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学书》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王著教帝学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著教帝学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著教帝学书阅读练习及答案王著教帝学书太宗①朝②,有王著③学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④。

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⑤,数遣内侍⑥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

又以问著,对如初。

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⑦称善,恐帝不复用意。

”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⑧益也。

⒈下面句中的“其”,与“其后,帝笔法精绝”的“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百姓多闻其贤B、其如土石何C、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D、其一犬坐于前⒉依据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写出一个成语。

太宗益刻意临学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

又以问著,对如初⒋你认为王著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⒈C⒉更加;精益求精。

益于、得益;受益匪浅⒊皇上的书法外形固然是好,但匆忙的说好,恐怕皇上并不明白书法的深意。

又让人拿着新写的字去问王著,王著的回答还是像原来一样。

4 、要求严格,循循善教,深谙引导之方的人。

从这里可以看出:又以问著,对如初。

宋太宗统治的时候,有个名叫王著的人学习王羲之书法,很快就深深地体会到其中的要领,被太宗任命为翰林。

在太宗处理政物之余,喜欢练习书法,曾经数次让内侍拿着自己的作品让王著品评,但每次王著都说不够好,于是太宗更加用心地去练习。

太宗再一次让侍从拿着他新写的字去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和起初一样。

有人询问王著的用意,王著说:“皇上的书法本来就很好了,但如果马上说书法写得好,恐怕皇上不再会像原来一样用心了。

”这之后太宗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过了很多以前的著名书法家,世人说这都得益于王著的勉励。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宁德市高一下学期诊断性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宁德市高一下学期诊断性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福建省宁德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诊断性联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明清小说评点家们往往喜欢将小说与《史记》比附,在与《史记》比附的评点过程中,他们开始逐渐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区别。

金圣叹的《第五才子书水浒传》就是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其中著名的理论有“以文运事”说和“因文生事”说。

“以文运事”和“因文生事”中的“事”意思并不完全相同,前者之“事”乃实有之事,系本真之事,后者之“事”乃虚构之事,即逼真之事。

“以文运事”是根据“事”而“算计”成文,“因文生事”则要顺着“笔性”“削高补低”。

金圣叹认为《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游传》是“因文生事”。

金在《第五才子书水浒传》第二十八回回评中云:“夫修史者,国家之事也;下笔者,文人之事也。

国家之事,止于叙事而止,文非其所务也。

若文人之事,固当不止叙事而已。

必且心以为经,手以为纬,踌躇变化,务撰而成绝世奇文焉……司马迁之书,是司马迁之文也,司马迁书中所叙之事,则司马迁之文之料也。

”金圣叹认为“史”可以止于“事”,但司马迁不满足于“史”的叙事,而志在“文”,在记录人物言行和事件发展时,他较多地采用生活化的细节以突出人物的性格,使《史记》文采恣肆。

“所叙之事”乃“文之料”,“以文运事”即作者算计先生成之事,写成的仍然是“史”,但“以文运事”的加入使“史”带上了“文”的色彩,金圣叹将《史记》与“杜诗”《左传》《西厢》《庄子》“韩文”一起列为“才子书”,说明他是以“文”的眼光看待《史记》的。

史书之“以文运事”,既强调作者要尊重“事”,又强调作者要注意运用“文”的技巧。

《史记》之所以没有沦为史实的干巴巴的罗列和编排,全在乎司马迁文才之高,他在史料和史实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让“事”皆着我之色彩。

“以文运事”之“运”体现出作者旨在作“文”的主导地位,从“事”的层面上讲,史书在面对史实的时候,只能按照事实本来的样子写,不能将甲事写成乙事,也不能将甲某写作乙某。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很好很全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很好很全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目录(一)敏慧1、黄琬巧对2、神童庄有恭3、曹植聪慧4、鲍子难客5、曹绍夔捉“怪”6、杨亿巧对7、解缙敏对(二)学习8、承宫樵薪苦学9、桓荣勤学不倦10、宋太宗学书11、崔景偁拜师12、为人大须学问13、读书五失14、颜回好学(三)仁爱15、张孝基仁爱16、陈实与“梁上君子”17、赵简子元日放生18、邓攸弃儿保侄19、张之万之马20、王安石辞妾21、宋仁宗忍饿22、范仲淹罢宴23、顾荣施炙24、逆旅主人无情(四)诚信25、陆元方卖宅26、昔齐攻鲁,求其岑鼎。

