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常用配伍

合集下载

最全处方常用药对最强的中药绝配七情配伍寒热温凉一应俱全--高人总结

最全处方常用药对最强的中药绝配七情配伍寒热温凉一应俱全--高人总结

最全处方常用药对最强的中药绝配七情配伍寒热温凉一应俱全药对是介于中药学和方剂学之间的一门学科。

可分为要对配伍、药对成方和药对组拆三方面的内容。

药对是中医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2药味的配伍组合,是中药配伍应用中的基本形式。

常用药对【威灵仙葛根】各10g通络祛风、解痉止痛,适用于颈椎病之颈项强痛并证。

【海桐皮豨签草】10~15g祛风湿,适用于风湿痹病。

【附子肉桂】5~10g(先煎);1.5~3g(煎服)、1~1.5g(吞服)温阳祛寒,适用于命门火衰证。

主治命门火衰。

【附子干姜】3~10g(先煎);2~8g温阳祛寒、温补脾肾,适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之里虚寒证。

脾肾阳虚适用。

【桂枝附子】5~10g;10g(先煎)温阳固表、温阳化气,适用于风湿表虚证、肾阳不足之腰痛。

【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适用于血虚失眠证。

【龙骨牡蛎】20~30g镇惊、收敛,适用于肝阳上亢之惊、痫病,滑泄不止诸证。

重镇心肝生用;固摄收涩锻用。

【磁石珍珠母】各30g,先煎。

定惊安神,适用于心悸、少寐病。

【旋覆花代赭石】10g(包煎);20~30g(先煎)降逆涤饮,适用于痰饮呕吐、咳嗽气喘病证。

【全蝎蜈蚣】6只;3只熄风止痉,适用于各种痉病。

研磨吞服,1.5g/bid,病重者加倍。

【地龙僵蚕】各10g抗癫痫、止痛,适用于肝阳挟痰之癫痫、头痛。

小儿按年龄适当减少。

【川芎露蜂房】10~15g;10g散风止痛,适用于剧烈的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

仅可治标,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全蝎露蜂房】1.5~3g(煎服)、0.5~1g(吞服);3~10g适用于邪踱脉络、久治不愈之病证。

有毒,只宜暂用,不能久服。

【僵蚕蝉衣】3~8g;3~6g祛风除疹,适用于风热瘾疹之病证。

【代赭石牛膝】30g(先煎);10~15g滋补肝肾、降逆下行,适用于肝阳上亢之眩晕、耳鸣。

【陈皮青皮】10g;5~10g理气健脾,适用于肝胃气郁之脘痞病证。

效果较小。

【枳实厚朴】除胀消痞,适用于气滞湿阻之痞满证。

中药学基础知识中药药性配伍及中药调剂

中药学基础知识中药药性配伍及中药调剂

中药学基础知识—-药性、配伍及中药调剂薛玲第一部分概述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得天然药物及其制品,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与中成药。

中药学就是研究中药得基本理论,以及中药得来源、产地、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得一门学科、中药就是以植物,动物、矿物为主要来源,尤以植物为多、故传统得中药专著称之为“本草”、我国地域辽阔,跨寒,温、热三带,天南地北,平原,高山,丘陵,盆地,各处有着非常丰富得中草药资源,为世界著名得天然药材国家。

据不完全统计,各地目前使用得中草药已达五千多种。

一、中药药性中医把药物与疗效有关得性质与性能统称为“药性",它包括药物发挥疗效得物质基础与治疗过程中所体现出来得作用,就是药物性质与功能得高度概括、研究药性形成得机制及其运用规律得理论称为药性理论。

药性理论就是我国历代医学家在长期用药实践中,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中医理论为依据,根据药物得各种性质及所表现出来得治疗作用总结出来得用药规律,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配伍、禁忌及有毒无毒等、四气,就是指寒、热、温、凉四种不同得药性,又叫“四性”。

其中温热与寒凉属两类不同得性质。

温与热,寒与凉就是性质相同仅在程度上得差异。

药物寒、热、温、凉得性质就是古时医家从药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得反应概括出来得,就是与所治疗疾病得寒热性质相对而言得。

能减轻或消除热证得药,一般属于凉性或寒性。

反之,能减轻或消除寒证得药物一般属温性与热性、五味就是指药物具有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得味道,原就是通过口尝而得知得,逐渐发展为利用医疗作用来说明药物得味,“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

”古人在长期尝试药物得过程中,发现不同味道得药对疾病产生不同得作用;相同味道得药,其作用也有相近与共同之处,而后逐渐演变成中药药性得五味、然而,中药得味,其实也就是其所含化学物得滋味、如含生物碱类得中药大多具有苦味,由于生物碱类物质大多具有良好得治病疗效、含一些无机盐类如钠、钾、钙、镁得药物大都具有咸味。

