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态学综述
国内外文化生态理论研究综述
国内外文化生态理论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生态理论逐渐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国内外文化生态理论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文章首先对文化生态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内涵进行界定,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然后,分别从国内和国外两个角度,梳理文化生态理论的发展历程,分析不同理论流派的特点和贡献。
在此基础上,文章重点评述国内外文化生态理论的研究现状,探讨当前研究的主要问题和争议。
文章展望未来文化生态理论的发展趋势,提出研究展望和建议,以期为推动文化生态理论的深入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综述,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国内外文化生态理论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本文也期望能够激发更多学者关注文化生态理论的研究,共同推动该领域的繁荣和发展。
二、国外文化生态理论研究综述在国外,文化生态理论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初的社会学和人类学领域,并在随后的几十年里逐渐发展成为跨学科的研究热点。
这一理论主要关注文化与环境、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互动关系,以及文化在特定生态环境中的生存、发展和变迁。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地理学和人类生态学领域,以探讨不同地域文化形成的自然和社会条件。
例如,美国文化地理学家卡尔·索尔在其著作《景观的形态》中,提出了“文化景观”的概念,强调人类文化对自然景观的改造和利用。
随后,人类生态学家斯图尔德在其《文化变迁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文化生态学”的概念,并详细阐述了文化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随着研究的深入,文化生态理论逐渐扩展到文化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在文化学领域,学者们开始关注文化生态的平衡与多样性,以及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传播与交流。
例如,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在其《理解媒介》一书中,提出了“媒介即信息”的观点,认为媒介技术的发展对文化生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社会学领域,文化生态理论被用来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文化认同等问题。
第4章 文化生态学
第4章文化生态学第1节文化中的环境印记一、文化生态学的概念1、概念的提出19世纪70年代,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提出了“文化生态”的概念;1955年,美国学者斯图尔德提出了“文化生态学”的概念。
2、理论的借鉴生态学的核心思想是探讨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
早先的生态学不将人类作为研究的主体,随着“人类生态系统”的提法得到广大学者的认同,生态学理论被引入人类社会中,最后形成了文化生态学理论。
3、概念归结起来说,文化生态学是指用人类生存的整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生态理论研究文化产生、发展规律的一门分支学科。
这里的“自然环境”是指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植被等诸多自然要素的综合体,是人类文化生存和发展的背景条件。
4、文化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研究对象是文化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文化生态学主张将文化放到一定区域的整体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去探究它的生长规律,特别是探讨人类为适应环境而创造的具有特殊形貌的文化模式。
研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环境对文化的影响;二是人类文化对环境的反作用。
5、以哈尼族梯田文化为例的分析云南元江位于哀牢山南部的末端,山高谷深,地形复杂,海拔高下悬殊2000多米,从山脚到山顶,形成了云南亚热带山区典型的气候垂直性分布特征。
这是孕育梯田文化的自然环境。
哈尼族的土地利用方式是:高山地带气候寒冷阴湿,保存着茂密的原始森林,既是天然的绿色水库,也是梯田农业的水源;中半山腰气候温和,冬暖夏凉,既无高山的阴湿和多野兽,又无低谷的炎热潮湿和多毒蛇、昆虫以及瘴疠流行,是哈尼族村落的主要分布地。
既方便上山打猎,又易于下山种田。
下半山位于从村寨边至山脚河谷,气候暖湿,适于稻谷生长,是梯田所在。
人们还根据不同位置梯田的肥力采用不同的种植方法,选取不同的谷种。
上述土地利用格局既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关,又反映出人类认识、利用自然规律以及适应、改造自然的能力。
研究表明,只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地方文化,才能得到最优的持续发展道路。
文化生态2
群落结构复杂
热带雨林的群落结构要比所有的植被类型都复杂的多,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 • •
• • •
(1)层次多而各层界限不明显 可分为5—8层 乔木;灌木和草本可分为几个亚层; 各阶层之间的界限不明显,不仔细 观察是难于分辨的。 (2)树干高大挺直 最高可达60—80米;雨林中的 乔木一般高30—40米。 为了到达群落上层以获取充足光照 的适应方式。
文化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3、具体图示:
环境 取向 自然 环境
环境行为 环境过程
环境 认识
环境 结果
文化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1、该方法是一种新型的人地关系论,认 为:人类利用、开发自然应该以不破坏生态平 衡为原则,应把人看成自然界的一部分,追求 人与环境的和谐的最佳境界。
2、和谐论不仅强调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更强调文化对环境的影响,强调文化与环境双 向作用的协调性。
文化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文化生态是应用生态学的观点研究人与自然 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既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在 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也研究人的文化作用对自然 地理环境的影响。 目前对于文化生态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四种 方法:
☆ 直链型文化生态关系 ☆ 网链型文化生态关系 ☆ 社会体系中的文化生态关系 ☆ 和谐文化生态关系
经济权利
政治权利
俾格米人吃的木薯
厨房
装束
儿童
酋长
酋长家
舞蹈
风俗
手工艺
它们分别是那一大洲的 乡村聚落景观?为什么?
