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高二
最新浙江普通高中新课程设置指导意见
最新浙江普通高中新课程设置指导意见引言针对当前高中教育改革的需要,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浙江省教育厅制定了最新的浙江普通高中新课程设置指导意见。
本文档旨在介绍浙江普通高中新课程设置的目标、原则和具体要求,促进高中教育的转型与发展。
1. 目标新课程设置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中生,使其能够适应社会需求、追求人生发展并为社会作出贡献。
2. 原则新课程设置的制定遵循以下原则:2.1 发展为本将学生的发展置于核心位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知识技能,以适应社会快速变化的需求。
2.2 平衡发展注重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学科与综合素养的平衡发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个性发展。
2.3 追求卓越鼓励学校和教师积极创新,贯彻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研究水平。
2.4 适应学生需求根据学生的兴趣、志向和个性特点,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和实践机会,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3. 具体要求3.1 学科设置根据现代教育理念和学科知识体系的要求,设置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技术与设计等核心学科。
同时,鼓励设置跨学科的选修课程,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
3.2 学分要求优化学分设置,合理分配课程学分。
要求学生在完成核心学科的研究指标的同时,具备一定数量的选修学分,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3.3 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学校应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机会,包括实验实践、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实践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4 教育资源保障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供良好的教学设施和设备,充实教学资源库,促进高中教育的质量提升。
3.5 教师培养加强教师培养和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育教学水平。
学校应提供良好的教师培训机制和支持,吸引优秀教师加入高中教育,并为教师提供发展空间和机会。
结论最新浙江普通高中新课程设置指导意见旨在推动高中教育改革,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中生。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4.09.28•【字号】浙教基〔2014〕113号•【施行日期】2014.09.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中等教育正文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的通知浙教基〔2014〕113号各市、县(市、区)教育局:为适应我省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需要,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加强对学科教学的专业引领和指导,省教育厅组织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有关专家,在研究相关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基础上,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适当调整(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通知》(浙教基〔2014〕109号)及《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等文件精神,制定了《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以下简称《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
其中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3个学科因未作调整,仍沿用《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09版)》。
现将新制定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按学科汇编成册,印发给你们,请从2014级高中新生起始教学开始遵照执行。
《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是学科教学、学业评价、高考的基本依据,各地要将其及时转发给各普通高中学校。
各普通高中学校和广大教师应切实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认真依据《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开展教学,尤其要注意区分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发展要求”,合理控制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和难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大力促进学生有选择、有个性地发展。
附件:1.浙江省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略)2.浙江省普通高中英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略)3.浙江省普通高中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略)4.浙江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略)5.浙江省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略)6.浙江省普通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略)7.浙江省普通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略)8.浙江省普通高中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略)9.浙江省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略)10.浙江省普通高中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略)浙江省教育厅2014年9月28日。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普通高中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普通高中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3.01.12•【字号】浙教办基[2013]5号•【施行日期】2013.01.