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共42页

合集下载

流行病学调查课件

流行病学调查课件

• 随机抽样、以居委会为单位。
• 北京:47个、上海:44个,被选为最终的初级抽样单位。 根据预先决定的采样间 隔和随机起始点,从户籍表中抽取住户。该采样人然后根据RCCC检查每个选定住 户的所有合格成员的地址和人口统计信息。
• 标准家庭抽样表格(HSF)。 在编辑HSF后,实地经理随机使用这些数据来选择符 合条件的人。
背景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为了改进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我们在中国开展了一项新的全国精神 障碍调查——WMH调查
• 中国WMH调查在北京和上海进行。 通过了采样,培训,现场程序和 措施的标准化方法。 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在跨国背景下重新审视 中国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 第二个目标是创建一个可以在调查后 参与进一步方法论研究的受访者样本,以改进采访方法,为全国调 查做准备。
样本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使用分层的两阶段系统选择方案来选择具有相等概率的样本以用于 目标群体中的每个合格个体被选入样本中。
• 由于全面访谈时间很长,访谈分为两部分。
• Part I included the core diagnostic assessment.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所有病例以及严重/中度病例和非病例最常见的治疗方式是全身治疗。在轻度病 例中,一般医疗和心理健康治疗同样普遍。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流行病学调查ppt

流行病学调查ppt
伦理审查与合规
流行病学调查需要遵守伦理审查和相关法规, 对不合规的调查可能面临法律和道德风险。
数据收集与分析的难度大
数据质量不高
流行病学调查的数据质量受多种 因素影响,如样本大小、数据来 源、数据质量等,需要采取有效 措施确保数据质量。
数据处理复杂
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复杂的统 计分析和处理,需要具备专业技 能和经验的人员进行操作。
时间分布
分析疾病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趋势和周期性特征,揭示疾病的自然史和流行规律。
找出病因和影响因素
01
遗传因素
02
环境因素
研究疾病在家族中的遗传模式和基因 多态性,探讨疾病的遗传因素。
调查环境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 ,如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环境污染 等。
03
分子生物学因素
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涉及的分子 生物学机制,如细胞信号转导、基因 调控等。
数据解读困难
对于数据分析结果需要进行准确 的解读和解释,才能为制定公共 卫生政策提供有效依据。
需要不断改进调查方法和技术的挑战
调查方法的选择
流行病学调查需要针对特定问题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和技术,如何选择适当的调 查方法和技术的挑战不容忽视。
技术更新迅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技术和方法不断涌现,如何及时掌握和应用新技术和 新方法也是一大挑战。
加强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学术界的 合作与交流,共同解决流行 病学调查面临的挑战,共同 提高调查质量。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分析性流行病学调查
总结词
分析疾病发生的因素和作用机制
详细描述
通过分析疾病三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揭示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机制,为防控措 施的实施提供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 研究对象:群体而非个体 • 研究方法:观察而非实验 • 研究目的:探索疾病分布和影响
因素 • 研究角度:多角度、多层次
调查背景
•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 • 研究设计和实施方案 • 数据来源和质量保障措施
02
文献综述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01
描述性流行病学
02
分析性流行病学
描述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状况,提出 病因假设。
2023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文献综述 • 调查设计和方法 • 调查结果 • 结论和建议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引言
报告目的
• 描述特定疾病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 评估疾病对公众健康的影响 • 确定危险因素并制定预防措施 • 监测疾病趋势并评估控制措施的
效果
流行病学概述
05
结论和建议
结论总结
流行病学的科学研究方法以及该方法在公共卫生 领域的重要性
确定研究人群和研究因素,并分析其关联性和潜 在影响
描述该研究设计和方法,以及是否考虑了潜在的 混杂因素进行了调整
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学显著性和临床意义的综合 评估
预防和控制建议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强的 预防控制措施
对干预措施进行效果评估以监 测预防控制效果
数据采集和分析
数据整理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清洗,去除无效 和错误的数据。
数据统计和分析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相关指标和 结果。
结果解释和报告
根据分析结果编写调查报告,对结果进行解 释和讨论,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
04
调查结果
调查样本情况
01

