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膜瘤(meningioma),脑脊膜瘤;硬脑膜肉瘤;durosarcoma ,生长缓慢,病程较长,甚至可达10余年是颅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肿瘤往往长得很大,而临床症状(特别是颅内压增高症状)还不严重;脑膜瘤在儿童期极少见,仅占儿童期颅内肿瘤的0.4%~4.6%。
纠错编辑摘要
目录
• 1 概述
• 2 分类
• 3 发病机制
• 4 病因
• 5 流行病学
•
脑膜瘤 - 概述
儿童脑膜瘤 X光图
脑膜瘤(meningioma),别名:硬脑脊膜肉瘤;脑脊膜瘤;硬脑膜肉瘤;durosarcoma ,生长缓慢,病程较长,甚至可达10余年,是颅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肿瘤往往长得很大,而临床症状(特别是颅内压增高症状)还不严重;脑膜瘤在儿童期极少见,仅占儿童期颅内肿瘤的0.4%~4.6%。
脑膜瘤(meningioma)来源于埋在上矢状窦两侧的蛛网膜绒毛的细胞(脑膜皮细胞),占颅内所有原发性肿瘤的20%左右。
多为良性,生长缓慢,易于手术切除,此瘤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预后最好。
好发部位为上矢状窦两侧、大脑镰、蝶状嵴、嗅沟、小脑桥脑角,枕大孔及脊髓的周围。
肉眼观,为不规则性肿瘤,与硬膜紧密相连,陷入脑表面,但脑内浸润很少,肿块质实,灰白色,呈颗粒状,可见白色钙化砂粒,偶见出血。
镜下特征性图像为脑膜皮细胞呈大小不等同心圆状漩涡状,其中央血管壁常有半透明变性,以至于钙化形成砂粒体。
(脑膜细胞型或融合细胞型—瘤细胞还可为梭形,呈致密交织束结构,有的胞核可呈栅栏状排列,其间可见网状纤维或胶原纤维(漩涡细胞型),有时可见囊性变或向黄*色瘤细胞、骨、软骨细胞分化,但这些组织学类型却与预后无关。
以上所述组织型的脑膜瘤生长缓慢,组织学上也为良性。
与此相反,呈乳头状构造的脑膜瘤呈恶性经过。
有时直接生成恶性脑膜瘤,此时细胞分裂像多,有的出现脑内浸润,有的形态上很象纤维肉瘤。
[1]
按其病理学特点分为以下各型:
内皮型或纤维型、血管型、砂粒型、混合型或移行性、恶性脑膜瘤、脑膜肉瘤一般将前5
种归类于良性脑膜瘤的范畴,以血管型脑膜瘤最常发生恶变,多次复发者亦应考虑恶变可能。
恶性脑膜瘤的生长特性:细胞形态具有恶性肿瘤的特点,生长快向周围组织内生长,发生转移等。
1、异位脑膜瘤:尚有异位的脑膜瘤,偶见于颅骨板障、额窦、鼻腔头皮下或颈部,系来自异位的蛛网膜组织,并非转移,脑膜瘤有多发性,约占1%~2%,可多达几十个,散在于同一部位,其中一个大的瘤结节,还有小的肿瘤,大如核桃,小如粟粒,幕上脑膜瘤远多于幕下。
此外,脑膜瘤可与胶质瘤、神经纤维瘤同时存在于颅内,也可与血管瘤并存。
2、脑膜肉瘤: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病情发展快,浸润性生长,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术后迅速发展,可见远处转移。
脑膜瘤依据部位不同,其特殊临床表现亦不同,以下特作略述:大脑凸面脑膜瘤,病史一般较长,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痛,精神障碍,肢体动动障碍及视力、视野的改变,约60%患者半年后可出现颅压增高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局部癫痫,面及手抽搐,大发作不常见。
3、矢状窦旁脑膜瘤:瘤体生长缓慢,一般患者出现症状时,瘤体多已很大,癫痫是本病的首发症状,为局部或大发作,精神障碍表现为痴呆,情感淡漠或欣快,患者出现性格改变,位于枕叶的矢状窦旁脑膜瘤可出现视野障碍。
