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温度测量解析

合集下载

生理学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生理学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二)能量的去路 1.转移: 热能(50%以上) 三磷酸腺苷(ATP):是体内重要的储能物 质,又是机体能量的直接提供者。 磷酸肌酸(CP):是ATP的贮存库。 2.利用: 肌肉收缩、腺体分泌、合成代谢和神经传导等
转变
热能、机械功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 (一)测定原理: 机体的能量代谢也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即在安静不作外功时,机体物质代谢过程中所 释放的能量全部转化为热能。 因此,测定机体在单位时间内发散的总热 量,就可测算出整个机体在单位时间内能量代 谢的量,即能量代谢率。 (二)测定方法: 直接测热法、间接测热法、简便测算法
(2)皮肤血流量改变: 机体可通过交感神经系统调节皮肤血管的 口径,改变皮肤血流量,以改变皮肤温度来控 制散热。在炎热环境中,交感神经紧张性降低, 皮肤血管舒张,动-静脉吻合支开放,皮肤血 流量增加,皮肤温度升高,散热作用增强;反 之,散热作用减弱。 环境温度↑↓→交感神经紧张性↓↑→血 管舒张(收缩)→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关闭) →血流↑↓→散热↑↓
四、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 (一)基础代谢的概念: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 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 基础状态:所谓基础状态是指清醒、安静、静 卧半小时、空腹12小时以上、室温保持在20~ 25℃时人体的状态。 (二)基础代谢率 (BMR) :单位时间内的基础 代谢。 • 实测值与正常平均值相差的百分比:
基础代谢率的表示方法:kJ/m2· h 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公式: 体表面积(m2)=0.0061× 身高(cm)+0.0128×体重 (cm)-0.1529 体表面积测算图:
3.年龄: 新生儿体温>成年人>老年人。 体温随着年龄的增长有逐渐降低的趋势 (与代谢率降低逐渐有关),大约每增长10岁, 体温约降低0.05℃。14~16岁的青年人体温与 成年人相近。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由于体温调节机 构尚未发育完善、老年人由于基础代谢率低, 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第七章 档案库房温湿度的调控

第七章 档案库房温湿度的调控

3、露点温度
空气达到饱和的状态,如果温度继续 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凝聚成水珠,这 种现象叫结露。在结露之前,一定有一个温 度是空气结露的临界温度,这个临界温度称 为露点温度。它是指空气在含湿量不变的条 件下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
4、焓
内含1公斤干空气的实际空气所含的热 量称为焓。
二、焓湿图
第五节 档案库房温湿度的调控
一、密闭 密闭是一种对库房温湿度进行控制的方法和措施,
档案库房门窗密闭可防止或减缓库外不适宜的温湿 度对库内的影响,使库内温湿度保持相对稳定。 1、永久性密闭 2、暂时密闭 (1)库房密闭 (2)箱柜密闭 (3)档案密闭
二、通风 通风是根据空气流动的规律,有计划地使
库内外空气进行交换以达到调节库内温湿度 的目的。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水开始结冰时温度(冰点)为零 度,纯水沸腾时的温度(沸点)为100度。在零度与100度 之间划分100个等分,每个等分就是摄氏1度,符号为℃。
(2)华氏温标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水的冰点为32度、沸点为212度, 中间划分为180等分,每一等分为华氏1度,符号位℉。
(3)绝对温标
(二)低湿
低于50%的湿度。档案制成材料所含的水分 向外蒸发,使得档案制成材料变硬、变脆, 柔性下降,强度降低,就像塑料失去增塑剂 一样变的脆硬。
三、温湿度的协同效应
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0℃,纸张的寿命降低 或升高5倍左右。在温度一定时,相对湿度每 升高或降低20%,纸张的寿命降低或升高2倍 左右。
相对 湿度可以说明空气的干燥潮湿程度。
*温度、绝对湿度、相对湿度三者之间存在着明显 的关系: 1、在一定温度下,绝对湿度越高,相对湿度就越 高,空气越潮湿;反之,绝对湿度越低,相对湿度 就越低,空气就越干燥 2、当绝对湿度不变,温度增高时,相对湿度减小; 温度降低时,相对湿度增大。 3、如果相对湿度不变,若温度升高,则绝对湿度 增大;温度降低,绝对湿度减小。

北师大版(郭)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七章 热现象 一、温度 温度计》优质课教学设计_2

北师大版(郭)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七章 热现象 一、温度 温度计》优质课教学设计_2

第七章第一节温度温度计教材分析:本课题选自北师大2019课标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七章热现象第一节《温度温度计》。

教学课时为1课时。

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9年版)》中对本课有如下要求:本节内容是热现象这个章知识结构的核心,本章的教学都是以“温度”和“温度计”为中心实行的。

就本节课来说,不但要理解温度的物理意义,还要会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而在后面的学习中,物态变化和比热容都以温度的变化为基础,而且需要利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

所以,本节知识即使预备性知识,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温度及温度计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到处都是物理现象,引领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本着让学生自主学习、实现自主发展的目标,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设计了“自制温度计”、“利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等一些列活动,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储备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学情分析:虽然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

