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个别辅导案例
个别学生教育案例
个别学生教育案例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个别学生,他们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表现出与大多数学生不同的特点和行为。
如何有效地教育这些个别学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分享几个个别学生教育案例,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帮助。
第一个案例是小明,他是一个非常内向和胆怯的学生。
在课堂上,他很少主动发言,总是躲在角落里。
在与同学交往中,他也显得非常羞涩。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采取了一些措施。
首先,我给予小明更多的关心和鼓励,让他感受到自己在班级中的重要性。
其次,我鼓励他参加一些课外活动,提高他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最后,我在课堂上创造了一个轻松和包容的氛围,让小明能够更好地融入班集集体中。
通过这些努力,小明逐渐变得开朗和自信,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第二个案例是小红,她是一个非常活泼好动的学生,无法保持安静。
在课堂上,她经常会打断老师的讲课,或者与同学交头接耳。
这样的行为严重影响了课堂纪律和学习效果。
针对这一情况,我采取了一些措施。
首先,我和小红进行了一次认真的沟通,让她明白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其次,我给予她一些额外的任务,让她在课堂上能够集中注意力。
最后,我和她的家长进行了沟通,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这些努力,小红逐渐改掉了自己的坏习惯,成为了一个更加懂得尊重他人的学生。
第三个案例是小李,他是一个非常聪明但却非常自负的学生。
在课堂上,他经常会对老师的话置若罔闻,自以为是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样的行为严重影响了课堂秩序和同学们的学习。
针对这一情况,我采取了一些措施。
首先,我和小李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让他明白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其次,我给予他一些额外的挑战,让他明白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提高的地方。
最后,我在课堂上创造了一个民主和平等的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被尊重和听取意见。
通过这些努力,小李逐渐变得更加谦虚和成熟,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通过以上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个别学生的教育,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因材施教。
小学_个别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0岁,就读于我国某小学四年级。
小明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学习成绩一般。
在学校里,他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很少与同学交流。
在与同学的相处中,小明常常感到孤独和焦虑,有时甚至会出现自卑情绪。
班主任发现这一情况后,决定对小明进行个别教育,帮助他走出社交困境。
二、案例分析1. 家庭背景小明的家庭条件一般,父母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
由于缺乏家庭的关爱和陪伴,小明在性格上变得内向、孤僻。
2. 学校环境小明所在的班级同学活泼开朗,但小明由于性格原因,很难融入其中。
此外,班级中部分同学对小明的冷漠态度,使得小明更加自卑,不愿意主动与人交流。
3. 心理因素小明在心理上存在一定的社交恐惧症。
他认为自己不擅长与人交往,担心在与人交流时说错话,受到同学的嘲笑。
这种心理因素使得小明在社交场合中更加紧张,难以放松自己。
三、个别教育方案1. 了解小明的情况首先,班主任通过与小明谈心,了解他在学校和家庭中的情况,以及他在社交方面的困惑和需求。
通过谈话,班主任发现小明渴望被关注、被接纳,但又不善于表达自己。
2. 改善家庭环境班主任与小明父母沟通,建议他们多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孩子。
同时,鼓励父母多与孩子交流,增进亲子关系。
3. 优化学校环境(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小明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学会调整心态。
(2)组织班级活动,鼓励小明积极参与,培养他的团队合作精神。
(3)引导同学关心小明,帮助他融入集体。
4. 强化心理辅导(1)邀请心理老师对小明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制定针对性的辅导方案。
(2)定期与小明进行心理沟通,帮助他树立自信,克服社交恐惧。
四、实施过程1. 家庭环境改善经过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小明父母开始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小明。
同时,他们与小明进行更多的交流,增进了亲子关系。
2. 学校环境优化(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小明在课堂上学会了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勇敢面对社交困境。
低年级学生个别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8岁,小学二年级学生。
小明性格开朗,活泼好动,但在学习上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作业完成速度慢,质量不高;与同学相处时,有时会表现出冲动、不尊重他人的行为。
二、案例分析1. 家庭教育因素小明的父母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
家庭教育方式较为简单,主要以严厉的批评为主,缺乏耐心和关爱。
这导致小明在学习上缺乏动力,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
2. 学校教育因素小明的班主任发现他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但并未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同时,班级同学对小明的行为缺乏理解和包容,导致小明在集体中感到孤独。
3. 学生自身因素小明自控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干扰。
此外,他在学习上缺乏自信,认为自己不如其他同学。
三、教育策略1. 家庭教育指导(1)与家长沟通,了解家庭教育方式,引导家长改变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自信心。
(2)建议家长多陪伴孩子,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2. 学校教育干预(1)针对小明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班主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调整座位,将小明安排在教室前排,减少外界干扰。
②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小明的学习兴趣。
③设置小组合作学习,让小明在小组中发挥积极作用。
(2)针对小明作业完成速度慢、质量不高的问题,班主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为小明提供个别辅导,帮助他掌握学习方法。
②鼓励小明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学习效率。
③定期检查小明作业,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3. 学生自我教育(1)培养小明的自我管理能力,让他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鼓励小明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
(3)引导小明学会与人沟通,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
四、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学习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以下为具体表现:1. 课堂上,小明能够认真听讲,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提高。