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普通高中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浙教办基〔2013〕5号)各市、县(市、区)教育局:2006年以来,我省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浙教基〔2006〕242号)、《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试行)(浙教基〔2007〕78号)精神,积极开展学生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价,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现根据《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要求,在原有工作基础上,经广泛征求意见和论证,研究制定了《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从2012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新生开始组织实施。
请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普通高中学校按本通知要求,结合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切实做好各项组织实施工作。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浙江省教育厅2013年1月12日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一、指导思想与原则普通高中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思想是:适应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需要,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发展状况,构建科学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
普通高中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要坚持全面客观的原则,体现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要坚持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对评价结果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和客观叙述的原则,确保真实简明、可信可用。
二、内容与方法学校要为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将学生在普通高中阶段的品行、学业、特长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情况全面、全程录入“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成长记录系统”。
【精选】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高一年级) 本“指导意见”分专题按照“课程标准内容”、“学习要求”、“教学建议”三个栏目编写。
“课程标准内容”是教学的目标源头,采取按专题直接录用的方式,方便教师对应检索。
“学习要求”按课用表格分“学习要求”与“说明”列出。
“学习要求”主要是提出学生学习要达成的三维目标,对历史知识与能力的学习要求按照“课程标准”既定的能力层次来制订,并以行为动词来表示,如识记层次的“列举”、“知道”、“了解”、“说出”、“简述”、“讲述”等;理解层次的“概述”、“理解”、“说明”、“阐明”、“归纳”等;应用层次的“分析”、“评价”、“探讨”、“比较”、“讨论”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采用“体会”、“认识”、“感受”、“感悟”等心态词汇,以明确在这一维度的学习要求。
“说明”部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提出指导性建议。
历史必修Ⅰ 反映的是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给社会发展以巨大的影响;政治活动本身丰富而复杂,并且总是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人类政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重要的政治制度、重大的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
因此,了解这些制度、事件和人物,探讨其在人类文明演进历程中的作用与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是我们了解人类政治活动的重要目标。
在知识目标上,通过学习,要能够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在方法与能力目标上,要学习搜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此进行科学的评价与阐释。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2009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
2009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2009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正式出台,从该方案看,高校招生的选拔模式,将实行在全科会考基础上的分类测试、分批选拔、综合评价、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选拔模式。
2009年高考将实施一类二类三类考试科目组:一类(相当于一本):考试科目为3(语、数、外)+X(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自选模块。
其它评价项目为综合素质测试。
二类(相当于二本、三本):考试科目为3(语、数、外)+X(文科综合/理科综合)。
其它评价项目为综合素质测试。
三类(相当于高职高专):考试科目为3(语、数、外)+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
其它评价项目为综合素质测试。
体艺类:本科:考试科目为3(语数外)+X(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艺术专业/体育术科。
其它评价项目为综合素质测试。
专科:考试科目为3(语数外)+艺术专业/体育术科。
其它评价项目为综合素质测试。
★各考试科目的分值、考试时间与日期(一)分值与时间考试科目考试时间分值语文150分钟150分数学120分钟150分英语(不含听力)120分钟130分英语听力20分钟20分其他语种(含听力)120分钟150分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分钟300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90分钟100分自选模块90分钟60分(二)具体日期高考时间是每年的6月7日和8日。
7日上午语文,下午数学,8日上午综合,下午外语。
每年3月和9月为英语听力考试;每年4月和10月进行技术考试。
★命题语文、数学(文科/ 理科)、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依据教育部《考试大纲》和浙江省《考试说明》公布的内容范围命题,不超出《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教学指导意见)中规定的相应科目的必修模块和指定选修模块(IA)的范围。
自选模块考试依据教育部《考试大纲》和浙江省《考试说明》公布的内容范围命题,不超出相关课程《教学指导意见》中规定的自主选修模块(IB)的范围。
