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参与问题解决的脑机制
学习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
![学习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https://img.taocdn.com/s3/m/f30e7d64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b8.png)
学习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通过独特、新颖、富于创意的角度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一种认知方式。
它能够帮助我们发现问题中的机遇,开拓创新的思路,并找到独特的解决方案。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对于发展个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认识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以及应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认识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超出常规、寻求创新与突破的思考方式。
它不局限于传统的思维模式,而是追求独特和新颖的想法。
创造性思维能够帮助我们发现问题中的内在联系,跳出常规思维的固定框架,找到非传统的解决途径。
不同于逻辑思维强调的推理和证明,创造性思维注重的是发散思维和突破规则的能力。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1. 打破常规思维模式: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不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模式。
可以通过模拟思考、侧面思考、逆向思维等方式来激发新的灵感和想法。
2. 注重观察和感知:培养对于周围环境的敏感度,留意琐碎细节中的潜在问题和机会。
观察并思考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可能的变化,从而激发创造性思维。
3. 突破自我设限:不要过于拘泥于自己的能力和经验,敢于挑战自我,勇于面对未知。
通过探索和尝试新的领域和方法,开拓思维的边界。
4. 多元思维的融合:将各种不同的思维方法、理论和观点进行整合,开展跨学科的思考和研究,从而产生更具创造性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5. 学习思维工具与技巧:运用各种思维工具和技巧,如头脑风暴法、思维导图等,来辅助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思维、激发想象力。
三、应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不仅仅适用于艺术、创作领域,它在各个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以教育领域为例,探讨如何应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
在教育领域中,我们常常面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
通过运用创造性思维,我们可以尝试以下解决方案:1. 创新教学方式:设计有趣、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青年人的创造性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
![青年人的创造性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12b05804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e8.png)
青年人的创造性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是青年人发展和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素质之一。
尤其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具备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青年人更加受到重视和追捧。
本文将探讨青年人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并提供一些培养这两方面能力的方法和建议。
一、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创造新颖想法和产生创意时所涉及的思维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
具备创造性思维的人能够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并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1. 多元角度思考:学会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思考问题,不仅仅局限于常规思维模式。
可以通过拓展知识面,与不同领域的人交流,以及尝试新的体验和挑战来拓宽思维边界。
2. 多样化的思维工具:运用各种思维工具,例如头脑风暴、思维导图、故事演绎等,可以帮助激发创造性思维,促进灵感的涌现。
3. 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新鲜事物保持好奇心,积极主动地寻求知识和信息,不断学习和探索新领域。
好奇心可以成为推动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动力源泉。
二、解决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是指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一个实用的能力,也是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
以下是一些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1. 客观分析问题:在面对问题时,要采用客观冷静的态度,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和具体细节。
通过全面、准确地了解问题,才能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2. 创造性解决方案: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非传统的解决方案。
有时候,突破传统思维模式,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可以事半功倍。
3. 合作与沟通:尝试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集思广益,从不同的角度收集建议和意见。
有效的团队合作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可以帮助解决问题更高效、更全面。
结语青年人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
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c8d1f622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77.png)
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在现代社会,面对日益复杂和多元化的问题,传统的解决方式往往已经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
因此,运用创造性思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并提供一些有效的策略。
首先,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原则是开放性和多元性。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和多元的视角来思考。
这种开放性的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摒弃传统的思维定式,找到新的解决方案。
例如,如果我们面临一个技术难题,我们可以从不同领域的专家中寻求帮助,或者将看似相关性不高的概念和观点联系起来,以产生新的创意。
其次,创造性思维需要培养对问题的敏感性和观察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经常忽略一些问题或者将其视作理所当然。
然而,通过提高观察力和敏感性,我们可以发现问题中的机会和潜在的解决方案。
例如,比尔·盖茨发现了全球卫生领域存在的巨大挑战,并通过其基金会投入资源来寻求解决方案。
因此,培养对问题的敏感性是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条件。
进一步,创造性思维需要培养灵活性和适应性。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常常需要面对变化和不确定性。
因此,我们需要具备灵活的思维方式,能够迅速调整策略和方法。
对于一些看似无法解决的难题,我们可以考虑采用不同的角度和方法,从而找到更加创新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此外,创造性思维还需要培养合作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单打独斗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结果。
因此,与团队合作的能力至关重要。
合作不仅可以集思广益,还可以促进创造性思维的碰撞和融合。
通过团队合作,可以将不同的观点和经验结合起来,形成更加全面和创新的解决方案。
最后,挑战常规思维模式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面。
