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城市空间分布体系PPT课件

合集下载

《城市地理学》课件PPT-第11章-城市内部地域结构

《城市地理学》课件PPT-第11章-城市内部地域结构

城市经济地租变化
由于不同的功能所要求的交通条件不同,在完全竞争的条件 下,每一功能即每一土地利用区所产生的经济地租递减曲线 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零售业的经济地租曲线梯度最大,其在市中心所 能产生的经济地租却为各功能之冠。
服务业、轻工业和批发业的经济地租曲线的梯度较零售业为 小。在住宅用地方面,多层楼房用地利用率高,每单位面积 所能产生的价值较低密度的平房为高,所以其经济地租曲线 的斜度也较平房大,农业的经济地租曲线梯度是各类经济活 动中最小的一种,因其在市中心和较偏远的市郊所产生的价 值的差别极为有限。
部分混合土地利用地区由于商业中心扩展 而改为商业用途。
再后为新发展的高级市郊住宅区和十分贫 穷的木屋居民区。
两者可能距离颇远,但亦可能近在咫尺, 而生活水平悬殊。
再后为城郊农业带。
新建的工业村则多位于旧城以外的空间。
城市的垂直差异
最后,还要指出的是,所有上述模式都是平面的, 忽视了城市的垂直差异。
城市中成片的工厂区、住宅区、商业区、文教区, 都是均质性能造就出来的均质地域。
均质地域以某项特定城市职能为衡量中心,讨论地 域表现出来的相对同一性。
换句话说,均质地域是由以某项职能为主构成的地 域(其他职能或为这一主要职能服务,或被这一主 要职能排斥),研究各类职能地域的共性——职能 均衡现象的生成和布局。
⑤根据单项职能信息图上的字母密集情况,勾 画出均质地域的边界走向。然后结合市区地形 地物、行政区划、历史过程等具体情况加以修 正,画出各种职能的均质地域图。
⑥计算各均质地域的均质度和紧凑度。
分析单项地域职能信息图及其均质度和紧凑度, 可以了解该项职能地域的分布状况、面积大小、 紧凑程度高低、质地纯净的程度;对比分析各 单项地域职能信息图,可以了解不同职能布局 的合理性。因此,划分均质地域对城市合理布 局和旧城区改造都具有指导意义。

(汇总)城市地理学城市空间分布体系.ppt

(汇总)城市地理学城市空间分布体系.ppt
级体系
最新.课件
7
2、城市吸引范围(结节区域)
城市联系所及的范围可称之为城市的绝对影 响范围。城市对外影响力的大小一般随距离 而衰减。
城市的直接吸引范围(直接腹地)是一个城 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对城市周围地区的社会 经济联系起着主导作用的一个地域。换句话 说,城市直接吸引范围的形成是区域内同级 城市空间交互作用力量平衡的结果。
最新.课件
2
第一节 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
一、相互作用的分类
海格特(P. Haggett,1972 )借用物理学中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把空间相互作用的形式分 为对流、传导和辐射三种类型。
第一类,以物质和人的移动为特征;
第二类,各种不通过具体的物质流动来 实现的交易过程;
第三类,信息的流动和创新(新思维、 新技术)的扩散等。
最新.课件
3
第一节 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
二、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
1.互补性 对应的供需关系
2.中介机会
货物输送的A和B两地间介入了另一个 能够提供或消费货物的C地,引起货物 运输原定起止点的替换的现象。
B
B
A
C
A
C
最新.课件
4
3.可运输性
货物的可运输性由单位重量的价值所决定。 距离越长,产生相互作用的阻力越大。
(2)嘉兴与苏州间有运河和公路相通,除了 纺织行业的内部联系以外,仅有一些短期的生 产联系。大量的联系属于区内外、省内外建材 和非金属矿石的通过运输,成不了嘉兴自身的 主要联系方向。
最新.课件
16
(3)上海和杭州是两个比嘉兴等级更高 的城市。
(4)用断裂点公式检验,上海与杭州之 间的断裂点,按铁路里程43计.5%距杭州51.23 公里,约在海宁县斜桥站西,与嘉兴市 直接吸引范围的西界大体一致。

