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解释

合集下载

主要经济指标解释

主要经济指标解释

主要经济指标解释一、制造成本部分1、制造成本: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用和制造费用。

2、直接材料消耗:指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并构成实体的原料及主要原材料、燃料和动力、包装物、外购半成品、修理用备件(备品配件)和其他直接材料。

直接材料消耗价值量按不含进项税的购进价格计算。

购进价格由下列各项组成:买价;运杂费(包括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用(包括整理挑选中发生工、费支出和必要的消耗,并扣除回收的下脚废料价值);购入材料负担的税金(指进项税以外的其他应负担的税金),外汇价差和其他费用。

原材料:指企业为生产产品而耗用的从外部购入的原料及主要材料。

燃料:指企业为生产产品而耗用的从外部购入的各种燃料。

包括汽、煤、柴油等。

动力:指企业为生产产品而耗用从外部购入的各种动力。

包括热力、电力和蒸汽等。

包装物:指用于包装本企业产品而耗用的各种包装容器,如桶、箱、瓶、坛、筐、篓、袋等。

外风半成品:指企业为生产产品而耗用的从外部购入的各种半成品。

修理用备件:指企业生产产品耗用的有关配品和配件。

其他直接材料:指企业生产产品而耗用的辅助材料及其他直接材料。

3、直接人工:指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资金、津贴和补贴,以及按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和规定的比例计算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4、其他直接费用:指企业发生的除直接材料费用和直接人工以外的,与生产产品有直接关系的费用。

5、其他直接费用中支付给个人和上次给政府部分:指企业发生的其他直接费用中支付给个人的各种补贴和上交给政府管理部门的各项费用。

6、制造费用:指企业各生产车间(或分厂,下同)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生产车间的工资和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但不包括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