欧洲 非洲
亚洲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竹楼
欧 洲 教 堂
布景前的碧沽天池
• 准备重新撒草种子,如此水泥铺底,怎么种草
未使用的置景木料 产自香格里拉
文化生态学综述
文化生态学摘要文化生态学是二十世纪以来新型的一门跨学科的交叉科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文化生态学也从研究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扩展到了研究与工程学、信息传播学、经济学、教育学、媒体学等学科之间的关系,但文化生态学的发展仍面临着严峻的任务。
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环境破坏使人们认识到文化生态学对社会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文化生态学定义发展媒体环境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计算机技术的逐步成熟,人类取得了巨大的技术进步,取得了许多重大的飞跃,从地下到太空,都遍布了人类的足迹。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科技让人类拥有了改造外界环境的无穷无尽的力量,同时也给人类带了许多灾难,2004年印度洋的海啸、2008年的中国汶川大地震等,使人类认识到了自身的脆弱性和自然的强大性,人类日益感受到自身与环境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类越来越需要一门能够研究文化的存在与发展和自然生态环境之间规律的科学,于是文化生态学在这个时候逐步形成并迅速发展起来了,成为了一门研究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交叉科学。
文化生态学定义首先,在对一个主题的研究中,对其概念的确定和争论是必不可少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的进步,人们对文化生态学也有着进一步的理解。
美国的斯图尔德先在《文化生态学的概念和方法》中,从文化生态学所研究问题的不同出发,将文化生态学同“环境决定论”和“经济决定论”加以区分。
接着,通过对文化概念的认识结合生态的观点,总结出文化生态学的概念涉及技术起源和传播的多,涉及技术在各种环境中不同使用和接受不同社会安排的少[1]。
经过多年,人们对文化生态学的研究,认识到,文化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的观点研究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既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在文化发展中的作业,也研究人的文化作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2]。
如果说文化生态学的概念指的是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环境和状态,那么,文化生态学就是研究文化的存在和发展的资源、环境、状态及规律的科学[3]。
文化生态学的理论
文化生态学的理论文化生态学是关于文化与环境的关系的一种研究分支,它将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结合在一起,旨在探讨文化如何在不同环境中发展和适应的现象。
文化生态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整合了人类学、生态学、地理学、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文化生态学的核心理论是环境决定论,也就是说,人类文化的发展和适应与环境的特性有密切关系。
环境决定论认为,环境要素如气候、地形、土壤、资源、动植物、人口密度等,对人类的文化发展和适应有着深刻的影响。
同时,文化又可以通过创造新的技术和社会结构等方式来引导或改变环境,形成互动循环。
文化生态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文化适应性。
文化适应性是指一种文化是否能够在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文化适应性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资源利用、生产方式、社会结构、价值观念等方面。
文化生态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就是探讨文化适应性的机制和过程,即文化与环境协同演化。
文化生态学从文化与环境协同演化的角度探讨了许多文化现象,比如农业、畜牧、狩猎、渔业、居住形态、食品制作、服饰习惯等。
在早期人类社会,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更加密切,农业生产和畜牧业的发展使得人类可以在相对固定的生态系统内逐渐形成聚落和城市。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在不断改变,使得文化适应性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文化生态学在学科交叉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通过研究历史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环境变化对文化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同时,文化适应性的研究也可以指导我们设计出更有效的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
总的来说,文化生态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对于人类文化和环境的关系有着深邃的思考和研究。
它不仅具有理论价值,也具有实践意义,在未来的研究和发展中将产生越来越多的重要作用。
文化生态
一、文化生态学的中国学派文化生态学最初由美国人类学家斯图尔德( Steweardm J · H , 1902 —1972 )在《文化进化和过程》( 1953 )一书中提出。
按斯氏的设想,文化生态学旨在“解释具有地域性差别的一些特别的文化特征及文化模式的来源”。
他将文化粗略地划分为“中核性文化”和“次要文化”,前者指和生计活动及经济组织关系密切的文化特性;除此之外的即属于后者,具有不确定性。
因此,斯氏对文化生态的考察便主要集中在他认为具有确定性的技术——经济体系,从而忽略了社会的、观念的诸因素与生态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对于他所谓的“中核性文化”内部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也没有给予重视。
斯氏所创立的文化生态学,几十年来在西方已有长足发展,但其基本取向依然集中于对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的考察。
因此,文化生态学在西方更确切的名称应是生态人类学。
冯天瑜先生从唯物史观出发,界定“文化生态学是以人类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与天然环境及人造环境的相互关系为对象的一门学科,其使命是把握文化生成与文化环境的调适及内在联系”。
他将文化生态划分为三个层次,即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和社会制度环境,指出,“文化生态三层次彼此之间不断通过人类的社会实践(首先是生产劳动)进行物质的及能量的交换,构成一个浑然的整体,同时,它们又分别通过复杂的渠道,经由种种介质对观念世界施加影响”。
