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式太极拳攻防图解

合集下载

24式太极拳图解及讲解

24式太极拳图解及讲解

二十四式太极拳图解第一式:起势①身材天然竖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臂天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平看前方.要点:头颈正派,下颏微向后收,不要有意挺胸或收腹.精力要分散(起势由立正姿态开端,然后左脚向左离开,成开立步). ②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平,与肩同宽,手心向下.③上体保持正派,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鞍,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眼平看前方. 要点:两肩下沉,两肘松垂,手指天然微去.屈膝松腰,臀部不成凸出,身材重心落于两腿中央.两臂下落和身材下蹲的动作要调和一致.第二式:阁下野马分鬃①上体微向右转,身材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划弧至右手下,手心向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②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右腿天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时上体持续向左转,阁下手随转体慢慢分离向左上.右下离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手.③上体慢慢后坐,身材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大约45°--60°),随后脚掌慢慢扎实,左腿慢慢前弓,身材左转,身材中间再移至左腿;同时左手翻转向下,左臂收在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划弧至左手下,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随即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④右腿向右前方迈出,左腿天然伸直,成右工部;同时上体右转,阁下手随转体分离慢慢向左下.右上离开,右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左手落在左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手.与③解同,只是阁下相反.与④解同,只是阁下相反.要点:上体不成前俯后仰,胸部必须宽松伸展.两臂离开时要保持弧形.身材迁移转变时要以腰为轴.弓步动作与分别的速度要平均一致.做弓步时,迈出的脚先是脚跟着地,然后脚掌慢慢扎实,脚尖向前,膝盖不要超出脚尖;后腿天然伸直;前后脚夹角约成45°--60°(须要时后脚脚跟可今后蹬调剂).野马分鬃式的弓步,前后脚的脚跟要分在中轴线两侧,它们之间的横向距离(即以动作进行的中线为纵轴,其两侧的垂直距离为横向)应当保持在10-30厘米.第三式:白鹤亮翅①上体微向左转,左手翻掌向下,左臂平屈胸前,右手向左上划弧,手心转向上,与②右脚跟进半步,上体后坐,身材重心移至右腿,上体先向右转,,面向右前方,眼看右手;然后左脚稍向前移,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同时上体再微向左左手成抱球状;眼看左手. 转,面向前方,两手随转体慢慢向右上.左下离开,右手上提停于右额前,手心向左后方,左手落于左胯前,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平看前方.要点:完成姿态胸部不要挺出,两臂都要保持半圆形,左膝要委屈.身材重心后移和右手上提.左手下按要调和一致.第四式.阁下搂膝拗步第五式:手挥琵琶后坐,身材重心转至右腿上,上体半面向右转,左脚略提起稍向前移,变成左虚步,脚跟着地,脚尖翘起,膝部下向上挑举,高与鼻尖平,掌心向右,臂微屈;右手收回放在左肘里侧,掌心向左;眼看左手食指.然,沉肩垂肘,胸部放松.左手上起时不要直向上挑,要由左向上.向前,微带弧形.右脚跟进时,脚掌先着地,心后移和左手上起.右手收要调和一致.第六式:阁下倒卷肱翻掌(手心向上)经腹前由下向后上方划随即翻掌向上;眼的视线跟着向右转体先向左手.(2)右臂屈肘折向前,右手由耳侧向前推出,手心向前,左臂屈肘后撤,手心向上,撤至左肋外侧;同时左腿轻轻提起向后(偏左)退一步,脚掌先着地,然后全脚慢慢扎实,身材重心移到左腿上,成右虚步,右脚随转体以脚掌为轴扭正;眼看右手.(3)上体微向左转,同时左手随转体向后上方划弧平举,手心向上,右手随即翻掌,掌心向上;眼随转体先向左看,再转向前方看右手.只是阁下相反(5)与(3)解同,只是阁下相反(6)与(2)解同.(8)与(2)解同,只是阁下相反(9)上体微向右转,同时右手随转体向后上方划弧平举,手心向上,左手放松,手心向下;眼看左手.伸直,后撤滞滞泥泥不成直向回抽,参转体仍走弧线.前推时,要转腰松胯,两手的速度要一致,防止柔软.退步时,脚掌先着现时,前脚随转体以脚掌为轴扭正.退左脚略向左后斜,退右脚略向右后斜,防止使两脚落在一条直线上.撤退退却时,眼神右看,然后再转看前手.最撤退退却右脚时,脚尖外撇的角度略大些,便于接做“左揽雀尾”的动作.第七式:左揽雀尾转,左手天然下落逐渐翻掌经腹前划弧至左肋肘,手心转向下,收至右胸前,两手相对成抱球状;腿上,左脚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2)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上体持续向左转,右腿天然蹬直,左腿屈膝,成左弓步;同时左臂向左前方掤出(即左臂平屈成弓形,用前臂外侧和手背向前方推出),高与肩平,手心向后;右手向右下落于右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前臂.要点:掤出时,两臂前后均保持弧形.分别.松腰.弓腿三者必须调和一致.揽雀尾弓步时,两脚跟横向距离上超出10厘米.手随即前伸翻掌向下,右手翻掌向上,经腹前向下方;然后两手下捋,即上体向右转,两手经腹前至右手手心向上,高与肩齐,左臂平屈于胸前,手心移至右腿;眼看右手.不成前倾,臀部不要凸出.两臂下捋须随腰扭转,着地. (4)上体微向左转,右臂屈肘折回,右手附于左手段里侧(相距约5厘米),上体持续向左转,双手同时向前慢慢挤出,左手心向右,右手心向前,左前臂保持半圆;同时身材重心逐渐前移变成弓步;眼看左手段部.要点:向前挤时,上体要正派.挤的动作要与松腰.弓腿相一致.向下,右手经左腕上偏向前.向右伸出,高与左手齐,手心向下 ,两手阁下右腿屈膝,上体慢慢后坐,身材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尖翘起;同时两手屈手心均向前下方;眼向前平看.(6)上式不断,身材重心慢慢前移,同时两手向前.向上按出,掌心向前;左腿前弓成左弓步;眼平看前方.要点:向前按时,两手须走曲线,腕部高与肩平,两肘微屈.第八式:右揽雀尾右转,身材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里扣;右手向右平行划弧至左肋前,手心向上;左臂向下与右手成抱球状;同时身材重心再移至左腿上,右脚收至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2)同“左揽雀尾”(2)解,(3)同“左揽雀尾”(3)解,只是阁下相反.(4)同“左揽雀尾”(4)解,(5)同“左揽雀尾”(5)解,只是阁下相反.(6)同“左揽雀尾”(6)解,只是阁下相反.第九式:单鞭重心逐渐移至左腿上,右脚尖里扣;同时上体左转,两(2)身材重心再逐渐移至右腿上,上体右转,左脚向右脚挨近,脚弧形运转,直至左臂平举,伸于身材左侧,手心向左,右,手心向后上方;眼看左手.尖点地;同时右手向右上方划弧(手心由里转向外),,至右侧方时变勾手,臂与肩平;左手向下经腹前向下划弧停于右肩前,手心向里;眼看左手.左脚向左前侧方迈出,右脚跟后蹬,成左弓步;在身材左掌随上体的持续左转慢慢翻转向前推出,手心向前,屈;眼看左手.要点:上体保持正派,松腰.完成式时,右肘稍下垂,左肘与左膝高低相对,两肩下沉.左手向外翻掌前推时,要随转体边翻边推出,不要翻掌太快或最后忽然翻掌.全体过渡动作,高低要调和一致.如面向南起势,单鞭的偏向(左脚尖)应向东偏北(大约15度).第十式:云手右腿上,身材渐向右转,左脚尖里扣;左手经腹前向右上划弧至右肩右手变掌,手心向右前;眼看左手.(2)上体慢慢左转,身材重心随之逐渐左移;左手由脸前向左侧运转,手心逐渐转向左方;右手由右下经腹前向左上划弧至左肩膀前,手心斜向后;同时左脚接近左脚,成小开立步(两脚距离约10-20厘米);眼看右手.同时左手经腹前向大踏步划弧至右肩前,手心斜面向后;右手右侧随之左腿向左横跨一步;眼看左手.(4)同(2)解.(6)同(2)解.要以腰脊为轴,松腰.松跨,不成忽高忽低.两臂随腰的迁移转变而运转,要天然圆活,速度要迟缓平均.下肢移动时,身材重着地再扎实,脚尖向前.眼的视线随阁下手而移动.第三个“云手”的右脚最后跟步时,脚尖微向里扣,便于接“单鞭”动作.第十一式:单鞭手随之向右运转,至右侧方时变成勾手;左手经腹前向手心向内;身材重心落在右腿上,左脚尖点地;眼看左手.(2)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侧方迈出,右脚跟后蹬,成左弓步;在身材重心移向左腿的同时,上体持续左转,左掌慢慢翻转向前推出,成“单鞭”式.第十二式:高探马前伸至右腕不和,两手互相交叉,随即向两侧离开并向下划弧,手心斜向下;同时左脚提起向左前侧方提高(脚尖略外撇);身材重心前移里圈划弧,两手交叉合抱于胸前,右手在右脚向左脚向左脚挨近,脚尖点地;眼平(3)两臂阁下划弧离开平举,肘部微屈,手心均向外;同时右腿屈膝担起,右脚向右前方慢慢蹬出不成前俯后仰.两手离开时,腕部与肩齐平.蹬脚时,左腿微屈,右脚尖回勾,劲使在脚跟.分别和蹬脚须调和一致.右臂和右腿高低相对.如面向度).第十四式:双峰贯耳第十五式:回身左蹬脚身材重心移至左腿,上体左转,右脚尖里扣;同时两拳变掌,由上向阁下划前;眼看左手.(2)身材重心再移至右腿,左脚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两弧合抱于胸前,左手在外,手心均向后;眼平看左方离开平举,肘部微屈,手心均向外;同时左腿屈膝提起,左脚向左前方慢慢要点:与左蹬脚式雷同,只是阁下相反.左蹬脚偏向与右蹬脚成1北,约30度).第十六式:左下势自力体右转;右掌变成勾手,左掌向上.向右划弧下落,落于右肩前,掌心斜向后;眼看(2)右腿慢慢屈膝下蹲, 左腿由里向左侧(偏后)伸出,成(掌心向外)向左下顺左腿内侧向前穿出;眼看左手.上体不成过于前倾.左腿伸直,左脚尖须向里扣,两脚脚掌全体着地.左脚尖与右脚跟踏在中轴线上.,掌心向右,右勾手下落,勾尖向后;眼看自力的腿要微屈,由腿提起时脚尖天然下垂.24式太极拳第十七式:右下势自力脚前,脚掌着地; 然后左脚前掌为轴,脚跟迁移转变,身材随之左转同时左手向掌跟着转体向左侧划弧,立于左肩前,掌心斜向后,眼看左手.(2)同“左下势自力'(2)解,只是阁下相反.”(3)解,只是阁下相反.(4) 同“左下自力势”(4)解,只是阁下相反.必须稍微提起,然后再向下仆腿,其他均与“左下自力势”雷同,只是阁下相反.第十八式:阁下穿梭后移,右脚尖稍向外撇,随即身材重心再停于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两手在右左下);眼看左前臂.(4)同(2)解,只是阁下相反.斜前方(如面向南起势,阁下穿梭偏向分离为正本偏北和正偏南,均约30度).手推出后,上体不防止引肩上耸.一手上举一手前推要与弓腿松腰高低调和一致.做弓步时,两脚跟的距离同搂膝拗阁下.第十九式:海底针身材重心移至右腿,左脚稍向前移,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同时身材稍向右转,右手下落经体前向后.向上提抽至肩上耳旁,再随身材左转,由右向下;与此同时,左手向前.向下划弧落于左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前下方.转,再向左转.完成姿态,面向正西.上体不成太前倾.防止低头和臀部外凸.左腿要微屈.第二十式:闪通臂天然正派,松腰.松胯;左臂不要完整伸直,背部肌肉要伸睁开.推掌.举掌和弓腿动作要调和一致.弓步时,两脚跟横向距离同“揽雀尾”式(第二十一式:回身搬拦捶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尖里扣,身材向后转,然后身材重心同时,右手跟着转体和右.向下(变拳)经腹前划弧至左肋举于头前,掌心斜向上;眼看前方.(2)向右转体,右拳经胸前向前翻转撇出,拳心向上;左手落于胯旁,掌心向下,指同时右脚收回后(不要停留或脚尖点地)即向前迈出,脚尖外撇;眼看右拳.右腿上,左脚向前迈一步;左手上起出,掌心向前下方;同时右拳向右心向上;眼看左手.(4)左腿前弓成左弓步,同时右拳向前打出,拳眼向上,高与胸平,左手附于右前臂里侧;眼看右拳.太紧.右拳收受接管时,前臂要慢慢内旋划弧,然后再外旋停于右腰旁,拳心向上.向前打拳时,右肩随拳略向前引伸,沉肩垂肘,右臂要微屈雀尾”式.第二十二式:如封似闭掌,向下经腹前再向上.向前推出,腕部与肩平,手心向前;同时左腿前弓成左弓步;眼看前方.防止后仰臀部不成凸出.两臂随身材收受接管时,肩.肘部略向处松开,不要直着抽回.两手推出宽度不要超第二十三式:十字手重心移向左腿,左脚尖里扣,向右转体;右手跟着转,与左手成两臂侧平举,掌心向前,肘部微屈;同时外撇,成右侧弓步;眼看右手.(2)身材重心慢慢移至左腿,右脚尖里押,随即向左收回,两脚距离与肩同宽,两腿逐渐蹬直,成开立步;同时两手向下经腹前向上划弧交叉合抱于胸前,两臂撑圆,腕高与肩平,右手在外,成十字手,手心均向后;眼看前方.抱时,上体不要前俯.站起后,身材天然正派,头要微向上顶,下颏稍向后收.两臂围绕时须美满舒适,沉肩第二十四式:收势向下,两臂慢慢下落,停于身材两侧;眼看前方.下落时,要留意全身放松,同时气也渐渐下沉(呼气略加长).呼吸安稳后,把左脚收到右脚旁,再走动歇。