4、蝶骨嵴脑膜瘤:肿瘤起源为前床突,可出现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向眶内或眶上侵犯,可出现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瞳孔散大;癫痫,精神症状、嗅觉障碍等。
5、鞍结节脑膜瘤:视力视野障碍,80%以上患者以视力障碍为首发症状;头痛,少数患者可出现嗜睡,记忆力减退,焦虑等精神症状;有的患者可出现内分泌功能障碍,如性欲减退、阳痿、闭经等;亦有患者以嗅觉丧失,癫痫、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就诊。
6、嗅沟脑膜瘤:早期症状即有嗅觉逐渐丧失,颅内压增高可引起视力障碍,肿瘤影响额叶功能时可有兴奋、幻觉、妄想,迟钝,精神淡漠,少数患者可有癫痫。
往往引起同侧视神经萎缩,由于颅内压增高,对侧视神经水肿,成为Foster-kenydy征。
7、桥小脑角脑膜瘤:此部位肿瘤以听神经瘤多见,占70-80%脑膜瘤,仅占6-8%,胆脂瘤
4-5%,临床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鸣,面部麻木,感觉减退等。
损害表现为:走路不稳,粗大水平震颤,患侧共济失调。
8、岩骨—斜坡脑膜瘤:常表现为头痛,但往往不被引起注意,Ⅲ—X颅神经受损症状明显。
9、脑室内脑膜瘤:因在脑室内生长,早期神经系统功能损害不明显,就诊时肿瘤多已较大,常表现为头痛,视乳头水肿,癫痫,同向性偏盲,对侧肢体偏瘫。
10、中颅窝脑膜瘤:表现为三叉神经痛,眼球活动障碍,眼睑下垂,复视,视力下降,同向性偏盲等。
11、小脑幕脑膜瘤:患侧粗大水平震颤及共济失调,视野障碍等。
12、海绵窦旁脑膜瘤:表现为头痛、视力视野改变,眼肌麻痹,三叉神经一二支分布区域疼痛。
13、枕骨大孔脑膜瘤:早期表现为颈部疼痛,手和上肢麻木,易被误诊。
14、眼眶及颅眶沟通脑膜瘤: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视力下降等。
脑膜瘤 - 发病机制
脑膜瘤 CT图
脑膜瘤属于脑膜内皮细胞肿瘤,可能来源于蛛网膜绒毛或胚胎残余。
包括11种类型,脑膜内皮型、纤维型、混合型、砂粒体型、血管型、微囊型、分泌型、透明细胞型、脊索样型、淋巴浆细胞型、化生型。
其中最常见的是脑膜内皮型,约占脑膜瘤的53.5% 。
脑膜瘤有球形和扁平形两种。
球形多见,表面完整或呈结节状有色膜常有一“脐”与硬膜相连;扁平形厚度常不超过1cm,广布于硬膜上以颅底部多见。
脑膜瘤血管丰富多由颈外与颈内(或椎基底)动脉双重供血。
肿瘤切面呈暗红色,可有片状脂质沉积的奶黄色区常见编织状结构,有时见钙化砂粒,少数有囊性变。
脑膜瘤的组织形态有多种表现,但各类型都多少具有脑膜瘤的基本结构,含有脑膜内皮细胞成分,细胞排列也常保留蛛网膜绒毛及蛛网膜颗粒的一些特点呈漩涡状或同心圆状,这些同心圆的中部容易发生透明变性或钙化,瘤组织中可见纤维组织、血管组织、脂肪、骨或软骨以及黑色素等。
肿瘤恶性度为Ⅰ级。
脑膜瘤 - 病因
神经上皮组织肿瘤有两类。
一类由神经系统的间质细胞(即胶质细胞)形成,称为胶质瘤;另一类由神经系统的实质细胞(即神经元)形成,没有概括名称。
由于从病原学和形态学上,现在还不能将这两类肿瘤完全区别,而胶质瘤常见的多,所以将神经元肿瘤包括在胶质瘤中。
神经上皮起源的肿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约占颅内肿瘤总数的44%。
脑膜肿瘤包括脑膜内皮细胞肿瘤、间叶性非脑膜内皮性肿瘤、原发黑色素细胞病变和组织来源不明的肿瘤4类。
脑膜瘤 - 流行病学
本组遇到61例脑膜瘤,占同期2000例颅内肿瘤的3.1%。
约占颅内肿瘤的17.8%,发病率仅次于神经上皮组织肿瘤居第2位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约2∶3。