这样,他便完成了对“文化生态”这一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深化和扩展,使文化生态学在研究时限上包容人类文化的全部进程,在研究对象上贯穿文化的所有层面。
他进而运用该理论体系对中华文化这一“源远流长、跌宕起伏、绚丽多姿、历久而弥新”的文化个案,进行纵向和横向的解析与综合分析,其研究规模之庞大、体系之完备、论证之严密精深,均令人叹服。
因此,无论从理论建构的角度,还是从应用研究的角度,我们均可以说,冯天瑜先生创立了文化生态学的中国学派,其奠基之作为《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 ;以下有关引文均出自该书)。
文化生态学的理论研究综述
我国文化生态学的理论研究综述A Summary Of The Cultural Ecological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In Our Country03级城市规划马健031712摘要:文化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引入我国只有短短十几年,但是在理论研究方面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首先整体分析了我国文化生态学理论研究速度的加快和研究领域的扩展,然后又从人类与社会学界、地理与景观学界、城市规划与建筑学界三方面分述我国文化生态学理论研究现状,最后总结了我国文化生态学的理论研究特点。
关键词:文化生态学理论研究综述中国Abstract:Cultural ecology is a new rising interdisciplinary,which was introduced into our country maybe just ten years ago,however,it has already achieved great developments in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This text at first analyzes the speed up of the cultural ecological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in our country as a whole and the expanding of the investigation area, then narrates the actuality of the cultural ecological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in our country according to the three aspects,which are:human and social circles,geographical and landscape circles,and urban design and architectural circles,at last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ltural ecological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in our country.Key words:Cultural ecology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summary1引言文化生态学是随着20世纪中期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又分离、对抗,走向融合的趋势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学科,最早由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朱利安·海内斯·斯图尔德(Juliar Haynes Steward,1902-1972年)于1955年在其理论著作《文化变化理论:多线性变革的方法》中提出。
语言文化生态研究综述_江承凤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期刊2012年第3期J.NOR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No.3.2012语言文化生态研究综述江承凤1,朱晶晶2,谢贵平3(1.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新疆阿拉尔843300;2.塔里木大学学报编辑部,新疆阿拉尔843300;3.塔里木大学非传统安全与边疆民族发展研究中心,新疆阿拉尔843300)!!!!!!!!!!!!!!!!!!!!!!!!!!!!!!!!!!!!!!!!!!!![摘要]语言文化生态学是语言学领域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分支,与语言生态学、文化生态学等理论都有一定渊源,是对语言、文化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的一门学问。
语言文化生态学是将语言、社会与自然生态三者结合交叉研究的结果。
对国内外关于语言文化生态研究的历史演变作一综述,分析其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对于推动与深化语言文化生态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语言生态;文化生态;语言文化生态;综述[中图分类号]H2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140(2012)03-0119-07就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而言,语言是人类思维活动的载体,渗透了一定民族、一定时代的文化精神,折射着人类的创造思维,浸透着民族文化的血脉精华。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语言凝聚着民族文化的精神和灵魂,在一定程度上塑造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影响着特定地域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
而另一方面,时代精神、民族性格、文化心理、地域环境、个体心灵等,又会集中地通过语言折射出来。
研究一个民族的语言其实就是在研究这个民族,就是在研究这个民族的文化、历史、宗教、习俗等。
正是因为语言与文化这种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文化一直成为学术界研究和关注的重点。
所以,对国内外关于语言文化生态研究的历史演变作一综述,分析其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对于推动与深化语言文化生态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文化生态研究综述 对表格进行分析
表2-3 国外文化生态学研究代表人物及研究成果StewardH.J.Segraves BA. EcologicalGeneralization and structuralTransformation ofSociocultural systems.AmericanAnthropologist ,1974,76(3):530.552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相关文献资料整理国外研宄现状国外关于“文化生态”的概念和研宄我们最早可以追溯到1955年。
