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及其利用单元练习题(含答案).docx
初中化学_燃料及其利用_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附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物质的燃烧产物,不会污染空气的是()A.柴油 B.氢气 C.硫 D.煤2、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A.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B.火柴梗着火点较高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3、为减少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北京市有大量清洁燃料公交车投入运营,其中清洁燃料车CNG的燃料是天然气,CGN的主要成分是()A..氢气B.一氧化碳C.甲烷D.二氧化碳4、宇宙飞船内充满了人造空气,可是宇航员在舱内划燃火柴后,火焰会马上熄灭,这是由于()A.舱内氧气不够B.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对流C.舱内温度过低D.没有达到着火点5、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爆竹集中在一个市场出售以便于管理B.面粉厂、纺纱厂、加油站均要严禁烟火C.在实验室点燃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之前,均要验纯D.控制助力车、摩托车的使用以减少空气的污染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或温度达到着火点就可以发生燃烧B.凡是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都是不能跟氧气反应的物质C.燃烧是一种化学现象,它不同于反应条件中的点燃或加热D.只要有发光、放热现象,就一定是燃烧7、一种新型绿色电池——燃料电池,是把H2、CO、CH4等燃料和空气不断输入,直接氧化,使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发电站。
这三种气体作为燃料的原因是()A.都是无毒、无害气体B.都可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C.燃烧产物均为二氧化碳和水D.均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燃烧不一定有火焰产生B.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C.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D.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9、日常生活中有①酒精②味精③液化石油气④食糖⑤面粉⑥食用油。
其中属于易燃易爆物的是()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⑥D.②④⑤10、我国正在推广使用乙醇汽油。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word版附答案)(word)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word版附答案)(word)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1.下列混合气体,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的是①氢气和空气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③氦气和氧气④天然气和氧气(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氢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②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
③氧气能支持燃烧,氦气不具有可燃性,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
④天然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故①④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
故选D。
2.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的松散一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是A.增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 D.降低了灯芯的着火点【答案】B【解析】【详解】A、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而不是增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错误;B、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故正确;C、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不能降低酒精的着火点,故错误;D、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不能降低灯芯的着火点,故错误。
故选B。
【点睛】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不会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3.据有人估计目前我国每年回餐桌的“地沟油”超过200万吨,消费者饮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地沟油”的主要危害物之一是黄曲霉素(化学式为C17H12O6),其毒性是砒霜的100倍,对热、酸、碱有一定的耐性.下列关于黄曲霉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高温烹调能使黄曲霉素转化为无毒物质B.黄曲霉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12克C.黄曲霉素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D.黄曲霉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7:12:6【答案】C【解析】【详解】A、根据生活常识黄曲霉素性质很稳定,加热不会被破坏,所以毒性很强,故A错误;B、根据黄曲霉毒素的化学式C17H12O6,其相对分子质量=12×17+1×12+16×6=312,由于是相对值,所以为无量纲量,单位为1,故B错误;C、根据黄曲霉毒素的化学式C17H12O6,可知它由C、H、O元素组成属于有机物,故C正确;D、黄曲霉毒素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12×17):(1×12):(16×6)=204:12:96=17:1:8;17:12:6是黄曲霉毒素中碳、氢、氧元素原子的个数比,故D错误。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1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1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1.下列混合气体,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的是①氢气和空气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③氦气和氧气④天然气和氧气(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氢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②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
③氧气能支持燃烧,氦气不具有可燃性,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
④天然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故①④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
故选D。
2.关于燃料及其利用的相关知识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B.将煤粉制成蜂窝煤,能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石油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答案】C【解析】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常表现出热量的变化,正确;B、将煤粉制成蜂窝煤,能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利于煤的充分燃烧,正确;C、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利用水气化吸热使纸箱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的原理,不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错误;D、石油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正确。
故选C。
点睛: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
3.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A.B.C.D.【答案】D【解析】【详解】A、图中标志是易燃物,与燃烧有关,故A错。
B、图中标志是禁止携带火种,与燃烧有关,故B错。
C、图中标志是易燃氧化物,与燃烧有关,故C错。
D、图中标志是节约用水,与燃烧无关,故D正确。
故选D。
4.小林査阅资料获得有关物质燃烧的新信息:①2Na+Cl2点燃2NaCl②2Mg+CO2点燃2MgO+C,由此形成以下认识,其中错误的是()A.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B.使用二氧化碳灭火有局限性C.反应①是化合反应D.反应①可用于工业生产大量食盐【答案】D【解析】【详解】A、钠能够在氯气中燃烧,镁能够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该选项说法正确;B、镁失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说明使用二氧化碳灭火有局限性,该选项说法正确;C、反应①两种反应物生成一种生成物,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D、钠在氯气中燃烧能够生成氯化钠,但是不能用于生产食盐,这是因为钠有强烈的腐蚀性,氯气有毒,并且生产成本很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燃料及其利用专题(含答案)(word)
燃料及其利用专题(含答案)(word)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1.下列混合气体,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的是①氢气和空气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③氦气和氧气④天然气和氧气(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氢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②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
③氧气能支持燃烧,氦气不具有可燃性,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
④天然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故①④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
故选D。
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不符合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热量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D.电解水时,与正极、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答案】C【解析】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A正确;B、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大量热,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B正确;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实验现象描述不与事实符合,应为“有无色气体生成”,故C错误;D、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出现白雾,说法正确,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D正确.故选C.3.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合理的是A.任何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叫燃烧B.物质燃烧一定要点燃C.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一条途径【答案】C【解析】A、任何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错误;B、物质燃烧不一定要点燃,如有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自然,错误;C、将煤块粉碎,增大了煤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燃烧更充分,正确;D、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无法改变,错误。
