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消费信贷业务
我国消费信贷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消费信贷的现状及问题分析摘要消费信贷作为一种金融工具,旨在满足个人消费需求和促进消费升级。
本文将对我国消费信贷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包括过度借贷、高利率、信息不对称等。
最后,提出了发展消费信贷行业的建议,包括加强监管、提高金融素养和加强消费者保护。
1. 引言消费信贷是指个人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所提供的贷款。
它通过提供借款人资金来满足他们的消费需求,并以利息为代价提供收益给金融机构。
消费信贷在促进消费升级、增加消费者购买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我国消费信贷市场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其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
2. 现状分析2.1 消费信贷市场规模我国消费信贷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我国消费信贷规模达到XX万亿元,同比增长XX%。
消费信贷已成为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2 消费信贷产品种类我国消费信贷产品种类丰富。
除了传统的消费分期贷款和信用卡分期支付,还出现了蚂蚁借呗、京东白条等新型消费信贷产品。
这些产品便捷灵活,方便消费者获取资金。
2.3 消费信贷利率消费信贷利率在我国相对较高。
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数据,截至2019年底,信用卡透支利率平均为XX%,消费分期贷款的月利率平均为XX%。
高利率成为了消费者负担的一大压力。
2.4 风险问题消费信贷市场存在一些风险问题。
首先,过度借贷成为了一些人面临的困境,导致个人经济风险增加。
其次,信息不对称导致消费者选择不当的借贷产品。
此外,诈骗等风险也时有发生。
3. 问题分析3.1 过度借贷问题过度借贷是消费信贷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些消费者出于对即时消费的追求,过度借贷导致个人负债过重。
这种过度借贷不仅对消费者本人造成了经济风险,也对整个金融体系稳定性带来了潜在风险。
3.2 高利率问题消费信贷利率相对较高,给消费者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高利率不仅增加了还款负担,也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力。
此外,高利率还可能引发恶性竞争,对市场秩序带来不良影响。
关于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思考

关于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思考张玉海(山东省临沂市财政局,山东临沂276001)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蓬勃发展起来,并呈现出良性、稳健的发展态势。
同时,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诸如消费理念、信用观念、政策法规等社会大环境问题,以及风险管理及内控机制等银行内部方面的问题。
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等进行初步探索和思考,以期对进一步理清当前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思路有所引导和帮助。
1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现状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历史较短。
从199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出《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以来,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国家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政策的指引以及国有银行改革发展的推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的存单质押贷款到现有的多品种创新,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根据香港金融管理局2005年3月的报告(《亚洲区的个人信贷增长情况》),我国个人信贷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已经由1999年的1.7%,2000的4.8%,发展到2001的7.14%。
截至2004年6月,个人信贷组成项目中,住房按揭贷款占83%,信用卡占6.4%,其他占10.6%。
个人消费贷款占各类贷款的比重也呈现出逐年大幅增长趋势(表1o2005年末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余额达到2.2万亿元,同比增长10.4%。
由此可见,个人消费信贷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
表1:1999年一2004年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占各类贷款总量的比重r、<F伢螂年2000正2001芷2002正∞03年2004年Jl占比\l占各类1.8薯4.3薯6.2葺8‘饼1%I贷款比重2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2.1居民消费理念落后,消费信贷发展步伐放缓。
首先是居民消费理念滞后。
绝大多数居民还没有形成消费信贷的习惯,“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消费理念没有形成,潜在购买力转化为现实购买力的渠道不够畅通。
消费信贷(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Page 11
第一节 消费信贷概述
四、消费信贷的种类
一般分类
1、居民住宅抵押贷款
2、非住宅贷款 主要包括汽车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 教育贷款和旅游贷款等。
3、信用卡贷款
Page 12
第一节 消费信贷概述
四、消费信贷的种类
我国消费信贷的主要种类
1、住房类
住房按揭贷款 个人住房贷款 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 住房装修贷款 住房组合贷款 个人商用房贷款
第7章 消费信贷
Page 1
学习目标
消费信贷概述 个人贷款的信用评估
住宅抵押贷款 汽车贷款
信用卡贷款
Page 2
“只需要付一笔款,就可以拥有……”美国人 的生活就是建立在分期付款这种消费形式上。 直到19世纪,人们还是认为借钱来买奢侈品和 非生活必需品是不谨慎和不道德的。1856年, 胜家牌(Singer)缝纫机价格昂贵,一般家庭主 妇望尘莫及,但该缝纫机生产公司首创分期付 款的支付方式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1919年, 通用汽车公司是第一家为中产阶级家庭提供购 买汽车分期付款的公司。到了1960年,消费者 信贷有了飞速发展,扩展到各行各业。信用卡 出现标志着消费信贷革命性的发展。
(3)综合分析,运用财务报表所获得的信息综合评价 客户的流动资金状况。
Page 22
第二节 个人贷款的信用评估
二、个人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个人财务分析目标
➢确定借款客户各种资产的价值和可靠性 ➢确定一个或几个可能作为抵押品的流动性资产 ➢明确客户的财务状况和战略,估计负债中的流动部分及其偿
第一节 消费信贷概述
一、消费信贷的概念
银行信贷业务的种类

信贷业务信贷业务的法律性质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业务,通过放款收回本金和利息,扣除成本后获得利润,所以信贷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赢利手段。
信贷程序由于放款脱离了银行的控制,不能按时收回本息的风险较大,所以对信贷应在遵守合同法和贷款通则的基础上,建立严格的贷款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建立贷款关系,贷款申请,贷前调查,贷款审批及发放,贷后检查,贷款收回与展期,信贷制裁等制度。
贷款种类①根据贷款主体的不同,贷款可分为自营贷款、委托贷款和特定贷款三种。
其中委托贷款指委托人提供资金,银行作为受托人按委托人指定的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和利率等条件办理贷款的手续,只收取手续费,不承担贷款的风险。
特定贷款是指经国务院批准并对贷款可能造成的损失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后,责成国有独资银行发放的贷款。
②根据借款人信用的不同,贷款还可分为信用贷款、担保贷款(保证贷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票据贴现等种类。