杨氏太极拳24式图谱

杨氏太极拳24式图谱

图解第一式:起势①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平看前方.要点: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后收,不要故意挺胸或收腹。

精神要集中(起势由立正姿势开始,然后左脚向左分开,成开立步)。

②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平,与肩同宽,手心向下。

③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鞍,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眼平看前方。

要点:两肩下沉,两肘松垂,手指自然微去。

屈膝松腰,臀部不可凸出,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中间。

两臂下落和身体下蹲的动作要协调一致。

第二式:左右①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划弧至右手下,手心向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②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手。

③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大约45°--60°),随后脚掌慢慢踏实,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转,身体中心再移至左腿;同时左手翻转向下,左臂收在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划弧至左手下,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随即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④右腿向右前方迈出,左腿自然伸直,成右工部;同时上体右转,左右手随转体分别慢慢向左下、右上分开,右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左手落在左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手。

与③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与④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要点:上体不可前俯后仰,胸部必须宽松舒展。

两臂分开时要保持弧形。

身体转动时要以腰为轴。

弓步动作与分手的速度要均匀一致。

做弓步时,迈出的脚先是脚跟着地,然后脚掌慢慢踏实,脚尖向前,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后腿自然伸直;前后脚夹角约成45°--60°(需要时后脚脚跟可以后蹬调整)。

24式太极拳图解及讲解

24式太极拳图解及讲解

二十四式太极拳图解之樊仲川亿创作第一式:起势①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平看前方.要点: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后收,不要故意挺胸或收腹。

精神要集中(起势由立正姿势开始,然后左脚向左分开,成开立步)。

②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平,与肩同宽,手心向下。

③上体坚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鞍,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眼平看前方。

要点:两肩下沉,两肘松垂,手指自然微去。

屈膝松腰,臀部不成凸出,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中间。

两臂下落和身体下蹲的动作要协调一致。

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①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划弧至右手下,手心向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②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手。

③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大约45°--60°),随后脚掌慢慢踏实,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转,身体中心再移至左腿;同时左手翻转向下,左臂收在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划弧至左手下,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随即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④右腿向右前方迈出,左腿自然伸直,成右工部;同时上体右转,左右手随转体分别慢慢向左下、右上分开,右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左手落在左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手。

与③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与④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要点:上体不成前俯后仰,胸部必须宽松舒展。

两臂分开时要坚持弧形。

身体转动时要以腰为轴。

弓步动作与分手的速度要均匀一致。

做弓步时,迈出的脚先是脚跟着地,然后脚掌慢慢踏实,脚尖向前,膝盖不要超出脚尖;后腿自然伸直;前后脚夹角约成45°--60°(需要时后脚脚跟可以后蹬调整)。

二十四式太极拳示范图解83843

二十四式太极拳示范图解83843

二十四式太极拳示范图解(技术讲解版)1起势2野马分鬃3白鹤亮翅4搂膝拗步5手挥琵琶6倒卷肱7左揽雀尾8右揽雀尾9单鞭10云手11单鞭12高探马13右蹬脚14双峰贯耳15转身左蹬脚16左下势独立17右下势独立18左右穿梭19海底针20闪通臂21转身搬拦锤22如封似闭23十字手24收势第一式:起势①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平看前方.要点: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后收,不要故意挺胸或收腹。

精神要集中(起势由立正姿势开始,然后左脚向左分开,成开立步)。

②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平,与肩同宽,手心向下。

③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鞍,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眼平看前方。

要点:两肩下沉,两肘松垂,手指自然微去。

屈膝松腰,臀部不可凸出,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中间。

两臂下落和身体下蹲的动作要协调一致。

第二式:野马分鬃①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划弧至右手下,手心向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②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手。

③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大约45°--60°),随后脚掌慢慢踏实,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转,身体中心再移至左腿;同时左手翻转向下,左臂收在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划弧至左手下,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随即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④右腿向右前方迈出,左腿自然伸直,成右工部;同时上体右转,左右手随转体分别慢慢向左下、右上分开,右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左手落在左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手。

二十四式太极拳示范图解(黑白示图版)

二十四式太极拳示范图解(黑白示图版)

二十四式太极拳示范图解(黑白示图版)1起势2野马分鬃3白鹤亮翅4搂膝拗步5手挥琵琶6倒卷肱7左揽雀尾8右揽雀尾9单鞭10云手11单鞭12高探马13右蹬脚14双峰贯耳15转身左蹬脚16左下势独立17右下势独立18左右穿梭19海底针20闪通臂21转身搬拦锤22如封似闭23十字手24收势起势(图1)(图2)(图3)(图4)(图5)野马分鬃(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图16)(图17)(图18)(图19)(图20)白鹤亮翅(图21)(图22)(图23)搂膝拗步(图24)(图25)(图26)(图27)(图28)(图29)(图30)(图31)(图32)(图33)(图34)(图35)(图36)(图37)(图38)手挥琵琶(图39)(图40)(图41)倒卷肱(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图49)(图50)(图51)(图52)(图53)(图54)(图55)(图56)(图57)左揽雀尾(图58)(图59)(图60)(图61)(图62)(图63)(图64)(图65)(图66)(图67)(图68)(图69)(图70)右揽雀尾(图71)(图72)(图73)(图74)(图75)(图76)(图77)(图78)(图79)(图80)(图81)(图82)(图83)(图84)单鞭(图85)(图86)(图87)(图88)(图89)(图90)云手(图91)(图92)(图93)(图94)(图95)(图96)(图97)(图98)(图99)(图100)(图101)(图102)(图103)(图104)(图105)单鞭(图106)(图107)(图108)(图109)(图110)高探马(图111)(图112)右蹬脚(图113)(图114)(图115)(图116)(图117)(图118)双峰贯耳(图119)(图120)(图121)(图122)转身左踢脚(图123)(图124)(图125)(图126)(图127)(图128)左下势独立(图129)(图130)(图131)(图132)(图133)(图134)(图135)右下势独立(图136)(图137)(图138)(图139)(图140)(图141)(图142)左右穿梭(图143)(图144)(图145)(图146)(图147)(图148)(图149)(图150)(图151)(图152)(图153)海底针(图154)(图155)闪通臂(图156)(图157)(图158)转身搬拦锤(图159)(图160)(图161)(图162)(图163)(图164)(图165)如封似闭(图166)(图167)(图168)(图169)(图170)(图171)十字手(图172)(图173)(图174)(图175)收势(图176)(图177)(图178)(图179)(图180)。