医学专题流行病学数据统计分析策略

医学专题流行病学数据统计分析策略
是否存在选择偏倚:数据代表性及失访率等;
是否存在信息偏倚;
是否存在混杂偏倚:有关混杂因素的基线信息是 否完整。
2024/2/14
30
(一)评估数据中的选择偏倚
很多数据的代表性很差或总体不明。 病人还经过了检验检查的选择。 最严重的选择偏倚是选择性随访和失访。
通过比较常规数据收集的“设计框架”和最佳 研究设计,可以发现常规数据的设计缺陷,判 断可能引起的偏倚。在时间、人群和变量特征 上与最佳设计的差异,就是常规数据的缺陷所 在,也是偏倚可能出现的地方。
主要缺陷是非随机,失访或变量缺失。
2024/2/14
27
四、估计相应的指标
根据研究目的以及最佳研究设计,就能够确定 需要估计的指标。
2024/2/14
13
五、估计效应值
效应就是暴露或治疗对结局作用或影响的大 小,多用暴露组与非暴露组或治疗组与对照 组间发病率的差别来表达。
流行病学研究中常见的效应测量指标有:①相对危险度 RR=I1/I0;②归因危 险度百分数 ARP=(I1-I0)/I1;③相对危险减少度 RRR=(I1-I0)/I0;④比值比 OR=ad/bc;⑤率差 RD=I1-I0;⑥需治疗人数 NNT=1/RD。
2024/2/14
24
二、形成研究问题
根据数据的变量特征,可以初步形成可研究问题的范 围。
欲进行诊断准确性研究,数据库里必须有检查结果和 疾病诊断信息。
研究副作用,基线资料中必须有治疗信息,随访资料 中须有副作用的信息。
评估疗效,基线资料中须有治疗的信息,随访资料中 须有结局信息。
研究危险因素,基线资料中须有可疑病因的信息,随 访资料中须有有关疾病的信息。
2024/2/14

流行病学调查与数据分析

流行病学调查与数据分析
包括矩估计法、最大似然估计法等,这些方法在不同的分布和样本条件 下具有不同的适用性和优缺点。
03
参数估计的评价标准
包括无偏性、有效性、一致性等,这些标准用于评价不同估计方法的优
劣和选择适当的估计方法。
假设检验在流行病学中应用举例
病例对照研究中的假设检验
通过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暴露率, 检验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是否存在关 联。
意义
通过对人群的调查和研究,可以了解疾病的流行趋势和危险因素,为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重要参考。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分类
描述性研究
通过收集人群中的疾病或健康状 况的数据,描述其在人群中的分 布和特点。常见的方法包括现况 调查、生态学研究等。
分析性研究
通过对人群中的疾病或健康状况 与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 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常见的方法 包括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等 。
准确性
评估数据是否准确,包括病例信息的准确性、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 性等。
一致性
评估数据之间是否存在矛盾或不一致的情况,如病例信息中的年龄、 性别等是否与实验室检测结果一致。
及时性
评估数据上报的及时性,包括医疗机构报告病例的及时性、现场调查 人员收集信息的及时性等。
03
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
频数分布表和图表示方法
THANKS
感谢观看
适用场景
01
适用于因变量为二分类变量的情况,如疾病发生与否

模型构建
02 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类型,选择合适的自变量,构建
Logistic回归模型。
模型解读
03
根据回归系数的大小和方向,解释自变量对疾病发生

概率的影响程度和方向。
生存分析在流行病学中应用

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报告

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报告

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报告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报告一、引言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是一种科学的方法,旨在研究和分析特定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发病率、病因及相关因素等。

本研究报告旨在对某地区某疾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便为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支持。

二、方法2.1 研究地点和人群:本次调查针对某地区的居民进行,共选择了500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

2.2 数据收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职业、个人卫生行为等相关信息都进行了登记。

2.3 数据分析:收集到的数据经过整理和统计分析,使用SPSS 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三、结果3.1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本次调查的调查对象中,男性占45%,女性占55%。

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40-60岁之间,占总数的65%。

3.2 疾病发生情况:调查发现,在过去一年中,研究对象中有64%的人曾经患过本次调查关注的疾病。

其中,发病率最高的两个年龄段分别是40-45岁和55-60岁,分别占总发病人数的28%和25%。

3.3 疾病与个人卫生行为的相关性:分析数据后发现,研究对象中个人卫生行为与疾病发生有一定相关性。

疫苗接种率较高的人群中,患病率明显低于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

此外,勤洗手、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等卫生习惯的人群,患病率也相对较低。

四、讨论4.1 疾病流行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关注的疾病在该地区的发病率较高,需要加强预防和控制措施。

