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分级标准讲解
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
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突发事件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突然发生的、严重影响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突发性事件。
突发事件的发生可能会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对于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对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危害程度。
1. 一级突发事件,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危害,可能引发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如大型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等。
2. 二级突发事件,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较大危害,可能引发较大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如中型自然灾害、较大事故等。
3. 三级突发事件,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一定危害,可能引发一定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如小型自然灾害、一般事故等。
二、应急能力。
1. 一级突发事件,对应急能力要求极高,需要全国范围内的资源协调和支援,如国家重大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等。
2. 二级突发事件,对应急能力要求较高,需要跨地区范围内的资源协调和支援,如地方性自然灾害、较大事故等。
3. 三级突发事件,对应急能力要求一般,需要地方内部资源协调和支援,如局部自然灾害、一般事故等。
三、社会影响。
1. 一级突发事件,可能引发全国范围内的社会恐慌和重大舆论关注,对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2. 二级突发事件,可能引发跨地区范围内的社会关注和一定舆论关注,对当地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造成较大影响。
3. 三级突发事件,可能引发局部范围内的社会关注和一定舆论关注,对当地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四、应对措施。
1. 一级突发事件,需要立即启动国家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调动全国范围内的资源进行救援和应对。
2. 二级突发事件,需要启动地方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调动跨地区范围内的资源进行救援和应对。
3. 三级突发事件,需要启动当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调动地方内部资源进行救援和应对。
综上所述,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主要从危害程度、应急能力、社会影响和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评估和划分,以便更好地指导应急响应和资源调配,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分类分级标准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分类分级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突发事件层出不穷,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分类分级标准成为了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的作用不仅在于对突发事件进行分级处理,还在于提高紧急情况下的处理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本文将围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分类分级标准展开讨论,从突发事件的定义、分类、分级标准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突发事件的定义突发事件是指在日常生产生活等活动中,由于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突然发生并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的事件。
突发事件的性质通常具有突然性、意外性和不可预测性,它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多种形式。
二、突发事件的分类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和特点,可将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
1.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灾害性事件,如地震、洪涝、台风、暴雨、干旱等。
自然灾害具有普遍性、不可控制性和破坏性,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
2.事故灾难事故灾难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灾害性事件,如交通事故、工业事故、建筑事故、食品安全事故等。
事故灾难通常具有突发性、突然性和破坏性,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3.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卫生事件是指传染病暴发、食品中毒、环境污染等对公共卫生造成严重危害的事件。
公共卫生事件具有传染性、延展性和影响范围广泛,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4.社会安全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是指恐怖袭击、暴力事件、抢劫盗窃等对社会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通常具有隐蔽性、危害性和不可预测性,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分类分级标准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其应急处理的分类分级标准也存在差异。
一般来说,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分类分级标准包括事件等级划分、应急响应级别以及救援行动等级等多个层面。
突发事件分级标准
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一、自然灾害(一)水旱灾害特大水旱灾害特大水旱灾害是指省内大范围受灾,造成特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或者局部地区遭受毁灭性灾害。
重大水旱灾害1.河流干流堤防出现重大险情或决口,对下游安全造成直接重大影响的险情或垮坝;2.河流洪水泛滥致使城市及人口聚集的村镇受淹;3.洪水造成重要铁路、国道、高速公路中断;4.对城乡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的干旱缺水;5.其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水旱灾害。
