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言人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答之答
➢ 并非所有来自记者的提问就一定都要回答得很具体、 很明确。有些不想回答的问题可以不提供明确的信息 。但是,多数情况下,不能草率地说不回答,还是要 说点什么话的,这样的回答实际上没有提供任何信息 ,什么也没有回答,有时还略带有幽默的色彩。
反话正说
➢ 措辞方面的反话正说 ➢ 结构性的反话正说
化被动为主动
新闻发言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要幽默,幽默是一种 主动地表达。幽默能够使凝重的气氛轻松下来,能够化 解尴尬,是自己摆脱被动。
新闻发言人回答记者提问三步法
➢第一步接题,新闻发言人开口先说自己熟悉的相关背景情况 ,可以顺着记者的提问和思路展开。这是缓冲的第一步,过渡 的一步。这说的是不费心思的内容,说的时候另一半心思再考 虑回答的思路,一边说一边引导自己的思路。
没有任何犹豫,李肇星高声说:“我凭什么当面对 他讲话,他是谁?”
在这个混乱的过程当中,脑子要是有一点点松懈, 放松警惕,就有可能会理直气壮地说,我要当面告诉他,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果真如此,那某些新闻媒体就可 能会大肆宣扬,中国外交部长将要和陈水扁会面。
极化 —— 不当推测
现象: 记者有时在前后问题的过程中,对问及的事物进行推 论、推测、推导。有些推导是合理的,有些是不合逻 辑的,但是某些不当的逻辑推理有时不能一时被人们 判定觉察,反而可能成为听来貌似有理的问题。
二、新闻发言人回答记者提问的思维空间
等量回答
➢即新闻发言人正面回答记者提问
问小答大 & 问大答小
➢记者提出的问题很具体,而这样具体问题就事论事很不容易说 清楚,或者说起来容易处于被动,容易被人抓小辫子。
新闻发言人可以考虑在上一级层面上的原则来回答记者提问。 换而言之,就是不着眼于具体的来进行回答。
质询 —— 尖锐
此类问题有两种类型
现象一: ➢以记者的不信任、与事实不符的质疑态度为前提提问
应对: ➢首先,新闻发言人应该理解质询是记者正常提问方 式中的一种样式,不是刻意针对谁,也不是要和谁过 不去,更不是要诋毁谁,恶毒攻击谁。然后,新闻发 言人要拿出应有的态度从容应对。
现象二: ➢记者找到对被采访人不利的某些事实提问。目的在 于问的问题越刁钻,越能表现记者的水平;问的越刁 钻,报纸的发行量越大,电视的收视率越高,会带来 一系列的利益。
追索 —— 放大
➢记者不断的追问某一个新闻事件,在追问过程中不断放大
现象:
记者的职责和职业敏感 使他对各方面的事实都有可 能不断地追索。
新闻发言人针对某一新 闻事件进行说明,记者不断 追问此新闻事件,提出问题 ,再追问过程中问一、问二 、问三、问四,追问已知事 实的更进一步。
应对:
新闻发言人必须“有 备而来”,在应对此类型记 者提问时,要求对于有关新 闻事件方方面面的信息都有 所了解,有所准备,在记者 深入追索时也能不空白,不 慌张,实实在在的应对。
矛盾 —— 挑战
➢人们自身的矛盾。 ➢周边关系的矛盾。 ➢人与客观环境条件的矛盾。
现象:
有时记者还会把不相干的事 物生硬地拉扯在一起,作为 矛盾提问。甚至不排除个别 记者有“寻暗”的心理,专 门寻找或者“撮合”一些矛 盾提问,尽管有些提问看来 有些无聊和勉强。
应对:
正确的做法是不要被记者刺 激,要善于看到矛盾提问中 记者真正想问的问题,直接 回答那个真正的问题。并且 要按照自己工作的逻辑、主 导的工作思路来回答。
应对: ➢新闻发言人要有敏锐的直觉,在回答记者问题时要随 时警惕记者想问的最根源的问题。
反复 —— 聚焦一点
现象: ➢记者常常会集中问一个重点问题,采用多种方式、多 个角度进行反复提问。
应对: ➢新闻发言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应坚守的口径,丰富 的语言,多角度提问,多角度回答。新闻发言人在回 答记者提问时,所有的回答都应该是围绕着既定的方 针和明确的口径而展开的,以一定之规,采用多角度 、多方位、多策略和多种修辞手法应对回答。
三、新闻发言人回答记者提问的思辨
独立理论 答非所问
