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和血细胞发生
2下图是人体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根
22、下图是人体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红细胞中的氧来自于外界空气,空气中的氧在人体肺的处进入血液,并与红细胞中的 结合,随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处,因此,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2)图中血液里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食物在消化道内被消化成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这些物质主要在 处被吸收进入血液。
(3)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血液里的这些废物主要由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尿液的主要成分有 等。
(4)按图中血液流动的方向,此处毛细血管流出的血液应该是 ,原因是: 。
23、下表为两位男性患者血常规化验报告单,请将化验结果与正常值进行对比,分析回答下列问题(4分)⑴经医生诊断李伟同学患有急性腮腺炎,诊断依据之一是:化验单上他的数量过多,医生采取的治疗方法是把青霉素滴注到手臂上的“青筋”内,这里的“青筋”是____ _血管。
⑵张刚同学的RBC 数目过少和Hb 的含量过低,可能患有 ,除了吃医生开出的药物外,在饮食中应该多吃一些富含 的无机盐和蛋白质的食物。
24、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是结合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特点设计的,它把平衡膳食的原则转化成各类食物的大致比例,并以直观的宝塔形式表示出来,便于群众理解和在日常生活中实行。
请分析作答:(6分) ⑴位于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中最顶层,应该少吃的一类食物是 ( ) A .瓜果蔬菜类 B .谷物类 C .动物性食品 D .油脂类⑵位于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的最底层中,甘薯(红薯)、玉米等食品中,被台湾林博士称为抗癌冠军的食品是 。
⑶从平衡膳食的角度评价下面三位同学的早餐食谱,最为合理的是 ,请简要说明理由。
甲:两个馒头,一杯可乐。
乙:一个鸡蛋,一杯开水。
丙:一个鸡蛋、一个馒头、一杯鲜橙汁。
⑷小莉是一名八年级的女生,平时很少运动,又酷爱甜食,由于身体发育的原因,体重增加很快,她怕被笑话,每天都很少吃饭,只吃一些水果,进行减肥,你认为她的做法对吗?,请你给她提出好的建议:。
第九版生理学第三章 血液
生理学(第9版)
(2)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与变态反应的发生与调节有关 嗜碱性粒细胞:可释放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A 和白三稀 (过敏性
生理学(第9版) 2. 血浆蛋白(plasma proteins)
(1)分为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三类
(2)球蛋白又分为α 1-、α 2-、β-和γ -球蛋白 (3)血浆蛋白的功能: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运输物 质、缓冲H+的变化、参与血液凝固、抗凝、纤溶、防 御等生理过程
血浆蛋白电泳图
生理学(第9版)
图中7~11 图中12~14 图中15 图中1~3 图中4~6
白细胞仿真图
生理学(第9版)
(二)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
1. 白细胞的生理特性
(1)渗出(diapedesis):除淋巴细胞外,所有的白细胞都能伸出伪足作变形 运动,凭借这种运动,白细胞得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这一过程称为白细胞渗出 (2)趋化(chemotaxis): 白细胞朝向某些化学物质运动的特性,称为趋化性 趋化因子(chemokine):能吸引白细胞发生定向运动的化学物质 (3)吞噬(phagocytosis):吞噬细胞(phagocyte) (4)分泌(secretion)
(一)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
无细胞核,双凹圆碟形,直径7~8 μ m
数量 • 男性:(4.0~5.5)×1012/L
•
女性:(3.5~5.0)×1012/L
贫血(anemia) 红细胞形态
生理学(第9版)
(二)红细胞的生理特征与功能
《生理学》第三章 血液教案、教学设计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血量一、血液的组成1.血浆的化学成分(晶体物质溶液、血浆蛋白);2.血细胞的分类(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细胞比容。
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正常值:成年男性40%-50%、成年女性37%-48%、新生儿约55%。
血细胞比容增加见于红细胞增多症;减少见于贫血。
二、血量(blood volume)人体内的血液总量简称为血量,指存在于循环系统中的全部血液容积。
正常成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也即每公斤体重约有70-80ml血液。
血量分为循环血量和储备血量。
