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利耶·瓦谢尔资料,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2003-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2003-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03年,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Paul uterbur)、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Sir Peter Mansfield)因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突破性成就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2004年,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Richard Axel)和琳达·巴克(Linda B.Buck)因在人类嗅觉方面的卓越成就而共同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5年,澳大利亚巴里-马歇尔(Barry Marshall)和罗宾-沃伦(J. Robin Warren)因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以及该细菌对消化溃疡病的致病机理而共同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6年,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因为他们发现了RNA(核糖核酸)干扰机制而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07年,马里奥·卡佩奇(Mario R. Capecchi) 和奥利弗·史密西斯(Oliver Smithies)(美国)、马丁·埃文斯(Sir Martin J. Evans)(英国)。
通过使用胚胎干细胞改造老鼠体内的特定基因,为“基因靶向”技术奠定了基础,从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8年,哈拉尔德·楚尔·豪森(Harald zur Hausen)(德国),发现人乳突淋瘤病毒引发子宫颈癌;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Françoise Barré-Sinoussi)和吕克·蒙塔尼(Luc Montagnier)(法国),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2009年,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 H.Blackburn)、卡罗尔·格雷德(Carol W.Greider)、杰克·绍斯塔克(Jack W.Szostak) (美国),发现端粒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的机理。
2016诺贝尔化学奖
让-皮埃尔· 索维奇把分子聚集在一个铜离子周围
他的研究组构建了一个环状的分子
和一个新月形的分子,并使这两种
分子能够被铜离子吸引;铜离子作 为凝聚力让这些分子呆在一起。接 下来,研究组利用化学手段将新月
形的分子和另一个分子“焊接”到
一块,这样一来,另一个环就形成 了——它与之前的环状分子组成了 锁链的第一个环扣。这时,研究者 能够移走已经完成任务的铜离子。 让-皮埃尔· 索维奇很快意识到分子锁 链(称为“索烃”,catenanes) 并不只是一类新的分子。他认识到 自己已经迈出了创造分子机器的第 一步。
弗雷泽· 斯托达特:把一个分子环串到了一个分子轴上
斯托达特开发出了让他获得2016年 度诺贝尔奖的分子,利用的正是分 子间的互相吸引。1991年他的团队 造出了一个开环,上面缺乏电子; 还造出一根长棒(轮轴),这根轴 上有两处富集电子。当这两种分子 在溶液中相遇时,缺电子的那个就 会被有电子的那个吸引,于是环被 套进了轴上,接下来把环加以闭合, 让环不会掉下来。于是他们以极高 的产率得到了“轮烷”:一个环状 分子以机械作用套在一个轴上。
J.弗雷泽· 斯托达特
詹姆斯 · 弗雷泽 · 斯托达特, 1942 年出生 于英国爱丁堡。 1964年,在爱丁堡大学获得学士学位。 1966年,在爱丁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1967年赴加拿大女王大学国家研究委员 会,担任博士后研究员。 1970年在谢菲尔德大学担任帝国化学工 业项目研究员及化学讲师。 1978年担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高级访 问学者。
1994年,斯托达特改进了他的设
计,让链状分子的两端分别带有
不同的结合位点,这一新的分子 穿梭机在水溶液中试验成功。改
变溶液的酸碱度,可以让环状分
子在位点间实现可逆的来回移动, 使得该“穿梭机”在某种程度上 变成了一种可逆型开关。这种可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简介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简介(1901-2009)自1901年诺贝尔奖首次颁奖起,至2006年为止,全世界有476人获得诺贝尔奖,其中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有162人。
在这476位诺贝尔奖得主中,有四位曾两次获奖。
其中,波兰裔法国女物理学家、化学家Marie Sklodowska Curie(玛丽‧居礼)(即居礼夫人)获得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奖与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美国物理学家John Bardeen(约翰‧巴丁)获得1956年与1972年的诺贝尔物理奖。
在所有得奖科学家中,有三对夫妻共同得奖。
法国物理学家Pierre Curie(皮耶‧居礼)和Marie Sklodowska Curie (玛丽‧居礼)夫妇获得1903年物理奖。
在所有得奖科学家中,包含有5对父子。
共同得到1915年物理奖的是William Henry Bragg & William Lawrence Bragg(布拉格父子);分别得到1906年物理奖和1937年物理奖的是Joseph John Thomoson & George Paget Thomson(汤姆逊父子);分别得到1922年物理奖和1975年物理奖的是Niels Bohr & Aage Niles Bohr(波尔父子);分别得到1924年物理奖和1981年物理奖的是Karl Manne Georg Siegbahn & Kai Manne Borje Siegbahn(赛格巴恩父子)。
在所有得奖科学家中,有10位女性科学家。
其中得到物理奖的是1903年得奖的Marie Sklodowska Curie(玛丽‧居礼)与1963年得奖的Maria Goeppert Mayer(玛丽雅‧梅耶)。
在所有得奖科学家中,有6位是华裔科学家。
分别是1957年物理奖的杨振宁和李政道;1976年物理奖的丁肇中;1986年得化学奖的李远哲;1997年得物理奖的朱棣文;1998年得物理奖的崔琦。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名单及贡献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名单及贡献1901-荷兰科学家范托霍夫因化学动力学和渗透压定律获诺贝尔化学奖。
1902-德国科学家费雪因合成嘌呤及其衍生物多肽获诺贝尔化学奖。
1903-瑞典科学家阿伦纽斯因电解质溶液电离解理论获诺贝尔化学奖。
1904-英国科学家拉姆赛因发现六种惰性所体,并确定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05-德国科学家拜耳因研究有机染料及芳香剂等有机化合物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06-法国科学家穆瓦桑因分离元素氟、发明穆瓦桑熔炉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07-德国科学家毕希纳因发现无细胞发酵获诺贝尔化学奖。
1908-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因研究元素的蜕变和放射化学获诺贝尔化学奖。
1909-德国科学家奥斯特瓦尔德因催化、化学平衡和反应速度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0-德国科学家瓦拉赫因脂环族化合作用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1-法国科学家玛丽·居里(居里夫人)因发现镭和钋,并分离出镭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2-德国科学家格利雅因发现有机氢化物的格利雅试剂法、法国科学家萨巴蒂埃因研究金属催化加氢在有机化合成中的应用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13-瑞士科学家韦尔纳因分子中原子键合方面的作用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4-美国科学家理查兹因精确测定若干种元素的原子量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5-德国科学家威尔泰特因对叶绿素化学结构的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6-1917-1918-德国科学家哈伯因氨的合成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9-1920-德国科学家能斯脱因发现热力学第三定律获诺贝尔化学奖。