当对方提出的问题带有侮辱性,就不能正面直接回 答,要另立主题论说。对于侮辱性的问题,如果直接ຫໍສະໝຸດ Baidu回答了,无论如何就已经被侮辱了。所以对侮辱性问 题,一定要另外单立主题,独立论说。另立的主题论 证明白了,也是回答了并且反驳了那个侮辱性的问题。
另立一个与之相关的主题,只要能够独立证明这个 另立的主题,就等于回答了那个问题,反驳了对方提 问中包含的刁难和挑战。
顺接归谬
➢沿着对方提问的逻辑和思路,向前再发展一步, 发展到一个荒谬的地步,得出明显不可能不合理的 结论,其间是非道理自然就非常明白了。
新闻发言人应对复杂的问题 ➢ 有时候记者提出的问题很复杂,其中包括对于新闻事件的陈述, 也包括问题本身。
➢ 新闻发言人回答复杂的提问,要分别不同情况处理: 1、面对复杂的新闻事件陈述后的提问,新闻发言人
应对: ➢新闻发言人最简单也是最常见的回答就是:不回答假 设性问题,谢谢。
案例:
2006年3月4日,人大会议开幕式结束后,外交部部 长李肇星大步流星走出会场。早已等在外面的记者将他 团团围住。
有记者要求李肇星对陈水扁近来的言行进行评论, 李肇星回应说,凡是搞“台独”分裂祖国的都不会有好 结果。
有记者又问:“如果有机会当面对陈水扁讲话,你 会讲些什么?”
防止误区
➢ 新闻发言人要讲究在新闻媒体面前的表达修辞和语言艺术,但 是决不是以花言巧语、巧言令色对付记者,因为记者后面站的是 广大人民群众。
➢ 新闻发言人要认识新闻媒体与政府工作之间的不同特征,才能 与记者有所较量,但是决不能以记者为敌。
➢ 新闻发言人要让记者有恰当、准确的传播,但也不是简单地统 一口径。在准确的前提下,要允许记者有个性的发挥和表达。
➢当记者问及一个领域的事情,不便回答的时候,也可以考虑 说明事物的两端,划定外围,也就形成了可以理解和可能判断 、可以猜测和可能选择的空间范围。
说东道西
➢当记者提出某些特殊的、不能讲的或者讲起来有些困难的问题 时,新闻发言人不要刻意逃避问题,可以强调说明事件的另一个 方面、或者另一的领域,引导大家的注意转到与该事物相关的另 一端。
要求记者重复问题
➢1、真没有听清楚;
➢2、听清楚对发问的是什么问题,但是没有判断好对方提问 的真实意图,让对方再说一遍。对方再次说明自己的问题,可 能会换一种问法,变化一下句式,这样就会把问题提得更明朗 了。在这个重复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对方真正要问的是什么, 理解对方提问的真实意图,这也是一种战术,利用对方重复提 问的机会,为自己赢得时间思考,筛选问题提炼问题,寻找最 佳的回答思路。
可以直接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回答的过程中不要忘记 适当提及对方花了大量篇幅叙述的新闻事件。
2、面对一题多问的提问,本质上是问一个问题。新 闻发言人可以按一个问题来回答,也可以按说主次顺序 分别来回答。
3、面对多个问题,新闻发言人只有逐个回答,可以 按提出问题的顺序进行回答。
4、面对复合问题,有两个方案:一是按照我自己对 所提问题的理解,寻找一个主要的方向重点回答,这要 以我的立论为主。二是理清头绪,逐一地回答复合问题 中的各个要点。
反问掩护
➢反问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可以掩护自己不回答问题
认真说“不”
➢记者提出的问题中的有一部分措辞说法不妥,不能接受;不能回 答或者不愿意回答的问题,就坚决地不回答,要能说“不”。新闻 发言人不但要认真说“不”,还要善于说“不”。说好“不”的同 时要把自身的立场、正确的见解说好。说“不”的态度要坚决而又 明确,但不一定强硬,应该是一种正常的表达。例如“不该我回答 的问题我不负责回答”;可以直截了当地说明不回答某些问题;不 对假设性问题回答等。 国台办避谈“两蒋”陵寝迁移话题 婉拒记者提问_网易新闻中心 .mht
不管媒体出于何种目的,媒体只需把握媒体的的两种功效: 1. 日常中协助塑造积极的正面形象 2. 危机中化解负面影响、重塑形象
应对: ➢对于此类圈套式的提问,可以用直截了当的方式,也 可以采用其他类比、迂回的方式,明确指出其提问中 的逻辑错误。
推理 —— 归纳演绎
记者以提问的方式带领发言人进入思维推理过程,进行某种逻辑关 系的推演,目的在于让发言人说出记者想让他说的话。
现象: ➢记者针对某一新闻事件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得到新 闻发言人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然后从若干问题中归 纳出主题,得出结论。
