中国诗歌会: (12)12 京派 (12)13 论语派: (13)14 文协: (13)15 孤岛文学 (13)16 七月诗派: (13)17 九叶诗派: (14)18 战国策派: (14)第二章鲁迅 (15)1 分析《呐喊》、《彷徨》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深刻批判 (15)2 分析《呐喊》中的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 (15)3 简析《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及其思想意义 (16)4 分析评价《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 175 分析评价《阿Q正传》的思想及其艺术成就 (18)6 分析《彷徨》中祥林嫂、爱姑、子君等妇女形象和妇女问题的提出 (19)7 分析《彷徨》中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知识分子形象和在知识分子道路的探索 (20)8 分析评价《呐喊》《彷徨》的艺术特色 (21)9 分析《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地位 (23)10 分析鲁迅杂文的思想特色 (23)11 分析鲁迅后期杂文的思想特点 (24)12 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鲁迅杂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25)13 简析《故事新编》中的古人形象 (26)14 简析《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 (26)15 简析《野草》的思想内容 (27)16 简析《野草》的艺术特色 (28)17 简析《朝花夕拾》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8)18 简析《朝花夕拾》的人物形象 (29)第三章郭沫若 (30)1 分析评价《女神》所表现的“五四”时代精神 (30)2 简述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和创作特色 (31)3 分析《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 (31)4 分析评价《女神》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及不足 .. 325 分析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作的基本思想 (33)6 分析郭沫若历史剧的悲剧精神 (33)7 分析《屈原》中爱国诗人屈原形象 (34)8 简述《屈原》的浪漫主义特色和诗情 (34)9 简述《屈原》的现实战斗意义 (35)第四章1917年-1927年的文学创作 (36)1 分析评价《尝试集》的思想和艺术形式及其地位与不足 (36)2 分析评价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与风格 (37)3 分析评价《倪焕之》的思想和艺术 (37)4 分析叶圣陶现实主义小说的特色和风格 (38)5 简析许地山早期短篇小说的特点 (39)6 简析许地山后期小说《春桃》等作品的现实主义特色 (40)7 简析许地山的散文集《空山灵雨》的思想和艺术 (41)8 简析王统照的长篇小说《山雨》的思想 (41)9 简析王统照小说创作的风格 (42)10 简析冰心的“问题小说”的发展 (42)11 简析诗集《繁星》《春水》的思想和形式 (43)12 简析《寄小读者》的思想和形式 (43)13 简析朱自清以事传情类散文的思想艺术特点 (45)14 简析朱自清借景抒情类散文的思想艺术特点 (45)15 简析朱自清对现代散文的贡献 (45)16 分析朱自清散文的创作特色 (46)17 简析《海滨故人》的思想和风格 (47)18 简析庐隐小说题材和思想特点 (47)19 简析《沉沦》的思想 (48)20 分析评价郁达夫小说的思想 (48)21 分析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格 (49)22 分析郁达夫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50)23 分析闻一多爱国主义诗篇的内容 (50)24 简述闻一多在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51)25 分析评价闻一多诗歌“三美”的新格律诗理论主张及其创作实践 (51)26 分析评价徐志摩的前期诗集的思想 (52)27 简述徐志摩后期诗集的思想 (53)28 分析徐志摩诗的艺术特点 (54)29 简述冯文炳小说的思想特色 (55)30 简述冯文炳小说的艺术特色 (55)31 简述冯至的《作日之歌》的思想艺术特色 (56)32 简述冯至的《十四行集》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56)第五章茅盾 (57)1 分析评价《蚀》三部曲的思想内容 (57)2 简析《动摇》中的胡国光形象 (58)3 简析《蚀》的艺术特点 (59)4 分析《子夜》的思想内容 (59)5 分析《子夜》里吴荪甫的形象 (60)6 简析《子夜》里赵伯韬的性格特征和形象意义 (61)7 简析《子夜》的艺术特色 (61)8 分析评价《子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62)9 简析《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6310 简析《白杨礼赞》、《风景谈》的思想艺术特色 (64)第六章老舍 (66)1 分析老舍小说的创作特色 (66)2 通过祥子的悲剧分析《骆驼祥子》这部小说的思想 (67)3 分析祥子的形象 (68)4 简析老舍长篇小说《二马》的思想和幽默特色 (70)5 简析《猫城记》思想的复杂性 (70)6 简析老舍长篇小说《离婚》的思想和艺术 (71)7 简析老舍短篇《月牙儿》《断魂枪》等的艺术成就 (72)8 简析《骆驼祥子》中虎妞形象及其对祥子悲剧的意义 (72)9 分析《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 (73)10 简析《四世同堂》中祁老者的形象 (74)11 简析《四世同堂》中祁瑞宣的性格 (75)12 简析《四世同堂》的结构特点 (76)13 简析《四世同堂》的文化反思色彩 (76)14 分析《四世同堂》的思想内容 (77)第七章巴金 (79)1 简析巴金《灭亡》的思想内容和杜大心形象 (79)2 简析巴金早期表现社会革命的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 (79)3 简析《激流三部曲》的思想内容 (80)4 简析巴金小说创作风格的演变 (80)5 《还魂草》是风格转变的代表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篇一: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复习资料现代中国文学绪论(1)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含义1、1917年1月杂志刊出的胡适的为标志,发生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2、什么是现代文学?所谓“现代文学”,不仅是时间概念上所划定的1917——1949年这一通常所说的“现代”阶段的文学,更是“现代”性质意义上所指的区别于传统文学的新的文学。

