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练习册下册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二元一次方程组》专项练习题-附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二元一次方程组》专项练习题-附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826343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5d.png)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二元一次方程组》专项练习题-附含答案知识点1-1 二元一次方程(组)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 且 所含未知数的次数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
注:所有未知数项的次数必须是1 例: 不是 2x -3xy =2 不是 2)将几个相同未知数的一次方程联合起来 就组成了二元一次方程组。
注:①在方程组中 相同未知数必须代表同一未知量。
②二元一次方程组不一定都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合而成 方程个数也不一定是两个。
例: 是 3)判断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①方程组中是否一共有两个未知数;②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否都是1;③是否含有多个方程组成.例1.(2021·湖南·衡阳市华新实验中学七年级月考)下列方程中 ①;②;③;④ 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有( ) A .1个 B .2个C .3个D .4个【答案】A【分析】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含有两个未知数 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即可判断出答案.【详解】解:①根据二元一次方程定义可知是二元一次方程 此项正确; ②化简后为 不符合定义 此项错误; ③含有三个未知数不符合定义 此项错误;④不符合定义 此项错误;所以只有①是二元一次方程 故选:A .【点睛】本题考二元一次方程 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本题属于基础题型.变式1.(2022·山东济南·八年级期末)下列方程中 为二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2x +3=0 B .3x -y =2zC .x 2=3D .2x -y =5【答案】D【分析】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从二元一次方程的未知数的个数和次数方面辨别. 【详解】解:A .是一元一次方程 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B .含有三个未知数 不是二元一次方程 故本选项不合题意;C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不是二元一次方程 故本选项不合题意;D .符合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20x y-=3235x y x y -=⎧⎨+=⎩6x y +=()16x y +=31x y z +=+7mn m +=6x y +=()16x y +=6xy x +=31x y z +=+7mn m +=【点睛】此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含有两个未知数 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 像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例2.(2021·湖南·衡阳市华新实验中学七年级月考)已知是关于 的二元一次方程 则______. 【答案】4【分析】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可得方程组 解得m 、n 的值 代入代数式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得 解得: ∴ 4 故填:4. 【点睛】本题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属于基础题型. 变式2.(2021·天津一中七年级期中)若是关于 的二元一次方程 则( )A .B .C .D .【答案】D【分析】二元一次方程满足的条件:含有2个未知数 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 【详解】解:是关于的二元一次方程解得: .故选:D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关键是掌握二元一次方程需满足三个条件:①首先是整式方程.②方程中共含有两个未知数.③所有未知项的次数都是一次.不符合上述任何一个条件的都不叫二元一次方程.例3.(2021·河南淇县·七年级期中)下列方程组中 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A .B .C .D .【答案】C【分析】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含有两个未知数 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为1的整式方程对个选项进行一一排查即可.【详解】解:A. 第二个方程中的是二次的 故本选项错误;B.方程组中含有3个未知数 故本选项错误;C. 符合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 故本选项正确;D. 第二个方程中的xy 是二次的 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 .3211203n m x y -+-=x y n m +=31211n m -=⎧⎨+=⎩31211n m -=⎧⎨+=⎩40n m =⎧⎨=⎩n m +=20193(2020)(4)2021m n m x n y---++=x y 2020m =±4n =±2020m =-4n =-2020m =4n =2020m =-4n =()()20193202042021m n m x n y ---++=x y ∴2019120200m m ⎧-=⎨-≠⎩3140n n ⎧-=⎨+≠⎩2020m =-4n =2214x y x +=⎧⎨=⎩1236x y y z ⎧-=⎪⎨⎪-=⎩225x y x y +=-⎧⎨-=⎩213xy y y +=⎧⎨=-⎩2x【点睛】:根据组成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应共含有两个未知数 且未知数的项最高次数都应是一次的整式方程 判断各选项即可.变式3.(2021·上海市建平中学西校期末)下列方程组 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A .B .C .D . 【答案】B【详解】A 选项:在中最高次数为2 故为二元二次方程组 不合题意;B 选项:为二元一次方程组 符合题意;C 选项:在中 共有3个未知数 为三元一次方程组 不合题意;D 选项:在中最高次数为2 故为二元二次方程组 不合题意.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两个未知数 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是解题关键.例4.(2021·日照市新营中学七年级期中)若方程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则a 的值为________. 【答案】-3【分析】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得到|a |-2=1且a -3≠0 然后解方程与不等式即可得到满足条件的a 的值.【详解】解:∵方程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a |-2=1且a -3≠0 ∴a =-3 故答案为:-3.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把具有相同未知数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 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变式4.(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若是关于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则__ __ __. 【答案】 3或2【分析】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1)含有两个未知数;(2)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 据此列式即可求解. 【详解】解:是关于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或0 解得:或2 答案:3或2223xy x y =⎧⎨=⎩231x y y -=⎧⎨=⎩2425x y x z -=-⎧⎨+=⎩227x y y x-+=⎧⎨=⎩223xy x y=⎧⎨=⎩231x y y -=⎧⎨=⎩2425x y x z -=-⎧⎨+=⎩227x y y x -+=⎧⎨=⎩()20390a x ya x -⎧+=⎪⎨-+=⎪⎩23(3)34a b x c xy x y -+-+=⎧⎨+=⎩x y =a b =c =2-3-23(3)34a b x c xy x y -+-+=⎧⎨+=⎩x y 30c ∴+=21a -=31b +=3a =2b =-3c =-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 利用它的定义即可求出代数式的解.知识点1-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1)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有序数对) 例:x+y=10 (1 9) (2 8) (3 7)等。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时练《5.3.2 命题、定理、证明》(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时练《5.3.2 命题、定理、证明》(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4a4933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f7.png)
第三课青春的证明 3.2青春有格一、单项选择题:1. 青春,我们敢想敢做,但青春并不意味着放纵,也要懂得选择。
下列有关“选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只要自己愿意,就可作出各种选择 B. “羞恶之心”是我们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C. 我们要树立底线意识,违背道德或法律的行为坚决不做D. 要独立思考,明辨是非善恶,不盲目从众,作出正确的选择2.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但世界又是纷繁复杂的,美丑、善恶交织在一起,这就要求我们“行己有耻”。
引导我们辨别是非、做出正确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A. 恻隐之心B. 辞让之心C. 是非之心D. 羞恶之心3. 很多人觉得自己计划完不成,拖延,生活中养成种种恶习的根源在于自控力不强。
下列增强自控力的合理建议是( )①每天坚持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①认真记录一些自己平时不关注的事情①尝试不做某些事情,纠正自己的行为①拒绝一切娱乐活动,专注提高学习成绩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4. 后汉东莱太守杨震经过管辖地昌邑县时,县令王密送去十金,并说“暮夜无知者”。
杨震严词拒受,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人们因此称他为“四知太守”。
杨震值得我们当代人学习的品质是( ) A. 自信,要相信自己的能力 B. 自爱,不做有损人格的事C. 自强,有不断进取的精神D. 自负,遇事有自己的主见5.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我们要做到()①增强“我不要”的力量。
尝试不做某些事情,纠正自己的行为①增强“我想要”的力量。
每天坚持做一些自己未能做到的事情①加强自我监控。
认真记录一些自己平时不关注的事①面对挫折,半途而废A. 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6. “行己有耻”出自《论语·子路》。
春秋时期的孔子曾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下列行为中,没有做到“行己有耻”的是( )①拿别人的缺点、缺陷、姓名开玩笑②经常帮助同学,特别是身体残疾的同学③喜欢散播小道消息,专门讲同学的糗事④上课时给同学讲故事听,逗同学发笑A. 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7. 雨果说:“谁虚度了年华,青春就将褪色。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习题(含答案及(7)精选全文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习题(含答案及(7)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2aca7b7b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b5.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下列各语句中,错误的语句是( )A .∠ADE 与∠B 是同位角B .∠BDE 与∠C 是同旁内角 C .∠BDE 与∠AED 是内错角 D .∠BDE 与∠DEC 是同旁内角2.下列各图中,∠1与∠2是内错角的是( )A .B .C .D .3.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1∠和2∠是同位角B .2∠和3∠是同旁内角C .1∠和4∠是同位角D .2∠和4∠是内错角4.如图,下列各组角是内错角( )A .∠1和∠2B .∠3和∠4C .∠2和∠3D .∠1和∠45.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与∠1是内错角B.∠2与∠3是内错角C.∠A与∠B是同旁内角D.∠A与∠3是同位角6.由图可知,∠1和∠2是一对()A.对顶角B.同位角C.内错角D.同旁内角7.如图,下列6种说法:①∠1与∠4是内错角;②∠1与∠2是同位角;③∠2与∠4是内错角;④∠4与∠5是同旁内角;⑤∠2与∠4是同位角;⑥∠2与∠5是内错角.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二、填空题1.如图,按角的位置关系填空:∠A与∠1是______;∠A与∠3是______;∠2与∠3是______.2.如图,∠3和∠9是直线________、_______被直线_______所截而成的______角;∠6和∠9是直线_____、______被直线________所截而成的_______角.3.如图,∠1的同旁内角是____________,∠2的内错角是____________.三、解答题1.如图,直线a、b被直线l所截,已知∠1=40°,试求∠2的同位角及同旁内角的度数.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解析:A、由同位角的概念可知,∠ADE与∠B是同位角,不符合题意;B、由同位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可知,∠BDE与∠C不是同旁内角,符合题意;C、由内错角的概念可知,∠BDE与∠AED是内错角,不符合题意;D、由同旁内角的概念可知,∠BDE与∠DEC是同旁内角,不符合题意.2.A解析:根据内错角的定义可知,内错角是成“Z”字形的两个角,据此逐项分析可得答案. 详解:A. ∠1与∠2是内错角,正确.B. ∠1与∠2不是内错角,故错误.C. ∠1与∠2不是内错角,故错误.D. ∠1与∠2是同旁内角,故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内错角的判断,熟记内错角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八个角中,两个角分别在截线的两侧,且在两条直线之间,具有这样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3.A解析:根据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以及对顶角的定义进行解答.详解:A、∠1和∠2是同旁内角,故本选项错误,符合题意;B、∠2和∠3是同旁内角,故本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1和∠4是同位角,故本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2和∠4是内错角,故本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考查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以及对顶角的定义.解答此类题确定三线八角是关键,可直接从截线入手.对平面几何中概念的理解,一定要紧扣概念中的关键词语,要做到对它们正确理解,对不同的几何语言的表达要注意理解它们所包含的意义.4.B解析:A、∠1和∠2不是内错角,故本选项错误;B、∠3和∠4是内错角,故本选项正确;C、∠2和∠3不是内错角,故本选项错误;D、∠1和∠4不是内错角,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内错角,熟知内错角的定义以及位置特征是解题的关键.5.B解析:根据同位角,同旁内角,内错角的定义可以得到A、C、D是正确的,∠2与∠3是邻补角,不是内错角.详解:A、∠C与∠1是内错角,故本选项正确;B、∠2与∠3是邻补角,故本选项错误;C、∠A与∠B是同旁内角,故本选项正确;D、∠A与∠3是同位角,故本选项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比较简单.6.C解析:试题∠1与∠2是两直线被一条直线所截得到的两角,这两角分别位于截线的两侧,并且位于被截直线之间,因而是内错角.故选C.7.C解析:试题根据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可知①∠1与∠4是内错角;错误,②∠1与∠2是同位角;正确,③∠2与∠4是内错角;错误, ④∠4与∠5是同旁内角;正确,⑤∠2与∠4是同位角;错误,⑥∠2与∠5是内错角.正确.有3个正确.故选C.点睛:同位角:两个角都在截线的同旁,又分别处在被截的两条直线同侧的位置的角;内错角:两个角在截线的两旁,又分别处在被截的两条直线异侧的位置的角;同旁内角:两个角都在截线的同旁,又分别处在被截的两条直线异侧的位置的角;二、填空题1.同旁内角同位角内错角解析:根据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截线的同一侧,被截线的同一方向的两个角是同位角;在截线的两侧,被截线的内部的两个角是内错角;在截线的同一侧,被截线的内部的两个角是同旁内角,结合图形找出即可.详解:解:根据图形,∠A与∠1是直线AC、MN被直线AB所截形成的同旁内角,∠A与∠3是直线AC、MN被直线AB所截形成的同位角,∠2与∠3是直线AC、AB被直线MN所截形成的内错角.故应填:同旁内角,同位角,内错角.点睛:本题考查了三线八角中的同旁内角,同位角,内错角的概念,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成的角.2.AD BD AC 同位 AC BC BD 同位角解析:根据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截线的同一侧,被截线的同一方向的两个角是同位角;在截线的两侧,被截线的内部的两个角是内错角;在截线的同一侧,被截线的内部的两个角是同旁内角,结合图形解答即可.详解:如图,∠3和∠9是直线AD、BD被直线AC所截而成的同位角;∠6和∠9是直线BC、AC被直线BD所截而成的同位角.故答案为AD、BD、AC、同位;BC、AC、BD、同位.点睛:本题考查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属于三线八角的问题,熟记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位置关系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3.∠3,∠B;∠3解析:由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定义可知:∠1与∠3,∠B是同旁内角;∠2的内错角是∠3.故答案为∠3,∠B;∠3.三、解答题1.∠2的同位角是140°,∠2的同旁内角是40°.解析:试题分析:首先要确定∠2的同位角、同旁内角是哪一个:因l为截线,这两个角与∠2必然位于l的同旁,即直线l的右边的∠3与∠4;再根据对顶角性质及补角定理,就可求出两角大小.解:如图,∵∠1=40°,∴∠4=∠1=40°,∠3=180°﹣∠1=140°,即∠2的同位角是140°,∠2的同旁内角是40°.。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6.1平方根》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6.1平方根》同步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d4b6f86f1aff00bed51eec.png)
