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八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建议
• 在学习本组课文之前,引导学生利
用课余时间搜集有关保护环境的标
语或广告,保护小动物的故事或事 迹,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识字7
这是一篇以拍手歌的形式出现的韵文识字教学课文, 共十小节,字数相同,读音押韵、节奏感强,可以让孩 子从演唱拍手歌的活动中轻松地学会生字。教学中,只 要学生以课文为凭借,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能正确书 写生字,准确、熟练、有节奏地朗读拍手歌就达到目的 了。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读感知,读准字音(可圈出 要求认识的生字),读通句子,然后通过范读、指名读、 分组读、齐读、赛读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把课文读熟, 最后同桌边拍手边背诵,能背几句就背几句。 课后的“我会填”,是分辨字形相近、读音相同或 相近的字,目的是区别字义。可先让学生读一读,说说 每组字有什么不同,再自主组词、填空、订正。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第七、八单元教材分析
第七单元:保护环境、爱护动物
内容简析 这组课文是围绕环保这一主题编排的。 本组导语告诉孩子们,大自然就像一幅美 丽的图画,这幅画要靠我们的双手来共同 描绘。“识字7”是一首拍手歌,描绘了 大小动物在自然界自由生活的美好情境, 四篇课文围绕“环保”这一专题,选材新 颖别致,贴近儿童生活。这样的文章,不 要上成环保课。主题是环保,但我们要上 得语文味十足才行。
第26课:“红领巾”真 好
•
本课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童诗,内容贴近儿 童生活实际,语言生动活泼,课文插图形象 传神,意境高远。全诗分三节,结构基本相 同,每节都采用了自问自答的形式展开叙述。 整篇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为人们展示了 一幅清新、活泼、动人的画面。
一、识字写字
1、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在学生借助拼音充分自 读课文之后,顺应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让学生展 示自主认字的成果,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再根 据学生认读的情况纠正字音,想办法认识所有的生 字。字音重点:“蓬、棱”都是后鼻音,“喳、巢、 崭”是翘舌音。提示:“棱”在“扑棱棱”词中变 读为一声。展示生活识字成果:“牌”字在哪儿见 过?(门牌号、刻字牌匾)编歌谣识字:几只小鸡 叽-叽-叽,一群小鸟喳-喳-喳。 2、写字指导: 本课要求书写的字中,有六个是 左右结构的字,多数是左窄右宽。建议本课重点指 导学生写好足字旁。
2017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八单元教材分析教案
第七单元观察物体教材分析 2017.11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从不同方位观察简单的物体。
教材分两层安排教学内容:第一层,第94页的例题一和第95页“想想做做”中的相关练习,通过提供的场景照片,判断拍摄者的位置。
第二层,第94页的例题二和第95页“想想做做”中的相关练习,通过提供的活动场景,判断观察结果的可能性。
二、教材简析1.以观察活动为基础,在体验中培养空间感。
空间观念不是凭空生成的,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培养和发展。
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也不尽相同,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判断观察者的位置,教材以观察活动为基础,安排了多次实际观察,经过前后两面的,前后左右四面的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观察,逐步积累判断方位的经验。
2.以生活经验为依托,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教材从熟悉的教室场景,到可爱的玩具;从观察物体,到想象推理出观察物体后得出的平面图;这种由熟悉到不太熟悉,从具体到半抽象的安排,既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也容易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和积极思考。
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四、教学措施。
课前要为学生观察物体做好材料和组织观察活动的各项准备,实物、图片或照片等材料应保证易观察、易表述。
无论是以个人还是以小组为单位,都要让学生经历多观察、细判断、说理由的过程。
教学进程要适度。
要充分估计学生在判断位置方面的困难,比如第95页“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缺乏联想的经验,教学时不要节奏太快,更不能以讲代看。
可以引导学生以看到的壶把手去想象与之相对的同学可能看到什么。
也可以制作茶壶旋转的课件,让学生观察其不同的面后再做出判断。
教学要求应适度。
要尊重学生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差异性,允许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存在“时间差”,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不能一刀切或提出过高要求。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策略》教师培训提纲
复述
感性思维
理性思维
三个角度 三个问题 解读教材
1
2 3
入选的新课文,新在哪里?
