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正确理解认识的本质
03第四讲 唯物辩证法笔记
唯物辩证法一、名解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
2、规律: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3、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辩证法要求在区别中看到联系,在联系中看到区别。
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
4、联系的普遍性。
(1)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2)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3)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5、条件是对事物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
(1)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
(2)条件是可以改变的。
人们通过努力可以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条件,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
(3)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
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6、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7、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8、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9、内容与形式。
内容与形式是从构成要素和表现方式上反映事物的一对基本范畴。
内容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
形式指把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
10、本质与现象。
本质与现象是揭示事物内在联系和外在表现的一对范畴。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构成事物的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本质的外在表现。
现象可以分为真象和假象。
11、原因结果。
在事物普遍联系中,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就是原因,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就是结果。
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引起和被引起关系的一对范畴。
12、必然与偶然。
必然是指事物联系与发展中确定不移的趋势,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不可避免性。
偶然是指事物联系与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
唯心主义先验论和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
• 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动的反映论:
A、立足于实践解决认识问题(体现了社会性、 主体性、能动性);B、把辩证法引入认识论 (充满矛盾的辨证运动过程);C、强调主体 对客体反映的创造性、选择性。P158-159
(4)认识的本质--实践基础上主 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是摹写性和创造性的统一。 【从三个方面理解】
•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 “ 源”与“流”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实践的需要推动人们去探索创新
恩格斯:“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 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新的经验材料和认 识工具
使思维的“机器”有“米”可炊;认识的深度和 广度得以扩展。【P129】
条件下泾渭分明,不能混淆。
※统一:二者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
而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见后)。
•
真理是具体的:真理具有特定的适用
范围和条件,超出这一特定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就可能使真理转化为谬误。
•
真理是一个过程:真理有其特定的
时效性。落后或超越客观现实条件而照搬以前 的某种真理性认识,反而可能使真理转化为谬 误。
“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
心知不如“身之所亲行也” ※对知行关系作了总结:
“知行相资以为用”
王夫之
二、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及非理性 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P163-173
【自学】 ★结合毛泽东的《实践论》
理解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
三、辨证思维的基本方法。主观辩 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P173-180
【自学】
※柏拉图的“回忆说” ※笛卡尔的“天赋 观念” ※中国古代的“生而知之”、 “良知、良能”等
认识事物的本质-PPT课件
单项选择题
1.要创造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两个条件, 必须 D A.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B.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C.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 制作 D.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 话主要说明
C
A.思考比学习更重要
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
1、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发 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两个条件: (1)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搜集材料
(2)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 工制作。