六大重要经济指标解释

六大重要经济指标解释

一、总体经济指标总体经济指标是用来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的经济状况;一国民生产总值二价格指数1、概况价格指数包括生产和消费价格指数;生产价格统计主要是从生产者的角度进行的统计,如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等;消费价格统计主要从消费者角度进行的统计,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等;一般来说,生产者价格的变化要先于消费价格变动,换句话说,生产者价格变动往往会引起消费价格的变动;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随时间变化的指标;3、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目前,我国以工业品出厂价格替代生产者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是从生产角度反映当月国内市场的工业品价格与上年同月的价格相比的价格变动;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相比,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只反映了工业品出厂价格的变动情况,没有包括服务价格的变动;它的变动也要比居民消费价格剧烈一些;4、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是从居民购买角度看物价变动,而商品零售价格是从零售角度看物价变动,为体现历史的延续性和可比性;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不包括服务价格的变动;三收入指标1、收入指标的分类根据中国城乡二元的现实,主要分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两大类指标;反映城镇居民收入的主要指标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职工平均工资,反映农村居民收入的指标是农民人均纯收入;3、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反映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为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等,为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基尼系数界于0--1之间变动,越大就表明不均等程度越大,越小就表明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在以下表示高度平均;之间表示相对平均;之间表示分配相对合理;之间表示差距偏大;以上表示差距悬殊;被作为一般的警戒线;四景气指标:预测宏观经济走势的重要指标1、景气指标的分类第一类指标通过对现有宏观经济指标的分析,挑选出最能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特点的指标,按照各自的权重,统一加总为一个总指数,判断并预测经济形势;如国家统计局的“国经指数”、国家信息中心的“中经指数”、卡斯特经济评价中心的“卡斯特指数”等;第二类是通过调查问卷设置问题对特定的调查对象如企业家、消费者等进行的景气或信心调查,通过对统计汇总的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得出相应的指数;如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总队的企业景气指数、企业家信心指数,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的消费者信心指数等;2、现行的主要经济景气指数国经指数;由国家统计局负责编制;选择先行指标四个,包括全国钢产量、基本建设新开工项目数、广义货币M2、10种有色金属产量;同步指标四个,包括狭义货币M1、消费品零售额、工业生产增长率、海关出口总额等;在此基础上用合成指数分别计算先行指数和同步指数,两个指数合起来称“国经指数”;中经指数;由国家信息中心负责编制;选择同步指标12个,包括现价工业增加值、工业产品销售率、基础农资产品指数各种化肥产量、农药产量、合成氨产量、农膜产量的复合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商品房销售额、货运量、财政支出、海关进出口总额、狭义货币M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社会需求指数复合指数等,编制不同合成指数,称为中经指数;卡斯特指数;由卡斯特评价中心负责编制;选择先行指标7个,包括钢产量、银行各项贷款总额、出口总额等;同步指标6个,包括工业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狭义货币M1、银行工资和其他对个人支出、汽车产量、基建投资总额等;滞后指标5个,包括零售价格指数、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工业企业销售收入、铁路货运量和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等;在此基础上,计算先行和同步指数,统称为卡斯特指数;3、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它通过对部分企业家定期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状况及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判断和预期来编制景气指数,从而准确、及时地反映宏观经济运行和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预测经济发展的变动趋势;以企业景气指数为例;景气指数的数值介于0和200之间;100为景气指数的临界值,当景气指数大于100时,表明经济状况趋于上升或改善,处于景气状态;当景气指数小于100时,表明经济状况趋于下降或恶化,处于不景气状态;4、消费者信心指数通过对消费者定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消费者对未来消费的判读和预期来编制消费者信心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由消费者预期指数和满意指数组成;其中,预期指数反映消费者对家庭经济状况和总体经济走向的预期,满意指数反映消费者对当前经济状况和耐用消费品购买时机的评价,而信心指数则综合描述消费者对当前经济状况的满意程度和未来经济走向的信心; 目前编制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以1997年为基期,动态反映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变化;这个数值越高,表明消费者的信心越高,这个数值越低,消费者的信心越低;二、主要需求指标经济增长是由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共同增长决定的;一般来说,供给能力的提高是决定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因素,它的变化要相对温和一些,导致经济短期波动的往往是一些需求性因素;很多国家都把调节社会需求作为日常经济管理的主要手段;我们通常把消费、投资和出口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三大需求中,消费占据了主体地位;这从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中得到反映;相对其他需求来说,消费是投资和生产的最终目的,是真正的最终需求,是推动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根本动力;一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反映社会消费总需求的指标主要有两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最终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国民经济各行业直接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总额;它反映各行业通过多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的生活消费品总量,是研究国内零售市场变动情况、反映经济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长期以来,投资是我国经济增长和波动的重要驱动力;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在过去数十年中表现出更为明显的投资驱动特征,固定资产投资一直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国家也常常把对投资的调控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尽管投资需求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要低于消费,但投资的巨大波动常常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可以说是导致中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1、概念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是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它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是考察投资需求变动的主要指标;2、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的影响与消费需求不同,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的影响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总需求的总量与结构都有直接影响;另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是增加社会总供给的重要途径,能够扩大社会的生产能力;这样,投资对经济既有需求拉动作用,又有供给推动作用;需求拉动作用常常直接表现在投资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同期数值中,供给推动作用则有一定的滞后期,因为固定资产投资要形成产品生产能力需要一定的时间;投资增长的波动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同方向波动;当投资增加时,会立即增加对投资品的需求,增加投资品生产企业的产量和效益;就业会上升,居民收人也会增加,并促进消费增加和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当投资增长速度明显下降时,企业效益、居民收入和消费都会下降,整个经济的增长速度也会有所回落;从历史数据看,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的变动基本上是与经济增长速度同步的;投资增长加快时,经济增长速度一般较高;投资增长放慢时,经济增长速度也减缓;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基本都是正增长,只有1989年例外,当年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下降,并使经济增长速度从1988年11.3%下降到4.2%,这也是中国1977年以来经济增长最慢的一年;1992年和1993年投资膨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分别达到%和%,与之相应,带动这两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分别达到%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年下降,从 1998年起,中国政府采取了扩大内需的政策来促进经济发展,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就是连续数年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其目的也是希望通过刺激投资来带动整个经济增长;投资增加会直接增加对投资品的需求,并进一步带动消费品的需求增加;因为投资形成固定资本、扩大生产能力会有明显的滞后,所以投资的大幅度增加一般会在短期内带动物价上升;从历史上看,中国投资增长速度的波动与物价波动也比较一致;投资增长速度较快时,物价涨幅也较大;投资增速回落时,物价涨幅也会降低甚至出现通货紧缩;固定资产投资的波动明显领先于物价的波动;如1989年投资增长速度下降到谷底,居民消费价格在1990年下降到谷底;1993年投资增长先达到波峰,物价在随后的1994年达到波峰;4、投资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对股票市场来说,投资增长速度加快,表明企业对经济前景看好,或者说政府正在采取措施刺激投资,会改善企业效益,这对股票投资者来说是好消息;而投资增长速度放慢,则可能意味着经济景气下降,股票投资者在此时最好是抛出股票持币观望;但当投资过热时,经济正常运行通常会受到干扰,国家多会采取一些办法进行抑制;比如针1992—1993年投资过度膨胀,国家从贷款等方面进行控制,使过热的投资马上受到抑制,并带动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降,同期股票价格也出现幅度较大的波动;所以,一般来说,投资增长速度的适度加快对股票价格上涨有支撑作用,但投资增长过快,出现过热时,则可能不是好消息;反过来也一样,一般来说,投资增长速度放慢意味着后期的经济景气可能会下降,对股票投资者来说不是好消息;对债券市场来说,投资增长速度的加快,会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同时提高物价水平,市场收益率水平会普遍上升,这会降低债券的价格;而投资增长速度的放缓对债券持有者来说反倒是好消息;对汇率来说,投资增长速度的加快,会增加投资需求和社会总需求,在社会总供给一定的情况下,投资需求的增长意味着经济向好,应该推动本国货币升值;但如果投资需求过旺,对国外商品的需求大量增加,导致外汇需求增加,又会导致人民币贬值;一般来说,前者的影响可能更大;从中国目前的外汇管理体制看,投资对汇率的影响还非常有限,但今后应该会更加明显;5、指标的发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数据由国家统计局负责发布;每个月和每个季度的固定资产投资额数据月后13日左右在各媒体转发的“国家统计局月度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国家统计局网站上可以查到,下月月底出版的中国经济景气月报上有当月和部分历史月度数据;年度数据于每年2月28日左右在统计公报上公布;三存货增加存货增加对于研究经济走向有特别的意义;存货增加本身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之一,更重要的是,存货增加常常反映了企业对未来经济走势的预期;存货的变动对经济波动有重要影响,许多用来预测经济走势的景气指数都把存货增加作为一个先行指标包含在内;由于中国正处在经济转轨之中,尽管存货增加已经呈现出一定的先行性,但在分析时还应该与其他一些经济指标结合进行;1、概念存货增加就是指企业存货价值的变动额,即期末存货价值减期初价值的差额;包括生产单位购进的原材料、燃料和储备物资,以及生产单位生产的产成品、在制品和原材料;2、存货变动与经济周期同方向变动一般来说,存货变动与经济增长是同方向运动的:经济高涨时,存货占GDP的比例增加;经济相对萧条时,存货投资占GDP的比例下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根据市场变化生产,预期好便增加生产,存货各构成部分,原材料储备、在产品、成品库存增加,存货比率上升;经济预期差,企业减少存货资金占用,存货比率下降,其结果是存货变动和实际产出同向变动;但在中国,情况要更复杂一些;在传统体制下,企业很少注意市场,产销经常脱节;经济景气时,产销衔接好,存货比率从高位下降;经济萎缩时,企业照旧生产,存货比率异常高升;如,经济低谷徘徊的1990年存货比率从1987年的4.9%升至9.3%,其后随经济景气的回升下降至1992年的5.1%;1993年清理整顿,到经济“软着陆”的1995年,存货比率升至6.1%;此后,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存货变动与经济增长同方向的特征就表现得明显一些;1995年以后,随着GDP增长速度逐年降低,存货比率连续下降,到2001年降至0.7%;3、存货增加对经济的影响1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如果存货增加,企业生产的产品中有一部分要留存下来,暂时不进入市场,这样,即使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和净出口都维持不变,社会需求也会增加,对经济增长会产生拉动作用;同时,正常情况下,存货的增加往往意味着企业看好市场前景,对经济走势充满信心,这种信心和预期本身就是经济走强的信号;反过来,如果存货减少,也会直接减少社会需求,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1999年,中国GDP增长%,比上年减慢个百分点,而当年存货减少689亿元,仅此一项就把GDP增长速度下拉个百分点;同时,也要注意,存货增加可能是不得已的,这就具有不同的经济含义;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如果库存突然增加,则表明市场需求已难以支撑经济的快速发展,预示着经济发展将要受阻,有进入停滞或衰退的可能;在经济发展低迷的时期,如果商业库存突然减少,则表明市场需求正在扩大,经济发展有好转的迹象;2对价格的影响;如果存货投资增加,社会需求也会相应增加,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加快,一般会拉动物价上涨;反之,则物价涨幅可能回落;当然,如果是由于需求不足导致的存货增加,则另当别论;3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根据存货增加对经济增长和物价的影响,可以判断存货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如果存货增加,同时伴随经济增长加快和价格的上涨,则预示经济景气走强,企业效益会有所改善,对股票投资者来说是利好;同时,市场收益率会上升,债券价格可能下跌,对债券投资者来说则不太有利;经济形势的趋好,会对人民币币值给予支撑,此时多持有人民币,减少外币持有相对来说风险要小一些;但如果在经济已经有过热迹象时存货突然增加,则表明社会需求没有与供给同步增长,经济增长步伐可能会放慢,股票投资者需要警惕,债券和外币的持有者则可以看好后市;如果存货减少,而经济停滞不前,市场状况不佳,则预示股票价格可能会下跌,债券和汇率可能上涨;4、存货增加的统计与发布存货增加是国家统计局在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核算中得到的;目前只有年度数据;由国家统计局编辑,每年5月中下旬出版的中国统计摘要和9月份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会公布上年度存货增加数据;四进出口在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中,投资和消费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内需,出口则是反映外需的主要指标;1、概念进口额、出口额和进出口额三个指标,都是用来观察一个国家对外贸易总规模的指标,反映进出中国国境的货物总金额;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差叫净出口,它从总体上反映一国的外贸余额;当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差额是正数,也叫顺差;反之称逆差;2、进出口对经济的影响1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居民需要的许多商品,可以由国内厂商提供,也可以用进口来替代;如果进口减少,社会总供给会减少,会有一部分需求得不到满足,这部分富余的需求会转向国内产品,这对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是有利的;同样,国内厂商生产的一些产品,可以由国内居民消费,也可以出口到国外,出口增加,也就意味着需求的增加;这样,进口减少和出口增加都会促进国内经济增长;反过来,进口增加和出口减少则会减慢国内经济的增长速度;事实上,净出口本身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一部分;贸易顺差越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就越大;从历史数据来看,进口和出口的变动趋势比较接近,基本都是同向运动;即出口增长较快时,进口增长也较快,出口增长减慢时,进口增长也减慢;而且进口、出口和进出口总额的变动都与经济增长速度相一致;这也表明,对外贸易对经济的影响远不只是净出口能完全反映出来的,所以,在分析进出口对经济影响时,既要考察贸易顺差的情况,也要考虑进出口总额的变动;2对价格的影响进口减少会减少国内的供给,出口增加会增加市场需求,两者都会使国内的供给小于需求,加大物价上升的压力;而进口增加会增加国内的供给,出口减少会减少市场需求,两者都会使得国内的供给大于需求,减缓物价上升的压力;3对汇率的影响汇率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进口和出口,反过来进出口也会通过改变国际收支状况,对汇率产生影响;一般来说,进口减少、出口增加,会加大贸易顺差,改善国际收支,增加外汇供给,这会使人民币有升值压力;而进口增加、出口减少,贸易顺差的减少或者是逆差的扩大,都会使国际收支状况恶化,减少外汇供给,使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4进出口对货币供应和利率的影响进口减少、出口增加,会使净出口增加,增加外汇收入;由于我国目前实行结售汇制,企业和居民的外汇收入出售给银行,会增加外汇占款,增加基础货币,扩大货币供给,降低市场利率;这也会进一步加大国内物价上涨的压力;反之,进口增加、出口减少,会使净出口减少,减少外汇收人,则会使货币供给收缩,提高市场利率;5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进出口对相关行业的证券价格有一定影响,但目前对整个证券市场的影响还比较有限;一般来说,进出口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与其对经济增长和价格的影响是一致的;进出口增长速度加快,尤其是净出口增长加快,对股票持有者有利,但对债券持有者不利;反过来,进出口增长放缓对股票持有者来说是利空消息,但对债券持有者来说则属于利好;3、进出口数据的统计和发布进出口数据由海关总署负责统计和提供;出口货物按离岸价格统计,进口货物按到岸价格统计;进出口数据一般同时公布人民币数据和美元数据;1994年及以后,月度进出口人民币数据是按当月美元数据乘以人民币兑美元的上月末汇率的数据;进出口每个月的初步数据由海关总署在月后13日内通过新闻媒体发布,详细数据月后25日内提供;海关总署网站与商务部网站都可以查到相关数据;海关总署编辑出版中、英文版的中国海关统计月刊和中国海关统计年鉴也可以查到,其中,中国海关统计月报在月后25日内出版,中国海关统计年鉴在年后6个月内出版;五利用外资由于我国在过去一直存在资金短缺的现象,国外资本的流入,成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的重要补充;而且,利用外资规模的扩大还改善了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因此,在研究分析宏观经济时,利用外资状况常常会受到特别关注,被用来分析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形势,以及可能对整个经济的影响;1、利用外资的概念一般所说的利用外资指中国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通过对外借款、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以及用其他方式筹措的境外现汇、设备、技术等;利用外资的形式有很多种,其中,外商直接投资是目前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所谓外商直接投资,常用英文缩写FDI表示,是指海外企业和经济组织或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台胞以及中国在境外注册的企业按中国有关政策、法规,用现汇、实物、技术等在中国境内开办外商独资企业、与中国境内的企业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或合作开发资源的投资包括外商投资收益的再投资,以及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投资总额内企业从境外借入的资金;在通常的运用中,利用外资这个指标常常会在两个方面用到,一个是对外经济统计部分,反映国际收支中的资金往来,另一个是在投资中,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有多少是利用外资;2、利用外资对经济的影响1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般来说,如果利用外资规模迅速扩大,不仅表明经济增长前景较好,也往往意味着国际收支状况的改善,对国民经济有拉动作用;外资流人会增加社会总需求,如果经济仍有潜力,企业会相应提高产量,促使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如果外资流人减少,则对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历史上看,利用外资的变动与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动趋势比较接近;2对价格的影响利用外资的增加会直接增加社会需求,并导致国外净资产和外汇占款的上升,在中国目前的外汇管理体制下,会引起国内货币供应量增加,增加总的社会需求,在供给一定的情况下,会使物价有上涨压力;反之,利用外资减少会缓解物价上涨压力;从历史上看,利用外资与物价指数的变动趋势也是基本一致的;3对汇率的影响外资流入可以弥补经常项目逆差,扩大国际收支顺差,增加国家外汇储备和外币的供给,在需求一定的情况下,本国货币有升值压力;反过来,如果利用外资大量减少,则本国货币有贬值压力;4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目前,利用外资对中国证券市场的直接影响还比较小;但一般来说,利用外资增长加快,表明国内经济前景较好,国际收支状况良好,这对证券市场是有利的;如果利用外资增长放慢或者是减少,则表明国内经济对外资吸引力减弱,国际收支状况可能恶化,对企业效益有不利影响,。

