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瘤
脑膜瘤最佳治疗方法

脑膜瘤最佳治疗方法脑膜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通常生长在脑膜上,可能对周围组织和神经造成压迫,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寻找最佳的治疗方法对于脑膜瘤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脑膜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以及其他新型治疗方法,希望能够为患者和医生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脑膜瘤的主要方法之一。
通过手术可以直接切除脑膜瘤,减轻对周围神经的压迫,从而缓解症状。
手术治疗的优势在于可以快速减轻症状,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手术后可能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因此,手术治疗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权衡利弊,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手术方案。
除了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也是治疗脑膜瘤的重要手段。
放疗可以通过高能量的射线直接破坏脑膜瘤的细胞,阻止其生长和扩散。
化疗则是通过药物来阻止脑膜瘤细胞的增殖,达到治疗的效果。
放疗和化疗通常用于手术后的辅助治疗,或者对于手术不适用的患者来说,也可以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
除了传统的治疗方法外,近年来一些新型的治疗方法也逐渐被引入到临床实践中。
比如靶向治疗可以通过针对脑膜瘤细胞的特定分子靶点,来抑制其生长和扩散。
免疫治疗则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和清除脑膜瘤细胞。
这些新型治疗方法的出现为一些难治性脑膜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但也需要更多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脑膜瘤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患者和医生需要充分沟通,权衡利弊,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同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出现,为脑膜瘤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脑膜瘤名词解释

脑膜瘤名词解释
脑膜瘤是指在脑膜上生长的一种肿瘤,通常是良性的(非癌性),但也有可能是恶性的(癌性)。
脑膜瘤通常是由于脑膜细胞异常增生而导致的,婴儿和儿童较少患此病,成年人中较为常见。
脑膜瘤的症状包括头痛、呕吐、抽搐、眼球突出、视力改变、听觉异常、平衡感失调等。
这些症状可能会随着瘤体生长而逐渐加重,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诊
断脑膜瘤通常需要做核磁共振扫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等检查。
脑膜瘤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等。
手术切除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手术可以将肿瘤完全切除,并避免瘤体再次生长。
对于某些不宜手术的脑膜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也是可行的治疗方式。
脑膜瘤(Meningiomas)是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9.2%,居第2位,女性:男性为2:1,发病高峰年龄在45岁,儿童少见。
许多无症状脑膜瘤多为偶然发现。
多发脑膜瘤偶尔可见,文献中有家族史的报告。
50%位于矢状窦旁,另大脑凸面,大脑镰旁者多见,其次为蝶骨嵴、
鞍结节、嗅沟、小脑桥脑角与小脑幕等部位,生长在脑室内者很少,也可见于硬膜外。
其它部位偶见。
脑膜瘤

脑膜瘤(meningioma),脑脊膜瘤;硬脑膜肉瘤;durosarcoma ,生长缓慢,病程较长,甚至可达10余年是颅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肿瘤往往长得很大,而临床症状(特别是颅内压增高症状)还不严重;脑膜瘤在儿童期极少见,仅占儿童期颅内肿瘤的0.4%~4.6%。
纠错编辑摘要目录• 1 概述• 2 分类• 3 发病机制• 4 病因• 5 流行病学•脑膜瘤 - 概述儿童脑膜瘤 X光图脑膜瘤(meningioma),别名:硬脑脊膜肉瘤;脑脊膜瘤;硬脑膜肉瘤;durosarcoma ,生长缓慢,病程较长,甚至可达10余年,是颅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肿瘤往往长得很大,而临床症状(特别是颅内压增高症状)还不严重;脑膜瘤在儿童期极少见,仅占儿童期颅内肿瘤的0.4%~4.6%。
脑膜瘤(meningioma)来源于埋在上矢状窦两侧的蛛网膜绒毛的细胞(脑膜皮细胞),占颅内所有原发性肿瘤的20%左右。
多为良性,生长缓慢,易于手术切除,此瘤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预后最好。
好发部位为上矢状窦两侧、大脑镰、蝶状嵴、嗅沟、小脑桥脑角,枕大孔及脊髓的周围。
肉眼观,为不规则性肿瘤,与硬膜紧密相连,陷入脑表面,但脑内浸润很少,肿块质实,灰白色,呈颗粒状,可见白色钙化砂粒,偶见出血。
镜下特征性图像为脑膜皮细胞呈大小不等同心圆状漩涡状,其中央血管壁常有半透明变性,以至于钙化形成砂粒体。
(脑膜细胞型或融合细胞型—瘤细胞还可为梭形,呈致密交织束结构,有的胞核可呈栅栏状排列,其间可见网状纤维或胶原纤维(漩涡细胞型),有时可见囊性变或向黄*色瘤细胞、骨、软骨细胞分化,但这些组织学类型却与预后无关。
以上所述组织型的脑膜瘤生长缓慢,组织学上也为良性。
与此相反,呈乳头状构造的脑膜瘤呈恶性经过。
有时直接生成恶性脑膜瘤,此时细胞分裂像多,有的出现脑内浸润,有的形态上很象纤维肉瘤。
[1]按其病理学特点分为以下各型:内皮型或纤维型、血管型、砂粒型、混合型或移行性、恶性脑膜瘤、脑膜肉瘤一般将前5种归类于良性脑膜瘤的范畴,以血管型脑膜瘤最常发生恶变,多次复发者亦应考虑恶变可能。
脑膜瘤最佳治疗方法