故选C。
4.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A、图中标志是易燃物,与燃烧有关,故A错。
燃料及其利用练习题(含答案)(word)
燃料及其利用练习题(含答案)(word)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1.下列关于保护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A.废旧电池中汞的回收可减少环境污染B.化工厂加高烟囱排放废气,防止酸雨C.使用车用乙醇汽油,防止温室效应D.用土填埋废弃塑料,防止白色污染【答案】A【解析】【详解】A. 汞是有毒的金属,废旧电池中汞的回收可减少环境污染,此选项正确;B. 化工厂加高烟囱排放废气,只是将废气排向高空,并不能除去废气,此选项错误;C. 乙醇中含有碳元素,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温室效应是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引起的,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并不能防止温室效应,此选项错误;D. 用土填埋废弃塑料,并不能除去废弃塑料,不能防止白色污染,此选项错误。
故选A。
2.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活性炭可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B.用水灭火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在碱性土壤中不能施用铵态氮肥D.金刚石可刻划玻璃、切割大理石【答案】B【解析】A、活性炭可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正确;B、对于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着火点是固定的,不能降低,错误;C、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产生氨气而降低肥效,故在碱性土壤中不能施用铵态氮肥,正确;D、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硬度最大的物质,故金刚石可刻划玻璃、切割大理石,正确。
故选B。
3.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的松散一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是A.增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 D.降低了灯芯的着火点【答案】B【解析】【详解】A、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而不是增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错误;B、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故正确;C、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不能降低酒精的着火点,故错误;D、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不能降低灯芯的着火点,故错误。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练习考试题及答案.doc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练习考试题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1.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A. 煤B. 汽油C. 氢气D. 天然气【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燃料和热量2.下列安全图标中,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答案】B难度:基础知识点:燃烧和灭火3.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 煤B. 石油C. 天然气D. 乙醇【答案】D难度:容易知识点: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4.采取正确的措施,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
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A. 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B. 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灭C. 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D. 汽车油箱着火——用水浇灭【答案】D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5.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B. 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C. 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D. 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机制炭评卷人得分【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燃料及应用单元测试6.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__________________的是()A. 白磷是可燃物,红磷不是可燃物B. 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C. 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它的着火点D. 实验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及隔绝氧气【答案】A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7.下列关于火灾、灭火和逃生的说法,正确的是()A. 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B. 在煤矿中采煤用火把照明C. 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D.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火场的浓烟中爬行逃生【答案】D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8.下列有关资源、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铜B. 石油炼制可得到汽油、煤焦油、航空煤油等C.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D. 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其他能源有氢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答案】D难度:容易知识点: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二、填空题(共4题)1.煤在空气中燃烧需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word版)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Zn:65 S:32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共40分)1.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最确切的是()A.燃烧一定是化合反应 B. 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不能燃烧C. 可燃物不进行点火是不可能燃烧的D. 燃烧是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2.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烟头在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A. 提供可燃物B. 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C. 提供氧气D.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3.下列灭火实例中,利用了“隔离可燃物”的原理的是()A、住宅着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着火处喷水B、烧菜时油锅着火迅速盖上锅盖C、实验时酒精不慎洒出并燃烧,通常用湿抹布盖灭D、发生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方的小片树林砍掉4.在煤矿的矿井里,为了防止瓦斯爆炸常采用的安全措施是()A、进矿井时先做灯火实验B、准备好灭火器材C、通风并严禁烟火D、戴装有活性炭的面具5.关于易燃和易爆物品的生产使用和运输储存方法不正确的是()A、存放时要露天存放,紧密堆积B、搬运取用时要轻拿轻放不能砸摔和撞击C、运输时,避开人口稠密区D、生产厂房、仓库等建筑物与周围建筑物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6.“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
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该产物化学式是()A、CH4O B、 CH2O2C、 C2H6O D、 C2H4O27.下列有关煤、石油、天然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们都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化石能源B、它们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C 、它们的蕴藏量是无限的 D、它们都是混合物8.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转化的例子,不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A、燃起篝火烘烤食物 B、太阳能热水器烧水C 、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D、煤燃烧发电9.选择燃料应考虑的因素是()①是否易于燃烧②是否生成污染气体③能释放多少热量④是否能稳定的燃烧⑤是否廉价⑥使用是否安全⑦是否容易储存和运输A、①③⑤⑦B、②④⑥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⑥⑦10.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A、甲烷和一氧化碳B、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11.从人类生存的环境考虑,未来用于汽车的理想燃料是()A、天然气B、汽油C、氢气D、脱硫煤12.汽车尾气中有多种有害物质,会造成污染,汽车尾气中的下列物质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A、一氧化碳B、碳氢化合物C、氮氧化物D、二氧化碳13.以下措施中,能减少酸雨产生的有效措施是()①少用煤炭做燃料②把工厂的烟囱升高③燃料脱硫④在已经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⑤利用太阳能开发氢能源A、①②③⑤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14.现有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氢气三种物质,按照它们的某种性质可以归为一类,下列跟上述三种物质属于同一类物质的是()A、COB、N2 C、SO2D、CO215.《人民日报》2007年5月28日报道:某市一酒楼因员工操作不当引发火灾,造成严重后果。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经典1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经典1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1.石油除主要含有碳、氢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的硫与氦等。
下列有关石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石油是可燃物B.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C.石油不能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D.油罐起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向油罐喷水,是为了降低石油的着火点【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选项石油是可燃物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石油不能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是正确的叙述;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油罐起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向油罐喷水,是为了降低温度到石油的着火点以下;故答案选择D。
