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逃避寄主机制的研究_胡胜锋
寄生虫的研究进展培训
02 寄生虫的研究进展
寄生虫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人员对寄生虫基因 组的研究更加深入,发现了许多与寄生虫生存、繁殖、传 播等关键生物学过程相关的基因。
基因编辑技术应用
CRISPR等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使研究人员能够精确地 编辑寄生虫基因,进一步揭示寄生虫的生命活动机制。
寄生虫的研究进展培训
汇报人:张老师 2023-11-26
• 寄生虫概述 • 寄生虫的研究进展 • 寄生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 培训总结与展望
01 寄生虫概述
寄生虫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寄生虫是一类与宿主暂时或永久相伴, 以获取营养和(或)栖息地为目的的生 物。
VS
分类
寄生虫可分为外源性寄生虫和内源性寄生 虫,其中外源性寄生虫是指从环境中侵入 人体并造成感染的寄生虫,如蛔虫、阿米 巴原虫等;内源性寄生虫是指原本寄生于 人体内部,但由于某些原因造成异常移位 或病变的寄生虫,如溶组织阿米巴、刚地 弓形虫等。
使用疫苗。
04 培训总结与展望
培训内容的回顾与总结
寄生虫生命周期与传播途径
详细介绍了寄生虫的生命周期、繁殖方式以及传播途径,对于理解寄生虫生态学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
探讨了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包括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等。
寄生虫流行病学与防控
通过对寄生虫流行病学的调查、监测和控制方法的学习,掌握了寄生虫防控的基本策略和技能。系统、大数据分析和 遥感等技术,研究人员能够更准确 地监测寄生虫疾病的分布和传播趋 势。
疾病预防
基于流行病学调查和风险评估,研 究人员制定了更加有效的预防措施 ,以控制寄生虫疾病的传播。
寄生虫学寄生虫对宿主免疫系统的逃逸策略
寄生虫学寄生虫对宿主免疫系统的逃逸策略寄生虫学:寄生虫对宿主免疫系统的逃逸策略寄生虫是一类以其他生物为寄主,依靠寄主体内生存和繁殖的生物。
寄生虫与宿主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其中之一就是寄生虫对宿主免疫系统的逃逸策略。
这些策略使得寄生虫能够在宿主体内长期存活,甚至导致宿主免疫系统对寄生虫产生一定的容忍。
本文将探讨寄生虫在逃逸宿主免疫系统方面的策略。
一、寄生虫通过变异避开宿主免疫系统寄生虫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性,这使得它们在寄生虫群体中具有一定的表型多样性。
这种多样性使得寄生虫中的一部分个体能够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
例如,疟原虫通过多种表面蛋白质的变异来避免宿主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从而长期存在于宿主体内。
二、寄生虫通过干扰宿主免疫反应逃避攻击寄生虫通过操纵宿主免疫系统的反应来降低自身在宿主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
例如,蛔虫通过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来抑制宿主免疫系统的炎症反应,从而减轻宿主对寄生虫的攻击。
此外,一些寄生虫还可通过调节宿主免疫系统的平衡,使其倾向于免疫耐受状态,从而降低免疫攻击的强度。
三、寄生虫通过改变自身抗原表达逃避免疫系统攻击为了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一些寄生虫在宿主体内改变自身抗原表达的方式。
它们可以通过改变抗原的表达时间、空间和数量等维度,来减少被宿主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的机会。
寄生虫还可以选择性地表达一些非免疫原性抗原,从而混淆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目标。
四、寄生虫通过模仿宿主分子逃避免疫系统攻击有研究发现,一些寄生虫能够表达与宿主分子类似的分子结构,从而模仿宿主分子,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
这种分子模仿的策略使得寄生虫能够有效地隐藏在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之下,减少被免疫细胞发现和杀伤的概率。
五、寄生虫通过免疫抑制逃避宿主免疫反应除了上述策略外,一些寄生虫还通过释放抑制性因子来抑制宿主免疫系统的活性,从而减少对寄生虫的攻击。
这些抑制性因子可以抑制宿主免疫细胞的活化或转化,降低宿主对寄生虫的攻击效果。
进化的冲突寄生虫与宿主的进化博弈
进化的冲突寄生虫与宿主的进化博弈进化的冲突:寄生虫与宿主的进化博弈近年来,进化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发现,寄生虫与宿主之间存在着一场精彩而复杂的进化博弈。
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互惠共生,而是一场充满冲突与厮杀的进化竞赛。
本文将探讨寄生虫和宿主之间的进化冲突,并探索这种博弈过程中涌现出的各种进化策略。
1. 寄生虫的进化策略寄生虫作为依附于宿主体内或体外的生物体,为了生存和繁殖,其进化出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策略。
首先,寄生虫会持续地调整其寄生方式,以适应不同宿主的生态环境。
一些寄生虫甚至可以感知宿主的免疫系统,利用巧妙的策略躲避宿主的防御机制,如改变抗原表达、进化出抗性等。
其次,寄生虫也会利用生殖策略来提高其传代能力。
例如,寄生虫可能进化出产生大量的幼体,以增加其在宿主体内生存的机会。
另外,一些寄生虫还能利用中间宿主的存在,通过复杂的传播网络增加其传播能力。
这些进化策略使得寄生虫能够在进化竞赛中持续地适应和生存下来。
2. 宿主的进化对抗为了抵抗寄生虫的侵袭,宿主也在不断地演化与适应。
宿主的免疫系统是其主要的防御武器,然而,寄生虫也能适应宿主的免疫攻击。
在这种博弈中,宿主不断地进化出新的抗原结构,以提高其免疫系统对抗寄生虫的效果。
此外,宿主还会采取一些非免疫的进化策略,来降低寄生虫对它的危害。