【精】杨氏二十四式太极拳图解、攻防要领

【精】杨氏二十四式太极拳图解、攻防要领

持之以恒,方成正果坚持练太极拳能使呼吸自然、细长、慢均。

由于速度缓慢,动作柔和,从而使人体的微循环得以扩张。

微循环的特点是剧烈运动会使血液运行走捷径,得不到充分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而太极拳缓柔的特点则使血液能够流向各处,从而得到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改善身体内部的循环。

生理效益:太极拳结合了传统导引、吐纳的方法,著重练身、练气、练意三者之间的紧密调协。

练习时一方面可锻鍊肌肉,舒筋活络;另一方面又能透过呼吸与动作间的相互配合,对内脏加以按摩锻鍊,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好处一:增加神经系统的灵敏性——练太极要「心静意定」,练拳时必先令大脑皮层休息(心静),将协调全身内外器官机能的任务交由中枢神经系统(意定)执行,加强了神经系统的灵敏性。

好处二:畅通经络、血管、淋巴及循环系统——因练太极拳的时间不会太短,故能像一般的带氧运动一样,能使血气运行顺畅。

练了若干时间,会察觉有指尖麻软发痹、关节微响、针刺、腹鸣等感觉。

根据中国医学理论认为这是经络畅通的反应。

透过搂拗屈膝绞转等运动,动脉血管得到适量挤压及放松,能使血液加速运行,增加氧气的供应,也促进了淋巴系统的新陈代谢,加强了个人的抵抗力。

好处三:改进柔韧度、肌力及肌耐力——太极拳多以慢速走圆及弧,配以屈腿半蹲式运动,加上重心交替变换,运行动作又多搂、拗、绞转,使各肌肉的肌力及肌耐力得以提高;再配合多方向及大幅度之活动如下势、蹬脚等式子,能改善各关节的柔韧度。

好处四:提高心肺功能——练太极拳要保持呼吸自然沉实,透过深、长、细、缓、匀的腹式呼吸方法,增加胸腔的容气量及递增了吸氧呼碳的次数,确保气体能充分交换,相对地提高了各器官的获氧量。

又因练太极拳时间较长(连打四次廿四式太极拳约需时廿多分钟),此等带氧性活动能训练及提高心肺功能。

好处五:治疗慢性消化管道疾病——因练拳时各关节、肌肉、骨骼会相互牵引、绞缠、挤压和舒张,内脏又因腹式呼吸(腹实胸实)而产生自我按摩的作用;加上横膈膜的上下升降幅度增大,对肠的蠕动有正面的刺激作用;而练拳时的舌顶上颚,唇齿轻闭能增加唾液的分泌,提高了消化功能。

