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益资生丸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益资生丸
【方剂组成】18味
党参(炒) 600g 茯苓 300g 甘草(制) 100g 山药 300g
白术(炒) 600g 白扁豆(炒) 200g 芡实 300g 莲子 200g
山楂(炭) 400g六神曲400g麦芽(焦) 300g 薏苡仁 600g
陈皮400g 黄连70g 泽泻 70g 豆蔻 70g 广藿香 100g
桔梗 100g
【功能主治】健脾开胃,消食止泻。

用于脾虚不适,胃虚不纳,神倦力乏,腹满泄泻。

脾虚处方:18味此方为好
人参45克,茯苓30克,白术45克,山药30克,薏苡仁22.5克,莲子肉30克,芡实22.5克,甘草15克,陈皮30克,麦芽30克,神曲30克,白豆蔻12克,桔梗15克,藿香15克,川黄连6克,砂仁22.5克,白扁豆22.5克,山楂22.5克
健脾益气的食疗方法
生活中,经常的见到有人有精神困倦、四肢软弱、气短懒言、头昏自汗、食欲不振、胃胀隐痛、便溏腹泻、舌质淡苔白等症状,不明就里的说,这人身体太虚弱了。

西医检查说,这是患有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贫血、白细胞减少症等疾病。

而中医的理论则说这是脾虚气弱所引起的,治疗当以健脾益气
为主。

健脾益气的中药很多,常用的有人参、党参、白术、山药、大枣、茯苓、薏苡仁、莲米、芡实等。

民间认为,脾虚气弱者,药补不如食补,而且,有大量的药膳配方散寸与民间,其中,大多是食、药两用的原料,如:糯米、黄花菜、蕈类、鸡、鹌鹑、羊奶、葱、蒜、豆豉等,按照中华饮食制作方法,调配出药膳,用来健脾益气比如有名的参枣米饭、益脾饼、山药饼、茯苓包子、山药面、大枣粥、红枣炖兔肉等,都是具有健脾益气功能的药膳。

下面介绍几款常用的健脾益气药膳。

益脾糕:
备料:红枣,干姜,鸡内金(俗称鸡盒皮),面粉,白糖,发面适量。

制作:干姜、红枣、鸡内金放入锅内,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20分钟,去渣留汁。

其中,红枣也可去核、去皮后揉入面团。

面粉、白糖、酵母放入盆内,加药汁,清水适量,揉成面团。

待面团发酵后,做成糕坯。

将糕坯上笼用武火蒸15分钟至20分钟即成。

每日1次,作早餐食用。

羊肉萝卜汤:
备料:羊肉,萝卜,苹果,碗豆,香菜、胡椒粉、盐、醋各少许。

制作:羊肉洗净,切成半寸见方的肉块,香菜洗净切成段待用。

羊肉、碗豆、苹果、姜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一小时,再放萝卜块煮熟,放盐,芜荽即成。

用醋蘸食。

胡椒猪肚:
备料:白胡椒,猪肚。

制作:将胡椒研碎,放入洗净的猪肚内,并在猪肚内装入少量水,然后用线扎紧,放砂锅内小火炖至烂熟,加精盐、香料调味后食用。

每2天服1次,连服5次。

鲫鱼糯米粥:
将鲫鱼去肠杂后与糯米同煮粥,早晚食用,有健脾益气之功效。

肾气虚的表现症状为倦怠乏力、双腿发沉、滑精早泄,尿后滴沥不尽、小便频繁,腰膝酸软,听力减退,气短,四肢不温,脉细弱等。

可以服用金匮肾气丸、济生肾气丸或五子衍宗丸。

肾气虚指肾气虚肾脏功能减弱。

肾之阴阳俱虚,肾气化生不足,症见滑精早泄,尿后滴沥不尽,小便次数多而清,腰膝酸软,听力减退,气短,四肢不温,脉细弱等,治以补肾为主。

肾气虚食疗
枸杞猪心
配方:枸杞子10克,鲜猪心1个。

制法:将猪心和枸杞子一起文火煮1小时左右,加少许盐调味。

功效:补肾纳气。

用法:佐餐食用。

核桃人参饮
配方:核桃仁20克,人参6克,生姜3片,冰糖少许。

制法:将核桃肉、人参、生姜加水适量一同煎煮,取汁200毫升,加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温肾纳气,止咳化痰。

