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制度》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四讲 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PPT课件

第四讲 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PPT课件
6
生 活 、 起 居
7
1.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发展形成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乃至学校之间的较大差距,义务教育发展不 平衡备受人们关注。
师资配备不均衡


衡 主不
教育资源不均衡

体 现 在
经费不足是义务教育均衡 发展 最大瓶颈
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解 决 均衡配置办学资源 措 施
实行教师动态管理
一是对社会质疑的回应制度,如乱收费、择 校收费、不同学校间的经费分配不均之类社 会质疑的热点,应由相关学校或部门直接公 开相关情况,以回应社会的质疑。
21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14

存在问题
1 规范、体制不健全。
2 绩效目标不明确。 3 分配使用过程不透明。
15
2
规范、体制不健全。
由于我国尚未有《预算法》,行政文件 的效力有限,虽然在一些地方有了预决 算过程,也有其他各种制度形式,但在 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过多的人为干扰因 素,执行不够严格,经费管理制度的严 肃性尚未完全确立。
2003年以 来
落实科学 发展观和 教育公共 政策的转 变
3

教育体制改革
专项改革
基础教育有3项,分别是 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推进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探索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 途径;高等教育有3项, 分别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高等学校办学模式 和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另 外4项是改革职业教育办 学模式、改善民办教育发 展环境、健全教师管理制 度和完善教育投入机制

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精讲

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精讲
2、设分科大学 刘宋设四大学馆:
儒学馆、玄学馆、史学馆、文学馆。
意义:分科办学冲破了汉以来儒家学说垄断 太学课程的局面,对隋唐的分科教育很有 影响。
六、隋唐时期的教育
1、建立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的教育行政体制。 2、学校等级性设置进一步明确:弘文馆,崇
文馆;国子学;太学;律学;药学。
3、形成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 ①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
参考古代教育制度, 你最喜欢哪一时期的教育? 你对教育事业有何看法? 你理想中的教育模式?
4、宋代书院教育制度的意义:
书院教育制度体现出来的有别于官学的特征, 弥补了官学教育急功近利、常常流于形式的弊 病:
①书院本身学术自由的风气,极大促进了 宋代理学的发展;
②构成对官学教育的挑战,从而促进了官学的 发展。
八、元代:国子学中采用积分法 积分法:是累积计算学生全年学业成绩
的方法,它始于宋朝,至元朝趋于完善。将 学生平时的表现、测试计分,作为定级升退 的依据之一。
书的机构
②、由民间设立的主要供个人读书治学的地方
2、宋代书院的特点: ①、自由风气浓重:教学上实行自由讲学 、学习以
个人钻研为主 。
②、教学条件(场所、设备)逐渐规模化 。
③、教育管理的规范化:管理人员(山长以及职事人 员)、管理制度(学规)等等。
④、师生之间有着极强的和谐精神。
3、宋代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 天府书院、嵩阳书院
②科举腐败,官学缺乏生命力。
③士人的重道精神,愈禁愈盛。
明代第一书院:东林书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特点:将讲学活动与政治斗争紧密结合起来。
顾宪成
十、清代教育: 1、官学教育的衰落
①官学教育的有名无实:多数官学正常教学无法进 行。 ②教学内容的僵化:朱程理学形式的儒家学说。 ③ 科考内容的僵硬与不切实际:八股文。 ④有识之士对官学的失望与反思。 2、书院的衰落 ①大兴文字狱,对意识形态控制得十分严格。 ②书院官学化倾向发展十分严重: ◆赐匾额褒奖 ◆赐学田 ◆赐官职

教育学第五章教育制度PPT课件

教育学第五章教育制度PPT课件



(二)学段学制变革:各个学段学制各有不同变化。 1.幼儿教育阶段:普及学前教育,纳入学制系统。 2.小学教育阶段:提早入学年龄,直接衔接初中。 3.初中教育阶段:延长义务教育年限,预备教育分流。 4.高中阶段:肩负“三重”任务(大学预备、高中文化 普及,职业教育),终归单轨学制。 5.职业教育:普遍得到加强,学段逐渐后移。 6.高等教育阶段:教育层次多样,学校类型多样。 7.终身教育:各国普遍重视,渐次成为学制。(开放大 学、老年大学、业余大学)