4.2 年龄与疾病的相关性: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年龄与本次调查关注的疾病发生存在一定相关性。

40-60岁之间的人群患病率最高,这可能与该年龄段的身体免疫力下降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4.3 个人卫生行为与疾病的相关性:本次调查发现,个人卫生行为与疾病发生有一定相关性。

个人卫生习惯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到疾病的发生率和传播速度。

因此,加强个人卫生教育和改善人们的卫生习惯非常重要。

五、结论本次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某地区的研究对象中,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年龄与疾病的发生存在一定相关性,而个人卫生行为与疾病的发生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关于××学校聚集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发病情况的初步调查报告2004年2月25日上午10时30分,我区疾控中心接到××儿童医院医务科电话报告:“该院发热门诊接诊一名××学校的学生,临床诊断为肺炎。

据该学生反映,近期其所在学校有数十名学生有发热。

”接到报告后,我区疾控中心立即和该学校取得联系,核实相关情况,并及时将初步核实情况电话报告市疾控中心。

为进一步了解发病情况,控制疫情发展,我区疾控中心于10时45分派员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概况:××学校,位于××区××路××号。

该校为寄宿制学校,有48个班级,在校学生1380名,教职员工165名。

(二)发病情况:自2004年2月17日起,该校学生中陆续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病例,截止2月25日下午3时,累计发生91例,分布在22个班级。

经调查,首发病例周××,女,10岁,四(6)班学生,住×××宿舍。

该患者于2月17日出现发热(40?),伴有咳嗽、头痛、流涕等症状,当天前往我区人民医院就诊,诊断为“上感”,给予抗炎、对症治疗后,目前已恢复正常返校上课。

患病学生发病时间分布情况见表2—4。

患病学生班级分布情况为:四(6)班12人、四(2)班6人、五(3)班5人,其余班级均有1,2人。

91名发热学生中,目前体温恢复正常并返校上课的有50人,其余41名学生均离校回家正在治疗或恢复中。

对2月25日发病的8名学生调查表明,8名学生均有发热(38,39.5?)伴咳嗽、头痛、畏寒等临床表现。

其中有2名学生已就诊,1人诊断为肺炎,1人诊断为病毒性感冒,其余6人已前往医院就诊,目前诊断结果不详。

(三)流行病学调查:发病学生中仅有1名有流感疫苗接种史。

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表的数据分析

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表的数据分析

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表的数据分析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传染病的发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例如,空气传播的传染病,如流感,其发生率往往在冬季较高,因为人们在室内聚集较多,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导致病毒的传播。

而食物传播的传染病,如食物中毒,则往往与不当的食品储存和处理有关。

人群的免疫力也是影响传染病发生率的重要因素。

例如,免疫力较低的儿童和老年人更容易感染传染病。

免疫力的水平还受到疫苗接种的影响。

接种疫苗可以有效提高人群的免疫力,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

我们还发现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和地区差异也对传染病的发生率有显著影响。

例如,疟疾在热带地区更为常见,因为疟疾的传播媒介——蚊子在这些地区更为活跃。

而流感则在冬季更为流行,因为冷空气有利于病毒的存活和传播。

在分析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表的数据时,我们还注意到一些传染病的潜伏期较长,这就需要在流行病学调查中考虑到这一点,以确保能够准确地追踪和分析传染病的传播路径。

通过对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表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传染病的传播规律和影响因素,从而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疫苗接种工作,提高人群的免疫力,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

同时,我们还可以加强对传染病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传染病的传播规律和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

这不仅有助于保护公众的健康,也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整体卫生水平。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传染病的发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例如,空气传播的传染病,如流感,其发生率往往在冬季较高,因为人们在室内聚集较多,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导致病毒的传播。