用法:不拘时饮用。

柚子鸡
配方:柚子1~2个,雄鸡1只(约1000克)。

制法:将柚子肉放人洗净的鸡腹内,然后将鸡放入搪瓷锅中,加入清水1500毫升及适量葱、姜、黄酒、盐,再将搪瓷锅放入盛有水的锅内,隔水炖熟。

功效:补益脾肾,化痰止咳。

用法:每2周1次,连服3次,佐餐食用。

冰糖麻雀
配方:麻雀2只,冰糖15~20克。

制法:麻雀洗净放入碗中,加冰糖及60~100毫升清水,隔水炖熟即可。

功效:益气温肾,宣肺止咳。

用法:每日1次,早晚均可食用。

5~7日为1个疗程。

健脾方剂
组成】太子参、丹参各30克,白术、茯苓各15克,陈皮、赤芍、麦冬各12克,制半夏、五味子各9克,炙甘草6克。

【功用】健脾益气,活血化痰。

【主治】冠心病。

症见:胸骨后闷痛,或心前区不适,伴头晕、乏力、心慌、气短、劳累后加重。

舌质暗淡、苔薄白,脉弦细【方解】该方六君子甘温益气,健脾和胃,理气蠲痰为主。

麦冬、五叶子益气养阴为辅,佐以活血化瘀之丹参、赤芍通补兼施,共奏健脾益气养心,和胃化痰通络之效
【点评】本病在发病过程中与脾胃病相互影响,在证候上合并出现。

故用健脾益气为主之健脾益气汤以治之。

气虚重者加党参、黄芪;阳虚重者加仙灵脾、桂枝;痰湿壅盛,偏寒者加远志、制南星。

本方来源于河南省新乡医学院,他们曾用本方治疗冠心病30例,结果:纳差,腹胀、腹泻、乏力,水肿等脾虚相关证候转正常的18例,好转9例,无效的3例。

心绞痛疗效显效10例,改善15例,基本无效3例,心电图疗效显效10例,改善11例,无变化9例.
补气虚食品:牛肉、鸡肉、猪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枣、鲫鱼、鲤鱼、鹌鹑、黄鳝、虾、蘑菇等。

可经常交替选服。

气虚忌食物品:山楂、佛手柑、槟榔、大蒜、苤蓝、萝卜缨、芫荽(香菜)、芜菁(大头菜)、胡椒、荜拨、中指、紫苏叶、薄荷、荷叶;
忌食或少食:荞麦、柚子、柑、金橘、金橘饼、橙子、荸荠、生萝卜、地骷髅、芥菜、薤白、君达菜、砂仁、菊花、茶叶及烟酒。

相应膳食:怀山百合莲子汤;参药煨乳鸽;五香牛肉;花生米大枣烧猪蹄
归脾丸功用为健脾养心,益气补血。

多在补脾气虚,心血虚。

脾阳虚应服用附子理中丸为上。

验方
1、【辨证】肝郁气滞,胃失和降,经脉闭阻。

【治法】舒肝和胃,活血通经。

【方名】舒肝活血通经汤。

【组成】炙香附10克,吴萸连6克,姜川朴6克,紫丹参15克,川楝肉10克,炙元胡6克,桃仁6克,枳实6克,当归12克,丹皮10克,半夏10克,赤白芍各6克,焦三仙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瞿文楼方。

2、【辨证】气血两虚。

【治法】调补气血,健脾益肾。

【方名】加减八珍汤。

【组成】党参12克,茯苓9克,白术9克,当归9克,桂枝9克,川芎9克,熟地15克,鸡血藤15克,制附块6克,干姜6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朱南荪方。

3、【辨证】肝郁气滞。

【治法】疏肝解郁,利气调经。

【方名】四物逍遥汤。

【组成】柴胡9克,当归9克,川芎9克,香附9克,延胡索9克,桃仁9克,红花9克,赤芍12克,生地12克,青皮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朱南荪方。

4、【辨证】气滞血瘀。

【治法】活血理气。

【方名】活血汤。

【组成】桃仁9克,红花9克,归尾9克,泽兰9克,白芍9克,香附9克,陈皮9克,牛膝9克,益母草12克,丹参30克,柴胡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孙一民方。

5、【辨证】瘀血阻滞。

【治法】活血通络。

【方名】尖花汤。

【组成】两头尖10克,凌霄花6克,茜草根6克,茺蔚子6克,延胡索6克,酒当归6克,酒川芎15克,酒丹参15克,艾叶5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施今墨方。