各项经营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各项经营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各项经营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经营指标是用来评估企业经营状况和绩效的量化指标。

通过分析和计算这些指标,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运营效率等关键方面,以便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经营指标,并说明其计算公式。

1. 销售额(Sales):销售额是企业在一定时间段内通过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总收入。

销售额可以衡量企业的市场份额和销售业绩。

计算公式如下:销售额=单位售价×销售数量2. 毛利润(Gross Profit):毛利润是企业销售额减去与销售直接相关的成本,用来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

计算公式如下:毛利润=销售额-销售成本3. 净利润(Net Profit):净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时间段内,扣除销售成本、管理费用、税收等后所得到的盈利额。

净利润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计算公式如下:净利润=毛利润-营业费用-税收4. 资产回报率(Return on Assets,ROA):资产回报率是用于评估企业资产利用效率和盈利能力的指标。

计算公式如下:资产回报率=净利润/总资产5. 存货周转率(Inventory Turnover):存货周转率是用来衡量企业存货管理和资金利用效率的指标。

计算公式如下:存货周转率=销售额/平均存货6. 应收账款周转率(Accounts Receivable Turnover):应收账款周转率是衡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和资金回收能力的指标。

计算公式如下:应收账款周转率=出售商品或服务所得的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7. 总资产周转率(Total Asset Turnover):总资产周转率是用来衡量企业资产利用效率的指标,即衡量企业每单位资产产生的销售收入。