美国人类学家朱利安斯图尔德于1955年在《文化变迁理论》一书中阐述了文化生态的基本理论,他指出,“文化在生态环境中孕育产生,并对文化生态产生影响,二者之间密切联系,不可分割,表现为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1,(1徐建.当代中国文化生态研宂[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35.)学术界普遍认为斯图尔德的著作《文化变迁理论》是文化生态理论正式诞生的标志。
20世纪中期,美国人类学家R.内廷、R拉帕波特、J贝内特等人在文化生态理论的相关研究即民族文化生态方面做出了很大贡軟,分别于1968年、1968年、1969年著有重要著作,即《尼日利亚的山地农民》、《献给祖先的猪:新几内亚一个民族的生态礼仪》和《北方平原居民》,这些著作理论性的界定了文化生态理论的范围,强调文化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与作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关于文化生态的理论日趋完善。
20世纪70年代,哈里斯在以往文化生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唯物论”这一新的文化观点,他认为,“在一个社会中,最基本的角色就是技艺和经济因素,强调技艺在社会中的基本特质性”。
同时,他在文化生态的构成方面,对社会下层建筑、基础建筑、上层建筑等不同的构成形式作了明确的分析和说明。
他强调首先应加强对社会下层建筑的研究,在对社会下层建筑研究的基础上再进行有关社会基础建筑研究和社会上层建筑研宄。
这些有关文化生态问题的研宄,是对斯图尔德文化生态理论研宄的扩展和延伸,大大深化了文化生态理论的研宄。
《文化生态学》课件
02
CHAPTER
文化生态学的主要理论
文化生态适应理论强调文化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和适应,认为文化在不断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总结词
文化生态适应理论认为,人类在长期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文化以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这种适应既包括物质层面的,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也包括精神层面的,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通过适应环境,人类创造了独特的文化,这些文化又反过来影响和塑造了环境。
概念
理解文化多样性
文化生态学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文化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从而产生独特的文化特征和多样性。
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研究文化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
可持续发展
文化生态学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帮助我们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发展
在20世纪中叶,随着环境问题和全球化的加剧,文化生态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进行研究。
起源
文化生态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美国人类学研究,当时的人类学家开始关注文化与环境的关系。
现状
如今,文化生态学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旅游、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文化生态学》ppt课件
目录
文化生态学概述文化生态学的主要理论文化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文化生态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文化生态学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01
CHAPTER
文化生态学概述
文化生态学是一门研究文化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探讨文化如何适应环境,同时又如何影响环境。
定义
文化生态学关注文化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种相互作用如何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校园的文化生态学
校园的文化生态学日期:目录•引言•校园文化生态系统概述•校园文化生态学研究方法•校园文化生态环境分析•校园文化生态结构与功能•校园文化生态学实践与应用•结论与展望引言文化生态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结合了生态学和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旨在研究人类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文化生态学关注的是人类文化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适应、发展和变迁的过程。
什么是文化生态学?为什么研究校园的文化生态学?校园是现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生态系统,它包含了丰富的文化现象和生态景观。
研究校园的文化生态学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校园文化、教育、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
通过研究校园的文化生态学,我们可以为校园规划、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如何研究校园的文化生态学?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目标和问题,确定研究的范围和对象。
其次,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包括校园文化、教育、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数据和资料。
然后,运用文化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和整理,探讨校园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
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为校园规划、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校园文化生态系统概述•校园文化生态系统定义:校园文化生态系统是指由校园内的文化、活动、人员、设施等构成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
它反映了校园的文化氛围、教育理念、学生生活和学习状态,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撑。