自选模块考试内容将在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9门学科的18个自主选修模块(IB)的内容中,每个模块编制1道试题,共18题,每题10分,由学生任意选答4道题。
浙江普通高中新课程试验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历史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反映的是20世纪战争与和平运动发展的重要内容。
在人类历史上,战争与和平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20世纪先后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出现了战后的全球性冷战。
核武器的发展使战争的破坏力可多次摧毁地球上的文明和毁灭人类本身。
了解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探讨其对人类文明产生的重大影响,汲取历史经验教训,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战争与和平”问题关系到世界上所有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人类命运和文明的兴衰荣枯。
争取世界和平,避免战争的灾难,是国际社会最关注的重大问题。
在知识目标上,通过学习,了解20世纪战争与和平的发展脉络和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在方法与能力目标上,学习搜集有关20世纪战争与和平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思考很分析问题,提高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要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树立忧患意识与和平意识,从历史经验的总结中提高保卫世界和平的自觉性;进一步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进一步宏扬世界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和不畏强敌、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为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事业进行不懈努力。
实际上,上述三方面的目标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要基于对20世纪战争与和平发展中重要事件、历史人物和现象的了解,来掌握技能和方法,培养和熏陶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师生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按照《历史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落实三维目标,以确保高中历史课程总体目标的实现。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基本要求: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理解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条件。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尝试生物学科教学指导定见〔高三年级〕浙科版生物技术实践〔选修1〕〔2021.6制订〕第一局部微生物的操纵一、课标内容:进行微生物的别离和培养二、教学要求本局部“尝试2:别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与“尝试3:不雅察土壤中能水解纤维素的微生物〞不作要求,只要求学生做1个尝试,即“尝试1: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别离〞。
在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别离的尝试中,要出格强调无菌操作,这是进行微生物尝试中必备的操作要求,也是本模块大都尝试的底子要求,应该让学生形成无菌操作的行为习惯。
无菌操作,既包罗各种器皿必需是无菌的,也包罗各种培养基也必需是无菌的,同时还要求在接种时,不克不及带有其它杂菌,所以在尝试过程中,应时刻让学生保持这种无菌意识。
在菌落和菌种种类的辩认时,要教会学生能大致区分细菌、放线菌与酵母菌菌落,有些用肉眼不克不及判断的菌落也可借助显微镜进行不雅察揣度。
第二局部酶的应用一、课标内容1.研究酶的存在和简单制作方法2.测验考试操纵酶活力测定的一般道理和方法。
3.探讨酶在食品制造和洗涤等方面的应用。
4.测验考试制备和应用固相化酶二、教学要求尝试4 果汁中的果胶和果胶酶三、教学建议〔1〕在“果汁中的果胶和果胶酶〞尝试中,教材所用的果实是苹果或山楂,教师也可按照本地情况及时令选择适宜的水果,如葡萄、杨梅或樱桃等,最好能与当时、本地的丰产水果吻合。
〔2〕在“加酶洗衣粉的使用条件和效果〞尝试中,由于市售的加酶洗衣粉品牌不同,厂家不同,所含酶的种类与含量也不同,教师选购时,可选多种品牌,让学生在尝试前先阐发洗衣粉袋上的说明再决定使用的类型。
也可让学生结合一些洗衣粉的电视广告,通过尝试验证,培养学生的辨别与批判能力。
棉布上的污渍必需要放置1天以上。
污渍的类型如果由学生本身制作与确定,更好。
〔3〕在“α-淀粉酶的固定化及淀粉水解作用的检测〞尝试中,“酶的固定化〞最好不要由教师代做,应让学生本身制作,让学生直接不雅察与感受固定前后石英砂的变化。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生物学科教学实施建议
授课 2 5 3 3 6 4 23 3 5 4 3 4 2 5 27 2 7 3 4 6 3 25
实验 1 1 1 0 2 1 6 1 1 0 0 0 0 0 2 1 0 0 0 0 0 1
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 学生在学习了必修1的 内容之后,既可以先学习必修2的内容,也可以先 学习必修3的内容。在修完必修模块的基础上,进 行选修模块的学习。
从我省高中生物教学实际出发,确定“选修3:现代 生物科技专题”为侧理学生限定选修内容;“选修2: 生物科学与社会”为侧文学生选修内容;“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为自由选修内容。
二、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生物学科学科 教学指导意见
为什么要制定《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基本框架 各模块、章节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建议
为什么我们要制定《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考虑高中课改的分步推进 考虑新旧教材的平稳衔接 考虑我省生物教学的实际
《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基本框架
一、课标内容
1.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二、教学要求
第1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基本要求
发展要求 说明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对本节中生命系统结构中的各层次概念不作拓展。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以“科学家访谈”代序 这是对传统教科书中的“绪论”或“前 言”的突破,体现了:
见人物、见事实、见鲜活的精神; 有知识、有过程、有殷切的嘱托。
33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生物学科指导意见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生物学科指导意见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第一章基因工程一、课标内容1.简述基因工程的诞生。