③根据贷款用途的不同,可分为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工业贷款、农业贷款和商业贷款等种类。
无论何种贷款,除了经贷款人审查、评估、确认借款人资信良好,确能偿还贷款的,可以不提供担保外,其他的借款人均应提供担保。
贷款期限商业银行的贷款期限分为三种:第一,短期贷款,期限在1年以内;第二,中期贷款,期限在1年以上,5年以内;第三,长期贷款,指期限超过5年的贷款。
借款合同合同是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借款合同是银行和借款人订立的约定借款的条件提供资金给借款方使用,借款方按约定的用途使用该资金,并按时偿还本息的协议。
借款合同是确定银行和借款人权利义务的法律依据,其主要内容包括:贷款种类,借款用途,金额,利息,期限,还款资金来源及还款方式,保证条款,违约责任,双方当事人商定的其他条款。
借款合同的内容相当于当事人之间的法律,任何一方违反任何一款都构成违约,都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中国银行信贷业务种类有哪些?中国银行信贷业务由公司信贷业务和消费信贷业务两部分组成。
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现状及发展策略

03
提高金融意识
通过推广个人消费信贷,可以提高公众的金融意识和理 财能力。
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该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
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已经初具规模,产品种类丰富,覆盖领域广泛。
发展趋势
未来,我国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将朝着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同时面临着更严格的监管和 更高的风险防范要求。
详细描述
银行应加大对科技和数字化的投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 等技术手段,提高业务处理的效率和质量。例如,通过数据 挖掘和分析,精准定位客户需求,实现个性化推荐和精准营 销。
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未来发展 05 趋势与挑战
消费金融市场的变化趋势
消费金融市场增长迅速
01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金融市场呈
创新模式
银行积极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如与保险公司 合作推出综合保险产品,增加客户黏性;与 房地产开发商合作推出购房贷款等特色产品 。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挑战
要点一
数据安全风险
要点二
隐私保护难题
随着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越来越普遍,银行面临日益严 峻的数据安全风险,需要加强数据保护措施和加密技术。
银行在提供个人消费信贷服务时需要收集大量个人信息, 如何确保消费者隐私不被泄露是银行面临的重要挑战。银 行应加强内部管理,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消费者对银 行的信任度。
营销与推广策略
总结词
有效的营销与推广策略可以帮助银行扩大个人消 费信贷业务的市场份额。
总结词
针对性的营销策略能够更好地满足目标客户需求 ,提高客户满意度。
关于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思考

关于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思考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蓬勃发展起来,并呈现出良性、稳健的发展态势。
同时,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诸如消费理念、信用观念、政策法规等社会大环境问题,以及风险管理及内控机制等银行内部方面的问题。
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等进行初步探索和思考,以期对进一步理清当前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思路有所引导和帮助。
1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现状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历史较短。
从199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出《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以来,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国家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政策的指引以及国有银行改革发展的推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的存单质押贷款到现有的多品种创新,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根据香港金融管理局2005年3月的报告(《亚洲区的个人信贷增长情况》),我国个人信贷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经由1999年的1.7%,2000的4.8%,发展到2001的7.14%。
截至2004年6月,个人信贷组成项目中,住房按揭贷款占83%,信用卡占6.4%,其他占10.6%。
个人消费贷款占各类贷款的比重也呈现出逐年大幅增长趋势(表1)。
2005年末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余额达到2.2万亿元,同比增长10.4%。
由此可见,个人消费信贷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
表1:1999年-2004年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占各类贷款总量的比重2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2.1居民消费理念落后,消费信贷发展步伐放缓。
首先是居民消费理念滞后。
绝大多数居民还没有形成消费信贷的习惯,“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消费理念没有形成,潜在购买力转化为现实购买力的渠道不够畅通。
再次是消费预期下降,消费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
随着住房制度、医疗、养老保险、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过去基本上由政府和企业提供保障的东西,现在得由城乡居民全部自负或部分承担,势必影响居民的收入预期和消费信心,使其消费行为更加慎谨,导致即期消费意愿减弱,储蓄意愿增加,这是造成消费信贷及需求异常疲软的最根本原因。
我国消费信贷业务的主要问题及发展策略

6 . 健 全 消 费信 贷 风 险 防 范机 制 ,重 点 开发 风 险 低 、 潜 力 大 的 客 户 群体 。选 择 风 险低 、潜 力 大 、信 用好 的客 户 群 是 银 行 防范 消 4 . 消 费信 贷 机 会 不 均 等 。消 费 信 贷机 会均 等是 指 消 费者 在 同 费 信 贷风 险 的重 要 工 作 。建 立 银 行 内部消 费信 贷 风 险 管理 体 系 , 消 费信 贷 条 件 下 ,享 有 同等 的 获 得 消 费信 贷 的机 会 ,这 是 法 律 大力 发展 消 费信 贷 不等 于 可 以忽视 风 险控 制与 管理 。 平 等 、公 平 价 值 在 消 费 信 贷 问题 上 的 体现 。其 中 ,消 费 信 贷 条 件 7 . 提 高 消 费者 收入 水 平及 基 期偿 还 能力 。从经 ( 下转 第7 3 页)
我 国 消 费 信 贷 业 务 的 主 要 问 题 及 发 展 策 略
宁 君
辽阳 1 1 i o o o )Biblioteka ( 中国建设银行辽阳分行 。辽宁
【 摘 要 】研究消费信 贷及其发展规律,并提 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发展策略 ,对加快我国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分散信贷风 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很 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介 绍了我国消费信贷业务发展 的现状 ,进而分析 了消费信贷发展过程 中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风险,最后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 关键词 】消费信贷;信 贷风险 ;担保
32 . 9%。
一