保留的老课文,有何不同? 课后的练习题,提示什么?
1
入选的新课文,新在哪里?
《雾在哪里》 俄罗斯
谢尔古年科夫
《狐假虎威》 汉代刘向《战国策·楚策一》
《狐狸分奶酪》 匈牙利民间故事
年轻人总是比较喜欢流行文化,这可以理 解。但有一条,人不能光是消费,要有积累, 要多去获取那些经过时间筛选的精美的东西。
汉语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你可真会分!”两只小熊生 气了,“整块奶酪都被你吃光了!”
地铁里听到一个女孩大概是给男朋友 打电话:“我已经到西直门了,你快出来往 地铁站走。如果你到了,我还没到,你就 等着吧。如果我到了,你还没到,你就等 着吧。”
2
保留的老课文,有何不同? 二年级上册《雪孩子》 547字
语文要素
适当的学习策略 良好的学习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
想象
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 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 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 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能较完 整地讲述小故事。
复述
语文要素: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读课文,想画面,说 说雾还把我们身边的什么 藏起来了。
识,就顺势而读,不喜欢的就翻过去,读到妖怪就多 看两眼。如果按照现在语文老师的要求,不认识的字 要查字典,不理解的词要弄通了,还要分析段落大意, 就很难有兴趣读。读完《西游记》,再去找《隋唐演
义》《七侠五义》等来读,阅读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一年级上册 《小蜗牛》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咕咚》 《纸船和风筝》 《小壁虎借尾巴》 《风娃娃》
教师教学参考: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八单元
教师教学参考: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
册第七八单元
一、教学目标
本教学参考旨在帮助教师在教授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八单元时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 了解第七八单元的主要内容和教学重点;
2. 掌握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惯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第七八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课文阅读: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 课文分析:对课文进行语言分析,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意图;
3. 词语研究:学生研究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词语搭配;
4. 写作训练:通过写作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三、教学方法和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和策略来提高教学效果:
1. 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片或实例,
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课件、视频等,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阅读等活动,促进
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4. 提问引导: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
分析能力。
四、教学评估
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以下评估
方式: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听讲、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表现;
2. 作业评定: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定,包括课文理解题、
写作练等;
3. 小测验:定期进行小测验,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和重点知识
的理解程度。
以上是教师教学参考: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八单元的内容,希望能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所帮助。
统编教科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八单元教学目标及各课文语文要素
• 第七单元教学目标 • 第七单元各课文语文要素 • 第八单元教学目标 • 第八单元各课文语文要素
01 第七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01
掌握本单元的生字、生 词,理解并运用重点词 语。
02
了解并掌握基本的语法 知识,如句子成分、语 态等。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运用所学 知识进行简单的写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默读、浏览等多种阅 读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
理解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
力。
通过课堂讲解、练习、作业等方 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
应用能力。
情习惯,鼓励学生多读书、 读好书。
体会表达方法
学生应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借 物抒情等表达方法,感受语言的优 美和感染力。
《小桥流水人家》语文要素
了解文章大意
学生应了解文章所描述的小桥流水人家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 以及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
体会作者情感
学生应体会作者通过描绘故乡的美景和回忆往事所表达的思乡之情 ,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感情。
学生应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情景交融等表达方法,感受语言的生动
和感染力。同时,学生还应学习作者通过运用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来
表现情感和场景。
学习写作方法
学生应学习作者通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生动的描写来表 现故乡的美景和情感。
《桂花雨》语文要素
01
掌握生字词
学生应掌握本课出现的生字词,包括读音、含义和用法。
02
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应理解课文所描述的桂花雨和作者的思乡之情,以及作者通过回忆
(完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八单元教材分析集体备课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一、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四时景物皆成趣”这一主题来编排。
主要由《古诗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和《月迹》这四篇文章组成。
目的是通过描写景物,体现不同景物的不同的美。
二、本单元重点
(1)通过描写不同的景物,体现景物的美,表达作者的感受。
本单元的4篇文章都通过描写景物的变化,来体现景物的美。
如《古诗三首》中,对景物描写有动态,有静态,动静结合,给人以独特的感受;《四季之美》中,通过描写四个季节的不同景物,来体现景物的美,表达对景物的喜爱之情;《鸟的天堂》中,通过详细描写不同时间看到的不同景物,表达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之情;《月迹》则通过描写不同地点的月亮,来体现作者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2)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一、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一主题来编排。
