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技术多元化推广体系的特点
我国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
吉 林 农 业
J I LI N AGRI CULTURE
NO . 0 4. 2 01 3
( 总第 3 0 1 期)
( C u mu l a t i v e t
齐青宇’ ,赵 江雷
( 1 . 伊通 满族 自治县 农业 广播 电视 学校 , 吉林 伊 通 1 3 0 7 0 0 :2 . 沈 阳市 农业科 学 院,辽 宁 沈 阳 l 1 0 0 0 0 )
摘 要 : 现 代经 济 的快速 发展 , 带动 了农业技 术的 发展 。并且 传 统 的农 业技 术推 广 体 系,早 已 无法适 应现 代 化 发展 的需 求 。 因而 , 我 国 农业技 术推 广体 系开始 了多元化 的进 程 。本 文主要 从 当前我 国农业技 术推 广体 系建 设 过程 当中所存 在 的问题 出发,剖 析 当前我 国 农 业技 术推 广体 系建设 的现 状 ,进 而探析 我 国 多元化 农业技 术推 广体 系的建 设 方向 。 关键 词 : 多元化 ;农 业技 术;推 广体 系:构建 ;多方 共 同参 与 中图 分类 号 :s 3 — 3 3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 1 6 7 4 — 0 4 3 2( 2 0 1 3 )一 0 4 — 0 1 3 3 一 l
所谓 多 元 化农 业 技术 推 广 体系 ,主要 指 的是 在 依据 计 划经 济 的 效 率 。 体 制 建立 传 统 农业 技 术 推广 体 系 的基 础 上 ,全 方 位 、 宽领 域 、多 ( 2 )从基 层农 民合 作机 构 的角度 上来看 , 需要在 加快 发展 、
层 次 地对 传 统 农业 技 术 推广 体 系进 行 改 革 。从 农 业技 术 推 广 的 目 依法 管 理 的 同 时, 由政 府给 予 一 定 的扶 持 。并 且 用现 代 化科 技 知 的 来 讲 ,通 过 各种 信 息 传播 途 径 将 新时 代 的科 学 技术 、知 识 、技 识 与经 营 理念 来 提 高农 民的推 广 意 识 ,继 而在 规 范运 营 的 同 时 , 能 与 信息 传 递 给农 民 ,能够 有 效 推动 现 代农 业 的 发展 。因 而 ,我 带动 农 民投身 到农 业技 术推 广体 系 的建设 当 中来 。 国开始 了构建 多元 化农 业技 术推 广体 系 的进程 。 ( 3 )设置 与农 民合 作组 织密 切联 系的科 研 、推广 机构 ,能够 在 指导 农 民 的基 础 上 ,使 得科 研 单位 参 与 到农 业 技术 推 广工 作 当 1当前我 国农业技术 推广体 系建设的现 状 中 来 ,从 而在 转 让 科研 成 果 的 同时 ,有 效推 动 农 业技 术 推广 体 系 从 目前 我 国农 业 技 术 推 广 体 系 建 设 的 现 状 来 看 ,我 国基 本 的发 展 。 上 形 成 了 以专 业推 广 为 主体 的多 元化 农 业技 术 推 广体 系 。但 是 由 ( 4 )信 息 时代 的 到 来 ,使 得 信 息传 递 渠 道 迈 入 了 多元 化 进 于 专 业推 广 人 员众 多 ,并且 推 广 人 员 的文 化 素质 水平 普 遍 比 较低 程 ,所 以,通 过 加 强农 业 技术 推 广 机构 与 大众 传 媒 的沟 通 ,也 可 下 、 政府 下 拨 的经 费紧 张 ,使 得 当 前我 国农业 技 术推 广 体 系 呈现 以深化 、普及 构 建 农业 技 术推 广 体 系 的必要 性 , 从而 在 各方 各 面 定 的滞 后性 ,难 以适 应现 代农 业技 术推 广体 系 的发展 需求 。 的共 同合 作之 下 ,规 范、有 序地 开展 农业 技术 推广 工作 。 2在 多元化农业技 术推广体 系构建过程 当中所存在 的问题 综 上 所 述 , 国家 要立 法保 障 农 业 技 术 推 广 工 作 的 进 行 , 同 从 一定 程 度上 来 讲 , 当前我 国农 业技 术 推广 体 系建 设 工 作还 时 有效 加 强对 推 广 组织 以及信 息 传 递渠 道 的监 督 与管 理 ,进 而 在 存 在 着许 许 多 多 的 问题 , 因而 在 构 建多 元 化农 业 技术 推 广 体 系 的 多 元化 农 业技 术 推 广体 系 下 ,合 理 、规 范地 进 行 农业 技 术推 广 工 时 候 , 需要 切 实解 决 所 存在 的 问题 。那 么 , 当前 我 国在 多 元化 农 作 。 业 技术 推广 体 系构 建过程 当中存 在哪 些 问题呢 ? ( 1 )政府 所 拨放 的农 业技 术推 广经 费严 重不 足 的现象 ,直接 参考 文献 造 成 了 我 国农 业 技术 推 广 工作 难 以展开 ,并且 严 重制 约 了我 国现 [ 1 ] 李 维 生, 郭庆 法 , 陈晓 , 齐 世 军, 黄承 彦 , 张正 , 吴修 , 董 建 代 农业 推广 体 系的 发展 ,从 而迫 使农 业技 术推 广机 构 自负盈 亏 。 军, 等. 创 新机 制 , 加 强我 国 多元 化 农业技 术 推广 体 系建 设 一 日本 农 ( 2 )专 业技 术人 员 与非专 业 技术 人员 的 比例严 重失 调 ,使得 业技 术推 广 的经验 和启 示 [ J ] . 山 东农业科 学. 2 0 1 0 , ( 9 ) : 1 1 2 一 l l 4 . 当 前 我 国农 业 技术 推 广 队伍 整 体 文化 素 质水 平 比较低 下 , 继 而难 [ 2 ]张 锡金 , 李 爱 海, 李淑 庆, 杜 新 茂, 等. 农村 合作 经济 组 织参 以有 效 地 开展 农业技 术推 广 工作 。 与 捉业技 术推 广 的 实证研 究一 以新 特新 葡萄产销 合作 社 为例 [ J ] . 山 ( 3 )推广 手 段 、推广 方法 、 以及推 广 内容 的不完 善 ,使 得农 东省 农业 管理 干部 学 院学报 , 2 0 0 8 , 2 3 ( 4 ) : 5 6 — 5 8 . 业 生 产无 法 提 供更 好 的 社会 化 服 务 ,无 法适 应 现 代集 约 型 农业 的 [ 3 ] 郑红 维, 吕月河, 张 亮, 王 书芝, 等. 基层 农业技 术推广 体 系 发 展 ,从而 使得 农业 技 术推广 活 动存 在很 大 的不确 定性 。 构建 及运 行机 制研 究[ J ] . 中 国科 技论 坛, 2 0 1 l , 2 . ( 2 ) : 1 2 5 — 1 3 2 . ( 4 )管理 体 制 的不健 全 、服 务职 能的错 位 ,直接 导致 了农业 [ 4 ] 高启 杰. 不 断完善 我 国 多元化 的农 业技术推 广体 系 [ J ] . 科 技 术 的推 广 被 暂 时搁 置 ,进 而 直 接 阻碍 了农业 科 技成 果 的 有 效转 技 日报. 建 设 新 农村, 2 0 0 7 , 1 2 . 2 1 . ( 1 1 ) : 1 . 化 。 因而 ,对 于农 业 技 术推 广 工 作 ,迫 切 需要 解 决在 当前 发展 过 [ 5 ] 李维 生 . 发展 我 国现 代 农业 的一 条必 由之路 一 论建设 多 程 中所 存在 的 问题 。 元 化 捉业 技 术推广 服 务体 系 【 J ] . 山 东社 会 科 学, 2 0 0 8 , ( 1 4 9 ) : 1 l 3 —
试述农业技术推广多元化理论与实践
试述农业技术推广多元化理论与实践摘要:现阶段我国在农业技术推广上,已经具备了多元化的雏形。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主要有五种类型:自助型、企业型、行政型、教育型及科研型。
为了深刻了解农业技术推广多元化,现就这五种农业技术推广作出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多元化;社会转型1.自助型农业技术推广自助型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大多都是以会员的形式进行合作而形成的一种农技推广组织。
作为农村改革进程中一种新生的事物,我国自助型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的发展为农民掌握并运用相关的技术和发展高效农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正常来讲,一个有活力的农民组织可以对内部进行治理,等到条件成熟的时候在追加更多的资源以及相对复杂的管理使得其大局上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
自助型的农技推广其原则上通常为民主的管理以及公开和透明化,即由不同的基层组织所组成的自助型农业推广,就是由其自身的会员所控制。
所以,在内部并没有较为严格的等级划分制度,只是实行民主管理的原则。
信誉是自助型农业推广的生存和日后发展的核心所在,对此其内部的治理的结构的安排以及较大的决定还有资金的投放等活动使得管理更加透明化。
一个自助型农技推广的组织能否顺利发展,全依靠其内部的组织结构是否合理,以及决策的机制所决定。
在这其中包含了组织的定位,确定目标、宗旨和相关策略等等。
可以说自助型农技推广的成长以及发展的外部条件及内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农技推广必须经常对组织内部结构进行一定的整顿,以适应新的环境。
2.企业型农业技术推广企业型农业技术推广组织通常是以公司或者是企业设置农业推广组织,旨在使得企业的经济利益有所增加为基本准则,其服务对象也多是其产品的消费者或者是原料的供给者,主要的发展方向也是特殊的专业化农场或者是农民。
在企业型农技推广机构中所需要注意的就是技术的革新和相关制度的创新,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一个企业能否长久发展,就需要看企业相关的技术是否能够持续革新。
就目前我国农业企业技术的创新和投入的能力以及实施的措施还有产出能力来讲,这三大项可以说是极大的不平衡,尤其是需要对产品相关的技术以及其他产品的领域扩展上,急需提高。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历程、特点及改革方向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历程、特点及改革方向作者:张蕾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3年第1期张蕾(内蒙古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呼和浩特 010022)摘要:农业技术推广扮演着将农业科学技术向生产领域进行转移和扩散、促进农业技术进步的重要角色。
