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初中历史与思想品德科学生评价研究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历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历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历史学科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部分,不仅承担着传承文化、塑造民族精神的重任,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也在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我们选择“初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作为本次课题。

2. 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初中历史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素养。

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为初中历史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帮助其更好地把握教学方向和内容。

2. 丰富初中历史教学理论研究,推动教学实践的创新和发展。

3.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具有历史素养的现代公民。

3. 研究内容和方法3.1 研究内容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 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评价体系等。

2. 教学策略研究:根据现状分析,提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

3. 实践应用与效果评估: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所提出的教学策略,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以验证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3.2 研究方法1. 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相关的历史教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一线历史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教学现状。

3. 实验研究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所提出的教学策略,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成绩变化,评估策略的效果。

4. 研究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第1-2个月):进行文献查阅和分析,确定研究框架和方法。

2. 第二阶段(第3-4个月):进行现状调查,收集一线教学数据。

3. 第三阶段(第5-6个月):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教学策略并进行实践应用。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表现性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表现性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表现性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与高考改革的推进,教育教学逐渐转向关注学生的全面素质与个性发展。

而学生的表现性评价便成为了教师关注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历史教学中,表现性评价更是必不可少的评价方式。

然而在现实教学中,由于评价方式的单一,往往会造成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足,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

因此,研究中学历史教学中表现性评价方法的优化,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表现性评价方法的研究,探索优化中学历史课堂评价方法的有效途径,以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具体内容包括:1、中学历史教学中表现性评价的现状和问题分析;2、探索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表现性评价方法;3、通过教学实践验证探索出的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表现性评价方法的可行性;4、总结优化中学历史课堂评价方法的有效途径,提升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和教学效果。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教学实验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具体如下: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归纳中学历史教学中表现性评价方法的现状与问题。

2、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对中学历史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意见和建议,为后续的实验研究提供支持。

3、教学实验法:实施课堂教学实验,验证探索出的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表现性评价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可达到以下成果:1、明确中学历史教学中表现性评价方法的现状和问题;2、探索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表现性评价方法;3、通过教学实践验证探索出的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表现性评价方法的可行性;4、总结优化中学历史课堂评价方法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以上是中学历史教学中表现性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发挥学生评价德育功能的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

发挥学生评价德育功能的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

发挥学生评价德育功能的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课题来源
学生评价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处于由考试文化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学校德育工作越来越受到
重视。

如何通过评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行为规范,已成为教育界需要解决
的问题之一。

二、研究背景和意义
学生评价作为一种德育手段,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教师深入了解
学生在德育方面的表现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育教学策略,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和道德素养。

三、研究内容和目标
本文将探讨学生评价在德育工作中的功能,研究如何通过学生评价提高学生的道德素
养和行为规范,以及如何开展学生评价工作。

具体内容包括:学生评价的概念、德育
功能及其对德育工作的促进作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如何开展学生评价工作,
如何利用学生评价结果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行为规范等。

四、研究方法和步骤
本研究使用文献调查、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现有的学生评价相关理论进行
梳理和归纳,并对部分学校开展的学生评价工作进行实地考察,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
等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研究,最终得出结论和建议。

五、预期成果
本研究将有效地推进学生评价在德育工作中的应用,探索出一种新的德育手段,为进
一步加强学生德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同时,提高教师对学生评价工作的认识和掌握,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中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目标也与时俱进,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越来越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中学评价制度的改革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然而,当前中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评价体系尚不完善,需要进一步探索相关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索中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评价体系建设,对于完善中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中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评价的方法和标准,建立科学的中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评价体系,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该体系的可行性。

本研究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当前中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评价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探索中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评价的目标和标准
3.研究中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评价的方法和机制
4.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中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评价体系的可行性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实证研究法等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及对中学生以及教育工作者的问卷调查,了解当前中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评价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同时对中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评价的目标和标准、评价的方法和机制进行研究。

最后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中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评价体系的可行性。

四、研究预期效果
本研究旨在建立科学的中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评价体系,能够为中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教育提供指导,以及为中学评价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同时,本研究对于教育工作者的专业能力提升和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历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五篇)