中药学中药的配伍禁忌与合理搭配

中药学中药的配伍禁忌与合理搭配

中药学中药的配伍禁忌与合理搭配中药学中,药物的配伍禁忌是指某些中药之间或中药与食物、药物之间的不宜合用或不宜同时使用的情况。

合理的中药搭配可以发挥药物的疗效,促进治疗效果;而不合理的中药配伍则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甚至加重病情。

因此,对中药的配伍禁忌与合理搭配了解,对于中药学和中药临床应用至关重要。

一、中药的配伍禁忌1. 互相相克的中药配伍禁忌某些中药之间由于化学成分的相克作用,不宜同时搭配使用。

比如防风与半夏、苦参与牛蒡籽等,这些相克的中药配伍可能导致药物的疗效减弱甚至失效。

2. 互相制约的中药配伍禁忌某些中药之间由于药物活性成分的制约作用,不宜同时搭配使用。

比如麻黄与防风、贝母,这些中药的制约作用可能导致药物的毒性加大。

3. 与特定食物的中药配伍禁忌某些中药与某些特定食物同时搭配使用,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

比如生姜与生蚝、鸭肉,这些中药与特定食物的配伍禁忌可能对肠胃产生刺激,导致胃痛、腹泻等症状。

二、中药的合理搭配1. 相得益彰的中药搭配某些中药之间的搭配可以互相增强药效,产生协同作用。

比如黄芪与党参、白术的搭配,可以增强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2. 相互调节的中药搭配某些中药之间的搭配可以相互调节,达到平衡疗效。

比如黄连与黄芩的搭配,可以平衡清热解毒的疗效。

3. 强强联合的中药搭配某些中药之间的搭配可以形成强强联合的效果,提高药效。

比如人参与丹参、川芎的搭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氧气供应。

三、中药搭配禁忌案例分析1. 知母+乌头+延胡索这是一组不宜同时搭配使用的中药。

知母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作用;乌头有祛风驱寒、止痛的作用;延胡索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

这三味中药的配伍禁忌可能导致心脏毒性反应,严重时甚至可引起生命危险。

2. 当归+白芍+川芎这是一组常用的中药配方,常用于调经止痛的治疗。

当归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白芍有活血祛斑、调经止痛的作用;川芎有活血散瘀、舒筋活络的作用。

这三味中药的合理搭配可以互相增强药效,加速治疗效果。

中医执业医师 中药学 中药的配伍,中药的用药禁忌,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中医执业医师 中药学 中药的配伍,中药的用药禁忌,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中药的配伍,中药的用药禁忌,中药的剂量与用法中药的配伍中药配伍的意义中药配伍的意义适应复杂病情,增强疗效,减少毒副作用。

中药配伍的内容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单行就是单用一味药来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的疾病。

相须就是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

相使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两药合用,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功效。

相畏就是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

相杀就是一种药物能够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

相恶就是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

相反就是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

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相须和相使能增强功效,为临床常用配伍。

相畏和相杀能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相恶属削弱或抵消功效,避免使用。

相反能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属禁忌。

中药的用药禁忌配伍禁忌1.含义2.内容“十八反”:“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即: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及、白蔹;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藜芦反人参、丹参、玄参、沙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烛炙焯莫相依。