27、杨万里与“诚斋”28、和氏璧29、幽王击鼓(五)品性30、许生端方31、王安石待客32、范文正正直33、王安国直言34、海瑞清廉35、吕蒙正不记人过36、梁鸿尚节37、蹇材望伪态(六)文艺38、米芾索帖39、赵孟頫过扬州40、欧阳修不喜释氏41、唐伯虎识破术士42、朱文公受骗43、章惇书绝壁44、李白之死辨误(七)政事45、隽不疑之母46、徐有功秉公执法47、王翱秉公48、么恩与公法49、晋平公游于河50、子产不毁乡校51、董阏于法无赦(八)奇闻52、商陵君养“龙”53、钱货入瓶54、田真兄弟55、樵夫毁山神56、奇鹰57、雉鸟报复58、桑中生李59、县令捕捕蝗60、天敌(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宋太宗学书》原文及译文

《宋太宗学书》原文及译文

《宋太宗学书》原文及译文赏析宋太宗学书太宗朝有王著者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

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

又以问著,对如初。

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

”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阅读练习】1、解释:①善②刻意③临④或⑤遽⑥绝2、翻译:①数遣内侍持书示著②又以问著③书固佳矣3、上文“学右军书”中的“右军”是指参考答案1.①好②专心③临摹④有人⑤立刻⑥极2.①多次派太监拿了写的给王著看②又拿了写的问王著(好不好)③(书法)本已经很好了。

3.王羲之。

译文宋太宗当政的时候有一个叫王著的人学王羲之的书法,理解透了窍门,在翰林院当侍书。

皇帝处理政事之余,还注重练书法,许多次派遣太监拿自己写的字给王著看,王著每次都认为(宋太宗)还未学好,太宗就更加专心临摹书法。

(宋太宗)又拿了写好的字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像当初的一样。

有人问他的意图,王著说:“虽然(皇上)本来写得很好,但是如果那么快就说(皇上写得)好,恐怕皇上就不再(对书法)用心。

”从那以后,皇帝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越前人和古人,世人都认为这是王著对皇上规劝的成果。

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七注释1.太宗朝:指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时期。

朝,临朝,统治。

2.听政:处理政务。

3.内侍:此指太监。

4.规:告诫。

5.益:更加。

6.者:……的人。

7.法:方法,窍门。

8.余:闲暇·多余的时间。

9.留心:注意,注重。

10.笔札:此处指书法。

11.数:数次、许多次。

12.遣:派遣。

13.示:给…看。

14.刻意:专心。

15.善:好。

16.临:临摹。

17.或:有人。

18.绝:极。

19.遽:马上,立刻20.恐:担心。

21.规:规劝。

22.固:固然。

成语补充精益求精:精:完美,好;益:更加。

意为已经很好了还求更加完美。

寓意启示本文通过宋太宗喜爱学书并且在王著:“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

王著教帝学书阅读答案

王著教帝学书阅读答案

王著教帝学书阅读答案王著教帝学书阅读答案太宗①朝②,有王著学右军③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④。

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

又以问著,对如初。

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⑤称善,恐帝不复用意。

”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注释】①太宗:宋太宗赵匡义。

②朝:一代君主的统治时期③右军:指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

④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

⑤遽:匆忙。

【试题】1、下面句中的“其”,与“其后,帝笔法精绝”的“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百姓多闻其贤B、其如土石何C、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D、其一犬坐于前2、依据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写出一个成语。