脑膜瘤最佳治疗方法脑膜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它通常生长在脑膜上,可能会对周围的神经组织和脑组织造成压迫,导致一系列严重的症状。
治疗脑膜瘤的方法有很多种,而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对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脑膜瘤的最佳治疗方法,希望能为患者和医生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
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脑膜瘤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手术可以直接切除脑膜瘤,从而减轻症状并阻止肿瘤的进一步生长。
手术治疗通常在肿瘤位于较为容易被接近的位置时进行,比如在颅骨底部或靠近脑表面的位置。
对于手术治疗来说,选择一位经验丰富的神经外科医生至关重要,因为手术的风险与医生的技术水平密切相关。
手术治疗的优势在于可以迅速减轻症状,但也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比如伤及周围的神经组织或血管,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放疗是另一种常用的治疗脑膜瘤的方法。
放疗可以通过高能辐射来杀死肿瘤细胞,从而控制肿瘤的生长。
放疗通常适用于那些手术治疗无法完全切除肿瘤或对手术治疗存在一定风险的患者。
放疗的优势在于可以避免手术的风险,但其缺点是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治疗,并且可能会对周围的正常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
药物治疗也是治疗脑膜瘤的一种选择。
目前已经有一些药物被证实可以抑制脑膜瘤的生长,从而延缓疾病的进展。
药物治疗通常适用于那些肿瘤较小或生长缓慢的患者,以及那些手术或放疗治疗无法达到满意效果的患者。
药物治疗的优势在于可以避免手术和放疗的风险,并且可以方便地进行长期治疗,但其缺点是药物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副作用,需要患者密切监测。
除了上述的治疗方法外,还有一些新的治疗方法正在不断被研究和发展,比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这些新的治疗方法可能会为脑膜瘤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为患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综上所述,选择脑膜瘤的最佳治疗方法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肿瘤的位置、肿瘤的大小和生长速度,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患者应该积极地与医生沟通,了解各种治疗方法的优劣势,从而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
脑膜 瘤

颅内感染诊断标准:
(1)高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等临床症 状。
(2)脑脊液白细胞>10×106 /L ,外周血白细胞 >10×109/L。
(3)脑脊液中糖定量<2.25mmol/L,蛋白定量>0.45g/L。 (4)脑脊液或颅内引流管头细菌培养阳性。其中满
脑膜瘤的定义
“脑膜瘤”这个概念是由Harvey Cushing于1922年提 出,用于描述中枢神经系统脑膜的良性肿瘤。
脑膜瘤起源于蛛网膜内皮细胞; 占脑肿瘤的10%-15%,是颅内常见肿瘤,发病率仅
次于胶质瘤。
儿童低于0.3/10万,成人为8.4 /10万。
脑膜瘤好发于女性,男与女之比为1:2。
对大多数患者而言,脑膜瘤的最佳治疗方案 是综合治疗。
即先手术切除肿瘤,残余或复发的肿瘤则应 用介入或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控制。
谢谢
颅内感染是颅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0·2~27·59%。颅内感染发生的时间以手术后3~7d为最 多。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医院感染,常与 颅内原发疾病一起加重患者病情,治疗困难,死亡率 高。
是否脑室外引流?引流管留置时间长短?
有脑室外引流管留置,且留置时间>2周者颅内感染 几率明显提高。
降低感染率手段 引流的时间:1周内,最长≤2周。
引流管引出口:不能在原切口处直接引出,因在头皮下潜
行约1~2cm后在原切口旁引出,防止细菌逆行感染。
引流瓶放置高度:适当,避免脑脊液倒流回脑内增加感染
可能。
引流管冲洗:适时可用庆大霉素稀释液冲洗引流管, 不冲
洗脑内段。操作要得当。
拔管时关闭引流管阀门,拔除后及时缝合拔管处头皮。
脑膜瘤最佳治疗方法

脑膜瘤最佳治疗方法脑膜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它通常起源于脑膜组织,可以发生在颅内任何部位。
脑膜瘤的治疗方法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因为它的位置复杂,治疗难度大,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肿瘤的位置和大小等因素。
本文将介绍脑膜瘤的最佳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该疾病,并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脑膜瘤的主要方法之一。
对于一些较小、位置明确的脑膜瘤,手术可以完全切除肿瘤,并且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影响较小。
手术治疗通常分为开颅手术和微创手术两种方式。
开颅手术是传统的治疗方法,通过在颅骨上开一个骨窗,将肿瘤切除。
而微创手术则是通过内窥镜等器械,通过较小的切口进行手术,减少了对颅骨的损伤,术后恢复较快。
手术治疗的优势在于可以直接切除肿瘤,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术后需要密切观察和护理。
放疗是另一种治疗脑膜瘤的常用方法。
对于一些位置特殊、手术难以达到的脑膜瘤,放疗可以起到补充手术的作用。
放疗通过高能射线照射肿瘤组织,破坏肿瘤细胞的DNA,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放疗通常在手术后进行,或者作为术前的辅助治疗。
放疗的优势在于可以避免手术对患者的损伤,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放射副作用,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药物治疗是治疗脑膜瘤的辅助手段。
目前,针对脑膜瘤的药物治疗研究还在不断深入,一些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正在逐渐应用于临床。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生长信号通路,或者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药物治疗通常作为手术或放疗的辅助手段,可以有效减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综上所述,脑膜瘤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手术治疗可以直接切除肿瘤,但手术风险较大;放疗可以补充手术的不足,但存在放射副作用;药物治疗则是治疗的辅助手段,可以有效减少肿瘤的复发。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和生存质量。
脑膜瘤的科普知识课件