1.循环血量:占绝大部分,在心血管中快速流动;2.储备血量:小部分,休息时滞留在肝、脾、腹腔,流动慢、应急时可加入循环血量。
血量相对恒定对于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一)血液的比重(Specific Gravity)全血1.050-1.060;血浆1.025-1.030;红细胞1.090-1.092。
(二)血液的粘度(Viscosity)水1<血浆1.6-2.4<血液4-5。
(三)血浆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指溶液具有的吸引和保留水分子的能力,是渗透现象发生的动力。
由溶液本身的特性所决定,其大小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成正比,而与溶质的种类及颗粒大小无关。
渗透压单位:用1升中所含的非电解质或电解质的毫摩尔表示,称为毫渗透摩尔,简称毫渗。
正常人血浆渗透压约300m0sm/L(5776mmHg)等渗溶液与等张溶液血浆渗透压的生理作用:血浆晶渗压:血浆中晶体物质所形成,如Na+、Cl-,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
血浆胶渗压:血浆中蛋白质所形成,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维持血容量。
(四)血浆pH正常人血浆的pH为7.35~7.45。
血浆中的主要缓冲对:NaHCO3/H2CO3。
第二节血细胞生理一、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造血过程和造血干细胞(一)造血过程包括1.造血干细胞(hemopoitic stem cells);2.定向祖细胞(committed progenitor);3.前体细胞(precursors)。
中考生物-血液考点
中考生物-血液考点一、血液的成分1.血浆(1)形态:淡黄色半透明液体。
(2)组成: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3)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2.血细胞二、输血和血型1.血量(1)体内的血量相对稳定,对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体内所含血液总量约为每千克体重60~80mL。
(2)医学研究表明,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来说,一次失血超过1200~1500毫升,就会发生生命危险;一次失血超过800~1000毫升,就会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
2.ABO血型按照红细胞所含A、B凝集原的不同,把人类血液分成四型:A型、B型、AB型和O 型。
3.安全输血(1)同型输血当一个人大量失血而危及生命时,最有效的抢救方法是输血。
但如果处置不当,很可能会给病人带来更大的灾难,因此,安全输血非常重要。
安全输血的时候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没有同型血而又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缓慢地输入少量的O型血。
(2)成分输血根据病人的需要,以“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选择性地输入某一成分。
4.无偿献血制度(1)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400毫升,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
可见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2)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作为一个健康的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为挽救他人的生命奉献爱心。
重点一血液的成分和功能1.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图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含有细胞核,能吞噬入侵的病菌B.②表示的是血浆,能运输养料和废物C.视野中③数量最多,具有运输氧的功能D.输血时血型不合,④会凝集成团而阻塞血管【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又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图中①是白细胞,②是血浆,③是红细胞,④是血小板。
03.血液及血发生考题
血液及血发生考题(一)名词解释1.网织红细胞2.单核细胞3.造血干细胞4.血象5.造血诱导微环境6.巨核细胞(二)填空1.采集的血液中加入抗凝剂,沉淀后,可分为三层,上层(1)色的为(2);下层(3)色的为(4);中间薄层(5)色的为(6)。
2.血象是检查(1)、(2)、(3)与(4)等变化。
3.血液涂片通常采用(1)或(2)染色法。
4.红细胞少于(1),血红蛋白低于(2)则为贫血。
5.成人外周血红细胞的正常值,男性是(1),女性是(2),血红蛋白正常值,男性是(3),女性是(4)。
6.成人外周血液的白细胞的正常值是(1),其中中性粒细胞占(2),嗜酸性粒细胞占(3),嗜碱性粒细胞占(4),淋巴细胞占(5),单核细胞占(6)。
7.红细胞直径(1),形态呈(2)状,中央较(3)周边较(4)。
成熟红细胞无(5),也无(6)。
细胞质的主要的成分是(7)。
8.红细胞的功能是(1)和(2)。
9.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天。
衰老的红细胞在(2)、(3)和(4)等处被(5)吞噬。
10.网织红细胞是骨髓进入血流(1)成熟的红细胞。
用(2)作活体染色,可见该细胞内有蓝色细网或颗粒,电镜下为残留的(3),进入外周血(4)天后,细胞器全部消失。