”证候禁忌由于药物的药性不同,其作用各有专长和一定的适应范围,因此,临床用药也就有所禁忌,称“证候禁忌”。

如麻黄性味辛温,功能发汗解表,散风寒,又能宣肺平喘利尿,故适用于外感风寒表实无汗或肺气不宣的喘咳,对表虚自汗及阴虚盗汗、肺肾虚喘则禁止使用。

妊娠用药禁忌1.含义2.妊娠禁忌药的分类及使用原则慎用药物:通经祛瘀、行气破滞及辛热滑利之品,如桃仁、红花、牛膝,大黄、附子、肉桂、干姜,木通、冬葵子、瞿麦等;禁用药物: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子、大戟、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斑蝥、雄黄、砒霜等。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7 8 9
柴胡 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升麻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蔓荆子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
少阳病寒热往来。半表半里之热皆可清退。 柴胡配黄芩:清解半表半里之邪热效强,治少阳寒热往来效著 。 善治阳明头痛(同白芷)。 治头面部诸痛。治偏正头痛要药。 / 发汗力强,体虚多汗慎服
3
黄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黄柏配苍术:既清热又燥湿,且走下焦,治湿热诸证,特别是 下焦湿热证有效。(二妙丸) 清热燥湿解毒宜生用,清相火退虚热宜盐水炒用,止血宜炒碳 。 既善清下焦湿热,又善泻肝胆实火,为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 药。 /
4 5
龙胆草 清热燥湿,泻肝火。 苦参 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
1
青蒿 退虚热,凉血,解暑,截疟。
2
地骨皮 退虚热,凉血止血,清肺火,生津。
3
白薇 退虚热,凉血清热,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1
素有“将军”之称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止血,活血祛瘀,利湿 大黄 大黄配芒硝:治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效佳。 退黄。 大黄配巴豆、干姜:善治寒积便秘。 芒硝 泻下,软坚,清热,回乳(外用)。 芦荟 泻下,清肝,杀虫。 番泻叶 泻热通便,消食健胃。 润下药 为治肠燥便秘之要药。 主治病症:老人、产妇及体虚之津枯肠燥便秘。 治肠燥便秘,兼气滞者尤佳;治水肿胀满及脚气浮肿,兼二便 不利者最宜。 乳痈 / 水肿胀满,缓下1.5-3g,攻下5-10g,开水泡。
功效
配伍及其它 菊花配枸杞子:补肝肾明目力强,肝肾亏虚之视物昏花用之效 佳。 疏散风热多用黄菊花,平肝明目多用白菊花。 生葛根配黄芩、黄连:清热燥湿解毒,又透热升阳止泻,主治 湿热泻痢初起。 治项背强痛之要药。缓解颈部肌肉紧张。

最全处方常用药对最强的中药绝配七情配伍寒热温凉一应俱全--高人总结

最全处方常用药对最强的中药绝配七情配伍寒热温凉一应俱全--高人总结

最全处方常用药对最强的中药绝配七情配伍寒热温凉一应俱全药对是介于中药学和方剂学之间的一门学科。

可分为要对配伍、药对成方和药对组拆三方面的内容。

药对是中医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2药味的配伍组合,是中药配伍应用中的基本形式。

常用药对【威灵仙葛根】各10g 通络祛风、解痉止痛,适用于颈椎病之颈项强痛并证。

【海桐皮豨签草】10~15g 祛风湿,适用于风湿痹病。

【附子肉桂】5~10g(先煎);1.5~3g(煎服)、1~1.5g(吞服) 温阳祛寒,适用于命门火衰证。

主治命门火衰。

【附子干姜】3~10g(先煎);2~8g 温阳祛寒、温补脾肾,适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之里虚寒证。

脾肾阳虚适用。

【桂枝附子】5~10g;10g(先煎) 温阳固表、温阳化气,适用于风湿表虚证、肾阳不足之腰痛。

【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适用于血虚失眠证。

【龙骨牡蛎】20~30g 镇惊、收敛,适用于肝阳上亢之惊、痫病,滑泄不止诸证。

重镇心肝生用;固摄收涩锻用。

【磁石珍珠母】各30g,先煎。

定惊安神,适用于心悸、少寐病。

【旋覆花代赭石】10g(包煎);20~30g(先煎) 降逆涤饮,适用于痰饮呕吐、咳嗽气喘病证。

【全蝎蜈蚣】6只;3只熄风止痉,适用于各种痉病。

研磨吞服,1.5g/bid,病重者加倍。

【地龙僵蚕】各10g 抗癫痫、止痛,适用于肝阳挟痰之癫痫、头痛。

小儿按年龄适当减少。

【川芎露蜂房】10~15g;10g 散风止痛,适用于剧烈的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

仅可治标,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全蝎露蜂房】1.5~3g(煎服)、0.5~1g(吞服);3~10g 适用于邪躆脉络、久治不愈之病证。

有毒,只宜暂用,不能久服。

【僵蚕蝉衣】3~8g;3~6g 祛风除疹,适用于风热瘾疹之病证。

【代赭石牛膝】30g(先煎);10~15g 滋补肝肾、降逆下行,适用于肝阳上亢之眩晕、耳鸣。

【陈皮青皮】10g;5~10g 理气健脾,适用于肝胃气郁之脘痞病证。

效果较小。

中药配伍 书籍

中药配伍 书籍

中药配伍书籍【最新版】目录1.中药配伍的概念和重要性2.中药配伍的基本原则3.常见中药配伍组合4.中药配伍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5.学习中药配伍的书籍推荐正文1.中药配伍的概念和重要性中药配伍,即中药的相互配合,是指在方剂中,根据病情和治法,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中药合理地搭配在一起,发挥相互协调、增强或减弱药效的作用。

中药配伍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得当可以提高疗效,减轻药物副作用,扩大治疗范围。

2.中药配伍的基本原则中药配伍有其基本原则,主要包括:(1) 药物的相互协调:药物性质、功效相近,相互协同,增强药效。

(2) 药物的相互制约:一种药物的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3) 药物的相互补充:一种药物的功效能被另一种药物加强或补充。