即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

从性质来看,“现代”是相对于“传统”中国文学而言的。

“现代”作为时间的标志,表明了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学的联系性,说明了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到20世纪出现的一种形态的文学;“现代”作为性质的标志,则表明了中国现代文学是与中国传统文学有着本质区别的一种新型的文学。

绪论(2)二、中国现代文学的分段从1917年开始,到1949年为止,大体上每十年为一个发展阶段1、1917-1927年期间的文学,叫五四文学,也叫20年代文学。

其主要特点是文学革命和文化启蒙。

从整体上看,五四文学具有一种活跃、开放的青春气息(第一编)。

2、1928——1937年左翼革命文学、人文主义文学并存的30年代文学;30年代文学是20年代文学的发展和变化。

其整体特点是走向成熟。

具体标志有两点:第一点,文学多元化。

第二点,出现了一批优秀作家和作品(第二编)。

3、1937——1949年以全民族的抗战文学为开端以及继承、发展的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40年代文学(第三编)。

三个十年中发生的重大事件背景第一个十年①1915年五四新文化运动,②1917年五四文学革命运动(二者者互为因果),③1919年的五四运动(爱国的政治运动)。

由于前两项而形成了文化统一战线: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封建文化。

后来随着五四文化运动的深入,这个统一战线逐渐分化。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一、重要时间和事件1.1930.3.2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

2.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

3.1938.3 在武汉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抗敌协会。

4.1949.7 第一次中华全国文艺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

5.1896年梁启超主编《时务报》(当时影响最大)。

6.1891年苏曼殊翻译的《拜伦诗选》是中国最早的翻译诗集。

7.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第一份中文小说杂志《新小说》。

8.1906年成立春柳社;1910年成立进化社,都专演话剧。

9.1915.9 《新青年》创刊于上海,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10.1917.1发表胡适《文学改良诌议》,它是“五四”文学革命正式开始的标志。

11.1917.2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12.1917.2《新青年》发表白话新诗。

13.1918年5月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

14.1922.1成立学衡派;1914.5在东京成立的甲寅派。

15.1920.9《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迁回上海。

16.1924年《现代评论》创刊由徐志摩、王世杰、陈源等主编。

17.1921.1在北京成立了最早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

18.1910.7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诗歌团体——中国新诗社。

19.1921.7创造社成立。

20.1924.11.17在北京成立语丝社,《语丝》周刊。

21.1923年在北京成立了新月社,《新月》月刊。

1927年多数成员南下,从此分为两个时期。

22.1921.5在上海成立了“五四”以后最早的话剧团体——民众戏剧社。

创办了第一个戏剧杂志《戏剧》周刊(1921.5~1922.4)。

23.1921年冬在上海成立了戏剧协社,是中国早期话剧团体中历史最悠久的一个。

24.1922成立“浅草—沉钟社”(1934年解散),被鲁迅称为中国最坚韧、最诚实的…….. 25.1917.2在《新青年》发表了《白话诗八首》,其中《朋友》一诗创作于1916.8。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重点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重点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重点内容整理1、文学革命: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学形式和文学内容的大变革活动。