多见于中年,平均年龄4 1.3岁脑膜瘤的好发部位按其发生率依次为:大脑凸面、矢状窦旁、大脑镰旁、蝶骨嵴、
前颅窝底、鞍区、脑桥小脑角、中颅窝、小脑幕、脑室内、三叉神经节区、斜坡及枕大孔区、脑膜瘤幕上、下发生率的比例为7.5∶1。
多发脑膜瘤约占1%。
最常见的症状是颅内压增高,可表现为头痛、呕吐和视盘水肿,多有侧脑室内或后颅凹肿瘤导致的梗阻性脑积水引起,也可由肿瘤的占位效应引起,其次是视力视野障碍,可因肿瘤压迫视通路或梗阻性脑积水造成继发性视神经萎缩引起侧室内的肿瘤可压迫颞叶深部的视放射引起同向性偏盲。
肿瘤沿颅底匍匐生长时可造成脑神经的障碍,以面听神经最常见。
有8%~31%的患儿表现为抽搐发作,但癫痫的发生率较成人低。
特点
儿童脑膜瘤与成人的发病特点有以下不同:
(1) 恶性较成人多见:成人脑膜瘤多为良性肉瘤样变少见,而儿童颅内脑膜瘤恶性较成人多见。
(2) 位于侧脑室三角区和后颅凹:成人脑膜瘤好发于大脑突面或矢状窦旁,而在儿童期肿瘤多位于侧脑室三角区和后颅凹。
(3) 合并有神经纤维瘤:患儿多合并有神经纤维瘤病(约占20%) 。
(4) 内皮型和血管内皮细胞型多见:成人脑膜瘤以纤维型和沙砾型多见而儿童则以内皮型和血管内皮细胞型多见。
(5) 肿瘤常生长较快:成人脑膜瘤多生长缓慢,病程较长;而儿童患者肿瘤常生长较快,就诊时肿瘤可生长巨大。
(6) 较多与硬脑膜无粘连者:成人脑膜瘤多与硬脑膜有粘连;在儿童则肿瘤与硬脑膜无粘连者不在少数,可能与肿瘤来自于蛛网膜或软脑膜有关。
(7) 囊变和出血多见:儿童脑膜瘤钙化少见,囊变和出血多见。
(8) 复发率较高:儿童脑膜瘤术后的复发率较成人高。
并发症
可并发脑积水,视力视野障碍,抽搐。
只凭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较为困难,多结合神经放射检查脑膜瘤CT上表现为密度均匀的等或稍高密度占位强化均一。
在儿童型肿瘤,囊变和出血较多见而钙化少见。
肿瘤位于脑实质内不与脑膜和颅骨粘连也较成人多见。
MRI检查多表现皮质样T1和T2信号占位均匀强化,可见周围有包绕流空血管征,肿瘤的部位和特征表现有助于鉴别诊断,部分小儿脑膜瘤可因囊变坏死表现为信号不均一的特征。
鉴别诊断
与其他脑膜肿瘤相鉴别。
实验室检查
一般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
其它辅助检查
1、头颅平片
(1) 局限性骨质改变:多为骨质增生,出现内板增厚,骨板弥漫增生,外板骨质增生呈针状放射。
脑膜瘤引起颅骨局限性变薄和破坏的发生率较少仅为10%左右。
(2) 血管压迹增多:可见脑膜动脉沟增粗迂曲,最常见于脑膜中动脉沟。
局部板障静脉异常增多。
(3) 肿瘤钙化:多见于砂粒体型脑膜瘤。
钙化较密实,显出整个肿瘤的团块影。
2、CT 平扫呈边缘清晰略高密度影,增强扫描肿瘤均匀着色,强化明显周围常有水肿带。
CT检查基本可对脑膜瘤做出定性诊断。
3、MRI 在T1加权像上可为等信号或高信号。
T2加权像上通常为稍高信号,也可为等信号 MRI的定位诊断优于CT,但对脑膜瘤的定性常不如CT 。
4、脑血管造影现在已经不再用于定性定位诊断。
只是用于了解肿瘤的供血以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同时可对肿瘤的供血血管进行栓塞,为手术治疗提供便利。
手术全部切除是取得良好疗效的最佳选择。
因为肿瘤多体积较大,位于侧室或后颅凹,肉瘤样变和浸润生长较多,因此手术全切除困难、手术死亡率高。
据报道脑膜瘤手术死亡率为1
0%。
对于未能切除的残余肿瘤应行放射治疗,以减少复发率。
血供极丰富的肿瘤也可术前放疗为手术创造条件。
脑膜瘤的复发率为5%~21%,血管外膜细胞瘤的复发率可达80% 脑膜肉瘤还可发生远处转移,复发率与手术切除程度和肿瘤的组织类型有关。
脑膜瘤的预后较成人差,但手术全切除后辅助放疗可使部分存活相当长一段时间。
手术是脑膜瘤首选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Simpson 1957年将脑膜瘤手术分为5级