(1921年补发)1921-英国科学家索迪因研究放射化学、同位素的存在和性质获诺贝尔化学奖。
1922-英国科学家阿斯顿因用质谱仪发现多种同位素并发现原子获诺贝尔化学奖。
1923-奥地利科学家普雷格尔因有机物的微量分析法获诺贝尔化学奖。
1924-1925-奥地利科学家席格蒙迪因阐明胶体溶液的复相性质获诺贝尔化学奖。
历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及其获奖原因
历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及其获奖原因1901年范霍夫(Jacobus Henricus van't Hoff,1852—1911) 荷兰人,第一个诺贝尔化学奖获得主-范霍夫研究化学动力学和溶液渗透压的有关定律。
1902年E.费歇尔(Emil Fischer,1852—1919) 德国人,研究糖和嘌呤衍生物的合成。
1903年阿累尼乌斯(Svante August Arrhenius,1859—1927) 瑞典人,提出电离学说。
1904年威廉·拉姆赛(William Ramsay,1852—1916) 英国化学家,发现了稀有气体。
1905年拜耳(Adolf von Baeyer,1835—1917) 德国人,研究有机染料和芳香族化合物1906年莫瓦桑(Henri Moissan,1852—1907) 法国人,制备单质氟1907年爱德华·布赫纳(Edward Buchner,1860--1917) 德国人,发现无细胞发酵现象1908年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1871—1937) 英国物理学家,研究元素蜕变和放射性物质化学1909年弗里德里希·奥斯瓦尔德(Friedrich Wilhein Ostwald,1853—1932) 德国物理学家、化学家,研究催化、化学平衡、反应速率。
1910年奥托·瓦拉赫(Otto Wallach,1847—1931) 德国人,研究脂环族化合物1911年玛丽·居里(Marie Curie,1867—1934)(女) 法国人,发现镭和钋,并分离镭。
第一位诺贝尔化学奖女科学家-玛丽·居里1912年维克多·梅林尼亚(Victor Grignard,1871—1935) 法国人,发现用镁做有机反应的试剂。
萨巴蒂埃(Paul Sabatier,1854—1941) 法国人,研究有机脱氧催化反应。
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人物介绍
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人物介绍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17时45分,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
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搜集了关于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人物介绍,供大家参考借鉴。
瑞典皇家科学院2016年10月5日宣布,将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让-皮埃尔·索瓦日、弗雷泽·斯托达特、伯纳德·费林加这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分子机器设计与合成领域的贡献。
让-皮埃尔·索瓦日出生在法国,目前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工作;弗雷泽·斯托达特出生在英国,目前在美国西北大学工作;伯纳德·费林加出生在荷兰,目前在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工作。
分子机器是指在分子层面的微观尺度上设计开发出来的机器,在向其提供能量时可移动执行特定任务。
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在声明中说,这三位获奖者发明了“世界上最小的机器”,将化学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维度。
近年来,三位诺奖得主的成果已经成为全世界科研人员开发分子机器的“工具箱”,开创了分子机器的发展道路。
目前已有科学家在轮烷的基础上建造出一个可以抓取并连接氨基酸的分子机器人;还有研究人员将分子马达和长聚合物相连,形成复杂的网络,将光能储存在分子中,有望开发出新型电池及光控传感器。
费林加在现场电话连线时说,得奖消息令自己“很震惊”,同时感到荣幸。
他表示,荣誉属于全体科研合作者,大家的共同努力才成就了如此骄人的成果。
1费加林对其获奖成就解释说:“一旦在分子层面控制了运动,就为控制其他各种形式的运动提供了可能。
这一研究成果为未来新材料的研发开启了广阔前景。
”今年诺贝尔化学奖奖金共800万瑞典克朗(约合93.33万美元),将由这三位获奖者平分。
■背景诺贝尔化学奖曾有171人获奖一人梅开二度化学奖是众多诺贝尔奖中最重要的奖项之一,诺贝尔奖的发起人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本人就是一名化学家。
诺贝尔的不少发明和成就,都是以化学知识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2016 诺贝尔化学奖
2016 诺贝尔化学奖
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由三位科学家共享,分别是让- 皮埃尔·索维奇(Jean–Pierre Sauvage)(法国),J.弗雷泽·斯托达特(Sir J.Fraser Stoddart)(美国),和伯纳德·L.费林加(Bernard L. Feringa)(荷兰),以奖励他们“在分子机器的设计和合成”方面的贡献,他们将共同分享800万瑞典克朗(约合616万人民币)的奖金。
其中,前两位获得奖项的1/4,后一位获得奖项的1/2,他们的研究被诺奖官方誉为“发展了世界上最小的机器”。
三位化学家的研究使得当能量作用于分子时,分子能够进行可控运动,进而完成任务。
简单来说,这是一个有关在分子层面的微观尺度上设计机器的故事。
这几位获奖人开发出了比人类头发丝直径还要小1000倍的分子机器。
他们的获奖在于成功合成了各类分子机器,从微型马达到微型汽车再到微型肌肉。
正如一位诺奖委员会成员所言:“他们掌握了在分子层面上控制运动的技术。
”。
2016诺贝尔化学奖揭晓三位科学家获奖简介
诺贝尔化学奖揭晓三位科学家获奖简介2016诺贝尔化学奖揭晓三位科学家获奖简介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5日中午,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在瑞典皇家科学院揭晓,Jean-Pierre Sauvage,J。
Fraser Stoddart和Bernard L。
Feringa三位科学家分享这一奖项。
三位科学家获奖简介Jean-Pierre Sauvage1944年出生于法国巴黎。
1971年从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目前为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荣誉退休教授,及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名誉研究主任。
J. Fraser Stoddart1942年出生于英国爱丁堡。
1966年从爱丁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目前为美国西北大学化学教授。
Bernard L. Feringa1951年出生于荷兰Barger-Compascuum。
1978年从荷兰格罗宁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目前为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有机化学教授。
他们研发出世界最小的“机器”一部微型“起重机”,几块人工“肌肉”和微型“马达”。
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Jean-Pierre Sauvage, J. Fraser Stoddart和Bernard L. Feringa三位,以表彰他们设计并制造出分子机器。
他们开发出的这种分子机器,其运动可受控制,给其注入能量时便能执行任务。
计算的发展向我们展示了微型技术是如何引发一场科技革命的。
今年化学奖的三位获奖者实现了机器的'微型化,将化学的发展带到一个新的维度中。
1983年,Jean-Pierre Sauvage踏出了分子机器研发的第一步,当时,他成功地将两个环形分子连接起来,形成一根链,并命名其为“索烃”。
通常情况下,分子之间通过强共价键这种子之间共享电子的方式相结合,但在链状分子中,分子的结合则是通过自由力结合。
一部机器要能执行任务,它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必须具有相对运动的能力。
这两个相互扣合的环形分子符合这个要求。
到了1991年,Fraser Stoddart完成了分子机器研发的第二步——研究出轮烷。
有机化学历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名单及贡献知识点整理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名单及贡献1901-荷兰科学家范托霍夫因化学动力学和渗透压定律获诺贝尔化学奖。
