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第五版)答案第四章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五版)课后答案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五版)课后答案第一章概述1-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哪些服务?答: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有两个,连通性和共享。
1-2试简述分组交换的特点答: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
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
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1-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线路。
当交换机完成接续,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方即可进行通信。
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双方一直占用该电路。
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
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
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2)报文交换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
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终端,它以“存储——转发”方式在网内传输数据。
报文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
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网络传输时延大,且占用大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
报文交换适用于传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概述1-10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站到目的站共经过k 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C(bit/s)。
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
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
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答:对电路交换,当t=s 时,链路建立;当t=s+x/C,发送完最后一bit;当t=s+x/C+kd,所有的信息到达目的地。
对分组交换,当t=x/C,发送完最后一bit;为到达目的地,最后一个分组需经过k-1 个分组交换机的转发,每次转发的时间为p/C,所以总的延迟= x/C+(k-1)p/C+kd所以当分组交换的时延小于电路交换x/C+(k-1)p/C+kd<s+x/C+kd 时,(k-1)p/C<s1-11 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 和(p+h)( bit),其中p 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h 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 的大小无关。
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 段链路。
链路的数据率为b(bit/s),但传播时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
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 应取为多大?答:分组个x/p,传输的总比特数:(p+h)x/p源发送时延:(p+h)x/pb最后一个分组经过k-1 个分组交换机的转发,中间发送时延:(k-1)(p+h)/b总发送时延D=源发送时延+中间发送时延D=(p+h)x/pb+(k-1)(p+h)/b 令其对p 的导数等于0,求极值p=√hx/(k-1)1-17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3×108 。
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it/s,传播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1~6章)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1~6章)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概述 (1)第二章物理层 (7)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11)第四章网络层 (18)第五章传输层 (32)第六章应用层 (40)第一章概述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 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 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 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 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 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答:(1)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五版(第4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4 章网络层4-01网络层向上提供的服务有哪两种?试比较其优缺点。
答案:虚电路服务和数据报服务。