整理材料
(1)占有十分丰富与
必要的前提条件
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为什么必须占有感性材料?
第一,现象是入门的先导人们首先接触的是事物的 现象,没有感性材料,就不可能有理性认识,感性 材料是整个认识的起点; 第二,感性认识是对部分现象的认识,具有片面性。 只有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才能减少 片面性,才有可能上升为正确的理性认识
B.要正确处理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C.思考在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过程中,起 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D.科学理论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极其巨大 的指导作用
4.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是不可分割的整个思维过程。 经过这一过程 B A.才能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 的统一 B.才能获得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4.上述实验结果表明
C
A.感性认识具有欺骗性,是假象
B.感性认识不是对事物的真实反映
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 D.理性认识不依赖于感觉
5.一些商家利用人们的上述弱点,达到多 赚取不义之财的目的。为了防止上当受骗,从 哲学角度看我们应该 A A.对现象进行理性分析,认识事物本质
教育心理学第4章认知派
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 三、对托尔曼学习理论的评价
• 1、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把认知主义的观点引进行为主义的学习联结理 论,改变了学习联结理论把学习看成是盲目的、机械的错误观点。
•
他重视学习的中介过程,即认知过程的研究,强调学习的认知性和
目的性,这些思想对现代的认知学习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
二 格式塔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 6、学习的条件:认为学习本身就具有奖励价值,重 视学习的内部条件
8
三 对格式塔学习理论的评价
• 1、贡献:
• 总的来说,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有重要的贡献, 它强调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内部进行复杂的认知活动 (组织活动)而实现顿悟的过程,而不是通过试误 而形成的联结活动,主张从问题情境的整体出发去 知觉、学习、记忆,反对刺激-反应学习;它的知觉 组织原则对学习和记忆问题有很大的作用;它提出 的顿悟学习,不同于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并且 对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加以批判。顿悟学习理论是它 对心理学的最大的贡献。
• “认知地图”是对局部环境的综合表象,不仅包括事件的简 单顺序,而且包括方向、距离甚至时间关系的信息,是情境 整体的领悟,在头脑中产生的某些类似于一张现场地图的1模3 型,它使有机体在环境中的活动不受一系列身体运动的约束。
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 5、学习过程: • 对于学习的过程即认知地图的形成过程,托尔曼认
• 他们的先驱性研究成为当今认知心理理论的经典。9
三 对格式塔学习理论的评价
• 2、不足:
• 他们把知觉经验组织的作用归因于脑的先验本能,带有严重 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色彩。
• 有些批评者认为,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太多,以致牺牲了适 当的实验研究和有经验支持的资料。也有的批评者认为,格 式塔学者的实验不如行为主义理论家的实验,因为他们的实 验缺乏对变量的适当控制。也有的批评是认为这个体系缺乏 生理学假设的支持,也没有规定出生理学的假设。
马原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PPT课件
2.第二次飞跃: 从1)理理性性认认识与识实到践的实关践系 a
2)从理性认识上升到实践的意义 • 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 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
第33页/共51页
2.第二次飞跃: 从• 理转性化的认条识件:到 实 践b
1. 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2. 要把关于事物的认识与主体需要结合起来,确定行动的目的和计划; 3. 要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4. 在理论转化为大规模的实践以前,必须经过一系列中间试验,总结经验教训。
第36页/共51页
1.真理的唯物论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是客观的,亦即客观真理。 ➢ 内容是客观的, ➢ 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第37页/共51页
2.真理的辩证法: 绝绝 对对真 性理 :和真 相理 的对绝性对 性
相对真理:真理的相对性
第38页/共51页
• 真理的绝对性: 1. 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
第7页/共51页
1.来源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① 在游泳中学习游泳,在战争中学会战争
② 人的认识能力和作为认识结果的知识,都只能来源于实践。
狼孩,猪孩,豹孩。
不否认从他人和书本可以获得知识。
第8页/共51页
• 爱迪生 • Thomas Edison said, • "Genius i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 and ninety-nine percent perspiration."
第17页/共51页
2.认识客体 ① 含义:人的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是进入人的实践活动领域并与主体相联系的客观存在。 ② 基本构成: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 ③ 基本特性:客观实在性;对象性
初二语文-第四讲说明的方法(二)学案
说明方法(二)适用学科语文适用年级新初二适用区域全国通用课时时长(分钟)120分钟知识点常见的说明方法:1.下定义2.举例子3.作比较4.打比方学习目标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的特点,能够结合文本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学习重点 1.判断说明方法的类别。