1902-德国科学家费雪因合成嘌呤及其衍生物多肽获诺贝尔化学奖。
1903-瑞典科学家阿伦纽斯因电解质溶液电离解理论获诺贝尔化学奖。
1904-英国科学家拉姆赛因发现六种惰性所体,并确定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05-德国科学家拜耳因研究有机染料及芳香剂等有机化合物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06-法国科学家穆瓦桑因分离元素氟、发明穆瓦桑熔炉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07-德国科学家毕希纳因发现无细胞发酵获诺贝尔化学奖。
1908-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因研究元素的蜕变和放射化学获诺贝尔化学奖。
1909-德国科学家奥斯特瓦尔德因催化、化学平衡和反应速度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0-德国科学家瓦拉赫因脂环族化合作用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1-法国科学家玛丽·居里(居里夫人)因发现镭和钋,并分离出镭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2-德国科学家格利雅因发现有机氢化物的格利雅试剂法、法国科学家萨巴蒂埃因研究金属催化加氢在有机化合成中的应用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13-瑞士科学家韦尔纳因分子中原子键合方面的作用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4-美国科学家理查兹因精确测定若干种元素的原子量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5-德国科学家威尔泰特因对叶绿素化学结构的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6-1917-1918-德国科学家哈伯因氨的合成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9-1920-德国科学家能斯脱因发现热力学第三定律获诺贝尔化学奖。
(1921年补发)1921-英国科学家索迪因研究放射化学、同位素的存在和性质获诺贝尔化学奖。
1922-英国科学家阿斯顿因用质谱仪发现多种同位素并发现原子获诺贝尔化学奖。
1923-奥地利科学家普雷格尔因有机物的微量分析法获诺贝尔化学奖。
1924-1925-奥地利科学家席格蒙迪因阐明胶体溶液的复相性质获诺贝尔化学奖。
2016 诺贝尔化学奖
2016 诺贝尔化学奖摘要:一、引言二、2016 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三、获奖原因四、获奖者的贡献五、影响和意义六、结语正文:2016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法国科学家让- 皮埃尔·索瓦日(Jean-Pierre Sauvage)、美国科学家詹姆斯·弗雷泽·斯托达特(James Fraser Stoddart)和荷兰科学家伯纳德·费林加(Bernard L.Feringa),以表彰他们在分子机器领域的突出贡献。
1.引言2016 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三位科学家因在分子机器领域的突破性研究获奖。
分子机器是一种能够在分子层面上进行可控操作的机械设备,这一领域的研究为人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为未来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
2.2016 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让- 皮埃尔·索瓦日,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詹姆斯·弗雷泽·斯托达特,美国西北大学教授;伯纳德·费林加,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教授。
3.获奖原因三位科学家发明了世界上最小的机器——分子机器。
他们成功地利用化学方法合成了具有可控运动和特定功能的分子,并实现了在分子层面上的可控操作。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拓宽了人们对化学的理解,还为新型材料的研发、生物系统的探索等众多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4.获奖者的贡献让- 皮埃尔·索瓦日成功地在分子间创建了可控的化学键,从而实现了分子的可控运动。
詹姆斯·弗雷泽·斯托达特利用分子识别技术,将分子连接成具有特定功能的分子体系。
伯纳德·费林加则成功地设计并合成了一种能够在光照射下实现可控转动的分子马达。
5.影响和意义分子机器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创新可能。
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有望在新型材料、生物系统、能源等方面取得突破,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同时,分子机器的研究也有助于深入理解生命现象的本质,为生命科学的发展提供新的启示。
亚利耶·瓦谢尔资料,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亚利耶· 瓦谢尔资料,2016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篇一: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1901-2015)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1901-2015) 获奖者 国籍 年份 雅各布斯· 亨里克斯· 范托 1901 年 荷兰 夫 1902 年 赫尔曼· 费歇尔 德国 斯凡特· 奥古斯特· 阿伦尼 1903 年 瑞典 乌斯 1904 年 威廉· 拉姆齐爵士 1905 年 阿道夫· 冯· 拜尔 1906 年 亨利· 莫瓦桑 1907 年 爱德华· 比希纳 1908 年 欧内斯特· 卢瑟福 1909 年 威廉· 奥斯特瓦尔德 1910 年 奥托· 瓦拉赫 1911 年 玛丽· 居里 维克多· 格林尼亚 1912 年 保罗· 萨巴捷 1913 年 阿尔弗雷德· 维尔纳 1914 年 西奥多· 威廉· 理查兹 1915 年 里夏德· 维尔施泰特 1916 年 未颁奖 1917 年 未颁奖 1918 年 弗里茨· 哈伯 1919 年 未颁奖 1920 年 瓦尔特· 能斯特 1921 年 弗雷德里克· 索迪 1922 年 弗朗西斯· 阿斯顿 1923 年 弗里茨· 普雷格尔 1924 年 未颁奖 英国 德国 法国 德国 英国 德国 德国 波兰 法国 法国 瑞士 美国 德国获奖原因 “发现了化学动力学法则和溶液渗透压” “在糖类和嘌呤合成中的工作” “提出了 电离理论” “发现了空气中的惰性气体元素并确定了它们在元素周期表里的位置” “对有机染料 以及氢化芳香族化合物的研究促进了有机化学与化学工业的发展” “研究并分离了氟元素, 并且 使用了后来以他名字命名的电炉” “生物化学研究中的工作和发现无细胞发酵” “对元素的蜕变 以及放射化学的研究” “对催化作用的研究工作和对化学平衡以及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原理的 研究” “在脂环族化合物领域的开创性工作促进了有机化学和化学工业的发展的研究” “发现了 1 / 9镭和钋元素, 提纯镭并研究了这种引人注目的元素的性质及其化合物” “发明了格氏试剂” “发明 了在细金属粉存在下的有机化合物的加氢法” “对分子内原子连接的研究, 特别是在无机化学研 究领域” “精确测定了大量化学元素的原子量” “对植物色素的研究,特别是对叶绿素的研究”德 国 “对从单质合成氨的研究”德国 “对热化学的研究” “对人们了解放射性物质的化学性质上的 贡献,以及英国 对同位素的起源和性质的研究” “使用质谱仪发现了大量非放射性元素的同位 素,并英国 且阐明了整数法则” 奥地利 “创立了有机化合物的微量分析法” 1925 年 里夏德· 阿道夫· 席格蒙迪 德国 1926 年 特奥多尔· 斯韦德贝里 “阐明了胶体溶液的异相性质,并创立了相关的分析法 ” 瑞典 “对分散系统的研究” 1927 年 海因里希· 奥托· 威兰 德国 “对胆汁酸及相关物质的结构的研究” “对甾类的结构以及它们和维他命之间的关系的研 1928 年 阿道夫· 温道斯 德国 究” 阿瑟· 哈登 英国 1929 年 “对糖类的发酵以及发酵酶的研究” 汉斯· 冯· 奥伊勒-切尔平 德 国 “对血红素和叶绿素的组成的研究,特别是对血红素 1930 年 汉斯· 费歇尔 德国 的合成 的研究” 卡尔· 博施 德国 1931 年 “发明与发展化学高压技术” 弗里德里希· 贝吉乌斯 德国 1932 年 欧文· 兰米尔 美国 “对表面化学的研究与发现” 1933 年 未颁奖 1934 年 哈罗德· 克莱顿· 尤里 美国 “发现了重氢” 弗雷德里克· 约里奥-居里 法国 1935 年 “合成了新的放射性元素” 伊伦· 约里奥-居里 法 国 “通过对偶极矩以及气体中的 X 射线和电子的衍射 1936 年 彼得· 德拜 荷兰 的研究来了 解分子结构” 沃尔特· 霍沃思 英国 “对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 C 的研究” 1937 年 “对类胡萝卜素、黄素、维生素 A 和维生素 B2 的研保罗· 卡勒 瑞士 究” 1938 年 里夏德· 库恩 德国 “对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的研究” 阿道夫· 布特南特 德国 “对性激素的研究” 1939 年 拉沃斯拉夫· 鲁日奇卡 瑞士 “对聚亚 甲基和高级萜烯的研究” 1940 年 未颁奖 1941 年 未颁奖 1942 年 未颁奖 1943 年 乔治· 德海韦西 匈牙利 “在化学过程研究中使用同位素作为示踪物” 1944 年 奥 托· 哈恩 德国 “发现重核的裂变” 阿尔图里· 伊尔马里· 维尔“对农业和营养化学的研究发明,特别是提出了饲料 1945 年 芬 兰 塔宁 储藏方法” 詹姆斯· B· 萨姆纳 美国 “发现了酶可以结晶” 1946 年 约翰· 霍华德· 诺思罗普 美国 “制备了高纯度的酶和病毒蛋白质” 温德尔· 梅雷迪 思· 斯坦利 美国 2 / 9“对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的植物产物, 特别是生物碱 1947 年 罗伯特· 鲁宾逊爵士 英国 的 研究” “对电泳现象和吸附分析的研究, 特别是对于血清蛋 1948 年 阿尔内· 蒂塞利乌斯 瑞典 白 的复杂性质的研究” “在化学热力学领域的贡献,特别是对超低温状态下 1949 年 威廉· 吉奥克 美国 的物质 的研究” 奥托· 迪尔斯 西德 1950 年 “发现并发展了双烯合成法” 库尔特· 阿尔德 西德 埃德温· 麦克米伦 美国 1951 年 “发现了超铀元素” 格伦· 西奥多· 西博格 美国 1952 年 阿彻· 约翰· 波特· 马丁 英国 “发明了分配色谱法” 理查德· 劳伦斯· 米林顿· 辛英国 格 1953 年 赫尔曼· 施陶丁格 西德 “在高分子化学领域的研究发现” “对化学键的性质的研究以及在对复杂物质的结构 1954 年 莱纳斯· 鲍林 美国 的阐述上 的应用” “对具有生物化学重要性的含硫化合物的研究,特别 1955 年 文森特· 迪维尼奥 美国 是 首次合成了多肽激素” 西里尔· 欣谢尔伍德爵士 英国 1956 年 “对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 尼古拉· 谢苗诺夫 苏联 1957 年 亚历山大· R· 托德男爵 英国 “在核苷酸和核苷酸辅酶研究方面的工作” “对蛋白质结构组成的研究,特别是对胰岛素的研 1958 年 弗雷德里克· 桑格 英国 究” 1959 年 雅罗斯拉夫· 海罗夫斯基 捷克 “发现并发展了极谱分析法” “发展了使用碳 14 同位素进行年代测定的方法,被 1960 年 威拉得· 利比 美国 广泛使用于考古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以及其他 学科” 1961 年 梅尔文· 卡尔文 美国 “对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研究” 马克斯· 佩鲁茨 英国 1962 年 “对球形蛋白质结构的研究” 约翰· 肯德鲁 英国 卡尔· 齐格勒 西德 1963 年 “在高聚物的化学性质和技术领域中的研究发现” 居里奥· 纳 塔 意大利 1964 年 多萝西· 克劳福特· 霍奇金 英国 “利用 X 射线技术解析了一些重要生化物质的结 构” 1965 年 罗伯特· 伯恩斯· 伍德沃德 美国 “在有机合成方面的杰出成就” “利用分子轨道法对化学键以及分子的电子结构所 1966 年 罗伯特· S· 马利肯 美国 进行 的基础研究” 曼弗雷德· 艾根 西德 罗纳德· 乔治· 雷伊福特· 诺“利用很短的能量脉冲对反应平衡进行扰动的方法,1967 年 英 国 里什 对高速化学反应的研究” 乔治· 波特 英国 “发现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倒易关系,为不可逆过程 1968 年 拉斯· 昂萨格 美国 的热力 学奠定了基础” 德里克· 巴顿 英国 1969 年 “发展了构象的概念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奥德· 哈塞尔 挪威 卢伊斯· 弗德里科· 莱洛伊“发现了糖核苷酸及其在碳水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中 1970 年 阿根 3 / 9廷 尔 所起的作用” “对分子的电子构造与几何形状, 特别是自由基的研 1971 年 格哈德· 赫茨贝格 加拿大 究” “对核糖核酸酶的研究, 特别是对其氨基酸序列与生克里斯蒂安· B· 安芬森 美国 物活性构 象之间的联系的研究” 1972 年 斯坦福· 摩尔 美国 “对核糖核酸酶分子的活性中心的催化活性 与其化 威廉· 霍华德· 斯坦 美国 学结构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恩斯特· 奥托· 菲舍尔 西德 “对金属有机化合物, 又被称为夹心化合物, 的化学 1973 年 杰 弗里· 威尔金森 英国 性质的开创性研究” 1974 年 保罗· 弗洛里 美国 “高分子物理化学的理论与实验两个方面的基础研 究” 约翰· 康福思 英国 “酶催化反应的立体化学的研究” 1975 年 弗拉迪米尔· 普雷洛格 瑞士 “有机分子和反应的立体化学的研究” 1976 年 威廉· 利普斯科姆 美国 “对硼烷结构的研究,解释了化学成键问题” “对非平衡态热力学的贡献, 特别是提出了耗散结构 1977 年 伊利亚· 普里高津 比利时 的 理论” “利用化学渗透理论公式,为了解生物能量传递作出 1978 年 彼得· 米切尔 英国 贡献” 赫伯特 · 布朗 美国 “分别将含硼和含磷化合物发展为有机合成中的重 1979 年 格奥尔 格· 维蒂希 西德 要试剂” “对核酸的生物化学研究,特别是对重组 DNA 的研保罗· 伯格 美国 究” 1980 年 沃特· 吉 尔伯特 美国 “对核酸中 DNA 碱基序列的确定方法” 弗雷德里克· 桑格 英国 福井谦一 日本 “通过他们各自独立发展的理论来解释化学反应的 1981 年 罗德· 霍夫曼 美国 发生” “发展了晶体电子显微术,并且研究了具有重要生物 1982 年 阿龙· 克卢格 英国 学意义 的核酸-蛋白质复合物的结构” 1983 年 亨利· 陶布 美国 “对特别是金属配合物中电子转移反应机理的研究” 罗伯特· 布鲁斯· 梅里菲尔 1984 年 美国 “开发了固相化学合成法” 德 赫伯特 · 豪普特曼 美国 1985 年 “ 在发展测定晶体结构的直接法上的杰出成就 ” 杰尔 姆· 卡尔 美国 达德利· 赫施巴赫 美国 中国台 1986 年 李远哲 “对研究化学基元反应的动力学过程的贡献” 湾 约翰· 查尔斯· 波拉尼 加拿大 唐纳德· 克拉姆 美国 “发展和使用了可以进行高选择性结构特异性相互 1987 年 让-马 里· 莱恩 法国 作用的分子” 查尔斯· 佩德森 美国 约翰· 戴森霍费尔 西德 1988 年 罗伯特· 胡贝尔 西德 “对光合反应中心的三维结构的测定” 哈特穆特· 米歇尔 西德 悉尼· 奥尔特曼 加拿大 1989 年 “发现了 RNA 的催化性质” 托马斯· 切赫 美国 1990 年 艾里亚斯· 詹姆斯· 科里 美国 “发展了有机合成的理论和方法学” 4 / 91991 年 理查德· 恩斯特 瑞士 “对开发高分辨率核磁共振(NMR)谱学方法的贡献” 1992 年 鲁道夫· 马库斯 美国 “对化学体系中电子转移反应理论的贡献” “发展了以 DNA 为基础的化学研究方法, 开发了聚凯利· 穆利斯 美国 合酶链锁反应 (PCR) ” 1993 年 “发展了以 DNA 为基础的化学研究方法,对建立寡 迈克尔· 史密斯 加拿大 聚核苷酸为基础的定点突变及其对蛋白质研究的发 展的基础贡献” 1994 年 乔治· 安德鲁· 欧拉 美国 “对碳正离子化学研究的贡献” 保罗· 克鲁岑 1995 年 马里奥· 莫利纳 弗兰克· 舍伍德· 罗兰 罗伯特· 柯尔 1996 年 哈罗德· 克罗托爵士 理查德· 斯莫利 保罗· 博耶 1997 年 约翰· 沃克 延斯· 克里斯蒂安· 斯科 沃尔特· 科恩 1998 年 约翰· 波普 1999 年 亚米德· 齐威尔 艾伦· 黑格 2000 年 艾伦· 麦克德尔米德 白川英树 威廉· 斯坦迪什· 诺尔斯 2001 年野依良治 巴里· 夏普莱斯 约翰· 贝内特· 芬恩 田中耕一 2002 年 库尔特· 维特里希 “对手性催化氧化反应的研究” “发展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鉴定和结构 分析的方法, 建立了软解析电离法对生物大分子进行质谱分析” “发展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鉴定 和结构分析的方法,瑞士 建立了利用核磁共振谱学来解析溶液中生物大分子 三维结构的方法” 彼得· 阿格雷 美国 “对细胞膜中的离子通道的研究, 发现了水通道” 2003 年 “对细胞膜中 的离子通道的研究,对离子通道结构和罗德里克· 麦金农 美国 机理的研究” 阿龙· 切哈诺沃 以色列 2004 年阿夫拉姆 · 赫什科 以色列 “发现了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 欧文· 罗斯 美国 伊夫· 肖万 法国 2005 年罗伯特 · 格拉布 美国 “发展了有机合成中的复分解法” 5 / 9理查德· 施罗克 美国 2006 年 罗杰· 科恩伯格 美国 “对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的研究” 2007 年 格哈德· 埃特尔 德国 “对固体表面化学进程的研究” 下村脩 美国 2008 年马丁 · 查尔菲 美国 “发现和改造了绿色荧光蛋白(GFP)” 钱永健 美国 文卡特拉曼· 拉马克里希英国 南 2009 年 “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研究” 托马斯· 施 泰茨 美国 阿达· 约纳特 以色列 理查德· 赫克 美国 2010 年 根岸英一 日本 “对有机合成中钯催化偶联反应的研究” 铃木章 日本 荷兰 美国 美国 美国 英国 美国 美国 英国 丹麦 美国 英国 埃及 美国 美国 日本 美国 日本 美国 美国 日本 “对大气化学的研究, 特别是有关臭氧分解的研究” “发 现富勒烯” “阐明了三磷酸腺苷(ATP)合成中的酶催化机理” “创立了密度泛函理论” 发展了量 子化学中的计算方法 “ 用飞秒光谱学对化学反应过渡态的研究 ” “发现和发展了导电聚合物 ” “对手性催化氢化反应的研究” 篇二:2014 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2014 年 诺 贝 尔 化 学 奖 获 得 者 .......................................................................................................... 1 2011 年—2015 年诺贝尔化 学奖获得者 ......................................................................................... 2 2014 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2014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为美国科学家埃里克· 白兹格, 美国科学家尔纳尔和德国科学家 斯特凡· W· 赫尔,以表彰他们在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