比如,某些宿主可能具备适应生境的能力,选择在寄生虫相对较低的地方生活,减少寄生的机会。
另外,一些宿主还能够进化出特定的行为和构造来抵御寄生虫的攻击。
3. 博弈的进化结果寄生虫和宿主之间的进化博弈导致了复杂而多样的进化路径。
在博弈的过程中,两者通过相互作用推动彼此进化,不断改变各自的特征和策略。
这种进化博弈并非一方始终占据上风,而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竞争关系。
一方面,寄生虫会不断进化出新的侵袭策略,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和繁殖机会。
然而,这些新的策略也会刺激宿主进化出更加强大的免疫系统和抵抗机制。
另一方面,宿主进化的防御机制也会促使寄生虫进一步演化,以突破宿主的免疫攻击。
综述:寄生虫感染
综述:寄⽣⾍感染常见的寄⽣⾍感染如蛔⾍、钩⾍、鞭⾍和⾎吸⾍往往⽆症状,仅有少数感染较重者可出现明显的临床病理改变。
此外,寄⽣⾍感染的死亡率较低。
这些特征表明,⼈类与寄⽣⾍之间经过长期的进化⽽适应共存。
这种共⽣关系的关键之处在于寄⽣⾍和其哺乳动物宿主之间免疫作⽤的相互影响。
寄⽣⾍之所以能够在宿主体内长期⽣存,可能是因为⾃⾝可以分化调节免疫应答反应和过程。
在两者关系进化过程中,寄⽣⾍似乎从根本上影响了宿主的基因构成。
寄⽣⾍暴露于⼤量⼈群,看起来促进了⼈类特别基因的选择,从⽽控制⼈体细胞因⼦的表达⽔平。
这种适应可能反映着机体尝试克服寄⽣⾍诱导的免疫调节反应的过程,若没有寄⽣⾍的存在,⼈体的这种适应过程可能是有害的,易患免疫性疾病如过敏症和⾃⾝免疫疾病。
20 世纪,⼈们在世界范围内防控传染病⽅⾯投注了⼤量精⼒。
然⽽,随着寄⽣⾍病和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减少,随之出现了患病率⼤幅增加的各种慢性炎性疾病,如哮喘、⾃⾝免疫性疾病(1型糖尿病、多发性硬化)和炎性肠病等;虽然哮喘和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似乎在发达国家已经趋于稳定,但在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有所增加。
为解释这种流⾏病学结果,先后提出了各种卫⽣学假说或推论,如所谓的“⽼朋友假说”和⽣物多样性假说等。
这些假说认为,⼈类遗传学上已经适应了受寄⽣⾍和微⽣物的调节影响,⽽从⼈群中彻底祛除它们的存在,则会诱发机体免疫系统失衡,从⽽增加了免疫性疾病的发⽣。
由此引发了⼀个问题:到底应将寄⽣⾍视作有害的病原体,还是作为与⼈体互利共⽣的存在?在低收⼊国家内,主张积极驱⾍以降低寄⽣⾍感染导致的⾼发病率;⽽在⾼收⼊国家中,⼏个科研团队正在研究寄⽣⾍对⼈体疾病的治疗潜⼒及其代谢产物在治疗炎症性疾病中发挥的作⽤。
这种看似⽭盾的做法需要进⼀步仔细权衡,因为其实际意义是影响多个⽅⾯的。
荷兰莱顿⼤学医学寄⽣⾍教研室 Wammes 博⼠等对此做⼀综述,归纳了如今慢性寄⽣⾍感染相关免疫和代谢改变的知识,分析驱⾍在炎性疾病发病⽅⾯可能带来的后果,收集证据论证是否适度地利⽤寄⽣⾍作为治疗⼿段对患者有益,并对寄⽣⾍分⼦衍⽣物作为新型治疗⽅法作⼀展望。
寄生虫和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免疫逃逸机制
寄生虫和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免疫逃逸机制寄生虫是一种能在其他生物体内寄生、并从中获得营养的生物,它们能够在宿主身体内生存并繁殖,引起宿主的疾病。
而宿主免疫系统则是宿主身体的一种重要防御系统,能够识别并摧毁入侵宿主体内的病原体。
然而,在寄生虫和宿主之间,存在着一种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免疫逃逸机制。
当寄生虫进入宿主体内时,宿主免疫系统会立即发起攻击。
免疫系统中的白细胞会分泌出一系列的化学物质,如细胞因子和抗体,以杀死寄生虫并清除它们。
在抗体的帮助下,免疫系统中的巨噬细胞也会吞噬寄生虫。
此外,宿主身体内还有其他防御機制,例如血小板和红细胞可以形成血管内皮屏障,隔离寄生虫与免疫系统。
然而,有些寄生虫却能够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迅速而有效地侵入宿主体内,从而进入长期寄生状态。
这些寄生虫采用的可逃避免疫的机制有多种,例如改变宿主免疫系统的反应、混淆宿主免疫系统或设置自身的免疫屏障。
有些寄生虫能够改变宿主免疫系统的反应,使其无法有效攻击自身。
其中一些寄生虫可以释放出化学物质,以抑制宿主免疫系统的反应,并且通过这种方式进行逃逸。
例如,海洋扁虫产生的化学物质能够抑制宿主免疫系统的反应,使其无法杀死寄生虫。
另一种寄生虫 - 旋毛虫,则产生外酶来分解宿主的抗体,从而提高自身的寄生成功率。
还有一些寄生虫会“混淆”或欺骗宿主免疫系统,避免被识别和攻击。
例如,弓形虫早期就被认为在表面上进行拉丁字母替换,从而规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
像Schistosomes这样的血吸虫则通过伪装成一种蛋白质来隐藏自己,从而避免被巨噬细胞吞噬和抵抗宿主的免疫系统。
在一些情况下,寄生虫会建立起一个自己的免疫屏障,确保免疫系统不能接触到并破坏自身。
嗜盲螺的一种寄生虫Dicrocoelium dendriticum引入宿主的体内后,能够形成一层薄的包裹物,在其中安全的生存下来。
总之,寄生虫和宿主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免疫逃逸机制是一个非常复杂且难以理解的领域。
血吸虫免疫逃避相关分子的研究进展(1)
11111 补体蛋白的水解作用 曼氏血吸虫的尾蚴产 生相 对 分 子 质 量 ( Mr ) 28 000 的 丝 氨 酸 蛋 白 酶 ( M28) , 并储存于腹吸盘细胞内[ 3] 。在尾蚴侵入皮肤 的过程中, 利用这种蛋白酶消化表皮和真皮从而进入 皮肤[ 4] 。真核生物的 丝氨酸蛋白酶是非 常重要的酶 家族, 主要功能包括受精、组织降解及寄生虫攻击宿 主。此外, 也参与免疫逃避, 通过破坏童虫表面免疫 球蛋白的可结晶片段 ( F c 片段) , 或者剪切补体, 促 使虫卵对补体介导的杀 伤作用具有抵 抗力[ 5] 。有两 个发现可以说明 M 28 有弹性蛋白酶样的活性[ 6] 。第 1, M28 可以被血吸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 Smpi56) 抑制, Smpi56 抑制弹性蛋白酶而不抑制糜蛋白酶; 第 2, M 28 剪切补体 3 ( C3) 的位置在弹性蛋白酶的位 点而不是糜蛋白酶的位点。