较大水旱灾害1.河流干流堤防出现较大险情或决口,对下游安全造成直接较大影响的险情或垮坝;2.河流洪水泛滥致使城市及人口聚集的村镇局部受淹;3.洪水造成地方铁路、地方公路中断;4.对城乡居民生产、生活造成较大影响的干旱缺水;5.其他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或较多人员伤亡的水旱灾害。
一般水旱灾害—1—一般水旱灾害是指辖区内小部分区域受灾,造成人员伤亡或一定经济损失的灾害。
(二)气象灾害特大气象灾害特大气象灾害是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城区区和50平方公里以上较大区域造成特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
重大气象灾害1.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暴雨、冰雹、雪灾、沙尘暴、雷雨大风等灾害;2.对社会、经济及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的高温、寒潮、大雾等灾害;较大气象灾害1.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暴雨、冰雹、雪灾、沙尘暴、雷雨大风等灾害;2.对社会、经济及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较重影响的高温、寒潮、大雾等灾害。
一般气象灾害一般气象一灾害是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在本县局部范围内造成一定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的气象灾害。
(三)地震灾害特大地震灾害特大地震灾害是指在境内发生 6.5级以上或者造成特大人员—2—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的地震。
重大地震灾害1.人口密集的城镇地区5.0级以上地震;2.其他地区5.5级以上地震;3.周边邻近我县发生6. 0级以上并对我县造成破坏的地震;4.县内外震级未达到上述标准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损失或对社会产生严重影响的地震。
突发事件应对等级
突发事件应对等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突发事件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我们面对的突发事件各异,对应的应对等级也有所不同。
为方便大家准确应对不同的突发事件,下面将详细介绍突发事件应对等级。
一、一级应对等级一级应对等级通常是指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类事件可能对公共安全产生严重的影响,需要迅速组织并调动各种资源,全力以赴进行灾难救援。
一级应对等级的突发事件包括地震、洪水、火灾、重大交通事故等。
应对措施:1.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组织专业救援队伍开展救援工作。
2.紧急通知相关部门,全力动员各种资源支援救援工作。
3.保障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4.组织受灾群众的生活救援和医疗救治。
二、二级应对等级二级应对等级通常是指对公共安全或正常社会秩序产生一定影响的突发事件,如建筑火灾、暴力抢劫、严重污染等。
这类事件需要快速并决断地采取应对措施,控制和减小其对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的影响。
应对措施:1.启动自动应急预案或紧急事件应对文件办法,安排救援人员和组织资源。
2.严密监控情况的发展,确保有效的信息传递和指挥。
3.告知公众危险情况,告知应对方法,积极引导公众求生自救。
三、三级应对等级三级应对等级通常是指对个别人员或财产产生一定威胁的突发事件,如一场小规模交通事故、建筑物漏水等。
这类事件的风险相对较低,处理起来对应对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较低。
应对措施:1.及时组织救援人员防止事故扩大化,避免产生二次事故。
2.通过公共媒体传递信息,提醒公众注意安全。
以上就是突发事件应对等级的详细介绍。
在面对不同的突发事件时,我们一定要做到镇定应对,冷静处理。
不同等级的突发事件,有不同的应对措施,而且每一种应对措施都需要我们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去认真运用。
只要我们有信心和毅力,相信一切困难都能够被克服。
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分级标准
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分级标准一、引言突发事件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以意外发生、突破预期、具有较大危害性和突变性质的事件。
为了更好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应急响应分级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二、目的和范围本文档的目的是为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提供一套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分级标准,以便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高效地做出应对,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本文档适用于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涉及应急管理工作的相关部门和人员,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三、分级标准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将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一级响应、二级响应、三级响应和四级响应。
1. 一级响应一级响应适用于具有较大规模、较高风险和危害程度的突发事件,对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的事件。
例如: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
响应措施:-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展开应急救援工作;- 快速调动资源,提供紧急救援、防控、抢修等服务;- 实施人员疏散、紧急救助、物资调配等紧急措施;- 启动应急通信系统,确保信息沟通畅通;- 加强舆情监测和应对,及时发布信息,防止恐慌等。
2. 二级响应二级响应适用于较大范围、较高风险和危害程度的突发事件,对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较大威胁的事件。
例如:交通事故、大型火灾等。
响应措施:- 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指挥部,协调相关部门展开应急救援工作;- 调度和协调各方资源,提供支援和协助;- 加强现场救援、伤员救治,确保人员安全;- 实施封控、疏导等应急措施;- 加强舆情引导,发布权威信息,遏制谣言传播。
3. 三级响应三级响应适用于较小范围、较低风险和危害程度的突发事件,对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一定威胁的事件。
例如:小型火灾、简单救援等。