梳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发展历程,阐述推广体系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今后要加大推广经费的投入,建立公平的人员激励机制,丰富推广内容和方式,鼓励多元化推广主体的参与,密切农业科研、教育、推广三方的合作。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发展历程;特点;改革中图分类号:F3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1-0197-03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
要将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就必须要有一个运转高效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它扮演着将农业技术信息传递给农民的重要角色。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实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农业科研单位、有关学校以及群众性科技组织、农民技术人员相结合。
其中,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推广体系的主体,它在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农业生产水平基础上建立起来,在国家开展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实施科教兴农和对农业支持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国家公共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管理体制不顺、推广机制不活、保障条件不足等问题逐渐突显。
因此,本研究在梳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阐述推广体系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探究今后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方向,以期对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有所裨益。
一、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历史沿革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经营体制经历了深刻变革,这使得不同历史时期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历程。
农业推广学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一、选择、填空1、(产品专业化)推广方式的推广项目由商业组织制定,各种条件均由商业组织提供,农业推广被视为商品生产的一项基本投入。
2、“农业推广”一词的应用最早是在(美国1914年)。
3、按国家科委统计的口径,判定一项农业生产技术成果已推广,其推广度应等于或超过(20%)。
4、被称为“美国农业推广之父”的是(纳伯(S.A.knapp))。
5、对于农业创新,从试行到采用所需要时间最少的是(落后者)6、农业创新采用过程不包括(研发)阶段。
7、农业推广程序的服务步骤是指(物质和资金的供应过程)。
8、农业推广程序的基本步骤是(试验、示范和推广)9、农业推广工作的评价可以主要从推广对象和(推广组织)两个方面来内容和标准进行。
10、农业推广工作评价是确定农业推广的(效果和价值)。
11、农业推广活动的实质是(组织和教育农民)。
12、农业推广教育的特点不包括(正规性)。
13、农业推广教育方法按传播方式分类,则不包括(书面方式)。
14、农业推广教育方式中走访农户是一种(个别教学法)。
15、农业推广人员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中具有的作用是(促进作用)。
16、农业推广组织在形式上是一种(服务机构)。
17、日本在1952年对农业推广人员的任用资格就作了相应规定,如对“改良普及员”要求:大学毕业,具有(6年)年以上的研究和普及教育经验者,可以免试任用。
18、实际推广规模除以应推广规模再乘以100%,其值表示(推广度)。
19、推广人员与农民在双方自愿、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签定技术承包合同,按合同规定推广技术。
这种推广方式是(技术承包责任制)。
20、下列不属于农业知识竞赛的形式是(高产擂台赛)。
21、一般农业推广方式基本特征是(推广项目由中央制定,自上而下地制定推广计划)。
22、依据一定的原则,由农民自已拟定农业推广计划,这种方式是(自下而上的拟定方式)。
23、以下属于群众性农业推广组织的是(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建设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
05
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的实践与 案例
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的实践
建立多元化推广体系
创新推广方式
构建以政府推广机构为主导,农业科研院 所、农业高校、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 业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推广体系。
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利用现代信 息技术手段,如互联网、移动APP等,提高 推广效率。
加强农民培训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 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 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建立健全的农业技术推 广服务体系,完善相关 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为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 提供有力保障。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技术 也在不断创新,但传统的农业技 术推广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农
业发展的需求。
建设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有助于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 和效果,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研究目的与问题
研究目的
探讨如何建设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和效果。
研究问题
如何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和传统推广方式,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如何调动农 民参与农业技术推广的积极性?如何解决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促进产学研结合
组织针对农民的培训活动,提高农民的农 业科技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加强农业科研院所、高校与农业生产一线 的合作,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
成功案例分析
某省农业科技园区
该园区以政府推广机构为指导,联合 农业科研院所和高校,通过建设科技 示范基地、组织培训等形式,成功推 广了多项农业新技术,提高了当地农 业生产效益。
研究范围与限制
研究范围
本研究主要针对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 探讨建设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可行性和具体措施。
一主多元”农技推广体系模式探讨
一主多元”农技推广体系模式探讨摘要: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深入推进的实践中,除国家农技推广体系外,能够为农民提供新品种、新技术的农民合作组织、社会专业化服务组织、农业科研院校、涉农企业等多元化服务组织均在立足市场、开发新型服务产品,为农户提供形式多样的技术服务。
这些多元化农技服务组织与农户的联系更为紧密,服务方式更加灵活,对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不是替代,而是补充、完善,能够有效地满足农户对农技服务的多样化需求。
农技推广已从过去国家推广机构一家独大的局面,正在逐步转向市场化、社会化和多元化,“一主多元”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日趋完善。
关键词:一主多元;农技推广;体系模式引言在中共中央的英明带领之下,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明确目标和发展方向,是三农工作的思想的承继和延续。
关于农业技术推广,以培养一个有农业技术专业能力、热爱农村基层工作、了解农民所需的有利农业技术团队为手段,为我国三农事业的发展落实到位做出相应的贡献。
当然,在农业技术的有效推广,以及在农业技术的现代化发展革新之中,就有关的风险和所遇到的难题,不可小觑、不能忽视。