6、【辨证】血虚肾亏。

【治法】养血益阴,补肾填精。

【方名】四二五合方。

【组成】当归9克,川芎3克,白芍9克,熟地12克,覆盆子9克,菟丝子9克,五味子9克,车前子9克,牛膝12克,枸杞子15克,仙茅9克,仙灵脾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刘奉五妇科经验》。

7、【辨证】肝肾精枯,气血亏甚。

【治法】气血双补,兼滋肝肾。

【方名】益气补冲汤。

【组成】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神12克,当归9克,熟地12克,黄芪9克,枸杞子9克,菟丝子9克,炙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中医妇科治疗学》。

8、【辨证】气血虚弱,心脾郁结。

【治法】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兼清肝热。

【方名】加味归脾汤。

【组成】当归3克,茯苓3克,白术3克,炙黄芪3克,龙眼肉3克,远志3克,炒酸枣仁3克,木香1.5克,炙甘草0.9克,人参3克,柴胡2克,山栀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正体类要》卷下。

一、四物汤的原始配方
四物汤出自《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古书里所讲的四物汤标配是36克。

到现在经历上千年,配方剂量一般不完全照搬古方。

配方:当归9克川芎6克白芍9克熟地12克
二、四物汤的现代配方及功效
由于古代流传下来的四物汤一直认为是妇科千金方,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认为四物汤只有女人可以喝。

实际上,四物汤同样用于男士,比如补血方面,同样有效。

结合现代人的体质以及药材性状,配以不同的剂量,可以将四物汤配置成以下几种功效的滋补品(本配方系成都中医附院80多岁退休老中医赐方):
1、补血、养血、活血化瘀
配方:当归20克川芎9克白芍12克熟地15克
2、补肝、益肾
配方:当归15克川芎10克白芍15克熟地20克
3、女人养颜、延缓衰老
配方:当归25克川芎6克白芍10克熟地15克
4、调经安胎(加味四物汤)
配方:当归20克川芎9克白芍12克熟地15克益母草12克黄芩10克砂仁12克
说明:加上益母草、黄芩及砂仁等,效果更佳。

黄芪生脉饮
西洋参或高丽参10g(另炖)、麦冬15g、五味子10g、山萸肉20 g、当归10g、川芎10g、丹参15g。

【功用】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涩滑脱
【主治】肺气虚馁,气阴不足
【特征】肺气大虚,气促上喘,汗出而息不续,命在须臾
中医学的脾脏与解剖学脾脏的概念不同,脾的功能也更宽泛。

概括讲,脾主运化,能化生气血,维持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转输;脾主运化水湿,维持人体水液的正常代谢;脾主统摄血液,维持血液循行于经脉之中
而不溢出脉外。

脾还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

同时,脾发挥这些功能依赖脾气,而脾气有上升的特点。

因此,人若平素体虚,或疲劳、思虑过度,或饮食不节,或大病久病失养,或冒雨涉水,或过吃生冷寒凉及辛辣厚味等,均可伤脾或困脾,使脾的功能无法发挥,形成脾虚。

临床上,脾虚常见有四证:
1.脾气虚:主要表现为脾功能减弱,机体失于充养,如食少纳呆,食后脘腹不适甚至胀痛,气短懒言,倦怠无力,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肌肉瘦削或虚浮等,舌淡苔白,脉缓弱。

一般为脾虚轻症,多见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贫血、重症肌无力等疾病过程。

治宜健脾益气,可酌选用人参健脾丸、参苓白术丸等。

2.脾阳虚:主要表现为脾虚日久,机体呈虚寒状态,如食少纳呆,脘腹胀满冷痛,喜温喜按,大便溏薄清稀,每因受寒或饮食不慎而发作或加剧。

口淡不渴,气怯形寒,四肢不温,或周身浮肿,或妇女带下稀白等,舌淡或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或滑,脉弱或沉迟无力。

一般为脾虚日久发展或过食生冷寒凉或肾阳不足而来,多见于慢性结肠炎、慢性痢疾、消化性溃疡、慢性肾炎等。

治宜温中健脾,可酌选附子理中丸、小建中汤、大建中汤等。

3.脾虚气陷:主要表现为气机下陷或脏器下垂,如脘腹坠胀,食后尤甚,便意频频,大便溏泄,或便后脱肛,或子宫脱垂,常伴有食少纳呆,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乏力,气短声怯,头晕目眩等。