2. 作业完成速度加快,质量有所提高。
3. 与同学相处融洽,尊重他人,不再冲动。
小学学生个别化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
个别化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个别化教育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自身特点的教育。
本案例以某小学六年级学生小明为例,探讨个别化教育的实施过程及效果。
二、案例描述小明,男,12岁,六年级学生。
小明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学习成绩中等偏下。
在课堂上,小明总是低头不语,很少主动与同学交流。
由于家庭原因,小明的父母工作繁忙,很少关心他的学习生活。
在以往的教育中,教师对小明的关注度较低,导致小明在学习上缺乏动力,自我价值感较低。
三、问题分析1. 个性差异:小明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与其他同学存在较大差异。
2. 学习动力不足:由于缺乏关注和鼓励,小明在学习上缺乏动力。
3.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对小明的成长产生一定影响,父母工作繁忙,关注度较低。
4. 教师关注度不足:教师对小明的关注度较低,未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小明的问题。
四、个别化教育方案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主动与小明交流,关心他的生活和学习,让他感受到关爱。
2. 个性化教学:针对小明的学习特点,教师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如:降低作业难度,增加实践环节,激发学习兴趣。
3. 开展课外活动:鼓励小明参加课外活动,培养他的兴趣爱好,提高自信心。
4. 家校合作: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小明的成长。
五、实施过程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主动与小明交流,关心他的生活和学习。
在课堂上,教师给予小明更多的关注和鼓励,让他感受到关爱。
2. 个性化教学:教师针对小明的学习特点,降低作业难度,增加实践环节。
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小明积极发言,提高他的自信心。
3. 开展课外活动:教师鼓励小明参加课外活动,如:阅读、绘画、体育等,培养他的兴趣爱好。
4. 家校合作:教师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小明的家庭环境,共同关注他的成长。
六、效果评价1. 小明在课堂上更加积极,敢于发言,自信心逐渐提高。
个别教育案例(通用17篇)
个别教育案例(通用17篇)个别教育案例篇1我在见习的小学见到一个叛逆捣蛋的学生。
他叫小宇,一年级。
他的性格倔强,脾气暴躁,情绪不稳定,易冲动,一碰到挫折就爱发脾气。
上课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再加上本来动作就慢,导致作业经常不按时完成,成绩在班上倒数第一。
他在班里会欺负女同学,爱打小报告,有时在学校乱拿其他同学东西,被发现后还不承认。
他自控力差,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都不好,这使他不爱学习,成绩差,无视上课的纪律,随意讲话。
在老师警告后安静一会儿又开始讲话。
引起其他同学关注时,他觉得很骄傲,导致不良行为的加剧。
经过了解,这其中有家庭因素,小宇的父母是从外地来打工的,平时工作繁重且时间长,根本没时间教育孩子。
劳累也使家庭矛盾频发,父母之间经常吵架,言语过激时候会口不择言,让小宇觉得自己不受他们的喜爱,被他们忽视。
学习成绩不好,父母觉得没面子,经常打骂他。
在班上被老师批评后又觉得自己不受老师的喜欢。
这些情况造成了他认为自己不被接纳,使他心理严重失衡,渴求受人关注。
因此,他想方设法引起别人的注意,在他这一需求满足的时候就更加叛逆不服管教,进入这样的恶性循环。
这也是他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所造成的。
如果这时候家长和老师对他过度批评或是彻底放弃,对他不闻不问,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加重这种不良的影响。
对于这一种学生,不能采用强硬的措施,不能急于求成,这样会使其有逆反心理,需要教师细水流长的德育教育。
1. 首先要爱护学生、尊重学生。
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
我们不能把他当成问题学生看待,不能对学生表露出厌恶、嫌弃的情绪。
缺少关爱的孩子向来比较敏比较感偏执,教师要尊重他,对他和其他学生要一视同仁。
2. 加强家庭教育。
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说服他们工作再繁忙也不要忽视孩子的教育。
不只是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造成小宇有不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原因主要是家庭原因,要让其父母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中学生个别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一名14岁的中学生,就读于我国某市一所普通中学。
他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学习成绩中等偏下。
由于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的影响,小明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一定的困难,缺乏自信,情绪波动较大。
在班级中,他经常被同学们误解,甚至被孤立。
面对这样的情况,小明的父母和班主任都感到十分担忧。
二、问题分析1. 家庭教育缺失:小明的父母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导致他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缺失。
这使得小明在性格、习惯等方面形成了一些不良的倾向。
2. 人际交往能力不足:由于性格内向,小明在人际交往中缺乏自信,不知道如何与同学沟通,导致他在班级中难以融入集体。
3. 心理承受能力较弱:面对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的困扰,小明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4. 学习方法不当:小明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不理想。
三、教育措施1.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与小明父母沟通,帮助他们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为他们提供一些科学的教育方法。
同时,鼓励他们多花时间陪伴小明,关心他的成长。
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邀请心理专家为小明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学会调整心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3. 加强人际交往能力培养:通过组织班级活动,让小明有机会与同学们互动,培养他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鼓励他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与同学交流,学会倾听和表达。
4. 改进学习方法:针对小明的学习特点,为其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指导他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学习效率。
5. 关注个体差异:班主任和小明父母要关注小明的个体差异,尊重他的兴趣爱好,帮助他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四、实施过程1. 家庭教育指导:与小明父母多次沟通,帮助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同时,为他们提供一些科学的教育方法,如亲子沟通技巧、情绪管理方法等。
2. 心理健康教育:邀请心理专家为小明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学会调整心态。
小学个别教育过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0岁,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
小明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学习成绩一般。
在学校里,他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很少与同学交流。
