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劝学》
劝学荀子读书笔记范文5篇
劝学荀子读书笔记范文5篇劝学荀子读书笔记范文(精选篇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从古至今,有学问有修养的圣贤之人都说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人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不断的升华自己才可以攀升到顶峰而不坠落。
活到老学到老的口号每个人都在喊,但是真正可以做到终生学习的却寥寥无几,因为坚持学习并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情,毕竟学海无涯,没有艰苦和决心,我们是无法在茫茫的大雾中抵达成功的彼岸的。
学习可以使人明智,可以使人明达,也可以使人通理,我们一旦有了学习的思维和方法之后,那就可以灵活的将之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去,这样有利于我们更快更好的取得成功。
荀子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是啊,学习就是一个慢慢打地基的过程,只要有了一个牢固结实的的底座之后,那无论是高楼大厦还是亭台楼阁都可以华丽无比,因此不断学习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事情。
当然,学习不能只靠一腔热血,如果只会傻乎乎的死学死记,那知识就仅仅只是一个肤浅片面的东西了。
相反,只有学会举一反三的巧妙学习,那我们才可以更好的融会贯通,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正所谓“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只有善于运用外物才可以事半功倍,比如当我们对一些事情困惑不解时,我们可以请教同行师者,我们也可以借助网络史料等来寻找答案,切不可一味钻牛角尖,也不可以一直不懂装懂,因为那样自欺欺人的做法只会害了自己,也毁了自己。
不断的积累知识和不停地储存经验会让一个人脱胎换骨,当学习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人的思想和境界也会达到一个不可估量的高度,因此这就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荀子曾言“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学习就和酿酒一样,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的成效必须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发酵之后才会显现。
因此,好的学习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只有拥有了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的精神之后,学习才会日见功效。
学习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修行,除了要端正态度之外,我们也必须注重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而只有做到内外兼修之后我们才可以真正成为一个智者,所以余生请好好努力学习吧!劝学荀子读书笔记范文(精选篇2)荀子曾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劝学》读书笔记(通用10篇)
《劝学》读书笔记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劝学》读书笔记(通用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劝学》读书笔记1读完《劝学》,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学习。
学习要“用心一也”!知识是由一点一点积累而成的。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作为“师”那就得做到让学生做一个刻苦学习的人,善于学习的人,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
这个“学”字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啊。
在读书的过程中强调“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文中写到:“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这几句话里概括了许多。
带着目的、带着思想、带着问题去学习,自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读书还贵在学以致用。
在日常生活中要把努力学习和独立思考相结合,学习前人的智慧,思考后人进步的方法,荀子在本文中提到“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学习的态度需要达到坚持不懈的精神,可并不是所有的学子都意识到这一点,即使心知肚明,也未必能落到实处。
学习就得脚踏实地的学,学习其之中的真谛。
有的人还未领略到真谛,就半途而废,岂不可惜。
在这个社会最重要的是时间和机会,有些学生在小学间一但错过了学习的时间和机会那么也就没什么后话啦。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也就是说在生活中,在学习中稍有用心,稍有留心的话,你就会发现每时每刻都会有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收获,积少成多、积土成焉,天长日久,你就会发现,你已成为一位知识的富有者,告诉我们要想达到胜利的彼岸,重在持之以恒。
闻名世界的爱因斯坦或居里夫人他们所创造辉煌成就,难道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呆在房间里什么书籍都不阅读自己创造出来的?不可能!他们是经过长年累月一点一滴地积累了渊博的知识,然后在这渊博的知识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啊!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
古人就曾说过“书山有路勤为径”读书的唯一捷径就是勤。
高中语文《劝学》笔记
文化常识
作者:荀况,战国后期赵国人,名况,字卿。
荀子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具有一定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荀子认为“性本恶”,他写劝学就是为了勉励人们学习“积善成德”,成为君子。
荀子文章特点:长于说理,论证严密,比喻妥帖,分析透辟,多用排比,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凝练。
成语积累
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一pù曝十寒: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锲而不舍:不断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kuǐ
跬步千里:比喻学习应该有恒心,要坚持下去,不要半途而废。
驽马十驾:比喻资质差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追上资质高的人。
积水成渊:比喻积小成多。
《劝学》读书笔记
《劝学》读书笔记《<劝学>读书笔记》《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的一些读书笔记和感悟。