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诌议》,是文学革命开端的标志。

文章提出要以“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的正宗。

1917年2月,《新青年》又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举起“文学革命”的旗帜,提出以“国民文学”取代“贵族文学”,以“写实主义”取代“古典主义”,以“社会文学”取代“山林文学”。

1920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承认白话为国语,通令国民学校采用,成为文学革命成功的标志。

2、文学研究会(艺术倾向)1)主张“为人生”的文学,意思是文学要书写现实人生,表现人生,对人生有现实的意义。

就是很重视文学的现实功能。

反对游戏文学观念,反对消遣的文学态度。

2)文研会作家在创作方法上多注重现实主义。

这在沈雁冰的文论和文学研究会作家的创作中显示出来。

3)文学研究会注重翻译东欧、西欧现实主义名著,介绍普希金、托尔斯泰、屠格涅夫、易卜生、莫泊桑等人的作品。

3、创造社:1921年7月,创造社宣告成立,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田汉、郑伯奇、张资平等。

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中华新报》副刊发行)、《洪水》、《创造月刊》。

艺术倾向:1)崇天才,重神会,讲求文学的全与美,强调创作的无目的。

通常被歧视为“艺术派”。

2)富有浪漫主义特色,大都尊崇个性,表现自我,富有强烈的反抗色彩。

3)在翻译方面,主要翻译介绍歌德、雪莱、海涅、济慈、惠特曼、泰戈尔、王尔德、波特莱尔等人的作品。

大多数为浪漫主义,也有现代主义作家。

4、郁达夫:名文,是创造社的发起人和最重要的小说家。

在散文、旧诗词、文学理论、翻译等方面也有独到的贡献,以小说创作影响最大。

《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三篇小说于1921年结集为《沉沦》发行,是郁达夫自己第一部、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但其在轰动一时的同时也毁誉参半。

褒者认为它真实地抒写了青年的时代病,开创了小说的新体式,标志着“自我小说”的兴起;贬者攻击它为“诲淫”,是不道德、不端方的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重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重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重点(下学期)一.40年代文学思潮1. 国统区文学分为三个阶段①抗战初期(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1938年10月)整个国统区文学的基调表现为昂扬激愤的英雄主义,“救亡”压倒了一切,文学活动转向以“救亡”的宣传动员为轴心。

文学观念获得空前的统一,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是不同程度在为抗战服务。

从文体上看,首先,战前并不发达的报告文学和通讯此时成了最热门的体裁;其次,是诗歌朝广场艺术的方向发展;再次,是各种大众化的小型轻便的文艺形式在文坛唱了主角。

此时,文学获得了战斗性与时代性,但多样化、个性化色彩有所淡化。

②抗战中期(1938年10月武汉失守~1944年9月)1941年皖南事变后,民族情绪转为沉郁苦闷,作家开始了更加深刻的思索,文学的艺术表现也开始追求其应有的丰富性、复杂性与深刻性。

新的文学风貌:冷峻苦涩的喜剧感文学品格:沉郁、凝重而博大的风采文学形式:长篇小说、多幕剧、长篇叙事诗与抒情诗③抗战后期及解放战争时期(1944年9月~1949年9月)文学的主题与题材集中于两个领域:一是对黑暗的诅咒与对腐朽的现实政治的否定,二是知识分子在新时代到来之前的自我内省与历史总结。

文学风格:紧张、愤激、嘲谑和痛苦,希望、期待、焦躁与不安,从而呈现出繁复的音响。

讽刺成为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色调,现代文学的喜剧品格得到长足发展。

2.沦陷区文学华北沦陷区以北平为中心,敌伪刊物作品中为小摆设。

40年代初出现了“新近作家”群。

另外新诗艺术的探索富有成效。

上海“孤岛”在抗战前,由于英法租借的特殊环境,进步文艺活动相当活跃,随着政治环境恶化,沦陷初期,爱国作家们保持沉默,稍后与通俗文学作家达成默契,并适当吸收通俗文学的特长,出现了个性风格的作家,如张爱玲、苏青等。