如何治疗脑膜瘤? 放射治疗
对于不能手术的肿瘤或手术后复发的患者, 放疗可作为辅助治疗。
放疗可以有效缩小肿瘤体积。
如何治疗脑膜瘤?
药物治疗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使用药物来控制症状 或抑制肿瘤生长。
这通常是与手术和放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 案。
如何预防脑膜瘤?
如何预防脑膜瘤? 定期体检
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肿瘤的大小和位置有关。
何时就医?
重要性
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便进行影像学 检查。
越早发现,治疗效果越好。
何时就医?
检查方式
医生通常会通过CT或MRI扫描来确认诊断。
这些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的位置和大小 。
如何治疗脑膜瘤?
如何治疗脑膜瘤? 外科手术
对于大多数脑膜瘤,外科手术是主要的治疗 方法。
谁易患脑膜瘤? 遗传因素
如神经纤维瘤病(NF2)患者更容易患脑膜瘤 。
建议有家族史的个体定期进行医学检查。
谁易患脑膜瘤? 环境因素
长期接触某些化学品或经历放射线治疗的人 群,发病风险可能增高。
降低这些环境风险有助于预防肿瘤的发生。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常见症状
脑膜瘤常见症状包括头痛、视力模糊、癫痫发作 和认知障碍。
谢谢观看
每种类型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可能不同。
什么是脑膜瘤?
发病机制
脑膜瘤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 素、放射线暴露及免疫系统有关。
一些特定的基因突变与脑膜瘤的发展有一定关联 。
谁易患脑膜瘤?
谁易患脑膜瘤? 年龄与性别
脑膜瘤在40至70岁之间的成年人更为常见, 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
这一现象可能与激素水平有关。
脑膜瘤术后个人史

脑膜瘤术后个人史1.脑膜瘤概述脑膜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是由于脑膜上的细胞异变形成的。
虽然这种癌症比较罕见,但如果它没有及时看到和治疗,它有可能生命威胁。
脑膜瘤被诊断之后的最佳治疗方法就是及时的手术。
2.手术前的检查我于2018年年初被诊断出脑膜瘤。
在手术之前,我接受了神经学和内科的全面检查,以确定我的身体和健康状况以及分析脑膜瘤的位置和大小。
我还接受了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它用于确定脑膜瘤的详细信息。
3.手术细节我接受的是经颅手术,这种手术需要在头骨上打孔,并利用望远镜或显微镜松散或切除脑膜瘤。
我在手术前使用了镇静剂,并在麻醉下进行手术。
手术时间约为6小时,整个过程中保持睡眠状态。
4.术后恢复手术后几个星期,我会感到疼痛和头晕,但这些症状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失。
我必须在医生和家人的帮助下维护身体健康,同时要遵守医生的建议和药物治疗。
5.治疗期间的挑战在治疗期间,我经常感到疲惫和受限。
我的身体受到了振荡,我必须限制工作时间和社交活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恢复了生活的正常节奏。
6.生活重返正常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由于身体状况的好转和医疗工作人员的帮助,我现在可以重返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状态。
我必须继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注重营养和体育锻炼,以避免脑膜瘤再次发作。
此外,按时进行随访和定期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
7.情绪调节我的脑膜瘤手术经历带给我强烈的情绪波动。
我必须面对我的生命威胁,但同时我也非常感激我的家人和医疗工作人员的支持和帮助。
我必须学习如何处理我的情绪,同时保持积极的态度,这可能对我的康复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结:脑膜瘤是一种可怕的病痛,但随着技术和医疗设备的不断进步,它的治疗方法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通过及时的检查和手术治疗,我已经成功地战胜了脑膜瘤,这使我再次执起了自己的生命。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我相信我可以保持健康,享受美好的生活。
脑膜瘤病理诊断标准

脑膜瘤病理诊断标准
脑膜瘤的病理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组织学表现:脑膜瘤通常由肿瘤细胞、基质和血管组成。
肿瘤细胞常为肿瘤细胞核,可分为上皮样细胞和间叶样细胞。
上皮样细胞呈柱状或圆形细胞核,胞浆丰富;间叶样细胞呈长梭形或星状细胞核,胞浆较少。
基质一般是松散的胶原纤维和黏多糖物质。
血管则常有增生和破裂。
2. 免疫组织化学:脑膜瘤细胞常表达表皮样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细胞周期相关蛋白(Ki-67),这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的分级。
3. 分级:根据肿瘤细胞的核分裂象(mitosis)和细胞增殖指数(Ki-67阳性细胞的百分比),脑膜瘤可分为低分级和高分级。
低分级脑膜瘤(Grade I)生长缓慢,细胞分裂象和细胞增殖指数较低;高分级脑膜瘤(Grade II-III)生长较快,细胞分裂象和细胞增殖指数较高。
4. 分型:根据肿瘤细胞的起源部位和组织学特征,脑膜瘤可分为脉络丛型脑膜瘤、室管膜型脑膜瘤、软膜型脑膜瘤和鞍区型脑膜瘤等。
上述是常见的脑膜瘤病理诊断标准,具体诊断还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脑膜瘤who分级标准

脑膜瘤who分级标准
脑膜瘤是一种在颅内发生的肿瘤,WHO(世界卫生组织)对脑膜
瘤进行了分级。
根据WHO的标准,脑膜瘤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I 级、II级、III级和IV级。
I级脑膜瘤是指良性的脑膜瘤,通常生长缓慢,细胞形态规则,对周围组织的浸润性较低。
这种类型的脑膜瘤通常有较好的预后。
II级脑膜瘤是指低度恶性的脑膜瘤,细胞增生活跃,有一定的
浸润性,但通常没有明显的转移倾向。
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好,但仍
需密切监测和治疗。
III级脑膜瘤是指高度恶性的脑膜瘤,细胞增生活跃,浸润性
明显,容易复发,并有转移的倾向。
患者的预后较差,需要积极的
治疗和随访。
IV级脑膜瘤是指高度恶性的脑膜瘤,细胞增生活跃,浸润性明显,且有明显的转移倾向。
这是最严重的脑膜瘤类型,患者的预后
通常较差,需要积极的治疗和支持性护理。
总的来说,根据WHO的分级标准,脑膜瘤的分级主要是根据肿
瘤的组织学特征、细胞增生活跃程度、浸润性和转移倾向等因素进
行评估,以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对于患有脑膜瘤的患者来说,及时的诊断、治疗和随访非常重要。
脑膜瘤病理分级诊断标准