历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五篇)

历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五篇)篇一历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1500字一、课题名称:初中历史有效学习研究二、课题的核心理念历史学科在中考的分数比例上占得很少。

学生历史学习普遍主动性差,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

仅局限满足于上课被动听老师授课,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而初中的历史知识多而繁杂,初中学生难免有“繁多、杂乱、易忘”的感叹,认为学习历史是一种负担。

学生们心理自我安慰现象就越来越严重,懒惰、颓废、自暴自弃。

如何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才能达到有效学习。

三、课题要解决的问题如今教学方式越来越无法让学生们巩固心神努力学习,课程的教育问题仿佛完全跟不上学生们的脚步,而学生们对于学习的态度也越来越感到枯乏无味,伴随21世纪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前进,而生活的条件也越来越好,学生们原本怀着积极进取的心态都随着时间慢慢给淹没了。

而学生们对学习态度问题也是引起了教师们的注意,大多数教师都知道学生们对于学习态度低下的问题,无非就是一些“哎!读书那么苦那么累,现在是21世纪啊,随便出去就能找份工作养活自己了,干嘛还要那么辛苦的读书呢?”这大部分都是如今学生们心中的心声,从而课堂却成了学生们过日子的凭借。

学生们心理自我安慰形象是越来越严重,懒惰、颓废、自暴自弃。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实践、体验,养成学生搜集史料、提取信息、解决问题、成果交流的习惯,并将这些习惯落实于学生历史学习的整个过程中。

历史探究合作性学习恰好适应了新教改的要求。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新课改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兴趣是成功的起点,也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短短40分钟一堂历史课上,如何最大程度地体现这样的教学理念,这就对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也是我研究初中历史有效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通过本课题研究,使学生自己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和诀窍,让学生共同参与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组织能力。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题目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二、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综合素质教育成为教育的主流方向之一。

综合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个体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目前,初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过于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忽略了学生的日常表现和综合素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另一方面,学校启动综合素质评价并不完善,很多学校缺乏有效的评价指标和方法,缺乏上下贯通的评价体系。

因此,对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和方法体系,有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并能够针对性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三、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为学校实施综合素质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四、研究内容1.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和评价体系2. 利用问卷和观察法探究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3. 分析不同评价方法的优缺点,探究评价方法的适用范围4. 从多种层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如学业水平、社会适应力、思维品质、创新能力等五、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法:收集有关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文献资料,系统性地进行梳理和整合,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2. 问卷调查法:设计合理的问卷,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数据,用于构建评价体系3. 观察法:通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观察,记录学生的学习表现、社交活动等,丰富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4. 数据分析法: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深入了解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情况六、研究意义1. 探究适用于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方法2. 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提高综合素质教育的水平3. 为学校实现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4. 促进学校的评价体系与教育教学的发展相适应七、预期成果1. 对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深刻理解2. 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够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效率和准确性3. 提出可行和实用的评价方法和建议4. 发表相关学术论文,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发展八、研究进度安排第一阶段: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2个月)第二阶段:设计问卷、实地收集、分析数据(3个月)第三阶段:分析不同评价方法并构建评价体系(2个月)第四阶段:撰写论文并进行学术研讨(3个月)九、研究经费预算本研究总经费为2万元,主要用于问卷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等。

中学历史说课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历史说课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历史说课研究的开题报告尊敬的评委:我将要研究的课题是中学历史说课研究。

历史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说课作为教师准备教学的重要环节,其质量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

因此,对于中学历史说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现实教学中,很多教师在历史教学中难以实现对学生的全面教育。

这是因为教师对于知识结构的掌握不够全面,无法将历史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现实紧密结合起来,也无法将学生的情感体验融入到历史教学中去。

而说课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材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因此,在此课题研究中,我将探讨以下问题:1. 中学历史说课的现状与挑战主要分析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进一步探讨历史说课在教学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

2. 中学历史说课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历史教育和教学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和总结,为历史教师的历史说课提供理论支持。