太宗益刻意临学 _______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又以问著,对如初。

4、你认为王著是一个怎样的人?【参考答案】1、C2、更加;精益求精。

3太宗)又让人拿着(新写的字)去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像开初一样。

4、要求严格,循循善教。

(能紧扣内容答出其特点即可)。

【译文】宋太宗统治的时候,有个名叫王著的人学习王羲之书法,很是领会到其中的要领,被太宗任命为翰林。

太宗在朝政的空余时间也爱好练习书法,每有心得都派太监去送给王著看,但每次王著都说不够完美,太宗更加尽量地模仿得像。

(太宗)又让侍从拿着(新写的字)去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和起初一样。

有人询问为什么不够完美,王著说“皇上的书法外形固然是好,但如果匆忙地说好,恐怕皇上不再(像原来一样)用心了。

”这之后太宗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过了很多以前的著名书法家,世人说这都得益于王著的规劝。

【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附参考答案)

【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附参考答案)

【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附参考答案)(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70篇

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70篇

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

《宋太宗学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宋太宗学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宋太宗学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篇一:节选自《宋书·沈演之列传》阅读答案及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沈演之字台真,吴兴武康人也。

演之年十一,尚书仆射刘柳见而知之,曰:此童终为令器。

家世为将,而演之折节好学,读《老子》日百遍,以义理业尚知名。

袭父别爵吉阳县五等侯。

郡命主簿,州辟从事史,西曹主簿,举秀才,嘉兴令,有能名。

元嘉十二年,东诸郡大水,民人饥馑,吴义兴及吴郡之钱唐,升米三百。

以演之及尚书祠部郎江邃并兼散骑常侍,巡行拯恤,许以便宜从事。

演之乃开仓廪以赈饥民,民有生子者,口赐米一斗,刑狱有疑枉,悉制遣之,百姓蒙赖。

转别驾从事史,深为义康所待,故在府州前后十余年。

后刘湛、刘斌等结党,欲排废尚书仆射殷景仁,演之雅仗正义,与湛等不同,湛因此谗之于义康。

尝因论事不合旨,康变色曰:自今而后,我不复相信!演之与景仁素善,尽心于朝廷,太祖甚嘉之,以为尚书吏部郎。

十七年,义康出籓,诛湛等,以演之为右卫将军。

景仁寻卒,乃以后军长史范晔为左卫将军,与演之对掌禁旅,同参机密。

二十年,迁侍中,右卫将军如故。

大祖谓之曰:中领卫,望实优显,此盖宰相便坐,卿其勉之。

上欲伐林邑,朝臣不同,唯广州刺史陆徽与演之赞成上意。

及平,赐群臣黄金、生口、铜器等物,演之所得偏多。

上谓之曰:庙堂之谋,卿参其力,平此远夷,未足多建茅土。

廓清京都,鸣鸾东岱,不忧河山不开也。

二十一年,诏曰:总司戎政,翼赞东朝,惟允之举,匪贤莫授。

侍中领右卫将军演之,清业贞审,器思沈济。

右卫将军晔,才应通敏,理怀清要。

并美彰出内,诚亮在公,能克懋厥猷,树绩所莅。

演之可中领军,哗可太子詹事。

晔怀逆谋,演之觉其有异,言之太祖,晔寻事发伏诛。

迁领国子祭酒,本州大中正,转吏部尚书,领太子右卫率。

虽未为宰相,任寄不异也。

(节选自《宋书·沈演之列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十七年,义康出籓出:贬谪。

古诗宋太宗学书翻译赏析

古诗宋太宗学书翻译赏析

古诗宋太宗学书翻译赏析文言文《宋太宗学书》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词原文如下:【原文】太宗朝,有王著者学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

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着,着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

