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地衣资源论文
地衣植物门地衣植物概述地衣的形态和结构
叶状地衣
植物体扁平,由成束的菌丝与绿 色细胞层交织而成。
枝状地衣
植物体直立或下垂,圆柱状或扁 平的叶状体,由假根、下延部分 和上层部分所组成;假根交织成 网状,着生于附着物上。
地衣的分布
地理环境
地衣的分布非常广泛,从高山到平原,从森林到荒漠,几乎到处都有地衣生长。
垂直分布
在森林中,地衣主要分布在树干、树枝和地表上。在树干上,地衣通常生长在树皮裂缝或树杈处。在树枝上,地衣往 往形成一层紧密的覆盖物。在地表上,地衣可以在土壤、岩石或枯枝落叶上生长。
精子器
精子器是雄配子囊,为棒状多核的细胞,内生许多精子;
果托
果托是子囊盘基部非地衣体组织的其他物质,果托的有无和大小 常可作为分类的依据。
PART 03
地衣植物的结构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地衣的细胞结构
营养细胞
负责光合作用,含有叶绿体。
菌丝细胞
构成地衣的主体,负责吸收水分和营养。
地衣植物门地衣植物 概述地衣的形态和结 构
REPORTING
https://
• 引言 • 地衣植物的形态 • 地衣植物的结构 • 地衣植物的分类和分布 • 地衣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 地衣植物的利用和保护
目录
PART 01
引言
REPORTING
WENKU DESIGN
遗传多样性
地衣的遗传多样性也非常丰富。由 于它们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和广泛 的分布范围,因此地衣的遗传变异 程度较高。这种遗传多样性为地衣 的适应性和进化潜力提供了基础。
PART 05
地衣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地衣的生长环境
地衣的生活形式与生长环境
地衣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质敏感,可 用于环境监测和生态评估。
06
地衣的研究与展望
研究现状与挑战
研究现状
地衣作为一类特殊的生物体,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目前,关于地衣的 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分类学、生态学、生理学和遗传学等方面。通过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
,我们已经对地衣的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有了一定的了解。
地衣能够固定大气中 的氮,为土壤提供氮 素营养。
促进植物生长作用
地衣为其他植物提供生长基质,有利 于植物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
地衣与植物共生,形成地衣-植物复合 体,提高植物对逆境的抵抗能力。
地衣能够分泌生长激素和抗生素,促 进植物生长并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环境保护作用
地衣能够吸收大气中的有害物 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净化空气。
分布与多样性
分布
地衣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从高 山到平原,从森林到荒漠,几乎 在各种生境中都能找到它们的踪 迹。
多样性
地衣种类繁多,全球已知的地衣 种类超过2万种。它们在形态、结 构和生态习性等方面具有极高的 多样性。
02
地衣的生活形式
营养方式
光合作用
地衣中的藻类或蓝细菌通过光合作用 产生有机物质,为整个地衣体提供能 量。
药用价值
抗菌消炎
地衣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用于 治疗皮肤感染、烧伤烫伤等。
止血散瘀
地衣可用于外伤止血,具有散瘀 消肿的功效。
抗癌防癌
研究发现,地衣中的某些成分具 有抗癌防癌作用,对肿瘤的生长
和扩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工业应用价值
染料提取
地衣可用于提取天然染料,用于 纺织品的染色。
香料制作
地衣中的某些成分可用于制作香料 ,用于化妆品、食品等领域。
宁夏贺兰山东麓荒漠草原区地衣的物种多样性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2020,40(11):1972-1977A c t aB o t .B o r e a l .-O c c i d e n t .S i n.d o i :10.7606/j .i s s n .1000-4025.2020.11.1972 h t t p ://x b z w x b .a l l jo u r n a l .n e t 收稿日期:2020-08-26;修改稿收到日期:2020-10-0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60007)作者简介:牛东玲(1973-),女,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地衣系统分类学及化学研究㊂E -m a i l :n i u d l @n x u .e d u .c n宁夏贺兰山东麓荒漠草原区地衣的物种多样性研究牛东玲1,田晓燕2,马 茜1,石 晶1,白明生1(1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银川750021;2宁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银川750021)摘 要:地衣是宁夏贺兰山东麓荒漠草原区一类重要的生物资源,地衣结皮的形成为该区域景观的稳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㊂该研究于2014~2019年在贺兰山东麓荒漠草原区开展了地衣的野外调查,利用表型特征和D N A 序列分析且对采集的500余份标本进行了物种的鉴定,并分析了其物种组成及地理成分㊂结果显示:(1)共鉴定地衣19科41属74种,其中中国新记录25种,新种2个(待发表),新记录属11个,宁夏新记录56种㊂(2)研究区地衣物种区系地理成分以北温带成分为主(33.78%),其他主要区系成分包括欧亚成分和世界广布成分等,具有明显的北温带成分区系特征㊂(3)研究区地衣以壳状和鳞状地衣为主(81.1%),生长型体现了地衣对当地气候条件的适应特性㊂实地调查发现宁夏贺兰山东麓荒漠草原区地衣的生存环境非常脆弱㊂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对该区域地衣物种多样性的认识并促进其保护㊂关键词:地衣结皮;新记录;生物资源;区系地理中图分类号:Q 949.34;Q 948.3文献标志码:AS p e c i e s D i v e r s i t y o f L i c h e n s i n t h e D e s e r t S t e p p e a t t h e E a s t e r n F o o t o f H e l a n M o u n t a i n ,N i n gx i a N I U D o n g l i n g 1,T I A N X i a o y a n 2,MA Q i a n 1,S h i J i n g 1,B A I M i n g s h e n g1(1S c h o o l o f L i f e S c i e n c e s ,N i n g x i a U n i v e r s i t y ,Y i n c h u a n 750021,C h i n a ;2S c h o o l o f C h e m i s t r y a n d C h e m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N i n g x i a U n i v e r s i t y,Y i n c h u a n 750021,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L i c h e n i s a k i n d o f i m p o r t a n t b i o l o g i c a l r e s o u r c e o f d e s e r t s t e p pe a t t h e e a s t e r nf o o t o f H e l a n M o u n t a i n ,N i ng x i a .Th e f o r m a ti o n o f t h e l i c h e n c r u s t s h a s m a d e a n i m p o r t a n t c o n t r i b u t i o n t o t h e s t a b i l i t y o f t h e r e g i o n a l l a n d s c a p e .T h e f i e l d i n v e s t i ga t i o n o f l i c h e n s w a s c a r r i e d o u t f r o m 2014t o 2019i n t h e d e s e r t s t e p p e o f t h e e a s t e r n f o o t o f H e l a n M o u n t a i n ,a n d m o r e t h a n 500s p e c i e m e n s w e r e i d e n t i f i e d u s i n g p h e n o -t y p 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D N A s e q u e n c e a n a l y s i s ,b o t h t h e s p ec i e s c o m p o s i t i o n a nd b i o ge o g r a p h y we r e a n a -l y z e d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1)a t o t a l of 74s p e c i e s b e l o ng i n gt o 41g e n e r a a n d 19f a m i l i e s w e r e i d e n -t i f i e d ,w i t h 2t a x a n e w t o s c i e n c e (i n p r e s s ),25t a x a a n d 11g e n e r a r e p r e s e n t i n g ne w r e c o r d sf o r C h i n a ,a n d 56t a x a n e w r e c o r d s f o r N i ng x i a .