(4) 药物的相互反佐:一种药物的性质、功效与另一种药物相反,能减轻或消除对方的不良作用。

3.常见中药配伍组合中医药学中有许多著名的中药配伍组合,如:(1) 人参与黄芪:两者都能补气,相互协同,增强补气效果。

(2) 附子与干姜:附子温经散寒,干姜温中散寒,相互协同,增强温经散寒效果。

(3) 黄连与黄柏:黄连清热燥湿,黄柏清热利湿,相互协同,增强清热燥湿效果。

4.中药配伍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中药配伍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1) 提高疗效:通过药物相互协调,增强药效,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 减轻副作用:药物相互制约,减轻或消除药物的副作用,降低患者的不适感。

(3) 扩大治疗范围:药物相互补充,增强药效,使药物能治疗更多类型的疾病。

(4) 增强药物的稳定性:药物相互反佐,减轻或消除对方的不良作用,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5.学习中药配伍的书籍推荐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中药配伍的知识,以下几本书籍值得推荐:(1) 《中药学》:本书详细介绍了中药的基本知识、药物性质、功效和用法,对学习中药配伍具有指导意义。

(2) 《方剂学》:本书主要讲述了中药配伍的方剂,包括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和用法,对学习中药配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中药学 第二单元 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中药学 第二单元 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中药学第二单元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一、A11、大黄配芒硝,属于药物七情中的A.相须B.相使C.相畏D.相杀E.相反2、十九畏中硫黄畏A.朴硝B.硼砂C.朱砂D.珍珠E.雄黄3、生姜和半夏配伍,生姜可以抑制半夏的毒性,生姜对半夏而言是A.相须B.相使C.相杀D.相畏E.相反4、人参与莱菔子同时服用,莱菔子可以降低人参的补气作用,这种配伍关系属A.相须B.相使C.相杀D.相畏E.相恶5、七情配伍中,可以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的是A.相须、相使B.相杀、相畏C.相恶、相反D.相杀、相反E.相畏、相使6、在药物七情中,论述药物基本配伍关系的有A.三项B.四项C.五项D.六项E.七项7、相须是指A.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合用B.性能完全相同的药物合用C.性能功效有某种共性的两药同用D.性能完全不同的药物合用E.两药合用一药能使另一药原有功效降低8、黄芪配茯苓用治脾虚水肿,这种配伍关系属A.相须B.相杀C.相畏D.相恶E.相使9、七情配伍中可以提高药效的是A.相杀、相反B.相杀、相畏C.相须、相使D.相须、相恶E.相恶、相反10、妊娠绝对禁用的药物,不包括的是A.桃仁B.斑蝥C.麝香D.巴豆E.牵牛子二、B1、A.相须B.相使C.相畏D.相杀E.相恶<1>、生姜配半夏属于七情中的A.B.C.D.E.<2>、知母配贝母属于七情中的A.B.C.D.E.2、A.两种以上功用相同的药物合用相互促进B.两药同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C.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D.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E.一种药物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1>、相畏是指A.B.C.D.E.<2>、相恶是指A.B.C.D.E.3、A.半夏与生姜配伍B.人参与莱菔子配伍C.甘草与海藻配伍D.石膏与知母配伍E.枸杞与菊花配伍<1>、属于七情中相恶的是A.B.C.D.E.<2>、属于七情中相须的是A.B.C.D.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考点】配伍的内容★★★★★大黄配芒硝治热结便秘,大黄为清热泻火,泻热通肠的主药,芒硝长于润燥通便,可以增强大黄峻下热结,排除燥屎的作用。

中药常用配伍

中药常用配伍

中药常用配伍
中药常用配伍主要包括:
1. 白鲜皮+地肤子:主清热燥湿,祛风解毒,治湿热下注所致皮肤瘙痒。

2. 白茅根+侧柏叶:主清热凉血,治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尿血。

3. 金钱草+车前草:主清热利湿,利胆消炎,治急性黄疸肝炎。

4. 白术+茯苓:主利水渗湿,治脾虚水肿,脚气水肿,肾炎水肿。

5. 白茅根+马齿苋:主清热凉血通淋,治热淋小便短数,涩色黄赤,大便秘结。

6. 豨莶草+夏枯草、胆草:主活血通络,平肝泻热,治高血压。

7. 海桐皮+牛膝、苡米:主祛风通络化湿,治下肢关节炎。

8. 青风藤+石楠藤: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治肢体酸痛,风湿痹症,关节不利。

9. 高良姜+草果:主散寒止痛,治腹部冷痛,得温痛减。

此外还有降酶一号、降糖一号、肠炎一号、解毒一号、滋阴一号、化湿开胃、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等配伍。