# 58 #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4 年 2 月第 22 卷第 1 期 Chin J Parasitol Parasit Dis Feb. 2004-02, V ol122, N o1 1
激活, 以便血吸虫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 3] 。用胰蛋白 酶处理过的童虫对补体的敏感性要强于对照组。童虫 用胰蛋白酶处理后增强了 C3 的沉积, 这表明胰蛋白 酶除去了 C3 沉积的抑制剂。哺乳动物膜蛋白就有 C3 沉积 抑 制 剂 的 作 用。 例 如 补 体 受 体 Ñ 型 ( CR1, CD35) , 促衰变因子 ( DA F, CD55) [ 8] , 膜协助因子蛋 白 ( M CP, CD46) , 结合到 C3 补体的 C3b 片段或 C3 的转化酶。曼氏血吸虫童虫在其 表面表达 C3b 的受 体。M r 为70 000的 C3b 结合蛋白是一种只作用于曼 氏血吸虫成虫和童虫的 C3 沉积的调节蛋白。 11114 补体膜攻击复合物 ( MAC) 形成的抑制作用
寄生虫的免疫逃避
寄生虫的免疫逃避
陈霁明
【期刊名称】《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04(006)003
【摘要】寄生虫的免疫逃避的机制非常复杂,且随着寄生虫的种类、生活史的不
同而不同。
传统对寄生虫免疫逃避的解释有抗原变异、抗原伪装等。
目前研究认为,补体调节因子,如CD55、CD59等可能在寄生虫的免疫逃避中起重要作用。
本文对抗原变异、宿主免疫应答的抑制或破坏、细胞黏附、分子模拟及其对寄生虫的免疫逃避机制综述如下。
【总页数】2页(P320-321)
【作者】陈霁明
【作者单位】安徽省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池州,24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82
【相关文献】
1.肾癌Fas系统异常与其免疫逃避关系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J], 郑骏年;孙晓青;陈家存;顾骧;温儒民;陈仁富;李望
2."Fas免疫反攻"--肿瘤免疫逃避机制的新观点 [J], 张红卫;宋尔卫;陈积圣
3.第八讲寄生虫的免疫逃避 [J], 沈杰
4.浅析寄生虫的免疫逃避 [J], 方金亮
5.寄生虫逃避寄主机制的研究 [J], 胡胜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寄生虫寄生途径与宿主免疫反应机制的研究
寄生虫寄生途径与宿主免疫反应机制的研究寄生虫,作为一类寄生于宿主身体内的生物,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于寄生虫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
针对寄生虫寄生途径及其对宿主免疫反应机制的影响,本文将做一个简要的探讨。
一、寄生虫寄生途径寄生虫寄生途径主要有口入、皮肤侵入、呼吸入和性接触四种方式。
这四种寄生途径均有其特殊的宿主自身免疫系统无法有效对抗的原因。
比如,口入途径的寄生虫可以在宿主口腔、消化道等部位寄生,并且其卵和幼虫的存在会导致宿主肠道疾病、腹泻等症状。
皮肤侵入途径的寄生虫则可以在宿主的皮肤或皮下组织中寄生,引起局部感染和炎症。
呼吸入途径的寄生虫则可以直接寄生于宿主呼吸系统中,引起哮喘、肺炎等疾病。
而性接触途径的寄生虫,则有可能会引起生殖器疾病和不孕等问题。
因此,针对不同途径的寄生虫,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二、宿主免疫反应机制对于寄生虫寄生于宿主体内的情况,宿主身体的免疫系统自然会做出相应的反应。
免疫反应主要分为两种: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先天免疫是指宿主固有的免疫机制,它主要通过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方式对寄生虫进行攻击,起到一定的清除作用。
获得性免疫则是在宿主接触到寄生虫后,针对寄生虫产生针对性免疫反应。
针对性免疫反应主要通过抗体和细胞因子等分子介导对寄生虫进行攻击。
这些分子作用于寄生虫体内的抗原分子上,破坏寄生虫体内的代谢过程、生殖过程、移动能力等,达到杀死寄生虫的效果。
三、寄生虫对宿主免疫反应的影响虽然宿主身体采取免疫反应对抗寄生虫的存在,但是寄生虫也有其特殊的方式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
寄生虫逃避免疫反应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1、自身抗原多样性:寄生虫身上存在大量的抗原,且这些抗原具有多样性,使得宿主免疫系统很难确定针对那一个抗原进行攻击。
2、针对性免疫反应的抑制:某些寄生虫能够针对宿主产生的特异性抗体等分子进行抑制,使得免疫反应无法形成。
寄生虫感染传播机制及其防治策略研究
寄生虫感染传播机制及其防治策略研究寄生虫是一类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从而获取生存和繁殖条件的生物。
其中,寄生虫感染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在全球范围内,寄生虫感染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将对寄生虫感染的传播机制和防治策略进行研究。
一、寄生虫感染传播机制1.直接传播:直接传播是指寄生虫从一个宿主传染到另一个宿主,通常是通过接触感染源、摄入感染食物或通过直接接触传播,例如肠道寄生虫通过粪口传播、血吸虫通过接触感染水源传播等。
2.间接传播:间接传播是指寄生虫通过介体传播,介体可以是媒介生物(例如蚊虫、跳蚤等)、食物、水源或环境等。
例如,疟原虫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头虱通过共用毛巾、衣物等传播。
3.垂直传播:垂直传播是指寄生虫通过生殖器官传播给下一代。
例如,母妊娠时感染孤儿病毒,会将其传给胎儿。
二、寄生虫感染的主要途径1.消化道途径:消化道途径是一种常见的感染途径,通常通过食入寄生虫卵或包囊感染。
例如,旋毛虫病通过食入被污染食物或水源传播。
2.呼吸道途径:呼吸道途径是一种通过空气中的寄生虫卵或虫囊传播的途径。
例如,线虫病通过吸入虫卵感染。
3.皮肤途径:皮肤途径是一种常见的感染途径,寄生虫通过宿主的毛发、皮肤破损等进入宿主体内。
例如,头虱通过头皮破损进入宿主体内。
三、寄生虫感染的防治策略1.个人防护措施:个人防护措施是预防寄生虫感染的基础。