这是由于一系列的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阶段性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本文结合秦皇岛市农技推广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介绍。
1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发展和改革的作用就目前来看,切实有效地推动基层农机推广体系的发展,强化对相关内容条例的改革对促进地方农业生产来讲,其促进作用是无从忽略的,首先,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通过对基层农技的推广处理,可以极大程度地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方法和概念,使其和现代农业生产工作相互贴合,从而有效的提升生产效率,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
其次,能够缔造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有效发展和改革能够极大程度地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准,同时还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为地区经济建设提供更为坚实的支撑作用,促进人们的精神文化和物质生活水准的同步提高。
2农技推广体系发展现状2.1认识不充分由于未充分认识农技推广体系,使该体系的推广往往受到一定的制约。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 兴。
主要任务
建立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鼓励企业、科研院所 、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参与推广工作。
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接受新技 术的能力。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为农 业技术推广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培养,提高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 和技术水平。
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一些地方的农业技术推广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农业技术 的推广效果和质量。
03
CATALOGUE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目标与任务
总体目标
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 水平。
优化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人才 队伍,加强基层推广服务能力 ,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实施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确保各级政府对农业技术推 广工作的支持和投入。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农 业技术推广工作。
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行全 面、客观、科学的评价。
鼓励创新和示范,选取典型地区和典型案例进行示范, 总结经验并推广应用。
04
CATALOGUE
定义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指以政府为主导,通过科研、教育、推 广等机构,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系统化服务 组织。
特点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具有公益性、服务性、专业性和系统性等 特点,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提升农 民收入水平。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重要性
01
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通过推广先进的农业
研究我国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构建
研究我国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构建摘要:单一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再适应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的要求,构建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已成必然趋势,整合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结合农业科研单位和教育机构,形成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主体,辅之以必要的涉农组织,共同构建成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关键词:多元化;农业技术;农技推广;农技体系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a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拥有近9亿农村人口,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虽然不大,但农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却十分重要。
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把“三农”问题放在工作首位,全面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改善生产劳动条件。
解决“三农”问题的方法有多种,政策倾斜、资金投入、科技支持等,但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还得依靠科技。
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要素,需要依靠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一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计划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早期,为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农业经济成果的取得做出了贡献,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单一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满足不了新时代农民对农业技术的需求。
为了解决新时期农业推广问题,必须构建与时俱进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要构建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必须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
1 通过改革完善目前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构建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能抛弃现有的农技推广机构,不能搞空中楼阁,相反,要通过改革措施完善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1.1 深化现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改革的目的是增强现有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生命力,使之又好又快地发展,改革工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1.1 从体制上改革我国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近18万个,专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有100多万,农民技术员近千万,已经形成了网盖全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经济发展壮大做出了较大贡献。
但据有关部门调查资料显示,现阶段的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与国家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不相匹配,即国家投入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资金越来越多,而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却并不理想,有的地方甚至出现资金投入多、机构和人员多,农技推广和农技推广成果少的局面。