我 国 消费 信贷 业 务 发展 现 状 由于 我 国消 费 信贷 业 务 起步 晚 ,相 关 的法 律 法 规及 社会 保 障 制 度 不 健 全 ,另 外 受 居 民 消 费观 念 的影 响 ,我 国的 信 贷 业务 发展 比较 缓 慢 。 1 9 9 8 年 起 , 中 国人 民银 行 先后 颁 布 了 《 个 人 住 房贷 款 管理办法》和 《 关 于 发 展 个 人 消 费信 贷 的指 导 意 见 》 , 正 式 要求 各 金 融 机 构 积 极 开 展 面 向 广 大 居 民 的消 费信 贷 业 务 。总 的来 说 , 1 9 9 8 年 以来 ,我 国个 人 消 费 信 贷 呈 现 出 以 下特 征 :第 一 ,增 长速 度 快 , 总 量 迅 速 上 升 ,不 同 领 域 、 不 同地 区 间 发 展 不 平 衡 ;第 二 ,消 费信 贷 方 式 比较 单 一 ; 第 三 , 消 费信 贷 对 总 体 经 济 的 影 响 有 限 ,发 展 潜 力大 ;第 四,个 人 消 费信 贷 的进 度缓 慢 。 二 、消 费 信贷 发 展过 程 中 面临 的风 险及 来 源 消 费 信 贷 随 着 其 规 模 的 不 断扩 大 ,存 在 的风 险 也 逐 步 显 现 出 来 ,控 制 和 化 解 消 费 信 贷 风 险 成 为我 国经 济 持 续 稳 定 发 展 的 一个 重 要 保 证 。消 费信 贷所 面 临 的风 险 主要 体现 在 以下几 方面 。 1 . 缺 乏 以个 人 信 用 记 录 为 主 体 的道 德 信 用 管 理 制 度 和 以 个人 资 产 为 主 体 的资 产 信 用 评 价 体 系 。 目前 ,银 行 进 行 贷 款 审 查 时 , 仅 凭 借 贷 款 人 的 身 份 证 , 个 人 收 入证 明等 比较 原 始 的 征 询 资料 进 行 判 断 和 决 策 ,对 个 人 信 用 调 查 基本 上依 赖 于 借 款 人 的 自报 及 其 所 在 单 位 说 明 ,对 借 款 人 的 资产 负债 ,社 会 活 动 及 表 现 、 有无 违 法 前 科 ,有 无诚 信 问题 等 缺 乏正 式 的程 序和 渠 道进 行 了解 。 2 . 银 行 自身 管 理 体 制 薄 弱 。 从银 行 内部 看 ,一 方 面 商 业 银 行 内部 缺 乏个 人 消 费 信 贷 方 面 的 管 理经 验 ,而 且 相 当 一 部 分 资 料 尚 未 上 机 管 理 ,难 以实 现 资 源 的 共 享 ,对 借 款 人 的资 产 负 债 状 况缺 乏 正 常 的程 序 和 渠 道 。另 一 方 面 一些 商业 银 行 为 了扩 大 消 费信 贷 规 模 ,对 基 层 行 下 达 硬 性 的 放贷 指 标 。 由于 市 场 竞 争 激 烈 , 不少 银 行 擅 自 降低 贷 款 标 准 和 担 保条 件 ,这 种 现 象 的蔓 延 将 造 成 新 一 轮 的 风 险积 聚 ,不 利于 消 费信 贷 业务 的 健康 发 展 。 3 . 缺 乏贷款风 险评估体 系 。由于风险 管理的综合 性和专业 性 ,要 求 从 事 风 险 管 理 的 人 员必 须具 备 很 高 的 素 质 , 经 过严 格 的 专 业 训 练 , 同时 还 需 建 立 完 善 的贷 款 风 险 评 估 机 制 。 目前 ,我 国 金 融 机 构 的 高 级 风 险 管 理 人 才还 相 对 匮乏 ,且 缺 乏 完 善 的风 险评 估 体 系 ,造 成信 贷 业务 存 在很 大 的风 险 。 4 . 缺 乏有 效 的消 费信 贷担 保制 度 。银 行为 防 范风 险一 般要 求 消 费 者贷 款 时提 供担 保 , 消 费者一 般 都是 以不动 产或 大宗 动 产进 行担 保 , 然而 ,不 动产 和 大宗 动 产 的变 现是 比较 困难 的 ,且 其 价值 处 于 不 断变 动 之 中 。这样 , 一旦 消 费者 无力 偿 还贷 款 ,银 行业 未必 能 从 担 保 物 中获得 贷 款补 偿 。这 也 是此 次金 融 危机 爆发 的一方 面 原 因。 而 且我 国资产 证券 化 尚未 充 分发 展 ,担 保物 的 二级 市场 不 健全 的 情 况 下 ,银 行若 大力 开 展 消 费信贷 业 务将 处 于不 利 环 境 。 三 、我 国 消费 信贷 发 展 过程 中 存在 的主 要 问题 尽 管 我 国消 费 信贷 有 了 很大 的发 展 ,但 是 总 体 上 讲 ,我 国 的 消 费信 贷 市 场 发 展 水 平 还 比 较低 ,与 美 国这 样 的发 达 国 家还 存 在 很 大 的 距 离 。对 近 年 来 我 国 消 费信 贷 市 场 调 查 研 究 ,我 国消 费信 贷 市场 存 在着 以下 几方 面 问题 。 I . 消 费信贷 规模 过 小 ,消 费信 贷 占全 部贷 款余 额 的 比重偏 低 。 如 占银 行贷 款 额 的 比例 只 有 1 2 , 5 % ,而 美 国 已经达 到 了6 0 %以上 。 2 . 消 费 信 贷 业 务 发 展 过 快 , 消 费信 贷 处 于 超 常 发 展 的 阶 段 , 近 几年 来 每年 以倍 增 的 速度 在 发展 。 3 . 消 费 信 贷 发 展 不 均 衡 , 主 要 是 消 费 信 贷 发 展 的地 域 不 平 衡 。据 统 计 , 占全 国人 口近 6 0 % 的农 村 市 场销 售 额 占社 会 消 费 品零 售 总 额 的 比重 近 年 来 逐 步 下 降 ,2 0 0 0 年为3 8 . 2 %, 2 0 0 5 年 则 降为
《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研究》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消费信贷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金融业的重要分支,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业务不仅推动了经济发展,还促进了社会消费升级。
然而,消费信贷的迅猛发展同时也伴随着潜在风险的滋生,对商业银行的稳定性和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研究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管理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要性。
二、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发展概况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规模持续扩大,贷款品种日趋丰富,涵盖了住房、汽车、家电等多个领域。
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也在逐步优化和调整信贷风险管理流程和体系,但依然面临着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和金融市场波动等多重挑战。
三、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与挑战(一)现状分析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在消费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体系,包括风险评估、监控、预警和处置等环节。
同时,银行还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加强了对信贷风险的实时监控和预警。
(二)挑战分析尽管如此,消费信贷风险管理仍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经济周期性波动和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使得信贷风险难以完全预测和防范。
其次,部分消费者信用意识不强,存在恶意违约的情况。
此外,部分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体系不健全、管理流程不透明等问题。
四、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及策略(一)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客户信用评估体系,通过收集和分析客户的个人信息、财务状况、信用记录等数据,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科学评估。
同时,还应关注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以更准确地判断潜在风险。
(二)加强内部控制和监管商业银行应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贷款审批、放款、还款等环节的规范操作。
此外,还应加强内部监管力度,定期对信贷业务进行审计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风险。
(三)引入先进技术手段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提高对信贷风险的实时监控和预警能力。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Consumption Economy消费经济 2015年5月097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现状及对策中央财经大学 张丰 周凌云摘 要:本文以宏观和微观作为视角对城市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问题进行分析,先对城市商业银行的总体发展分析,从资本率充足率、不良贷款入手,再分析消费贷款业务的发展现状,总结城市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业务特征;其次,再对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消费信贷业务的问题及成因予以分析;最后结合现在金融行业的发展态势提出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 个人消费信贷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5(a)-097-021 研究背景及意义消费信贷是信用的形式之一,是指商业企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契约的形式,面向消费者,提供给他们资金,其主要用于其购买汽车、房屋、家电等耐用消费品。