而食物传播的传染病,如食物中毒,则往往与不当的食品储存和处理有关。

接触传播的传染病,如皮肤病,往往与个人卫生习惯和公共卫生条件有关。

人群的免疫力也是影响传染病发生率的重要因素。

流行病学资料分析ppt

流行病学资料分析ppt
数据展示
使用图表展示数据,如饼图、柱状图、折线图等,以便更直观地了解数据分布和变化趋势。
图形绘制与数据可视化
图形绘制
使用图形展示数据,如散点图、直方图、箱线图等,以便更直观地了解数据的分 布特征和规律。
数据可视化
使用数据可视化工具展示数据,如Excel、Tableau等,以便更快速地生成图表和 图形,提高数据分析效率。
流行病学资料分析ppt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引言 • 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的基本步骤 • 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 推断性流行病学分析 • 常用统计方法在流行病学中的应用 • 实例分析
01
引言
流行病学概述
流行病学定义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影响因素 和防治策略的科学。
研究对象
照组,通过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结局的差异。
02
目的
通过随机分配和设盲,减少偏倚和混杂因素的影响,验证干预措施的
效果。
03
适用范围
随机对照试验适用于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流行病学调查问卷设计
定义
流行病学调查问卷是一种收集数 据的工具,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 了解研究对象的暴露情况、健康 状况和其他相关信息。
未来研究方向
如开展更大规模、更长时间的研究,深入 探讨疾病的发病机制,寻找更有效的预防 控制措施等。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描述样本数据与真实情 况之间的差异,如抽样 误差、偏差等。
04
推断性流行病学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
定义
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回顾性研究,通过匹配病例和对照组,探讨研究因素与结局之间的关联。
目的
通过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推断研究因素与结局之间的因果关联。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一、整理资料首先将调查所获得的资料作全面检查,看是否完整、准确。

若有遗漏项目尽可能予以补查。

对一些没有价值的或错误的材料予以剔除,以保证分析结果不致出现偏差。

然后根据所分析的目的,将资料按不同的性质进行分组,如畜群可按年龄、性别、使役或放牧、免疫情况等进行分组,时间可按日、周、旬、月、年进行分组;地区可按农区、牧区、多林山区、半农半牧区或单位分组。

分组后,计算各组发病率,并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进行对比,综合分析。

流行病学分析中常用的几种统计指标如下。

1.发病率 在一定时间内新发生的某种动物疫病病例数与同期该种动物总头数之比,常以百分率表示。

“动物总头数”系对该种疫病具有易感性的动物种的头数,特指者例外。

“平均”系指特定期内(如1月或1周)存养均数。

100%发病率⨯=同期平均动物总头数新发病例数2.感染率 在特定时间内,某疫病感染动物的总数在被调查(检查)动物群样本中所占的比例。

感染率能比较深入地反映出流行过程,特别是在发生某些慢性传染病,如猪支原体肺炎、结核病、布鲁氏杆菌病、鸡白痢、鼻疽等时,进行感染率的统计分析,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某疫病)%100⨯=被调(检)查动物总数数(调查当时)感染动物感染率 3.患病率 又称现患率。

表示特定时间内,某地动物群体中存在某病新老病例的频率。

(某病)100%病率⨯=动物头数(同期)暴露(受检)老)患病例数(特定时间某病)(新患 4.死亡率 某动物群体在一定时间死亡总数与该群同期动物平均总数之比值,常以百分率表示。

%100⨯=该群体动物的平均总数亡总数(一定时间内)动物死死亡率 5.病死率 一定时间内某病病死的动物头数与同期确诊该病病例动物总数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100⨯=总数同期确诊的该病例动物某病病死动物头数病死率6.流行率 调查时,特定地区某病(新老)感染头数占调查头数的百分率。

%100⨯=被调查动物数某病(新老)感染头数流行率二、分析资料1.分析的方法综合分析 动物疫病的流行过程受着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其过程的表现复杂多样。

启东市2006-2008年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

启东市2006-2008年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

启东市2006-2008年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我市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为准确掌握疫情分布动态及流行特征,为改进措施提供依据,促进人类健康,现对近3年乙型病毒性肝炎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如下;1 流行特征1.1 流行强度2006年全市共网络报告乙型病毒性肝炎334例,发病率为29.49/10万,2007年全市共网络报告乙型病毒性肝炎153例,发病率为13.57/10万;2008年全市共网络报告乙型病毒性肝炎50例,发病率为4.44/10万。

1.2 年龄及职业分布2006年报告的334例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男女性别之比为3.28:1;人群分布以20-50岁为高发年龄段,共发生230例,占总发病数的68.86%;20周岁以下各年龄组共发生21例,占总发病数的6.29%;各职业以农民发病为主,占53.29%。

2007年报告的153例乙型病毒炎肝炎病例男女性别之比为2.64:1;人群分布以20~50岁为高发年龄段,共发生100例,占总发病数的65.36%;20周岁以下各年龄组报告7例,占总发病数的4.57%;各职业以农民发病为主,占54.25%。