发展多元农技推广服务现代农业建设
我 国传统 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传统的农 果推广机制 。要建立效果评价公 正、任务 明确 、 制 度健全 、多 村单 一生产模 式。农技推广工作的主体也主要是各级政府 。随 元合作 、区域协调 的农业技术成果推广机 制。再次 , 对 多元农 着经济的发展 ,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传统的农技推广模式存在 业技术 成果 的推 广方法也要进行创新 。对 多元农 业技术推 广的 的问题 ,如推广人员素质低 、推广机制不灵活 等越来越 突出 , 方法 进行 创新 ,不断完善产学研 与农科教相结合的推广方法 ; 已经难 以满足农业新形势 的发展需求 。为 了能够更好 的为农业 对农 业技术成果的推广 队伍要大力培育 。通过技术培训 、引进 建设服务 ,多元化 的农技推广模式势在必行 。 人才和继续教育等手段 ,大力 培养 多元 的农业技术推广 队伍 。 1我国多元农技推广工作的发展历程 3 . 2明确 多元农技 推广 的任务和 目标 2 O 世纪 7 0 年代 末到 8 O 年代初 ,是我 国多 元农技 推广 工 要对 中央政府 的精神认真贯彻落实 , 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 , 作 的探 索起 步阶段 ,中央文件明确提出要 加强对最新农 业科技 以现代农业为发展 目标 ,通过 明确各部 门职能、创新机 制 、强 成果 的应用和推广 ,在全国建立健全农技推广的服务组织 。经 化主体 、提升能力等多元化 的途径 ,构建 以农 技经 济组织为基 过不断的探索 ,逐渐出现了适应 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需要 础 、农技公益服务机构 为依 托 、其他 相关 的社会力 量为补充的 的多元化农技服务方 式。 多元农业技术成果推广体系 。 2 O 世纪 9 O年代是多元 化农 业技术成果 的全 面推进 阶段 。 3 - 3强化多元农技推广的保障措施 1 9 9 3年 , 《 农 业技术 推广法 》正式 以法律 的形式 明确 了多元 3 . 3 . 1 加 强农技推广 的组织协调工作 化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多元化 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政府主导 、 要坚持 国家级 的农业技术成果推广机构作为主导 ,广泛利 多方参与 的格局下稳步发展 。 用各 种多元农 业技术成果推广组织的力量 ,在全 国建立农技推 新世 纪以来 ,多元化农 业技 术推 广工作 正处 于完善 提高阶 广协 调工作 ,健全各项农技推广制度 、协调各种农技推 广组织 段 。逐步形成 了市场 引导与国家扶持相结合 、无偿 服务 与有偿 的关系 ,大力推进多元农业 技术成果推广的协 调发展 。 服务结合 的新 型农业技术成果推 广体 系 ,多元 化农业技 术成果 3 . 3 . 2加大对各种农技推广组织的扶持力度 的推广工作不断得 到提高和完善 。 要在金融 、财政 、 税 收以及信贷 等方 面加 强对 多元农技 推 2我 国多元农技推广在发晨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广的扶持力度,积极对多元农技推广组织进行引导,建立健全 2 . 1 职责职能模糊不清 的多元农技推广运行机制 ,努力让农技推广组织科学发展 。 国家各级农业技术成果推广机构的职能到 目前为止还没有 3 - 3 _ 3 要完善相关 的法律法规 从法律层面界定清楚 ,导致有一些公 益性的农技推广业务常被 要对 《 农业技术推广法 》尽快完善 ,从法律层面确定多元 “ 中心工作”冲淡 ,而有些经营性的农技推广工作则常常被公 农技 推广组织 的地位 ,让一切有利于农业技术发展的 、符合我 益机构包办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多元农业技术成果推广 国农业要 求的措施 以法律形 式确定 下来 。 工作的扩大造成 了不 良影响。 3 . 3 . 4 加 强对农业 技术 推广 的宣传和引导 2 . 2多元农 技推广体 制不健全 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中的重要作用 国家级 的农技推 广机构 同农业教学 、科研单位 的推 广机构 进行 大力宣传 ,努力创造全社会共 同努力推广农业技术 的 良好 结合不 紧密 。各级各类农技协会 的地位还没有 明确 ,与农 户之 氛围。 间缺少有效 的链接机制 。 有些农技推广机构的实力弱 、 规模小 , 4结 语 农业技术 的覆盖 面比较小 、带动能力也 比较差 。 多元农业技 术成果 推广工作的发展 ,是科 教兴国战略实施 2 . 3多数农技推广机构的综合实力都不强 的基础 ,也是提 高农 民文化科 学素质的重要依靠力量 ,是农业 农 民合作组织大部分都是产销环节的合作 ,能够提供的技 科研成果 向现实农业生产力转化 的重要纽带和桥梁 。 实践证 明 , 术信息相当少。大部分农业教育和科研单位推广的技术成果都 农业技术 的有效 进步不仅 仅取决于农业 技术的创新 ,更重要的 是本单位研究出来的 ,服务面很窄 。农业科技型 的企业和龙头 是农业技 术推广手段的进步 。离开对农业成果的推广工作 ,农 企业的 自 主研究能力大都偏弱 , 无 法提供相关 的技术 服务 。 业技术 便没办法转化为现实 的生产力 。因此 ,必须加强发展 多 3多元农业技 术成果推 广的对策 元农技 推广 ,为现代农业建设服务。 3 . 1 推进多元农 技推广制度的改革 要大力发展多元农技推广组织。加强对 国家级的农 业技术 参考文献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通过举办科技文化节、科普宣传周等活动,加强对农 民的科普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意识和科技素养。
05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发展趋势
信息化发展
建立信息化平台
利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的信息化平台, 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
精准农业技术
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土壤、气候等农业生产环境的精准监测和 分析,为农民提供更加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案。
03
以示范和培训为主要推广方式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主要方式包括示范、培训和指导等,通过这些方式
将先进的农业技术传递给农民。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问题
推广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还 存在一些问题,如政府、科研机 构和农民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
导致推广效果不佳。
资金投入不足
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资金投 入不足,影响了推广工作的正常开 展。
一站式服务发展
整合服务资源
整合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科研院所、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服务资源, 形成一站式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农业技术服务。
创新服务模式
探索和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例如开展技术承包、技术转让 、技术入股等多元化服务方式,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
提高服务质量
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农民对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信任和满意度, 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推广机构
1 3
政府农技推广机构
包括农业部、农业厅、农业局等政府机构,负责推广国家农 业技术和政策,推动地方农业生产的发展。
高校和科研机构
2
农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通过科研成果的推广,为农业
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示范。
社会团体
如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利用其自身优势,为 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
浅议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技术推广主体不够多元化。
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主要由政府部门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负责,缺乏多元化的技术推广主体。
这使得农业技术推广的渠道狭窄,无法覆盖到每个农民,限制了技术推广的广度和深度。
推广方式陈旧,缺乏针对性。
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主要采用传统的会议、培训等方式,这种方式效果有限,无法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
由于推广方式缺乏个性化,不同地区、不同农户的需求差异被忽视,导致技术推广的针对性不强,效果不佳。
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