但考虑到城乡结合部学校学生学习水准的特殊性,同时根据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知识构建和自我理解等原因,学生采取小组讨论、小组实验、小组合作展示、层层质疑及比较法的学习方法。

因为本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了解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上已经接触过温度计的制作。

所以,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引导以及自己通过学习“自制温度计”的实验理解温度计,知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

利用小组合作实验“测量水的温度”和小组合作讨论如何测量体温的活动,使学生学会利用生活中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通过这样的学习,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1、对本节课互助作业和课后拓展的相关知识及相对应答案实行整合,推送到的“云校家”平台,便于学生查阅和学习。

2、拍摄本班学生的照片,提前制作“感温水杯”,用于新课引入时。

提升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查阅相关资料,利用“喀秋莎”录屏软件和“CrazyTalk”软件自制微课“温度的单位”,用于上课时观看。

20212021学年高中物理第7章分子动理论第4节温度和温标课堂作业新人教版选修33

20212021学年高中物理第7章分子动理论第4节温度和温标课堂作业新人教版选修33

第七章第四节温度和温标基础夯实一、选择题(1~3题为单选题,4、5题为多选题)1.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彼此接触,达到热平衡后,它们具有相同的物理量是( C )A.质量B.密度C.温度D.重力解析:由热平衡的概念可知,C选项正确。

2.(浙江宁波2021年高二检测)下图是四种测液体温度的方式,其中正确的是( D )解析: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必需置于液体中,而且不能与器壁接触,只有D正确。

3.严冬,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为了测出冰下水的温度,徐强同窗在冰上打了一个洞,拿来一支实验室温度计,用下列四种方式测水温,正确的做法是( C )A.用线将温度计拴牢从洞中放入水里,待较长时间后从水中提出,读出示数B.取一塑料饮水瓶,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掏出,再用温度计测瓶中水的温度C.取一塑料饮水瓶,将温度计悬吊在瓶中,再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待较长时间,然后将瓶提出,当即从瓶外观察温度计的示数D.手拿温度计,从洞中将温度计插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掏出当即读出示数解析:要测量冰下水的温度,必需使温度计与冰下的水达到热平衡时,再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可隔着冰又无法直接读数,把温度计掏出来,显示的又不是原热平衡下的温度,所以A的做法不正确,C的做法正确,D的做法不正确,B的做法也失去了原来的热平衡,水瓶提出后,再用温度计测,这时,周围空气也参与了热互换,测出的温度再也不是冰下水的温度了。

4.关于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D )A.某物体摄氏温度为10℃,即热力学温度为10KB.热力学温度升高1K等于摄氏温度升高1℃C.摄氏温度升高10℃,对应热力学温度升高283KD.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的温标不同,二者表示的温度无法比较解析: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T=t+273.15K,所以选项A错误;对于T=t+273.15K,有许多同窗错误地以为可变形为ΔT=Δt+273.15K,而认为C选项正确,实际上ΔT=T2-T1=t2-t1=Δt,即用摄氏温度表示的温差等于用热力学温度表示的温差,所以选项B正确,选项C、D错误。

第九版生理学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九版生理学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

+ + + + +
Q
+

+ +

+
F0
NADH+H+
NAD+

延胡索酸 琥珀酸
-
- - -
- 1/2O2+2H+
H2O
F1
基质侧
ADP+Pi ATP H+
生理学(第9版)
ATP:重要的贮能物质和直接的供能物质
1mol ATP可释放 52.3kJ 能量 磷酸肌酸(creatine phosphate, CP):由肌酸和磷酸合成,主要存在肌 肉和脑组织中,是含高能磷酸键的化合物,不能直接为细胞提供能量 能量过剩 ATP 能量不足 ATP是体内能量转化和利用的关键物质 CP
• 开放式测定法:用气量计测出呼出气量并进行气体分析
• 闭合式测定法:通常测定6分钟的耗氧量
肺量计模式图
生理学(第9版)
能量代谢率的简便测算方法
1.蛋白质代谢量忽略不计,测定耗氧量和CO2产生量→计算出呼吸商 (NPRQ)→查表得出氧热价 产热量=耗氧量×氧热价 2.混合食物NPRQ视为0.82,则对应的氧热价是20.19kJ/L,故只需测得一 定时间的耗氧量,即可算出该时间的产热量
• 由糖和脂肪氧化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及耗氧量的比值 • 通常将蛋白质的代谢量忽略不计,进食混合膳食的非蛋白呼吸商约为0.82
非蛋白呼吸商和氧热价 NPRQ 0.707 0.71 0.72 … 氧化的糖(%) 0.00 1.10 4.75 … 氧化的脂肪 (%) 100.00 98.90 95.20 … 氧热价 (kJ/L) 19.62 19.64 19.69 …