(2)Th e m o s ti m p o r t a n t b i o -g e o g r a ph i c a l e l e m e n t o f l i c h e n w a s n o r t h t e m p e r a t e e l e m e n t (33.78%),o t h e r m a i n e l e m e n t s i n c l u d e d E u r a s i a n a n d c o s m o po l i t a n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a r e a h a d a d i s t i n c t n o r t h t e m p e r a t e c h a r a c t e r i n f l o r a l c o m p o s i t i o n .(3)C r u s t o s e a n d s qu a -m o u s l i c h e n s a c c o u n t e d f o r a h i g h p r o po r t i o n (81.1%),w h i c h e m b o d i e d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 e l i c h e n s p e c i e s a d a p t t o t h e l o c a l c l i m a t e c o n d i t i o n s .T h e f i e l d s u r v e y s h o w e d l i c h e n h a b i t a t s i n t h e d e s e r t s t e p p e o f N i n g x i a H e l a n M o u n t a i n w e r e v e r y f r a g i l e .T h i s s t u d y i s h e l p f u l t o i m p r o v e t h e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o f l i c h e n s p e c i e s d i v e r s i t y an d p r o m o t e i t s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i n t h e a r e a .K e y wo r d s :l i c h e n c r u s t ;n e w r e c o r d s ;b i o l o g i c a l r e s o u r c e s ;l i c h e n b i o t a a n d g e o g r a p h y宁夏贺兰山东麓荒漠草原区位于贺兰山与银川平原灌溉绿洲之间,主要是由贺兰山洪积和黄河冲积而成,是贺兰山生态系统中较为独特的重要组成部分㊂这一地区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地带性植被主要以稀疏低矮的旱生㊁超旱生植物为主,地表景观主要为以地衣占优势的结皮所覆盖,在未受到人为干扰的区域,盖度超过了70%以上㊂荒漠草原区稀疏的植被和富含钙的土壤条件为地衣提供了非常良好的生长环境㊂同时,地衣结皮的形成也为该区域景观的稳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㊂但是本世纪以来,随着贺兰山沿线生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随着贺兰山东麓万亩葡萄园的不断扩建,以及季节性山洪的频发,对贺兰山东麓荒漠草原区原生生态环境扰动非常大,使得分布在该荒漠草原区的地衣资源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一些地衣已经在结皮受扰动后种群数量急剧减少,有些物种已经从干扰严重的原生境中消失㊂因此,加快收集整理本区域地衣资源信息已是刻不容缓㊂根据对以往科学文献的调研(包括笔者已经发表的),宁夏贺兰山目前仅报道了4属6种地衣[1-5],而其中仅有一种出自贺兰山东麓荒漠草原区㊂该区域分布的地衣物种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目前尚未被认识到,对这些资源的保护也无从谈起㊂本研究是在多年野外调查和收集的基础上,对宁夏贺兰山东麓荒漠草原区地衣物种情况的初步整理,旨在揭示该区域的地衣资源,警醒世人意识到这一独特生物资源,以期为该区域地衣资源的保护㊁多样性的评价和后期开展科学研究提供基本参考㊂1研究方法1.1研究区域宁夏贺兰山东麓荒漠草原区西靠贺兰山脉,东临黄河,北起石嘴山市落石滩,南至中宁县渠口堡火车站附近,长200k m,东西宽5~30k m不等,介于38ʎ21'~39ʎ22'N和105ʎ49'~106ʎ42'E之间,海拔在1600m以下㊂年平均气温在8.5ħ,昼夜温差大,年均降水量202.2mm左右,且多发生于夏季,年均蒸发量约1787.3mm,空气相对湿度低,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6]㊂土壤含砾石㊁砂粒,地形起伏小,以淡灰钙土为主,有机质含量0.4%~ 1%,土壤瘠薄㊂植被覆盖度低,主要生长有红砂(R e a u m u r i a s o o n g o r i c a)㊁珍珠猪毛菜(S a l s o l a p a s s e r i n a)㊁沙生针茅(S t i p a g l a r e o s a)等多年生植物[7],地衣结皮就镶嵌在稀疏的植被斑块中(图1)㊂1.2野外调查与室内鉴定方法贺兰山东麓荒漠草原区的中段和北段的一部分位于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野外调查时样点的选择分保护区范围外(三关口以南至花石沟;枯水沟以北到麻黄沟)和保护区范围内,保护区范围分3个调查样点(汝淇沟以北,位于保护区以北;汝淇沟以南,位于保护区南段;石炭井周围,保护区西北一隅)㊂采用随机样方调查和踏查的方法,对地衣进行采集和记录㊂样方调查采用50c mˑ50c m样A.调查区域;B.荒漠草原区景观;C.地衣结皮图1宁夏贺兰山东麓荒漠草原区A.L o c a t i o n o f t h e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a r e a;B.A v i e w o f t h e d e s e r t s t e p p e;C.L i c h e n c r u s t s F i g.1 T h e d e s e r t s t e p p e a t t h e e a s t e r n f o o t o f H e l a n M o u n t a i n,N i n g x i a 379111期牛东玲,等:宁夏贺兰山东麓荒漠草原区地衣的物种多样性研究方开展调查㊂室内形态解剖学观察采用光学显微镜(L E I C A D M2500)和体视显微镜(L E I C A E Z4W)进行观察㊁拍照,研究中显微观察制片以徒手切片或冷冻切片机(L E I C A C M1950)获得㊂地衣次生代谢产物的定性分析,采用化学显色反应法(C T)和地衣物质标准薄层色谱法(T L C)[8]㊂对表型特征难以确定的物种,辅以分子生物学手段,以地衣共生真菌r D N A-I T S区序列(I T S1-5.8S-I T S2)为分子标记,个别种类辅以n r L S U,R P B1,R P B2和m t S S U[9]㊂采用S e q u e n c h e r4.1.4进行序列拼接,从G e n B a n k获取可靠序列进行比对,选用M E G A10.1.7建树分析,最终结合形态来定种㊂所有凭证标本保存于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标本室(N X A C)㊂名录物种名称主要依据I n d e x F u n g o r u m(h t t p://w w w.i n d e x f u n g o-r u m.o r g/N a m e s/N a m e s.a s p)和‘中国地衣综览“[10]㊂2结果与分析2.1宁夏贺兰山东麓荒漠草原区地衣物种组成多次野外调查从贺兰山东麓荒漠草原区共收集到500余份标本,已鉴定的地衣有74种,隶属于41属19科,包括已报道的1种㊂其中中国新记录25种,新种2个(待发表),中国新记录属11个,宁夏新记录56种,新获得21个I T S分子标记序列(表1)㊂物种在科属的分布比较分散,种数达到10种的科仅有瓶口衣科(V e r r u c a r i a c e a e),占总种数的13.5%㊂种数没有达到10种以上的属㊁少种属(<5种)和单种属占很高的比例,共有39个属,其中单种属23个,物种数分别占总种数的51.4%和31.1%(图2)㊂贺兰山东麓荒漠草原区地衣种数约占全国地衣种数的4.2%,而地衣属约占全国的17.7%㊂属的比例远远大于种所占全国的比例㊂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由于贺兰山东麓分布的地衣单种属比例较高,有19个属仅包含1个种;其二由于一些属的标本目前尚难以鉴定到种,特别是一些壳状地衣,如平茶渍属(A s p i c i l i a)㊁网衣属(L e c i d e a)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贺兰山东麓地衣物种数所占的比例㊂2.2贺兰山东麓荒漠草原区地衣区系成分对于地衣区系成分的分析主要是以地衣种的现代地理分布区作为基础㊂目前对于地衣物种的调查工作还比较匮乏,大多数地衣物种缺少具体的世界分布图,有关地衣区系成分的研究也未见有出版的可参考的区系理论㊂本次分析主要参考‘中国植物区系地理“[11]㊁‘新疆地衣“[12]及‘贺兰山高等真菌区系研究“[13-14]等资料,对该地区地衣区系地理成分作了简要的分析(表2)㊂1.