双轨学制:18,19世纪的西欧,由古代学校演变而来的带有等级特权的 学术性现代学校和新产生的供劳动人民子女入学的群众性学校,都同 时得到了发展,于是就形成了欧洲现代教育的双轨学制: 一轨自上而下的结构——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 (包括中学预备班),各方面条件都比较优越,学术性很强,学生学 习可升到大学以上; 另一轨从下而上的结构——小学(后来是小学和中学)及其后的职业 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联结的中等 职业教育)。,是为劳动人民的子弟所开设的新学校,学生在经过一 定的基础教育之后,便升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从事劳动生产的技术, 属生产性的一轨。两轨之间互不相通,互不衔接。
1922年壬戌学制:中国现代教育改革重磅炸弹 1922年壬戌新学制为中国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 的中小学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当时蓬勃 发展的高等教育输送了优质生源,造就出一大批 科学文化领域的杰出人才,如诺贝尔奖得主杨振 宁、李政道,以及两弹元勋邓稼先、钱学森、钱 三强等。

(一)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
教育学第五章 教育制度

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第二节 我国学校教育制度
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中国古代教育制度

中国古代教育制度
详细描述
孔子提倡“有教无类”,认为教育应当普及到每个人,不论其出身和地位。他主张“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 性、特长和兴趣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同时,孔子强调“德育为先”,认为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根本,应当放在知 识教育之前。
孟子与儒家教育思想
总结词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教育思想在很大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教育思想。
与西方教育制度的比较
教育目的
中国古代教育制度注重培养人的 德行和修养,而西方教育制度则 更注重实用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教学方法
中国古代教育以教师讲授、学生听 讲为主,而西方教育则更注重学生 的主动参与和实践。
学科设置
中国古代教育的学科设置以人文为 主,如经史子集等,而西方教育则 涵盖了人文、科学、技术等更广泛 的领交流与合作,引 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资源, 提升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借鉴古代教育思想的现代实践
儒家思想与德育
借鉴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准则,强化学生的 德育教育。
科举制度与考试改革
科举制度中的考试选拔机制可以借鉴应用于现代职业资格考试和选 拔制度中。
明清时期
八股文取士制度,强化儒家经 典的学习,但也限制了创新思 维的发展。
现代教育体系的发展趋势
01
02
03
04
多元化
现代教育体系逐渐向多元化方 向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
素质和创新能力。
个性化
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 求,因材施教,挖掘学生的潜
力和特长。
信息化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育 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提高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核 心,强调道德、仁义和礼教,对后世 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塑造了中华民 族的传统价值观。

近代史中国教育制度变迁

近代史中国教育制度变迁

列强加大对高等学校旳开办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各教派开 办旳教会学校逐渐走向联合, 并于1877年构成了基督教学 校教科书编纂委员会。
义和团运动后,列强加大力 度建设高等学校。著名旳有 1923年旳东吴大学,1923年旳 岭南大学,1923年旳沪江大 学等。
1923年由外国传教士在甘肃平凉船板旳中西学堂
三、在华盛顿市区,设置游美学生监督处负责 管理中国留学生。
红色教育旳蓬勃开展
五四运动时期,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传 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旳时候,也开始用马 克思主义旳观点、立场和措施重新考虑 中国旳教育问题,经过开办工人学校旳 方式,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工人旳运 动。这些工人学校对工人进行革命宣传 旳同步也使得他们取得初步旳知识,所 以,工人学校旳创建标志着中国新民主 主义教育旳发端。
毛泽东开办旳广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学制改革和扫盲运动
学制是各级各类学校旳系统,是一种国家 学校教育制度旳集中体现。旧中国自1923年 颁布学制后,延续近30年没有重大变化。 在总结根据地学制经验基础上,学习苏联 学制改革旳经验,1951年10月1日,政务院公 布了《有关改革学制度旳决定》,产生了 中国华人民共和国第一种学制,也是见过 以来唯一正式颁布旳学制
长大后他是一名优异旳人民教师他 是希望工程旳第一位受助学生
张胜利老师
春蕾计划——为失学女童贡献一份爱心
此次PPT展示到此结束,谢谢观看
北京国子监
晚清一对一师塾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旳一 种私人开办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相 结合旳高等教育机构。从唐末五代 至清朝,已存在了千年之久。清代 书院有四种类型:一是继承明代书 院旳老式,以讲求理学为主;二是 以博习经史词章为主;三是以考课 为主;四是以学习“经世致用”为 主。

