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京剧中的旦角行当

合集下载

京剧生旦净末丑的介绍

京剧生旦净末丑的介绍

京剧生旦净末丑的介绍京剧是中国的传统戏曲艺术形式之一,被誉为“华夏之艳冠”,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京剧的表演形式包括唱、念、做、打,其中的四大行当分别是生、旦、净、末丑。

每个行当都有其独特的角色特点和表演风格。

生行当是京剧中的男性角色,通常扮演英雄、官员、壮士等形象。

生行当的表演风格以刚健、威武、阳刚为特点。

生角色的动作要求力度大、身姿挺拔,行走、站立时要显得有力而稳定。

生行当有很多具体的角色类型,如文生、武生、外行生等,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扮相和表演技巧。

旦行当是京剧中的女性角色,通常扮演女主角、女侠、妃子等形象。

旦行当的表演风格以柔美、婉约、优雅为特点。

旦角的动作要求柔和、流畅,舞台上的步履轻盈、姿态优雅。

旦行当也有不同的角色类型,如正旦、花旦、老旦等,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扮相和表演技巧。

净行当是京剧中的丑角,通常扮演憨厚、滑稽、幽默的形象。

净行当的表演风格以夸张、搞笑、活泼为特点。

净角的动作要求灵活、敏捷,舞台上的表情和动作要能够引起观众的笑声。

净行当也有不同的角色类型,如亮净、黑净、老净等,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扮相和表演技巧。

末行当是京剧中的配角,通常扮演男性角色,如丞相、官员等形象。

末行当的表演风格以稳重、端庄、严肃为特点。

末角的动作要求稳定、大气,舞台上的表情和动作要能够凸显角色的身份和地位。

末行当也有不同的角色类型,如正末、小末、老末等,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扮相和表演技巧。

京剧生旦净末丑四大行当是京剧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行当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生旦净末丑四大行当的表演形式和技巧都经过世代传承和不断创新,成为了京剧这一独特艺术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四大行当的表演,京剧能够展现出丰富多样的角色形象,吸引观众的目光,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京剧生旦净末丑的表演艺术不仅仅是一种戏剧形式,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为世人所称道。

在今天,京剧生旦净末丑的艺术传承依然在不断进行着,为我们带来了无尽的艺术享受和思考。

浅析京剧的行当

浅析京剧的行当

《京剧艺术赏析课》论文《浅析京剧的行当》学院:外国语学院班级:英语(英日)102班姓名:余婷学号:5101510055浅析京剧的行当在开学之初,我观看了电影《梅兰芳》,在其中,了解了梅兰芳先生。

从那时开始,觉得京剧不再是我以前想象中的那样枯燥无味吵闹,反而,我觉得京剧是一门与国人气节相关的艺术。

二梅兰芳先生出神入化的表演更是让更多的人了解了这么艺术表现形式。

我也正是因为他,而开始了解京剧。

正好,学校为我们安排了这么选修课,因此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它。

通过老师的介绍,我也对京剧有了更多的认识。

下面,我将谈谈京剧的行当。

京剧在塑造人物方面有其独特的造型语言。

它把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物划分为不同的行当,一般说来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京剧中的“生“,一般指剧中扮演男子的演员,其中又可细分为“老生”、“小生”、“娃娃生”和“武生”“老生”,顾名思义就是中老年男子角色,在剧中多扮演正直刚毅的人物形象,例如京剧《伍子胥》中的伍子胥.他们演出时要戴挂在耳朵上的假胡须,在京剧的行话中也叫“髯口”,因此还专门有一套髯口上的表演功夫。