城市地理学PPT 第七章 城市空间分布体系

城市地理学PPT 第七章  城市空间分布体系

空间扩散的障碍
自然障碍:如河流、湖泊、山脉、沙漠等; 自然障碍 文化障碍:如语言、种族、宗教上的差异等; 文化障碍 社会障碍:反映在阶级、年龄、性别、社会 社会障碍 经济地位等; 政治障碍:如民族性、意识形态上的差异; 政治障碍 精神障碍:观念、态度、个性等。 精神障碍
第二节 中心地理论
(一)背景 (二)有关的概念和术语 (三)理论假设 (四)克氏中心地理论的要点 (五)对克氏理论的验证与讨论 (六)廖什的中心地理论 (七)廖、克学说的比较与评价
第三节 核心边缘理论与 城市吸引范围划分
●有关空间发展的几个概念 ●城市吸引范围的确定
第三节 核心边缘理论与城市吸引范围划分
空间发展的几个概念 一、均衡增长与不均衡增长 二、生长极理论 三、核心-边缘模式 核心-
第三节 核心边缘理论与城市吸引范围划分
P179) 均衡增长与不均衡增长(P179) 均衡增长论以纳克斯(R.Nurkse)为代表。 均衡增长论以纳克斯(R.Nurkse)为代表。 维持各部门均衡发展,在空间上建立许多据 点,平衡投资,互为顾客,提高购买力,扩 大生产。 不均衡增长以赫希曼(A.O.Hirschman)为代表。 不均衡增长以赫希曼(A.O.Hirschman)为代表。 在各部门之间保持某种比例的不均衡增长。集 中资金投入重点地区和主导部门,通过横向关 联效应,吸引相同产业的发展和集中;通过前 向关联效应,利用主导部门的产品发展再加工 的企业;通过后向关联效应诱发原材料生产, 扩大经济效果。
第二节 中心地理论
廖、克学说的比较
均质平原的假设:人口的均匀分布是否连续。 均质平原的假设:人口的均匀分布是否连续。 市场区的概念:服务中心与生产中心。 市场区的概念:服务中心与生产中心。 关于六边形结构的最理想形式 :最大服务 范围与最低级职能的门槛需要。 范围与最低级职能的门槛需要。 关于K值的含义:K值的确定;不同的商品的 关于K值的含义: 值的确定; 不同市场区。 不同市场区。 关于城市分布的均匀性。 关于城市分布的均匀性。

第八章 城市空间分布体系 ppt课件

第八章  城市空间分布体系  ppt课件

赖利(W.J.Reilly)
“零售引力规律”
公式: 其中:
Ta Tb
=
Pa Pb
(
db da
)2
Ta 为从中间地带被吸引到a 城市的贸易额; Tb 为从中间地带被吸引到b 城市的贸易额; Pa为a城市的人口;
Pb为b城市的人口;
PPT课件
8
da 为该中间地带与a城市之间的距 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db 为该中间地带与b城市之间的距离。 地理学意义:一个城市对周围地区的吸
市集合。
一、相互作用的分类
海格特(P. Haggett) 1972年 对流、传导和
辐射
PPT课件
2
• 二、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
• 美国学者厄尔曼(E.L. Ullman)认为相互作 用产生的条件有三个:互补性、中介机会和可 运输性。
• 1、互补性
• 职能差异
• 厄尔曼认为,从供需关系角度出发,两地间的 相互作用需要有一个前提条件,即它们之中的 一个有某种东西提供,而另一个对此种东西恰 有需求,这时才能实现两地间的作用过程。厄 尔曼称这种关系为互补性(Complementarity)
PPT课件
10
雷文斯坦(E.G.Ravenstein) 1880年
公式:Iij =
WiPi WjPj Dijb
其中:Iij ——i, j两个城市间的相互作用量; Wi和Wj——人口加权系数; Pi和Pj——i, j两个城市的人口规模; Dij——i, j两个城市间的距离; b——距离摩擦系数。
PPT课件
• 中介机会起两种作用:首先,可以节省运输费 用;其次,中介机会影响运输
PPT课件
4
• 3.可运输性

