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骨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922013年第28卷第4期南昌教育学院学报高职教育注 释:①柴福洪:《论职业、专业与高职专业设置》,载《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第22期,第22-25页。
收稿日期:2013-03-01作者简介:范雯芩(1970-),女,江西南昌人,副教授,从事教育管理向的研究。
一、专业建设的意义1.专业建设是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是实现人才培养规划和目标并具体实施的重要载体。
“专业乃人才培养方案计划及组织管理形式,使知识形态、活动形态和组织形态的统一体。
”①高职院校应紧跟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确定专业方向规格,开发配套课程,开辟校企培养途径,不断创新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适应不同社会阶段经济社会建设需要。
当前,高职教育正值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第三产业方兴未艾的发展时代,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
这就必须加强专业建设,将专业技能核心要素与工作岗位要求紧密对应,专业教学与工作流程、环境设计趋同,通过专业的学习帮助学生构建完成专业知识和能力,大力培养具有与工作岗位相匹配的知识、技能和职业文化素养的实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事业的机遇和前景,专业结构调整决定着院校生存的空间性与发展的持续性。
高度重视和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推进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关键,能不断开拓学院发展的新思维、新局面。
2.专业建设是实现就业目标的重要保障高职教育的职能是为经济社会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这一性质决定了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是学院紧密联系社会各行业、各岗位的重要纽带。
高职院校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专业建设的基本要求、基本依据、基本定位、基本途径,才能保证与社会发展同步。
“出口决定进口”,高职院校只有把基于就业导向的专业建设作为院校内涵发展的取向,才能保证学院所设置的专业类别、专业结构与社会行业、岗位相适应,学生毕业后能顺利就业。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二 是 在 专 业调 整方 面 。 些 院校 跟 不 上 经 济 发 展 、 有 产 业 升 级 和 结 构 调 整 的 步 伐 .特 别 是 一 些 专 业 在 一 些 院 校 十 几 年 不 变 , 专 业 内 涵 建 设 、 程 体 系 和 教 在 课 学 内 容 等 方 面 . 有 随 着 产 业 升 级 和 结 构 调 整 而 注 入 没 新 理念 、 技 术 、 工艺 等 。 新 新 三 是 在 专 业 定 位 方 面 。一 些 院 校 专 业 定 位 不 准 ,
后 启 动 了 中 央 财 政 支 持 的 职 业 院 校 实 训 基 地 建 设 项 目、 家示 范 ( 干 ) 校 建 设 项 目 、 家 及 省级 “ 国 骨 院 国 试 点 专 业 建 设 ” “ 牌 专 业 建 设 ” 有 关 专 业 的建 设 项 、名 等
教 学 条 件 , 专 业 发 展 缺 乏 整 体 规 划 , 业 设 置 的 随 对 专
专 业 建 设 的 目标 还 不 够 明 确 , 专 业 建 设 的 内 容 不 全 面 、 点不 突 出 , 少行 业企 业 的指导 和参 与 。 重 缺
四 是 在 专 业 服 务 产 业 、 业 企 业 的 能 力 方 面 。服 行 务 能 力 还不 够 强 , 要 体 现 在 产学 研 、 工 培 训 、 主 职 技 能 鉴 定 等 方 面 . 别 是 在 应 用 技 术 推 广 、 业 生 产 一 特 企 线 技 术 问题 的 解 决 等 方 面 还 比较 薄 弱 。 五 是 各 院 校 在 专 业 的 投 入 方 面 。对 专 业 的 持 续
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摘要]以工学结合为模式、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要求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相统一,专业技能与岗位需求相融合,学生毕业与就业零过渡。
文章根据高职院校建筑类人才培养方案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将理论教学、专业技能培养与素质教育统一起来,并提出了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思路。
[关键词]高职教育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为此我们必须突破传统的教育思维模式,拓展多渠道、多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建筑类专业为例,高职院校要结合其人才培养特点,紧密依托行业,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培养建筑类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依托行业企业优势,明确学院发展思路目前,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已达四千万人左右。
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两类人员仅占总数的9%,远低于各行业18%的平均水平。
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中,中专以上学历者占58%,大学以上学历者占11%,占从业人员总数90%以上的生产一线操作人员绝大多数未经过任何培训。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建筑事业市场化的加速,社会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的技术人才需求日益增加,建筑装饰、房地产和物业管理业等新兴行业的发展也急需建筑技术与管理人才。
根据教育部、建设部组织进行的行业资源调查报告,建筑技术人才短缺突出表现在建筑施工、建筑装饰、建筑设备和建筑智能化这四个专业领域。
我们应紧紧抓住职业教育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特征,依托行业企业优势,搭建好校企合作的平台。
如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与广东省建筑集团有限公司长期以来保持着密切合作,相互建立了一种稳定的教学、科研、培训关系,共享着其下属的几十个公司、设计院、科研院等资源。
在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安排、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的聘用等方面都具有优越条件。
关于高职院校建筑设计专业群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120HA 06/2023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Architectural design, Specialty group随着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以往高等职业教育以专业为单位的培养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及行业快速转型发展的需求;学科专业之间不断相互渗透,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将更具就业竞争力。