2.简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3.举例说出基因工程的应用。
4.简述蛋白质工程。
二、教学要求第一节工具酶的发现和基因工程的诞生基本要求1.说出基因工程的含义并指出基因工程的主要内容。
2.说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含义及作用特点。
3.说出DNA连接酶的作用。
4.简述质粒的含义、特性及其在基因工程中的作用。
发展要求解释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和质粒在基因工程诞生中的意义。
说明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只要求了解教材中的2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碱基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
单核苷酸链的走向不做拓展。
2.“小资料:基因工程的载体”只作为背景材料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的内容。
第二节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基本要求1.简述基因工程的原理。
2.描述基因工程基本操作的几个步骤。
发展要求举例说出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的原理。
说明“课外读: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小资料: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只作为背景材料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内容。
第三节基因工程的应用基本要求1.举例说出基因工程在遗传育种、疾病治疗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2.说出基因治疗的基本原理。
3.关注基因工程的新进展发展要求尝试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设计一个解决生活中疑难问题的方案。
说明第四节基因工程的发展前景(选学)基本要求具体内容不作要求。
发展要求具体内容不作要求。
说明三、教学建议1.课时建议(共计5课时)第一节工具酶的发现和基因工程的诞生1课时第二节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1课时第三节基因工程的应用2课时复习和测试4课时﹡﹡注:考虑到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使用不同的版本,本章安排4课时复习和测试,以达到相互衔接。
2.教法建议:(1)第一节《工具酶的发现和基因工程的诞生》教学重点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作用及作用特点;DNA连接酶的作用;质粒在基因工程中的作用。
浙江省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实验实施意见
浙江省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实验实施意见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精神,按照省课改办提出的我省高中课改要积极稳妥地逐步深化、逐年推进的要求,结合我省高中生物教学实际,对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实施,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1.深刻领会课改精神,全面贯彻课标要求,切实把握课程理念。
普通高中生物学科课程改革是这次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中生物教育领域的一次深刻的变革。
这次高中生物课程改革提出了四项基本理念。
(1)从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出发,提出了以提高公民生物科学素养为宗旨的教育定位,努力让所有学生经过生物课程的学习都有机会使自己成为具有良好生物科学素养的人。
(2)从面向全体学生的出发,提出了打好“共同基础”的教育理念,指出《课程标准》中必修部分内容是最基本的要求,是每一个高中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该达到的要求。
因此,课程和教学必须着眼于面向全体学生,在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权利,承认他们在发展方向、发展速率差别的基础上,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学生选择今后的职业方向和学习方向提供帮助。
(3)从学习自然科学的本质和特征的出发,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理念,指出让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树立科学精神。
(4)从学以致用教育价值观的出发,提出了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教育理念,指出生物学教育要面向现实世界,激发学生到生活中寻找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新的知识,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世界观。
2.全面把握高中新课程结构、教学目标体系以及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方式。
高中新课程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高中生物课程是高中科学领域中的一个科目,在必修部分的要求方面,它同该学习领域中的物理、化学等科目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
浙江省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
浙江省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前言为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等文件精神,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在共同基础上有个性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学习能力,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特制定《浙江省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以下简称《生物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
《生物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是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生物学科组在分析2006年以来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生物学科教学实际情况以及国内外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按照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对《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及普通高中生物学科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研究制定的。