脑膜瘤病理分级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脑膜瘤是一种源自脑膜组织的恶性肿瘤。
脑膜瘤病理分级诊断是确定脑膜瘤恶性程度的重要方法,有助于指导治疗策略和预后评估。
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脑膜瘤病理分级诊断标准,该标准根据肿瘤组织的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将脑膜瘤分为不同级别。
根据WHO的分类标准,脑膜瘤可以分为三个级别:1. I级脑膜瘤:多数为良性脑膜瘤,生长缓慢,对周围组织的浸润较少。
通常手术切除后预后良好。
2. II级脑膜瘤:为低度恶性脑膜瘤,生长速度较快,有一定的浸润性。
手术切除后容易复发,可能需要放疗或化疗。
3. III级脑膜瘤:为高度恶性脑膜瘤,生长迅速,浸润性强。
预后较差,常常复发并发展成IV级脑膜瘤。
对于脑膜瘤的病理分级诊断,除了根据组织形态特征来划分病理级别外,分子生物学标记也越来越被重视。
脑膜瘤中有一些与预后相关的特异基因变异,如1p/19q共略、IDH基因突变等,这些基因标记对于预后评估和治疗策略的选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脑膜瘤病理分级诊断对于指导临床治疗至关重要。
对于I级和II级脑膜瘤,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但对于III级和IV级脑膜瘤,手术切除后通常需要辅助放疗或化疗。
分子生物学标记的检测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为精准的依据,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在脑膜瘤的治疗过程中,病理分级诊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准确判断脑膜瘤的恶性程度,医生可以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痛苦。
临床医生和病理医生需要加强病理分级诊断的学习和实践,提高对脑膜瘤病理特征的识别和判断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服务。
第二篇示例:脑膜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多起源于脑膜,由于其位置靠近大脑和脑干,因此治疗起来常常较为困难。
脑膜瘤是一种潜在的致命危险,并且其具有良性和恶性之分。
目前,对于脑膜瘤的病理分级诊断标准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脑膜瘤手术标准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脑膜瘤手术标准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脑膜瘤是一种在颅脑结构周围形成的肿瘤,它源于颅内外膜。
随着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脑膜瘤手术已成为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本文旨在解释和概述脑膜瘤手术标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种手术,并同时提供有关手术前、中、后的相关信息。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四个部分来完整地介绍脑膜瘤手术标准。
首先,引言部分将提供对本文内容的总览和大纲。
然后,在"2. 脑膜瘤手术标准解释说明"部分中,我们将详细说明什么是脑膜瘤以及为什么需要进行手术。
接下来,在"3. 脑膜瘤手术标准概述"部分中,我们将从技术和步骤以及风险和并发症预防方面概述整个手术过程。
最后,在"4. 结论"部分中,我们将对脑膜瘤手术标准的重要性及未来发展提出总结和展望。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介绍脑膜瘤手术标准,以帮助读者了解该手术的重要性、过程和相关护理知识。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脑膜瘤手术,并为其治疗或照护提供参考信息。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能够提高人们对脑膜瘤手术的认识,并促进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与创新。
2. 脑膜瘤手术标准解释说明2.1 什么是脑膜瘤脑膜瘤是一种在大脑或脊髓附近形成的肿瘤,它起源于脑膜,即覆盖和保护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
这种肿瘤通常是良性的,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和控制,可以逐渐增大并对周围的神经结构产生压迫。
2.2 脑膜瘤手术的重要性脑膜瘤手术是治疗该肿瘤最主要和有效的方法之一。
手术的目标是完全切除或尽可能地切除肿瘤,并恢复周围神经组织的功能。
除了通过切除肿瘤来缓解压力以外,手术还有助于确定肿瘤是否为恶性,以便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2.3 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任何手术之前,患者必须接受全面评估,以确定是否适合手术并排除其他严重并发症。
这些评估可以包括:- 核磁共振成像(MRI)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以确定肿瘤的大小、位置和周围神经组织的受累情况。
让人“头疼”的脑膜瘤如何治?鲁力

让人“头疼”的脑膜瘤如何治?鲁力发布时间:2023-06-19T03:11:20.959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6期作者:鲁力[导读] 人们对肿瘤总会有一丝恐惧,面对发生在大脑内的瘤人们往往会谈“瘤”色变。
实际上,当我们正确认识疾病时,就会发现脑膜瘤并没有那么可怕。
根据相关调查发现,90%以上的脑膜瘤均属于良性肿瘤,复发率和致残率较低。
只要及时进行治疗不会对生命及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一直被称为脑肿瘤中的“良民”。
大多数人对脑膜瘤无了解,甚至当发现脑膜瘤后便放弃治疗,认为生活已无希望。
通过下文的讲解相信大家一定会对脑膜瘤有一个重新的认识。
峨眉山市中医医院四川乐山 614200人们对肿瘤总会有一丝恐惧,面对发生在大脑内的瘤人们往往会谈“瘤”色变。
实际上,当我们正确认识疾病时,就会发现脑膜瘤并没有那么可怕。
根据相关调查发现,90%以上的脑膜瘤均属于良性肿瘤,复发率和致残率较低。
只要及时进行治疗不会对生命及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一直被称为脑肿瘤中的“良民”。
大多数人对脑膜瘤无了解,甚至当发现脑膜瘤后便放弃治疗,认为生活已无希望。
通过下文的讲解相信大家一定会对脑膜瘤有一个重新的认识。
1认识脑膜瘤机体的大脑与颅骨之间有多层膜,而靠近颅骨一侧具有坚实特点的膜被称为硬脑膜,靠近脑组织一侧具有柔软特点的膜被称为蛛网膜,而两层膜之间有非常狭窄的空隙,里面有血管及脑脊液的存在,脑膜瘤就是生长在机体脑膜上的肿瘤,而其起源于蛛网膜颗粒细胞。
它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颅内肿瘤,占发病率约为颅内肿瘤的15%至20%,但是疾病大多数均为良性,而且具有生长慢,病程长等特点。
但是,没有得到及时有效诊治肿瘤发生膨胀性生长,会产生肿瘤压迫症状。
脑膜瘤对人体的影响根据其严重程度决定,轻则无明显临床表现,重则导致残疾甚至死亡。
疾病的发生与放射线、脑外伤、食物污染、致癌化学物质以及病毒感染等有关。
临床上,将此类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分为三级,即良性脑膜瘤、非典型脑膜瘤以及间变型或恶性脑膜瘤。
怎么鉴别脑膜瘤的良恶性脑膜瘤4类型