许多问题和挑战在一定程度上源于我们固有的思维模式和限制性的信念。
因此,我们需要能够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去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比如,苹果公司在设计iPhone时,挑战了传统的手机设计理念,创造出了独具创新性的产品。
因此,敢于挑战常规思维模式是创造性思维的一项重要策略。
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e3089582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00.png)
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创造性思维是指个体以独特、有意义的方式将各种信息进行组合、重组和转化的能力。
它是人类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个人的全面发展以及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一、培养想象力和开放性思维1. 激发好奇心好奇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实践等方式激发好奇心,尝试去发掘新的领域、学习新的知识,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
同时,我们要学会提出问题,不断追问“为什么”、“怎么样”,以此来深入思考和探索。
2. 进行头脑风暴头脑风暴是一种集体思考的方法,可以在团队合作中提升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可以通过设立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团队成员自由发散出各种想法和解决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不评判、不批评,尽可能多地收集和整理各种想法,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筛选和改进。
3. 培养开放的思维方式开放的思维方式是指不局限于传统的思维模式,能够接受多样的观点和方法。
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增加多样性和创新性。
同时,多与他人交流,了解他人的见解和经验,可以帮助我们丰富自己的思维方式,更加全面地看待问题。
二、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1. 增强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基础,需要通过阅读、学习逻辑学等方式进行训练。
我们要学会分析问题,将大问题拆解成若干小问题,逐一进行解决。
同时,要注重提出有逻辑关系的论证和推理,让自己的思维更加严密和有条理。
2. 培养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指能够对事物和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我们要学会质疑和挑战,不轻易接受他人观点,通过辩证和综合的方式对事物进行思考。
同时,要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不断追问自己“这样做有什么问题?”、“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解决方法?”等,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1. 创造性的问题定位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学会准确定位问题的关键点和要素,思考和界定问题的范围和目标。
创造性思维与解决问题
![创造性思维与解决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36423c16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ee.png)
创造性思维与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大脑的重要能力之一,它能够帮助我们寻找新的解决方案,创造新的观点和创意,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问题。
本文将探讨创造性思维对问题解决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技巧。
一、创造性思维对于问题解决的重要性创造性思维是指通过独特的、非传统的方式思考问题,超越常规思维模式,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能够帮助我们跳出固有的思维框架,发现问题的本质和多样化的解决路径。
首先,创造性思维能够帮助我们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
创造性思维鼓励我们关注问题的细节和潜在因素,从而帮助我们全面了解问题的本质,并在多个层面上寻找解决方案。
其次,创造性思维能够激发我们的想象力。
通过培养创造性思维,我们能够从现实中脱离出来,勇于尝试新的理念和观点,发掘事物的多种可能性。
最后,创造性思维能够提高我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竞争力。
创造性思维能够帮助我们快速、高效地找到最优解决方案,使我们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更加出色。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技巧1. 做“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展示思维过程和思维关系的方法。
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我们可以将问题的各个要素有机地连接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问题的逻辑和思维路径。
2. 提问和质疑。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提出更多的问题,并对传统观念进行质疑。
通过提问和质疑,我们能够挑战现有的认知,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3. 探索多元文化和领域的知识。
了解不同文化和领域的知识,可以为我们提供新的思考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学习和探索多元文化和领域,我们可以打开思维的局限,拓宽思路。
4. 练习思维跳跃。
思维跳跃是指跳出已知的框架,迅速联想到新的概念和观点。
可以通过进行日常思维训练,如谜语解答、创意游戏等来提高思维跳跃的能力。
5. 创造宽松的环境。
创造性思维需要一个宽松和舒适的环境。
创造性思维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创造性思维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beda3b7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73.png)
创造性思维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在现代社会中,问题解决是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的日常挑战。
而创造性思维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能力,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问题,并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探讨创造性思维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并介绍几种创造性思维技巧。
首先,创造性思维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工作场所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些问题可能需要我们寻找现成的解决方案,而另一些问题则需要我们运用创造性思维来找到新的解决方案。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拥有开放的心态和灵活的思维方式。
首先,我们需要摒弃传统的思维方式,敢于打破常规和传统的思维模式。
例如,在解决一个复杂的工作问题时,我们可以尝试换个角度思考,或者用一种不同的方式来看待问题。
这种能够跳出常规思维模式的能力,能够帮助我们发现问题中的隐藏信息,从而寻找到更加创新的解决方案。
其次,创造性思维也需要我们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
这包括对问题本身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以及对各种可能解决方案的评估和比较。
批判性思维能够帮助我们评估不同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从而选择最优的解决方案。
在进行批判性思维时,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关键问题,如“这个解决方案是否能够解决根本问题?”“这个解决方案是否能够在实践中有效运行?”等等。
此外,创造性思维还需要我们具备联想和归纳的能力。
联想是通过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形成新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联想,我们可以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应用于新的领域和问题,从而创造出更加创新的解决方案。
归纳是根据已有的数据和观察结果,总结出一般规律和特征。
通过归纳,我们可以从已有的案例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为解决类似的问题提供启示。
