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第一章
• 随后,国内又陆续翻译出版了几本西方学者研 究产业组织的著作,如K.W.克拉克森和R.L. 米勒的《产业组织:理论、证据和公共政策》、 J.施蒂格勒的《产业组织与政府管制》,上述 著作的翻译出版,对我国产业组织范式的转变 起到了推动作用。
进入90年代以后,新范式下产业组织理 论研究进入了一个繁荣阶段
• 于立、王询.当代西方产业组织学.东北财经大 学.1996年
• 金碚.产业组织学.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
• 苏东水.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 杨公仆、夏大尉.现代产业经济学 .上海财经大学出 版社.1999年
• 王俊豪.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中国经济出版 社.2000年
• 周新生.产业兴衰论.西北大学出版社 , 2000年
评价: 贡献:最早对产业进行的划分。
缺陷:没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出三次 产业的结构变化和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
(2) 克拉克:
在此基础上,对三种分类法对经济发展 和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 研究——克拉克大分类法。
(3) 我国80年代中期引入三次产业划分 法: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农、林、牧、 渔。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 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煤气的制造 和供给业; 第三产业:除一、二产业外的其他各业。
(2)农重轻分类法: 农:“大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 渔业; 轻:“轻工业”,主要是消费资料的产 品,如纺织、食品、印刷等; 重:“重工业”,主要是生产生产资料 的工业,如钢铁、石油、化工、煤炭、 电力等。
评价:
特点:直观、简便易行,可以大致反映 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两大部类之间的关系, 对宏观上进行国民经济的计划和控制有 相当的使用价值。
产业经济学(完整版)
与所有者之间在利益上可能存在冲突。尽管企业董事会通
常会拥有任命和解雇管理者、确定管理者的薪酬并保留在
必要的时候干预企业经营的权利,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的
存在,管理者往往要比股东及其代表董事会成员更加了解
企业的运作,股东或者董事会成员很难对管理者的行为进
行有效的监督。尤其是在股份制企业中的小股东,他对于
4
精选ppt
二、企业的边界
企业的边界问题包含两层含义:横向边界和纵 向边界。所谓横向边界,就是指企业生产特定产 品的数量及其产品种类,而纵向边界,则是指企 业内部生产流程中不同生产阶段的数量。
5
精选ppt
第二节 企业的目标
一、内部的监督激励机制
现代企业中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制度安排,使管理者
2
精选ppt
第1章 企业:目标、结构与组 织
3
精选ppt
第一节 企业的本质
一、交易成本与企业的性质
交易成本的存在,导致了单纯依靠市场的价格机制很有 可能导致市场参与者在某些方面产生很高的成本,从而影 响生产和交易的效率,如获取相关的价格信息、根据信息 签订合约并有效执行合约以及规避市场风险等。企业通过 内部交易来取代市场交易,以此来减少交易成本,这就是 企业会存在的根本原因。
在短期偏离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也是为了
能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中先存活再去谋发展。
8
精选ppt
第三节 企业的结构
一、常见的企业结构
业主制企业结构 合伙制企业结构 股份制企业结构
9
精选ppt
二、股份制企业内部结构
U型组织结构 H型组织结构 M型组织结构 其他结构
10
精选ppt
三、股份制企业的组织结构及其演化
产业经济学1章_绪论
以物质生产的不同特点为标准
3、霍夫曼的产业分类法
霍夫曼比例
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 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
(二)三次产业分类法
三次产业分类法以人们生产活动的发展阶段性 为主要依据,以资本的流向为主要标准,把产 业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二、三产业。
费歇尔 新西兰经济学家《安全与进步的冲突》 1935.