怎么鉴别脑膜瘤的良恶性脑膜瘤4类型
一、概述
脑膜瘤是生长在颅脑内部膜与膜间隙中的位置,在形成之后是会存在一定的生长迹象,所以这样的情况是会对自身的颅脑内膜造成明显的压迫和刺激之后而导致颅脑内部功能性的动作存在一定的障碍,加上颅脑内部是属于中枢神经的一个集结地,一旦是受到损害之后是会导致身体也存在其它方面的病变性,因此是需要及时的进行处理才行。
二、步骤/方法:
1、脑膜瘤是属于肿瘤的病变现象,而且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这两个类型,在确诊为脑膜瘤的时候,并不代表就是恶性肿瘤,而是应该通过认真的检查之后才可以确定脑膜瘤的具体类型后而更好
地进行治疗。
2、多数的脑膜瘤的类型都是偏向于良性肿瘤,对比较少数的患者是属于恶性肿瘤。
从类型的占比上而言,脑膜瘤是恶性肿瘤的几率会相对比较低,而为了更好地将自身所存在的脑膜瘤进行治疗,对于肿瘤的类型是需要进行分类之后而更好地进行治疗。
3、了解到脑膜瘤并不是就百分百属于恶性肿瘤,在通过详细检查之后就可以根据个人的肿瘤情况而进行妥善的治疗,良肿的脑膜瘤比恶性的脑膜瘤治疗起来相对要更容易一些,毕竟良性脑膜瘤的生长是比较缓慢,并且损害的程度也并不是非常严重。
三、注意事项:
脑膜瘤是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这两种,所以在脑膜瘤生长这个过程中,具体是属于恶性肿瘤还是良性肿瘤都会因人而异的,必须要通过详细的检查之后才能够进行确定,而从临床的病例上而言,脑膜瘤属于良性肿瘤的比例还是占多数的。
脑膜瘤严重吗,该怎么治疗

脑膜瘤严重吗,该怎么治疗发布时间:2023-03-09T11:06:15.177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1月22期作者:王均红[导读]脑膜瘤严重吗,该怎么治疗王均红(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人民医院;四川内江642150)脑膜瘤的发病部位在硬脑膜处,其来源自蛛网膜细胞,生长速度较为缓慢,且多为良性肿瘤,部分患者的肿瘤侵袭性较强,具有恶性风险。
该病的早期诊断率较低,容易出现漏误诊情况。
当肿瘤体积增大后,其会压迫附近脑组织,进而危及患者生命。
那么,脑膜瘤严重吗?这需要根据肿瘤的良恶性而定。
世卫组织(WHO)分类方案中,按照显微镜观察到的细胞类型(脑膜瘤变体15种)将其划分成3个等级,且按照细胞学特征评估其复发性与生长速度。
具体分级为:WHOⅠ级示作良性脑膜瘤,其治愈率较高,疾病预后良好。
WHOⅡ级的脑膜瘤患者中,约有18%的非典型脑膜瘤,其细胞以及组织增加,相比于良性脑膜瘤而言,其生长速度更快,多呈现脑部侵袭特征,主要病型为良性脑膜瘤,但复发率高。
WHOⅢ级为恶性肿瘤,其生长速度快于非典型脑膜瘤以及良性脑膜瘤,对于大脑的侵袭率高,复发率也高。
其中,WHOⅢ级脑膜瘤最为严重,其次为WHOⅡ级,再次为WHOⅠ级。
脑膜瘤的治疗方法以外科手术为主,原因是脑膜瘤的边界清晰,多为良性肿瘤。
手术能够彻底清除肿瘤病灶,包括病灶附着于骨骼与大脑部位的纤维。
但是彻底化清除的风险较大,特别是肿瘤浸润脑组织、附近静脉后,彻底切除可能会导致不可逆性脑损伤,因此建议采取化疗。
那么,脑膜瘤患者的具体治疗方法包括哪些呢?1.传统手术+辅助放疗WHOⅠ级肿瘤呈现膨胀性生长,肿瘤边缘和脑组织间具有清晰边界,可以采取Simpson 0级切除治疗,即划定受累硬膜附近的2cm正常硬膜范围,将其切除。
若患者不适用于以上手术,则可采取Simpson Ⅰ级或是Ⅱ级切除手术,同时联合定位放疗,进而抑制疾病复发。
多数WHOⅠ级该病患者经过手术切除后可以显著控制病情,但仍有复发风险。
脑膜瘤开颅手术后遗症