虚电路的优点:虚电路服务是面向连接的,网络能够保证分组总是按照发送顺序到达目的站,且不丢失、不重复,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数据传输;目的站地址仅在连接建立阶段使用,每个分组使用短的虚电路号,使分组的控制信息部分的比特数减少,减少了额外开销;端到端的差错处理和流量控制可以由分组交换网负责,也可以由用户机负责。
虚电路服务适用于通信信息量大、速率要求高、传输可靠性要求高的场合。
虚电路的缺点:虚电路服务必须建立连接;属于同一条虚电路的分组总是按照同一路由进行转发;当结点发生故障时,所有通过出故障的结点的虚电路均不能工作。
数据报的优点:数据报服务不需要建立连接;每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进行转发,当某个结点发生故障时,后续的分组可以另选路由,因而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
数据报服务的灵活性好,适用于传输可靠性要求不高、通信子网负载不均衡、需要选择最佳路径的场合。
数据报的缺点:数据报服务是面向无连接的,到达目的站时不一定按发送顺序,传输中的分组可能丢失和重复,提供面向无连接的、不可靠的数据传输;每个分组都要有目的站的全地址;当网络发生故障是,出故障的结点可能会丢失数据,一些路由可能会发生变化;端到端的差错处理和流量控制只由主机负责。
4-02网络互连有何实际意义?进行网络互连时,有哪些共同的问题需要解决?答案:网络互连暗含了相互连接的计算机进行通信,也就是说从功能上和逻辑上看,这些相互连接的计算机网络组成了一个大型的计算机网络。
网络互连可以使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进行通信,方便了信息交流,促成了当今的信息世界。
存在问题有:不同的寻址方案;不同的最大分组长度;不同的网络介入机制;不同的超时控制;不同的差错恢复方法;不同的状态报告方法;不同的路由选择技术;不同的用户接入控制;不同的服务(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不同的管理与控制方式;等等。
计算机网络(第5版)课后习题答案:第4章-网络层
第四章网络层4-01. 网络层向上提供的服务有哪两种?试比较其优缺点。
答:网络层向运输层提供“面向连接”虚电路(Virtual Circuit)服务或“无连接”数据报服务。
前者预约了双方通信所需的一切网络资源。
优点是能提供服务质量的承诺。
即所传送的分组不出错、丢失、重复和失序(不按序列到达终点),也保证分组传送的时限。
缺点是路由器复杂,网络成本高;后者无网络资源障碍,尽力而为,优缺点与前者互易。
4-02. 网络互连有何实际意义?进行网络互连时,有哪些共同的问题需要解决?答:网络互联可扩大用户共享资源范围和更大的通信区域。
进行网络互连时,需要解决共同的问题有:⑴不同的寻址方案;⑵不同的最大分组长度;⑶不同的网络接入机制;⑷不同的超时控制;⑸不同的差错恢复方法;⑹不同的状态报告方法;⑺不同的路由选择技术;⑻不同的用户接入控制;⑼不同的服务(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⑽不同的管理与控制方式。
4-03. 作为中间设备,转发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有何区别?答:中间设备又称为中间系统或中继(relay)系统。
⑴物理层中继系统:集线器,转发器(repeater)。
⑵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交换机,网桥或桥接器(bridge)。
⑶网络层中继系统:路由器(router)。
⑷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物:桥路器(brouter)。
⑸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网关(gateway)。
4-04. 试简单说明下列协议的作用:IP、ARP、RARP和ICMP。
答:IP协议:实现网络互连。
使参与互连的性能各异的网络从用户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统一的网络。
网际协议TCP、IP是TCP/IP体系中两个最主要的协议之一,与IP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四个协议。
ARP协议: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
RARP: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硬件地址和IP地址的映射问题。
ICMP:提供差错报告和询问报文,以提高IP数据交付成功的机会。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五版课后题答案
3
Web安全
此外,第六章还涵盖了Web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安全攻击与防御。
其他资源
• 补充阅读书籍和研究论文 •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 • 在线学习平台和课程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 五版课后题答案
这是一个关于《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五版课后题答案的幻灯片演示。通过 这个演示,您将了解到该书的概览以及每一章的主要内容和其他有用络》谢希仁第五版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各个方面,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 络层、运输层和应用层等。
权威教材
多路复用
还讨论了多路复用和多路分 解的方法,以及运输层在网 络中的位置和作用。
性能优化
此外,第五章还提供了一些 性能优化的方法和工具,如 流量调整和负载均衡。
第六章:应用层
1
网络应用
第六章详细介绍了常见的网络应用层协议,如HTTP、FTP、SMTP和DNS等。
2
分布式系统
还讨论了分布式系统的概念和架构,以及常见的分布式应用。
作为计算机网络领域的经典教材,该书由谢希仁教授编著,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各种网络技术 和协议。
涵盖案例
该书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帮助读者理解网络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运作和问题解决。