光学高温计

光学高温计
分为真空灯和充气灯。
36
第七章 非接触测温方法和仪表
c e 5 1T
2 1 1
c2
c e 5 1 1 2
2T
32
第七章 非接触测温方法和仪表
式中 Mλ1、Mλ2——分别为在波长λ1和λ2下的光谱辐射出射度; ελ1 、ελ2——物体在波长λ1和λ2时的光谱发射率; T——物体的温度。
经整理,可得
T

ln
c2
(
1 2

1) 1
定义:当被测物体为非黑体,在同一波长下的光谱辐射亮度 同绝对黑体的光谱辐射亮度相等时,则黑体的温度称为被测 物体在波长为时的亮度温度。
L 0 L0 (T )Fra bibliotekT T
T
L
左边为非黑体光谱辐射亮度,右边为黑体的光谱辐射亮度
20
第七章 非接触测温方法和仪表
根据维恩公式有
C2
T e T
3
第七章 非接触测温方法和仪表
黑体(绝对黑体):照射到物体上的辐射能全部被吸收, 既无反射也无透射。
透明体:照射到物体上的辐射能全部透射过去, 既无吸收又无反射。
镜体、白体:照射到物体上的辐射能全部反射出去。若物体 表现平整光滑,反射具有一定规律,则该物体 称之为镜体若反射无一定规律,则该物体称为 绝对白体或者简称为白体.
复现固定点的辐射源对温度均匀性要求较高高因此多采用多段控温和热管均温器的方案因此多采用多段控温和热管均温器的方案其中以德国其中以德国ptbptb的设计的设计12最为突出最为突出见图见图2它采用外层它采用外层8和内置银胆及内层和内置银胆及内层3段控温及金属均热块的方式达到尽可能段控温及金属均热块的方式达到尽可能减小辐射源内部温度梯度的目的

第七章 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

第七章 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

目录第七章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 (166)第一节应变监测 (166)一、差动电阻式应变计 (166)二、弦式应变计 (167)三、应变计安装 (168)第二节接缝和位移监测 (173)一、差动电阻式测缝计(位移计) (173)二、弦式测缝计(位移计) (174)三、电位器式测缝计(位移计) (175)四、仪器安装 (176)第三节钢筋应力与钢板应力监测 (178)一、差动电阻式钢筋计 (178)二、振弦式钢筋计 (179)三、钢筋计安装 (180)第四节压力监测 (183)一、混凝土压应力计 (183)二、土压力计 (187)第五节锚索(锚杆)荷载监测 (195)一、仪器结构 (195)二、工作原理 (195)三、锚索测力计的安装埋设 (195)四、关于仪器的现场率定 (197)第六节温度监测 (198)一、电阻温度计 (198)二、电阻温度计的使用 (199)第七节仪器的验收、保管与电缆接长 (199)一、验收与保管 (199)二、电缆接长与电缆安装 (200)第八节数据读取 (201)一、人工测量 (201)二、自动测量 (201)第七章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第一节应变监测为了解岩土工程和其他混凝土建筑物的应力分布情况,工程上一般通过安装埋设应变计用于监测建筑物的应变,再通过力学计算来求得应力分布,因而应变计是安全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

从使用环境看,应变计使用相当广泛,即适用于长期埋设在水工建筑物或其它建筑物内部,也可以埋设在基岩、浆砌块石结构或模型试件内。

配合无应力计桶还可作为无应力计使用。

从工作原理上分,国内工程最常用的应变计有差动电阻式应变计和钢弦式应变计两种。

一、差动电阻式应变计1. 仪器结构差阻式系列应变计主要由电阻感应组件、外壳及引出电缆密封室三个主要部分构成,下图所示为250mm标距应变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1 250mm标距差阻式应变计结构示意图图中电阻感应组件主要由两根专门的差动变化的电阻钢丝与相关的安装件组成。

2020届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教学案:第七章 第4节 温度和温标含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教学案:第七章 第4节 温度和温标含答案

第4节温度和温标1.平衡态:如果容器与外界没有能量交换,经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各点的压强和温度都不再变化。

2.热平衡:两个相互接触的系统,经过一段时间以后状态参量不再发生变化,这说明两个系统对传热来说已经达到了平衡。

3.热平衡定律: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也必定处于热平衡。

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温度。

4.摄氏温度t与热力学温度T的关系:T=t+273.15 K。

一、状态参量与平衡态1.热力学系统通常把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研究对象称为热力学系统。

2.外界指系统之外与系统发生相互作用的其他物体的统称。

3.状态参量描述系统热学性质的物理量,常用的物理量有几何参量体积V、力学参量压强p、热学参量温度T。

4.平衡态系统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情况下,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各部分的状态参量达到稳定的状态。

二、热平衡与温度1.热平衡:两个相互接触的热力学系统的状态参量不再变化。

2.热平衡定律: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也必定处于热平衡。

3.热平衡的性质: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温度。

4.温度:表征互为热平衡系统的共同热学性质的物理量。

三、温度计与温标1.常见温度计的测温原理名称测温原理水银温度计根据水银的热膨胀的性质来测量温度金属电阻温根据金属铂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来测量温度度计气体温度计根据气体压强随温度的变化来测量温度热电偶温度根据不同导体,因温差产生电动势的大小不同来测量温度计2.温标(1)摄氏温标:一种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规定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0_℃,水的沸点为100_℃。