老师发现小明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完成质量较低,课后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家长反映,小明在家里的表现也类似,不愿意与父母沟通,经常一个人躲在房间里。
二、案例分析1. 家庭因素小明的家庭环境较为复杂,父母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小明。
父母对小明的期望较高,但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导致小明感到压力巨大。
2. 学校因素小明所在的班级同学关系较为紧张,部分同学对小明的内向性格产生了排斥。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关注到小明的学习需求,导致小明在学习上逐渐落后。
3. 学生自身因素小明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沟通,导致他在学校和社会环境中难以融入。
同时,小明在学习上缺乏自信,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
三、教育目标1. 改善小明的人际关系,使其能够融入集体;2. 提高小明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3. 培养小明的自信心,使其具备积极向上的心态。
四、教育过程1. 建立信任关系教师首先与小明建立信任关系,了解他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以及家庭背景。
通过家访、谈心等方式,让小明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为后续的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2. 改善人际关系教师组织班级活动,鼓励小明参与其中。
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同学们关心、帮助小明,让小明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同时,教师对小明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克服内向的性格,学会与人沟通。
3. 提高学习成绩教师针对小明的学习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辅导计划。
在课堂上,教师关注小明的学习状态,及时给予帮助。
课后,教师鼓励小明参加辅导班,提高学习成绩。
同时,教师与小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小明的学习进步。
4. 培养自信心教师通过肯定小明的优点,帮助他树立自信心。
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小明积极参与讨论,展示自己的才华。
在生活中,教师关注小明的点滴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
此外,教师还引导小明参加各类竞赛,提升其综合素质。
个别教育记录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
小明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学习成绩中等偏下。
在学校里,他总是默默无闻,很少主动与同学交流。
在课堂上,他常常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等现象。
小明在家庭中,父母对他的期望较高,但由于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
因此,小明在学习上缺乏自信,缺乏动力。
二、案例描述1. 个别教育诊断通过对小明的观察和了解,我对其进行了以下诊断:(1)学习态度问题:小明对学习缺乏兴趣,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
(2)人际关系问题:小明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与同学交流较少,人际关系较为紧张。
(3)家庭教育问题:小明父母工作繁忙,缺乏陪伴,导致小明在学习上缺乏关爱和指导。
2. 个别教育目标针对小明的具体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个别教育目标:(1)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改善人际关系,增强自信心。
(3)加强家庭教育,提高亲子关系。
3. 个别教育措施(1)激发学习兴趣针对小明对学习缺乏兴趣的问题,我采取了以下措施:①设计富有创意的课堂活动,让小明在参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②鼓励小明主动提问,激发他的求知欲。
③关注小明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2)改善人际关系针对小明的人际关系问题,我采取了以下措施:①组织团队活动,让小明在合作中与同学建立友谊。
②鼓励小明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的表达能力。
③关注小明的心理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3)加强家庭教育针对家庭教育问题,我采取了以下措施:①与家长沟通,了解家庭情况,共同探讨教育方法。
②定期举办家庭教育讲座,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
③指导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增进亲子关系。
三、案例实施与效果1. 个别教育实施在实施个别教育的过程中,我严格按照制定的教育目标和措施进行。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学习兴趣逐渐提高,人际关系得到改善,家庭教育状况也有所改善。
2. 个别教育效果(1)学习方面:小明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小学个别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
小明性格内向,胆小,不善与人交往,课堂上不敢发言,与同学关系紧张。
据家长反映,小明在家也很少与父母交流,经常一个人待在房间里,不愿意参加家庭活动。
经过了解,小明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父亲长期在外地工作,母亲忙于工作,缺乏关爱和陪伴。
二、案例分析1. 问题分析(1)情感问题:小明由于缺乏关爱和陪伴,导致他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产生自卑、孤独等负面情绪。
(2)人际关系问题:小明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导致他与同学关系紧张,难以融入集体。
(3)自信心问题:小明在课堂上不敢发言,害怕出错,导致自信心不足。
2. 原因分析(1)家庭因素:小明生活在单亲家庭,缺乏关爱和陪伴,导致他性格内向,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
(2)学校因素:教师对小明的关注不足,未能及时发现他的问题,导致小明在课堂上不敢发言,自信心不足。
(3)个人因素:小明自身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导致他在人际交往中遇到困难。
三、教育措施1. 家庭教育(1)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小明的家庭情况,引导家长关注小明的情感需求。
(2)鼓励家长多陪伴小明,参与家庭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3)指导家长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帮助小明打开心扉。
2. 学校教育(1)关注小明,发现他的优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他的自信心。
(2)在课堂上,给小明提供发言的机会,鼓励他勇敢地表达自己。
(3)组织班级活动,让小明有机会与同学互动,增进彼此的了解。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小明学会与人交往,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3. 个人教育(1)鼓励小明参加课外活动,培养他的兴趣爱好,丰富他的生活。
(2)指导小明如何调整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
(3)教会小明如何与人交往,提高他的社交能力。
四、实施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个别教育,小明的变化如下:1. 情感方面:小明逐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与父母、同学的关系有所改善。
2. 人际关系方面:小明敢于与人交往,与同学的关系逐渐融洽。
班主任学生个别教育案例(精选3篇)
班主任学生个别教育案例(精选3篇)班主任学生个别教育案例篇1静待花开当我落笔写出这篇文章的题目,我就想起了这段话:“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棵还没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地看着长大。