世界分布世界分布指广布于世界各大洲,没有特殊分布中心的成分㊂本区世界分布种有14种,占18.91%㊂代表种如糙伏毛微孢衣(A c a r o s p o r a s t r i g a t a)㊁荒漠平茶渍(A s p i c i l i a d e s e r t o r u m)㊁皮果衣(D e r m a t o-c a r p o n m i n i a t u m)㊁鳞饼衣(D i m e l a e n a o r e i n a)㊁坚韧胶衣(E n c h y l i u m t e n a x)㊁红鳞网衣(P s o r a d e-c i p i e n s)㊁丽石黄衣(X a n t h o r i a e l e g a n s)等,这些种适应能力强,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大洲㊂2.北温带分布指分布在北半球温带地区,包括欧洲㊁亚洲及北美洲温带地区,少数延伸到了南温带㊂贺兰山东麓荒漠草原区北温带分布种25种,占33.78%,占比最A.含1种;B.含2~4种;C.含5~9种;D.含10种以上图2贺兰山东麓荒漠草原区地衣科属内种数占比统计A.1s p e c i e s;B.2-4s p e c i e s;C.5-9s p e c i e s;D.m o r e t h a n10s p e c i e sF i g.4 S p e c i e s p r o p o r t i o n i n f a m i l i e s a n d g e n e r a o f t h e d e s e r t s t e p p e a t t h e e a s t e r n f o o t o f H e l a n M o u n t a i n 表2宁夏贺兰山东麓荒漠草原区地衣物种区系地理成分T a b l e2 T h e l i c h e n s p e c i e s g e o g r a p h i c e l e m e n t s i n t h e d e s e r t s t e p p e a t t h e e a s t e r n f o o t o f H e l a n M o u n t a i n,N i n g x i a分布区类型A r e a l t y p e种数S p e c i e sn u m b e r占比P e r c e n t a g e/%世界分布C o s m o p o l i t a n1418.91北温带分布N o r t h t e m p e r a t e2533.78欧亚分布E u r a s i a n1621.62东亚分布E a s t A s i a1216.22中国-西亚分布C h i n a-W e s t A s i a22.70中国特有分布E n d e m i c t o C h i n a56.764791西北植物学报40卷表1宁夏贺兰山东麓荒漠草原区地衣名录T a b l e1 T h e l i c h e n s i n t h e d e s e r t s t e p p e a t t h e e a s t e r n f o o t o f H e l a n M o u n t a i n,N i n g x i a编号N o.物种S p e c i e s序列号G e n B a n kA c c e s s i o nn u m b e r编号N o.物种S p e c i e s序列号G e n B a n kA c c e s s i o nn u m b e r1美国微孢衣A c a r o s p o r a a m e r i c a n a H.M a g n.*38原辐射裂片茶渍L o b o t h a l l i a p r a e r a d i o s a(N y l.)H a f e l l n e r*2深褐微孢衣A c a r o s p o r a b a d i o f u s c a(N y l.)T h.F r.*39粉霜裂片茶渍L o b o t h a l l i a p r u i n o s a K o u&Q.R e n*3A c a r o s p o r a f u l v a N.S.G o l u b k.**MN10311340P e l t u l a a f r i c a n a(J a t t a)S w i n s c o w&K r o g**MN103150 4凹纹微孢衣A c a r o s p o r a i m p r e s s u l a T h.F r.*MN10310541根盾衣P e l t u l a r a d i c a t a N y l.*5A c a r o s p o r a r o s u l a t a(T h.F r.)H.M a g n.**42P e l t u l a r i c h a r d s i i(H e r r e)W e t m o r e**6糙伏毛微孢衣A c a r o s p o r a s t r i g a t a(N y l.)J a t t a*43粉芽黑蜈蚣衣P h a e o p h y s c i a a d i a s t o l a(E s s l.)E s s l.*7灰平茶渍A s p i c i l i a c i n e r e a(L.)Kör b.*44兰灰蜈蚣衣P h y s c i a c a e s i a(H o f f m.)H a m p e e x Für n r.*8荒漠平茶渍A s p i c i l i a d e s e r t o r u m(K r e m p.)M e r e s c h k.*45P h y s c i e l l a**d e n i g r a t a(H u e)E s s l.9B i b b y a**l u t o s a(A c h.)K i s t e n i c h**46P l a c i d i o p s i s**p s e u d o c i n e r e a B r e u s s**MN103158 10B u e l l i a e l e g a n s P o e l t**MN10311647戈壁微孢衣P l e o p s i d i u m g o b i e n s e(H.M a g n.)H a f e l l n e r*11C a l o p l a c a d i p h y o d e s(N y l.)J a t t a**MN10312048P o l y s p o r i n a a r e n a c e a(H.M a g n.)K.K n u d s e n&K o c o u r k.**MN103160 12C a l o p l a c a t r a n s c a s p i c a(N y l.)Z a h l b r.**MN10311849P o l y s p o r i n a s u b f u s c e s c e n s(N y l.)K.13C a n d e l a r i e l l a p l u m b e a P o e l t&Věz d a**MN10312350墙茶渍P r o t o p a r m e l i o p s i s**m u r a l i s(S c h r e b.)M.C h o i s y14C a t a p y r e n i u m m i c h e l i i(A.M a s s a l.)R.S a n t.**MN10312751凹鳞网衣P s o r a c r e n a t a(T a y l o r)R e i n k e15裂杯石蕊C l a d o n i a r e i S c h a e r.*52红鳞网衣P s o r a d e c i p i e n s(H e d w.)H o f f m.16粗皮石蕊C l a d o n i a s c a b r i u s c u l a(D e l i s e)N y l.*53S c y t i n i u m**s u b t i l e(S c h r a d.)O tál o r a**17C l a v a s c i d i u m**l a c i n u l a t u m(A c h.)M.P r i e t o54甘肃鳞茶渍S q u a m a r i n a k a n s u e n s i s(M a g n.)P o e l t*18皮果衣D e r m a t o c a r p o n m i n i a t u m v a r.m i n i a t u m(L.)W.M a n n*55S q u a m a r i n a n o v.s p1.19鳞饼衣D i m e l a e n a o r e i n a(A c h.)N o r m a n*56S q u a m a r i n a n o v.s p2.20D i p l o s c h i s t e s d i a c a p s i s(A c h.)L u m b s c h*MN10313557T h a l l i n o c a r p o n n i g r i t e l l u m(L e t t a u)P.M.Jør g.*21D i p l o s c h i s t e s g y p s a c e u s(A c h.)Z a h l b r.**MN10313658T h a l l o i d i m a s e d i f o l i u m(S c o p.)K i s t e n i c h*22球胶衣E n c h y l i u m**c o c c o p h o r u m(T u c k.)O tál o r a59浅绿泡鳞衣T o n i n i a c i n e r e o v i r e n s(S c h a e r.)A.M a s s a l.MN103171 23坚韧胶衣E n c h y l i u m t e n a x(S w.)G r a y60戈壁泡鳞衣T o n i n i a g o b i c a N.S.G o l u b k.*24E n d o c a r p o n p a l l i d u l u m(N y l.)N y l.**MN10314161暗色泡鳞衣T o n i n i a t r i s t r i s(T h.F r.)T h.F r.25E n d o c a r p o n p e t r o l e p i d e u m(N y l.)N y l.**MN10313862V a r i o s p o r a**d o l o m i t i c o l a(H u e)A r u p**MN103179 26E n d o c a r p o n p s o r o d e u m(N y l.)T h.F r.*63V a r i o s p o r a v e l a n a(A.M a s s a l.)A r u p**27G l o e o h e p p i a e r o s a(J.S t e i n e r)M a r t o n**MN10314364V e r r u c a r i a r o s u l a O r a n g e**MN103180 28G l o e o h e p p i a t u r g i d a(A c h.)G y e l n.