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考语文小说阅读复习
中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瞎 子
![中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瞎 子](https://img.taocdn.com/s3/m/4911c51d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01.png)
瞎子莫泊桑看见初升的太阳便觉得衷心喜悦,这种喜悦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降到大地来的这片光明会如此这般使我们感到幸福?天空蔚蓝,田野碧绿,房舍雪白;我们喜洋洋的眼睛畅饮着这些鲜艳的色彩,把它们化成我们心中的快乐。
于是我们一心只想跳舞、奔跑、歌唱,在思想上感到轻松愉快。
门洞底下的那些瞎子处在永恒的黑暗之中,早已漠然无动于衷,在这个新的欢乐气氛中,也仍旧是安安静静地待着。
只是时时刻刻吆喝身边的狗,叫它们安静,不明白为什么它们老想蹦蹦跳跳。
这样的人我曾经见过一个,他过着难以想象的最残酷的苦难生活。
他是一个乡下人,父亲是诺曼底的一个农庄主人。
父母在世的时候,总算还有人照看他,他感觉苦痛的只是他那可怕的残疾。
可是两老一去世,残酷的生活就开始了。
有一个姐姐收留了他,然而农庄里的人待他却像待一个白吃饭的穷鬼,每顿饭都要怪他吃得太多,叫他懒虫、饭桶。
尽管他的姐夫把他那份遗产夺到自己手里,可是连汤也舍不得给他多喝,给他的也就是刚刚够而不至于饿死的那么一点。
几年里情况就是这样。
不过他什么事也不能做,再加上老是冷冰冰的不声不响,最后惹恼了他的亲戚们,于是他成了受气包,成了一种供人虐待折磨的小丑,一种牺牲品,专供周围那些粗胚子发泄他们的兽性,惨无人道地取乐。
凡是他的失明使人想到的残忍的恶作剧,都被想出来了。
为了叫他吃了东西付出代价,他的吃饭时间变成了邻居们散心、他受罪的时刻。
他的姐夫因为总这样养着他,心里有气就动手打他,不停地抽他的嘴巴,看见他躲躲闪闪或是举手还击时的那种瞎费气力的样子,不禁笑了起来。
从此又有了新的玩法,就是打耳光。
那些长工、短工、女仆高兴起来就给他一巴掌,打得他眼皮直眨巴。
他不知道往哪儿躲,只好不停地伸着胳膊阻挡别人的攻击。
最后他被逼着去要饭。
赶集的日子他被带到大道边上,一听见有脚步声或是车轮声,就伸着帽子结结巴巴地叫喊:“求求您,行个好吧。
”可是乡下人是不喜欢乱花钱的,一连几个星期,他一个铜子也带不回来。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复习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c03b3402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6e.png)
考点透视
把握情节(段落大意) 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环境描写 把握小说主题 理解重点词句 品味小说语言 评价艺术技巧 畅谈心得、启示、感悟
把握情节结构 揣摩人物形象 分析环境描写 挖掘作品主题
品味小说语言 评价小说艺术
畅谈阅读体验
情节结构的把握 之 题型
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 ①概括情节 依次概括
示、感悟等。
用填空的形式
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结果怎样
②关于情节的安排及作用;
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一般作用
③关于小说线索。
了解线索的类型和作用
经典考题
示例1:本文叙事主要写了两个情节,请用 简洁的语言概括。 (08黄冈《假币》2分)
示例2:17.请根据故事情节——主人公的 成长历程,仿照下面的例子在方框内填写恰 当的内容。 (08眉山《拔掉那颗蛀牙》 2分)
①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 ②找出表现主题的重点句; ③考虑作者的写作意图,了解概括主 题的基本术语 。
作品主题的挖掘 之 经典考题
示例1:选文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小说,并有一 定的警示意义,试结合全文作简析。( 08眉山市
《拔掉那颗蛀牙》 2分)
示例2:小说结尾说:“他希望在宣纸上画出 那一片久远的雨声……”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 解的?(08潍坊市《怀念一种声音》 3分)
人物形象的揣摩 之 题型
①辨别人物的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②概括人物性格特征; ③评析文中人物; ④探究小说主人公; ⑤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⑥梳理人物的情感变化。
人物形象的揣摩 之 题型
①辨别人物的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 ②概括人物性格特征;
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找关键语句
③评析文中人物;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散文阅读 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含练习题及答案 (一)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散文阅读 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含练习题及答案 (一)](https://img.taocdn.com/s3/m/c59dd0e6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71.png)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含练习题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含练习题及答案中考语文考试中,小说和散文阅读是常见的题型。
为了帮助同学们备战中考,下面介绍小说阅读和散文阅读的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并提供一些练习题和答案供大家参考。
一、小说阅读1.形象描写题型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中人物、事物、环境的形象描写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要想做好这种题型,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仔细读题,掌握关键词汇。
读完小说后,要根据题目中所给的提示词语,来确定题目的内容和要求,避免偏离题目。
(2)注重细节把握。
在考试过程中,考生还需对文章的各个细节进行把握。
只有对文章的各个细节做到了深入阅读和理解,才能给自己留下更多的答题思路。
例题:下列句子中,对“窗玻璃上写着敝公司的名字”进行了形象描写的是:A.窗户经历了漫长岁月而显得黯淡无光。
B.窗子上不时有粘着的广告宣传单。
C.店铺墙上写满了许多荒诞的“口号”。
D.夏天显得普通而冷淡,但冬天铭刻着一些不可忘记的名字。
【答案】D2.作者观点题型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要求考生根据文章的整体思想来正确判断作者的观点,掌握作者的态度和立场。
(1)认真审题,掌握关键信息阅读和分析题目中的关键词汇,比如:作者观点、文章主旨等,确定题目所要求的答题思路和重点。
(2)仔细阅读文章,掌握文章的主旨意图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文章的主旨表达作加强分析和思考。
挖掘文章的隐含含义,领会内容的精神内涵。