2016诺贝尔奖获奖名单完整版
2016诺贝尔奖获奖名单完整版2016年诺贝尔奖揭晓!诺贝尔化学奖是诺贝尔奖的一个奖项,由瑞典皇家科学院从1901年开始负责颁发。
那么,2016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有哪些人?有中国人吗?下面小编整理的2016诺贝尔奖获奖名单完整版,一起看看 2016诺贝尔奖获得者是谁吧。
2016诺贝尔奖获奖名单完整版 2016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当地时间10月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分子机器的设计与合成”方面的研究成果。
至此,今年诺贝尔奖的一半奖项都已揭晓。
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戈兰汉松当天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了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共同授予让-皮埃尔绍瓦热、弗雷泽斯托达特和贝尔纳德费林加,以表彰他们在‘分子机器的设计与合成’方面的研究。
”获奖的三位科学家中,让-皮埃尔绍瓦热是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1944年出生于巴黎;弗雷泽斯托达特1942年出生在英国爱丁堡,目前在美国西北大学工作;荷兰科学家贝尔纳德费林加1951年出生,目前在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担任教授。
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称,这三位科学家开发出可控其运动的分子,在对其补充能量后还可以完成工作,这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小的机器”。
这项技术也被用于设计医疗“微型机器人”。
今年诺贝尔化学奖奖金为800万瑞典克朗,约合620万元人民币。
三位科学家将各获三分之一奖金。
诺贝尔化学奖是诺贝尔奖的六个奖项之一,由瑞典皇家科学院每年颁发给在化学相关各个领域中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该奖项在1895年设立,自1901年首次颁奖以来,共颁发108次,共有174位科学家获奖,其中包括4位女性。
此前,瑞典卡罗琳医学院3日宣布,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名誉教授大隅良典因在细胞自噬研究方面的成就,获得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4日宣布,将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戴维索利斯、邓肯霍尔丹和迈克尔科斯特利茨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物质的拓扑相变和拓扑相方面的理论发现。
历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及其获奖原因
历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及其获奖原因1901年范霍夫 (Jacobu s Henric us van't Hoff,1852—1911) 荷兰人,第一个诺贝尔化学奖获得主-范霍夫研究化学动力学和溶液渗透压的有关定律。
1902年E.费歇尔(Emil Fische r,1852—1919) 德国人,研究糖和嘌呤衍生物的合成。
1903年阿累尼乌斯(Svante August Arrhen ius,1859—1927) 瑞典人,提出电离学说。
1904年威廉·拉姆赛(Willia m Ramsay,1852—1916) 英国化学家,发现了稀有气体。
1905年拜耳 (Adolfvon Baeyer,1835—1917) 德国人,研究有机染料和芳香族化合物1906年莫瓦桑 (HenriMoissa n,1852—1907) 法国人,制备单质氟1907年爱德华·布赫纳 (Edward Buchne r,1860--1917) 德国人,发现无细胞发酵现象1908年欧内斯特·卢瑟福 (Ernest Ruther ford,1871—1937) 英国物理学家,研究元素蜕变和放射性物质化学1909年弗里德里希·奥斯瓦尔德(Friedr ich Wilhei n Ostwal d,1853—1932) 德国物理学家、化学家,研究催化、化学平衡、反应速率。
1910年奥托·瓦拉赫 (Otto Wallac h,1847—1931) 德国人,研究脂环族化合物1911年玛丽·居里(MarieCurie,1867—1934)(女) 法国人,发现镭和钋,并分离镭。
第一位诺贝尔化学奖女科学家-玛丽·居里1912年维克多·梅林尼亚 (Victor Grigna rd,1871—1935) 法国人,发现用镁做有机反应的试剂。
1901-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诺贝尔化学奖历年得主(1901-2020)1、雅各布斯·亨里克斯·范特霍夫(Jacobus Hendricus Van'Hoff)(1852–1911)国籍:荷兰190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获奖理由:发现了溶液中的化学动力学法则和渗透压规律以及对立体化学和化学平衡理论作出的贡献。
2、埃米尔·费雷(Emil Fischer)(1852–1919)国籍:德国190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获奖理由:为有机化学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奠定了基础。
3、斯万特·奥古斯特·阿累尼乌斯(Svante August Arrhenius)(1859–1927)国籍:瑞典190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获奖理由:运用物理化学规律阐述了毒素和抗毒素的反应。
4、威廉·拉姆赛(William Ramsay)(1852–1916)国籍:英国190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获奖理由:发现了气态惰性元素,并确定了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5、阿道夫·冯·贝耶尔(Asolf von Baeyer)(1835–1917)国籍:德国190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获奖理由:发现靛青、天蓝、绯红现代三大基本柒素分子结构。
6、亨利·莫瓦桑(Henri Moissan)(1852–1907)国籍:法国190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获奖理由:首次制得单质氟。
7、爱德华·毕希纳(Eduard Buchner)(1860–1917)国籍:德国190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获奖理由:发现无细胞发酵工艺,对制糖、酿酒工业产生重大意义。
8、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1871–1937)国籍:英国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获奖理由:对元素蜕变以及放射化学的研究成果为“人工核反应”技术奠定基础。
9、威廉·奥斯特瓦尔德(F.Wilhelm Ostwald)(1853–1932)国籍:德国190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获奖理由:为催化剂作用、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方面的研究作出突出贡献。
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告诉你什么是分子机器