具体配伍应结合症状和医嘱,使用时注意安全合理。

中药学-第03单元-中药的配伍

中药学-第03单元-中药的配伍

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含 义及内 容
单行的 两种认 识观
配伍关 系的复 杂性
第 3 单元 中药的配伍补充资料 含义:配伍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依据病情需要和药物的特性,按照一定的法则, 将两种及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使用,称中药的配伍。 七情配伍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七个方面的内容。 主要探讨任意两味药物组合所产生的配伍关系。 方剂学讨论的配伍:主要指药物在方剂中所占有的不同地位或作用,用“君臣佐使” 加以反映,是另一类配伍。 ①互不相干:指两味药物配伍后,各自独行其事,互不影响临床效应的配伍关系。如 神曲与连翘配伍,治疗食积发热者,神曲消食,连翘清热,两者合用,既不增强也不 降低相互之间的药效,也不会产生新的毒副作用,即认为属单行配伍关系。 ②独用治病:指单味药物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的疾病。即对病情单一的疾病,选用一种 针对性强的药物来取得疗效。如独参汤单用人参一味,大剂量浓煎频服治疗气虚欲脱 证;清金散单用黄芩一味治疗肺热咳血;《仁斋直指方》载单用黄连一味治疗湿热泄痢 轻证。 药物配伍以后,在体内相互作用的机制极其复杂。虽然不外是协同和拮抗两方面,但 还存在着七情中尚未包含的内容,如药物配伍后所产生的原有药物所不具有的新的药 效。即使同一药对配伍,可产生多种配伍关系,如半夏与生姜。

【中药学复习重点】中药配伍用药总结

【中药学复习重点】中药配伍用药总结

【中药学复习重点】中药配伍用药总结
配伍用药是常考的知识点之一,今天带领大家总结中药学复习重点-中药配伍用药总结,快速掌握高频考点。

配伍用药
麻黄配桂枝:风寒表实无汗证.
麻黄配杏仁:风寒束肺喘咳气逆.
麻黄配石膏:肺热咳喘.
桂枝配白芍:风寒表虚有汗证.
柴胡配黄芩:少阳寒热往来
生葛配黄芩、黄连:湿热泻痢初起
石膏配知母:热病气分实热证和肺胃伤津证
知母配黄柏:阴虚火旺
知母配川贝母:阴虚劳嗽肺燥咳嗽
栀子配茵陈:湿热黄疸
黄连配吴茱萸: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黄连配木香: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
黄柏配苍术:湿热诸证,尤其下焦湿热
白薇配玉竹:阴虚外感
大黄陪芒硝: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
大黄配巴豆、干姜:寒积便秘
独活配桑寄生:风湿痹痛、腰膝酸软
苍术配厚朴、陈皮:湿阻中焦或夹食积
滑石配甘草:暑热烦渴
附子配干姜:亡阳欲脱及中虚寒盛
附子配麻黄、细辛:阳虚外感
丁香配柿蒂:虚寒呕逆
高良姜配香附: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胀痛
橘皮配半夏:痰湿滞中客肺止咳喘
枳实配白术:脾虚气滞夹积夹湿证
川楝子配延胡索:血瘀气滞诸痛
薤白配瓜蒌:痰浊痹阻、胸阳不振之胸痹证
蒲黄配五灵脂:血瘀胸胁心腹诸痛及血瘀出血
郁金配石菖蒲:痰火或湿热蒙蔽清窍之神昏、癫痫、癫狂旋复花配代赭石:气逆呕恶、喘息
朱砂配磁石:烦躁不安、心悸失眠
人参配附子:亡阳气脱。

钟赣生《中药学》复习笔记和典型题及考研真题详解(中药的配伍)【圣才出品】

钟赣生《中药学》复习笔记和典型题及考研真题详解(中药的配伍)【圣才出品】

第5章中药的配伍5.1 复习笔记一、配伍的概念★★配伍是指按照病情的不同需要和药物的不同特点,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

二、中药配伍(药物七情)内容和方法★★★★表5-1 中药配伍(药物七情)内容和方法5.2 典型题和考研真题详解一、A型题1.黄连配吴茱萸属于药物七情中的()。

[统考2013研]A.相须B.相使C.相畏D.相恶【答案】B【解析】相使是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两药合用,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药效。

黄连配伍吴茱萸:黄连苦寒,功能清热燥湿泻火;吴茱萸辛苦而热,功能燥湿疏肝下气。

两药相合,既清热泻火燥湿,又疏肝和胃制酸,治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

吴茱萸属于温里药,黄连属于清热药。

A项,相须是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

C项,相畏是一种药物可以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

D项,相恶是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

2.全蝎配蜈蚣属于药物七情中的()。

[统考2010研]A.相须B.相使C.相畏D.相恶【答案】A【解析】A项,相须:两种性能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

B项,相使: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性能功效虽不相同,但是治疗目的一致的药物配合应用,其中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两药合用,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功效。