3. 中学历史说课的方法和技巧探索中学历史说课的方法和技巧,以期帮助教师更加有效地表达历史知识和教学理念。

4. 中学历史说课的评价体系深入探讨中学历史说课的评价体系,为教师评估自身的说课效果提供依据。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为提高中学历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对于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创新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等相关研究方法,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和实证调查的方法,来探索中学历史说课的实践运用和提高中学历史教学质量的策略。

在此,谨向各位评委汇报本人的开题报告,诚恳期待您们的支持和建议。

初中政治思想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初中政治思想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初中政治思想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政治思想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对初中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政治思想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为提升初中政治思想教育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2. 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1)研究目的:通过对初中政治思想教育的深入研究,分析其现状、问题及成因,为优化初中政治思想教育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2)研究问题:- 初中政治思想教育的现状如何?- 初中政治思想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影响初中政治思想教育质量的成因有哪些?- 如何优化初中政治思想教育策略?3. 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 初中政治思想教育的现状分析- 初中政治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优化初中政治思想教育策略的研究(2)研究方法:- 文献法:收集国内外关于初中政治思想教育的研究成果,分析现有研究的共性与差异,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初中生、教师和政治思想教育相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初中政治思想教育的实际情况。

-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初中政治思想教育案例,深入剖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优化教育策略提供借鉴。

- 逻辑分析:运用逻辑推理方法,分析初中政治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4. 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1)第一阶段(第1-2个月):收集文献资料,确定研究框架和方法;(2)第二阶段(第3-4个月):进行实证研究,收集一线数据;(3)第三阶段(第5-6个月):分析数据,提炼案例,撰写研究报告;(4)第四阶段(第7-8个月):修改完善研究报告,准备答辩。

5. 预期成果和创新点(1)预期成果:通过对初中政治思想教育的全面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为提升初中政治思想教育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2)创新点:- 结合实证研究,深入剖析初中政治思想教育的实际情况,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引入案例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优化教育策略提供借鉴;- 从多维度、多角度分析初中政治思想教育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措施。

新课标学生评价课题开题报告模板

新课标学生评价课题开题报告模板

新课标学生评价课题开题报告模板标题:新课标学生评价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随着新课标的推进,学生评价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课题旨在探讨新课标下学生评价的现状、问题和发展方向,为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二、课题意义:推动教育创新: 学生评价是教育创新的重要一环,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促进学生参与: 学生评价可以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学生评价,学校和教育管理者可以了解教学质量,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整体教育水平。

三、研究目标与问题:研究目标: 探讨新课标下学生评价的机制和效果,为教育改革提供科学的建议。

研究问题:学生评价在新课标下的普及情况如何?学生评价是否真正起到了促进教学改进的作用?学生对于目前学生评价机制的满意度如何?四、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回顾国内外关于学生评价的相关文献,了解学生评价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

问卷调查: 设计问卷,通过调查学生对学生评价的认知、态度和实际操作情况,获取定量数据。

深度访谈: 针对一些学校或教师,进行深度访谈,探讨学生评价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情况,获取定性数据。

五、预期成果:学术论文: 撰写一篇系统的学术论文,总结学生评价的现状、问题和建议。

政策建议: 提出一些建议,以推动学生评价在新课标下的更好发展,为决策者提供政策建议。

教学改进方案: 针对研究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改进方案,为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六、进度安排:文献综述: 第1-2个月,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

问卷调查: 第3-4个月,设计问卷、进行调查、收集数据。

深度访谈: 第5-6个月,选择学校或教师,进行深度访谈。

数据分析: 第7-8个月,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论文撰写: 第9-10个月,撰写学术论文,提炼研究成果。

总结与建议: 第11-12个月,总结研究成果,提出政策建议和教学改进方案。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优化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优化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优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思想政治课是中学阶段的一门核心课程,是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也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进,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

目前,针对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评价优化研究尚不完善,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深入探讨。

因此,本次研究旨在对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评价进行优化研究,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度。

二、研究目的1、了解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评价现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2、分析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评价的影响因素,探究其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3、通过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的优化研究,设计出一套适应当前时代发展和学生特点的教学评价方案,提高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参与度。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研、实地教学观察和案例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评价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和不足之处;通过实地教学观察,探究教学评价与课堂教学的关系,从而设计出适宜的教学评价方式;最后进行案例分析,评估所设计的教学评价方案的效果。