陪着他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相信孩子,静待花开,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 。
读完这段话,我脑海里立马浮现出那个熟悉的面孔:白白净净的脸蛋,温柔乖巧的样子,胆怯内向的性格。
不错,她就是本学期刚转学进六一班的新生---xx同学。
开学初刚接触到该生,我觉得她很乖巧,上课也很认真听课,所以我感觉她的英语成绩应该很不错。
孰知上了几节课之后,我发现事实并非如自己想的那样。
课堂上对我的提问,真的是一问三不知呀,偶尔做练习,几乎是全军覆没。
看到此情此景,我就找她详谈,了解情况。
从而也就知道她是刚从内地转学过来的,虽然在老家也学了英语,但教材和我们的完全不一样,这就相当于她前面五年的英语教材都没接触过,突然让她学习六年级的教材,实在是太为难这个孩子。
了解情况之后,我在课堂中更加关注她,提问她的次数也明显多了很多。
可事实上并不是老师的期望有多高,提问的次数有多少,孩子的成绩就能够马上能遂我愿的。
期中考试前,虽然她上课很认真听课,虽然她非常勤快,可是每次做金椰风的题,她的成绩都是五十多到六十分。
每每看着那赫然的大红分数,我的心简直是在滴血。
身为毕业班的老师,我深知,无论是好的学生或是差的学生,在我这都绝对不能让任何一个掉队,我必须对她付出更多,更要关爱这样的孩子。
于是在我担忧之时,心里也有了对她这样的孩子的一些针对性措施。
一、以VIP的待遇对待她为何如此说呢?因为在班级中,我将全班分成了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长都管几个孩子,比如背单词,背句子,简单的作业辅导等,都由我的小助手来完成。
学生打架个别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中学七年级(2)班,共有学生50人。
班级中有一位名叫小明的学生,性格活泼开朗,但在课堂上经常因为一些小事与同学发生争执,甚至出现打架的情况。
在最近的一次课堂上,小明与同桌小李因为座位问题发生了争执,随后两人扭打在一起,引起了全班同学的注意。
课后,班主任得知此事后,决定对小明进行个别教育。
二、案例分析1. 问题原因分析(1)家庭教育缺失:小明的父母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导致他在家庭中缺乏关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2)性格因素:小明性格活泼开朗,但过于争强好胜,容易与同学发生争执。
(3)同伴关系问题:小明在班级中朋友较多,但有些朋友行为不端,影响了他的行为。
(4)情绪管理能力不足:小明在遇到挫折时,无法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冲动行事。
2. 教育目标(1)帮助小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提高小明的情绪管理能力,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3)改善小明与同学的关系,促进班级和谐。
三、教育措施1. 家校合作(1)与小明父母沟通,了解家庭情况,共同关注小明的成长。
(2)建议家长多陪伴小明,关注他的心理需求。
2. 心理辅导(1)邀请专业心理老师对小明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2)引导小明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3. 课堂教育(1)在课堂上,针对小明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如开展“情绪管理”主题班会。
(2)鼓励小明参加课外活动,培养他的兴趣爱好,丰富他的课余生活。
4. 同伴关系教育(1)引导小明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学会尊重他人。
(2)组织班级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消除矛盾。
四、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个别教育,小明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1. 情绪管理能力提高:小明在遇到挫折时,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再冲动行事。
2. 同伴关系改善:小明与同学的关系得到了明显改善,不再与同学发生争执。
3. 学习成绩提升:小明在学习上更加努力,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初三个别生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3岁,初三年级学生。
小明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学习成绩中等偏下,尤其在数学、英语两门学科上表现较差。
在学校里,小明很少主动与同学交流,喜欢独自一人坐在教室的一角,很少参加集体活动。
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反映,小明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完成质量不高,且经常出现抄袭现象。
家长也表示,小明在家里的学习态度也不够认真,经常玩手机、看电视,对学习缺乏兴趣。
针对小明的现状,班主任决定进行个别生教育,帮助他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提高学习成绩,同时培养他的社交能力。
二、教育目标1. 提高小明对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帮助小明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提高数学、英语成绩。
3. 培养小明的社交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集体。
4. 增强小明的自信心,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育方法1. 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小明班主任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小明在家里的学习、生活情况。
同时,班主任定期与家长交流教育心得,共同探讨适合小明的方法。
2. 针对性辅导,提高学习成绩针对小明在数学、英语两门学科上的薄弱环节,班主任安排了专门的学习辅导。
数学老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帮助小明理解数学概念;英语老师则通过游戏、歌曲等形式,提高小明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3. 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培养社交能力为了帮助小明融入集体,班主任组织了兴趣小组活动。
在活动中,小明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学会了与人沟通、合作。
此外,班主任还鼓励小明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拓宽他的视野。
4. 培养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班主任发现小明在课堂上很少发言,于是鼓励他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在讨论中,小明逐渐展现出自己的见解,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
班主任还定期与小明进行谈心,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教育过程1. 第一个月:关注小明,了解他的兴趣爱好班主任通过观察、与同学交流等方式,了解到小明喜欢音乐,于是鼓励他参加学校的合唱团。
同时,班主任与小明进行谈心,了解他在学习、生活中的困惑。
小学生个别思想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一个活泼好动的小男孩,在我国某小学就读。
小明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优秀,但性格孤僻,不善于与人交往,常常一个人独来独往。
在课堂上,他喜欢插嘴,扰乱课堂秩序;在课下,他喜欢欺负同学,导致同学们对他敬而远之。
老师发现这一现象后,意识到小明需要进行个别思想教育。
二、案例分析1. 问题分析小明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家庭教育缺失。
小明的父母忙于工作,很少陪伴他,导致他在家庭中缺乏关爱,容易产生孤独感。
(2)性格缺陷。
小明从小生活在城市,缺乏农村孩子的独立性和坚韧性格,导致他在面对困难时容易退缩。
(3)同学关系紧张。
小明在同学中缺乏朋友,导致他无法融入集体,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2. 教育目标针对小明的具体情况,制定以下教育目标:(1)帮助小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良好的道德品质。
(2)改善小明的人际关系,让他学会与人交往,融入集体。