成人外周血中网织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的(5),新生儿可达(6)。
11.光镜观察血涂片,根据白细胞质内有无(1),可分为粒细胞和无粒细胞两大类。
粒细胞又依其(2)的嗜色性分为(3)、(4)和(5)三种。
无粒细胞又分为(6)和(7)两种。
12.中性粒细胞胞质中的颗粒分为(1)和(2)两种,前者颗粒含(3)和(4),是属于一种(5)。
后者颗粒中含(6)、(7)和(8)等。
13.嗜酸性粒细胞胞质颗粒含(1)、(2)和(3)。
该细胞吞噬(4)或(5),灭活(6)从而(7)过敏反应。
14.当机体内发生细菌性炎症时,(1)总数增加,(2)细胞比例增高。
当有过敏性疾病或寄生虫感染时,(3)细胞数增多。
血液学一般检验高频考点汇总(必背)
血液学一般检验高频考点汇总(必背)一、血液生理概要1、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其中血浆占血液的55%,血细胞占45%。
2、血液在加抗凝剂后分离出来的淡黄色液体称为血浆。
血液离体后自然凝固,分离出来的液体称为血清。
由于血液在凝血过程中会消耗某些凝血因子,如凝血因子Ⅰ(纤维蛋白原)、Ⅱ(凝血酶原)、Ⅴ、Ⅷ等,故血清中不含这些凝血因子,这是与血浆的主要区别。
3、血液的主要生理功能有:运输功能、协调功能、维护机体内环境稳定、防御功能。
4、血液的主要理化性质(1)血量:正常人的血液总量约为(70±10)ml/Kg体重,成人为4~5升,占体重的6%~8%。
(2)颜色:动脉血因氧合血红蛋白(HbO2)含量高而呈鲜红色,静脉血因还原血红蛋白(Hbred)含量高而呈暗红色。
严重CO中毒呈樱红色。
(3)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是由于红细胞表面的唾液酸带负电荷。
(4)黏滞性:黏度主要与HCT和血浆黏度有关。
血浆黏度主要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球蛋白有关,它们浓度越高,血黏度越高。
健康成人全血黏度为生理盐水的4~5倍,血浆黏度为生理盐水的1.6倍左右。
(5)比密:血液比密男性为1.055~1.063,女性为1.051~1.060;血浆比密为1.025~1.030,血细胞为1.090。
(6)渗透压:血浆的渗透压主要为晶体渗透压,与血浆中的晶体物质有关,特别是电解质。
正常人血浆渗透压为290~310mOsm (kg·H2O)。
(7)pH:正常人血浆pH为7.35~7.45。
二、血液标本的采集、送检、保存与处理1、采血的方法和部位:皮肤采血一人一针,WHO推荐成人使用左手无名指内侧。
婴幼儿选用足跟;静脉采血成人选用肘部静脉(压脉带不捆绑不超过1分钟)。
真空采血法是ICSH推荐的采血方法,也是临床常用的采血方法。
手工法做血常规时,采血的顺序依次为血小板、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型鉴定。
生物化学基础第13章-血液的生物化学
血液化学成分与临床
人体在生理状态下血液化学成分含量相对恒定, 仅在一定范围波动。
如正常血NPN含量为 14.28~24.99 mmol/L, 其中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约占 NPN的1/2。
分析血液的化学成分,可以了解体内物质代谢 状况,有助于诊断和治疗疾病。
➢ 催化作用 许多具有催化作用的酶是血浆蛋 白。这些酶分为:血浆功能酶(凝血酶、纤溶 酶)、外分泌酶(AMS)与细胞酶(LDH、 ALT)。
➢ 营养作用 血浆蛋白在体内分解产生氨基酸, 参与氨基酸代谢池,用于组织蛋白合成,修复 损伤的组织,也可氧化分解供能,或转变为其 他含氮物质。
第二节 红细胞的代谢
➢ 在 组 织 , 红 细 胞 内 的 2 , 3-BPG 显 著 增 加 HbO2释放O2供组织需要。
➢ 缺O2时,红细胞内产生的2,3-BPG增加,有 利于释放更多的O2供组织需要。由平原登高 山、或贫血、肺气肿等,红细胞内2,3-BPG 增加,有利于组织获得较多的O2。
二、二氧化碳的运输
血液运输CO2的形式: (1)物理溶解
➢线粒体内δ-氨基-γ-酮戊酸(δ-aminolevulinic acid, ALA) 合酶(ALA synthase)催化琥珀酰CoA与甘 氨酸缩合生成ALA。 ➢ALA合酶的辅酶为磷酸吡哆醛。维生素B6缺乏 时,血红素合成发生障碍,造成维生素B6反应性 贫血。
琥珀酰CoA
甘氨酸
ALA由线粒体转运到胞液。 ALA脱水酶催化 两分子ALA缩合成胆色素原(PBG)。
PBG
在尿卟啉原Ⅰ同合酶(UPGⅠcoynthase) 及UPGⅢ同合酶协同作用下,4分子PBG脱 氨缩合生成尿卟啉原Ⅲ。
尿卟啉原Ⅲ
组织学和胚胎学——血细胞
引 导 学生 联系 嗜碱 性 粒 细胞与肥大细胞
(4)单核细胞 *结构
与巨噬细胞相联系
胞体直径 14~20µm,胞质丰富,呈弱嗜碱性,含许多细小的嗜天青颗粒;
细胞核形态多样,呈肾形、马蹄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着色较浅。
*功能
单核细胞具有吞噬功能,常以变形运动穿出血管进入组织,分化为巨噬细胞。
(5)淋巴细胞 *结构
简述血浆与血清的区别, 指 出 平常 出血 后可 见 的 为血清
(二)血细胞
血细胞: 55min
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结 合 模式 图和 切片 图 讲
生理情况下,血细胞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相对稳定的数量。
述 各 种血 细胞 形态 结 构
血细胞分类和计数的正常值如下:
和正常值
红细胞 男:(4.0~5.5)×1012/l
女:(3.5~5.0)×1012/l
白细胞 (4.0~10)×109/l
有粒白细胞:中性粒细胞 50~70%
嗜酸性粒细胞 0.5~3%
嗜碱性粒细胞 0~1%
无粒白细胞:淋巴细胞 25~30% 单核细胞 3~8%
血小板 (100~300)×109/l
1.红细胞(erythrocyte,RBC)
结 合 模式 图和 切片 图 讲
颗粒。
以 小 电影 说明 中性 粒 细