《平方根》同步练习1 课堂作业1.9的算术平方根是()A.-3B.±3C.3D2.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不可能是()A.正数B.负数C.分数D.非负数3的值在()A.1和2之间B.2和3之间C.3和4之间D.4和5之间4.144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5)2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181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5.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1)0.64;(2)9116;(3)2.56;(4)0.6.求下列各式的值:(2).课后作业7() A.-3B.3C.-9D.98() A.-2B.±2CD.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7是49的算术平方根B.±4是16的算术平方根C.-6是(-6)2的算术平方根D.0.01是0.1的算术平方根10.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5)5=--=B1 12 =C33 2244 =+=D0.5=±11.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为a,则和这个自然数相邻的下一个自然数是() A.a+1B.a2+1CD112.用“>”或“<”连接下列各式:(2)(3)4-.13.若172.≈,22.84≈,则217________≈,________≈0.02284≈,则x =________.14.邻居张大爷家有一块正方形的花圃,面积为289m 2,张大爷要在花圃的四周围上栅栏,则至少需要栅栏的长度为________.15.求下列各式的值:16.小玉想用一张面积为900cm 2的正方形纸片,沿着边的方向裁出一张面积为560cm 2的长方形纸片,使它的长、宽之比为2︰1,但不知是否能裁出来.小芳看见了说:“很明显,一定能用一张面积大的纸片裁出一张面积小的纸片.”你同意小芳的观点吗?小玉能用这张正方形纸片裁出符合要求的长方形纸片吗?答案[课堂作业]1.C2.B 3.C4.12 5 195.(1)0.8 (2)54 (3)1.6 (4)0 6.(1)147 (2)-3(3)9(4)45[课后作业]7.B8.C9.A10.B11.B12.(1)>(2)>(3)>13.0.2284228.40.000521714.68m15.(1)17(2)0.8(3)216.设长方形纸片的长为2xcm,宽为xcm.由题意,得2x·x=560,解得x=280>256,16>.∴2x>32,即裁出的长方形纸片的长大于32cm.而已知正方形纸片的面积为900cm2,则边长只有30cm,因此,我不同意小芳的观点小玉不能用这张正方形纸片裁出符合要求的长方形纸片《平方根》同步练习2课堂作业1.下列各数中,没有平方根的是()A.(-3)2B.0C.1 8D.-632.求449的平方根,下列运算过程正确的是()A4 49 =B.27 =±C2 7 =D.2 7 =3.若x的一个平方根,则另一个平方根是________,x是________.4.2.25的平方根是________;19的平方根是________;1625的平方根是________.5.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1)196;(2)0.16;(3)25 169;(4)729.6.有一个边长为11cm的正方形和一个长15cm、宽5cm的长方形,要做一个面积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之和的正方形,则该正方形的边长应为多少?课后作业7.下列各式正确的是()A3=-B.3=-C3=±D3=±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4是0.5的一个平方根B.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且这两个平方根之和等于0C.72的平方根是7D.负数有一个平方根9()A.±3B.3C.±9D.910.若a是(-3)2的平方根,b的一个平方根是2,则a+b的值为________.11.若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分别是2a-2和a-4,则a的值是________.12.求下列各式的值:(1);(2);(4)13.求下列各式中x的值:(1)3x2=75;(2)292(1)8x-=;(3)2(x2+1)=5.38.14.已知2a-1的平方根是±3,3a+b-1的算术平方根是4,求a+2b的值.15.为了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某居民小区决定在一块面积为905m2的正方形空地上建一个篮球场.已知篮球场的面积是420m2,长是宽的2815倍,篮球场的四周必须留出1m宽的空地.请你计算一下,能否按规定在这块空地上建一个篮球场.答案[课堂作业]1.D2.B3 54.±1.513±45±5.(1)±14(2)±0.4(3)513±(4)53±6.设该正方形的边长为xcm.由题意,得x2=11×11+15×5=196.∵x>0,∴14x==.∴该正方形的边长应为14cm[课后作业]7.B8.B9.A10.1或711.212.(1)±30(2)-1.7(3)7 4(4)±1113.(1)x =±5 (2)14x =或74x = (3)x =±1.314.由题意,得2a -1=(±3)2,3a +b -1=42,解得a =5,b =2.∴a +2b =5+2×2=915.设篮球场的宽为xm ,那么长为28m 15x .由题意,得2842015x x = .∴x 2=225.∵x >0,∴15x ==.又∵228(2)90090515x +=<,∴能按规定在这块空地上建一个篮球场 《平方根》同步练习3同步练习:一、基础训练1.若一个偶数的立方根比2大,算术平方根比4小,则这个数是_______.2.下列计算不正确的是( )A ±2B 9C =0.4D 6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9的算术平方根是3B 2C .27的立方根是±3D .立方根等于-1的实数是-14 )A .±8B .±4C .±2 D5.-18的平方的立方根是( ) A .4 B .18 C .-14 D .146_______;9的立方根是_______.7______________(保留4个有效数字)8.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1)100;(2)0;(3)925;(4)1;(5)11549;(6)0.09.9.计算:(1)(2(3(4二、能力训练10.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是x,则它后面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是()A.x+1B.x2+1C1D11.若2m-4与3m-1是同一个数的平方根,则m的值是()A.-3B.1C.-3或1D.-112.已知x,y(y-3)2=0,则xy的值是()A.4B.-4C.94D.-94参考答案1.13.10,12,14 点拨:23<这个数<42,即8<这个数<16.2.A 2.3.C4.C =4,故4的平方根为±2.5.D 点拨:(-18)2=164,故164的立方根为14.6.±237.6.403,12.61 8.(1)±10 (2)0 (3)±35 (4)±1 (5)±87 (6)±0.3 9.(1)-3 (2)-2 (3)14(4)±0.510.D 点拨:这个自然数是x 2,所以它后面的一个数是x 2+1,则x 2+1.12.B 点拨:3x +4=0且y -3=0.。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2 垂线 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2 垂线 习题(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34c7de059eef8c75ebfb329.png)
5.1.2 垂线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1.到直线L 的距离等于2cm 的点有( )A .0个B .2个C .3个D .无数个2.如图,能表示点到直线的距离的线段共有( )A .2条B .3条C .4条D .5条3.点P 是直线l 外一点,A 、B 、C 为直线l 上的三点,4PA cm =,5PB cm =,2PC cm =,则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 )A .小于2cmB .等于2cmC .不大于2cmD .等于4cm4.如图,有三条公路,其中AC 与AB 垂直,小明和小亮分别沿AC 、BC 同时从A 、B 出发骑车到C 城,若他们同时到达,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小明骑车的速度快B .小亮骑车的速度快C .两人一样快D .因为不知道公路的长度,所以无法判断他们速度的快慢5.如图所示,已知AC⊥BC,CD⊥AB,垂足分别是C ,D ,那么以下线段大小的比较必定成立的是( )A .CD AD >B .AC BC < C .BC BD > D .CD BD <6.与一条已知直线垂直的直线有( )A .1条B .2条C .3条D .无数条7.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E⊥CD 于点O ,∠AOC=36°,则∠BOE=( )A .36°B .64°C .144°D .54°8.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B .两直线成直角,则这两直线一定垂直C .没有交点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D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9.如图,OA⊥OB,∠1=35°,则∠2的度数是( )A .35°B .45°C .55°D .70°二、填空题1.如图所示,A ,B ,C 是直线l 上的三点,P 为直线l 外一点,已知PC⊥l,PA =4厘米,PB =5厘米,PC =3厘米,则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为__________.2.如图,115∠=︒,CO OA ⊥,点B ,O ,D 在同一直线上,则∠2的度数为________.3.如图,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且AB⊥CD,∠1=30°,则∠2=______.4.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如果∠EOD=40°,∠BOC=130°,那么∠BOE 的度数是________.5.如图,直线AB,CD交于点O,OE⊥AB,OD平分∠BOE,则∠AOC=________.三、解答题1.数学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的,又应用于生活.请将下列事件与对应的数学原理连接起来.事件数学原理教室的门要用两扇合页才能自由开关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线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飞机从萧山飞往北京,它的航行路线是直的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测量运动员的跳远成绩时,皮尺与起跳线保持垂直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如图,M,N为坐落于公路两旁的村庄,如果一辆施工的机动车由A向B行驶,产生的噪音会对两个村庄造成影响.(1)当施工车行驶到何处时,产生的噪音分别对两个村庄影响最大?在图中标出来.(2)当施工车从A向B行驶时,产生的噪音对M,N两个村庄的影响情况如何?3.如图,平原上有A,B,C,D四个村庄,为解决当地缺水问题,政府准备投资修建一个蓄水池.(1)不考虑其他因素,请你画图确定蓄水池H点的位置,使它到四个村庄距离之和最小;(2)计划把河水引入蓄水池H中,怎样开渠最短并说明根据.4.把图中的互相平行的线写出来,互相垂直的线写出来:5.如图,已知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射线OE⊥AB于点O,射线OF⊥CD于点O,且∠AOF =25°.求∠BOC与∠EOF的度数.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解析: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和直线与直线之间的距离进行分析.详解:当两条平行线互相平行时,且其中一条直线上的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为2时,则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都为2,所以有无数个.故选D.点睛:考查了点到直线的距离和直线与直线之间的距离,解题关键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和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之间的联系.2.D解析: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定义,可判断:AB表示点A到直线BC的距离;AD表示点A到直线BD的距离;BD表示点B到直线AC的距离;CB表示点C到直线AB的距离;CD表示点C到直线BD的距离.共5条.故选D.3.C解析: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以及垂线段最短即可得答案.详解:解:点P为直线l外一点,当P点直线l上的三点A、B、C的距离分别为PA=4cm,PB=5cm,PC=2cm,则点P到直线l的距离为不大于2cm,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利用垂线段最短是解题关键.4.B分析:根据垂线的性质: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上各点所连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可知BC>AC,然后根据速度公式即可判断.详解:∵AC与AB垂直,∴BC>AC,若他们同时到达,根据速度公式可得,小亮骑车的速度快,小明骑车的速度慢.故选B5.C解析:A选项,CD与AD互相垂直,没有明确的大小关系,错误;B选项,AC与BC互相垂直,没有明确的大小关系,错误;C选项,BD是从直线CD外一点B所作的垂线段,根据垂线段最短定理,BC>BD,正确;D选项,CD与BD互相垂直,没有明确的大小关系,错误,故选C.6.D解析:根据垂线的性质: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能作且只能作1条;而直线外有无数个点,因此与一条已知直线垂直的直线有无数条.详解:解:与一条已知直线垂直的直线有无数条,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垂线的性质,准确理解性质是解题的关键.7.D解析:由垂直的定义可知∠DOE=90°;直线AB,CD相交于点O,对顶角相等,然后根据角的差计算即可详解:∵OE⊥CD∴∠DOE=90°∵直线AB,CD相交于点O,∠AOC=36°∴∠DOB=36°∴∠BOE=∠DOE−∠BOD=90°−36°=54°故本题答案应为:D点睛:垂直的定义、对顶角相等的性质是本题的考点,找出角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8.B解析:根据平行公理,垂线的定义,平行线的定义和以及垂线的性质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即可求解.解:A.应为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本选项错误;B.两直线成直角,则这两直线一定垂直正确,故本选项正确;C.应为在同一平面内,没有交点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故本选项错误;D.应为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9.C解析:试题分析:∵OA⊥OB,∴∠AOB=90°,所以∠2+∠1=90°,∵∠1=35°,∴∠2=55°,故选C .考点:1.余角和补角;2.垂线.二、填空题1.3厘米解析:分析: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为点P 到直线l 的垂线段,结合已知,因此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为PC 的长.详解:∵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为点到直线的垂线段(垂线段最短)的长度,PC⊥l,PA =4厘米,PB =5厘米,PC =3厘米,∴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为3厘米,故答案为:3厘米.点睛:本题考查了垂线段最短,关键是要明确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为点P 到直线l 的垂线段的长度.2.105°分析:根据垂直的定义及平角的定义计算即可.详解:解:∵CO OA ⊥,115∠=︒,∴∠COB=90°-15°=75°,∵点B ,O ,D 在同一直线上,∴∠2=180°-∠COB =180°-75°=105°.故答案为:105°.点睛:本题考查垂直定义与平角定义.熟练掌握垂直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3.60°分析:根据题意由对顶角相等先求出∠ FOD,然后根据AB⊥CD,∠2与∠ FOD互为余角,求出即可详解:∵CD、EF相交于点O∴∠FOD=∠1=30°∵AB⊥CD∴∠2=90°−∠FOD=90°−30°=60°故本题答案应为:60°点睛:对顶角相等和垂线的定义及性质是本题的考点,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4.90°解析:观察图形,可猜想OE⊥AB,根据已知条件,证明∠AOE是直角即可.详解:∵∠BOC=130°,∴∠AOD=∠BOC=130°,∴∠AOE=∠AOD-∠EOD=130°-40°=90°.∴OE⊥AB.故答案为互相垂直.点睛:考查了对顶角、邻补角,利用垂直的定义除了由垂直得直角外,还能由直角判定垂直,判断两直线的夹角是否为90°是判断两直线是否垂直的基本方法.5.45分析:根据垂直定义得BOE=∠90〬,由角平分线定义得∠BOD=12∠BOE=45〬,由对顶角相等得∠AOC=∠BOD=45〬详解:因为,直线AB,CD交于点O,OE⊥AB,所以,BOE=∠90〬,因为,OD平分∠BOE,所以,∠BOD=12∠BOE=45〬,所以,∠AOC=∠BOD=45〬故答案为45点睛:本题考核知识点:垂直定义、角平分线、对顶角. 解题关键点:理解垂直定义、角平分线、对顶角性质.三、解答题1.见解析分析:两个合页所在的位置可看成的两个点,目的是为了让门与门框在一条直线上,应用的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个城市可看做两个点,两个城市之间,航行路线是直的,应用的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跳远成绩可将踏板看作直线,脚后跟看作一点,应用的是垂线段最短.详解:点睛: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直线公理、线段公理、垂线段最短.注意一些物体或地方可看做一个点.2.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过点M,N分别作AB的垂线,垂足分别为P,Q,根据垂线段最短可得汽车行驶到何处时,分别对两所学校影响最大;(2)此题说明时要分3段A到P;由P向Q,由Q 向B分别说明对两学校的影响情况.试题解:(1)如图所示,过点M,N分别作AB的垂线,垂足分别为P,Q,则当施工车行驶到点P,Q处时产生的噪音分别对M,N两个村庄影响最大.(2)由A至P时,产生的噪音对两个村庄的影响越来越大,到P处时,对M村庄的影响最大;由P至Q时,对M村庄的影响越来越小,对N村庄的影响越来越大,到Q处时,对N村庄的影响最大;由Q至B时,对M,N两个村庄的影响越来越小.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应用与设计作图,以及垂线段的性质,关键是正确画出图形.3.(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了线段和垂线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1)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连接AD、BC交于H,则H为蓄水池位置;(2)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要做一个垂直EF的线段.⑴连结AD,BC,交于点H,则H为所求的蓄水池点.⑵过H作HK EF于K,沿HK开挖,可使开挖的渠最短,依据是:“点与直线的连线中,垂线段最短”.(如图)4.AB∥CD,MN∥OP,EF∥GH;AB⊥GH,AB⊥EF,CD⊥EF,CD⊥GH.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平行的含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叫做平行线,在图中所给的6条线段中找出互相平行的线,写出即可;根据垂直的含义,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在图中所给的6条线段中找出互相垂直的线,写出即可。
