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免习题集答案》word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免疫:是指机体识别、排除抗原性非已物质,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保护性生理反应。

APC:即抗原提呈细胞,是指凡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表达MHC分子,启动免疫应答过程的细胞。

抗体(Ab):是B细胞受Ag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球蛋白,能与相应的Ag发生特异结合而发挥免疫功能,存在于体液中和B细胞表面单克隆抗体(mAb):是针对单一抗原决定簇,由一个B淋巴细胞克隆所产生的抗体

补体:指一组不耐热的具有酶促反应活性的血清糖蛋白

组织相容性:指不同个体间进行组织移植时,供体与受体双方的相容程度

抗原决定簇(表位∕AD):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超敏反应:指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后产生的病理性免疫应答,表现为生理功能紊乱和∕或组织细胞损伤

微生物:指一群体积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支原体:为一类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无细胞壁、呈高度多形性,能通过滤菌器,在人工培养基上能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衣原体:一类体积小,能通过细菌虑过,严格在真核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螺旋体:是一类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病毒体:完整、成熟、有传染性的病毒颗粒

免疫防御:是指机体抵御病原性微生物是侵袭和中和其毒素,防止感染的发生和发展。

病毒:是一类个体极小、只含一种类型核酸,只能在活的易感细胞内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菌落:在培养基表面出现由单个细菌分裂繁殖而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

免疫自稳(免疫稳定):正常情况下机体有些细胞不断地衰老、损伤和死亡,机体也不断地将它们清除,以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平衡与稳定。免疫监视:正常情况下机体免疫系统能把少量突变细胞加以消灭清除,防止癌变的发生,也能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持续性感染。

T细胞抗原受体(TCR):是位于T细胞膜上的抗原结合分子,为T细胞特有的表面标志

B细胞抗原受体(BCR):是B细胞的膜表面免疫球蛋白,为T细胞特有的表面标志

DC:即树突状细胞,是指因形态呈星状或表面呈树枝状而得名,属于专职抗原提呈细胞

免疫球蛋白(Ig):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抗体的调理作用:是指IgG抗体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上的IgGFc受体结合,从而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ADCC:即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指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如NK细胞通过其表面表达的Fc受体识别结合于靶抗原上的抗体Fc段,直接杀伤靶细胞

MAC:即膜攻击复合物,为补体的3条途径最终都形成的C5b6789复合物

调理作用:补体可对免疫应答的各个环节发挥调节作用

细胞因子(CK):是一类由多种细胞产生的具有调节免疫功能、促进造血和促进炎症等功能的肽类物质或小分子蛋白质

旁分泌:自产生细胞分泌出来后,作用于邻近细胞

分泌:由生物体内的腺体或细胞产生并释放某种物质的过程

粘附分子(AM):指介导细胞与细胞或细胞与基质间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膜分子

CD分子:指不同谱系血细胞在分化成熟不同阶段以及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

MHC:即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基因群

HLA基因(HLA复合体):指人的MHC代表基因时

HLA抗原(HLA分子):指人的MHC代表抗原时

抗原:指能与TCR或BCR结合,启动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TD-Ag:即胸腺依赖性抗原,BC产生抗体时要TC辅助,主要产生IgG类抗体,能形成Bm,如蛋白质

异嗜性抗原:是存在于不同物种间的共同抗原(人、动物、植物、微生物)

TI-Ag:即非胸腺依赖性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只产生IgM类抗体,不能形成Bm,如脂多糖、荚膜多糖等

半抗原:只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交叉反应:抗体与共同抗原发生的反应

非特异性免疫(固有免疫、先天性免疫):指生物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卫机能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适应性免疫):是机体受特定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免疫力

初次应答:指机体初次接受某一抗原刺激时产生的免疫应答

再次应答:指机体再次接受同一抗原刺激时产生的免疫应答

MHC限制性:淋巴细胞发育过程中的阴性选择

变应原(过敏原):诱发超敏反应的抗原

新生儿溶血症:主要发生于母胎Rh血型不符时,母胎ABO血型不符也能发生

传染性变态反应:胞内寄生菌、病毒和某些真菌感染可使机体发生Ⅳ型超敏反应,由于这种超敏反应是在感染过程中发生的,故称之。

人工主动免疫:指用人工的方法给机体注入抗原,使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

人工被动免疫:指用人工的方法给机体注入抗体或细胞因子等,使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

疫苗:起预防作用的抗原刺激物的统称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质内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完整的细胞器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低,仅有原始的核结构,无核膜和核仁,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

非细胞型微生物:无细胞结构,只有一种类型核酸(DNA∕RNA),严格活细胞内寄生

正常菌群:寄居于人或动物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益无害的微生物群

病原微生物:能引起人类疾病的微生物

荚膜:某些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合成并分泌的一层疏松透明的粘液状物质

鞭毛:某些细菌菌体表面的细长、弯曲、柔软的蛋白质丝状物

菌毛:为某些细菌表面较鞭毛更纤细、更短而直、数目更多的蛋白质丝状物

芽胞:某些革兰阳性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核质脱水浓缩而形成的折光性强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