2.如图为某一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3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O2CO2+H2OC.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数目都改变D.点燃X前,要先检验其纯度,以防止爆炸【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X是甲烷,Y是氧气,Z是二氧化碳,W是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4+2O2点燃CO2+2H2O。
【详解】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A错误;B、反应方程式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该方程式未配平,且缺少反应条件,故B错误;C、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分子的种类改变,分子的数目没有改变,故C错误;D、X是甲烷气体,具有可燃性,在点燃甲烷气体前,要检验其纯度,以防止爆炸,故D正确。
故选D。
3.人们在工作、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安全的是()A.液化石油气泄露时,立即关闭气瓶阀门并开窗通风B.霉变的花生先用水漂洗,再煮熟后食用C.酒精灯内的酒精洒出燃烧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D.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液化石油气泄露的处理方法:立即关闭气瓶阀门并开窗通风,不能使用电,正确;B、霉变的花生有致癌物,不能食用,做法不安全,错误;C、酒精灯引起火灾的处理方法:立即用湿抹布盖灭;正确;D、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防止伤人和引起火灾.正确。
初中化学-燃料和其利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物质的燃烧产物,不会污染空气的是() A.柴油 B .氢气C .硫 D .煤2、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A. 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B. 火柴梗着火点较高 C. 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 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3、为减少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北京市有大量清洁燃料公交车投入运营,其中清洁燃料车CNG 的燃料是天然气,CGN 的主要成分是()A. . 氢气 B . 一氧化碳 C. 甲烷 D . 二氧化碳4、宇宙飞船内充满了人造空气,可是宇航员在舱内划燃火柴后,火焰会马上熄灭,这是由于()A . 舱内氧气不够B . 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对流 C. 舱内温度过低 D. 没有达到着火点5、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 . 爆竹集中在一个市场出售以便于管理B . 面粉厂、纺纱厂、加油站均要严禁烟火C. 在实验室点燃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之前,均要验纯D . 控制助力车、摩托车的使用以减少空气的污染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或温度达到着火点就可以发生燃烧B . 凡是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都是不能跟氧气反应的物质C. 燃烧是一种化学现象,它不同于反应条件中的点燃或加热D . 只要有发光、放热现象,就一定是燃烧7、一种新型绿色电池——燃料电池,是把H 2、 CO、CH4等燃料和空气不断输入,直接氧化,使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被称为21 世纪的“绿色”发电站。
这三种气体作为燃料的原因是()A . 都是无毒、无害气体B . 都可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C. 燃烧产物均为二氧化碳和水 D . 均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 燃烧不一定有火焰产生B . 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C. 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D. 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9、日常生活中有①酒精②味精③液化石油气④食糖⑤面粉⑥食用油。
《燃料及其利用》考试题带解析.doc
《燃料及其利用》考试题带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2题) 1.一般情况下,下列不属于物质燃烧必需具备的条件是( )A .物质必需具有可燃性B .物质必需含有碳元素C .物质必需与氧气接触D .温度必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与氧气接触 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解答】解:根据燃烧要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与氧气接触 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知,物质燃烧与含碳元素无关,例如氢气不含碳元素,可以燃烧;因此A 、C、D 正确,B 不正确. 故选B .【点评】该题重点考查学生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并将知识灵活应用.难度:容易 知识点:燃料及应用单元测试2.下列及其解释不相符的是( )A .金属镁比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可燃物的性质不同B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能够剧烈燃烧﹣﹣﹣﹣﹣﹣﹣氧气含量不同C .蜂窝煤比煤块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与氧气接触面积不同D .火柴头向下比向上放置燃烧个剧烈﹣﹣﹣﹣﹣﹣﹣火柴头向上放置与氧气接触面积小【答案】【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根据燃烧剧烈程度与可燃物的性质、氧气含量、与氧气接触面积等有关分析.【解答】解:A 、金属镁比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是由于可燃物的性质(种类)不同,故错误;B 、物质的燃烧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故正确;C 、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故正确;D 、火柴梗水平放置或略向下放置时,火焰能够给火柴梗充分的加热,很容易使温度达到火柴梗的着火点;而火柴梗竖直向上放置时,火焰不能给火柴梗充分的加热,不容易使温度达到火柴梗的着火点,不容易燃烧,故错误;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难度:中等 知识点:燃烧和灭火3.下列灭火的方法及其所依据的原理不相符的是( )A.房屋着火时,用水灭火;﹣﹣﹣﹣﹣水能够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B.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隔绝空气C.油锅着火时,倒入准备好的凉菜;﹣﹣﹣﹣﹣﹣﹣﹣降低油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D.森林着火时,及时在火焰蔓延的方向砍倒一些树木形成隔离带;﹣﹣﹣﹣﹣隔离燃烧物【答案】【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灭火的方法有: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将燃烧着的可燃物与空气隔离;使用冷却剂,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解答】解:A、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会发生改变,房屋着火时,用水灭火,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灭火,故方法与原理不相符;B、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隔绝了空气,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不具备燃烧的条件而灭火,故方法与原理相符;C、油锅着火时,倒入准备好的凉菜,使可燃物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灭火,故方法与原理相符;D、森林着火时,及时在火焰蔓延的方向砍倒一些树木形成隔离带,隔离燃烧物灭火,故方法与原理相符;故选A.【点评】熟记灭火的方法:隔绝空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隔离可燃物.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4.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答案】【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科学探究.【分析】A、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二者都不燃烧,无法说明任何问题;B、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C、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限制的条件不同,不能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D、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空气.【解答】解:A、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二者都不燃烧,无法说明任何问题,故不符合题意;B、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符合题意;C、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限制的条件不同,不能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不符合题意;D、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空气,而不是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进行对比试验验证物质的某种性质时要注意控制的变量要相同,否则无法比较验证.难度:中等知识点:燃料及应用单元测试5.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C.厨房煤气管道漏气,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D.洒在实验桌上的少量酒精着火,迅速用湿布盖灭【答案】【考点】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A、根据防止触电的情况判断;B、根据燃烧的条件判断;C、根据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及防护措施判断;D、根据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入手;【解答】解:解:A、为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再用水灭火,故A正确;B、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相当于增加空气,使燃烧更加旺盛,故B错误;C、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会使室内空气流动,可以降低可燃性气体的浓度,使混合气体达不到爆炸极限,故C正确;D、酒精失火,最便捷的扑火方法是用湿抹布盖灭,这样既可以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又可以隔绝空气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D正确.故选B.【点评】“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要注意燃烧爆炸的条件和防护措施.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6.能证明可燃物燃烧的两个必要条件的环保方案是(吸入P2O5对人体健康有害)()A. B.C. D.【答案】【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二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解答】解:A、实验过程中,白磷燃烧起来,红磷不能燃烧,能够证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不能证明燃烧是否需要氧气,同时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B、实验过程中,烧杯上面的白磷燃烧起来,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能够证明白磷燃烧需要氧气参加,不能证明是否需要达到着火点,同时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C、实验过程中,白磷燃烧起来,红磷不能燃烧,能够证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不能证明燃烧是否需要氧气,同时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不能扩散到空气中,比较环保.D、实验过程中,Y形管中的白磷燃烧起来,红磷不能燃烧,证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Y形管中的白磷能够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证明白磷燃烧需要氧气参加.