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集合5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集合5篇)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集合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1一、说教材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第十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学习内容。

在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

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

五年级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二、说学生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先通分,再按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学生在前一个单元里已经熟练掌握了通分的技能,又在前几节课里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明确了分-数单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减。

因此,对学生而言,作为构成计算法则的两个重要成分都已学过,在这节课,无非是引导学生想到“化异为同”,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来沟通新旧知识,好在学生已从“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里学会了这一招“化异为同”所以在这节课里要求学生再用“化异为同”来解决问题并不难。

三、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得出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从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3、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重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

教学关键:通分。

五、教学理念通过学习新课标,使我明白: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说课稿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说课稿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说课稿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说教学重难点: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轴对称师:这些好看吗为什么好看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因为对称而让人觉得美的物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美丽的对称图形。

(板书:轴对称图形)二、复习旧知1、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2、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3、看书中,画出对称轴。

三、学习新知1、出示例1(1) 这幅图对称吗(2) 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3) 点A和点A在这幅图中是两个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 )个小格。

(4) 点B和点( )是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 )个小格。

(5) 点C和点( )是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 )个小格。

(6) 我发现: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

小结: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

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

或者画对称图形。

2、出示例2(1)引导学生思考: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2) 在思考的基础上,用铅笔试画。

(3)小结:1、找出所给图形的关键点。

2、数出或量出图形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3、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

4、按照所给图形,顺次连结各点,就画出所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三、课堂练习:P84做一做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说课稿第【2】篇〗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5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5篇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1一、说教材《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第三节的一个重要内容。

该教学内容是以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这些知识为基础的。

原教材先通过直观使学生了解1/2、2/4、3/6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虽然不同,但是分数的大小是相等的。

接着进一步研究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思考它们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最后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为后面的约分、通分和分数的加减法等知识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并能应用这一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等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培养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三)教学难点: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课件、三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彩色笔等。

(五)学情分析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有关知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这一知识迁移到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学习中来。

二、说教法、学法为了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得到充分体现,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此,我打算通过"折、画、想、问、用"五个环节对教学内容作如下处理,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1.折--用三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条分别折出二等分、四等分、八等分。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说课稿范文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说课稿范文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说课稿范文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说课稿范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说课稿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十册第73—74页分数的意义。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说明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一些直观演示,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材分析分数的意义是在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4、教学重点、难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说教法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小组合作、自主探索的方法,力图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三、设计思路本节课着重研究的是分数的意义,主要设计思路是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动手去操作去实践,从而自己得出分数的意义。

在备这节课时我就挖空心思地为学生考虑,应该准备哪些材料让学生操作?什么材料既让学生容易操作又能进行有效学习?最后决定用一张圆形纸片、一张长方形纸片、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10份、一些三角形纸片以及一些火柴棒,组织学生分小组学习,提高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

尽量做到让每一个数学知识都是在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产生过程、体验了愉快的学习过程之后才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根发芽。

使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从而使他们获得发展。

在课堂教学时,学生利用我为他们准备的材料展开别开生面的研究,在小组合作操作过程中,学生获得许多不同的分数,然后从这些不同的分数产生中逐渐得出分数的意义。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真分数和假分数》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真分数和假分数》说课稿

真分数和假分数》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9页例1、例2。

2、教材地位及作用:学生在三年级已初步认识分数,但那时所学的分数都是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所以,学习这节内容,使学生比较全面地理解分数概念与培养对分数的数感,起着重要的作用。

3、教学目标的确定:当今时代是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所以教育也要追随时代发展的步伐。

遵循课标提出的“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育理念,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①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②通过学习真分数、假分数,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③使学生掌握真分数,假分数的特征;④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及概括的能力;⑤使学生在思考中、讨论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

4、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掌握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和特征。

5、教学准备:幻灯片数张圆纸片二、说教法和学法这是一节数学概念的教学,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认知建构都是从直观到抽象的,所以我主要采用“激趣——探讨——建构——深化”的教学主线进行教学,运用直观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法。

