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三】2015年高考语文真题汇编考点20 江苏加试
2015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不仅需要▲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 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人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⑥③④①②⑤B.②⑤①④⑥③C.②④⑥③①⑤D.⑥④②⑤③①5.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
【语文】【高三】2015年高考语文真题汇编考点20 江苏加试
考点20 江苏加试一、(2015·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0分)予友武林王子丹麓,手订《今世说》一书,盖祖刘氏所作《世说新语》而稍节其条目。
予受而读之,自清兴以名臣硕辅,下逮岩穴之士、章句之儒,凡一言一行之可纪述者靡不旁搜广辑因文析类以成一家言其大要采诸序记杂文之行世者而不敢妄缀一词,其详慎不惮烦如是。
(节选自严允肇《(今世说)序》)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5处)(5分)【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
根据文言虚词使用规律“因、以、其、而”等前面“者”后可断句,结合文意(编书时广泛搜集、合理分类、不删改),即可组织答案。
答案凡一言一行之可纪述者/靡不旁搜广辑/因文析类/以成一家言/其大要采诸序记杂文之行世者/而不敢妄缀一词【评分标准】5处断句,每处1分。
2.《世说新语》的作者是。
(1分)【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平时加强记忆即可。
答案刘义庆【评分标准】答对1分。
答成其他不给分。
3.根据材料,概括《今世说》的特点。
(4分)答【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概括。
关键是细读文本,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切分层次,再逐层概括。
从“盖祖刘氏所作《世说新语》而稍节其条目”可知体例;从“靡不旁搜广辑”可知材料搜集情况;从“因文析类”可知分类情况;从“不敢妄缀一词”可知不加评论。
答案模仿《世说新语》而条目略有减少;搜集广泛;分类合理;对所用文字不妄评述。
【评分标准】四点每点1分。
概括不准确酌情扣分。
附【译文】我朋友武林王子丹麓,亲手修订了一本《今世说》。
这本书模仿刘义庆《世说新语》的体例而条目有所减少。
我得到了这本书并读了它。
这本书记录了清朝以,上自贤良名臣、下至隐士文人,凡是他们值得记载的一言一行,没有一样不经过广泛搜集,按合理的条目记载下,形成一家之言。
此书的大致内容是搜集流行于世的各种序、记、杂文,而且没有敢妄加评论一词一句。
他编写这本书就是这样周密详尽谨小慎微而又不厌其烦。
2015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最新考试试题库(完整版)
1、默写。
(6分)【任选6空作答,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去也。
(《〈论语〉七则》)(2),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万方多难此登临。
(杜甫《登楼》)(4)叹年来踪迹,?(柳永《八声甘州》)(5),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6)书不尽言,。
(《周易?系辞上》)(7)沧浪之水清兮,。
(屈原《渔父》)(8)今夕为何夕,。
(袁凯《客中除夕》)2、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从汉字笔画的统计分布规律来看,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②不少人认为简化汉字的理想目标是把十画以上的字简化到十画或不足十画。
③为了增强区别性,对那些笔画较多的非常用字还是不去简化为好。
④文字的应用首先要保证看和读的方便,要有相当的清晰性和区别性。
⑤但把笔画全部减到十画或不足十画,势必增加大量的形近字,给看和读带来困难。
⑥其次才是笔画简单,写起来省事。
A.②①④⑥⑤③ B.②①⑤③④⑥ C.④⑥②①③⑤ D.④⑥③⑤②①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⑥③④①②⑤ B.②⑤①④⑥③ C.②④⑥③①⑤ D.⑥④②⑤③①A.风电属于绿色清洁能源,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不能墨守成规,应该把握机遇,发挥我们幅原辽阔、风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风电。
B.许多造诣远不能与他媲美的人早已声名雀起,他却仍然不急不躁,保持着艺术家应有的淡泊与执着,相信自己终究会跻身真正的大师行列。
C.为了抑制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快速膨胀,某市实施限牌新政,规定参与摇号竞价的申请人必须持有驾照,这一门槛绊住了7万多人。
2015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读书,不仅需要▲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 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B。
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
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
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人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 . ▲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
⑥③④①②⑤ B。
②⑤①④⑥③ C.②④⑥③①⑤ D.⑥④②⑤③①5.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B.标志中的太阳神鸟图案动感很强,既体现中国文化强大的向心力,也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真题试题及附加题解析版