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

一般为脾虚日久或久病而来,多见于慢性腹泻、慢性痢疾、
胃下垂、长期低热、低血压、脱肛、重症肌无力等疾病过程。

治宜益气升阳,可酌选补中益气丸、升阳益胃汤等。

4.脾不统血:主要表现为脾虚而兼见慢性出血,如面色萎黄或苍白,食少纳呆,气短懒言,倦怠无力,便血、尿血、肌衄、齿衄、鼻衄、月经过多等慢性出血等,舌淡,苔白,脉细弱。

一般为脾虚日久或久病而来,多见于上消化道出血等出血性疾病过程。

治宜补脾益气摄血,可酌选归脾丸、八珍丸、黄土汤等。

各药方的用法和相关资料整理
大剂参附汤:对于脑血栓患者,脱证先用大剂参附汤(人参和附子各60g 以上并浓缩)救急,然后可用补阳还五汤加四逆汤治之。

补阳还五汤中的生黄芪必须用至120g,药方:生黄芪120g,当归尾6g,赤芍药6g,大川芎6g,桃仁泥3g,南红花3g,广地龙3g。

四逆汤中的三种药物都必须用至30g,此等用量只会嫌其少而不会嫌其多。

参附汤组成:人参四钱(12g)、附子炮,去皮,三钱(9g)
〖方源〗《伤寒论》
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即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

〖组成〗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15g] 干姜一两半[9g] 甘草炙,
二两[6g]
〖用法〗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方歌〗四逆汤中附草姜,四肢厥冷急煎尝,
腹痛吐泻脉微细,急投此方可回阳。

〖主治〗少阴病。

四肢厥逆,恶寒蜷卧,呕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微;或太阳病误汗亡阳。

[病因病理]
〖功用〗回阳炬。

君附子── 大辛大热,温肾壮阳,祛寒炬。


├ 助阳散寒
臣干姜── 辛热,温中散寒,助阳通脉。


┌ 固护阴液,缓姜、附的燥烈之性。


佐使炙甘草┤ 制附子毒性。


└ 伍干姜温健脾阳。

1.本方为回阳炬的代表方剂。

除四肢厥冷外,应以神疲欲寐,舌淡苔白,脉微为证治要点。

2.现代常用本方作为对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急慢性胃肠炎吐泻过多、或某些急证大汗出而见休克,属亡阳虚脱者的急救方剂。

1.真热假寒者忌用。

2.热厥及厥逆之证,禁用。

3.服药呕吐者,可采用冷服法。

《医方论》:“四逆汤为四肢厥冷而设,仲景立此方以治伤寒之少阴病。

若太阴之腹痛下利,完谷不化;厥阴之恶寒不汗,四肢厥冷者亦宜之。

盖阴惨之气深入于里,真阳几微欲脱,非此纯阳之品,不足以破阴气而发阳光;又恐姜、附之性过于燥烈,反伤上焦,故倍用甘草以缓之。

立方之法,尽美尽善,……四逆者,必手冷过肘,足冷过膝,脉沉细无力,腹痛下利等象皆备,方可用之,否则不可轻投。


〖附方一〗通脉四逆汤(《伤寒论》)
组成:甘草二两,炙(6g)、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20g)、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12g)
用法: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

功用:回阳通脉。

主治: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利止,脉不出等。

若“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加猪胆汁半合(5ml),名“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分温再服,其脉即来。

无猪胆,以羊胆代之”。

方歌:倍加干姜名通脉,温阳守中血脉畅。

〖附方二〗四逆加人参汤(《伤寒论》)
组成:即四逆汤加人参一两(6g)
用法:同四逆汤。

功用:回阳益气,炬固脱。

主治:阴寒内盛四肢厥逆,恶寒蜷卧,脉微而复自下利,利虽止而余证仍在者。

方歌:人参加入四逆内,益气固脱效非常。

〖附方三〗白通汤(《伤寒论》)
组成:葱白四茎、干姜一两(5g)、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15g)用法: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功用:通阳破阴。

主治:少阴病,下利脉微者。

若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加猪胆汁一合(5ml),人尿五合(25ml),名“白通加猪胆汁汤”。

