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教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教案)

导读:导语:

这位诗人我们并不陌生,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人被称为“诗圣”,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同情人民疾苦,创作了大量的反映下层艰苦生活的诗篇。与李白并称“李杜”,但在艺术上能否与李白相提并论?

闻一多先生的评价:

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闻一多先生我们都很熟悉,是位学者,同时也是个浪漫的富有激情的诗人,他做出如此高的评价,自有他的道理。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看一下杜甫能否当得起这句赞语: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3.杜甫生平

以三十五岁为界:

三十五岁前:(712-745)

壮游生活,二十岁漫游吴越;二十五岁,齐赵之游;三十三岁,结识李白,同游宋中,北上齐鲁。

此时杜甫一腔豪气,满怀雄心:“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饮酣视八极,俗物皆茫茫。”

三十五岁后:

(一)三十五到四十四岁十年长安生活(746-755)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有时

不得不寄食朋友,卖药都市。

(二)四十五岁到四十八岁陷安史乱中

四十五岁,授河西县尉,没有接受,不久改任右卫府兵曹参军。

四十六岁,避“安史之乱”,携家北走至鄜州,得到肃宗即位灵武的消息,便只身北向延州,半路被叛军俘虏,押往长安。第二年,冒死逃见天子,在凤翔被授予左拾遗。

因房琯事,几乎问死,后放还鄜州探亲。

在长安过了七个月的安定生活。

四十七岁,房琯被贬,受到牵连,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四十八岁,弃官而走,

(三)四十九岁到五十九岁漂泊西南

①四十九岁,于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

开始漂泊西南十一年(760-770)的生活

公元770年逝于舟中,终年五十九岁。

这就是这位伟大诗人简略而艰辛的一生:四方飘泊穷愁潦倒,忠爱朝廷,忧患苍生。那么,艺术成就究竟如何?还是那个问题:能够与李白相提并论?

文学作品大约可分为两类:山峰与河谷。山峰:极高的艺术成就,是公认的佳作,就像山峰矗立,谁都会承认它的艺术价值。河谷:艺术技巧并不十分出色,但在那作品中写下的是一代人的梦想、一个民族所走过的路,也许时代背景换了,不能再产生它在当时那个时代所产生的巨大的震撼力,就像那河谷,有时不免随着河流的消失而干涸。

河谷似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并不少见。比如戴望舒,《雨巷》写得是那样空灵而唯美。待到日军入侵,挺身而出,关在狱中,备受折磨摧残,狱中所作,艺术技巧并不高明。(《我用残损的手掌》),但深深的感动后人。面对民族的苦难与血泪,义无返顾,出来战斗,这才是大写的人。至于怎样理解诗,要不要用诗表现出来,是另外一回事,有的人坚持做人的节操,但多数情况下把诗作为纯粹的艺术追求,而有的人则同时用诗来传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社会现实的深沉的关注与思考,比如杜甫。

可与白居易作比较:

白:推己以利人

杜:苦己以利人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古人中为民代言的诗不少,但作姿态的多,出自儒家理念(民本思想)的多。而杜甫饱经磨难,小儿子饿死,真正发自内心的血性同情,又能超越一己之悲哀,将他深广的同情投向整个大地,整个苦难中的民族。所以梁启超称之为“情圣”,王国维亦说“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无高尚伟大之人格,亦无高尚伟大之文章。”

但这还不是杜甫的全部,杜甫在后人心中不仅仅诗河谷似的伟大诗人,更重要的他还是一座山峰似的伟大诗人,一座后人无法绕过的山峰。

我们来看他的作品: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初春小雨,如烟如雾,在天地之间弥漫飘散。而一种春之生机,正是随着这如烟如雾的小雨降临万物,他用了一个“润”字;因为雨是在在夜里,随着春风无声无息地弥漫飘散,他用了一个“潜”字;这一“潜”“润”,便把初春夜雨之神传出来了。

下面我们看几首杜甫的代表作:《蜀相》《登高》《登岳阳楼》,我们按时间顺序来说。

一.《蜀相》

这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时所作。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为何要“寻”,诸葛亮在老杜心中为何如此之重?回想三国那段历史,诸葛亮做出了何等事业!为何?风云际会,得遇明主。主对臣,尊之爱之;臣对主,忠之敬之。老杜呢?忠肝义胆,苍天可鉴,却漂泊沦落。这是对个人的感伤,此中还有对社稷苍生的关怀。当时,北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一心系念国家的杜甫多么希望能有英雄再现,救民于水火。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如掩去“自”“空”二字,画面鲜亮、美好。春草青青,黄鹂婉转。加上“空”“自”,顿生伤心。此中有三层意味:春草青青,冬去春来;黄鹂婉转,夕去朝来。草木年年依旧,英雄却已湮没在历史的风尘中。在这天地自然的永恒面前,人生、功业何其短促!此其一;再言自身,满腹经纶化作一腔心事,可又向谁诉说?这里只有春草,

只有黄鹂,只有青青,只有婉转,而不解人事。此其二;草木无情,哪里理会人世沧桑?只有人看着春草年年转绿,才会触发光阴流逝、斯人不归的感慨。以景之无情衬人之有情。此其三。这“自”“空”二字下得如何,无须多论。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二句从大处着眼,写诸葛亮的才德,括尽一生。亮初隐居隆中,刘备三次往见,恳求出山相助,《出师表》。天下计,天下大计。指《隆中对》所言:东连孙权,北抗曹操,西取刘璋。亮佐刘备开基创业,后辅刘禅济美守成,故云两朝开济。《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病笃,谓亮曰:‘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初,亮自表后主曰:‘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即所谓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此联当中,作者充满了感叹、敬仰。“英雄”兼指古往今来天下一切有志于为振兴国家民族而奋斗的人物。这一联概括了英雄们由诸葛亮的赍志而没而产生的强烈共鸣,道出了他们壮志未酬、功业夭折的无穷遗恨。中唐王叔文改革失败,念着这两句诗,唏嘘泣下。北宋抗金名将宗泽临死时无限感慨地吟着这两句诗,三呼“过河”而逝。鲁迅先生曾说过:“我们生于大陆,早营农业,遂历受游牧民族之害,历史上满是血痕,却竟支撑以至今日,其实是伟大的。”农业民族相比于善于骑射的游牧民族,在武力上稍逊一筹,但是先进的文明却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