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第二单元讲学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长与《山海经》讲学稿
课型:新授课时:三课时主备人:傅潇怡
审核::郭娜范曙光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第一课时】
1.识记字词,积累文学常识,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通读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3.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与尊敬。
【学习重难点】
1.朗读课文,积累字词
2.理清文章思路。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复习鲁迅的相关文学常识,写在下面空白处
2、给下面加点字注音,划横线的解词
憎恶
..谋.死切切察察絮.说规矩惶.急辟.头磨难烦琐.之至掳.去疮.疤诘.问
惧惮
..哀悼.渴慕莫名其妙霹雳震悚.粗拙.孤孀.骇.怕疏懒情有可原
深不可测面如土色
3、自读课文,找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人物、思路、所写的事情。
二、学习研讨
1、交流预习情况
2、导入同学们,还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个神秘莫测的美女蛇的故事吗?它给
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讲这故事的人是谁呢?——对,她就是长妈妈。
长妈妈是作
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知道许多事情,懂得许多道理,可以说,她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对于
鲁迅来说,她可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
可是在《阿长与《山海经》》里,鲁迅却将长妈妈
称为“阿长”,这是为什么呢?作者究竟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来写长妈妈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去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感情。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
3、听读课文,找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作业巩固:整理字词
【学习目标】【第二课时】
1.学习详略得当来使主题更鲜明,人物更突出的写法。
2.学习如何才能让所写的人物真实、感人的写法。
3.体会文中充满情感语言的深意。
【学习重难点】
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阿长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找出表现作者对待长妈妈情感态度变化的语句,学习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体会“抑”中的“扬”。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提问《朝花夕拾》相关知识
二思考下列问题,小组自由讨论。
1.文章写了阿长哪些事情?重点写哪些事情?依课文记叙顺序列出。
2.如何划分段落?
3.阿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全方位感知人物,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
再总结归纳阿长的形象。
4.依照文中时间的次序画出事件中表明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态度的词句,对比前后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方法?
5.作者对阿长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作业巩固:练习册
【学习目标】
1、研读课文,品味阿长的形象
2、学习如何才能让所写的人物真实、感人的写法。
3.体会文中充满情感语言的深意。
【学习重难点】
品味人物形象
【学习过程】
1、导入新课
2、内容研讨
精读课文,质疑问难。
(一)研读课文第1-5自然段。
提问:从这几个自然段的描写中,长妈妈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
(二)研读6-17自然段。
提问:长妈妈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烦的规矩?从对这些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提问:文中描写了长妈妈塞给”我”福橘的往事,是怎样描写的?她的这一举动寄托了她怎样的愿望?
明确:
(三)研读第18-28自然段。
作者详细叙述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经过。
事情的起因:“
经过:
结果:
(四)研读第四部分
提问:文中哪些地方抒写了作者这种怀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明确:
3、作业巩固、想象创新
我们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什么?
《背影》讲学稿
课型:新授课时:两课时主备人:傅潇怡审核:郭娜范曙光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第一课时】
1、了解朱自清的生平,了解本文写作背景。
识记以下字词:“踌躇、狼藉、惨淡、迂、蹒跚、颓唐、触目伤怀、琐屑”。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3、学习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语句所表达的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
【学习重点】
品味朴实无华的语言,体会深情无限的意蕴。
【学习过程】
1、资料链接
作者介绍:朱自清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5年到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
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内迁,任西南联大教授。
胜利回京后继续在清华大学任教,积极参加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群众运动和学生运动。
他在贫病交加的处境下不买美国“救济粮”,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为国人所尊敬。
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了古典文学的研究。
1928年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背影》,成了文坛上著名的散文作家.他的散文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简洁,结构严谨精巧,具有清新、委婉、隽永的艺术风格。
代表作品有《春》《绿》《荷塘月色》等。
《背影》是他前期散文的代表作。
他后期的散文文字更加洗炼和成熟,更加接近口语,但是缺少他前期散文动人的情致。
写作背景:本文是作者追忆八年前的事。
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念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
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惜别。
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奔波劳碌,谋事艰难,在他们心头笼罩着一层不散的愁云。
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一个特定的角度“背影”去写父子之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之下的相爱相怜的感情,所以更唤起人们的同情、叹惋和共鸣。
【阅读导航】
《背影》写的是家庭遭遇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的儿子时的一番情景,表现了父亲虽然屡经挣扎仍不免破产的可悲境遇,以及由此而生的感伤情绪,所写是普通的生活感受,用的文字也不多,可是却很感动人,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原因何在呢?