文章开篇就提出了“学不可以已”的观点,这是全篇的中心论点,也是贯穿始终的主旨。
荀子认为,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不能有片刻的停歇。
无论是谁,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应该不断地学习,以提升自己。
这种对学习的坚持和重视,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论述学习的意义时,荀子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丰富的事例。
他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以青与蓝、冰与水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通过学习,后人可以超越前人,取得更大的进步。
又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将木材经过加工变得弯曲符合标准,比喻人经过学习可以改变自己的本性,从而变得更加优秀。
这些比喻不仅易于理解,而且让人深刻地认识到学习对于个人成长的巨大作用。
学习能够增长人的知识和才能。
荀子指出:“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如果不亲自去实践和探索,就无法了解世界的广阔和知识的无穷。
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拓宽视野,丰富内涵,从而在面对各种问题时能够从容应对,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学习还能够塑造人的品德和修养。
荀子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通过积累善行,培养良好的品德,人的内心就会变得清明睿智,达到圣人的境界。
在当今社会,良好的品德和修养是个人立足社会的根本,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接着,荀子论述了学习的态度。
他强调要专一,“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蚯蚓虽然弱小,但因为用心专一,能够有所成就;螃蟹虽然有强壮的爪子和钳子,但因为心思浮躁,最终一事无成。
这告诉我们,在学习中要心无旁骛,专注于一个目标,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劝学读书笔记
劝学读书笔记第一篇:荀子《劝学》的读书笔记荀子的《劝学》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目的、意义、态度和要领。
文章运生动的运用各种比喻告诉我们:学习,是不能够制止的。
学无止境,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并对峙自我反省,用谦虚谨慎的态度看待,不行不知天高地厚,贪图安逸,才华学有所成。
文章辅导我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意行善积德,使我们变得智慧机警,心境明畅,如许天然办事得体,进退有度。
本文还报告我们,天地万物各有其优点和用途,我们要学会善于借助这些事物(的长处)为我们所用。
沧海能纳细流故能成其大,我们只有通过种种差别途径,用心专一,并持之以恒的学习、积聚种种知识,才华集腋成裘,令终身受益。
这与我们当今社会所倡导的一自己要活到老学到老,提倡终生学习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
荀子的论述极具实际教诲意义。
当今社会,高度发达,竞争激烈,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显得越来越关键。
例如:不断推出的新产品、新机器、新设备等等统统新的事物,都是我们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以致进步生存本质,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令我们的社会整体水平得以提升的东西和硬件办法,但是,面临这些新的东西,新的设施、新事物,我们起首要认识它,了解它,明白操纵它,应用它,才可以使它孕育发生效益,从而更好的为我们的工作、生活服务。
为了了解它们、应用它们,我们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想要在各行各业中连结你的竞争力,在优胜弱汰的现实社会中永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必须不断的努力学习、吸收新的知识、新的技能,在竞争对手眼前,你的本领强一些,比你的敌手明白多一些,那你的时机天然就多一些。
另外,社会每天都在前进,原本所掌握的知识很快就会过期,我们只有通过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造就不停学习新知识,积聚新履历的风俗,为我们的进步和将来打下精良的底子,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接受新事物、了解新科技,提升自身价值;使我们时候连结与期间同步。
再者,学习没有捷径,只有全心全意,持之以恒,坚持不断的高兴和不停的积聚,才华达至乐成。
《劝学荀子》读书笔记
《劝学荀子》读书笔记《劝学荀子》读书笔记1《劝学》开篇明确警告人们“学不能已”,意思是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中辍。
他说:“青,取之于蓝,取之于蓝;冰,水冷于水。
“这意味着蓝色染料是从蓝色染料中提取出来的,但比蓝色更深;冰是在水冷却后凝结的,但比水冷。
通过学习前人积累的知识,博学深思,总结提炼,可以超越前人,后来居上。
他还说:“我尝了一整天的思考,不如一瞬间所学。
我尝了尝四肢,看了看,不如爬上去看看。
爬上去招募,手臂不加长,看到远方;随风而呼,声音不是疾病,而闻者是突出的。
假舆论马,不是足够的。
致数千英里;假船鞠躬,不是水,而是河。
”这意味着有了知识,你可以站得高,看得远,就像在车和马的帮助下行驶数千英里,在船和桨的帮助下过河。
荀子认为,学习的效果来自于辛勤劳动的积累。
“积土成山,风雨兴炎;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准备。
所以不积小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一跃不能十步,一匹马十驾,功在不舍。
楔而舍之,颓木不折,楔而不舍,金石可按。
“只有积土成山,风雨才能从那里兴起;只有积水成渊,蚊龙才能生长;只有积善成德,才能自得神明,有圣心。
所以只有一步一步走下去,才能到达目的地;只有涓涓细流,才能汇成万顷波涛。
像齐吉这样的好马一跃也不会十步,而且当马走出十驾时,效果就在不舍。
用刀雕刻停止,腐烂的木材不会折断;不断雕刻,即使是硬金属、玉石,也能成功雕刻。
荀子认为,学习要集中精力,不急不躁。
例如,他说:“蚯蚓没有爪牙的好处,强壮的肌肉和骨骼,吃土壤,喝黄泉,用心;蟹六跪两刺,非蛇穴无法维持,易怒。
蚯蚓虽然没有爪子,没有牙齿,没有肌肉和骨头,但它们可以吃土壤,喝黄泉,因为它们专注;螃蟹有两把大钳子,但只能住在蛇的'洞穴里,原因是易怒。
苟子总结性地指出:“是没有冥冥之志的人,没有昭昭之明;没有仇恨的人,没有赫赫之功。
“没有专注和真诚,不努力工作,就无法区分是非,就不会有辉煌优异的成绩。
《劝学》读书笔记5篇
《劝学》读书笔记《劝学》读书笔记5篇《劝学》读书笔记1《荀子》全书三十二篇,而以《劝学》为首,非常符合修道的次第。
《劝学》又以“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开篇。
学习是贯穿修道始终的。
没有正确的见地只能是盲修瞎炼。
然而学习又得先有目标。
应该“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这也是教育的根本方向。