2008年报告的5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男女性别之比为2.33:1;人群分布以20-50岁为高发年龄段,共发生34例,占总发病数的68.00%;20周岁以下各年龄组发病2例,占总发病数的4.00%;各职业以农民发病为主,占54.00%。

1.3 地区分布全市24个乡镇均有病例发生,3年平均发病率最高的乡镇是启隆,发病率为69.21/10万,发病率最低的是海复,发病率为4.62/10万。

全市3年平均发病率为16.00/10万。

1.4 时间分布各月均有病例发生,无明显发病高峰,全市疫情波动相对平稳。

2 分析与探讨启东是我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高发地区,肝癌发病率是我国最高地区之一。

2006年以前乙肝年发病率一直在29.49/10万之上,本文数据分析呈现近3年我市乙肝年总发病率显著下降,与林玉娣等报告结果不一致。

研-统计15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

研-统计15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4节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及其分布的原因,以及制订预防、控制和消灭这些疾病和促进健康的对策与措施的科学。

流行病学是从群体水平研究疾病,现在几乎没有流行病学不研究的病种和医学问题。

是一门研究人类的生理、病理、心理的群体现象的方法学,有着极强的应用性。

流行病学的研究及应用范围极广,使用的方法和技术很多。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一、观察法1.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描述流行病学(descriptive epidemiology)提出线索或假说2.分析性研究(analytical study):分析流行病学(analytical epidemiology)验证所提出的假说。

①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retrospective)研究:从疾病(结果)去寻找原因(病因)的方法叫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

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1.是分析流行病学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类型之一回顾性从果查因的研究方法,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去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2.病例对照研究的四大要素:人群、对照、病例和暴露明确产生病例的人群,从中正确地挑选对照,并正确地收集暴露资料是病例对照研究的精髓3.对照不必代表所有未患研究疾病的病人,同样也不必代表所有总体人群病例不必代表患有该种疾病的全部病人,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4.选择病例原则符合病例的定义,就应当收入病例组,不受其暴露状态的影响,避免产生选择偏倚5.新发病例比现患病例好回忆暴露及暴露与疾病的时序关系时更明确新发病例与现患病例暴露分布没有差别,也可用现患病例研究先天畸形和某些非致死性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等用现患病例死亡病例省时省钱,很快可以提供研究线索6.正确地选择对照是病例对照研究成败的关键病例的来源决定了对照的来源可比性比代表性更重要7. 资料质量的可比性与病例和对照成员之间的可比性一样重要注意两组收集资料时资料质量的可比性,以保证研究的真实性8. 基本分析方法是比较两组暴露比例,计算暴露优势比,估计患病的优势比,在发病率低的情况下估计相对危险度9. 对照所患疾病不应与研究的暴露因素有关对照疾病的发病率在暴露的各类别或各水平上都一样病例是新诊断的病例,对照不应是慢性病患者②队列(定群)研究--前瞻性(prospective)研究:从有无可疑原因(病因)开始去观察是否发生结果(疾病)的研究方法叫队列(定群)研究(cohort study)。

流行病学中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和解读

流行病学中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和解读

流行病学中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和解读一、调查概况在流行病学研究中,流行病学调查是了解疾病的传播和控制情况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次调查旨在收集并分析某地区特定疾病的流行情况,并通过结果报告和解读,为公众和相关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目的该调查的主要目的是:1.了解目标人群中某特定疾病的发病率和影响因素;2.评估疾病的传播途径和关联风险因素;3.提供对于疾病管理和控制的科学建议。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通过面对面或电话访问的方式,获取调查对象的个人信息、生活习惯、疾病症状和暴露史等数据。

现场调查则通过医院或社区的临床诊断记录和实地调查等方式,获取诊断结果和疾病传播途径的数据。

四、调查结果总览根据本次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针对目标人群中的某特定疾病,以下是调查结果的汇总和总览。

1. 发病率调查:经过抽样,共计调查了XXX名参与者,其中发现XX例确诊病例,发病率为XX%。

2. 性别和年龄分布:调查结果显示,该疾病在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男女发病率相近。

然而,年龄分布方面,XX岁以下人群发病率明显较低,而XX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逐渐增加。

3. 疾病传播途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相关数据分析,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详细描述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飞沫传播等)。

同时,通过调查结果,我们也发现个人卫生习惯的不良,接触某些污染源等因素也与疾病的传播有关。

4. 风险因素评估:本次调查也对与该疾病相关的风险因素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根据具体情况描写相关风险因素,如接触特定物质、职业暴露等)。