例题:由题意可知,作者所对立的社会现象是:A.历史文化丧失,道德价值缺失;B.缩短贫富差距,推进社会进步;C.社会现象复杂多样,对待应多元开放;D.社会资源分配合理,构建和谐社会。
【答案】A3.情节分析题型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情节的掌握程度。
这种题型需要考生认真扫读文章,准确把握文章中的人物、事件与情节关系,理解短文中的内容和线索等。
2023年中考语文阅读专题复习:小说阅读
![2023年中考语文阅读专题复习:小说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6b101cae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27.png)
2023年中考语文阅读专题复习:小说阅读概述本文档旨在为中考考生提供关于小说阅读方面的专题复指导。
通过阅读小说,考生不仅可以提高语文阅读能力,还可以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重要性小说是文学作品的一种形式,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阅读小说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提高其理解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在中考中,小说阅读是重要的考点之一,掌握相关技巧和知识对提高阅读能力和取得高分至关重要。
复方法1. 选择合适的小说阅读:选择适合自己阅读水平和兴趣爱好的小说,并根据时间合理安排阅读进度。
2. 理解故事情节:仔细阅读小说,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特别关注主要事件、转折点以及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表现。
3. 分析文学技巧:研究分析作者运用的描写手法、语言表达和叙事结构,理解剧情发展的逻辑和情感表达的方式。
4. 总结主题和思想:思考小说的主题、主要思想以及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信息。
通过总结主题和思想,提高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
5. 多维度的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除了理解故事情节,还要注意解读隐含的意义、寓意和象征。
注意事项- 每次阅读小说前,可以先了解背景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 阅读过程中可以做好笔记,记录重要情节、人物特点和其他关键信息。
- 多读优秀的小说作品,通过模仿和参考优秀作品的写作技巧,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总结通过对小说的深入阅读,中考考生可以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拓宽视野以及增长知识。
复习小说阅读时,选择合适的小说、理解情节、分析文学技巧、总结主题和思想,注意多维度的阅读。
同时,也要注意掌握阅读小说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如提前了解背景知识、做好笔记、多读优秀作品等。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复习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3469fed9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8f.png)
第一课时:情节的梳理与概括【复习目标】1.总结梳理与概括小说情节的一般方法。
2.运用相应的方法梳理并概括小说情节。
【温故知新】回故乡()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到家时的情况和杨二嫂的比照(1)《故乡》在故乡和中年闰土见面的情况()告别闰土和故乡离故乡():想朗读,遭拒绝(2)《心声》:练朗读,忆往事:纠错误,遭嘲讽:勇救场,感动人贩枣蒙杨志卖酒诱官军(3)《智取生辰纲》巧下蒙汗药(黄泥冈)上当饮药酒开端:盼于勒(赶于勒)(记叙顺序:)(4)《我的叔叔于勒》发展:赞于勒请吃牡蛎高潮:遇于勒怀疑水手是于勒结局:躲于勒证实水手是于勒梳理情节的角度有:(1)(2)(3)阅读小窍门:概括情节的方法是:【实战演练】(2016年《南京市中考指导书》)我心目中的马卡连柯(又名《花儿与少年》)梁晓声①有一少年,刚上小学六年级,班主任老师多次对他妈妈说:“做好思想准备吧,你儿子考上中学的希望不大,即使是一所最最普通的中学。
”②同学们也都这么认为,疏远他,还给他起了个绰号“逃学鬼”。
③是的,他经常逃学。
④他逃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贫穷。
贫穷使他交不起学费,买不起新书包。
都六年级了,他背的还是小学一年级时的书包。
那书包太小了,而且,像他的衣服一样,补了好几块补丁。
这使他自惭形秽,也使他的自尊心极其敏感。
往往是,其实并没有谁成心伤害他,他却已经因为别人的某句话、某种眼神或某种举动而遭暗算了似的。
处在他那种年龄,很难悟到问题出在自己这儿。
⑤某日,他正茫然地走在远离学校的地方,却遇见了学校的少先队辅导员刘老师和他的新婚妻子。
刘老师向新婚妻子郑重地介绍了他,之后温和地说:“我代表我的妻子,邀请你和我们一起去逛公园。
怎么样,肯给老师个面子吗?”⑥他摇头,挣手,没挣脱,不知怎么一来,居然又点了点头……⑦在公园里,小学六年级学生的顺从,得到了一支奶油冰棒作为奖品。
待他吃完冰棒,刘老师说:“老师想知道喇叭花是骨朵的时候,究竟是什么样的,你能替老师去仔细看看吗?”⑧他困惑,然而跑过去了,片刻,回来告诉老师,所有的花骨朵都像被扭了一下,它们必须反着那股劲儿,才能开成花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 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含练习题及答案 (一)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 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含练习题及答案 (一)](https://img.taocdn.com/s3/m/ca1e58df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d7.png)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含练习题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含练习题及答案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以故事情节为主线,通过人物、环境、动作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人类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给人以思想启示和美的享受。
在中考语文考试中,小说是一项重要的考查内容,常见的题型有什么呢?一、选择题选择题在中考语文考试中是最基础平常的题型之一。
在选择题中,我们经常遇到的是:1.针对文本全文情况出题(1)这篇小说的体裁是下列哪项?A. 散文B. 诗歌C. 小说D. 戏剧(2)故事细节、人物特征等都可以作为确定某一小说文本的依据,因此,针对小说文本的选择题除了问小说的体裁,还常常会出现对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的选择题,比如:萧红的《生死场》中铁扇公主的性格特征是:A. 自私自利B. 心地善良C. 粗野豪放D. 乐观自信2.针对小叙文本的局部出题选择题通常是要求考查全文内容,但也有时仅仅出现针对文本中的一个或几个句子、段落或情节材料进行的选择题。
针对这类题,理解上下文和细节将是关键,因此我们应该通过阅读理解、语文课件和老师的讲解来加强对小叙文本的整体把握。