我国教育基本制度

我国教育基本制度

教育督导方式:教育督导分综合督导、专项督 导和经常性检查,由教育督导机构根据本级 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上级督导机构 的决定组织实施。
督导机构的职权:1、列席被督导单位的有关 会议;2、要求被督导单位提供与督导事项有 关的文件并汇报工作;3、对被督导单位进行 现场调查。
教育评估制度
教育评估是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或经认可的社 会组织根据既定的目的,确定相应的目标,建
学业证书的种类
2、非学历证书——专业证书、 培训证书及技术登记资格证 书、写实性学业证书
高等教育学业证书的颁发
学业证书的颁发及认定是一项国家特许的 权力。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只有经国家批 准或被认可达到规定的教育指标,才有权 发放相应的学业证书。没有经过国家批准 或被认可,任何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擅自 发放的学业证书国家一概不予认承认。
原告诉称,2001年1月11日,学生王某在某工程学院(因高校合 并,现属某理工大学)99级会计学本科专业的《财务会计》课程 考试中,与人有交换试卷的行为,被当场发现并被终止了考试。 事后,学校同意并安排原告参加了正常的补考,补考成绩合格。
但在2003年毕业前夕,王某却被该校通知因曾受过记过处分而不 授予学士学位。经多次交涉才知是因考试作弊受到过处分。2003 年6月,学校让王某见到了2001年1月11日由山东工程学院教务处、 学生工作处做出的作弊“处分决定”。该处分决定在当时没有通 知王某,也没有宣布、送达给王某本人。王某不服学校因曾受过 记过处分而不授予自己学士学位的决定,向法院起诉。
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关注)
考生违规——违纪、作弊
考试工作人员违规——违纪、 作弊
根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第5条规定, 考生违纪行为有9种。有所列考试违纪行为之一的, 取消该科目的考试成绩,即该科目考试成绩为零。

中国近现代教育制度史

中国近现代教育制度史

存等,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民族危机的加深
03
随着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需要培养更多的人才来救亡图
存,因此需要对教育制度进行改革。
民国时期学制改革内容
建立新的学制体系
推行义务教育
民国时期的学制改革建立了新的学制体系, 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 教育和大学教育。
民国政府规定,所有适龄儿童必须接受义务 教育,这使得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受教育。
改革内容
民国时期的学制改革主要包括教育宗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考试制度等方面的变革。 教育宗旨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课程设置注重实用性和现代性,教学方法强调学 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考试制度则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意义
民国时期的学制改革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教育制度的现代化进程,为中国的教育发展奠定了 重要基础。
改革学科设置
加强师资培训
民国时期的学制改革还对学科设置进行了改 革,增加了许多新学科,如物理、化学、历 史等。
民国政府还加强了对师资的培训,提高了教 师的地位和待遇,以确保教育质量。
民国时期学制改革的影响
提高教育水平
民国时期的学制改革提高了中国的教育水平,培 养了更多的人才。
促进社会发展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中国的社会发展也得到了 促进。
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的学制改革是中国教育 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为中国的教育 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02
晚清学制改革背景与内容
晚清学制改革背景
01
西方教育制度的传入
鸦片战争后,西方教育制度开始传入中国,传教士和西方学者开始介
绍西方教育模式和教育思想。
02
洋务运动和废除科举