24式太极拳图解及讲解

24式太极拳图解及讲解

二十四式太极拳图解之阿布丰王创作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第一式:起势①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年夜腿外侧;眼平看前方.要点: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后收,不要故意挺胸或收腹.精神要集中(起势由立正姿势开始,然后左脚向左分开,成开立步). ②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平,与肩同宽,手心向下.③上体坚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鞍,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眼平看前方.要点:两肩下沉,两肘松垂,手指自然微去.屈膝松腰,臀部不成凸出,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中间.两臂下落和身体下蹲的举措要协调一致.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①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划弧至右手下,手心向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②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手.③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年夜约45°--60°),随后脚掌慢慢踏实,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转,身体中心再移至左腿;同时左手翻转向下,左臂收在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划弧至左手下,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随即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④右腿向右前方迈出,左腿自然伸直,成右工部;同时上体右转,左右手随转体分别慢慢向左下、右上分开,右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左手落在左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手.与③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与④解同,只是左右相反.要点:上体不成前俯后仰,胸部必需宽松舒展.两臂分开时要坚持弧形.身体转动时要以腰为轴.弓步举措与分手的速度要均匀一致.做弓步时,迈出的脚先是脚跟着地,然后脚掌慢慢踏实,脚尖向前,膝盖不要超越脚尖;后腿自然伸直;前后脚夹角约成45°--60°(需要时后脚脚跟可以后蹬调整).野马分鬃式的弓步,前后脚的脚跟要分在中轴线两侧,它们之间的横向距离(即以举措进行的中线为纵轴,其两侧的垂直距离为横向)应该坚持在10-30厘米.第三式:白鹤亮翅①上体微向左转,左手翻掌向下,左臂平屈胸前,右手向左上划弧,手心转向上,与左手成抱球状;眼看左手. ②右脚跟进半步,上体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体先向右转,,面向右前方,眼看右手;然后左脚稍向前移,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同时上体再微向左转,面向前方,两手随转体慢慢向右上、左下分开,右手上提停于右额前,手心向左后方,左手落于左胯前,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平看前方.要点:完成姿势胸部不要挺出,两臂都要坚持半圆形,左膝要委屈.身体重心后移和右手上提、左手下按要协调一致.第四式、左右搂膝拗步第五式:手挥琵琶右脚跟进半步,上体后坐,身体重心转至右腿上,上体半面向右转,左脚略提起稍向前移,酿成左虚步,脚跟着地,脚尖翘起,膝部微屈;同时左手由左下向上挑举,高与鼻尖平,掌心向右,臂微屈;右手收回放在左肘里侧,掌心向左;眼看左手食指.要点:身体要平稳自然,沉肩垂肘,胸部放松.左手上起时不要直向上挑,要由左向上、向前,微带弧形.右脚跟进时,脚掌先着地,再全脚踏实.身体重心后移和左手上起、右手收要协调一致.第六式:左右倒卷肱(1)上体右转,右手翻掌(手心向上)经腹前由下向后上方划弧平举,臂微屈,左手随即翻掌向上;眼的视线随着向右转体先向右看,再转向前方看左手. (2)右臂屈肘折向前,右手由耳侧向前推出,手心向前,左臂屈肘后撤,手心向上,撤至左肋外侧;同时左腿轻轻提起向后(偏左)退一步,脚掌先着地,然后全脚慢慢踏实,身体重心移到左腿上,成右虚步,右脚随转体以脚掌为轴扭正;眼看右手.(3)上体微向左转,同时左手随转体向后上方划弧平举,手心向上,右手随即翻掌,掌心向上;眼随转体先向左看,再转向前方看右手.(4)与(2)解同,只是左右相反(5)与(3)解同,只是左右相反(6)与(2)解同.(7)与(3)解同. (8)与(2)解同,只是左右相反(9)上体微向右转,同时右手随转体向后上方划弧平举,手心向上,左手放松,手心向下;眼看左手.要点:前推的手不要伸直,后撤拖泥带水不成直向回抽,参转体仍走弧线.前推时,要转腰松胯,两手的速度要一致,防止僵硬.退步时,脚掌先着地,再慢慢全脚踏实,现时,前脚随转体以脚掌为轴扭正.退左脚略向左后斜,退右脚略向右后斜,防止使两脚落在一条直线上.后退时,眼神随转体举措先向左或右看,然后再转看前手.最后退右脚时,脚尖外撇的角度略年夜些,便于接做“左揽雀尾”的举措.第七式:左揽雀尾(1)身体继续向右转,左手自然下落逐渐翻掌经腹前划弧至左肋前,手心向上;左臂屈肘,手心转向下,收至右胸前,两手相对成抱球状;同时身体重心落在右腿上,左脚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2)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上体继续向左转,右腿自然蹬直,左腿屈膝,成左弓步;同时左臂向左前方掤出(即左臂平屈成弓形,用前臂外侧和手背向前方推出),高与肩平,手心向后;右手向右下落于右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前臂.要点:掤出时,两臂前后均坚持弧形.分手、松腰、弓腿三者必需协调一致.揽雀尾弓步时,两脚跟横向距离上超越10厘米.(3)身体微向左转,左手随即前伸翻掌向下,右手翻掌向上,经腹前向上,向前伸至左前臂下方;然后两手下捋,即上体向右转,两手经腹前向右后上方划弧,直至右手手心向上,高与肩齐,左臂平屈于胸前,手心向后;同时身体重心移至右腿;眼看右手.要点:下捋时,上体不成前倾,臀部不要凸出.两臂下捋须随腰旋转,仍走弧线.左脚全掌着地. (4)上体微向左转,右臂屈肘折回,右手附于左手腕里侧(相距约5厘米),上体继续向左转,双手同时向前慢慢挤出,左手心向右,右手心向前,左前臂坚持半圆;同时身体重心逐渐前移酿成弓步;眼看左手腕部.要点:向前挤时,上体要正直.挤的举措要与松腰、弓腿相一致.(5)左手翻掌,手心向下,右手经左腕上方向前、向右伸出,高与左手齐,手心向下 ,两手左右分开,宽与肩同;然后右腿屈膝,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尖翘起;同时两手屈肘回收至腹前,手心均向前下方;眼向前平看. (6)上式不竭,身体重心慢慢前移,同时两手向前、向上按出,掌心向前;左腿前弓成左弓步;眼平看前方.要点:向前按时,两手须走曲线,腕部高与肩平,两肘微屈.第八式:右揽雀尾(1)上体后坐并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里扣;右手向右平行划弧至左(2)同“左揽雀尾”肋前,手心向上;左臂平屈胸前,左手掌心向下与右手成抱球状;同时身体重心再移至左腿上,右脚收至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2)解,只是左右相反. (3)同“左揽雀尾”(3)解,只是左右相反. (4)同“左揽雀尾”(4)解,只是左右相反. (5)同“左揽雀尾”(5)解,只是左右相反. (6)同“左揽雀尾”(6)解,只是左右相反.第九式:单鞭(1)上体后坐,身体重心逐渐移至左腿上,右脚尖里扣;同时上体左转,两手(左高右低)向左弧形运转,直至左臂平举,伸于身体左侧,手心向左,右手经腹前运至左肋前,手心向后上方;眼看左手. (2)身体重心再逐渐移至右腿上,上体右转,左脚向右脚靠拢,脚尖点地;同时右手向右上方划弧(手心由里转向外),,至右侧方时变勾手,臂与肩平;左手向下经腹前向下划弧停于右肩前,手心向里;眼看左手.(3)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侧方迈出,右脚跟后蹬,成左弓步;在身体重心向左腿的同时,左掌随上体的继续左转慢慢翻转向前推出,手心向前,手指与眼齐平,臂微屈;眼看左手. 要点:上体坚持正直,松腰.完成式时,右肘稍下垂,左肘与左膝上下相对,两肩下沉.左手向外翻掌前推时,要随转体边翻边推出,不要翻掌太快或最后突然翻掌.全部过渡举措,上下要协调一致.如面向南起势,单鞭的方向(左脚尖)应向东偏北(年夜约15度).第十式:云手(1)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身体渐向右转,左脚尖里扣;左手经腹前向右上划弧至右肩前,手心斜向后,同时右手变掌,手心向右前;眼看左手. (2)上体慢慢左转,身体重心随之逐渐左移;左手由脸前向左侧运转,手心渐渐转向左方;右手由右下经腹前向左上划弧至左肩膀前,手心斜向后;同时左脚靠近左脚,成小开立步(两脚距离约10-20厘米);眼看右手.(3)上体再向右转,同时左手经腹前向年夜踏步划弧至右肩前,手心斜面向后;右手右侧运转,手心翻转向右;随之左腿向左横跨一步;眼看左手.(4)同(2)解.(5)同(3)解. (6)同(2)解.要点:身体转动要以腰脊为轴,松腰、松跨,不成忽高忽低.两臂随腰的转动而运转,要自然圆活,速度要缓慢均匀.下肢移动时,身体重心要稳定,两脚掌先着地再踏实,脚尖向前.眼的视线随左右手而移动.第三个“云手”的右脚最后跟步时,脚尖微向里扣,便于接“单鞭”举措.第十一式:单鞭(1)上体向右转,右手随之向右运转,至右侧方时酿成勾手;左手经腹前向右上划弧至右肩前,手心向内;身体重心落在右腿上,左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2)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侧方迈出,右脚跟后蹬,成左弓步;在身体重心移向左腿的同时,上体继续左转,左掌慢慢翻转向前推出,成“单鞭”式.第十二式:高探马(1)右脚跟进半步,身体重心逐渐后移至右腿上;右手变掌,两手心翻转向上,两肘微屈;同时身体微向右转,左脚跟渐渐离地;眼看左前方. (2)上体微向左转,面向前方;右掌经右耳旁向前推出,手心向前,手指与眼同高;左手收至左侧腰前,手心向上;同时左脚微向前移,脚尖点地,成左虚步;眼看右手 .要点:上体自然正直,双肩要下沉,右肘微下垂.跟步移换重心时,身体不要有起伏.第十三式:右蹬脚(1)左手手心向上,前伸至右腕反面,两手相互交叉,随即向两侧分开并向下划弧,手心斜向下;同时左脚提起向左前侧方进步(脚尖略外撇);身体重心前移,右腿自然蹬直,成左弓步;眼看前方.(2)两手由外圈向里圈划弧,两手交叉合抱于胸前,右手在外,手心均向后;同时右脚向左脚向左脚靠拢,脚尖点地;眼平看右前方. (3)两臂左右划弧分开平举,肘部微屈,手心均向外;同时右腿屈膝担起,右脚向右前方慢慢蹬出;眼看右手.要点:身体要稳定,不成前俯后仰.两手分开时,腕部与肩齐平.蹬脚时,左腿微屈,右脚尖回勾,劲使在脚跟.分手和蹬脚须协调一致.右臂和右腿上下相对.如面向南起势,蹬脚方向应为正东偏南(约30度).第十四式:双峰贯耳(1)右腿收回,屈膝平举,左手由后向上、向前下落至体前,两手心均翻转向上,两手同时向下划弧分落于右膝两侧;眼看前方. (2)右脚向右前方落下,身体重心渐渐前移,成右弓步,面向右前方;同时两手下落,慢慢变拳,分别从两侧向上、向前划弧至面部前方,成钳形状,两拳相对,高与耳齐,拳眼都斜向下(两拳中间距离约10-20厘米);眼看右拳.要点:完成式时,头颈正直,松腰松胯,两拳松握,沉肩垂肘,两臂均坚持弧形.双峰贯耳式的弓步和身体方向与右蹬脚方向相同.弓步的两脚跟横向距离同“揽雀尾”式.第十五式:转身左蹬脚(1)左腿屈膝后坐,身体重心(2)身体重心再移至右腿,左脚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两手由外圈移至左腿,上体左转,右脚尖里扣;同时两拳变掌,由上向左右划弧分开平举,手心向前;眼看左手.向里圈划弧合抱于胸前,左手在外,手心均向后;眼平看左方(3)两臂左右划弧分开平举,肘部微屈,手心均向外;同时左腿屈膝提起,左脚向左前方慢慢蹬出;眼看左手. 要点:与左蹬脚式相同,只是左右相反.左蹬脚方向与右蹬脚成180度)(即正西偏北,约30度).第十六式:左下势自力(1)左腿收回平屈,上体右转;右掌酿成勾手,左掌向上、向右划弧下落,落于右肩前,掌心斜向后;眼看右手. (2)右腿慢慢屈膝下蹲, 左腿由里向左侧(偏后)伸出,成左仆步;左掌下落(掌心向外)向左下顺左腿内侧向前穿出;眼看左手.要点:右腿全蹲时,上体不成过于前倾.左腿伸直,左脚尖须向里扣,两脚脚掌全部着地.左脚尖与右脚跟踏在中轴线上.(3)身体重心前移,左脚跟为轴,脚尖尽量向外撇,左脚前弓,右腿后蹬,右脚尖里扣,上体微(4)右腿慢慢提起平屈,成左自力势;同时右手变掌,并由后下方顺右腿外侧向前弧行摆出,屈臂立于右腿上方,肘与膝相对,手心向左;左手立于左胯旁,手向左转并向前起身;同时左臂继续向前伸出(立掌),掌心向右,右勾手下落,勾尖向后;眼看左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手.要点:上体要正直,自力的腿要微屈,由腿提起时脚尖自然下垂.24式太极拳第十七式:右下势自力(1)右脚下落于左脚前,脚掌着地;然后左脚前掌为轴,脚跟转动,身体随之左转同时左手向后平举酿成勾手,右掌随着转体向左侧划弧,立于左肩前,掌心斜向后,眼看左手.(2)同“左下势自力'(2)解,只是左右相反.(3)同“左下自力势”(3)解,只是左右相反. (4) 同“左下自力势”(4)解,只是左右相反.要点:右脚尖触地后必需稍微提起,然后再向下仆腿,其他均与“左下自力势”相同,只是左右相反.第十八式:左右穿越(1)身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前落地,脚尖外撇,右脚跟(2)身体右转,右脚向右前方迈出,屈膝弓腿,成右弓离地,两腿屈膝成半坐盘式;同时两手在左胸前成抱球状(左上右下);然后右脚收到左脚的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前臂. 步;同时右手由脸前向上举并翻掌停在右额前,手心斜向上;左手先向左下再经体前向前推出,高与鼻尖平,手心向前;眼看左手.(3)身体重心略向后移,右脚尖稍向外撇,随即身体重心再移至右腿,左脚跟进,停于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两手在右胸前成抱球状(右上左下);眼看左前臂.(4)同(2)解,只是左右相反.要点:完成姿势面向斜前方(如面向南起势,左右穿越方向分别为正本偏北和正偏南,均约30度).手推出后,上体不成前俯.手向上举时,防止引肩上耸.一手上举一手前推要与弓腿松腰上下协调一致.做弓步时,两脚跟的距离同搂膝拗步式,坚持在30厘米左右.第十九式:海底针右脚向前跟进半步,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稍向前移,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同时身体稍向右转,右手下落经体前向后、向上提抽至肩上耳旁,再随身体左转,由右耳旁斜向前下方插出,掌心向左,指尖斜向下;与此同时,左手向前、向下划弧落于左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前下方.要点:身体要先向左转,再向左转.完成姿势,面向正西.上体不成太前倾.防止垂头和臀部外凸.左腿要微屈.第二十式:闪通臂上体稍向右转,左脚向前迈出,屈膝弓腿成左弓步;同时右手由体前上提,屈臂上举,停于右额前上方,掌心翻转斜向上,拇指朝下;左手上起经胸前向前推出,高与鼻尖平,手心向前;眼看左手.要点:完成姿势上体自然正直,松腰、松胯;左臂不要完全伸直,背部肌肉要伸展开.推掌、举掌和弓腿举措要协调一致.弓步时,两脚跟横向距离同“揽雀尾”式(不超越10厘米).第二十一式:转身搬拦捶(1)上体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尖里扣,身体向后转,然后身体重心再移至左腿上;与此同时,右手随着转体和右、向下(变拳)经腹前划弧至左肋旁,拳心向下;左掌上举于头前,掌心斜向上;眼看前方. (2)向右转体,右拳经胸前向前翻转撇出,拳心向上;左手落于胯旁,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同时右脚收回后(不要停顿或脚尖点地)即向前迈出,脚尖外撇;眼看右拳.(3)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向前迈一步;左手上起经左侧向前上划弧拦出,掌心向前下方;同时右拳向右划弧收到右腰旁,拳心向上;眼看左手. (4)左腿前弓成左弓步,同时右拳向前打出,拳眼向上,高与胸平,左手附于右前臂里侧;眼看右拳.要点:右拳不要握得太紧.右拳回收时,前臂要慢慢内旋划弧,然后再外旋停于右腰旁,拳心向上.向前打拳时,右肩随拳略向前引伸,沉肩垂肘,右臂要微屈.弓步时,两脚横向距离同“揽雀尾”式.第二十二式:如封似闭(1)左手由右腕下向前伸出,右拳变掌,两手手心逐渐翻转向上并慢慢分开回收;同时身体后坐,左脚尖翘起,身体重心移至右腿;眼看前方.(2)两手在胸前翻掌,向下经腹前再向上、向前推出,腕部与肩平,手心向前;同时左腿前弓成左弓步;眼看前方.要点:身体后坐时,防止后仰臀部不成凸出.两臂随身体回收时,肩、肘部略向处松开,不要直着抽回.两手推出宽度不要超越两肩.第二十三式:十字手(1)屈膝后坐,身体重心移向左腿,左脚尖里扣,向右转体;右手随着转体举措向右平摆划弧,与左手成两臂侧平举,掌心向前,肘部微屈;同时右脚尖随着转体稍向外撇,成右侧弓步;眼看右手. (2)身体重心慢慢移至左腿,右脚尖里押,随即向左收回,两脚距离与肩同宽,两腿逐渐蹬直,成开立步;同时两手向下经腹前向上划弧交叉合抱于胸前,两臂撑圆,腕高与肩平,右手在外,成十字手,手心均向后;眼看前方.要点:两手分开和合抱时,上体不要前俯.站起后,身体自然正直,头要微向上顶,下颏稍向后收.两臂环抱时须圆满舒适,沉肩垂肘.第二十四式:收势两手向外翻掌,手心向下,两臂慢慢下落,停于身体两侧;眼看前方.要点:两手左右分开下落时,要注意全身放松,同时气也徐徐下沉(呼气略加长).呼吸平稳后,把左脚收到右脚旁,再走动休息.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程(图文)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程(图文)