响应措施:- 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指挥部,指挥协调相关部门展开应急救援工作;- 快速调度和协调相关资源,提供必要的援助;-加强现场处置、伤员救治,确保人员安全;- 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和协助;- 发布相关信息,引导舆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标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标准一、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二)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
(三)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
(四)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
(五)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
(六)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
(七)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在一个区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6天)发生5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或者相关联的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区。
(二)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三)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区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例以上,或流行范围波及2个以上区。
(四)霍乱在一个区内流行,1周内发病30例以上,或波及2个以上区,有扩散趋势。
(五)乙类、丙类传染病波及2个以上区,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
(六)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尚未造成扩散。
(七)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1个区以外的地区。
(八)发生重大医源性感染事件。
(九)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
(十)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以上死亡病例。
(十一)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上。
(十二)境内外隐匿运输、邮寄烈性生物病原体、生物毒素造成我境内人员感染或死亡的。
(十三)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三、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肺鼠疫、肺炭疽:6天内,一个区级行政区域发生5例以下。
(二)腺鼠疫:6天内,一个区级行政区域连续发生10例以上,或波及2个以上区。
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概览
1.一次造成10人以上死亡的杀人、爆炸、纵火、投放危险物质等案件;在公共场所造成6人以上死亡的案件,或采取绑架等手段,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或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案件。
2.抢劫现金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或财物价值50 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盗窃现金50万元以上或财物价值300万元以下,或抢劫金融机构或运钞车,盗窃金融机构现金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案件。
2.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资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
3.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造成重大直接经济损失。
3.非法倾倒、埋藏剧毒危险废物事件。
3.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故。
自然
灾害
类
水灾
区域内中型、位置重要的小(一)型水库出现险情。
一般大中小型水库发生垮坝或出现对下游安全造成直接影响的重大险情。
2.在1个平均潜伏期内,5个以上县(区)发生猪瘟、新城疫疫情,或疫点数达到10个以上,或发生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狂犬病、炭疽等二类动物疫病暴发流行。
2.在1个平均潜伏期内,猪瘟、新城疫疫点数达到30个以上。
2.动物暴发疯牛病等人畜共患病感染到人并继续大面积扩散蔓延。
社会安全事件类
群体性事件
1.参与人数在100人以上、1000人以下,影响较大的非法集会游行示威、上访请愿、聚众闹事、罢工、罢课、罢市、阻断交通等,或人数不多但涉及面广和有可能进京的非法集会和集体上访事件。
2.发生在省内人口较密集地区7.0级以上地震。
地质灾害
1.因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灾害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因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
突发公共事件简要分级标准(参考)
突发公共事件简要分级标准(参考)一、地震灾害特大:造成300人以上死亡,直接经济损失占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以上,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7.0级以上地震,人口密集地区发生6.0级以上地震。
重大: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6.0级以上7.0级以下地震,人口密集地区发生5.0级以上6.0级以下地震。
较大:造成10人以上50人以下死亡,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5.0级以上6.0级以下地震,人口密集地区发生4.0级以上5.0级以下地震。
一般:造成10人以下死亡,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4.0级以上5.0级以下地震。
二、安全事故特大: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重大: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较大: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一般: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地质灾害特大: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
重大: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
较大: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
一般: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四、群体性事件特大:参与人数在1000人以上,发生打、砸、抢等违法行为。
重大:参与人数在100人以上、1000人以下,发生打、砸、抢等违法行为。
较大:参与人数在30人以上、100人以下,无打、砸、抢等违法行为。
一般:参与人数在5人以上、30人以下,无打、砸、抢等违法行为。
备注:涉及少数民族、宗教、退役军人等敏感人群或1人以上死亡也要及时报送。
五、恐怖袭击事件不分大小,一律及时报送。