人教数学七年级下全册同步练习-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共119页)
![人教数学七年级下全册同步练习-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共119页)](https://img.taocdn.com/s3/m/bb80311c941ea76e59fa0458.png)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1相交线学习要求1.能从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四个角的关系入手,理解对顶角、互为邻补角的概念,掌握对顶角的性质.2.能依据对顶角的性质、邻补角的概念等知识,进行简单的计算.课堂学习检测一、填空题1.如果两个角有一条______边,并且它们的另一边互为____________,那么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叫做互为邻补角.2.如果两个角有______顶点,并且其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___________ ________,那么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3.对顶角的重要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4.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O 点,∠AOE =90°.(1)∠1和∠2叫做______角;∠1和∠4互为______角; ∠2和∠3互为_______角;∠1和∠3互为______角; ∠2和∠4互为______角.(2)若∠1=20°,那么∠2=______;∠3=∠BO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1=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直线AB 与CD 相交于O 点,且∠COE =90°,则(1)与∠BOD 互补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BOD 互余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EOA 互余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BOD =42°17′,则∠AOD =__________; ∠EOD =______;∠AOE =______. 二、选择题6.图中是对顶角的是( ).7.如图,∠1的邻补角是( ).(A)∠BOC (B)∠BOC 和∠AOF (C)∠AOF (D)∠BOE 和∠AOF 8.如图,直线AB 与CD 相交于点O ,若AOD AOC ∠=∠31,则∠BOD 的度数为( ). (A)30° (B)45° (C)60°(D)135°9.如图所示,直线l1,l2,l3相交于一点,则下列答案中,全对的一组是( ).(A)∠1=90°,∠2=30°,∠3=∠4=60°(B)∠1=∠3=90°,∠2=∠4=30°(C)∠1=∠3=90°,∠2=∠4=60°(D)∠1=∠3=90°,∠2=60°,∠4=30°三、判断正误10.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 ) 11.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且没有公共边,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 ) 12.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 13.如果两个角是邻补角,那么它们一定互为补角.( ) 14.对顶角的角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 15.有一条公共边和公共顶点,且互为补角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综合、运用、诊断一、解答题16.如图所示,AB,CD,EF交于点O,∠1=20°,∠BOC=80°,求∠2的度数.17.已知:如图,直线a,b,c两两相交,∠1=2∠3,∠2=86°.求∠4的度数.18.已知: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BOD,OF平分∠COB,∠AOD∶∠DOE=4∶1.求∠AOF的度数.19.如图,有两堵围墙,有人想测量地面上两堵围墙内所形成的∠AOB的度数,但人又不能进入围墙,只能站在墙外,请问该如何测量?拓展、探究、思考20.如图,O是直线CD上一点,射线OA,OB在直线CD的两侧,且使∠AOC=∠BOD,试确定∠AOC与∠BOD是否为对顶角,并说明你的理由.21.回答下列问题:(1)三条直线AB,CD,EF两两相交,图形中共有几对对顶角(平角除外)?几对邻补角?(2)四条直线AB,CD,EF,GH两两相交,图形中共有几对对顶角(平角除外)?几对邻补角?(3)m条直线a1,a2,a3,…,a m-1,a m相交于点O,则图中一共有几对对顶角(平角除外)?几对邻补角?2 垂线学习要求1.理解两条直线垂直的概念,掌握垂线的性质,能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2.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课堂学习检测一、填空题1.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______,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______线,它们的交点叫做______.2.垂线的性质性质1:平面内,过一点____________与已知直线垂直.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_________中,_________最短.3.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4.如图,直线AB,CD互相垂直,记作______;直线AB,CD互相垂直,垂足为O点,记作____________;线段PO的长度是点_________到直线_________的距离;点M到直线AB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__.二、按要求画图5.如图,过A点作CD⊥MN,过A点作PQ⊥EF于B.图a 图b 图c6.如图,过A点作BC边所在直线的垂线EF,垂足是D,并量出A点到BC边的距离.图a 图b 图c7.如图,已知∠AOB及点P,分别画出点P到射线OA、OB的垂线段PM及PN.图a 图b 图c8.如图,小明从A村到B村去取鱼虫,将鱼虫放到河里,请作出小明经过的最短路线.综合、运用、诊断一、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9.两条直线相交,若有一组邻补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 10.若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 ) 11.一条直线的垂线只能画一条. ( ) 12.平面内,过线段AB 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AB 垂直. ( ) 13.连接直线l 外一点到直线l 上各点的6个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 ) 14.点到直线的距离,是过这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这点与垂足的距离. ( ) 15.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 ) 16.在三角形ABC 中,若∠B =90°,则AC >AB . ( )二、选择题17.如图,若AO ⊥CO ,BO ⊥DO ,且∠BOC =α,则∠AOD 等于( ).(A)180°-2α (B)180°-α(C)α2190+︒ (D)2α-90°18.如图,点P 为直线m 外一点,点P 到直线m 上的三点A 、B 、C 的距离分别为P A =4cm ,PB =6cm ,PC =3cm ,则点P 到直线m 的距离为( ). (A)3cm (B)小于3cm (C)不大于3cm (D)以上结论都不对19.如图,BC ⊥AC ,CD ⊥AB ,AB =m ,CD =n ,则AC 的长的取值范围是( ).(A)AC <m (B)AC >n (C)n ≤AC ≤m (D)n <AC <m 20.若直线a 与直线b 相交于点A ,则直线b 上到直线a 距离等于2cm的点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 21.如图,AC ⊥BC 于点C ,CD ⊥AB 于点D ,DE ⊥BC于点E ,能表示点到直线(或线段)的距离的线段有( ). (A)3条 (B)4条 (C)7条 (D)8条 三、解答题22.已知:OA ⊥OC ,∠AOB ∶∠AOC =2∶3.求∠BOC 的度数.23.已知:如图,三条直线AB ,CD ,EF 相交于O ,且CD ⊥EF ,∠AOE =70°,若OG 平分∠BOF .求∠DOG .拓展、探究、思考24.已知平面内有一条直线m 及直线外三点A ,B ,C ,分别过这三个点作直线m 的垂线,想一想有几个不同的垂足?画图说明.25.已知点M ,试在平面内作出四条直线l 1,l 2,l 3,l 4,使它们分别到点M 的距离是1.5cm .·M26.从点O 引出四条射线OA ,OB ,OC ,OD ,且AO ⊥BO ,CO ⊥DO ,试探索∠AOC与∠BOD 的数量关系.27.一个锐角与一个钝角互为邻角,过顶点作公共边的垂线,若此垂线与锐角的另一边构成75直角,与钝角的另一边构成直73角,则此锐角与钝角的和等于直角的多少倍?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学习要求当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时,能从所构成的八个角中识别出哪两个角是同位角、内错角及同旁内角.课堂学习检测一、填空题1.如图,若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在所构成的八个角中指出,下列各对角之间是属于哪种特殊位置关系的角?(1)∠1与∠2是_______;(2)∠5与∠7是______;(3)∠1与∠5是_______;(4)∠5与∠3是______;(5)∠5与∠4是_______;(6)∠8与∠4是______;(7)∠4与∠6是_______;(8)∠6与∠3是______;(9)∠3与∠7是______;(10)∠6与∠2是______.2.如图2所示,图中用数字标出的角中,同位角有______;内错角有______;同旁内角有______.3.如图3所示,(1)∠B和∠ECD可看成是直线AB、CE被直线______所截得的_______角;(2)∠A和∠ACE可看成是直线_______、______被直线_______所截得的______角.4.如图4所示,(1)∠AED和∠ABC可看成是直线______、______被直线______所截得的_______角;(2)∠EDB和∠DBC可看成是直线______、______被直线_______所截得的______角;(3)∠EDC和∠C可看成是直线_______、______被直线______所截得的______角.综合、运用、诊断一、选择题5.已知图①~④,图①图②图③图④在上述四个图中,∠1与∠2是同位角的有( ).图2 图3 图4(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①6.如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5与∠2是对顶角(B)∠1与∠3是同位角(C)∠2与∠3是同旁内角(D)∠1与∠2是同旁内角7.如图,∠1和∠2是内错角,可看成是由直线( ).(A)AD,BC被AC所截构成(B)AB,CD被AC所截构成(C)AB,CD被AD所截构成(D)AB,CD被BC所截构成8.如图,直线AB,CD与直线EF,GH分别相交,图中的同旁内角共有( ).(A)4对(B)8对(C)12对(D)16对拓展、探究、思考一、解答题9.如图,三条直线两两相交,共有几对对顶角?几对邻补角?几对同位角?几对内错角?几对同旁内角?4 平行线及平行线的判定学习要求1.理解平行线的概念,知道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2.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能运用所学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用作图工具画平行线,从而学习如何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课堂学习检测一、填空题1.在同一平面内,______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若直线a与直线b平行,则记作______.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______、______.3.平行公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平行公理的推论是如果两条直线都与______,那么这两条直线也______.即三条直线a,b,c,若a∥b,b∥c,则______.5.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除平行线定义和平行公理推论外):(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____________,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这个判定方法1可简述为: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这个判定方法2可简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这个判定方法3可简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根据已知条件推理6.已知:如图,请分别依据所给出的条件,判定相应的哪两条直线平行?并写出推理的根据.(1)如果∠2=∠3,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2=∠5,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2+∠1=180°,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5=∠3,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如果∠4+∠6=180°,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如果∠6=∠3,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已知:如图,请分别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并在括号内注明理由.(1)∵∠B=∠3(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D(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A(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B+∠BCE=180°(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综合、运用、诊断一、依据下列语句画出图形8.已知:点P是∠AOB内一点.过点P分别作直线CD∥OA,直线EF∥OB.9.已知:三角形ABC及BC边的中点D.过D点作DF∥CA交AB于M,再过D点作DE∥AB交AC于N点.二、解答题10.已知:如图,∠1=∠2.求证:AB∥CD.(1)分析:如图,欲证AB∥CD,只要证∠1=______.证法1:∵∠1=∠2,(已知)又∠3=∠2,( )∴∠1=_______.( )∴AB∥CD.(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如图,欲证AB∥CD,只要证∠3=∠4.证法2:∵∠4=∠1,∠3=∠2,( )又∠1=∠2,(已知)从而∠3=_______.( )∴AB∥CD.(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绘图员画图时经常使用丁字尺,丁字尺分尺头、尺身两部分,尺头的里边和尺身的上边应平直,并且一般互相垂直,也有把尺头和尺身用螺栓连接起来,可以转动尺头,使它和尺身成一定的角度.用丁字尺画平行线的方法如下面的三个图所示.画直线时要按住尺身,推移丁字尺时必须使尺头靠紧图画板的边框.请你说明:利用丁字尺画平行线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拓展、探究、思考12.已知:如图,CD ⊥DA ,DA ⊥AB ,∠1=∠2.试确定射线DF 与AE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1)问题的结论:DF ______AE .(2)证明思路分析:欲证DF ______AE ,只要证∠3=______. (3)证明过程:证明:∵CD ⊥DA ,DA ⊥AB ,( )∴∠CDA =∠DAB =______°.(垂直定义) 又∠1=∠2,( )从而∠CDA -∠1=______-______,(等式的性质) 即∠3=___.∴DF ___AE .(____,____)13.已知:如图,∠ABC =∠ADC ,BF 、DE 分别平分∠ABC 与∠ADC .且∠1=∠3.求证:AB ∥DC .证明:∵∠ABC =∠ADC ,.2121ADC ABC ∠=∠∴( ) 又∵BF 、DE 分别平分∠ABC 与∠ADC ,.212,211ADC ABC ∠=∠∠=∠∴ ( ) ∴∠______=∠______.( )∵∠1=∠3,( ) ∴∠2=∠______.(等量代换) ∴______∥______.( )14.已知:如图,∠1=∠2,∠3+∠4=180°.试确定直线a 与直线c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1)问题的结论:a ______c .(2)证明思路分析:欲证a ______c ,只要证______∥______且______∥______. (3)证明过程:证明:∵∠1=∠2,(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 ∵∠3+∠4=180°,(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由①、②,因为a ∥______,c ∥______, ∴a ______c .(________,________)5 平行线的性质学习要求1.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依据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2.了解平行线的判定与平行线的性质的区别.3.理解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的概念.课堂学习检测一、填空题1.平行线具有如下性质:(1)性质1:______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______.