第三章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太极拳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拳术之一,在我国广为流传。

随着武术在世界范围的推广,太极拳以它独特的运动风格和显著的健身效果闻名于世。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是国家体委组织有关专家,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简化原有的套路而创编的。

它不仅简单易练,而且保留了杨式太极拳的技术精华,具有极佳的健身功能和丰富的技击招法。

第一节太极拳基础知识一、概述太极拳这个名称是因为它采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太极”这一哲学理论来解释拳理而被命名的。

“太极”一词源出《周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太”就是大的意思,“极”就是开始或顶点的意思。

宋朝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第一句话就是“无极而太极”。

并非说太极从无极产生,而是“太极本无极”之意。

太极图是我国古代人的一种最原始的世界观,拳术和太极说的结合,逐步产生了太极拳术。

关于太极拳的缘起,据考证是于明末清初逐渐形成的。

据《温县志》记载:在明思宗崇祯十四年(1641)陈王廷任温县“乡兵守备”,明亡后隐居家乡,晚年造拳自娱,教授弟子儿孙。

陈王廷是卓有创见的武术家,他研究道家的《黄庭经》,并参照戚继光的第三章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67-《拳经》创编了太极拳。

太极拳的来源有下列三个方面:①综合吸收了明代各家拳法。

戚继光是明代著名武术家、抗倭名将,他总结和整理了明代十六家民间著名拳法,并吸取了其中三十二势编成拳法套路。

陈王廷吸收了其中二十九势编入太极拳套路,甚至陈氏的《拳谱》和《拳经总歌》的文辞也仿照戚氏《拳经》,可见其影响之深。

②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之术。

太极拳讲究意念引导动作、气沉丹田、心静体松、重在内壮,把拳术中的手、眼、身、步的协调配合与导引、吐纳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使太极拳成为内外统一的拳术运动。

③运用了中国古代的中医经络学说和阴阳学说。

太极拳结合经络学说,要求“以意引气,以气运身”,内气发源于丹田,以腰为主宰发力于全身。

各式传统太极拳也都以太极阴阳学说来概括和解释拳法中各种矛盾变化。

二十四式太极拳示范图案解析

二十四式太极拳示范图案解析

二十四式太极拳示范图解(技术讲解版)1起势2野马分鬃3白鹤亮翅4搂膝拗步5手挥琵琶6倒卷肱7左揽雀尾8右揽雀尾9单鞭10云手11单鞭12高探马13右蹬脚14双峰贯耳15转身左蹬脚16左下势独立17右下势独立18左右穿梭19海底针20闪通臂21转身搬拦锤22如封似闭23十字手24收势第一式:起势①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平看前方.要点: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后收,不要故意挺胸或收腹。

精神要集中(起势由立正姿势开始,然后左脚向左分开,成开立步)。

②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平,与肩同宽,手心向下。

③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鞍,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眼平看前方。

要点:两肩下沉,两肘松垂,手指自然微去。

屈膝松腰,臀部不可凸出,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中间。

两臂下落和身体下蹲的动作要协调一致。

返回顶部第二式:野马分鬃①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臂收在②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划弧至右手下,手心向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手。

③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大约45°--60°),随后脚掌慢慢踏实,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转,身体中心再移至左腿;同时左手翻转向下,左臂收在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划弧至左手下,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随即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④右腿向右前方迈出,左腿自然伸直,成右工部;同时上体右转,左右手随转体分别慢慢向左下、右上分开,右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左手落在左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手。