消费信贷不是从一开始就有的,它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消费结构、消费理念的变化而产生的。
消费信贷的产生无疑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与现有的有限购买力之间的矛盾。
人们可以实现提前消费,享受更好的生活水平。
同时对于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扩大国内需求皆有益处。
针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城市商业银行一方面需要根据市场需要,设计多元化的消费信贷产品,大力发展消费信贷,扩大银行利润,造福广大人民群众;同时,不可忽视消费信贷背后的各种问题,理应从宏观层面以及微观角度,进行风险的防范。
当然,单一的依靠商业银行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也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法律机关的立法规范,以及广大消费者的共同支持。
2 当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现状与特征2.1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发展现状2.1.1 贷款总额与个人贷款及垫付北京银行与南京银行的贷款总额以及个人贷款的数额均呈现出不断走高的趋势。
就贷款总额而言,北京银行远远高于南京银行。
而就个人贷款业务占贷款总额的占比而言,南京银行和北京银行的占比数量均不断升高;北京银行的个人贷款业务占贷款总额的比例略高于南京银行。
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的现状

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的现状近日,国内知名的大数据分析公司艾瑞咨询发布了《2022年度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研究报告》,报告指出,2022年,我国消费信贷规模达到19.0亿,同比增长23.3%,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22年,信贷余额或突破100万亿大关,未来中国的消费信贷市场将维持在20%以上的快速增长趋势,预计在2022年将达到41.1万亿,消费信贷规模的增长意味着中国的消费金融已经成为新的蓝海市场。
数据指出,2022年中国消费金融市场突破了183.2亿,增速达200%以上,2022年整体市场将破两千亿,增速超过500%,预计到2022年,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十万亿元。
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创新型企业开始抢滩消费金融市场,消费金融市场出现井喷的状态。
作为国内领先的金融科技公司,和创金服集团于2022年8月完成集团化运作之后,也开始积极布局消费金融市场,借旗下优分期、简单借款、和创汇金和年轮数据等产品,完成从校园消费金融市场到非校园消费金融市场的延伸和拓展。
优分期是和创金服旗下最早发展起来的产品,上线2年以来,一直深耕校园消费金融市场,致力于为大学生提供又快又好的金融服务,除了为大学生提供小额信贷的U基金外,优分期也将上线分期、旅游分期等结合大学生不同消费场景的分期服务,助力大学生成长。
为进一步拓展消费金融市场,2022年8月和创金服旗下的简单借款正式上线,与优分期不同,简单借款是面向社会白领、蓝领人群的小额信贷产品,借款额度为100-5000元,可以分为14-28天还款,目的是解决用户短期资金短缺和周转的问题。
未来,优分期和简单借款都会结合更多的消费场景,为用户提供更快更安全的消费分期服务。
艾瑞报告同时指出,技术创新和数据整合能力已经成为消费金融平台从众多竞争企业中脱颖而出的利剑,平台通过技术创新对风险进行分析,对用户进行精准的定位,缩小交易成本的同时,也能降低平台和用户的风险,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消费信贷问题研究[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消费信贷问题研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a7cb42ca5e9856a5612604a.png)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消费信贷的问题研究【摘要】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处于起步阶段,却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个人信用制度不健全使商业银行面临信用风险,银行部分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低等。
本文简述了消费信贷的概念和特征,谈到了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现状,着重分析了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消费信贷;中国;商业银行;问题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6-00011-01一、消费信贷的概述(一)消费信贷的概念消费信贷,又称信用消费,是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以特定商品为对象,用于刺激消费、扩大商品销售、加速商品周转,用未来收入做保证需要还本付息的信贷行为和消费方式。
需指出的是,消费信贷是和生产信贷相对的,前者的服务对象是消费者个人,后者的服务对象是企事业单位。
消费信贷和超前消费也是两个不同概念,应当区分开来。
消费信贷是消费者个人以未来收入作保障的有计划性的消费贷款,这种消费模式是值得提倡的;超前消费是脱离自己收入水平的不计后果的盲目消费行为,它以追求享乐为目的,以消费高品牌高档次商品为特点。
(二)我国消费信贷的特征1.增长速度快、规模不断扩大从2005年到2010年,中国消费贷款余额以年均29%的速度增长。
中国个人消费信贷的市场规模在2010年达到了7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成为亚洲仅次于日本的个人消费信贷贷款余额最大国。
在这样的高速增长支撑下,消费信贷在银行信贷资产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2.品种日益丰富、结构更加完善中国消费信贷的品种日益丰富,初步形成了以住房按揭贷款为主体,由汽车消费贷款、国家助学贷款和旅游贷款等多种贷款品种组成的贷款业务体系。
消费信贷中个人住房信贷占绝对比例;汽车信贷成为仅次于住房信贷的消费信贷品种;信用卡消费信贷金额较小,但是发展势头良好。
3.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大中国各地区消费信贷发展很不平衡,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消费信贷发展较快,而中西部地区发展缓慢。
我国消费信贷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消费信贷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孙逍来源:《今日财富》2020年第04期消费信贷业务在美英等西方国家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运作和管理体系。
虽然我国消费信贷业务的起步较晚,但拥有着巨大的潜力。
随着国家间经济合作日益密切,我国消费者已经逐渐接受现代化的信贷消费观念。
然而,迅速的发展带来的不仅有大量的收益,还有制度不完善背景下发生各种问题的风险。
本文从管理流程以及不同贷款类型两方面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类型及成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现状(一)宏观角度从宏观上看,我国消费信贷市场以住房贷款为切入点,在最初的十年以住房制度改革带动城市住宅商品化发展,以引导居民扩大对个人住房的需求的方式改变其传统消费观念。
接着从1997年开始,我国为促进消费信贷业务发展而出台的一系列财政货币政策以及规范性法规,同样也是为了减缓当时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
2005年以后,我国消费信贷市场开始走上了成熟且规范的轨道。
(二)微观角度从微观上看,我国居民对于消费信贷的需求是从1998年福利分房制度的停止开始。
在接受了住宅逐渐变成一种商品这一观念后,我国居民通过储蓄自主购房的动机愈加强烈。
当存款不足以一次性支付房款时,便形成了对住房贷款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消费信贷产品不断向方便消费者的方向发展,同时年轻的消费群体又易于接受分期付款等消费方式,我国消费信贷市场正处于全面稳步发展的状态。