东北的新文学渐渐复苏,包括抗日反满文学在内。

另两派其一为艺术而艺术倾向,另一派提倡乡土文学:坚持英雄主义、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

沦陷区文学的特色:雅文学和俗文学两大文学潮流由绝对对立,到相互理解与接近的趋向。

简明中国文学史上册复习资料分析

简明中国文学史上册复习资料分析

一、《诗经》1、简介: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

它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即公元前1100-600年左右的诗歌305首,其中6首为笙诗,只有题目,没有诗,故又称“诗三百”。

共四五百年间的民间歌谣(风)、士大夫作品(雅),以及祭神的颂辞(颂)。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

“六义”指风、赋、比、兴、雅、颂。

2、内容:1)赋即铺陈,直陈其事叫赋。

譬喻叫比,比是比喻。

兴是起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一种发端,思绪无端飘移联想;进一步,又兼比喻、象征、烘托等用法。

2)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风多半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北部一些地方(齐、楚、韩、赵、魏、秦),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

颂(三颂:周颂、鲁颂、商颂)“颂”是祭祀乐歌。

风、雅、颂为《诗经》的三大部类,3、特点:表现在多个方面1)诗歌题材:周族史诗、祭祖颂歌、怨刺诗、婚恋诗、农事诗、战争徭役诗、爱国诗、燕飨诗;2)思想内容:时光流逝引发的生命意识、爱情与婚姻生活、战争和劳役、政治批评和道德批评;3)艺术特色:现实主义代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抒情诗为主流、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感情克制而平和;4)语言特色:朴素简洁,精练准确,绘声绘色4、诗经的艺术成就:《诗经》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奠基之作,作为一部乐歌总集,它的作者不一,地域不同,内容各异,艺术风格也多种多样。

概括而言,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面向现实,朴实自然的风格特色,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诗经》从各个方面主要描写了我国西周数百年的社会现实生活,真实、深刻、广泛而多彩,尤其是其中的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直接坦率,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劳动和生活、喜爱和憎恨、痛苦和希望。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精心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精心整理)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起点19世纪、20世纪之交,中国文学开始了在民族存亡背景上的外部与内部双重的现代化努力,许多观念性的变革在1898年前后发生。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器物上感觉不足――制度上感觉不足――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近代社会制度、思想观念变革对文学发展的影响:1、西方知识观念对文学的促进西学东渐,中国知识分子逐步接受西方的近代科学观念,以此为基点思考国家和民族命运,变革和维新成为时代主潮。

2、社会变革对文学的促进文学活动和创办报刊有了法律保障,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规定了言论、著作、出版等自由。

具有大众化、平民化、民主特征的现代出版业逐步兴盛,为文化和文学的普及奠定了传播基础。

科举制度废除,社会出现了知识分子为主体的自由撰稿人队伍,出现了职业作家群。

文学平民化、大众化的价值取向。

3、文学自身发展的促进。

古典文学形式(诗词文赋)的式微,新的文学形式的孕育。

文学自身发展的现代性追求导致传统文学产生新的质变。

二、文学观念的变革(一)梁启超的“三界革命”晚清时期,出于“新民”目的和改良社会的需要,梁启超提倡“诗界革命”、“文界革命”与“小说界革命”,即“三界革命”。

1、“诗界革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下形成的文化运动。

“诗界革命”为梁启超首倡,其黄遵宪为主将。

“诗界革命”主张诗歌要有新意境,要有新语句,要以旧风格含新意境。

“旧瓶装新酒”,要求保留诗歌的旧形式,变革不彻底。

其目的主要是以诗歌革命的旗帜为政治改革张目。

黄遵宪提倡“我手写我口”,把新思想新材料入诗。

他最早提出了用俗语进行文学创作。

“诗界革命”在观念上影响到1918年的新诗运动。

2、“文界革命”梁启超在1899年提出“文界革命”的口号。

“文界革命”的具体内容:吸收西方的雄辩体、随笔体,结合魏晋文风,把古文从“义理、考据、辞章”中解放出来,以西方近代思潮替代圣贤义理,以丰富的世界进化维新的史实突破拘谨的考据,以俗语、外来语入文以丰富文章的表达方法。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提纲第一章五四新文学第一节文学革命1, 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年胡适将自己改革文学的想法写成论文《文学改良刍议》在《新青年》第二卷第五号上发表,正式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其主要内容是“八事”即“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语俗字。