第一章:绪论
网络通信
第一章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 概念,包括网络通信的原理、网 络拓扑以及网络协议的作用。
云计算
还涵盖了当前热门话题云计算的 基本概念和架构,以及其与计算 机网络的关系。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1 错误检测
第三章主要介绍了数据链 路层的功能,包括错误检 测和纠错技术,以及流量 控制和访问控制的方法。
2 以太网
还介绍了以太网的工作原 理和常见的以太网协议, 如CSMA/CD。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23764)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答案第一章概述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 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 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 向互联网发展;TCP/IP 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 结构的 Internet ; ISP 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答:( 1)因特网草案 (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 ( 2)建议标准 (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 3)草案标准 (Draft Standard)( 4)因特网标准 (Internet Standard)文档。
RFC文档。
1-07 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internet 和 Internet 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答:(1) internet (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协议无特指(2) 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 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答:按范围:( 1)广域网WAN :远程、高速、是Internet 的核心网。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概述1-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特点答: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
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
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1-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最主要的特点。
答:第一阶段是从单个网络ARPANRET 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最初的分组交换网ARPANET 只是一个单个的分组交换网,所有要连接在ARPANET 上的主机都直接与就近的结点交换机相连。
而后发展为所有使用TCP/IP 协议的计算机都能利用互联网相互通信。
第二阶段是1985-1993 年,特点是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第三阶段是1993 年至今,特点是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 结构的因特网。
1-24 试述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
答:所谓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是为便于学习计算机网络原理而采用的综合了OSI 七层模型和TCP/IP 的四层模型而得到的五层模型。
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见图1-1 所示。
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各层的主要功能:(1)应用层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
应用层不仅要提供应用进程所需要的信息交换和远地操作,而且还要作为互相作用的应用进程的用户代理(user agent),来完成一些为进行语义上有意义的信息交换所必须的功能。
(2)运输层任务是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间的通信。
因特网的运输层可使用两种不同的协议。
即面向连接的传输控制协议TCP 和无连接的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面向连接的服务能够提供可靠的交付。
无连接服务则不能提供可靠的交付。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第四章部分答案
4、01网络层向上提供虚电路服务和数据报服务。
优缺点:通信线路故障对虚电路服务影响较大,数据报服务可以通过调整路由来避免;虚电路易避免拥塞,数据报服务则很困难;虚电路创建连接有时间开销,传送小量分组有点浪费,数据报服务对每个分组都有分析时间的开销。
4、04 IP:网际协议,使互联起来的许多计算机网络能够互相通信。
ARP:地址转换协议,将IP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
RARP:反向地址转换协议,将物理地址转换成IP地址。
ICMP:internet控制消息协议,减少分组的丢失。
4、05分为ABCDE五类A类地址的网络标识由第一组八位二进制数表示,主机标识由三组八位二进制数组成,网络标识第一位二进制数必须为零。
B类网络地址的网络标识由前两组八位二进制数表示,主机标识有两组二进制数表示,网络标识前两位二进制数必须为10。
C类地址的网络标识由前三组八位二进制数表示,主机标识由一组八位二进制数表示,网络标识的前三位必须为110。
D类地址前四位是1110,用于多播(一对多通信)。
E类地址前四位是1111,保留为以后用。