当前,我国缺乏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农技人员队伍不够专业化,技术推广缺乏长效机制和持续性,导致技术推广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与此农民在技术推广过程中的参与度不高,缺乏对技术推广的有效反馈,制约了技术推广的质量和效果。
农业技术推广资源分配不均衡。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资源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一些发达地区的农民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技术推广服务,而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民面临技术推广的滞后和不足。
这种差异化的资源分配不仅导致农业技术推广不公平,也加大了农民的技术更新和现代化转型的难度。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要推动农业技术推广主体的多元化。
政府应鼓励社会组织、企业等多种形式的机构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建立健全多元化的技术推广主体体系,提供更多元化、个性化的技术服务,以满足不同农户的需求。
要改进推广方式,提高推广效果。
可以采取社区推广、农民培训班等方式,加强与农民的面对面交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农户的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技术推广方案,提高农民参与度和获得感。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机制,提高农技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加强与农民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支持力度,建立长效机制和持续性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确保技术能够落地生根。
要均衡分配农业技术推广资源。
政府应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农民应享受到与发达地区相当的技术推广服务。
我国农业技术多元化推广体系的特点
简述我国农业技术多元化推广体系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看,人类的生产活动首先是从农业开始的,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国民经济逐渐形成了各种产业,但农业始终处于基础地位。
农业生产提供的食物等基本生活资料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首要前提,农业部门创造的剩余产品是社会其他生产部门存在和扩大的重要基础。
农业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开始全面构建,并伴随着我国农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得到补充和完善。
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呈现出推广主体多元化和推广形式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但是面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需求,这个体系面临着诸多不适和矛盾,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构建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势在必行。
一、我国农技推广体系的历史及特点我国农技推广体系的历史沿革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活动源远流长,自远古的尧舜时代就有原始的推广活动;而后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业生产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化,积累的农业知识越来越丰富。
历代封建统治者均沿袭早期实行的“劝农”政策引导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农业技术推广活动仅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教育和行政相结合”的农业技术推广传统,而且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
清末至中华民国时期,洋务派和维新派开始向欧、美、日学习,创建农务学堂、农事试验场和农村讲习所。
20世纪20~30年代各高等院校纷纷效仿美国赠地学院模式,成立农业推广部,国民党政府时期开始建立各级农技推广机构,但由于历年战乱,推广工作仅限于高等院校及少数地区。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开始全面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逐步形成了我国现行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发展的历史,政府农技推广机构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一直占有主导地位。
这一模式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便开始构建,并得以运作,在推广发展的各个时期,对促进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及农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其主要特点是政府直接领导农业技术推广,自上而下地形成单一的农业技术推广主体;组织管理上具有双重性,各级农业推广机构既受同级农业行政部门的领导,又受到上级推广机构的业务指导。
浅谈农业技术推广的体系建设与改革
东西南北 2020年7月2期·349·浅谈农业技术推广的体系建设与改革郭艳芳邯郸市农业农村局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业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农业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推广。
农业技术的推广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内容。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为了保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和高效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逐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农业技术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所以我们也对农业技术体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支持转变现代农业发展方式,从而促进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我国一直强调农业技术体系建设。
针对我国农业实际发展的需要,农业技术体系需要进一步改革。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为完善农业技术体系及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改革 中图分类号:F324.3 文献标识码:A1 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尚存的问题1.1 管理体制不够健全我国的建国以来一直采用计划经济体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这种推广体系是以行政管理为基础,以计划模式运作,在推广过程中各地区、各部门独立运作,缺乏协调配合能力,自主性强等原因,导致农业技术推广责任划分不明确,农业技术推广管理配套跟不上,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不完善,技术指导工作不能很好的落实,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无法在全国农村广泛的推广。
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传播与转化在基层的传播受到不小的阻碍。
1.2 管理的方法不到位从我国农业的发展形势来看,我农业技术推广大多采用的是行政化的推广方法,政府决定了一项农业推广项目,各部门层层下达推广任务,而且没有考虑到现阶段农户的接受程度和对农业技术的需求。
农业技术的传播并不能真正达到目的,农业技术传播的目的是为全体农业劳动者提供农业服务,传播农业文化知识,从而使农业科技能够转化农业成果。
现有的管理方法过于模式化,导致农业技术的推广不能真真正正让普通农户受益,不能千篇一律,要做到千人千面,在高执行力的前提下,找到合适的推广方式。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中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中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农业技术的推广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农民的收入。