又以问着,对如初。

或询其意,着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

”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着之规益也。

【注释】1太宗朝:指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时期。

朝,临朝,统治。

2听政:处理政务。

3内侍:此指太监。

4规:告诫。

5益:更加。

6者:……的人。

7法:方法,窍门。

8余:闲暇·多余的时间。

9留心:注意,注重。

10笔札:此处指书法。

11数:数次、许多次。

12遣:派遣。

13示:给…看。

14刻意:专心。

15善:好。

16临:临摹。

17或:有人。

18绝:极。

19遽:马上,立刻20恐:担心。

21规:规劝。

22固:固然。

【翻译】宋太宗当政的时候有一个叫王着的人学王羲之的书法,理解透了窍门,在翰林院当侍书。

皇帝处理政事之余,还注重练书法,许多次派遣太监拿自己写的字给王着看,王着每次都认为(宋太宗)还未学好,太宗就更加专心临摹书法。

(宋太宗)又拿了写好的字问王着/b/19571,王着的回答依然像当初的一样。

有人问他的意图,王着说:“虽然(皇上)本来写得很好,但是如果那么快就说(皇上写得)好,恐怕皇上就不再(对书法)用心。

”从那以后,皇帝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越前人和古人,世人都认为这是王着对皇上规劝的成果。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宋太宗学书翻译和原文]宋太宗学书文言文翻译

[宋太宗学书翻译和原文]宋太宗学书文言文翻译

[宋太宗学书翻译和原文]宋太宗学书文言文翻译宋太宗学书文言文翻译篇(一):有关文言文翻译教案有关文言文翻译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2、了解翻译常见错误,强化翻译基本功,提升翻译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和运用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提升翻译文言的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二、文言文翻译方法总结(一)、翻译下列句子,谈翻译心得: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鸿门宴》译文:明天不可不一大早亲自来向大王道歉。

2、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游褒禅山记》译文:至和元年七月某一日,临川王安石记(下此文)。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说》译文: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很久了。

4、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游褒禅山记》译文:然而体力足够用来到达那里(却没有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但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悔恨的。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译文:蚯蚓(虽然)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但是能够)向上吃到黄土,向下喝到黄泉,(是由于)用心专一的缘故。

(二)、在学生发言基础上总结归纳:1、替换法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

注意词语的语法特点:包括古今意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情况。

2、保留法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

3、删削法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削。

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专题04 文言文对比阅读(《学弈》对比14篇)-备战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

专题04 文言文对比阅读(《学弈》对比14篇)-备战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

专题04 文言文对比阅读(《学弈》对比14篇)温馨提示:文言文对比阅读是期中必考题型,一定加强对应题型的训练,根据期中范围,《学弈》是本次必考文章,希望做到会一反三!一、文言文阅读【甲】弈秋,通国之善弈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乙】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①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②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③曰:“七录”。

(七录《明史·张溥传》)注:①手:亲手。

②皲: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破裂。

③斋:书房或学舍。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通过之善.弈者也(2)弗若..之矣(3)思援.弓而缴之(4)日沃汤.数次2.翻译下列句子(1)为是其智弗若与?(2)如是者六七始已。

3.【甲】文在写二人学弈的过程中运用了的手法,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古人勤奋好学的故事不胜枚举,你还能举出一个事例吗?【答案】1.(1)擅长,善于(2)不如(3)拉,引(4)热水2.(1)这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2)像这样六七遍才停止。

3.对比;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4.示例: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句意: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善:擅长,善于;(2)句意: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

弗若:不如;(3)句意: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

援:拉,引;(4)句意:每天要在热水里浸泡数次。

汤:热水。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重点词有:(1)为:因为;是:这样;智:智力;弗若:不如;与:同“欤”,吗;(2)如是:像这样;始:才;已:停止。

3.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及蕴涵的道理。

根据甲文“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可知,将专心致志学下棋的人与三心二意想拉弓射大雁的人的学棋状态与学习效果进行比较,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突出专心致志学习的人学习效果好;启发我们学习要专心,不能分心(三心二意)。

新高考语文 (新高考)2021届小题必练7 信息类文本阅读+古代诗词鉴赏+默写+语言文字应用 教师版

新高考语文 (新高考)2021届小题必练7 信息类文本阅读+古代诗词鉴赏+默写+语言文字应用 教师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杲字师回,父正,青州从事。

