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总复习(最新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复习(5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
3、会比较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会按照一定标准
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整时四种情况。
4、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能根据图表中的数,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初步学会数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初步体会数的广泛性。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交流等探求活动,初步形成数感,锻炼观
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形成合作参与意识,尊重与欣赏他人的意识。
(2)形成对学习的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养成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地数6——10的数及书写。
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时间过得真快啊,这本书所有内容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我们就一起回忆一下所学知识吧!(板书课题:数的认识)
二、练一练。
(课本94页)
1.第1题可先让学生说一说对于数,你有哪些认识?
2.想一想,12表示什么?
3.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的意思一样吗?它们分别表示什么?
4.第4题目的是能正确熟练地进行20以内加减法运算。
5.让学生认真观察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6.讨论并计算8+6的计算方法。
7. 巩固认识钟表的情况,仔细观察图片并连线。
三、相互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知道数的不同含义及计数方法。
结合具体事例促进学生的理解,加深印象。
四、作业:课本94也第4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常见的图形及位置顺序
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几何体,并能结合学生生活积累,增强学生对几何体的感性认识。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认识。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如何在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空间观念,并认识基本几何体。
2.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跟我这样做(复习前、后、左、右)
二、独立思考(课本95页)
1. 认一认,并把物体分类。
再说一说你的理由。
2.仔细观察图意,说一说谁在谁的什么位置。
3.画一画,按要求在花朵的上下左右各画上不同的图形。
4.说一说,排队时,你前面有谁,后面有谁?
三、练一练(课本96页)
1.数一数,填一填。
指导学生按规律填数。
2. 先观察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独立地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3.认识计数器,明确个位、十位的表示方法,完成填一填。
4.复习数的组成。
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图,明确图中的含义和题目的意思,再进行涂色
四、课堂小结:
在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复习整理后,及时有针对性的巩固训练,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确定下一步教学内容。
五、作业:课本96页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数的运算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的含义,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2.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3.熟练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
2.通过情境,使学生感受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会
20以内数的顺序用数位意识。
3.初步学会在合作环境中自主学习计算,体会计算的多样化。
巩固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方法:合作探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猜拳游戏,复习加法的意义。
二、练一练(课本97页)
1.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线,要求学生先准确计算加、减法的算式,再连线。
学生独立完成题目,然后集体交流答案。
2. 巩固比较数的大小,它不是直接把两个数字拿来比,而是要先运算再比较大小。
3. 让学生先观察图,明确题目要求,然后独立地思考,把得数是15的算式涂上喜欢的颜色。
4. 先让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并且列式计算。
然后指名回答问题,全班交流答案。
5. 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图,明确图中题目的意思,说一说图的意思,并且列式计算。
“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还剩多少”用减
法计算。
小组内交流算法,指名公布答案,集体纠正。
三、课堂小结:
师:通过2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加减法的学习,我们体会到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应该好好学习数学。
四、作业:课本98页13题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钟表、比较轻重
教学目标:
1.会比较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会按照一定标准
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整时四种情况。
2. 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用图画呈现的简单问题。
3.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会认读整进、半时。
通过对比,认识整点与半点的特点。
2.使学生经历比较实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笑笑听说同学们最近表现很好,今天带大家去海边拾贝壳,你们想去吗
二、练一练(课本99页)
1. 让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再提出问题并交流和解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小明见了8个贝壳,小丽捡了9个贝壳,小红捡了11个贝壳,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要求学生先提出问题,集体交流并回答。
2.找规律,画一画。
让学生先找到规律(画的圈最后一行每次多一个),再自己画一画,指名说一说是指名画的,同桌比对。
3.比较轻重,复习天平的表达意思,再仔细观察图片,准确判断谁重谁轻,并在书上打上记号。
4.回忆钟表的相关知识,并说一说整时、半时的表示方法,并完成课本连一连,集体交流答案。
三、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了钟表的有关知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还是要努力,我们要学习的知识还很多很多。
四、作业:课本98页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图形与几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名称并能识别。
2.养学生初步观察,想像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知识技能目标: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教学重难点:
1.如何在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空间观念,并认识基本几何体。
2.把简单的数学问题用游戏放之于现实情境中应用。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探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老师带来了一些老朋友,来见见它们吧!它们是一些比较规则的物体,你们猜猜它们是谁?(描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二、练一练(课本100页)
1.数一数,填一填。
让学生数一数图中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数量,并填空。
小组汇报交流。
2.连一连,说一说。
图中的物体是什么几何图形,学生交流并完成连一连。
3.说一说,填一填。
出示机器人,说一说机器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然后数一数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数量,并填空。
4.看一看,填一填。
复习巩固上、下、左、右,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图,明确图中符号的含义和题目的意思,再进行统计。
5.看图片,分类。
说一说分类的标准,小组内交流分法。
三、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初学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再把它们的名字读一遍,师生图名物三者分辨。
说说生活中什么物品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或球?学生讨论并反馈。
四、作业:
19-7 13+5 16-3 15+3 14+4 12+6 5+13 16-4 15+4 17-5 教学反思:
“”
“”
At the end, Xiao Bian gives you a passage. Minand once said, "people who learn to learn are very happy people.". In every wonderful life, learning is an eternal theme. As a professional clerical and teaching position, I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life is diligent, nothing can be gained", only continuous learning can achieve better self. Only by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 latest relevant knowledge, can employe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is document is also edited by my studio professionals, there may be errors in the document, if there are errors, please correct,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