应急响应分级标准
应急响应分级标准
可以根据实际要求和需要进行制定,下面是一种常见的应急响应分级标准:
一级应急响应:严重的突发事件或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需要立即组织全面的应急救援和灾后恢复工作。
二级应急响应:重大的突发事件或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较大威胁,需要迅速组织应急救援和灾后恢复工作。
三级应急响应:较大的突发事件或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一定威胁,需要有系统有序地组织应急救援和灾后恢复工作。
四级应急响应:一般的突发事件或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较小威胁,需要适当组织应急救援和灾后恢复工作。
五级应急响应:较小的突发事件或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威胁较低,需要适时组织应急救援和灾后恢复工作。
应急响应分级标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细化,以适应不同的应急情况。
第 1 页共 1 页。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响应分级标准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响应分级标准1、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级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及(重大)、Ⅲ(较大)和Ⅳ(一般)。《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对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进行了分级,较大和一般突发公共事件的具体分级标准由国家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或部门应急预案确定。A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启动Ⅰ响应(1)造成30人及其以上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0及其人以上生命安全,或者100人以上中毒(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灾难。(2)需要紧急转移安置10万人以上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3)超出省(市、区)人民政府应急处置能力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4)跨省级行政区、跨领域(行业和部门)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5)国务院领导同志认为需要国务院安委员会响应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B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启动Ⅱ级响应(1)造成10人及其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机10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下上、1亿元以下的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灾难。(2)超出市(地、州、盟)人民政府应急处置能力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3)跨市、地级行政区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4)省(区、市)人民政府认为有必要响应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C、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启动Ⅲ级响应:(1)造成3人及其以上、10人以下死广(含失踪),或危机10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者3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较大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2)超出县级人民政府应急处置能力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3)发生跨县级行政区安全生产事故灾难。(4)市(地、州、盟)人民政府认为有必要响应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一般事故时启动Ⅳ级响应。应急响应和事故预警存在一定的差别,预警级别是动态的,根据事件信息和事件的变化,预警级别应当时进行调整。2、国家矿山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响应分级标准按照事故灾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国家将矿山事故应急响应级别分为Ⅰ级(特别重大事故)响应、Ⅱ级(重大事故)响应、Ⅲ级(较大事故)响应、Ⅳ级(一般事故)响应等。各企业在制定预案时应结合企业实际,并参照国家矿山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制定(修订)矿山企业响应分级标准。(1)Ⅰ级响应造成或可能造成30人及其以上死亡,或造成100人以上中毒、重伤,或造成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或特别重大社会影响等。(2)Ⅱ级响应造成或可能造成10~29人死亡,或造成50~100A幅、重伤,或造成0、5~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或重大社会影响等。(3)Ⅲ级影响造成或可能造成3~9人死亡,或造成30~50人中毒、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较大或较大社会影响等。(4)Ⅳ级影响造成或可能造成1~2人死亡,或造成30人以下中毒、重伤,或一定社会影响等。。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分类分级标准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分类分级标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也在不断增加,各种突发事件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为了更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各国纷纷制定了应急处理分类分级标准,以便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减少损失,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分类分级标准对于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进行了科学的分级,以便启动各级的应急预案,做好应对工作。
一、突发事件的分类突发事件是指预期之外、突然发生的事实,它具有意外性、突然性和不确定性。
突发事件的种类繁多,可以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类。
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可以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几种类型。