城市地理学PPT课件

城市地理学PPT课件

第三节 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
城市相关科学: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 城市社会学、城市规划学、环境科学等 一、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 二、城市地理学与城市经济学 三、城市地理学与城市社会学 四、城市地理学与环境科学 五、城市地理学与城市形态学?
第四节 我国城市地理学发展概况
思考题:
1、城市地理学发展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包括哪 些方面? 2、城市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3、宏观城市地理学研究与微观城市地理学研 究的主要区别何在?
四、经济增长与城市化 经济总量的增加与经济结构的优化 经济增长与城市化水平的正相关关系
表 4-1 1981 年不同经济类型国家的 GDP 与城市化水平 国家类型 低收入国家 中等收入国家 高收入石油出口国家 工业发达国家 非市场经济工业国家 平均 引自:许学强 国家数 33 63 4 19 6 126 人均 GDP(美元/人) 260 1400 12630 10320 4640 2304 城市化水平(%) 17 45 66 78 62 41
大城市与小城市间发展速度上的差异
(表4-9)
三、当代世界城市化的重要特征 (一)全球化 (二)大城市的发展 超级城市 (super city) 的出现 (表4-10) (三)城市职能高级化趋势 弗莱德曼(J.Friedmann):“The World City Hypothesis” 世界城市 (world city) 与 全球城市 (global city)
地理位置、地形、水文、资源条件等 (表3-1)
二、区域经济地理条件
相对位置、交通、人口、经济结构与经济发 展水平等
第三节 其他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等 不同地区城市景观的差异 (图3-2) 第四节 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一、商品农业与中心地职能主导型城市 二、区际贸易与流通职能主导型城市 三、产业专门化与综合职能主导型城市

城市地理学—第八章城市空间分布体系

城市地理学—第八章城市空间分布体系
有相当大的影响。
三、城市间、城市和区域间的相互作用
3.相互作用模式
各种相互作用模式的产生,旨在寻求空间组织中 相互作用的特点和规律。比较著名的有引力模式、 潜力模式。
(1)引力模式
引力模式是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推导出来的。
该模式认为,两个城市间的相互作用与这两个城市的人口 规模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其一般形式如下:
城市之间、城市和区域之间不断地通过交通、 通讯等联系通道发生着物质、能量、人员和信 息的交换,我们把这些交换称之为空间相互作
用(spatial interaction) 。
通过空间相互作用,使空间上彼此分离的城 市结合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即 城市空间分布体系。
6
一、相互作用的分类
(一)相互作用的类型
典型的例子就是移民过程。
实际上,现象的空间扩散过程常常采取多种方式。
2、空间扩散的阻力和障碍
1)阻力 新事物接受者的接受情况 阻力因人而异,从而影响接受的时间长短、
所形成的空间格局和接受者比率的饱和程 度
2、空间扩散的阻力和障碍
(1)阻力
新事物接收者的数量和时间分布呈正态分布
2、空间扩散的阻力和障碍
Iij
Wi Pi Wj Pj D b ij
Iij为i、j两个城市间的相互作用量,Pi为第 i个城市的人口规模。 Dij两个城市间的距离,b为测量距离摩擦作用的指数。 WiWj为经验确定的权数。
25
(2)潜力模式
计算一个城市与城市空间分布体系内所有城市(包括它 自身)的相互作用量时,那么,只需要应用引力模式分 别求出这个城市与其它每一城市的相互作用量,然后再 求和,就可以得到。总结成公式形式如下:
新英格兰南部的节结地域

高中地理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 (共63张 PPT)

高中地理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 (共63张 PPT)