胡须的颜色表示了人物的年龄。

年约三十岁,所戴胡须为黑色。

年约六十,所戴胡须为白色。

老生在剧中一般注重演唱和细腻表演,唱腔上也最为丰富。

台词用京剧中的韵白来表现,演唱用真声,风格刚劲、挺拔、质朴、醇厚,动作造型也以雍容、端方、庄重为基调。

与老生相对应的是“小生”,在京剧中指青少年男子角色,他们在剧中的动作造型儒雅倜傥、秀逸飞动。

在演唱上采用真假声结合的唱法,演唱风格华美明亮。

例如京剧《白蛇传》中的许仙。

小生中又可分为扇子生,翎子生,武小生,穷生等。

“娃娃生”则是小男孩。

“武生”是指扮演剧中年轻的男性武将,他们用高超的武打技术来展示剧中人物的武艺高强。

不重演唱,注重武打动作的娴熟和技巧的难度。

例如京剧《长坂坡》中的赵云。

京剧中把女性统称为“旦”,其中按照人物的年龄、性格又可细分为许多行当,如“正旦”、“花旦”、“彩旦”等等。

浅谈京剧花旦的表演艺术形式

浅谈京剧花旦的表演艺术形式

浅谈京剧花旦的表演艺术形式姜波【摘要】京剧名扬国内外,是我国的国粹,京剧也是在众多戏曲种类中是最重要的剧中之一.京剧属于皮黄腔.皮黄腔是西皮腔与二黄腔相结合的产物.西皮腔与二黄腔的起源众说不一,他们原来都是各自独立的声腔,产生于不同地区,各有自己发展的过程,至乾隆年间方开始合流.在1790年,乾隆皇帝八十寿辰,安徽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进京祝寿,皮黄腔开始进入京城,为清末京剧形式奠定了基础.道光年间,二黄、西皮在北京进一步合流,出现"老生三杰"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他们为京剧成熟做出了突出贡献.京剧是皮黄腔系统中最具代表性的剧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就是指皮黄戏.本文结合自身的经验,浅显的谈一下笔者对京剧花旦表演艺术形式的研究与心得.【期刊名称】《黄河之声》【年(卷),期】2016(000)006【总页数】2页(P122-123)【关键词】京剧;花旦;表演形式;艺术形式【作者】姜波【作者单位】辽宁省营口市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营口 115000【正文语种】中文京剧的形成和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全国剧种,是中国传统音乐乃至整个传统艺术在近代发展最重要的历史成果。

京剧是由清乾隆末至咸丰年间先后进京的徽汉两调长期同台共艺,在1790年,乾隆皇帝八十寿辰,安徽的三庆、四喜。

春台、和春四大徽班进京祝寿,皮黄腔开始进入京城,为清末京剧形式奠定了基础。

道光年间,二黄、西皮在北京进一步合流,出现“老生三杰”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他们为京剧成熟做出了突出贡献。

京剧是皮黄腔系统中最具代表性的剧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就是指皮黄戏。

以皮黄腔为主而有吸收熔铸诸调众艺于一身,约于道光年二十年至咸丰末初步形成。

初称“京调皮黄”,民国初年到上海演出时被称为“京班”、“京调”、“京戏”,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曾被称为“国剧”、“平局”,1949年后始定名为“京剧”。