第一章 绪论
学习目标 学完本章,你需要了解和掌握以下内容:
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2、产业经济学的内容体系。 3、产业的概念和产业经济学中产业分类的方 法。 4,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应用领域。
一、产业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和内容体系
(一) 产业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 产业经济学以产业为对象,研究社会经济
我们采用的定义: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 或劳务上具有一定替代关系的企业或单位及其活动的总和。
三、 产业分类方法
(一)生产结构分类方法
依据再生产过程中各产业间的关系对产业分类。
分类标准和方法:
1、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分类法
生产生产资料部类(第Ⅰ部类)
生产消费资料部类 采用三次产 业分类法对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与经济发展的 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总结出三次产业 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三)标准产业分类法
权威性、统一性、完整性、实用性 1、联合国分类标准(ISIC) 2、中国标准产业分类
统计数据
中国三大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数 产业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农业0.13 0.12 0.20 0.11 -0.09 -0.07 -0.04 -0.02 -0.08 -0.19 工业0.05 0.01 -0.09 0.01 0.08 0.06 0.14 0.15 0.10 0.08 服务业——— ——— ——— ——— 0.10 -0.0 -0.14 -0.08
产业经济学(完整版)
( 1)市场中只有两家寡头企业,产品是同质的; ( 2)生产的单位边际成本相同,无固定成本,并且企业可以无限生产; ( 3)企业之间只进行一次竞争, 并且同时进行定价决策; ( 4)没有其他企业进入市场。
伯川德模型的均衡点
价格领先
“卡特尔”(Cartel) 卡特尔失败的原因是因为: 各企业之间取得默契,其中一个企业提高价格,其
三、国有企业的绩效
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还可以通过(不限于)如下措 施来实现:
首先是组织改革 其次是增加竞争 再者是促进政府和行政改革
第六节 非营利组织
一、非营利组织:定义与特征
非营利组织(non profit organization)是指政府部门和 私人企业之外,以实现一定的社会价值为目的,不以营 利为目的的,从事志愿性、公益性活动的组织。
垄断
“垄断”(Monopoly),是指某种商品市场中 只有一个生产企业的状况。
如果某种商品市场中有两个以上的有限个供给 企业时,则称市场为“寡头垄断” (Oligopoly)。
中的企业个数正好是两个时,就称这种寡头垄 断为“双头垄断”(Duopoly)。
垄断竞争
与完全竞争较为接近的概念是“垄断竞争”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这是指在同类商品 的市场上,有许多生产企业,各企业在安排生产 时与完全竞争相同地、不考虑其他企业的产量, 但是各个企业的产品不同质,具有差异化的特点, 各自对应的市场需求曲线都是向右下方滑行的。
市场势力是一个企业在长期 内能够将价格提高到边际成 本以上而获取超额利润的能 力
对比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两 种极端情形,使我们理解市 场势力的基本方法。
D
Pm
E
Pc S G
《产业经济学教案》课件
《产业经济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引言1.1 课程概述解释产业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强调产业经济学在理解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中的重要性1.2 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介绍产业经济学的学科框架和基本概念阐述产业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领域的关联1.3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介绍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实证分析技术强调数据收集和处理的重要性第二章:市场结构2.1 完全竞争市场描述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和条件分析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和福利效应2.2 垄断市场解释垄断市场的定义和特征探讨垄断市场中的价格设定和产量决策2.3 寡头垄断市场描述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和分类分析寡头垄断市场中的竞争策略和市场行为第三章:企业行为和战略3.1 企业最大化目标解释企业最大化目标的含义和假设条件探讨企业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关系3.2 企业进入和退出决策分析企业进入和退出市场的条件及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探讨企业进入和退出决策对市场效率的影响3.3 企业竞争策略介绍企业竞争策略的类型和目标分析不同竞争策略下的市场行为和市场结果第四章: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4.1 市场失灵的概念解释市场失灵的定义和原因强调市场失灵对资源配置和福利分配的影响4.2 政府干预的理由和方式分析政府干预市场的原因和目的介绍政府干预市场的手段和政策工具4.3 政府干预的效果和评价探讨政府干预对市场效率和公平的影响分析政府干预的利弊和实际效果第五章: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5.1 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解释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和动力探讨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变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5.2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探讨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意义5.3 产业发展政策介绍产业发展政策的类型和目标分析产业发展政策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作用和影响《产业经济学教案》PPT课件第六章:消费者行为和市场需求6.1 消费者行为理论解释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假设和需求函数探讨消费者偏好、预算约束和消费决策6.2 市场需求分析分析市场需求曲线和需求弹性探讨价格变化对市场需求的影响6.3 