工业集聚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 交流和协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等。从而扩大总 体生产能力,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
✓城市发展初期的老工业区:是以市场、资本、劳 动力、交通网等优越条件吸引工业,自然团聚而成。 布局较乱,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
✓随着工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第三产业的兴起,城 市土地日益紧张,大多数企业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 出。为了降低成本、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工厂企业 纷纷被迫向市区边缘外移,甚至在市区外围形成一 个包围城市的环状区域。
城市区位分析 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中心地理论
2011年3月11日 13:46
日本本州岛附近海 域发生9.0级地震, 引发海啸
图为地震前后的城 市
思考:
地震后城市建设 时应该怎么样进 行区位选择?
避开地质灾 害频繁的地 区
1.城市选址应避开地质灾害 (如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频繁的地区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10
2009年上学期
2、气候
世界城市分布图
大约60°N以南的欧洲地区
美国的东北部地区
东亚日本、朝鲜半岛及我 国东部沿海和平原地区
世界的城市主要分布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带。 干旱、高寒、湿热地区,城市分布少。 中低纬度沿海地带,气候温暖湿润。
3、水源(临水而居)
为什么城市大多临近河流、湖泊、海洋? 能提供水源、航运、军事防卫、旅游等功能。 哪些地点容易形成城市?
一、城市概述
1.城市的定义: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 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 中心。 2.城市的分类 (1)按照城市的行政级别:
直辖市、地级市和县级市。 (2)按照城市职能:

城市地理学城市空间分布体系PPT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城市地理学城市空间分布体系PPT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a.资本流指标:银行、证券等金融行业资本流转情况; b.信息流指标:长途电话、电报流量和流向等; c.客流指标:民航、铁路、长途汽车旅客流量和流向等; d.物流指标:粮食、油料、生猪、工业原料等物资起源范围等 向心联络指标;经本城市中转主要物资批发范围等离心联络指标。 调查重点主要在该城市与周围同级城市间中间地带。
da
城市A
城市C db
城市B
21/96
⑵断裂点公式
1949年康弗斯(P.D.Converse)在赖利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寻找 平衡点“断裂点公式”(分界点公式):
假如分别计算出中心城市A和周围若干个邻近同级 城市之间断裂点,用平滑曲线将它们连接起来,就会得 到A 城市吸引范围。
在实际划分时,还要考虑自然地理边界(山脉、海 洋等)、政治边界(国界等)等对交互作用流妨碍原因。
①同级别中心城市确实定 应依据城市行政等级、人口规模、经济实力等指标 ,同时参考交通网络,主要采取定性方法找出离该城市 最近一圈同级城市。尤其是当区域内城市很多,使用简 单定性分析往往难以确定城市职能等级,这时就需要计 算每个城市中心度,再进行比较分级。
17/96
20世纪70年代,普雷斯顿(R.E.Preston)提出了城 市中心度(中心性)计算公式:
Pi d ii
(i≠j)
考虑距离指数,则有
Vi
n Pj db
j 1 ij
Pi
d
b ii
(i≠j)
26/96
⑴对潜能模式几点说明:
①Pi,Pj能够采取人口规模(此时Vi为人口潜能), 也能够采取零售额(市场势能)、收入(收入势能)等指
标替换。
②dii取值有几个看法:
ab))建dii成=1区平均半径:

第八章 城市空间分布体系

第八章 城市空间分布体系

2)潜力模式
根据引力模式,我们能计算一对城市间预 期的相互作用量。如果我们计算一个城市 与城市空间分布体系内所有城市(包括它 自身)的相互作用量时,那么,只需要应 用引力模式分别求出这个城市与其它每一 城市的相互作用量,然后再求和,就可以 得到。
四、空间扩散
空间扩散是空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形式, 采取空间扩散方式的流是在特定的时间和 空间中从源生地产生,经过若干时间后扩 散到接受者中。
2)中心地理论的出现标志了现代城市地理学的形 成。
以假设条件为基础,通过逻辑演绎建立的中心地 理论是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及运用方法上的重大 突破,它不仅导致“空间分析学派”的建立,而 且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和人文地理学中理论研究和 数学方法应用的热潮。
瑞典的城市规划(中心地理论的应用)
50年代,美、英等国学者对发达资本主义 国家的中心地体系作了大量的验证。60年 代起,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发展中国家的中
K值
固定(K=3,4,7) 非固定、K=3、4、7、9……
二、市场网 在需求圆锥体的基础上,廖士进一步阐述了市场
去由圆形转为六边形的过程。
廖什的市场区组织的发展过程 六边形具有最接近于圆的优点,也具有比三角形和正 方形等其他多边型运送距离最短的特点,因此需求可
达到最大化。
廖士体系比起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体系更
为一般的中心地体系。廖士的体系中克里 斯泰勒的3种形式(K=3、4、7)仅是其中 的特例。廖士通过不断改变六边形的方向 和大小,得到不同规模的市场区(K=3、4、 7、9、12、13、16、19… …)。
空间扩散理论是瑞典学者哈格斯特朗于1953 年提出的。空间扩散研究被益为本世纪人 文地理学研究中两项最重大的贡献之一。
1、传染扩散:现象从一个元生点向外作空 间扩散,如果是渐进的、连续的过程,我 们叫做传染扩散。

第八章 城市空间分布体系课件

第八章 城市空间分布体系课件

如何配置的?这就涉及到中心地布局的三大模式:
3、中心地布局模式
★市场原则(三三制原则)
(1)首先确定A级中心地的六边形市场区; (2)在它的六个角的顶端各布置一个B级中心
地,并形成相应的六边形市场区,其面积=A级 市场区的1/3。 (3)依次建立C、D…..级中心地及其市场区。
K=3(K值:各级中心地控制范围的比值)
单一商品的中心地是很少的
。事实上,任何一个中心地
,主了取得聚集经济效应,
总是在想方设法的生产多种
商品,使其商品多元化。由
于商品的种类和档次不同,
因而其形成的市场区(六边
形区域)必然有所不同。
高级货物和低级货物:
单位占用 资金 销售范围
销售价格
需求频度
高级货物 高
大 高 低
低级货物 低
小 低 高
汽车等 普通商品
纽约的潜力最高,达550以上。以纽约为中心,人口潜 力向西、南、北三面渐减。总的趋势是,它与人口密度
的分布大致相同。人口潜力分布在经济空间中反映了人 的相互作用,因而对经济活动的区位决策更为重要。
二、城市吸引范围的确定 (一)概念
绝对影响范围:城市联系所及的范围 城市的直接吸引范围:是一个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对城市 周围地区的社会经济联系起着主导作用的地域。
Db Da Pb Pa
Da D /(1 Pb Pa
三、空间扩散
(一)含义:指思想、创新、文化特质和行为模式等 从其发源地向外扩展和传播。
瑞典学者哈格斯特朗(T. Hagerstrand)于1953年首次提出; 20世纪人文地理学研究中两项最重大的贡献之一。
(二)空间扩散的基本类型
传染扩散(Contagions Diffusion) 等级扩散(Hierarchical Diffusion) 重新区位扩散(Relocation-type Diffusion)

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空间结构(多图)PPT课件

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空间结构(多图)PPT课件

.
30
方案一: 1、居住密度较大,居住环境不易改善,条件差。 2、职工上下班时交通拥挤。
读方图案二,完成课本24页的活动。 1、分散了居住用地,降低居住密度,居住条件好。 2、分散居住可以缓解交通压力。 共同缺点: 我国北方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工 业产生的污染物会影响居住地。
合 作 探 究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
1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商业用地
工业用地
政府机关用地
利用类型
住宅用地 休憩及绿化用地
交通用地
农业用地
.
2
2、功能区的形成
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 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相同。
同类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聚
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可以 减少运费,降低生产成本。
靠近铁路、河流、公路(交通比较 便捷地带)不断向城市外缘移动
.
22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含义: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 构成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也叫做 城市地域结构。
2、典型模式:
同心圆模式
多核心. 模式
扇型模式23
在大多数城市中,住宅区面积往往占城市空间
40%-60% 。 可分为高级. 和低级住宅区
6
住宅区
是城市居民休养生息的场所,是城市
最基本的功能区。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 方式。
在大多数城市中,住宅区面积往往占 城市空间40%-60% 。
可分为高级和低级住宅区
.
背向发展
7
.
8
.