由分析可知,D选项既能证明可燃物燃烧的两个必要条件,又比较环保.故选:D.【点评】通过对比实验,可以判断可燃物燃烧需要那些条件,因此要重视对比实验,学会分析实验,为培养思维能力奠定基础.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7.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A.B.C.D.【答案】【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专题】公共标志型.【分析】解答本题可根据图中常见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爆炸品标志,故选项错误.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放鞭炮标志,故选项错误.C、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选项错误.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常见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8.煤、石油和天然气是我们目前生活、生产使用的主要能源.关于对这些燃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它们都属于混合物B.它们都是不可再生能源C.燃烧后的生成物会污染空气、形成酸雨和造成温室效应D.它们燃烧都将热能转化成化学能【答案】【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专题】化学与能源;化学知识生活化;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煤、石油、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蕴藏量有限,不可再生.【解答】解:A、煤、石油、天然气它们都属于混合物,故说法正确;B、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在地球上的蕴藏量都是有限的,是不可再生能源,故说法正确;C、化石燃料燃烧能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会污染空气、形成酸雨和造成温室效应,故说法正确;D、化石燃料燃烧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热能,故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化石燃料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难度:容易知识点: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9.下列产品是以石油为原料制得的是()A.焦炭 B.染料 C.塑料 D.煤气【答案】【考点】石油加工的产物.【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根据煤和石油综合利用制成的产品解答本题,焦炭是煤加工的产品,塑料、药物、汽油是石油的加工产品.【解答】解:化学科技工作者将石油进一步加工制造成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药物、农药、炸药、化肥、染料、供动物用的蛋白质、洗涤剂等.煤可以加工制成焦炭、煤焦lC、根据石油的形成和燃烧产物判断.D、根据煤的形成和燃烧产物判断.【解答】解:A、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①热值高,②可再生,③产物是无污染的水,所以正确.B、天然气是古代的海洋生物经若干年复杂的变化形成的,不可再生,且燃烧可产生少量空气污染物,所以错误.C、石油是古代的海洋生物经若干年复杂的变化形成的,不可再生,且燃烧可产生大量空气污染物,所以错误.D、煤是古代植物经若干年复杂的变化形成的,不可再生,且燃烧可产生大量空气污染物,所以错误.故选A.【点评】能源、信息、材料、环境是当今世界四大首要问题,在能源危机日趋严重的今天,它既是社会热点,也是化学考查的热点,特别是氢能的分类、优点、制取方法、方案评价、技术困难和前景等.难度:容易知识点:燃料及应用单元测试11.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是()选项ABCD实验设计实验目的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与温度达到着火点证明铁生锈是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A.A B.B C.C D.D【答案】【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电解水实验;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及碳酸的酸性证明方法分析,B、根据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析;C、要研究燃烧的条件,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做对比实验;D、证明铁生锈的条件,还缺少一个没有水存在的对比实验.【解答】解:A、将二氧化碳倒入盛水的塑料瓶中,拧紧瓶盖后瓶子变瘪,只能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或和水反应,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应该通过加入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证明,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所以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能达到实验目的;C、铜片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只能证明燃烧与温度是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有关,不能证明是否需要氧气,需要在盛热水的烧杯里放适量的红磷,故不能达到目的;D、铁生锈是铁与水、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图示实验只能说明铁在水中不易生锈,应补充一个铁钉不与水接触的实验即在干燥的空气中,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些验证实验的设计成功的关键,以及控制变量法的正确应用,难度较大,关键是明确各实验的原理.难度:中等知识点:燃料及应用单元测试12.绿色化学”能实现零排放(即反应物中的原子都转变为生成物).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不同的比例可以合成不同的有机化工原料.根据零排放的要求,以CO和H2合成的有机物不可能是()A.甲醇(CH4O) B.甲醛(CH2O) C.乙醇(C2H5OH)D.乙酸(C2H4O2)【答案】【考点】绿色化学.【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微观模型的类比;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合反应的定义和特点判断,主要是利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其数目比保持不变分析判断.【解答】解:“绿色化学”能实现零排放,即反应物中的原子利用率达到100%,也就是说反应类型一般是化合反应,且反应后产物中的各原子数目比不变,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不同的比例反应,可假定反应时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m:n,则只要各选项中的化学式能化为形式(CO)m(H2)n,都是正确的.A、甲醇(CH4O)可变为(CO)1(H2)2,所以正确.B、甲醛(CH2O)可变为(CO)1(H2)1,所以正确.C、乙醇(C2H5OH)不能化为形式(CO)m(H2)n,所以错误.D、乙酸(C2H4O2)可变为(CO)2(H2)2,所以正确.故选C.【点评】“绿色化学”的核心是从源头消除污染,实现零排放,即反应物中的原子利用率达到100%,也就是说反应类型一般是化合反应,唯一的生成物即是产品.难度:中等知识点:燃料及应用单元测试二、填空题(共6题)1.能源与我们生活、生产关系非常密切;物质①氢气②一氧化碳③、天然气④石油⑤酒精是我们初中化学学过的物质;回答下列问题:(1)它们都可以用作燃料,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2)氢气是一种理想的能源,目前并没有推广使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3)比较洁净的化石燃料燃烧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4)将石油在不同温度下加热能够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下列物质的制取方法和上述原理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A、分离液体空气制取氧气B、电解水制取氢气C、隔绝空气加热煤制取煤焦油.【答案】【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书写化学方程式;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1)①氢气②一氧化碳③、天然气④石油⑤酒精都具有可燃性.(2)根据现在制取氢气的成本和贮存条件考虑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3)比较洁净的化石燃料是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4)常温下的石油是液态的,汽油、柴油、煤油等的沸点不同,可以在不同温度下利用分馏的方法从石油中分馏出汽油、柴油、煤油等许多石油产品.【解答】解:(1))①氢气②一氧化碳③、天然气④石油⑤酒精都具有可燃性,都可以用作燃料.故填:它们具有可燃性.(2)现在制取氢气的成本较高,氢气贮存、运输不安全,这都是导致氢气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故填:制造成本高、贮存困难.(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故填:CH4+2O2CO2+2H2O.(4)将石油在不同温度下加热能够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是利用沸点不同.A、分离液体空气制取氧气,主要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采用加压、降温的方法使空气液化,然后再蒸发掉氮气,就能得到大量氧气,故正确;B、电解水制取氢气是利用化学变化得到氢气,故错误;C、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的过程叫做煤的干馏,也叫煤的焦化.煤隔绝空气受强热时,有气体生成,其成分为煤焦油、焦炉气、氨水等物质.反应完毕后的黑色固体物质叫焦炭.因此此过程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察的知识的较多,并且有一定的难度,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解答.难度:中等知识点:燃料及应用单元测试2.可燃物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1)写出铁丝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2)从燃烧条件的角度考虑,火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3)将铁丝绕城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4)流程C中铁丝没有全部燃烧完将熄灭了;从灭火的原理角度考虑,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氧气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分析】燃烧的条件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结合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以及灭火的原理来分析解答.【解答】解: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有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1)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故填:3Fe+2O2Fe3O4;(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一端绕一根火柴的作用是引燃铁丝,故填:引燃铁丝;(3)为了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便于铁丝燃烧,可将铁丝绕成螺旋状;故填: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4)铁丝燃烧耗尽了集气瓶内的氧气,所以铁丝没有燃尽就熄灭了;故填:缺少氧气.【点评】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缺一不可,灭火时,只要消灭其中的一个条件,就可达到灭火的目的.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3.煤中含有C、H、O、S、N等元素,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溶于雨水会形成__________________;通常利用石灰浆吸收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书写该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考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溶于水后会形成酸雨;根据信息写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解答】解:煤燃料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气体污染物,这些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石灰浆(氢氧化钙)吸收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生成亚硫酸钙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Ca(OH)2+SO2═CaSO3↓+H2O.