作者善于捕捉特定情境中的最富有表现力的形象特征来刻画人物、抒写感情。
作者对父亲的背影既有直接描写,也有间接描写。
就直接描写而言:先作外貌描写,写衣貌,然后用特写镜头精细地描写父亲爬月台的动作;而作者自己的感情变化有力地烘托出背影,是间接描写。
作者选择了父亲穿过铁道去给他买橘子时的“背影”这个形象特征,加以集中地具体地描绘,从而充分地表达出了当时父子之间那种骨肉至情,获得了感人的艺术效果。
本文贮满温厚、朴实、自然的真情美。
学习本文,一定要进行品读,小声或不出声地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细细品味文章字里行间蕴藏的思想情感。
2、识记词语
交卸.祸不单行差.使奔.丧狼籍.簌.簌亏.空惨.淡赋.闲勾.留妥.帖踌躇
..迂.
栅.栏蹒跚
..举箸.提笔
..颓.唐触目伤怀情郁.于中琐屑
3、整体感知
(1)浏览全文,你认为这篇文章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2)仔细想一想,以“背影”作为课文题目有什么作用?
(3)你能否发现文章中一共几次写到背影?分别有什么作用?其中写得最详细的背影是在什么情况下见到的?
二、学习研讨
1、交流预习情况。
2、导入新课:亲爱的同学,当提到父爱或母爱之时,你的脑海里是否闪现出一幅幅动人心弦的画面?是否能描画出来?唐代诗人孟郊在《游子吟》中写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诗中母亲为儿子一针一线,细细密密缝补衣服的镜头,表现出母爱的细密绵长、深沉博大。
这个镜头成为耸立在人们心目中的母爱的丰碑。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者用饱蘸感情的笔触、质朴的语言,为我们描写了一位在逆境中仍爱心拳拳的父亲,为儿子买橘子时的蹒跚而伟岸、笨拙但坚韧的顶天立地的背影,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这个镜头则堪称是慈父的不朽雕塑。
3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不同与一般作品从正面着笔去描写人物肖像,着力与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而是选择了对儿子来说再平常、再熟悉不过的“背影”为表现角度,为什么车站送行父亲的背影使儿子感动的流泪?
(2)文中四次写背影的文字,表现了父子间什么样的感情?
(3)找出文中四次描写“我”的眼泪的语句,体会眼泪与父亲背影的联系。
(4)本文是通过我与父亲在车站离别,表现父亲爱子之情的,文章的2、3语段与此有什么联系呢?
4、作业巩固:整理字词
【学习目标】【第二课时】
1、注意动词、形容词的表意作用,重点体会“攀”“缩”“倾”等词的表达效果。
2、体会文章蕴含着许多怜惜、体贴和依依不舍之情。
【学习重难点】品味语言
【学习过程】
1、复习导学:
1、填空。
《背影》的作者朱自清,字(),江苏扬州人。
()家、诗人、学者。
散文代表作品有《》《》等。
2、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踌躇()琐屑()颓唐()栅栏()簌簌()搀()蹒跚()狼藉()妥帖()游逛()擦拭()箸()3、下列汉字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A.勾留交卸晶莹脚夫
B.游逛狼藉警醒珊栏
C.典质赔偿赋闲嘱咐
D.熟识行李料理自已
4、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交缷:
琐屑:
颓唐:
惨淡:
触目伤怀:
不能自已:
祸不单行:
天无绝人之路:
5、下列各句中对黑体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乱七八糟的样子)
B、一半为了父亲赋闲(失业在家)
C、我心里暗笑他的迂(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D、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去很远的地方)
2、【揣摩品味】
1.说说下列词语的表达作用。
(1)祖母死了,父亲也失业了,作者为什么用“祸不单行”来形容这两件事?
(2)到徐州,为什么会见到“满院狼藉”的景象?
(3)“惨淡”一词,除了表现经济状况的困窘,还描写了怎样的心境?
2.在“祸不单行”的日子里,父亲承受着那些痛苦?
3.“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父亲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背影浅析】
阅读文中对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的描写,回答问题。
我看见他戴着(),穿着()大马褂,()棉被,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着上面,两脚再向上();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语。
(2)、这段话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父亲?
(3)、注意父亲穿的衣服的质地和颜色,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4)、仔细体会括号中应填入的动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5)、买橘子这么费劲,为什么不让儿子去,回来后“心里很轻松似的”表明了怎样的心理?(6)、原来觉得很“聪明”的作者,为什么看到父亲的背影两次流泪?又为什么怕父亲看见?