二、我国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现存问题(一)贷前调查方面首先,我国个人信用制度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我国目前个人资信情况调查的参考依据极为有限,仅包括证明借款人身份的身份证等户籍证明,以及证明其还款能力的存单凭证、实物资产、其所在单位出示的人事档案等。
并且这些材料都是由借款人向申请银行提供,这也反映了我国缺乏一套公正的统一的有法律保护的个人信用信息管理机构。
使得银行面临对消费者个人收入和信誉程度的判断不准确的风险。
2024年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2024年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发展对策研究论文一、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业务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信贷业务需求不断增加,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规模不断扩大。
业务品种不断增多。
商业银行针对消费者不同的需求,推出了多种消费信贷产品,如个人住房贷款、汽车贷款、信用卡等。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随着消费信贷市场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各家银行纷纷推出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的客户。
然而,商业银行在消费信贷业务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风险控制不到位、服务质量不高等,这些问题制约了消费信贷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二、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发展对策为了推动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几个对策: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商业银行应该加强风险管理,完善风险控制体系,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化解风险。
同时,要加强客户信用评估,严格把握贷款审批标准,避免不良贷款的产生。
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客户黏性。
商业银行应该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客户服务体验,提高客户满意度。
通过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增加服务渠道等措施,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个性化的服务。
同时,要加强与客户的互动和沟通,了解客户需求,提供更加符合客户需求的消费信贷产品。
推动创新发展,拓展业务领域。
商业银行应该积极推动消费信贷业务的创新发展,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和服务方式。
例如,可以开展线上消费信贷业务,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和风险控制水平。
同时,可以拓展消费信贷业务领域,如发展绿色消费信贷、文化消费信贷等,以满足消费者更加多样化的需求。
加强合作与共赢,构建良好生态圈。
商业银行应该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商家等合作,共同构建消费信贷生态圈。
通过共享资源、互利共赢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消费信贷服务。
同时,要加强与监管机构的沟通和协调,共同推动消费信贷市场的健康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信贷意识明显增强,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主要组成部分。
如何加强个人消费贷款的管理,是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加以重视的问题。
因此,本文从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现状和一些问题出发,提出了在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管理中的几点相应对策与措施,这对于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健康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个人消费信贷,商业银行,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目前,随着中国消费观念上的转变以及政策和信用体系的逐步健全,为消费信贷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据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9月末,工行、农行、建行、交行五家大型商业银行支持消费贷款余额61371亿元,因此增加7055亿元,增长12.99%;前三季度累计投放消费信贷11242亿元。
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52991亿元,同比增加6224亿元;汽车消费贷款597亿元,同比减少316亿元;旅游贷款118亿元,同比减少18亿元;个人综合消费贷款6270亿元,同比增加638亿元,同时,教育、医疗发挥好现有银行信贷支持个人消费是现实举措。
但由于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长速度缓慢等原因,导致社会负担较重,对超前消费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对此,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消费信贷的发展力度,从而促进我国消费市场跨越式发展。
1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现状首先,发展速度快。
我国消费信贷规模一直呈现高速增长趋势,2010年前是消费信贷规模扩张最快的时期,2010年后发展速度略有减缓,但仍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量和比例。
然而“70后”、“80后”、“90后”已经逐渐成为社会的消费主力,他们的消费意愿、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发生了显著变化,他们也更容易接受和倾向于消费信贷。
其次,品种多、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
我国的消费信贷业务虽然从总体上看仍是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但已经出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这体现在信贷品种多样化。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防范对策

在资料 上 ,而且发放后没有一套相应 的
黑龙 江金 融 HE L IONG I G JAN 2 1 第 0 期 FNA E 0 1 2 I NC
供 消 费贷 款 ,一些 地 区 的 基 层 行 甚 至 为
面上科学的流程 ,实质是简单 的传递资
个人征信系统运行 尚于初期 阶段 ,可利
用资源储备不足 ,而各家商业银行又经 常各 自为战 ,缺乏征询和调查借款人资 信状况的信息共享机制 ,加之 个人收入
料。同时在贷款管理上 ,重放轻管 的问
人收入证 明等 比较原始 的征询材料进行
判 断 和 决 策 ,对 个 人 的信 用 调 查 基 本 上
步 加 大 了银 行 损 失 的可 能 和 程 度 。随
着消费贷款规模 的扩大和抵押贷款 的增
加 ,这类 问题 将 会 变得 更 加 突 出 。 4 、盲 目扩张 ,形成 巨大 的风险 隐患 在 我 国消 费 信 贷 的市 场 和 未 来 发 展 的 潜 力 已经 为 银 行 业 所 认 可 ,为 扩 大 盈
2 、商业银 行管 理缺 陷导致潜 在风
险增 大 国 内 商 业 银 行 虽 然 不 断 加 强 制 度
建设 ,但 整体管理 水平 依然不高 ,特别
是 国有 商 业 银 行 难 以跳 出 “ 一放 就 乱 ,
一
当借款人不能按 时归 还贷款本息时 ,银 行通常会把贷款 的抵押物作为第二还款 来源 ,而抵押物能否顺利 、足额 、合法
法 规 不 健 全 ,导 致 人 为 风 险 因 素增 强 , 人 情 贷 、利 益 贷 等情 况依 然 时 有 发 生 。
要 ,优化了商 业银行的信贷资产结构 ,增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因素分析

有效 的 防范措施 ,推动其 更好地 发展 。
1 风 险 的 主 要 表 现 形 式
1 信用风 险 l 1
2 产 生 风 险 的 因素 分 析
21 信 用风 险的 因素分析 .