“ 简 单地 说 , 分 子机器就 是一种新 物质, 三位诺 贝尔获 奖者创造 了3 种不同类型的分子机 器, 而化学的 一个 要意 义就 是创造 新 物质。 ” 浙江 大学 教授 黄飞鹤 告诉记 者。 黄飞鹤 主要从 事超分 子化学 方面的研 究工作, 从2 0 0 5 年起 仟浙江 大学 化学 系教授 , 筹 建超 分 化 学研究小组 。“ 三 位科学家最牛的地方 是, 通过人 工创造了比纳米 尺度还小的机器。 ” 他说。 黄飞鹤 说, 超 分子领域 的研究成 果并不 是第 一次获得 诺 贝尔奖, 1 9 8 7 年, 就有 三位科学 家凭借 “ 发展和使 用了可以进 行高选 择 性结构特 异性相互 作用的分子” 获得 了当年 的诺 贝尔化学奖。 其中法 国籍获奖 者让一马里 ・ 莱恩, 还是 今年诺 叭尔化学奖 获得者 法 国科学家 让一 皮埃 尔 ・ 索 维奇的导师。 虽然 在化学奖 颁出后 , 不少评论 都提 及今后可以利用三位 科学家的研究攻 克癌症 等, 但在 黄飞鹤看来, 超 分子研究 领域 不仪
伯 纳德 ・ L . 费林 加
1 9 5 1 年出生于荷兰, 1 9 7 8 年从荷
兰 格 罗宁根 大学 获得 博 士 学 位 , 现
前 是 法 国斯 特 拉 斯 堡 大 学 荣 休
教授 以及 法国国家科 学研 究中心 ( C N I  ̄ S ) 名誉主任。
年和 1 9 6 6 年 在 爱丁堡 大学获得 学士 学位 和 博 士 学位 。 1 9 8 2 年 在 爱丁堡
生物 体内那些 像机器一样 运转的 东西 , 可以用实验 室的烧 瓶 、 试管 等仪 器, 用基本的非 生命 体化合物 来合成 出来 , 并用这些
南加州大学知名校友
立思辰留学360介绍,南加利福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又译南加州大学,简称南加大(USC),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1880年由监理会创立,是美国西海岸最古老的私立研究型大学,世界著名高等学府。
是美国大学协会(AAU)成员、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
学校的电影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传播学院、商学院、公共政策学院、医药学院、建筑学院、工程学院和多媒体学院等居全美前十。
在2016年U.S.News美国大学本科排名第23位,2016年U.S.News世界大学排名第44位,2016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49位。
常年被U.S.News评为全美本科最难被录取的大学之一。
学校拥有顶尖的电影艺术学院,校友获得奥斯卡奖数量居全美第一。
在历届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南加大校友累计获得144枚金牌、93枚银牌和72枚铜牌,金牌数量和获奖总量居全美高校第一。
2017年USNews美国大学排名,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排23名。
立思辰留学介绍,知名校友学术界尼尔·奥尔登·阿姆斯特朗(Neil Alden Armstrong):人类史上首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
1969年7月21日凌晨2点56分,阿姆斯特朗的左脚踏上月球,并说:“这是一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亚利耶·瓦谢尔(Arieh Warshel):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与美国科学家马丁·卡普拉斯、迈克尔·莱维特因给复杂化学体系涉及了多尺度模型而获得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
丹尼尔·麦克法登:(Daniel L. McFadden):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他以“对分析离散选择的原理和方法所做出的发展和贡献”而获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詹姆斯·赫克曼 (James Joseph Heckman) :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由于他在计量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贡献与丹尼尔·麦克法登一起获得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现代生物学家:亚利耶·瓦谢尔人物简介
瓦谢尔对未来生物学的发展充满信心
瓦谢尔还对科学家的责任和担当寄予厚望
• 他认为生物学的研究将继续取得重要突破
• 他希望科学家们能够关注社会问题,为人类的发展做出
• 他期待着生物学的研究成果能够为人类带来更好的生活
贡献
• 他倡导科学家们要坚守科学伦理,弘扬科学精神
CREATE TOGETHER
谢谢观看
瓦谢尔还研究了蛋白质合成的机制
• 他发现了一些与蛋白质合成相关的酶和蛋白质
• 这一研究对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亚利耶·瓦谢尔在细胞生物学领域的研究
瓦谢尔在细胞生物学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细胞分裂与细胞周期
• 他研究了细胞分裂的机制和细胞周期的调控
• 这一研究对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瓦谢尔还研究了细胞信号传导的机制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OCS
• 他发现了一些与细胞信号传导相关的蛋白质和酶
• 这一研究对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03
亚利耶·瓦谢尔的影响力与荣誉
亚利耶·瓦谢尔在学术界的声誉与影响力
瓦谢尔是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科学家
瓦谢尔在学术界具有很高的声望
• 他的研究成果在生物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 他曾担任多个国际学术组织的领导职务
亚利耶·瓦谢尔的价值观与人文关怀
瓦谢尔是一位具有强烈人文关怀的科学家
瓦谢尔还非常重视科学普及和教育工作
• 他关注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
• 他积极参与科学普及活动,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
• 他认为科学家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关注人类福祉
• 他致力于培养新一代科学家,为科学事业做出贡献
亚利耶·瓦谢尔对未来的展望与期许
[课外阅读]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三名美国科学家
[课外阅读]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三名美国科学家马丁·卡普拉斯犹太裔,1930年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为美奥双重国籍。
卡普拉斯1953年在美国加州理工获得博士学位。
目前担任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以及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迈克尔·莱维特1947年生于南非比勒陀利亚,为美英双重国籍。
他1971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目前担任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职位。
亚利耶·瓦谢尔1940年生于以色列,为美以双重国籍。
瓦谢尔1969年获得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博士学位,目前是美国南加州大学杰出教授。
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10月9日在瑞典揭晓,美国科学家马丁?卡普拉斯、迈克尔?莱维特及亚利耶?瓦谢尔因给复杂化学体系设计了多尺度模型而共享奖项。
以前化学家是用塑料球和棒创造分子模型,现在则是用计算机建模。
分子和化学反应的精确建模对于化学的进步至关重要。
化学反应的速度非常快,在几分之一毫秒间,电子就会从一个原子核跳到另一个原子核。
经典化学在这里已无用武之地。
Karplus、Levitt的Warshel工作的突破意义在于他们设法让牛顿的经典物理和完全不同的量子物理结合在化学过程的建模之中。
经典物理的强项是计算简单,可用于建模非常大的分子,但弱点是无法建模化学反应。
为了模拟化学反应,化学家不得不使用量子物理,但量子物理需要惊人的计算量,因此只能用于小分子。
他们三人的工作结合了两者的长处,发展出同时利用经典物理和量子物理的方法。
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瓦谢尔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
他在采访中表示在洛杉矶的午夜醒来后得知自己获得诺贝尔奖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现在就期盼着12月到瑞典首都领奖。
瓦谢尔说:“简单地说,我们的研究就是借助电脑分析蛋白质的结构,最终了解蛋白质的工作机制。
”本周初,三位美国科学家凭借发现细胞的囊泡运输调控机制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英国和比利时的两位科学家凭借创建能够解释大爆炸后物质如何形成的理论问鼎诺贝尔物理学奖。