”同年2月陈独秀“甘冒全国学究之敌,高张‘文学革命军’大旗”,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一文,提出了“三大主义”即“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2,双簧信:3, 19184,5,6,新月社:7,语丝社:任意而谈,”不拘体裁,浑洒自如,寓讽刺于诙谐之中,有丰富的幽默感,泼辣、幽默是它的总的艺术特征。

第二、三节新文学观和文学思潮(一)启蒙文学思潮1,启蒙的定义:“就是人类脱离自我招致的不成熟。

不成熟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

”(康德)2,在西方社会思潮、文化观念的冲击下,五四新文化运动旗帜鲜明地提倡科学和民主,向扼杀人性、禁锢人们思想的封建主义宣战。

3,文化先驱的不同主张:陈独秀的主张是他在《文学革命论》中倡导的三大主义;李大钊提倡“爱”与“美”的文学,“宏深的思想、学理,坚信的主义,优美的文艺,博爱的精神,就是新文学的土壤、根基。

”(二)人的文学1,最早涉及这一问题的先驱是周作人,他在《人的文学》一文中阐述了文学的性质由人决定的观点,认为人的文学与非人的文学的区别“只在着者的态度不同”。

2,最能代表五四启蒙文学思潮理论高度的是周作人的文学理论。

他先后发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理论文章,“人的文学”成为核心观念。

3,“人的文学”成为核心观念的原因除了《人的文学》这篇文章本身在理论上体现出来的严密性、系统性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切合了时代的发展要求。

“人的文学”观包蕴了人道主义和个性主义(详见P34-36)。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全)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全)

中国现代文学史导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1、文学史,就是在创作主体、创作对象(文学形象)、接受主体(阅读与批评)的三个层面上,实践与表现着对人的不断发现。

2、“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革命观念都是有梁启超倡导的。

“诗界革命”在梁启超1899年的《夏威夷游记》中提出。

“小说界革命”在梁启超1902年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

3、清末小说四大杂志《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

4、民初小说以鸳鸯蝴蝶的言情结合休闲通俗的《礼拜六》风格为主流。

民初言情小说的代表作:徐枕亚《玉梨魂》鸳鸯蝴蝶派作家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五虎将”):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其作品“四大说部”《玉梨魂》、《广陵潮》、《江湖奇侠传》、《啼笑因缘》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1、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究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2、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陈独秀把晚清以来的文学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3、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以语言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取代文言的历史必然性,刘半农与钱玄同(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

4、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倡导新文学内容要从“肉”与“灵”的统一中去表现“人”;在另一篇《平民文学》中提出“人生的艺术派主张”,又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创作准则。

5、文学革命的实绩最主要在于创作,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全面的革新与解放。

6、20年代的三次文学论争:(1)1919年3月,北京大学旧派人物刘师培、黄侃等人办《国故》杂志,与《新青年》、《新潮》相抗衡,近代翻译文学家先驱林纾,旧文学观念顽固,视文学革命为洪水猛兽。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重要时间和‎事件1.1930.3.2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

2.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

3.1938.3 在武汉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抗敌协‎会。

4.1949.7 第一次中华‎全国文艺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

5.1896年‎梁启超主编‎《时务报》(当时影响最‎大)。

6.1891年‎苏曼殊翻译‎的《拜伦诗选》是中国最早‎的翻译诗集‎。

7.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第一份中文‎小说杂志《新小说》。

8.1906年‎成立春柳社‎;1910年‎成立进化社‎,都专演话剧‎。

9.1915.9 《新青年》创刊于上海‎,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1917年‎迁北京)10.1917.1发表胡适‎《文学改良诌‎议》,它是“五四”文学革命正‎式开始的标‎志。

11.1917.2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12.1917.2《新青年》发表白话新‎诗。