主要由《古人谈读书》、《忆读书》和《我的“长生果”》这三篇文章组成。
目的是通过介绍读书的方法,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二、本单元重点
1.通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这三篇文章都明确了作者在读书中悟出的道理。
如《古人谈读书》的三篇文章都介绍了名人自己悟出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忆读书》中,通过介绍自己读书的过程,悟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我的“长生果”》中,通过介绍自己读书和写作的经历,悟出写作的道理。
2.学习在阅读时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第七八单元教师教学参考-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七八单元教师教学参考-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部分:单元概述第七单元主题:人与自然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情感和态度。
3.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内容1. 课文:《草原》、《慢性子与急性子》、《山雀》2. 语文园地:包括词语盘点、语法讲解、写作指导等第八单元主题:成长的故事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并学会面对。
2. 学会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人物。
3.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内容1. 课文:《古诗两首》、《绿豆芽与牵牛花》、《剃头大师》2. 语文园地:包括词语盘点、语法讲解、写作指导等第二部分:教学建议第七单元课前准备1. 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 准备相关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教学步骤1. 课文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人物情感和态度。
3. 朗读练习: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4.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人与自然的短文。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的朗读和写作能力。
第八单元课前准备1. 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 准备相关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教学步骤1. 课文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
3. 朗读练习: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4.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成长的故事的短文。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的朗读和写作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2. 相关背景资料3. 教学课件4. 写作指导素材5. 朗读音频第四部分:教学反馈请教师在授课后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反馈,以便于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教师教学参考: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八单元
教师教学参考: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八单元一、单元概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八单元的课文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第七单元以“传统节日”为主题,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第八单元以“古典诗词”为主题,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味。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了解课文所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味。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尊重、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朗读;-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
2. 教学难点:- 古典诗词的欣赏与鉴赏;-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四、教学建议1. 课前准备:- 教师应提前准备好课文相关资料,如图片、视频等,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确保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
2. 课堂导入:- 通过与课文相关的故事、事件等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的学习内容,为新单元的学习做好铺垫。
3. 课堂讲解:- 讲解课文内容时要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注重对生字词的讲解,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 讲解传统文化知识时要生动有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
4. 课堂练习:-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5. 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如抄写生字词、朗读课文等;-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6. 教学评价:- 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积极、有针对性的评价。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八单元教材分析集体备课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一、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四时景物皆成趣”这一主题来编排。
主要由《古诗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和《月迹》这四篇文章组成。
目的是通过描写景物,体现不同景物的不同的美。
二、本单元重点
(1)通过描写不同的景物,体现景物的美,表达作者的感受。
本单元的4篇文章都通过描写景物的变化,来体现景物的美。
如《古诗三首》中,对景物描写有动态,有静态,动静结合,给人以独特的感受;《四季之美》中,通过描写四个季节的不同景物,来体现景物的美,表达对景物的喜爱之情;《鸟的天堂》中,通过详细描写不同时间看到的不同景物,表达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之情;《月迹》则通过描写不同地点的月亮,来体现作者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2)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一、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一主题来编排。
主要由《古人谈读书》、《忆读书》和《我的“长生果”》这三篇文章组成。
目的是通过介绍读书的方法,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二、本单元重点
1.通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这三篇文章都明确了作者在读书中悟出的道理。
如《古人谈读书》的三篇文章都介绍了名人自己悟出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忆读书》中,通过介绍自己读书的过程,悟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我的“长生果”》中,通过介绍自己读书和写作的经历,悟出写作的道理。