专性厌氧菌:此类细菌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统,只能进行无氧发酵

兼性厌氧菌:这类细菌兼有需氧呼吸和发酵两种酶系统,在有氧或无氧的环境中都能生长繁殖

异营菌:以有机物作为营养来源的菌类。

消毒: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防腐:防止和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无菌:物体中没有任何活的微生物存在

消毒剂:用于消毒的化学药品

感染:指病原微生物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

致病菌(病原菌):能使宿主致病的细菌

细菌毒力:指病原菌致病能力的大小。由侵袭力和毒素组成

侵袭力:指病原微生物入侵机体,在体内生长、繁殖、扩散的能力

毒血症:病原菌在局部组织生长繁殖,不侵入血流,但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到达易感组织细胞,引起特殊临床症状

败血症:病原菌入血并在其中大量繁殖,产生毒性产物,引起机体严重损害并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菌血症:病原菌由原发部位一时或间歇性侵入血流,但不在血中繁殖,而是随血流到达适宜部位后再繁殖致病

脓毒血症:化脓性病原菌引起的败血症,并通过血流扩散至机体的其他组织器官引起新的化脓性病灶

类毒素:外毒素经0.3﹪-0.4﹪甲醛液脱毒,成为具有免疫原性而无毒性

烫伤样皮肤综合症: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表皮剥脱性毒素引起的毒素性疾病,多见于

新生儿及免疫功能低下者。病人皮肤呈弥漫红斑,起皱,继而形成水疱,导致表皮脱落

假膜性肠炎:由于滥用抗生素造成菌群失调,使少数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大量繁殖,产生肠毒素,使肠黏膜发生炎症,形成由炎症渗出物、肠粘膜坏死块和细菌组成的一层膜状物。主要表现为顽固性腹泻

肥达氏试验:用已知的伤寒杆菌O、H抗原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杆菌H抗原与不同稀释度的病人血清作定量凝集试验。根据抗体滴度高低和早期与恢复期抗体增长情况以辅助临床诊断伤寒和副伤寒

破伤风抗毒素(TAT):为破伤风痉挛毒素的特异性抗体,可中和破伤风痉挛毒素,用于破伤风的治疗及紧急预防

汹涌发酵:产气荚膜梭菌在牛奶培养基中能分解乳糖产酸,使牛奶中的酪蛋白凝固,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将凝固的酪蛋白冲碎的现象

BCG:是将有毒的牛型结核分支杆菌培养于含甘油、胆汁、马铃薯的培养基中经13年230次传代而获得的减毒疫苗株,用于特异性预防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结核菌素试验:属于迟发型超敏反应,用旧结核菌素(OT)或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作皮肤试验。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者,一般都出现阳性反应,结核病时会出现强阳性反应

水平感染:病毒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或粘膜接触,从某一个体传给另一易感者的感染

垂直感染:某些病毒经胎盘或产道由孕妇传给子代的感染

持续感染:病毒感染后,可在体内持续数月或数年,甚至终身带毒,在一定时期内可有症状,也可无临床症状

慢性感染:有一定临床症状,病程可达数月至数年的慢性进行性感染

潜伏感染:急性感染后病毒潜伏于机体某些细胞内,在诱因存在时可复发

慢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后,经过很长的潜伏期而缓慢发病,一旦发病,多为亚急性、进行性、累及中枢神经系统(CNS),最后导致死亡

干扰素(IFN):指病毒等IFN诱生剂诱导细胞产生的,具有抗病毒、抗肿瘤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

血凝素(HA):指某些呼吸道病毒包膜上的柱状刺突,能与人、鸟、猪、豚鼠等动物红细胞表面的受体相结合引起凝血

神经氨酸酶(NA):又称唾液酸酶,是流感病毒包膜上的蘑菇状刺突,它能催化唾液酸水解,协助成熟流感病毒脱离宿主细胞以感染新的细胞抗原漂移:指流感病毒表面抗原发生变异,出现小的量变,产生新的流感病毒株,导致局部小流行

Dane颗粒:即大球形颗粒,是有感染性的完整的乙型肝炎病毒

内基小体:指狂犬病病毒在人或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细胞内增殖后,在胞浆内形成的嗜酸性包涵体

真菌:是一类真核细胞型微生物,不分根、茎、叶,不含叶绿素

孢子:为真菌的繁殖体。分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其形态、大小、结构、颜色及着色情况等是真菌分类与鉴别的重要依据

菌丝:由孢子长出芽管,逐渐延长形成。菌丝有多种形态,有助于真菌的鉴别

二、问答题:

1、为什么说免疫对机体又有利又有害?

免疫是指机体识别、排除抗原性非已物质,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保护性生理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可导致免疫性病理损伤,引起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如:功能正常情况下,异常情况下,免疫防御;止病原微生物感染;超敏反应或免疫缺陷,免疫自稳清除损伤或衰老细胞;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监视,清除突变或复制错误的细胞;胞癌变或持续感染

32、列表表明人工自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