《生物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是浙江省普通高中2014级起生物学科教学和学业评价的基本依据。
《生物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分成上、下两篇,按模块编写。
上篇为必修模块,包括《必修1 分子与细胞》《必修2 遗传与进化》《必修3 稳态与环境》三个模块;下篇为限定性选修模块,包括《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两个模块。
各模块以浙江省普通高中所使用教科书的章节为序进行编排,分为“课标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建议”三个栏目编写。
“课标内容”是教学的目标源头,按章节从《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摘录,便于教师检索。
“教学要求”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内容表述所用的目标行为动词分别指向知识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情感性学习目标,并且分为不同的层次(“目标行为动词”参见附录),上篇必修模块的教学要求分“基本要求”、“发展要求”和“说明”三部分。
其中“基本要求”是指全体学生在模块学习中应达到的要求,为全体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必考题的考试范围和要求;“发展要求”是模块学习中的较高要求,列入学业水平考试加试题的考试范围和要求;“说明”是对教学深广度的界定。
2014版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上)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地理·必修模块)高一地理(上)本“指导意见”以章节为单位,分“课标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建议”三个栏目编写。
“课标内容”按章直接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摘录,便于教师检索。
“教学要求”以章节为单位,提出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帮助教师把握教学尺度。
必修模块“教学要求”分为“基本要求”、“发展要求”和“说明”三部分,其中“基本要求”是指全体学生学习中必须要达到的要求,为学业水平考试必考题的考试范围;“发展要求”则是部分学生模块学习能达到的较高要求,列入高考选考加试题的考试范围;“说明”是对教学深度和广度的界定。
“教学建议”中的课时分配、教学方法等仅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参考。
高中地理学科必修学分的三个模块为《地理Ⅰ》、《地理Ⅱ》、《地理Ⅲ》共6个学分,108课时时(按每课时45分钟计)。
说明:《地理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必修部分建议新课教学时间为84课时,其余机动课时用于学科开展知识铺垫、研究性学习、评价等教学活动。
必修《地理Ⅰ》始业课一、教学要求二、教学建议1.课时分配本课建议用1课时完成。
2.教学方法教学中可以简单介绍地理学科的发展情况、高中地理课程主要学习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学习地理的方法和学业评价作简单说明。
教学中还可以列举一些事例,说明地理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提高和完善个人素养等方面的作用。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一、课标内容1.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4.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二、教学要求1.1 地球的宇宙环境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三、教学建议1.课时分配本章建议用3课时完成,新课课时建议如下: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1课时,第四节1课时。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06.04.05•【字号】浙教基〔2006〕60号•【施行日期】2006.04.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正文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的通知浙教基〔2006〕60号各市、县(市、区)教育局:按照教育部部署,我省将从2006年9月起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
为切实做好第一阶段的新课程实验工作,保证课程改革顺利实施,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我厅制定了《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
现将《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贯彻落实。
一、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一次深刻变革,涉及面广,任务重。
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组织广大教育行政干部、教学研究人员、教育科研人员和普通高中校长、教师深入学习《工作方案》,进一步提高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目的、意义的认识,增强参与高中课改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明确高中新课程的目标、内容和结构,正确把握新课程实验的实施程序和管理要求,为启动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二、积极稳妥,务实创新。
各地要坚定改革方向,因地制宜,有序推进。
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创造各具特色的实践经验。
要加强研究新课程实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积极探求做好实验工作的有效方法,保持正常教学秩序,努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要加强师资培训,坚持“全员培训”和“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认真完成每一位教师的岗前培训任务。
三、加强领导,保障落实。
各地要加强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领导,统筹组织协调做好本地区新课程实验工作。
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充实完善图书、仪器、设备和用房,根据需要设立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专项经费,保障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顺利进行。
浙江省新课程方案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调整(讨论稿)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中若干问题的意见(讨论稿)为更好地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进一步减轻学生负担,落实学生选课与走班教学,促进学生有选择、个性化地发展,决定从2009级起,适当调整普通高中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课时安排、高中会考等。