21 社会的信用观念淡薄 .1 .
传统 的信用 风 险被 理解 为违 约 风 险 ,即借 款 人 因为
做 出比较正确 、动 态 的把 握 和 判 断 ,造 成 商 业银 行 与借 款人之 间 的信 息不 对 称 。这种 信 息 的 不对 称 往往 体 现在
人 消费信贷 业务 的潜在风 险等 ,都可 以归并 为经 营风 险。 相对 于信用 风险 ,经营风 险具有 明显 的系 统风 险 的特 征 ,
贷款 的欺诈行 为 。据 统计 ,我 国商 业银 行 每年 因客 户 的
我 国进入 市场 经济 体 制 以来 ,经 济 上 的高 速 发展 并
没 有与之 相配套 的社 会 诚信 制 度 和相 关 的 法律 法 规做 保 障 ,使得 很长一 段时 间 在经 济 活 动 中诚 信 守则 的 人 没有 得 到相 应 的利 益和 奖励 ,而违 约 失信 的行 为也 没 有得 到
外 在或 自身 的种 种原 因无 力 履约 的风 险 。现 代 意 义 上 的 信 用风 险更多地 指借 款 人 失信 ,承约 信 用丧 失 而 产 生 的
风险 ,主要表现 在 借 款人 对 借款 行 为 不 负责 任 ,没 有按 时偿 还贷款 的责 任心 ,或 者 是有 意 隐 瞒 真实 目的 、骗取
步扩 大经营 空间、拓展 市场份 额所 面临 的主要 障碍 。本 文意在 通过 对个人 消 费信 贷业 务的 风险 因素 分析 ,进 而寻找 [ 关键词 ] 个人 消 费信 贷业务 ;风险 ; 因素 分析 ;策略 [ 中图分类 号 ]F 7 . 23 1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 号 ]10 0 5—6 3 (0 9 5—0 3 O 4 2 2 0 )0 0 2一 2
2023年消费信贷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消费信贷行业市场发展现状消费信贷是指信贷机构按照客户的消费需求为目的,对付一定的利率收取一定的费用,并向客户提供资金借贷服务的行业。
消费信贷行业起源于西方,完善的市场体系和法律法规以及不断创新的产品,成为西方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而在国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习惯的改变,消费信贷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费信贷作为一种新型信贷业务,其市场规模在近几年也得到了不断的扩大。
截至2019年底,中国消费信贷市场规模达到了4.1万亿元。
在这些消费信贷中,银行消费信贷规模达到了2.6万亿元,占比近63%;消费金融公司规模达到了1.2万亿元,占比近30%;信托公司、租赁公司等其他机构的规模占比逐渐提升。
可以说,消费信贷行业已经逐渐成为了我国金融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政策不断加强监管力度消费信贷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监管力度的加强。
2019年5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完善个人征信市场建设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指导意见》(下称《个人征信指导意见》),该意见进一步规范了征信业的监管,对加强信息披露、促进行业准入和整合、完善征信信息安全保护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要求。
除此之外,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加强了对消费信贷行业的监管力度。
例如,北京市发改委近日表示,将从推动互联网信贷业务回归实体机构、加强风险监测评估、严格监管要求出发,进一步规范市场,加强监管,遏制行业乱象。
三、产品和服务不断升级消费信贷行业也在不断升级产品和服务。
银行消费信贷产品已经不再局限于信用卡、信用贷款等方面,而是开始涉足到消费分期、POS机贷、车险分期等更为细分化的领域。
而消费金融公司则把目光投向了线上消费分期、大额消费分期、微粒贷等新的产品和服务领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借款选择。
总体来看,消费信贷行业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政策监管不断加强、产品服务不断升级等方面展示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未来还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并努力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借款需求。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汽车消费信贷分析--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汽车消费信贷分析--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第3章建设银行的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业务发展3.1建设银行个人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发展历程汽车行业是建设银行的传统重要客户行业之一。
建设银行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业务开办于1998年,是自然人提供的用于购买汽车的贷款。
到1999年末,汽车消费贷款余额为133亿元,占贷款总额的1.2%,高于个行业平均水平,在建行诸多贷款行业中多年处于前15为的水平。
是建设银行信贷资产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133亿的汽车贷款全年为建行增加营业收入11.3亿元,构成了建行重要的收入来源。
但是其中不良贷款余额未31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3.3%,由此也不难看出,当年个人汽车消费贷款市场的不景气状况也在建行呈现出来。
2000-2005年,建行的个人汽车消费贷款的发展算是整个发展历程中的初期阶段,这个阶段可以划分为三个典型的阶段,即初期平稳增长阶段,中期急速增长极端、和后期持续萎缩阶段,如图3.1中就可以看出。
图3.1数据出处:根据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商业银行开展汽车金融服务专项研究》整理得出2000年12月到2002年3月,这期间,建行的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余额处于一个平稳增长的阶段,总额有所增长,但是增长幅度很小。
汽车销售市场出现“井喷”的行情出现在2002年6月到2003年12月之间,随之,个人汽车消费贷款市场也变得“风光无限”,然而好景不长,随着个人汽车消费信贷业务风险的大量暴露,不良贷款的比率增加,银行纷纷退出个人消费信贷市场,个人汽车消费信贷率开始大规模的持续下降。
建设银行的个人汽车消费信贷也迎来了一个寒冷的冬天,2004年开始,建设银行的汽车个人消费信贷余额一直呈现下滑的趋势,到了2005年12月,总额下降到了146.5亿元,仅仅只占建行同期个人信贷的3.24%。
我们将这时建行的个人消费信贷量放在同行业中比较可以看出(如表3.1)。
在2003年底,贷款总额达到峰值以后,全部金融机构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余额都在急速下降,从1594亿元下降到1107亿元,三年内平均降幅达到-19.90%。
我国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特点

我国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特点
我国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高速增长:近年来,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快速增长,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意识的觉醒,个人消费信贷需求不断增加,银行积极满足客户需求,信贷规模不断扩大。