中国教育制度

中国教育制度

三、官学制度的完备
1.国子监既是唐代中央官学的行政管理机构,也 是最高的国立大学,地方官学包括府、州、县学 校。唐代官学制度的特点:多种形式办学;教师 管理完善;学生管理上有升学、退学、考试、作 息等规定。
国子监外观
国 子 监
国子监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中轴线上分布着集贤门(大门)、太学门 (二门)、琉璃牌坊、辟雍、彝伦堂、敬一亭。东西两侧有四厅六堂,构 成传统的对称格局,是我国现存唯一一所古代中央公办大学建筑。
郑玄,字康成,高密人,东汉 著名的经学大师,对我国古代文化 遗产的整理和保存做出了巨大贡献, 对儒家思想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是两汉经学之集大成者。
郑 玄
一、私学的发展和特点 3.唐宋私学发达,唐代经学家孔颖达、颜师 古,文学家韩愈等均私人授徒讲学,教学层 次和质量达到较高水平。宋初胡安定创立苏 湖教法,倡导经义与时务结合的教学方法。
二、蒙学读物
2.家训教育也是重要的家庭教育形式。自北 齐颜之推撰《颜氏家训》后,家训著作层出不 穷,较流行的有司马光的《居家杂议》、朱熹 的《蒙学须知》、吕本中的《童蒙训》、 焦循的《里堂家训》、曾国藩的 《曾文正公家训》等,其中包含不 少生活真理和传统美德中的精华。
第二节
【本节关键词】
私学制度
一、书院的兴起与衰落
2.北宋初是书院发展的全盛期,当时最著名 的书院有6所: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 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
南宋是书院的衰而复兴期,朱熹 开复兴书院之风。书院接纳四方学子, 名儒学者邀集会聚,游学互讲,理学 也在各学派的论辩和交流中得到了发 展,书院的勃兴促进了讲论心理学问 之风的流行。
• • • • •
私学 有教无类 启蒙教育 蒙学读物 家训教育

2017年现阶段我国教育基本政策和法规的主要内容PPT课件

2017年现阶段我国教育基本政策和法规的主要内容PPT课件
现阶段我国教育基本 政策和法规的主要内容
“开办一所学校,就等于关闭一 所监狱”―――(英)教育家、原教育部 长萨德勒语。
这是一句具有时代气息的哲理 名言。它揭示了办学校与办监狱的 辩证关系,指出了现代教育与法制 之间的必然联系,提出了依法办教 育的重要课题。
பைடு நூலகம்
一、现阶段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基本政策
所谓教育发展的基本政策:是指对不同层次和不 同类型的教育,对教育的不同方面和不同环节,都具有 制约作用或影响力的政策。 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 定》 1993年2月13日《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 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 国务院于1999年1月13日批准同意国家教育部制定 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十八大报告的教育论述:
•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 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 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 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 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 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 年义务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 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 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 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 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 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师德水平和也未能 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⑻、1990年12月30日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 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中,进一步明 确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 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 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四讲 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PPT课件

第四讲  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PPT课件
1
第一节 夏、商、西周的教育制度
❖ 一、夏、商的学校
❖ 从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总的发展来看,夏 朝应该已经正式建立学校。
❖ 夏代可能有“庠”“序” “校”三种学校的雏形。 ❖ “序者,射也”, “夏后氏以射造士”,说明夏是用射
箭的技术训练学子。
2
❖ 商代的学校名称有“庠”“序” “学” “瞽 宗”等。
17
❖ 为了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 策,汉代的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 ①专置五经博士。建元五年(前136年)专
置五经博士。
❖ 五经博士是一种官名,职责是通古今,备咨询,无实际
职责。
18
❖ 经学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发展,到东汉时发 展为极盛 。
❖ 经学分为两派 :今文经学( 小篆;微言大义) 古文经学(古籀文;章句训诂)
❖ 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证实古籍中关于商代 学校的记载大致是可信的。教师由国家职官 担任,教育的内容包括宗教、伦理、军事和一 般文化知识。
3
二、西周的教育制度
❖ (一)官学体系
❖ “学在官府,官师合一” ,学校分为两大系统, 即学校 有国学、乡学之分。
❖ 国学设在天子、诸侯所在的都城。 ❖ 天子所设的大学为辟雍,环绕辟雍在东西南北四方都
形于外,是故其成也怿,恭敬而温文 。” ←
10
❖ 大学的教学,服从于培养统治者的需要,学大艺, 履大节.周王朝政务有两个重要方面, “国之大 事,在祀与戎” 。因此大学教学以礼乐为重,射 御次之。
❖ 小学教育重在奴隶主贵族道德行为准则和社 会生活知识技能的基本训练。教以“三德” “三行” “六艺” “六仪” 。
21
熹平石经
22
二、汉代教育制度的建立