除了以上提到的创造性思维技巧,还有一些其他的技巧也可以帮助我们在问题解决中发挥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例如,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将问题和相关的信息进行可视化,激发创造性思维和关联思考。
头脑风暴则是一种集体创造性思维的方法,通过团队合作和集思广益,寻找出更多的解决方案。
创造性思维的脑机制
![创造性思维的脑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f3dd04e2524de518964b7d02.png)
心理科学进展 2009, V ol. 17, No. 1, 106–111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106创造性思维的脑机制*刘春雷 王 敏 张庆林(西南大学心理学院,重庆 400715)摘 要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
近年来,脑电和脑成像技术的发展为研究创造性思维的神经基础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对创造性思维的脑机制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
创造性思维的脑机制研究主要包括顿悟的脑机制、发散性思维的脑机制、远距离联想的脑机制、言语创造性和图画创造性的对比的脑机制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创造性思维需要多个脑区的参与,因不同的认知任务其关键脑区而有所不同。
对创造性思维的脑机制研究进行了总结,对这些研究可能存在创造性思维究竟应该定义为“领域一般的”还是“领域特殊的”的解释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了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基线任务设置问题和未来研究中需要在研究手段、研究设计、研究领域等方面加以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 创造性;创造性思维;脑机制;脑电;功能磁共振;脑功能成像 分类号 B842; B8451 引言创造性(creativity )也可以称之创造力,现代创造性研究的倡导者吉尔福特(Guilford, 1950)指出,在创造活动过程中,创造性思维是个体创造性的具体表现,其核心是发散性思维(divergent thinking ),即“从给定的信息中产生信息,从同一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许许多多的输出。
”现在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性有两个关键要素,即“新颖性”和“适用性”,将创造性定义为个体产生新颖奇特而具有实用价值的观点或产品的能力(Sternberg, 1999)。
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可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探讨。
从广义上看,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过程,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多角度思维产生出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思维过程。
从狭义上说,凡是对某一具体的思维主体而言,具有新颖、独特意义的任何思维,都可称之为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与解决问题
![创造性思维与解决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0031ba82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f1.png)
创造性思维与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是指一种能够独立、创造性地思考问题、提出新观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倾向。
它是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体现,对于解决问题、促进创新和推动社会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创造性思维的定义、特点以及与问题解决的关系,并提出提升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一、创造性思维的定义及特点创造性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时,能够以开放、灵活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产生出创新的观点、想法和解决方案。
它与传统的线性思维相比,更加注重跨界融合、突破固有模式的能力,体现了非常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创造性思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非传统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够打破常规思维模式,超越传统的思维框架,寻找新的视角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多元思维:它能够将多种不同领域的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相融合,形成创新的观点和思考路径。
3. 前瞻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具有对未来趋势和发展方向的敏感性,能够提前发现问题和机遇,并寻找创新解决方案。
4. 不受限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够摆脱限制和束缚,不受现实条件和常规思维的禁锢,勇于挑战传统观念和常规做法。
二、创造性思维与问题解决的关系创造性思维与问题解决密切相关,它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创造性思维能够帮助我们看到问题的本质、发现问题的内在联系,从而提出更为创新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1. 针对问题的重新定义:创造性思维能够帮助我们重新定义问题,并提出更具独创性和前瞻性的问题表述,为解决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2. 跨界融合的思考方式:创造性思维能够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经验相融合,形成全新的思考路径,使得问题更具全面性和多维度的考虑。
3. 创新的解决方案:创造性思维能够从非常规和创新的角度出发,提出独特和有效的解决方案,使得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或者优化。
4. 激发团队创造力:创造性思维不仅仅适用于个人,也可以在团队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创造性思维可以激发团队成员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的集体智慧,推动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
创造性思维的八个策略:激发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的八个策略:激发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0d52a5cf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81.png)
创造性思维的八个策略:激发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言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它可以激发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对个人的发展和成功起到关键作用,也对企业和社会的进步有着重要影响。
然而,很多人认为创造性思维是天赋,只有少数人才能拥有。
事实上,创造性思维是可以培养和提升的,只需要我们学会一些策略,就能够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八个策略,帮助读者发展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培养好奇心好奇心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石。
好奇心驱使我们主动去探索和发现新的事物,从而产生新的观点和想法。
为了培养好奇心,我们可以经常提出问题,思考事物的本质和原理,积极主动地寻找新的知识和经验。
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对世界的敏感度,观察周围的变化和细节,从中获取灵感和启发。
2. 接受不同的观点和观念创造性思维需要我们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接受不同的观点和观念。
我们应该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的观点,不急于否定和批评,而是尝试理解他人的思维方式和逻辑,从中学习和借鉴。
多元化的观点和观念可以帮助我们看到问题的不同面向,进而提出更多元化和创新的解决方案。
3. 培养联想和类比思维联想和类比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
我们可以通过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联想和类比,从而激发出新的想法和观点。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将动物的特点和行为与人类的行为进行类比,产生新颖的思考角度。
类似地,我们也可以将其他行业或领域的经验和方法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从而打开思路,创造出新的解决方案。