特点:每一个IP地址都由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组成;IP地址标志一个主机(或路由器)和一条链路的接口;一个网络是指具有相同网络号net-id的主机的集合用网桥或转发器连接起来的若干局域网仍为一个网络,具有不同网络号的局域网必须使用路由器进行互联;在IP地址中,所有分配到网络号的网络都是平等的。
4、06 区别:IP地址在IP数据报的首部,硬件地址在MAC帧的首部;在网络层以上使用IP地址,在链路层以下使用硬件地址。
因为在网际层,我们只看到IP数据报,路由器根据目的站的IP地址选择路由。
在链路层,我们只看到MAC帧,IP数据包封装在MAC帧里面,在不同网络传送时,MAC首部是不同的。
每个路由器都有IP地址和硬件地址,尽管网络硬件体系不同,但IP层抽象的互联网可以使用统一的IP地址通信。
4、07 (1)表示C类地址默认子网掩码或者A和B类地址的子网掩码。
计算机网络_第5版_严伟_潘爱民_课后答案
第一章1.狗携带的数据7GB*3=21GB数据传送21GB 的时间需要t=21GB/150Mbps = 1146.88s这段时间狗运动的路程s=18km/h* 1146.88s = 5734.4m如果够的速度加倍或者磁盘容量,最大距离也会加倍。
如果线路传输速率加倍,则最大距离减半N模型有可拓展性,如果LAN 只是一条单一线路,虽然成本更低,但如果出现错误,则链路将崩溃。
客户机-服务器提供了更好的计算性能和更好的接口。
3.大陆间的光钎网络,虽然能搭载大量数据,但由于距离遥远,所以延迟比较高56kbps 的调制解调网络带宽较低,延迟也比较低。
4.为提供数字语音流量和视频流量,需要统一的投递时间。
如果针对金融业务流量,稳定性和安全性很重要。
5.交换时间不会成为延迟的主要因素。
信号传输速率为200 000 000m/s 在10us 内传输距离为2km,而纽约到加州距离为5000km,即使有50个交换机,也只增加了100km的距离,整体影响为只有2% 。
6.req 来回需要2次传输,rep 返回也需要2次总共4次传输距离为40 000km *4 = 160 000km 。
传输延迟t = 160 000km / 300 000 000 = 523ms。
7.8.有AB AC AD AE BC BD BE CD CE DE 10种可能的线路,每个线路有高速线路中速线路低速线路不设置线路4种状态所有有4^10 = 1048576 中可能。
100ms 一种线路,需要花费104857.6s 。
9.总共n+2 个时间,事件1 - n 表示对应主机成功反问信道,未遇到冲突,该概率为p(1-p)^(n-1),n+1 表示空闲信道该概率为(1-p)^n ,n+2事件是冲突。
所以冲突概率为1-np(1-p)^(n-1) - (1-p)^n.10.使用层次性协议,可以将设计问题,分解成各个更小并且更易于管理的小块。
这意味着协议可以更改却不会影响到高层或者低层的协议。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五版(第一到第六章)课后习题答案-2012-5(改正)
谢希仁计算机⽹络第五版(第⼀到第六章)课后习题答案-2012-5(改正)《计算机⽹络》课后习题答案第⼀章概述1-3试从多个⽅⾯⽐较电路交换、报⽂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发起呼叫,独占⼀条物理线路。
当交换机完成接续,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即可进⾏通信。
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双⽅⼀直占⽤该电路。
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交换设备成本较低。
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
电路交换⽐较适⽤于信息量⼤、长报⽂,经常使⽤的固定⽤户之间的通信。
(2)报⽂交换:将⽤户的报⽂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
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终端,它以“存储——转发”⽅式在⽹内传输数据。
报⽂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率⾼,可以多个⽤户同时在⼀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
但它的缺点也是显⽽易见的。
以报⽂为单位进⾏存储转发,⽹络传输时延⼤,且占⽤⼤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对实时性要求⾼的⽤户。
报⽂交换适⽤于传输的报⽂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络⽤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电报⽹。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动态复⽤技术传送按⼀定长度分割为许多⼩段的数据——分组。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条物理线路上采⽤动态复⽤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把来⾃⽤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内转发。
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
分组交换⽐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率⾼,⽐报⽂交换的传输时延⼩,交互性好。
1-8计算机⽹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络都有哪些特点?答:1、按⽹络覆盖的地理范围分类:(1)局域⽹:局域⽹是计算机硬件在⽐较⼩的范围内通信线路组成的⽹络,⼀般限定在较⼩的区域内,通常采⽤有线的⽅式连接起来。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答案完整版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中应用广泛的技术领域,网络的发展带来了信息的快速传播与交流。