市场需求估计介绍市场需求估计的方法和模型强调市场需求估计在产业经济学中的应用和限制第七章:生产者行为和生产成本7.1 生产者行为理论解释生产者行为的目标和约束条件探讨生产函数、技术进步和生产决策7.2 短期和长期生产成本分析短期和长期生产成本的差异和特点探讨生产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概念7.3 成本函数估计介绍成本函数估计的方法和模型强调成本函数估计在产业经济学中的应用和限制第八章:产品和要素市场8.1 产品市场结构分析不同产品市场的结构特征和竞争程度探讨产品差异化、品牌竞争和市场定位8.2 要素市场结构解释要素市场的定义和分类探讨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和土地市场的特点和运行机制8.3 产品和要素市场之间的关联分析产品和要素市场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影响探讨价格体系、供求关系和市场均衡的变化第九章:企业战略和竞争政策9.1 企业战略选择解释企业战略的定义和类型探讨企业竞争优势、市场定位和战略联盟9.2 竞争政策目标分析竞争政策的目标和原则介绍竞争政策的基本工具和实施机制9.3 竞争政策评价探讨竞争政策的效果和评估方法分析竞争政策对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第十章:产业发展和政策建议10.1 产业发展趋势分析全球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和特点探讨数字经济发展、绿色产业和创新驱动的影响10.2 产业发展政策介绍产业发展政策的类型和目标分析产业政策、创新政策和区域政策的作用和实施策略10.3 产业发展建议提出针对我国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和实施路径强调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链现代化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和条件。
产业经济学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 ppt课件
ppt课件
5
(二)产业经济学揭示自身特有的经济规律
• 产业经济的发展规律就既不同于宏观经济学 所揭示的宏观经济总量的行为规律,也不同 于微观经济学揭示的单个经济主体的行为规 律,而必定有自身所特有的运动规律。
•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正是从产业出发来揭示产 业的发展和变化、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相互 作用和产业与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等诸如此 类产业本身所特有的经济规律。
产业的不平衡,导致系统崩溃;
• 研究产业经济要着眼于整个产业系统的动态过程,不能局限于某 时某刻的整体产业结构最优,而应着眼于整个产业变动过程中的
最优;
• 研究产业经济不能局限于产业内部或某一国家本身,而应将产业
放在整个国际经济大环境中加以分析研究。
ppt课件
19
2、唯物辩证方法论
• 在研究产业经济过程中,我们既要根据唯物辩证法实事 求是的观点承认各国的产业分工、产业结构在某个特定 的时刻确实是有差异、有静态比较优势等,又要以发展 的观点、以解放思想的态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努力探求 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促进本国经济增长的方法。
• 该理论认为:市场结构是决定市场行为和市场 绩效的基础;市场行为取决于市场结构,而市 场行为又决定了市场绩效;市场绩效受市场结 构和市场行为的共同制约,是反映产业资源配 置优劣的最终评估标志;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 又会反作用于市场结构,影响未来的市场结构。
• SCP模式奠定了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基础,以 后各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对SCP 模式的继承或批判基础之上的。
• 产业经济学研究中,大量的研究成果就是 通过艰苦的统计分析总结出来的。统计分 析工具也是实证分析的基本工具。
• 在具体研究某一国、某一时段的产业问题 时又必须考虑到各国自身的特点,故又要 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
1产业经济学导论
(二)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时期。 1. 1931年:霍夫曼(Hoffman)出版《工业化阶
段和类型》,提出“霍夫曼定理” ; 2. 1935年:费希尔(A.G.B.Fisher)出版
二、产业结构理论的演进过程
(一)产业结构理论的渊源 1. 1672年: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出版
《政治算术》,发现“配第定理”; 2. 1758、 1766年:魁奈(Qnesnay) 发表《经济
表》和《经济表分析》,初步奠定了国民经济结构及 产业经济结构研究的基础;
3. 1841年:李斯特(F.List)出版《政治经济学 的国民体系》,提出产业结构演进五阶段论;
《安全与进步的冲突》,提出三次产业分类法; 3. 1940年:克拉克(Clark)出版《经济进步的
条件》,发现“配第一克拉克定理” ;
4. 1936年:列昂惕夫(W.W.Leontif) 发表论文 《美国经济制度中的投入产出数量关系》,投入产出 理论诞生;
5. 1941年:库兹湦茨(S.S.Kuznets)出版《国 民收入及其构成》,阐述国民收与产业结构间的重要 联系,推动产业结构研究从实证转向理论。
第四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可采取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而以实证研 究为主的方法。
(一)实证分析 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所面临的经
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 (二)规范分析 作出关于“世界应该是怎样”的判断。即在有关
经济现象的分析中得出的一种价值判断。
产业经济学教程第一章
干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干导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上海财经大学
产业组织理论
新产业组织理论
20世纪70年代开始,产业组织研究进入了“理论期”,理论模型取代 统计分析占据了主导地位,形成了以突出理论研究为特征的所谓“新 产业组织理论” 新产业组织理论在研究方法和理论范式上都有所创新 博弈论的方法 、企业的策略性行为 经验研究的复兴 反垄断政策 交易费用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激励理论 和企业内部组织结构、 治理结构
干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干导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上海财经大学
增长率 工会化
位置
位置
新企业进入的壁垒
产品差异 垂直一体化
多样化
行为 广告 研究与发展(R&D) 价格行为 工厂投资 法律策略 产品选择 串谋 兼并与合约
政府政策 规制 反垄断
进入壁垒 税收和补贴
投资激励 就业激励 宏观经济政策
绩效 价格 生产效率 分配效率 公平 产品质量 技术进步 利润