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精神,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是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成为当下职业院校办学的热点问题。
建筑设计行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建筑业的前端服务业。
工业化、信息化技术推进建筑业快速转型升级从而带来人才需求的变化,导致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脱节。
随着中国城镇化从速度向深度转变,智慧城市、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BIM技术、智能家居、参数化设计、适老化设计等新兴理念不断出现,人才培养亟需建立与行业发展的快速适应机制,提升人才的综合竞争力及市场适应能力,拓宽就业通道。
专业群育人新模式无疑带来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和实操可能性。
1 建筑设计专业群建设的基础1.1 建筑设计专业群组群逻辑之初,开设有建筑设计、建筑室内设计计等专业,科基础相通,具有共同的专业基础课程与技术能力要求,在行业指向性上具有统一性,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和相似的实训内容,是建筑设计行业产业链上的关联专业,也是建筑与规划设计公司的几种主要业务类型。
由此,建筑设计专业群的组群逻辑清晰。
1.2 建筑设计专业群建设起点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系与中国建筑学会、上海市建筑学会等行业协会深度合作,与上海华建集团、全筑集团、上海市园林工程公司等领军企业紧密协作,逐渐形成由行业协会指导、专家大师领衔、领军企业融2 建筑设计专业群建设的意义2.1 对接产业——服务区域发展,提升人才规格当前我国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之下,高职教育应主动对接国家发展宏观战略与政策,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匹配现代产业体系。
高职院校司法会计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海南政法职业学院为例
社会 中介咨询机构一般为非政府机构 , 市场化运 作 , 盈 利 为 主 , 顾 一 定 的公 益 性 、 务 性 和社 会 以 兼 事
性 , 们 可 以提 供 更 加专 业 或 细 化 的 服务 , 政 府 职 它 是 能 的 重要 补 充 。政 府 应 当 大力 发 展 社会 中 介 咨 询 机 构 , 会 计 师 事务 所 、 师事 务 所 、 产评 估 机 构 、 如 律 资 财
3. . 1提高 专任 教师 的综 合素质 。 2
为了建立一支素质过硬 、 结构合理的专任教师队 伍, 我们要求 团队成员全部具备 “ 双师 ” 素质 , 并重点 培养 3名 院级骨 干教 师 。 期 选派专 任教 师到 检察 院 定 技侦部 门或公安机关经侦部门挂职锻炼 , 提高专任教 师 的实践 工作 能力 。鼓励本 专业 法律 教师 学习会 计相 关 知 识 和技 能 , 引导会 计 教师 尽 快提 高运 用 法律 知识 的能力 。 排专 任教 师 到 国内外先进 院校 参加 学术交 安
2 专 业 建 设 构 想
为规 范经 济活 动 和适 应法 律 服 务市 场 的需 要 , 以
构建司法会计鉴定技术服务平台为载体 , 以推进专业 建设与改革为契机 ,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司法会计专业 不断创新 “ 校企合作 , 工学结合 ” 模式 , 按照政法部门 基层单位对 司法会计 岗位的技 能需求 , 加快推进专业 内涵建 设 , 过提 高人 才 培养 质 量 、 通 搞好 课 程 建设 、 构 建实践教学体 系 、 提高技术服务水平等路径 , 司法 将 会计 专业 建 设成 为 区域领 先 、 行业 先进 的特 色专 业 。
的互 补
1 专业建设现状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实践探索摘要专业群建设是学校提升内涵、获得外部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可将学校松散孤立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源效用最大化。
专业群内各个专业可借助集群发展优势,形成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
专业群主要分双核心型、单核心引领型、单核心辐射型、专业协同发展型四类,一些高职院校已经开展了针对不同类型专业群的建设实践。
但专业群建设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学校实际情况与专业发展状况。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教学资源一、概念界定随着社会的发展,专业分工越来越细,每个工种的从业人员所能完成的工作范围越来越狭窄,工作内容越来越具体,因此协作变得更为重要。
这种协作,不是简单的工种之间的组合,而是专业与专业的对接和整合。
如何进行整合,不仅企业要不断进行探索,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机构也要努力尝试,不断探索,做好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专业在教学领域,专业是指高职院校根据工作岗位的素质、技术等方面的要求而划分的学业门类,也指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的需要设立的学业类别。
中国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和学校性质设置各种专业。
各专业都有独立的教学计划,以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二)专业群专业群的概念源于经济学领域中的产业集群理论。
产业集群的形成是基于资源集聚的比较优势而带来的集聚效应、效率效应、规模效应和扩散效应,从而提高绝对竞争力,其目的是追求成本最经济、效益最大化。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职业教育要为人的发展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是由其本质属性决定的。
职业院校作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机构,其专业建设与地方产业集群的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随着职业院校的发展模式由“规模式”走向“内涵式”,“集群”的概念也逐步由经济领域走进了教育领域[1]。
关于专业群的认识,目前存在不同观点,有的认为专业群是具有相似性和相近关系的专业按照一定逻辑关系的组合;有的认为是围绕核心专业,将相近或相似关系的专业进行整合。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样化 的社 会服务模 式 ,增强 了社 会责任感 ,提升 了学 5. 配套的运行 与奖励机制 。科学 合理 的奖励 机 生 的专 业 技能 ,使 学生 在社 会 服务 中提 高 了 自身 的 制对社 会 服务 有效 开 展及 合理 运 行具 有一 定 的促 进 职 业修 养 。 作用 ,为保 障社会服务 工作 的有效运转 ,大职院据社 会服 务 的实 际情 况 , 出台 了社会 服务 管 理与 实施 细 二 、特 色 化 的 社会 服 务 管 理体 系保 驾护 航 则和 社会 服务 管理 办 法 ,对 教师 有必 要 参 与社 会服 1 纵横 交错 、责任 明确 的层 级管理 结构 。高职社 务 工 作进 行 了 明确 规 定 ,并 对在 社 会服 务工 作 中做 . 会服务 的范围广泛 ,形 式多样 ,涉及的部 门较多 ,并 出重大贡献的系 、专业和个人给予一定 的奖励 ,充分 具有极 强的针对性和应用性 。大职院从实 际出发 ,建 调 动 了全 院师生 全员参 与社 会服 务工 作的积 极性 。 立 了社 会 服务层 级 管理 结 构 。成立 了院 长直接 领 导 总 之 ,大 连职 业 技术 学 院在履 行 服务 社 会职 能 下 的社 会 服务 工作 小组 从宏 观 上统 筹 规划 社会 服务 的过 程 中 ,在推 进高 职 优质 公共 教学 和 管理 资 源 的 工作 ,下设 社会服务工作办 公室 ,设专人分管社会 服 社会共享的实践 中 ,形成了开放性 、多功能性的社会 务 的组 织、落实和协调工作 。根据大职 院各职能部 门 服务 平 台 ,凝练 出具 有 高职 特点 和学 院特 色的社 会 的职 能范 围和 社会 服务 的 内容 分类 ,将社 会 服务 板 服务模式 ,实 现了高职教育与政府 、行业 、企业 、互 在 块进行 条块分割 ,将 工作 中心下移到部和系 ,如团委 动双赢 的 良好态 势 ,使学 院 “ 发展 中彰显特色 ,在 。随着 实践 的开 展和研 究 的不断 深 统 领全 院学生 社 区服务 项 目工作 、教 务处 统领 全 院 服务 中凸显 实力 ” 职 业 技能 鉴定 工作 和对 口支 援工作 等 ,形成 了纵 横 入 ,其服务 的范 围将 不断拓宽 ,服务 的形式也将更为 多样 ,服务 的机 制将 更为 完善 。 交 错 、责任 明确 的层级 管理 结构体 系 。 2. 目化 的运 作 与管理 方式 。对 社 会服务项 目 项 实行项 目管理方式 ,形成包 括 申报 、审批 、立项 、实 施 、成 果验收等环节 的工作运 行机 制 ,保证项 目的适 用性 、科学性和服务性 。如学生社区服务项 目、科技 研 发项 目。组织各系 申报 ,大职院社会服务小组组 织 专家 委员 会进 行评 审 ,经评 审通 过 的项 目方 予 以实 施 ,并以配 套的 资金支 持 。