这种圣贤教育与功利教育的区别就是“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
”《劝学》这篇最重要的就是讲到了明心见性的方法。
这个方法就是“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有德才能明道。
但德是一切众生所共有的,谓之性德。
然而仅有性德是不行的。
因为众生的性德被无明给蒙蔽了,无法显示其光明清净的妙用,反而显示出污浊的身心世界,令众生枉受轮转六道的痛苦。
只有依靠修德才能使性德的清净光明显示出来。
修德就是积善,积善即是明道的资粮。
善法有世出世间的不同。
这种不同固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行者自己的心志之强弱。
所以即使儒家的道,也并不是局限世间的,这种理解是非常肤浅的。
儒家之道行之极处也是可以出世的。
当然,在一切出世法中,佛教是最为高超圆满的。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这绝非凡夫之境界。
众生本来是神而明之的,之所以会变成愚昧,实在是性德被障碍的缘故。
因为修德而显出性德,神明不过是性德之用而已,荀子知晓其是自得,非从外来。
“圣心备焉”,圣心即是真心,“备”者恢复也,去妄显真。
荀子所在的时代,佛教尚未传入中国,但绝不可说中国即无悟道者,佛经亦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劝学》读书笔记2荀子的《劝学》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
文章运生动的运用各种比喻告诉我们: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学无止境,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并坚持自我反省,用谦虚谨慎的态度对待,不可不知天高地厚,贪图安逸,才能学有所成。
文章教导我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重行善积德,使我们变得聪明机智,心境明畅,这样自然处事得体,进退有度。
本文还告诉我们,天地万物各有其长处和用途,我们要学会善于借助这些事物(的长处)为我们所用。
《劝学》读书笔记多篇
《劝学》读书笔记多篇《劝学》读书笔记多篇《荀子》一书共32篇,前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所记。
文篇有标题,这是对《论语》《孟子》等语录体文章的发展,也是先秦说理文臻于成熟的一个标志。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意在劝导与勉励人们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进行学习。
《劝学》读书笔记篇一:中学时代背诵的课文,多是为了应付高考,怎么考,就怎么记。
如今那些东西早就丢掉九霄云外去了,只是因为当时记得牢,至今仍有些许“脑残”。
生活里的种种逐渐经历后,亦对个中道理有了更深切的体悟。
感觉荀子的《劝学》里很多话都说得异常精辟,重新找来再读,恍然间感获良多。
文章开头就说:“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学习更是不能停止了。
“活到老学到老”不再仅仅是一种口号,更是规劝与忠告。
荀子在后文也提到:“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也正是这个意思。
同时,“自主学习,终生学习”更是在大学里提的异常响亮。
身为作家和画家的刘墉在上了大学后仍非常努力,就连恋爱都是边画画边谈的。
他说,我现在的努力是自觉的,自觉生命是无法遏制的向前,而非父母师长在后面鞭策,功名利禄在前面诱惑。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这就是要在终生学习的基础上超越前人,长江后浪推前浪,把前人拍在沙滩上的本领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我觉得这几句说得非常好。
它告诉了我们所谓的创作创新都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我们首先要继承。
这点很重要。
譬如我们整日冥思苦想出一个道理,自以为是自己独到的见解。
后来却在书上看到前人早就想出来了,而且比自己想得更充分更详细更深刻。
现在我们说创新创新,喊得很响,但是如果连之前的知识都没有继承,又怎么去创新。
台湾管理学教授曾仕强在《什么叫做内方外圆》里说:“方形是经,圆形是权;有经有权,有所变,有所不变;不可不变,不可乱变;持经达变,变只能变在20%理,叫做创新,80%不能变。
劝学笔记文言文翻译
學如硯田,勤耕則種,疏耨則荒。
故學之者,必專心致志,不可少懈。
若夫為學之道,則有三:一曰博學。
博學而寡疑,疑則問,問則明。
孔子曰:“君子不學,無以成名。
”是故學者當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二曰審問。
問則有益,不問則無益。
孔子曰:“敏而好學,不耻下问。
”是故學者當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問于盲,问于跛,问于暨人,问于寡人,无有所隐。
三曰切磋。
學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故學者當切磋琢磨,以自求多福。
《劝学笔记》翻译:学习犹如耕田,勤奋耕作则种子得以生长,疏于耕作则田地荒芜。
因此,学习者必须专心致志,不可稍有懈怠。
至于学习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广博学习。
广博学习而少有疑惑,疑惑则提问,提问则明白。
孔子说:“君子不学习,无法成就名望。
”因此,学习者应当广泛阅读,有所取舍,厚积薄发。
二是审慎提问。
提问则有益,不提问则无益。
孔子说:“聪明而好学,不因地位低下而羞于提问。
”因此,学习者应当虚心求教,不因地位低下而羞于提问,向盲人提问,向跛足者提问,向聪明人提问,向愚昧者提问,无所隐瞒。
三是相互切磋。
学习并且时常温习,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的风范吗?因此,学习者应当相互切磋琢磨,以此求得自身的福祉。
《劝学笔记》所阐述的学习之道,既是对古人学习经验的总结,也是对今人学习的启示。
它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探索的过程,需要我们付出辛勤的努力,保持专注的态度,同时也要学会与他人交流、探讨,共同进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航行,最终抵达成功的彼岸。
劝学的书本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上篇1.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摘抄: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意味着君子应该把学习当作终身的事业,不断追求知识。
2.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摘抄:这句话比喻学习的过程,说明了通过学习,我们可以超越自己的起点,取得更高的成就。
3.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摘抄:这句话说明了学习可以使人修身养性,提升自己的品质。
4.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摘抄: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同时,要不断反省自己,使自己的行为更加端正。
5.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摘抄: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要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6.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摘抄:这句话比喻学习要有恒心,即使一开始进步缓慢,只要坚持不懈,最终也能取得成功。