举例:“梨花西子”的情景来自《红楼梦》的第几回?A. 第五十三回B. 第五十四回C. 第五十五回D. 第五十六回二、名词解释题介绍小说中的词语、用语、启示、思想、文化背景等,要求考生解释含义或意义。
让我们来看一道经典的名词解释题:请解释“露丝”在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意义。
三、填空题填空题一般是一个段落或几个句子空缺,在这些空缺中填入合适的词语、词组、短语或句子,以求得段落或句子的通顺和完整。
例如:但白岩松不能文章的。
而且,正如白先生所说,有一种不红不火也不名的努力,需要更多的一份坚持和自信,这便是灰度的美——那些不屑目光与不畏无望的梦想。
这种美,也是白岩松最感动的。
然后,便迎来了自身的黄金时代。
晚年的白岩松在北京经营的画廊,开始了他那未曾结束的。
2024中考备考重点难点05 小说阅读(七大考点七种技巧)-2024年中考语文
![2024中考备考重点难点05 小说阅读(七大考点七种技巧)-2024年中考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0d6e368b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a8.png)
重难点05 小说阅读(七考点七技巧)小说阅读是中考的重要内容。
从命题材料看,小说阅读材料几乎都来自课外,所选材料突出思想性,注重艺术性和时代感,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重视材料的思想内涵和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
从考查内容看,突出考查整体阅读能力,对小说三要素(即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的把握,始终是命题的方向和重点;以文意把握、词句品析、人物评价、情感体验、写法揣摩、哲理感悟等为考查着力点;而对小说艺术技巧的考查将会更加灵活;引导学生提升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人文发展要素的试题将得到进一步重视。
从题型看,与散文的考查一样,以主观性试题为,选择、填空等客观性试题将进一步淡出,鼓励学生创造性阅读和表达的的开放性试题会逐步增加,而且赋分相对较高。
从试题数量和赋分看,一般5个左右,赋分多在12-15分之间,有的省市会高达20分。
考点一、分析人物形象【设题形式】1.阅读全文,概括/分析××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2.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请结合文章说明理由。
3.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
4.小说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任选一处加以赏析。
5.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6.分析某一次要人物的作用。
【答题要点】1.总体把握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2.分析情节发展,感知人物性格。
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3.品析人物描写,彰显人物性格。
借助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侧面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以此衬托主要人物。
4.品读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
分析人物形象离不开对细节描写的探究品读,通过对人物最传神的细节的品味,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和内心世界。
5.赏读环境描写,明晰人物思想。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前者或渲染气氛,或点明背景,或烘托人物的内心,对人物起强化作用;后者是人物命运、性格及结局的外因。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课件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c36211d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6a.png)
5、人物类试题答题思路: 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与另一个人物烘托、映衬、反衬)→ 情节(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 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 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事情E 节
知识点3: 小说考题主 要命题方向
C
知识点6: 小说中的人
物形F 象
知识点1:走近小说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和具体 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 和社会环境)。
知识点1: 走进小说
A
知识点4: 小说中的环
境D描写
知识点2: 小说的考点
B
知识点5: 小说中的故
事情E 节
知识点3: 小说考题主 要命题方向
C
知识点6: 小说中的人
物形F 象
知识点2:小说的考点
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1)把握故事情节; (2)揣摩人物形象; (3)注意环境描写; (4)概括主题内容; (5)品味语言特色。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 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 社会关系;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 时间、景色、场面等。 作用: 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 季节和环境特点; ②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 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 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 ⑤深化主旨;⑥象征和暗示。
2024-2025学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2024-2025学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1c93c79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b4.png)
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技巧一、小说的概念小说是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
小说三要素是典型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典型的环境描写。
二、人称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核心的,不同人称的使用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记叙文的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之分。