应对: ➢针对此类问题是给新闻发言人提供了展示聪明才华的 平台,要能够利用好这个平台把自己的机敏和智慧充 分表现。
假设 —— 陷阱
现象: ➢假设就是用“如果”、“假如”和“要是”等假设 性词语来提问。记者问的是还没有发生的事情,由于 没发生的事总是不确切,人们总是追求和期待,所以 容易引起大家的兴趣。这样的问题特别容易称为提问 的陷阱。
适当批评记者提问
➢对于记者的不妥的提问,可以当场有适当的批评。这样的批 评合情合理,要给记者保留充分的自尊心。
还击不当提问记者
➢批评教训某些带有偏见的提问
防止记者扭曲报道
➢为了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对记者讲话要逻辑谨慎,清楚明 白,要给记者难以走样的信息。强调好自己的关键词,提出明 确的口号,以突出的方式吸引记者的注意力,给记者留下强烈 的印象,防止自己的话语被肢解、被变异、被歪曲。
过渡 —— 不屈不挠
过渡,就是当被采访人说明不接受采访后 ,记者还会想办法继续与之交谈。实际上,还 是在“采访”着,他们所说的一切都有可能成 为新闻媒体报道中的材料。
偏执 —— 主题先行
现象: ➢记者最愿意听到并报道耸人听闻的新闻。记者有主题 先行的倾向。
应对: ➢新闻发言人自己要注意,不要牵强、不要含糊,要 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对于带有偏见、指责性的问题, 要因地制宜,在大众面前说明真相,澄清事实,阐述 立场,表明态度,必要时要有相应的反击。
应对: ➢需要新闻发言人具备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设法在问 题中找到记者的破绽,不让记者的逻辑牵着新闻发言 人的鼻子走。
强加 —— 强迫回答
记者希望得到发言人的回答,希望发言人介绍情况,而被发言人 借故推脱,不肯回答问题。
现象: ➢记者与新闻发言人临时达成共识,先通过提问让新闻 发言人认可某些事实,然后依据这些事实以无懈可击 的逻辑,使其不能不回答。
从发言人自身角度
一、减缓面对媒体紧张感
美国白宫在任时间最长的新闻发言人,有着丰富 与媒体打交道经验的马林.菲斯沃特就曾感慨: “没有人了解每天要面对记者回答世界上各种问 题的那种恐怖。”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新闻发言人最 大的担忧,不是自己可能发生的错误,而是自己 因假想产生的恐惧。”
熟悉媒体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四、提问与回答中的“你来我往”
赞扬肯定记者
➢赞扬记者、记者所在的媒体和记者所提的问题。
否定记者所提内容
➢否定记者提问中包含的立论,如果不同意记者提问中的观点, 可以很客气地但又十分明确地表示不同意那观点,否定对方提问 的基础、判断依据、基本立场,然后再阐述自己思想作为回答。
向记者发出呼吁
➢在回答记者提问的基础上,可以向记者提出要求,可以向记 者发出呼吁,提出任务,有些是虚的,有些是实的,但都不带 有强制命令的性质。
➢记者提出的问题比较大,很空洞,很宏观回答起来的容量太大, 很难实现对等回答。
新闻发言人可以采取不对等的空间回答,缩小思维空间范围。
简约
➢即新闻发言人回答记者提问时少说,简明扼要
扩展
➢扩展,就是问一,答一,还要答二,答三……
不彻底回答
➢即新闻发言人只回答问题的一部分,不讲全部情况,有所保留
外围界定
➢第二步入题,新闻发言人在第一部的引导下,构思相对成形 时进入主题,开始正面回答和阐述。可以分为几个点,一个点 一个点阐述,力求回答结构完整,内容充分,构思巧妙。
➢第三步结题,新闻发言人对前面的回答进行概括,说好结束 语。如果感到有必要,还可以在原来阐述的基础上在扩展一些 内容,扩展要有明确的目的,而不要过分挥洒。
新闻发言人接受记者采访技巧
• 一.媒体记者的提问规律 • 二.回答记者提问的思维空间 • 三.回答记者提问的思辨 • 四.回答记者提问的你来我往
一、媒体记者的提问规律
追索 —— 放大 矛盾 —— 挑战 质询 —— 尖锐 假设 —— 陷阱 极化 —— 不当推测 推理 —— 归纳演绎 强加 —— 强迫回答 反复 —— 聚焦一点 过渡 —— 不屈不挠 偏执 —— 主题先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