这便是京剧的由来。

众所周知,京剧的服饰都是相当有讲究的,以服饰给人物形象进行加分,更是直面的将人物性格展现给观众。

浅析京剧旦角之花旦

浅析京剧旦角之花旦

浅析京剧旦角之花旦“行当”是中国戏曲特有得表演体制,是依照传统剧目中不同角色类型与表演特点划分得.京剧行当将舞台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型,各行当又有更为细致得划分,旦行既是戏曲舞台上女性角色得总称,并依照角色得性格、年龄社会地位等不同被划分为青衣(正旦)、花旦、刀马旦、武旦、花衫和老旦等行当.花旦,是旦行中得一支,区不于正旦(旧称“青衣”)、刀马旦、武旦和老旦等.扮演得多为天真烂漫、性格活泼得妙龄女子.也有得是属于泼辣,放荡得中、青年女性.影视界所称得“当家花旦”,指得也是善演如此角色得演员,想来是从京剧借用得称谓.花旦是传统戏曲女性角色,其特点是重念功,善话白,以做功为主,花旦行当扮演得剧中人物,动作性非常强,多是天真爽朗得小小姐,能讲会道得女子,或放荡毒辣得泼妇等. 花旦行当能够细分为闺门旦、玩笑旦、风骚旦和泼辣旦.闺门旦多为闺阁女孩,比如《铁弓缘》中得陈秀英、《小放牛》中得村姑、《花田错》中得春兰等角色.玩笑旦多为民间少妇,是喜剧人物,如《打面缸》中得李三春,《下河南》中得媒婆,《打面缸》中得周腊梅,《一匹布》中得沈赛花和《香罗帕》中得秦姨妈等角色.风骚旦多为放浪淫荡得妇女,如《乌龙院》中得阎惜姣,《翠屏山》中得潘巧云、《双钉记》中得白金莲、《杀子报》中得徐氏、《战宛城》中得邹氏等.泼辣旦多为性格爽朗、泼辣得妇女,如《猎虎记》中得顾大嫂、《四进士》中得田氏、《巴骆和》中得九奶奶马金定等角色.coM花旦行当所扮演得人物类型众多,而且涉及范围非常广,因此,舞台表现形式、手段、技巧,既丰富多样,且斑斓绚丽.花旦行当得眼神技巧运用新奇独特,如《小上坟》等剧目.再确实是虚实结合得表演手段,这种手段在花旦行当得表演中运用得既典型,又普遍,如《拾玉镯》“轰鸡、数鸡、寻鸡、喂鸡”这组表演动作中鸡舍、房门、米缸、米和鸡基本上依靠演员得手臂、呼叫、跑动、眼神得技巧使观众看到这些虚拟得、并不存在得东西,以及活蹦乱跳得小生命得存在.又如《拾玉镯》中得“习针黹”确实是一段典型得虚实结合得表演,书是实得,夹在书里得线是虚得,手绢是实得,针线是虚得,通过演员得手、眼、表情动作使虚与实得物体交汇融合,成为一体,如绣手绢、选针、选线、抽线、打结、咬线头、纫针、穿线、搓线、捋线打结、穿针走线做活等整套得表演动作既真实地再现生活,又充分地表现戏曲表演艺术得美.又如《挂画》,锤子为实,钉子为虚,盘子为实,画卷为虚,虚实结合,巧妙展示,使虚实协调一致,浑然一体,完美地展示在观众面前,毫无夹生之感.《花田错》春兰给卞机赶制绣鞋,在看不见得钉子上捋麻搓线,在一个鞋底上用看不见得粗针麻线穿来走去,使观众观其憨态.花旦一词,来自元代夏庭芝得《青楼集》:凡妓,以墨点破其面者为花旦.元杂剧就有花旦杂剧一类.朱权在明朝洪武三十一年所著得《太和正音谱•杂剧十二科》更把花旦杂剧列为《烟花粉黛》,充分讲明花旦是以扮演妓女为主得类型.《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得赵盼儿确实是一个典型花旦得例子.通过多个朝代,花旦成了中国各种地点戏曲,譬如汉剧、昆剧、京剧和粤剧,共有得性格造型花旦,兴起于元杂剧.多扮演热情、机智得女性,如关汉卿《救风尘》中得赵盼儿.其后得“昆山腔”中,称为“贴旦”.昆曲(剧)中,至今还有“一、二、三、四、五、六、贴”之讲.即为老旦、正旦、玩笑旦、泼辣旦、刺杀旦、闺门旦与贴旦.贴旦还兼演娃娃生,如《认子》中得江流僧(即幼年唐三藏)便是.清代,秦腔演员魏长生到北京,引进跷功(即足上绑木质小足,模拟缠足行走),更成为花旦表演中得特技.近世善演花旦得名宿,当属京剧“四大名旦”中“荀派”创始人荀慧生,以及创成“筱派”得筱翠花(本名于连泉)二位.荀先生以演闺门旦、大小花旦获誉;于先生以演玩笑旦、泼辣旦、刺杀旦称绝.四个扮演不同年龄、身份、性格之剧中人得“行当”.花旦中,又有闺门旦、玩笑旦、泼辣旦、刺杀旦得分支.闺门旦,扮演得是还没有出嫁得女孩,其中性格内向、腼腆得,与正旦接近,如“荀(慧生)派”戏《勘玉钏》中得俞素秋、《红楼二尤》中得尤二姐.《凤还巢》中得程雪娥,尽管多由“梅(兰芳)派”正旦扮演,也能够归入闺门旦中.玩笑旦,扮演得是喜剧、闹剧中爱讲爱笑、好打好闹得人物.不唱“皮黄”,而唱“南锣”、“吹腔”、“柳枝腔”等民间小调,用唢呐伴奏.如《小上坟》、《小放牛》、《打面缸》、《打花鼓》中得女性.泼辣旦,扮演得是举止放荡、讲话锐利得女性.如《翠屏山》中得潘巧云、《乌龙院》中得闫惜姣、《巴骆和》中得马金定.刺杀旦,有两种认识:一是讲刺杀不人得;一是讲被不人刺杀得.前者如《双钉记》中得白金莲、《双铃记》(也称《马思远》)中得赵玉、《杀子报》中得徐氏;后者如《战宛城》得邹氏等.笔者作为京剧花旦演员,在艺术道路上应当深入考虑艺术竞争得规律和意义,因为鼓舞艺术竞争,鼓舞艺术风格得多样性,关于京剧艺术得振兴,至关重要.。