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涝、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这类灾害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事故灾难包括交通事故、工业事故、火灾等事故灾难,这类灾害往往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社会安全事件包括恐怖袭击、暴力事件、食品安全事件等社会安全事件,这些事件可能会引发社会大面积的恐慌和不安定。
根据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可以分为区域性突发事件和全球性突发事件。
区域性突发事件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发生的突发事件,影响范围相对较小。
全球性突发事件指对全球范围内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都具有重大威胁的突发事件。
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一般突发事件和重大突发事件。
一般突发事件指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一定威胁的突发事件,一般不会引起大规模的社会影响。
重大突发事件指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的突发事件,可能会引发大规模的社会恐慌和不稳定。
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分类分级标准为了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各国均制定了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分类分级标准,以便能够更有效地启动各级的应急预案,做好应对工作。
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进行科学分级,对突发事件进行不同级别的应急处理,以便减少人民的损失,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突发事件的分类和分级
突发事件的分类和分级公众应急的主要对象就是各类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按严重程序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4级,社会安全事件不分级。
根据突发事件的危害性及紧急程度,对事件的预警一般也分为4级。
预警级别标示●蓝色预警:可能发生一般(Ⅳ级)突发事件●黄色预警:可能发生较大(Ⅲ级)突发事件●橙色预警:可能发生重大(Ⅱ级)突发事件●红色预警:可能发生特别重大(Ⅰ级)突发事件遇险求救办法根据自身及周围环境情况,发出求救信号。
●声响求救喊叫、吹哨子、敲打能发声的物品,甚至砸碎玻璃发出求救信号。
●光线求救用手电筒、镜子等能发光、反光的物品反复闪照,发出求救信号。
●抛物求救在高楼等处遇到危难时,可向路人抛掷枕头、空塑料瓶等软物,发出求救信号。
●旗语求救将颜色鲜艳的衣物绑在竹竿或木棍上挥舞,发出求救信号.●烟火求救在野外遇险时,在确保不发生火灾的前提下,白天可燃烧潮湿树枝、青草等产生浓烟,夜晚可点燃间隔距离相同的三堆火,发出求救信号.●标志求救如原地待援,可利用树枝、石块、帐篷、衣物等,搭建某种标志(如SOS等)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如在移动中,可一路上留下方向标志物,有助于救援人员寻找,也有助于自己迷路时作为向导。
●辨识方向☆指北针:当指北针的磁针静止后,通常标有“N"所指的方向即为北方。
☆太阳:根据日出:日落判断东方和西方,也可根据太阳下物体的阴影由西向东运动来判断南北.☆星体:在夜晚时,可先找到北斗七星,沿着“勺柄”的延伸线即可找到明亮的北极星,北极星所在的方向就是正北方。
☆树木:树木通常朝南的一侧树叶茂盛、色泽鲜艳、树皮光滑,向北的一侧则相反。
朝北一侧的树干上可能生有青苔。
☆岩石:在岩石众多的地方找一块较醒目的岩石观察,布满青苔的一面为北侧,干燥光亮的一面为南侧。
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
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突发事件是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突然发生的、对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事件。
为了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置,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突发事件分级标准。
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般来说,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应急响应等级等。
首先,根据事件的性质来进行分级。
例如,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事故灾难(如交通事故、工业事故等)、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爆发、食品安全事件等)等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其危害程度和应对措施也不尽相同。
其次,根据事件的危害程度来进行分级。
一般可以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等级别,以便于应急部门和相关单位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另外,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还需要考虑事件的影响范围。
影响范围越广,受到的影响越大,应对措施也需要更加全面和有力。
例如,地震的震级、洪水的水位、疫情的扩散范围等,都是影响范围的重要指标。
最后,根据事件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来确定应急响应等级。
不同等级的突发事件需要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例如启动不同级别的应急预案、调动不同规模的救援力量等。
总的来说,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是一个科学、系统的分类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危害程度,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应该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不断完善和提高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为人民群众的安全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在实际工作中,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应该加强对突发事件分级标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全社会对突发事件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加强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分类分级标准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分类分级标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也越来越高,这对我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分类分级标准是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根据其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其进行分类和分级,以便统一应对措施和资源分配,保障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分类分级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按事件类型分类1.自然灾害类:包括地震、火灾、洪水、台风、龙卷风等自然灾害事件;2.事故灾难类:包括交通事故、工业事故、建筑坍塌、矿难等事故灾难事件;3.公共安全类:包括恐怖袭击、绑架勒索、暴力犯罪、群体性事件等公共安全事件;4.公共卫生类:包括传染病暴发、食品安全事件、环境污染等公共卫生事件;5.社会突发事件类:包括社会抗议、群体性事件、社会事件等社会突发事件。