第一章 导论
干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导
干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导论
第一节 产业经济学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第二节 产业经济理论的渊源和发展 第三节 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干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干导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上海财经大学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不断发展的产物 ,产业是由社会分 工形成的具有某类相同特征的企业集合 在 欧 美 , 主 流 的 产 业 经 济 学 也 被 称 为 产 业 组 织 学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 研 究 的 是 市 场 的 运 行 , 特 别 是 企 业 拥 有 市 场 权 力 (market power)的不完全竞争市场 在中国的学术传统中,产业经济学并不等同于产业组织学 目前中国对产业经济学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应该“东西合璧”,
产业经济学重点知识整理·苏东水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第一节产业1。
产业的含义:(1)社会分工和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2)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①需求角度,具有同类或相互密切竞争关系或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②供求角度,具有类似生产技术、工艺、过程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3)介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
2.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目的:制定产业政策,调节产业结构(1)关联方式分类法①技术关联分类法:制造业、建筑业、运输业等;②原料关联分类法③用途关联分类法④方向关联分类法:单向、双向、环向关联;(纵向关联的前向、后向关联)⑤战略关联分类法:主导、先导、支柱、重点、先行产业。
(2)三次产业分类法第一阶段(初级生产阶段):农业、畜牧业;第二阶段(18C60.英国工业革命(第一次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为标志,纺织、钢铁;第三阶段(20c)大量资本和劳动力流入非物质生产部门,商业、旅游、娱乐、文化等。
(3)生产要素分类法①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资本、知识的有机构成水平较低,活劳动特别是体力劳动所占的比重较大的产业。
如纺织、服装、食品、零售、餐饮等。
②资本密集型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活劳动、知识的有机构成水平较低,资本的有机构成水平较高,产品物化劳动所占比重较大的产业。
如交通、钢铁、机械、石油化学等基础工业和重工业。
③知识密集型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对知识的依赖程度大,即知识含量高、脑力劳动所占得比重较大的产业.如航天、生物、高分子、信息、计算机等。
3.产业的其他分类方法(1)四次产业分类(2)产业发展阶段分类:分幼小、新型、朝阳、衰退、夕阳、淘汰产业等.(3)霍夫曼分类法消费资料工业(食品、服装、家具)、资本资料工业(金、机、运、化)、其他工业第二节产业经济学学科领域: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理论、产业政策研究第二章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第一节产业组织的理论基础(哈佛大学---SCP基础上)一、产业组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
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产业经济学习题及答案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习题)一、名词解释1.产业2.产业组织3.产业结构4.产业关联5.产业政策6.淘汰产业7.新兴产业8.生产要素分类法9.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产业: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的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
2.产业组织:生产同一类(严格地说,是生产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的企业在同一市场上集合而成的同一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构,该结构决定了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与企业竞争活力的发挥之间的平衡。
3.产业结构: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构及技术经济联系方式,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由需求结构、生产结构、就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及其关联机制的变化体现出来。
4.产业关联:最终产品产业与生产这些最终产品所投入的中间产品产业之间以及这些中间产品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和数量结构联系,是产业结构最主要的表现特征之一。
5.产业政策:国家或地区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或社会目的,应用产业经济学的原理,以全产业为对象所实施的能够影响产业发展进程的一整套政策的总称。
6.淘汰产业: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技术老化、需求萎缩、成本上升、长期亏损而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而退出市场的产业。
7.新兴产业: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已经度过了幼年生命危险期的新的细分产业,这些新的细分产业的产品在技术工艺、用途、生产方式、用料或其他方面与原有产业的产品有较大不同。
8.生产要素分类法:按照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比重或对各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对产业进行划分的分类法。
可以将全部生产部门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
9.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按照产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产业分类的一种方法。