2. 多样化产品: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产品日益丰富,从传统的信用卡、个人贷款到最近的消费分期、信用消费等新兴产品,不断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方式的多样化。
3. 创新技术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金融科技的应用也推动了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
手机银行、互联网银行的普及,使得消费信贷的申请和审批流程更加便捷,加速了业务的发展。
4. 风险管理加强:随着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风险管理也相应成为银行重要的任务。
银行加强对客户的风险评估和审查,通过建立科学的风险控制模型和提供风险保障工具,降低风险并保护银行的利益。
5. 政策支持:为推动经济增长和居民消费需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银行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
例如,简化贷款审批流程、提高个人住房贷款额度等政策措施,为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总体来说,我国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特点表现为高速增长、多样化产品、创新技术应用、风险管理加强和政策支持。
这些特点在推动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满足居民消费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风险。
因此,银行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和监管,确保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稳健发展。
银行信贷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银行信贷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支持企业运营和满足个人消费需求具有重要作用。
在我国,银行信贷活动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等多部法律法规的规范。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银行信贷的法律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二、银行信贷的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合同法》是我国调整合同关系的基本法律,对于银行信贷合同具有普遍适用性。
其中,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主要包括:(1)合同的订立、生效和解除:银行信贷合同作为一种合同,应当遵循合同法关于合同订立、生效和解除的规定。
(2)合同的履行:银行信贷合同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确保合同目的的实现。
(3)违约责任:合同当事人违反合同约定,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法》是我国规范商业银行组织形式、经营行为和监督管理的基本法律。
其中,与银行信贷相关的规定主要包括:(1)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商业银行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开展信贷业务,满足社会资金需求。
(2)信贷风险控制:商业银行应当加强信贷风险控制,确保信贷资产安全。
(3)信贷审批程序: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健全信贷审批程序,确保信贷业务合规、合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担保法》是我国规范担保行为的基本法律,对于银行信贷担保具有指导意义。
其中,与银行信贷相关的规定主要包括:(1)担保方式:担保法规定了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五种担保方式,银行信贷合同当事人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担保方式。
(2)担保合同:担保合同是担保法律关系的基础,担保法对担保合同的订立、生效、解除和违约责任等进行了规定。
(3)担保物权的设立和实现:担保法对担保物权的设立、转移、变更和实现等进行了规定,为银行信贷担保提供了法律保障。
三、银行信贷的法律规定内容1. 信贷合同的订立(1)主体资格:银行信贷合同当事人应当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包括银行和借款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浅析我国银行消费信贷业务
【摘要】:我国消费信贷业务随着国家的发展开始越来越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但是随着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及其业务范围的扩大,越来越多的问题开始反应出来,像体制不健全,银行自身管理薄弱,市场风险较大等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关键字】:消费信贷消费者信用体制风险
一、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现状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始于上世纪80年代,1997年底,全国个人消费信贷规模仅有172亿元。
近几年,随着政府以扩大内需为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迅猛发展,业务范围也得到了较快的扩大,主要包括个人住房消费贷款、个人住房装修贷款、汽车消费贷款、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个人助学贷款、个人留学贷款、个人旅游贷款、个人小额信用贷款等,其中住房贷款和汽车消费贷款占了相当比重。
有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末,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达到2.2万亿元,比1997年增长128倍,其中住房贷款余额为1.84万亿元,占整个消费贷款余额的83.64%。
回顾我国国内银行信贷业务发展的长期演进过程,形成了一种以国家权威来维持的纵向信用联系,即国有银行依托国家信誉大规模地吸引储蓄,并让这些储蓄中的绝大部分转换为对国有企业的金融支持,保证了体制内产出的持续增长和渐进性改革条件下的社会稳定,但是也严重抑制了个人消费信贷等金融业务的开展。
从金融角度看,纵向信用联系的存在是有条件的;一方面居民储蓄必须保持一个较高且相对稳定的增长率。
另一方面要存在一个垄断的金融体制;通过它把居民储蓄配置给国有企业,这是充分条件。
然而,纵向信用联系的维系本身也有一个限度,就是国家对由这种信用联系所内生的国有银行不良债权和金融风险的最大承受能力。
纵向信用联系在改革中的确立主要依靠的是高储蓄与高投资,而当这种高投资达到一定程度,边际效益变成零或负数时,风险就变大了。
若国家试图继续维持这种信用联系,其结果必然是金融风险的累积和国家信誉的侵损。
至2007年12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40.11万亿元,同比增长15.22%。
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7.77万亿元,同比增长16.42%,也就是说,银行从储户那里吸收的存款有12.34万亿没有贷出去,还有12.34万亿元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