这个性质可简述为两直线______,同位角______.(2)性质2:两条平行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等.这个性质可简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性质3:__________________,同旁内角______.这个性质可简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同时______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______________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二、根据已知条件推理3.如图,请分别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并在括号内注明理由.(1)如果AB∥EF,那么∠2=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AB∥DC,那么∠3=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AF∥BE,那么∠1+∠2=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AF∥BE,∠4=120°,那么∠5=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已知:如图,DE∥AB.请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分别得出结论,并在括号内注明理由.(1)∵DE∥AB,(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DE∥AB,(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DE∥AB( ),∴∠1+______=180°.(______,______)综合、运用、诊断一、解答题5.如图,∠1=∠2,∠3=110°,求∠4.解题思路分析:欲求∠4,需先证明______∥______.解:∵∠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已知:如图,∠1+∠2=180°.求证:∠3=∠4.证明思路分析:欲证∠3=∠4,只要证______∥______.证明:∵∠1+∠2=18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______,______)7.已知:如图,AB∥CD,∠1=∠B.求证:CD是∠BCE的平分线.证明思路分析:欲证CD是∠BCE的平分线,只要证______=______.证明:∵AB∥CD,(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1=∠B,( )∴______=______.(等量代换)即CD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已知:如图,AB∥CD,∠1=∠2.求证:BE∥CF.证明思路分析:欲证BE∥CF,只要证______=______.证明:∵AB∥CD,( )∴∠A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ABC-∠1=______-______,( )即______=______.∴BE∥CF.(__________,__________)9.已知:如图,AB∥CD,∠B=35°,∠1=75°.求∠A的度数.解题思路分析:欲求∠A,只要求∠ACD的大小.解:∵CD∥AB,∠B=35°,(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1=75°,∴∠ACD=∠1+∠2=______°.∵CD∥AB,( )∴∠A+______=18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_______=______.10.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CD ,AD ∥BC ,∠B =50°.求∠D 的度数.分析:可利用∠DCE 作为中间量过渡. 解法1:∵AB ∥CD ,∠B =50°,( )∴∠DCE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又∵AD ∥BC ,(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一想:如果以∠A 作为中间量,如何求解? 解法2:∵AD ∥BC ,∠B =50°,( )∴∠A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C ∥AB ,( )∴∠D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已知:如图,AB ∥CD ,AP 平分∠BAC ,CP 平分∠ACD ,求∠APC 的度数.解:过P 点作PM ∥AB 交AC 于点M .∵AB ∥CD ,( )∴∠BAC +∠______=180°.( ) ∵PM ∥AB ,∴∠1=∠_______,( )且PM ∥_______.(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也互相平行) ∴∠3=∠______.(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P 平分∠BAC ,CP 平分∠ACD ,( )∠=∠∴211______,∠=∠214______.( ) 90212141=∠+∠=∠+∠∴ACD BAC .( )∴∠APC =∠2+∠3=∠1+∠4=90°.( ) 总结:两直线平行时,同旁内角的角平分线______.拓展、探究、思考12.已知:如图,AB ∥CD ,EF ⊥AB 于M 点且EF 交CD 于N 点.求证:EF ⊥CD .13.如图,DE∥BC,∠D∶∠DBC=2∶1,∠1=∠2,求∠E的度数.14.问题探究:(1)如果一个角的两条边与另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的大小有何关系?举例说明.(2)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垂直,那么这两个角的大小有何关系?举例说明.15.如图,AB∥DE,∠1=25°,∠2=110°,求∠BCD的度数.16.如图,AB,CD是两根钉在木板上的平行木条,将一根橡皮筋固定在A,C两点,点E 是橡皮筋上的一点,拽动E点将橡皮筋拉紧后,请你探索∠A,∠AEC,∠C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并说明理由.(提示:先画出示意图,再说明理由).6 命题学习要求1.知道什么是命题,知道一个命题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构成的.2.对于给定的命题,能找出它的题设和结论,并会把该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能判定该命题的真假.课堂学习检测一、填空题1.______一件事件的______叫做命题.2.许多命题都是由______和______两部分组成.其中题设是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 _____.3.命题通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这时,“如果”后接的部分是______,“那么”后接的部分是______.4.所谓真命题就是: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就______的命题.相反,所谓假命题就是:如果题设成立,不能保证结论______的命题.二、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5.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题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题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题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对顶角相等.题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将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9.90°的角是直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末位数字是零的整数能被5整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等角的余角相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综合、运用、诊断一、下列语句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13.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 14. 不是有理数.( )15.直线a与b能相交吗?( ) 16.连接AB.( )17.作AB⊥CD于E点.( ) 18.三条直线相交,有三个交点.( )二、判断下列各命题中,哪些命题是真命题?哪些是假命题?(对于真命题画“√”,对于假命题画“×”)19.0是自然数.( )20.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不是对顶角.( )21.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22.如果AC=BC,那么C点是AB的中点.( )23.若a∥b,b∥c,则a∥c.( )24.如果C是线段AB的中点,那么AB=2BC.( )25.若x2=4,则x=2.( )26.若xy=0,则x=0.( )27.同一平面内既不重合也不平行的两条直线一定相交.( )28.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29.同位角相等.( )30.大于直角的角是钝角.( )拓展、探究、思考31.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给出下列论断:①AB∥DC;②AD∥BC;③AB=AD;④∠A=∠C;⑤AD=BC.以上面论断中的两个作为题设,再从余下的论断中选一个作为结论,并用“如果……,那么……”的形式写出一个真命题.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求证: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7 平移学习要求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知道一个图形进行平移后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之间所具有的联系和性质,能用平移变换有关知识说明一些简单问题及进行图形设计.课堂学习检测一、填空题1.如图所示,线段ON是由线段______平移得到的;线段DE是由线段______平移得到的;线段FG是由线段______平移得到的.2.如图所示,线段AB在下面的三个平移中(AB→A1B1→A2B2→A3B3),具有哪些性质.图a图b 图c(1)线段AB上所有的点都是沿______移动,并且移动的距离都________.因此,线段AB,A1B1,A2B2,A3B3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线段AB,A1B1,A2B2,A3B3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2)在平移变换中,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之间的位置关系是______;数量关系是______.3.如图所示,将三角形ABC平移到△A′B′C′.图a 图b在这两个平移中:(1)三角形ABC的整体沿_______移动,得到三角形A′B′C′.三角形A′B′C′与三角形ABC的______和______完全相同.(2)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即AA′,BB′,CC′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综合、运用、诊断一、按要求画出相应图形4.如图,AB∥DC,AD∥BC,DE⊥AB于E点.将三角形DAE平移,得到三角形CBF.5.如图,AB∥DC.将线段DB向右平移,得到线段CE.6.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及A′点.将平行四边形ABCD平移,使A点移到A′点,得平行四边形A′B′C′D′.7.已知:五边形ABCDE及A′点.将五边形ABCDE平移,使A点移到A′点,得到五边形A′B′C′D′E′.拓展、探究、思考一、选择题8.如图,把边长为2的正方形的局部进行如图①~图④的变换,拼成图⑤,则图⑤的面积是( ).(A)18 (B)16 (C)12 (D)8二、解答题9.河的两岸成平行线,A,B是位于河两岸的两个车间(如图).要在河上造一座桥,使桥垂直于河岸,并且使A,B间的路程最短.确定桥的位置的方法如下:作从A到河岸的垂线,分别交河岸PQ,MN于F,G.在AG上取AE=FG,连接EB.EB交MN于D.在D处作到对岸的垂线DC,那么DC就是造桥的位置.试说出桥造在CD位置时路程最短的理由,也就是(AC+CD+DB)最短的理由.10.以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BC,AC,AB分别作正方形①、②、③,如何用①中各部分面积与②的面积,通过平移填满正方形③?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第六章 实数6.1平方根学习要求1. 理解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的含义。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配套练习册答案课堂作业本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配套练习册答案课堂作业本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dba388168884868662d6b1.png)
ED CBAEDCBA21FED CBA第五章经典例题例1 如图,直线AB,CD,EF 相交于点O ,∠AOE=54°,∠EOD=90°,求∠EOB ,∠COB 的度数。
例2 如图AD 平分∠CAE ,∠B = 350,∠DAE=600,那么∠ACB 等于多少?例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相邻的内角的4倍,等于与它不 相邻的一个内角的2倍,则这个三角形各角的度数为( )。
A .450、450、900B .300、600、900C .250、250、1300D .360、720、720例4 已知如图,求∠A +∠B +∠C +∠D +∠E +∠F 的度数。
例5 如图,AB ∥CD ,EF 分别与AB 、CD 交于G 、H ,MN ⊥AB 于G ,∠CHG=1240,则∠EGM 等于多少度?第六章经典例题例1 一个机器人从O 点出发,向正东方向走3米到达A1点,再向正北方向走NM HGFE DC BA1 ●●● ●●●ABC DEFO x y-1例3再向正东方向走15米到达A5•点,如果A1求坐标为(3,0),求点 A5•的坐标。
例2 如图是在方格纸上画出的小旗图案,若用(0,0)表示A 点,(0,4)表示B 点,那么C 点的位置可表示为( )A 、(0,3)B 、(2,3)C 、(3,2)D 、(3,0)例3 如图2,根据坐标平面内点的位置,写出以下各点的坐标:A( ),B( ),C( )。
例4 如图,面积为12cm2的△ABC 向x轴正方向平移至△DEF 的位置,相应的坐标如图所示(a ,b 为常数), (1)、求点D 、E 的坐标 (2)、求四边形ACED 的面积。
例5 过两点A (3,4),B (-2,4)作直线AB ,则直线AB( ) A 、经过原点 B 、平行于y 轴 C 、平行于x 轴 D 、以上说法都不对ABC例2第七章经典例题例1 如图,已知△ABC中,AQ=PQ、PR=PS、PR⊥AB于R,PS⊥AC于S,有以下三个结论:①AS=AR;②QP∥AR;③△BRP≌△CSP,其中( ).(A)全部正确 (B)仅①正确 (C)仅①、②正确 (D)仅①、③正确例2 如图,结合图形作出了如下判断或推理:①如图甲,CD⊥AB,D为垂足,那么点C到AB的距离等于C、D两点间的距离;②如图乙,如果AB∥CD,那么∠B=∠D;③如图丙,如果∠ACD=∠CAB,那么AD∥BC;④如图丁,如果∠1=∠2,∠D=120°,那么∠BCD=60°.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个.(A)1 (B)2 (C)3 (D)4例3在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中,画出,△DEF和△DEG(F、G不能重合),使得△ABC≌△DEF≌DEG.你能说明它们为什么全等吗?例4 测量小玻璃管口径的量具CDE上,CD=l0mm,DE=80mm.如果小管口径AB 正对着量具上的50mm刻度,那么小管口径AB的长是多少?例5 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4,0)、B(1,0)、C(0,-2)三点.请按以下要求设计两种方案:作一条与轴不重合,与△ABC的两边相交的直线,使截得的三角形与△ABC相似,并且面积是△AOC面积的.分别在下面的两个坐标中系画出设计图形,并写出截得的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坐标。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同步训练:8.2---8.4练习题含答案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同步训练:8.2---8.4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0ac3596529647d272852d1.png)
8.2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单选题1.用代入法解方程组{26345x y x y -=+=-较简单的方法是( ) A.消y B.消x C.消x 和消y 一样 D.无法确定2.若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5,9,x y k x y k +=⎧⎨-=⎩①②的解也是二元一次方程236x y +=的解,则k 的值为( )A.34-B.34C.43D.43-3.已知32x y =⎧⎨=-⎩是方程组23ax by bx ay +=⎧⎨+=-⎩的解,则a b +的值是( )A .﹣1B .1C .﹣5D .54.方程组3276211x y x y +=⎧⎨-=⎩的解是( )A.15x y =-⎧⎨=⎩B.12x y =⎧⎨=⎩C.31x y =⎧⎨=-⎩D.212x y =⎧⎪⎨=⎪⎩5.用“代入消元法”解方程组2327y x x y =-⎧⎨-=⎩①②时,把①代入②正确的是( )A.3247x x -+=B.3247x x --=C.3227x x -+=D.3227x x --=6.若关于x 的方程243x m -=和2x m +=有相同的解,则m 的值是( ) A .10 B .10- C .8 D .8-7.以1,{1x y ==-为解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是( )A. 0{1x y x y +=-= B. 0{1x y x y +=-=-C. 0{2x y x y +=-=D. 0{2x y x y +=-=-8.解方程组{332,266,x y x y +=-=①②用加减法消去y ,需要( )A.2⨯-①②B.32⨯+⨯①②C.23⨯⨯①-②D.2⨯+①②9.,a b 满足方程组{28,27,a b a b +=+=则b a -的值为( ) A.1 B.0 C.-1 D.2 二、填空题10.若{6,20,x y x y -=+=则32x y += .11.若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4,2x y k x y k-=+=的解也是二元一次方程36x y -=的解,则k = .12.方程34x y -=中,有一组解x 与y 互为相反数,则3x y +=_______. 13.方程组10216x y x y +=⎧⎨+=⎩的解是 .三、解答题14.用加减消元法解下列方程组: (1){2340,5;x y x y +=-=-①②(2){433,3215.x y x y +=-=①②15.对于任意实数,a b ,定义关于“⊗”的一种运算如下:2a b a b ⊗=+.例如:3423410.⊗=⨯+= (1)求25()⊗-的值;(2)若()2,x y ⊗-=且21,y x ⊗=-求x y +的值.参考答案1.答案:A由方程26x y -=,得26y x =-,故消y 更简单。
《新课程课堂同步练习册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参考答案