2.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学习难点结合文本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学习过程一、复习预习复习上一讲列数字和分类别的说明方法的作用。
二、知识讲解考点/易错点1:下定义讲解内容下定义: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本质特点,揭示其规律性。
定义的公式是:概念=本质特征+大类如对“物理”的定义:“物理,是研究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学问。
”对“人”的定义:“人是会说话,能劳动,有思维的高级动物。
”对“杂文”的定义:“杂文是文艺性的议论文。
”(概念=本质特征+大类)下定义指出事物的性质特点,使它与别的事物区别开来。
而作诠释的说明方法,主要是阐明事物的某些特点。
在对事物的说明上没有下定义那么具有绝对的区别性和全面性,语言上没有下定义的科学精准性。
考点/易错点2:举例子讲解内容举例子:为了更清楚地说明事物和原理,在说明中举出具体的具有代表性的实例来说明各种事物、现象的共同点、共同规律,使说明显得具体实在。
运用举例子这种说明方法,作者常常面对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己说明的内容过于抽象,需要用例子来具体演示,便于读者理解;二是担心自己的某种说法不为人信服,用具体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考点/易错点3:作比较讲解内容作比较:通过事物之间的相互比较,使其特点更加突出。
作比较既可以用相似的事物作类比,也可以用对立的事物作对比,在比较中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明效果。
比较分为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两种。
横向比较是不同事物间的比较,既可以是两项,甲和乙的比较,又可以是多项甲乙丙丁的比较。
横向比较的目的有三种:一是寻找不同事物间的共同点;二是寻找相近事物间的不同点,为了区分事物;三是为了突出比较双方中的一方的某方面特点。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七讲-知与行:我能知道什么-
2、真理的本性 ● 真理符合论。真理=事实 ● 真理共识论。真理=理由 ● 真理意义论。真理=意义 ● 真理实用论。真理=实用 ● 真理融贯论。真理=逻辑一致 ● 二元真理论 事实真理与推理真理
知识基于理性,真理基于理性。 知识基于经验,真理基于经验。 推理真理或必然真理:真理是不随经验而变化的。 不能设想不可能性。 事实真理(经验真理)或或然真理:真理是随经 验而变化的。能设想不可能性。
16
3、真理与实践标准
l 真理与感觉 感觉的欺骗性与局限性 感觉不可全不信,但不可全信。 l 真理与理性 真理是清楚明白的,但清楚明白的不一定 是真理。 逻辑证明的前提、过程、结果与实践
l 真理与众人的意见 真理总要为众人所接受的,但众人所接受
的不一定是真理。
17
l 真理与实用 实用主义真理观----真理与价值 真理是有用的,但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 l 真理与权威 不应根据一个东西的权威性来判断它的真 理性,而应根据一个东西的真理性来判断 它的权威性。
今天下雨了吗? 人的生活有意义吗?
这朵花好看吗?
1
张三生于1965年,桌子上有一只咖啡 杯。
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引力。
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所有的天鹅都 是白的。
黄金是黄色的金属,没有单身汉是结 过婚的。
2
第四讲 主体与客体:我能知道什么? ——认识的本质
3
一、主体与客体 二、知与行 三、真理的追寻
13
(2)知行先后 ●知先行后----大多数唯心主义者持有此说 ----理由:知是行的基础、指导(真行或 冥行、盲行);真知必能行;不知不能行; 行而不能行,只是知得浅。 ● 知后行先----王夫之
14
(3)知行轻重 ● 知重于行----重知与重行是区分君子与 小人的标准。 ●行重于知----知的来源、目的、标准即是 行,行是认识的最高阶段的发现而达到这样一点,在这一点上它再也不能
超个人心理学框架下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四讲 下)
综合就是把分解开来的各个要素结合起来, 组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 只有对 事物各种要素从内在联系上加以综合,才能正确 地认识整个客观对象。
正确运用分析方法:
第一、抓住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二、抓住各部分的研究成果 第三、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运动规律
坚持分析与综合相统一的科学思维 方法,既要注意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 又要注意在综合指导下的分析。
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 第一次: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从实践到认识)
(认识的根本任务)
第二次: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指 导实践 (从认识到实践)
(认识的根本目的)
为什么说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①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往往只是某一 层次、某一领域、某一发展阶段上的认 识; ②整个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 ③因此,从深度上说,认识需要不断深 化;从广度上说,认识应当不断扩展; 从进程上说,认识必须向前推移,认识 是不断发展的无止境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一、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区别是: 现象是个别、表面的东西,是事物本 质的具体表现,其特征是多变易逝,且可 以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 本质是同类现象的共性,深藏事物内 部,其特点是相对稳定,且只有理性思维 才能把握。
联系是:
现象表现本质,本质存在于现 象之中。 任何事物都是现象和本 质的统一
“我还没有赚够钱,还很自卑,所以不要跟 我谈什么自我觉察” 这些思想都是不可取的,是片面夸大物质和 实践的作用。
“认识一部分从自己的亲身实践得来,一部 分由自己的阅读、听课、交友得来,无论从 何而来,都应当带入实践中再次检验,得到 验证被自己认可,才会变为自己的深刻体 会。”
分析就是把事物的整体或过程分解为各个要 素,分别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分析 是研究整体和过程的基础,是认识事物的必经阶 段。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认识的本质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简述实践与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或表述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具体表现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的发展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结果)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对立是指二者各有自己的特点和特殊的规定性,彼此是相互区别的。