方歌:四逆加葱去甘草,方名白通擅通阳。

〖附方四〗参附汤(《正体类要》)
组成:人参四钱(12g)、附子炮,去皮,三钱(9g)
用法:水煎服。

阳气脱陷者倍用。

功用:益气回阳。

主治:阳气暴脱。

手足逆冷,头晕气短,汗出脉微。

方歌:又有参附合为剂,回阳救脱挽危亡。

【出处】《伤寒论》
【分类】温里剂-温经散寒
【组成】当归(12克)桂枝(9克)芍药(9克)细辛(3克)通草(6克)大枣(8枚,擘)炙甘草(6克)
【方诀】当归四逆桂枝芍,细辛甘草木通着,再加大枣治阴厥,脉细阳虚由血弱,内有久寒加姜茱,发表温中通经脉
不用附子及干姜,助阳过剂阴反灼。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主治】血虚寒厥证。

手足厥寒,或腰、股、腿、足、肩臂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

(本方常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无脉症、雷诺病、小儿麻痹、冻疮、妇女痛经、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属血虚寒凝者。


【用法】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

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禁忌】斟酌。

【临床应用】现代常化裁运用于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小儿睾丸鞘膜积液、偏头痛、新生儿硬肿症等属于血虚,阳气不足,寒侵经脉所致者。

【方解】本方证由营血虚弱,寒凝经脉,血行不利所致。

素体血虚而又经脉受寒,寒邪凝滞,血行不利,阳气不能达于四肢末端,营血不能充盈血脉,隋呈手足厥寒、脉细欲绝。

此手足厥寒只是指掌至腕、踝不温,与四肢厥逆有别。

治当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本方以桂枝汤去生姜,倍大枣,加当归、通草、细辛组成。

方中当归甘温,养血和血;桂枝辛温,温经散寒,温通血脉,为君药。

细辛温经散寒,助桂枝温通血脉;白芍养血和营,助当归补益营血,共为臣药。

通草通经脉,以畅血行;大枣、甘草,益气健脾养血,共为佐药。

重用大枣,既合归、芍以补营血,又
防栓枝、细辛燥烈大过,伤及阴血。

甘草兼调药性而为使药。

全方共奏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效。

本方的配伍特点是温阳与散寒并用,养血与通脉兼施,温而不燥,补而不滞。

【化裁】治腰、股、腿、足疼痛属血虚寒凝者,可酌加川断、牛膝、鸡血藤、木瓜等活血祛瘀之品;若加吴茱萸生姜,又可治本方证内有久寒,兼有水饮呕逆者;若用治妇女血虚寒凝之经期腹痛,及男子寒疝、睾丸掣痛、牵引少腹冷痛、肢冷脉弦者,可酌加乌药、茴香、良姜、香附等理气止痛;若血虚寒凝所致的手足冻疮,不论初期未溃或已溃者,均可以本方加减运用。

【方论】方中当归兼养血,又能和血养血为君;桂枝温通经脉,以畅血行,芍药益阴和营,二味相配,内疏厥阴,调和营卫为臣;细辛散表里内外之寒邪,通草入经通脉为佐;甘草、大枣温养脾气为使。

诸药合用,有温养经脉,通畅血行之功。

【附注】本方是养血温经散寒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手足厥寒,舌淡苔白,脉细欲绝为辨证要点。

方剂比较:《伤寒论》中以“四逆”命名的方剂有四逆散、四逆汤、当归四逆汤。

三方主治证中皆有“四逆”,但其病机用药却大不相同。

四逆散证是因外邪传经入里,阳气内郁而不达四末所致,故其逆冷仅在肢端,不过腕踝,尚可见身热、脉弦等症;四逆汤之厥逆是因阴寒内盛,阳气衰微,无力到达四末而致,故其厥逆严重,冷过肘膝,并伴有神衰欲寐、腹痛下利、脉微欲绝等症;当归四逆汤之手足厥寒是血虚受寒,
寒凝经脉,血行不畅所致,因其寒邪在经不在脏,故肢厥程度较四逆汤证为轻,并兼见肢体疼痛等症。

因此,三方用药、功用全然不同,正如周扬俊所言:“四逆汤全在回阳起见,四逆散全在和解表里起见,当归四逆汤全在养血通脉起见。

”(《温热暑疫全书》)
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黄芪桂枝五物汤三方均是在桂枝汤基础上演化而来。

其中当归四逆汤主治血虚受寒,寒凝经脉的手足道冷及疼痛证;若在当归四逆汤证基础上兼见呕吐腹痛者,乃寒邪在胃,宜使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黄芪桂枝五物汤主治素体虚弱,微受风邪,邪滞血脉,凝涩不通致肌肤麻木不仁之血痹。

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四逆汤
制附子9~15克、干姜9克、炙甘草12克,水煎服。