在0 ℃和100 ℃之间均匀分成100等份,每份算做1 ℃。

(2)热力学温标:现代科学中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规定摄氏温度的-273.15_℃为零值,它的一度等于摄氏温度的一度。

(3)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①摄氏温度:摄氏温标表示的温度,用符号t表示,单位摄氏度,符号为℃。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3学案:第七章4温度和温标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3学案:第七章4温度和温标

4温度和温标1.平衡态和状态参量在物理学中,通常把所研究的对象称为系统。

(1)状态参量用来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叫做系统的状态参量。

反映了系统的特征、性质。

(2)平衡态系统宏观性质不再随时间变化,这种情况下就说系统达到了平衡态。

(3)非平衡态系统宏观性质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这种情况下就说系统处于非平衡态。

谈重点平衡态①系统各部分的参量并不相同,而且可能正在变化,然而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情况下,只要经过足够长的时间,系统内的各部分的状态参量会达到稳定,即达到平衡态。

②把不同压强、不同温度的气体混合在同一个容器中,如果容器和外界没有能量的交换,经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各点的温度、压强就会变得一样,即达到平衡态。

【例1】表示系统存在状态的各物理量中温度不断发生变化就说系统处于平衡态,对吗?解析:描述系统存在的任何一状态参量发生变化,系统都处于非平衡态,温度是描述系统存在的其中一个物理量,温度发生变化,说明系统不处于平衡态,所以这种说法不对。

描述系统状态的热学参量有多个,其中任何一个发生变化,系统就不处于平衡态。

答案:见解析释疑点热学、力学中的平衡描述系统状态的热学参量有多个,其中一个发生变化,系统就不再处于平衡态。

热学平衡与力学中的受力平衡是不同的概念,力学中的受力平衡研究对象是物体,特点是合力为零;热学中的平衡是系统的一种状态。

2.热平衡与温度(1)热平衡两个系统相互接触,它们间没有隔热材料,或通过导热性能好的材料接触,这两个系统的状态参量不再变化时,此时的状态叫做热平衡状态,我们说这两个系统达到了热平衡。

(2)热平衡定律: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也必定处于热平衡。

(3)对温度的理解①温度的宏观解释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通常情况下,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

温度和热平衡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各自处于热平衡状态的两个系统,相互接触时,它们之间发生了热量的传递。

第七章热工仪表

第七章热工仪表
②传递部分:将检测元件的物理量变化,传递到显示部分去。 ③显示部分:测量检测元件的物理量变化,并且显示出来。
一、 温度的测量
在加热炉中,准确的温度测量和控制是必不可少的。 测量温度的方法分二类: 1、接触式测温(如热电偶)-温度传感元件要紧靠被 测物体或直接置于温度场中; 2、非接触式测温(如光学高温计)-利用被测物体的 热辐射或辐射光谱分布随温度的变化来测量物体温度。
(2)获得真空的方法 ①用真空泵抽气:主要方法. ②吸附:辅助方法,加入吸附剂,将气体吸附. ③冷凝:辅助方法,用液氮将气体冷凝.
(3)常用真空泵
①机械真空泵:有旋片式真空泵、往复式真空泵、滑针式 真空泵等。一般能达到小于1Pa的低真空度。
②油扩散泵:由加热部分、冷却部分和喷射部分组成。工 作时经电炉加热使泵体内的扩散油挥发成蒸汽,油蒸汽沿 导管上升由喷嘴喷出。一般可达小于10-4Pa的高真空度。
二、气体流量的测定
实验室内常用的气体流量计有转子流量计 和毛细管 流量计两种 。 (1) 转子流量计 转子流量计由一根垂直带有刻度的玻璃管和 放入管中的一个转子所构成 。使用时,气体从 管的下口进入管中,使转子向上移动。 根据转 子位置高低即可由刻度上读出相应的 流量 。 (2) 毛细管流量计 毛细管流量计如图所示 。
热电偶名称
铂铑10-铂 PtRh10-Pt
极性 化学成分
使用温度(℃)
长期 短期
+ Pt90%,Rh10% 1300 1600
- Pt100%
铂铑30-铂铑6 + Pt70%,Rh30% PtRh30-PtRh6 - Pt94%,Rh6%
1600 1800
标准的热电偶是指冷端为0℃时的热电势,实际 测温条件下自由端不一定处于0℃,由此会带来误差, 应加以消除或修正。