然而二者又是统一的,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具体说来,它们的关系表现如下:第一,主体和客体的实践关系。
它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作用于客体,就是对客体的改造,也就是实践。
第二,主体和客体的认识关系。
它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主客体在实践关系中,同时发生着认识关系。
就是说,在改造客体的过程中,主体就在观念上、理论上去理解并把握客体,也就是达到对客体的认识。
第三,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一切实践只有在主体能动性和客体制约性统一的基础上,才是成功的实践。
这个实践过程也是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对于认识本质的回答有什么不同?1、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离开实践和辩证法考察认识问题,把认识理解为主体对客体的直观的照镜子式的反映。
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是机械的、消极被动的反映论。
2、辩证唯物主义把实践观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认识的辩证运动一、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一概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阶段。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体的、个别特性的反映,因而是不深刻的、片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全体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因而是深刻、全面的、相对稳定的认识。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PPT课件
6
从哲学意义上讲,人是一种类存在,社会性是 人的本质属性。在社会生活的基础上形成、发 展着的人类理性思维对于世界具有永不停息的 认识冲动。这是人类在无限宇宙时空中把握自 我存在的归宿和获得生命尊严的自我塑造。如 果说人类真的拥有灵魂,那么它就是基于生活 实践而形成的文化思维,它具有超越物质性的 力量,但同时,现代理性也不喜欢把它归入上 帝的范畴。于是,马克思使用了一个更具有人 性的概念“意识”来对它进行规定。
内容提要: 1、人为什么要认识世界? 2、人何以能认识世界? 3、人应该如何认识世界?
5
1、人为什么要认识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 人存在的根本方式,这 是一个无法选择的文化 命题
(1)人是一个集物质、信息和
能量于一体的生物系统,保 持三者的稳态是个体生命的 基本条件。
(2)人的大脑如同黑洞,它会
30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缺陷 (1)脱离实践考察认识 (2)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本性
主体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特点 实践 (1)把实践引入认识论
(2)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
客体
主体 客体
31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其它哲学认识论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 论,反对了唯心主义先验论。
反映论:是指确认 认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 观世界的反映的认识论 原则,坚持从“物到感 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 答
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直观、消极被动的反映论
亚理士多德的“蜡块说”
肯定了人类的知识起源于外部世界
约翰·洛克的“白板说”
一切知识来源于经验
29
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
亚里士多德认为,感觉是感性灵魂的一种机能, 它接受的是事物的形式而不是质料,正如蜡块一 样,当刻有图纹的金属作用于它的时候,它接受 的是印纹而不是金属本身。在亚里士多德看来, 灵魂有认识的能力,但自身不会产生知识,感觉 和思维都是在外部对象作用下发生的。蜡块说的 意义在于它肯定了人类的知识起源于外部世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课前索引学习指导学习目标本章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可概括为八个字:本质、过程、结果、运用。
即理解认识的本质;深刻理解认识的辩证过程;弄清认识结果是得到真理,理解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全面理解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方法论体现。
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掌握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性作用、认识的本质、认识的辩证过程、真理与价值、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难点是认识的本质、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学习方法牢牢把握本章的知识框架,重点知识点一定要掌握,一般知识点了解即可,特别注意党的思想路线部分还要注意各种辨证关系的掌握。
第一节认识的产生及本质一、认识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本质和规律。
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概括表述,常以选择题出现。
1、认识的产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一般了解,常以选择题出现。
认识是在劳动实践中产生的。
个人的认识史也再现着整个人类的认识史。
意识的起源和认识的起源是一致的。
认识和意识虽然不完全相同,但在一般的意义上,我们可以把意识和认识同等看待,意识的起源就是认识的起源。
个人思维的发展过程再现着整个人类思维的发展史。
皮亚杰通过对儿童心理和思维过程的考察,研究了认识的发生。
2、认识论和本体论一般了解,常以选择题出现。