*65X a n t h o c a r p i a**f e r r a r i i(B a g l.)F rödén,A r u p&Søc h t i n g**29拟橙衣G y a l o l e c h i a b r a c t e a t a(H o f f m.)A.M a s s a l.66X a n t h o p a r m e l i a c o n v o l u t a(K r e m p.)H a l e30荒漠拟橙色衣G y a l o l e c h i a**d e s e r t o r u m(T o m i n)Søc h t i n g67杜瑞氏黄梅X a n t h o p a r m e l i a d u r i e t z i i H a l e*31G y a l o l e c h i a f u l g e n s(S w.)Søc h t i n g68淡腹黄梅X a n t h o p a r m e l i a m e x i c a n a(G y e l n.)H a l e32H e p p i a r e t i c u l a t a(N y l.)N y l.*69X a n t h o p a r m e l i a p u l v i n a r i s(G y e l n.)A h t i&D.H a w k s w.**MN103186 33H e t e r o p l a c i d i u m a c e r v a t u m(B r e u s s)B r e u s s**70菊叶黄梅X a n t h o p a r m e l i a s o m l o e n s i s(G y e l n.)H a l e34H e t e r o p l a c i d i u m f u s c u l u m(N y l.)G u e i d a n&C l.R o u x**MN10314571拟菊叶黄梅X a n t h o p a r m e l i a t a r a c t i c a(K r e m p.)H a l e35雕纹腊肠衣K i l i a s i a**s c u l p t u r a t a(H.M a g n.)T i m d a l72怀俄明黄梅X a n t h o p a r m e l i a w y o m i n g i c a(G y e l n.)H a l e36碎茶渍L e c a n o r a f r u s t u l o s a(D i c k s.)A c h.*73丽石黄衣X a n t h o r i a e l e g a n s(L i n k)T h.F r.37粉盘裂片茶渍l o b o t h a l l i a a l p h o p l a c a(W a h l e n b.)H a f e l l n e r*74X y l o g r a p h a**o p e g r a p h e l l a N y l.**MN103188注:**中国新记录属㊁种;*宁夏新记录种N o t e:**N e w r e c o r d s o f g e n e r a a n d s p e c i e s f o r C h i n a b i o t a;*N e w l y r e c o r d e d s p e c i e s f o r N i n g x i a b i o t a高㊂代表种有灰平茶渍(A s p i c i l i a c i n e r e a)㊁裂杯石蕊(C l a d o n i a r e i)㊁拟橙衣(G y a l o l e c h i a b r a c t e-a t a)㊁碎茶渍(L e c a n o r a f r u s t u l o s a)㊁暗色泡鳞衣(T o n i n i a t r i s t r i s)及菊叶梅衣(X a n t h o p a r m e l i a s o m l o e n s i s)等㊂3.欧亚分布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的地衣种,贺兰山东麓荒漠草原区欧亚分布种有16种,占21.62%㊂代表种579111期牛东玲,等:宁夏贺兰山东麓荒漠草原区地衣的物种多样性研究有A c a r o s p o r a f u l v a㊁C a l o p l a c a d i p h y o d e s㊁C a l o-p l a c a t r a n s c a s p i c a㊁C a n d e l a r i e l l a p l u m b e a㊁E n d o-c a r p o n p s o r o d e u m㊁戈壁微孢衣(p l e o p s i d i u m g o b-i e n s e)㊁墙茶渍(P r o t o p a r m e l i o p s i s m u r a l i s)和T h a l l i n o c a r p o n n i g r i t e l l u m等㊂贺兰山东麓荒漠草原区欧亚分布种在欧洲分布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欧和北欧地区,这些区域的气候特点也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寒冷,夏季温暖,温差大,降雨集中在夏季,和贺兰山东麓气候条件非常相似,反映出物种在地理分布上的联系㊂4.东亚分布主要指分布于中国㊁日本㊁朝鲜及蒙古国的地衣物种,也包括间断分布于亚洲大陆东部和北美大陆,及间断分布于亚洲大陆东部和大洋洲的地衣物种,属于该区系成分的种有12种,占总种数的16.22%㊂典型东亚分布种仅戈壁泡鳞衣(T o n i n i ag o b i c a);东亚北美间断分布的种有7种,分别是:美国微孢衣(A c a r o s p o r a a m e r i c a n a)㊁凹纹微孢衣(A c a r o s p o r a i m p r e s s u l a)㊁E n d o c a r p o n p e t r o l e p i-d e u m㊁H e t e r o p l a c i d i u m f u s c u l u m㊁P e l t u l a r i c h-a r d s i i㊁粉芽黑蜈蚣衣(P h a e o p h y s c i a a d i a s t o l a)㊁P h y s c i e l l a d e n i g r a t a㊁P o l y s p o r i n a a r e n a c e a㊁淡腹黄梅(X a n t h o p a r m e l i a m e x i c a n a)和X a n t h o p-a r m e l i a w y o m i n g i c a,其中淡腹黄梅也扩展到了印度㊂拟菊叶黄梅(X a n t h o p a r m e l i a t a r a c t i c a)主要间断分布于东亚和大洋洲㊂5.中国-西亚分布贺兰山东麓荒漠草原区中国-西亚分布种仅2种:G l o e o h e p p i a e r o s a和根盾衣(P e l t u l a r a d i c a-t a),占2.70%㊂6.中国特有分布指目前发现仅分布在中国的地衣种㊂本地区有5种,占6.76%㊂分别是粉霜裂片茶渍(L o b o t h a l l i a p r u i n o s a)㊁甘肃鳞茶渍(S q u a m a r i n a k a n s u e n s i s)㊁杜瑞氏黄梅(X a n t h o p a r m e l i a d u r i e t z i i a)及鳞茶渍属(S q u a m a r i n a)的2个新种,其中杜瑞氏黄梅和甘肃鳞茶渍为中国西北地区特有种,粉霜裂片茶渍和两个新种为贺兰山特有种㊂显然,贺兰山东麓荒漠草原区泛北极地衣成分占绝对优势,表现出温带地区地衣区系特色,并以北温带成分占优势,这与当地的地理位置㊁气候及植被条件均有密切的关系㊂此外,尚有一部分存疑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鉴定㊂由于可参考的分区资料局限,分区难免粗放和不全面,但希望能提供一定的借鉴㊂2.3贺兰山东麓荒漠草原区地衣生态类群的多样性分布于贺兰山东麓荒漠草原区的地衣生长型主要有4种类型:壳状地衣㊁鳞状地衣㊁小型叶状地衣和枝状地衣㊂其中,壳状和鳞状地衣比例较高,占总种数的81.1%,小型叶状地衣占总种数16.2%,枝状地衣仅2种,占总种数的2.7%㊂鳞状地衣是介于壳状地衣和叶状地衣之间的一种过渡类型,在荒漠区分布的鳞状地衣个体较小,直径一般在5mm 以下㊂壳状㊁鳞状和叶状地衣通常分布在阳光充足的开阔地带或岩石的表面,枝状地衣主要分布在相对潮湿背阴的土层断面㊂贺兰山东麓荒漠草原区地衣的生长型与当地干旱少雨的环境密切相关,体现了地衣物种对当地干旱环境及生长小生境的适应特性㊂贺兰山东麓荒漠草原区地衣主要以石生地衣群落和土生地衣群落为主㊂由于荒漠草原区位于贺兰山东麓的洪积扇地区,该地区因冲洪从贺兰山搬移下来的岩石随处可见,地衣作为先锋物种,最先就定居在岩石上,随后随着岩石风化及岩石底部土层的形成,逐渐在岩石周围定居上土生地衣㊂土生地衣所在的属和石生地衣所在的属占比相差不大㊂个别属的物种即有土生地衣又有石生地衣,或同一物种即在土壤中有分布,也在岩面有生长㊂如泡鳞衣属(T o n i n i a)和黄梅衣属(X a n t h o p a r m e l i a)的地衣既有土生也有石生,丽石黄衣和杜瑞氏黄梅主要生长于岩生表面,但在土壤中也有分布㊂在贺兰山东麓荒漠草原区有6个属[E n c h y l i u m,球蜂窝衣属(G l o e o h e p p i a),蜂窝衣属(H e p p i a),盾衣属(P e l t u l a),S c y t i n i u m和T h a l l i n o c a r p o n]为蓝藻型地衣,共包括10种,占总种数的13.5%,其他35个属为绿藻型地衣㊂蓝藻地衣因其特殊的结构使它能够在吸收水分时更为有效,进而能够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这使得蓝藻地衣更能适应极端的环境条件[15],同时,它们能够固定大气中的氮,这通常有利于周围维管植物或其他土壤微生物的生长[16]㊂3讨论贺兰山东麓荒漠草原区富含钙的土壤导致地衣的盖度较高和种类的多样性㊂从本次整理的结果来看,该地区已鉴定的物种有74种,但该地区仍有较多的物种有待研究㊂特别是在没有受到干扰的区域,地衣结皮发育良好,岩面生地衣物种多样性高㊂在未受到干扰的区域,地衣结皮中主要以石果衣属6791西北植物学报40卷(E n d o c a r p o n)占优势,B u e l l i a e l e g a n s㊁C l