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是指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推动我国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
骨干专业建设作为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探索与实践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建设,以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进步。
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的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要加强对骨干专业的引导和培养。
骨干专业是指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的高素质人才,他们在相关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要注重骨干专业的引导和培养,通过有效的教育和培训,提高骨干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还需要加大对骨干专业的宣传和推广,提高骨干专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骨干专业的研究和实践。
要加强骨干专业的科研和创新能力培养。
科研和创新是骨干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骨干专业人才不可或缺的能力。
要加强对骨干专业的科研和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创新教育和创新实践,培育骨干专业人才的科研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科研和创新水平。
要积极鼓励并支持骨干专业人才的科研和创新活动,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科研和创新环境,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要注重骨干专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现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国际交流与合作成为骨干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
通过与国外的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可以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和研究经验,提高骨干专业的教育和培养水平,开拓骨干专业人才的国际视野,提高他们的国际竞争力。
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组织和管理,为骨干专业人才提供便利和支持,促进国内外骨干专业人才的互动和合作。
要加强对骨干专业的政策和制度支持。
骨干专业建设需要有相应的政策和制度支持,包括人才选拔、激励和评价机制等方面。
要加强对骨干专业的政策和制度研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骨干专业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还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激励和评价机制,为骨干专业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保障,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摘要】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是高等教育领域的关键环节,对于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背景,包括当前形势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其次分析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所面临的挑战,如教育资源不足、专业设置滞后等问题。
然后探讨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改革方向,提出了更新专业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等措施。
随后介绍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实践探索,以及对其成效进行评价。
总结了文章内容,展望了未来发展,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探索、实践、现状、挑战、改革方向、成效评价、总结、展望、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平台,其专业建设至关重要。
背景介绍中,首先需要了解高职院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高职院校在我国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起初是为了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而设立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需求,高职院校的角色和作用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现如今,高职院校不仅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还致力于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创新。
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革。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高职院校需要不断更新专业设置,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探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现状和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实践探索,对于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是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对于提高我国职业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经济社会转型的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更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通过深入研究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意义及其影响,可以更好地指导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实践,推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改革和发展,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高职院校印刷技术特色专业建设与实践