四、研究内容1、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评价现状分析通过问卷调研和文献综述,了解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评价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探究原因和影响因素。

2、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的影响因素和关系探究通过实地教学观察和案例分析,探究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评价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教学评价的影响。

3、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方案设计通过研究得出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进行优化的策略和方案,并结合实例设计出适宜的教学评价方式。

4、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方案实践评估通过实践教学,评估设计的教学评价方案的效果,根据评估结果对方案进行优化和改进。

五、预期成果本研究旨在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进行优化研究,设计出适应当前时代发展和学生特点的教学评价方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度。

“ 思品、历史课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 思品、历史课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思品、历史课教学设计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思品、历史课教学设计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为了进一步发挥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用教育科研引领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在经过认真思考分析、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我们选定了“思品、历史课教学设计实践研究”课题,并于2011年5月申请立项。

“思品、历史课教学设计实践研究”一课题属于应用型和探索型研究课题。

这项课题研究与新课改同步,与教学实践密切相关,与我们教师的研究能力相符。

我们承担这项课题研究,侧重于新课程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应用,应该是有广阔的前景。

因此,开展这项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新课程理念:在课程设计、实施、评价过程中形成的教育思想、原则和方法的总和。

这里包括两方面的的含义,其一,研究基于新课程理论的指导和引领下;其二,研究基于新课程实践的现实、动态背景中。

“教学设计”是本课题的核心概念。

“教学设计”这一概念最先是加涅在《教学设计原理》中提出来的,他认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地规划教学的过程。

”帕顿在《什么是教学设计》一文中指出:“教学设计是对专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赖格卢特在《教学设计是什么及为什么如是说》一文中指出:“教学设计是关于提出最优教学方法的处方的一门学科,这些最优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发生预期的变化。

”梅里尔等人在发表的《教学设计新宣言》一文中指出:“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这一科学基础上的技术,因此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

”梅里尔进一步指出:“教学设计是一种用以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这些学习经验和环境有利于学生获得特定的知识技能。

教学设计是一种将不同的学习策略整合成教学经验的一门技术,利用这些教学经验可以使得知识技能的获得更有效率、更有效果和更吸引人。

综合教育家的研究,我们不难看出,教学设计是一个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对解决方法进行试行,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修改方法的过程。

初中生思想品德养成教育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初中生思想品德养成教育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初中生思想品德养成教育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思想品德养成教育是培育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而在初中时期正是学生人格形成和价值观建立的阶段,所以思想品德教育非常重要。

同时,随着社会变革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对初中生思想品德的养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对初中生思想品德养成教育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意义。

二、研究的目的和内容本人的研究旨在探讨初中生思想品德养成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教育措施。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初中生思想品德养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分析;2.初中生思想品德养成现状调查和分析,包括现有教育模式的实践效果、教师、家庭和社会对初中生思想品德养成的支持度等方面;3.探讨初中生思想品德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4.提出有效的思想品德养成教育措施,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5.实验研究初中生思想品德养成教育的有效性。

三、研究的方法和步骤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实验研究法。

具体步骤如下:1.通过文献资料法,搜集、整理与初中生思想品德养成教育有关的历史、现状、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对研究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综合比较;2.通过问卷调查法,对不同学校的初中生、教师、家长等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当前情况和存在的问题;3.通过访谈法,对学校、家庭、社会相关人员进行访谈,掌握他们的思想观点和实际操作过程,结合问卷调查与文献资料分析相关问题的原因;4.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有效的思想品德养成教育措施,并进行实验研究验证措施的有效性。

四、预期结果和研究意义通过本次研究,预计可以深入了解初中生思想品德养成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汲取部分好的实践措施,对构建适合初中生的思想品德养成教育模式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同时通过实验研究验证措施的有效性,从而为实际教学工作提供参考,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的全面发展,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人生发展水平。