校园文化生态系统的定义包括学校的价值观、教育理念、校风校训、规章制度等,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校园文化包括教学活动、科研活动、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等,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
活动包括教师、学生、行政人员等,是校园文化的主体。
人员包括教室、图书馆、实验室、体育设施等,是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
设施校园文化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1校园文化生态系统的特点23校园文化生态系统中的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互动的有机整体。
互动性校园文化生态系统是不断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新元素的加入,其结构和功能也会发生变化。
生态文学研究综述
生态文学研究综述
生态文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文学形式,它把规模不断扩大的环境问题带入文学创作,通过诗歌、小说、散文等多种文体,表达对生态环境的关切和呼吁。
本文将对生态文学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生态文学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生态文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环保主义者开始探讨文学和环境之间的联系。
在此基础上,生态文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生态文学的研究范围广泛,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环境问题的反思和呼吁,如对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问题的表达;二是对自然世界的描绘,如对动植物、地理景观等的文学刻画;三是对环境伦理和生态价值观的探讨,如对可持续发展、生态平衡等概念的反思。
生态文学的研究方法也多样,包括文学批评、环境伦理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应用。
在文学批评方面,研究者可以从文学作品中探讨环境意识的呈现、环境感知的表达等问题;在环境伦理学方面,研究者可以探讨环境价值观在文学中的体现和发展;在人类学方面,研究者可以考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态观念和环境行为。
总的来说,生态文学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关注全球环境问题和生态伦理价值观的体现。
未来,生态文学的研究将进一步深入,成为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 1 -。
国内外关于文化与生态环境关系研究综述
国内外关于文化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综述刘亚东(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2013级中国史专业研究生)摘要:整体来看,生态与文化存在着互动作关系,一般说来,在人类社会早期,生态对文化的决定性作用要大一些,在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后,文化对生态的作用变得愈来愈大,特别是负面的作用增大。
国外关于文化与环境的关系研究主要建立在生态人类学和文化适应的基础之上,相应诞生了环境决定论、环境可能论以及两者之间出存在互动关系的理论,国内关注环境与文化之间关系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且集中在探索民族地区文化与生态环境间的关系上,但已注意到环境与文化间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文化;生态环境;影响一、国外生态人类学及文化适应的相关研究(一)生态人类学的产生与发展生态人类学(也称为环境人类学)是人类学领域中应用性强,跨学科色彩浓厚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从生态的角度进行人类学研究,试图探讨人类及其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生态人类学是20世纪50-6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门年轻学科。
西方生态人类学经历了孕育、创立和发展的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相继出现了环境决定论、环境可能论、文化生态学、生态系统途径、民族生态学、文化唯物论和政治生态学等理论或分支学科。
”[1]生态人类学的理论思想受到了各个时期出现的人与环境关系的不同观点的影响。
自古希腊—罗马时代至20世纪50年代,即在以美国人J?斯图尔德- 1 -为代表的文化生态学正式创立之前,人类历史上先后出现的与人及其文化与环境关系有关的思想观点可以归纳到两个主题:环境决定论和环境可能论。
所谓环境决定论,它主要是认为自然环境在人类活动中发挥着原动力的作用。
环境决定论思想来源可以追溯到早期西方社会思想中的环境观点。
在古希腊,西波克拉底提出了气候决定体液的相对比例,也就是说体液在身体中相对比例的不同造成体格和人格上的差异的“体液理论”。
亚里士多德则认为,温和的气候产生希腊的民主政府,炎热的气候产生专制政府,寒冷的气候无法产生任何真正的政府形式。
生态文明文献综述
生态文明文献综述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针对这一问题,生态文明这一范畴进入人们的视野。
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高级形态,生态文明的提出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文明程度。
对于这一范畴的内涵、价值、特征、与科学技术及科学发展观的关系的思想内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现将近年来的研究讨论情况综述如下。
关键词:生态、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综述引言: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工业文明的飞速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和生存境遇,人类享受到丰饶的物质财富,同时也致使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发生前所未有的割裂、疏远和冲突,生态危机的警钟频频敲响,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使人类进入一个严峻的时代。
文章首先介绍了国内外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继而阐述了生态文明的内涵和特征,最后展望了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的方向。
通过对传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进行反思,人们意识到,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生态危机,起因并非生态系统本身而在于我们的文化系统,这种反思的结果导致了生态文明的产生。