最全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图解

最全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图解

最全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举措图解|古典书城之蔡仲巾千创作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分享至:2015-06-29预备势身体自然站立, 两脚并拢, 两手垂于年夜腿外侧;头项正直, 口闭齿扣, 胸腹放松;眼平视前方.1起势1.左脚开立:左脚向左分开, 两脚平行同肩宽.2.两臂前举:两臂慢慢向前举, 自然伸直, 两手心向下.3.屈腿按掌:两腿慢慢屈膝半蹲, 同时两掌轻轻下按至腹前.学练要点:起脚时先提脚跟, 高不外足踝, 落脚时前脚掌先着地, 要做到点起点落、轻起轻落.上举两臂时, 不成耸肩, 不要呈现指尖朝下的“折腕”.屈膝时松腰敛臀, 上体坚持正直, 两掌下按时沉肩垂肘.2左右野马分鬃(一)左野马分鬃1.抱球收脚:上体稍右转, 右臂屈抱于右胸前, 左臂屈抱于腹前, 成右抱球;左脚收至右脚内侧成丁步.2.弓步分手:上体左转, 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 成左弓步;同时两掌前后分开, 左手心斜向上, 右手按至右胯旁, 两臂微屈.(二)右野马分鬃1.抱球收脚:重心稍向后移, 左脚尖翘起外撇;上体稍左转, 左手翻转在左胸前屈抱, 右手翻转前摆, 在腹前屈抱, 成左抱球;重心移至左腿, 右脚收至左脚内侧成丁步.2.弓步分手:同前弓步分手, 惟左右相反.(三)左野马分鬃:同前左野马分鬃.学练要点:弓步时, 不成将重心过早前移, 造成脚掌沉猛落地, 后脚应有蹬碾举措.分手与弓步要协调同步.转体撇脚时, 先屈后腿, 腰后坐, 同时两臂自旋.3白鹤亮翅(一)跟步抱球:上体稍左转, 右脚向前跟步, 落于左脚后;同时两手在胸前屈臂抱球.(二)虚步分手:上体后坐并向右转体, 左脚稍向前移动, 成左脚虚步;同时右手分至右额前, 掌心向内, 左手按至左腿旁, 上体转正;眼平视前方.学练要点:抱球与跟步要同时, 转身时身体侧转不超越45度, 左脚前移与分手同时完成.4左右搂膝拗步(一)左搂膝拗1.收脚托掌:上体右转, 右手至头前下落, 经右胯侧向后方上举, 与头同高, 手心向上, 左手上摆, 向右划弧落至右肩前;左脚收至右脚内侧成丁步;眼视右手.2.弓步搂推:上体左转, 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成左弓步;左手经膝前上方搂过, 停于左腿外侧, 掌心向下, 指尖向前, 右手经肩上, 向前推出, 右臂自然伸直.(二)右搂膝拗步1.收脚托掌:重心稍后移, 左脚尖翘起外撇, 上体左转, 右脚收至左脚内侧成丁步;右手经头前划弧摆至左前肩, 掌心向下, 左手向左上方划弧上举, 与头同高, 掌心向上;眼视左手.2.弓步搂推:同前弓步搂推, 惟左右相反.(三)左搂膝拗步举措与右搂膝拗步相同, 惟左右相反.学练要点:两手划弧时要以腰带动;推掌时要沉肩垂肘, 坐腕舒掌.搂推协调, 转身蹬地推掌.5手挥琵琶1.跟步展臂:右脚向前收拢半步落于左脚后;右臂稍向前伸展.2.虚步合手:上体稍向左回转, 左脚稍前移, 脚跟着地, 成左虚步;两臂屈肘合抱, 右手与左肘相对, 掌心向左.学练要点:两手摆掌时有上挑并向里合之意.合臂时腰下沉, 两臂前伸, 腋下虚空.6左右倒卷肱(一)右倒卷肱1.退步卷肱:上体稍右转, 两手翻转向上, 右手随转体向后上方划弧上举至肩上耳侧, 左手停于体前;上体稍左转;左脚提起向后退一步, 脚前掌轻轻落地;眼视左手.2.虚步推掌:上体继续左转, 重心后移, 成右虚步;右手推至体前, 左手向后、向下划弧, 收至左腰侧, 手心向上;眼视右手.(二)左倒卷肱1.退步卷肱:同前退步卷肱, 惟左右相反.2.虚步推掌:同前虚步推掌, 惟左右相反.(三)右倒卷肱1.同前右倒卷肱.(四)左倒卷肱同前左倒卷肱.学练要点:转身时用腰带手后撤, 走斜弧形路线.提膝屈肘和左掌翻手都要同步完成.推掌走弧形且坐腕、展掌、舒指.7左揽雀尾1.抱球收脚:上体右转, 右手向侧后上方划弧, 左手在体前下落, 两手呈右抱球状;左脚收成丁步.2.弓步堋臂:上体左转, 左脚向左前方迈成左弓步;两手前后分开, 左臂半屈向体前堋架, 右手向下划弧按于左胯旁, 五指向前;眼视左手.3.转体摆臂:上体稍向左转, 左手向左前方伸出, 同时右臂外旋, 向上、向前伸至左臂内侧, 掌心向上.4.转体后捋:上体右转, 身体后坐, 两手同时向下经腹前向右后方划弧后捋, 右手举于身体侧后方, 掌心向外, 左臂平屈于胸前, 掌心向内;眼视右手.5.弓步前挤: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右手推送左前臂向体前挤出, 两臂撑圆.6.后坐引手:上体后坐, 左脚夫尖翘起;左手翻转向下, 右手经左腕上方向前伸出, 掌心转向下, 两手左右分开与肩同宽, 两臂屈收后引, 收至腹前, 手心斜向下.7.弓步前按:重心前移成左弓步;两手沿弧线推至体前.学练要点:捋时要转腰带手, 不成直臂、折腕.挤时松腰、弓腿一致.按时两手沿弧线向上、向前推按.8右揽雀尾(一)转体分手:重心后移, 上体右转, 左脚尖内扣;右手划弧右摆, 两手平举于身体两侧;头随右手移转.(二)抱球收脚:左腿屈膝, 重心左移, 右脚收成丁步;两手呈左抱球状.(三)弓步堋臂:同前弓步堋臂, 惟左右相反.(四)转体摆臂:同前转体摆臂, 惟左右相反.(五)转体后捋:同前转体后捋, 惟左右相反.(六)弓步前挤:同前弓步前挤, 惟左右相反.(七)后坐引手:同前后坐引手, 惟左右相反.(八)弓步前按:同前弓步前按, 惟左右相反.学练要点:由左势向右势转化时, 左脚尽量里扣.右手随身体右转平行向右划弧时, 右手不成随着向右摆动.重心移动变动时, 上体坚持正直, 随腰转动.9单鞭1.转体运臂:上体左转, 左腿屈膝, 右脚尖内扣;左手向左划弧, , 掌心向外, 右手向左划弧至左肘前, 掌心转向上;视线随左手运转.2.勾手收脚:上体右转, 右腿屈膝, 左脚收成丁步;右手向上向左划弧, 至身体右前方酿成勾手, 腕高与肩平, 左手向下、向右划弧至右肩前, 掌心转向内;眼视勾手.3.弓步推掌:上体左转, 左脚向左前方迈出成左弓步;左手经面前翻掌向前推出.学练要点:重心移动平稳, 两腿要虚实分明.做勾手时右臂不要过直.推掌时随上体转动, 弓腿, 翻掌前推.10云手1.转体松勾:上体右转, 左脚尖内扣;左手向下、向右划弧至右肩前, 掌心向内, 右勾手松开变掌.2.左云收步:上体左转, 重心左移, 右脚向左脚收拢, 两腿屈膝半蹲, 两脚平行向前成小开立步;左手经头前向左划弧运转, 掌心渐渐向外翻转, 右手向下、向左划弧运转, 掌心渐渐转向内;视线随左手运转.3.右云开步:上体右转, 重心右转, 左脚向左横开一步, 脚尖向前;右手经头前向右划弧运转, 掌心逐渐由内转向外, 左手向下、向右划弧, 停于右肩前, 掌心渐渐翻转向内;视线随右手运转.4.左云收步:同前左云收步.5.右云开步:同前右云开步.6.左云收步:同前左云收步.学练要点:以腰为轴, 转腰带手交叉划圆.上下肢要协调一致不成脱节.身体平移, 不成起伏.11单鞭1.转体勾手:上体右转, 重心右移, 左脚跟提起;右手向左划弧, 至右前方掌心翻转变勾手;左手向下向右划弧至右肩前, 掌心转向内;眼视勾手.2.弓步推掌:同前弓步推掌.学练要点:同前单鞭.12高探马跟步翻手:后脚向前收拢半步;右手勾手松开, 两手翻转向上, 肘关节微屈.虚步推掌:上体稍右转, 重心后移, 左脚稍向前移成左虚步;上体左转, 右手经头侧向前推出;左臂屈收至腹前, 掌心向上.学练要点:跟步时上体正直, 不成起伏.推手与成虚步同时.13右蹬脚1.穿手上步:上体稍左转, 左脚提收向左前方迈出, 脚跟着地;右手稍向后收, 左手经右手背上方向前穿出, 两手交叉, 左掌心斜向上, 右掌心斜向下.2.分手弓步:重心前移成左弓步;上体稍右转, 两手向两侧划弧分开, 掌心皆向外;眼视右手.3.抱手收脚:右脚成丁步;两手向腹前划弧相交合抱, 举至胸前, 右手在外, 两掌心皆转向内.4.分手蹬脚:两手手心向外撑开, 两臂展于身体两侧, 肘关节微屈, 腕与肩平;左腿支撑, 右腿屈膝上提, 脚跟用力慢慢向前上方蹬出, 脚尖上勾, 膝关节伸直, 右腿与右臂上下相对, 方向为右前方约30度;眼视右手.学练要点:两手交叉距离胸部20厘米, 身体左转45度.蹬脚地腰, 两手高不外头.分手撑掌与蹬脚同时完成.14双峰贯耳1.屈膝并手:右小腿屈膝回收, 左手向体前划弧, 与右手并行落于右膝上方, 掌心皆翻转向上.2.弓步贯掌:右脚下落向右前方上步成右弓步;两手握拳经两腰侧向上、向前划弧摆至头前, 两臂半屈成钳形, 两拳相对, 同头宽, 拳眼斜向下.学练要点:弓步的方向与右蹬脚的方向一致.弓步贯拳时肘关节下垂, 上体正直.15转身左蹬脚1.转体分手:重心后移, 左腿屈坐, 上体左转, 右脚尖内扣;两拳松开, 左手向左划弧, 两手平举于身体两侧, 掌心向外;眼视左手.2.抱手收脚:重心右移, 右腿屈膝后坐, 左脚收至右脚内侧成丁步;两手向下划弧交叉合抱, 举至胸前, 左手在外, 两手心皆向内.3.分手蹬脚:同右蹬脚, 惟左右相反.学练要点:转身时, 就充沛坐腿扣脚, 上体坚持正直, 不成垂头弯腰.左蹬脚与右蹬脚的方向要对称.16十六、1.收脚勾手:左腿屈收于右小腿内侧;上体右转, 右臂稍内合, 右手变勾手, 左手划弧摆至右肩前, 掌心向右;眼视勾手.2.仆步穿掌:上体左转, 右腿屈膝, 左腿向右前方伸出成左仆步;左手经右肋沿左腿内侧向左穿出, 掌心向前, 指尖向左;眼视左手.3.弓腿起身:重心移向左腿成左弓步;左手前穿并向上挑起, 右勾手内旋, 置于身后.4.自力挑掌:上体左转, 重心前移, 右腿屈膝提起成左自力步;左手下落按于左胯旁, 右勾手下落变掌, 向体前挑起, 掌心向左, 高于眼平, 右臂半屈成弧.学练要点:仆步穿掌时上体不成前倾.由仆步转换自力步时, 一定要充沛做好两脚的外撇和内扣.自力挑掌时前手肘与膝相对.17十七、1.落脚勾手:右脚落于左脚右前方, 脚前掌着地, 上体左转,左脚以脚掌为轴随之扭转;左手变勾手向上提举于身体左侧, 高与肩平, 右手划弧摆至左肩前, 掌心向左;眼视勾手.2.仆步穿掌:同前仆步穿掌, 惟左右相反.3.弓步起身:同前弓步起身, 惟左右相反.4.自力挑掌:同前自力挑掌, 惟左右相反.练习要点:右脚前掌应落在左脚右前方20厘米处.仆步穿掌时, 应先把右脚提起后再伸出.18左右穿越(一)右穿越1.落脚抱球:左脚向左前方落步, 脚尖外撇, 上体左转;两手呈左抱球状.2.弓步架推:上体右转, 右脚向右前方上步成右弓步;右手向前上方划弧, 翻转上举, 架于右额前上方, 左手向后下方划弧, 经肋前推至体前, 高与鼻平;眼视左手.(二)左穿越1.抱球收脚:重心稍后移, 右脚尖外撇, 左脚收成丁步;上体右转, 两手在右肋前上下相抱.2.弓步架推:同前弓步架推, 惟左右相反.学练要点:做弓步架推时, 手脚方向一致, 两掌要有滚动上架与前推.19海底针1.跟步提手:右脚向前收拢半步, 随之重心后移, 右腿屈坐;上体右转, 右手下落屈臂提抽至耳侧, 掌心向左, 指尖向前, 左手向右划弧下落至腹前, 掌心向下, 指尖斜向右.2.虚步插掌:上体左转向前俯身, 左脚稍前移成左虚步;右手向前下方斜插, 左手经膝前划弧搂过, 按至左年夜腿侧;眼视右手.学练要点:右手随转体在体侧划一立圆提于右耳侧.插掌时不成因前俯而弯腰驼背.上下肢举措必需协调同步.20闪通臂1.提手收脚:上体右转, 恢复正直;右手提至胸前, 左手屈臂收举, 指尖贴近右腕内侧;左脚收至右脚内侧.2.弓步推掌:左脚向前上步成左弓步;左手推至体前, 右手撑于头侧上方, 掌心斜向上, 两手分展;眼视左手.学练要点:两手先上提后分开.右手上撑向后引拉.前手、前腿上下相对.21转身搬拦拳1.转体扣脚:重心后移, 右腿屈坐, 左脚尖内扣;身体右转, 右手摆至体右侧, 左手摆至头左侧, 掌心均向外;眼视右手.2.坐腿握拳:重心左移, 左腿屈坐, 右腿自然伸直;右手握拳向下、向左划弧停于左肋前, 拳心向下, 左手举于左额前;眼向前平视.3.踩脚搬拳:右脚提收至左脚内侧, 再向前迈出, 脚跟着地, 脚尖外撇;右拳经胸前向前搬压, 拳心向上, 高与胸平, 肘部微屈, 左手经右前臂外侧下落, 按于左胯旁;眼视右拳.4.转体收拳:上体右转, 重心前移, 右拳向右划弧至体侧, 拳心向下, 左臂外旋, 向体前划弧, 掌心斜向上.5.上步拦掌:左脚向前上步, 脚跟着地;左掌拦至体前, 掌心向右, 右拳翻转收至腰间, 拳心向上;眼视左掌.6.弓步打拳:上体左转, 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右拳向前打出, 肘微屈, 拳眼向上, 左手微收, 掌指附于右前臂内侧, 掌心向右.学练要点:身体右转时, 左脚尽力内扣.垫步时勿抬脚过高, 迈出时脚尖外撇.22如封似闭1.穿手翻掌:左手翻转向上, 从右前臂下向前穿出;同时右拳变掌, 也翻转向上, 两手交叉举于体前.2.后坐收掌:重心后移, 两臂屈收后引, 两手分开收至胸前, 与胸同宽, 掌心斜相对;眼视前方.3.弓步按掌:重心前移成左弓步;两掌经胸前弧线向前推出, 高与肩平, 宽与肩同.学练要点:后坐收掌时防止上体后仰.弓步按掌时两掌由下向上、向前推按.23十字手1.转体扣脚:上体右转, 重心右移, 右腿屈坐, 左脚尖内扣;右手向右摆至头前, 两手心皆向外;眼视右手.2.弓腿分手:上体继续右转, 右脚尖外撇侧弓, 右手继续划弧至身体右侧, 两臂侧平举, 手心皆向外;眼视右手.3.交叉搭手:上体左转, 重心左移, 左腿屈膝侧弓, 右脚尖内扣;两手划弧下落, 交叉上举成斜十字形, 右手在外, 手心皆向内.4.收脚合抱:上体转正, 右脚提起收拢半步, 两腿慢慢直立;两手交叉合抱于胸前.学练要点:转体扣脚与弓步分手要连贯衔接.两手划弧下落时不成弯腰垂头.24收势1.翻掌分手:两臂内旋, 两手翻转向下分开, 两臂慢慢下落停于身体两侧;眼视前方.2.并脚还原:左脚轻轻收回, 恢复成预备姿势.学练要点:翻掌分手时, 左手在上, 腕关节不要屈折挽花.垂臂落手与起身一致.注意四点:一、心静体松.所谓“心静”, 就是在练习太极拳时, 思想上应排除一切杂念, 不受外界干扰;所谓“体松”, 可不是全身松懈疲塌, 而是指在练拳时坚持身体姿势正确的基础上, 有意识地让全身关节、肌肉以及内脏等到达最年夜限度的放松状态.二、圆活连贯.“心静体松”是对太极拳练习的基本要求.而是否做到“圆活连贯”才是衡量一个人功夫深浅的主要依据.太极拳练习所要求的“连贯”是指多方面的.其一是指肢体的连贯, 即所谓的“节节贯穿”.肢体的连贯是以腰为枢纽的.在举措转换过程中, 则要求:对下肢, 是以腰带跨, 以跨带膝, 以膝带足;对上肢, 是以腰带背, 以背带肩, 以肩带肘, 在以肘带手.其二是举措与举措之间的衔接, 即“势势相连”----前一举措的结束就是下一个举措的开始, 势势之间没有间断和停顿.而“圆活”是在连贯基础上的进一步要求, 意指活顺、自然.三、虚实分明.要做到“运动如抽丝, 迈步似猫行”, 首先要注意虚实变换要适当, 是肢体各部在运动中没有丝毫不稳定的现象.若不能维持平衡稳定, 就根本谈不上什么“迈步如猫行”了.一般来说, 下肢以主要支撑体重的腿为实, 辅助支撑或移动换步的腿为虚;上肢以体现举措主要内容的手臂为实, 辅助配合的手臂为虚.总之虚实不单要互相渗透, 还需在意识指导下变动灵活.四、呼吸自然.太极拳联系的呼吸方法有自然呼吸、腹式顺呼吸、腹式逆呼吸和拳势呼吸.以上几种呼吸方法, 不论采纳哪一种, 都应自然、匀细, 徐徐吞吐, 要与举措自然配合.。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画演示)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画演示)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画演示)
武当太极是汉族武术之一。