然而,对于计算机网络这一复杂的技术体系,很多人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难题和疑问。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网络相关内容,本文将提供《计算机网络第五版》的完整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第一章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以下是第一章的一些重要问题及其答案: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指的是将多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的技术体系。
通过计算机网络,用户可以方便地共享文件、打印机、数据库等资源。
2. 什么是因特网?因特网(Internet)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它由多个互连的网络组成,通过国际互联网络协议(TCP/IP)进行通信。
因特网为用户提供了各种服务,包括电子邮件、在线聊天、远程登录等。
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有哪些?计算机网络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包括按照覆盖范围的分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等)、按照拓扑结构的分类(总线型、星型、环型等)以及按照传输技术的分类(有线网络、无线网络等)。
第二章:物理层第二章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物理层,该层负责传输比特流,实现数据的物理传输。
以下是第二章的一些重要问题及其答案:1. 什么是物理层?物理层是计算机网络协议栈中的第一层,它负责将比特流从发送方传输到接收方。
物理层主要关注传输媒体、物理接口、调制解调和编解码等问题。
2. 有哪些物理传输介质?物理传输介质可以分为有线介质和无线介质。
有线介质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无线介质包括无线电波和红外线等。
3. 什么是调制解调器?调制解调器是物理层中常用的设备,它负责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以便在传输介质上进行传输,同时将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供上层使用。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第三章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数据链路层,该层负责将物理层传输的比特流划分为数据帧,并检测和纠正传输错误。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原理第五版课后答案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原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txt生活是过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
放得下的是曾经,放不下的是记忆。
无论我在哪里,我离你都只有一转身的距离。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课后答案第一章概述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 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 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 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答:(1) 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协议无特指(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 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计算机网络 第5版 严伟 潘爱民 课后答案第四章
1.第四章1.根据4.1.1标准排队理论C=100Mbps = 10^8 。
1/u = 10000bit/frame,u=10^(-4)。
λ=90frame/s 时,T = 0.1ms 。
λ=900frame/s 时,T = 0.11ms 。
λ=9000frame/s 时,T = 1ms 。
2.使用纯ALOHA,最大吞吐量为0.184*56kbps = 10.3kbps。
每个站需要1000bit/100s = 10bps。
所以N= 10.3kbps/10bps=1030个站3.纯ALOHA可以立即开始发送,在负载低的情况下,碰撞小,传输成功可能性大,基本上没有延迟。
在分槽ALOHA,需要等待下一个时间槽到达次才能发送。
会产生半个时间槽的延迟。
4.a.请求频率50/s。
G = 40ms*50/s=2,根据泊松分布第一次发送成功的概率是e^(-2),课本205公式Pk=....。
B.同上题公式,C.课本205 期望值公式E=...e^G = 7.45.传输次数期望值E=e^G,E次传输被分成E-1个4时间槽的间隔。
所以延迟时间是4(e^G -1),吞吐量为S= Ge^(-G)6.a.信号传播速度为(3*10^8)*82% =2.46*10^8m/s。
信号传输时间为2km/(2.46*10^8m/s) =8.13us,所以时间槽长度为2*8.13=16.26。
B.计算方法同上得出信号传输时间为205.13us,所以时间槽为410.26us7. 最糟糕的是所有的站都要发送数据,而下一站s是最低编号的站,等待时间为Nbit的竞争时间+(N-1)*d bit 的祯传输时间。
总共N+(N-1)d bit8.如果高序的站和低序的站同时有数据要发送,高序的站总是可以获得信道,如果高序的站有连续的数据流发送,那么低序的站就一直获不到发送数据包的机会。
9.不明白10.A.所有站都可以接收到A发送的包,所以此时没有其他通信可以存在B.B站的包可以被A、C、E接收到。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答案第一章概述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答:(1)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协议无特指(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原理第五版课后答案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原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txt生活是过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