C项,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降低或消除。

D项,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

蜈蚣、全蝎均属于息风止痉药,常相须为用,以增强搜风止痉之功。

3.性能类似的两药合用,可增强原有疗效的配伍关系是()。

A.相使B.相须C.相畏D.相杀E.相恶【答案】B二、B型题A.相须B.相使C.相杀D.相恶1.黄连配木香属于药物七情中的()。

[统考2009研]【答案】B【解析】黄连配木香常用治湿热泻痢,发热腹痛、里急后重。

黄连为清热燥湿,解毒止痢的主药,木香调中宣滞,行气止痛,可增强黄连功效,属于相使的配伍关系。

中药学要药及配伍总结

中药学要药及配伍总结

中药学要药及配伍总结中药学是研究中药药物及其配伍使用的学科,它包括中草药的药用部位、药材性质、功效、药理特性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中药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中药的要药与配伍的研究,下面将对中药的要药与配伍进行总结。

中药的要药即对于一些特定病症或病理过程,中医认为可以起到主要疗效或具有特殊作用的药物。

例如,当人体出现内热症状时,中医常常会选用要药如黄连、黄芩等入药,这些要药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作用。

另外,当人体出现寒邪入侵症状时,中医常用辣味的要药如干姜、紫苏等来驱散寒邪。

要药具有明确的药理作用、疗效确切且安全、副作用小等特点,因此在中药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

中药的配伍指的是将不同的中草药进行组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疗效或减少不良反应。

配伍的原则包括药物互补、药性相近、药物协同作用等。

药物互补是指合用两种或多种中草药,能够互相增强药效,达到更好疗效的效果。

药性相近是指中药的药性特点相似,或者具有相同的功效,可以增加疗效。

药物协同作用是指中药的配伍使用,能够产生协同增效的效果,即整体疗效大于各药单独使用的效果。

中药的配伍常常根据中医理论中的“四气五味”进行搭配。

四气包括寒、凉、温、热四种气味,五味包括辛、甘、酸、苦、咸五种味道。

根据病人体质和病情的不同,中药的配伍可以偏向寒、凉、温、热四种气味,以达到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温阳散寒等功效。

而五味的配伍则可以根据病情的不同来搭配,例如苦味的药物有较强的泄热和除湿作用,适用于湿热病症。

中药的要药与配伍是中药学重要的研究内容,它们对于中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的要药与配伍能够发挥出中药的最大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但是要药与配伍也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和病人体质进行个体化的选择和调整,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在中药临床应用中,要药与配伍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需要中医师具有扎实的中医药学和临床经验,才能正确地进行选择和应用。

总而言之,中药的要药与配伍是中药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中药学之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常见配伍禁忌

中药学之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常见配伍禁忌

中药学之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常见配伍禁忌中药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配伍禁忌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中药的组合使用可以增强药效、减少毒性,但若不正确配伍,可能导致中药的相互作用,甚至出现不良反应。

因此,临床医生需要深入了解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常见配伍禁忌,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疗效。

一、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常见配伍禁忌1. 类似功效的药物不宜同时使用:有些中药具有相似的药理作用,例如陈皮和枳壳都具有理气和燥湿的功效,如果同时使用,可能加重不良反应,如腹痛腹泻等。

因此,在选择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避免同时使用功效相似的药物。

2. 互相抵消药效的药物不宜同时使用:有些药物在药理作用上相互抵消,例如甘草具有解毒作用,而半枝莲具有毒性作用,如果同时使用,可能降低甘草解毒的效果,从而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3. 存在药物相互作用的药物不宜同时使用:中药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有些成分可能会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

例如黄连和金银花同时使用可能会减少金银花的抗菌作用,因为黄连中的黄连素可以与金银花中的成分发生反应,导致药效降低。

4. 有不良反应的药物不宜同时使用:某些中药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例如人参虽然具有补气益血的作用,但对于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如果与具有同样药理作用的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导致心悸、头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正确应对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配伍禁忌1. 注意药物的组方禁忌:医生在组方时要遵守中药的配伍原则,避免使用有明确禁忌的药物组合。

对于具有相似药理作用的药物,可以选择其中一种药物进行治疗,以避免不必要的药物相互作用。

2. 深入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临床医生在用药之前,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以及过敏史等,以便选择适合患者的中药并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3. 严格按照用药说明书和医嘱使用药物:患者在使用中药时,应仔细阅读药物的说明书,并按照医生的要求使用药物。

如果出现异常反应,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制远志的配伍及应用

制远志的配伍及应用

制远志的配伍及应用远志,又称茯苓,是中药学中常用的草本药材之一。

它主要生长在我国南北地区的山地和平原地带。

远志在中医药学中具有温中、益气、健脾的功效,并且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

下面将结合远志的特性和功效,介绍其常见的配伍及应用。

一、远志与人参、黄耆的配伍人参、黄耆和远志的配伍被称为“参耆远志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复方。