13.1918年‎5月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

14.1922.1成立学衡‎派;(学衡派是活‎跃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个文‎化团体,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梅光‎迪、吴宓、胡先驌、柳诒徵、吴芳吉等)1914.5在东京成‎立的甲寅派‎。

(章士钊等)15.1920.9《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迁回上海‎。

16.1924年‎《现代评论》创刊由徐志‎摩、王世杰、陈源等主编‎。

17.1921.1在北京成‎立了最早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

(为人生派,茅盾、周作人等1‎2人)18.1910.7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诗歌团‎体——中国新诗社‎。

(叶圣陶、刘延陵、朱自清、俞平伯等)19.1921.7创造社于‎东京成立。

(为艺术派,郭沫若、郁达夫等)20.1924.11.17在北京‎成立语丝社‎,《语丝》周刊。

(鲁迅、周作人、孙伏园、林语堂等)21.1923年‎在北京成立‎了新月社,《新月》月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明中国现代文学史
目录
引言
一现代文学的背景与性质(复习重点)
二现代文学的源流及特征
三现代文学的影响及思考
第一编第一个十年的文学(1917—1927)
第一章五四启蒙时期的文学发展概述
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发生背景及主要贡献(小题复习教材第25页)
第二节新文学社团的兴起和创作实绩(小题复习教材第25页)
第二章现代文学之父——鲁迅
第一节鲁迅的生平和思想
第二节现代小说经典——《呐喊》《彷徨》
第三节《野草》(复习重点)和前期杂文的成就
第三章主要小说流派
第一节“为人生”派的问题小说(小题复习教材第84页)
第二节乡土写实派小说
第三节浪漫抒情的身边小说(小题复习教材第84页)
第四章多样的诗歌创作
第一节早期白话新诗的特点
第二节郭沫若《女神》的贡献
第三节风格各异的新诗创作
第四节新格律诗的艺术成就(复习重点)
第五章散文与戏剧创作概述
第一节散文创作的繁荣(小题复习教材第149页)第二节初期戏剧活动(小题复习教材第149页)
第三节田汉早期戏剧文学成就
第二编第二个十年的文学(1927—1937)
第一章革命文学论争及多种创作思潮
第一节革命文学论争及左联的成立(小题复习教材第
162页)
第二节多种创作思潮综述(小题复习教材第162页)
第二章茅盾与左翼小说的贡献
第一节茅盾的小说创作
第二节部分左翼小说家的创作(小题复习教材第180页)
第三章老舍的京味儿小说创作
第一节具有北京风味的平民文学作家
第二节京味儿小说的代表作《骆驼祥子》(复习重点)
第四章巴金的小说创作
第一节巴金的心灵世界
第二节巴金的艺术世界(小题复习教材第209页)
第五章沈从文的小说成就(复习重点)
第一节与众不同的人生积淀
第二节《边城》的艺术世界
第六章诗歌艺术的发展
第一节左翼阵营的诗歌创作(小题复习教材第253页)
第二节戴望舒的诗歌成就
第七章曹禺戏剧文学成就(复习重点)
第一节戏剧天才——曹禺
第二节代表剧作——《雷雨》
第三节现代戏剧艺术的探索者
第八章散文与其他戏剧文学创作
第一节鲁迅后期杂文及其他散文作家
第二节其他戏剧文学创作
第三编第三个十年的文学(1937—1949)
第一章不同地域的文学史实及创作概况
第一节国统区的文学活动
第二节上海孤岛及沦陷区时期的文学状况(小题复习教材第301页)
第三节解放区的文艺运动
第二章国统区的小说创作
第一节暴露讽刺小说(小题复习教材第309页)
第二节路翎与七月小说
第三章国统区的诗歌与戏剧
第一节艾青与七月诗派(小题复习教材第327页)
第二节历史悲剧与讽刺喜剧(小题复习教材第317页)
第四章沦陷区的小说创作
第一节张爱玲(复习重点) 与梅娘
第二节钱钟书与《围城》(复习重点)
第五章解放区的小说与新歌剧
第一节赵树理与孙犁小说的贡献(小题复习教材第353页)
第二节新歌剧的创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