按照这种分类法划分的常见产业有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夕阳产业、衰退产业、淘汰产业等等。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习题)一、名词解释:1.产业组织2.市场行为3.有效竞争4.市场结构5.市场绩效五、简答题1.简述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
产业经济学 第一章 导论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高技术产业特别是互联网、 物联网、车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 术产业的发展,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得以不断深化和 拓展,高技术产业经济学、互联网产业经济学,文 化产业经济学等分支学科不断涌现。
第十五章主要围绕产业政策的问题展开了详细介绍。
本书的内容共分三篇,除第一章的导论和第二章的产业经济学理论渊源与总体分析框架外作为总领全书理 论和分析方法的章节外,其余十三章分别从产业组织、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三个方面介绍产业经济学的相 关基本理论。
本书的框架与结构
产业经济学
第一章的导论和第二 章的产业经济学理论 渊源与总体分析框架。
产业与产业分类
(二)产业分类及其演变 1.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分类法 2.农轻重产业分类法 3.霍夫曼产业分类法 4.三次产业分类法 5.钱纳里-泰勒产业分类法 6.生产要素集约分类法 7.产业地位分类法 8.技术先进程度进行分类 9.产业发展阶段进行分类 10.标准产业分类法
产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产业组织 产业结构 产业政策
第三至十章,市场集中、规模经 济与范围经济,企业的策略性行 为,企业的具体市场行为,包括 产品的差异化、广告策略、产品 选择、成本和生产能力、进入和 退出壁垒、企业并购、研发与创 新等,分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业市场策略与市场 绩效之间的关系。
第十一至十四章,介绍了产业结构 变动的基本规律,产业空间布局和 产业集群,产业关联视角出发,阐 述了产业关联的实质和关联方式, 以及从全球产业链分工的视角来研 究产业结构的问题。
其中第三章市场集中、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第四章主要介绍企业的策略性行为,第五章至第九章主要介绍企业 的具体市场行为,包括产品的差异化、广告策略、产品选择、成本和生产能力、进入和退出壁垒、企业并购、研发与 创新等,第十章则分析企业市场策略与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
产业经济学第一章-导论
(三)深化阶段(1970年至今)
提出了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论述了企业内部分工和社会分工的关系,解释了产业内的专业分工和垂直一体化现象。 讨论了厂商的最佳规模。认为最佳规模取决于许多难以观察和计量的因素,创造性地提出了用“生存者技术”原则来确定最佳厂商规模的观点:即凡是长期竞争中得以生存的规模都是最佳规模。
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三)深化阶段(1970年至今)
研究产业组织问题中显示了以下几个特征: 在研究方向上,不再强调市场结构,而是突出市场行为。 在研究方法上,主要运用数学方法以及博弈论建立一系列的理论模型,以此来研究企业行为。 对经济福利问题的分析较为深入,有许多独到之处。
绩效 价格、生产效率、分配效率、公平、产品质量、技术进步利润
政府政策 规制、反垄断、进入壁垒、税收和补贴、投资激励、就业激励、宏观经济政策
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二)形成阶段(1930-1970年)
费歇尔(A.G.B. Fisher),三次产业分类法 克拉克(C. G. Clark), “配第—克拉克定理” 霍夫曼(W.G.Hoffmann), “霍夫曼定理” 列昂惕夫(W.Leontief),投入产出分析
第三节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01
02
所以,西方的产业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其主要目的在于研究市场运行,即产业(市场)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注意:这里的“产业”就是狭义的产业,即“市场”。
第三节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产业组织 产业结构 产业关联 产业布局 产业政策 其中,产业组织理论居于中心地位
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深化阶段(1970年至今)
产业经济学(第三版)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 第三节
二、 产业经济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一)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三)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四)统计分析和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五)结构分析方法 (六)博弈论方法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一章 第一节
二、产业的分类方法
常见的产业分类主要有: 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分类法、农轻重产业分类法、 霍夫曼的产业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国际标准产 业分类法、中国标准产业分类法、生产要素集约分类 法、产业功能分类法以及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等。
一、产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产业经济学的产生 (二)产业经济学的发展 1.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2.产业结构理论的发展 3.产业政策研究的发展 4.中国经济学界的贡献
第一章 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窄派”= 产业组织理论 “宽派”= 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
关联理论、产业布局理论、产业发展理论和产业政策 理论。
第一章 第二节
三、产业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定位与地位
(一)产业经济学的学科性质 根据我国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学科
产业经济学(第三版) 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
提问1 (课堂点名) : 1、为什么要学习产业经济学? 2、怎么理解产业经济学在经济学学科中的地位?