杲少孤,刻志于学,与姑臧..李均、汾阳郭昱齐名,为文深僻难晓,后生多慕效之。

以荫补太庙斋郎,再迁国子四门博士。

尝携文谒陶谷、窦仪,咸大称赏,谓杲曰:“若举进士,当待汝以甲科。

”及秋试..,有上书言阀阅之家不当与寒士争科第,杲遂不应举。

稍迁著作佐郎,出为许、邓二州从事,坐事免。

太平兴国初.....,迁著作郎、直史馆。

俄上书自言其才比东方朔,求显用,以观其效。

太宗壮之,擢知制诰。

杲家贫,贷人钱数百万。

母兄晞性啬,尝为兴元少尹,居京兆,殖货钜万。

亲故有自长安来者,绐杲曰:“少尹不复靳财物,已挥金无算矣。

”杲闻之喜,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公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移知寿州,上言:“家世史官,愿秉直笔,成国朝大典。

”召为史馆修撰,固求掌诰词,帝从之。

时翰林学士宋白左迁鄜州,贾黄中、李沆参知政事,苏易螽转承旨,杲连致书相府,求为学士,且言于宰相李昉曰:“先公尝授以制诰一编,谓杲才堪此职。

”因出示昉,昉屡开解之。

未几,太宗飞白书“玉堂”额以赐翰林,杲又上《玉堂记》,因请备职。

太宗恶其躁竞,改右谏议大夫。

初,太宗以太祖朝典策未备,乃议召杲。

杲闻命喜甚,以为将加优擢,晨夜趋进。

至宋州,遇朗州通判钱熙,杲问以“朝议将任仆何官”,熙言:“重修《太祖宝录》尔。

”杲默然久之。

感疾,至京师,旬月..卒,年五十六。

太宗闵之,录其二子。

杲性虚诞,与人交,好面誉背非,惟与柳开善,更相引重,始终无间。

不善治生,家益贫,杲端坐终日,不知计所出。

(节选自《宋史·卷二百四十九·列传第八》,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公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B.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公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C.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公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D.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公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姑臧,地名,古文在交代人物时经常在姓名前加上地名,表示人物籍贯,汾阳郭昱也是如此。

小升初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

小升初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

小升初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

【古诗文阅读】《宋太祖怕史官》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宋太祖怕史官》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宋太祖怕史官》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完成问题12-15(12分)。

宋太祖害怕历史学家。

宋太祖在后院尝了一口凤雀。

一位部长说他有急事要看。

太祖急切地看到了。

他演奏的是一只普通的耳朵。

请再说一遍。

他越生气,就用一把长柄斧头的柄打他的嘴,掉了两颗牙齿。

那人俯下身,把牙齿放在胳膊里。

他责骂道:“你有牙齿,想告我吗?”?他回答说:“我不能起诉陛下。

”。

我应该有一本历史学家的书。

“皇帝很害怕,说他会给他金子和丝绸。

”① 品芬奇:用弹弓射鸟。

② 尚:还是。

③于:比。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其人徐俯拾齿置于怀(2)应该有一本历史学家的书1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注意加点词含义(3分)上怒,诘其故。

14.从课文来看,世界上什么是“害怕”____,“说”的是(2分)15分。

以下其中一项是正确的____(3分)答:他是一个顽皮而专制的暴君。

b.是个专制但知错就改的明君。

c.是个胆小又笼络人心的昏君。

d、他是一位胸怀开阔、宽宏大量的聪明绅士。

答案:12.(1)缓慢(2分)(2)应该,应当(2分)皇帝很生气,问他为什么这么做。

(3分,关键词:质问,因此,它)14.惧:自己的昏庸被史官记录下来影响名声;说:有这稀一位敢于劝谏的忠臣。

(每空1分钟)15.b(3分)翻译:宋太祖曾经在皇宫的后园弹捕鸟雀。

有个臣子说有急事求见,宋太祖急忙召见了他。

(但)他上奏的却是普通的事情。

宋太祖生气了,责问这是为什么。

臣子回答说:“臣以为这些事情比弹捕鸟雀还紧急。

”宋太祖更加生气了,举起斧钺撞了臣子的嘴,(臣子)被撞落了两颗牙齿,那个人慢慢弯下腰捡起了牙齿,放在怀里。

太祖骂(他)说:“你怀里揣着牙齿,想告我的状吗?!”(臣子)回答说:“臣没有资格状告陛下,然而自有负责记载历史的官员记录这件事。

”宋太祖既害怕又高兴,赏赐了黄金和丝织品安慰犒劳他。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60篇(整理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60篇(整理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