课标指出:学习方式的核心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关系到人的生活方式。

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

所以说学习方式是至关重要的。

本班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求知欲强,对分数有一定的认识。

我大胆放手让他们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三、说教学程序(一)情境导入森林里住着小熊一家人。

今天中午,熊妈妈准备了几个大圆饼与一小瓶蜂蜜当午餐,每个大圆饼都平均分为三块。

小熊馋得直流口水,马上抓上一块蘸上蜂蜜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小熊觉得特好吃,一连吃了6块才觉得过瘾,就拍拍肚皮玩耍去了。

大家能不能用自己手中的学具把小熊这次吃饼的份数,用图形与分数一一表现出来呢?老师这里有几张圆纸片,谁愿意上来展示你的才能呢?学生踊跃参与都能用图形表示出来,但会有学生4把,说是6。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课认识因数和倍数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课认识因数和倍数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课认识因数和倍数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课认识因数和倍数说课稿【第1篇】一、教材分析。

倍数和因数一课是苏教版数学第八册中的内容。

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分阶段认识了百以内、千以内、万以内、亿以内以及一些整亿的数,较为系统地掌握了十进制记数法,同时也基本完成了整数四则运算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主要是要使学生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意义,学会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和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的方法。

这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的基础,对以后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并能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找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方法,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4、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知道它们呢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5、难点:探索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三、教学设计(一)认识倍数和因数认识倍数和因数时,利用学生对乘法运算以及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关系的已有认识,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得到乘积相同的不同乘法算式,并进一步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倍数和因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不能单独说某数倍数或因数,这一点学生往往搞不清,为了使学生明白倍数和因数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举了生活中的兄弟关系,母女关系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也让学生明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

(二)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从例1中得出:12是3的倍数,又把学生举的一个3的倍数的例子有目的地写在黑板上结合起来看,引导学生说出3的倍数还有哪些。

学生在举例子时说出来的数是无序的,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有条理地找出3的倍数,促使学生去关注思想方法,并在学生讨论交流中感受有序的思想方法。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3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3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3篇篇一:数的认识与数的拓展课程目标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数的认识和掌握数的拓展,培养他们的数字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数的读法和书写方法;2. 理解数的比较大小,并能运用于实际问题;3. 学会使用进位和退位进行数的拓展。

教学内容及安排1. 数的读法与写法(15分钟)- 通过举例与学生一起读写各种位数的数;- 引导学生发现千位、百位、十位和个位的位置关系。

2. 数的比较与运算(20分钟)- 利用实物或图片进行数的比较大小;- 练使用不等号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分组讨论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数的拓展与进位退位(25分钟)- 讨论数的拓展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练拓展数的方法,如十位拓展到百位、百位拓展到千位等;- 介绍进位和退位的概念及其运用。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的认识与比较;2. 合作研究法: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3. 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数的认识与拓展,培养了他们的数字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互相合作,提高了他们的研究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结合实际生活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数的比较与运算,提升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篇二:分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课程目标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读法和表示方式,并学会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1. 理解分数的意义与用途;2. 掌握常见分数的读法和表示方法;3. 学会使用分数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学内容及安排1. 分数的认识与表示(15分钟)- 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不同的分数,引导学生认识分数的概念;- 举例说明分子和分母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表示方法。

2. 分数的读法和意义(20分钟)- 引导学生读写不同分数,并解释其意义;- 利用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进行描述和计算。

五年级下《3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五年级下《3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五年级下《3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3 的倍数的特征》。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3 的倍数的特征》是在学生掌握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以及 2 和5 的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约分、通分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本节课通过观察、探究、归纳等活动,引导学生发现 3 的倍数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相对较弱。

在学习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时,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探索倍数特征的经验,但对于 3 的倍数的特征,由于其规律较为复杂,学生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来发现规律。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 3 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并掌握 3 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 3 的倍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猜测、验证、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秘,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 3 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 3 的倍数。

教学难点:理解 3 的倍数的特征的原理。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引导探究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猜测、验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直观演示法: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直观地展示数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学法:1、自主探究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通分》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通分》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通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通分》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分数的加减法、比较分数大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分是分数运算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的。