![《新课程课堂同步练习册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73bc7ee87101f69e3195aa.png)
《新课程课堂同步练习册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参考答案§5.1.1相交线一、选择题1.C 2.D 3.B 4.D二、填空题1.∠AOD、∠AOC或∠BOD 2.145°3.135°4.35°三、解答题1.解:(图7)因为∠2=30°,所以∠1=30°(对顶角相等)又,所以∠3=2∠1=60°所以∠4=∠3=60°(对顶角相等)2.解:(图8)(1)因为,又(对顶角相等)所以因为所以所以(对顶角相等)(2)设则,由+=180°,可得,解得,所以3.解:(图9)AB、CD相交于O 所以∠AOD与∠BOD互为邻补角所以∠AOD+∠BOD=180°,又OE是∠AOD的平分线,所以∠1=∠AOD,同理∠2=∠BOD所以∠1+∠2=∠AOD+∠BOD=(∠AOD+∠BOD)=×180°=90°即∠EOF的度数为90°§5.1.2垂线一、选择题1.D 2. B 3.C二、填空题1.不对2.40°3.互相垂直4.180°三、解答题1.答:最短路线为线段AB,设计理由:垂线段最短.2.解:由题意可知∠1+∠2=90°,又∠1-∠2=54°所以2∠1=144°所以∠1=72°,所以∠2=90°-∠1=18°3.解:(图7)(1)因为,所以,又,所以,所以,又是的平分线,所以==45°(2)由(1)知==45°,所以=90°所以与互相垂直.§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一、选择题1.D 2.B 3.B 4.C二、填空题1.AB内错角2. AB 、CD 、AD 3. DE 、BC 、AB 、同位角4.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三、解答题1.答:∠ABC与∠ADE构成同位角,∠CED与∠ADE构成内错角,∠A、∠AED分别与∠ADE构成同旁内角;∠ACB与∠DEA构成同位角,∠BDE与∠DEA构成内错角,∠A、∠ADE分别与∠DEA构成同旁内角.2.答:图中共有5对同旁内角,它们分别是:∠ABC 与∠BAC、∠ABC与∠BAD、∠ACB与∠BAC 、∠ACB与∠CAE、∠ABC与∠ACB3.答:∠1与∠2是直线AC截直线AE、BD形成的同位角;∠2与∠3是直线BD截直线AC、DE形成的内错角;∠3与∠4是直线BD截直线AC、DE形成的同旁内角.§5.2.1平行线一、选择题1.D 2.C 3.A 4..A二、填空题1.2.相交3.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三、解答题1.略2.(1)略(2)a//c§5.2.2平行线的判定(一)一、选择题1.B 2.C 3..C 4.A二、填空题1.∠4,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1,∠BED 3.答案不唯一,合理就行4.70°三、解答题1.答:,因为∠1=50°,所以∠2=130°(邻补角定义),又∠3=130°,所以∠2=∠3,所以(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图1)答:AB∥CD,因为∠1=∠2,且∠1+∠2=90°,所以∠1=∠2=45°,因为∠3=45°,所以∠2=∠3,所以AB∥CD§5.2.2平行线的判定(二)一、选择题1.C 2.A 3.A 4.D二、填空题1.∠2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2.BC//AD;BC//AD;∠BAD;∠BCD(或∠3+∠4);3. AB//C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FE,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三、解答题1.答:AB//CD AD//BC,因为∠A+∠B=180°所以AD//BC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又∠A=∠C,所以∠C +∠B=180°,所以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2.解:AB//CD,∵∠APC=90°∴∠1+∠2=90°,∵AP、CP分别是∠BAC和∠ACD的平分线,∴∠BAC=2∠1,∠ACD=2∠2,∴∠BAC+∠ACD=2∠1+2∠2=2(∠1+∠2)=180°∴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5.3.1 平行线的性质(一)一、选择题1.C 2.C 3.C二、填空题1. 50° 2. 25° 3. 60三、解答题1.已知;垂直的性质;等量代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已知;等量代换;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解:延长BA交CE于点F,因为AB//CD,∠C=52°,所以∠EFB=∠C=5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E=28°,所以∠FAE=180°―∠E―∠C =100°所以∠EAB=80°(邻补角定义)§5.3.1 平行线的性质(二)一、选择题1.D 2.A 3.B 4.D二、填空题1. 80° 2. 65° 3. 90°三、解答题1.解:延长梯形玉片图形的两腰及下底,构造出玉片原图如图8所示,∵AD//BC,∴∠1+∠A=180°∠2+∠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又∠A=115°,∠D=100°,∴∠1 =180°-∠A=65°∠2 =180°-∠D=80°即梯形玉片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65°、80°.2.解:∵∠END=50°(已知)又AB//CD,(已知)∴∠BMF+∠END =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又∵MG平分∠BMF(已知)∴,而AB//CD(已知)∴∠1=∠BMG=6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5.3.2 命题、定理一、选择题1.A 2.D 3.C二、填空题1.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它们相等;2.“题设: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结论:它的两个锐角互余.”3.如∠A=50°∠B=60°则∠A+∠B>90°(答案不唯一,只要写出两个角,它们的和大于或等于均可;但不写∠A+∠B≥90°.)4.①③④三、解答题1. (1) 答:在同一个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这个命题是真命题.(2) 答:如果两个角是同旁内角,那么这两个角互补.这个命题是假命题. (3) 答:如果几个角相等,那么它们的余角相等;或者,如果几个角是等角的余角,那么这几个角相等.这个命题是真命题.2.(1)答:是命题,题设是:两直线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结论是:内错角相等.(2)答:不是命题.(3)答:不是命题.(4)答:是命题,题设是:两个角互为邻补角;结论是:这两个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或者,题设是:两条射线是两个互为邻补角的角的平分线;结论是:这两条角平分线互相垂直.3.答:这个说法是正确的,根据题意作出右图,如图所示.则有AB//CD,EP是∠BEF的平分线,FP是∠DFE的平分线.∵AB//CD∴∠BEF+∠DFE=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又∵EP与FP分别是∠BEF与∠DFE的平分线,∴∠BEF=2∠2∠DFE=2∠1,∴2∠2 +2∠1=180°,∴∠1 +∠2=90°,∴∠P=90°∴EP⊥FP,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同旁内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垂直.”说法正确.§5.4平移 (一)一、选择题1.D 2.A 3.A二、填空题1. 5cm 2.2 3.形状与大小相等4.70°、 50°、 60°、60°三、解答题1.图略2.(如图5),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平行的线段:,,3.答:线段AB平移成线段EF、HG与CD;线段AE可以由线段BF、CG或DH平移得到;FG不能由AE或EF平移得到.§5.4平移 (二)一、选择题1.D 2.B 3.D 4.C二、填空题1.60°、8cm 2.一只小鸟 3.36平方单位 4.16cm三、解答题1.图略2.解:由楼梯侧面可以知道,可将楼梯水平方向的线段向下平移到线段AC上,将楼梯竖直方向的线段向右平移到线段BC上则所需地毯总长度刚好等于线段AC加上线段BC 的长,即6+2.8=8.8米,其面积为8.8×2=17.6 m2,所以购买地毯至少需要17.6×50=880元.3.解:当AB在线段CD上向上或向下平移时, S1·S4 =S2 ·S3因为S1 =AP·PC,S4 =DP·BP;S2=DP·AP,S3=BP·PCS1·S4=AP·PC·DP·BP, S2 ·S3=DP·AP·BP·PC所以S1 ·S4 =S2·S第6章平面直角坐标系§6.1.1有序数对一、选择题1. D2. C3. A4. A二、填空题1.两2.(5,6)2.组4号3. (9,12) ,不同4.(19,110)三、解答题 1.(1).B(4,0) C(6,0) D(7,2) E(6,3)(2).8 2.3个格.3.解:如图所示的是最短路线的6种走法.一、选择题1.D2.B3.B4.C二、填空题1.二三y轴上2. 有序数对横坐标纵坐标3.负数负数正数4. 72三、解答题1.略 2.图略 3.略§6.1. 2平面直角坐标系(二)一、选择题1.A2.B3.A4.C二、填空题 1.二三(-1,-2)2. 三四(1,-2)3.(0,0)纵横 4. 72三、解答题1.略 2. 解:因为a2+1 0,-1-b2 0,所以点A在第四象限. 3.(1) a=1,b=3(2) a= - 3, b=1§6.2.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一、选择题1.B2.D3.C二、填空题1.∠BOA ∠COA2.110 3.正北三、解答题1. 正北,两家距离100米.2.图略.小玲家(-150,100),小敏家(200,300),小凡家(-300,150).3.解:李哲在湖心亭,丁琳在望春亭,张瑞在游乐园.图略.他们三人到望春亭集合,三人所行路程之和最短.§6.2.2用坐标表示平移一、选择题1.B2.D3.A4.D二、填空题1.(5,-3)(3,-6)2.(0,0)3.不变4.(-1,-2)三、解答题 1.A′(2,3),B′(1,0),C′(5,1).2.(1)略(2)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6.5.第七章三角形§7.1.1 三角形的边一、选择题1、C 2 、B 3、 B二、填空题1、8 4 △BOC 、△BEC、△BDC 、△ABC 2、 5cm,7cm或6cm,6cm3、24、否因为任意两线段之和都大于第三条,这三条线段围成一个三角形.三、解答题1、不相信.这位同学的身高约1.65米,腿长大约不超过1米,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步子的长不可能有2米远.2、若小明家,小华家,学校位置在同一条直线上,S=1m 或5m;若三者不在同一直线上,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知1 S 5;所以S的范围为1m≤S ≤5m.3、因为a、b、c为△ABC的三边,所以a+b-c ≥0,b-c-a≤0 ,c-a-b≤0.原式=a+b-c-(b-c-a)+(c-a-b)= a+b-c -b+c+a+c-a-b= a-b+c§7.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一、选择题1 、B 2、 C 3、D二、填空题1、ADBE 2、6 cm 40° 3、钝角 4、AD BC ∠ADB ∠ADC三、解答题1、解:△ABD 的周长=AB+AD+BD,△ACD 的周长=AC+AD+CD因为AD是△ABC的中线,所以 BD=CD,△ABD与△ACD 的周长之差= AB -AC=8-5=3(cm)2、如右图:3、解:AD=2CE.因为,而 AB=2BC所以AD=2CE§7.1.3 三角形的稳定性一、选择题1、A 2、 A 3 A二、填空题1、三角形具有稳定性2、三角形具有稳定性3、三角形具有稳定4、三角形具有稳定三、简答题1、答案不唯一.2、答案不唯一.3、答案不唯一.§7.2.1三角形的内角一、选择题1、D 2 、C 3 、 A二、填空题1、20°60° 100° 2、60°3、40°或100°4、40°三、简答题1、解:设∠A=x°,则∠B=15°+ x°,∠C=15°+ x°+ 45°=60°+ x°因为∠A+∠B +∠C=180°,所以x°+15°+ x°+60°+ x°=180°,解得x=35,∠C=95°2 、解:因为∠C+∠1+∠2=180°, ∠C+∠B+∠A=180°所以∠1+∠2=60°+50°=110°3解:在△ABC中,∠BAC=180°-∠B-∠C=180°-65°-45°=70°,因为AE是∠BAC的角平分线,所以∠BAE=∠BAC=×70°=35°.因为AD⊥BC,所以∠ADB=90°. 在△ABD中, ∠BAD=180°-65°-90°=25°所以∠DAE=∠BAE -∠BAD=35°-25°=10°§7.2.2三角形的外角一、选择题1、A 2D 3 B二、填空题1、105° 2、 85°3、 80° 4、165三、简答题1、如图,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知:∠1=∠B+∠D,∠2=∠A+∠C,而∠1+ ∠2+∠E=180°,所以∠A+∠B+∠C+∠D+∠E=180°2、因为DF⊥AB,所以∠BFD =90°在△BFD中,∠B=180°-∠D-∠BFD =180°-45°-90°=45°,在△ABC中, ∠BCA=180°-∠A-∠B=180°-40°-45°=95°3、∠AEB>∠CED.理由: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知∠AEB >∠ACB ,∠ACB >∠CED,所以∠AEB >∠CED.§7.3.1 多边形一、选择题1 、A. 2 、B 3、B二、填空题1、(n-3)(n-2);2、120°; 3、8 ;4、 433三、简答题1、图略2、180°×3=540°3、因为360°÷30°=12,所以他一共左转了12次,12×10=120,一共走了120米.§7.3.2 多边形的内角和一、选择题1 、C 2、 D 3、D二、填空题1、900 ; 2、8; 3、135 ;4、 90°、90°、120°、60°三、简答题1、因为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o,360o ÷72o=5,所以该多边形的边数为5;五边形内角和为(5-2)×180°=540°.2、设该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为x,则每一个内角为(x +60°),相邻的内角与外角互补,所以(x+60°)+x=180°,解得x=60°,即每个外角为60°,因为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360°÷60°=6,所以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6.3、因为多边形的内角和都是180°的倍数,且每个外角的范围是大于0°小于180°,1340°=180°×7﹢80°,所以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7﹢2=9,这个外角的度数为80°§7.4课题学习镶嵌一、选择题1 、C 2、A 3、A二、填空题1、3 ; 2、3 3、4或5 4、12三、解答题1、不能.因为正十边形的内角和为(0-2)180°=1440°,1440°÷10=144°,144°的整数倍得不到360°所以用正十边形不能铺满地面.2、能,需要6个;也能,需要4个.3、正方形和正八边形组合能镶嵌成平面图案.因为正方形的每个内角为90°,正八边形的每个内角为135°,90°+2×135°=360°,所以正方形和正八边形组合能镶嵌成平面图案;用正方形和正六边形不能镶嵌成平面图案.因为找不到正整数m、n,使得,所以不能.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8.1二元一次方程组一、选择题 1.B2.B3.A二、填空题1.2.2,-13. 无数,无数;4.三、解答题 1.解:设小华买了x千克香蕉,y千克苹果,依题意可得2.解:设这个学校有x个班,这批图书有y本,依题意可得3.解:设甲原来有羊x只,乙原来有羊y只,依题意可得§8.2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一)一、选择题1.C 2.B 3.A二、填空题1.-1 2. , 3. 1,4 4.7,2三、解答题1.(1)(2)(3)(4)2. 这个学生有中国邮票216张,外国邮票109张.§8.2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二)一、选择题1.C 2.D 3.B二、填空题1.2.3. 4,-14.-16三、解答题1.(1)(2)(3)(4)。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第二节用坐标表示平移习题(含答案) (3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第二节用坐标表示平移习题(含答案) (31)](https://img.taocdn.com/s3/m/3c9d699a5a8102d277a22fa1.png)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第二节用坐标表示平移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将点(-3,4)向右平移3个单位、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的坐标为( ) A.(-6,0) B.(6,0) C.(0,-2) D.(0,2)【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即可求解.【详解】解: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将点A(-3,4)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点A′的坐标是(0,2).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平移与图形上某点的平移相同,难度适中.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1,3),先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到的点的坐标为()A.(﹣3,﹣1)B.(﹣3,7)C.(1,﹣1)D.(1,7)【答案】C【解析】【分析】直接利用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求解即可.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详解】解:点M(﹣1,3),先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到的点的坐标为(﹣1+2,3﹣4),即(1,﹣1),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左右移动改变点的横坐标,左减,右加;上下移动改变点的纵坐标,下减,上加.3.已知点A的坐标为(1,3),点B的坐标为(3,1),将线段AB沿某一方向平移后,点A的对应点的坐标为(﹣2,1),则点B的对应点的坐标为( ) A.(6,3) B.(0,3) C.(6,﹣1) D.(0,﹣1)【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点A、点A的对应点的坐标确定出平移规律,然后根据规律求解点B 的对应点的坐标即可.【详解】解:由题意A (1,3)的对应点的坐标为(-2,1),∴平移规律为横坐标减3,纵坐标减2,∴点B (3,1)的对应点的坐标为(0,-1).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本题根据对应点的坐标确定出平移规律是解题的关键.4.抛物线23y x =先向下平移1个单位,再向左平移2个单位,所得的抛物线是( )A .23(2)1y x =+-.B .23(2)1y x =-+C .2(2)1y x =--D .23(2)1y x =++ 【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函数图象平移的法则“左加右减,上加下减”的原则进行解答即可.【详解】由“上加下减”的原则可知,将抛物线y=3x 2先向向下平移1个单位可得到抛物线y=3x 2-1;由“左加右减”的原则可知,将抛物线y=3x 2-1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可得到抛物线23(2)1y x =+-.故选A.