4. 培养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事物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的能力。
通过培养批判性思维,我们可以更好地辨别事物的优势和不足,发现问题的本质和根源。
批判性思维还能帮助我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避免偏见和片面性。
为了培养批判性思维,我们可以学会提问和质疑,不轻信表面的观点和说法,经常进行逻辑推理和证据分析。
5. 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氛围创造性思维需要一个积极、创新的环境和氛围。
创造性思维原理与创新方法概述
![创造性思维原理与创新方法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0fa33f990242a8956bece4ea.png)
一、 创造(创新)并不神秘
创造: 唐代颜师古:“创,始造也。” “创造”在辞海中定义: “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 发明案例;
创造学的二条基本原理:
1. 人人都有创造潜力。 2.创造潜力是可以培训而激发出来的。
人的潜力是可以培训及反复练习而激发出来。
成都女孩王文婷发明水上行走鞋
不倒翁牙刷
钱学森指出“实际上的每一个思维活动过程都不会是 单纯一种思维在起作用,往往是两种甚至是三种先后 交错在起作用。比如人的创造思维过程就决不是单纯 的抽象(逻辑)思维,总要有点形象(直感思维),甚至要 有灵感(顿悟)思维”。
三、开展创造性思维有效途径
◆探索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思路或思想方法 创造性思维的本质即是各种不同思维形式
Noodle
MRT
Butter
Cold
二、创造性思维基本形式
• 逻辑思维 • 形象思维 • 灵感思维 • 直觉思维
●(直线)逻辑思维 定义: 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反映现实的思维过程。
抽象思维是一维的“线性”思维(钱学森) ① 若A>B、B>C , 所以 A>C. 逻辑思维的训练途径:
自然科学中的数学,力学等。
●(空间)形象思维
定义:借助于具体形象来展开的思维过程。 形象思维是“面型”思维(钱学森) 形象思维的训练途径
唐诗中的形象思维
/
● 灵感思维
定义:在不知不觉中突然迅速发生的思维过程,亦称顿 悟思维。
特征: –突发性 : 突然发生没有预兆,上升为质的飞跃思维。 –与长期艰苦思维过程活动有关,但发生时是突发的。 –与潜意识有关
2)发散思维的作用 (1)产生大量设想,提供更多地选择机会。 比如: 砖的作用。
A:造房子、造围墙、造猪圈、造羊圈、造狗窝、 造鸡窝、造鸭窝、铺路、造台阶等。 B:铺路、练气功、练举重、做涂料、写字、做
揭秘大脑中的创造力创意思维的神经机制
![揭秘大脑中的创造力创意思维的神经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7b652691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08.png)
揭秘大脑中的创造力创意思维的神经机制创造力是人类独有的思维能力,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体成长的重要因素。
然而,创造力的神经机制长期以来一直是神秘而深奥的领域。
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研究工作,逐渐揭开了大脑中创造力和创意思维的神经机制,本文将以此为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大脑结构与创造力1. 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人类思维活动的主要场所,它被认为是创造力的重要基础。
研究发现,具有较高创造力的人在大脑皮层上表现出了更高的功能连接性。
这意味着他们的大脑区域之间有更多的信息交流和互动,为创意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2. 前额叶皮层前额叶皮层是大脑中与高级认知功能密切相关的区域,被认为是创造力的关键之一。
研究发现,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与前额叶皮层的活动密切相关。
这一区域在创造性思维任务中表现出了更高的激活水平,而与创造力相关的神经途径也主要发生在这一区域。
3. 海马体海马体是大脑中负责记忆和空间定位的重要区域,它也与创造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研究发现,创造性思维和记忆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这可能是因为创意思维需要对过去的经验和知识进行整合和跳跃,而海马体的记忆功能为此提供了重要支持。
二、神经通路与创造力1. 默认模式网络默认模式网络是大脑中一组基本模式的连接,与自主思维和内省思考有关。
研究表明,默认模式网络在创造力的发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人们处于休息、散步等放松状态时,该网络活动较为活跃,创造力也会被激发。
因此,这一神经通路的研究为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 纹状体-前额叶通路纹状体和前额叶之间的连接被认为是创造力的关键通路之一。
这一通路参与了创造性思维的规划、灵感的产生和控制等过程。
研究发现,纹状体与前额叶之间的连接强度与个体的创造力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这进一步证明了这一通路的重要性。
三、神经递质与创造力1. 多巴胺多巴胺是神经递质中与创造力最为相关的一种。
研究表明,多巴胺的释放与创造性思维紧密相关。
创造性思维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创造性思维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db0ed17a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b8.png)
创造性思维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在面对问题和挑战时,能够提出新颖独特的解决方案的一种思维方式。
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对于他们的综合素养和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一、提供自由的探索环境创造性思维需要一个自由的探索环境来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需要得到尊重和满足。
幼儿园应该提供多元化的参与活动,例如自由玩乐、绘画、拼图等,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也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幼儿探索未知和尝试新事物,让他们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
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观察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幼儿需要通过观察事物的不同特点和关系,培养出独特的洞察力。
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例如设计观察游戏、鼓励幼儿描述自己所见所闻的事物等。
通过观察的过程,幼儿可以了解到问题的实质和内在联系,从而培养起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鼓励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它可以帮助幼儿创造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教师应该鼓励幼儿进行想象和表达,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
例如,组织绘画、手工制作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幼儿有机会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同时,教师也应该给予正面的鼓励和反馈,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四、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创造性思维不仅仅是个体的思考过程,也需要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
幼儿园应该提供鼓励合作的活动,例如集体游戏、小组讨论等,让幼儿在合作中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观点。
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幼儿学会分享和交流自己的想法,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来激发新的创意和问题解决方法。
五、创造性思维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贯穿于整个幼儿园教育的各个方面。
在幼儿园的活动设计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提出问题、思考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尝试。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设计启发性的问题和情境,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心理发展与教育第四章 创造性及创造性思维
![心理发展与教育第四章 创造性及创造性思维](https://img.taocdn.com/s3/m/08683f0cb52acfc789ebc9b9.png)
打破常规, 新的角度!!!