京剧艺术中旦行的划分

京剧艺术中旦行的划分

京剧艺术中旦行的划分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有数不胜数的文化瑰宝,而京剧艺术无疑是其中最为夺目的之一。

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门,每一门中又可以分为不同的专行。

而我今天要谈的,则是京剧艺术中旦行的分类。

一般来说,旦行可以被分为正旦、花旦、武旦、刀马旦、以及老旦等等,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这几种专行都有什么样的特点。

正旦:正旦是旦行中最为重要的专行之一,其扮演的角色多为端庄而严肃的,如一些贤妻良母、或者是贞洁烈女类型的角色就大多为正旦。

利、身段灵巧,以体现出角色的活泼、烂漫。

根据剧中角色的不同,花旦又可分为闺门旦、玩笑旦、泼辣旦、刺杀旦,或大小花旦等等,受篇幅所限,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典型的花旦角色有《勘玉钏》中的俞素秋,《翠屏山》中的潘巧云,《双钉记》中的白金莲等等。

武旦及刀马旦:广为大家所熟知的刀马旦实际上应为武旦的一种,武旦,顾名思义,扮演的角色都是一些精通武艺的角色,而这其中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短打武旦,此类武旦最为显著的特点即是穿短衣裳,一般不骑马,于“唱、念、做、打”中较为重视“念”和“打”两项。

此类角色中典型的有:《打焦赞》的杨排风,《泗州城》的水母,《打店》的孙二娘等等。

而武旦中的另外一种,就是所谓的长靠武旦,即刀马旦,此类角色一般穿大靠,穿盔带甲,骑马,持刀,表现出的是中国古代女将军、女侠客的一派飒飒英姿,刀马旦不仅武功要出色,而且在做工等方面也要擅长,一个优秀的刀马旦应该是“唱、念、做、打”上的“全能型人才”。

典型的刀马旦角色有《穆柯寨》、《穆天王》、《破洪州》的穆桂英,《棋盘山》的窦仙童,《三休樊梨花》的樊梨花等等。

老旦:老旦所扮演的角色显而易见应为老年女性,老旦一行的表演特点为唱、念都用本嗓,用真嗓,但又讲究一个婉转迂回。

不同曲目中的老旦用功不同,如“《钓金龟》的康氏,《赤桑镇》的吴妙贞,《望儿楼》的窦太真,《遇皇后》、《打龙袍》的李后等,都属于唱工老旦,专门以唱工为主;而《清风亭》的贺氏,《西厢记》的崔老夫人,《李逵探母》的李母等都属于做工老旦。

浅谈中国戏曲行当中的生行与旦行

浅谈中国戏曲行当中的生行与旦行

浅谈中国戏曲行当中的生行与旦行戏曲行当的发展演变,总的趋势是由繁而简,直到今天,生、旦、净、丑成为戏曲的四大行当。

上千出的戏曲剧目中,有不可胜数的人物形象,他们都可以归入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每一个大的行当中,还可以再做更加细密的划分。

本篇只对中国戏曲行当中的生行与旦行做以较为详尽的探讨。

一、生行中国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扮演男性角色的行当,在京剧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泛指净、丑之外的男角色,主要包括老生(过去京剧中原有生、外、末三行,后来统称为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