本题考查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函数图象平移的法则“左加右减,上加下减”的原则.5.将点A(3, 1)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点B , 点B 的坐标是( )A .(5,3)B .(1, 3)C .(3, 3)D .(5, 1)【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点的平移规律,向上平移2个单位,将纵坐标加2即可.【详解】点A(3, 1)向上平移2个单位,纵坐标加2得(3, 3),故B 的坐标是(3, 3),选C.【点睛】本题考查点的平移,熟练掌握上下平移是改变纵坐标,左右平移改变横坐标是关键,与函数图像平移的“左加右减”要进行区分. 6.点()34--,先向上平移5个单位,再向右平移4个单位后的坐标为( )A .()20,B .()71-,C .()19-,D .()11,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坐标系中点的平移规律,上下平移改变纵坐标,左右平移改变横坐标,即可解答.向上平移5个单位,纵坐标为-4+5=1,向右平移4个单位,横坐标为-3+4=1,所以平移后的坐标为()11,,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坐标系中点的平移,熟记平移规律是解题的关键.7.将△ABC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得到△A'B'C'.若点A的坐标是(-3,7),则点A'的坐标是( )A.(-5,5) B.(-1,9) C.(-5,7) D.(-1,7)【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平移点的变化规律(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求解.【详解】解:∵△ABC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得到△A′B′C′,∴点A(-3,7)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点A′的坐标为(-5,7).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上(或减去)一个整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整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2,3)向右平移2个单位,所得到的点的坐标是()A.(2,5 )B.(4,3 )C.(0,3 )D.(2,1 )【答案】B【解析】【分析】把点(2,3)的横坐标加2,纵坐标不变得到(4,3),就是平移后的对应点的坐标.【详解】点(2,3)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4,3).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掌握平移的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9.在如图所示的网格中,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纸片,如果把其中一个三角形纸片先横向平移m格,再纵向平移n格,就能使它的一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纸片的一条边重合,拼接成一个四边形,那么m n 的结果()A.只有一个确定的值B.有两个不同的值C.有三个不同的值D.有三个以上不同的值【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使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重合,分情况讨论平移方式,然后分别求出m+n即可.【详解】解:①上边的三角形向右平移两个单位,向下平移三个单位,此时m+n=5;②上边的三角形向右平移两个单位,向下平移五个单位,此时m+n=7;③上边的三角形向左平移两个单位,向下平移三个单位,此时m+n=5;所以m n+的结果有两个不同的值,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图形的平移,根据题目要求判断出平移方式是解题关键.A B,其中点A,B的对应点分别10.如图,线段AB经过平移得到线段''A B 为点'A,'B,这四个点都在格点上.若线段AB上有一个点(),P a b,则点P在''上的对应点P'的坐标为()A .()2,3a b -+B .()2,3a b --C .()2,3a b ++D .()2,3a b ++ 【答案】A【解析】【分析】 先根据点A 到它的对应点'A 的平移规律即可得到线段AB 到线段''A B 的平移规律,从而得到点P 到对应点P' 的平移规律,即可得到P'的坐标【详解】解:∵点A (1,﹣1)到它的对应点'A (﹣1,2)的平移规律是: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AB 到线段''A B 的平移规律是: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点(),P a b 平移后对应点P'的坐标为:()2,3a b -+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坐标与图形的变化——平移:横坐标为左减右加,纵坐标为上加下减,掌握点的平移规律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习题(含答案及(6)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习题(含答案及(6)](https://img.taocdn.com/s3/m/07230929360cba1aa911da4a.png)
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1与∠2是同旁内角;②∠1与∠ACE是内错角;③∠B与∠4是同位角;④∠1与∠3是内错角.A.①③④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如图,与∠B是同旁内角的角有( )A.1个B.2个C.3个D.4个3.如图所示,有下列五种说法:①∠1和∠4是同位角;②∠3和∠5是内错角;③∠2和∠6旁内角;④∠5和∠2是同位角;⑤<1和∠3是同旁内角;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4.如图∠1与∠2是同位角的个数有()A.1个B.2个C.3个D.4个5.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和∠2是同旁内角B.∠1和∠3是对顶角C.∠3和∠4是同位角D.∠1和∠4是内错角6.如图所示,同位角共有()对.A.1 B.2 C.3 D.47.如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4与∠B是同位角B.∠B与∠C是同旁内角C.∠2与∠C是同位角D.∠1与∠3是内错角二、填空题1.根据图形填空:(1)若直线ED,BC被直线AB所截,则∠1和____是同位角;(2)若直线ED,BC被直线AF所截,则∠3和____是内错角;(3)∠1和∠3是直线AB,AF被直线____所截构成的_______;(4)∠2和∠4是直线____,____被直线BC所截构成的_____.2.如图,∠ABC与_____是同位角;∠ADB与________是内错角;∠ABC与___________是同旁内角.3.图中的内错角是________ .三、解答题1.如图,试判断∠1与∠2,∠1与∠7,∠1与∠BAD,∠2与∠9,∠2与∠6,∠5与∠8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解析:根据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详解:①∠1与∠2是直线AB、BC被直线AC所截形成的同旁内角,故正确;②∠1与∠ACE是直线AB、CE被直线AC所截形成的内错角,故正确;③∠B与∠4是直线AB、CD被直线BE所截形成的同位角,故正确;④∠1与∠3是直线AB、CD被直线AC所截形成的内错角,故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三线八角,在复杂的图形中判别三类角时,应从角的两边入手,具有上述关系的角必有两边在同一直线上,此直线即为截线,而另外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边,它们所在的直线即为被截的线.同位角的边构成“F“形,内错角的边构成“Z“形,同旁内角的边构成“U”形.2.C解析:与∠B是同旁内角的角有∠C, ∠BAC, ∠BAE共3个.故选C.3.D解析:如图,①∠1和∠4是直线AC和直线BC被直线AB截得的同位角,所以①正确;②∠3和∠5是直线BC和直线AB被直线AC截得的内错角,所以②正确;③∠2和∠6是直线AB和直线AC被直线CB截得的内错角,所以③错误;④∠5和∠2是直线AC和直线BC被直线AB截得的同位角,所以④正确;⑤∠1和∠3是直线BC和直线AB被直线AC截得的同旁内角,所以⑤正确.故答案选D.点睛:(1)准确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键,是弄清两角是由哪两条直线被哪条直线截得,这其中的关键是辨别出截线,在截线的两旁的是内错角,在截线的同旁的为同位角或同旁内角;(2)辨别截线方法:先找出两角的边所在直线,公共直线即是截线.4.D详解:第一个图中∠1与∠2符合同位角的位置特征,是同位角;第二个图中∠1与∠2符合同位角的位置特征,是同位角;第三个图中∠1与∠2符合同位角的位置特征,是同位角;第四个图中∠1与∠2符合同位角的位置特征,是同位角,故选D.5.A分析:根据对顶角、邻补角、同位角、内错角定义判断即可.详解:A. ∠1和∠2是邻补角,故此选项错误;B. ∠1和∠3是对顶角,此选项正确;C. ∠3和∠4是同位角,此选项正确;D. ∠1和∠4是内错角,此选项正确;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对顶角,邻补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各性质定义.6.B解析:试题如图所示:∠1和∠2,∠3和∠4是同位角,共2对,故选B .7.A解析:试题A. ∠4与∠B 应为同旁内角,说法错误;B. ∠B 与∠C 是同旁内角,说法正确;C. ∠2与∠C 是同位角,说法正确;D. ∠1与∠3是内错角,说法正确;故选A.二、填空题1.∠2 ∠4 ED 内错 AB AF 同位分析:根据同位角、内错角的定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两个角分别在截线的两侧,且在两条直线之间,具有这样位置关系的一对角互为内错角,两个角都在截线的同旁,又分别处在被截的两条线的同侧,具有这样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详解:(1)若直线ED ,BC 被直线AB 所截,则∠1和∠2是同位角;(2)若直线ED ,BC 被直线AF 所截,则∠3和∠4是内错角;(3)∠1和∠3是直线AB ,AF 被直线ED 所截构成的内错角;(4)∠2和∠4是直线AB ,AF 被直线BC 所截构成的同位角.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内错角、同位角的定义,解答此类题确定三线八角是关键,可直接从截线入手.2.∠EAD ∠DBC,∠EAD ∠DAB,∠BCD解析:试题根据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概念进行判断,(1)ABC ∠与EAD ∠是同位角;(2)ADB ∠与DBC EAD ∠∠,是内错角;(3)ABC ∠与DAB BCD ∠∠,是同旁内角.故答案为:()()()1.2.,3.,.EAD DBC EAD DAB BCD ∠∠∠∠∠3.∠A与∠AEC;∠B与∠BED详解:解:根据内错角的定义得:∠A与∠AEC;∠B与∠BED;故答案为:∠A与∠AEC;∠B与∠BED.三、解答题1.∠1与∠2是同旁内角,∠1与∠7是同位角,∠1与∠BAD是同旁内角,∠2与∠9没有特殊的位置关系,∠2与∠6是内错角,∠5与∠8是对顶角.解析:根据同旁内角、同位角、内错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即可解答.详解:由图可知:∠1与∠2是同旁内角.∠1与∠7是同位角.∠1与∠BAD是同旁内角.∠2与∠9没有特殊的位置关系.∠2与∠6是内错角.∠5与∠8是对顶角.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同旁内角、同位角、内错角和对顶角,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同旁内角、同位角、内错角和对顶角.。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2平行线及其判定》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2平行线及其判定》同步练习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c4777a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19.png)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2平行线及其判定》同步练习题(附答案)一.选择题1.在下列4个判断中:①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也不重合的两条线段一定平行;②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也不重合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③在同一平面内,不平行也不重合的两条线段一定相交;④在同一平面内,不平行也不重合的两条直线一定相交.正确判断的个数是()A.4B.3C.2D.12.如图,∠1和∠2分别为直线l3与直线l1和l2相交所成角.如果∠1=62°,那么添加下列哪个条件后,可判定l1∥l2()A.∠2=118°B.∠4=128°C.∠3=28°D.∠5=28°3.若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1=∠2B.如果∠2=30°,则有AC∥DEC.如果∠2=45°,则有∠4=∠D D.如果∠2=50°,则有BC∥AE4.如图,下列条件:①∠1=∠2;②∠4=∠5;③∠2+∠5=180°;④∠1=∠3;⑤∠6=∠1+∠2;其中能判断直线l1∥l2的有()A.5个B.4个C.3个D.2个5.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邻的两个直角,如果它们有一条边共线,那么另一边互相()A.平行B.垂直C.共线D.平行或共线6.如图1,A、B两个村庄在一条河l(不计河的宽度)的两侧,现要建一座码头,使它到A、B两个村庄的距离之和最小.如图2,连接AB,与l交于点C,则C点即为所求的码头的位置,这样做的理由是()A.垂线段最短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D.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7.如图,①∠B+∠BFE=180°;②∠1=∠2;③∠3=∠4;④∠B=∠5.能判定AB∥EF 的条件有()A.1个B.2个C.3个D.4个8.下列画出的直线a与b不一定平行的是()A.B.C.D.二.填空题9.在同一平面内,直线a、b、c中,若a⊥b,b∥c,则a、c的位置关系是.10.如图,用直尺和三角尺作出直线AB、CD,得到AB∥CD的理由是.11.如图,共有组平行线段.12.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其中点B、D重合,若固定三角形AOB,改变三角板ACD的位置(其中A点位置始终不变),当∠BAD=时,CD∥AB.13.下列四种说法: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②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线段是平行线段;③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④在同一平面内,若直线AB∥CD,直线AB与EF相交,则CD与EF相交.其中,错误的是(填序号).14.如图:PC∥AB,QC∥AB,则点P、C、Q在一条直线上.理由是:.三.解答题15.如图所示,在∠AOB内有一点P.(1)过P画l1∥OA;(2)过P画l2∥OB;(3)用量角器量一量l1与l2相交的角与∠O的大小有怎样关系?16.如图,AD⊥BC于D,EF⊥BC于F,∠1=∠2,AB与DG平行吗?为什么?17.证明: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平行.18.如图1,已知AC∥BD,点P是直线AC,BD间的一点,连接AB,AP,BP,过点P作直线MN∥AC.(1)MN与BD的位置关系是什么,请说明理由;(2)试说明∠APB=∠PBD+∠P AC;(3)如图2,当点P在直线AC上方时,(2)中的三个角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如果成立,试说明理由;如果不成立,试探索它们存在的关系,并说明理由.19.如图,如果CD∥AB,CE∥AB,那么C,D,E三点是否共线?你能说明理由吗?20.如图,已知∠1+∠2=180°,∠3=∠B,求证:DE∥BC.21.如图,已知∠A=∠AGE,∠D=∠DGC.(1)求证:AB∥CD;(2)若∠2+∠1=180°,且∠BEC=2∠B+30°,求∠C的度数.22.将一副三角板中的两块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C按如图方式叠放在一起(其中,∠A=60°,∠D=30°;∠E=∠B=45°):(1)若∠DCE=35°,求∠ACB的度数;(2)猜想∠ACB与∠DC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请你动手操作,现将三角尺ACD固定,三角尺BCE的CE边与CA边重合,绕点C 顺时针方向旋转,当0°<∠ACE<180°且点E在直线AC的上方时,这两块三角尺是否存在一组边互相平行?若存在,请直接写出∠ACE角度所有可能的值(不必说明理由);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解: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也不重合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故①错误,②正确;在同一平面内,不平行也不重合的两条直线一定相交故,③错误,④正确.故正确判断的个数是2.故选:C.2.解:∠1=62°,要使l1∥l2,则需∠3=6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由图可知,∠2与∠3是邻补角,则只需∠2=180°﹣62°=118°,故选:A.3.解:∵∠CAB=∠DAE=90°,∴∠1=∠3,故A错误.∵∠2=30°,∴∠1=∠3=60°∴∠CAE=90°+60°=150°,∴∠E+∠CAE=180°,∴AC∥DE,故B正确,∵∠2=45°,∴∠1=∠2=∠3=45°,∵∠E+∠3=∠B+∠4,∴∠4=30°,∵∠D=60°,∴∠4≠∠D,故C错误,∵∠2=50°,∴∠3=40°,∴∠B≠∠3,∴BC不平行AE,故D错误.故选:B.4.解:①∵∠1=∠2不能得到l1∥l2,故本条件不合题意;②∵∠4=∠5,∴l1∥l2,故本条件符合题意;③∵∠2+∠5=180°不能得到l1∥l2,故本条件不合题意;④∵∠1=∠3,∴l1∥l2,故本条件符合题意;⑤∵∠6=∠2+∠3=∠1+∠2,∴∠1=∠3,∴l1∥l2,故本条件符合题意.故选:C.5.解:如图所示:不相邻的两个直角,如果它们有一条边共线,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那么另一边互相平行或共线.故选:D.6.解:由题意得,这样做的理由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选:C.7.解:①当∠B+∠BFE=180°时,由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得AB∥EF,故①符合题意;②当∠1=∠2时,由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DE∥BC,故②不符合题意;③当∠3=∠4时,由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AB∥EF,故③符合题意;④当∠B=∠5时.由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AB∥EF,故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能判定AB∥EF的有3个.故选:C.8.解:A.直线a与b不一定平行,故本选项符合题意;B.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得a∥b,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可得a∥b,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b,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二.