2015年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不仅需要▲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答案】B(①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
踟蹰: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②积聚:积累。
积淀:动词,积累沉淀;名词,所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
③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和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白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答案】C(A.删除“将”;“推行”缺少宾语,可在“‘基准测验’”后加“的政策”。
B.应将“接受、理解和掌握”改为“理解、接受和掌握”。
D.应在“70周年”后加“纪念日”;表意不明,“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有歧义,可改为“有来自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新高考语文2015年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解析(精编版)(原卷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不仅需要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⑥③④①②⑤B.②⑤①④⑥③C.②④⑥③①⑤D.⑥④②⑤③①5.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
B.标志中的太阳神鸟图案动感很强,既体现中国文化强大的向心B.标志中的太阳神鸟图案动感很强,既体现中国文化强大的向心力,也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江苏2015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不仅需要▲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T会的强烈反对。
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白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l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u.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人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⑥③④①②⑤B.②⑤①④⑥③C.②④⑥③①⑤D.⑥④②⑤③①5.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
江苏2015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不仅需要▲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T会的强烈反对。
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白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l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u.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人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⑥③④①②⑤B.②⑤①④⑥③C.②④⑥③①⑤D.⑥④②⑤③①5.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
2015年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5年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不仅需要▲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答案:1.B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T会的强烈反对。
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白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l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答案: 2.C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答案: 3.B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人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⑥③④①②⑤B.②⑤①④⑥③C.②④⑥③①⑤D.⑥④②⑤③①答案: 4.A5.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
2015高考江苏语文卷(含答案)