并非是指目前所见单纯的太极拳套路,而是由太极、两仪、无极,等不同层次的拳术、功法组合而成的一套由外至内,由动至静,从初级到高级,动静结合,内外兼修完整的太极体系。

主要包含有太极拳、太极剑、两仪拳、无极功。

太极拳谱有左龙右虎之称(此条在拳谱中适用),话说:“太极拳法意相连,招招式式细经研。

守定中宫无极势,无形无象养真元。

太虚太极吴有象,阴阳动静操做拳。

”所以学太极一定要持之以恒。

武当太极拳,内合其气,外合其形,位居其中,形气相含,神形俱妙,容武术养身于一体,偕称绝妙玄学。

武当太极拳系,习练两仪,以壮其彪,修练无极,以培其本,唯太极调和阴阳,三者同修,能使其拳如龙乘云气,虎借风威。

相依相成,此三者,是太极拳法的整体,为武当武术的秘宗。

24式简化太极拳图解

24式简化太极拳图解

二十四式太极拳示范图解1起势2野马分鬃3白鹤亮翅4搂膝拗步5手挥琵琶6倒卷肱7左揽雀尾8右揽雀尾9单鞭10云手11单鞭12高探马13右蹬脚14双峰贯耳15转身左蹬脚16左下势独立17右下势独立18左右穿梭19海底针20闪通臂21转身搬拦锤22如封似闭23十字手24收势第一式:起势①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平看前方.要点: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后收,不要故意挺胸或收腹。

精神要集中(起势由立正姿势开始,然后左脚向左分开,成开立步)。

②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平,与肩同宽,手心向下。

③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鞍,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眼平看前方。

要点:两肩下沉,两肘松垂,手指自然微去。

屈膝松腰,臀部不可凸出,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中间。

两臂下落和身体下蹲的动作要协调一致。

第二式:野马分鬃①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划弧至右手下,②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③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大约45°--60°),随后脚掌慢慢踏实,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转,身体中心再移至左腿;同时左手翻转向下,左臂收在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划弧至左手下,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随即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④右腿向右前方迈出,左腿自然伸直,成右工部;同时上体右转,左右手随转体分别慢慢向左下、右上分开,右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左手落在左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手。

与③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与④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要点:上体不可前俯后仰,胸部必须宽松舒展。

两臂分开时要保持弧形。

身体转动时要以腰为轴。

弓步动作与分手的速度要均匀一致。

24式太极图解8页word

24式太极图解8页word
要点:完成式时,头颈正直,松腰松胯,两拳松握,沉肩垂肘,两臂均保持弧形。双峰贯耳式的弓步和身体方向与右蹬脚方向相同。弓步的两脚跟横向距离同“揽雀尾”式。
第十五式:转身左蹬脚
①左腿屈膝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左腿,上体左转,右脚尖里扣;同时两拳变掌,由上向左右划弧分开平举,手心向前;眼看左手。
②身体重心再移至右腿,左脚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两手由外圈向里圈划弧合抱于胸前,左手在外,手心均向后;眼平看左方
<
<
③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侧方迈出,右脚跟后蹬,成左弓步;在身体重心向左腿的同时,左掌随上体的继续左转慢慢翻转向前推出,手心向前,手指与眼齐平,臂微屈;眼看左手。
要点:上体保持正直,松腰。完成式时,右肘稍下垂,左肘与左膝上下相对,两肩下沉。左手向外翻掌前推时,要随转体边翻边推出,不要翻掌太快或最后突然翻掌。全部过渡动作,上下要协调一致。如面向南起势,单鞭的方向(左脚尖)应向东偏北(大约15度)。
③两臂左右划弧分开平举,肘部微屈,手心均向外;同时左腿屈膝提起,左脚向左前方慢慢蹬出;眼看左手。
要点:与左蹬脚式相同,只是左右相反。左蹬脚方向与右蹬脚成180度)(即正西偏北,约30度)。
第十六式:左下势独立
(1)左腿收回平屈,上体右转;右掌变成勾手,左掌向上、向右划弧下落,落于右肩前,掌心斜向后;眼看右手。
<
<
<
①上体后坐,身体重心逐渐移至左腿上,右脚尖里扣;同时上体左转,两手(左高右低)向左弧形运转,直至左臂平举,伸于身体左侧,手心向左,右手经腹前运至左肋前,手心向后上方;眼看左手。
②身体重心再逐渐移至右腿上,上体右转,左脚向右脚靠拢,脚尖点地;同时右手向右上方划弧(手心由里转向外),,至右侧方时变勾手,臂与肩平;左手向下经腹前向下划弧停于右肩前,手心向里;眼看左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拳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基本内容的运动形式,攻防技击性是其基本属性,有着极其丰富的技法。

二十四式太极拳虽为简化太极拳,习练时,仍应表现出中国武术的技击技法和招术。

太极拳的修炼一般要经过基本功、套路、拆拳、单操、推手、散手等若干阶段。

二十四式太极拳在学会套路后应当进入拆解阶段的学习,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

二十四式太极拳教材已有十几个版本,也列入高校教材中,由于其中几乎没有攻防含义的拆解内容,所以影响到习练者水平的提高。

因此,将攻防含义解说出来,进而使习练者了解全貌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二十四式太极拳每式不一定只有一种攻防含义,限于篇幅,本拆解主要介绍拳式动作的一种攻防含义,谨供习练者参考。

一、预备势、起势攻防含义图解
1 二十四式太极拳预备势采用太极拳的“无极势”。

此拳势系桩功、静功、内功、气功、养生功,是“阴阳之母”的“无极”,是无极生太极的关键所在,积聚内功、养蓄灵机、随时发动。

预备势与起势定步与动步相交接、相补充、相转换,隐含阴阳动静周转之拳理;体现技击交手之规律。

从攻防角度要求预备交手时,以静待动。

要静观敌情,察来势之机,揣敌之长短,在瞬间确定敌来势而从容应变,在交手中始终保持平静的心态。

2 甲(红衣者)左上步进逼,左拳向乙(蓝衣者)头部直击,乙相机上步(或退步),双臂上抬,手背(或腕部)拥起对方肘臂(或拳腕)部,惊起对方略仰;感其下压之机双掌下按推对方胸腹部(头面部亦可)。