因此,在教材处理上,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通分的方法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分数的概念和基本的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对于通分的理解和掌握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引导、启发、激励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通分的概念和方法,能够独立完成通分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通分的概念和方法,能够独立完成通分运算。

2.教学难点:通分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如何判断和选择合适的通分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合作交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互相学习和帮助。

3.教学媒体: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生动形象地展示通分的过程和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通分的概念和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究通分的方法和步骤,总结出通分的规则。

3.合作交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互相学习和帮助。

4.教学讲解:教师进行讲解和演示,解释通分的方法和技巧,解答学生的疑问。

人教新课标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质数和合数》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质数和合数》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质数和合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质数和合数》是人教新课标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含义,学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并能够找出一定的范围内的所有质数和合数。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质数和合数的基本概念和判断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自然数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学习质数和合数时,学生可能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质数和合数的含义和判断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学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学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理解质数和合数之间的关系和判断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和实践操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和教学软件,展示生动的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质数和合数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一些具体的数,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发现质数和合数的特征和判断方法。

3.讲解:教师对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和判断方法进行讲解,并通过例题演示和解释,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4.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和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课25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推荐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课25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课25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课25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奇数、偶数的意义,学会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并学会正确地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的倍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探索过程中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观察法和操作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因数和倍数的知识,谁能举例说明什么叫因数?什么叫倍数?学生举例说明。

揭题:我们已经学会了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课题:2、5的倍数的特征)二、互动新授:1.认识5的倍数的特征。

(1)操作感知。

出示教材第9页“百数表”,让学生认真观察。

提问: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在上表中找出5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百数表”按要求进行操作)。

(2)组织交流。

提问:5的倍数究竟有什么特征呢?你能根据刚才的操作把自己的发现向同学说一说吗?小组交流后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概括出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2.认识2的倍数的特征。

(1)操作感知。

提问: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让学生在“百数表”中找出2的倍数,做上记号,并与同伴说一说这些数有什么特征。

学生各自独立动手操作。

(2)组织交流。

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呈现表2: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概括出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3)认识奇数、偶数。

理解奇数和偶数的意义从百数表中可以看出,自然数中有一半的数是2的倍数,另一半的数不是2的倍数。

我们把2,4,6,8,10,…这些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O也是偶数),把l,3,5,7,9,…这些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j)数。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说课稿(通用11篇)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说课稿(通用11篇)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说课稿(通用11篇)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1一、说教材本节课我教学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分数的意义,这是一节概念课。

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对分数深入学习和探究,认识单位“1”,抽象概括出分数意义,较完整建立分数的概念。

通过具体的现实情境,调动学生相关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概念的内涵。

教材首先揭示了概念产生的现实背景,设计了两幅插图,前一幅从历史角度,表现了古人度量物体长度时遇到的困惑,形象揭示了在测量物体时由于得还到整数结果,而产生了把一个单位等分成若干再量的需要。

后一幅图从现实生活中等分量需要出发,给出了两个小朋友分一个西红柿、一块蛋糕、一包饼干的情境,发现两个人来平分这一个物体,每人分得的个数不能用整数表示。

这样通过测量与分物两个实例,展示了分数的现实来源,引入分数,使学生感悟到分数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

在建构分数意义时,教材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举例说明1/4的含义,然后运用适当的图片、图示从两方面来说明,1/4可以是一个物体四等份中的一份,也可以是一些物体四等份中的一份。

接着逐步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在引入分数单位这个概念时,教材是以“做一做”提供具体实例来帮助学生分析理解的。

教材在揭示概念时,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逐层深入地展开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2、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分数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概括等活动来理解分数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到数学知识是在人类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意义及分数单位含义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

二、说教法与学法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进一步明确分数意义,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课25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课25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课25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课25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第【1】篇〗【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33页内容:《探索活动:2、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2、5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否为2或5的倍数。

2.了解奇数、偶数的含义,能判断一个非零自然数是奇数或偶数。

3.在观察、猜测和讨论过程中发展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自主探究和发现2、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2、5的倍数的特点以及奇偶数概念进行综合判断。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百数表、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1.根据乘法或除法算式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6×12=7246÷2=2365×5=32585÷5=172.在30秒内写出5的倍数,看谁写得快又多。