这些风险因素的存在增加了患病的可能性,需要加以关注和控制。

五、结果解读基于以上的调查结果,我们对该特定疾病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解读和分析。

1. 疾病控制建议:针对调查结果所显示的疾病传播途径和风险因素,我们建议(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控制建议,如改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环境清洁等措施)。

通过这些控制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地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发病率。

流行病学资料的分析(ppt 42页)(共41张PPT)

流行病学资料的分析(ppt 42页)(共41张PPT)
STATA软件的应用
非常简便、 快速
--- 流行病学资料的分析
流行病学资料的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资料
成组病例对照研究 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资料
例1(成组病例对照研究) 某单位研究胸膜间皮瘤与接触石棉 的关系,资料见下表。试对其进行分析。
组别 间皮瘤病例
对照 合计
表 1 胸膜间皮瘤与接触石棉的关系
mcci 3 16 3 30
| Controls
|
Cases
| Exposed Unexposed | Total
-----------------+------------------------+----------
Exposed |
3
16 |
19
Unexposed |
3
30 |
33
-----------------+------------------------+----------
Crude | 2.747456 2.011688 3.743611
(exact)
M-H combined | 2.914544 2.143308 3.963297
-------------------------------------------------------------------
Test of homogeneity (M-H)
1.526627 28.56284 (exact)
b+c≥40
b+c < 40
结果解释
OR=5.33,其95% CI为(1.53, 28.56)。 本例样本例数较少,应计算确切概率。P = 0.0044,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故可认为接触 苯氧乙酸或氯酚者发生软组织肉瘤的危险性 为不接触者的5.33倍。

第二讲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

第二讲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

病例
有 既往病史

合计
对照
合计
OR= 95%CI: χ2 = P值
Public HealCthHINA LCA NEW HIRE ORIENTATION TRAINING
18
整理表H 川崎病与地毯清洁剂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
有 使用地毯 清洁剂