2.学习在阅读时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生物教案教材分析模板范文
【教材名称】:生物学(八年级下册)【教材版本】:人教版【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生物学》(八年级下册)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册教材共包含两个单元: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
学生通过前六个单元的学习,已经对生物圈中各类群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且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本册教材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关注人类健康,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二、教材体系分析1. 教学目标教材中的教学目标在导言中有所体现,教材中的单元小结进一步对教学目标进行说明。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的过程,掌握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和重要性,了解人类健康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命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健康观念。
2. 知识体系(1)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从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进化三个层次揭示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2)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包括健康饮食、运动锻炼、心理健康等方面,使学生掌握健康生活的基本知识。
3. 教学内容(1)第七单元: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进化。
(2)第八单元:健康饮食、运动锻炼、心理健康。
4. 教学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采用观察、实验、调查、模拟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健康观念。
三、教材评价1.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材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有助于学生逐步掌握生物学知识。
3.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建议1. 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教师教学用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八单元
教师教学用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八单元一、教学目标本教学用书旨在帮助教师有效教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八单元的语文课程。
通过本教材的使用,教师应能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了解第七八单元的教学内容和研究重点。
2. 熟悉教材中的阅读、写作和语言规范等教学内容。
3. 能够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研究。
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和语言运用能力。
5.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用书涵盖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八单元的语文教学内容。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阅读:通过教材中的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写作:引导学生进行各类写作练,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3. 语言规范: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规范和书写技巧,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三、教学策略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策略:1. 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语文研究的兴趣。
2. 情景教学:结合实际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研究和实践。
3. 合作研究: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研究,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 多元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和综合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
四、教学建议1. 教师应提前准备好教学用书和教学辅助材料,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惯,鼓励学生多读好书。
3. 针对不同学生的研究特点和需求,教师可以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供个性化的辅导。
4. 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总结教学效果,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
五、教学资源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 教材:小学五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教材。
2. 教学用书:本教学用书《教师教学用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八单元》。
3. 教学辅助材料:课件、练册、作业本等。
六、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以下评估方法:1. 日常评价: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参与度等。
三年级上册七八单元教材分析anyanqin
单元学习目标
1、学会本单元20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能写好半包围结 构的字。学习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词义,能用有关的词语 造句。能体会字里行间反映的人物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并体 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背诵诗句和成语。 3、拓展与课文、练习相关的内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通过搜集、整理资料,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故事,受到 传统文化的熏陶。 4、掌握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有条理的叙述方法, 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把自己对诗句的研究写成一篇研究 报告。 5、学写请假条。
前置性作业
1、查阅并收集有关戏剧脸谱资料及人物故事; 2、把自己的图书玩具整理一下并标好价格。
教学注意点
不同颜色脸谱代表不同的人物性格 红色——表现忠贞、英勇的人物性格,如:关羽。 蓝色——表现刚强、骁勇、粗犷、有心计的人物性格, 如:窦尔敦。 黑色——表现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如: 包公。 白色——代表阴险、狡诈的人物形象。如:曹操。 绿色——代表顽强、暴躁的人物形象。如:程咬金。 黄色——代表骠悍、凶残的人物,如:宇文成都。 紫色——表现果断、沉稳的人物,如廉颇、庞统。 金、银色——表现各种神怪形象。
关注点
关注人物动作、神态、情感变化
词语积累、想象补白 抓关键句谈感受 掌声的内涵
目标定位