7.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摘抄:这句话强调了在学习过程中,要有毅力和恒心,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8.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摘抄:这句话告诉我们,思考固然重要,但学习更加关键,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真正提升自己。
二、下篇1.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
”摘抄:这句话说明了学习的关键在于选择好的老师,同时也要重视礼仪。
2.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摘抄:这句话强调了通过不断积累善行,可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达到圣人的境界。
3.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摘抄: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有坚定的意志和专注的精神,才能取得显著的成就。
4.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摘抄:这句话再次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意味着思考固然重要,但学习更加关键。
5.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摘抄:这句话比喻学习要登高望远,扩大视野,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6. “君子之学也,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摘抄:这句话说明了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从普通人到圣人,都需要不断学习。
劝学笔记文言文翻译注释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注释:君子:此指有道德修养的人。
曰:说。
学不可以已:学习永远不能停止。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青色是从蓝色中提炼出来的,但青色比蓝色更深。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但冰比水更冷。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木材原本是直的,经过加工后制成车轮,其弯曲的程度符合圆规的标准。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即使木材经过风吹日晒变得干枯,也不会再变直,是因为经过加工变得如此。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所以木材经过绳索束缚会变得笔直,金属经过磨砺会变得锋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有道德修养的人广泛学习,并且每天反省自己,那么就会智慧明达,行为无过错。
翻译:有道德修养的人说:学习永远不能停止。
青色是从蓝色中提炼出来的,但青色比蓝色更深;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但冰比水更冷。
木材原本是直的,经过加工后制成车轮,其弯曲的程度符合圆规的标准。
即使木材经过风吹日晒变得干枯,也不会再变直,是因为经过加工变得如此。
所以木材经过绳索束缚会变得笔直,金属经过磨砺会变得锋利。
有道德修养的人广泛学习,并且每天反省自己,那么就会智慧明达,行为无过错。
此段文言文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通过青蓝、冰水、木材的比喻,说明了学习可以使人进步,通过不断的努力和自我反省,可以达到智慧明达的境界。
这段文字至今仍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提醒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保持谦虚好学的态度,不断追求知识和真理。
2020年荀子《劝学》读书笔记3篇
荀子《劝学》读书笔记3篇《劝学》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等方面,有条理、有层次地加以阐述。
大量运用比喻来说明道理,是这篇文章的特色。
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
是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荀况的上乘之作。
顾名思义,劝学,即劝勉、鼓励学习。
这篇写于两千多年前的佳作,至今读起来仍令人回味无穷,给人以启迪。
一提到“学”这个字,就不禁令人想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无止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激人奋进的千古名句,以及“凿壁偷光”、“画灰练字”、“头悬梁,锥刺股”的动人场面。
古之圣人尚且如此,何况今之众人乎?学习,最重要的是端正学习态度。
正如荀子如言:“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学习的确需要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可并不是所有的学子都意识到这一点,即使心知肚明,也未必然落到实处,有的人浅尝辄止,远未领略到真谛,就半途而废,岂不惜哉!有的人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结果光阴搭上去,知识未获得,岂不冤哉!也有的人虎头蛇尾,过分沉湎于“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忽视了另一半的孜孜不倦,到头来种的是西瓜,得的是芝麻,岂不悲哉!“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要想达到胜利的彼岸,贵在持之以恒。
对待学习,一知半解就自以为是,稍遇挫折就颓唐不振,持这种态度的人是无法成大器的。
德国化学家李比希研究海藻时未能钻研到底,结果与新元素失之交臂;已年过半百的谈迁在27年心血一夜间化为乌有后,并没有一蹶不振,反而以超人的毅力重振旗鼓,历经艰辛11载,完成了巨著。
粗的铁棒能磨成纤小的绣花针,靠的是一股坚韧不拔的气概;涓涓细流能穿透刚硬的石块,凭的是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
倘若你有了这坚持不懈的毅力,再用以专一的态度,就如虎添翼了。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你若今天立志做画家,明天发愤当诗人,后天又刻苦练钢琴,鸿鹄之志倒是有了,但这朝三暮四,不专心致志的态度,到头来怕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关于荀子劝学的读书笔记
关于荀子劝学的读书笔记关于荀子劝学的读书笔记(5篇)各位,荀子的《劝学》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读完之后,可以写一写读书笔记。