201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试题、参考答案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B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不仅需要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 徘徊积聚宵衣旰食B. 徘徊积淀废寝忘食C. 踟蹰积淀宵衣旰食D. 踟蹰积聚废寝忘食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CA. 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 月开始,推行4 到5 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B. 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 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 今年5 月9 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 周年,有近30 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3.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 分)BA. 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摇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 ⑥③④①②⑤B. ②⑤①④⑥③C. ②④⑥③①⑤D. ⑥④②⑤③①5. 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冶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DA. 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
[五年真题]2015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20 江苏加试
考点20 江苏加试一、(2015·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0分)予友武林王子丹麓,手订《今世说》一书,盖祖刘氏所作《世说新语》而稍节其条目。
予受而读之,自清兴以来名臣硕辅,下逮岩穴之士、章句之儒,凡一言一行之可纪述者靡不旁搜广辑因文析类以成一家言其大要采诸序记杂文之行世者而不敢妄缀一词,其详慎不惮烦如是。
(节选自严允肇《(今世说)序》)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5处)(5分)【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
根据文言虚词使用规律“因、以、其、而”等前面“者”后可断句,结合文意(编书时广泛搜集、合理分类、不删改),即可组织答案。
答案:凡一言一行之可纪述者/靡不旁搜广辑/因文析类/以成一家言/其大要采诸序记杂文之行世者/而不敢妄缀一词【评分标准】5处断句,每处1分。
2.《世说新语》的作者是。
(1分)【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平时加强记忆即可。
答案:刘义庆【评分标准】答对1分。
答成其他不给分。
3.根据材料,概括《今世说》的特点。
(4分)答:【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概括。
关键是细读文本,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切分层次,再逐层概括。
从“盖祖刘氏所作《世说新语》而稍节其条目”可知体例来源;从“靡不旁搜广辑”可知材料搜集情况;从“因文析类”可知分类情况;从“不敢妄缀一词”可知不加评论。
答案:模仿《世说新语》而条目略有减少;搜集广泛;分类合理;对所用文字不妄评述。
【评分标准】四点每点1分。
概括不准确酌情扣分。
附【译文】我朋友武林王子丹麓,亲手修订了一本《今世说》。
这本书模仿刘义庆《世说新语》的体例而条目有所减少。
我得到了这本书并读了它。
这本书记录了清朝以来,上自贤良名臣、下至隐士文人,凡是他们值得记载的一言一行,没有一样不经过广泛搜集,按合理的条目记载下来,形成一家之言。
此书的大致内容是搜集流行于世的各种序、记、杂文,而且没有敢妄加评论一词一句。
他编写这本书就是这样周密详尽谨小慎微而又不厌其烦。
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真题试题及附加题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不仅需要▲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T会的强烈反对。
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白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l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u.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人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⑥③④①②⑤B.②⑤①④⑥③C.②④⑥③①⑤D.⑥④②⑤③①5.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
2015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知识大全_图文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4分)A.具有自动化生产、智能识别和系统操控等功能的工业机器人,正成为国内不少装备制造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解决人力成本上涨的利器。
B.如何引导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热爱并且投身于滑雪运动,从而培养这些青少年对滑雪运动的兴趣,是北京冬奥申委正在关注的问题。
C.要深化对南极地区海冰融化现象和南极上空大气运动过程的认识,就必须扩大科学考察区域,加强科研观测精度,改进实验设计方法。
D.各级各类学校应高度重视校园网络平台建设,着力培养一批熟悉网络技术、业务精湛的教师,以便扎实有效地开展网络教育教学工作。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研究伊始,该团队选取了华北、西北地区生产的几十种马铃薯进行分析,从营养成分、、硬度等方面多次试验,确定了适合加工马铃薯面条的两个品种。
随后,又从诸多面粉种类中试验选取了的小麦粉加以调试。
A.鉴别色泽终于适量B.鉴别色彩终于适当C.甄别色泽最终适当D.甄别色彩最终适量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缜(shân)密感喟(kuì)紫蔷薇(wēi)暗香盈(yínɡ)袖B.镶(xiānɡ)嵌驰骋(chěnɡ)栀(zhī)子花逸兴遄(chuán)飞C.热忱(chãn)别(biã)扭康乃馨(xīn)积微成著(zhù)D.菜肴(yáo)酣(hān)畅蒲(pú)公英春风拂(fó)面4、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