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仍存在着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
本文将从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进行探讨。
一、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1. 农业技术推广渠道不畅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渠道不畅,信息传递效率低。
农民获取农业技术信息主要靠宣传标语和农技人员下乡讲解,但这种方式成本高,效率低。
农民往往难以及时获取到最新的农技信息,导致技术推广效果不佳。
2.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农业技术推广相关部门之间协作不畅,缺乏整体规划和组织管理。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过于单一,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导致推广效果不佳。
3. 农民参与意愿不高部分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意愿不高,传统观念难以改变。
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和接受速度与农业技术的发展速度不相适应,导致新技术推广困难。
4. 农技人才短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队伍建设不足,农技人才队伍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导致农业技术推广水平整体不高。
1. 构建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渠道要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渠道不畅的问题,需要构建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渠道。
可以采用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业技术培训班、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方式,为农民提供更为便捷的农业技术信息。
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互联网、APP等,加强对农业技术信息的传播。
2. 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要构建一个健全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需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之间的协作,建立起农业技术推广的整体规划和组织管理。
还可以引入第三方机构,加强对农业技术的推广,提升农业技术推广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3. 加强农民参与意愿的培养为了解决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意愿不高的问题,可以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民对新技术的认可度和接受程度。
可以通过举办科普讲座、技术培训班等方式,提升农民对新技术的认可度。
构建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主体 的必 要性
’
我 国每 年 大 约 产 生 6 0  ̄ 70 0 0 00项 农 业 科 技 成
农业科研、 教育单位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具有丰富 ; 、
果 , 转化 率 仅 为 3  ̄4 , 但 % 0 % 0 远远 低 于 发 达 国家 7% 的实践经验 。调查结果显示 , 0 我国的农业科技推广体
现推 广 形式 的多样 化 。
一
。 ’
方面, 农业教育、 科研单位通过举办培训班, 设农业 : 开
技推广战线培养大批高层次人才 。 j 、
、
把 农 业科 研 、 育 单 位 明确 为 农 业技 术 推 广 技术 推广 专业 , 教 培养 农业 推 广学 士 、 士和 博士 农 硕 为
三者 之 间的 良性 循环 , 快农 业科 技成 果转 化 。 加 同时 ,
机 制不 活 。 为适 应 新形势 , 国务院 下发 了 《 于深 化改 农 业 科研 、 育 单位 进 行 农 业 技 术推 广 , 强 化 其 科 关 教 对
对 革 加 强 基 层 农 业 技 术 推 广 体 系 建 设 的 意 见 》( 发 研创 新和 人才 培养 职 能也具 有促 进和 推动 作用 。 农 国
● ●
-
二 、 农 业科 研 、 育单 位 明确 为农 业 技 术 推 广 把 教
体, 依托科技特派员制度 、 鼓励支持农业科教人员在 面, 农业科研 教育单位利用 自身的专家优势 通过多 . 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到农村和农业企业兼职等, 实 种 培训 渠道 面提 高农 村 劳动 者 的综 合素质 。另 一 全
体制要求建立起来的, 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 出了 农 业科 研 、 教育 单位 , 明确 为农业 技 术推 广 主体 , 有利 历史性 的贡献。但随着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 于解决农业科研、 教育和推广相互脱节的问题 , 形成
构建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术 推广工作 中的主体作用 ,就必须要从 以下几个方 面着手 。 层次 的机构 改革提供一 定的参考 意见 。( 1 ) 完善 乡镇 农业技 2 . 2 . 1 创新 农业技 术推 广手段 对于农业技术推 广手段的创 术推广管理体制 :通过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改革 ,逐 新 ,主要 体现在 3 个方 面。( 1 ) 通 过对人 工智能 与 自动控 制 步建立起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的双重领导体制 ;县级的业 务 技术 的利 用 ,实现 对农业生 产过程 的实时监控 ;( 2 ) 加强对 管理部 门主要负责人事管理和财务管理 ,以及技术培训等工 农作物生 长发育数学模 型的研制 与开 发 ,并且要与 3 s 技 术 作 ,而 乡镇 的业务管理部 门主要负责行政管理 、财产管理等 方 面的工作 ,这样临近 的农业技术推广站就可 以合为一体 , 建立其综 合推广机 构。( 2 ) 建设 一支 专业化 的基层农业 技术 结合在 一起进行农 业空 间信息 的研 究 ;( 3 ) 加强农 业信息 共 享平 台的构建 ,实现与国家农 业数据共享平 台的对接 ,为农 业发展提供实时信息服务。 2 . 2 . 2 创作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相关部 门要高度重视农业科 作者简介: 王 辉( 1 9 6 9 一 ) , 男, 农艺1 J 币 . 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技示 范基地 的创建 ,充分发挥农业教育单位与农业科研单位
行 ,更在世界各 国纷纷开展 ,其逐 渐成 为一 条成功 的农业发 展 之路 ,将 国外先进 的经验借鉴进来 ,势必会促进我 国多元 化农业技术 推广工作 的顺利进行 。
学的用人机制 ,建立 客观公正 的评价体 系:对于现代农业技 术推广人员 的聘用 ,要坚持竞 争上岗的原则 ,同时要加强对 推广工作评价体系的改革 ,通 过对农业 推广人员 的考核 ,使 得农业科技推广队伍的素质越来越 高 ;对 于一些新进入该工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一、现状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发展的新需求,现行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暴露出一些问题。
二、存在问题
1. 推广体系不健全:现行推广体系以政府为主导,忽视了农民和企业等社会力量的参与,导致推广效率低下。
2. 推广内容单一:目前的推广内容主要集中在传统农业技术上,而对新兴农业技术、农业环保等方面的推广力度不够。
3. 推广方式陈旧:现行推广方式以传统的讲座、培训为主,缺乏创新和针对性,无法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
4. 人才短缺:由于工作环境和发展前景等因素,农业技术推广人才流失严重,导致人才短缺。
三、发展对策
1. 完善推广体系: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化推广体系,提高推广效率。
2. 丰富推广内容:除了传统农业技术,应加强对新兴农业技术、农业环保等方面的推广力度。
3. 创新推广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互联网、移动终端等,创新推广方式,提高推广效果。
4.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待遇,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来。
同时,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5. 强化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同时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需要适应新的形势和需求,进行改革和创新。