【浅言淡语】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
体会本文语言描写的特点,话语包含的感情
(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2)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4)进去吧,里面没有人。
【表达效果】
(1)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2)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这两种说法在表达效果上说哪个更好一些?
作业提高:预习《台阶》
《台阶》讲学稿
课型:新授课时:一课时主备人:傅潇怡审核:郭娜范曙光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台阶》教案
【学习目标】
1、积累部分词语、能谈谈父亲形象的含义
2、培养阅读小说的能力——抓住关键语句,理解内容和人物情感
3、理解作品围绕台阶选材、安排详略等写法
4、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以积极的心态对待人生【学习重难点】
1、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2、解父亲形象和材料的详略安排。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查找作者相关信息,写在下面空白处
2、识记字词
撬.烦躁.大庭广众凹凼.门槛.涎.水低眉顺眼微不足道黏.性尴尬
..
3、练习复述课文
二、学习研讨
1、交流预习情况
2、导入:父亲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的让我们不愿向他人谈起,父亲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清贫得让我们无法在别人面前炫耀,父亲的一生也可能是默默无闻的,在众人中父亲可能普通的像一块随处可见的鹅卵石。
但卑微者未必脆弱,在你跌倒时,父亲会教你怎样站立;在你困难时,父亲鼓励你勇敢的面对困难和挫折。
在人生的风雨面前,父亲的坚韧可能是你无法想象的强大,他用行动教育孩子什么是人生,什么是生活。
今天,我们就来接触一位生活中平凡普通的小人物——李森祥《台阶》中的父亲,来领略老一辈农民特有的坚韧与谦卑。
3、复述
4、问题研讨——读懂人物
台阶在父亲心中意味着什么?能从文中找到一句话来回答吗?
明确:
1)、父亲为什么觉得我家的台阶低?
明确:
从这一点,你能勾勒出父亲的什么形象?
明确:
2)、为了实现这个愿望,父亲付出了哪些努力来准备?请找到文中具体句子流畅的读出来,如果可能,请同时谈谈由此感知的父亲形象。
以下几个问题要求相同。
明确:
3)、艰苦的准备后,新屋开工了,父亲无疑是兴奋的、幸福的,尤其对于造台阶,文中如何描写的?父亲是什么形象?
明确:
4)、造好高台阶,父亲心愿达成,父亲坐在上面什么感受?为什么?
明确:
小结: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梳理,相信刚才模糊的父亲形象在你心目中,应该已经是清晰、生动、立体了起来,谁能用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话来总结一下父亲的形象?
明确:
小结:看来,要想很好的阅读一篇文章,先抓住关键句,然后再细细感知,会比5、读懂作者
这样一位父亲,作者在他身上倾注了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
6、交流——读懂自己
这正是读书之境界:读懂人物、读懂作者,当然,还应该读出自己。
那么,谁能聊一聊你自己的父亲,或你知道的父亲的品格或胸怀?
7、读出学问
读书还有一境界:读出学问。
我们就从中借鉴本文写作技巧的几个方面,为了便于大家体会,我们通过分析几个问题来学习。
1、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台阶上费了大段笔墨?
2、为什么造新屋的主体工程写的简略,造台阶反而写的详细?
3、父亲的脚的细节描写与主题有关吗?文章较详细的写了父亲的脚板的泥沙以及洗脚一节,似乎与文章的中心无关,可以删除吗?
明确:
小结:主要技巧:围绕中心选材、安排详略、巧于铺垫
8:作业
同学们总结的好极了!通过李森祥的《台阶》,我们学到了有益的写作技巧,更认识了一位可敬的父亲。
今天的作业就与父亲有关。
1、在生活中去认识你的父亲,去关怀和爱戴自己的父亲。
2、课外寻找关于“父亲”的文章、诗歌进行自主阅读
推荐书目:苏童《父爱》、梁实秋《代沟》
周国平《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9、结束语
今天文内的父亲形象让我们多少有些沉重,从凄楚辛酸中走来的父辈,让我们心潮难平。
是啊,他们的愿望在我们看来可能并不精彩,但他们活的实实在在,他们血管中流淌的那份自尊与坚韧,恰恰是构建人生重要的支柱。
让我们在这一首深情的颂歌中、在内心深处衷心的道一声:辛苦了,我的父辈们,谢谢你们!