(帮助学生)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两条绿线内的11个生
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 写课文最后一段。(知识与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能通过重点词句了解小英在掌声前后的内心变 化过程,体会掌声给予小英的力量。(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 主动地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 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目标)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七八单元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七、八单元教材分析天河区员村小学蔡健周第七单元:成长的故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语文园地七》《综合性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述了少年周恩来在感受到中华不振的现实之后,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事;《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为他修改一篇作文并请他到家里做客的事;《乌塔》讲的是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一个人在欧洲旅游的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则以书信的形式,讲了一个小朋友向一位作家请教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平等交流的事情。
《综合性学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一是了解别人成长的故事。
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是,是让学生通过感受他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汲取营养,获得启示,主动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
第七单元教学重难点:1.认识“崛、范、巡”等28个生字,会写“帝、伯、义、租”等25个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的词语。
2.结合课文词句,深入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3.交流写作文和改作文的体会,并尝试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
4、梳理自己成长的历程与足迹,思考自己的成长问题。
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更多人的成长故事。
5、学习借景抒情、直接抒情的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建议:在进行本组教学时,应以“成长的故事”为核心,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将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
对于课文的教学可采用“整体感悟——部分体验——整体回顾”的模式。
“整体感悟”是用1课时对本单元内容有一个总体了解感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可以单元前的引言为切入点引入,然后让学生自由翻阅本单元内容,说说课文讲了哪些人的成长故事,从而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本单元内所有课文的大意,知道这些课文都是围绕“成长故事”这个主题讲述的。
然后可相机布置任务:①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更多成年人或同龄人成长的故事。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八单元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第七单元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以“环保“为专题,选编了1篇识字、4篇课文和语文园地七。
《识字7》是一首拍手歌,不仅描绘了大小动物在自然界自由生活的美好情景,还告诉小朋友们:“人和动物是朋友,保护动物是大事。
”四篇课文,选材新颖别致,贴近儿童生活:小朋友们清晨来到林中放鸟巢,插警示牌,乐得小鸟高唱“红领巾,真好”;游船上,小女孩小洁宁可长时间地把面包纸拿在手里,也不愿弄脏那“清澈的湖水”;“浅水洼里的小鱼”真该感谢那位善良执着的小男孩,是他将它们一条一条地放回大海;父亲和鸟是知音,通过看动静、闻气味,父亲就能清楚的知道鸟儿的活动情况,表现了对鸟儿的关爱。
每篇课文都蕴涵着这样一个道理:保护环境、关爱自然,为我们自己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
二、学情分析对于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来说,本组课文中《父亲和鸟》这篇课文学生学起来有些难度。
二年级学生的领悟能力是有限的。
这篇课文并没有直接写出父亲爱鸟,而是通过叙述父亲通过如何知道林中有鸟、鸟什么时候爱唱歌、什么时候最容易受到伤害等深层次了解来表现爱鸟。
但这篇课文,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感情真挚。
学生乐于接受。
其它几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富有儿童生活气息,语言清新、生动、活泼,学生易于接受。
三、单元目标1、会认44个生字,读准字音即可;会写40个生字,掌握字的音、形、义。
能正确读写本单元要求掌握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能根据单元专题收集课外阅读资料,进一步培养学生按要求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与课外阅读的能力。
4、积累喜欢的词语;抄写和背诵课文。
5、懂得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四、教学建议教学时,教师要以读为本,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注意抓住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五、课标新理念(一)、以人为本、以读为主【理念阐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参考书第七八单元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参考书第七八单元一、教学目标本教学参考书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并表达课文中的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写作练。
3.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4.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能够与同学合作完成小组活动和讨论。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参考书的第七八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背影》:通过阅读理解课文《背影》,培养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童年》:通过阅读理解课文《童年》,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培养学生对童年的感悟和思考。
3. 《郑板桥》:通过阅读理解课文《郑板桥》,了解中国画家郑板桥的故事,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4. 《小石潭记》: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小石潭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们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通过课堂朗读和课文理解题,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2. 写作练:通过课文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写作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口头表达: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演讲,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合作研究:通过小组活动和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四、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教学效果,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积极性等方面,评估学生的研究态度和研究能力。