将己之体重运行之势松沉至对方重心,使之后倒(图1-1、2、3、4、5、6)。

二十四式太极拳攻防含义拆解(原载于《中华武术》
二、野马分鬃攻防含义图解
甲向前逼近,以右顺步直拳击打乙头部,乙右手外接掳抓甲右手腕部,侧闪进,上左步落于甲身体右后侧,管别其脚;同时左臂穿、靠于甲腋下,左转腰,肩背臂部向左后旋靠甲上体,使甲身体后仰歪斜,右手顺势随送,身体重心前移过渡成弓步夺其位,甲失去重心倒地。

(图2-1、2、3、4)。

右势与左势动作相同,左右相反,不再另述。

二十四式太极拳攻防含义拆解(原载于《中华武术》
三、白鹤亮翅攻防含义图解
甲左脚上步,出左拳击打乙头部。

乙左手助力,右前臂滚架拨开甲冲来的左拳臂。

甲趁乙腹部暴露之机右拳击打乙腹肋部;乙左手下掳抓甲右手腕外分,使其偏离目标同时右手抓握甲左腕,控其形,提左足弹其小腿或裆部、腹部、胸部(图3-1、2、3)。

四、搂膝拗步攻防含义图解
甲左脚上步,同时左直拳击乙胸口部,乙后坐转腰同时右臂向左格挡化解进攻。

甲继续出右拳向乙头部直击,乙右转腰左臂向右格挡顺势化解。

甲趁机起右弹腿点击乙腿部,乙左腿回收避其锋芒·左手向下、向左后侧勾搂甲左腿,消其力。

乙乘机左脚上步夺位,同时右掌向前推按甲胸部,身体重心向前成弓步,迫使甲失去重心而后倒地(图4-1、2、3、4、5、6、7)。

五、手挥琵琶攻防含义图解
甲顺步出右拳攻击乙面门,乙转腰侧闪,右手外接掳腕抓握引进甲拳落空,左掌扶按甲肘部;甲不得势欲要回抽手臂,乙相机上步将甲发放出去(图5-1、2、3、4、5)。

六、倒卷肱攻防含义图解
甲上前进攻,右拳直冲乙门面,乙右手外接掳抓甲腕外旋翻转,使其手心朝上同时拉臂引其重心前移;乙乘机撤步转腰,左手反推按折其腕,达到制服目的(图6-1、2、3、4、5)。

二十四式太极拳攻防含义拆解(原载于《中华武术》
七、揽雀尾攻防含义图解
1、掤攻防含义图解
甲左拗步冲拳直击乙头部,乙适机上右步管其左腿,同时右臂向斜上穿滚棚架乙右大臂,重心前移使甲失去重心而倒地(图7—1、2、3)。

2、捋攻防含义图解
甲顺步逼近,右直拳攻击乙头部;乙左闪进同时右手外接掳手握其手腕顺势牵拉,引进同时左手按压在甲肘部转腰向斜下方捋甲右臂,使其倒地(图7—4、5、6、7、8)。

二十四式太极拳攻防含义拆解(原载于《中华武术》
3、挤攻防含义图解
甲右拳直击乙头部,乙后闪身使甲拳打空,左手内接抓握其手腕,趁甲欲回收右拳之机,带推至其软肋部,同时进左脚落在甲身体右后侧,右手掌贴按在左手腕部,左小臂挤贴在对方肋部,后脚蹬地,运用整体力将对方发放出去(7—9、10、11、12、13)。

4、按攻防含义图解
当甲上步进身挤靠乙胸腹部时,乙撤半步随势引空甲的攻势,双手扶于甲右前臂腕与肘部下按改变甲力方向;当甲背势力尽欲回收时,乙适时上半步按推甲身体重心部位发放(7—14、15、16、17、18、19)。

八、右揽雀尾与右揽雀尾动作相同,左右相反
九、单鞭攻防含义图解
甲上步进逼右冲拳击打乙面部,乙左侧闪进,右手外接甲手腕部后引使其打空;甲势背回抽手臂,乙借机左脚上步落在甲身体后侧封管阻挡绊其腿,同时左手经甲腋下上穿滚推弓腿前送,左臂随势松沉切压,将其放倒(图9—1、2、3、4、5)。

二十四式太极拳攻防含义拆解(原载于《中华武术》
十、云手攻防含义图解
甲上步进逼右冲拳击打乙面部,乙左前臂由内向外拨其右臂,左手内旋顺势抓握甲手腕,同时左脚管绊其前脚;甲右手臂被控相机出左拳进攻乙腹部,乙含胸收腹转腰同时右手左推顺势抓其腕并向左后下方牵拉其双臂将其绊倒(图10-1、2、3、4)。

十一、单鞭与第九势单鞭攻防含义同
十二、高探马攻防含义图解
乙顺步左直拳攻击甲头(胸)部,甲右手内接其腕顺势外拧;乙随被拧之势向前进半步,同时出右掌向甲双眼、面部推按(12-1、2、3、4)。

十三、右蹬脚攻防含义图解
甲右直拳击打乙头部,乙十字手上架使其打空,趁其中部暴露出来相机提右膝顶击;甲含胸收腹回缩,乙顺势蹬右脚、右掌劈击(13-1、2、3、4、5)。

二十四式太极拳攻防含义拆解(原载于《中华武术》
十四、双峰掼耳攻防含义图解
甲右拳攻击乙头部,乙双手向外接架来拳,甲乘机出左拳击打乙腹部,乙右臂顺势拨挡甲左拳;甲重心后移,乙随机上步跟进,双手砍击甲颈部;甲随势双手端举乙双臂肘部,使其砍空;乙双臂顺甲抬举之势内旋肘外撑,双拳峰掼击甲头侧部(图14—1、2、3、4、5、6、7)。

二十四式太极拳攻防含义拆解(原载于《中华武术》
十五、左蹬脚与右蹬脚动作相同、左右相反
十六、右下势独立攻防含义图解
1、右下势攻防含义图解
甲进逼,右拳直击乙头部;乙右侧闪身,左手内接其手臂引拉,使其打空,适机出右腿仆步插于甲裆下同时右手臂向下前穿,挑其裆部;左右手协调配合将其翻倒(见右下势攻防含义图1、2、3、4)。

2、左独立攻防含义图解
甲上步进逼,右手击打乙头郎;乙左手上穿内接其右臂,顺势下落抓腕向左下方采引,动作不停,转腰上右腿提膝顶其腹(裆)部,同时右手上托甲腮部或锁喉(见左独立攻防含义图1、2、3、4)。

二十四式太极拳攻防含义拆解(原载于《中华武术》
十七、左下势独立与右下势独立动作相同,左右相反,不再重述。

十八、穿梭攻防含义图解
甲顺步冲拳直击乙头部;乙缩身下潜,左臂由甲左大臂外侧上穿旋转滚挡甲的左臂;动作不停,乙左脚上步同时,右手推向肋部,整力将甲发放出去(见穿梭攻防含义图1、2、3、4)。

右穿梭与左穿梭动作相同,左右相反,不再重述。

十九、海底针攻防含义图解
乙出右拳攻击甲头部;甲闪身外接抓其手腕;乙左手下挂、右手上抽、脱开甲手抓握的瞬间,右手下插击甲腹或胸部,致甲倒地(见海底针攻防含义图1、2、3、4、5)。

二十、闪通臂攻防含义图解
甲上步进逼,右拳击打乙头;乙侧闪绕步外接抓掳甲右腕,引领使其打空;甲势背欲回收时,乙适机上步推甲肋部,全身合力将其发放出去(见闪通臂攻防含义图1、2、3、4、5)。

二十四式太极拳攻防含义拆解(原载于《中华武术》
二十一、转身搬拦捶攻防含义图解
甲背后进攻乙,右拳击后心或头,乙转身搬开甲拳;为防止甲顺势肘击,乙左脚上步、左掌拦推甲肘部,同时右拳出击甲胸腹部(见转身搬拦捶攻防含义图1、2、3、4)。

二十二、如封似闭攻防含义图解
乙上左步右拳击甲头,甲绕步侧闪右手外接抓乙右手腕;乙左掌由下脱袖破解甲右手控
制;甲又以左拳击乙头部;乙随攻势后移重心,双手在甲双臂内侧向耳外侧挂消;当甲势背欲回抽时,乙双手腕外翻下压控其双臂,按至甲腹部下推,致甲后倒地(见如封似闭攻防含义图1、2、3、4、5、6、7、8)。

二十四式太极拳攻防含义拆解(原载于《中华武术》
二十三、十字手攻含义图解
1、左手在内十字手:甲上步进逼,右拳击乙头;乙十字手上接来拳,左手内旋抓其腕,并向后卷折甲右臂,右手外旋辅助仰抓甲肘弯使其后仰身体,将其制服(见十字手攻防含义图1、
2、
3、
4、5)。

2、右手在内十字手:甲上步进逼,右拳击乙头;乙十字手上接其前臂,双手掌如抱球顺时针旋转其手臂成反关节,左腿跪压在甲小腿后侧,将其制服(见十字手攻防含义图6、7、8、9)。

二十四、收势攻防含义图解
甲上右顺步进身,右拳向乙头部直击,左拳在后紧接第二次连击;乙重心后移(可退步亦可上步,视双方距离、时机而定).双臂十字手从甲双臂中线上穿,左手在甲右前臂(或腕、肘弯部)、右手在甲左前臂(或腕、肘弯部)翻腕扶按,将自己整体松沉之势敷盖下憋到甲身躯重心部,使其后坐仰倒。

整个过程连绵不断,速度运用适应需要而定,用刚劲或柔劲视双方交手性质而定(图收式攻防含义图解一1、2、3、4、5)。

二十四式太极拳攻防含义拆解(原载于《中华武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