高职院校印刷技术特色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摘要] 本文通过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印刷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对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目标与思路、内容与方向等方面做些探讨,以其揭示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一般规律。
[关键词] 高职特色专业建设特色专业是高校在一定办学思想指导下和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独具特色、富有个性风貌的专业,是指教育教学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较高,办学思想、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和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实施了国家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是“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此背景下,高校如何科学地进行特色专业建设便成为众多研究者关注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从目前情况来看,许多研究均将高校作为一个大类来探讨特色专业建设问题,或者说研究的就是普通高等教育的特色专业建设问题。
但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毕竟是两种不同的办学类型,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有其自身规律。
本文试图通过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印刷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对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目标与思路、内容与方向等方面做些探讨。
一、印刷技术专业的行业背景及办学现状1、印刷技术专业人才需求与培养现状从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来看,我国印刷行业正面临最大的机遇。
据了解,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印刷业产值占到gdp的3%-4%,而我国的印刷业产值大约只占到gdp的2%;在人均用纸方面,美国等发达国家大约是30kg,我国则大约是5kg。
因此国内印刷行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印刷行业人才资源呈现出非常紧缺的态势,适应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尤为缺乏。
与技术的发展相比,相对滞后的人才培养以及人才紧缺的现状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和制约因素。
2、我院印刷技术专业建设历程与优势我院是江西唯一的一所开办该专业的院校,全国同类院校也不过十余所。
印刷技术专业是我院建校时的初始专业,经过25年的发展与积淀,已为全国印刷、包装行业培养了近5000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在省内外30多家印刷、包装企业建立了实训基地,和全国150余家大、中型印刷包装企业建立了良好的用工关系。
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也在不断面临挑战和改革。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各大学纷纷进行骨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本文将重点探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建设的相关内容,探讨其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变革和社会的需求,推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而制定的重要计划。
而骨干专业建设则是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学校整体教学水平提升。
骨干专业建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适应社会需求。
骨干专业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跟社会发展趋势,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有利于满足社会的高端专业需求。
2.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建设创新发展骨干专业,推动学校整体教学水平提升,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优化学科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
3.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
骨干专业建设对学科交叉与融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交叉型、创新型专业人才。
1.优化学科设置,完善学科体系。
学校对现有学科进行梳理,精简重复学科,强化重点学科,建设特色鲜明的骨干专业,形成优势学科群和特色优势学科。
2.优化课程设置,完善教学内容。
学校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科特点,调整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开设前沿学科和领域交叉的课程,创新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3.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注重骨干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教师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引进高层次人才,重视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培养。
4.优化实验室设施和教学资源。
学校重视实验室建设和教学资源配置,提高实验室设施的现代化水平,更新实验设备,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为骨干专业教学提供有力支撑。
5.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注重骨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采用导师制、项目制等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骨干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以重庆公共运输职业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9年第21期(总第640期)摘 要:面对骨干专业建设的机遇与挑战,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市级专业标准建设方面应势而动,精准定位。