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有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关于本体论,也就是世界的本质或本原是精神还是物质的问题;第二方面研究的是思维能不能认识、能不能完全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一般将它称为认识论问题。
第四讲 道德的概念、本质、结构、功能
(二)道德是他律性与自律性的统一 道德他律和自律的统一体现为 “不太情愿的自愿”、“被动的主 动”。每个人的道德中都有他律的 成分,道德水平的不同只是他律性 和自律性的程度不同而已,并不是 他律性或自律性的消失。 “有红绿灯为啥还要交警”
(三)道德是阶级性和全民性的统一 在阶级社会里,道德的阶级性与 全民性是交融互渗、相互统一的: 阶级性中包含着全民性的因素,全 民性寓于阶级性之中;全民性带有 阶级性的烙印,阶级性渗透在全民 性之中,实质上是道德的特殊性和 普遍性的关系。
(四)道德是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
道德根源于现实,受现实关系的制 约并适应着现实社会的实际需要,同人 的世俗生活密不可分。任何一种道德要 发挥自身的功能与作用,就必须立足现 实生活、面向社会生活实际,考虑到大 多数社会成员的接受程度和觉悟程度。 道德虽然源于现实,但更指向理想, 由“是什么”指向“应当是什么”。
二、道德作为一种广泛的社会 现象的特殊性
(一)道德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 (二)道德是他律性与自律性的统一 (三)道德是阶级性与全民性的统一 (四)道德是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 (五)道德是协调性与进取性的统一
(一)道德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
客观的外在的社会道德,只 有内化和体现为个人道德才能实 现其功能,主观性的个人道德只 有外化和提升为社会的道德才能 获得现实的生命。
二、道德的基本功能
(六)道德的激励功能 道德能够激励人们通过对“应 有”的追求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促使人们自我发展、自我完 善,使社会关系更加融洽。 学习道德榜样 自我激励(座右铭)
思考题
1、道德的本质 2、道德的结构与功能
参考书目
1、罗国杰:《伦理学》,人民出版社, 1989年版; 2、甘葆露主编;《伦理学概论》,高等 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3、周中之主编:《伦理学》,人民出版 社,2004年版;
第四讲 正确理解认识的本质
一、认识的本质
认识世界 是为了改造世 界
(一)关于认识本质的不同认识 1、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2、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 的对立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形而上学唯 物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1、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表现为: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可知论
不可知论
荀子:凡以知,人之性也;
二、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回感性认识阶段? 2、能不能说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 感性认识属于实践、理性认识属于认识? 3、为什么说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 义更加伟大? 4、网络时代能否证明“实践出真知”不一定是 正确的? 5、认识的发展为什么会表现为一个仿佛回到出 发点的运动?
2.实践——能动反映论的基石
实践的观点 是马克思主义认 识论首要的和基 本的观点。
----列宁
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你要有知识,你 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 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 味,你就得变革梨子, 亲口尝一尝。” —— 毛泽东
认识与实践的相互作用
指导
实践
决定 促进或 阻碍
认识
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
三、认识的任务
——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发展真理、纠正谬误。
(一)真理及真理的客观性
正确反映
真理 客体
谬误
主体
歪曲反映
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 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 律的正确反映。
在理解真理的定义时注意:
●真理不是客观事物本身。 ●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真理的内容
是客观的。
马克思恩格斯
能动的反映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反映具有摹写性
第四讲认识论(共21张PPT)
2、科学认识中的真理 2、想象范围的扩展与艺术真理的深化
德里达说:“语言可称为在场与不在场这个游戏的中项。
4、艺术认识中的真理 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云: 理是事物与观念或理智相符合,或者是观念或理智符合于事物 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诗的真实的意义,认为抽象的概念是最真实的,是唯一的真理,艺术家所创造的典型体现了概念、理念,因而具有艺术的真实 性。 第二,典型所概括的内容都是某类人物或事物的现实的特性,是把感性直观中变化不定的在场的东西集中、总结、提升为定型的东西,这定型的 东西仍然是在场的东西,只不过它是恒定的在场(constant presence)罢了。
2、想象范围的扩展与艺术真理
的深化
2、哲学史上符合论的真理观有哪些类型?试比较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此在与世界的融合关系这一存在论的基础是第一位的,认识论上的符合是第二位的 。
李白《秋浦歌》之十五:“白发三千丈, 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云: “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
2.真理与实践
只有生活实践( 而不是理论认识)才让 人领悟到人与世界融合为一的整体,这 是第一位的,至于理论认识则是后起的、 第二位的。
三、真理的层次
2、哲学史上符合论的真理观有哪些类型?试比较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四个层次的真理观实际上也可以说是四种人生境界或四种人生观。
1、常识认识中的真理 二、真理的本质在于超越和自由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件第单元第框意识的本质
【提示】不准确。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的大脑的机能,动
物也有大脑,但是不能产生意识。
3.有了人脑就一定产生意识吗?