放得下的是曾经,放不下的是记忆。
无论我在哪里,我离你都只有一转身的距离。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课后答案第一章概述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答:(1)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协议无特指(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答案第一章概述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 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 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 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答:(1) 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协议无特指(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 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原理第五版课后答案及解析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原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txt生活是过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
放得下的是曾经,放不下的是记忆。
无论我在哪里,我离你都只有一转身的距离。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课后答案第一章概述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 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 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 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答:(1) 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协议无特指(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 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第5版)习题参考答案.doc
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第5版)习题参考答案第1章习题:1.举出使用分层协议的两条理由?1.通过分层,允许各种类型网络硬件和软件相互通信,每一层就像是与另一台计算机对等层通信;2.各层之间的问题相对独立,而且容易分开解决,无需过多的依赖外部信息;同时防止对某一层所作的改动影响到其他的层;3.通过网络组件的标准化,允许多个提供商进行开发。
2.有两个网络,它们都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服务。
一个提供可靠的字节流,另一个提供可靠的比特流。
请问二者是否相同?为什么?不相同。
在报文流中,网络保持对报文边界的跟踪;而在字节流中,网络不做这样的跟踪。
例如,一个进程向一条连接写了1024字节,稍后又写了另外1024字节。
那么接收方共读了2048字节。
对于报文流,接收方将得到两个报文,、每个报文1024字节。
而对于字节流,报文边界不被识别。
接收方把全部的2048字节当作一个整体,在此已经体现不出原先有两个不同的报文的事实。
3.举出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的两个相同的方面和两个不同的方面。
OSI模型(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这个模型把网络通信工作分为7层,他们从低到高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第一层到第三层属于低三层,负责创建网络通信链路;第四层到第七层为高四层,具体负责端到端的数据通信。
每层完成一定的功能,每层都直接为其上层提供服务,并且所有层次都互相支持。
TCP/IP模型只有四个层次: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网络接口层。
与OSI功能相比,应用层对应的是OSI的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网络接口层对应着OSI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两种模型的不同之处主要有:(1) TCP/IP在实现上力求简单高效,如IP层并没有实现可靠的连接,而是把它交给了TCP层实现,这样保证了IP层实现的简练性。
OSI参考模型在各层次的实现上有所重复。
(2) TCP/IP结构经历了十多年的实践考验,而OSI参考模型只是人们作为一种标准设计的;再则TCP/IP有广泛的应用实例支持,而OSI参考模型并没有。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教程》第五版答案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教程》第1章概述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度发送时延=数据块长度/信道带宽总时延=传播时延+发送时延+排队时延10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102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10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104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105试讨论在广播式网络中对网络层的处理方法。