第一人称是指代自己的代词,如“我”“我们”等;第二人称是指谈话时在场的别人的代词,如“你”“你们”等;第三人称是谈论的不在场的他人代称,如“他”“她”“它”“他们”等。
第一人称“我”往往是文中的见证人、线索人物、重要人物或主人公等,作用是真实可信,亲切自然,便于抒情。
第二人称“你”比较少用,一般在书信、赞颂或馍念的文章中出现,作用是亲切自然,感情强烈,拉近距离,具有拟人化效果。
第三人称是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用叙述者的口吻讲述人物或事件,作用是客观公正,灵活自由,不受时空限制。
三、顺序叙述方法是一种记人叙事并陈述其来龙去脉的表述方法,通常按叙述的先后顺序,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
在文章中。
不同的顺序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
顺序是现代文阅读理解中的重要考点之一,尤其是插叙的考查频率最高,倒叙次之。
顺叙也称正叙,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它是记叙文中最基本、最常用的记叙方法。
它又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重要、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按事情先后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采用倒叙,能增强文章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引人入胜,同时还可避免叙述呆板和结构单调。
插叙是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在不改变中心的前提下,插入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插入的内容去掉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
插叙可以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f08234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2b.png)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题及答案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题及答案一、确定文章类型本文是一篇议论文,旨在通过分析和评价,加深读者对小说阅读的理解和掌握。
二、梳理思路1、引入小说阅读的重要性2、分析中考语文小说阅读的考点3、探讨小说阅读的解题技巧4、举例子说明小说阅读在考试中的应用5、总结小说阅读对于中考语文的重要性三、展开论述1、引入小说阅读的重要性小说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通过小说的阅读,我们可以了解历史背景、人文风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内容。
在中考语文中,小说阅读也是必考内容之一,因此掌握小说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对于提高语文成绩至关重要。
2、分析中考语文小说阅读的考点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主要考察学生的以下能力:(1)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包括情节、人物形象、主题等。
(2)分析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行为以及情节的作用。
(3)判断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题目要求,对小说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判断。
(4)运用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小说中涉及的文化、历史、社会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解释和阐述。
3、探讨小说阅读的解题技巧(1)了解背景: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作者背景等相关信息,有助于理解小说的内容和主题。
(2)注重人物: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关键,要关注人物的性格、行为以及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
(3)注意情节:情节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关注情节的发展、转折和高潮部分。
(4)理解主题:理解小说的主题,有助于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
4、举例子说明小说阅读在考试中的应用以某年中考语文小说阅读题为例,题目为《夜晚的实验》,要求学生对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判断。
通过对于小说的阅读和理解,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小说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同时也可以根据题目的要求,对相关内容进行判断和分析。
5、总结小说阅读对于中考语文的重要性小说阅读是中考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说阅读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运用能力。
中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复习知识点
![中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e76cdaa3c1ec5da51e2707c.png)
中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复习知识点本文导航1、首页2、分析环境描写3、小说练习题及答案小说阅读复习知识点一文为各位考生提供了考点指津、阅读小说的知识储备、常见阅读方法、小说阅读口诀等,详细小说阅读复习知识点如下:小说阅读复习知识点一、考点指津:在中考试题中,考查的小说多为篇幅短小的小说即小小说,考查角度:为人物形象的塑造,描写手法的作用(包括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主题的探讨等。
二、阅读小说的知识储备:了解小说的丈体特点:小说是以塑造人物的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人物原型提炼加工而成的,所以小说的“我”不能看成是作者,只表示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
故事情节一般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
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是为了衬托人物,渲染气氛,给情节的发展提供背景和场所。
社会环境主要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景色、场面等。
小说按其人物的多少、篇幅的长短,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微型等几种,按其题材,还可分为历史小说、科幻小说、言情小说等等。