【提示】(1)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但并不是有了人脑就
可以产生意识。要产生意识,除了人脑,还必须要在社会实践
中,通过实践使客观存在作用于人脑。长期脱离社会或大脑受
到损害的人,不能形成意识。
第六页,共39页。
高中思想政治 必修4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第一框意识的 本质
预习过关检验
想一想
意识只是(zhǐshì)自然界的产物。
【提示】错误。不能认为意识只是(zhǐshì)自然界的产物,意
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但更是社会和劳动的产物。
2. “意识是大脑的机能”说法正确吗?
第十页,共39页。
高中思想政治 必修4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第一框意识的 本质
(1)狼孩有没有人脑?狼孩有没有意识? (2)从哲学上看,为什么狼孩没有意识? 【提示】 (1)狼孩有人脑。狼孩没有意识。 (2)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是劳动的产物、社会发展的产 物。从起源来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狼孩脱离了人类社会, 没有社会实践,所以没有产生意识。
第十三页,共39页。
高中思想政治 必修4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第一框意识的 本质
意识的本质
第十四页,共39页。
高中思想政治 必修4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第一框意识的 本质
[特别提醒] 正确理解意识的本质要注意把握三点 (1)意识依赖于物质,并不意味着意识是对物质的被动反映。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一定有意识。 (3)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 发展,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认识
互相依赖
真理
互为条件
谬误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权威标准
孔子
亚里斯多德
众人意见标准
贝克莱:“集体知觉”
实用标准
杜威 胡适
实践标准
亚里斯多德:不同 重量的物体下落速 度不同。
伽利略:不同重量 的物体下落速度相 同。
1、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真理的客观性
第一、真理内容是客观的;
第二、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伽利略的胜利
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
●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必须承认真理是一
元的。
●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没有阶级性。
3、主观真理论 实用主义真理观:有用的就是真理。
真理性
有用性
●真理和有用是什么关系?
●‚有用的就是真理‛有什么错误?
1966年5月16日文化大革命开始
1966年5月16日,毛泽东宣布文化大革命开始。1966年6月 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文化 大革命哄然而起。
1、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 统一
真 理
绝对性
相对性
(1)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含义
绝对真理的含义:
第一,从真理的内容上看,任何真理都 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 这一点绝对的、无条件的。 第二,从认识的本性上看,人类是能够 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人类认识 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 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无条件的,绝对 的。
(2)认识客体
认识的客体是指主体实践活动和认识活 动所指向的对象。
3、主体和客体的辩证关系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与物质和意识之间的 本原与派生的关系不 同。
(3)主体和客体的辩证关系
实践关系:改造 与被改造的关系。 认识关系:反映 与被反映关系、认 识与被认识的关系 价值关系:
红 花 红花
第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不懂 辩证法,因而无法说明认识的全部过 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将辩证法应 用于反映论,揭示了认识发展的辩证 过程。
(二)认识的本质是在实践基础上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1)认识主体
认识主体,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 社会关系中从事着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 人。
●真理的本性:
主观认识与客观对象相符合。
●实践的特点:
实践高于理论,它不仅有普遍性的优点, 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2、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真理标准的辩证法
UFO
外星人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
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 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终标准。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 任何实践都是具体的、历史的, 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实践是检验认 识是一个过程。
三、认识的任务
——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发展真理、纠正谬误。
(一)真理及真理的客观性
正确反映
真理 客体
谬误
主体
歪曲反映
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 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 律的正确反映。
在理解真理的定义时注意:
●真理不是客观事物本身。 ●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真理的内容
是客观的。
(3)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辩证关系原 理的理论意义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既要坚 又要发展。那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绝对真 理无需发展的教条主义观点或者认为马克 思主义已经过时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反对的倾向: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
2、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真理
两种不同 的认识
谬误
谬误的含义
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 反映。
2.实践——能动反映论的基石
实践的观点 是马克思主义认 识论首要的和基 本的观点。
----列宁
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你要有知识,你 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 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 味,你就得变革梨子, 亲口尝一尝。” —— 毛泽东
认识与实践的相互作用
指导
实践
决定 促进或 阻碍
认识
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
相对真理的含义
B B
a
C
c
a
A
c b
A
b
C
2 2 2 a +b =c
2 2 2 a +b ≠c
第一,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都是对无限发 展的物质世界某一阶段、某一方面的正确反 映,认识有待于扩展。 第二,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是对无限发展 着的物质世界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正确反映 ,都具有近似的、不完善的性质,认识有待于 深化。
马克思恩格斯
能动的反映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反映具有摹写性
能动反映
创造性 摹写性
第二,反映具有创造性
能动的反映是摹写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反映并不排斥选择与建构,认识是模写、选 择、建构和创造的统一。
模写
主体
选择 建构 创造
客体
认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形 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的 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
“哥伦布要去印度,结果到了美洲,他意外地 发现,世界是圆的;我从美洲到了印度,结果意 外地发现,世界是平的”。 古代的地球是圆的,现代的地球是平的,全 球化时代的资本、技术和信息已经超越国界,世 界已经成为地球村。 冷战的标志是,它隔开了每一个人;全球化 的标志是因特网,它将每一个人连接在一起。冷 战体系的界定是根据条约,全球化体系的界定根 据交易。
第四讲 正确理解认识的本质和朋友? 人的知识、认识是怎么获得的?