只有建立完善的推广体系,丰富推广内容,创新推广方式,加强人才培养,强化政策支持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的发展。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创新策略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创新策略
1.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着多头管理、
部门重叠、推广机构较多等问题,导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效率低
下。
2. 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储备不足。
农业技术推广需要具备丰富的农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的人才,然而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无法满足农
业发展的需要。
3. 农业技术推广手段单一。
目前的农业技术推广主要依靠传统的宣传、培训和示范
等手段,缺乏现代化科技手段的支持,使得农业技术的传播和应用效率低下。
二、创新策略
1. 建立统一的农业技术推广管理体制。
应当推动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整合,成
立统一的农业技术推广管理机构,优化农业技术推广资源配置,提高推广效率。
2.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培养。
应当重视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提
高技术推广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胜任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3. 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手段。
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如互联网、移动终端等,在技术推广工作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提高技术推广的覆盖面和精准度。
4. 加大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投入力度。
应当通过政策扶持、科研支持、产业引导等方式,增加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为技术推广提供更多的支持。
以上就是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创新策略的一些探讨,希望能够引起相
关部门的重视,推动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和创新,为我国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
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我国农业技术多元化推广体系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看,人类的生产活动首先是从农业开始的,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国民经济逐渐形成了各种产业,但农业始终处于基础地位。
农业生产提供的食物等基本生活资料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首要前提,农业部门创造的剩余产品是社会其他生产部门存在和扩大的重要基础。
农业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开始全面构建,并伴随着我国农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得到补充和完善。
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呈现出推广主体多元化和推广形式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但是面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需求,这个体系面临着诸多不适和矛盾,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构建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势在必行。
一、我国农技推广体系的历史及特点我国农技推广体系的历史沿革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活动源远流长,自远古的尧舜时代就有原始的推广活动;而后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业生产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化,积累的农业知识越来越丰富。
历代封建统治者均沿袭早期实行的“劝农”政策引导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农业技术推广活动仅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教育和行政相结合”的农业技术推广传统,而且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
清末至中华民国时期,洋务派和维新派开始向欧、美、日学习,创建农务学堂、农事试验场和农村讲习所。
20世纪20~30年代各高等院校纷纷效仿美国赠地学院模式,成立农业推广部,国民党政府时期开始建立各级农技推广机构,但由于历年战乱,推广工作仅限于高等院校及少数地区。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开始全面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逐步形成了我国现行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发展的历史,政府农技推广机构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一直占有主导地位。
这一模式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便开始构建,并得以运作,在推广发展的各个时期,对促进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及农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其主要特点是政府直接领导农业技术推广,自上而下地形成单一的农业技术推广主体;组织管理上具有双重性,各级农业推广机构既受同级农业行政部门的领导,又受到上级推广机构的业务指导。
党的十四大以后,我国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农村经济形势和农民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伴随着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网络的改革,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其中政府农技推广机构、农业科研单位和农业教育单位在当前的农技推广活动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与此同时,作为有效补充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供销合作社、涉农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和科技示范户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随之涌现出了多种农业技术推广形式,最具代表性的是科技特派员制度、农业星火科技专家大院和农村信息化技术服务(农技“110”、网络医院)等农村科技推广服务形式。
二、国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特点世界上由政府主导建立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最早产生于20世纪初英、美等发达国家。
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在政府主导下已成为科技与农业结合的重要途径和各国政府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各国政府重视农业技术推广主要是由于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政府主导农业技术推广是解决农业领域中市场失灵的重要手段。
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经济生活特别是农业中存在着许多市场机制接触不到的领域和解决不了的问题,即市场机制失灵的领域,如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社区开发、农业环保、未来农民培养等公益事业。
由于农民和农村特殊的经济和社会环境限制,这些问题单靠农民自己无法解决,必须由政府统筹协调,因而由政府主导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成为解决农村落后局面的首选措施。
第二,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是各国保护农业的新途径。