十九大报告 :18次提到“产业” 新兴产业 产业体系 文化产业 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产业兴旺 产业融合 产业政策 产业发展 健康产业 产业结构 清洁生产产业 清洁能源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 产业工人
第一章 作业
1. 产业经济学概述 产业经济学教学课件 大学课件
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直接表现在各国反垄断法 和竞争政策的不断完善之中,并为政府与公众提供 了甄别企业不当行为、鼓励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 理论和工具。
1.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基本沿袭原苏联的部门经济学的 学科设置方法,几乎不涉及产业组织问题的研究,以中国 人民大学为研究中心,包括一些部属院校都有相应的学科 门类设置
2.80年代中期之后,开始引入西方的产业经济学(产业组织 理论),以原有的产业经济学研究院校为主,有些院校 (如上海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在工业经济系和工业 经济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产业经济研究所等
第三节 产业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配第-克拉克定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 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随着人均 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劳动力又会向第三产业 移动。劳动力在三个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是,第 一产业逐渐减少,第二、第三产业将逐步增加。 这一发现被称为“配第-克拉克定理”。
–b.以日本为代表的兼顾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两大分支 学说的产业经济学
2. 国内分歧
– a.完全赞同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产业经济学学科定位 – b.基本赞同日本式的学科定位(国内占主流地位) – c.沿袭原苏联式的学科定位,以部门经济研究为主
我国主流观点的产业经济学研究内容
我国主流观点的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a . 产业内部企业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近来有扩展 到研究企业内部组织关系的趋势(产业组织) b.产业自身及产业与产业间的发展演变及相互作 用规律(产业结构) c.产业在空间区域的分布和演变规律(区域产业 分析) d. 产业政策 e. 政府管制,近年来有独立于产业经济学的趋势
(财务知识)产业经济学第一章最全版
(财务知识)产业经济学第一章产业经济学IndustryEconomics课程说明:壹、产业经济学的学科定位及其重要性产业经济学是壹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
它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产业的形成、发展和调整,也研究和分析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关系。
它既涉及了偏向宏观的经济问题研究,如产业布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等;也涉及微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如企业定价理论,企业的兼且、技术创新等。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加速和工业进程的进壹步加快,我国经济系统面临的结构调整和转换,主导产业的选择、企业间的有序竞争等问题也越来越重要。
因此,产业经济学这壹学科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较为完整的掌握产业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使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和发展规律;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和方法去分析、解释和指导经济活动。
具体来讲,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后,学生学会理解且分析壹个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理解整个经济系统产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
同时,也能够利用现代分析工具(如数理统计工具、博弈论等)分析产业内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且且能够利用学过的知识理解和分析国家的有关产业政策,从而为日后进壹步学习及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围绕如何实现产业资源的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和合理利用这壹中心,按照企业、市场和政府三条主线逐层展开,突出了中国特色和经济全球化对产业经济理论的要求,吸收、体现世界产业经济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精华。
全部内容分为六大部分: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政策、产业布局和产业发展。
其中,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为主要讲授内容,产业政策、产业发展可作为了解部分。
四、前期知识储备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学习产业经济学应具备对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高等数学等相关课程知识的了解。
所以,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高等数学等相关课程是其先导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经济学Industry Economics课程说明:一、产业经济学学科定位及其重要性产业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经济学科。