讨论是否需要这一层?106计算机网络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类?107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
从源站到目的站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
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
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
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108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和(p+h)(bit),其中p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此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的大小无关。
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段链路。
链路的数据率为b(b/s),但传播时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
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应取为多大?109计算机网络中的主干网和本地接入同各有何特点?110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111计算机网络由哪几部分组成?第2章协议与体系结构201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是什么?各有什么含义?202试举出对网络协议的分层处理方法的优缺点。
203试举出一些与分层体系结构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
204 试述具有五层协议的原理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
205试举出日常生活中有关“透明”这种名词的例子。
206 试将TCP/IP和OSI的体系结构进行比较。
讨论其异同之处。
207 解释以下名词:协议栈、实体、对等层、协议数据单元、服务访问点、客户、服务器、客户/服务器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1.网络层向上提供的服务有哪两种?是比较其优缺点。
网络层向运输层提供“面向连接”虚电路(Virtual Circuit)服务或“无连接”数据报服务前者预约了双方通信所需的一切网络资源。
优点是能提供服务质量的承诺。
即所传送的分组不出错、丢失、重复和失序(不按序列到达终点),也保证分组传送的时限,缺点是路由器复杂,网络成本高;后者无网络资源障碍,尽力而为,优缺点与前者互易2.网络互连有何实际意义?进行网络互连时,有哪些共同的问题需要解决?网络互联可扩大用户共享资源范围和更大的通信区域进行网络互连时,需要解决共同的问题有:不同的寻址方案不同的最大分组长度不同的网络接入机制不同的超时控制不同的差错恢复方法不同的状态报告方法不同的路由选择技术不同的用户接入控制不同的服务(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不同的管理与控制方式3.作为中间设备,转发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有何区别?中间设备又称为中间系统或中继(relay)系统。
物理层中继系统:转发器(repeater)。
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网桥或桥接器(bridge)。
网络层中继系统:路由器(router)。
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物:桥路器(brouter)。
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网关(gateway)。
4.试简单说明下列协议的作用:IP、ARP、RARP和ICMP。
IP协议:实现网络互连。
使参与互连的性能各异的网络从用户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统一的网络。
网际协议IP是TCP/IP体系中两个最主要的协议之一,与IP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四个协议。
ARP协议: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
RARP: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硬件地址和IP地址的映射问题。
ICMP:提供差错报告和询问报文,以提高IP数据交付成功的机会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用于探寻、转发本局域网内的组成员关系。
5.IP地址分为几类?各如何表示?IP地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分为ABCDE 5类;每一类地址都由两个固定长度的字段组成,其中一个字段是网络号net-id,它标志主机(或路由器)所连接到的网络,而另一个字段则是主机号host-id,它标志该主机(或路由器)。
各类地址的网络号字段net-id分别为1,2,3,0,0字节;主机号字段host-id分别为3字节、2字节、1字节、4字节、4字节。
特点:(1)IP 地址是一种分等级的地址结构。
分两个等级的好处是:第一,IP 地址管理机构在分配IP 地址时只分配网络号,而剩下的主机号则由得到该网络号的单位自行分配。
这样就方便了IP 地址的管理。
第二,路由器仅根据目的主机所连接的网络号来转发分组(而不考虑目的主机号),这样就可以使路由表中的项目数大幅度减少,从而减小了路由表所占的存储空间。
(2)实际上IP 地址是标志一个主机(或路由器)和一条链路的接口。
当一个主机同时连接到两个网络上时,该主机就必须同时具有两个相应的IP 地址,其网络号net-id 必须是不同的。
这种主机称为多归属主机(multihomed host)。
由于一个路由器至少应当连接到两个网络(这样它才能将IP 数据报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一个网络),因此一个路由器至少应当有两个不同的IP 地址。
(3) 用转发器或网桥连接起来的若干个局域网仍为一个网络,因此这些局域网都具有同样的网络号net-id。
(4) 所有分配到网络号net-id 的网络,范围很小的局域网,还是可能覆盖很大地理范围的广域网,都是平等的。
6.试根据IP地址的规定,计算出表4-2中的各项数据。