师:能写完吗?为什么?理解: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二、新授(一)在百数表中圈出5的倍数师启发:怎样写就不重不漏?(有序思考,按顺序写。

)(二)探索5的倍数的特征1.观察5的倍数,同桌讨论:它们有什么特征?(1)交流汇报;(2)举例验证;(3)得出结论: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2.师小结:我们既可以用乘法验证一个数是不是5的倍数,也能用除法来验证一个数是否是5的倍数。

3.练习:快速判断以下各数是否是5的倍数。

2455628502021(三)探索2的倍数的特征1.四人小组合作,利用百数表圈出2的倍数,观察:它们有什么特征?2.小组交流汇报。

3.验证得出结论: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四)认识奇偶数1.小组同学自学:什么是奇数,什么是偶数?2.代表发言,师板书:像2,4,6,8,…这样的数,是2的倍数,也叫偶数。

像1,3,5,7,…这样的数,不是2的倍数,也叫奇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4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4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4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篇1一、说课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6~66页——分数与除法。

二、教材分析(一)教材、教学的分析与思考对于分数,学生并不陌生。

在三年级的时候,他们已经初步接触了分数,通过直观和动手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含义,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在这节课内容之前,又进一步学习了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

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

例1初步沟通除法和分数的关系;例2明确指出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例题后通过适当的练习,在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巩固关系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本课时内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分数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数学概念,它的意义是多层次的。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是从“行为”(平均分物体)入手认识分数的;本节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则是对分数的进一步的理解——分数可以表示除法运算的结果。

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从这样一个角度去突出这一点。

(二)教学目标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探索和理解除法与分数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并从中体会到用分数表示除法商的优越性。

能在几组例证的探索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建模思想,培养观察、比较、归纳等探究的能力。

在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发展变化规律,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三)重点、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发现、掌握除法与分数的关系;难点是理解两个数相除商用分数表示。

三、教法、学法在这一节课中,我以学生熟悉的平均分问题和分数的意义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点,借助实验操作、数形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在经历(b≠0)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中,逐步构建除法和分数之间关系的模型,学会用分数这个新的数表示除法的商。

五年级数学下册《真分数和假分数》说课稿 3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真分数和假分数》说课稿 3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真分数和假分数》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早上好!今天我执教的《真分数和假分数》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是在分数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真假分数,拓展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虽然这是一节全新的概念课。

可要学生识记它的概念并不难,但概念的教学不应以概念获得为目的,不能为教概念而将概念具体化——也就是说不能先有概念定义,再去寻找使之具体化的材料、实例。

因此不能用机械的方法让学生识记概念内容,而应通过具体的分数抽象出真假分数的概念,进而有效地拓展运用。

基于这样的思考和理解,本节课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了解假分数的产生过程。

2、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3、结合具体情境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理解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意义;突破难点:理解真假分数特征。

我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下三个“一”。

遵循一个规律:——概念形成的规律。

本节课的设计就是在遵循学生对概念认知的发展规律基础上,利用“数形结合”,凸显先“过程”后“对象”的认知顺序,充分理解概念。

借助数轴和图形理解真分数、假分数与1的关系,将概念深化。

真假分数概念的形成,本节课分4步走:1、就是通过填四分之几这个分数了解学生起点。

用图形表示出来,以了解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运用图片建立假分数的表象:通过怎样表示5/4?让学生产生了认知上的矛盾:1个单位“1”不够时,怎么办?让学生在辨析中明白5/4的意义。

3、在分类活动中构建真分数与假分数模型。

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4/4”到底划到哪一类中,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

最后产生看书的必要性。

4、完善概念的认知。

数学概念一旦形成,既要通过练习巩固概念,更要关注概念外延的有效拓展。

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从数轴上判断真假分数的特征.从找规律中,拓展对真分数概念的认知,借助特殊的假分数,理解假分数有大于1,也有等于1的情况。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6课“找次品问题的基本解决策略和方法说课稿3篇2024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6课“找次品问题的基本解决策略和方法说课稿3篇2024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6课“找次品问题的基本解决策略和方法说课稿3篇2024〖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6课“找次品问题的基本解决策略和方法说课稿第【1】篇〗设计说明1.加强动手操作训练,促进学生的思维。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设计积极引导学生理解天平平衡的原理,加强对用天平称物和画图的动手操作训练。