2. 书面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书面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 小组活动: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 口头表达:通过学生的课堂演讲和口头表达情况,评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以上是本教学参考书的主要内容和教学安排,希望能够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七八单元教材分析
要将“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作为写人记叙文这一体裁教学的
重点。
细读文本 品味语言表达
——了解文章思路
理解内容 我们解读教材要掌握两根线——明线和暗线。所谓明线就是教材之线,
词句段落所表达的显而易见的事。所谓暗线就是教材内在本质的东西,找出 它们相互之间的联系,把零碎分散的知识条理化。
细读文本 品味语言表达
——把握写作意图
2)选材组材之匠心
以教材第八单元为例来说说,这一单元都是写人的文章,写人的文章往往通过具体的事例凸显 人物的品质,而事例的数量和详略安排都有作者的深意。《伟大的友谊》一文作者记录的是马克思、 恩格斯写《资本论》过程中工作的点点滴滴,见证了巨著的诞生,见证一份伟大的友谊;而《詹天 佑》一文则是一个集中具体的事件——通过修建京张铁路来表现这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我的伯 父鲁迅先生》,则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讲述鲁迅在读书问题上对作者的教育和关怀,从中可以 体会出鲁迅为少年儿童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第二件事记述了鲁迅及其兄弟救助一个受伤的人力 车夫的经过,反映了鲁迅同情劳动人民,痛恨黑暗社会,为劳苦大众想得多,为自己的安危想得少。 第三件事写女佣对鲁迅病中生活的回忆。 通过三个事例表现“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 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个主题。这三个事例也有详略安排,第二个事例“救助人力车夫”最 为具体,这就是作者的匠心所在,学生通过鲁迅对车夫的关心,对天下千千万万穷苦大众命运的忧 虑,对鲁迅悲天悯人的情怀的感悟也就深刻了。
齐读,从瀑布恢宏的气势感受奇。 动静变化之奇: 从 “静静地淌着”到后来的“势如千军万马”,“声闻数里”体会动静结合,变化之大令人称奇;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在知识上:继续深入理解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等细节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性格、品质的作用,了解诗歌的结构美,音韵美及凝练的语言,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揭示出的诗歌的意义。
在能力上:阅读教学中继续抓住人物典型的言行、心理及环境等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性格、品质,学生要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深入理解、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写作中,学生要学会使用景色描写烘托主题的方法。
情感上:激发学生对战争中英雄人物的敬佩之情及爱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继续深入理解人物典型的言行、心理及环境等细节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性格、品质的作用,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阅读中要体会景色描写烘托主题的作用。
三、教材分析
文章内容学生虽然易于理解,但是仍然要结合时代背景,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战争中英雄的所作所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雄的情感。
关于古诗中战争的主题,学生可以理解,但是要使学生想象理解古诗的意境,需要学生结合作者所生活的时代,结合不同时代诗人们对战争的理解,感受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与灾难,以激发学生对和平的向往,对战争的痛恨。
四、教学建议
1.课前充分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以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了解不同的时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2.通过学习古诗了解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与灾难以及人们对战争的痛恨。
鼓励学生收集有关战争的古诗,加强对比阅读以理解这一主题的意义。
3.采用不同形式的学习方法深入体会课文内容,如《夜莺之歌》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也可以进行表演从而深化对小夜莺人物形象的建构,但同时要注意学生易于把反面人物形象表现得惟妙惟肖,教师要引导学生突出英雄形象,以真正做到提升学习英雄人物的情感。
4.文章题目的理解可以加强对比,如“小英雄雨来”“雨来”与“雨来没有死”,对比理解这个题目的意义,不仅进一步说明雨来游泳本领的高强,更说明雨来爱国精神的深远意义以及作者对英雄雨来的喜爱之情。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一、本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上:了解诗人写诗作画的背景及目的,以便更深入的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的人格魅力。
了解诗歌的音韵美,结构美,以及凝练的语言所表达的深刻含义,了解诗歌借物喻人的写法,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蕴。
能力上:读出诗的韵味,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感,提高学生对诗歌及所作的画的鉴赏与审美能力。
情感上:激发学生对诗人品格的学习与敬佩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诗歌凝练的语言,想象诗歌的意境,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理解诗歌借物喻人的写法,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蕴。
三、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三篇主体课文都是诗配画,可以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深远,相得益彰。
松竹梅之所以成为岁寒三友,不仅因为三者不惧寒冷,更是因为三者皆能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四、教学建议
1.教学中可以从欣赏画入手,想象画的意境,结合诗歌内容,通过朗读理解诗的意韵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2.课上要利用多媒体,配以音乐形式,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想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3.建议课后开展诵读此类古诗的活动,搜集有关“岁寒三友”的名言警句、古诗词赋,进一步体会、深化对“岁寒三友”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诗人的品格,提升学生做人的情感。
4.本单元的三篇主体课文都是诗配画,再结合综合活动的内容可以安排一次习作《我喜欢的一幅画》或《我喜欢的一首诗》等。
课时安排:
《墨竹图题
诗》 1课时
《苍松怪石图题
诗》1课时
《墨梅图题
诗》 1课时
《竹
颂》 1课时
《梅香正
浓》 1课时
《黄山
松》 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