a v a s c i d-i u m l a c i n u l a t u m㊁红鳞网衣㊁甘肃鳞茶渍和暗色泡鳞衣等常相伴而生,在不同的微生境,其他一些物种也会更替发生㊂根据吴征镒(1979)[17]对中国植物区系的分区,贺兰山位于泛北极植物区,亚洲荒漠植物亚区㊂贺兰山东麓荒漠草原区地衣主要表现出温带地区地衣区系特色,并以北温带成分占优势㊂该结果也与贺兰山维管植物[7]及贺兰山高等真菌区系地理[14]的分析结果相同,充分体现了贺兰山泛北极植物区系的特点㊂有研究显示,21世纪以来,贺兰山东麓的植被覆盖度处于下降趋势,荒漠化程度在加重[18]㊂我们野外调查发现,在有开矿干扰的区域,地衣结皮呈明显小岛状分布,物种单一,E n c h y l i u m属成为常见属,间或伴生有石果衣属㊁盾衣属和鳞网衣属的地衣,种群规模显著减小㊂在有放牧及其他类型人类活动的踩踏等干扰下,由于土层扰动严重,地衣种群呈零星碎块化分布,石果衣属和E n c h y l i u m属均成为偶见㊂对于石生地衣而言,也有类似的状况㊂其中戈壁微孢衣和丽石黄衣是贺兰山东麓荒漠草原区分布最广泛的2种石生地衣,但在受干扰的地区,二者种群规模非常显著缩小㊂很显然,贺兰山东麓荒漠草原区地衣的生存已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㊂该区域作为贺兰山不可分割的外围保护带,其生态环境良好,会进一步增强其天然屏障的作用;但如果该区域的生态环境恶化,必将危及银川平原的安全和农业生产㊂地衣结皮的出现和消失就是衡量该荒漠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物指标㊂地衣本身作为荒漠化草原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生物资源,其中蓝藻型地衣固定的氮是荒漠生态系统土壤氮的主要来源之一㊂因此,该区域地衣存在的重要性和意义不言而喻,它的生存应该受到重视和保护㊂致谢:野外调查过程中得到了宁夏贺兰山林业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以及协助,在此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参考文献:[1]赵娜,苏庆军,任强.中国大陆壳状地衣3个新记录种[J].西北植物学报,2013,33(8):1700-1702.Z H A O N,S U Q J,R E N Q.T h r e e n e w r e c o r d s o f c r u s t o s e l i-c h e n s f r o m m a i n l a nd C h i n a[J].A c t a B o t a n i c a B o re a l i-O c c i-d e n t a l i a S i n i c a,2013,33(8):1700-1702.[2]丁晓.中国地卷属和肺衣属地衣分类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3]胡玲.中国网衣科(L e c i d e a c e a e)地衣的分类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4]牛东玲,王继飞,田晓燕.宁夏地衣一新记录属 金黄衣属及其新记录种[J].西北植物学报,2015,35(8):1697-1700.N I U D L,WA N G J F,T I A N X Y.P l e o p s i d i u m k o e r b e r a n e w r e c o r d g e n u s f o r N i n g x i a w i t h d e s c r i p t i o n o f n e w r e c o r d s p e c i e s[J].A c t a B o t a n i c a B o r e a l i-O c c i d e n t a l i a S i n i c a,2015, 35(8):1697-1700.[5]牛东玲,朱强,王忠忠,等.地卷属1中国新记录种[J].西北植物学报,2016,36(6):1245-1249.N I U D L,Z HU Q,WA N G Z Z,e t a l.N e w r e c o r d o f t h e l i-c h e n g e n u s P e l t i g e r a f r o m C h i n a[J].A c t a B o t a n i c a B o r e a l i-O c c i d e n t a l i a S i n i c a,2016,36(6):1245-1249. [6]楼晓钦,汪泽鹏,李志刚.宁夏贺兰山森林资源[M].银川:阳光出版社,2012.[7]朱宗元.贺兰山植物志[M].银川:阳光出版社,2011.[8]O R A N G E A,J AM E S P W,WH I T E F J.M i c r o c h e m i c a lM e t h o d s f o r t h e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o f L i c h e n s[M].L o n d o n:B r i t i s h l i c h e n S o c i e t y,2001,51-65.[9] Z H A O X,Z HA N G L L,Z HA O Z T,e t a l.A m o l e c u l a r p h y-l o g e n y o f t h e l i c h e n g e n u s L e c i d e l l a f o c u s i n g o n s p e c i e s f r o m m a i n l a n d C h i n a[J].P L o S O n e,2015,10(9):e0139405.[10]魏江春.中国地衣综览[M].北京:万国学术出版社,1991.[11]王荷生.植物区系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12]阿不都拉㊃阿巴斯,吴继农.新疆地衣[M].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8.[13]宋刚,王黎元.贺兰山高等真菌区系地理研究[J].阴山学刊,2001,16(5):1-5,28.S O N G G,WA N G L Y.A s t u d y o n t h e m y c o f l o r a a n d g e o g-r a p h y o f t h e h i g h e r f u n g i f r o m H e l a n M o u n t a i n[J].Y i n s h a nA c a d e m i c J o u r n a l,2001,16(5):1-5,28.[14]孙丽华,宋刚,王黎元,等.宁夏贺兰山大型真菌的区系地理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8):186-190.S U N L H,S O N G G,WA N G L Y,e t a l.S t u d i e s o n f l o r ag e o g r a p h y o f l a r g e f u n g i i n H e l a n M o u n t a i n i n N i n g x i a[J].J o u r n a l o f A r i d L a n d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2013, 27(8):186-190.[15] E L D R I D G E D J,F E R R I S J M.R e c o v e r y o f p o p u l a t i o n s o ft h e s o i l l i c h e n P s o r a c r e n a t a a f t e r d i s t u r b a n c e i n a r i d s o u t hA u s t r a l i a[J].T h e R a n g e l a n d J o u r n a l,1999,21(2):194.[16] E S K E W D L,T I N G I P.N i t r o g e n f i x a t i o n b y l e g u m e s a n db l u e-g r e e n a l g a l-l ic h e n c r u s t s i n a C o l o r ad o de s e r t e n v i r o n-m e n t[J].A m e r i c a n J o u r n a l o f B o t a n y,1978,65(8): 850-856.[17]吴征镒.论中国植物区系的分区问题[J].云南植物研究,1979,1(1):1-22.WU Z Y.S t u d y o n t h e d i v i s i o n o f f l o r a i n C h i n a[J].A c t aB o t a n i c a Y u n n a n i c a,1979,1(1):1-22.[18]李志军.宁夏气候变化及其对植被覆盖的影响[D].兰州:兰州大学,2010.(编辑:潘新社)779111期牛东玲,等:宁夏贺兰山东麓荒漠草原区地衣的物种多样性研究。
植物演替中的“先锋生物”地衣
植物演替中的“先锋生物”地衣
作者:
来源:《文萃报·周二版》2018年第26期
地衣是藻菌共生体,是在漫长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类具有稳定遗传特征的微型生态系统。
假如我们把地衣体切开,在显微镜下看,绿色的是藻类,白色的是真菌。
在云南一些地区,普遍食用地衣,大部分作为蔬菜使用。
地衣在动物的食物链里十分关键。
因为冬季没有果实,也没有嫩叶,金丝猴在越冬的时候,主要是靠吃地衣维生。
地衣的生态学意义非常重要,特别是在极端环境里面,地衣尤显突出。
在海拔4500至6000米的高山,如果我们顺着这个山脊往上爬的时候,我们已经很少看得到其他植物生长。
但是我们爬到悬崖绝壁的时候,却可以看到五彩斑斓的地衣,在这里长得非常好。
在冰川退缩之后,地衣是首先登陆岩石表面肉眼可见的生物。
它们在岩石表面形成了五彩斑斓的地衣世界,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藻菌共生以后会产生独特的地衣特有的缩酚酸类化合物。
這些化合物有色素的作用,能够抵御紫外线的强辐射。
同样在干旱和极端高温的环境里,比如沙漠中心,同样也能看到一些地衣。
这些地衣在沙漠的表面形成结皮,就是我们俗称的“地衣地毯”。