下面是作者给大家带来的关于荀子劝学的读书笔记,以供大家参考!关于荀子劝学的读书笔记(篇1)《劝学》第一句话就说:“学不可以已”这就是告诉我们,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
也只有通过不断地学,才能青出于蓝。
不断向学,能增广见识,远离愚昧无知;坚持向学,能完善自身,远离低俗平庸,诚敬向学,能明辨是非,远离随波逐流。
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向学之人身上,言辞语气,举手投足之间都会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魅力,如素雅之幽兰,散发沁人的清香。
孜孜求学,潜心钻研的人,他们不一定是伟人,但绝对是一个有修养,有内涵的人,一定是一个真诚谦虚的人,也会是一个自尊自信的人。
如果将他们与市井之人的低俗,贪恋名利之人的势力,庸俗之人的麻木相比,更加突出他们那一种由内而外表现出来的,令人赞叹的气质。
荀子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一生下来就天赋异禀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都是普通人,然后,在芸芸众生之中,每个人的智力与学识,人生观与价值观,为人处事,待人接物,都不相同。
很大部分原因是他们受教育的程度不同,他们掌握知识的丰富度不同。
即使天资聪慧,如果怠惰于学,也会一事无成。
相反即使天生愚钝,如果肯刻苦学习,他也可以取得成就。
我们要热衷学习,更要善于学习,切忌墨守成规,东施效颦,每个人应该常常反思,总结经验,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习贵在持之以恒。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会有成效的,不求甚解,一知半解是不可取的,急躁冒进是不行的。
学,需要耐心,静心,潜心;需要有坚持不懈的意志力,克服一切阻碍,一定要锲而不舍,脚踏实地。
俗话说:“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登不了天。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来不得半点虚假。
笃心向学,勤奋向学就是方法。
所以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劝学》读书笔记
《劝学》读书笔记《<劝学>读书笔记》最近读了荀子的《劝学》,这篇文章真的让我感触颇深。
荀子在文章开头就说:“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意思就是学习是不能停止的。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经历,曾经我也觉得学习是一件特别痛苦的事情,特别是在面对那些枯燥的数学公式和密密麻麻的英文单词时,我真的是一个头两个大。
记得那是我上初中的时候,数学成绩一直不太好。
每次考试看到那些复杂的几何题和函数题,我就像看到了外星文字一样,完全摸不着头脑。
有一次数学考试,我拿到试卷一看,心里就凉了半截。
那些题目仿佛都在嘲笑我:“你不会做吧?哈哈!”我硬着头皮做下去,结果可想而知,成绩惨不忍睹。
回到家,看着试卷上鲜红的分数,我心里特别难受。
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太笨了,根本就不是学习的料。
就在我自怨自艾的时候,爸爸走了过来。
他看了看我的试卷,没有责备我,而是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孩子,一次考不好没关系,只要你愿意学,什么时候都不晚。
”爸爸的话让我心里一暖,也让我重新燃起了学习的斗志。
从那以后,我每天都会花更多的时间在数学上。
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不再像以前那样选择逃避,而是主动去问老师和同学。
有时候为了一道题,我会和同学讨论很久,直到把它弄明白为止。
慢慢地,我发现数学其实也没有那么难,只要用心去学,还是能够学好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的数学成绩终于有了提高。
当我再次拿到试卷看到那个比以前高了很多的分数时,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那一刻,我明白了荀子说的“学不可以已”的真正含义。
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取得进步。
荀子还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这告诉我们,通过学习,后来者可以超过前人,学生可以胜过老师。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同桌,他原本英语成绩很一般,但是他特别努力。
每天早上他都会早早地起来背单词,晚上做完作业还会听英语听力。
在课堂上,他总是积极回答问题,哪怕答错了也不在乎。
就这样,他的英语成绩越来越好,最后竟然超过了班上一直以来英语成绩最好的同学。
劝学荀子读书笔记
劝学荀子读书笔记劝学荀子读书笔记篇1《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它主要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方法和态度。
这篇*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在*中,荀子强调了学习对于个人成长和进步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道德品质,成为有用之才。
这种思想让我认识到学习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地努力。
此外,荀子还阐述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他主张通过不断实践和反思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同时强调了勤奋、谦虚和好学的重要性。
这些思想让我明白了学习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同时也需要保持谦虚和积极的心态。
在阅读《劝学》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学习对于个人成长和进步的巨大作用。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学习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不能半途而废。
此外,荀子所倡导的学习方法和态度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更加注重实践和反思,努力成为一个有用之才。
总之,《劝学》是一篇非常有价值的*,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并为我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我相信,只要不断学习和努力,就能够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进步,实现自己的梦想。
劝学荀子读书笔记为本网站原创作品,不得擅自转载!劝学荀子读书笔记篇2《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在阅读这篇*时,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对自己在学习上的态度和方法进行了反思。
首先,荀子的观点让我印象深刻。
他认为学习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是我们成为优秀人才的基础。
学习可以让我们获得知识、技能和智慧,而这些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