二、按严重程度分级1.一级突发事件:指严重影响公共秩序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需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和救援措施的突发事件。
如地震、大型火灾、救灾等级灾难性事件。
2.二级突发事件:指较大范围和程度的突发事件,需要快速响应和紧急处理的突发事件。
如交通事故、小型火灾、洪水、台风等。
3.三级突发事件:指影响范围较小、影响程度较轻的突发事件,需要及时处置的突发事件。
如群体性事件、社会抗议等。
三、按应急资源配置分级1.一级应急响应:指需要动用国家或地方重大应急资源进行救援和处理的突发事件。
如大型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灾难等。
2.二级应急响应:指需要动用地方应急资源进行救援和处理的突发事件。
如地方性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
3.三级应急响应:指由相关部门和单位依托自身力量进行救援和处理的突发事件。
如小型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
四、按部门责任划分1.防灾减灾部门:负责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预警和防范工作,提前做好灾害防范措施;2.应急救援部门:负责突发事件的紧急救援和灾后恢复工作,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3.公安消防部门:负责处理突发事件中的公共安全类事件,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等工作;4.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处理突发事件中的公共卫生类事件,疫情控制和医疗救治等工作;5.民政部门:负责灾后救助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和生产条件;6.其他相关部门和单位: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型和特点,分工合作,共同抗灾救灾。
国家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分级标准
国家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分级标准
按事故灾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安全生产事故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
(1)Ⅳ级:造成或可能造成1-2人死亡、或危及2人及以下生命安全,或造成30人以下中毒、重伤,或具有一定社会影响。
(2)Ⅲ级:造成或可能造成3-9人死亡,或危及3-9人生命安全,或造成30-50人中毒、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社会影响较大的事故。
(3)Ⅱ级:造成或可能造成10-29人死亡、或危及10-29人生命安全,或造成50-100人中毒、重伤,或造成5000-10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或社会影响重大的事故。
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
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突发事件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突然发生的、具有一定危害性和破坏性的事件,常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对突发事件进行分级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主要是根据事件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应急资源需求等因素进行评定。
本文将就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一、一级突发事件。
一级突发事件是指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危害程度极大,影响范围广泛,应急资源需求量大的突发事件。
一级突发事件通常是大型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涝、台风等)或者重大事故(如爆炸、火灾、交通事故等)。
对于一级突发事件,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全力组织开展救援和灾后恢复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二、二级突发事件。
二级突发事件是指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较大威胁,危害程度较大,影响范围较广,应急资源需求量较大的突发事件。
二级突发事件通常是中型自然灾害(如暴雨、暴雪、地质灾害等)或者一般性事故(如建筑物倒塌、交通拥堵、食品安全事件等)。
对于二级突发事件,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应立即响应,组织开展救援和处置工作,尽最大努力减少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
三、三级突发事件。
三级突发事件是指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一定威胁,危害程度一般,影响范围较小,应急资源需求量一般的突发事件。
三级突发事件通常是小型自然灾害(如雷雨、小范围洪涝、局部地质灾害等)或者一般性事故(如建筑物漏水、交通事故等)。
对于三级突发事件,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应及时响应,组织开展救援和处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四、四级突发事件。
四级突发事件是指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较小威胁,危害程度较小,影响范围较小,应急资源需求量小的突发事件。
四级突发事件通常是局部性自然灾害(如小范围暴雨、局部洪涝、局部地质灾害等)或者一般性事故(如建筑物漏水、交通事故等)。
对于四级突发事件,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响应,组织开展救援和处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减少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公司突发事件分级标准公司对各类突发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成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对涉及的突发事件分为四级:Ⅰ级事件(集团公司级)、Ⅱ级事件(企事业级)、Ⅲ(企事业下属厂矿、公司级)、Ⅳ级事件(企事业下属基层站队级)。
(一)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各类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按其性质、严重程度和影响大小等因素分为两级。