其实地衣在植物的演替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地衣生长的过程中,分泌的地衣酸可以把它的基物,比如石头表面的生物分化掉。
这种生物分化能让一些孢子类的植物,比如苔藓、蕨类这些植物,可以在很少的土壤里面生长,等它生长到一定的时间以后,它会风积更多的土壤,这样苍天大树就会重新生长,这就是植物演替中的“先锋生物”。
(综合新浪科技《xx晚报》)
1/ 1。
贵州省珍稀濒危地衣的初步研究-韩国营
北方园艺2 ( ) : 0 1 1 1 5 1 1 6 1 1 8 ~
贵州省珍稀濒危地衣的初步研究
2 2 2 ,于 美 玲2,陈 勇1, ,赵 厚 涛1, ,韩 国 营3 宋 培 浪1, ( ; ; ) 贵阳药用资源博物馆 , 贵州 贵阳 5 贵阳药用植物园 , 贵州 贵阳 5 贵阳市科技干部培训中心 , 贵州 贵阳 5 1 . 5 0 0 0 1 2 . 5 0 0 0 1 3 . 5 0 0 0 1
5 丛生m a l i n a a s t i i a t a( P e r s . A c h . f g ( ) ( ) 。 R a m a l i n a c e a e 树花属 R a m a l i n a A c h . 形态特 征 : 地 衣 体 树 生, 灌 丛 状, 密 集 丛 生, 多分 , ; 。 , 枝 长2 . 0 2 . 5c m 固着器有定界 分枝实心 扁平 , ~ 宽1 分 枝 表 面 黄 绿 色, 光 滑 至 微 皱 褶。 无 粉 2mm; ~ 芽、 裂芽 。 假杯点表面生及边缘生 , 小, 凸起至瘤状 , 常 变成小裂片 。 子囊盘近顶生 、 表面生 , 微有柄 ; 盘面平 盘缘全缘至有裂 ; 果托与地衣体同色 , 平滑 坦至凸起 ; 至微皱褶 , 假杯点小 、 凸起 , 有裂片状小枝 ; 子囊棒状 , 8 , 孢, 孢子无色透明 , 椭圆形至纺锤形 , 胞 平直至微弯 2 ) 。 曲, 1 2 . 5μ m× ( 3 . 7 5 5 m ~ μ 化学 : 皮层 K 髓层 K C K C+ 黄 ; C K C -, -, -, -, -; 。 T L C: U s n i c和 E v e r n i c a c i d 基物 : 树干 。 产地分布 : 国外分布于欧洲 、 北美 、 亚洲 , 国内分布 于甘肃 、 陕西 、 西藏 、 云南 、 山东 、 贵州 , 贵州省产于斗篷 山和雷公山 。 保护价值 : 丛生树花是贵州日用香料工业中颇受 ] ] 4 5 , , 青睐的地衣种类[ 同时也是常见的食用地衣之一[ 但是无节制的采收与买卖使贵州丛生树花资源正面临 严重的威胁 。 参考文献
地衣
地衣地衣是真菌和光合生物(绿藻或蓝细菌)之间稳定而又互利的共生联合体,真菌是主要成员,其形态及后代的繁殖均依靠真菌。
也就是说地衣是一类专化性的特殊真菌。
传统定义曾把地衣看作是真菌与藻类共生的特殊低等植物。
1867年,德国植物学家施文德纳作出了地衣是由两种截然不同的生物共生的结论。
在这以前,地衣一直被误认为是一类特殊而单一的绿色植物。
全世界已描述的地衣有500多属,26000多种。
从两极至赤道,由高山到平原,从森林到荒漠,到处都有地衣生长。
主要分类在地衣中,光合生物分布在内部,形成光合生物层或均匀分布在疏松的髓层中,菌丝缠绕并包围藻类。
在共生关系中,光合生物层进行光合作用为整个生物体制造有机养分,而菌类则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为光合生物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并围裹光合生物细胞,以保持一定的形态和湿度。
真菌和光合生物的共生不是对等的,受益多的是真菌,将它们分开培养,光合生物能生长繁殖,但菌类则“饿”死。
故有人提出了地衣是寄生在光合生物上的特殊真菌。
◆壳状地衣:植物体扁平成壳状,植物体紧附树皮、岩石或其他物体上。
底面和基质紧密相连,难以分离,例如茶渍属、文字衣属。
异层地衣的内部分化为四个部分:最上面的部分是由垂直菌丝组成的,这些菌丝之间没有间隙或者充满着胶质物,叫做上皮层,在它的上面有的种类有一层由菌丝组成的表皮组织状的外皮;在上皮层的下方,由稍疏松交织的菌丝组成;其中混杂有藻细胞,叫做藻胞层;藻胞层下方是由紧密的菌丝组成,叫做髓层;髓层以下由紧密的菌丝组成,叫做下皮层。
同层细胞没有藻胞层与髓层的分化藻细胞均匀分布在髓中。
地衣下皮层的菌丝垂直或平行于基质表面,其中一部分菌丝成束或单一的深入基质内,起吸收和故着作用。
枝状地衣则不分上下皮层,整个皮层围着一层皮层,皮层内为一圈藻层,中央部分是髓层,也属异层地衣。
地衣的繁殖地衣最常见的是营养繁殖。
如地衣体的断裂,每个裂片都可发育为新个体。
有的地衣表面由几根菌丝缠绕数个光合生物细胞所组成的粉芽,也可进行繁殖。
关于地衣的文献
关于地衣的文献
地衣是一种生物体,同时包含了真菌和藻类或蓝藻细菌。
它们通过共生关系生活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生物体。
地衣广泛分布于地球上各个角落,从寒冷的极地到干燥的沙漠,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踪迹。
地衣的形态各异,有的像灰色或黄色的斑块,有的像绒毛般的结构。
它们可以生长在土壤、岩石、树木、建筑物等各种基质上。
地衣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可以在各种恶劣的条件下生存。
这是因为地衣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而无需依赖土壤。
地衣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促进土壤的形成。
地衣还可以吸附空气中的污染物,净化环境。
在极地地区,地衣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
地衣的繁殖方式多样,可以通过分裂、孢子、片段等多种方式进行繁殖。
它们的生命周期也很特殊,有的地衣可以活上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地衣的生长速度相对缓慢,但它们的生命力很强,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中存活。
地衣在人类文化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些地衣被用作药物或食品,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同时,地衣在传统艺术和文学中也有所体现,被赋予了一定的象征意义。
地衣是一种独特的生物体,它们通过共生关系生活在一起,适应各种恶劣的环境,对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应该加强对地衣的保护和研究,以更好地了解和利用这个神奇的生物体。
五大连池枝状地衣和壳状地衣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五大连池枝状地衣和壳状地衣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本论文旨在对五大连池地区枝状地衣和壳状地衣的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
对采自五大连池的580余份地衣标本进行了分类研究, 采用形态学与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标本进行鉴定, 采用CT、TLC等方法检测地衣的主要次生代谢产物, 并对地衣进行了分种描述, 提供五大连池枝状地衣和壳状地衣的分属及分种检索表。
在分类鉴定的基础上, 统计分析五大连池地区枝状和壳状地衣的物种组成;对其生长基物进行了探讨。
分析了每个种在中国的分布以及世界分布, 根据地衣的现代地理分布资料对五大连池的枝状地衣和壳状地衣进行了区系研究。
研究结果发现,分布在该地区的枝状地衣和壳状地衣共有73种,隶属于23属,18科,6目和1不完全地衣。
其中中国新记录种2种: Cladonia trassii Ahti.; Rhizocarponeupetraeum (Nyl.) Arnold,中国大陆新记录种2种: Buellia badia (Fr.) A.Massal.; Cladoniagymnopoda Vain.,黑龙江省新记录属10属,包括: Acarospora A.Massal., Buellia De Not.,Circinaria Link, Dimelaena Norman, Graphis Adans.emend.Muell.Arg., Lobothallia(Clauzade&Cl.Roux) Hafellner, Ochrolechia A.Massal., Rinodina (Ach) S.F.Gray,Rhizoplaca Zopf, Tephromela Choisy,黑龙江省新记录种有43种。
在五大连池枝状地衣和壳状地衣的23个属中, 优势属有5属, 分别是: 石蕊属(Cladonia)共26种;茶渍属(Lecanora)共5种;平茶渍属(Aspicilia)共4种;肉疣衣属(Ochrolechia)共4种;橙衣属(Caloplaca)共4种。
云南地衣放线菌资源和多样性研究
—1—
23 个科,47 个属:马杜拉放线菌属(Actinomadura)、游动放线菌属(Actinoplanes)、壤 霉菌属(Agromyces)、拟无枝酸菌属(Amycolatopsis)、节细菌属(Arthrobacter)、芽球菌 属(Blastococcus)、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纤维菌属(Cellulomonas)、纤维微菌属 (Cellulosimicrobium)、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弗莱德门菌属(Friedmanniella)、 戈登氏菌属(Gordonia)、草药菌属(Herbiconiux)、两面神菌属(Janibacter)、拟孢囊菌 属(Kibdelosporangium)、动球菌属(Kineococcus)、动孢菌属(Kineosporia)、北里孢菌 属(Kitasatospora)、考克氏菌属(Kocuria)、韩国生工属(Kribbella)、拉贝达氏菌属 (Labedella)、列舍瓦里尔菌属(Lechevalieria)、赖氏菌属(Leifsonia)、伦茨氏菌属(Lentzea)、 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微球菌属(Micrococcus)、小月菌属(Microlunatus)、小单 孢菌属(Micromonospora)、移杆菌属(Motilibacter)、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诺 卡氏菌属(Nocardia)、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野 野村菌属(Nonomuraea)、植物杆菌属(Plantibacter)、假诺卡氏菌属(Pseudonocardia)、 红球菌属(Rhodococcus)、舒曼氏菌属(Schumannella)、链霉菌属(Streptomyces)、链孢 囊菌属(Streptosporangium)、梅泽宾夫氏菌属(Umezawaea)、威廉姆斯氏菌属(Williamsia)、 Actinophytocola、Amnibacterium、Angustibacter、Flexivirga、Nakamurella。其中 24 个属的 放线菌物种为首次从地衣中分离得到。在地衣放线菌中,链霉菌属的数量最多,其次为微 杆菌属、红球菌属和小单孢菌属。这些结果表明,地衣中蕴藏着多样性极其丰富的放线菌 资源亟待我们发掘。