如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用干净的水和食具、合理处理食物等能够减少感染风险。
避免与已经感染寄生虫的个体接触也是很重要的。
2.环境卫生管理:改善环境卫生是预防寄生虫感染的重要手段。
定期清理卫生死角,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和干燥,有效防止病媒生物孳生。
同时,对于水源和食物的卫生管理也要重视。
3.兽医卫生管理:针对动物领域的寄生虫感染,兽医卫生管理至关重要。
定期进行动物清洁、驱虫,减少宠物外出频率,保持动物的健康与卫生。
4.药物治疗和疫苗预防:针对不同类型的寄生虫感染,药物治疗和疫苗预防都是重要的手段。
细菌与寄生虫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
细菌与寄生虫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在生命体系中,生物的免疫系统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它可以保护身体免受病原体的侵袭。
但是,在这个能力强大的系统面前,一些病菌和寄生虫依旧可以绕过免疫的攻击,成为疾病的制造者。
那么,这些生物是如何绕过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呢?这是近年来越来越被关注的问题,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细菌和寄生虫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
一、细菌免疫逃逸机制1. 抗药性细菌群体,如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可以通过改变它们的表面来伪装自己,降低宿主免疫系统对它们的攻击性。
此外,一些病原体会改变它们的形态,在宿主体内形成假性胞壳,以逃避免疫细胞的追踪。
然而,最为费解的是,一些细菌通过改变它们的基因来抵抗特定的抗生素,从而形成抗药性。
2. 沉默性感染另外一些细菌则选择了一种比较不显眼的方式来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即沉默性感染。
在沉默性感染状态下,细菌会避免宿主免疫系统的反应,并分泌毒素杀死细胞,从而对宿主产生危害。
3. 氧化应激耐受性和共生一些细菌通过在宿主中选择性活跃,在宿主的生命中扮演有益的角色,通过共生来逃避免疫系统攻击。
有研究表明,像在口腔内普遍存在的牙周病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可能通过在宿主体内产生免疫抑制分子以逃避免疫系统攻击。
二、寄生虫免疫逃逸机制与细菌不同的是,寄生虫不仅深藏在宿主的组织中,而且拥有强大的表面分子来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从而使它们能够在宿主体内长期存活。
1. 改变表面分子寄生虫会修改它们表面上的分子来保护自己或修饰宿主免疫细胞通信分子。
许多寄生虫会制造表面分子冠(Surface Coat),专门抑制免疫细胞。
另外,疟原虫能够改变红细胞形态,从而降低宿主体内的局部免疫反应。
2. 抑制宿主免疫系统寄生虫能制造化学物质(Geth),从而调节宿主的免疫反应。
疟原虫可分泌细胞因子来抑制宿主免疫系统。
口腔疟原虫可分泌溶解肿瘤因子并激发炎性细胞浸润,从而导致寄生虫在宿主中逃闪,进而导致再次感染。
人体免疫系统对寄生虫的应对与免疫逃避机制
人体免疫系统对寄生虫的应对与免疫逃避机制寄生虫是指在寄生生活方式中依赖寄主生存的生物。
寄生虫有很高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同时也具有机体免疫逃避的特性。
在人类和动物身上,寄生虫可以引起各种感染和疾病。
因此,了解人体免疫系统对寄生虫的应对及其免疫逃避机制,对于防治这些疾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寄生虫感染的免疫机制人体免疫系统通过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等一系列的免疫机制来识别和排除感染的病原体。
对于病原体的识别,免疫系统主要通过两种机制: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机制通过对所有病原体的(或它们共有的)抗原进行识别,随后通过巨噬细胞的吞噬和抗体的中和来清除感染。
特异性免疫机制则是针对特定的病原体的抗原进行识别和排除。
当人体受到寄生虫感染时,免疫系统会通过各种免疫细胞对寄生虫进行攻击。
例如,巨噬细胞可以通过吞噬寄生虫来清除感染,T细胞则可以通过直接杀死感染细胞或分泌各种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反应来抑制寄生虫感染。
B细胞则可以通过分泌特异性抗体来中和寄生虫和它们的代谢产物。
二、寄生虫的免疫逃避机制寄生虫具有与宿主的共进化关系,并已经形成了各种免疫逃避机制,以免遭受宿主免疫反应的攻击。
一些免疫逃避机制包括:1.抗原不同位型:一些寄生虫会随机改变表达它们表面上的抗原,从而使宿主难以识别并免疫攻击。
2.唾液中的抗凝血物和抗炎物质:许多寄生虫会在寄生时分泌唾液来防止宿主免疫反应。
例如,蚊子唾液中的抗凝血物和抗炎物质不仅能够防止血液凝结,还能抵抗宿主免疫反应。
3.酶的干扰:某些寄生虫可以分泌酶来干扰宿主的免疫反应。
例如,吸虫分泌的酶可以破坏宿主的免疫分子,使得免疫系统无法清除吸虫。
4.免疫抑制:一些寄生虫可以通过干扰宿主自身的免疫系统来使自己免受攻击。
例如,线虫可以通过分泌一系列的免疫抑制分子来防止宿主免疫反应。
寄生虫的免疫逃避机制使得人体的免疫系统在对其进行攻击时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因此,寄生虫感染往往需要集成性的防治措施,包括抗寄生虫药物的应用、对非感染区进行疫苗接种等。
寄生虫免疫逃避机制
寄生虫免疫逃避机制寄生虫是一种能够寄生在宿主体内寄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为了生存和繁衍需要依赖宿主提供营养和生存环境。
在此过程中,寄生虫与宿主之间存在着一种博弈关系,它们相互作用、制约,并通过一系列机制调节这种关系,维持整个体系的平衡。
其中,寄生虫的免疫逃避机制是其在宿主体内顺利繁殖和生存的重要策略。
寄生虫的免疫逃避机制是指寄生虫为了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和摧毁,而采取的一系列策略。