它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产业形成、发展和调整,也研究和分析产业内企业之间市场竞争关系。
它既涉及了偏向宏观经济问题研究,如产业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等;也涉及微观经济问题分析,如企业定价理论,企业兼并、技术创新等。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加速和工业进程进一步加快,我国经济系统面临结构调整和转换,主导产业选择、企业间有序竞争等问题也越来越重要。
因此,产业经济学这一学科重要性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二、教学目通过本课程学习,应使学生较为完整掌握产业经济学原理和方法;使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活中经济现象和发展规律;使学生尝试用所学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和方法去分析、解释和指导经济活动。
具体来讲,通过本课程学习后,学生学会理解并分析一个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理解整个经济系统产业之间投入产出关系。
同时,也能够利用现代分析工具(如数理统计工具、博弈论等)分析产业内企业之间竞争关系,并且能够利用学过知识理解和分析国家有关产业政策,从而为日后进一步学习及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围绕如何实现产业资源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和合理利用这一中心,按照企业、市场和政府三条主线逐层展开,突出了中国特色和经济全球化对产业经济理论要求,吸收、体现世界产业经济领域最新动态和精华。
全部内容分为六大部分: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政策、产业布局和产业发展。
其中,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为主要讲授内容,产业政策、产业发展可作为了解部分。
四、前期知识储备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学习产业经济学应具备对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高等数学等相关课程知识了解。
所以,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高等数学等相关课程是其先导课程。
五、考试要求总评成绩由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两部分构成,理论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闭卷)成绩组成,实践考核采取调研报告或课程论文形式进行。
六、教材和参考书目教材: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参考文献:[1]李悦(主编),《产业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2]卡布尔(主编),《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于立等译,中国税务出版社、北京腾图电子出版社,2000[3]植草益(日),《产业组织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4]夏大慰,《产业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5]杨公朴、夏大慰,《产业经济学》,上海财经出版社,2000年版[6]毛林根,《产业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7]简新华,《产业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一篇总论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第一节产业含义与分类第二节产业经济学研究对象第三节研究产业经济学意义第四节产业经济学研究方法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产业经济学形成和发展,了解产业经济学学科性质和特点,并对产业经济学理论发展脉络有所了解。
第一节产业含义与分类一、产业涵义产业,industry∶指生产事业,特指工业,通俗点就是资产(或资源)集中化。
产业主要指经济社会物质生产部门,一般而言,每个部门都专门生产和制造某种独立产品,某种意义上每个部门也就成为一个相对独立产业部门,如“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
(一)产业是社会分工产物三次社会大分工之后,实际上已形成了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等产业部门。
随着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社会分工进一步深化,表现为新兴产业部门不断出现和产业分工越来越细。
马克思曾经从物质生产角度阐明社会分工有三种形式:一般分工、特殊分工和个别分工。
产业是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表现形式,一般分工是特殊分工基础。
(二)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企业经济活动集合产业应该具有以下某种同类属性或特征:第一,从需求角度来说,是指具有同类或相互密切竞争关系和替代关系产品或服务;第二,从供应角度来说,是指具有类似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等特征物质生产活动或类似经济性质服务活动。
(三)产业是介于宏观与微观经济之间中观经济产业经济研究对象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企业经济活动组成集合。
具体来说,就是研究产业与产业之间各种技术经济关系、产业之间联系方式等。
经济学研究层次(四)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其内涵不断充实,其外延不断扩展在经济理论研究中,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产业内涵不断充实和丰富,外延不断扩展。
由重农学派流行时期专指农业,扩展到资本主义工业高度发展时期主指工业,再扩展到近代以后可以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及其细分各产业。
今天,凡是具有投入产出活动产业和部门都可以列入产业范畴。
二、产业一般分类方法(一)关联方式分类法1.技术关联分类法技术关联分类法就是按照一些比较密切技术关联关系,划分企业经济活动。