“我的研究都是在满足我的好奇心”——记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瓦谢尔
“我的研究都是在满足我的好奇心”——记2013年诺贝尔
化学奖得主瓦谢尔
倪好
【期刊名称】《世界教育信息》
【年(卷),期】2013(026)024
【摘要】亚利耶·瓦谢尔(Arieh Warshel),1940年11月20日出生于以色列,拥有美国和以色列双重国籍,目前在美国南加州大学任教。
2013年10月,他与拥有美国和奥地利双重国籍的马丁·卡普拉斯(Martin Karplus)、拥有美国和英国双重国籍的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 Levitt)共享诺贝尔化学奖。
亚利耶·瓦谢尔教授于1966年获得以色列理工学院本科学位。
【总页数】3页(P12-14)
【作者】倪好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用创造力和好奇心超越我们眼见的世界——访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弗朗索瓦·恩格勒
2.诺贝尔奖得主中的双子寿星r——隆重庆贺199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博耶和斯科教授百年华诞(下)
3.“好奇心”:创新之本源——诺贝尔奖得主霍夫曼对好奇心及其价值的理解
4.诺贝尔奖得主中的双子寿星——隆重庆贺199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博耶和斯科教授百年华诞(上)
5.读写之乐——记一九九六年诺贝尔奖得主维斯瓦娃·席姆博尔斯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6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名单公布三位分子化学家获奖
2016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名单公布三位分子化学家获奖2016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名单公布三位分子化学家获奖发布时间:2016-10-05 18:41来源:凤凰网分享到:•••••【导语】:2016年诺贝尔奖化学奖授予让- 皮埃尔·索维奇、J.弗雷泽·斯托达特、伯纳德·L·费林加三人,以表彰其设计并建造了“分子机械”。
当地时间10月5日,诺贝尔奖评委会在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由三位科学家共享,分别是让-皮埃尔·索维奇(法国),J·弗雷泽·斯托达特(美国),伯纳德·L·费林加(荷兰),表彰他们在“分子机器设计合成”做出的贡献今天(5日)下午斯德哥尔摩时间11时45分(北京时间10月5日17时45分)揭晓了2016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奖名单,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的让-皮埃尔·索瓦(Jean-PierreSauvage)、美国西北大学的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SirJ。
FraserStoddart)以及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伯纳德·费灵格(BernardL。
Feringa)因其在“在分子机器的设计和合成”方面的成就获得此项殊荣。
此前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华裔科学家张锋和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卢煜明入选今年引文桂冠奖化学领域的获奖名单,被认为是今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有力争夺者。
二十多年来诺贝尔化学奖得主1990年—1999年1990年:伊莱亚斯·科里(美)开发了计算机辅助有机合成的理论和方法。
1991年:理查德·恩斯特(瑞士)对开发高分辨率核磁共振(NMR)的贡献。
1992年:罗道夫·阿瑟·马库斯(美)对创立和发展电子转移反应的贡献。
1993年:凯利·穆利斯(美)迈克尔·史密斯(加)对DNA化学的研究,开发了聚合酶链锁反应(PC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利耶· 瓦谢尔资料,2016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篇一: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1901-2015)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1901-2015) 获奖者 国籍 年份 雅各布斯· 亨里克斯· 范托 1901 年 荷兰 夫 1902 年 赫尔曼· 费歇尔 德国 斯凡特· 奥古斯特· 阿伦尼 1903 年 瑞典 乌斯 1904 年 威廉· 拉姆齐爵士 1905 年 阿道夫· 冯· 拜尔 1906 年 亨利· 莫瓦桑 1907 年 爱德华· 比希纳 1908 年 欧内斯特· 卢瑟福 1909 年 威廉· 奥斯特瓦尔德 1910 年 奥托· 瓦拉赫 1911 年 玛丽· 居里 维克多· 格林尼亚 1912 年 保罗· 萨巴捷 1913 年 阿尔弗雷德· 维尔纳 1914 年 西奥多· 威廉· 理查兹 1915 年 里夏德· 维尔施泰特 1916 年 未颁奖 1917 年 未颁奖 1918 年 弗里茨· 哈伯 1919 年 未颁奖 1920 年 瓦尔特· 能斯特 1921 年 弗雷德里克· 索迪 1922 年 弗朗西斯· 阿斯顿 1923 年 弗里茨· 普雷格尔 1924 年 未颁奖 英国 德国 法国 德国 英国 德国 德国 波兰 法国 法国 瑞士 美国 德国获奖原因 “发现了化学动力学法则和溶液渗透压” “在糖类和嘌呤合成中的工作” “提出了 电离理论” “发现了空气中的惰性气体元素并确定了它们在元素周期表里的位置” “对有机染料 以及氢化芳香族化合物的研究促进了有机化学与化学工业的发展” “研究并分离了氟元素, 并且 使用了后来以他名字命名的电炉” “生物化学研究中的工作和发现无细胞发酵” “对元素的蜕变 以及放射化学的研究” “对催化作用的研究工作和对化学平衡以及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原理的 研究” “在脂环族化合物领域的开创性工作促进了有机化学和化学工业的发展的研究” “发现了 1 / 9镭和钋元素, 提纯镭并研究了这种引人注目的元素的性质及其化合物” “发明了格氏试剂” “发明 了在细金属粉存在下的有机化合物的加氢法” “对分子内原子连接的研究, 特别是在无机化学研 究领域” “精确测定了大量化学元素的原子量” “对植物色素的研究,特别是对叶绿素的研究”德 国 “对从单质合成氨的研究”德国 “对热化学的研究” “对人们了解放射性物质的化学性质上的 贡献,以及英国 对同位素的起源和性质的研究” “使用质谱仪发现了大量非放射性元素的同位 素,并英国 且阐明了整数法则” 奥地利 “创立了有机化合物的微量分析法” 1925 年 里夏德· 阿道夫· 席格蒙迪 德国 1926 年 特奥多尔· 斯韦德贝里 “阐明了胶体溶液的异相性质,并创立了相关的分析法 ” 瑞典 “对分散系统的研究” 1927 年 海因里希· 奥托· 威兰 德国 “对胆汁酸及相关物质的结构的研究” “对甾类的结构以及它们和维他命之间的关系的研 1928 年 阿道夫· 温道斯 德国 究” 阿瑟· 哈登 英国 1929 年 “对糖类的发酵以及发酵酶的研究” 汉斯· 冯· 奥伊勒-切尔平 德 国 “对血红素和叶绿素的组成的研究,特别是对血红素 1930 年 汉斯· 费歇尔 德国 的合成 的研究” 卡尔· 博施 德国 1931 年 “发明与发展化学高压技术” 弗里德里希· 贝吉乌斯 德国 1932 年 欧文· 兰米尔 美国 “对表面化学的研究与发现” 1933 年 未颁奖 1934 年 哈罗德· 克莱顿· 尤里 美国 “发现了重氢” 弗雷德里克· 约里奥-居里 法国 1935 年 “合成了新的放射性元素” 伊伦· 约里奥-居里 法 国 “通过对偶极矩以及气体中的 X 射线和电子的衍射 1936 年 彼得· 德拜 荷兰 的研究来了 解分子结构” 沃尔特· 霍沃思 英国 “对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 C 的研究” 1937 年 “对类胡萝卜素、黄素、维生素 A 和维生素 B2 的研保罗· 卡勒 瑞士 究” 1938 年 里夏德· 库恩 德国 “对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的研究” 阿道夫· 布特南特 德国 “对性激素的研究” 1939 年 拉沃斯拉夫· 鲁日奇卡 瑞士 “对聚亚 甲基和高级萜烯的研究” 1940 年 未颁奖 1941 年 未颁奖 1942 年 未颁奖 1943 年 乔治· 德海韦西 匈牙利 “在化学过程研究中使用同位素作为示踪物” 1944 年 奥 托· 哈恩 德国 “发现重核的裂变” 阿尔图里· 伊尔马里· 维尔“对农业和营养化学的研究发明,特别是提出了饲料 1945 年 芬 兰 塔宁 储藏方法” 詹姆斯· B· 萨姆纳 美国 “发现了酶可以结晶” 1946 年 约翰· 霍华德· 诺思罗普 美国 “制备了高纯度的酶和病毒蛋白质” 温德尔· 梅雷迪 思· 斯坦利 美国 2 / 9“对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的植物产物, 特别是生物碱 1947 年 罗伯特· 鲁宾逊爵士 英国 的 研究” “对电泳现象和吸附分析的研究, 特别是对于血清蛋 1948 年 阿尔内· 蒂塞利乌斯 瑞典 白 的复杂性质的研究” “在化学热力学领域的贡献,特别是对超低温状态下 1949 年 威廉· 吉奥克 美国 的物质 的研究” 奥托· 迪尔斯 西德 1950 年 “发现并发展了双烯合成法” 库尔特· 阿尔德 西德 埃德温· 麦克米伦 美国 1951 年 “发现了超铀元素” 格伦· 西奥多· 西博格 美国 1952 年 阿彻· 约翰· 波特· 马丁 英国 “发明了分配色谱法” 理查德· 劳伦斯· 米林顿· 辛英国 格 1953 年 赫尔曼· 施陶丁格 西德 “在高分子化学领域的研究发现” “对化学键的性质的研究以及在对复杂物质的结构 1954 年 莱纳斯· 鲍林 美国 的阐述上 的应用” “对具有生物化学重要性的含硫化合物的研究,特别 1955 年 文森特· 迪维尼奥 美国 是 首次合成了多肽激素” 西里尔· 欣谢尔伍德爵士 英国 1956 年 “对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 尼古拉· 谢苗诺夫 苏联 1957 年 亚历山大· R· 托德男爵 英国 “在核苷酸和核苷酸辅酶研究方面的工作” “对蛋白质结构组成的研究,特别是对胰岛素的研 1958 年 弗雷德里克· 桑格 英国 究” 1959 年 雅罗斯拉夫· 海罗夫斯基 捷克 “发现并发展了极谱分析法” “发展了使用碳 14 同位素进行年代测定的方法,被 1960 年 威拉得· 利比 美国 广泛使用于考古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以及其他 学科” 1961 年 梅尔文· 卡尔文 美国 “对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研究” 马克斯· 佩鲁茨 英国 1962 年 “对球形蛋白质结构的研究” 约翰· 肯德鲁 英国 卡尔· 齐格勒 西德 1963 年 “在高聚物的化学性质和技术领域中的研究发现” 居里奥· 纳 塔 意大利 1964 年 多萝西· 克劳福特· 霍奇金 英国 “利用 X 射线技术解析了一些重要生化物质的结 构” 1965 年 罗伯特· 伯恩斯· 伍德沃德 美国 “在有机合成方面的杰出成就” “利用分子轨道法对化学键以及分子的电子结构所 1966 年 罗伯特· S· 马利肯 美国 进行 的基础研究” 曼弗雷德· 艾根 西德 罗纳德· 乔治· 雷伊福特· 诺“利用很短的能量脉冲对反应平衡进行扰动的方法,1967 年 英 国 里什 对高速化学反应的研究” 乔治· 波特 英国 “发现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倒易关系,为不可逆过程 1968 年 拉斯· 昂萨格 美国 的热力 学奠定了基础” 德里克· 巴顿 英国 1969 年 “发展了构象的概念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奥德· 哈塞尔 挪威 卢伊斯· 弗德里科· 莱洛伊“发现了糖核苷酸及其在碳水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中 1970 年 阿根 3 / 9廷 尔 所起的作用” “对分子的电子构造与几何形状, 特别是自由基的研 1971 年 格哈德· 赫茨贝格 加拿大 究” “对核糖核酸酶的研究, 特别是对其氨基酸序列与生克里斯蒂安· B· 安芬森 美国 物活性构 象之间的联系的研究” 1972 年 斯坦福· 摩尔 美国 “对核糖核酸酶分子的活性中心的催化活性 与其化 威廉· 霍华德· 斯坦 美国 学结构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恩斯特· 奥托· 菲舍尔 西德 “对金属有机化合物, 又被称为夹心化合物, 的化学 1973 年 杰 弗里· 威尔金森 英国 性质的开创性研究” 1974 年 保罗· 弗洛里 美国 “高分子物理化学的理论与实验两个方面的基础研 究” 约翰· 康福思 英国 “酶催化反应的立体化学的研究” 1975 年 弗拉迪米尔· 普雷洛格 瑞士 “有机分子和反应的立体化学的研究” 1976 年 威廉· 利普斯科姆 美国 “对硼烷结构的研究,解释了化学成键问题” “对非平衡态热力学的贡献, 特别是提出了耗散结构 1977 年 伊利亚· 普里高津 比利时 的 理论” “利用化学渗透理论公式,为了解生物能量传递作出 1978 年 彼得· 米切尔 英国 贡献” 赫伯特 · 布朗 美国 “分别将含硼和含磷化合物发展为有机合成中的重 1979 年 格奥尔 格· 维蒂希 西德 要试剂” “对核酸的生物化学研究,特别是对重组 DNA 的研保罗· 伯格 美国 究” 1980 年 沃特· 吉 尔伯特 美国 “对核酸中 DNA 碱基序列的确定方法” 弗雷德里克· 桑格 英国 福井谦一 日本 “通过他们各自独立发展的理论来解释化学反应的 1981 年 罗德· 霍夫曼 美国 发生” “发展了晶体电子显微术,并且研究了具有重要生物 1982 年 阿龙· 克卢格 英国 学意义 的核酸-蛋白质复合物的结构” 1983 年 亨利· 陶布 美国 “对特别是金属配合物中电子转移反应机理的研究” 罗伯特· 布鲁斯· 梅里菲尔 1984 年 美国 “开发了固相化学合成法” 德 赫伯特 · 豪普特曼 美国 1985 年 “ 在发展测定晶体结构的直接法上的杰出成就 ” 杰尔 姆· 卡尔 美国 达德利· 赫施巴赫 美国 中国台 1986 年 李远哲 “对研究化学基元反应的动力学过程的贡献” 湾 约翰· 查尔斯· 波拉尼 加拿大 唐纳德· 克拉姆 美国 “发展和使用了可以进行高选择性结构特异性相互 1987 年 让-马 里· 莱恩 法国 作用的分子” 查尔斯· 佩德森 美国 约翰· 戴森霍费尔 西德 1988 年 罗伯特· 胡贝尔 西德 “对光合反应中心的三维结构的测定” 哈特穆特· 米歇尔 西德 悉尼· 奥尔特曼 加拿大 1989 年 “发现了 RNA 的催化性质” 托马斯· 切赫 美国 1990 年 艾里亚斯· 詹姆斯· 科里 美国 “发展了有机合成的理论和方法学” 4 / 91991 年 理查德· 恩斯特 瑞士 “对开发高分辨率核磁共振(NMR)谱学方法的贡献” 1992 年 鲁道夫· 马库斯 美国 “对化学体系中电子转移反应理论的贡献” “发展了以 DNA 为基础的化学研究方法, 开发了聚凯利· 穆利斯 美国 合酶链锁反应 (PCR) ” 1993 年 “发展了以 DNA 为基础的化学研究方法,对建立寡 迈克尔· 史密斯 加拿大 聚核苷酸为基础的定点突变及其对蛋白质研究的发 展的基础贡献” 1994 年 乔治· 安德鲁· 欧拉 美国 “对碳正离子化学研究的贡献” 保罗· 克鲁岑 1995 年 马里奥· 莫利纳 弗兰克· 舍伍德· 罗兰 罗伯特· 柯尔 1996 年 哈罗德· 克罗托爵士 理查德· 斯莫利 保罗· 博耶 1997 年 约翰· 沃克 延斯· 克里斯蒂安· 斯科 沃尔特· 科恩 1998 年 约翰· 波普 1999 年 亚米德· 齐威尔 艾伦· 黑格 2000 年 艾伦· 麦克德尔米德 白川英树 威廉· 斯坦迪什· 诺尔斯 2001 年野依良治 巴里· 夏普莱斯 约翰· 贝内特· 芬恩 田中耕一 2002 年 库尔特· 维特里希 “对手性催化氧化反应的研究” “发展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鉴定和结构 分析的方法, 建立了软解析电离法对生物大分子进行质谱分析” “发展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鉴定 和结构分析的方法,瑞士 建立了利用核磁共振谱学来解析溶液中生物大分子 三维结构的方法” 彼得· 阿格雷 美国 “对细胞膜中的离子通道的研究, 发现了水通道” 2003 年 “对细胞膜中 的离子通道的研究,对离子通道结构和罗德里克· 麦金农 美国 机理的研究” 阿龙· 切哈诺沃 以色列 2004 年阿夫拉姆 · 赫什科 以色列 “发现了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 欧文· 罗斯 美国 伊夫· 肖万 法国 2005 年罗伯特 · 格拉布 美国 “发展了有机合成中的复分解法” 5 / 9理查德· 施罗克 美国 2006 年 罗杰· 科恩伯格 美国 “对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的研究” 2007 年 格哈德· 埃特尔 德国 “对固体表面化学进程的研究” 下村脩 美国 2008 年马丁 · 查尔菲 美国 “发现和改造了绿色荧光蛋白(GFP)” 钱永健 美国 文卡特拉曼· 拉马克里希英国 南 2009 年 “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研究” 托马斯· 施 泰茨 美国 阿达· 约纳特 以色列 理查德· 赫克 美国 2010 年 根岸英一 日本 “对有机合成中钯催化偶联反应的研究” 铃木章 日本 荷兰 美国 美国 美国 英国 美国 美国 英国 丹麦 美国 英国 埃及 美国 美国 日本 美国 日本 美国 美国 日本 “对大气化学的研究, 特别是有关臭氧分解的研究” “发 现富勒烯” “阐明了三磷酸腺苷(ATP)合成中的酶催化机理” “创立了密度泛函理论” 发展了量 子化学中的计算方法 “ 用飞秒光谱学对化学反应过渡态的研究 ” “发现和发展了导电聚合物 ” “对手性催化氢化反应的研究” 篇二:2014 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2014 年 诺 贝 尔 化 学 奖 获 得 者 .......................................................................................................... 1 2011 年—2015 年诺贝尔化 学奖获得者 ......................................................................................... 2 2014 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2014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为美国科学家埃里克· 白兹格, 美国科学家尔纳尔和德国科学家 斯特凡· W· 赫尔,以表彰他们在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