一般来说,寄生虫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免疫逃避:1.变异表达保护性抗原:寄生虫会通过不断的基因变异表达新的或不同的保护性抗原,这样它们就可以躲过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从而保持在宿主体内的存活。
此外,寄生虫还可以产生一些与宿主免疫系统相似的抗原,使得宿主免疫系统无法识别和攻击寄生虫。
2.抑制宿主免疫系统:寄生虫会释放一些抑制性分子,如寄生虫多肽(PEP)和抑制性核因子(ISN),来抑制宿主免疫系统的反应。
这些分子可以抑制宿主免疫系统内的各种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等,从而降低宿主免疫系统的免疫应答能力。
3.干扰免疫信号传递:寄生虫还可以通过干扰宿主免疫系统内的免疫信号传递,来干扰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和信号传递。
例如,寄生虫可以通过分泌一些抑制性因子干扰细胞因子的信号传导(如IL-2、IFN-γ等),从而减弱宿主免疫系统的免疫应答能力。
总之,寄生虫的免疫逃避机制是其在宿主体内生存和繁殖的重要策略。
通过变异表达保护性抗原、抑制宿主免疫系统以及干扰免疫信号传递等方式,寄生虫可以规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和摧毁,从而保持在宿主体内的存活。
对于人类的健康而言,掌握和理解寄生虫的免疫逃避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防治寄生虫感染病,从而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寄生虫试题及答案
A人是xx弓形虫的终宿主B. 中华按蚊是xx丝虫的中间宿主C. 野猪是xx殖吸虫的转续宿主D. 猫是华支睾吸虫的保虫宿主2. 感染期的定义是()A. 寄生虫感染宿主的阶段B. 寄生虫感染终宿主的阶段C. 寄生虫感染人体的阶段D. 寄生虫的幼虫阶段3.需夜间检查诊断的寄生虫病是()A. 丝虫病B.疟疾C.旋毛虫病D.血吸虫病4.只需要一种宿主即可完成生活史的寄生虫是()A. 丝虫B.弓形虫C.蛔虫D.疟原虫5.结肠内阿米巴成熟包囊内核的数目通常是()A. 1个B. 2个C. 4个D. 8个6.旋毛虫的主要保虫宿主是()A.人B犬C猪D.xx7.生活史中只有滋养体期的寄生原虫是()A.阴道毛滴虫B.xxxx地鞭毛虫C.弓形虫D.xx利什曼原虫8.对怀疑为黑热病的患者,首选的检查方法是()A.免疫学检查B.外周血涂片检查C.骨髓穿刺涂片检查D.肝脏穿刺涂片检查9.在外界环境中,虫卵抵抗力最强的寄生虫是()A.蛔虫B.猪带绦虫C鞭虫D.血吸虫10.我国长江以北地区没有血吸虫病的流行主要是因为()A.河流少B.无传染源C.人群抵抗力强D.无钉螺11.疟原虫的主要致病时期是()A.红细胞外期裂殖体B.红细胞内期无性体C.红细胞内期配xx体D.xx孢xx12.在人体肝胆管xx 的寄生虫是()A.丝虫B.旋毛虫C.华支睾吸虫D.钩虫13.包虫在人体内的寄生部位常见于()A.脑B肺C眼D.肝14.目前,治疗阿米巴病的首选药物是()A.海群生B.丙硫咪唑C毗喹酮D.甲硝唑15.人体感染肺吸虫有可能是因为()A. 喝溪水,吃溪蟹、淡水鱼B. 吃淡水虾、荸荠,喝生水C. 喝溪水,吃海蟹、川卷螺D. 吃溪蟹和蝲蛄,喝溪水16.蛔虫感染人体的主要途径是()A.经皮肤B经口C.经呼吸道D.经媒介昆虫叮咬17.生活史中可以不需要中间宿主的寄生虫是()A.消除性免疫B.无获得性免疫C. 带虫免疫D.伴随免疫20.马来丝虫病晚期病人常见的症状或体征是()A.下肢象皮肿B.乳糜尿C丝虫热D.阴囊象皮肿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 1 分,共12 分)1. 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的免疫逃避机制主要为()A.抗原变异B.抗原伪装C释放可溶性抗原D. 改变宿主的免疫应答E•解剖位置的隔离2. 常伴发于免疫低下或免疫缺陷患者的寄生虫感染有()A.粪类圆线虫B.弓形虫C疟原虫D.包虫E肺孢子虫3. 下列哪些寄生虫病属于人兽共患寄生虫病()A.疟疾B.xx血吸虫病C蛲虫病D.xx虫病E包虫病4. 属于土源性蠕虫的寄生虫有()A.旋毛虫B.华支睾吸虫C钩虫D.鞭虫E蛔虫5.虫卵排出后立即对人具有感染性的寄生虫有()A.蛲虫B.细粒棘球绦虫C蛔虫D.猪带绦虫E.xx带绦虫6.人生吃或半生吃动物肉可能感染的寄生虫有()A.弓形虫B.xx血吸虫C旋毛虫D.包虫E华支睾吸虫7.经间接或直接接触可能感染的寄生虫有()A.钩虫B.阴道毛滴虫C疥螨D.xxxx鞭毛虫E耻阴虱8.外周血液涂片检查可能查到的寄生虫有()A.钩虫B.阴道毛滴虫C.丝虫D.疟原虫E并殖吸虫9. 弓形虫感染人体的途径主要有()A.经口感染B.经破损的皮肤粘膜感染C经呼吸道感染D.经媒介昆虫感染E经胎盘感染10. 蛔虫在人群中感染普遍的原因主要是()A. 雌虫产卵量大B. 虫卵在外界抵抗力强C. 生活史简单D. 感染期幼虫污染外界环境严重E. 个人卫生习惯不良11.可引起人皮下包块或结节的寄生虫有()A.猪带绦虫B.细粒棘球绦虫C华支睾吸虫D.xxxx绦虫E.xx并殖吸虫12.常引起病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寄生虫病有()A.疟疾B.蛔虫病C.旋毛虫病D.弓形虫病E•肺吸虫病6.犬是细粒棘球绦虫的_______ 宿主。
浅析寄生虫的免疫逃避
浅析寄生虫的免疫逃避方金亮【期刊名称】《中国畜禽种业》【年(卷),期】2015(011)011【总页数】1页(P48)【作者】方金亮【作者单位】辽宁省绥中县畜产品质量安全监察所 125200【正文语种】中文寄生虫能在具有免疫力的宿主体内发育、繁殖和生存,逃避宿主的免疫效应,这种现象称为免疫逃避。
其主要原因有部位阻隔、抗原改变、破坏免疫和代谢抑制。
有些组织和器官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结构,与免疫系统相对隔离而不产生免疫反应,称为免疫局限位点。
寄生在此的寄生虫一般不受免疫作用,如胎儿、眼组织、小脑组织、睾丸、胸腺等,其最好的例证就是寄生于胎儿的弓形虫。
对于寄生于细胞内的寄生虫,如果抗原不被呈递到感染细胞的表面,则宿主的免疫系统就不能识别被感染细胞,其寄生虫就能逃避免疫反应,如巴贝斯虫、利什曼原虫等。
另外,被宿主形成的包囊所包围的寄生虫,免疫系统不能作用于包囊内而不受免疫的影响,如囊尾蚴、棘球蚴、旋毛虫等。
寄生虫不但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具有不同的抗原,即使在同一阶段,有些虫体抗原也产生变异,而不受已存在的抗体的作用,如锥虫。
有些寄生虫体表能表达与宿主组织抗原相似的成分,称为分子模拟;有些寄生虫体表能结合宿主的抗原分子,或用宿主抗原包裹,称为抗原伪装。