解:1)A类网中,网络号占七个bit, 则允许用的网络数为2的7次方,为128,但是要除去0和127的情况,所以能用的最大网络数是126,第一个网络号是1,最后一个网络号是 126。
主机号占24个bit, 则允许用的最大主机数为2的24次方,为16777216,但是也要除去全0和全1的情况,所以能用的最大主机数是16777214。
2) B类网中,网络号占14个bit,则能用的最大网络数为2的14次方,为16384,第一个网络号是128.0,因为127要用作本地软件回送测试,所以从128开始,其点后的还可以容纳2的8次方为256,所以以128为开始的网络号为128.0~~128.255,共256个,以此类推,第16384个网络号的计算方法是:16384/256=64128+64=192,则可推算出为191.255。
主机号占16个bit, 则允许用的最大主机数为2的16次方,为65536,但是也要除去全0和全 1的情况,所以能用的最大主机数是65534。
3)C类网中,网络号占21个bit, 则能用的网络数为2的21次方,为2097152,第一个网络号是192.0.0,各个点后的数占一个字节,所以以192 为开始的网络号为 192.0.0~~192.255.255,共256*256=65536,以此类推,第2097152个网络号的计算方法是: 2097152/65536=32192+32=224,则可推算出为223.255.255。
主机号占8个bit, 则允许用的最大主机数为2的8次方,为256,但是也要除去全0和全1的情况,所以能用的最大主机数是254。
7.试说明IP地址与硬件地址的区别,为什么要使用这两种不同的地址?IP 地址就是给每个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是唯一的32 位的标识符。
从而把整个因特网看成为一个单一的、抽象的网络在实际网络的链路上传送数据帧时,最终还是必须使用硬件地址。
MAC地址在一定程度上与硬件一致,基于物理、能够标识具体的链路通信对象、IP地(5)89.3.0.1 (6)200.3.6.2(2)和(5)是A类,(1)和(3)是B类,(4)和(6)是C类.11. IP数据报中的首部检验和并不检验数据报中的数据。
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什么?坏处是什么?在首部中的错误比在数据中的错误更严重,例如,一个坏的地址可能导致分组被投寄到错误的主机。
许多主机并不检查投递给他们的分组是否确实是要投递给它们,它们假定网络从来不会把本来是要前往另一主机的分组投递给它们。
数据不参与检验和的计算,因为这样做代价大,上层协议通常也做这种检验工作,从前,从而引起重复和多余。
因此,这样做可以加快分组的转发,但是数据部分出现差错时不能及早发现。
12.当某个路由器发现一IP数据报的检验和有差错时,为什么采取丢弃的办法而不是要求源站重传此数据报?计算首部检验和为什么不采用CRC检验码?答:纠错控制由上层(传输层)执行IP首部中的源站地址也可能出错请错误的源地址重传数据报是没有意义的不采用CRC简化解码计算量,提高路由器的吞吐量13.设IP数据报使用固定首部,其各字段的具体数值如图所示(除IP地址外,均为十进制表示)。
试用二进制运算方法计算应当写入到首部检验和字段中的数值(用二进制表示)。
1000101 00000000 00000000-0001110000000000 00000001 00000000-0000000000000100 00010001 xxxxxxxx xxxxxxxx00001010 00001100 00001110 0000010100001100 00000110 00000111 00001001 作二进制检验和(XOR)01110100 01001110取反码10001011 1011000114. 重新计算上题,但使用十六进制运算方法(没16位二进制数字转换为4个十六进制数字,再按十六进制加法规则计算)。
比较这两种方法。
01000101 00000000 00000000-00011100 4 5 0 0 0 0 1 C00000000 00000001 00000000-00000000 0 0 0 1 0 0 0 000000100 000010001 xxxxxxxx xxxxxxxx 0 4 1 1 0 0 0 000001010 00001100 00001110 00000101 0 A 0 C 0 E 0 500001100 00000110 00000111 00001001 0 C 0 6 0 7 0 901011111 00100100 00010101 00101010 5 F 2 4 1 5 2 A5 F 2 41 52 A7 4 4 E- 8 B B 115.什么是最大传送单元MTU?它和IP数据报的首部中的哪个字段有关系?答:IP层下面数据链里层所限定的帧格式中数据字段的最大长度,与IP数据报首部中的总长度字段有关系16.在因特网中将IP数据报分片传送的数据报在最后的目的主机进行组装。
还可以有另一种做法,即数据报片通过一个网络就进行一次组装。
是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优劣。
在目的站而不是在中间的路由器进行组装是由于:(1)路由器处理数据报更简单些;效率高,延迟小。
(2)数据报的各分片可能经过各自的路径。
因此在每一个中间的路由器进行组装可能总会缺少几个数据报片;(3)也许分组后面还要经过一个网络,它还要给这些数据报片划分成更小的片。
如果在中间的路由器进行组装就可能会组装多次。
(为适应路径上不同链路段所能许可的不同分片规模,可能要重新分片或组装)17. 一个3200位长的TCP报文传到IP层,加上160位的首部后成为数据报。
下面的互联网由两个局域网通过路由器连接起来。
但第二个局域网所能传送的最长数据帧中的数据部分只有1200位。
因此数据报在路由器必须进行分片。
试问第二个局域网向其上层要传送多少比特的数据(这里的“数据”当然指的是局域网看见的数据)?答:第二个局域网所能传送的最长数据帧中的数据部分只有1200bit,即每个IP数据片的数据部分<1200-160(bit),由于片偏移是以8字节即64bit为单位的,所以IP数据片的数据部分最大不超过1024bit,这样3200bit的报文要分4个数据片,所以第二个局域网向上传送的比特数等于(3200+4×160),共3840bit。
18.(1)有人认为:“ARP协议向网络层提供了转换地址的服务,因此ARP应当属于数据链路层。
”这种说法为什么是错误的?因为ARP本身是网络层的一部分,ARP协议为IP协议提供了转换地址的服务,数据链路层使用硬件地址而不使用IP地址,无需ARP协议数据链路层本身即可正常运行。
因此ARP 不再数据链路层。
(2)试解释为什么ARP高速缓存每存入一个项目就要设置10~20分钟的超时计时器。
这个时间设置的太大或太小会出现什么问题?答:考虑到IP地址和Mac地址均有可能是变化的(更换网卡,或动态主机配置)10-20分钟更换一块网卡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