历史学科课程思政化课题开题报告

历史学科课程思政化课题开题报告

历史学科课程思政化课题开题报告
一、选题:历史学科课程思政化问题研究
二、选题背景:在当前教育体系中,思政教育是全面从严治党、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在高校、中小学各个学科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历史学科是人文社会科学重要的学科之一,它直接涉及到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怎样将思政教育融入进去,怎样让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中有所领悟和感悟,在政治意识、道德观念、文化认同等方面得到提升,是当前值得探讨的问题。

三、研究目的:通过对历史学科教学思政化问题的研究,探讨有效的思政教育方式和手段,寻找历史学科教学中思政教育的切入点和难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能够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更好地实现思政教育的目标。

四、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
1.历史学科与思政教育的关系研究;
2.历史学科教学中如何贯彻落实思政教育;
3.历史学科教学中思政教育的框架设计;
4.历史学科教学中思政教育的教育手段与策略。

五、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实地调研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综合研究分析。

六、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的探讨和分析,可以提出相应的思政教育策略和教学模式,为历史学科教学中思政教育的实现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七、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提升历史学科教学中的思政教育质量和效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和道德观念,从而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

思品历史校本教研开题报告

思品历史校本教研开题报告

小河中学思品、历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校本课程开发于上世纪70至80年代在许多国家引起高度重视,如澳大利亚、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对校本课程开发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对满足学生需要、兴趣、发展个性和能力,都有着积极意义。

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标志着校本课程的开发已走入正轨。

通过网络搜索,得知我国当前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人员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多数是为写毕业论文或学术论文而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真正在中小学一线教师开发、利用校本课程还不到30%。

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目标、制度、过程管理、评价很大程度还停留在口号上。

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力军——一线教师的动力不足,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主要原因是政府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激励机制不健全,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技术支持不够。

因此,巫溪县教研室号召组织此课题研究,一是发挥教研机构的引领作用;二是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建言献策:应鼓励、支持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在财力、师资培训等多方面大力给与支持,为科学构建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保驾护航。

为了提高我校教学水平,改变我校教学模式,提高学生成绩和能力,为了给我校正在进行的教学改革提供最有力的支持和帮助,我们思品历史教研组全体同仁决定:响应县教研室的号召,积极参与关于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为我县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校本课程:根据学生需求,由学校自行开发、设计、使用、评价的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以学校为主体,结合学校特点、条件等,由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合作发掘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的过程与结果。

三、研究意义:1、学生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充分体现课程与实际相结合。

学校通过开发、整合,与国家教材有机融合,就能使教材鲜活,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中学德育学科课堂教学的评价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德育学科课堂教学的评价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德育学科课堂教学的评价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中学德育学科作为中学品德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感、责任感和人文精神等方面的素养。

然而,当前中学德育学科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效果难以评估等,这些问题影响了中学德育学科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学德育学科课堂教学的评价问题,以期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改进建议,促进中学德育学科教学的健康发展。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学德育学科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探究中学德育学科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改进建议,以促进中学德育学科教学的健康发展。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展开:1. 中学德育学科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本研究将通过文献综述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分析中学德育学科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等方面的问题。

2. 中学德育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研究。

本研究将综合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中学德育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方法,以期能够准确评估课堂教学效果,并为教学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3. 中学德育学科课堂教学改进策略研究。

本研究将提出中学德育学科课堂教学改进策略,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能够优化中学德育学科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对中学德育学科课堂教学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以获取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

2. 问卷调查:通过向中学德育学科教师和学生发放问卷,了解中学德育学科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评价意见。

3. 课堂观察:通过对中学德育学科课堂教学的观察和记录,分析课堂教学的特点和问题。

4. 个案分析:通过收集和分析中学德育学科课堂教学的个案数据,深入解析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和原因。

五、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将通过对中学德育学科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改进建议,促进中学德育学科教学的健康发展。

初中历史课题开题报告

初中历史课题开题报告

初中历史课题开题报告尊敬的老师:我选择的课题是初中历史课题,本次开题报告旨在介绍我将要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方法,以及预期的研究成果。

1. 选题背景和意义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的过去,从而更好地认识和面对现实生活。