计算公式如下:总资产周转率=销售额/平均总资产8. 资本收益率(Return on Equity,ROE):资本收益率是用来衡量企业投资回报的指标,即衡量企业在投入一单位资金后所获得的收益。

计算公式如下:资本收益率=净利润/净资产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经营指标及其计算公式,不同企业和行业可能会有其他特定的指标和公式。

指标名词解释2011.09.22

指标名词解释2011.09.22

库存周转率是衡量和评价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销售收回等各环节管理状况的综合性指标。

它是销货成本被平均存货所除而得到的比率,或叫存货周转次数,用时间表示的存货周转率就是存货周转天数。

用于反映库存的周转速度,即库存的流动性及存货资金占用量是否合理,促使企业在保证生产经营连续性的同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库存周转率是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企业管理决策中被广泛地使用。

库存周转率不仅可以用来衡量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中存货运营效率,而且还被用来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反映企业的绩效库存周转率(次数)=销货成本/平均库存余额 (还有一种是库存周转率(次数)=营业收入/存货平均余额,该式主要用于获利能力分析)其中:平均库存余额 =(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库存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存货周转率(次数)库销比根据库销比高低,判断通路库存积压或缺货状况,制定相应零售策略=(期初库存+期末库存)/2/月均零售吊牌价或者平均通路库存/月均零售吊牌价库存安全系数也称作备货,是为了防止由于不确定因素,影响订货需求而准备的缓冲库存。

库存安全系数越大,出现缺货的可能性越小,但会导致剩余库存的出现;库存安全系数越小,出现缺货的可能性越大,可以通过提高折扣来降低缺货的影响。

因此,一般库存安全系数介于1.2~1.5,这样可以售罄率=1/库存安全系数计提存货跌价指在中期期末或年度终,如由于存货遭受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成本不可以收回的部分,应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差额提取,并计入存货跌价损失。

简单的说就是由于存货的可变现价值低于原成本,而对降低部分所作的一种稳健处理。

计提跌价损失金额范围或百分比方法(暂定,如):1年及1年以内的按商品原价的50%进行核算商品现值; 1年半以内(含1年半)按商品原价的30%进行核算商品现值;2年以内(含2年)按商品原价的10%进行核算商品现值;;2年以上的商品原归零,强制收回由总部处理。

常用统计指标解释

常用统计指标解释

常用统计指标解释1.什么是GDP?如何全面看待GDP?GDP是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省及省以下称地区生产总值或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总规模,在诸多经济指标中居于中心地位,是反映经济运行状况最重要的指标,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情况的晴雨表。

GDP核算的对象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即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一定场所、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的经济单位。

如美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开办的工厂所创造的增加值要计入中国的GDP,而中国公司在美国投资开办的工厂所创造的增加值,要计入美国的GDP。

GDP核算的范围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

GDP核算的生产范围包括三部分:第一,生产者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货物或服务的生产,如机械设备制造企业生产的机械设备,娱乐服务企业提供的娱乐服务;第二,生产者用于自身最终消费或固定资本形成的所有货物的自给性生产,如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第三,自有住房提供的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服务的自给性生产,如城乡居民自有住房服务。

GDP是世界组织和各国官方普遍认可、广泛采用的重要经济指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感叹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之所以如此,当然是因为GDP自身的科学性和优越性所决定的:GDP涵盖了国民经济活动的各行各业,计算简便,可操作性较强。

它采用“增加值”的概念,剔除了传统总量指标——社会总产值的重复计算,从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上分别统计的新增投入及附加价值,理论上说不重复、不遗漏,比较准确、全面地反映了一定时期内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活动总量,是政府实施宏观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各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经济实力比较的重要指标。

常用经济术语和统计指标解释

常用经济术语和统计指标解释

常用经济术语和统计指标解释1.国生产总值(GDP)指一个国家(地区)领土围,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所生产和提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从生产角度说,它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之和;从分配角度说,是这些部门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和固定资产折旧等项目之和;从使用角度说,它是最终用于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增加流动资产以及净出口的产品和劳务。

2.总产出指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的总和,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总成果,即社会总产品。

包括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产出。

3.中间投入指一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费和使用的所有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各种服务的价值。

3.增加值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余额,反映一定时期各部门、各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也就是本部门、本单位对国生产总值提供的份额。

4.国民生产总值(GNP)等于国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净额和财产收入净额(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红利、利息、地租等财产收入扣除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的余额)之和。

5.世界上通行的三次产业划分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

它是世界上通行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

6.中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第一产业: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气、热水、煤气)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由于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围广,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

具体又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指标解释

指标解释

妇幼卫生年报主要指标解释(一)孕产妇保健和健康情况年报表1.活产数:指妊娠满28周及以上(如孕周不清楚,可参考出生体重达1000克及以上),娩出后有心跳、呼吸、脐带搏动、随意肌收缩4项生命体征之一的新生儿数。

上报时按男婴活产数、女婴活产数和性别不明活产数(包括两性畸形)分别上报。

2.产妇数:指该地区该统计年度内妊娠满28周及以上(如孕周不清楚,可参考出生体重达1000克及以上)的分娩产妇人数。

上报时按农业户籍和非农业户籍的产妇人数分别上报。

3.孕产妇保健管理情况(1)产妇建卡人数:指该地区该统计年度内产妇中,在医疗保健机构建立了保健卡、册的人数。

(2)产妇产前检查人数:指该地区该统计年度内产前接受过一次及以上产前检查的产妇人数。

(仅做妊娠试验的初次检查、因临产入院进行的产前检查不计算在内。

)(3)产妇产前检查5次及以上人数:指该地区该统计年度内产前接受过5次及以上产前检查的产妇人数。

(仅做妊娠试验的初次检查、因临产入院进行的产前检查不计算在内。

)(4)产妇孕早期产前检查人数:指该地区该统计年度内孕13周内接受产前检查的产妇人数。

(5)产妇孕产期中重度贫血人数:指该地区该统计年度内孕期和产后42天内至少一次检查发现患有中重度贫血的产妇人数。

中重度贫血的诊断标准为血红蛋白含量小于90克/升。

(6)产妇艾滋病病毒检测人数:指该地区该统计年度内孕期至产时接受过一次及以上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产妇人数。

接受过多次检测的按一人统计。

(7)孕产妇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指该地区该统计年度内孕期至产时接受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孕产妇中艾滋病病毒抗体确证试验阳性的人数。

注:孕产妇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包括孕期至产时艾滋病病毒抗体确证试验阳性的产妇人数,以及孕期艾滋病病毒抗体确证试验阳性的在孕28周前终止妊娠或失访的孕妇人数。

(8)产妇梅毒检测人数:指该地区该统计年度内孕期至产时接受过一次及以上梅毒检测的产妇人数。

接受过多次检测的按一人统计。

城市规划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城市规划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城市规划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城市规划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案和政策,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为了全面评估城市规划的实施成效,统计指标成为评价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

下面将对城市规划的主要统计指标进行解释。

1.人口指标:人口是城市规划的基础,通过统计人口指标可以了解城市的人口规模、增长趋势和构成情况。

常见的人口指标包括总人口数、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劳动力人口比例等。

2.土地利用指标:土地是城市发展的基本资源,土地利用的合理安排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