脑膜瘤开颅手术后遗症脑膜瘤是一种恶性肿瘤,它起源于脑膜组织,通常是在颅骨上形成的肿块。
脑膜瘤开颅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旨在完全切除肿瘤并防止其扩散到周围组织和脑部。
尽管手术可以有效地切除脑膜瘤,但它可能会导致一些不可避免的后遗症。
这篇文章将探讨脑膜瘤开颅手术后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遗症,并提供一些建议来缓解这些问题。
脑膜瘤开颅手术后,许多患者可能会经历头痛、头晕和恶心等症状。
这些症状通常是由手术中使用的麻醉药物导致的,或者是由于手术切除过程中损伤了周围组织和血管引起的。
通常情况下,这些症状会在手术后的几天或几周内逐渐减轻,但有些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完全康复。
如果这些症状持续时间过长或过于严重,您应该及时咨询医生。
与手术直接相关的最常见的后遗症是感染风险。
由于手术需要切开头皮和颅骨,因此存在感染的风险。
术后患者应定期观察伤口是否发红、发热或有分泌物,如脓液。
如果您观察到这些症状,请立即向医生报告。
此外,术后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或治疗可能的感染。
神经功能障碍是另一个可能的后遗症。
脑膜瘤开颅手术可能需要切除或搬移一些周围神经组织。
这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语言障碍、记忆问题、视觉或听觉问题等。
这些后遗症通常会在手术后几周或几个月内逐渐减轻,但有些患者可能需要康复训练来帮助恢复神经功能。
与康复师合作,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是最佳的康复策略。
脑膜瘤开颅手术后,患者也可能面临着心理和情绪方面的挑战。
手术过程本身可能会引起焦虑和抑郁,而手术后的康复期也可能会导致患者情绪波动和挫折感。
在这个过程中,寻求心理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与家人、朋友和专业心理健康专家交流可以帮助患者处理情绪问题,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
脑膜瘤开颅手术后,患者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也需要一些调整。
医生通常会建议饮食健康、多摄取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并避免摄取过多的盐和饱和脂肪。
此外,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用脑,以免增加头部压力和可能的并发症的风险。
脑膜瘤护理