这种复方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

它适用于中气不足、气虚血亏的患者,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脾胃虚弱等症状。

通过使用这个配方,可以调节人体气血平衡,增加机体的抵抗力,改善人体的免疫功能。

同时,这个配方还可以促进食欲,帮助消化道功能的恢复。

二、远志与白术、甘草的配伍远志、白术和甘草的配伍被称为“远志白术散”。

这个复方有益气和中的作用,适用于气滞脾胃痛的患者。

此外,它还具有补脾胃、止泻的功效,并且可以改善食欲不振、腹痛腹胀等症状。

远志白术散具有温和的功效,适用于脾胃功能较弱的人,可以提高肠道消化功能,促进水液的吸收与排泄,使腹胀、腹泻的症状得到缓解。

三、远志与茯苓、橘红的配伍远志、茯苓和橘红的配伍被称为“茯橘远志散”。

茯橘远志散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病症。

茯苓具有健脾益胃、消痰利湿的功效,可以缓解胃痛、腹胀等胃部不适症状。

橘红具有行气解郁的作用,可以舒缓胃部的症状。

远志具有温中健脾的功效,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提高胃肠功能。

茯橘远志散可以调节胃肠功能,改善慢性胃病的症状。

四、远志与蒲黄、桑白皮的配伍远志、蒲黄和桑白皮的配伍被称为“远志蒲黄桑白散”。

这个配方主要用于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和神经衰弱症状。

远志具有镇静安神、缓解神经衰弱的作用,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失眠和焦虑症状。

蒲黄具有清热利尿、降低血压的作用,可以缓解高血压引起的头痛、头晕等症状。

桑白皮具有降低血压、安定心神的作用,可以减轻神经衰弱引起的心悸、失眠等症状。

远志蒲黄桑白散可以综合调节神经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改善高血压和神经衰弱的症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学常用配伍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1.麻黄+桂枝:风寒表示无汗证
+杏仁:止咳平喘
+石膏:肺热咳嗽
+生姜,白术:风水水肿
2.桂枝+白芍:风寒表虚有汗(中焦虚寒)
+枳实,薤白:胸阳不振,心脉瘀阻,胸痹心痛
+附子:风寒湿痹
+茯苓:脾阳不运,痰饮,蓄水证3.紫苏+砂仁,陈皮:脾胃气滞,胸闷呕吐(妊娠呕吐)
4.白芷+防风,羌活:通窍止痛
+辛夷,苍耳子:鼻渊,鼻塞不同,前额疼痛
5.细辛+羌活,防风,白芷:外感风寒,头身疼痛较甚者 +麻黄,附子:阳虚外感
+独活,川芎:少阴头痛,足寒气逆6.薄荷+川芎,石膏,白芷:风热上攻,头痛眩晕
+柴胡,白芍,当归:疏肝行气调经
7.柴胡+黄芩:少阳寒热往来
8.葛根+黄芩,黄连:湿热泻痢初起
9.石膏+知母:热病气分实热证,肺胃火热伤津证
10.知母+川贝母:阴虚劳嗽,肺燥咳嗽
+黄柏,生地:阴虚火旺所致骨蒸潮热,盗汗,心烦
+玄参,麦冬,生地:阴虚肠燥便秘11.栀子+淡豆豉:热疬心烦,烦躁不宁
+大黄:治肝胆火热上攻之目赤肿痛
+茵陈:湿热黄疸,清利下焦,肝胆湿热
12.黄连+黄芩,黄柏,栀子:清泻心经实火 +麦冬:消渴,清胃火
+木香: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 +吴茱萸: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
13.黄柏+苍术:湿热诸证,尤其下焦湿热(湿热脚气,痿证)
14.板蓝根+连翘,牛蒡子,玄参:湿毒发斑,痈肿疮毒
15.鱼腥草+桔梗,芦根,瓜蒌:清解肺热,治肺痈要药
16.贯众+黄连,甘草:(气分,血分)湿热毒邪所致之症
17.生地+玄参,连翘,丹参:清热生津止渴(热入营血) +知母,地骨皮:阴虚内热,骨蒸劳热