*功能
胞的吞噬功能,结合功能
中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趋化作用和吞噬功能。
了解临床上的“核左移,
对细菌产物等有趋化性,能以变形运动聚集酸性粒细胞
*结构 直径 10~15µm,胞质充满均匀、粗大的嗜酸性颗粒,细胞核常为 2 叶。 *功能 嗜酸性粒细胞有抗过敏和杀灭寄生虫的作用;
3
基本内容
人体显微形态学切片课件:血液和血发生
血细胞发生
淋巴细胞
血涂片 (瑞氏染色, ×1000)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血涂片 (瑞氏染色, ×1000)
淋巴细胞
血涂片 (瑞氏染色, ×1000)
单核细胞
血涂片 (瑞氏染色, ×1000)
血小板
血涂片 (瑞氏染色, ×1000)
中性粒细胞超微结构图
嗜酸性粒细胞超微结构图
单核细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淋巴细胞
透射电镜图
血液和血发生
各 种 血 细 胞
白细胞 红细胞
血涂片 (瑞氏染色, ×400)
中性粒细胞
血涂片 (瑞氏染色, ×1000)
嗜酸性粒细胞
血涂片 (瑞氏染色, ×1000)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血涂片 (瑞氏染色, ×1000)
嗜碱性粒细胞
血涂片 (瑞氏染色, ×1000)
单核细胞
血涂片 (瑞氏染色, ×1000)
血液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功能
血液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功能血液是流动在人的血管和心脏中的一种红色不透明的粘稠液体,相信有很多朋友对血液的形成有很多疑问,虽然我们不是研究生物的。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血液是怎样形成的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血液的形成原因血液的生成很有趣,就像田径场上的接力跑,参与者有胚胎的卵黄囊、肝、脾、肾、淋巴结、骨髓等。
造血始于人胚的第3周,此阶段还没有什么器官形成,一个叫卵黄囊的胚胎组织担起造血的第一责任。
人胚第6周,人体器官形成,肝脏接着造血。
人胚第3个月,脾是主要的造血器官。
人胚第4个月后,骨髓开始造血,这是人体最重要的造血组织。
出生后,肝、脾造血停止,骨髓负起造血的全部责任。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它们各司其职,但都来自同一种细胞——多功能干细胞。
由这种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才变为在血管里流动的各种终末血细胞。
血液的基本简介血液是在心脏和血管腔内循环流动的一种组织。
成人的血液约占体重的十三分之一,相对密度为1.050~1.060,pH值为7.3~7.4,渗透压为313毫摩每升。
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内含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脂蛋白等各种营养成分以及无机盐、氧、激素、酶、抗体和细胞代谢产物等。
血细胞有红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
机体的生理变化和病理变化往往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所以血液成分的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ABO血型是人类的主要血型分類,可分為A型、B型、AB型及O型。
血液的功能包含血细胞功能和血浆功能两部分,有运输、调节人体温度、防御、调节人体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四个功能。
红细胞主要功能是运进氧气运出二氧化碳,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杀灭细菌,抵御炎症,参与体内免疫发生过程,血小板主要在体内发挥止血功能,血浆功能主要为营养,运输脂类,缓冲,形成渗透压,参与免疫,参与凝血和抗凝血功能。
人体内血液的总量称为血量,是血浆量和血细胞的总和,但除红细胞外,其它血细胞数量很少,常忽略不计。
每个人体内的血液量,是根据各人的体重来决定的。
血液接触材料和血液相容性
Question:凝血为什么只局限于创伤处而不扩展到整个血液系统?
血小板聚集和凝血过程
人体受到轻微的撞击
血管受到小的损伤
胶原纤维暴露在血液中
血小板粘附到损伤部位
血小板变扁形成“伪足”,覆盖更多面
积
“伪足”收缩使血小板脱粒,释放很多种化学物
血液接触材料和血液相容性 Blood conatct materials and blood compatibility
Cardiovascular devices
一.材料--血液的相互作用
1.1.凝血和抗凝血的自然机制
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构成的一种特殊流体,当血液在由内皮细胞作为内壁的 血管中正常流动时,一般不会出现凝血现象。一旦血管内壁受到损伤,引起出 血,使血液和内皮细胞下的组织发生接触时,生命体系将自动“开启”内部的 凝血系统,在损伤部位及时止血。
血栓
凝血级联反应控制点
• 钙离子 用EDTA等使钙离子沉淀或螯合是一种在体外保存血液而不导致凝血的
有效方法。 • 凝血酶 凝血共同途径和反馈环节的关键因素 抗凝血酶-降低凝血酶的活性 肝素:本身没有抗凝血性,但能与抗凝血酶Ⅲ(AT Ⅲ)结合形成 肝素-AT Ⅲ复合物,能有效降低凝血酶的活性,使因子X失活。 ——向患者提供额外的肝素是临床抗凝血的通常策略。 内皮细胞(内皮细胞表面的内皮细胞膜蛋白与凝血酶结合) • 凝血因子 因子X是内源性途径和外源性途径之间的一个共同点 因子Ⅷ的缺乏——血友病(通过注射因子Ⅷ来治疗)
血液与外物表面接触
凝血级联过程
………………... …………………..