故答案为:酸雨;Ca(OH)2+SO2═CaSO3↓+H2O.【点评】本题主要从环保的角度对化石燃料使用造成的危害进行了考查,难度不大,需要多加记忆.难度:容易知识点:燃料及应用单元测试4.如图是探究甲烷中含有碳元素的实验;回答:(1)烧杯内壁涂抹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2)在烧杯内壁上发生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3)验证甲烷中含有碳元素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考点】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科学探究.【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进行分析及书写化学方程式.【解答】解:(1)甲烷燃烧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为验证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烧杯内壁涂抹的物质是石灰水.(2)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3)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结合CH4+2O2CO2+2H2O,因生成物中的二氧化碳含碳元素,反应物为氧气和甲烷,即可推知甲烷中含有碳元素,所以验证甲烷中含有碳元素的理论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故答案为:(1)石灰水.(2)CO2+Ca(OH)2═CaCO3↓+H2O.(3)质量守恒定律.【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燃烧等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难度:中等知识点: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5.图书、精密仪器着火时,通常利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二氧化碳灭火器喷射出来的液体二氧化碳能够使燃烧物火焰熄灭.该灭火过程利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根据液态二氧化碳气化需要吸收热量和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并且不支持燃烧分析.【解答】解:液态二氧化碳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笼罩在可燃物的表面,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答案为:液态二氧化碳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笼罩在可燃物的表面,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灭火.【点评】解答此题时应用灭火的原理: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或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灭火的方法都是根据这三点分析解决.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6.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某同学在探究过氧化钠性质时,做了如图实验:用棉花包住少量的过氧化钠固体放在石棉网上,然后向棉花上滴加3~4滴水;发现:棉花剧烈燃烧起来.小明根据燃烧的条件,对该反应做出了大胆猜想:(1)该实验说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__(吸热或者发热)反应.(2)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一定有__________________生成,所以棉花燃烧得剧烈.(3)取反应后的固体少许溶于水中,然后滴加2~3滴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变成了红色;据此小明推断出了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生成物.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书写化学方程式;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科学探究.【分析】(1)根据题中信息进行分析;(2)棉花燃烧得剧烈,说明有助燃性的物质生成;(3)根据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进行分析;根据题中的叙述找出反应物、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解答】解:(1)棉花包住少量的过氧化钠固体放在石棉网上,然后向棉花上滴加3~4滴水;发现棉花剧烈燃烧起来,该实验说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填:放热.(2)棉花燃烧得剧烈,说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一定有氧气生成,故填:氧气.(3)取反应后的固体少许溶于水中,然后滴加2~3滴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变成了红色,说明生成了显碱性的物质,因此可推断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据此可知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故填:2Na2O2+2H2O═4NaOH+O2↑.【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题中所给的知识和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难度:中等知识点:燃料及应用单元测试三、综合题(共2题)1.经过初中化学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很多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氢气等,它们化学性质即相似也相异;如图是鉴别这几种气体的实验方法:(1)它们的化学性质存在很大的差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流程,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物质C燃烧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物质的鉴别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分析】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一氧化碳、甲烷和氢气具有可燃性,燃烧产物分别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水,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氧气能支持燃烧,一氧化碳、甲烷和氢气具有可燃性,燃烧产物分别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水,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分别插入燃着的木条,A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则A为二氧化碳;E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则E为氧气;BCD能燃烧,说明BCD是一氧化碳、甲烷和氢气中的一种;在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的烧杯,无水珠生成的是一氧化碳;有水珠生成的是氢气和甲烷;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原气体是甲烷,不变浑浊的原气体是氢气.(1)它们的化学性质存在很大的差异,原因是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2)A为CO2,D为CO.(3)物质C燃烧,即氢气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新人教版九年级上第7章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新人教版初中化学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常需要采取一些安全措施.下列措施不当的是()A. 人居社区配置消防设备和设置消防通道B. 严禁旅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车C. 加油站、面粉厂附近严禁烟火D. 夜晚发现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答案】D【解析】解: A、人居社区配置消防设备和设置消防通道,利于防止火灾和火灾火场逃生,所以正确.B、易燃、易爆物易燃烧或爆炸,旅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车有危险,所以正确.C、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加油站、面粉厂附近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汽油蒸气和面粉粉尘,点燃后可能爆炸,所以正确.D、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开灯可能产生电火花引燃混合气体,发生爆炸,所以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 D.2.最近黑龙江七台河东风煤矿发生了重大爆炸事故,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据悉事故原因是因为矿中煤仓附近煤尘和“瓦斯”含量过高所引起,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此次爆炸一定不是因为煤尘引起,因为煤尘的着火点较高,不易燃烧B. 此次爆炸一定是因为“瓦斯”引起的,因为它是可燃性气体,而跟煤尘无关C. “瓦斯”的主要成分是\ CH_4气体,矿工进旷时应用明火险查其含量D. 煤尘和“瓦斯”都属可燃物,跟空气混合后很可能引起煤矿矿井爆炸【答案】D【解析】解: A、粉尘易燃烧也有可能爆炸,发生危险,故错误.B、粉尘与瓦斯都有可能遇火发生爆炸,是造成危险的因素.故错误.C、明火检查易引起瓦斯的爆炸,因此不可冒险操作,故错误D、煤尘和“瓦斯”都属可燃物,跟空气混合遇明火很可能会引起爆炸,发生危险,故正确.故选 D3.野炊时,小华发现簧火的火焰很小,于是他将木柴架空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是()A. 方便添加木柴B. 升高木柴的温度【答案】C【解析】野炊时,小华发现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他将木柴架空一些,是利用了增大了木材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木材燃烧更旺,4.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 石油B. 乙醇C. 煤D. 天然气【答案】B【解析】 A、石油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习题含有参考答案
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习题含有参考答案人教九上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一、选择题。
1、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 ℃,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 )A.Q点B.N点C.P点D.M点2、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乘电梯逃离火灾现场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C.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D.火场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3、要让木柴燃烧得更旺,通常要架空些,这样做的目的是()A.加快散热的速度B.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5、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A.煤B.石油C.天然气D.氢气6、下图是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氢气的主要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A.甲:检查气密性B.乙:加入锌粒C.丙:产生氢气D.丁:收集氢气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除去CO中的CO2,可通过紫色石蕊溶液B.利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隔绝氧气C.加热薄铜片的两侧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观察到滤纸碎片先燃烧D.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要调大炉具的进风口8、近几年我国勘探发现了庆城大油田和垦利6﹣1油田等,取得重大突破。