(剂量参考了高等中医院校教材《方剂学》)
此汤为回阳炬之要剂。

主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四肢厥逆冰冷,畏寒蜷卧,下利清谷,腹痛,口不渴,或兼见干呕、咽痛,或大汗亡阳,脉沉微细欲绝者。

近人用它枪救休克,全身冷汗,体温下降,血压测不到,脉搏触不到,或似有似无等症。

本方加人参10克,名四逆加人参汤,治大吐大泻后,身恶寒,脉微欲绝,又出现下利,急以此汤温经回阳,益气生津。

去甘草,加葱白4茎,名白通汤,治阳虚寒盛下利,脉微,阳气不能通达之证。

四逆汤加重干姜(改为12~18克),名通脉四逆汤,治阳虚寒盛,下利清谷,手足厥逆,里寒外热,身反不恶寒,面色红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
利,脉不出等症。

面赤者可再加葱9茎;腹中痛加白芍18克;呕者加生姜10克;咽痛者加桔梗3克;利止脉不出者加人参(益气行血)。

近二三十年,曾有些大医院把人参、附子、干姜做成注射液,名”参附姜”注射液,用于枪救休克、心衰,有良好作用。

理中汤、四逆汤、吴茱萸汤皆治阳虚吐利之证。

但理中汤的主证在利;四逆汤的主证为厥;吴茱萸汤的主证在呕。

同中又有异也,不可不辨。

四逆汤与回阳救急汤(附子9克、干姜6克、肉桂3克、人参6克、白术9克、茯苓10克、陈皮6克、炙甘草4.5克)相比较:前者主治阳虚寒盛四肢厥逆之证;后者回阳炬之力更大,主治寒邪直中三阴或吐泻亡阳,阴寒较重,呕吐较轻,正气欲脱者。

四逆散与四逆汤均治手足厥逆,但四逆汤主治阳虚不能温煦四末之厥逆。

四逆散则治肝郁气滞,表里不和,热邪内郁,气机不能通达四肢之厥逆,故治以和解表里,舒肝理脾之法,与四逆汤法截然不同,不可混淆。

血压很高而脉微细的患者,可先服当归四逆汤以通血脉,而后再服四逆汤以袪寒兴阳。

如果医生对于服用四逆汤的把握不大,可以先服用附子理中汤,其中:红人参20g,炒白术40g,淡干姜50g,炮附子30g,炙甘草15g。

红参用两根,主要是针对虚阳上亢、头痛眩晕型的患者,这样可以利用人参的阴寒特性和肺的肃降功能,使患者的不良感受不致过于强烈。

其中,人参能够补充心、脾、肺的经气,附子理中汤能够较快地恢复脾胃功能,就可以较快使脏腑的经气得到恢复。

脏腑的经气有所恢复,人体内的「老天爷」
就会根据芫气恢复的情况,自动降低血压直至恢复到正常状态。

--------唐祖宣许保华冀文鹏唐文生河南省邓县中医院
附子汤出自《伤寒论》,由炮附子、芍药、茯苓、白术、人参五味药组成,为温阳散寒、健脾祛湿之剂。

现将我们临床辨证运用此方的体会,简介于下:
一、背恶寒
我们以此方治疗冠心病等属胸阳不振、阴寒内盛所致的“背恶寒”常可获效。

临床中,若舌有瘀斑者加红花、丹参、赤芍等活血化瘀之品;四肢发凉加桂枝;气虚者加黄芪,重用参附;夹痰者重用茯苓,加薤白、半夏。

唐××,男,51岁。

1980年6月24日入院治疗。

平素伏案少动,经常熬夜,长期失眠,血压持续在190~170/120~100毫米汞柱之间。

1979年冬季以来,常阵发心前区刺痛。

1980年5月20日,因(ri4 _yin1)劳累过度,情志不舒,骤发胸背剧痛,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手足青紫,处于昏迷状态。

急送某医院诊以心肌梗塞,经吸氧、输液等枪救措施,3日后脱险。

但仍神志模糊,稍一劳累,心绞痛即发作,于1980年6月24日,入我院住院用中药治疗。

先后用活血化瘀,祛湿化痰,育阴潜阳等法治之,症状时轻时重。

3月26日突发心绞痛,症见面色青黄,剧痛难忍,背冷恶寒,汗出不止,四肢发凉,指端青紫,舌淡苔白多津,脉沉细。

证属阴寒内盛,胸阳不振。

尤以背恶寒症状突出,思仲景“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附子汤主之。

”以附子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