合计
对照
合计
OR= 95%CI: χ2 = P值
Public HealCthHINA LCA NEW HIRE ORIENTATION TRAINING
16
整理表F 川崎病病例发病时间分布
日期 X月1日 X月2日 X月3日 X月4日 X月5日 X月6日 X月7日 X月8日 X月9日 X月10日 X月11日 X月12日
病人数
构成(%)
Public HealCthHINA LCA NEW HIRE ORIENTATION TRAINING
17
整理表G 川崎病与既往病史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第二讲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
学习目的
通过学习应该掌握:
–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思路
–描述性分析中统计图表的应用
–联系强度指标的计算及意义
Public HealCthHINA LCA NEW HIRE ORIENTATION TRAINING
2
一、调查资料分析计划
1. 资料分析步骤 2. 资料整理 3. 资料分析原则的制订
病人数
构成比(%)
Public HealCthHINA LCA NEW HIRE ORIENTATION TRAINING
12
整理表B 川崎病严重并发症病人频数分布
并发症 关节炎 冠状动脉瘤 其他并发症 死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1964年1月2日 到调查日(1988/6/1)仍存活,
未发生肝癌
青岛访后第n年的暴露人年数
病例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 11 1 1 1 1 1 1 1 2 1 1 1 1 1 1 1 1 1 1 0.5 3 4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5 5 11 1111111 1 1 1 1 1 1 1 1 1
20 6
5
粗发病率 0.0150 0.0122 0.0047
0.0107
调整发病率 0.0198 0.0210 0.0054
0.0106
RR 1.00 1.06 0.27
0.54
青岛大学医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 研室 周晓彬
三 发病率的计算
1、累计发病率 以一定随访期间内观察人群中发生
的病例数为分子和开始随访时人数为 分母计算发病率。 要求:观察对象一次选定,同时开始观 察,而且在随访期间内不发生失访或 其他原因的死亡。
病例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1 2 3 4 5 1 1 1 1 1 1 05
青岛大学医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 研室 周晓彬
四 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1 、概念:暴露组发病率与作为对比基础 的对照组的发病率的比值,它表示暴露 组发病率为对照组发病率的多少倍或百 分之几。
RR=1,表示2组的发病危险度相等。
RR>1,表示接触改因素使发病危险增加。 如RR=2.5表示暴露组发病危险相当于非 暴露组的2.5倍,前者比后者高出1.5倍 =RR-1。该因素称为该病的危险因素。
青岛大学医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 研室 周晓彬
RR<1表示接触该因素使发病危险度 降低。如RR=0.6表示暴露组发病危 险相当于非暴露组的0.6倍,前者 比后者下降40%。
青岛大学医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 研室 周晓彬
实例:人工绝经与乳腺癌
1926年至1962年期间,有7次病例 对照研究报告都表明,人工绝经史 (指指外科手术切除子宫或双侧卵 巢的)在乳腺癌病人中所出现的比 例较各种对照中的比例为低。为了 进一步确证这一现象,拟进行一项 队列研究。
青岛大学医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 研室 周晓彬
青岛大学医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 研室 周晓彬
实例
为研究血液中儿茶酚胺水平与冠心 病发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追踪研 究。把609名40—69岁的男性测定 了血清中儿茶酚胺水平,按浓度高 低分为两组。经过10年随访观察取 得了冠心病的发病资料。
青岛大学医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 研室 周晓彬
随访结果
青岛大学医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 研室 周晓彬
2、回顾性定群研究
研究对象的确定与分组是根据
研究开始时已经掌握的历史材料
和历史上有记载的暴露情况作出
的,研究的结局在研究开始时已
经从历史资料中获得。暴露与结
局虽然跨越时期较长,但资料收
集与分析却可以在较短时期内完
成。
青岛大学医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 研室 周晓彬
暴露是指研究对象具备某种特征或行为,
或直接接触过某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人为
施加的(如治疗药物、疗法、手术、干预措施
等)。
青岛大学医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 研室 周晓彬
二、种类
1、前瞻性定群研究 研究对象的确定与分组是根据研
究开始时所获得的现时材料作出的, 研究的结局需要前瞻观察一段时间 才能得到,而不是在研究开始时已 知的。这是定群研究的基本形式。
第一节 定群研究资料的统计分析 cohort study
一、概念 二、种类 三、发病率的计算 四、相对危险度
青岛大学医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 研室 周晓彬
一、概念
把观察对象按照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或不同
暴露水平)分成两组(或多组),追踪各自的发 病结局,比较2组或多组发病结局的差异,从而 判定暴露因素与发病有无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 观察性研究方法。是“由因追果”,又称“队列 研究”。
发病人数 未发病人数
高水平组 27
95
低水平组 44
443
合计
71
538
合计 122 487 609
青岛大学医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 研室 周晓彬
RR22/1222.45 44/487
H0:RR=1 H1:RR≠1
X 2(2 7 4 493 5 4)2 4 60 19 .2 65 1 242 877 1 538
青岛大学医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 研室 周晓彬
5名乙型肝炎病人的诊断和随访记录
病例号 诊断日期
随访情况
1 1963年7月14日 1972年1月22日死于肝癌
2 1964年12月7日 1974年5月16日随访情况良好,
以后失去联系
3
1963年10月25日 从未随访到过
4
1962年5月15日 1976年4月24日死于车祸
鉴于前瞻性队列研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获得足够的人工绝
经手术病例和随后出现的乳腺癌结局,所以1968年
Feinleib利用波士顿地区几个教学医院的病案记录进行了
该项研究。
选择1920-1940年期间入医院的,在麻省居 住的,55岁以下的妇女,其中做过下列手 术的为研究对象:①子宫切除,②单侧卵 巢切除,③双侧卵巢切除,和④用镭或X线 照射过子宫或卵巢进行治疗的人都算暴露 组,⑤胆囊切除的作对照组。研究对象中 除外了:①曾患过盆腔和乳腺癌的,②乳 腺切除的,③40岁前已经绝经的, ④指示 病例入院时已不存活的病人等等。
青岛大学医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 研室 周晓彬
2、人时发病率(发病密度)
在慢性病的追踪研究中,追踪的时间 通常较长,往往需要数年、十数年乃 至数十年的追踪期限。在这个期间内 由于观察对象的流动(加入或退出), 每个人接受的观察时间长短不一,不 便计算累计发病率。这时采用暴露人 时作分母,用发病人数作分子计算的 发病率称为人时发病率。
3 、双向性定群研究 也称混合型定群研究,即
在回顾性定群研究之后,继续 进行一段时间的前瞻性定群研 究。
青岛大学医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 研室 周晓彬
人工绝经与非人工绝经病人中乳腺癌的比较
病人组别 胆囊切除 单侧卵巢切除 子宫及双侧 卵巢切除 放射处理
人数 440
1635 1278
468
乳癌数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