下列有关石油的叙述错误的是()A.石油的炼制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中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B.石油是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复杂变化而形成的一种液态纯净物C.石油的用途不只是作燃料,还有其它综合利用D.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可减少尾气污染9、如图所示为实验室模拟粉尘爆炸实验。
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下列干燥的粉末,点燃蜡烛,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肯定观察不到爆炸现象的是()A.煤粉B.面粉C.镁粉D.大理石粉10、在“构建节约型社会”的今天,下列做法符合这种精神的是()A.电视机只用遥控器关机而未断开电源B.洗手的时候,用洗手液搓手时水龙头不必关C.教室中使用电灯做到人走灯灭D.一次性筷子方便卫生,应大力推广使用11、以下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是()A.将一小块兵兵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B.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C.汽油、柴油失火立即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D.将燃着的蜡烛用烧杯倒扣到桌面上12、1992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 )A.设法使着火的油井与空气隔绝B.设法阻止石油的喷射C.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D.设法降低石油进口的温度13、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A.天然气B.氢气C.酒精D.乙醇汽油14、“倡导绿色出行,拒绝雾霾”,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A.出行提倡使用私家车B.不使用一次性筷子C.节约用水、用电D.提倡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二、填空题。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真题(带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真题单选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C.燃料充分燃烧,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D.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的利用,可以缓解面临的化石能源危机答案:BA、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说法正确;B、在化学反应中不是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缓慢氧化、酸碱中和反应等也会放出热量,说法不正确;C、燃料充分燃烧,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说法正确;D、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的利用,可以缓解面临的化石能源危机,说法正确。
故选B。
2、碳及碳的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古代用墨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C.扶贫工作组在某村利用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二氧化碳使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答案:BA、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但分子的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相同,故B错误,符合题意;C、甲烷燃烧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变成了电能,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能与水结合成碳酸,碳酸显酸性,才使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掌握正确的灭火方法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
下列灭火方法错误的是A.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时,用锅盖盖灭B.扑灭森林火灾时,把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移走C.实验室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D.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答案:CA、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时,用锅盖盖灭扑灭,是隔绝空气灭火,不符合题意;B、森林火灾时,把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移走,可以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C、实验室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防止发生火灾,符合题意;D、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隔绝空气,并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检测题及答案.doc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检测题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15题)1.下列变化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A.沼气池中产生甲烷B.煤和石油形成C.石油分馏得到汽油D.煤干馏得到焦炭【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下列反应发生时吸收热量的是( )A.C+O2CO2B.Mg+2HCl===MgCl2+H2↑C.CaO+H2O===Ca(OH)2D.CO2+C2CO【答案】D难度:容易知识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3.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B.清除可燃物C.降低酒精的着火点D.使温度降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答案】A难度:基础知识点:燃烧和灭火4.为防止面粉加工厂发生爆炸,应张贴的标志是( )【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5.据报道: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将于2016年6月下旬在海南文昌发射。
火箭采用了液氧煤油发动机等新技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液氧是助燃剂B.煤油是燃料C.液氧是混合物D.煤油是混合物【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6.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有是( )A.纸张不可燃B.乙醇汽油属于混合物C.活性炭可以将硬水软化D.可用打火机检查天然气是否泄漏评卷人得分【答案】B难度:基础知识点:燃料和热量7.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C.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D.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8.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时,做法错误的是( )A.拨打119火警电话B.室内电器着火,未切断电源,用水灭火C.不能逃生时,应沉着应对,等待救援D.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9.认识燃烧原理可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B.只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C.把木柴架空,可使木柴更充分接触空气而燃烧得更旺D.用嘴吹蜡烛,蜡烛熄灭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燃料和热量10.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的热水只是起提高温度的作用B.图2中的白磷换成红磷也会有同样的现象C.图1中的实验不能比较红磷和白磷着火点的高低D.图1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答案】D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11.我国“十二五”规划对“低碳经济”给予政策支持,实现“低碳经济”的一种策略是节能。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1.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可把混合气体通过()A.炽热的炭层B.灼热的氧化铜C.澄清石灰水D.水【答案】B【解析】【详解】A.二氧化碳能与炽热的炭层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B.一氧化碳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一氧化碳不与石灰水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下列关于CO和CO2说法正确的是A.CO2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B.CO可以作燃料C.用闻气味的方法能够区别CO2和CO D.CO能用于人工降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是CO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B.CO具有可燃性;C. CO2和CO均是无色无味的气体D.经过压缩的固体CO2能升华吸热,使环境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
考点: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3.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B.汽油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不是可燃物C.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详解】A、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隔绝了空气,故不符合题意;B、汽油是可燃物,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汽油的着火点,故不符合题意;C、可燃物着火点是可燃物自身的性质,是一个固定的值,不会发生变化;消防员用水扑灭火,是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目的,故不符合题意;D、开挖隔离带可隔离可燃物,从而有效防止森林大火蔓延,故符合题意。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练习题(含答案)(word)1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练习题(含答案)(word)1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1.环境、能源和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硫的产生主要原因是煤的大量燃烧B.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它不可能成为未来的新能源C.氢气极易燃烧,燃烧的产物是水,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D.化石燃料面临被耗尽的危险,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新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答案】B【解析】【详解】A、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正确;B、可燃冰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它可能成为未来的新能源,错误;C、由于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多,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制取氢气的原料丰富,可以用水来制取,所以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正确;D、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面临被耗尽的危险,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新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正确。