生的名目最早见于宋元南戏,指剧中男主角,与元杂剧的正末相当。

清以后又衍化为老生、小生、外、末四个支系。

按其扮演人物属性、性格特征和表演特点,大致可分为老生、小生、外、末、武生、娃娃生等类。

生除了红生某些勾脸的武生之外,其他都是素脸,也就是内行说的“俊扮”,即扮相都是洁净俊美的。

外,泛指生的副角,不表现确定的性格特征,唯汉剧的外唱、念、做并重。

末,沿袭南戏、北杂剧之名目,正末(男主角——端庄正派,如张生)、副末(男配角)、外末(老年男子,如监斩官)、小末(少年)等,今多数剧种已并入老生行。

武生扮演擅长武艺的人物,分长靠武生和短打武生两类。

娃娃生扮演儿童角色,京剧中还有娃娃武生。

1.老生主要扮演的一般都是富有正义感的、性格正直刚毅的、中年或老年的正面男性人物。

因多戴髯口,故又称须生、“正生”,俗称胡子生。

京剧老生行因性格与身份的不同,表演艺术特点的不同,可分为安工老生或称唱功老生(又称“唱功老生”、“王帽生”、大部扮演帝王、官僚、书生一类人物,以唱功为主,在舞台上安详稳重,动作较少,故称“安工”,如《上天台》中的汉光武帝刘秀、《捉放曹》中的陈宫等),靠把老生(大都扮演武将一类的人物,由于扎靠(戴盔披甲)、使用刀枪把子(剧中人使用的兵器)而得名,如《定军山》中的老将黄忠、《战太平》中的花云、《镇潭州》中的岳飞等),衰派老生(又称“做功老生”。

传统京剧艺术中旦角的指法

传统京剧艺术中旦角的指法

传统京剧艺术中旦角的指法标题:传统京剧艺术中旦角的指法传统京剧艺术中,旦角是京剧四大行当之一,其表演形式独特,指法也是旦角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传统京剧中旦角的指法技巧和特点,以及其在表演中的重要作用。

在传统京剧中,旦角的指法技巧是非常关键的。

旦角演员通过手指的灵活运用,展现角色的情感、性格及气质。

指法可以分为基本指法和特殊指法两类。

首先,基本指法是旦角表演中最常用的手指动作。

其中包括“莲花指”、“雁字指”、“竖指”等。

莲花指是旦角表演中最经典的手势之一,具有优雅、柔美的特点。

演员通过手指的弯曲和伸展,展示角色的高贵和娇柔。

雁字指则是旦角表演中常用的指法之一,通过手指的舒展和收缩,展现角色的自信和果决。

竖指则多用于表达角色的坚毅和决心。

其次,特殊指法是旦角表演中的亮点之一。

旦角演员通过特殊的手指动作,增加角色形象的独特性和个性化。

例如,“花指”、“飞鸟指”等,这些特殊的手势需要演员有更高的技巧和灵敏度。

花指通过屈曲手指并用力挥舞,营造出优美、浪漫的氛围。

飞鸟指则需要演员将手指展开成翅膀的形状,并以飞翔的姿态展现角色的自由和灵动。

旦角的指法在京剧表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手指的灵活运用,旦角演员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指法的运用不仅需要演员具备出色的技巧,还需要对角色的理解和把握。

只有通过精湛的指法技巧,旦角演员才能将角色形象呈现得更加生动和传神。

总之,传统京剧艺术中旦角的指法是其独特之处之一。

通过手指的灵活运用,旦角演员能够展现角色的情感、性格和气质。

基本指法和特殊指法的运用都需要演员具备出色的技巧和对角色的深入理解。

只有通过精湛的指法技巧,旦角演员才能将角色形象展现得更加生动和传神。

在欣赏京剧表演时,我们可以更加关注旦角的指法表演,感受其中的艺术魅力。

京剧旦角五官分析

京剧旦角五官分析

京剧旦角五官分析
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按传统,有“生、旦、净、末、丑”的五大行当。

脸谱被誉为角色“心灵的画面”。

旦分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

旦角全为女性。

青衣: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亦叫花衫,以花艳为特色,以演皇后、公主、贵夫人、女将、小贩、村姑等角色为主。

武旦、刀马旦:为演武功见长的女性。

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为中老年妇女。

京剧包含了其它的戏剧,妆容和行头都是很夸张的,这就使得男人可以扮成女人,女人扮成男人。

京剧和其它戏剧的脸谱都是用写实的、夸张的、繁复的服饰,更易于隐藏或改变性别。

男孩子扮演花旦,脸大、五官清晰,化妆、衣着、打扮,都能很美;女子容貌清丽,梳着发髻,可以让少年,尤其是学长,看起来十分俊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京剧中的旦角行当
提到京剧中的行当,最为人津津乐道便是那些表现女性形象的旦角。

之所以为人们所熟稔,主要原因便是旦角常常由男性京剧表演艺术大师反串,而这些反串角色往往将女性的柔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深入人心,成为时代的经典。