因子Ⅻ激活 内源性途径
第5章 血液医科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模拟试卷
第5章血液一、选择题(一)A型题1.关于血液(blood)哪项是错误..的A.血液是流动于心血管内的液态组织B.加入抗凝剂并静置后,血液可分出三层:上层为血浆,中层为白细胞和血小板,下层为红细胞C.白细胞分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D.加入抗凝剂并静置后,血液可分出三层:上层为血清,中层为白细胞和血小板,下层为红细胞E.最常用的血细胞染色方法是Wright或Giemsa染色2.关于红细胞(erythrocyte)哪项是错误..的A.成熟的红细胞已失去了细胞核 B.胞质中充满血红蛋白C.细胞呈双突的圆盘状D.细胞的平均寿命是120天E.向全身的组织和细胞供给氧气,带走二氧化碳3.关于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哪项是正确的A.占白细胞总数的25%—30% B.细胞核多分为4-5叶C.胞质中含嗜天青颗粒和特殊颗粒D.电镜下特殊颗粒为溶酶体E.胞质的特殊颗粒含组胺、肝素和白三烯4.关于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哪项是错误..的A.胞质的特殊颗粒含有组胺酶B.能够释放芳基硫酸酯酶,杀灭寄生虫C.胞质中含有粗大的嗜酸性颗粒D.细胞核分2叶E.在过敏性疾病和寄生虫病时增多5.关于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哪项是错误..的A.占白细胞总数的0%—1% B.细胞质具有强嗜碱性C.胞核呈不规则形D.颗粒中含组胺E.能够吞噬细菌和异物6.关于单核细胞(monocyte)哪项是正确的A.占白细胞总数的0.5%—3% B.体积与中性粒细胞相似C.细胞核呈不规则形或肾形,着色较浅D.进入结缔组织后形成巨核细胞E.胞质分隔成许多小区,脱落后形成血小板7.关于淋巴细胞(lymphocyte)哪项是错误..的A.占白细胞总数的25%—30% B.可分为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C.细胞核呈圆形,一侧常有浅凹D.T细胞来源于骨髓,参与体液免疫E.胞质呈蔚蓝色8.关于血小板(blood platelet)哪项是错误..的A.是巨核细胞脱落的胞质小片B.呈双凸圆盘状C.胞质中无微管和微丝D.含有特殊颗粒E.在止血和凝血中起重要作用9.发生血细胞最早的部位是A.卵黄囊血岛B.骨髓C.肝D.淋巴结E.脾(二)X型题1.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的细胞有A.红细胞B.血小板C.表皮的角化层细胞D.脂肪细胞E.巨核细胞2.网织红细胞含有A.核糖体B.细胞核C.血红蛋白D.线粒体E.溶酶体3.具有吞噬能力的细胞是A.淋巴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肥大细胞D.中性粒细胞E.巨噬细胞4.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的功能是A.吞噬细菌异物B.杀灭寄生虫C.减轻过敏反应D.特殊颗粒的内容物可使血管扩张E.增强过敏反应5.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的颗粒内含有A.肝素B.白三烯C.组胺D.组胺酶E.吞噬素6.单核细胞(monocyte)A.逸出血管后分化为巨噬细胞B.由淋巴组织发生C.含有许多嗜天青颗粒D.核可分叶E.大小与中性粒细胞相似7.血小板(blood platelet)A.体积最小,呈双凸圆盘状B.受刺激后呈多边形,聚集成群C.在止血和凝血中起重要作用D.胞核小E.有细胞核,无细胞器二、名词解释1.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数目、结构、功能)2.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数目、结构、功能)3.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数目、结构、功能)4.单核细胞(monocyte)(数目、结构、功能)三、问答题1.红细胞(erythrocyte)的结构和功能。
《生理学》血液》ppt课件
pH7.35=酸中毒;pH7.45=碱中毒;
•
pH6.9或7.8,将危及生命。
(2)维持相对稳定的因素:
1)血浆中的缓冲物质:NaHCO3/H2CO3
2)通过肺和肾的调节:
医学
9
5.血浆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 概念:指溶液具有的吸引水
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 影响因素:渗透压的大小
2.比重:正常人全血比重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
血浆比重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
红细胞比重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含量成正比。
3.粘滞度:全血的粘滞度主要取决于血细胞比容的高低,
血浆的粘滞度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
血液的粘滞性是形成血流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4.酸碱度(pH值)
(1)正常值:pH为7.35~7.45•
• 晚期: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
erythroid, CFU-E),促红医细学 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27
EPO),其它因素。
医学
28
骨髓
红 细 胞 生 成 的 调 节
EPO调节红细胞生成的反馈环
医学
29
3.红细胞的破坏
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天。
压力 大(300mmol/L或770KPa) 小(1.3mmol/L或3.3KPa)