创造性定义---教科书上的定义
创造性也叫创造力,指创造、创建、生产和造就 等。 现代汉语词典:努力创新的思想和表现。 韦氏大词典:“创造的能力、艺术或智力的开发” 其他定义----------本书定义:张庆林与斯滕伯格(2002)张庆林与 斯滕伯格(2002)“人类所特有的、利用一定条 件产生新颖独特、可行适用的产品的心理素质”
吸收了现代的创造性地系统观重视内部系统与外部系统的相互作用新颖性一种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进行改良革新如工厂的技术人员对传统的生产方法进行优劣分析然后克服原有的不足增加新的优势提高生产效率这种技术创新便是所谓的推陈出另外一种是主要不依赖于现成的旧事物而通过创造灵感产生独特的新事物如爱因斯坦坐在椅子上忽然想到人如果没有了椅子的支持会发生什么现象后来他提出了著名的相对论这种发明创造重在前所未有
二、创造性的影响因素?
从哪个角度进行考察创造性 ? 总体上看,创造性研究主要有两种取向:任务模 式取向和个体差异模式取向。 前者多是基于创造性认知的观点,主要探讨被试 在创造性任务与非创造性任务的差异。 后者主要是基于创造性人格的观点,探讨高创造 力与低创造力个体间在特定任务上的差异。 不过也有研究运用交叉模式,考察不同创造性被 试进行创造性思维任务与常规任务的差异。
外因上,以往的传统教育和考试方法多重视传授知 识,积累知识,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 造受到压抑,这是传统教育的弊病。由于创造脑没 有得到足够的利用,大脑右半球脑神经细胞缺乏维 持活性所必需的刺激,久而久之,就会变得“麻木 不仁”,退废成和狼孩一样的大脑,会成为毫无创 造力的人,成为“狼孩”。
为什么创造潜力的开发容易受到忽视?
创造性思维的形式和特点
![创造性思维的形式和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6fb496a1a37f111f0855b6f.png)
2.沃勒斯的四阶段模式 潜伏顿悟阶段
思考从意识活动转入潜意识活动,通过不受约束的潜意识思考,来产生解决问题的创造性 设想。一旦思路接通,就会出现所谓“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顿悟,即潜意识思维成 果在意识中呈现出来,最终获得了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想。
2.沃勒斯的四阶段模式 验证完善阶段
运用逻辑思维或实验方法对所得到的创造性设想进行检验、证明和修正,形成比较完善的概 念、假说、模型或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方法。思维主要以意识活动为基础。如果验证的结果是肯 定的,可以使其进一步完善和具体化,如果验证的结果是否定的,则需要反馈到最初的某个阶 段,开始新的思维。
简单共存类比
这是根据两个对象的各自属性之间都可能具有同样的简单共存关系而进行的类比推理。 它的公式是: A对象:有a、b、c和d属性,有简单并存关系, B对象:有a′、b′、c′ 属性与a、b、c相似, 所以,B对象也可能并存有d′属性。
(地球上氦元素的发现就是如此推理的结果)
② 类比推理的类型 因果关系类比
第一节 创造性思维的一般性质 四、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1.王国维的三阶段说 “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 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第三境也。”这一概括适合于文学诗词创作,也反映了科学技术活动 中的创造性思维过程。 诺贝尔、阿基米德、凯库勒等人灵感发现的例子与王国维的“三境界”非常一致。
接近联想 相似联想 对比联想
2.联想的类型
接近联想,是在时间或空间上相接近的事物或概念间产生的联想。 相似联想,是在具有某些方面相似的概念或事物之间产生的联想。 对比联想,是在具有相反特点的概念或事物之间产生的联想。
2.联想的类型 在实际的思维过程中,这三种联想往往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交叉存在的,例如:
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认知心理机制
![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认知心理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10179ef0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95.png)
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认知心理机制创造性思维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对于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创造性思维并不是每个人都天生具备的技能,而是可以通过培养和训练来提高的。
要了解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认知心理机制,我们首先需要理解认知心理机制是什么,并且探索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创造性思维。
认知心理机制是指人类进行思维和认知活动时所依赖的心理过程和结构。
它包括注意力、记忆、知觉、问题解决、决策和判断等方面。
这些心理机制从多个角度影响着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首先,注意力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意力指的是个体有意识地选择和集中精力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需要个体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不同方面上,并且能够灵活地转换注意的焦点。
因此,培养创造性思维需要训练个体的注意力,使其能够灵活地处理多个任务,并且能够快速地切换注意力的焦点。
其次,记忆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基础。
记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获取、存储和提取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需要个体能够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组合和转化,产生新的观点和想法。
因此,培养创造性思维需要加强个体的记忆功能,提高其对已有知识的灵活运用和整合能力。
另外,知觉也在创造性思维培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知觉是指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接收和解释。
创造性思维需要个体能够灵敏地感知和理解身边的环境,从而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因此,培养创造性思维需要训练个体的观察力和思维的敏感度,从而能够更好地利用外界的刺激来激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另一个关键的认知心理机制是问题解决能力。