他还强调了学习需要持之以恒、不断努力的态度,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进步。
这些观点让我更加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学习的决心。
在阅读《劝学》的过程中,我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进行了反思。
以前我总是觉得学习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但是通过阅读这篇*,我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乐趣。
高一语文《劝学》笔记
高一语文《劝学》笔记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
2. 出处。
二、字词梳理。
1. 通假字。
- 輮以为轮:“輮”通“煣”,使弯曲。
- 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2. 古今异义。
- 金就砺则利。
-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渊博。
- 蚓无爪牙之利。
- 古义:爪子和牙齿。
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 用心一也。
- 古义:因为心思。
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3. 词类活用。
- 名词作状语。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 名词作动词。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泳)- 形容词作名词。
- 其曲中规(曲:弯曲的弧度)- 使动用法。
-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使……弯曲)4. 一词多义。
- 绝。
-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停止)-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 以为妙绝(极了)-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强。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健)-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勉强)- 假。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假如,如果)三、重点句子翻译。
1.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2.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文言文劝学笔记翻译注释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去复习它,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注释:1. 子曰:子,古代对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尊称,此处指孔子。
2. 学而时习之:学,学习;而,连词,表顺承;时,按时;习,复习。
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了知识后要按时复习,巩固所学。
3. 不亦说乎:说,同“悦”,高兴。
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样做不是令人高兴的吗?4. 有朋自远方来:朋,朋友;远方,指远方的地方。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
5. 不亦乐乎:乐,快乐。
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样做不是令人快乐的吗?6. 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
这句话的意思是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生气。
7. 不亦君子乎:君子,指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三次:为别人出谋划策时,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时,是否诚信?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注释:1. 曾子:名参,字子舆,孔子弟子之一,以孝著称。
2. 吾日三省吾身:省,反省;日,每天。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
3. 为人谋而不忠乎:谋,出谋划策;忠,忠诚。
这句话的意思是为别人出谋划策时,是否忠诚?4.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交,交往;信,诚信。
这句话的意思是与朋友交往时,是否诚信?5. 传不习乎:传,传授的知识;习,复习。
这句话的意思是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这样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注释:1. 温故:温习旧知识。
2. 知新: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3. 可以为师: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
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通过不断温习旧知识,才能有新的发现和体会,从而有资格成为他人的老师。
《劝学》读书笔记
《劝学》读书笔记说起《劝学》这篇文章,那可真是让我感触颇深。
荀子这篇劝勉学习的佳作,就像一位智慧的长者,在耳边不断地叮嘱着我们要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文章一开头,荀子就说“学不可以已”。
这简单的几个字,却像重锤一样敲在我的心上。
学习是不能停止的呀,这道理谁都懂,可真正能一直坚持学习的人又有多少呢?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总是给自己找各种借口偷懒。
有时候想着今天太累了,明天再学;有时候被手机、电视这些诱惑一勾,学习的事儿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荀子还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表妹。
表妹比我小好几岁,可在学习上那股子认真劲儿,真让我自愧不如。
她刚上初中的时候,成绩也就中等水平。
可人家愣是靠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每天早起晚睡,认真完成作业,还主动找老师请教问题。
那时候家里人都觉得她太辛苦了,劝她别给自己那么大压力。
可表妹却说:“我就是要努力,我要超过那些比我厉害的同学!”结果呢,一个学期下来,表妹的成绩突飞猛进,直接进入了班级前几名。
过年家庭聚会的时候,大人们都夸表妹聪明,可我知道,这哪是聪明啊,这是人家努力学习的结果。
她就像那靛青,从蓝草中提取,却比蓝草更青;她就像那寒冰,由水凝结而成,却比水更寒冷。
这都是因为她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超越自己。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这句话让我想起了去年的一次旅行。
