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 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分辨其中的议论和记叙。
3、积累相关的文言词语,了解某些文言句式的特点。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 情感态度价值观:
注重对学生的情感熏陶,让学生认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使学生了解作者韩愈怀才不遇的情感,理解“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的主题,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培养学生对人才的认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说”的体裁特点。
2、能正确朗读课文,领会实词、虚词的用法。
3、理解《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 教学难点
1、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客观正确把握本文提出的怀才
不遇的观念。 2、讨论对人才的看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争做“千里马”。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对照注释初读课文,也可以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解释句意。
2.学生查找有关马的成语。
3.了解《伯乐相马》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入境生趣
1、请学生汇报查找到的含有马字的成语。
举例:马不停蹄、马到成功、马首是瞻、 马放南山、马前泼水、马瘦毛长、一马平川、 驷马难追、走马观花、快马加鞭、马革裹尸、 龙马精神、指鹿为马、千军万马、万马奔腾、老马识途、天马行空……
2.讲故事《伯乐相马》。
3、介绍文体
说,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马说”即谈马、论马。写法十分灵活,可以叙事,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讲究文采,和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 4、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韩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退之。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
《昌黎先生集》。(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他25岁中进士后,长期得不到任用他曾三次上书宰相,都没有得到赏识。加上当时政治黑暗,有才之士不受重用。这些都让他感到明主难遇,在这种悲愤心情下,写下寓意深刻的《马说》。
(二)自学生疑,正字音正意思 1、朗读课文。
(1)听课文朗读,使用幻灯片正音。
相( )马 骈( ) 槽枥( ) 一食( )或尽粟( )一石( ) 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 才美不外见( ) 食( )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邪( )
(2)自由朗读两遍。
第一遍读准音;第二遍读准节奏,体会作者蕴含在文中的感情。 (3)指名朗读。
(4)分男女生读,读出感情。
2、课下学生已根据课文注释解释字词和翻译句子,课堂上展示学习成果。(疑难问题小组讨论,解决不了老师进行点拨) (三)合作交流,解读课文 1、小组交流预习题
(1)课文分三小节,分别阐释了什么内容? (2)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3)“千里马”“伯乐” “食马者”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2、教师点拨订正
(1)第一节: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第二节: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第三节:对执策者的“不知马”进行讽刺和控诉。
(2)不是。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3)千里马——人才;伯 乐——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食马者——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不遇伯乐——贤才难遇明主。
(四)拓展延伸,各抒己见
假如你将来也遭遇到怀才不遇的情况,你会认同以下哪一种情况呢? ①毛遂自荐:锥在囊中,脱颖而出 ②苏秦:悬梁刺股,发奋再学 ③陶渊明:归隐田园乐悠悠 ④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 ⑤诸葛亮:三顾茅庐方出山 ⑥姜子牙:垂钓等待,80岁遇文王
(五)当堂检测 1、虚词
之: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其:①安求其能千里
②策之不以其道
③其真无马邪 ④其真不知马也 以:①以千里称也 ②策之不以其道 2、通假字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才美不外见
③其真无马邪 ④食之不能尽其材 3、一词多义:
食: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策: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执策而临之 能:①虽有千里之能 ②安求其能千里
也
答案:1、之:它,代千里马;助词,的。其:它,代千里马;它;表反问语气,难道;表揣测,恐怕。以:因为;按照,介词而:但是;表修饰。2、通“饲”,喂养;通“现”,显现;“耶”,表疑问语气;通“才”,才能。3、食:吃;通“饲”,喂养。策:鞭打;鞭子。能:能力;能够。
(六)课文小结
本文采用的是___________的写法,把____________________比作伯乐,把________________比作千里马,把_______________ _____比作“食马者”,。用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_____________ __,以千里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遭遇写有才能的人终身不得赏识的际遇以及食马者的所作所为,集中批判了 的社会现象,寄托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答案:托物寓意、赏识人才的人、人才、愚妄无知的统治者、贤才难遇明主、人才被埋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围绕课文当中“人才”这个话题,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读后感。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在知识的落实方面,通过学生的质疑、解疑过程,完成基础知识的落实。在合作交流环节中,先是小组交流预习题,然后教师点拨订正。总而言之,学生的主体性在本节课得到了充分体现,正是基于学生的主体活动充分到位,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才令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