一、生态文明的发展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我国在经济发展中也遇到了环境恶化这个棘手的难题。
目前,我国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并正向农村蔓延。
在一些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环境污染尤为突出。
森林减少、沙漠扩大、草原退化、水土流失、物种灭绝等生态破坏问题也日趋严重。
环境恶化目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安定、危害公众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而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又给我国的资源和环境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冲击。
90年代,产生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与实践,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了全球性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为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真正拉开了生态文明时代的序幕。
本世纪初,人们应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构建生态文明的理论体系。
第五章 文化生态学
一、传统生态学理论回顾: 费雷(Firey)将既有的生态学理论归为三类: 理想描述性理论:古典人类生态学 实证理性主义理论:新正统生态学 方法论理性主义理论:阿尔弗雷德· 韦伯等人
二、理想描述性理论
主要观点: 社区分布有统一的地理模式:土地价格 强调自然力量的决定作用:自发调节机制人类 只能适应 理论特点:描述 缺陷: A.不具有实证性 B.否认社会因素的影响
五、总结与讨论
1、三种理论的共同前提: 物质空间的性质是自我赋予的,其特性完全与社会 文化因素无关;是独立变量。 社会体系是物质空间的被动适应者;是因变量。 2、分析:社会与空间的关系 空间除了内赋特性之外,还具有外赋特性,即文化 内涵和社会属性; 不是唯一的经济理性上的适应关系,还有情感上的 适应; 情感适应取决于文化因素: 经济利益不是自然现象:它本身间接源于文化体系
比例平衡理论(牺牲性平衡):子功能 之间的关系处理 平衡点:各子功能的空间需求基本得到 满足,按合适的比例进行分配,总效用 最大,损失最小。 比例平衡理论的优点: A:引入文化变量; B:系统性:考虑到社会体系各个方面 因素的影响; C:考虑到了功能的重要程度:
三、文化生态学理论与城市规划
第二节 文化对社区生态的影响
一、费雷对波士顿中心土地利用的研究: 1975年《波士顿中心区的土地利用》,为创立文化生态学 奠定基础。 ①不论过去还是现在,波士顿市中心地区的土地利用状况都不 曾符合一种理想的统一模式,既不符合同心圆模式,也不符合 扇形模式. ②空间有象征的功能.空间与所象征的社会价值结合成一体,,成 为当地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土地利用的状态. ③空间可以与一些社会价值结合成为一体受到崇拜,从而文化 成为一种完全与经济因素独立的变量. ④空间可以成为一种工具,让共有某种文化和价值的人群聚居. 二、乔纳森对纽约挪威人社区地域流动的研究: 三、库波关于南非种族隔离政策对城市规划的影响的研究:
生态学专题文献综述
景观生态规划文献综述一前言景观是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的反映,是人类思想在大地上的投影,而景观设计是人们实现梦想的途径。
然而,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未来工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
环境恶化的结果是导致景观结构的改变、生态功能的失调,而设计合理的景观结构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景观生态规划是建立合理景观结构的基础,它在自然保护区设计、土地持续利用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景现与城市的生态设计反映0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这个梦想就是自然与文化、设计的环境与生命的环境,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的真正全面地融合,它要让公园不再是孤立的城市中的特定用地.而是让其消融,进入千家万户;它要让自然参与设计;让自然过程伴依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让人们重新感知、体验和关怀自然过程和自然的设计。
二景观生态规划的概念和原理2.1 景观生态规划的概念如果我们把景观设计理解为是一个对任何有利于人类使用户外空问及土地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监理这一解决方法的实施过程,而景观设汁师的职责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的生活同地球和喈相处m。
那么,景观设计从本质上说就应该是对土地和户外宅间的生态设计,生态原理是景现设计学(1andscape architecture)的核心。
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景观设汁是人类生态系统的设计。
是一种最大限度的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设计,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没计,即改变现有的线性物流和能流的输入和排放模式.而在源、消费中心和汇之间建立一个循环流程一其所创造的景观是一种可持续的景观。
不同学科和领域对生态规划有着不同理解.公认的生态规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我们这里谈到的是广义的生态规划.是作为一种方法论去指导其他一些具有很强操作性的规划(景观建筑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园林规划等),使其成为贯穿生态学原理的规划。
生态规划作为一种学术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美国地理学家G.P.马什(G.P.Marsh,1864)、地质学家J.W.鲍威尔(J.W.Powell,1879)、英国生物学家派特里克·盖迪斯(Patrick Geddes,1915)为代表的土地生态恢复、生态评价、生态勘测、综合规划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国内外文化生态理论研究综述_徐建
2010年9月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S e p ,2010第5期(总第147期)J o u r n a l o f S h a n d o n g Y o u t hA d m i n i s t r a t i v e C a d r e s C o l l e g eN o .5S e p .N o .147收稿日期:2010-05-27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生态建设研究”(09S J D 710023)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徐建(1979-),江苏徐州人,中国药科大学社科部讲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