Ⅰ级:肉眼全切除肿瘤及其附着的硬膜、异常颅骨和肿瘤起源的静脉窦。
Ⅱ级:肉眼全切除肿瘤,电凝附着的硬膜。
Ⅲ级:全切硬膜内的肿瘤。
Ⅳ级:部分切除肿瘤。
Ⅴ级:只做减压术和(或)活检
大脑凸面脑膜瘤应做到SimpsonⅠ级切除,可将受累的矢状窦壁切除,做窦的重建;颅底的脑膜瘤要做到SimpsonⅡ级切除。
脑膜瘤对放疗和化疗均不敏感,放疗仅能作为手术切除不彻底的一种补救措施。
参照一般肿瘤预防方法,了解肿瘤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可降低肿瘤的危险。
预防肿瘤的发生有2个基本线索,即使肿瘤在体内已经开始形成,它们也可帮助机体提高抵抗力,这些策略如下所述:
1、避免有害物质侵袭(促癌因素) 就是能够帮助避免或尽可能少接触有害物质。
肿瘤发生的一些相关因素在发病前进行预防。
很多癌症在它们形成以前是能够预防的。
198 8年美国的一份报告详细比较了国际上恶性肿瘤相关情况,提出许多已知的恶性肿瘤其外部因素原则上是可以预防的,即大约80%的恶性肿瘤是可以通过简单的生活方式改变而预防。
继续追溯,1969年Higginson医生所作的研究总结出90%的恶性肿瘤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
“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即是指呼吸的空气、喝的水、选择制作的食品、活动的习惯和社会关系等。
2、提高机体抵御肿瘤的免疫力能够帮助提高和加强机体免疫系统与肿瘤斗争。
所面临的肿瘤防治工作重点应首先关注和改善那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因素,例如戒烟、合理饮食、有规律锻炼和减少体重,任何人只要遵守这些简单、合理的生活方式常识就能减少患癌的机会。
提高免疫系统功能最重要的是:饮食、锻炼和控制烦恼,健康的生活方式选择可帮助远离癌症。
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适宜的体育锻炼可以使身体的免疫系统处于最佳状态,对预防肿瘤和预防其他疾病的发生同样有好处。
另外有研究显示适当活动不仅增强人体免疫系统,而且通过增加人体肠道系统蠕动而降低结肠癌的发病率。
在这里主要认识饮食在预防肿瘤发生方面的一些问题。
人类流行病学和动物实验研究显示维生素A对降低患癌的危险性起着重要的作用,维生素A 支持正常的黏膜和视觉,它直接或间接参与身体大多数组织功能。
维生素A存在于动物组织中如肝脏、全蛋和全牛奶,植物中是以β-胡萝卜素和类胡萝卜素形式存在,在人体内能转化为维生素A。
维生素A的过度摄入可以造成机体的不良反应而β-胡萝卜素和类胡萝卜素则无此现象,血中低维生素A含量增加患恶性肿瘤的危险性,研究表明那些血中低水平维生素A摄入的人增加患肺癌的可能,而对于吸烟者血中低水平的维生素A摄入者有加倍患肺癌的可能。
维生素A及其混合物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自由基(自由基可以引起遗传物质的损害),其次能够刺激免疫系统和帮助体内分化细胞,发展成有序的组织(而肿瘤的特征是无序的)。
一些理论认为维生素A能够帮助早期受到致癌物质侵袭发生变异的细胞逆转过来而成为正常生长的细胞。
另外有一些研究建议单纯补充β-胡萝卜素药物并不能降低患癌症的风险,相反使肺癌的发病略有增加,然而,当β-胡萝卜素结合维生素C、E和其他抗毒素物质,它的保护作用就显示出来了。
其原因是当它自己消耗时也可增加体内的自由基,另外不同的维生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人和鼠的研究均显示应用β-胡萝卜素可以降低体内40%的维生素E水平,比较安全的策略是吃不同的食物保持维生素的平衡来抵御癌症的侵袭,因为有些保护因素至今还未发现。