初中历史课程作为学生对历史的首次系统学习,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如何更好地教授初中历史课程,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和学习兴趣。

2. 研究目标和内容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探讨如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学习资源,提高初中学生的历史知识和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分析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和问题,了解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

- 研究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学习资源,如借助多媒体、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来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

- 设计并实施相关的历史教学实验,通过实证研究来评估不同教学方法和学习资源对学生历史知识和学习兴趣的影响。

- 总结实验结果,提出一套适用于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

3.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结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方法,通过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实验设计和数据统计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通过文献综述和问卷调查,了解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和问题,为后续实验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 其次,设计并实施相关的历史教学实验,包括控制组和实验组,对比不同教学方法和学习资源对学生历史知识和学习兴趣的影响。

- 最后,通过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一套适用于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

4. 预期研究成果预期的研究成果包括但不限于:- 对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和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理解,为改进历史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 不同教学方法和学习资源对学生历史知识和学习兴趣的实证研究结果,为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提供参考。

初中历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历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历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

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在初中历史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但我们也应该深入研究一些特定的历史课题,以便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和影响。

二、选题意义。

通过对特定历史课题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把握历史的脉络,提高历史素养。

三、选题内容。

本次研究的选题为“中国古代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它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和社会发展。

我们将通过研究科举制度的起源、演变和影响,来了解它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四、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研究,了解它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对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的贡献。

五、研究方法。

我们将通过查阅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以及采访历史学者和专家,来收集和整理有关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信息和资料。

同时,我们还将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以便更全面地了解科举制度的实际运作和影响。

六、研究预期。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希望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演变和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希望可以为今后的历史学习和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七、研究计划。

我们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进行有关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文献查阅和资料收集工作,同时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

然后,我们将对收集到的信息和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最终完成研究报告。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希望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希望可以为今后的历史学习和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论中学历史课道德素质教学的方法与实践的开题报告

论中学历史课道德素质教学的方法与实践的开题报告

论中学历史课道德素质教学的方法与实践的开题报告【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新一届国家课程的推进,中学历史课程的道德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

本文通过对近几年有关中学历史课道德素质教学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探讨了中学历史课道德素质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从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实践两个方面,分别阐述了道德素质教学的方法与实践。

【关键词】中学历史课、道德素质教育、教学方法、学习实践、方法与实践一、研究背景中学历史课程一直是社会热点教育问题,历史课程教育不仅可以用来增加知识面、研究事物变迁,更能切实提高我们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解释能力以及人文情怀的涵养。

历史课教师在教学中,除了传授历史学科知识外,还需要承担道德教育和人格塑造的重要任务,关于历史课程道德素质教育的问题也逐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二、论文主体1. 中学历史课道德素质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历史课程的道德素质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它不仅涉及到学生的道德素质问题,更能让学生在历史事件中感受道德情感,培养学生的支持和参与感。

历史课的道德素质教育不仅具有教育意义,而且也能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某些历史事件及其背后的思想。

它更是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同时,良好的道德素质更能帮助学生在面对社会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时,正确的应对和处理。

2. 中学历史课道德素质教学的方法(1)启发式提问法历史教学中的启发式提问法能够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到那些人,那些事件以及他们的思想,在知识传递的同时,掌握一定的道德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贡献精神。

(2)例证法例证法是在宏观历史与微观人性之间牵一线、搞通全局的重要方法,在历史教学中,齐头并进表现教育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人性的复杂性,在学习中领悟道德的重要性。

(3)情感交流法情感交流法让老师和学生们能够善于情感沟通、准确分析身边的事物,进而培养学生针对历史中的道德问题,去关注问题及其背景,加强与同学交流,共同感受历史的沉湎与历史的革新,加强学生的演绎能力。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作为新时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伦理水平建设至关重要。

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其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政治发展。

故此,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以教师评价为课题的研究在教育领域内并不是新鲜事物,然而目前国内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评价研究尚处于萌芽阶段,缺乏系统性、实证性和实用性的研究成果。

为此,以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评价为研究对象,从评价指标和对评价结果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能够为专业化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评价的研究,深入分析教师评价的内涵和外延,探寻合理可行的评价方法,为推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化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探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评价的内涵和意义。