18.玄参+生地,麦冬:清热生津
19.牡丹皮+水牛角,生地黄,赤芍:清营,血分实热,清热凉血止血(温毒发斑)
+鳖甲,知母,生地:温病伤阴,无汗骨蒸
+桃仁,川芎,桂枝:活血化瘀,治血滞经闭,痛经
20.赤芍+柴胡,牡丹皮:活血散瘀止痛,治肝郁血滞之胁痛
21.大黄+芒硝,厚朴,枳实:实热便秘
+黄连,黄芩:血热吐衄,目赤咽肿
+桃仁,土鳖虫:瘀血诸证 +巴豆,干姜:寒积便秘22.独活+桑寄生:风湿痹痛,腰膝酸软
23.木瓜+吴茱萸,槟榔,苏叶:脚气水肿
24.桑寄生+独活,杜仲,牛膝,桂心:风湿痹症,补肝肾强筋骨
+阿胶,续断,当归,香附:养血而固冲任,安胎
25.五加皮+杜仲,牛膝:肝肾不足,筋骨痿软
+茯苓皮,大腹皮,生姜皮,地骨皮:温肾而除湿利水,治水肿
26.藿香+紫苏,厚朴,半夏:暑月外感风寒,暑湿或温湿初起
+苍术,厚朴:湿滞中焦,寒湿困脾所致的脘腹痞闷,神疲体倦
+半夏,丁香:湿阻中焦所致呕吐
27.苍术+厚朴,陈皮:湿阻中焦所致脘腹胀闷,吐泻乏力,舌苔白腻 +薏苡仁,独活:痹证湿胜28.厚朴+大黄,枳实:下气宽中,消积导滞 +苏子,陈皮,半夏:燥湿消痰,下气平喘
29.附子+干姜,甘草: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
+桂枝,白术,甘草:散寒止痛,治风寒湿痹
+麻黄,细辛:阳虚外感30.干姜+党参,白术:温中散寒,健运脾阳,治腹痛吐泻
+细辛,五味子,麻黄:寒饮喘咳
31.肉桂+附子,熟地,山茱萸:阳痿,宫冷.补火助阳,益阳消阴
32.吴茱萸+生姜,人参:肝寒气滞诸痛
+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温脾益肾,治虚寒泄泻
33.丁香+柿蒂:虚寒呕逆
34.高良姜+香附: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胀痛
35.茯苓+泽泻,猪苓,白术,桂枝:祛邪扶正,治寒热虚实各种水肿
+桂枝,白术,甘草:痰饮之
目眩心悸
+山药,白术,薏苡仁:脾虚
湿盛泄泻
+黄芪,当归,远志: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心悸,失眠,健忘
36.薏苡仁+茯苓,白术,黄芪:脾虚湿盛之
水肿腹胀,小便不利
37.泽泻+茯苓,猪苓,桂枝:治水湿停蓄之
水肿38..香加皮+陈皮,大腹皮,茯苓皮:水肿,小便不利
39.车前子+木通,滑石,瞿麦:通利水道,清膀胱热结
40.木通+生地,甘草,竹叶:治心火上炎,口舌生疮,或心火下移小肠,心烦尿赤
41.茵陈+栀子,黄柏,大黄:清利脾胃肝胆湿热,治黄疸
42.金钱草+茵陈,栀子,虎杖:清肝胆之火,除下焦湿热
43.陈皮+苍术,厚朴:寒湿阻中之脾胃气滞 +半夏,茯苓:燥湿化痰,治湿痰咳嗽
44.枳实+山楂,麦芽,神曲:饮食积滞,脘腹痞满胀痛
+薤白,桂枝,瓜蒌:治胸阳不振,痰阻胸痹之胸中满闷,疼痛
45.木香+砂仁,藿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黄连:行大肠之滞气,治湿热泻痢里急后重
46.沉香+肉桂,附子,补骨脂:温肾纳气,降逆平喘
47.川楝子+延胡索:清肝火泄郁热,行气止痛
48.乌药+益智仁,山药:温肾散寒,缩尿止

49.荔枝核+小茴香,青皮:寒凝气滞之疝气痛,睾丸肿痛
50.香附+柴胡,川芎,枳壳:疏肝解郁,治肝郁气滞胁痛
51.薤白+瓜蒌,半夏,枳实:胸痹证
52.朱砂+黄连,栀子,磁石,麦冬:心神不宁,心悸失眠
+开窍,息风药:镇惊止痉53.磁石+石决明,牡蛎:平肝潜阳,治肝阳
上亢之头晕目眩
+熟地,山茱萸,山药:补益
肝肾,聪耳明目
+五味子,蛤蚧:益肾纳气平喘
54.龙骨+菖蒲,远志:镇静安神
+赭石,生牡蛎,生白芍:平
肝潜阳,治肝阳眩晕
55.酸枣仁+当归,白芍,何首乌,龙眼肉:心肝阴血亏虚之心悸失眠
+五味子,山茱萸,黄芪:收敛止汗(自汗盗汗)
56.柏子仁+人参,五味子,白术:心阴不足,心血亏虚之心悸失眠
57.远志+茯神,龙齿,朱砂:失眠多梦,健忘
+菖蒲,郁金,白矾:癫痫,惊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