创造性思维需要个体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和解决问题,找到新的解决方案。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训练个体运用不同的思维策略和技巧来解决问题,如逆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联想等。
这样可以帮助个体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克服固定思维模式的局限,并且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此外,决策和判断能力也与创造性思维紧密相关。
创造性思维需要个体能够在面对不确定性和风险的情境下做出有效的决策和判断。
创造性解决问题总结
![创造性解决问题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1b6f764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2e.png)
解决方案一:打破思维定势,尝试新思路
总结词
为了克服思维定势的限制,人们需要勇于挑 战传统思维模式,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
详细描述
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反思 和质疑自己的思维模式,寻求不同的观点和 角度。可以借鉴其他领域的知识和经验,激 发新的创意和灵感。同时要保持开放心态, 接纳和整合不同意见和建议。
提高个人与组织的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
培养创新意识
鼓励个人和组织保持好奇心、冒险精 神和创新思维,勇于尝试新方法和解 决方案。
持续学习与知识更新
营造创新氛围
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组织文化 ,促进团队间的交流与合作。
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跟上技术 发展和社会变化的步伐。
谢谢聆听
总结词
思维定势是指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容易受到过去经验和认知的影响,形成固定 的思维模式。
详细描述
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定势可能导致人们难以跳出传统框架,产生 新的创意和解决方案。它可能限制人们的想象力和思考范围,使问题解决陷入 僵局。
挑战二:信息过载
总结词
信息过载是指在处理大量信息时,人们可能会感到困惑和不 知所措,难以筛选出关键信息。
未来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趋势与方向
01
02
03
跨学科合作
未来创造性解决问题需要 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融合 ,跨学科合作将成为重要 趋势。
创新驱动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企业 将更加注重创新,通过创 造性解决问题来获取竞争 优势。
可持续发展
面对全球性挑战,创造性 解决问题将更加注重可持 续发展,平衡经济、社会 和环境需求。
培养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https://img.taocdn.com/s3/m/b94b1419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13.png)
培养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能够独立思考和提出新颖解决问题方法的思维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培养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并提供几种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一、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创新的重要推动力。
只有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
创造性思维使我们能够看到问题的本质,发现问题背后的潜在机会,并提出创新而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工作和生活中,人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复杂的问题,只有通过创造性思维,才能够找到最佳解决方案,提高效率和质量。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1. 开放思维开放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要培养开放思维,我们需要打破固有的思维框架和规则,敢于质疑传统的做法和观念。
可以通过参加各种讨论会、座谈会或者与他人交流来开阔思维,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和观点。
2. 激发好奇心好奇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动力。
我们需要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不断地寻找新的问题和挑战。
可以阅读各种有趣的书籍,参观各种展览和活动,以激发好奇心,拓宽视野。
3. 强调多元思维创造性思维强调多元性,善于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
培养多元思维的方法包括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了解不同文化的习俗和方式,与具有不同背景和经验的人们交流和合作。
4. 创造环境创造性思维需要一个积极的创造环境。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来培养创造性思维,例如整理工作空间、参加创新活动、定期进行头脑风暴等。
5. 灵活思考灵活思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能力。
我们需要学会放松思维,不受固有思维模式的限制。
可以通过学习冥想、做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挑战来培养灵活思考的能力。
6.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创造性思维可以通过团队合作来实现最佳效果。
在团队中,每个成员都可以贡献自己的思考和观点,相互启发和辅助,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参与各种团队项目和活动,可以培养合作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三、总结培养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额叶控制的双系统理论——创造性思维参与问题解决的机制摘要:基于创造性思维与非创造性思维共用同一大脑回路这一假设,提出额叶控制的双系统加工理论,对创造性思维参与问题解决的机制进行阐述,从家庭角度为父母提供了提高子女创造力的依据及具体方法。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额叶控制双系统理论;可塑性创造性思维代表了创造力,创造力是指个体产生新颖且具有实用价值的观点或者产品的能力[1]。