维生素C、E是另外一种抗肿瘤物质,它们能够预防食物中致癌物质如亚硝胺的危害,维生素C能保护精子不受基因学破坏而降低其后代患白血病、肾癌和脑瘤的危险。
维生素E能降低皮肤癌的危险,维生素E与维生素C一样具有抗肿瘤作用它是抗毒素和清除自由基的清道夫。
维生素A、C E的联合应用产生的保护机体抵抗毒素的作用要比单独应用为好。
有关植物化学的研究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植物化学就是在植物中发现的化学物质,包括在植物中发现的维生素和其他物质。
已经发现几千种植物中的化学成分,其中许多具有抗癌作用,这些化学物质的保护机制不但降低致癌物质的活性而且增强机体免疫力抵御致癌物质的侵袭,大多数植物提供的抗氧化剂活性超过了单纯维生素A、C、E的保护作用,例如一杯甘蓝只包含了50mg的维生素C和13U的维生素E,但它的抗氧化剂活性相当于800mg的维生
素C和1100U的维生素E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推断水果和蔬菜中的抗氧化剂效果远比所知道的维生素的效果要强。
无疑天然的植物产品将有助于今后的防癌工作。
3、预后
脑膜瘤术后平均生存期为9年,另有报道脑膜瘤术后10年生存率为43%~78%。
脑膜瘤系良性肿瘤,其原位复发现象引人注意,提高手术级别对降低复发率至关重要[2]。
脑膜瘤 - 食疗方
(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1、魔芋粗丝
配方:魔芋、胡萝卜、牛蒡、蒜苗、色拉油、调料(料酒、酱油、砂糖等各适量)。
制法:魔芋切成适当大小,胡萝卜切成与之同样大小。
牛蒡切细并加水煮5-6分钟。
蒜苗切成3-4CM之段,在锅内将色拉油烧热,放入魔芋、牛蒡同炒,加调料煮10分钟,另加胡萝卜煮5-6分钟,最后放入蒜苗,再烧片刻,即可。
功效:行瘀消肿,解毒止痛。
本膳用于脑部而症见头痛,便秘者。
2、米仁菊花决明粥(上海民生中医肿瘤诊疗中心)
配方:白菊花、炒决明子、米仁、粳米,冰糖少许。
制法:先把决明子放入锅内炒至微有香气,取出即为炒决明子。
待冷后和白菊花一起加清水同煎取汁,去渣,放入米仁和粳米煮粥。
粥将成时,放入冰糖,煮至溶化即可。
功效:清肝降火,养神通便。
本膳适用于脑肿瘤目涩,口干者。
3、天麻猪脑盅
配方:天麻片、猪脑、冬茹。
葱、姜、盐、料酒、味精、鸡汤等各适量。
制法:天麻片用温水洗净,猪脑挑去血筋,冬茹洗净泡软。
小盅内倒入适量鸡汤,加入以上诸味,隔水蒸20分钟。
临食前加入少许味精调味。
功效:养心补脑,镇静安神。
本膳主要适用于脑肿瘤出现精神症状。
脑膜瘤 - 宜食用食品
1、宜进抗脑瘤的食物,如小麦、薏米、荸荠、海蜇、芦笋、炸壁虎、炸全蝎、炸蜈蚣、炸蚕蛹、鲎、海带。
2、宜吃具有保护颅内血管作用的食物:芹菜、荠菜、菊花脑、茭白、向日葵籽、海带、海蜇、牡蛎、文蛤。
3、宜吃具有防治颅内高压作用的食物:玉米须、赤豆、核桃仁、紫菜、鲤鱼、鸭肉、石莼、海带、蟹、蛤蜊。
4、宜吃具有保护视力的食物:菊花、马兰头、荠菜、羊肝、猪肝、鳗鲡。
5、宜吃具有防护化疗、效疗副作用的食物:香菇、银耳、黑木耳、黄花菜、核桃、芝麻、
向日葵籽、猕猴桃、羊血、猪血、鹅血、鸡血、莲子、绿豆、薏米、鲫鱼、青豆、鲟、鲨鱼、梅、杏仁、佛手。
1、忌咖啡、可可等兴奋性饮料。
2、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蒜、韭菜、花椒、辣椒、桂皮等。
3、忌发霉、烧焦食物,如霉花生、霉黄豆、烧焦鱼肉。
4、忌油腻、腌腊鱼肉、油煎、烟熏食品。
5、忌过咸食品。
6、忌烟、酒[3]。
一、术前护理,是脑膜瘤患者不可忽视的一项护理措施。
积极协助完善心、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检查,脑膜瘤常规进行心电图、X线胸片、CT的检查,常规备皮、备血,进行术前讨论,对手术中有可能出现的困难及术后预后进行讨论,并向家属讲明,以取得家属的理解。