土地利用指标可以反映城市土地利用的结构和效益。

常见的土地利用指标包括建设用地面积、绿地覆盖率、耕地保有量等。

3.城市经济指标:城市经济的发展状况是评价城市规划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常见的城市经济指标包括地区生产总值(GDP)、人均GDP、财政收入、企业数量和就业人口等。

4.城市交通指标:交通是城市生命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交通指标反映了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状况和效益。

常见的城市交通指标包括交通设施覆盖率、道路通行速度、公共交通覆盖率和交通流量等。

5.环境质量指标:城市环境质量是衡量城市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环境质量指标包括空气质量、水质质量、噪音污染状况、绿化覆盖率和生态保护区覆盖率等。

6.社会服务指标:城市规划旨在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设施,以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社会服务指标反映了城市社会服务设施的供给和发展情况。

常见的社会服务指标包括教育资源覆盖率、医疗服务覆盖率、文化设施覆盖率和社区服务设施覆盖率等。

7.公共安全指标:公共安全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目标,也是评价城市规划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公共安全指标反映了城市的治安状况和应急管理水平。

常见的公共安全指标包括犯罪率、消防设施覆盖率、应急救援响应时间和自然灾害风险等。

8.城市住房指标:住房是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城市住房指标可以反映城市住房供需状况和住房政策的实施效果。

常见的城市住房指标包括住房供应量、住房价格指数、住房拥有率和住房保有量等。

医院统计报表指标解释

医院统计报表指标解释

附件三指标解释一、门诊指标1、总诊疗人次数:指所有诊疗工作的总人次数,统计界定原则为:①按挂号数统计,包括门诊、急诊、出诊、单项健康检查、健康咨询指导人次。

患者1次就诊多次挂号,按实际诊疗次数统计,不包括根据医嘱进行的各项检查、治疗、处置工作量;②未挂号就诊、本单位职工就诊及赴外出诊不收取挂号费的,按实际诊疗人次统计。

4、家庭卫生服务人次数:指医生赴病人家庭诊疗人次数。

5、健康检查人数:指在院内、院外进行的全身健康检查人数,不包括单项健康检查人数。

6、门急诊病人抢救人次数:按实际抢救人次数进行统计。

病人有数次抢救,最后1次抢救失败而死亡,则前几次抢救计为抢救成功,最后1次为抢救失败。

7、门急诊病人抢救成功人次数:急危重病人经抢救后,治愈、好转或病情得到缓解者,视为抢救成功。

8、门急诊死亡:指医生在门急诊处理中抢救无效而死亡者,不包括观察室死亡人数。

9、观察室留观病例数:对诊断暂时不够明确的病人或经抢救处置后病症必须留住观察的病人的统计。

10、预约挂号人次:指通过网络、电话、短信等各种方式进行预约挂号的人次数。

二、住院指标住院医疗服务有关指标解释与《住院病案首页》“填写说明”一致,依据《住院病案首页》进行统计。

1、入院人数:凡经过门诊、急诊医师同意住院,签发住院证并办理入院手续者;由于病情危急,虽经门、急诊医师签发住院证,但来不及办理入院手续已经先进入病房或手术室者均计为入院人数(不应以住院是否满24小时作为标准)。

2、入院病情:指对患者入院时病情评估情况。

将“出院诊断”与入院病情进行比较,按照“出院诊断”在患者入院时是否已具有,分为:1.有;2.临床未确定;3.情况不明;4.无。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在每一出院诊断后填写相应的阿拉伯数字。

①.有:对应本出院诊断在入院时就已明确。

例如,患者因“乳腺癌”入院治疗,入院前已经钼靶、针吸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为“乳腺癌”,术后经病理亦诊断为乳腺癌。

②.临床未确定:对应本出院诊断在入院时临床未确定,或入院时该诊断为可疑诊断。

统计指标解释(完整后)

统计指标解释(完整后)

统计指标解释一、球团1、球团矿产量(单位:吨)定义:是指以当日出厂球团矿检斤总重量。

2、平均强度(单位:N)定义:是指被检验球团矿强度的平均值;公式:平均强度=被检验球团矿强度之和/全部检验球团数3、强度合格率(单位:%)定义:是指被检验球团矿中,强度符合标准值的球团数占全部检验球团的百分数;公式:强度合格率=强度符合标准的球团个数/全部检验球团数*100% 4、粒度合格率(单位:%)定义:是指被检验的成品球团中粒度符合工艺要求的那部分数量占全部检验数量的百分数:公式:粒度合格率=粒度符合标准的数量/全部检验数量*100%5、膨胀率(单位:%)定义:是指球团矿在经过高温还原气体的作用后,其体积的膨胀量;公式:膨胀率=作用后试样体积-作用前体积/作用后体积*100%二、烧结1、烧结矿产出量(单位:吨)定义:指由烧结机生产的送至高炉矿槽的全部烧结矿量。

2、烧结机利用系数(单位:吨/平方米.小时)定义:烧结机每平方米有效面积每小时产出的烧结矿量。

公式烧结机利用系数=烧结矿产出量/(有效面积*实际作业时间)3、烧结机日历作业率(单位:%)定义:烧结机的实际作业时间占日历时间的百分比。

公式:烧结机日历作业率=(日历时间-烧结机停机时间)/日历时间*100%说明:①.日历时间用扣除大、中修后的时间计算。

②.烧结机停机时间包括计划检修、故障停机的时间。

4、烧结矿合格率(单位:%)定义:指被检验的烧结矿试样中,其碱度、FeO成分符合工艺规定的合格数目占检验数目的百分比。

公式:烧结矿合格率=合格的烧结矿试样个数/总试样检验个数5、烧结矿碱度稳定率(单位:%)定义:烧结矿检验样碱度波动范围符合工艺规定的个数占总检验样个数的百分比。

公式:烧结矿碱度稳定率=烧结矿碱度合格的检验样数目/总检验样数目*100%说明:根据标准,一级品碱度波动范围为±0.05,二级品为±0.1,按照公司实际情况,给集团公司报表统一按±0.1,报给其他地方报表按照原来要求不变。

风电新能源电力系统报表指标解释

风电新能源电力系统报表指标解释

风电新能源电力系统报表指标解释第一节发电设备生产能力1 .期末发电设备容量【指标解释】指报告期末风电场实际拥有的在役风机机组容量的总和。

【计算方法】期末发电设备容量=报告期初发电设备容量+报告期内新增发电设备容量-报告期内减少发电设备容量2 .本期新增发电设备容量【指标解释】指报告期内通过基建、并购等方式新增加的风机容量。

3 .本期减少发电设备容量【指标解释】指报告期内通过售让、关停等方式而减少的发电设备容量。

【注意事项】企业为减少亏损等原因而主动停止生产,但未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复同意关停的项目,不能计入减少风机设备容量。