•
意义 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 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
保持RBC正常形态和功能 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
医学
11
临床应用:
①胶体渗透压与水肿的关系:
血浆蛋白(白蛋白)浓度↓→胶渗压↓→水 向组织间隙转移→组织液↑→水肿。
②渗透压与溶液的关系:
第六篇 血液系统总论
湖州师范学院董颖
【第一篇 总论】
1.血细胞的生成和造血 2.血液系统的疾病分类 3.血液系统的疾病诊断 4.血液系统的疾病治疗
【第一篇 总论】
1.血液系统由血液和造血器官组成 2.血液=血浆+血细胞 3.造血器官:指生成血细胞的器官,包括骨髓、
胸腺、淋巴结、单核巨噬细胞 血液系统的疾病是原发性血液病和非血液系统 的疾病继发性血液病
集落
【造血微环境和调控】
负性调控 干扰素 前列腺素E 乳酸铁蛋白
【第一篇 总论】
1.血细胞的生成和造血 2.血液系统的疾病分类 3.血液系统的疾病诊断 4.血液系统的疾病治疗
【血液系统的疾病分类】
造血干细胞疾病 (再障,白血病,阵发性睡眠型血红蛋白尿)
红粒淋巴浆疾病 (贫血,红细胞增多症) 单核巨噬疾病 (恶性组织细胞病,炎症性组织细胞增多症) 出血和血栓疾病 (各种紫癜,出血性疾病,凝血性疾病) 脾功能亢进疾病
【一、造血器官】
出生之后造血 (1)骨髓造血:骨髓是唯一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
板的场所,也产生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骨髓分为 红骨髓和黄骨髓 5岁前,全身骨髓的髓腔内均为红骨髓。5岁后随着 年龄的增长,红骨髓脂肪化由远心端向近心端发展。 逐渐由黄骨髓替代,18-20岁时造血主要集中在脊 椎和扁骨
(4)单核巨噬系统:骨髓内,肝脾淋巴结,神经系 统的小胶质细胞
【造血微环境和调控】
造血微环境:造血的支架细胞和组织包括骨髓基 质细胞,细胞因子,细胞外基质
基质细胞:成纤维,脂肪,巨噬,网状,内皮 造血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总和
【造血微环境和调控】
正性调控 EPO:促红细胞生成素 Tpo:血小板生成素,刺激造血祖细胞增殖 CSF:集落刺激因子,刺激不同细胞系形成细胞
组织学与胚胎学-血液-PPT课件
202X
血 液
概述
占体重7%,5L pH 7.3~7.4, 渗透压(相当于0.9% 氯化钠溶液)
概述
血细胞
有形成分
占45% 血小板
水( 约90%)
血浆蛋白(白蛋白、
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酶等)
1. 过程:一般都经历原始、幼稚及成熟三个阶段。 2. 变化规律:
(1) 胞体:由大变小,巨核细胞由小变大; (2) 胞核:由大变小或分叶,甚或消失;着色由浅变深 核仁由明显到消失。 (3) 胞质:由少变多;嗜碱性由强变弱;单核细胞和 淋巴细胞仍嗜硷;特殊颗粒或产物(如Hb) 由少变多。
特性:
细胞膜上有ABO血型抗原
4.网织红细胞
结构特点:煌焦油兰染色胞质内 有染成蓝色的细网或颗粒,为残留的核糖体。是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意义:贫血病人如造血功能良好,其血液中网织红 细胞的百分比值增高。 比例 :0.51.5%
贫血:红细胞<3.0 X1012/L ,血红蛋白<10g/100ml。
嗜酸性粒C(LM) Eosinophilic granulocyte 嗜酸性粒C(EM) Eosinophilic granulocyte 致密结晶体
功能:
变形运动
2
杀伤寄生虫
3
有趋化性和变形运动的能力.
分泌物*抑制过敏反应,*杀伤寄生虫. 趋化作用 释放颗 粒内物质 减弱过敏反应
3.嗜碱性粒细胞
2.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ic granulocyte,Eosinophils)
正常值:0.5~3%
粗大嗜酸性颗粒-溶酶体.
形态结构: 细胞呈球形, 核常为2叶,胞质内充满粗大的嗜酸性颗粒。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ppt课件全篇
识别杀伤肿瘤细胞
29
白细胞的生理功能 1、白细胞渗出 2、趋化性
30
(1)、中性粒细胞 50%~70%
形态:球形,核杆状或分叶状,功能:吞噬、杀灭 细菌。
31
32
(2)、嗜碱粒细胞 0-1% 形态:球形,核S形或分叶,胞质内含大小不 一,分布不均的嗜碱性颗粒,染成兰紫色。
Ⅶa Ca2+
Ⅲ
Ⅶa-组织因子复合物磷脂、源自Ⅹ激活生成Ⅹa63
64
通过Ⅶa-组织因子复合物的形成,使内源性 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相互联系,相互 促进,共同完成凝血过程。
生成的Ⅹa在Ca2+存在的情况下与Ⅴa在磷脂 膜表面形成Ⅹa-Ⅴa- Ca2+-磷脂复合物即凝 血酶原酶复合物。
65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 凝血酶原
41
42
当血小板少于50×109/L时,称血小板过少, 人体可出现异常出血倾向。
当血小板多于1000×109/L时,称血小板过多, 则易发生血栓。
血小板平均寿命 7~14 天。
43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1).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 (2).参与生理性止血和血液凝固过程
44
第三节 生理止血和血液凝固
维蛋白。
56
(3)凝血的三个基本步骤: 相继激活、逐级放大 ”
①
②
③
57
58
1、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因子Ⅹ酶复合物) 根据凝血因子X的激活途径和参与的凝血因子的不
同分为 内源性凝血途径 外源性凝血因子
59
(1)、内源性凝血途径 指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
通常因血液与带负电荷的物质如玻璃、血管内 皮等接触而启动。
动物生理学-血液