我和朋友一起去爬山,那山看着不高,可真爬起来,才知道有多难。
一开始,我还信心满满,觉得自己没问题。
可爬了不到一半,我就气喘吁吁,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
看着眼前陡峭的山路,我心里打起了退堂鼓。
朋友鼓励我说:“再坚持一下,马上就到山顶了!”我咬咬牙,继续往上爬。
终于,我们登上了山顶。
那一刻,我被眼前的景色震撼了。
连绵的山脉、飘动的云朵、远处的村庄,一切都尽收眼底。
我突然明白了荀子说的“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如果我没有坚持爬上来,就永远无法看到这样壮丽的景色,也无法体会到那种征服高山的成就感。
荀子劝学笔记整理
荀子劝学笔记整理《劝学》是古代著名荀子对青年人的劝告,在当今仍很受用,今天本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劝学的笔记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好的学习此篇课文。
荀子劝学笔记整理(1)通假字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天赋)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更,再;“暴”通“曝”,日晒)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致”通“至”,达到)(2)古今异义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参古义:验,检查。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疾古义:强。
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假古义:凭借,借助。
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
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子。
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
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用心古义:思想意识活动。
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3)词类活用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故木受绳则直(直:形作状,变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善事)用心一也(一: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4)一词多义于:寒于水(比)善假于物也(介词,不译。
引进作用)取之于蓝(从)而: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关系,并且)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并列关系)终日而思矣(表修饰)而见者远(表转折)锲而舍之(顺承关系)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原因)者:假舟楫者(代词,指……的人)不复挺者(……的原因)焉:风雨兴焉(兼词,意为在这里)圣心备焉(语气词)(5)特殊句式与固定格式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判断句,“……也”表判断)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读书笔记摘抄赏析(3篇)
第1篇自古以来,读书被视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石。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这句话道出了读书的重要性。
在这篇读书笔记中,我将摘抄《劝学》中的经典语句,并对其进行赏析,以期引发我们对读书的深思。
一、《劝学》摘抄1.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荀子赏析:这句话揭示了人生与知识的矛盾。
人生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这意味着我们不可能在有限的人生中掌握所有的知识。
因此,我们要学会珍惜时间,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赏析: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只有不断复习,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同时,学习也是一种乐趣,当我们掌握了知识,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获得快乐。
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赏析: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和回顾。
通过温习旧知识,可以发现新的问题和新的理解,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
同时,这也体现了教育的传承,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成为他人的良师。
4.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赏析:这句话强调了读书的积累和运用。
读书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积累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从而在写作时游刃有余。
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赏析: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要注重思考。
学习知识不仅要记住,更要思考其内涵和意义。
只有通过思考,才能真正理解知识,避免陷入知识的误区。
二、《劝学》赏析《劝学》是荀子的一篇著名文章,主要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的态度。
以下是对《劝学》中几个重要观点的赏析:1. 学习的重要性《劝学》开篇即提出“学不可以已”,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人生短暂,知识无穷,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 学习的方法《劝学》中提出了许多学习的方法,如“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
这些方法强调了学习过程中的思考、总结和运用,使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故木受绳①则直,金②就③砺④则利。
①受绳:经墨线量过。 ②金:金属制的刀剑等。 ③就:动词,靠近,接近。 ④砺:磨刀石。
译文: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金属制成的刀剑靠近(放在)磨刀石(磨过 )就锋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①省②乎③己,则知④明而行无过⑤矣。
青①,取之于蓝② ,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①青:靛青,一种染料 ②蓝:草名,也叫蓼蓝,叶子可制染料