填空题9.解:∵c∥b,a⊥b,∴c⊥a.故答案为c⊥a10.解:用直尺和三角尺作出直线AB、CD,得到AB∥CD的理由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答案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解:图中的平行线段有AD∥EF;BD∥EF;DE∥FB;DE∥FC;DF∥AE;DF∥EC;DE∥BC;DF∥AC;EF∥AB.共有9对.故答案为:9.12.解:如图所示:当CD∥AB时,∠BAD=∠D=30°;如图所示,当AB∥CD时,∠C=∠BAC=60°,∴∠BAD=60°+90°=150°;故答案为:150°或30°.13.解:∵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①错误;∵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线段可能在一条直线上,说两线段是平行线段不对,∴②错误;∵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③错误;∵在同一平面内,若直线AB∥CD,直线AB与EF相交,则CD与EF相交,正确,∴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③.14.解:∵PC∥AB,QC∥AB,∵PC和CQ都过点C,∴P、C、Q在一条直线上(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答案为: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三.解答题15.解:(1)(2)如图所示,(3)l1与l2夹角有两个:∠1,∠2;∠1=∠O,∠2+∠O=180°,所以l1和l2的夹角与∠O相等或互补.16.解:结论:AB∥DG.理由:∵AD⊥BC于D,EF⊥BC于F,∴AD∥EF,∴∠1=∠BAD,∵∠1=∠2,∴∠BAD=∠2,∴AB∥DG.17.解:已知:如图,AB∥CD,HI与AB,CD分别交于点M、N,EM,FN分别是∠AMH,∠CNH的平分线.求证:EM∥FN.证明:∵AB∥CD,∴∠AMH=∠CNH(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EM,FN分别是∠AMH,∠CNH的平分线,∴∠1=∠AMH,∠2=∠CNH,∴∠1=∠2,∴EM∥FN(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8.解:(1)平行;理由如下:∵AC∥BD,MN∥AC,∴MN∥BD;(2)∵AC∥BD,MN∥BD,∴∠PBD=∠1,∠P AC=∠2,∴∠APB=∠1+∠2=∠PBD+∠P AC.(3)答:不成立.它们的关系是∠APB=∠PBD﹣∠P AC.理由是:如图2,过点P作PQ∥AC,∵AC∥BD,∴PQ∥AC∥BD,∴∠P AC=∠APQ,∠PBD=∠BPQ,∴∠APB=∠BPQ﹣∠APQ=∠PBD﹣∠P AC.19.解:共线.因为过直线AB外一点C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AB平行,CD、DE都经过点C且与AB平行,所以点C、D、E三点共线.20.证明:∵∠1+∠2=180°(已知)∵∠1=∠4(对顶角相等)∴∠2+∠4=180°(等量代换)∴AB∥EF(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3=∠AD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3=∠B(已知)∴∠B=∠ADE(等量代换)∴DE∥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1.证明:(1)∵∠A=∠AGE,∠D=∠DGC,又∵∠AGE=∠DGC,∴∠A=∠D,∴AB∥CD;(2)∵∠1+∠2=180°,又∵∠CGD+∠2=180°,∴∠CGD=∠1,∴CE∥FB,∴∠C=∠BFD,∠CEB+∠B=180°.又∵∠BEC=2∠B+30°,∴2∠B+30°+∠B=180°,∴∠B=50°.又∵AB∥CD,∴∠B=∠BFD,∴∠C=∠BFD=∠B=50°.22.解:(1)∵∠ECB=90°,∠DCE=35°,∴∠DCB=90°﹣35°=55°,∴∠ACB=∠ACD+∠DCB=90°+55°=145°;(2)∠ACB+∠DCE=180°,理由:∵∠ACB=∠ACD+∠DCB=90°+∠DCB,∴∠ACB+∠DCE=90°+∠DCB+∠DCE=90°+90°=180°;(3)存在,当∠ACE=30°时,AD∥BC,当∠ACE=∠E=45°时,AC∥BE,当∠ACE=120°时,AD∥CE,当∠ACE=135°时,BE∥CD,当∠ACE=165°时,BE∥AD.。
七年级数学下同步练习册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同步练习册答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a81c7e0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f1.png)
七年级数学下同步练习册答案人教版七年级学生要仔细做人教版数学同步练习册的习题,出错要少,检查要多。
小编整理了关于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册的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七年级数学下同步练习册答案人教版(一)平方根第2课时基础知识1、 2、 3、 4、B C B B5、47、±58、±11 13/8 ±13/10 -0.59、比较大小能力提升解得x=2 2x+5=2×2+5=9 所以2x+5的算数平方根为311、解:6.75÷1.2=5.625 5.625的算数平方根约等于2.37cm12、解:设宽是x(x>0),长为4x 则4x²=25解得x=2.5 所以4x=10七年级数学下同步练习册答案人教版(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基础知识1、B2、C3、∠1 ∠3 ∠2 ∠6 AB CD EF4、∠C 内错∠BAE5、AB 内错6、题目略(1)∠ADC ∠EBG ∠HEB ∠DCG(2)∠ADC ∠ABE ∠AEB ∠ACD能力提升7、题目略(1)AB CD BE(2)AD BC AB(3)AB CD BC(4)AB CD BE8、∠A和∠B ∠A和∠D ∠D和∠C ∠B和∠C 共4对9、题目略(1)∠DEA同位角是∠C,内错角是∠BDE,同旁内角是∠A、∠ADE(2)∠ADE同位角是∠B,内错角是∠CED,同旁内角是∠A、∠AED探索研究10、证明:∵∠2=∠4(互为对顶角)∴∠1=∠2∴∠1=∠4∵∠2+∠3=180° ∠1=∠2∴∠1+∠3=180°∴∠1和∠3互补七年级数学下同步练习册答案人教版(三)平行线的判定第2课时基础知识1、C2、C3、题目略(1)AB C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 ∠EFB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108°5、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6、已知∠ABF ∠EFC 垂直的性质 A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已知 D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B CD 平行的传递性能力提升7、B 8、B9、平行已知∠CDB 垂直的性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DCB 等量代换已知∠DCB 等量代换 DE B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证明:(1)∵CD是∠ACB的平分线(已知)∴∠ECD=∠BCD∵∠EDC=∠DCE=25°(已知)∴∠EDC=∠BCD=25°∴DE∥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DE∥BC∴∠BDE+∠B=180° 即∠EBC+∠BDC+∠B=180°∵∠B=70° ∠EDC=25°∴∠BDC=180°-70°-25°=85°11、平行∵BD⊥BE∴∠DBE=90°∵∠1+∠2+∠DBE=180°∴∠1+∠2=90°∵∠1+∠C=90°∴∠2=∠C∴BE∥F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探索研究12、证明:∵MN⊥AB EF⊥AB∴∠ANM=90° ∠EFB=90°∵∠ANM+∠MNF=180° ∠NFE+∠EFB=180°∴∠MNF=∠EFB=90°∴MN∥FE。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判定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判定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78b03c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6d.png)
【分析】先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出BC⊥AB,再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出 ,再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得出 ,根据点O是AB的中点, cm,求出OD,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解:∵ 切⊙O于 ,
∴BC⊥AB,
∵DO⊥AB,
∴ ,
∴ ,
∵点O是AB的中点,
∴ ,
∴ ,
∵ c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OD=4cm,
∵OA=OD,
【详解】解:A、∵∠1=∠2,
∴AD 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BAD+∠ABC=180°,
∴AD 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3=∠4,
∴AD 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ABD=∠BDC,
∴AB 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熟记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是解题关键.
6.D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逐一判定即可.
【详解】解:A.由 不能推理出 ,故不符合题意;
B.由 不能推理出 ,故不符合题意;
C.由 不能推理出 ,故不符合题意;
D. ∵∠4+∠5=180°时能推出 ,又∵∠1=∠5,∴由 能推理出 ,故符合题意;
∴∠1=()
又∵AC⊥BC于C,EF⊥BC于F(已知)
∴EF ()
∴∠2=()
∴∠1=∠2()
13.如图,四边形ABCD中,∠A=∠C=90°,BE平分∠ABC,DF平分∠ADC,则BE与DF有何位置关系?试说明理由.
14.如图,已知AC⊥BC于点C,∠B=70º,∠ACD=20º.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习题(含答案及(2)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习题(含答案及(2)](https://img.taocdn.com/s3/m/c7a140f0ba1aa8114531d974.png)
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是同位角关系的是( )A.∠3和∠4B.∠1和∠4C.∠2和∠4D.不存在2.如图,与∠1互为同旁内角的角共有()个.A.1 B.2 C.3 D.43.已知∠1与∠2是同旁内角,若∠1=60°,则∠2的度数是( )A.60°B.120°C.60°或120°D.不能确定4.如图,按各组角的位置判断错误的是()A.∠1与∠4是同旁内角B.∠3与∠4是内错角C.∠5与∠6是同旁内角D.∠2与∠5是同位角5.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1与∠2是邻补角B.∠1与∠3是对顶角C.∠2与∠4是同位角D.∠3与∠4是内错角6.如图,与∠4是同旁内角的是( )A.∠1B.∠2C.∠3D.∠57.如图,能与∠a构成同旁内角的角有()A.5个B.4个C.3个D.2个二、填空题1.若平面上4条直线两两相交且无三线共点,则共有同旁内角________对.2.如图,与∠1是同位角的角是___,与∠1是内错角的角是___,与∠1是同旁内角的角是___.3.如图,如果∠2=100°,那么∠1的同位角等于______,∠1的内错角等于_____,∠1的同旁内角等于____.三、解答题1.如图,由∠1=∠2能判断AB∥DF吗?若不能判断AB∥DF,你认为还需要再添加一个什么样的条件?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解析:根据同位角的性质可得选项A中的∠1和∠2不是同位角;选项B中的∠1和∠3不是同位角;选项C中的∠1和∠4是同位角;选项D中的∠2和∠3不是同位角.故选B.2.C解析:根据AB和AC被BC所截得出∠2,根据BC和AC被AB所截得出∠CAB,根据DE和BC被AB所截得出∠EAB,即可得出答案.详解:与∠1互为同旁内角的是:∠CAB、∠2、∠EAB,共3个.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对同旁内角的定义的理解和运用,关键是能找出符合条件的所有情况,题目比较好,是一道比较容易出错的题目.3.D分析:同旁内角只有在两条线平行的情况下才是互补的.详解:两直线平行线,同旁内角互补.但是在不知道直线平行的情况下,同旁内角的关系是不确定的.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熟悉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4.C解析:试题分析:A、∠1和∠A是同旁内角,说法正确;B、∠3和∠4是内错角,说法正确;C、∠5和∠6不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截成的角,说法错误;D、∠2和∠5是同位角,说法正确.故选C.考点:1.同位角2.内错角3.同旁内角.5.D详解:解:∠3与∠4是同旁内角.故选:D6.C解析:根据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对顶角的定义逐个判断即可.详解:A、∠1和∠4是内错角,不是同旁内角,故本选项错误;B、∠2和∠4是同位角,不是同旁内角,故本选项错误;C、∠3和∠4是同旁内角,故本选项正确;D、∠4和∠5是邻补角,不是同旁内角,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对顶角的定义的应用,能熟记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对顶角的定义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7.A解析:如图有5个同旁内角,故选A.点睛:(1)“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都是平行线的性质的一部分内容,切不可忽视前提“两直线平行”,否则同位角,内错角不一定相等,同旁内角不一定互补.(2)从角的关系得到两直线平行,是平行线的判定;从平行线得到角相等或互补关系,是平行线的性质.二、填空题1.24解析:根据三线八角的特点,对四条直线产生的6个交点,两两一组进行分类求解即可.详解:解:如图所示观测点A和点B,同旁内角有2对;A和C有2对;A和D,没有同旁内角;A和E有2对;A 和F有2对.B和C有2对;B和D有2对;B和E有2对;B和F没有同旁内角.C和D有2对,C和E没有同旁内角,C和F有2对.D和E有2对;D和F有2对.E和F有2对.共有2×12=24对.故答案是:24.点睛:本题主要考察三线八角中的同旁内角,正确理解同旁内角和准确的分类是解题的关键.2.∠4 ∠2 ∠5解析:根据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特征(同位角形如“F”,内错角形如“Z”,同旁内角形如“U”)判断即可.详解:∠1与∠4的两条边组成“F”形的图案,故∠1的同位角是∠4;∠1与∠2的两条边组成“Z”形的图案,故∠1的内错角是∠2;∠1与∠5的两条边组成“U”形的图案,故∠1的同旁内角是∠5.故答案是:∠4;∠2;∠5点睛:本题主要考察三线八角中三种角的找法,正确区分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3.80° 80° 100°解析:试题根据图形可知,∠1的同位角与∠2互补,则∠1的同位角等于80°,∠1的内错角与∠2互补,则∠1的内错角等于80°,∠1的同旁内角与∠2是对顶角,则∠1的同旁内角等于100°.故答案为80°;80°;100°.三、解答题1.不能,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2不是AB,DF两条直线的内错角或同位角,不符合平行线的判定条件;如果∠CBD=∠EDB,则∠CBD+∠1=∠EDB+∠2,即∠ABD=∠FDB,满足AB∥DF的条件.详解:不能,添加条件:∠CBD=∠EDB,∵∠CBD=∠EDB,∠1=∠2,∴∠CBD+∠1=∠EDB+∠2,即∠ABD=∠FDB,∴AB∥DF.点睛:正确识别“三线八角”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正确答题的关键,不能遇到相等或互补关系的角就误认为具有平行关系,只有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才能推出两被截直线平行.。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课后练习题(含答案和概念)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课后练习题(含答案和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8f723446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22.png)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课后练习题(含答案和概念)试题部分一、选择题:1. 在下列各数中,3的相反数是()A. 3B. 3C. 0D. (3)2. 如果a<0,那么a()A. 大于0B. 小于0C. 等于0D. 无法确定3. 下列各数中,有理数是()A. √2B. √1C. 3.14D. π4. 下列各数中,2的倍数是()A. 3.5B. 4.8C. 5.6D. 6.95. 下列各数中,既是有理数又是无理数的是()A. 0B. 1C. 2D. 36. 下列各数中,不是2的倍数的是()A. 14B. 16C. 18D. 207. 下列各数中,2的绝对值是()A. 2B. 2C. 0D. (2)8. 如果a>0,那么a()A. 大于0B. 小于0C. 等于0D. 无法确定9. 下列各数中,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是()A. 0B. 1C. 1D. 210. 下列各数中,最小的数是()A. 5B. 3C. 1D. 0二、判断题:1. 相反数的和为0。
()2. 绝对值等于0的数是0。
()3.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4. 任何数乘以0都等于0。
()5. 两个负数相乘得到正数。
()6. 两个正数相加得到负数。
()7. 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等于0。
()8. 任何数的平方都是正数。
()9. 任何数的平方根都是正数。
()10. 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
()三、计算题:1. 计算:(3) + 7 = ?2. 计算:5 (2) = ?3. 计算:4 × 6 = ?4. 计算:24 ÷ (3) = ?5. 计算:| 5 | = ?6. 计算:3^2 = ?7. 计算:√(49) = ?8. 计算:2^3 × 3^2 = ?9. 计算:(4 3)^2 = ?10. 计算:(2 + 3) × (5 2) = ?11. 计算:4.8 ÷ 1.2 = ?12. 计算:3.14 × 2.5 = ?13. 计算:10 3.5 = ?14. 计算:| 7.2 | = ?15. 计算:5 × (6 2) = ?16. 计算:(8 ÷ 2) + 4 = ?17. 计算:9 + (3) 2 = ?18. 计算:7 × (4) ÷ 2 = ?19. 计算:12 ÷ (2 + 3) = ?20. 计算:2^4 ÷ 4 = ?四、应用题:1. 小华有5个苹果,他吃掉了其中的3个,请问他还剩下几个苹果?2.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请计算它的面积。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2 垂线 习题(含答案及解析)(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2 垂线 习题(含答案及解析)(1)](https://img.taocdn.com/s3/m/fdc1d371a0116c175e0e4812.png)