(3)提高小明的心理素质,让他学会面对困难,勇敢地克服。
三、教育措施1. 家庭教育指导(1)与小明父母沟通,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建议他们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小明,关心他的生活和学习。
(2)向小明父母传授家庭教育方法,指导他们如何与孩子沟通,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2. 课堂教育(1)关注小明在课堂上的表现,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提高他的自信心。
(2)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小明与其他同学互动,培养他的团队协作能力。
(3)针对小明插嘴的问题,及时纠正,教育他遵守课堂纪律。
3. 课外活动(1)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小明与其他同学一起参与,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友谊。
(2)鼓励小明参加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培养他的社会责任感。
4. 心理辅导(1)与心理老师合作,对小明的心理问题进行评估,制定针对性的辅导方案。
(2)定期对小明的心理状况进行跟踪,及时调整辅导措施。
四、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个别思想教育,小明取得了以下进步:1. 家庭关系改善。
小明父母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开始关注小明的成长,与他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
小学生个别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杰,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今年10岁,就读于我校四年级。
然而,他在学校的表现却让老师和同学们感到困惑。
小杰上课时总是低头不语,很少与其他同学交流;下课后,他总是独自一人坐在教室的一角,很少参与集体活动。
经过了解,我们发现小杰患有社交恐惧症,这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和生活。
二、案例分析1. 问题诊断:小杰的社交恐惧症表现为在社交场合中过度紧张、焦虑,害怕与他人交往。
这导致他在学校无法正常参与课堂讨论,也无法与同学们建立友谊。
2. 原因分析:- 家庭教育:小杰的父母工作繁忙,很少陪伴他,导致他在家中缺乏安全感,对人际交往产生恐惧。
- 学校环境:小杰在一年级时曾遭遇过一次校园欺凌,这让他对学校产生了恐惧心理。
- 自身性格:小杰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导致他在社交场合中更加紧张。
3. 影响分析:- 学习:小杰无法正常参与课堂讨论,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 心理:长期处于社交恐惧状态,对小杰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 人际关系:小杰无法与同学们建立友谊,导致他在学校缺乏归属感。
三、教育措施1. 心理辅导:- 个体辅导:定期对小杰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了解社交恐惧症,学会放松技巧,提高自信心。
- 团体辅导:组织社交技能训练课程,让小杰与其他同学一起参与,提高他的社交能力。
2. 家校合作:- 家长沟通: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小杰在家中的表现,共同制定教育方案。
- 家长培训: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了解如何正确引导孩子。
3. 课堂调整:- 分组合作:在课堂上,将小杰安排到与同学关系较好的小组,让他有机会参与讨论。
- 鼓励发言:鼓励小杰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提高他的自信心。
4. 活动参与:- 兴趣小组:鼓励小杰参加兴趣小组,让他有机会与同学共同参与活动,提高他的社交能力。
- 班级活动:组织班级活动,让小杰有机会与其他同学互动,消除他的社交恐惧。
四、实施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杰的社交恐惧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班主任个别学生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2岁,六年级学生。
性格内向,不善言辞,成绩中等。
在班级中,小明表现得较为低调,很少主动与同学交流,但在课堂上能认真听讲,完成作业。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在班级中的表现越来越不尽如人意。
他开始频繁地迟到、旷课,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完成质量下降。
经过深入了解,发现小明在家中的表现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家长对此十分担忧。
二、问题分析1. 家庭原因:小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缺乏关爱和陪伴。
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小明缺乏安全感,性格内向,不善与人沟通。
2. 学校原因:小明所在班级学习氛围较差,部分同学之间存在欺凌现象,导致小明在班级中感到压抑。
此外,教师对小明的关注度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并解决他的问题。
3. 个人原因:小明自身性格内向,缺乏自信,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容易产生逃避心理。
三、教育策略1. 家校合作: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小明在家中的情况,共同制定教育方案。
同时,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增进家校感情。
2. 改善班级氛围:加强班级管理,规范学生行为,消除欺凌现象。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帮助,营造和谐、积极的班级氛围。
3. 关注个体差异:针对小明的情况,教师应给予更多关注,关心他的生活和学习,帮助他树立自信心。
4. 心理辅导:邀请心理老师对小明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心理素质。
四、教育过程1. 初步了解:通过与学生、家长和教师的交流,了解小明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学习成绩等方面的情况。
2. 制定教育方案:根据小明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包括家庭、学校、个人三个方面。
3. 家校合作: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小明在家中的表现,共同制定教育措施。
同时,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增进家校感情。
4. 改善班级氛围:加强班级管理,规范学生行为,消除欺凌现象。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帮助,营造和谐、积极的班级氛围。
5. 关注个体差异:教师关注小明的生活和学习,关心他的成长,帮助他树立自信心。
学生个别教育情况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李明(化名),男,15岁,初二学生。
李明成绩中等,性格内向,不善言辞。
在班级中,他很少主动与同学交流,课堂参与度较低,作业完成质量不高。
据班主任反映,李明在家表现较好,但学习态度不端正,经常抄袭作业,对待学习缺乏责任心。
二、问题分析1. 家庭原因:李明的父母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导致他在家庭中缺乏关爱和支持。
这使他产生了孤独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2. 心理原因:李明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导致他在班级中缺乏自信。
长期的压抑使得他在学习上缺乏动力,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
3. 学习习惯:李明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抄袭作业,对待学习敷衍了事。
这使得他在学习上难以取得进步。
4. 教学方法:教师对李明的关注度不够,没有针对他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导致他在学习上难以适应。
三、教育措施1. 家庭关爱:与李明的父母沟通,了解他在家庭中的表现,鼓励他们多关心、陪伴李明。