上海市2021年中考语文冲刺(考点梳理+强化训练)-03 课外文言文(二)人物形象 有解析

上海市2021年中考语文冲刺(考点梳理+强化训练)-03 课外文言文(二)人物形象 有解析

课外文言文(二)人物形象(一)常考题型1.主人公是个怎样的人/是怎样为人处事的2.主人公有哪些品质和才干3.人们为什么称他为xx(如青天)/怎么评价主人公(二)解题思路1.从直接描写分析人物。

人物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文章的主题。

我们要了解一个人物,首先不妨从直接描写着手,这是最生动、最真实的材料。

或者从人物所作所为进行分析。

(1)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的信息;(2)体现人物思想主张的信息(语言);(3)展现人物性格情趣的信息;(4)反映人物志向抱负的信息;(5)体现人物才智品质的信息(事件);(6)作者或外界对人物评价议论的信息2.从侧面描写分析人物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或景物烘托的方法来写主要人物。

其他人物的言行或景物烘托往往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主要人物。

3.从评价性句子分析人物。

我们还可以从评价性的句子,尤其是作者的评论来分析人物。

(三)答题技巧1.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后,还应从多角度思考文中人物特性。

2.多用四字短语或成语回答人物特性。

3.应注意答题句式的完整、规范!例:从……(句意概括)中,可以看出(人物)是一个……的人(他具有……的品质或精神)。

(四)人物词语积累1.正面人物君王:勤恳治国以民为本体恤民情关心百姓疾苦、爱民如子体恤下属有仁爱之心勇于反省(悔过)知错就改善于纳谏善于听取正确建议虚怀若谷知人善任有识人之明一视同仁大公无私无偏袒之心公正严明以身作则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善于反思勇于担责臣子:敢于进谏善于劝谏善于辞令忠君爱国机智勇敢能言善辩精于谋划以死卫国人不居功为人谦让克己奉公奉公守法廉洁奉公为官清廉无私奉献严于律己刚正不阿光明磊落执法如山忍辱负重深明大义顾全大局热爱国家忠心耿耿忠贞不渝赤胆忠心维护国家和个人的尊严不卑不亢贫贱不移威武不屈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殚精竭虑呕心沥血视死如归舍生取义名士:情趣高雅超凡脱俗桀傲不羁多才多艺机智果断破案如神父母:教子有方爱子情深深明大义重视教育教导有方小孩:机智聪慧好学上进孝敬长辈口齿伶俐勤奋刻苦专心致志做人:豪爽诚信宽容博学正直忠厚仁爱侠义勇敢善良平易近人轻财重义赏罚分明正直无私刚正不阿忠心耿耿忠贞不渝深明大义童叟无欺谦虚谨慎宽厚待人豁达大度……治学:勤奋刻苦不耻下问严谨治学专心致志苦读成才笃志好学勤学好问……侦破案件:善于思考思虑周全小心谨慎善于观察明察秋毫细致入微意志坚强顽强不屈百折不挠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刨根究底其他:诚实守信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心口如一有自知之明正确认识自我谦虚谨慎心地善良朴素憨厚为人正直正直无私拾金不昧乐于助人舍己救人为他人着想心胸开阔豁达大度襟怀坦荡宽容待人乐观积极不计前嫌不畏艰难无所畏惧不拘小节豪放洒脱潇洒奔放志向远大胸有大志善解人意温柔体贴慈祥仁爱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正气凛然浩然正气视死如归勤勉好学孜孜不倦不耻下问虚心好学废寝忘食聪明智慧精明强干足智多谋大智若愚睿智聪明有真才实学胆大心细心灵手巧心思缜密思虑周全顾全大局做事讲究方法与策略冷静沉着从容淡定胸有成竹落落大方果断决断毫不犹豫当机立断义无反顾2.反面人物狡诈贪婪老奸巨滑刁滑奸诈虚伪狡猾利令智昏趋炎附势装腔作势作威作福背信弃义沽名钓誉班门弄斧恃强凌弱穷凶极恶朝秦暮楚朝三暮四见风使舵蛮横专断狐假虎威恃强凌弱表里不一口是心非口蜜腹剑花言巧语天花乱坠油嘴滑舌愚蠢无知笨拙愚钝目空一切刚愎自用夜郎自大自命不凡骄傲自满自以为是孤芳自赏目中无人丧心病狂恶贯满盈无恶不作忘恩负义人面兽心斤斤计较桀骜不驯心浮气躁性情浮躁卑鄙无耻两面三刀心口不一落井下石投机取巧乘人之危不三不四自命不凡蛮横无理作威作福笑里藏刀背信弃义强词夺理外强中干色厉内荏阿谀奉承妄自菲薄自信不足优柔寡断犹豫不决自私任性贪得无厌例题王沂公①善为文辞,咸平②年间,状元及第,还青州故郡。