2.归纳并分析现有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评价的指标与内容体系,深入探讨其优劣和改进方向。

3.针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评价方法,进行多维度、多视角的分析和比较,寻求更为合理的评价体系。

4.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和工具,选择可操作性最高的指标和评价方法,搭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评价的实证模型。

5.探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评价的应用与推广,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培训和评价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论文结构本文共分为五章,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前言本章主要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和目标、论文结构等。

第二章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评价的内涵与意义本章从理论层面探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评价的内涵和意义,阐述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评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三章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评价指标与内容体系的分析本章较为系统地梳理现有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评价指标及其体系,并分析其中的优缺点和改进方向。

第四章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评价方法的分析与比较本章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评价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包括定量与定性评价方法、直接评价与间接评价方法等,以期寻求出最为合理的评价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初中历史与思想品德科学生评价研究开题报告
新课程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学生评价研究开题报告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改变旧的应试教育体系,大力开拓素质教育,科学评价学生。

新课程要求关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试卷测验中能够体现和反映的哪些素质。

由于评价对教育教学在现实实践中具有“指挥棒”的导向作用,要想使新课程改革顺利开展,就必须对评价加以改革,不以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指标,而以新的课程理念为准绳,强调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评价不仅要点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传。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发展。

新课程评价的重点应侧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动手能力、整合知识的能力。

评价不应停留在简单考查学生对知识的重现或记忆方面,更应该考查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运用知识进行推理和创造性思维的水平,对涉及的各种社会问题应突出评价学生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其中不仅包括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学生参与体验,探究活动而发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

如《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四——来向家乡的所告,要求学生用一周时间调查家乡的区域位置,找出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经济特点,可以到企业去调查,到柳市镇里去查询镇志,设计调查问卷表等让学生动手、小组合作,回到学校呈现成果。

评价时不应要求学生过多记忆某些的具体细节,而应要求他们了解某些具有重要条件意义的条件发生的背景,并能结合当时的地理环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因素,综合分析,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因此,学生能否将具体知识整合到内容体系是评价的重要标准。

二、主要研究的内容
(一)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和“楷模”,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主动
了新课程标准、课题方案、教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等文章。

老师们除了各自研读以外,还一起进行交流,记录心得体会,以求融会贯通,对课题研究有所帮助。

2、把课题研究和教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使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每学期期初,课题组成员围绕研究课题,确定自己的实验课课题,示范课结合起来,把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有机联系起来。

3、对照课题方案,改革课堂指导过程,认真上好实验课。

课题组老师在上实验课时,坚持从内容入手,结合自己的教学个性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使学生增强了对历史与社会课的兴趣,并乐于探究问题。

六、时间安排
整个研究过程历时1年,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文本比较研究阶段(2008.2-4月)
按照研究方案,开展《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与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撰写研究报告,并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相互交流、提高,并安排下步行动方案。

(二)课标研读研究阶段(2008.5—8月)
在文本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分块对现行《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进行研读或重构;然后,拟制调查提纲,包括调查问卷等,对重构的课标进行实地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

(三)实施策略研究阶段(2008.9—12月)
在调查研究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和评价实验。

一方面制定实施方案,按方案进行教学和评价实验(演绎法);另一方面,广泛收集符合课题要求的有效教学和评价案例。

(四)总结提高推广阶段(2008.12-2009.2)阶段
进一步调查研究、实验,并深入研读有关论著,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七、课题组织机构
顾问:王柏民温州大学法政分院副院长
黄忠杰乐清市教研室教研员
林向明中学高级教师
组长:郑荣
组员:郑荣、包锡照、叶众喜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教育部编.
2、熊梅、马玉宾,试论研究性学习和档案袋评价[J],教育发展研究。

3、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5、《试教通讯》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6、池方浩主编教科兴技的理论与实践大连出版社
7、叶宝华著现代中小学教育与管理研
究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8、教育部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团结出版社
9、施晓光编现代教育思想专题当代世界出版社
10、姚思源论音乐教育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11、腾矢初音乐教育面面观团结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