在今天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想已 经多样化了,是否意味着不再有大家共同 遵守的价值原则?是否意味着对真理的否 定?
什么是人民公社?
第四讲:正确理解认识的本质和规律,形成 科学的认识途径和方法
一、认识的本质 二、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三、认识的任务——在实践中坚持真理、 发 展真理、 纠正谬误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
从内容和认识能 力上看
真 理
从广度和深度 上看
绝对性
同一真理的 两种属性
相对性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不是两种不同的真
理,而是同一真理的两重基本属性。
第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又是相互联 结、相互渗透的。
相对之中有绝对,相对真理都包含着绝 对真理成分和颗粒;绝对之中有相对,绝 对寓于相对之中,并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 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认识论的对立
表现为: 要不要把实践引入认识论,要不要把辩证法 应用于反映过程。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两个缺陷: 脱离实践,不懂辩证法
主体 主体
客体
旧唯物主义反映论
实践 客体
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
费尔巴哈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认识论是消极的被 动的反映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 论是革命的能动的 反映论
o小麦亩产5000斤 o水稻每亩地打13万斤 o一亩地红薯产量113万斤 o一株芝麻产芝麻籽21斤
…………
“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 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 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 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 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 界发展的规律。”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9页。
湖北省当阳县跑马乡宣布1958年 11月8日是共产主义开始之日。
一、认识的本质
认识世界 是为了改造世 界
(一)关于认识本质的不同认识 1、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2、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 的对立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形而上学唯 物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1、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表现为: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可知论
不可知论
荀子:凡以知,人之性也;
可以知,物之理也。
庄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
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对不可知论最有 力的驳斥是实践。
2、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表现为:是否承认反映论
白板说
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反映论
洛克
回忆说
唯心主义认识论是先验论
2、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唯物主义认识论: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唯心主义认识论: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四)坚持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
真理和价值
真理原则
物的尺度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价值原则
人的尺度
认识的价值性与认识的真理性的区别
价值性认识是对客体能否满足主体需要 而作出的肯定性评价,也称为价值判断。它 是认识主体根据自己的愿望、需要、利益等 主体性目的标准,对认识对象做出是否有意 义的判断,主体按照自己的判断来确定行动 目标。 真理性认识则是主体对客体真实情况的 如实反映,检验是否真实的标准只能是客观 性实践标准。 显然,这是两个不同标准、不同作用、 不同指向的认识活动。
二、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回到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1、为什么人的认识不能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 2、能不能说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 感性认识属于实践、理性认识属于认识? 3、为什么说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 义更加伟大? 4、网络时代能否证明“实践出真知”不一定是 正确的? 5、认识的发展为什么会表现为一个仿佛回到出 发点的运动?
第二,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
(3)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辩证关系原
理的理论意义
这一原理是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 义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也是绝对真理 和相对真理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正确揭示 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发展规律,是 经过实践检验的客观真理,具有绝对性, 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它;但同时马克思主义 也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它也要随着实 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所以 我们又要提倡解放思想,进一步发展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