【初中文言文阅读】《王著教帝学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初中文言文阅读】《王著教帝学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初中文言文阅读】《王著教帝学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王著教帝学书太宗①朝②,有王著③学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④。

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⑤,数遣内侍⑥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

又以问著,对如初。

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⑦称善,恐帝不复用意。

”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⑧益也。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七)翻译宋太宗统治的时候,有个名叫王著的人学习王羲之书法,(很快就)深深地体会到其中的要领,被太宗任命为翰林。

在太宗处理政物之余,喜欢练习书法,曾经数次让内侍拿着自己的作品让王著品评,但每次王著都说不够好,于是太宗更加用心地去练习。

太宗再一次让侍从拿着他新写的字去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和起初一样。

有人询问王著的用意,王著说:“皇上的书法本来就很好了,但如果马上说书法写得好,恐怕皇上不再会像原来一样用心了。

”这之后太宗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过了很多以前的著名书法家,世人说这都得益于王著的勉励。

注释⑴太宗:宋太宗赵光义。

⑵王著:宋朝人,字知微,官至殿中侍御史。

⑶朝:一代君主的统治时期。

⑷右军:指东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

⑸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

⑹听政:处理政务。

⑺笔札:书法。

⑻内侍:此指太监。

⑼数(shuò):多次。

⑽遽:匆忙。

⑾规:勉励,劝勉。

⑿益:更加。

⒀或:有的人。

⒁固:本来,原来。

⒂临:面对。

⒃用意:用心。

意,内。

(17)示:让。

(18)遣:派,让。

(19)善:足够好。

阅读提示太宗学习书法,也许是兴致所至,偶一为之,大可不必认真。

而王著却是一个较真的人,对待皇上这样的学生也是严格有加,循循善教,甚至有些苛刻,其为师学习。

从太宗的角度来说,他不耻下问,坚持不懈地练字,勤学苦练,终有所为的学习态度也值得敬佩。

练习题⒈下面句中的“其”,与“其后,帝笔法精绝”的“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百姓多闻其贤B、其如土石何C、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D、其一犬坐于前⒉依据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写出一个成语。

太宗年幼敏睿文言文答案

太宗年幼敏睿文言文答案

太宗年幼敏睿文言文答案1. 太宗学书文言文阅读答案王著教帝学书太宗①朝②,有王著学右军③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④。

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

又以问著,对如初。

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⑤称善,恐帝不复用意。

”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注释】①太宗:宋太宗赵匡义。

②朝:一代君主的统治时期③右军:指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

④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

⑤遽:匆忙。

9、下面句中的“其”,与“其后,帝笔法精绝”的“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百姓多闻其贤B、其如土石何C、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D、其一犬坐于前 10、依据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写出一个成语。