了解小说的有关常识,在阅读和欣赏的时候,对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和艺术表现及语言的运用都有帮助。
三、常见阅读方法(一)从三要素入手阅读分析小说1.分析人物形象。
第一:要把人物放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第二:要抓住人物的肖像、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来分析人物形象。
①着重分析人物的肖像变化和那些富有特征的细节。
②分析人物语言,要抓住最能表现其性格的语言。
③抓住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的动作。
④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三:要抓住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注意分析人物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通过比较把握人物形象。
最新-中考专题复习 小说阅读专题 精品
![最新-中考专题复习 小说阅读专题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66ead02016fc700abb68fcf6.png)
复习要点及目标:①概括故事情节②把握人物形象③分析环境描写④理解小说主题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故事和描写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式样。
一、知识梳理:1.故事情节的把握。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大致包括以下三种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中的某一方面)。
2.人物形象的揣摩。
大致包括三种题型:①指认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等)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3.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在中考试题中,常见的题型有三种: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面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六方面进行思考: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为人物的出场(出现、活动)设置背景。
如《孔乙己》《故乡》③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孔乙己》《变色龙》《故乡》④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⑤渲染气氛。
⑥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
4.作品主题的挖掘。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
常见的题型是: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小说阅读知识点归纳中考
![小说阅读知识点归纳中考](https://img.taocdn.com/s3/m/12137ab2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3a.png)
小说阅读知识点归纳中考小说阅读是中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还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思维能力。
以下是一些关于小说阅读的知识点归纳,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准备中考。
首先,了解小说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基础。
小说通常包括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四个方面。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背景,而主题则是小说的中心思想。
其次,掌握人物分析的方法。
在阅读小说时,要关注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以及与其他人物的关系。
通过对人物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情节发展和主题表达。
接着,学会概括和复述情节。
情节是小说的主线,通过概括和复述情节,可以加深对小说内容的理解。
在概括时,要注意抓住主要事件和转折点,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
此外,环境描写的分析也是重要的一环。
环境描写不仅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还能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甚至深化主题。
在分析环境描写时,要注意其与人物、情节和主题的关联。
再者,理解小说的主题。
主题是小说的核心,是作者想要传达的主要思想或情感。
在阅读小说时,要通过分析人物、情节和环境描写,挖掘小说的主题。
最后,培养批判性思维。
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不仅要理解作者的观点,还要学会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评价。
通过批判性思维,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小说,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总之,小说阅读是一个综合性的学习过程,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通过不断练习和思考,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小说阅读能力,为中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希望以上的知识点归纳能够帮助学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结束语:愿每位学生都能在小说的世界里找到阅读的乐趣,收获知识与智慧。
2初中语文中考复习之小说阅读
![2初中语文中考复习之小说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4dfcc768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00.png)
方法(二): 抓住典型环境描写,了 解作品社会背景并体会人物形象的 思想感情。
小说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描写。
方法(三):从小说情节的发展变 化中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例如:《变色龙》、《最后一 课》、《我的叔叔于勒》等作品。
反馈练习:阅读小说《儿科大夫的手》,
讨论第五题“请结合文章内容,对儿科 大夫或讽刺小说家冷凌作点评价”。
——《社戏》
方法:联系作品主旨,体会句子含义。
示例: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 孔乙己的确死了。
——《孔乙己》
方法:联系作品背景,体会句子含义。
反馈练习:阅读小说《睡莲》,思考 结尾句“一朵美丽的睡莲在我心中悄 悄的绽开了”有什么深层含义?