使学生经历称物、分轻重的过程,了解和思考称物的不同情况,逐步把思维条理化、逻辑化,并想办法用图示表示出来,从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2.自主探索,体会优化思想。

本设计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通过试验、汇报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如何分份是优化“找次品”方法的关键,从而总结出最佳的分份方法和最佳的图示方法,渗透优化思想。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课件天平药瓶学生准备天平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你们每天上学通常要走哪条路?为什么要选择这条路?(生自主回答)2.你们真聪明,在平时做事的时候就能选择最简便的方法。

在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通常都有一种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我们把它叫最优化的方法。

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优化的思想走进课堂。

(师出示2瓶钙片)师:老师这里有2瓶钙片,其中有1瓶少了3片,你们能不能想办法帮我把它找出来呢?(生回答想法)师:老师准备了一架天平。

如果在天平左右两边的托盘里放上质量相同的物品,天平就会平衡;如果一边重一边轻,那重的一边就会沉下去,轻的.一边就会翘起来。

今天我们就借助天平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次品的特点发现用天平“称”的方法,知道并不需要称出每个物品的具体质量,而只要根据天平的平衡情况对托盘两端的物品进行判断就可以了。

实践操作,自主探究1.提出探究要求。

师:同学们很容易就从2瓶钙片中把这瓶次品找到了,如果是3瓶钙片,你还能从中找到这瓶次品吗?同桌可以用学具摆一摆,试一试。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6课容积和容积单位说课稿(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6课容积和容积单位说课稿(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6课容积和容积单位说课稿(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6课容积和容积单位说课稿第【1】篇〗教材分析1、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体积与容积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

但体积和容积又是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

学情分析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对于概念教学,比较抽象,难于理解。

学生们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从他们身边的事物出发,把概念变得形象化、具体化,学生会更容易接受。

本课的重点是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体积的概念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合作精神和喜爱数学的情感。

现代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使抽象变直观,发挥现代教育手段的优势。

说教学重点和难点说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说教学难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

说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究《体积与容积》这一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吗?为什么乌鸦最后能喝到水呢?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生自由发言)(1)认识体积1、初步感受空间。

师:老师往水里放一个苹果,苹果占空间吗?放一枚硬币,硬币占空间吗?橡皮占空间吗?铅笔盒占空间吗?桌子呢?凳子呢?还有什么东西占空间?师: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占空间?在水里占空间,拿出来呢?(也占空间)板书:空间。

2、空间也有大小。

师:橡皮与铅笔盒比谁占得空间大,谁占得空间小?桌子与凳子呢?板书:大小4、比较体积大小。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4课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4课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4课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4课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说课稿第【1】篇〗一、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教学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后进行的。

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计算,探索发现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材出示了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一个棱长标注为1分米,另一个棱长标注为10厘米,让学生依据图中给出的数据判断他们的体积是否相等,再让学生分别算一算他们的体积。

根据体积单位的定义: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通过计算,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

由此发现: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对于另一组相邻体积单位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进率,放手让学生根据前面探索中得到的经验自主进行推算。

二、课标要求1、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

2、会应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理解并掌握高级体积单位与低级体积单位间的化和聚。

3、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准确地运用体积单位间的化聚法进行计算。

三、知识体系1、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体积单位、容积单位间的进率与长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区别。

3、高级体积单位语低级体积单位间的化和聚。

四、核心内容与价值这部分内容教学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后进行的。

这部分内容的核心内容是不同体积单位间的互化于应用,学习这部分内容后,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不同单位的题作,能更好的运用不同的体积单位去表示不同大小的物品的体积,能很好的区别于以前的面积和长度单位,能很好的运用进率计算不同体积单位间的互化。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4课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说课稿第【2】篇〗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说课稿说课内容:人教版第十册数学课本的内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一、说教材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人教版第十册数学课本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以及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以及如何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之后,对于分数运算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学生在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分母的选取,分数的通分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