纵观整个科学发展史,创造性思维对个人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创造力的研究起始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吉尔福特在其就职演讲中,提醒人们关注一个被长期忽略却极为重要的领域——创造力。
创造力一度被认为是心理研究的禁区,但是近年来随着神经系统科学与相应技术的发展,我们得以轻拂创造思维的神秘面纱,通过对创造性思维的不断研究,渐窥其神秘本质。
创造力具有共性与差异性[2]。
创造性思维作为普通思维的奇特组成,其组成成分的普通性决定了其共性,因此创造力存在于每一个人。
但是普通思维在不同领域能否组成创造性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的组成数量和组成方式导致了个体间的差异性。
差异性具体表现在创造性思维的领域差异和量级差异,因此不同的个体在不同领域表现出高低不同的创造力,即使在相同的领域中也存在创造力的高低差异。
创造性思维包括两个重要构成,分别是灵感和发散性思维。
解谜作为激发灵感的便捷方式,在创造性思维研究中备受推崇。
Beeman和Kounios的研究发现灵感的产生具有右脑优势,且灵感的产生不是瞬间完成的,而是各脑区分工合作共同酝酿的结果[3,4]。
左、右脑半球存在神经元的差异,左脑的神经元树突短,适合从近处提取信息,右脑神经元的树突就要比左脑长很多,且树突分支明显多于左脑。
相比于左脑,右脑的生理构造使得每个神经元可以从更加广泛的信息来源中搜集信息,将较远的、不相关的想法加以组合,从而找到一些事物间隐藏的联系。
创造性思维另一个重要的构成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代表了思维的流畅性与灵活性等特点,其特性为普通思维的广泛连接提供了可能,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产生。
已有的研究发现当人们在注意力不太集中的时候,反而有助于思维的发散游离以及灵感的生成,更容易产生创造性思维[5-7]。
脑在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智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智力作为人认识、理解事物并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其神经作用机制可以理解为灰质中神经元的快速且高效的激发,灰质神经元反应越快、越准确,智力就越高。
因此在处理信息时,为了确保神经元间的快速高效激发,注意力的聚焦功能极为重要。
已有研究证实创造性思维的确参与了问题解决过程[8],但是其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在进化历程中,大脑皮质尤其是额叶皮质的高度进化为创造性思维参与问题解决提供了生理基础。
额叶控制的双系统模型解释了创造性思维参与问题解决的作用机制。
已有的研究发现,创造性思维与非创造性思维共同采用同一神经回路,均受额叶控制[9]。
我们假设,在额叶的控制下存在两个并行的系统,分别是主动系统和自动系统。
主动系统作为精确加工系统,在额叶的控制下,保持注意力的聚焦,防止外界信息干扰,不断地对当前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加工,加工后的问题特点构成残缺拼图,根据目标拼图寻找匹配程度较高的的普通思维的组合,即目标拼图。
自动系统作为创造性思维的产生系统,受额叶的协调监控,同步获取主动系统不断加工后的残缺拼图,并自动地根据残缺拼图产生大量的可能应用于完成残缺拼图的普通思维组合,称之为潜在目标拼图。
在创造性思维参与问题解决过程中,额叶的作用至关重要,其控制功能表现为抑制对主动系统的干扰,以及对双系统的协调监控。
同时额叶的发达程度不仅决定了残缺拼图的极限加工程度,还决定了个体对双系统的协调监控能力。
残缺拼图的极限加工程度决定了两个系统产生的目标拼图能否有效匹配残缺拼图,形成完整拼图;对双系统的协调监控能力决定了个体能否将自动系统中的潜在目标拼图识别为目标拼图,进行提取并形成完整拼图,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主动系统和自动系统均具备普通思维的组合能力,主动系统的普通思维组合数量少且严格匹配残缺拼图,自动系统的普通思维组合数量庞大且仅对残缺拼图模糊匹配。
两系统均受额叶控制,尽管大多数情况下以自动系统为主导,但是额叶能够通过进入暂时停摆状态,即暂时前叶皮层功能低下,强制自动系统暂时占据主导地位,在短时间内源源不断产生创造性思维以供科研或创作使用[10,11]。
同时额叶对两个系统均有监控功能,但监控能力存在差异,注意力集中于目标问题时,对自动系统的监控能力远远弱于主动系统,较难识别自动系统中的潜在目标拼图;注意力分散时,监控能力在双系统中不存在显著差异,有利于自动系统的潜在目标拼图识别。
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位于大脑额叶表层皮质,目前的研究发现,DLPFC作为人类的最高级认知中枢,兼备分析评估、问题解决和执行功能的同时,还负责不同脑区机能的选择、切换[12]。
额叶不仅具备协调监控双系统的生理基础,还表现出对创造性思维的监控能力。
一项针对额叶受损画家的研究发现,由于其额叶受损,创造性思维不受抑制地涌出,其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通过画家即兴的不断绘画得以外显[13]。
额叶的监控能力表现在对自动系统产生的非潜在目标拼图的抑制功能以及对潜在目标拼图的识别。
抑制功能包括抑制自动系统在内的对主动系统的干扰,可以利用常见的兴奋抑制模型进行理解。
自动系统具有兴奋性,其产生的大量潜在目标拼图会对主动系统产生干扰,而额叶的抑制功能确保了主动系统的主导地位,使得深入加工残缺拼图和目标拼图的识别匹配得以顺利进行。
Lerner在发展情境论中强调人在毕生的发展过程中都具有可塑性[14],脑力机能系统论认为智力的发展具有可塑性,同样的,创造力也具有可塑性[15]。
可塑性这一概念可以追溯到关键期假设,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概念产生于胚胎学,在该学科领域中,关键期假设认为一个完整有机体各个部分出现的顺序是固定的,只有在允许某一部分发展的一段特定时间内,以固定次序发展的各部分才会得到良好发展。
处于关键期的有机体部分可以很容易被刺激,对促进性与破坏性影响因素都具有高反应性,且在关键期特定部分没有正常或恰当的发展,就永远不会有第二次发展机会。
与关键期假设不同的是,发展情境论认为可塑性是相对的,即个体晚期与早期都具有可塑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晚期个体的可塑性不断减弱。
尽管创造力发展的相对可塑性尚未明确,但是有研究发现在个体的发展早期,外界情境对个体创造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如母亲的温情教养可以正向预测幼儿的创造力。
额叶控制的双系统模型不仅阐述了创造性思维参与问题解决的机制,还为提升个体创性力提供了具体思路,一是提升大脑额叶的极限加工能力,二是提升大脑额叶的监控能力。