人间真情温暖了我那颗寂寞已久 的心,让我改变了对人生的一些看法, 感到了生活的美好,真情的可爱。
儿科大夫非常敬业,对病人充满爱心, 体贴入微,细致周到,他不停的搓手、 用温暖的手为患者听诊这一细节描写就 是最好的证明 ;他工作时非常专注,他 帮冷凌儿子听诊时“像聆听美妙的小夜 曲那样侧仰起头”。讽刺小说家冷凌以 貌取人,对儿科大夫主观臆断。
方法指导(考点二)
示例: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 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 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孔已己》
方法(一):抓住人物描写的特点来 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人物描写方法有:外貌、语言、动作、心 理、神态描写等。
示例一: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 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最后一课》
示例二: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
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 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 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精品小说阅读复习一、(2015广东)(17分)集中营的课堂程刚①纳粹德国攻占波兰,控制着华沙。
沙宁是刚来的老师,正给孩子们上课,几个纳粹兵来到学校,大声地对她说:“沙宁,跟我们走一趟吧,你还要藏到什么时候?”说完,他们便涌上来,将沙宁摁到了车上。
②孩子们都吓哭了,只有谢达快速跑回家,告诉爸爸赛夫,沙宁老师被抓走了。
赛夫听到这个消息,不禁一惊,焦急地在屋里来回走着……③第二天早上,谢达悄悄地来到集中营门口,他不知从哪里找到了一枚手雷,然后大叫着冲向纳粹看守,他很快被制服,投进了集中营。
谢达很坚强,始终咬定手雷是捡来的,纳粹只好把他关起来。
看守每天鞭打他,让他干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活,可他似乎能承受一切,他只想知道,沙宁老师是否还在这里,是否还活着。
④这天早上,谢达被惊醒,几个纳粹将一个全身血肉模糊的女人扔了进来,谢达一看,这不是沙宁老师吗?他突然一阵狂喜,和几位妇女一起把沙宁老师扶到板子上,沙宁伤得太重,一直在昏迷。
纳粹没有从沙宁口中得到任何有价值的消息,还不想让她死,便给她医治。
沙宁醒后,第一眼便看见了谢达。
她有些激动,想问谢达怎么进来的。
可她极度虚弱说不出话,聪明的谢达急忙小声地对沙宁说:“沙宁老师,我来上课。
”沙宁一怔……⑤沙宁成了集中营里的老师。
纳粹严密监视着她的动向,希望能从沙宁的讲课中找到破绽。
另外,这十几个孩子让他们伤透了脑筋。
沙宁上课的时候,孩子们却很安静。
为了让他们安静些,纳粹还假装慈悲地给孩子们买了画笔。
沙宁对谢达非常好,除了给他上课,有时还教他画画……⑥这一天,几名想逃跑的战俘又被他们抓回来折磨而死,然后再被吊起来,暴露在阳光下……一直以来,纳粹就是这样没有人性,凡是想逃跑的人,都会被处死并吊在营门外。
每每看到这种场景,谢达心中充满了仇恨。
⑦这一天早上,天还没亮,谢达偷偷地走出房间,悄悄爬向纳粹士兵的油库,可就在他准备点燃火柴时,被纳粹哨兵发现,一颗罪恶的子弹穿透了他的胸膛,谢达当即倒下,然后被拖出门外吊起来示众。
第二天中午,赛夫打通了关节,把谢达抱回家。
他要给谢达穿上新衣服再埋葬,为此,他几度昏厥。
⑧四天后,盟军报纸大幅报道了赛夫送出情报,纳粹在波兰的毒气弹据点纷纷被摧毁的如果再晚几天,这些毒气弹就会被运往前线,将会有成千上万盟军士兵中毒而亡。
半个月后,沙宁被解救出来,她和赛夫都成了大英雄,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也被披露出来。