一、减少或调整部分科目的必修、选修ⅠA、ⅠB模块。
语文、英语、数学(侧理)、物理等学科各减少一个选修ⅠA模块;语文、英语、数学、地理、物理、化学等科目的选修ⅠA、ⅠB作了适当调整。
化学侧文选修改为指定选修1(化学与生活)。
详见附件1部分科目调整情况汇总表。
二、修订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数学必修模块的开课顺序改为1、4、5、3、2;削减必修及选修ⅠA、ⅠB模块中的重复或要求过高的内容,调整模块教学的基础要求和发展要求,以利于每个模块在规定课时内能够完成新课教学任务。
各学科教学内容调整方案详见附件2。
三、调整必修与选修ⅠA模块的教学时间。
在不影响学生参加高中会考的前提下,延长部分学科必修和选修ⅠA模块的教学时间,减少周课时数,高三上学期仍应以新课教学为主,减轻学生在高一、高二时的学习压力,引导学校提前组织走班教学。
省里统一必修与选修ⅠA模块教学进程,统一征订必修与选修ⅠA 模块教材,学校应严格按照教学进程组织教学。
普通高中必修与选修ⅠA模块教学时间安排详见附件3。
四、调整周课时安排。
学校周课时总量不得超过34课时,保证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选修Ⅱ在各学期中的周课时数;统筹安排模块开课顺序,保证高二年级和高三年级上学期每周有两个单位时间走班教学;允许学校安排部分课时用于初、高中教学衔接和组织高中会考复习。
五、学校应严格按照规定开足开齐艺术、体育与健康所有必修模块,认真组织综合实践活动。
各级教研室应加强对生成性校本课程建设与资源开发。
六、调整高中会考科目考试时间安排。
将历史的会考时间调整到高二上学期,英语的会考时间调整到高三上学期。
从2009级起,取消高中会考免考制度。
高二2024学年度生物教学工作计划
高二2024学年度生物教学工作计划根据高二2024学年度的生物教学工作计划,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高二生物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高中生物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生物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基本认知和科学思维。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生物学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
3. 过程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二生物教学内容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设计以下教学内容:1. 分子与细胞- 分子与基因-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运输- 细胞分裂2. 遗传与进化- 遗传的分子基础- 进化的基本概念- 进化的证据- 进化的机制3. 生物体内环境的稳态调节- 动植物体的内环境稳态调节- 人体的免疫和感染- 神经体液调节4. 生物多样性与分类- 生物的分类和命名- 动物的主要门类- 植物的主要门类- 微生物的分类5. 生物技术- 生物工程技术- 遗传工程技术- 细胞工程和组织工程技术- 胚胎和干细胞技术高二生物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图片、动画、实验视频等多种形式直观感受和理解生物概念和实验过程。
2. 问题导学法:引导学生通过问题解决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设计展示生物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态度。
4. 讨论式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高二生物教学评价方法1. 平时表现:包括听课专注度、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的评估,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实验设计和实验数据分析的能力,体现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创新能力。
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选修2(浙科版必修2009版)(适用2013届毕业生)
选修2 生物科学与社会第一章生物科学与农业一、课标内容1.概述农业生产中的繁殖控制技术。
2.列举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
3.简述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技术。
4.关注动物疫病的控制。
5.描述绿色食品的生产。
6.举例说明设施农业。
二、教学要求第一节设施农业(选学)基本要求具体内容不作要求。
发展要求说明第二节植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的防治基本要求1.简述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技术。
2.举例说出动物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3.关注动物疫病的控制。
发展要求1.尝试运用植物病虫害的调查方法,得出病虫害危害程度大小的结论。
2.辨别农业防治技术、物理机械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等病虫害防治技术。
说明1.“活动:探讨当地主要农作物一种病虫害防治的优化防治措施”不作要求。
2.“小资料:无特定病原(SPF)”和“课外读: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生涯——肉类食品检疫工作者”只作为背景材料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和掌握具体的内容。
第三节优良品种的培育和繁殖(选学)基本要求具体内容不作要求发展要求说明第四节绿色食品的生产基本要求1.说出绿色食品的概念。
2.指出绿色食品的分类标准。
3.识别绿色食品的标志。
4.描述绿色食品的生产过程。
发展要求1.尝试对有关涉及生物科学的社会问题从多角度展开讨论活动。
2.“活动:调查当地绿色食品生产或消费情况”说明1.“小资料:无公害农产品”只作为背景材料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和掌握具体的内容。
2.“活动:探讨绿色壁垒问题”不作要求。
三.教学建议1.课时建议(共计9课时)第二节植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的防治3课时第三节绿色食品的生产2课时复习与检测4课时2.教法建议“第二节植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的防治”的教学重点是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动物疫病防治;教学难点是植物病虫害的调查。
教学中应突出“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让学生在分析、比较各种防治措施的优点及局限性基础上,领会“综合防治”的必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高二年级)前言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及《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便于广大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积极稳妥地推进我省普通高中第一阶段生物新课程实验,提高我省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学生发展为本,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特制定《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生物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以下简称《生物学教学指导意见》)。