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展,农业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通过关税和非关税(如检疫)等贸易保护措施保护农业的办法已越来越不受欢迎和行不通。
如欧盟利用门槛价、最低保护价和绿色通汇制等保护农业就受到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极力反对。
另一方面,随着农业科技贡献率的不断提高,农业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农业科技水平、农民科技素质的竞争。
由政府主导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提高农民的经营和管理素质,提高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提高科技转化率和贡献率已经成为各国农业竞争的重要手段。
第三,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是政府关心农民利益的一种表现。
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农民是一支较为重要的政治力量。
农协作为农民自己的组织,代表农民与政府沟通,保护农民利益。
政府通过与农协合作,共同发展推广事业,为农民服务,体现政府对农民利益的关心,对当权者争取农民的支持具有很大作用。
第四,不发达国家通过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正在逐步解决贫困和饥饿问题。
在发展中国家,农业仍然是最大产业和国民经济支柱,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农民生活水平仍然需要提高。
通过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管理和经营素质,是解决贫困和饥饿问题,提高国民经济实力,改善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第五,发达国家通过政府办推广正在实现工业反哺农业。
工业化国家在起步时期都经历了农业支持工业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农业经济一般是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逐步萎缩,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下降,往往出现农产品自给不足的情况。
在完成工业化以后,这些国家往往通过农业技术推广和其他扶持农业的措施实现工业反哺农业,以逐步提高农产品自给能力。
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如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丹麦、荷兰等)经过工业反哺农业后,农业都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其中一些国家成为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
三、构建我国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启示研究世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变化规律,对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必须认真加以借鉴,以便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
1.政府主导,多元发展不论是哪种类型的推广体系,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都设有相应的工作机构,实行垂直管理,每一级都有明确的职能和人员结构,有详细完善的推广计划、健全的岗位责任制。
在各种推广力量中,政府推广体系是主导力量,对其他农业与农村开发服务组织有协调和影响作用。
2.政府与农业科研、教育单位有机结合世界农业技术推广的实践证明,科技资源是影响农业技术推广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成功的推广体系总是把政府推广机构与科技资源有机结合起来。
政府推广机构主要是管理职能,农业科研、教育单位的优势在于成果多,专家多,主要承担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
3.政府投入是推广成功的关键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之所以得以完善和发展是与政府的积极参与分不开的,政府不论采用哪种形式参与,其主导作用非常明显。
政府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投入来推动和引导农业技术推广。
政府投入的形式主要包括:支持建立推广组织、实施推广计划、对农民进行培训等。
政府投入的普遍做法是中央、地方政府共同承担推广经费,政府资金在推广经费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4.法制化是推广成功的保障由于英、美等发达国家是法制国家,因而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具有较完善的法律和制度保障。
后起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借鉴其成功经验,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法律制度,从而形成了世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健康发展的局面。
例如,日本为了稳定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提高推广人员的素质,实行严格的资格考试制度,只有取得一定资格的人员才能允许从事推广工作,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韩国则以法律的形式对推广机构的编制作了规定,经费的使用接受国会的监督。
鉴此,我国应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法律保障。
5、依托信息技术,实现农技推广手段现代化。
一是利用人工智能与自动控制技术,对农业生产环境进行数字化实时监控;二是构建地方农业信息共享平台,为服务终端提供多渠道的信息服务;三是对农产品生产进行全程数字化管理,确保农产品安全优质。
6、以体制创新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在农技推广中的作用。
在深化科研、教育改革的过程中,省级以上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应设立专门的农技推广机构,赋予其农技推广职能。
在地市和县级,建议探索一种新的体制,鼓励和支持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发挥自身优势开展推广工作,实现农业科研、教育单位与农技推广机构特别是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有效对接。
构建新型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领域的机构改革和体制创新。
坚信我国构建新型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充分尊重农民技术选择权,以国家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为主体,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情形下,定会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农业推广体系。
参考文献[1]吴国庆.选择适合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技术进步的模式及方向口[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3):18~20.[2]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Z].国发[2006]30号,2006—11—21.[3]北京市人事局.关于加强自主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D].京人发[2006]83号,2006—11—06.[4]农业部关于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意见[D],农经发[2005]5号.[5] 于永德. 科技组织制度与农业技术进步[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2[6] 高启杰. 农业推广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11[7] 翟虎渠. 农业概论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8] 农业部关于贯彻落实<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 的意见[D].农经发[2006]29 号[9] 北京市人事局. 关于加强自主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D]. 京人发〔2006〕83 号,2006,11,6[10]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人民政府.牟平区关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试点工作的总结报告[R].2004—11—30.简述我国农业技术多元化推广体系班级:国贸082姓名:王晓学号:1920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