4 .发电设备平均容量【指标解释】指风电机组在报告期内按日历小时平均计算的容量。

【计算方法】如在报告期内风电机组无增减变化时,则发电设备平均容量等于期末发电设备容量。

如风电机组有新增或减少时,则发电设备平均容量应按下述方法计算:报告期发电设备平均容量工期初发电设备容量+本期新增发电设备容量-本期减少发电设备容量二期初发电设备容量+[∑(报告期内新增发电设备容量X新增设备容量自投产到报告期末的日历小时数)]÷报告期日历小时数-[∑(报告期内减少发电设备容量X该机组自报批准拆除或报废到报告期末的日历小时数)]:报告期日历小时数5 .期末发电设备台数【指标解释】指报告期末风电场实际拥有的在役风机台数。

【计量单位】台第二节设备利用1 .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指标解释】指报告期发电量与发电设备平均容量的比值,是反映发电设备按容量计算的设备利用程度的指标。

【计量单位】小时(h)【计算方法】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报告期内发电量:报告期内发电设备平均容量第三节生产与销售1.发电量【指标解释】指在统计周期内风电场内所有风电机组发出电量的总和。

【注意事项】单机发电量为风力发电机出口处计量的输出电量。

2 .购网电量【指标解释】指电站为发电生产需要从电网或其它发电企业购入的电量。

3 .上网电量【指标解释】指电站在报告期内生产和购入的电能产品中用于输送(销售)给电网的电量。

常用经济术语和统计指标解释

常用经济术语和统计指标解释

常用经济术语和统计指标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个国家(地区)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从生产角度说,它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之和;从分配角度说,是这些部门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和固定资产折旧等项目之和;从使用角度说,它是最终用于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增加流动资产以及净出口的产品和劳务。

2.总产出指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的总和,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总成果,即社会总产品。

包括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产出。

3.中间投入指一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费和使用的所有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各种服务的价值。

3.增加值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余额,反映一定时期内各部门、各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也就是本部门、本单位对国内生产总值提供的份额。

4.国民生产总值(GNP)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净额和财产收入净额(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红利、利息、地租等财产收入扣除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的余额)之和。

5.世界上通行的三次产业划分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

它是世界上通行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

6.中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第一产业: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气、热水、煤气)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由于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范围广,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

具体又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各种经济指标意义解释大全汇总

各种经济指标意义解释大全汇总

《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季报表》主要指标解释: 1.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指工业企业在本年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工业总产值计算应遵循的原则①工业生产的原则。

即凡是企业在本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均应包括在内。

其中的最终产品,不管是否在本年内销售,只要是本年内生产的,就应包括在内。

凡不是工业生产的产品,均不得计入工业总产值。

②最终产品的原则。

即企业生产的成品价值必须是本企业生产的,经检验合格不需再进行任何加工的最终产品。

企业对外销售的半成品也应视为最终产品计入工业总产值。

而在本企业内各车间转移的半成品和在制品只能计算其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③“工厂法”原则。

即以法人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计算工业总产值,是其本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总价值量。

(2)工业总产值的内容包括三部分: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①成品价值:指企业在本年内生产,并在本年内不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合格、包装入库的已经销售和准备销售的全部工业成品(包括半成品)价值合计。

成品价值中包括企业生产的自制设备及提供给本企业在建工程、其他非工业部门和生活福利部门等单位使用的成品价值,但不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的成品(半成品)价值。

工业总产值是按现行价格计算的。

成品价值按成品实物量乘以本年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计算。

会计核算中按成本价格转帐的自制设备和自产自用的成品,按成本价格计算生产成品价值。

②对外加工费收入:指企业在本年内完成的对外承做的工业品加工(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生产)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外工业品修理作业所收取的加工费收入。

对外加工费收入按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价格计算,可根据会计“产品销售收入”科目的有关资料取得。

对于以对外加工生产为主,对外加工费收入所占比重较大的企业,如果对外加工费收入出现跨年度支付的情况,为保证总产值生产口径计算的准确性,则应将对外加工费收入按实际情况调整,记录本年应实际收取的对外加工费收入。

项目绩效考评指标解释

项目绩效考评指标解释

市本级教育工程绩效考评指标解释一、共性指标〔一〕一级指标1.业务考评:是指对工程开展专业活动结果的考核与评价。

2.财务考评:是指对工程经费管理与支出情况的考核与评价。

〔二〕二级指标1.事业开展规划:是指开展相关事业的总体方案,是工程提出的依据。

2.立项和目标:是指工程立项过程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工程预期目标的明确性、难易程度。

3.组织管理情况:是指保证工程实施的管理制度制定及执行情况、组织协调情况、条件保障〔人、财、物〕等。

4.实施情况:是指工程目标〔阶段目标〕、考核指标〔阶段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和工程方案进度的执行情况。

5.实施效果:是指工程产生的直接与间接效益。

6.阶段性实施效果:是指工程实施至考评规定的截止日期前产生的直接与间接效益。

7.财务预算和资金落实:是指工程经费的预算和到位情况。

8.财务支出与决算:是指工程实施期间的经费支出情况和财务决算情况。

9.财务支出:是指工程实施期间的经费支出情况。

10.财务信息质量:是指所提供财务信息的完整、真实和准确程度。

11.财务管理:是指工程经费管理制度及执行的规程度。

〔三〕三级指标1.事业开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情况:是指主管部门或工程承担单位制定的相关事业开展总体方案及该方案的实施情况。

2.工程与事业开展规划的相符性:是指工程安排是否与事业开展规划的重点或主要方向相符。

3.事业开展规划的社会、经济和政策效应:是指事业开展规划在社会、经济和政策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4.工程立项论证的科学性、合理性:是指工程立项论证过程是否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进展,立项依据是否充分。

5.工程预期目标的明确程度:是指工程预期目的和任务的清晰、确切程度。

6.工程目标的难易程度:是指完成工程预期目的和任务在技术或条件方面的难度大小。

7.工程管理制度的健全、规情况:是指工程承担单位或工程组制定的工程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

8.工程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是指工程实施是否严格按照工程管理制度执行。

指标解释PPT.xls

指标解释PPT.xls

后索赔频次/改进前索赔频次(占40%)
质量保证部 外协件质量
控制科 质量技术员
外协产品批量供货稳定 后零公里每百万件的不 合格品数
外协产品批量供货稳定后PPM0-Km达成率 =1-实际PPM/目标值
PPM
质保部现场质

量控制班、外 协科现场质量 控制班及孟家
质量信息 系统
班组
外协科按16949贯彻计
百分比

生产准备项目 组
工作计划
数据收 集频度
考核频度
建议使 用权重
季度 季度、年度 15%
月度 季度、年度 15% 月度 季度、年度 20% 月度 季度、年度 10%
月度 季度、年度 40%
1、实际提交数量/计划提交数量;(占 30%) 2、三层作业执行率=实际完成的三层作 业/计划完成;(占30%) 3、PPAP认可率=实际认可数量/计划认
百分比

质量保证部外 供应商提
协件质量控制 交PPAP文


可数量*100(占40%) 外协科公司级质量改进项目完成率=
1、外协科实际完成立项的质量改进项
绩 效 指 标 解 释 表(质量保证部外协件质量控制科--质量技术员)
指标编号 指标名称
C301项目供应 0905-JS1-I-1商PPAP成功应
用率
外协科公司级 0905-JS1-I-2质量改进项目
完成率
外协产品批量 0905-JS1-I-3供货稳定后零
公里PPM值
外协科质量技 0905-JS1-I-4术员16949贯
彻达标率
生产准备中外 0905-JS1-I-5协质保业务综
合评价
指标 维度
营运