《生物学教学指导意见》按照浙江省普通高中第一阶段生物新课程所使用教材的章节为序进行编排,分为“课标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建议”、“实验与活动建议”四个部分编写。
各部分的意旨如下:1.“课标内容”是教育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标准。
2.“教学要求”是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所使用教材的要求,结合浙江省普通高中生物学科的实际教学情况而制定。
“教学要求”分为“基本要求”、“发展要求”和“说明”三部分:(1)“基本要求”是从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提出的普通高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共同基础,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核心内容。
学生学习这些内容将在以下各方面得到发展: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
(2)“发展要求”是从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可能存在的空间,着眼于满足学生个性特点和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出发而确定的在“基本要求”基础上进行适度拓展的教学要求。
学生学习“发展要求”中的相应内容,有助于拓展视野、增进理解、提高能力。
(3)“说明”是从避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出发,对教材内容的选用作适当控制。
对于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或高中生物教学条件和基础较好的学校可以自行取舍。
“教学要求”以表格的形式呈现。
内容表述所用的目标行为动词分别指向知识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情感性学习目标,并且分为不同的层次(“目标行为动词”参见附1)。
文中没有附1 ??3.“教学建议”是针对教师在实施高中生物新课程中如何有效进行教学,达成教学目标,从课时安排和教学方法两个层面上提出的建议。
(1)“课时安排”是按每模块36个课时、每周教学3课时,以节为教学单位作出的计划,总的课时安排参见附2。
(2)“教法建议”是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提出的教学途径或方法,不作为刚性、统一的要求。
4.“实验与活动建议”是从实验或活动教学应把握好的环节、注意事项等方面提出建议。
《生物教学指导意见》是提纲挈领式的,力图体现和落实高中生物新课程的理念和《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握和处理好关键性问题。
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尚需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主创新的精神,积极进行研究和探索,以推进浙江省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
必修1 分子与细胞该模块有助于学生较深入地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理解生命活动中物质的变化、能量的转换和信息的传递;领悟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应用;科学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一、课标内容1.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3.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4.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5.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6.说出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二、教学要求第一节分子和离子三、教学建议1.课时建议(共计7课时)(1)第一节《分子和离子》的教学重点是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教学难点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学生已有了初中化学的基础,教师就可以先通过问题探讨让学生比较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发现它们的异同点,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为了进一步了解构成生物体的元素组成,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图(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占细胞干重的百分比),从中归纳出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
(2)第二节《无机物》的教学重点难点是水、无机盐在细胞中的生理作用。
由于学生对于水的认识比较丰富,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举出实例来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水,然后教师从学生所举的实例中引入水在细胞中的作用。
在学习无机盐的作用时,可以让学生分析问题探讨中所列出的运动员饮料,讨论无机盐的作用,并进一步理解无机盐在调节酸碱平衡等方面的功能。
(3)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细胞中几种有机物的结构和它们的生理功能。
在学习糖类时,教学重点是糖类的种类和作用,以及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教学难点是多糖的种类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由于本节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先让学生说出在日常生活中常见有哪些糖,然后要求学生将这些糖根据教材中的种类进行分类,学生就能自然地明白单糖、二糖与多糖。
在学习脂质时,可提出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减肥话题,从中引出脂肪等脂质,分别介绍他们的分布及作用。
在学习蛋白质时,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与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二是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是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与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由于学生没有有机物的知识,一开始学习蛋白质,认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问题探讨,让学生交流一下他们了解的蛋白质功能有哪些,再结合教材中的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示例,先进行蛋白质功能的学习,在了解了蛋白质多种多样的功能后,提出问题思考:蛋白质的结构怎样呢?就很自然地进行蛋白质和氨基酸结构的学习。