2018-2019版物理新课堂学案(课件+检测)选修3-3第七章4温度和温标

2018-2019版物理新课堂学案(课件+检测)选修3-3第七章4温度和温标

3.温标. (1)摄氏温标. 规定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零度,沸水 的温度为 100 ℃,在 0 和 100 之间分成 100 等份,每一 等份就是 1 ℃,这种表示温度的方法就是摄氏温标,表 示的温度叫摄氏温度(t),单位为℃.
(2)热力学温标. 规定摄氏温度的-273.15 ℃为零值,它的一度也等 于摄氏温度的一度,这种表示温度的方法就是开尔文温 标,也叫热力学温标.表示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 (T),单 位为开尔文,简称开(K).
1.平衡态:对于一个不受外界影响的系统,无论其 初始状态如何,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必将达到一个宏 观性质不再随时间变化的稳定状态,这种状态叫平衡态. 2.热平衡:两个系统相互接触,它们间没有隔热材 料,或通过导热性能好的材料接触,这两个系统的状态 参量不再变化,此时的状态叫热平衡状态,我们说两系 统达到了热平衡.
解析: 由于两个系统原来处于热平衡状态, 温度相同, 当分别升高 5 ℃和 5 K 后,温度仍相同,两个系统仍为热 平衡状态,故 A 错误、B 正确;由于温度发生了变化, 系统的状态也发生了变化,故 C 正确、D 错误. 答案:BC
2.有关热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两个系统在某时刻处于热平衡状态,则这两个系 统永远处于热平衡状态 B.热平衡定律只能研究三个系统的问题 C.如果两个系统彼此接触而不发生状态参量的变化,这 两个系统又不受外界影响,那么这两个系统一定处于热平衡状 态 D.两个处于热平衡状态的系统,温度可以有微小的差别
难 点
1.理解热平衡概 念及热平衡定律. 2.会使用常见的 温度计.
知识点一 状态参量与平衡态 提炼知识 1.热力学系统:通常把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研究对象 称为热力学系统. 2.状态参量:为了描述系统的状态,需要用到一些 物理量,这些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叫作系统的状态参 量.常用的物理量有几何参量体积,力学参量压强、热 力学参量温度.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7.1《温度》说课稿(3)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7.1《温度》说课稿(3)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7.1《温度》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温度》这一节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章的第一节内容。

在这一节中,学生将要学习温度的概念、计量单位以及温度变化的表示方法。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温度的含义,掌握摄氏度作为温度计量单位的概念,以及了解温度变化的情况。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和接受一些抽象的概念。

但是,温度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情境来理解和掌握温度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摄氏度作为温度计量单位的概念,以及了解温度变化的情况。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际的情境来理解和掌握温度的概念,提高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摄氏度作为温度计量单位的概念,以及了解温度变化的情况。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的情境来理解和掌握温度的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我还将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温度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温度吗?”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向学生讲解温度的概念、摄氏度的定义以及温度变化的表示方法。

3.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和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来实际感受和理解温度的概念。

4.总结: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总结温度的概念、摄氏度的定义以及温度变化的表示方法。

5.巩固:通过练习题和游戏等方式,巩固学生对温度的理解和掌握。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概念: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量•计量单位:摄氏度•温度变化:上升和下降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实验、练习题和游戏等环节的表现,以及对学生的口头提问和作业批改,来评价学生对温度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第七章第四节 温度和温标

第七章第四节 温度和温标

E.升高1℃就是升高274K
在25℃左右的室内,将一只温度计从酒精中拿出,
建立一种温标的三要素: ①首先要确定物质 ②其次,确定该测温物质随温度变化物理量
水银温度计 ——水银的热膨胀 电阻温度计 ——金属电阻随温度变化 气体温度计 ——气体压强随温度变化 热电偶温度计 ——不同导体因温差产生电动势的大小
③第三,选定参考点(即规定分度的方法)。
2、热力学温度.
(1)定义:热力学温标表示的温度叫做热力学温度,它是国际单 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2)符号: T, (3)单位开尔文,简称开,符号为K. (4) 热力学温标与摄氏温标的关系: T=t+273.15 K
A BC
200C 200C
例1、一金属棒的一端与0℃冰接触,另一端与100℃水接触, 并且保持两端冰、水的温度不变.问当经过充分长时间后,金属 棒所处的状态是否为热平衡态?为什么?
100度 恒温
金属棒
0度 恒温
3、平衡态:没有外界影响的情况下,系统中各部分的状态参量都 达到稳定的状态。 答案:否,因金属棒各部分温度不相同,存在能量交换. 平衡态:系统内部没有物质流动和能量流动。
[例2].(对应要点一)关于热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D ) A.系统甲与系统乙达到热平衡就是它们的温度达到相同的数 值 B.标准状况下冰水混合物与0℃的水未达到热平衡 C.量体温时温度计需和身体接触十分钟左右是为了让温度计 跟身体达到热平衡 D.冷热程度相同的两系统处于热平衡状态 互为热平衡的各系统具有相同的温度。同样,具有相同温 度的系统也必然处于热平衡状态。
容器绝热,左右两部分装有等量气体,中间是导热板。
N 200C 200C N
2P0 T
P0 T

高中物理第七章分子动理论4温度和温标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3

高中物理第七章分子动理论4温度和温标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3

温度和温标[A组素养达标]1.(多选)下列系统处于平衡态的是()A.将一金属块放在沸水中加热足够长的时间B.冰水混合物处在0 ℃环境中C.突然被压缩的气体D.刚开空调一会儿教室中的气体解析:系统处于平衡态时,其状态参量稳定不变.金属块放在沸水中加热足够长的时间,冰水混合物在0 ℃环境中,其温度、压强、体积都不再变化,是平衡态,故A、B正确;突然被压缩的气体体积变化,故其不是平衡态,C错误;刚开空调一会儿教室中的气体温度、压强均要变化,故其不是平衡态,D错误.答案:AB2.(多选)关于状态参量说法正确的是( )A.体积是几何参量B.压强是力学参量C.温度是热学参量D.压强是热学参量解析:热学中,为了描述系统所处的状态,所用到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参量.确定系统空间范围用到的体积,是一个几何参量;确定系统之间的力的作用,用到的压强,是一个力学参量;确定系统的冷热程度的温度,是一个热学参量,A、B、C正确.答案:ABC3.(多选)关于热力学温标的正确说法是()A.热力学温标是一种更为科学的温标B.热力学温标的零度为-273。