通用指标解释

通用指标解释

通用指标解释通用指标是指能够适用于多个领域和行业的标准或者参数,用于评估、衡量和比较不同事物的性能、质量或者表现。

这些指标通常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标准化的特点,可用于统一标准、指导决策,并提供一种公正、客观的评价方法。

本文将就通用指标的定义、用途和一些常见的通用指标进行解释。

一、通用指标的定义和特点通用指标是相对于特定领域或行业而言的,它们的意义和应用不受特定环境和条件的限制,能够跨越不同领域,适用于各种不同的情况和问题。

通用指标的定义需要具备普遍适用性、可比性和可量化性等特点,以便于对不同事物进行比较和评估。

通用指标可以作为衡量和评价性能、质量、效率或者其他特定要素的标准,为决策者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通用指标的用途和意义通用指标在各个领域和行业中都有广泛应用,其作用和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评估和比较:通用指标具有普适性,可以用于评估和比较不同事物的性能、质量或者效果等方面。

通过使用通用指标,我们可以对不同事物进行客观和公正的比较和评估,从而作出更加准确的决策。

2. 标准化和规范化:通用指标可以作为标准或者基准,用于规定某个领域或者行业中的最佳实践或者要求。

通过制定和应用通用指标,可以提高整体水平,促进各个部门或者企业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3. 监测和改进:通用指标可以被用来监测和评估某个系统、过程或者项目的进展和效果。

通过定期收集和分析通用指标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问题、改进流程,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

三、常见的通用指标举例以下是一些在不同领域中常见的通用指标的示例:1. 财务指标:如营业收入、净利润率、资本回报率等,用于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绩。

2. 员工绩效指标:如员工满意度、绩效评估等,用于评估和管理员工的表现和贡献。

3. 环境指标:如能源消耗、废物处理量等,用于评估和监测企业的环境影响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4. 客户满意度指标:如客户投诉率、客户满意度调查等,用于衡量企业的客户服务质量和关系管理水平。

统计年报指标解释

统计年报指标解释

统计年报指标解释统计年报通常包含大量的指标,涉及各个方面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状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统计年报指标及其可能的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水平和整体经济规模的重要指标。

2.居民收入:居民收入指标通常包括平均收入、中位数收入等,用于描述居民个体或家庭的经济状况。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了解社会中收入分布的情况。

3.就业率和失业率:就业率表示就业人口占劳动力总人口的比例,而失业率则表示失业人口占劳动力总人口的比例。

这些指标有助于评估劳动力市场的状况。

4.贸易平衡:贸易平衡是指一个国家的进口和出口之间的差额。

正贸易平衡表示出口超过进口,负贸易平衡表示进口超过出口。

这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国际贸易状况。

5.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表示物价水平上升的速度。

较低的通货膨胀率通常被认为对经济稳定有益,但过高的通货膨胀率可能引发经济不稳定。

6.投资额:投资额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资本货物和服务的支出。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增长的关键因素。

7.环境指标:环境指标包括空气质量、水质量、能源消耗等数据,用于评估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环境状况和可持续发展。

8.教育指标:教育指标可以包括课程覆盖率、毕业率、受教育水平等,用于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体系状况。

这些指标通常以表格、图表或文字的形式呈现在统计年报中,提供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国家或地区在不同方面的状况。

解读这些指标需要考虑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背后可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因素。

指标解释大全

指标解释大全

人气意愿指标(ARBR)原理:AR人气指标是用开盘价的相对位置表示人气。

算法:最近N天内最高价与收盘价的差的和除以开盘价与最低价的差的和,所得的比值放大100。

用法:介于80至100,盘整;过高,回落;过低,反弹。

原理:BR意愿指标是用今日相对于昨日收盘价的波动范围表示意愿算法:最近N日内,若某日的最高价高于前一天的收盘价,将该日最高价与前收的差累加到强势和中,若某日的最低价低于前收,则将前收与该日最低价的差累加到弱势和中。

最后用强势和除以弱势和,所得比值放大100。

用法:介于70至150,盘整;高于300,回档;低于50,反弹。

乖离率(BIAS)算法:当日收盘价与移动平均线之间的差距;用法:正的乖离率愈大,表示短期获利愈大,则获利回吐的可能性愈高;负的乖离率愈大,则空头回补的可能性愈高。

按个股收盘价与不同天数的平均价之间的差距,可绘制不同的BIAS线。

参数:系统绘制三条BIAS线,分别为收盘价与L1日、L2日、L3日移动平均价的差。

顺势指标(CCI)原理:用目前股价的波动程度和常态分布范围比较,来得出超买或超卖的结论,用于捕捉趋势反转点。

算法:典型价格与典型价格的N日移动平均的差除以N日内典型价格的平均绝对偏差。

用法:当CCI小于-100时为买入信号,CCI大于100时为卖出信号;股价产生背离现象时,是一项明显的警告信号。

参数:N 设定计算移动平均的天数,一般为14。

CJBS指标用法本周期成交笔数。

CR能量指标算法:在N日内,若某日最高价高于前一日中价(最高、最低价的均值),将二者的差累加到强势和中;若某日最低价低于前中价,将前中价与最低价的差累加到弱势和中。

强势和除以弱势和,再乘100,即得CR。

同时绘制CR的M1日、M2日、M3日均线。

参数:N 统计天数M1、M2、M3 计算移动平均的天数,一般为5、10、20用途:该指标用于判断买卖时机。

能够测量人气的热度和价格动量的潜能;显示压力带和支撑带,以辅助BRAR的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力发电场生产统计指标解释
风力发电场生产统计指标解释
1 风力发电场基础类指标
1.1风力发电场基本情况,包括公司名称、单位编号、所属公司、所属省份、风电场所在地区分类、风场分类、额定容量、投产日期。

1.2风力发电场主要设备情况,包括设计参数、电气系统主要设计参数、风力发电机组主要设计参数、叶片、发电机、变流器、塔体等主要设计参数等。

2 风力发电场主要经济技术类指标
2.1自然特性指标
2.1.1平均风速
在给定时间内瞬时风速的平均值。

测风高度应与风机轮毂高度相等或接近,由场内有代表性的测风塔(或若干测风塔)读取(取平均值)。

1n
i i
V v n =∑ , 单位:m/s 平均风速是反映风电场风资源状况的重要数据。

2.1.2有效风时数是指在风电机组组轮毂高度(或接近)处测得的、介于切入风速与切出风速之间的风速持续小时数的累计值。

()Uo n Un Ui T T U ==
∑,单位:小时
其中:T 为有效风时数,()n T U 为出现n U 风速的小时数,Ui 为切入风速,Uo 为切出风速。