接下来我就会从分类,流派,知名表演艺术家等方面来谈谈旦角这一个行当。

旦角的主要分类
旦角主要分为正旦,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这几大类别。

正旦又称“青衣”,是指戏曲里那些稳重端庄中年妇女形象。

之所以被称为“青衣”,是因为这些角色常常穿着青色褶。

这类角色的表演特点是以唱功为主,动作幅度较小。

比较著名的正旦角色由《铡美案》中的秦香莲,以及《二进宫》中的李艳妃。

花旦主要是指戏曲里用来表现年轻活泼、俏丽可人形象的哪一类角色。

这类角色诸如由小家碧玉的姑娘,以及一些活泼可爱的丫鬟。

花旦的表演特点是以做功和念白见长。

比较著名的花旦角色有人们所熟知的《西厢记》中的红娘。

刀马旦多指戏曲中女将、女元帅之类的角色。

刀马旦的表演特点是唱、念、做并重。

虽也有打的戏份,但是不如武旦激烈。

最重要的是刀马旦比较重身段,着重需要表现出人物稳重威武的气质。

知名的刀马旦角色由《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

武旦是指那些身怀武艺的江湖女子或者神怪精灵一类的角色。

表演时长长穿着紧身衣,侧重翻打。

典型的角色有《白蛇传》中的青蛇。

老旦顾名思义是指一些老年女性角色,表演时用本嗓常年,多重唱功。

《红灯记》中的李奶奶就是典型之一。

彩旦又称“丑婆子”,亦是用本嗓唱念,重说白。

表演、化妆很夸张。

与丑角类似,表演滑稽诙谐。

多是喜剧性角色。

诸如《西施》里的东施。

《拾玉镯》里的刘媒婆。

除此之外,还发展出了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艺术特点而形成的新的一类旦角——花衫,如《霸王别姬》中的虞姬。

旦角的主要流派
京剧旦角中主要有八大流派。

它们分别是:梅派、尚派、程派、荀派、张派、王派、赵派,以及黄派。

这八大派系的创始人都是中国京剧发展史上传奇式的人物,当真称得上真正的宗师。

梅派的创始人物是中国京剧史上的丰碑级人物梅兰芳。

梅兰芳精心专研京剧表演艺术,勇于创新,发展了很多优秀曲目,并创造了很多优美的艺术形象。

梅兰芳大师的努力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流派——“梅派”。

“梅派”在无论是在
国内,还是在国际上,都享有崇高的荣誉。

著名的“梅派”传人由言慧珠、杜近芳等人。

尚派的创始人是尚小云,是一位极具天分的表演艺术大师,称其天纵之才一点也不为过。

比较著名的尚派亲传弟子有张蝶芬、赵晓岚、雪艳琴等人。

其弟子张君秋在日后更是自创了“张派”。

程派创始人乃程砚秋。

程派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的高度结合。

唱腔幽咽婉转,跌宕起伏。

“程派”擅长表演悲剧,大多表现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

荀令香、陈丽芳、赵荣琛都是其得意门生。

荀派创始人荀慧生将青衣、花旦、闺门旦、刀马旦的表演熔于一炉。

荀大师在腔、念白、身段、化妆等方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造,早就日后独树一格的“荀派”艺术。

荀慧生大师还善为人师,一生收徒无数。

徒弟吴纪敏,长子荀令香,女儿荀令莱都是其得意传人。

张派创始人张君秋专供青衣。

王派创始人王耀卿除了表演聊的之外,更是戏曲教育方面的一代宗师。

赵派创始人赵燕侠综合了王派、荀派、梅派的特点自成一派。

黄派的创始人是黄桂秋。

知名旦角表演艺术家
提起旦角这个行当,人们最先想起,也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一定是京剧四大名旦。

他们分别就是上文所提到的梅派、尚派、程派、荀派的创始人: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以及荀慧生四位大师。

四大名旦的成为石油沙大风于1921年在天津《大风报》创刊号上首次提出的。

后来,《顺天时报》更是将梅兰芳评为“伶界大王”,后又奉其为“四大名旦”之首,从此定下了梅派的百年江山。

后来王瑶卿大师风别各用一个字来评价四大名旦的个人特色。

梅兰芳是“样”,尚小云是“棒”,程砚秋是“唱”,慧生是“浪”。

“四大名旦”的人生经历可谓精彩纷呈,传奇轶事更是数不胜数,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如上,就是我从分类,流派,知名艺术家这三个方面来简单地谈了谈旦角这一京剧行当。

京剧博大精深,再大篇幅的论文也不足以表现其特有的魅力。

我们还需要从日常的京剧观影中学会欣赏京剧无穷无尽的艺术魅力,领略其贯穿不同时代的艺术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