其中Ⅰ级为集团公司响应级别,Ⅱ级为所属企业响应级别。
Ⅰ级自然灾害事件:凡符合或高于下列情形之一的,为Ⅰ级自然灾害事件因灾害一次发生10人级以上伤亡或失踪。
因灾需疏散、转移、安置群众1000人以上。
因灾造成大量员工及家属难以保证基本生活条件。
因灾一次倒塌房屋100间及以上。
因灾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运行,导致受灾企业生产装置或设施50%以上生产线停产、停输或停运。
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因灾省级以上公路交通中断12小时以上。
Ⅱ级自然灾害事件低于Ⅰ级自然灾害分级标准的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为Ⅱ级事件。
(二)事故灾难突发事件(1)火灾爆炸突发事件Ⅰ级火灾爆炸事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Ⅰ级事件可能造成10人以上死亡,或5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1000万元以上的直接经济损失。
可能对社会安全、环境造成重大影响,需要紧急疏散1000人以上。
火势较大且长时间(≥2小时)未能有效控制,需要启动社会消防联防区域增援,并造成周边生产设施大面积停产,可能引发重大次生灾害事件。
Ⅱ级火灾爆炸突发事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Ⅱ级事件可能造成3—9人死亡,或10—50人以上重伤,或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直接经济损失。
可能对社会安全、环境造成重大影响,需要紧急疏散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
火势较大且长时间(≥1小时)未能有效控制,需要消防增援,并可能造成周边生产设施大面积停产。
Ⅲ级火灾爆炸突发事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Ⅲ级事件可能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重伤,或500万元以下的直接经济损失。
可能对社会安全、环境造成较大影响,需要紧急疏散500人以下。
火势1小时内未能有效控制,并可能上升为Ⅱ级事件。
Ⅳ级火灾爆炸突发事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Ⅳ级事件10人以下轻伤。
火势1小时内未能有效控制,并可能上升为Ⅲ级事件。
(2)施工现场突发事件Ⅰ级施工现场突发事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Ⅰ级事件场内发生3人以上死亡;场内发生10人以上重伤;造成100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Ⅱ级施工现场突发事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Ⅱ级事件场内发生3人以下死亡;场内发生3人以上10人以下重伤;场内发生10人以上轻伤;造成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Ⅲ级施工现场突发事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Ⅲ级事件场内发生重大危险险情时;场内发生3人以下重伤;场内发生3人以上10人以下轻伤;造成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Ⅳ级施工现场突发事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Ⅳ级事件造成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3)危险化学品严重泄露失控和中毒突发事件:指在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等过程发生的火灾事故、爆炸事故、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泄露事故,已经危及周边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的事件。
根据国家《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6年10月),按照事故灾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危险化学品泄露分为3级,Ⅰ级事件为集团公司级,Ⅱ级事件为企业级,Ⅲ级事件为企业下属单位级。
Ⅰ级危险化学品严造成或可能造成10—29人死亡重泄露失控和中毒突发事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Ⅰ级事件50—100人中毒5000—10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产生重大社会影响Ⅱ级危险化学品严重泄露失控和中毒突发事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Ⅱ级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3—9人死亡30—50人中毒直接经济损失较大产生较大社会影响Ⅲ级危险化学品严重泄露失控和中毒突发事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Ⅲ级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3人以下死亡30人以下中毒产生一定社会影响(4)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突发事件Ⅰ级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突发事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Ⅰ级事件事件发生在城镇居民区、人口密集区等社会关注区域,或城镇主干道,高速公路等重要区域。
事件发生地靠近江河、湖泊、饮水源等地,或在风景名胜、自然保护、生态功能保护等环境敏感区,对周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
事件可能造成死亡10人及以上,或重伤和死亡共20人及以上,或急性中毒50人及以上。
直接经济损失可能在1000万元以上的化学品道路运输事件。
Ⅱ级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突发事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Ⅱ级事件事件发生地距离江河、湖泊、水源或风景名胜、自然保护等环境敏感区域边缘,对周边环境造成或可能造成较大影响。
事件可能造成3—9人死亡,或急性中毒10—49人。
直接经济损失可能在500—1000万元的化学品道路运输事件。
Ⅲ级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突发事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Ⅲ级事件事件发生在非环境敏感区域附近,可能造成少量剧毒品泄露,对周边环境造成或可能造成一定影响。
事件可能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急性中毒10人以下。
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化学品道路运输事件。
(5)环境突发事件Ⅰ级环境突发事件:场外发生10 人及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50 人及以上;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Ⅰ级事件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 1 万人以上;1、2 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及沿海水域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