为了便于比较,引入有效风时率的概念,用以描述有效风出现的频度。

Kt=T/T0,T0为相应统计期的日历小时数
有效风时数和有效风时率是反映风电场可利用风资源的重要数据。

2.1.3 平均空气密度
风电场所在处空气密度在统计周期内的平均值。

公式为:ρ=P/RT(k g/m 3)
其中:P表示当地统计周期内的平均大气压,P a;
R表示气体常数;
T表示统计周期内的平均气温。

平均空气密度反映了在相同风速下风功率密度的大小。

2.1.4平均温度
平均温度是指统计周期内风机轮毂高度处环境温度的平均值,即
1
1n
i i T T n ==∑ 单位:摄氏度(o C ) 式中:T —统计周期内的风电场平均温度,o C ;
n —统计周期内的记录次数;
i T —统计周期内的第i 次记录的温度值,o C 。

2.1.5平均风功率密度
平均风功率密度是指统计周期内风机轮毂高度处风能在单位面积上所产生的平均功率,即
,单位:瓦/平方米(W/m 2

式中:D wp —统计周期内风电场平均风功率密度,W/m 2;
n —统计周期内的记录次数;
ρ—统计周期内的风电场平均空气密度,kg/m 3;
—统计周期内的第i 次记录平均风速值的立方。

2.2 电量指标
2.2.1 发电量
单机发电量:是指在风力发电机出口处计量的输出电能,一般从风电机组监控系统读取。

风电场发电量:是指每台风力发电机发电量的总和。

1N i
i E E ==∑,单位:kWh
其中Ei 为第i 台风电机组的发电量,N 为风电场风力发电机的总台数。

2.2.2上网电量
上网电量是指统计周期内风电场与电网关口表计量的风电场向电网输送的电能,单位:千瓦时(kWh )。

2.2.3购网电量
购网电量是指统计周期内风电场与电网关口表计量的电网向风电场输送的电能,单位:千瓦时(kWh )。

2.2.4等效利用小时数
风电机组的利用小时数也称作等效满负荷发电小时数。

风电机组利用小时数是指风电机组统计周期内的发电量折算到其满负荷运行条件下的发电小时数。

风电机组利用小时数=发电量/额定功率
风电场利用小时数是指风电场发电量折算到该场全部装机满负荷运行条件下的发电小时数。

风电场利用小时数=风电场发电量/风电场装机总容量
2.2.5运行小时数
风电机组的运行小时数是指风电机组统计周期内风电机组处于运行状态累计的运行时间。

2.2.6维护小时数
风电机组的维护小时数是指风电机组统计周期内风电机组因设备定期维护停运的累计停运时间。

2.2.7故障小时数
风电机组的故障小时数是指风电机组统计周期内风电机组因设备故障停运的累计停运时间。

2.3能耗指标
2.3.1场用电量
场用电量是指统计周期内除去基建、技改等用电量后的风电场生产、生活用电量,单位:千瓦时(kWh)。

2.3.2综合场用电量
综合场用电量是指统计周期内风电场的生产、生活和各类损耗等用电量,单位:千瓦时(kWh)。

2.3.3场用电率
风电场场用变压器计量指示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用电量(不包含基建、技改用电量)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场用电率=场用电量/全场发电量×100%
2.3.4综合场用电率
综合场用电率是指统计周期内风电场综合场用电量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综合场用电率=综合场用电量/全场发电量×100%
2.3.5场损率
场损率是指统计周期内消耗在风电场输变电系统和风机自用电的电量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即
场损率=(全场发电量+购网电量-主变高压侧送出电量-场用电量)/全场发电量×100%
2.3.6送出线损率
送出线损率是指统计周期内消耗在风电场送出线的电量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送出线损率=(主变高压侧送出电量-上网电量)/全场发电量×100%
2.4设备运行水平指标
2.4.1风机设备可利用率
在统计周期内,除去风力发电机组因维修或故障未工作的时数后余下的时数与这一期间内总时数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用以反映风电机组运行的可靠性。

风机设备可利用率=[(T-A)/T]×100%
其中,T表示统计时段的日历小时数,A表示因风机维修或故障未工作小时数。

停机小时数A不包括以下情况引起的停机时间:
(1)电网故障(电网参数在风电机组技术规范范围之外)。

(2)气象条件(包括环境温度、覆冰等)超出机组的设计运行条件,而使设备进入保护停机的时间。

(3)不可抗力导致的停机。

(4)合理的例行维护时间(不超过80小时/台年)。

2.4.2风电场可利用率
在统计周期内,除去因风电场内输变电设备故障导致风机停机和风力发电机组因维修或故障停机小时数后余下的时数与这一期间内总时数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用以反映包含风电机组和场内输变电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风电场可利用率=[(T-A)/T]×100%
其中,T表示统计时段的日历小时数,A表示因风机维修或故障平均小时数和风电场输变电设备故障造成停机小时数之和。

停机小时数A不包括以下情况引起的停机时间:
(1)气象条件(包括环境温度、覆冰等)超出机组的设计运行条件,而使设备进入保护停机的时间。

(2)不可抗力导致的停机。

(3)合理的例行维护时间(不超过80小时/台年)。

2.4.3风机投入率(%)
风机投入率是指风电场运行风机台数与风电场全部风机台数的百分比。

风机投入率(%)=(运行风机台数/全部风机台数)×100%
2.4.4弃风电量
风电场弃风电量指电网或风电场相关设备维护、检修、故障等停运及送出限制情况下,不能正常而充分利用风能所损失的可发电量。

单位:千瓦时(kWh)。

弃风电量由两部分组成:
维护故障弃风电量:由于风电场内设备维护、检修和故障停运造成的可发电量。

电网性弃风电量:由于电网检修、维护、故障及送出受限造成的可发电量。

2.4.5弃风率
弃风率是指统计周期内风电场弃风电量与计划发电量的百分比。

弃风率(%)=弃风电量/(弃风电量+实际发电量)×100%
2.4.6风能利用提高率
风能利用提高率是指统计周期内风机实际功率曲线与其标准功率曲线的提高百分比。

式中:
—统计周期内的风电场风能利用提高率;
—风机的切入风速,;
—风机的切出风速,;
—有效风速()对应的机组实际出力,;
—有效风速()对应的机组理想出力,。

2.5运行维护费指标
反映风电场运行维护费用实际发生情况的指标(不含场外送出线路费用)。

运行维护费构成科目如下:材料费、检修费、外购动力费、人工费、交通费、保险费、租赁费、实验检验费、研究开发费及外委费。

运行维护费指标采用单位容量运行维护费和场内度电运行维护费两个指标加以表征。

2.5.1单位容量运行维护费
单位容量运行维护费是指风电场年度运行维护费用与风电场装机容量之比,用以反映单位容量运行维护费用的高低。

单位容量运行维护费用=M/P 单位(元/kWh);
其中: M-年度运行维护费用,元。

P-风电场装机容量,kW 。

2.5.2场内度电运行维护费
场内度电运行维护费是指风电场年度运行维护费用与年度发电量之比,用以反映风电
场度电运行维护费用的高低。

场内度电运行维护费=M/E=M/(Te·P),单位(元/kWh); 其中: M-年度运行维护费用,元。

E-年度发电量,kWh
Te-风电场年利用小时数,小时(h)
P-风电场装机容量,k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