⑨原来,沙宁掌握毒气弹据点的情报后,来到华沙想与赛夫接头,因泄密她被捕了。
焦急的赛夫本想自己进集中营和沙宁接头,可他是地下组织的负责人,不能离开。
便想出了让谢达攻击哨兵而进入集中营与沙宁接头的办法。
沙宁的情报图一直记在脑海里,她便偷偷地教谢达画画,不久,谢达便能把地图完整地画出来。
该怎样把情报送出呢?就在这时,谢达见到逃跑的人都会被处死吊在营门外,于是,他便想到了这个慷慨赴死的办法,悄悄地把地图画在了衣服里面……他知道,爸爸一定会想办法把他抱回家,一定会给他换套新衣服再埋葬,一定会发现画在衣服里面的地图……⑩谢达消逝在天堂里,但他用稚嫩的肩膀扛出的惊天壮举却深深地感染了我们,那个集中营的课堂里,上的是这世界上最感人的一课。
(选自《情感读本·道德篇》,有删改)15.根据小说的情节,以谢达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
(4分)地点情节主要事件学校开端看见老师被捕。
集中营门口发展(1)集中营门口高潮(2)16.文章多处运用了伏笔的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4分)17.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1)赛夫听到这个消息,不禁一惊,焦急地在屋里来回走着……(2)聪明的谢达急忙小声地对沙宁说:“老师,我来上课。
”沙宁一怔……18.“集中营的课堂”有什么深刻含义?文章以此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5分)一、15【(1)手握一枚手雷,大叫着冲向敌人而被捕(2分)。
(2)准备用火柴点燃油库而被纳粹射杀(2分)。
】16【示例一:例句:“凡是想逃跑的人,都会被处死并吊在营门外”为“谢达当即倒下,然后被拖出门外吊起来示众”埋下伏笔。
(2分)作用:(1)交待了谢达找到了巧妙传递情报的办法,使故事情节合情合理(1分);(2)表现了谢达慷概赴死的献身精神(1分)。
示例二:例句:“除了给他上课,有时还教他画画……”为“谢达便能把地图完整地画出来”或“悄悄的把地图画在了衣服里面”埋下伏笔。
(2分)作用:交待谢达能把地图完整地画出来的原委,表现了沙宁和谢达的机智、聪明。
(2分)】17【(1)描写了赛夫得知沙宁被捕后震惊的神态(1分);表现赛夫为地下组织遭破坏后如何完成任务的担忧(1分)。
(2)描写了沙宁在集中营看见谢达后的出乎意料之外、发愣的神情(1分);同时表明沙宁对谢达来集中营意图的疑惑不解(或老师对谢达说“我来上课”的心领神会)(1分)。
】18【含义:一是沙宁在集中营给孩子们上课(1分);二是以谢达为代表的波兰人民在集中营上演的为反抗纳粹而慷慨赴死的感人的一课(1分)。
作用:1.故事围绕“集中营的课堂”展开,是文章的线索(1分)。
2.“集中营”和“课堂”两个场所构成鲜明的对比,耐人寻味(1分);3.以谢达、沙宁(为代表的波兰人民)将集中营变成了反纳粹的课堂,突出了热爱祖国、反抗侵略的主题(1分)。
】二、(2015潍坊)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
(13分)冰湖陈彦斌(1)“爹,遛网吧?”儿子猫腰拎起大网漂子,扔到船上。
刚遛了几下就喊起:“大鱼!爹,上了一条大的!”“慢点儿,慢着点儿,别拽跑了!”他一别船桨,渔船贴过去,渔网紧挨在船的右舷边。
(2)大鱼一见亮,吓得惊慌乱挣,宽宽的鱼尾巴击打得湖水四溅。
他掂起抄罗子探过身去,连鱼带网一起抄到船上。
“爹,咱们掏到白鱼窝子啦。
”儿子说着,又把一条二三斤重的白鱼从网上摘下,扔进舱里。
(3)“打完这次鱼,回去,你就去上学,啊!”他看着儿子说。
“不!”儿子一直没回头,还在遛着网,“我和你一起打鱼。
”“我揍你……没出息的小兔崽子!”(4)下午的时候,一小团乌云从湖西面升起,越集越密,阴沉沉地移过来。
他忙招呼儿子起网。
他们刚把渔网拽到船上,铅灰色的乌云已低低地覆盖住了整个天空,整个湖面都陷入阴沉沉的风雪中。
翻起的湖浪骤然变得浑黄,像煮开锅的小米粥,变得稠糊糊的。
气温骤降,湖水拍溅在船帮上,立刻结成了冰,渔船变得沉重起来。