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
有机体细胞质的渗透压与血浆的渗透
压相等,渗透压与细胞质和血浆的渗透压 相等的溶液,叫做等渗溶液。154 mmol/L (0.9%)的NaCl溶液和278 mmol/L(5%) 的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大致 相等,故把0.9%的NaCl溶液称为等渗溶液, 或称为生理盐水。低ຫໍສະໝຸດ 溶液高渗溶液等渗溶液
哺乳动物等渗溶液: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
5%的葡萄糖溶液
两栖动物等渗溶液:0.67%的NaCl溶液
(四)酸碱性
哺乳动物血液的pH值约为7.35~7.45,呈弱 碱性。各种畜禽的血浆平均pH 值种间差别较小, 如马为7.40、牛为7.50、绵羊为7.49、猪为7.47、 犬为7.40、猫为7.50、鸡为7.54。静脉血内含碳 酸较多,因而pH值比动脉血的稍低,但变化幅度 一般不会超过平均pH值的±0.05。
一、 血液的组成 二、 血量 三、 血液的理化特性
血液由液体成分的血浆和悬浮其中的有 形成分—血细胞所组成。血液的组成及主 要成分所占百分比如下:
血 细胞
血量(blood volume):动物体内的血液总量,是 血浆量和血细胞量的总和。
循环血量:在安静状态下,大部分血液在心 血管内循环流动,这部分血液量叫… 储备血量:血液另有一部分血液则滞留在肝、 肺、脾、皮下静脉丛和皮肤等处,这些流动 缓慢,红细胞比容较高的血液量叫…或贮血 量。因此,把肝等器官称为贮血库。
一名健康的公民一生可以献多少血?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规定,献 血年龄为18-55周岁,两次献血间隔为六个月以 上,每次献血量为200-400毫升。如果一名符合 献血标准的健康人按每六个月献血一次,每次献 血400毫升计算,那么,一个人一生可献血74次, 累计献血量3万毫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造血细胞在造血组织中的分布
成熟红入血窦 巨核细胞释放pt
血窦 幼红细胞岛
骨髓幼红细胞岛超微结构模式图
Bone Marrow 涂片
1. 造血干细胞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1) 很强的增殖潜能 2) 多向分化能力 3) 自我复制能力
2. 造血祖细胞 Hematopoietic progenitor cell
寿命: 平均120天左右
破坏: 多在脾脏、骨髓和肝脏被巨噬细 胞吞噬。
病理状态
数量:4 000~ 10000个/ mm3
球形,有核、有细胞器。根据有无特殊颗粒: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50~70%
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0.5~3%
(granulocyte)
Eosinophil,E
嗜酸性颗粒:
组胺酶——分解组胺 芳基硫酸酯酶——灭火白三烯 阳离子蛋白——杀灭寄生虫
特性与功能: 趋化性、变形运动
抑制过敏反应 抗寄生虫作用
存活时间: 1~2周
3. 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B)
形态结构:
• 10~12um • 核分叶或不规则 • 胞质含蓝色,大 小、分布不均的嗜 碱性颗粒。
嗜天青颗粒:少,大,含多种水解酶,有消化作用 特殊颗粒:多,小,中性,含溶菌酶、吞噬素等,
有杀菌作用
特性:
趋化性、变形运动和吞噬能力 吞噬细菌,随之死亡形成脓细胞
存活时间:一周以内
不同阶段中性粒细胞比例变化的临床意义
核左移? 核右移?
2.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
形态结构:
• 10~15um • 核常分两叶 • 胞质含桔红, 粗大,均匀的 嗜酸性颗粒
透明区:周边,浅蓝色,
有微丝和微管
Blood Platelet,pt
开放小管系:与细胞膜连续,与外界相同 致密小管系:封闭的小管
超 微 结 构 模 式 图 功能:止血、凝血和内皮修复
Chapter 2
人体造血部位的迁移过程
胚胎第3周
卵黄囊壁 上的血岛
第6周 肝
第4月 脾
4月后,出生
骨髓
出生后可造血的部
单核细胞电镜像
功能:吞噬功能;分化为巨噬细胞
5. 淋巴细胞(Lymphocyte,L)
形态结构:
•大小不等,小者为 多(6~8um) •核圆、色深 •胞质少,天蓝色,
有嗜天青颗粒。
Lymphocyte,L
类型与功能:
T细胞 Thymus dependent lymphocyte
源于胸腺,占75%,参与细胞免疫
位:骨髓、胸腺、脾脏 和淋巴结等
红骨髓 充满造血组织,红色,行使造血功能 黄骨髓 充满脂肪组织,黄色,有潜在的造血能力
1. 造血组织 由网状组织和造血细胞组成
(1)网状组织
(2)造血细胞:发育各阶段的血细胞
(3)基质细胞:参与构成造血诱导微环境,包
括网状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
2. 血窦
胞、巨噬细胞等
Compose of :
•blood cell :45%;
RBC、WBC、Pt
•plasma:55%;
water + others
血清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血细胞染色法
瑞特氏染色(Wright’s stain) 基姆萨染色(Giemsa )
瑞特氏
伊红 美蓝
O2 天青
嗜酸性结构 嗜碱性结构
嗜天青结构 中性结构
阶段
早幼红细胞 11~19 圆 幼稚
中幼红细胞 10~14 圆 阶段
圆 粗粒状 偶见 >½ 圆 粗块状 消失 约½
很强 墨水蓝 开始出现 有
嗜多染性
减弱
增多 弱
红蓝间染
晚幼红细胞 9~12 圆 圆 致密块 消失 更小 弱
红
大量 无
成熟 网织红细胞 7~9 圆盘状
阶段 红细胞
7.5 圆盘状
无
微
红
大量 无
血液和血细胞发生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Blood & Haemopoiesis
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pter 1
Volume: 7% of the weight,about 5L in an adult.