2.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地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特别是分母的选取和分数的通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黑板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具体的问题,引发学生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教师进行指导和点拨。

3.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4.练习:学生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并进行拓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直观地展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通分》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通分》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通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通分》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通分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通分的意义,能够运用通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通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对分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通分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通分的意义理解不深,通分的方法不够熟练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通分的意义和方法,能够运用通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总结等环节,让学生掌握通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通分的意义和method。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通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黑板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通分的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两个分数的分母通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总结通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讲解与演示: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通分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4.练习与交流: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学生交流讨论,帮助学生巩固通分的方法。

5.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通分的方法,学生进行拓展练习,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广角──找次品》说课稿
理解并解决简单的“找次品”问题,充分经历“比较——猜测——验证”的过程,归纳出“找次品”的最优策略,感知逻辑推理的数学思想方法
突破建议:
1.从简单问题入手,理解找次品的含义,并用直观方式清晰地表达推理过程
学生在本单元学习之前很少接触“找次品”问题,没有相关的学习与生活经验。

而教材中的“次品”与日常生活中提到的“次品”有所不同:它指从外表看完全相同的零件,其中重一些或轻一些的那一个就是“次品”。

首先,让学生认真读题,充分理解题意,理解“找次品”的意思,了解“正品”“次品”的含义,丰富生活经验。

其次,可以从2个零件开始,其中有1个较重的次品,只要把2个零件放在天平两端,天平一定不平衡;接着3个零件中有1个较重的次品,任意取2个放在天平两端,天平有可能是平衡的,也有可能是不平衡的。

非常重要的一点,这里所指的天平并不是一架实物天平,而是利用天平平衡原理抽象出的数学化形式的天平,借助它进行逻辑推理。

说理时,引导学生尽量用规范的语言“如果天平平衡……如果天平不平衡……”来表述。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推导的过程用直观图或流程图辅以文字说明来记录和推导,这一点尤其重要。

2.充分经历“比较——猜测——验证”的探究过程,理解找次品的最优策略
“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是理解的难点,这里要让学生理解“能保证”是指每一种可能的情况都要考虑,“至少”就是指在保证一定能找出次品的各种方法中称量次数最少的那种方案。

“找次品”的最优策略有两个要点:一是把待测物品分成三份,二是尽量平均分。

教学时从“8个”的情形开始,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将推理过程用直观图清晰、简洁地表示出来,然后将找次品的不同方案记录下来。

从8个零件中找次品,学生会很自然地想到平均分成两份(4,4),但会发现运用这种分组方法称的次数不是最少的,分成3份(3,3,2)的方法才能使称的次数最少。

使学生体会到只有将次品确定在更小的范围内,称的次数才会越少。

有了在8个零件中找次品的经验,接下来处理在9个零件中找次品的问题时,受天平平衡原理的暗示,学生会自然想到(4,4,1)和(3,3,3)的分法。

把两种方案进行对比,感受到分成三份的情况中,平均分的方法称的次数最少。

如果不能平均分呢?再去研究在8个零件中找次品的最少次数,会发现尽可能平均分可以使称的次数最少。

最后将此规律应用于10个、11个零件的情形加以验证。

层层递进,逐渐感知理解找次品的最优策略。

3.关注个体差异,注重“说”的训练,初步感受“化归”思想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巩固找次品的问题,在练习中要对学生进行分层要求。

在找次品的过程中,允许学生借助直观学具推理、用直观图或流程图直接推理、用口头叙述。

让学生多“说过程”,通过说体会到“尽可能将待测物品平均分成三份”的最优策略,培养逻辑思维推理能力。

有了例题的学习经验,学生在练习时就可以直接利用前面已有的结论。

如“做一做”中将28瓶盐水分成三份(9,9,10),称一次后就转化为“从9个或10个物品中找次品”的已学知识,在练习二十七第4题15盒饼干中找次品也同样可以转化为“从5个物品中找次品”的知识。

用化归的方法可以解决从更多数量的零件中找次品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拓展,引导学生探究找次品需要称量的最少次数和零件总数目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