第二节学制ppt课件

第二节学制ppt课件
(二)单轨学制
单轨制是一种自下而上的体制,即小学、中 学而后升入大学。在形式上上保证了任何学 生都可以由小学升入中学直至升入大学。
单轨学制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美国)。 优点: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教育平等。 缺点:效益低下,质量悬殊;大学学费高昂。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 各类学校的系统以及管理规则,它规定各级 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 限以及相互衔接关系。
这种学制产生于18世纪后半 期的西欧各国,于19世纪成 型,主要代表是二战前的英
、法、德等国家。
优点:分工明确,办学效益高 缺点:严重违背教育机会均等
一轨是学术教育,自上 而下,其结构是——大 学(后来包括其他高等 学校)、中学(包括中 学预备班)
另一轨是职业教育,自 下而上,其结构是—— 小学(后来是小学和初 中)及其后的职业学校 (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 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 和初中连接的中等职业 教育)。
以前苏联和我国为典型代表。 特点:上通下达,左右畅通; 兼顾公平与效益
分支型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教育制度ppt课件

教育制度ppt课件
.
二、学制(学校教育制度)
内容提要: (一)我国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旧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当代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我国目前的学制改革试验 (二)当代学制发展的特征
.
(一)、我国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1、旧中国学制的建立 学制是学校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我国古代的学制,萌芽于西周,如最早设立的“庠、序、 校”等,形成于西汉,到唐宋时期才比较完备。但由于古代学 校教育不发达,因此这一时期的学制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
2、老解放区的学制
本世纪30—40年代,中国共产党为适应革命 战争的需要,在革命根据和解放区建立了各种类 型的学校、文化教育机关,创立了一种新型学制。
.
2、老解放区学制的具体特点:
1). 干部教育与群众教育并举 革命根据地的教育,其主要任务是提高工农群众的
文化水平和政治觉悟,培养革命干部。与此相适应,根 据地的教育就分为群众教育和干部教育,而尤以干部教 育为重。在干部教育中,在职干部提高重于未来干部的 培养。在群众教育中,成人教育重于儿童教育。教育内 容主要是传授战争和生产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
教育制度与 学校教育制度、教育体制的关系
2、学校教育制度
简称学制,主要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 系统,规定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管理体 制、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不同阶段学校之间的 衔接与联系等。
学制是教育制度体系中最严密、最有效的基本制度, 是教育制度的主体部分,是国家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 制度保证,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 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
学制是国家通过立法作出规定而建立起来 的,从而保证一个国家学制的统一性、稳定 性和完整性。
类型:双轨制、单轨制、中间型

《中国古代教育》课件

《中国古代教育》课件

重视学术
中国古代教育重视学术研究, 尤其是儒家经典的研究,形成
了独特的学术体系。
强化记忆
中国古代教育注重记忆训练, 要求学生背诵大量经典和文献

推崇科举
中国古代教育推崇科举制度, 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使得
教育具有明显的功利性。
02
中国古代的学校和教育制度
太学和国子监
太学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创立于汉武帝时期。太学以儒家经典为教材,培 养官员和学者,学生通过考试合格后可进入仕途。太学的课程设置、教学管理 、考试制度等对后世影响深远。
国子监
国子监是隋唐以后设立的中央教育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太学和其他官办学校。 国子监的学生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是官员选拔的重要来源。
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始于隋唐时期。科举考试分为乡试、 会试、殿试三级,考试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通过考试者可以获得官职。科举制 度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教育》ppt课件
目录
• 中国古代教育概述 • 中国古代的学校和教育制度 • 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 中国古代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 中国古代教育的评价和影响
01
中国古代教育概述
中国古代教育的起源和演变
起源
中国古代教育起源于夏、商、周 时期,最早的教育形式是家庭教 育。
演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逐渐从家 庭教育走向学校教育,从官学到 私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育体 系。
对中国现代教育的启示和借鉴
教育理念
古代教育注重德才兼备、人文素 养等,对中国现代教育理念产生
了积极影响。
教育制度