故选B。
2.小林査阅资料获得有关物质燃烧的新信息:①2Na+Cl2点燃2NaCl②2Mg+CO2点燃2MgO+C,由此形成以下认识,其中错误的是()A.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B.使用二氧化碳灭火有局限性C.反应①是化合反应D.反应①可用于工业生产大量食盐【答案】D【解析】【详解】A、钠能够在氯气中燃烧,镁能够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该选项说法正确;B、镁失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说明使用二氧化碳灭火有局限性,该选项说法正确;C、反应①两种反应物生成一种生成物,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D、钠在氯气中燃烧能够生成氯化钠,但是不能用于生产食盐,这是因为钠有强烈的腐蚀性,氯气有毒,并且生产成本很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3.下列有关空气及空气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A.工业上采用分离空气的方法制取O2,此方法是化学变化B.N2可做保护气是因为N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C.CO2能灭火,只利用了CO2的化学性质D.CO和H2均有还原性、可燃性和毒性【答案】B【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是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燃料及其利用练习题基础、提高、难题_汇总(含答案)(word)1
燃料及其利用练习题基础、提高、难题_汇总(含答案)(word)1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1.下列关于保护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A.废旧电池中汞的回收可减少环境污染B.化工厂加高烟囱排放废气,防止酸雨C.使用车用乙醇汽油,防止温室效应D.用土填埋废弃塑料,防止白色污染【答案】A【解析】【详解】A. 汞是有毒的金属,废旧电池中汞的回收可减少环境污染,此选项正确;B. 化工厂加高烟囱排放废气,只是将废气排向高空,并不能除去废气,此选项错误;C. 乙醇中含有碳元素,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温室效应是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引起的,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并不能防止温室效应,此选项错误;D. 用土填埋废弃塑料,并不能除去废弃塑料,不能防止白色污染,此选项错误。
故选A。
2.如图为某一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3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O2CO2+H2OC.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数目都改变D.点燃X前,要先检验其纯度,以防止爆炸【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X是甲烷,Y是氧气,Z是二氧化碳,W是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4+2O2点燃CO2+2H2O。
【详解】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A错误;B、反应方程式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该方程式未配平,且缺少反应条件,故B错误;C、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分子的种类改变,分子的数目没有改变,故C错误;D、X是甲烷气体,具有可燃性,在点燃甲烷气体前,要检验其纯度,以防止爆炸,故D正确。
故选D。
3.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起来,用湿布盖灭是为了隔绝氧气B.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C.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D.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是为了隔离可燃物【答案】B【解析】【详解】A、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湿布盖灭是为了隔绝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最新《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1
最新《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1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1.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可把混合气体通过()A.炽热的炭层B.灼热的氧化铜C.澄清石灰水D.水【答案】B【解析】【详解】A.二氧化碳能与炽热的炭层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B.一氧化碳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一氧化碳不与石灰水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合理的是A.任何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叫燃烧B.物质燃烧一定要点燃C.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一条途径【答案】C【解析】A、任何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错误;B、物质燃烧不一定要点燃,如有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自然,错误;C、将煤块粉碎,增大了煤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燃烧更充分,正确;D、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无法改变,错误。
故选C。
3.乙醇俗称酒精,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液体,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
医疗上常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作消毒剂。
下列有关乙醇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质与溶剂的氢原子个数相等时,溶质与溶剂分子的个数比为1:3B.乙醇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乙醇分子中质子与电子的数目不相等D.乙醇溶液溶质的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共九个原子组成的【答案】A【解析】【详解】乙醇溶液中的溶质是乙醇,溶剂是水。
最新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word版附答案)
最新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word版附答案)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1.2019年3月28日上午,生态环境部召开2019年3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表示,截至27日10时,事故点下风向1公里出现苯超标现象,2公里和3.5公里处各项污染物浓度均低于标准限值。
下列有关苯(C6H6)的说法正确的是A.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B.苯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C.苯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1D.每个苯分子里含有3个氢分子和3个氧分子【答案】B【解析】【分析】C H,属于有机物。
苯的化学式为66【详解】⨯⨯=,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A、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6)12:1故A不正确;C H,则苯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故B正确;B、苯的化学式为66⨯⨯=,故C不正确;C、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6)12:1D. 每个苯分子里含有6个氢原子和6个碳原子,故D不正确。
故选B。
2.中学生应该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加油站内禁止接打手机B.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C.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浓硫酸中【答案】A【解析】A、加油站内空气中漂浮着大量的可燃性的气体,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接打手机会产生电火花,所以应该杜绝一切明火,正确;B、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以防发生火灾,错误;C、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降低了食品的质量,错误;D、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方法是:必须将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液体,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
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错误。
故选A。
3.学习小组对燃烧条件探究作如下性改进,得出的结论不正确有是()A.图1中热水仅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B.图2可能会出现其中一支试管胶塞弹出C.图3中有白磷的试管气球反应结束后会变得更瘪D.实验说明可燃物燃烧必需接触氧气和温度达着火点【答案】A【解析】【详解】A、图1中热水不仅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还能升高白磷的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选项错误;B、图2中a管中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燃烧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同时消耗氧气,管内压强变小,塞子不会弹出;b管内温度低于红磷的着火点,红磷不燃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练习题( 含答案 )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1.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 CO和 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B.金刚石、石墨、碳60 由于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它们的性质存在明显差异C. CO 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 CO2用于人工降雨、灭火D. CO 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危及生命【答案】 A【解析】【详解】A 、 CO 和 C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B、金刚石、石墨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C、 CO 具有还原性、可燃性,可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用于人工降雨、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D、 CO 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危及生命,正确;故选: A 。
2.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合理的是A.任何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叫燃烧B.物质燃烧一定要点燃C.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一条途径【答案】 C【解析】A、任何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错误;B、物质燃烧不一定要点燃,如有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自然,错误;C、将煤块粉碎,增大了煤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燃烧更充分,正确;D、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无法改变,错误。
故选 C。