《老王》讲学稿
课型:新授课时:一课时主备人:傅潇怡审核:郭娜范曙光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1、感知内容, 把握人物形象。
2、品味语言,体会思想感情。
3、培养爱心,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
【学习重难点】
1、感知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品味语言,体会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搜集作者的相关信息,写在下面空白处
2、识记字词
惶.恐塌.败荒僻.取缔.凑.合镶嵌
..滞.笨愧怍.伛.着背攥.着
..骷髅
3、观察书中的图片,你发现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学习研讨
1、交流预习情况
2、导入:在平时我们往往对名人的一言一行非常关注,可生活中,更多的却是普通人,你是否关注过这些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人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杨绛的散文《老王》,去关注一位普通车夫的故事。
3、快速自读课文,思考:1、本文记叙了关于老王的哪几个片断?从中可以看出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老王给予“我”这么多帮助,那作者一家又是怎样对待老王的?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
4、研读赏析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找出文中写的精彩的句子进行赏析。
小结: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像老王这样的人,他们生活艰难,不被人重视,但他们没有怨天尤人,没有自暴自弃,依然对未来充满了期望。
面对他们,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5、课堂同步
1.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________(文体),材料琐碎,但是经过作者的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作者以________为线索,兼用________顺序和________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课文写老王,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一曰“________”,二曰“________”。
2.文中有一个词语“”能概括老王一生的命运,这个词语就是“文眼”,理解课文抓住文眼,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3.造句:假如我是一团火,就为他人送去温暖;假如我是一朵花,就为他人送去芬芳;假如我是一颗星, ;假如我是一片云, ;假如我是一棵树, ;假如我是一泓清泉, ;
八、布置作业
请在下面的空白处写一份学习心得
《信客》讲学稿
年级:八年级科目:语文执笔:傅潇怡审核:郭娜范曙光
备课时间: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自主> 自读感知课文,独立完成[信客档案]的填写。
2、<合作、探究> 分组合作进行探讨问题、画信客肖像、写诗等活动,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
3、<课外拓展> 启发学生尝试撰写“乡村邮政史”。
【学习重点】
学习目标中<合作、探究>部分。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收集作者的相关知识
2、基础知识积累
长途跋涉
..私塾.穷愁潦.倒克.扣风尘苦旅.唏嘘
..轻蔑.鸡零狗碎震颤.噩.耗猝.然昏厥.连声诺诺.咬牙切齿诘.问晦.气生死祸福识文断字
文绉绉.伎俩
..焦灼.
..颠沛.吊唁.接济.稀罕.呵斥
3、课文共四节,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文章的行文脉络。
信客从业的缘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研讨
1、交流预习情况
2、导入新课
3、主题文意梳理
作者在写信客之前,为什么先写一个老信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结构上,作者是怎样安排信客和老信客的材料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怎样理解作者对老信客的态度?老信客对表现文章主题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为什么倾注那么大的热情为信客树碑立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人物形象分析
10、信客终年跋涉,非常劳苦。
到了一地,既要散发和接收信、物,还有额外工作,要经常代读、代写书信,有时还要充当代理人,“信客”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
他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信客收入微薄,生活贫穷。
老信客干了一辈子,他的家破烂灰黯,一无所有。
拣便宜的旅馆住,吃饭找那种“可以光买米饭不买菜”的小店。
终年奔波,胃病和风湿病成了职业病。
他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信客最痛苦的是蒙受怀疑、欺凌、憎恨,可他们忍辱负重,默默承受。
他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综观全文,请你用四个以上的四字词语概括信客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精彩句段品味
14、理解句子的含义。
(1、)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
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都市里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独特感悟
在预习的过程中,不少同学有这样的疑惑,信客为他人付出了很多(文章作了很多描写),自己却落得遭人误解,穷愁潦倒,按现代某些价值观衡量,似乎很不划算。
是不是当时的人们都在想着做信客?是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信客?所以我们有必要讨论一下。
(一)问题研讨(提示:在课文中找相关信息来说明)
1、文中青年信客让别人得到了什么?
2、青年信客是否也有所得?如果有,他又得到了些什么?
(二)根据你的理解,为信客写一首诗(一段也可)。
(三)助人自助的一生才是充实的一生。
本课小结:在乡村和城市间踽踽独行的信客,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大半辈子的风尘苦旅,他是外出谋生者与家乡联系的纽带。
五、巩固提高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猝()然焦灼()吊唁()昏厥()诘()问2、根据拼音写汉字。
Xīxū ( ) jìliáng ( ) jídù ( ) diān pèi ( )
3、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长途()涉穷困()倒低()顺眼
4、本文作者_____。
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__。
主要著作有散文集《____》《_____》。
六、布置作业:预习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