如分体吸虫可吸收宿主抗原,妨碍了宿主免疫系统识别;曼氏血吸虫肺期童虫表面被宿主血型抗原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包裹,这类抗原并不是寄生虫所合成,因而宿主抗体不能与其结合,使虫体产生免疫逃避。
蠕虫体表膜不断脱落与更新,使与表膜结合的抗体随之脱落,因此,出现寄生虫免疫逃避。
寄生虫破坏宿主免疫主要表现为:能与抗原反应的B细胞不能分泌抗体,从而抑制了宿主的免疫应答,甚至出现继发性免疫缺陷;宿主特异性抑制性T细胞(Ts)激活,可抑制免疫活性细胞的分化和增殖,使宿主产生免疫抑制;有些寄生虫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中某些成分具有直接的淋巴细胞毒性作用,或可以抑制淋巴细胞激活等;有些寄生虫抗原诱导的抗体结合在虫体表面,不仅对宿主没有保护作用,反而可阻断保护性抗体与之结合,这类抗体称为封闭抗体,其结果是宿主虽有高滴度抗体,但对再感染却无抵抗力;寄生虫的可溶性抗原可使其逃避宿主的保护性免疫反应,有利于虫体增加数量。
血吸虫等寄生扁虫免疫逃避机制的研究进展
血吸虫等寄生扁虫免疫逃避机制的研究进展
谢钢琴;陈兵;文建凡
【期刊名称】《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年(卷),期】2013(000)003
【摘要】免疫逃避是寄生虫之所以能在宿主体内存活并成功适应寄生生活的重要原因。
研究免疫逃避的机制,对于研发抗寄生虫的疫苗或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血吸虫等寄生扁虫是一些严重危害人类和家畜等的寄生虫。
有关它们的免疫逃避机制已经有了一系列的研究,本文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总页数】8页(P194-201)
【作者】谢钢琴;陈兵;文建凡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昆明650223;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昆明650223;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昆明65022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寄生蠕虫免疫逃避机制的研究进展 [J], 田艾灵;张芙恺;陈丹;黄思扬;朱兴全
2.寄生虫的免疫逃避 [J], 陈霁明
3.第八讲寄生虫的免疫逃避 [J], 沈杰
4.浅析寄生虫的免疫逃避 [J], 方金亮
5.寄生虫逃避寄主机制的研究 [J], 胡胜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寄生虫的逃逸机制
寄生虫的逃逸机制
寄生虫的逃逸机制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伪装:寄生虫可以伪装成宿主的组织或细胞,以躲避宿主的免疫系统。
例如,弓形虫可以伪装成宿主的细胞,防止被宿主免疫系统攻击。
2.避免识别:寄生虫可以调节自身的表达基因,使其不易被宿主的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例如,疟原虫可以在宿主体内表达多种不同类型的表面蛋白,以避免被免疫系统攻击。
3.改变宿主免疫应答:寄生虫可以通过干扰宿主的免疫应答,阻止宿主免疫系统攻击自身。
例如,血吸虫可以分泌调节宿主免疫应答的化学物质,防止宿主免疫系统攻击自身。
4.迁移:一些寄生虫可以在宿主体内迁移,以躲避宿主的免疫系统。
例如,旋毛虫可以在宿主的血管内移动,避免被宿主的免疫系统攻击。
5.休眠:一些寄生虫可以进入宿主体内的休眠状态,以躲避宿主的免疫系统。
例如,囊虫可以在宿主体内进入休眠状态,等待适当的时机再次活动。
总之,寄生虫的逃逸机制非常多样化和复杂,这些机制有助于寄生虫在宿主体内存活和繁殖。
几种与血吸虫免疫逃避有关的分子
几种与血吸虫免疫逃避有关的分子
杜华
【期刊名称】《医学动物防制》
【年(卷),期】1999(15)1
【摘要】在血吸虫的综合防制中遇到的棘手问题之一是血吸虫具有复杂的逃避宿主免疫反应的特性,目前在分子水平上对免疫逃避的机理还研究不多,现将人
CD_(55)、CD_(59)分子及几种血吸虫固有分子在血吸虫逃避宿主免疫损伤中的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总页数】2页(P45-46)
【关键词】血吸虫;综合防制;CD55分子;免疫逃避
【作者】杜华
【作者单位】第一军医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83.24
【相关文献】
1.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在日本血吸虫免疫逃避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 唐春莲;申志琴;严玲霞;刘晓宏
2.几种与血吸虫免疫逃避有关的蛋白分子 [J], 杜华
3.几种血吸虫表面分子的功能和免疫学意义 [J], Wrig.,MD;蔡银龙
4.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血吸虫免疫逃避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J], 唐春莲;
郭思洁;杨进;祝青;刘晓宏
5.血吸虫免疫逃避相关分子的研究进展 [J], 童群波;刘述先;曹建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寄生蜂调控寄主生理的研究进展
我国寄生蜂调控寄主生理的研究进展
时敏;陈学新
【期刊名称】《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年(卷),期】2015(031)005
【摘要】寄生蜂是一类重要寄生性天敌昆虫,在害虫生物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产卵时把自身携带的多种寄生因子(毒液、多DNA病毒等)注入寄主体内,由此调控寄主生长发育、免疫功能、营养代谢等以保证其后代在寄主体内或体上的成功发育.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昆虫学家对多种寄生蜂及其寄主构成的体系开展了寄生蜂调控寄主生理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本文主要对我国昆虫学者的相关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和整理.