二、心理支持大多数巨大脑膜瘤患者由于肿瘤生长缓慢,病程长,长期头痛、头晕及部分患者视力障碍或癫痫发作造成生活不能自理,再加得知患脑部肿瘤需进行手术治疗时,生理、心理要承受双重巨大压力,以至于出现紧张、焦虑、悲观、自暴自弃等一系列不良心理障碍,处于这种极度紧张状态的患者对手术配合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术前我们应多接触患者及家属,介绍显微手术有着创伤小,效果好的优点,针对家属提出各种问题进行耐心解释,并介绍有关脑膜瘤的知识、手术的目的、重要性等,从而使患者及家属解除思想顾虑,给予他们有力的心理支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乐观接受手术,有利于手术的进行。
三、术后护理
1、气管插管护理
脑膜瘤常规手术后严禁立刻拔除气管插管,须待病人完全清醒,吸痰证实咳嗽反射确实存在且反射较佳后,再拔除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拔除后应严密监测呼吸和血气,并有手术医生在场,一旦病人有呼吸困难、憋气、青紫等应立刻行气管切开术,以挽救病人生命。
早期行气管切开,对手术后呼吸及肺部排痰均有益。
因气管切开时间长的病人肺部容易感染,极大地影响病人康复,所以提倡早切开、早拔除的原则。
气管切开套管拔除前应先试堵管2~3天,确认咳嗽反射和呼吸通畅后再行拔除。
2、进食护理
脑膜瘤术后2~3天内禁食,如有后组脑神经功能障碍须行鼻饲饮食,并加强静脉营养支持。
鼻饲时要防止胃内容物返流误吸肺内而引起吸入性肺炎。
口腔内进食前先用水试喂,确认无呛咳后开始进食,进食量充足再拔除鼻饲管。
3、身体护理
加强脑膜瘤术后护理,翻身、叩背、鼓励病人咳嗽以增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4、心理护理
鼓励病人活动肢体并尽早下床活动,对于有肢体活动障碍的病人,应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并穿弹力袜,同时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以预防深静脉血栓(DVT)形成。
5、突发状况护理
脑膜瘤手术后第3天假如发热,需行腰椎穿刺检查,如有脑脊液白血球升高,除给予合理抗菌素外,腰穿大量放脑脊液是一种很有效的治疗方法。
营养学家对蔬菜、水果中所含的各类抗癌、治癌的物质,不仅是注意其中各类营养素,而且研究发现了很多有抗癌作用的植物化学物质,如异鹰爪豆碱、萝卜硫素等。
这些物质比维生素、纤维素防癌、抗癌效果更好,而且比维生素稳定,在烹饪过程中不易被破坏。
儿童脑膜瘤与成人脑膜瘤有什么区别?
相对儿童来说,成人的脑膜瘤良性居多,并且生长缓慢,而当一些儿童发现患有脑膜瘤时,肿瘤已生长非常巨大了,并且在术后,儿童的复发率也高于成人,所以一旦发现儿童患有脑膜瘤,应更为重视。
脑膜瘤和成人脑膜瘤,说起来这两种同样都是脑部肿瘤疾病,有些人也许就会以为从字面看起来就完完全全可以知道这两种疾病的区别了,那就是两种疾病的发病的人群不一样,儿童脑膜瘤是发病在儿童而成人脑膜瘤是发病在成人。
其实,这两种脑部肿瘤疾病的区别远不止这些。
儿童脑膜瘤与成人脑膜瘤的区别大致有以下一些方面:
恶性较成人多见:成人脑膜瘤多为良性,肉瘤样变少见,而儿童颅内脑膜瘤恶性较成人多见。
位于侧脑室三角区和后颅凹:成人脑膜瘤好发于大脑突面或矢状窦旁,而在儿童期肿瘤多位于侧脑室三角区和后颅凹。
合并有神经纤维瘤:儿童脑膜瘤患者多合并有神经纤维瘤病。
内皮型和血管内皮细胞型多见:成人脑膜瘤以纤维型和沙砾型多见,而儿童则以内皮型和血管内皮细胞型多见。
肿瘤常生长较快:成人脑膜瘤多生长缓慢,病程较长;而儿童患者肿瘤常生长较快,就诊时肿瘤可生长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