译文:靛青,从蓝草中提取,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深。冰,水凝结成它,可是 比水寒冷。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靛青,从蓝草中提取,可是比蓝草深。冰,水凝结成它 ,可是比水寒冷。
《荀子》 1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写的 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古乐府诗《长歌行》 :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它有“劝告”“劝勉”的意思。 “劝” 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 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 ”,词义已经转移了。 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地坚持学习,只有这 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兼词,于此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焉
且焉置土石
句末语气词,了 兼词,于何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代词,代这件事 。”
故不积跬①步,无以②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③一跃,不 能十步;驽马十驾④ ,功在不舍。
①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②无以:没有用来…… 的(办法) ③骐骥:骏马。 ④十驾:马拉车一天走的路叫“一驾”。
①须臾:片刻。 ②跂:提起脚后跟。 ③见者远:人在远处也能看见。 ④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⑤彰:明显,显著。
译文:我曾经整天地思考,比不上片刻的学习的收获;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比不上 登上高处看得广阔。登上高处招手,手臂没有增加长度,但远处的人也能看见;顺着 风呼喊,声音没有增大,但听的人听得清楚。
假①舆②马者,非利足③也,而致④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⑤也,而绝 ⑥江河。君子生⑦非异也,善假于物⑧也。
①假:借助,利用 。
②舆:车。
③利足:脚步快。利,形使动
④致:达到。
⑤能水:指游水。水,动词。
⑥绝:渡。
⑦生:通“性”,资质,禀赋。
⑧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译文: 借助车马的人,不是使脚步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能
游泳,却能横渡江河。有学问、有修养的人的资质(和一般人)没有不同,(可是 聪明能干差异很大,这是因为他们)善于凭借和利用外物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于:
(1)青,取之于蓝 (2)而青于蓝、而寒于水 (3)善假于物也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5)受制于人 (6)其一犬坐于前
(介词,从) (介词,比) (引介动作对象,不译) (介词,到) (介词,表被动,被) (介词,在)
生词注音
听朗诵
• 中z(hòng ) • 舆(yú )
• 槁暴(gǎo pù
• 参省c(ān xǐng • 跂(qì )
• 生(xìng ) • 跬(kuǐ ) • 驽(nú ) • 镂(lòu ) • 鳝(shàn )
輮( ró)u
有( yò)u
) 砺( lì ) ) 须臾(yú )
楫( íj ) 蛟( ) jiāo 骐骥( ) qíjì 锲( qi)è 跪( gu)ì 螯( á)o
假:
(1)善假于物也 (2)乃悟前狼假寐 (3)是以时人多以书假余
(凭借、借助) (假装) (借)
第四段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① ;积水成渊② ,蛟龙生焉;积善成德③ ,而神明 自得④ ,圣心备焉。
①焉:兼词 ②渊:深水。 ③德:品德。 ④得:获得。
译文:堆积泥土成为高山,风雨从那里兴起;积聚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在那里生 长;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最高的智慧就会得到,圣人通明的思想也就具备 了。
第一、二段
课文串讲 君子①曰:学不可以②已③。
①“君子” 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②“可以”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词,相当于现代汉语“可以、用它”的意思。 在本文的具体语境中,“以”已经失去介词的作用,只协调音节。它还表示情理 上应当如此,可译为“应该”。 ③已:停止
译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⑨然:这样
译文:木材笔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用火烤)使它弯曲,把它做成车轮,它弯曲( 的弧度)符合圆规(的要求)。即使又晒干,也不再挺直,这是(用火烤)使它弯 曲才这样的。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輮使之然也。
木材笔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 使它弯曲,把它做成车轮,它弯曲符合 圆规。即使又晒干,也不再挺直,这是是使它弯曲,令它这样的。
①参:验,检查。 ②省:省察。 ③乎:相当于“于”。 ④知:通“智”,智慧。 ⑤过:过错。
译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聪慧明达,而且行为没 有过失了。
第三段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①之所学也;吾尝跂②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③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④也,而闻者彰⑤ 。
读书人,是由没有文化的人变成的,学习之后比学习前层次高 。可见,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
木直中绳 ①,輮②以为轮③ ,其曲中规④。虽⑤有⑥槁暴⑦,不复挺⑧者,輮使之然⑨ 也。
①中绳:合乎拉直的墨线
②輮:使…弯曲, “輮”通“煣”
③輮(之)以(之)为轮:省略句 ④规:圆规
⑤虽:即使
⑥有:通“又”
⑦槁暴:槁,枯。暴,通“曝”,晒。 ⑧挺:直
疾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 (2)、疾(嫉)恶如仇
(3)、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4)、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5)、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强) (憎恨) (快) (嫉妒) (缺点)
闻:
(1)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博闻强识 (3)不能称前时之闻
(听、听到) (见闻、学识) (声誉、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