【总页数】18页(P620-637)
【作者】时敏;陈学新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农业部农业昆虫学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58;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农业部农业昆虫学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58【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76.3
【相关文献】
1.我国寄生蜂调控寄主生理的研究进展 [J], 时敏;陈学新;
2.寄生蜂引起的寄主昆虫寄生性去势的生理机制 [J], 蔡东章;白素芬;李欣;陈学新
3.畸形细胞对寄生蜂及其寄主的生理作用 [J], 白素芬;陈学新;叶恭银;程家安;符文
俊;何俊华
4.寄生蜂作用于寄主的内部生理机制 [J], 王方海;古德祥
5.寄生蜂多分DNA病毒的基因表达产物及对寄主昆虫的生理作用 [J], 周剑;尹丽红;王琛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病毒逃避宿主的免疫防御
病毒逃避宿主的免疫防御
Hein,WR
【期刊名称】《国外兽医学:畜禽传染病》
【年(卷),期】1994(014)003
【总页数】2页(P64,F003)
【作者】Hein,WR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2.65
【相关文献】
1.罗非鱼无乳链球菌传播途径与逃避宿主免疫防御策略 [J], 黎源;王蓓;汪志文;蔡小辉;汤菊芬;鲁义善;简纪常
2.流感病毒逃避宿主天然免疫抗病毒应答研究进展 [J], 李永涛;王川庆
3.猪流行性腹泻病毒逃避宿主干扰素抗病毒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J], 朱红晓;王秋霞;李鹏;欧长波;胡会龙;魏小兵;张秀林;刘兴友
4.西尼罗病毒逃避免疫防御的奥秘 [J],
5.流感病毒诱导的糖皮质激素损害宿主针对继发细菌性感染的天然免疫防御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第34卷第4期JOURNAL OF THE GRADUATES VOL.34ɴ42013SUN YAT-SE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MEDICINE)2013寄生虫逃避寄主机制的研究*胡胜锋(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广州510275)【内容提要】寄生虫与宿主长期相互适应过程中,某些寄生虫产生了抵制宿主免疫效应的方法得以在寄主体内生存下来,抵制宿主免疫系统的方式主要有:寄生虫抗原性的改变、寄生虫抗原伪装、抑制宿主的免疫应答等三种方式。
在免疫逃避的中糖蛋白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文章中也重点简述了糖蛋白在寄生虫逃避寄主中发挥作用的方式。
【关键词】寄生虫;抗原变异;免疫逃避1引言寄生蜂营寄生生活,一般寄生在寄主体内得以发育和繁殖,这和其他寄生虫的生活方式是十分相似的,因此加强理解其他寄生虫是如何逃避寄主免疫系统对我们研究腰带长体茧蜂是如何逃避寄主的免疫系统的具有很大帮助。
寄生虫与宿主长期相互适应过程中,某些寄生虫产生了抵制宿主免疫效应的方法得以在寄主体内生存下来,这种现象称免疫逃避(immune evasion)[1]。
寄生虫能后适应寄主体内强烈的免疫反应进而生存、繁殖,包括很多种免疫措施,包括寄生虫其本身表面抗原性的改变,如抗原变异、抗原伪装,也可通过多种破坏机制改变宿主的免疫应答等[2]。
但是,任何一种寄生虫的存活机制均是复杂多样的,很难归为某一种免疫方式,只是可能某一种逃避方式起到主导作用,其他的免疫方式为辅助作用。
2寄生虫抗原性的改变寄生虫通过其表面抗原变异来对抗其寄主免疫反应是寄生虫免疫逃避的重要措施,是寄生虫在长期具有巨大生产压力下产生的生产能力。
寄主能够对入侵其体内的外源物进行免疫反应,一般主要通过识别其表面的抗原位点,进而识别其为‘自己’或者*收稿日期:2013-11-30作者简介:胡胜锋,男,26岁,籍贯山东省,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专业2012级博士研究生;E-mail:542269847@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二○一三年第四期‘异己’去决定是否发生免疫反应,这些抗原位点主要包括糖蛋白,蛋白质,脂质蛋白和某些多糖类,其中糖蛋白占据了主要作用[2]。
例如研究表明动鞭毛纲中很多种类的锥虫主要通过这种方式逃避寄主的免疫反应的[3])。
锥虫表面的糖蛋白的变异很是频繁[4],据研究表明伊氏锥虫感染宿主后,一般3天就会发生一次变异,一个月内就会发生9-10次变异,终其一生,其表面抗原发生变异的次数会达到100次左右。
有的锥虫可以在不同的寄主体内寄生,它们可以根据不同寄主体内的环境进而改变抗原的种类和糖蛋白的长度。
因此体内宿主根本无法产生相应的抗体进行免疫[3]。
疟原虫也是采用改变其体表糖蛋白抗原逃避寄主免疫系统的寄生虫,它可以寄生于多个物种中,变异性也各不相同,其中恶性疟原虫的变异性更是频繁,平均每代可以达到2.4%[4]。
另外恶性疟原虫可以在其表面覆盖一层多变的高分子蛋白质抗原,因而不被寄主新生的免疫系统识别。
不过总的来说疟原虫的抗原变异远没有锥虫频繁,变异种类也比锥虫的变异种类少。
另外像巴贝斯虫以及动鞭毛纲的一些其它种类寄生虫同样存在抗原反应[5],这里就不在一一举例。
当然除了动鞭毛纲的寄生虫外,孢子虫纲中也有一些种类的寄生虫存在抗原变异逃避寄主免疫反应的现象。
Wada等在1995年的报道中讲述了卡氏肺孢子虫细胞表面糖蛋白存在变异现象[6]。
W are等(1987)研究了不同来源的龚地弓形虫并做Western blot印迹分析,发现不同来源的寄生的抗原蛋白质分子量不同,因此提出龚地弓形虫抗原可变异的理论[7]。
另外在蠕虫[1]多房棘球蚴中也发现了虫体免疫抗原发生变异的现象。
研究表明,抗原性的改变发生在抗原蛋白的表达的整个过程中,主要包括基因表达的改变以及蛋白修饰的改变。
如伊氏锥虫,其锥虫体内有许多的表达体表抗原糖蛋白的基因,但除了一个基因处于表达状态外,其他基因都处于被抑制状态,表达期交替进行,这样其体表抗原变异性很强。
第一次变异时间是5 6天,以后一般3天一次变异,而寄主产生较强烈免疫反应的时间为6天[8],宿主产生免疫的速度远远滞后于抗原变异的速度,锥虫可以安然的生存与宿主体内而不被杀死。
另外锥虫在不同的宿主体内基因表达调节的时间周期也不是一致的,这主要取决于宿主本身的免疫能力,寄生于免疫能力强的宿主表达调节周期短,寄生于免疫能力弱的宿主基因表达调节周期长[9],这恰恰说明了寄生虫基因表达的调节是和寄主的免疫能力相关的。