国内外文化生态理论研究综述徐 建(中国药科大学,江苏南京210009)摘要:无论从广义还是从狭义而言,文化研究都不能局限或归属于某一特有学科。
迄今为止各种形式的文化研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跨学科性。
文化人类学通过移植生态学的规律创立了文化生态理念,国内学者借用了这一理念,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来研究当代中国的文化生态问题。
主要介绍了国外有关文化生态问题研究的理论积淀以及当代中国文化生态问题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文化;文化生态理论;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G 112:X 1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05(2010)05-0006-05A b s t r a c t :C u l t u r a l s t u d y c a nn o t b e l i m i t e d t o o r b e l o n g t o a u n i q u e d i s c i p l i n e w h e t h e r i n t h e b r o a d s e n s e o r i nt h e n a r r o ws e n s e .U n t i l n o w ,v a r i o u s k i n d s o f c u l t u r a l s t u d y h a v e a c o m m o n f e a t u r e :i n t e r d i s c i p l i n a r y .T h i s p a p e r s t u d i e s t h e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C h i n a 's c u l t u r -a l e c o l o g y p r o b l e mb ym a k i n g u s e o f t h e c u l t u r a l e c o l o g y i d e a e s t a b l i s h e d b y c u l t u r a l a n t h r o p o l o g i s t s t h r o u g ht r a n s p l a n t i n g t h e l a wo f e -c o l o g y f r o m a b r a n d -n e wa n g l e o f v i e wo f c u l t u r a l p h i l o s o p h y .k e yw o r d s :c u l t u r e ;c u l t u r a l e c o l o g y 文化生态理论,简言之,是借用生态科学的概念、理论、观点和方法研究文化现象的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生态学
(##大学,##学院,########)
摘要文化生态学是二十世纪以来新型的一门跨学科的交叉科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文化生态学也从研究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扩展到了研究与工程学、信息传播学、经济学、教育学、媒体学等学科之间的关系,但文化生态学的发展仍面临着严峻的任务。
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环境破坏使人们认识到文化生态学对社会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文化生态学定义发展媒体环境
Cultural ecology culture ecology
###
(College of ###)
Abstract: Cultural ecology culture ecology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course since the 20th century a new type of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ultural ecology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the environment extends to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economics, education, media, relationships between science and other disciplines, but the cultural ecology is still facing a tough task.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rought about by damage to the environment to raise awareness to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e for social progres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logy.
Key words: cultural;ecology;definition;develop;media environment
0 引言
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计算机技术的逐步成熟,人类取得了巨大的技术进步,取得了许多重大的飞跃,从地下到太空,都遍布了人类的足迹。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科技让人类拥有了改造外界环境的无穷无尽的力量,同时也给人类带了许多灾难,2004年印度洋的海啸、2008年的中国汶川大地震等,使人类认识到了自身的脆弱性和自然的强大性,人类日益感受到自
身与环境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类越来越需要一门能够研究文化的存在与发展和自然生态环境之间规律的科学,于是文化生态学在这个时候逐步形成并迅速发展起来了,成为了一门研究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交叉科学。
1文化生态学定义
首先,在对一个主题的研究中,对其概念的确定和争论是必不可少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的进步,人们对文化生态学也有着进一步的理解。
美国的斯图尔德先在《文化生态学的概念和方法》中,从文化生态学所研究问题的不同出发,将文化生态学同“环境决定论”和“经济决定论”加以区分。
接着,通过对文化概念的认识结合生态的观点,总结出文化生态学的概念涉及技术起源和传播的多,涉及技术在各种环境中不同使用和接受不同社会安排的少[1]。
经过多年,人们对文化生态学的研究,认识到,文化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的观点研究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既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在文化发展中的作业,也研究人的文化作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2]。