植物学(下)第三章 地衣
第三章地衣(Lichens)一、地衣的通性地衣是多年生植物,是由1种真菌和1种藻组合的复合有机体。
因为两种植物长期紧密地联合在一起,无论在形态上、构造上、生理上和遗传上都形成1个单独的固定有机体,是历史上发展的结果,因此,把地衣当作1个独立的门看待。
本门植物全世界有500余属,25000余种。
构成地衣体的真菌,绝大部分属于子囊菌亚门的盘菌纲(Discomycetes)和核菌纲(Pyre-nomycetes),少数为担子菌亚门的伞菌目和非褶菌目(多孔菌目)的某几属。
还有极少数属于半知菌亚门。
此外,在中欧发现1种Cystocoleus racodium,是属于藻状菌的。
地衣体中的菌丝缠绕藻细胞,并从外面包围藻类。
藻类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大部分被菌类所夺取,藻类和外界环境隔绝,不能从外界吸取水分、无机盐和二氧化碳,只好依靠菌类供给,它们是1种特殊的共生关系。
菌类控制藻类,地衣体的形态几乎完全是真菌决定的。
有人曾试验把地衣体的藻类和菌类取出,分别培养,而藻类生长、繁殖旺盛,菌类则被饿死。
可见地衣体的菌类,必须依靠藻类生活。
大部分地衣是喜光性植物,要求新鲜空气,因此,在人烟稠密,特别是工业城市附近,见不到地衣。
地衣一般生长很慢,数年内才长几厘米。
地衣能忍受长期干旱,干旱时休眠,雨后恢复生长,因此,可以生在峭壁、岩石、树皮上或沙漠地上。
地衣耐寒性很强,因此,在高山带、冻土带和南、北极,其他植物不能生存,而地衣独能生长繁殖,常形成一望无际的广大地衣群落。
二、地衣的形态和构造(一)地衣的形态地衣的形态基本上可分为3种类型(图3-1)。
1.壳状(crustose)地衣体是彩色深浅多种多样的壳状物,菌丝与基质紧密相连接,有的还生假根伸入基质中,因此,很难剥离。
壳状地衣约占全部地衣的80%。
如生于岩石上的茶渍衣属(Lecanora)和生于树皮上的文字衣衣属(Graphis)。
2.叶状(foliose)地衣体呈叶片状,四周有瓣状裂片,常由叶片下部生出一些假根或脐,附着于基质上,易与基质剥离。
地衣资源,被轻视的瑰宝
作者: 无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科学中国人
页码: 87-87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5期
主题词: 地衣资源 荒漠化治理 微型生物 可操作性 荒漠地区 年降水量 固沙植物 固沙作用
摘要:荒漠化治理是世界性难题。
对于那些年降水量少于或等于200毫米的荒漠地区.植树治理荒漠化不具有可操作性。
树木虽然是很好的固沙植物,但其存活需水量过大。
很多树栽下去没问题,过不了两年,它将地下水吸干后,只能面临死亡的结果。
相比之下,地衣、苔藓等微型生物具有明显的优势。
地衣具有缺水休眠的特性,生命力非常旺盛。
适合种树的地方可以种树。
连树都种不活的地方,可能只能依靠地衣等生命力顽强的微型生物发挥固沙作用了。
植物学 4地衣
壳状地衣体多为同层地衣,也有异层地衣,多无 下皮层。 枝状地衣体与异层型叶状地衣体的内部构造基本 相同,但各层的排列呈环状,中央常有中轴或中 空。
地衣的繁殖
营养繁殖 是地衣最普遍进行的繁殖方式 主要是地衣体的裂片或分枝断裂后,每个裂片 或断枝均可发育成新的个体 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为地衣体中子囊菌和担子菌进行的, 产生子囊孢子或担孢子。
地衣的生长型
根据其外部形态可分为壳状地衣、叶状地衣、和 枝状地衣三种生长型。
1.壳状地衣 地衣体呈各种色彩的斑块状硬壳 2.叶状地衣 地衣体呈扁平的叶片状 3.枝状地衣 地衣体具有分枝,通常呈直立的灌丛状或悬垂的丝 状
地衣的内部构造
地衣体的内 部构造可分 为皮层、藻 胞层和髓层。
地衣植物
特征:
角石蕊
地衣是由真菌和藻类共同组成的复合体。
它的生存能力极强,能够在其它植物不能生存的生境中 生长和繁殖。 无根、茎、叶的分化,能进行有性生殖及无性繁殖。 地衣中的共生真菌多为子囊菌,共生藻主要是蓝藻和绿 藻类 。
生活情况
共生藻的藻细胞总是被共生菌的菌丝组织所缠 绕,并有机物质,同时共生 菌则依赖于共生藻所制造的有机物质来生活, 它们在共生生活中互相都不同程度地受益。
皮层:是地衣体最外面的一层,又分为上皮层和 下皮层,是由菌丝交织而成 藻胞层:是在上皮层与髓层之间,由藻细胞和菌 丝组成,特点是共生藻密集 髓层:介于藻胞层和下皮层之间,由无色透明的 疏松菌丝或有少量藻细胞组成,其特点是菌丝间 空隙较大,是地衣的营养贮藏区。
地衣的结构类型 地衣体根据藻细胞分布的部位的不同,通常又 分为同层地衣和异层地衣两种类型。 同层地衣:藻类细胞分散于上皮层和下皮层之间 的髓层中,没有明显的藻胞层 异层地衣: 地衣体中的藻类细胞密集于上皮层 与髓层之间,形成明显的藻胞层。
难忘的地衣
难忘的地衣地衣是什么?现在的人可能很少知道了。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地衣了,因为,它和我当时的生活是离不开的。
地衣是多年生的真菌和藻类组合的复合体。
因为两种植物长期紧密地联合在一起,在形态上、构造上、生理上和遗传上都密不可分,形成了一个单独的有机体,科学家把地衣当作一个独立的门看待。
全世界有500余属,25000余种。
地衣体中的藻类为绿藻和蓝绿藻的20几个属。
绿藻中的共球藻属、橘色藻属和蓝绿藻门的念珠藻属。
它的命很贱,没有肥料,只要有水,就会滋润地生长。
没有水,它就休眠,但是不会死去。
它对环境有着惊人的适应性,生长所需的物质,来自雨露和尘埃,能适应极度干旱和贫瘠的环境。
家乡人把它称为“地皮菜”。
因它如铜钱般大小,又赋予它美好的名字——“金钱菜”、“元宝菜”。
它们有的挂在树上,呈簇毛状,如灰黄褐色的“石蕊”;有的固着在裸露的岩石上,形状多种,如色彩鲜艳的“石花”。
我所见到的,是生长在石头上和地上的。
大多属于蓝绿藻类,暗绿色的或是黑色(据说还有黄色和白色的)。
天气干旱的时候,它的水分被蒸发,就如同干硬了的豆腐皮一样,紧紧贴在石头上。
一旦空气中有了水分或是下过一场小雨,它就又会吸满水汽,润展开来。
雨后的山坡上,会冒出很多的地衣,轻轻地用手一抓一大把,嫩嫩的,湿湿的。
特别是夏秋之际,正是地衣生长极为茂盛的时候,农场里很多人家,都会用匾、簺等物,在自己家门前晾晒地衣,以备不时之需。
以前,生活很困难,自留地又被割了“资本主义尾巴”,没有下饭菜时,就会想起“地皮菜”。
少许的盐,洗净的地衣,甚至没有油,在锅里炒熟,如同黑木耳一样。
听老人说:以前,闹饥荒时它可以当饭吃,救过人的命。
我小的时候,常常吃它,不是当饭,而是当菜。
每当家里没有下饭的菜时,妈妈就会要我们去采地衣,这也是儿时的我很乐意去做的一件事,因为,那地衣并不是很难采的,山坡上、石头缝里都是。
采地衣就是去满山遍野的去疯,疯够了,带上一篮子回来就是了。
没有油、盐,就是山珍海鲜也不会有好的味道。
初一生物地衣的生态学意义
初一生物地衣的生态学意义地衣(lichen)是一种由真菌和藻类、蓝藻共生形成的生物体。
它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并且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本文将阐述初一生物地衣在生态学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地衣在营养循环中的作用地衣能吸附大气中的无机气体和微粒,将它们转化为有机物质,促进营养循环的进行。
在氮循环中,地衣能固定大量氮气,将其转变为植物可吸收的氨和硝酸盐。
此外,地衣还能固定空气中的铁元素,为土壤中的植物提供铁营养。
二、地衣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地衣对环境的敏感性使其成为评估环境质量的生物指示剂之一。
由于地衣的广泛分布和较长的生命周期,它们经常被用来监测大气和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物和放射性元素等污染物。
地衣的生态学意义还表现在土壤保护方面,它们能够降低水土流失,保持土壤湿度,预防坡面侵蚀。
三、地衣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地衣是许多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物组成部分,特别是在严酷环境中,如高寒地区、沙漠和盐碱地等。
地衣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地衣可以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中。
通过研究地衣的分布和多样性,可以了解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四、地衣在生物土壤结皮形成中的作用地衣对土壤结皮的形成有重要的贡献。
他们与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和土壤粒子紧密结合,形成一种稳定的结构,有助于土壤保持和水分保持。
地衣的生态学意义还在于提供生物土壤结皮对于风蚀和水蚀的抵抗力,减少土壤侵蚀的发生。
五、地衣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地衣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农田中,地衣能够抑制杂草的生长,提高作物的产量。
地衣还能通过菌丝网状结构将水分保持在土壤中,改善土壤的保水能力,提供生态农业的基础。