(2分)太宗益刻意临学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又以问著,对如初。

12、你认为王著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参考答案: 9、C 10、更加;精益求精。

11、(太宗)又让人拿着(新写的字)去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像开初一样。

12、要求严格,循循善教。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小题1:D小题2:C小题3:⑴平时单独居处,整天严肃庄重;至于和人交往,则(热情)洋溢和乐喜悦。

⑵凡是引用的书籍,总是加上注解,用来截断订正他们的意义,也有许多先儒没有阐发的(内容)。

小题4:敏而好学,诲人不倦;严谨治学,勇于创新;忧国而献良策;助人而不居功;立志为本,知行合一。

小题5: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小题1:勒:编纂。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小题2:A.其:代词,自己/他(李蟠)。

B.以:连词,表目的/介词,用。

C.且:连词,并且。

D.之:代词,此,这/助词,的。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宋太宗学书》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宋太宗学书》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宋太宗学书》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宋太宗学书》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宋太宗学书太宗朝有王著者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

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

又以问著,对如初。

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

”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阅读练习】1、解释:①善②刻意③临④或⑤遽⑥绝2、翻译:①数遣内侍持书示著②又以问著③书固佳矣3、上文“学右军书”中的“右军”是指参考答案1.①好②专心③临摹④有人⑤立刻⑥极2.①多次派太监拿了写的给王著看②又拿了写的问王著(好不好)③(书法)本已经很好了。

3.王羲之。

译文宋太宗当政的时候有一个叫王著的人学王羲之的书法,理解透了窍门,在翰林院当侍书。

皇帝处理政事之余,还注重练书法,许多次派遣太监拿自己写的字给王著看,王著每次都认为(宋太宗)还未学好,太宗就更加专心临摹书法。

(宋太宗)又拿了写好的字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像当初的一样。

有人问他的意图,王著说:“虽然(皇上)本来写得很好,但是如果那么快就说(皇上写得)好,恐怕皇上就不再(对书法)用心。

”从那以后,皇帝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越前人和古人,世人都认为这是王著对皇上规劝的'成果。

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七注释1.太宗朝:指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时期。

朝,临朝,统治。

2.听政:处理政务。

3.内侍:此指太监。

4.规:告诫。

5.益:更加。

6.者:……的人。

7.法:方法,窍门。

8.余:闲暇·多余的时间。

9.留心:注意,注重。

10.笔札:此处指书法。

11.数:数次、许多次。

12.遣:派遣。

13.示:给…看。

14.刻意:专心。

15.善:好。

16.临:临摹。

17.或:有人。

18.绝:极。

19.遽:马上,立刻20.恐:担心。

21.规:规劝。

22.固:固然。

成语补充精益求精:精:完美,好;益:更加。

意为已经很好了还求更加完美。

寓意启示本文通过宋太宗喜爱学书并且在王著:“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太宗学书太宗朝有王著者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

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

又以问著,对如初。

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

”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注释】①太宗朝:指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时期。

②听政:处理政务。

③内侍:此指太监。

④规:勉励。

⑤益:得益。

【文化常识】“翰林”及“翰林院”。

“翰”本指毛笔,引申为诗文。

“翰林”照字面讲,是诗文高手集中的地方,后成了专有名词。

古代在科举考试中,凡优秀者,皇帝除直接任命一部分进士担任某种官职外,把所有人均投入翰林院。

“翰林院”实际上是个人才储备所。

上文说到王著曾为“侍书翰林”,意为他在翰林院做“侍书”——即为皇帝起草各种文件。

翰林可被皇帝任命去外地任职,也有长期在翰林院里的,他们的工作是草拟诏书,编撰史籍,校对文史,为皇帝讲文论道,等等。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善②刻意③临④或⑤遽⑥绝2、翻译:①数遣内侍持书示著②又以问著③书固佳矣3、上文“学右军书”中的“右军”是指10.宋太宗学书1.①好②专心③临摹④有人⑤立刻⑥极2.①多次派太监拿了写的给王著看②又拿了写的问王著(好不好)③(书法)本已经很好了。

3.王羲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