二、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 个人信用体制不健全
由于我国居民收入尚未完全货币化,收入来源多样化,透明度低,使得实际收入与名义收入差距很大。
而且借款人提供的资料只能表明当期情况,社会化保障程度不高的现实又使得未来预期支出变得不可测,很难用科学的评估方法来确认未来的状况,因而贷款期越长,发生变故的几率越大。
再加上现在社会部门间信息沟通共享渠道不畅,没有个人信用优、劣迹的记录,则无从判断借款人的资信程度,也没有个人破产的制度,这给许多信用意识薄弱的借款人留下了可乘之机,因而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无法彻底解决。
借款人的多头贷款、故意不还款或是恶意透支,在目前个人信用体制不健全的状况下,使得银行信息不对称,防范风险的能力大大降低。
(二)商业银行自身管理薄弱
现在,国内商业银行管理水平不高,缺乏消费信贷方面的业务经验和管理经验,缺乏完善的消费信贷业务的规章制度,对同一个借款人的信用信息资料分散在各个业务部门,而且相当一部分资料尚未上机管理,难以实现资源共享。
通常,仅仅凭借款人身份证明、个人收入证明等比较原始的征询材料进行判断和决策,对个人的信用调查基本上依赖于借款人的自报及其就职单位的说明,对借款人的资产负债状况、社会活动及表现,有无违法纪录,有无失信情况等缺乏正常程序和渠道进行了解征询,导致银行和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加上从事消费信贷业务的人员紧、网点少,往往不能做到每笔贷款的审查都与借款人当面调查核对,加上一些业务人员素质不高,审查不严,难免有疏漏。
同时贷后的监督检查往往又跟不上,一旦发现风险不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致使消费信贷的潜在风险增大。
(三)银行授信品种不能满足各收入阶层人群的需要
目前,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品种单一,适用范围较小。
尽管近年来我国消费信贷品种有所增加,但主要品种依然只有个人住房和汽车贷款,市场细分不够,不能满足不同收入层次、不同消费需求的消费者的需要。
加之信用体系不健全等原因,借款人不仅要提交大量个人资料,还要接受银行严格的调查审查,导致借款人借款成本增加,从而使银行减少了一部分潜在客户。
在一些比较发达的城市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品种还比较丰富, 主要包括个人住房消费贷款、个人住房装修贷款、汽车消费贷款、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个人助学贷款、个人旅游贷款、个人小额信用贷款等,但是有些消费信贷品种在一些中小城市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
比如信用卡在一些大城市在一些大中型的商场、各类的超市基本达到了可以刷卡消费的水平,所以人们出行购物只需那一张卡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避免了随身携带现金可能发生的风险。
但是在中小城市中刷卡消费还只能在特约商场才可以使用。
这就使得个人信贷消费业务受到了局
限,丧失了一部分中低层收入的消费群体。
(四)消费者消费信贷意识淡薄
银行发展个人消费业务的基础是需要有大量的有效消费需求群体,因此,消费者的消费意识、消费心理及消费动机对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发展将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
但是由于我国目前仍处于市场经济的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不高,且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从而使得人们“今天攒钱明天用”的积累性消费观念难以转变,导致个人消费信贷观念淡薄。
加之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下,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念根深蒂固,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的新型消费意识还不占上风,消费倾向相对集中于改善住房条件的现象较为普遍,从而使银行拓展新的消费领域还比较困难,响应者寥寥无几。
从消费动机看,借款人的消费观念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信用意识淡薄,违约现象还比较普遍,从而加大了银行工作难度和工作量;个别客户,还采取欺骗等非法手段,恶意套取银行消费贷款,或是编造虚假用途,把消费贷款移用于生产经营领域等,严重扰乱了银行消费信贷市场秩序,加重银行消费信贷业务风险。
(五)二级市场发展滞后,市场风险较大
由于我国抵押品二级市场发展的滞后而导致商业银行贷款的流动性不足从而产生了极大的流动性风险。
一旦个人消费贷款发生不良风险, 银行通常会把贷款的抵押物作为第二还款来源,但是由于我国消费品二级市场尚处于起步初创阶段,交易秩序尚不规范,交易法规也不完善,各种手续十分繁琐,交易费用偏高,导致银行难以将抵押物变现,影响了银行消费贷款的健康发展。
随着消费贷款规模的扩大和抵押贷款的增加,这类问题将会变得更加突出。
现阶段,我国住房一、二级市场很不完善,政策上要求对大量非商品房产进行商业信贷支持,而一旦购房人无力还贷,这些非商品房产抵押又无法进行过户转让,银行很难得到充分的处置权,贷款抵押形同虚设。
三、总结
我国消费信贷发展尚属初级阶段,无论是消费规模,还是信贷品种,都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蓬勃发展的趋势不容质疑。
然而对于大多数中国老百姓来说,对提倡借钱消费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观念。
即使能够接受,也会在商业银行诸多的限制条件和烦琐的手续面前却步。
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
当前,商业银行在服务水准、贷款品种结构、规模信贷风险等方面,还需要完善,特别是社会信用的滞后,信用制度的不完善,直接制约了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
在信贷消费的潜在需求方面,我国居民将更多地通过信用卡的形式进行信贷消费,而信贷消费的规模将表现出小额、多次的特点,其内容则更趋于广泛,涉
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信贷消费的人群比例稳定上升。
本论文通过增加居民收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商业银行转变自身观念,把消费信贷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拓展和创新消费信贷方式;完善消费信贷相应的配套政策等方式来推动中国信贷消费的发展。
同时,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有助于我国商业银行改善资产的单一化和传统化,提高金融资本的运作效率。
有利于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在消费信贷领域与国际银行业的接轨。
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可以为税收、金融和消费服务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敏,李杰.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发展分析 2005.03.
[2][3]李敏新,武剑. 商业银行防范消费信贷风险的对策建议 2001.04
[4]杜平.影响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对策探讨 2006. 04
[5]么金英,曹桂华.个人信贷消费业务的发展、问题与对策分析 2005.01. [7]谢炳算.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发展策略选择 2006.02.
[9]任壮. 谈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财会月刊》 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