15 ℃,叫绝对零度C.气体温度趋近于绝对零度时其体积为零D.在绝对零度附近气体已液化,所以它的压强不会为零解析:本题考查热力学温标的性质.热力学温标在科学计算中特别体现在热力学方程中,使方程更简单,更科学,故A对;由热力学温标的常识知B对;气体趋近于绝对零度时,已液化,但有体积,故其压强不为零,C错,D对.答案:ABD4.(多选)关于热力学温标和摄氏温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力学温标中的每1 K与摄氏温标中每1 ℃大小相等B.热力学温度升高1 K大于摄氏温度升高1 ℃C.热力学温度升高1 K等于摄氏温度升高1 ℃D.某物体摄氏温度为10 ℃,即热力学温度为10 K解析:热力学温标和摄氏温标尽管是不同标准的计数方式,但仅是起点不同,热力学温标中变化1 K与摄氏温标中变化1 ℃是相同的,故A、C对,B错;摄氏温度为10 ℃的物体,热力学温度为283 K,D错.答案:AC5.(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是根据热平衡的原理B.温度相同的棉花和石头相接触,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达到热平衡C.若a与b、c分别达到热平衡,则b、c之间也达到了热平衡D.两物体温度相同,可以说两物体达到热平衡解析:当温度计的液泡与被测物体紧密接触时,如果两者的温度有差异,它们之间就会发生热传递,高温物体将向低温物体传热,最终使二者的温度达到相等,即达到热平衡,故A、D正确;两个物体的温度相同时,不会发生热传递,故B错误;若a与b、c分别达到热平衡,三者温度一定相等,所以b、c之间也达到了热平衡,故C正确.答案:ACD6.冬天,北方的气温最低可达-40 ℃,为了测量那里的气温应选用()A.水银温度计B.酒精温度计C.寒暑表D.体温计解析:水银的凝固点是-39。