地理城市与地理环境城市空间结构课件ppt

地理城市与地理环境城市空间结构课件ppt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
城市化进程推动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大量人口向城市集中,从而推动了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在城市化初期,城市以集中式 发展为主,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城市开始向周边区域扩展,形成多个副中心或卫星城。在 城市化后期,城市更加注重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因此组团式发展模式逐渐成为主流。
03
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规律 与影响因素
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规律
集中式发展模式 城市空间结构最初以集中式发展 为主,城市中心逐渐形成并成为 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混合式发展模式 目前大多数城市采用混合式发展 模式,即结合集中式和分散式的 特点,形成多中心、多功能、多 层次的城市空间结构。
分散式发展模式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交通条件 的改善,城市开始向周边区域扩 展,形成多个副中心或卫星城。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由于数据和方法的限制,本研究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在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时,未能全面考虑 所有影响因素。
未来研究方向
尽管本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例如如何更好地量化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因 素,如何制定更加有效的城市规划政策等。
实践应用前景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城市规划和决策提供参考和建议,希望通过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促进城市的可 持续发展。
《地理城市与地理环境城市 空间结构课件ppt》
2023-10-29
目 录
• 地理城市概述 • 地理环境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 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规律与影响因素 • 地理城市的空间结构模式及优化策略 • 案例分析:典型地理城市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 • 总结与展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经济的发展。】
精品课件
7
(三)可运输性(交通运输条件、可运度)
空间交互关系是靠交通运输这一基本条件来实 现的。交互关系的大小与运输成本、运输时间有 关。当运输距离太长、费用太高,或运输时间太 长,导致商品流通的经济效益很低或无效益,即 使存在某种互补性,交互作用也难以发生。
精品课件
8
空间交互关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距离衰减 规律(distance-decay regularity)——区域间的 空间交互关系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加而衰减。
如果两地间存在着自然(高山、大海、沙漠、戈壁 等)或文化(不同的语言、文化、政治制度、消费习惯等) 障碍,则空间交互作用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 产生中介机会,引起货物运输原定起止点的替换。
一般来说,中介机会可起到节省运费、减少长距离 交互作用的作用。
【准确把握中介机会,可促进一个国家、地区、城
6.城市等级体系
不同规模的结节点和结节区域的组合。不同等级的结节点
有不同等级的结节区域,低等级的结节区域被高等级的结节区
域所覆盖,高等级的结节区域又被更高等级的结节区域所覆盖,
从而组成层层嵌套的城市等级体系。
精品课件
12
(二)城市吸引区边界的确定
城市吸引边界的确定,就是结节区域的划分。从理论上讲, 可以通过各种分析找到城市间吸引力的平衡点,并可以在地图上 画出每个城市的吸引范围界线,实际上,由于城市的每个职能都 可以划分出各自的吸引范围,并且多数是不一致的,因此,城市 吸引范围的边界是一个过渡带。