教师应利用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来识别氨基酸,在观察对比教材中几种氨基酸结构的基础上归纳出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
针对“氨基酸形成蛋白质”这个教学难点,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现代化教学媒体,借助课件的动态模拟,让学生充分理解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形成多肽,肽链盘曲、折叠,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并通过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来理解其结构的多样性。
在学习核酸时,只要求简述核酸的种类和功能即可,遗传信息的深入理解放在《遗传与进化》模块中进行。
四、实验与活动建议活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和蛋白质”与原教材相比,探究性更强,实验中可采用以下方法:(1)多准备实验材料,便于让每组学生自己选择一两种样品;(2)实验前,对每一种实验材料中含有哪些有机化合物,让学生通过讨论进行预测;(3)实验中,要求小组同学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互协调,使实验能有序开展;(4)实验结束前,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小组交流,比较检测结果,了解同种生物组织中有机物含量的差异和不同种生物组织间有机物含量的差异。
对于油脂、糖类和蛋白质与化学试剂的颜色反应,只是帮助学生明确生物组织中有机化合物的鉴定方法,其原理不要求学生掌握与深究。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一、课标内容1.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3.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5.阐明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6.尝试建立真核细胞的模型。
二、教学要求第四节细胞核、三、教学建议2.教法建议(1)第一节《细胞概述》的教学重点细胞学说及活动“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难点是“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活动。
由于学生初中所学的相关知识好多已经忘记,或记忆模糊,教师就要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让学生突破重点与难点。
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从科学史的角度来认识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继承、修正、开拓和发展的过程,并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2)第二节《细胞膜与细胞壁》的教学重点是质膜的结构,难点是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示意图、模型、照片及有关动态媒体等直观教具以及科学家研究细胞获得的相关资料,教师还可以利用视频图像将“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等细胞膜的功能形象直观地介绍给学生。
如果没有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也可以利用板图、幻灯片,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语言与图解结合起来,加深对细胞膜功能的理解,为第3章学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做好铺垫。
尽量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加深对细胞膜功能的理解,培养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
(3)第三节《细胞质》的教学重点是各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活动“观察叶绿体”。
难点是内质网、高尔其体的功能,活动“观察叶绿体”。
教学中利用“问题探讨”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类比认识细胞内的各个“车间”及其分工。
采用“识图──感知科学过程和方法──实验观察──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利用教材的插图指导学生认识细胞内主要的细胞器,介绍研究细胞器的过程和方法。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实验。
(4)第四、五节《细胞核》、《原核细胞》的教学重点是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原核细胞。
难点是细胞核的结构。
教师可以从教材上“伞藻的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认识细胞核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然后进一步讲解细胞核的结构。
针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这一难点,利用模式图让学生分析讨论,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异同,并列出简表。
四、实验与活动建议将第一节的活动“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和第二节的活动“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合并为一个活动完成。
在“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的实验中,要提供尽可能多的不同类型的生物材料,展示不同大小、不同形态、不同功能细胞的图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来认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作详细的示范和指导,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高倍显微镜技能。
“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活动可在《细胞膜和细胞壁》之前一并完成,让学生体会到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再进一步探讨细胞膜的结构和特点。
第三章细胞的代谢一、课标内容1.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2.解释A 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3.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4.研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5.说明细胞呼吸,探讨其原理的应用。
二、教学要求第一节细胞与能量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第四节细胞呼吸三、教学建议2.教法建议(1)第一节“细胞与能量”的教学重点是A 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