(12分)治学(东汉)徐幹①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学也。
②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
民之初载,其矇未知。
譬如宝在于玄室①,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辩矣。
学者,心之白日也。
③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
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以供神明。
④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
2015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不仅需要▲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 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
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人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
⑥③④①②⑤ B.②⑤①④⑥③ C。
②④⑥③①⑤ D。
⑥④②⑤③①5.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
2015年全国各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汇总)(共15份)
2015年全国各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汇总)(共15份)目录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Ⅰ)------ 2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Ⅱ)-------18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苏卷)---------32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北京卷)---------42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安徽卷)---------55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福建卷)---------67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湖北卷)---------80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湖南卷)---------93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浙江卷)---------103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重庆卷)---------114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上海卷)---------124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四川卷)---------136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广东卷)---------146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天津卷)---------158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山东卷)---------170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Ⅰ)本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20 江苏加试
一、(2015·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0分)
予友武林王子丹麓,手订《今世说》一书,盖祖刘氏所作《世说新语》而稍节其条目。
予受而读之,自清兴以名臣硕辅,下逮岩穴之士、章句之儒,凡一言一行之可纪述者靡不旁搜广辑因文析类以成一家言其大要采诸序记杂文之行世者而不敢妄缀一词,其详慎不惮烦如是。
(节选自严允肇《(今世说)序》)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5处)(5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
根据文言虚词使用规律“因、以、其、而”等前面“者”后可断句,结合文意(编书时广泛搜集、合理分类、不删改),即可组织答案。
答案凡一言一行之可纪述者/靡不旁搜广辑/因文析类/以成一家言/其大要采诸序记杂文之行世者/而不敢妄缀一词
【评分标准】5处断句,每处1分。
2.《世说新语》的作者是。
(1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平时加强记忆即可。
答案刘义庆
【评分标准】答对1分。
答成其他不给分。
3.根据材料,概括《今世说》的特点。
(4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概括。
关键是细读文本,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切分层次,再逐层概括。
从“盖祖刘氏所作《世说新语》而稍节其条目”可知体
例;从“靡不旁搜广辑”可知材料搜集情况;从“因文析类”可知分类情况;从“不敢妄缀一词”可知不加评论。
答案模仿《世说新语》而条目略有减少;搜集广泛;分类合理;对所用文字不妄评述。
【评分标准】四点每点1分。
概括不准确酌情扣分。
附【译文】
我朋友武林王子丹麓,亲手修订了一本《今世说》。
这本书模仿刘义庆《世说新语》的体例而条目有所减少。
我得到了这本书并读了它。
这本书记录了清朝以,上自贤良名臣、下至隐士文人,凡是他们值得记载的一言一行,没有一样不经过广泛搜集,按合理的条目记载下,形成一家之言。
此书的大致内容是搜集流行于世的各种序、记、杂文,而且没有敢妄加评论一词一句。
他编写这本书就是这样周密详尽谨小慎微而又不厌其烦。
二、(2015·江苏卷)名著阅读题(15分)
1.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三国演义》中,关羽接受曹操赠送的新战袍后,仍将旧战袍穿在外面,说明关羽生活简朴,对新战袍格外珍惜。