又如恶性疟原虫,其多变异性也是受基因表达的影响。
这些基因同为Var的大基因家族,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表达也是分为不同时期进行的[10]。
另外卡氏肺孢子虫也具有相似的状况。
3寄生虫抗原伪装(antigenic disguise)抗原伪装是寄生虫结合有宿主抗原或者被宿主抗原包被防碍宿主免疫系统识别,这也是生物界广泛存在的一种寄生虫逃避宿主免疫反应的方式,这在生物学界、医学界得到了较早的应用[11]。
因为寄生虫表面结合了宿主本身产生或者像类似的物质,因此宿主就会默认为寄生虫为‘自己’,就不会产生免疫反应,进而寄生虫得以在宿主体内生存繁殖。
寄生虫从宿主体内获得非己成分主要为有虫源性表达和抗原结合两种形式。
虫源性表达即寄生虫在与宿主长期的生存斗争中产生了类似于宿主体内的物质而不被宿主2寄生虫逃避寄主机制的研究识别,从而逃避了寄主的免疫反应。
例如研究表明,用从绵羊中获得的棘球蚴抗原以及体外培养的棘球蚴细胞系抗原,分别免疫小鼠,制备小鼠抗血清,然后对来源于非疫区的绵羊肝脏可溶性物质进行western blot分析,可以发现抗原类似的条带[1],这说明棘球蚴可以表达和绵羊体内某些物质相类似的抗原,进而逃避绵羊的免疫反应。
同样,血吸虫也具有相类似的方式逃避宿主的免疫反应。
目前以及克隆得到了血吸虫百种基因,分析发现,某些基因尤其是表达血吸虫外表面蛋白的基因和血吸虫宿主的基因的同源性很高,如某些结构蛋白如肌球蛋白和原肌球蛋白,酶或调节蛋白基因[12]。
抗原结合即寄生虫可以通过其表面的某些物质结合寄主体内的物质,形成包囊体,这样就迷惑了宿主的免疫系统,使其不能识别自己和非己,得以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统。
前面提到了血吸虫可以采用虫源表达的方式逃避宿主的免疫,它也可以通过抗原结合的方式,逃避寄主的免疫。
例如,小鼠血清中中存在一种名为Contrapsin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而分析表明在曼氏血吸虫中也存在与Contrapsin类似的物质,只是其分子量略大。
研究分析认为其可能为血吸虫细胞表面的物质与Contrapsin结合形成的[13]。
上面已经提到,锥虫属主要通过调节其表面抗原的变异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统,但研究表明克氏锥虫也可以通过结合宿主抗原的方式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统。
克氏锥虫表面覆盖了大量的mucin类糖蛋白,这些糖蛋白可以宿主体内的低密度脂蛋白结合形成包囊体,进而逃避寄主的免疫系统[14]。
从我们目前的研究发现,我们的研究对象腰带长体茧蜂也很可能就是通过其表面的hemomucin蛋白结合了其宿主亚洲玉米螟体内的某种或某些物质,形成了包囊体,从而逃避宿主血细胞的包囊。
4抑制宿主的免疫应答除了以上两种被动免疫逃避外,某些寄生虫还可以通过主动免疫的方式抑制或直接破坏宿主的免疫应答。
一般的寄生虫的主动免疫方式,主要为寄生虫在入侵宿主的同时可以分泌一种免疫抑制因子,这种因子可以抑制宿主的免疫系统,使其不能产生免疫应带。
这在寄生虫/宿主寄生体系中也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逃避寄免疫反应的方式。
例如夏格氏利什曼原虫寄生就是主要采用这种方式,它可以在寄生时产生免疫抑制介质TGF,TGF在宿主体内抑制了T细胞的免疫效应,进而促进了夏格氏利什曼原虫的生长[15]。
另外,锥虫属除了上文提到的两种逃避方式外,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逃避寄主的免疫系统,如枯氏锥虫就可以分泌一种抑制因子-TIR,它可以降低活化因子IL-2的表达,从而抑制了T和B淋巴细胞的活化[16]。
5糖蛋白在寄生虫免疫逃避中的作用蛋白糖基化是一种蛋白质众多修饰中重要的一种,它是将活化的单糖或者多糖链在糖基转移酶的作用下连接到已合成或者正在合成的肽链上。
根据多糖连接到肽链上的方式不同,糖基化修饰分为三种形式:N2糖苷(N2—glycan)、O2糖苷(O2-glyca n)、3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二○一三年第四期糖基磷脂酰肌醇(glycosyl phosphatidylino sitol,GPI)等三种。
糖蛋白在免疫系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几乎所有天然免疫和后天免疫中的免疫分子:如细胞因子、补体、免疫球蛋白、黏附分子和抗原分子均属于糖蛋白。
当然糖蛋白在寄生虫逃避宿主的免疫反应也挥发了重要作用。
首先糖蛋白具有很大的多变性时寄生虫发挥免疫逃避作用。
如上文抗原变异叙述中提到的锥虫和恶性疟原虫,他们都是通过调节其体表糖蛋白的变异发挥逃避作用。
当然糖蛋白的多变性不仅仅表现在其基因调节产生多种不同的糖蛋白,还表现在肽链和糖基化程度上。
如克氏锥虫就是如此。
克氏锥虫主要包括三个生命周期,鞭毛体(短膜虫期)、无鞭毛体和锥鞭毛体(终极寄生时期)[17]。
在这三个不同的生命周期中,其寄主也不尽相同。
在这三个时期中,虽然糖蛋白都是mucin类,但糖蛋白的肽链的大小以及糖基化程度差别很大[18]。
在鞭毛期,蛋白大小为35-50kDa,没有重复序列,蛋白的糖基化程度比较低;在无鞭毛期,蛋白大小为60-200kD,具有很多的重复序列,糖基化主要为Thr富集型,可变区域比较短;但在终极寄生时期,糖蛋白大小虽然也处于60-200kD,但其可变区域比较长,重复序列比较短[19](图1.1)。
可能正是由于这些差别,使锥虫可以适应在不同的寄主体内环境得以生存。
图1.1克氏锥虫的生命循环以及不同时期其表面muncin蛋白的差别。
(引于Carlos A等,2006)Fig1.1Variation in the surface mucins with the Trypanosoma cruzilife cycle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of different mucin regions.(from Carlos A et al.,2006)其次糖蛋白具有很大的糖基化,比如Mucin类糖蛋白表面覆盖了大量的寡糖链,这些寡糖链可以使细胞表面蛋白免受了寄主体内蛋白酶的消化分解,另外mucin蛋白家族中的多糖链中含有大量嗲负电的SA(唾液酸),唾液酸可以形成负电荷保护膜,使锥虫4寄生虫逃避寄主机制的研究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使虫锥忍受低pH的破坏,保持内部环境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