(5)不好!他心里暗暗叫了一声,使劲儿地扳起桨往回划。
可风浪太大了,他拼尽了全力,还是顶不动。
渔船上下颠簸着,四周涌动的大浪,一个接一个扑向船舷。
他不敢再硬顶着风划船了,便把两只船桨深深地插在水里,任凭风浪带着渔船往东南方向漂去。
(6)大雪是后半夜停的,风浪也渐渐小下来。
在风雪里挣扎了几个小时的爷儿俩累得话都懒得说了,脑子里一阵阵地犯糊涂,麻木的手也痛得发痒。
他真想躺在儿子身边睡一会儿,却不敢。
这么冷的天,湖随时都会封上。
(7)天快亮的时候,一阵可怕的寂静从四周围拢过来,涌动着的浪几乎瞬间就凝住了,滑行的渔船也冻结在冰里。
船浆抵在光滑的冰面上,打着滑拢到船尾,船仍是一动没动。
不好,封湖了,封湖了!他拿起船桨,疯狂地砸着冰。
儿子被砸冰声惊醒,昏昏沉沉地爬起,拿起另一只桨砸下去。
冰冻得还不太厚,一桨下去,冰碎了。
渔船挤进窄窄的冰缝,一点点挤过去,船身被锋利的冰碴儿刮得“沙沙”响。
(8)他疯狂地砸着冰,儿子再把大冰块砸碎,渔船这才能前进一点儿。
儿子没砸几下,“扑通”一声倒在舱里,挣扎几下没起来。
他探手摸摸儿子的头,滚烫!可他已顾不上儿子了,只是更狠劲儿地抡着船桨,朝冰砸下去。
(9)中午的时候,一条线般的暗影出现在远远的天边。
此刻,他的棉衣棉裤已被汗浸透了,黏黏地贴在身上。
他瘫坐在船舱里,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双手的虎口也震裂了,渗出的血结成了紫黑色的血痂。
他几乎再也举不动那支松木船桨了,只想就这么躺着,好好喘息一会儿。
可当他看见蜷缩在舱里浑身瑟缩、脸色发青的儿子,又站了起来,举起船桨。
(10)“咔嚓”一声,桨断了。
桨头甩在冰上,滑出好远才停下来,孤零零地躺在冰面上。
他凶狠地骂一句,看着手里攥着的那半截已经没有用了的船桨,把它甩了出去。
他直起腰来朝湖岸那边看去,隐隐约约看得出是村子附近那片柳树林。
他默默地朝那边望了一会儿,扶着船帮把一只脚跨到船外,随着“咔嚓”的冰裂声,冰塌陷了,他下到水里。
他一只手紧紧抓住船,拖在身后,向湖岸的方向扑去。
(11)“爹,你怎么啦?”儿子被冰碎声惊醒,挣扎着爬到船边,看到水里游动的爹,一下抓住他的手,哭喊着往上拽,“爹,你上来,上来呀,爹!”“放开手,爹……爹送你……回去……上学!”他的左手紧紧抓住船头板,右手努力地向前扒着冰,两条腿也在身后使劲儿地蹬着,整个身子扑向前面的冰,压下去,冰碎了,把船拉过去,身子再向前挪,又压在冰上……儿子感觉到爹的手在不停地哆嗦,过电般地传到自己的身上。
儿子越发哆嗦了,可他还是用力地点了点头。
(12)湖岸那边有船过来了。
他的眼前变得模糊起来,但是,手指却像是五根铁钉,死死地抠进船板里……(选自《金奖小小说》,有删节)18.请根据文章内容和下面的提示,将小说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2分)父子俩遛网打鱼——(1)——砸冰行船——(2)——看到希望19、试分析第(7)段画线句环境描写的作用。
(4分)20、笫(11)段画线句的语言极富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4分)21、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答。
(3分)二、18.(1)遭遇风雪(2)扒冰拖船(2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19.①渲染紧张气氛,突出环境恶劣;②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砸冰、扒冰做铺垫;③烘托人物形象,使“父亲”的性格更加鲜明。
(4分,每点1分,答出三点得4分)20.①运用短句(1分),表现当时形势的危急(1分);②运用一系列动词表现一连串的动作(1分),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父亲奋力扒冰拖船的情形(1分)。
21、①技艺娴熟,经验丰富;②机智勇敢,顽强不屈;③关心孩子成长。
(3分。
每点一分)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