同时,建议他们在李明学习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2. 心理辅导:针对李明的内向性格,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帮助他树立自信,学会表达自己。
同时,引导他正确面对挫折,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
3. 改善学习习惯:制定学习计划,帮助李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求他按时完成作业,遇到问题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
同时,加强对他的监督,确保他能够认真对待学习。
4. 个性化教学:针对李明的学习特点,教师采取个性化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多关注他的表现,鼓励他积极参与讨论。
课后,针对他的薄弱环节进行辅导,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
5. 班级氛围: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鼓励同学关心、帮助李明。
同时,开展团队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让李明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四、实施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李明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改善。
他开始主动与同学交流,课堂参与度提高,作业完成质量也有所提升。
在父母的关爱和老师的指导下,他逐渐树立了自信,对待学习更加认真。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成绩:李明的成绩有了明显提高,从班级中等水平上升至中上水平。
小学生个别教育的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0岁,就读于我国某小学四年级。
小明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般,尤其数学成绩较差。
在班级中,他很少主动与同学交流,常常独自一人坐在教室的一角。
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印象是:安静、听话,但缺乏活力。
通过对小明的观察和了解,我们发现他存在以下问题:1. 学习动力不足:小明对学习缺乏兴趣,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完成质量不高。
2. 自信心不足:小明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常常因为成绩不理想而感到沮丧。
3. 社交能力差:小明在与人交往时显得拘谨,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教育目标1. 提高小明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增强小明的自信心,使其在面对困难时能够勇敢面对。
3. 提升小明的社交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集体。
三、教育方法1. 激发学习兴趣- 老师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激发小明的学习兴趣。
- 鼓励小明参加数学竞赛,使其在比赛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 与小明一起制定学习计划,让他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 增强自信心- 老师发现小明的优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他的自信心。
- 鼓励小明参加班级活动,展示自己的特长,让他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 引导小明分析失败的原因,帮助他总结经验,提高抗挫折能力。
3. 提升社交能力- 老师组织班级活动,让小明与其他同学互动,培养他的沟通能力。
- 鼓励小明主动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 引导小明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
四、教育过程1. 第一阶段:激发学习兴趣- 老师发现小明对数学中的“趣味问题”比较感兴趣,于是特意挑选了一些有趣的数学题目让他解答。
- 小明在解答这些题目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成绩也逐渐提高。
- 老师抓住这一契机,鼓励小明参加数学竞赛,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 第二阶段:增强自信心- 老师在课堂上发现小明的一个优点,及时给予表扬,让他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 鼓励小明参加班级活动,展示自己的特长,如唱歌、跳舞等。
小学学生个别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0岁,是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
他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学习成绩一般。
在学校里,小明很少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作业完成质量不高。
此外,小明还有轻微的咬指甲的习惯,经常在课堂上忍不住咬指甲,影响了课堂纪律。
二、问题分析1. 缺乏自信心:小明在课堂上不敢主动发言,作业完成质量不高,这表明他缺乏自信心。
可能是由于家庭、学校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小明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打击,使其自信心受到严重伤害。
2. 社交能力差:小明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很少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
这可能是由于家庭环境、家庭教育等因素导致的小明社交能力差。
3. 注意力不集中:小明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这可能是因为他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或者存在其他心理问题。
4. 咬指甲习惯:小明在课堂上忍不住咬指甲,这说明他在心理上可能存在焦虑、紧张等问题。
三、教育措施1. 建立自信心:针对小明缺乏自信心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帮助他建立自信心:(1)表扬和鼓励: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发现小明的优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2)培养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小明发现并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
(3)树立榜样:教师可以请班级里表现优秀的学生与小明交流,让他学习榜样,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2. 提高社交能力:针对小明社交能力差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帮助他提高社交能力:(1)开展团队活动:组织班级活动,让小明与其他同学共同参与,培养他的团队协作能力。
(2)开展心理辅导:邀请专业心理教师对小明的社交问题进行辅导,帮助他学会与人沟通、交往。
(3)加强家校沟通: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小明的成长,为他在家庭和学校创造良好的社交环境。
3. 提高注意力:针对小明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帮助他提高注意力:(1)合理安排课程:教师应根据小明的兴趣爱好,合理安排课程内容,提高他的学习兴趣。
身边的个别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在我国,个别教育是指针对学生个体差异,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个别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以身边的一位特殊学生为例,讲述他在个别教育下的蜕变之路。
二、案例介绍主人公:小王(化名),男,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
小王从小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学习成绩一般。
由于家庭原因,父母忙于工作,对他的关心较少。
在班级中,小王总是默默无闻,很少参与集体活动。