精品课件
10
三、城市间、城市和区域间的相互作用
(一)基本概念
1.结节点
结节点是指在人口流动和能量物质交换中具有聚焦性的特殊地 段。城市是区域中的结节点(村庄、小城镇也是各自区域的结节点)。
2.吸引区
每个结节点都有一个按其有效服务半径的区域,称为“吸引 区”。吸引区的大小取决于结节点所提供的商品、服务和各种机会 的多少。一般来说,结节点的人口规模越大,其吸引区域也越大。
第八章 城市空间分布体系
精品课件
1
第八章 城市空间分布体系
❖学习目标:掌握中心地理论的模型、发展及 验证等内容。了解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的 内容、廖士景观的内涵、核心与边缘理论的相 关知识。熟悉中国城市的空间分布情况。
❖学习重点:中心地理论的模型、发展、验证 及评价;核心与边缘理论。
❖学习难点:中心地理论;廖士景观。
城市空间分布体系。
精品课件
3
一、交互作用的分类
(一)交互作用的类型
1.对流——人流、物流
主要指产品、原材料等物质的运输和人口的移动。
2.传导——金融流(货币流)
是指城市间所进行的各种交易,它以货币流的 形式表现出来。
3.辐射——信息流 指的是信息的流动和新思想、新技术等创新的扩散。
精品课件
4
(二)交互作用的载体
3.结节区域
由结节点及其吸引区组成的区域。
精品课件
11
4.城市绝对影响范围
城市人流、物流、金融流等对外联系所及的范围。一个区
域可以同时接受很多城市的影响。
5.城市直接吸引范围
即城市吸引区,是指某一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在社会经
济联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地域。城市吸引区的形成是区域内同级 城市空间交互作用力量平衡的结果。
城市的吸引范围的特点为:
①边界模糊性和动态性 ②内部联系强度的过渡性 ③相互之间的等级层次性
精品课件
13
1.经验的方法
在国外,通常通过调查来研究城市的吸引范围,
主要调查项目有:
①线上调查:调查交通线上各点的车流资料,获
得净运流。两城市间净运流最小的点,就是两城市运
输流的界线。
②面上调查:通过面谈访问,了解居民购买或出
精品课件
17
20世纪70年代,普雷斯顿(R.E.Preston)提出了城 市中心度(中心性)的计算公式:
C=R+S-αMF
精品课件
16
一般来说,城市单指标的吸引范围和两个城市之间的多指标 吸引范围比较容易确定,但要寻找一个中心城市和若干个同级城 市之间的综合性的吸引范围就比较复杂,问题的关键在于:
①同级别的中心城市的确定 应根据城市的行政等级、人口规模、经济实力等指 标,同时参考交通网络,主要采用定性的方法找出离该 城市最近的一圈同级城市。特别是当区域内城市很多, 使用简单的定性分析往往难以确定城市的职能等级,这 时就需要计算每个城市的中心度,再进行比较分级。
精品课件
2
第一节 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
城市之间、城市与区域之间不断地通过交通、
通讯等联系通道发生着物质、能量、人员和信息的
交换——(城市的)空间相互作用(空间交互作用、空
间相关)(spatial interaction)。
通过空间交互作用,使不同规模、等级、职能
的城市结合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行的指向来确定城市的吸引范围。
③点上调查:通过调查城市商业、服务业等各种
企事业单位的顾客来确定吸引范围。
精品课件
14
根据铁路通勤流向⑴、报 纸发行范围⑵、电话通话 次数⑶、工业公司首脑的 办公地点⑷、银行首脑的 办公地点⑸、综合得到 模式边界⑹
纽约和波士顿腹地的划分(一)
精品课件
15
纽约和波士顿腹地的划分(二)
即经济学中的供需关系,是指空间交互作用产生于 两地间供应和需求联系的存在(贸易关系)。
供需关系导致了商品、劳动力、资本、信息在地域 间的流动,没有供应和需求这两个基本条件,空间交互 作用关系不会产生。因此互补性是构成空间交互作用的 基础,两地间互补性越大,流动量也越大。
精品课件
6
(二)中介机会(侵入影响、侵入机会)
1.交通网络 物质和人口的移动必须通过铁路、公路、航空、 水路、管道等交通网络。所以交通是城市对外联系的 重要载体。 2.通讯网络 包括电话、电报、网络、卫星通讯等在内的通讯 网络是城市对外信息联系的主要手段、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 (一)互补性(互补关系)
空间交互作用
距离
精品课件
9
货物的可运输性是由单位重量商品的价值决定的, 价值高的商品运距长;可运输性也是时间的函数,随 着时间的推移,运输工具革新、运输网络完善,会导 致运费下降,使可运度大。
可运输性也显著影响着人的购物出行行为(人们愿 走较少的路程去购买低价值的商品,愿走较远的路程 去购买价值高的商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