B.鲁迅《白光》中反复出现的“这回又完了!”既是指陈士成又一次的科举考试失败,也是暗示他对人生前景的绝望。
C.《子夜》开头,吴荪甫的一九三○年式雪铁笼汽车与吴老太爷的《太上感应篇》形成强烈比照,标志着资产阶级全面压倒了封建阶级。
D.第一幕开场时,哈姆莱特的父亲被克劳迪斯杀害,造成了哈姆莱特与克劳迪斯之间不断的争斗,全剧人物无一例外被卷入其中。
E.《老人与海》中,老人年轻时曾在黄昏时分看到海滩上的狮子,后又多次梦到
狮子,这里的狮子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青春。
【解析】选AD。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A项,关羽将旧战袍穿在外面是不忘与刘备的结拜之情,因为旧战袍是刘备所赠。
D项,哈姆莱特在第一幕开场时并不知道他父亲是克劳迪斯所害,所以他们的争斗并没有开始。
2.简答题(10分)
(1)在《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鸳鸯说“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相公,拿他取笑儿。
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篾片了。
”鸳鸯她们要取笑的“女篾片”指谁?请结合本回情节,归纳她的性格特征。
(5分)
答
【解析】首先要明确“篾片”的意思,“篾片”也叫“清客”,指旧时在富贵场中帮闲凑趣的知识分子,男的称“篾片相公”,女的称“女篾片”。
其次要善于联想,《红楼梦》中身份相合且善于凑趣的女的只有刘姥姥,且“史太君两宴大观园”中,确实拿刘姥姥取笑了,刘姥姥也善于迎合,故意引大伙大笑。
答案刘姥姥。
朴实善良,善解人意;老于世故,精明狡黠;幽默风趣,性格诙谐;顺从讨好,偶有反抗。
【评分标准】答对人物姓名得1分;性格特征共4点,每点1分。
(2)《边城》中,端午赛龙舟,二老失足落水,上岸后迎面碰上翠翠。
翠翠没有说话,到处找黄狗。
黄狗泅水而,翠翠说“得了,你又不翻船,谁要你落水呢?”翠翠对黄狗说话这一情节,体现了她什么样的心理活动?(5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边城》人物形象的理解。
要求从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性格特点等方面进行概括。
解答时,要结合前文相关内容展开分析。
此情节前,当地的团总想以新碾坊为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而翠翠暗地里喜欢傩送,听说了这件事后,心里忧愁、嗔怪,但不便明说,便借骂狗开脱。
而傩送跟翠翠热情地说话,表明傩送喜欢翠翠,因此翠翠心中欢喜。
答案因为听到碾坊一事,心中有些忧愁、嗔怪;因为二老明明对自己有意,又隐隐地有些欢喜。
【评分标准】分两点作答;答全一点给3分,两点给5分。
三、(2015·江苏卷)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古文的写作讲气,词句的短长与声调的高下,说话时的婉转或激昂,都是由气势决定的。
这个气势里就含有作者的感情在内。
作者由气势决定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读者则从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中去求气,得到了气,就能体会到作者写作时的感情,这就是因声求气。
就作者说,他在写作时,不是考虑什么什么手法,而是考虑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表达正确,怎样把感情表达出。
手法是从声情的变化中自然形成的。
不是学会了种种手法,才让自己的情意去凑合各种手法。
一凑合就成了做作,就写不好文章了。
要达到前人写作的很高境界,就要学通他们下笔的精妙处;要懂得他们写作是本于准确地表达情意的自然流露,而不是有意做作。
这样,到自己写作时,才能本着自己的情意,透过气势表达声情,在表达不同的声情中自然形成各种不同的艺术手法。
因声求气不光是会读出文章的声情,还要求能长久熟读。
这样读,当然是读经过时间考验的名篇;这样读,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最简便方法。
由于熟读,接触书里的词汇时,不是孤立的,而是连同整个句子一起记熟的。
这样,当对这个词完
全懂得时,就对这个词在不同句子里的意义变化,以及在不同句子里的不同用法都懂了。
自己在写作时,可使之用得合乎法则。
因声求气,就是透过熟读学习写作的一种方法。
(节选自周振甫《文章例话》,有删改) 1.“声”“气”分别指什么?“因声求气”的内涵是什么?(5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
从文中找出这几个词语的位置(在选文的第一段);再标出前后相关的句子,如“词句的短长与声调的高下”“气势里就含有作者的感情在内”等;接着进行揣摩、归纳、整合;最后规范组织答案。
答案(1)“声”指声调的高下,“气”指语气或气势。
(2)读者从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中去求气;得到了气,就能体会到作者写作时的感情,这就是因声求气。
【评分标准】第一问2分,每点1分。
第二问3分,两小点,每点1分;语句通顺1分。
要点不全,酌情扣分。
2.为什么说“一凑合就成了做作”?(4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本信息。
从文中找出句子位置(在选文第二段);标出前后相关语句,如“学会了种种手法,才让自己的情意去凑合各种手法”“写作是本于准确地表达情意的自然流露”“在表达不同的声情中自然形成各种不同的艺术手法”等;结合题干要求,整合相关语句;最后按要求答题。
答案“一凑合就成了做作”,是指一旦用自己的情意拼凑、迎合各种艺术手法,文章写作就显得不自然了;手法是从声情的变化中自然形成的,如果为了表现各
种手法而拼凑自己的情意,那就成了虚情假意,就写不好文章了。
【评分标准】两个要点,一点2分。
如概括不全或不准,酌情扣分。
3.结合全文,简析如何通过读书学习写作。
(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
“结合全文”,问题指向明确,答题时,就要反复阅读,通过阅读文本,就会发现,文中说这个问题用的是“要……就要……”的句式;还有句式熟读时谈到的词语;等等。
在此基础上概括、提炼,就能形成答案。
答案通过读书学通前人下笔的精妙处;通过因声求气学习如何准确地表达情意和自然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法;通过熟读名篇积累词句等的用法。
【评分标准】三个要点,一点2分。
如概括遗漏或表达不畅,根据具体情况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