5.1.2 垂线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1.已知直线AB,CB,l在同一平面内,若AB⊥l,垂足为B,CB⊥l,垂足也为B,则符合题意的图形可以是()A.B.C.D.2.下列作图能表示点A到BC的距离的是( )A.A B.B C.C D.D3.如图,直线a//b,则直线a,b之间距离是()A.线段AB的长度B.线段CD的长度C.线段EF的长度D.线段GH的长度4.如图,∠ACB=90°,CD⊥AB,垂足为D,则下面的结论中,正确的有 ( )①BC与AC互相垂直;②AC与CD互相垂直;③点A到BC的垂线段是线段BC;④点C到AB的垂线段是线段CD;⑤线段BC是点B到AC的距离;⑥线段AC的长度是点A到BC的距离.A.2个B.3个C.4个D.5个5.如图所示,AC⊥BC与C,CD⊥AB于D,图中能表示点到直线(或线段)的距离的线段有()A.1条B.2条C.3条D.5条6.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点B到AC的垂线段是线段AB B.点C到AB的垂线段是线段ACC.线段AD是点D到BC的垂线段D.线段BD是点B到AD的垂线段7.如图,要把河中的水引到水池A中,应在河岸B处(AB⊥CD)开始挖渠才能使水渠的长度最短,这样做依据的数学知识是( )A.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B.点到直线的距离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D.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8.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CD,OF⊥AB,∠EOF=32°,则∠BOC的大小为( )A.120°B.122°C.132°D.148°9.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且AB⊥CD,若∠BOE=35°,则∠DOF=()A.65°B.45°C.35°D.55°二、填空题1.如图所示,在铁路旁边有一李庄,现要建一火车站,为了使李庄人乘火车最方便(即距离最近),请你在铁路旁选一点来建火车站(位置已选好),说明理由:_____.2.如图,把小河里的水引到田地A处就作AB⊥l,垂足为B,沿AB挖水沟,水沟最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图所示,计划把河水引到水池A中,先作AB⊥CD,垂足为B,然后沿AB开渠,能使所开的渠道最短,这样设计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图,在一块直角三角板ABC中,AB>AC的根据是_____.5.如图,经过刨平的木板上的两个点,能弹出一条笔直的墨线,而且只能弹出一条墨线,能解释这一实际应用的数学知识是_____.三、解答题1.读下列语句,并完成作图.()1如图1,过点P分别作OA、OB的垂线段PM、PN.()2如图2,①过点C,作出AB的垂线段CM;②过点A作出表示点A到BC的距离的线段AN.2.如图,点P是∠AOB的边OB上的一点.(1)过点P画OB的垂线,交OA于点C;(2)过点P画OA的垂线,垂足为H;(3)线段PH的长度是点P到______的距离,______是点C到直线OB的距离,线段PC、PH、OC这三条线段大小关系是______(用“<”号连接).3.如图,点P,Q分别是∠AOB的边OA,OB上的点.(1)过点P画OB的垂线,垂足为H;(2)过点Q画OA的垂线,交OA于点C,连接PQ;(3)线段QC的长度是点Q到的距离,的长度是点P到直线OB的距离,因为直线外一点和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所以线段PQ、PH的大小关系是(用“<”号连接).4.如图,在直线MN的异侧有A、B两点,按要求画图取点,并注明画图取点的依据.(1)在直线MN上取一点C,使线段AC最短.依据是______________.(2)在直线MN上取一点D,使线段AD+BD最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5.已知: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EO⊥CD于O.(1)若∠AOC=36°,求∠BOE的度数;(2)若∠BOD:∠BOC=1:5,求∠AOE的度数;(3)在(2)的条件下,请你过点O画直线MN⊥AB,并在直线MN上取一点F(点F与O不重合),然后直接写出∠EOF的度数.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即可.解:根据题意可得图形,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垂线,关键是掌握垂线的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2.B分析:由点到直线的距离知点A到BC的距离就是过A向BC作垂线所得垂线段的长度. 逐一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A.BD表示点B到AC的距离,故A选项错误;B. AD表示点A到BC的距离,故B选项正确;C. AD表示点D到AB的距离,故C选项错误;D. CD表示点C到AB的距离,故D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3.B解析:根据两直线的距离的定义即可判断.详解:∵a//b,CD⊥a,AD⊥b,∴直线a,b之间距离是CD的长度.此题主要考查两直线的距离,解题的关键是找到两直线间的垂线段.4.B分析:根据垂直定义和点到直线距离的定义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即可.详解:解:∵∠ACB=90°,∴AC⊥BC,故①正确;AC与DC相交不垂直,故②错误;点A到BC的垂线段是线段AC,故③错误;点C到AB的垂线段是线段CD,故④正确;线段BC的长度是点B到AC的距离,故⑤错误;线段AC的长度是点A到BC的距离,故⑥正确.故选B.5.D解析:试题表示点C到直线AB的距离的线段为CD,表示点B到直线AC的距离的线段为BC,表示点A到直线BC的距离的线段为AC,表示点A到直线DC的距离的线段为AD,表示点B到直线DC的距离的线段为BD,共五条.故选D.6.C解析: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结合图示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作出判断.详解:A、点B到AC的垂线段是线段AB,正确;B、点C到AB的垂线段是线段AC,正确;C. 点A到BC的垂线段是线段AD,故错误;D. 点B到AD的垂线段是线段BD,正确;故选C.本题考查了点到直线距离的概念,解题的关键是明确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7.D解析:根据垂线段的性质进行作答.详解:由题知,AB⊥CD,所以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垂线段的性质,熟练掌握垂线段的性质是本题解题关键.8.D解析:分析:由OE⊥CD,OF⊥AB,可得∠COE=90°, ∠BOF=90°;又由∠EOF=32°,可求出∠COF的度数,然后根据∠BOC=∠BOF+∠COF求出结论即可.详解:∵OE⊥CD,OF⊥AB,∠COE=90°, ∠BOF=90°,∵∠EOF=32°,∴∠COF=90°-32°=58°,∴∠BOC=∠BOF+∠COF=90°+58°=148°.故选D.点睛:题考查了垂线的定义和角的和差,若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为90°,那么这两条直线垂直,交点叫垂足.求出∠EOF=32°是解答本题的关键.9.D解析:∵AB⊥CD,∴∠BOC=90°,∵∠BOE=35°,∴∠COE=∠BOC-∠BOE=90°-35°=55°,∵直线EF和直线CD相交于点O,∴∠DOF=∠COE=55°.故选D.二、填空题1.垂线段最短解析:根据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上各点所连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可知,要选垂线段.2.垂线段最短解析:试题分析:点到直线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考点:垂线段的性质3.垂线段最短.分析:根据垂线段最短作答.详解:解:根据“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所有点的连线中,垂线段最短”,所以沿AB开渠,能使所开的渠道最短,故答案为“垂线段最短”.点睛:本题考查垂线段最短的实际应用,属于基础题目,难度不大.4.垂线段最短.解析:根据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作的垂线段最短可得.详解:∵AC⊥BC,∴AB>AC,其依据是:垂线段最短,故答案为:垂线段最短.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垂线段最短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作的垂线段最短.5.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解析:应用的数学知识是:过两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故答案为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三、解答题1.(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1)根据点到直线距离的作法利用直角三角尺分别作出即可;(2)分别过点C作CM⊥AB,AN⊥BC,注意要延长BC得出.详解:解:()1如图1所示:()2如图2所示.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点到直线的垂线作法以及钝角三角形中高线的作法,正确作出钝角三角的高线是解题关键.2.(1)见解析;(2)见解析;(3)OA , PC的长度, PH<PC<OC.解析:(1)利用三角板过点P画∠OPC=90°即可;(2)利用网格特点,过点P画∠PHO=90°即可;(3)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可以判断线段PH的长度是点P到OA的距离,PC是点C到直线OB的距离,根据垂线段最短即可确定线段PC、PH、OC的大小关系.详解:(1)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3) 线段PH的长度是点P到OA的距离,PC是点C到直线OB的距离,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PH<PC<OC,故答案为OA,PC,PH<PC<O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基本作图----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另外还需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才可解决问题.3.(1)画图见解析;(2)见解析;(3)直线OA,线段PH;PH<PQ.解析:(1)根据垂线的概念、结合网格特点作图即可;(2)根据垂线的概念、结合网格特点和线段的作法作图;(3)根据垂线段最短进行比较即可.详解:(1)如图,直线PH即为所求;(2)如图,直线QC即为所求;(3)线段QC的长度是点Q到直线OA的距离,线段PH的长度是点P到直线OB的距离,根据直线外一点和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可知PH<PQ,故答案为直线OA,线段PH;PH<PQ.点睛:本题考查了复杂作图和垂线段的性质,掌握基本尺规作图、得到复杂图形,连接垂线段最短是解题的关键.4.垂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析:(1)过A作AC⊥MN,AC最短;(2)连接AB交MN于D,这时线段AD+BD最短.详解:(1)过A作AC⊥MN,根据垂线段最短,故答案为垂线段最短;(2)连接AB交MN于D,根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答案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垂线段的性质和线段的性质,关键是掌握垂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5.(1)54°;(2)120°;(3)∠EOF的度数为30°或150°.解析:(1)依据垂线的定义以及对顶角相等,即可得∠BOE的度数;(2)依据平角的定义以及垂线的定义,即可得到∠AOE的度数;(3)分两种情况:若F在射线OM上,则∠EOF=∠BOD=30°;若F'在射线ON上,则∠EOF'=∠DOE+∠BON-∠BOD=150°.详解:解:(1)∵EO⊥CD,∴∠DOE=90°,又∵∠BOD=∠AOC=36°,∴∠BOE=90°-36°=54°;(2)∵∠BOD:∠BOC=1:5,∴∠BOD=16∠COD=30°,∴∠AOC=30°,又∵EO⊥CD,∴∠COE=90°,∴∠AOE=90°+30°=120°;(3)分两种情况:若F在射线OM上,则∠EOF=∠BOD=30°;若F'在射线ON上,则∠EOF'=∠DOE+∠BON-∠BOD=150°;综上所述,∠EOF的度数为30°或150°.故答案为(1)54°;(2)120°;(3)∠EOF的度数为30°或150°.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计算,对顶角,垂线等知识点的应用,关键是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同步训练:第五章5.2---5.4练习题含答案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同步训练:第五章5.2---5.4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ad8a83ad02de80d5d840bf.png)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同位角相等;②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④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两点间的线段;⑤已知同一平面内70AOB ∠=︒,30BOC ∠=︒,则100AOC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2.如图,已知,AB CD BC DA ==,下列结论:①BAC DCA ∠=∠;②ACB CAD ∠=∠;③//AB CD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0个B.1个C. 2个D.3个3.如图,在下列四个条件中,可得CE AB ∥的条件是( )A.23∠∠=B.4180ACD ∠∠︒+=C.14∠∠=D.2180BCE ∠∠︒+=4.如图所示,一个零件ABCD 只需要满足AB 边与CD 边平行就合格,现只有一个量角器,测得拐角120ABC ∠︒=,60BCD ∠︒=,那么这个零件是否合格( )A.合格B.不合格C.不一定D.无法判断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00米跑道的跑道线所在的直线是平行线B.马路的斑马线所在的直线是平行线C.若//a b ,//b d ,则a d ⊥D.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6.如图,12∠∠=,则直线AB CD ∥的是( )A. B.C. D.7.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行行驶,那么两个拐弯的角度是( )A.先向左转130°,再向左转50°B.先向左转50°,再向右转50°C.先向左转50°,再向右转40°D.先向左转50°,再向左转40°8.如图,点E 在BC 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 CD ∥的是( )A.12∠∠=B.34∠∠=C.B DCE ∠∠=D.180D DAB ∠∠︒+=二、填空题9.在同一平面内有三条直线,如果其中有且只有两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三条直线有且只有 个交点.10.如图所示,木工师傅用角尺画出工件边缘的两条垂线,则这两条垂线 .11.如图,要使CF BG ∥,你认为应该添加的一个条件是 .12.如图,70A ∠︒=,O 是AB 上一点,直线OD 与AB 所夹角82BOD ∠︒=,要使OD AC ∥,直线OD 绕点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度.13.已知,如图,ABC ADC ∠∠=,BF DE ,分别平分ABC ∠与ADC ∠,且13∠∠=.试说明:AB CD ∥.请根据条件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并在括号内注明理由.解:BF DE ,分别平分ABC ∠与ADC ∠, 112ABC ∴∠∠=,122ADC ∠∠=( ) ABC ADC ∠∠=,∴∠ ∠= .13∠∠=,2∴∠= (等量代换)∴ ∥ ( )三、解答题14.已知,如图,AD 是一条直线,160∠︒=,2120∠︒=.试说明//BE CF .参考答案1.答案:A①同位角不一定相等,错误;②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正确;③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错误;④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错误;⑤已知同一平面内70,30AOB BOC ∠=︒∠=︒,则100AOC ∠=︒或40︒,错误。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9285e3f5335a8103d22047.png)
123(第三题)ABCD 1234(第2题)12345678(第4题)ab c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练习题第一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 30 分)1、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是( )ABC D121212122、如图AB ∥CD 可以得到( )A 、∠1=∠2B 、∠2=∠3C 、∠1=∠4D 、∠3=∠4 3、直线AB 、CD 、EF 相交于O ,则∠1+∠2+∠3=( )A 、90°B 、120°C 、180°D 、140° 4、如图所示,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现给出下列四种条件: ①∠2=∠6 ②∠2=∠8 ③∠1+∠4=180° ④∠3=∠8,其中能判断 是a ∥b 的条件的序号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5、某人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方向与原来相 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 A 、第一次左拐30°,第二次右拐30° B 、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左拐130° C 、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右拐130° D 、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6、下列哪个图形是由左图平移得到的( )A B CDE (第10题)ABCD E F G H第13题ABCD(第7题)BD7、如图,在一个有4×4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网格中,阴影 部分面积与正方形ABCD 面积的比是( ) A 、3:4 B 、5:8 C 、9:16 D 、1:2 8、下列现象属于平移的是( )① 打气筒活塞的轮复运动,② 电梯的上下运动,③ 钟摆的摆动,④ 转动的门,⑤ 汽车在一条笔直的马路上行走A 、③B 、②③C 、①②④D 、①②⑤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B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C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这 条直线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