Ⅱ级环境突发事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Ⅱ级事件场外发生3~9 人死亡,或中毒(重伤)50 人以下;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3 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Ⅲ级环境突发事件: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Ⅲ级事件:场外发生 3 人以下死亡;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4、5 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6)交通事故突发事件Ⅰ级交通事故突发事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Ⅰ级事件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一次死亡(含失踪)1人及以上,或一次重伤3人及以上;直接经济损失在3万元及以上;视情况需要作为Ⅰ级处理的突发事件。
Ⅱ级交通事故突发事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Ⅱ级事件交通事故没有造成人员死亡(含失踪),或一次重伤3人以下;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视情况需要作为Ⅱ级处理的突发事件。
(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设计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事件。
Ⅰ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Ⅰ级事件: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的趋势。
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
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
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
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
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Ⅱ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Ⅱ级事件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6)发生5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或相关联的疫情波及2个以上县(市)。
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体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例以上,或流行范围波及2个以上市(地)。
霍乱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流行,1周内发病30例以上,或波及2个以上市(地),有扩散趋势。
乙类、丙类传染病波及2个以上县(市),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
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尚未造成扩散。
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县(市)以外地区。
发生重大医源性感染事件。
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
一次性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以上死亡病例。
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上。
境内外隐匿运输、邮寄烈性生物病原体,生物毒素造成我境内人员感染或者死亡的。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Ⅲ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Ⅲ级事件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5例,流行范围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以内。
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连续发病10例以上,或波及2个以上县(市)。
霍乱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生10-29例,或波及2个以上县(市),或市(地)级以上城市的市区首次发生。
一周内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一次性食物中毒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
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
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49人。
或死亡4人以下。
市(地)级以上人民政府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市(地)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事件的性质、发生的事件、涉及的人群以及社会影响的范围,认定是较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Ⅳ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Ⅳ级事件肺鼠疫在一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10例。
霍乱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生9例以下。
一次性食物中毒人数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
一次性发生急性职业中毒9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四)社会安全突发事件(1)恐怖袭击突发事件:按照负责应对恐怖袭击事件的人民政府级别,将应急处置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
Ⅰ级恐怖袭击突发事件国家(公安部)直接领导部署应对集团公司所属企事业单位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
Ⅱ级恐怖袭击突发事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安厅、局)负责应对集团公司所属企事业单位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
Ⅲ级恐怖袭击突发事件地、市、州人民政府(公安局)负责应对集团公司所属企事业单位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
Ⅳ级恐怖袭击突发事件县、区(含县级市)人民政府(公安分局)负责应对集团公司所属企事业单位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
(2)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群体性事件等级的确认,主要根据群众性上访涉及人员的规模以及行为的激烈程度、对企业和社会稳定的危害程度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