老师发现,小王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完成质量不高,经常出错。
针对这些问题,班主任决定对小王进行个别教育。
三、个别教育过程1. 了解学生情况首先,班主任通过与小王谈心、观察他的课堂表现等方式,全面了解他的性格特点、学习习惯和家庭环境。
发现小王缺乏自信,对学习没有兴趣,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
2. 制定个别教育方案针对小王的情况,班主任制定了以下个别教育方案:(1)心理辅导:帮助小王树立自信,克服心理障碍。
(2)学习方法指导:针对小王的学习习惯,教授他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家校合作: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小王的学习和生活,形成教育合力。
3. 实施个别教育(1)心理辅导:班主任定期与小王谈心,了解他的心理变化,鼓励他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培养他的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班主任还邀请心理专家对小王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克服心理障碍。
(2)学习方法指导:班主任针对小王的学习习惯,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指导他如何高效地学习。
在课堂上,班主任关注小王的学习状态,及时给予他帮助和鼓励。
(3)家校合作:班主任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小王在家中的表现,帮助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方法。
同时,班主任还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组织的家庭教育讲座,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
四、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个别教育,小王取得了显著的变化:1. 心理素质得到提升:小王逐渐树立了自信,能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与同学友好相处。
2. 学习成绩稳步提高: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小王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稳步提高。
小学学生个别教育的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小明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言辞。
在课堂上,他总是默默无闻,很少主动发言。
课后,他也不太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总是独来独往。
在班主任的眼中,小明是一个乖巧的孩子,但缺乏自信,学习成绩一般。
二、问题分析1. 家庭因素:小明的父母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导致他在家庭中缺乏关爱和关注。
这让他产生了自卑心理,影响了他在学校的表现。
2. 个性因素:小明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导致他在课堂上不敢发言,害怕被同学嘲笑。
这种心理让他更加沉默寡言,缺乏自信。
3. 教育因素: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不够,没有及时发现小明的心理问题,导致他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
三、教育措施1. 家校合作(1)与家长沟通:首先,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小明在家庭中的表现,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期望。
然后,向家长说明小明的心理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2)开展家长会:定期举办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小明的学习情况。
同时,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活动,增进家校之间的联系。
2. 个性培养(1)鼓励发言:在课堂上,给小明更多的发言机会,鼓励他积极参与讨论。
同时,关注他的发言内容,给予肯定和鼓励。
(2)开展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小明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特长,增强自信心。
例如,参加演讲比赛、才艺展示等。
(3)心理辅导:邀请专业的心理老师为小明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
3. 教师引导(1)关注学生: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在课堂上,多给予小明关注,让他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2)耐心引导:针对小明的性格特点,教师应耐心引导,帮助他逐步克服自卑心理。
在课堂上,鼓励他与其他同学交流,培养他的沟通能力。
四、实施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性格逐渐开朗,开始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
在课堂上,他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家长反映,小明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五、总结个别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个别辅导案例
商国华
一、学生介绍
季某是我校一位五年级的女同学,她长着一对会说话的大眼睛,头发黄黄的。
成绩下游,中等智商,非常腼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绯红。
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
平时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和同学玩。
遇到节假日,父母叫她一起玩、作客,她都不去,连外婆家也不去。
二.案例分析
自卑畏怯的心理大家都不同程度的有,有的同学在小学六年里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面对激烈的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自卑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五年级的学习,特别是参加毕业会考,心理可能就忐忑不安。
一旦中途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1.个人因素
通过观察,我发现她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
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
这样就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造成家长对孩子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导致许多的小学生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学生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学生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
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
母亲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力不从心,父亲每晚工作到深夜才回家,偶尔才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但表达的方式十分粗暴。
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
另外,老师对少数心目中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多数属于中间状态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普遍滋长严重的自卑心理。
再加上老师片面地认识学生,对优等生日趋偏爱,更进一步加深小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的自卑心理日趋严重。
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毛某同学出现这种情况,极可能是因为她的心理有一定问题。
如何帮助他克服自卑心理,走出这个阴影呢?