脑膜瘤护理脑膜瘤护理脑膜瘤是指起源于颅内外脑膜的原发性肿瘤,其治疗过程需要全面的护理措施。
本文将从护理的角度介绍脑膜瘤的护理要点。
一、护理前准备1. 环境准备:确保病房内的清洁和安静,避免引起刺激。
保持空气流通,控制室内温度适宜。
2. 相关设备准备:保证所需的医疗设备齐全且正常运行,如输液泵、监护仪等。
3. 隔离措施:脑膜瘤可能会出现感染,需要进行相关的隔离措施。
二、术后护理1. 观察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头部抬高:术后的患者应保持头部抬高,以降低脑脊液压力,减少脑膜瘤的压迫。
3. 排便护理:由于手术期间患者可能会使用镇静和肌松药物,术后可能出现便秘,护理人员应监测患者的排便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给予灌肠或饮食调理。
4. 液体管理:术后的患者可能需要通过静脉输液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纠正血容量不足等问题,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液体的输入和输出情况,及时调整。
5. 伤口护理:术后的患者有切口需要进行伤口护理,包括清洁和更换敷料等,应采取无菌操作以预防感染。
6. 疼痛管理:术后的患者可能出现头痛、颈部不适等疼痛症状,护理人员应进行疼痛评估,并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止痛治疗。
7. 安全保护:脑膜瘤手术后容易出现和脑功能相关的问题,如平衡困难、术后意识改变等,护理人员应加强安全护理,防止意外摔倒或其他伤害。
三、康复期护理1. 功能锻炼: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护理人员可以进行相应的功能锻炼,如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平衡矫正等,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2. 心理支持:脑膜瘤的诊断和治疗对患者来说是巨大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应进行心理支持,与患者进行交流,提供安慰和鼓励。
3. 饮食调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需求,护理人员应进行饮食调理,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和水分平衡。
4. 定期复查:脑膜瘤患者在康复期仍需要定期复查,护理人员应跟进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膜瘤(meningioma),脑脊膜瘤;硬脑膜肉瘤;durosarcoma ,生长缓慢,病程较长,甚至可达10余年是颅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肿瘤往往长得很大,而临床症状(特别是颅内压增高症状)还不严重;脑膜瘤在儿童期极少见,仅占儿童期颅内肿瘤的0.4%~4.6%。
纠错编辑摘要目录• 1 概述• 2 分类• 3 发病机制• 4 病因• 5 流行病学•脑膜瘤 - 概述儿童脑膜瘤 X光图脑膜瘤(meningioma),别名:硬脑脊膜肉瘤;脑脊膜瘤;硬脑膜肉瘤;durosarcoma ,生长缓慢,病程较长,甚至可达10余年,是颅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肿瘤往往长得很大,而临床症状(特别是颅内压增高症状)还不严重;脑膜瘤在儿童期极少见,仅占儿童期颅内肿瘤的0.4%~4.6%。
脑膜瘤(meningioma)来源于埋在上矢状窦两侧的蛛网膜绒毛的细胞(脑膜皮细胞),占颅内所有原发性肿瘤的20%左右。
多为良性,生长缓慢,易于手术切除,此瘤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预后最好。
好发部位为上矢状窦两侧、大脑镰、蝶状嵴、嗅沟、小脑桥脑角,枕大孔及脊髓的周围。
肉眼观,为不规则性肿瘤,与硬膜紧密相连,陷入脑表面,但脑内浸润很少,肿块质实,灰白色,呈颗粒状,可见白色钙化砂粒,偶见出血。
镜下特征性图像为脑膜皮细胞呈大小不等同心圆状漩涡状,其中央血管壁常有半透明变性,以至于钙化形成砂粒体。
(脑膜细胞型或融合细胞型—瘤细胞还可为梭形,呈致密交织束结构,有的胞核可呈栅栏状排列,其间可见网状纤维或胶原纤维(漩涡细胞型),有时可见囊性变或向黄*色瘤细胞、骨、软骨细胞分化,但这些组织学类型却与预后无关。
以上所述组织型的脑膜瘤生长缓慢,组织学上也为良性。
与此相反,呈乳头状构造的脑膜瘤呈恶性经过。
有时直接生成恶性脑膜瘤,此时细胞分裂像多,有的出现脑内浸润,有的形态上很象纤维肉瘤。
[1]按其病理学特点分为以下各型:内皮型或纤维型、血管型、砂粒型、混合型或移行性、恶性脑膜瘤、脑膜肉瘤一般将前5种归类于良性脑膜瘤的范畴,以血管型脑膜瘤最常发生恶变,多次复发者亦应考虑恶变可能。
恶性脑膜瘤的生长特性:细胞形态具有恶性肿瘤的特点,生长快向周围组织内生长,发生转移等。
1、异位脑膜瘤:尚有异位的脑膜瘤,偶见于颅骨板障、额窦、鼻腔头皮下或颈部,系来自异位的蛛网膜组织,并非转移,脑膜瘤有多发性,约占1%~2%,可多达几十个,散在于同一部位,其中一个大的瘤结节,还有小的肿瘤,大如核桃,小如粟粒,幕上脑膜瘤远多于幕下。
此外,脑膜瘤可与胶质瘤、神经纤维瘤同时存在于颅内,也可与血管瘤并存。
2、脑膜肉瘤: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病情发展快,浸润性生长,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术后迅速发展,可见远处转移。
脑膜瘤依据部位不同,其特殊临床表现亦不同,以下特作略述:大脑凸面脑膜瘤,病史一般较长,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痛,精神障碍,肢体动动障碍及视力、视野的改变,约60%患者半年后可出现颅压增高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局部癫痫,面及手抽搐,大发作不常见。
3、矢状窦旁脑膜瘤:瘤体生长缓慢,一般患者出现症状时,瘤体多已很大,癫痫是本病的首发症状,为局部或大发作,精神障碍表现为痴呆,情感淡漠或欣快,患者出现性格改变,位于枕叶的矢状窦旁脑膜瘤可出现视野障碍。
4、蝶骨嵴脑膜瘤:肿瘤起源为前床突,可出现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向眶内或眶上侵犯,可出现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瞳孔散大;癫痫,精神症状、嗅觉障碍等。
5、鞍结节脑膜瘤:视力视野障碍,80%以上患者以视力障碍为首发症状;头痛,少数患者可出现嗜睡,记忆力减退,焦虑等精神症状;有的患者可出现内分泌功能障碍,如性欲减退、阳痿、闭经等;亦有患者以嗅觉丧失,癫痫、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就诊。
6、嗅沟脑膜瘤:早期症状即有嗅觉逐渐丧失,颅内压增高可引起视力障碍,肿瘤影响额叶功能时可有兴奋、幻觉、妄想,迟钝,精神淡漠,少数患者可有癫痫。