如果说文化生态学的概念指的是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环境和状态,那么,文化生态学就是研究文化的存在和发展的资源、环境、状态及规律的科学[3]。
文化生态学是一门交叉有文化学和生态学的学科,也是文化学的一个分支,要对文化诸问题包括发展规律有所的认识,以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和方法,应用生态学于文化学之中,使两者相互融合,从而达到对文化发展规律等问题的认识。
2文化生态学的早期发展
早期的文化生态学诞生于美国,当时主要探讨的是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美国许多早期重要的人类学家如 F .博厄斯和A克罗伯等,他们在研究北美的土著民族以及外来人种迁移时,大多分为两个观点,一个观点是认为环境直接决定人类文化,等同于早期的“决定论”,另一个观点则认为环境只是可能对人类文化产生影响,即主张“可能论”。
随然当时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但为生态环境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了生态环境学发展的先驱。
之后在1955年,美国人类学家斯图尔德在他发表的《文化变迁理论》中引用并首先阐述了文化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理念,这在学术界别普遍认为是生态文
化学产生的标志[4]。
之后他又在《文化生态学的概念和方法》中,从文化生态学所研究问题的不同出发,将文化生态学同“环境决定论”和“经济决定论”加以区分。
他提出生态文化学研究应集中在“文化内核”,即文化中与自然界关系最直接的部分——生存或生产策略。
他对文化生态的贡献不仅在于给生态文化学下了一个新的定义,还指出了环境虽然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影响人类文化发展的唯一因素。
可以说,以早期斯图尔德的生态文化学理论为代表的思想流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它本身也有缺点。
他们只重视了人类与环境相适应,却没有意识到人类也可以人为的改变环境来使之为人类服务,同时,他们的研究多是对于过去已经发生的现象进行的分析,而没有考虑到人类文化的长期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影响。
3文化生态学的现状
20世纪以来,计算机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数字网络技术越发完善,文化研究也越来趋于多样性,随着生态文化研究向多学科的渗透以及全球生态危机意识增强,社会文化学家也重新审视人类行为文化与生态学之间的联系。
自1980年以来,文化生态学已基本成熟影响也相应扩大,主要标识有四个:(1)系统论成为人文生态学的科学基础,使文化生态学的理论更为科学和完整。
(2)以往文化生态论者机械的环境单向的决定文化的观点得以改变,将环境因素纳入文化研究范畴。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卡尔·奥特温·苏尔发表了《景观的形态》和《历史地理学序言》等,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结构进行研究,被称为“伯克利学派”,甚至直接成为“文化生态学派”[5]。
(3)突破了以往仅重视自然环境的文化生态观,把人化环境特别是信息环境作为文化生态环境。
1994年,在芬兰坦佩雷召开国际传播研究会年会上,芬兰总统M.阿赫蒂萨里在致辞中首次用“文化生态”来表现由于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造成的严重问题。
(4)文化生态学的研究者从美国人类学家扩大到全世界和多学科领域。
现代的文化生态学认为,人类并不是被动的、消极的去适应环境,而是有意识地改变着环境。
生态文化学研究不再强调环境对文化的影响,而是更多的强调
文化对环境的影响和文化与环境双向作用的协调性[6]。
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环境的同时应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原则,人类也是生态环境的一部分,文化与环境之间的作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同时期生态环境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也不一样。
文化的历史是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不断实现双向适应、不断完成本质统一的过程。
文化与环境各个因素在总体的综合变化中,既显因变量的性质,也呈自变量的性质。
即每一因素的自身变化是其他因素变化的结果,而这个结果又成为其他因素继续变化的原因[7]。
所以生态文化学也应不断向新的领域扩展,不断吸收新的有利因素。
同时,科学的进步,也逐渐催生了一大批新鲜事物,形成了一种新的媒体环境,所以生态环境学不仅对传统的自然环境进行研究,也开始对由于数字革命催生的媒体环境进行探讨。
更有人主张用“生态化的生物产业社会”一词替代流行的“信息社会”一说,并确信生态化是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实质与方向[8]。
4文化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文化生态学研究所依据的前提是对新媒体环境的适应过程很可能因社会群落而异,因此,应将研究集中于不同社会群落适应新媒体环境的过程的异同,对拥有不同文化的国家或地区的适应过程进行比较研究[9]。
现代文化生态学研究,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为根本指导,区域文化对比法、田野调查法、历史文献研究法、抽样调查方法、系统综合法等成为常用方法[10]。
近年来,个案研究、统计分析成为定性分析补充的重要方面。
内容决定形式,现代文化生态学研究具体研究方法的选择依据于其具体研究内容。
跨学科的高度综合的学科属性,使其必然借助SPSS、GIS 等定量研究手段。
结语
文献参考:
[1]斯图尔德.文化生态学的概念和方法.文化和社会人类学选读教材.纽约.1964
[2]赵荣等.人文地理学(第二版).29-32
[3]戢斗勇.文化生态学论纲[A].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9)
[4]黄育馥.20世纪兴起的跨学科研究领域一文化生态学[J].国外社会科学.1999.(6):19一25.
[5]邓辉.卡尔·苏尔的文化生态学理论与实践[J].地理研究.2003.(5):625-63
[6]赵荣等.人文地理学(第二版).30
[7]陈敏豪.生态文化与文明前景[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51-53.
[8]欧阳志远.生态化——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实质与方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283.
[9]黄育馥.20世纪兴起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文化生态学.国外社会科学.1999
[10]江金波.论文化生态学的理论发展与新构架[A].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