三.辅导策略
这半学期以来,我在班级里进行了“班级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活动管理实践,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惊喜地发现毛某同学的情况明显好转,她在班级各项活动的影响下,逐步消除了自卑心理,真正树立起了"我能行"的良好心态。
现在她不但喜欢与同学一道做游戏了,而且积极参加班级管理、年级管理。
看到她身上的变化,这可谓是感受良多: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师爱是教育的基础”,为了去除毛某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季某闲谈,中午她在校午睡时,帮她盖好被子,让她帮我拿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经常对同学说:“看,我们的毛某今天坐得真端正!”“我们的季同学回答问题真响亮”“我们的……”在有意无意的语气中,全班同学看成一个整体,季某是我们整体中的一员。
渐渐的,季某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有一次,她还天真的问我:“老师,你是老师吗?”“我不像老师吗?”我反问。
“不太像,你上课老爱笑,老师上课是不
笑的!”我欣然地拉着她的手说:“好孩子,这是因为你不知道,其实上课爱笑的老师多得很!”
2.树立信心,激起动力。
记得有一次班级举行小组间的演讲比赛,作为胆小的季某被所在小组选上了,我知道这是小组成员给她的机会,我就发动她的好朋友动员,并让他们一起上。
开始她不愿意,最后加上家长和老师的鼓励,她上了。
而且表现得还不错。
我和其他老师都在自己所任课上以她为典型进行了表扬。
她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有了开心的笑容。
从此她变了好多。
对好多课似乎也有了一定兴趣。
后经过不断鼓励,巩固,她进步了。
有一天她问我:"我能行吗?"我说:"你这么棒,当然行。
演讲都说得那么好,还有什么不能上去的呢!"她激动地不住点头。
从此,她真的非常努力,成绩有了飞跃。
3.重视家庭,提高能力。
季某心理上的自卑,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
因此,我把她的父母请来,详细地分析了她在校的表现及原因,与他们交流,反馈情况,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我们要为自卑的同学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
比如在家里:有客人来到家里,家长可以让她为客人递茶、剥糖果等,也可以让她与客人玩一会儿,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
同时,适当地让孩子做家务,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从家务劳动中锻炼与家人交往的能力。
对孩子的进步给予肯定、表扬。
4.进行评价,促进自信。
开展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用激励的方式使其扬长避短,我们让她自主设立了自己的成长档案,每月评一次,让她通过自评、小组评,把自己所取得的进步记录下来,在评价中毛某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获得了自信;在自我批评中,学会反省,逐步完善自己。
为了调动她的自我教育意识,每个月都给她以正确的评价,把毛某突出的个人事迹在班集体中、家长会上集体表扬。
这样充分调动了她的积极性,使他在评价中自我激励,迸发个人力量,不断自律、自信、自强。
5.参与管理,自信自强。
通过自主管理课题的深入,我们将更多自主的空间给了学生,在班级中,我们提倡"班干轮换制"、"组长负责制",在年级中我们推出了各项管理岗位,让学生充分自主,不断自律、自信、自强。
在经过一番激励之后,季某也积极投入到各项自主管理中来,从班级的小组长开始,她对自己、对同学、对事情的看法有了明显的变化,她不再沉沦在自卑之中,更多展现出来的是一种自信、自强。
在管理中,季某发现了一些管理上的问题,通过与老师交流、与同学协作,她所在的小组不但各项评价合格,而且在班级中也名列前茅,看到自己取得的成绩,毛某脸上露出了笑容,从此她行为更自律,态度更积极,学习更自信。
6.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通过我们慢慢地去关心她帮助她,她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
季某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学校模拟考试总分班级第六名,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做游戏,上课能举手发言且声音较大声。
家长也反映在家学习主动,乐于把班级的事讲给父母听,主动帮家长做些家务。
五、结论。
自卑,往往是因为缺少了自信,或对于自己的某个地方不满意而感到自卑。
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处,都不应该对自己失去信心,信心是自己的,一旦失去了,就很难再找回了,但是只要对自己一直充满信心,就不会怕自卑。
对于那些有自卑的人,我们要多关心她们,让她们感到家的温暖!
面对季某的成功,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
因而,针对类似毛某这样的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慢慢地转变看待周围事物的不正确思想,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
感受大家给他的善意,通过多元评价、活动参与,使其自信自强。
从而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父母,老师,同伴上来,最终消除与所有人的隔阂,乐于接受教育者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