这些企业经济活动集合要么具有技术、工艺方面相似性,要么具有相类似生产工具、生产流程和管理技术等。
这一类产业企业必须在产品主要生产技术或制作工艺上具有相似特点。
如:制造业、建筑业、冶炼业、运输业等2.原料关联分类法原料关联分类法就是按照具有相同或类似原材料,性能相似投入物或活动对象相类似为依据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归类一种划分方法。
(1)具有相同原材料:如棉纺工业、化纤工业、钢铁业、木材业、卷烟业等(2)具有相类似原材料:如造纸业、纺织业、服装业、印刷业、冶金工业等(3)具有性能相似其他投入物:如电力、煤气、供水等(4)具有活动对象相类似产业:如采石业、矿业、渔业、伐木业等3.用途关联分类法产品具有相同或相似用途,如:自行车制造业、造船业、汽车制造业、仪器工业、饮料业、烟草业、制药业、橡胶轮胎业。
4.方向关联分类法方向关联分类法是以产业间关联方向为标准对产业进行分类一种分类方法。
产业间关联方向包括单向关联、双向关联和环向关联。
(1)前向关联产业——某产业通过提供供给所发生关联产业就是该产业前向关联产业。
前向关联关系就是通过提供供给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关联。
例如:钢铁业与汽车制造业,对钢铁业来说,它与汽车制造业发生关联是前向关联关系,汽车制造业就是钢铁业前向关联产业。
钢铁业(后)→汽车制造业(前)(2)后向关联产业——某产业通过自身需求所发生关联产业就是该产业后向关联产业。
后向关联关系就是通过自身需求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关联。
例如:钢铁业与煤炭采掘业,对钢铁业来说,它与煤炭采掘业发生关联就是后向关联关系,煤炭采掘业就是钢铁业后向关联产业。
钢铁业(前)←煤炭采掘业(后)(3)双向关联产业——互相提供供给产业如:电力产业与煤炭产业,电力←→煤炭(4)环向关联产业——经济活动中各产业依据前、后向关联关系组成了产业链,而此产业链通过复杂技术经济联系往往又会形成一个环。
如:煤炭采掘业→钢铁冶炼业→采矿设备制造业→煤炭采掘业5.战略关联分类法战略关联分类法是指按照在一国产业政策中不同战略地位划分产业一种分类方法。
按照不同战略地位划分产业主要有:主导产业、先导产业、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先行产业。
(1)主导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系统中处于带头地位产业。
特点:发展速度很快,增长率很高,并对整个产业结构变动起到了关键作用。
它既对其他产业起着引导作用,又对国民经济起着支撑作用。
如:微电子工业、信息产业等(2)先导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并在国民经济规划中先行发展以引导其他产业发展产业,它对其他产业起着引导作用,但未必对国民经济起着支撑作用。
如:新能源产业等(3)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其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份额,并起着支撑作用产业。
它在国民经济中起着支撑作用,但不一定起到引导作用。
如: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业、建筑业等。
(4)先行产业:其内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先行产业:它包括瓶颈产业和基础产业①瓶颈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系统中短线产业。
②基础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系统中为其他产业发展提供基本条件产业。
如:原材料工业、交通运输业、能源工业、邮电通讯业、建筑业等。
广义先行产业包括狭义先行产业和先导产业。
(二)三次产业分类法第一产业是指广义上农业,指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物质生产部门,一般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狩猎业和林业;第二产业是指广义上工业,指加工取自自然界物质生产部门,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和矿业、建筑业以及煤气、电力、供水等;第三产业是指广义上服务业,指非物质生产部门,包括运输业、通讯业、仓储业、商业贸易、金融业、房地产业、旅游业、饮食业、文化、教育、科学、新闻、传播、公共行政、国防、娱乐、生活服务等。
(三)国家标准分类法国家标准分类法是指一国(或一地)政府为了统一该国(或该地)产业经济研究统计和分析口径,以便科学地制定产业政策和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并根据该国(或该地)实际而编制和颁布划分产业一种国家标准。
这种分类法具有如下一些特征:第一,它是由一国或一地政府或其技术标准管理部门编制和颁布,而不是由个人或产业研究机构自己编制,因而具有整体性、广泛性和权威性特征;第二,它是一国或一地国家标准,在运用上具有强制性和代表性;第三,它具有明确目性,它目就是为了统一统计口径和分析口径,以便科学地制定产业政策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第四,它具有特殊性,它是针对一国或一地具体实际编制,只适用于该国或该地产业分类,其他国家只能参考和借鉴;第五,它具有较高科学性,比较能反映该国或该地产业发展和变化情况,也比较能适应其产业发展和变化需要。
美国于1972年编制和颁布了它国家标准分类法,设有7位数字编码。
第一位数字代表产业部门,前两位数字代表产品类,共99种主要类,然后再层层细分,一直细分到7位数字,共分为7500种不同产品类型。
英国编制国家标准分类法有27个主要产业种类,181个产业分类。
中国国家标准局编制和颁布《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将国民经济划分为16个门类、92个大类、300多个中类和更多小类。
(四)国际标准分类法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是联合国为了统一世界各国产业分类于1971年编制和颁布《全部经济活动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
1.农业、狩猎业、林业和渔业2.矿业和采石业3.制造业4.电力、煤气、供水业5.建筑业6.批发与零售业、餐馆和旅店业7.运输业、仓储业和邮电业8.金融业、不动产业、保险业和商业性服务业9.社会团体、社会及个人服务业10.不能分类其他活动(五)两大部类分类法是马克思为了解释资本主义本质和剩余价值产生秘密所采用产业分类方法。
生产生产资料部门为第Ⅰ部类;生产消费资料部门为第Ⅱ部类。
局限性:1.它没能涵盖所有产业,只有物质生产部门,不利于对产业经济全面分析,如运输业、商业。
2.许多商品难于归类,给产业经济研究工作带来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