Hemoglobin:
男 120 ~ 150g /L 女 110 ~ 140g /L
网织红细胞
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体较成熟RBC略大 成人占 0.5~1.5%,小儿 3 ~ 6%。
主要特征:
含少量游离核 糖体,煌焦油蓝
染色呈细网或颗 粒状。
RBC的功能、寿命、破坏、病理
功能: 携带O2和CO2
Basophil,B
嗜碱性颗粒:
内含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 趋化因子等,细胞基质内有白三烯
功能:参与过敏反应
* 与肥大细胞同祖
存活时间:2周左右
4. 单核细胞 (Monocyte,M)
形态结构:
• 最大,核肾形、马蹄铁形或不规则 形。染色质细而松散,故着色较浅。 • 胞质弱嗜碱性,灰蓝色,含少量嗜 天青颗粒。
……..
2000 多个
血小板释放
小结
后续链接页面
返回刚查看的页面
嗜酸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血小板 红细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人外周血像
粒细胞超微结构模式图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无粒细胞超微结构模式图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红骨髓的光镜像
返回
血细胞发生
3. 几种血细胞的发生概况
红细胞发生:
原 早中 晚网 成 始 幼幼 幼织 熟 红 红红 红红 红 细 细细 细细 细 胞 胞胞 胞胞 胞
红细胞发生
发育阶段和名称
胞体 大小
形状 (m)
胞核 形状 染色质 核仁 核质比 嗜碱性
胞质
分裂
着色 血红蛋白 能力
原始 原红细胞 14~22 圆 圆 细粒状 2~3 >3/4 强 墨水蓝 无 有
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B)0~1%
无粒细胞 淋巴细胞(lymphocyte,L) 25~30% (agranulocyte) 单核细胞 (monocyte,M) 3~8%
1.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
形态结构:10~12um,核杆状或分叶状,
2~3叶者居多,胞质粉红,含许多细小颗粒。
血涂片制作方法
血涂片及其观察方向
血涂片
白细胞 血小板 红细胞
血涂片
双凹圆盘状,d≈7.5μm,无核和细胞器,胞 质内充满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
中央薄 d=1um
周边厚 d=2um
红细胞与理化特性
形状优势与可塑性
RBC:
男 400 ~ 550万个/mm3 女 350 ~ 500万个/mm3
B细胞 Bone marrow dependent lymphocyte
源于骨髓,占10~15%,参与体液免疫
NK细胞 Nature killer cell
源于骨髓,10%,直接杀伤靶细胞
数量:10万~ 30万个/ mm3
双凸圆盘状,无核, 有细胞器。
颗粒区:中央,紫蓝色,
有特殊、致密颗粒、溶酶 体
原始 阶段
原粒细胞 11~18 圆 圆 细网状 2~6 >3/4
强 天蓝 无
无有
早幼粒细胞 13~20 圆 卵圆 粗网状 偶见 >½ 减弱 淡蓝 大量 少量 有
幼稚
中幼粒细胞 11~16 圆 半圆 网块状 消失 约½ 弱 浅蓝 少 增多 弱
阶段
晚幼粒细胞 10~15 圆 肾形 网块状 消失 <½ 极弱 浅红 少 明显 无
成熟 杆状核粒细胞 10~15 圆 带状 粗块状 无 <⅓ 消失 淡红 少
阶段 分叶核粒细胞 10~15 圆 分叶 粗块状 无 更小 消失 淡红 少
大量 无 大量 无
细胞举例
3 1早幼粒细胞 2中幼粒细胞 3晚幼嗜碱性粒细胞
血小板发生:
巨
核 原 幼
巨巨
核 细 胞
核 细 胞
细 胞
结束
血小板 血小板 血小板 血小板 血小板 血小板 血小板
无
无
红
大量 无
细胞举例
1
3
2
1原红 2早幼红 3晚幼红
粒细胞发生:
原 早 中晚 杆 分
始 粒 细
幼 粒 细 胞
幼幼 粒粒 细细 胞胞
状 核 粒
叶 核 粒
胞
细细
胞胞
粒细胞发生
发
育
阶段和名称
胞体 大小
形状 形状 (m)
胞 染色质
核 核仁
核质 比例
胞质 嗜天青 特殊
嗜碱性 着色 颗粒 颗粒
分裂 能力
1) 增殖能力有限 2) 形成特定类型的血细胞
1. 发育阶段
原始阶段
各系列
幼稚阶段
红系 粒系
成熟阶段
早期 中期 晚期
2. 一般规律
(1)胞体:大→小 (巨核细胞相反) (2)胞核:大→小,浅 →深,核仁:明显→消失
红细胞核:最后消失 粒细胞核:球状→杆状→分叶 (巨核细胞相反:小→大)
(3)染色质:细→粗 (4)胞质:蓝→红,特殊结构:无→有 (5)核质比:大→小 (6)分裂能力: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