《生理学》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课件07

《生理学》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课件07

(四)环境温度
1.人体安静时的能量代谢,在20~30℃的环 境中较为稳定。 2.环境温度超过30℃,能量代谢率增加。 3.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随着温度的不断
下降,机体产生寒战和肌紧张增加以御寒,
同时增加能量代谢率。
4.舰艇舱内温度可高达60℃,• 舰员的能量 故
代谢率很高。
四、基础代谢
(一) 概念
(二)能量去路 能源物质 释放的能量有 50% 转 化 为 热 能,其余以自 由能形式贮存 于 ATP 中 。 除 骨骼肌运动时 所完成的机械 外功,其余的 自由能最终也 转变为热能。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
(一)能量代谢测定的基本原理 机体的能量代谢也遵循“能量守恒定 律” : 即在安静不作外功时,机体物质代 谢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全部转化为热能。 因此,测定机体在单位时间内发散的 总热量或所消耗的食物量,可测算出整个 机体在单位时间内能量代谢的量,即能量 代谢率。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方法 1.直接测热法:直接测量从机体体表、呼出气、
尿液和粪便排出的总热量。如果不做外功,该热量 就是机体代谢的全部热量。这种方法测定准确,但 设备复杂,操作繁琐,现已极少应用。
2.间接测热法:
⑴间接测热法原理:是利用“定比定律”(即
反应物的量与生成物的量呈一定的比例关系),测 算出一定时间内氧化的糖、脂肪和蛋白质各有多少, 再计算出它们所释放出的热量。 为此,必须先了解与其相关的几个概念:食物 的热价、氧热价和呼吸商。
二、机体的产热和散热
人体正常体温的维持,是在体温调节机构的协 调和控制下,产热和散热过程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
(一)产热 1.主要产热器官: 安静状态,主要产热器官是内脏(尤其 肝脏,其次是脑)。 活动状态,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生理第07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生理第07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二、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 1.肌肉活动 肌肉活动是影响能量代谢最显著
的因素,机体任何轻微活动,都可提高能量代谢 率。运动或劳动时,机体耗氧量显著增加,剧烈 运动或强劳动时,短时间内其产热量比安静时可 增加数倍到十数倍。
• 2.精神活动 精神和情绪活动时能量代谢有显
著影响。因为脑的能量来源主要靠糖氧化释能, 安静思考时影响不大,但精神紧张时,如激动、 烦恼、愤怒、恐惧及焦虑等,产热量增多,能量 代谢率增高。
• 3.对流(convection)散热 机体借空气或液体
流动带走人体周围已加温的热空气,称为对流散 热,是传导散热的特殊方式。
• 4.蒸发(evaporation) 在任何条件下液体变为气 体蒸发时都带走一定的热量,此种散热方式称为 蒸发散热。临床上对高热病人采用酒精擦浴降温 即此道理。蒸发散热可分为不感蒸发和发汗: • (1)不感蒸发(insensible perspiration) 不感蒸 发是指液体中的水分直接渗出皮肤和呼吸道粘膜 等表面而被蒸发,并不被人们觉察,是持续进行 的一种散热方式,故称不感蒸发。
•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体温可随昼夜、性别、年龄、 肌肉活动,精神紧张和环境温度等不同而异。
• 1.昼夜变化 在一昼夜中,人体的体温是周期
性波动,清晨2时~6时体温最低,午后1时~6时 最高,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体温的这种昼夜 周期波动称为昼夜节律或日周期。
• 2.性别 女性基础体温高于同龄男性体温0.3℃且 随月经周期发生规律性变化,排卵前体温下降, 排卵后体温上升,原因是体内孕激素水平周期性 变化产生。 • 女性月经周期中基础体温曲线图
• 2.体温调节中枢 广泛存在于中枢神经各级部位,其基本 中枢在下丘脑。下丘脑的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温 度敏感神经元,既能感受它局部组织温度变化的刺激,又 能对其他途径传入的温度变化信息整合处理,因此, PO/AH现被认为是体温调节中枢整合机构的中心部位。 • 3.体温调定点学说(Set-point theory) 调定点学说体温 恒定的调节是通过机体内体温自动控制系统来完成的,体 温的调节类似于恒温器的调节。PO/AH中有个调定点,即 事先将调定点定在一个规定的数值(如37℃)。如果体温 偏离此数值则由反馈系统将偏差信息送到控制系统,然后 经过对受控系统的调整来维持体温恒定。关于调定点的机 制尚未清楚。某些退热药(如阿司匹林)的作用就在于阻 断致热原的作用,使调定点恢复到正常水平。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熨斗性能测试方法》解析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熨斗性能测试方法》解析
表 ”进行 了认 真讨 论 ,提 出处理结 论 , 成 要 先确 定 电熨 斗类 型 , 形 再对 照表 1 有 × 对 部 量 。
标准 的送 审稿及 其 附件 , 于 4 并 月通 过 了取 分 项 目依次 进行测 量 。需要 指 出的是 ,表 1
第 十章 是熨平 度 的评测 , 主要 通过 试验
第四章给 出了各种 电熨斗性能 的测量项 和水泄 漏速率 的测量 以及短促 喷发蒸 汽质量 注 目( 见表 1 , ) 相关 测量项 目用 × 示 , 指 的测 定 。 意根据 电熨 斗 的类型选 择对 应 意 见 稿 意 见汇 总处 理 出按表 1 列顺 序 进行 测量 。根 据表 1 征 所 ,需 测量 方法 , 注 意按 照说 明书 的要 求进 行测
《 家用和类似 用途 电熨 斗性能测试方法 析
广 州 威 凯 检 测 技术 研 究 院 李政 勇
软 线长 度 的测量 , 其 电源 软线长 度 的测量 但 应 是从 水容 器或 蒸发 器 / 生器 的入 口处或 发
入 口处 的连接器 到 电源插 头 , 包括 所有 的软 线 护套 。
时, 需要 注 意喷雾 系统 是否 已经 为正 常工作
2 0 家 用 和类 似 用途 电熨 斗性 能 测试 方 0 8《
标 准在第三章 对各种 电熨 斗给 出了明确 状 态 和布料 的 准备处 理 。 第 九章是 蒸汽 工作 的测 量 , 主要是 蒸汽 工作 的加 热时 间测量 , 蒸发 时 间 、 蒸发 速率