3.据有人估计目前我国每年回餐桌的“地沟油”超过200 万吨,消费者饮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地沟油”的主要危害物之一是黄曲霉素(化学式为C17H12O6),其毒性是砒霜的100倍,对热、酸、碱有一定的耐性.下列关于黄曲霉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高温烹调能使黄曲霉素转化为无毒物质B.黄曲霉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12 克C.黄曲霉素是由C、H、 O 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D.黄曲霉素中 C、 H、 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7:12: 6【答案】 C【解析】【详解】A、根据生活常识黄曲霉素性质很稳定,加热不会被破坏,所以毒性很强,故 A 错误;B、根据黄曲霉毒素的化学式C17H12O6,其相对分子质量=12× 17+1 × 12+16=×6312,由于是相对值,所以为无量纲量,单位为1,故 B 错误;C、根据黄曲霉毒素的化学式 C17H12O6,可知它由 C、 H、 O 元素组成属于有机物,故 C 正确;D、黄曲霉毒素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12×17):( 1×12):( 16×6)=204:12: 96= 17: 1: 8;17: 12:6 是黄曲霉毒素中碳、氢、氧元素原子的个数比,故D错误。
故选: C。
4.2019 年 3 月 30 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县发生森林大火,火灾夺走了30 位救火英雄的生命。
下列关于森林火灾应急处理措施或原因不合理的是()A.砍掉或清理大火面前的干枯树枝、树叶等可燃物,达到隔离可燃物的目的B.火灾初期,可选用覆土法,达到隔绝空气的目的C.飞机播撤干冰,达到降低可燃物着火点的目的D.紧急疏散火灾周围地区的人群及贵重物品,达到减少损失的目的【答案】 C【解析】【分析】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详解】A、发生火灾时砍掉或清理掉大火前面的树枝等可燃物,可以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 A 正确;B、覆土法,可达到隔绝空气的目的,故 B 正确;C、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变,故 C 不正确;D、紧急疏散火灾周围地区的人群及贵重物品,达到减少损失的目的,故 D 正确;故选C。
【点睛】灭火的原理有:清除可燃物、使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隔绝氧气。
5.下列知识的归纳中,有错误的一组是()影响环境的物质化学之最A ①造成煤气中毒的气体﹣﹣COB①最清洁的燃料﹣﹣氢气SO2、 NO2②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②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金刚石③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CO2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元素C 物质的组成或结构关系D现象的解释:──①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温度升高,①金刚石和石墨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原子变大②钠原子和钠离子──质子数相同②糖是甜的,醋是酸的:分子不同,性质③ CO、 CO2──每个分子中氧原子个数不同不同③汽油洗油污:利用乳化作用A. A B. B C. C D. D【答案】 D【解析】【分析】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详解】A、造成煤气中毒的气体是 CO,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SO2、 NO2,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CO2,故 A 正确;B、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 B 正确;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因为碳原子排列不同,故形态不同,硫原子和硫离子质子数相同,都属于硫元素,CO、 CO2每个分子中原子个数不同,故 C 正确;D、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是因为温度升高,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汽油洗油污是溶解,故 D 错误。
故选D。
【点睛】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但不是酸性气体,汽油洗油污是溶解,而洗洁精洗去油污是乳化作用。
6.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C.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则能使酚酞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D.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答案】 B【解析】【分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
【详解】A、氧化物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C2H5OH,故 A 不正确;B、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只要破坏燃烧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故 B 正确。
C、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则能使酚酞变红的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 C 不正确;D、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如水汽化吸热,故 D 不正确。
故选B。
【点睛】灭火方法: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7.根据右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B.现象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C.现象②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均高于80℃D.现象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现象①白磷与氧气接触,燃烧;② 白磷没与氧气接触,不燃烧;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正确;B、现象①白磷燃烧,而水温是80℃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正确;C、由上分析可知现象③ 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80℃,错误;D、现象①③中,白磷、红磷都与氧气接触,而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正确;选C。
【点睛】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才可以:1、有可燃物;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8.化学就在生活中,以下对生活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补铁酱油:酱油中含有铁单质B.轮胎爆炸: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C.食物腐败: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有害物质D.用碳素笔写档案:碳与O2能发生反应【答案】 C【解析】【详解】A、补铁酱油中的铁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 A 选项说法错误;B、轮胎爆炸,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 B 选项说法错误;C、食物腐败,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有害物质,故 C 选项说法正确;D、用碳素笔写档案,碳素墨水的主要成分是碳,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故 D 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点睛】C。
掌握碳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基本性质、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关于燃料及其利用的相关知识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B.将煤粉制成蜂窝煤,能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石油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答案】 C【解析】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常表现出热量的变化,正确;B、将煤粉制成蜂窝煤,能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利于煤的充分燃烧,正确;C、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利用水气化吸热使纸箱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的原理,不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错误; D、石油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正确。
故选C。
点睛: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
10.甲烷和水反应可制备水煤气(混合气体),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B.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C.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D.反应中氢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答案】 C【解析】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甲烷和水,生成物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H2O CO+3H2。
A、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正确;B、由上述分析可知,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正确; C、由上述分析可知,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3,错误; D、反应前的氢元素存于在水和甲烷中,是以化合态存在,反应后的氢元素存在于氢气中,是以游离态存在,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反应中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明确每个模型表示的含义,这是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
11.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B.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力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C.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答案】 B【解析】【详解】A、物质的着火点是可燃物本身的属性,故加入菜叶是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A 选项错误;B、蜂窝煤的多孔可以增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得煤燃烧的更充分,减少资源的浪费及环境的污染, B 选项正确;C、高层建筑起火,千万不能乘电梯,因为建筑起火很可能造成断电,而且电梯间的通道往往是浓烟和火焰的集中的地方, C 选项错误;D、酒精能和水任意比例混合,用水只会增大火的燃烧面积,反而更危险,正确做法是用湿抹布或者细沙盖灭, D 选项错误。
选B。
12.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木材着火用水浇灭-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B.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消除和隔离可燃物C.用扇子扇煤炉,越扇越旺-供给燃烧所需的充足氧气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答案】 A【解析】试题分析: A.木材着火用水浇灭-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是错误的叙述;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B.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消除和隔离可燃物是正确的叙述;C.用扇子扇煤炉,越扇越旺 -供给燃烧所需的充足氧气是正确的叙述;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是正确的叙述;故选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