往往引起同侧视神经萎缩,由于颅内压增高,对侧视神经水肿,成为Foster-kenydy征。
7、桥小脑角脑膜瘤:此部位肿瘤以听神经瘤多见,占70-80%脑膜瘤,仅占6-8%,胆脂瘤4-5%,临床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鸣,面部麻木,感觉减退等。
损害表现为:走路不稳,粗大水平震颤,患侧共济失调。
8、岩骨—斜坡脑膜瘤:常表现为头痛,但往往不被引起注意,Ⅲ—X颅神经受损症状明显。
9、脑室内脑膜瘤:因在脑室内生长,早期神经系统功能损害不明显,就诊时肿瘤多已较大,常表现为头痛,视乳头水肿,癫痫,同向性偏盲,对侧肢体偏瘫。
10、中颅窝脑膜瘤:表现为三叉神经痛,眼球活动障碍,眼睑下垂,复视,视力下降,同向性偏盲等。
11、小脑幕脑膜瘤:患侧粗大水平震颤及共济失调,视野障碍等。
12、海绵窦旁脑膜瘤:表现为头痛、视力视野改变,眼肌麻痹,三叉神经一二支分布区域疼痛。
13、枕骨大孔脑膜瘤:早期表现为颈部疼痛,手和上肢麻木,易被误诊。
14、眼眶及颅眶沟通脑膜瘤: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视力下降等。
脑膜瘤 - 发病机制脑膜瘤 CT图脑膜瘤属于脑膜内皮细胞肿瘤,可能来源于蛛网膜绒毛或胚胎残余。
包括11种类型,脑膜内皮型、纤维型、混合型、砂粒体型、血管型、微囊型、分泌型、透明细胞型、脊索样型、淋巴浆细胞型、化生型。
其中最常见的是脑膜内皮型,约占脑膜瘤的53.5% 。
脑膜瘤有球形和扁平形两种。
球形多见,表面完整或呈结节状有色膜常有一“脐”与硬膜相连;扁平形厚度常不超过1cm,广布于硬膜上以颅底部多见。
脑膜瘤血管丰富多由颈外与颈内(或椎基底)动脉双重供血。
肿瘤切面呈暗红色,可有片状脂质沉积的奶黄色区常见编织状结构,有时见钙化砂粒,少数有囊性变。
脑膜瘤的组织形态有多种表现,但各类型都多少具有脑膜瘤的基本结构,含有脑膜内皮细胞成分,细胞排列也常保留蛛网膜绒毛及蛛网膜颗粒的一些特点呈漩涡状或同心圆状,这些同心圆的中部容易发生透明变性或钙化,瘤组织中可见纤维组织、血管组织、脂肪、骨或软骨以及黑色素等。
肿瘤恶性度为Ⅰ级。
脑膜瘤 - 病因神经上皮组织肿瘤有两类。
一类由神经系统的间质细胞(即胶质细胞)形成,称为胶质瘤;另一类由神经系统的实质细胞(即神经元)形成,没有概括名称。
由于从病原学和形态学上,现在还不能将这两类肿瘤完全区别,而胶质瘤常见的多,所以将神经元肿瘤包括在胶质瘤中。
神经上皮起源的肿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约占颅内肿瘤总数的44%。
脑膜肿瘤包括脑膜内皮细胞肿瘤、间叶性非脑膜内皮性肿瘤、原发黑色素细胞病变和组织来源不明的肿瘤4类。
脑膜瘤 - 流行病学本组遇到61例脑膜瘤,占同期2000例颅内肿瘤的3.1%。
约占颅内肿瘤的17.8%,发病率仅次于神经上皮组织肿瘤居第2位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约2∶3。
多见于中年,平均年龄4 1.3岁脑膜瘤的好发部位按其发生率依次为:大脑凸面、矢状窦旁、大脑镰旁、蝶骨嵴、前颅窝底、鞍区、脑桥小脑角、中颅窝、小脑幕、脑室内、三叉神经节区、斜坡及枕大孔区、脑膜瘤幕上、下发生率的比例为7.5∶1。
多发脑膜瘤约占1%。
最常见的症状是颅内压增高,可表现为头痛、呕吐和视盘水肿,多有侧脑室内或后颅凹肿瘤导致的梗阻性脑积水引起,也可由肿瘤的占位效应引起,其次是视力视野障碍,可因肿瘤压迫视通路或梗阻性脑积水造成继发性视神经萎缩引起侧室内的肿瘤可压迫颞叶深部的视放射引起同向性偏盲。
肿瘤沿颅底匍匐生长时可造成脑神经的障碍,以面听神经最常见。
有8%~31%的患儿表现为抽搐发作,但癫痫的发生率较成人低。
特点儿童脑膜瘤与成人的发病特点有以下不同:(1) 恶性较成人多见:成人脑膜瘤多为良性肉瘤样变少见,而儿童颅内脑膜瘤恶性较成人多见。
(2) 位于侧脑室三角区和后颅凹:成人脑膜瘤好发于大脑突面或矢状窦旁,而在儿童期肿瘤多位于侧脑室三角区和后颅凹。
(3) 合并有神经纤维瘤:患儿多合并有神经纤维瘤病(约占20%) 。
(4) 内皮型和血管内皮细胞型多见:成人脑膜瘤以纤维型和沙砾型多见而儿童则以内皮型和血管内皮细胞型多见。
(5) 肿瘤常生长较快:成人脑膜瘤多生长缓慢,病程较长;而儿童患者肿瘤常生长较快,就诊时肿瘤可生长巨大。
(6) 较多与硬脑膜无粘连者:成人脑膜瘤多与硬脑膜有粘连;在儿童则肿瘤与硬脑膜无粘连者不在少数,可能与肿瘤来自于蛛网膜或软脑膜有关。
(7) 囊变和出血多见:儿童脑膜瘤钙化少见,囊变和出血多见。
(8) 复发率较高:儿童脑膜瘤术后的复发率较成人高。
并发症可并发脑积水,视力视野障碍,抽搐。
只凭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较为困难,多结合神经放射检查脑膜瘤CT上表现为密度均匀的等或稍高密度占位强化均一。
在儿童型肿瘤,囊变和出血较多见而钙化少见。
肿瘤位于脑实质内不与脑膜和颅骨粘连也较成人多见。
MRI检查多表现皮质样T1和T2信号占位均匀强化,可见周围有包绕流空血管征,肿瘤的部位和特征表现有助于鉴别诊断,部分小儿脑膜瘤可因囊变坏死表现为信号不均一的特征。
鉴别诊断与其他脑膜肿瘤相鉴别。
实验室检查一般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
其它辅助检查1、头颅平片(1) 局限性骨质改变:多为骨质增生,出现内板增厚,骨板弥漫增生,外板骨质增生呈针状放射。
脑膜瘤引起颅骨局限性变薄和破坏的发生率较少仅为10%左右。
(2) 血管压迹增多:可见脑膜动脉沟增粗迂曲,最常见于脑膜中动脉沟。
局部板障静脉异常增多。
(3) 肿瘤钙化:多见于砂粒体型脑膜瘤。
钙化较密实,显出整个肿瘤的团块影。
2、CT 平扫呈边缘清晰略高密度影,增强扫描肿瘤均匀着色,强化明显周围常有水肿带。
CT检查基本可对脑膜瘤做出定性诊断。
3、MRI 在T1加权像上可为等信号或高信号。
T2加权像上通常为稍高信号,也可为等信号 MRI的定位诊断优于CT,但对脑膜瘤的定性常不如CT 。
4、脑血管造影现在已经不再用于定性定位诊断。
只是用于了解肿瘤的供血以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同时可对肿瘤的供血血管进行栓塞,为手术治疗提供便利。
手术全部切除是取得良好疗效的最佳选择。
因为肿瘤多体积较大,位于侧室或后颅凹,肉瘤样变和浸润生长较多,因此手术全切除困难、手术死亡率高。
据报道脑膜瘤手术死亡率为10%。
对于未能切除的残余肿瘤应行放射治疗,以减少复发率。
血供极丰富的肿瘤也可术前放疗为手术创造条件。
脑膜瘤的复发率为5%~21%,血管外膜细胞瘤的复发率可达80% 脑膜肉瘤还可发生远处转移,复发率与手术切除程度和肿瘤的组织类型有关。
脑膜瘤的预后较成人差,但手术全切除后辅助放疗可使部分存活相当长一段时间。
手术是脑膜瘤首选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Simpson 1957年将脑膜瘤手术分为5级Ⅰ级:肉眼全切除肿瘤及其附着的硬膜、异常颅骨和肿瘤起源的静脉窦。
Ⅱ级:肉眼全切除肿瘤,电凝附着的硬膜。
Ⅲ级:全切硬膜内的肿瘤。
Ⅳ级:部分切除肿瘤。
Ⅴ级:只做减压术和(或)活检大脑凸面脑膜瘤应做到SimpsonⅠ级切除,可将受累的矢状窦壁切除,做窦的重建;颅底的脑膜瘤要做到SimpsonⅡ级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