结语:初一生物地衣在生态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们在营养循环、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土壤结皮形成和农业生产等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进一步研究地衣的生态学特性,保护地衣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花园中的地衣
花园中的地衣直到150年前,科学家们才搞清楚地衣的本质。
它们是真菌和藻类组成的一类特殊的联合体,二者实为共生的关系。
如今,地衣的分类是依照其真菌的组分进行的,这使得它们被排除在植物界之外。
但是,因为此前地衣一直作为植物学的一个研究领域。
故而仍然值得介绍。
地衣似乎能够在地球的任何环境中生长,以至于在某些极端环境下,如两极地区裸露的岩石上,它们似乎是唯一可以生存的生物。
2005 年,科学家们甚至发现,有两种地衣能够在太空的真空环境中生存15天之久。
当然,地衣通常生长在树皮、裸岩、墙壁、屋顶、块石路面以及土壤的表面。
根据地衣的生长形态,它们一般被分为七类:壳状、丝状、叶状、枝状、粉状、鳞片状以及胶状地衣。
地衣的形态十分多变。
有的呈叶状,还有的如壳状、枝状或者胶状左图为放大后可见的形态右图展示了叶状地衣产生饱子的部分花园中的地衣很多时候,草坪上生长的地衣被人们观察到,这主要是因为其外观引起了园艺工作者的关注。
地衣不仅影响草坪的美观,还会阻挡阳光,进而导致草坪枯死,与此同时,它们也会使草地表面变得十分湿滑。
在草皮上,最常见的是地衣种类是地卷(Peltigera)。
它们呈深褐色,灰色或近黑色,体态扁平,与草皮平行生长。
它们通常会阻碍草坪排水,压实土壤以及影响光照。
由于地卷和苔藓的生活条件类似,它们经常共同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地卷同样可以固定大气中的氮,因而它们对土壤肥力也有所影响。
为了防止草坪上出现地衣,园艺工作者们需要改善草坪排水,根除地衣生长的必要条件。
几乎没有化学药剂可以有效消灭地衣,但道路清洁器可以将它们从坚硬的表面上清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地衣资源
摘要:地衣是植物界中很特殊的一类植物,既不同于单纯的真菌,又有别于单纯的藻类,它是一种真菌和藻类共生的结合体。
其藻类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整个地衣体制造养分;真菌则吸收外界的水分和无机盐提供给藻类,使藻类保持一定的湿度和得到光合作用所需的养料,是互惠互生现象中最突出、最完善的群类。
关键字:地衣资源经济价值应用价值多样性
1我国的地衣资源
1.1中国地衣的多样性
地衣是一群特殊的真菌,这群特殊真菌通常只是与藻类或蓝细菌处于互惠共生的生态系统中才能生存于自然界。
因此,地衣本身也是共生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体现。
全世界迄今已知的地衣物种约20000种,而中国还不到2000种。
就在这2000种中约200种为中国所特有。
然而,无论是全世界或中国实际存在的地衣物种远不止这个数字。
尤其是中国地衣物种多样性的调查研究才刚刚起步。
1.2中国珍稀濒危地衣及其受威胁状况。
由于大气污染和森林采伐,中国许多地方地衣多样性面临威胁。
依存于森林树皮附生的中国及东亚特有种,如黄袋衣(Hypogymnia hypotrypa)、粉黄袋衣(H. hypotrypella)、霜袋衣(H. pruinosa)、蜡光袋衣(H. laccata)、横断山袋衣(H. hengduanensis)以及云南石耳(Umbilicaria yunnana)等种类的生存都面临着威胁。
因为,它们的兴衰存亡与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兴衰存亡息息相关。
如产于云南丽江和台湾阿里山松林中的中国特有附生种中华疱脐衣(Lasallia mayebarae)在系统演化上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云南丽江,这种世界珍稀物种已被森林火灾所吞噬。
随着旅游业的大规模发展,特产于华山岩石上的世界珍奇地衣华脐鳞(Rhizoplaca huashanensis)的生存也面临威胁。
此外,在抗癌和抗艾滋病毒方面具有潜力的东亚食用地衣美味石耳(U. esculenta)也因无节制的采收与买卖而在中国庐山等地濒临绝迹。
若不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在日用香料工业中颇受青睐的扁枝衣(Evernia mesomorpha)和丛枝树花(Ramalina fastigiata),与抗前列腺炎药物有关的戴氏石蕊(Cladonia delavayi)以及在降血压方面有效的地茶(Thamnolia vermicularis)和雪地茶(Th. subuliformis)等地衣的生存也逃不脱因无节制采收与开发所带来的厄运。
1.3对地衣的保护
治疗新鲜的创伤和表面化脓性伤口。
地衣抗生素对于结核性淋巴腺炎、静脉曲张性和营养性溃疡、外伤性骨髓炎、烧伤、子宫颈糜烂和阴道滴虫症均有良好的疗效。
同时发现大多数地衣多糖具有高度的抗癌活性,能通过增强健康细胞的免疫功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并且还具有降血压、消炎、清热解毒等功能。
从地衣中制备的石蕊是细菌鉴定和检疫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生物化学试剂。
栎扁地衣的乙醇提取物——橡苔浸膏既是定香剂,又能提高香精的质量,因而成为日用化妆品中不可缺少的添加剂,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名。
实际上,扁枝衣属的其他一些种类如扁枝衣和柔扁枝衣以及某些树花衣均可作为浸膏的原料。
2.3饲料
地衣还可以用作饲料,是饲养鹿和麝的良好饲料,特别在寒带、亚寒带地区的国家和民族,在漫长的冬季,驯鹿吃不到杂草、嫩枝、嫩芽,就以地衣作为主要饲料。
如中国东北大兴安岭的鄂温克族和北欧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把地衣像割草一样收割起来,作为饲养动物的冬季饲料。
在饲用地衣中,鹿蕊属的许多种类是驯鹿的良好饲料。
在中国大兴安岭地区,鹿蕊、雀儿鹿蕊、林鹿蕊等象地毯一样铺满林地,是驯鹿群的理想牧场。
即使在大雪覆盖的严冬,驯鹿也能从厚厚的雪层下掘取地衣为食。
某些附生地衣,如环松萝,是麝在冬季的主要饲料之一。
2.4指示生物
由于地衣对大气污染极为敏感,因而常被用作大气质量的指示生物。
在大气污染严重的地带,地衣几乎绝迹,形成所谓“地衣荒漠”。
以“地衣荒漠”为中心,向周围展开,直至正常地衣带出现,存在着一系列过渡型的梯度地衣带,从而反映了大气质量的地带性差异。
“地衣荒漠”的扩大或缩小,过渡型的梯度地衣带的相应变化,就是该地区大气污染程度增减的标志。
这种标志往往以大气纯净指数(IAP)来表示,并按照下列公式计算:IAP=Σn1Qxf/10。
式中:n=调查地区的地衣种数;f=调查地区每一种地衣的盖度;Q=调查地区每一种地衣的生态指数。
大气纯净指数越高,则大气污染程度越低。
此外,将特定种类的附生地衣从非污染区移至污染区,并定期观察其生理衰变过程,也是测量大气污染程度的一种方法。
地衣作为监测大气污染的指示生物,既灵敏,又经济,具有明显的实际意义。
2.5染料
在发现从煤焦油中可提炼染料之前,地衣类是非常重要的天然染料。
自古希腊起,地中海地区的人们便以地衣为染料。
据希腊圣哲Theophrastus氏(371-287 B.C.)的记载,当时染羊毛所用的染料就是使用克里特岛上产的地衣类为之。
以后在英国、冰岛等北欧国家的荒原高地居民均知利用地衣类作染料用,而以地衣类的通俗名称为名的染色方法,至今仍沿用之。
斐尼基人所象征神圣地位的紫色,当时亦取材自地衣类。
在欧洲,地衣类染料的利用持续到十九世纪,直到从煤焦油中提炼的染料相继出笼后,才遭到淘汰。
目前,地衣类染料已少被利用,但在化学方面,由海石蕊地衣及Ochrolechia等制造的指示剂,至今仍应用不衰。
生物学上用来染染色体的地衣红(orcein),也是从壳状的Lecanora地衣中提取的。
在欧洲,地衣类染料的制法有两种,其成品只能染动物性纤维,对于棉织品及化学纤维则完全无效。
染料常用的有,如扁枝衣属、树花属、石蕊属、梅花衣属、肺衣属等。
在本地不容易采集到上述的各种地衣类,但是利用常见的驯鹿苔Cladonia rangiferina (L.) Web.,松萝属的Usnea diffracta Vain.及梅衣属的Parmelia tinctorium Nyl.等,也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是后者,既容易采集到,又可染出鲜艳的颜色。
2.6先锋生物
地衣生长的基质通常为树皮、土壤、岩石以及任何相对稳定的物体。
生长在岩石上的壳状地衣以其地衣酸的螯合作用溶解岩石,因而地衣常被誉为岩石风化的“先锋生物”。
2.7研究价值
地衣是互惠共生现象中最突出、最完善的类群。
对地衣共生木质进行深入的探讨,这在生物学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3小结
地衣不易人工培养及其生长速度缓慢是发展实验地衣学的主要障碍。
虽然,地衣中的光合共生生物合成的糖类被共生真菌所利用这一假设,已被同位素标记实验所
证实,而且,来自不同光合共生生物的不同糖类及其在地衣体内的转移途径及速度的研究也取得了明显进展,但要解决地衣的人工培养和提高生长速度的问题,还需走相当遥远的路程。
至于地衣本身,它不过是一些专性的共生真菌,因而在形态、解剖、化学以及分布学等方面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综合研究中,从分类系统上使地衣型真菌与非地衣型真菌实现完全一体化,则是现代地衣学与现代真菌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马骥;中国地衣的研究史[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1年02期。
2安黎哲,刘艳红,冯虎元,冯国宁,程国栋;乌鲁木齐河源区高寒冰缘植物化学元素的含量特征[J];西北植物学报;2000年06期。
3曹建华,袁道先;石生藻类、地衣、苔藓与碳酸盐岩持水性及生态意义[J];地球化学;1999年03期。
4崔桂友,段海;中国食用地衣种类的研究[J];江苏农业研究;2000年03期。
5陈锡龄;中国东北地区地卷属地衣的研究[J];菌类学报;1986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