首先,不管是极限加工能力还是监控能力的提升均赖以额叶的生理功能。
其次,通过针对性的训练提升脑的加工能力与监控能力以增强个体创造力。
需要指出的是创造力的发展与外界环境的交互作用至关重要,因此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过程中,还应注意环境与相关领域知识的重要作用,针对脑区以及个体能力的综合发展才能真正意义上促进个体创造性思维的发展[16]。
家庭是个体发展的主要情境,而父母作为家庭系统的核心因素,对个体创造力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子女的发展历程中,首先,父母应该保障孩子的正常生理发育,适量的体育锻炼,合理的健康饮食和充足的睡眠有助于个体的脑区发展。
其次,个体创造性思维可塑性相对较高的是幼儿时期,个体所处的情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需求的拟合程度越高,越有助于其创造力的发展,因此与幼儿建立安全依恋,鼓励儿童积极探索,肯定其个性的发展,是培养个体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
引导儿童进行推理,有助于提高其信息加工能力;通过改变个体的认知习惯,采用不同角度看待事物,有助于提升个体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不相关事物间的联想训练,对提升个体的分析事物特点以及寻找事物间共同特点的能力有显著提升,是一种经济易行的提高子女额叶分析与监控能力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1.Fink, A., &Benedek, M. (2014). Eeg alpha power and creative ideation ☆. Neuroscience &BiobehavioralReviews, 44(100), 111-123.2.Keith Sawyer. (2011). the cognitive neuroscience of creativity: a critical review.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23(2), 137-154.3.Bowden, E. M., Jung-Beeman, M., Fleck, J., &Kounios, J. (2005). New approaches to demystifying insight.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9(7), 322-8.4.Kounios, J., & Jung-Beeman, M. (2006). The prepared mind: neural activity prior to problem presentationpredicts subsequent solution by sudden insight. Psychological Science, 17(10), 882-90.5.Broadway, J. M., Franklin, M. S., & Schooler, J. W. (2015). Early event-related brain potentials andhemispheric asymmetries reveal mind-wandering while reading and predict comprehension. Biological Psychology,107, 31-43.6.Zedelius, C. M., & Schooler, J. W. (2015). Mind wandering “ahas” versus mindful reasoning: alternativeroutes to creative solution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6, 834.7.Smallwood, J., & Schooler, J. W. (2014). The science of mind wandering: empirically navigating the streamof consciousness.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66(1), 487-518.8.Baird, B., Cieslak, M., Smallwood, J., Grafton, S. T., & Schooler, J. W. (2014). Regional white mattervariation associated with domain-specific metacognitive accuracy. 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27(3), 1-13.9.Dietrich, A. (2004). The cognitive neuroscience of creativity. 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 11(6),1011-1026.10.Mcpherson, M., & Limb, C. J. (2013). Difficulties in the neuroscience of creativity: jazz improvisation andthe scientific method.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1303(1), 80–83.11.Mcpherson, M. J., Barrett, F. S., Lopezgonzalez, M., Jiradejvong, P., & Limb, C. J. (2016). Emotional intentmodulates the neural substrates of creativity: an fmri study of emotionally targeted improvisation in jazz musicians. Scientific Reports,6(18460).12.Potkin, S. G., Turner, J. A., Brown, G. G., Mccarthy, G., Greve, D. N., & Glover, G. H., et al. (2009). Workingmemory and dlpfc inefficiency in schizophrenia: the fbirn study. Schizophrenia Bulletin, 35(1), 19-31.13.Ritter, S. M., &Dijksterhuis, A. (1968). Creativity-the unconscious foundations of the incubationperiod. 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33(9), 3-6.14.勒纳. (2011). 人类发展的概念与理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15.诺尔曼.道伊奇[加]. (2009). 大脑可以改变. 吉林出版社.16.Machajewski, S. (2015). Creating Csikszentmihalyhi’s Flow in Your Course for More Students. EtomConference, F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