并 法》 准 ( 标 以下简称 “ 准” 立项 以来 , 标 ) 经 的定义 , 对测 试方 法 中使 用 到 的一 些术 语 过一段 时 间 的制 定 、 订后 , 作组 于 20 进 行 了定义 。 修 工 08 年1 月提 出 了标准 的征 求意 见稿 , 广泛 征 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摄氏温标
1740年瑞典人摄氏(Celsius)提出在标准大气压下,把水的冰点规定 为0度,水的沸点规定为100度。根据水这两个固定温度点来对玻璃水银 温度计进行分度。两点间作100等分,每一份称为1摄氏度。记作1℃。 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的关系为 T ℉ = t℃ + 32 式中 T——华氏温度值; t——摄氏温度值。
2.热力学温标
热力学温标是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Kelvin)于1848 年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为基础所引出的与测温物质 无关的温标,它是一种理想而不能真正实现的理论 温标,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单位之一。 热力学温标是以卡诺循只与热源和冷源的温度有关。假设热机从 温度为T2的热源获得的热量为Q2,放给温度为T1 的冷源的热量为Q1,则有
随着温度测量技术的发展,温标也经 历了一个逐渐发展,不断修改和完善的渐 进过程。从早期建立的一些经验温标,发 展为后来的理想热力学温标和绝对气体温 标。到现今使用具有较高精度的国际实用 温标,其间经历了几百年时间。
1.经验温标
根据某些物质体积膨胀与温度的关系,用实验方法或经验公式所确 定的温标称为经验温标。
Q1 T1 Q2 T2
长度单位米(m),质量单位千克 (kg),时间单位秒(s),温度单位 开尔文(K),电流单位安培(A),物 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发光强 度单位坎德拉(cd)
• 开尔文引出此温标后,于1854年建议用一个固 定点来确定此温标。人们发现水的三相点 (273.16K)的稳定性。因此,1954年第10届国际 计量大会决定采用水的三相点作为热力学温际 的基本固定点.此温标的表达式为:
二、温标
现代统计力学虽然建立了温度和分子动能之 间的函数关系,但由于目前尚难以直接测量物体 内部的分子动能,因而只能利用一些物质的某些 物性(诸如尺寸、密度、硬度、弹性模量、辐射强 度等)随温度变化的规律,通过这些量来对温度进 行间接测量。
由于不同物质的不同物理特性与温度有着不 同的关系,因此即使用同一物质的不同特性,或 不同物质的同一种特性对同一个温度进行测量, 也会得出不同的量值,为了保证温度量值的准确 和利于传递,需要建立一个衡量温度的统一标准 尺度,即温标。
4.国际实用温标和国际温标
经国际协议产生的国际实用温标,其指导思想是要它尽 可能地接近热力学温标,复现精度要高,且使用于复现温标 的标准温度计,制作较容易,性能稳定,使用方便,从而使 各国均能以很高的准确度复现该温标,保证国际上温度量值 的统一。
第一个国际温标是1927年第七届国际计量大会 决定采用的国际实用温标。此后在1948、1960、 1968年经多次修订,形成了近20多年各国普遍采用 的国际实用温标称为(IPTS一68)。 1989年7月第77届国际计量委员会批准建立了新 的国际温标,简称ITS一90。为和IPTS一68温标相区 别,用表示ITS一90温标。
华氏温标
1714年德国人法勒海特(Fahrenheit)以水银为测温介质,制成玻璃 水银温度计,选取氯化铵和冰水的混合物的温度为温度计的零度,人体 温度为温度计的100度,把水银温度计从0度到l00度按水银的体积膨胀 距离分成100份,每一份为1华氏度,记作“1℉”。按照华氏温标,则水 的冰点为32℉,沸点为212℉。(它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融点为32华 氏度,水的沸点为212华氏度,中间等分为180份,每一等份称为华氏一 度)
从热平衡的观点看,温度可以作为物体 内部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温 度高的物体,其内部分子平均动能大;温度 低的物体其内部分子的平均动能亦小。热力 学的定律指出:具有相同温度的两个物体, 它们必然处于热平衡状态。当两个物体分别 与第三个物体处于热平衡状态,则这两个物 体也处于热平衡状态,因而这三个物体将处 于同一温度。据此,如果我们能用可复现的 手段建立一系列基准温度值,就可把其它待 测物体的温度和这些基准温度进行比较,得 到待测物体的温度。
Q2 T 273.16 K Q1
这种温标的最大特点是与选用的测温介质性质 无关,克服了经验温标随测温介质而变的缺陷, 故称它为科学的温标或绝对热力学温标。由此 而得的温度称为热力学温度。从此所有的温度 测量都以热力学温标作为基准。
该温标为了在分度上和摄氏温标相一致, 把理想气体压力为零时对应的温度—— 绝对零度(是在实验中无法达到的理论 温度,而低于0 K的温度不可能存在) 与水的三相点温度分为273.16份,每 份为1 K (Kelvin) 。热力学温度的单位 为“K”。
除华氏和摄氏外,还有一些类似经验 温标如列氏、兰氏等,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经验温标与测温介质有关,有多少种测温 介质就有多少个温标。
经验温标均依赖于其规定的测量物质,测温 范围也不能超过其上、下限(如摄氏为0℃、 l00℃)。超过了这个温区,摄氏将不能进行 温度标定。另外,经验温标主观地认为其规 定的温标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很快就不能适 应工业和科技等领域的测温需要。
第七章
温度测量
§7-1概
一、温度的基本概念

温度是一个基本物理量。它是工农业生产、 科学试验中需要经常测量和控制的主要参数,也 是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一个重要物理量。 通常把长度、时间、质量等基准物理量称作 “外延量”,它们可以叠加,例如把长度相同的 两个物体连接起来,其总长度为原来的单个物体 长度的两倍;而温度则不然,它是一种“内涵 量”,叠加原理不再适用,例如把两瓶90℃的水 倒在一起。其温度绝不可能增加,更不可能成为 180℃。
3. 绝对气体温标
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入手,来复现热力学温标叫绝对气体 温标。由波义耳定律: PV=RT 式中 P——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压强; V——该气体的体积; R——普适常数; T——热力学温度。 理想气体仅是一种数学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故只能用 真实气体来制作气体温度计。由于在用气体温度计测量温度时, 要对其读数进行许多修正又需依据许多高精度、高难度的精确 测量;因此直接用气体温度计来统一国际温标,不仅技术上难 度很大、很复杂,而且操作非常繁杂、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