第一章第二章中国古代文教政策和教育制度PPT课件

第一章第二章中国古代文教政策和教育制度PPT课件
(五)中国古代的文教政策贯穿着学校教育、家庭教 育和社会教育三者并重的精神。
(六)中国古代的文教政策强调教育工作者应以道德教 育为中心。
第二节 中国古代官学
一、封建官学制度的确立
汉代官学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学制度的正式确立。 (一)汉代的中央官学
1、太学
(1)太学的教师和学生 太学的教师称博士,地位相当 于今之教授。博士首领在西汉 称仆射,在东汉则改称为祭酒。
第三节 氏族公社末期学校的萌芽
大汶口陶器
成均之学
虞庠之学
第四节 学校教育制度的初建和发展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初建——殷商的学校教育 庠”、“序”、“校”和“瞽宗
二、学校教育的初步发展——西周的学校教育 官师不分
(一)西周的“学在官府”
政教合一
(二)西周学校教育制度与教育内容
西周学校以“六艺”为基本教育内 容。所谓“六艺”,即礼、乐、射、 御、书、数。“六艺”之中,又有 “大艺”、“小艺”之分,礼、乐、 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书、 数作为小艺,主要是小学的课程。
太学的学生,最初称“博士 弟子”,或简称“弟子”,东 汉多称“诸生”或太学生。
(2)太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太学教学以经书为主要内容,儒家经典是主要的教材。
汉代太学的教学,还有注重“师法”和“家法”的传 统。所谓“师法”一般是指汉初立为博士或著名经学大师的 经说。如果大师的弟子,其后能对师说有所发展,能够形成 一家之言,被学术界和朝廷承认,便形成家法。
(二)汉代的地方官学
二、封建官学制度的完备——唐代官学
(一)官学的学校类型
(二)官学的入学资格与学额规定
国子生须文武三品以上子孙,太学须文武五品 以上子孙,四门学须文武七品以上子弟及庶人之俊 异者,书学、算学、律学须八品以下子弟及庶人之 通其学者。崇文馆和弘文馆则招收的是皇族子孙和 勋戚子弟。

中国文化-第一章-教育制度

中国文化-第一章-教育制度

Your title here
If you were a teardrop ,in my eye, for fear of losing you, I would never cry
(二)
不同历史时期的文教政策
夏、商、周三代,教育 同政治、宗教、军事等 糅合在一起,文教政策 也与政治、宗教、军事 等政策糅合在一起。 汉朝选择儒学为统治依据,采 纳董仲舒的建议,实施“独尊 儒术”的文教政策,要求国家 政策和文化教育皆以需学为本, 并以儒学为统的指导思想来培 养和选拔人才。
1.官学
官学由朝廷和地方各级政 府主办,包括中央官学和 地方官学两类,是古代 最 重要的办学形式。
(1) 中央 官学
最高学府
主要是太学和国子监,两者 在办学育才、繁荣学术、发 展古代文化科学方面,积累 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中国 和世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 位。
如东汉末创立的鸿都门学, 南朝的史学、文学、儒学和 玄学,唐、宋、明三朝分别 创办的书学、算学、律学、 医学、画学、武学等。
私学不由政府主持,不纳人国家学校教育 制度之内,包括私塾、义学等形式。
(1)
义塾是公益性的,面向清贫家庭子弟; 族塾则属于宗族内部办学,往往设在 宗祠内,招收本族子弟就读;
(2)
义学多由宗族组织创办,对本族穷 苦子弟大多进行免费的初级教育。
(3)
家塾是富家大户聘请名师宿儒在 家专门教授自己的子女自设馆是 整师自行设馆招生,不拘姓氏。
3.书院
书院是古代独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形式, 发轫于唐朝的官方藏书之地,起源于 五代的私人讲学馆,勃兴于宋朝,发 展于明清,后来成为新式中学的前身。 书院一般以私人创办或主持为主,也 有家族、民间出资筹办的,从元朝开 始逐步官学化,多数得到朝廷和地方 官府的鼓励和资助,或赐名、喝匾额、 赐书,或赐银、拨田产,成为私办官 助、民办公助的办学兴教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