该专业在校企合作建设方面,深化已有校企合作,拓展新的优质企业,紧跟国家政策谋篇布局;在资源库建设方面,强化信息化教学组织,着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完善专业教学资源库;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改善“体验式”实践教学条件,打造“互联网+交通运营”实训基地;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充实师资队伍,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提升自我价值;有效完成了骨干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骨干专业建设;教学;提升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骨干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以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为例赵安岭 余松凌 郭 倩(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 重庆江津 402247)引言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是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2011年建校之初七大专业之一。
该专业设立以来,借助学院为重庆城市交通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办学企业的办学优势,与兄弟单位重庆公交集团建立了深度校企合作,在开展“订单培养、定向就业”的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16年9月,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成功立项为重庆市高职院校专业能力建设(骨干专业)项目,为专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但是,随着城市公共交通中轨道交通异军突起,传统公交发展空间受到挤压,在此背景下,重庆公交集团对于只专注于驾驶技能培养的驾驶员需求量骤减。
与此同时,在与轨道交通就业的学生横向对比之后,学生在选择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就读的意愿方面也出现了退化,专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骨干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在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前,立项三年以来,专业建设团队以国家、重庆市教委相关精神为指引,根据骨干专业建设任务要求有序推进,并在市级专业标准建设、校企合作建设、资源库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积极开展探索与实践。
(一)应势而动,精准定位,重构市级专业标准建设结合交通行业发展、企业用人需求、学生求学意愿,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对重庆市道路运输管理局、重庆公交集团、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行业主管部门、用人单位及同类院校同类基金项目:1.重庆市高职院校专业能力建设(骨干专业)项目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建设(项目编号:渝教高发〔2016〕46号);2.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课程建设与改革—以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例(项目编号:173323)3.重庆智慧交通研究与协同创新中心项目资助。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的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的实践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于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重要机构,其特色专业群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的实践,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特色专业群建设的背景与意义在当今社会,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各行各业对于专业技能人才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特色专业群的建设正是为了满足这种需求而提出的。
特色专业群的建设不仅可以优化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还可以增强高职院校的竞争力。
通过建设特色专业群,可以更好地对接市场需求,满足企业对于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同时也能够提升高职院校的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
二、特色专业群建设的实践探索1、优化专业设置建设特色专业群,首先要对专业设置进行优化。
高职院校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特点,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和优势,合理设置和调整专业。
对于有优势、有特色的专业,要重点建设,打造成为特色专业。
同时,还要注重专业的交叉融合,形成具有特色的专业群。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特色专业群建设的关键因素。
高职院校要注重培养和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优秀的教师加盟,同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3、深化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是特色专业群建设的重要途径。
高职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评价体系等,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和企业需求。
4、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特色专业群建设的重要环节。
高职院校要注重加强实践教学,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建设校内外实践基地、开展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同时还要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为行业和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支持。
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交通管理重点建设专业的实践与探索——以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联 合公 安交 通管 理部 门做 强专 业 , 共订人 才标准 、 共订
培 养方 案 、 建教 学 课 程 、 建 实 习基 地 、 建 师资 队 共 共 共 伍 、 享 教学资 源 、 管 教 学 质 量 的 长效 机 制 , 共 共 初步 确 立 了校 队合作 、 战训 交 融 、 用 衔 接 , 育 以交 通 管理 一 线 道 路执 勤执法 人才 需求 为 导 向的“ 单式 ” 订 人才培养 模 式 。 目前交 通 管理 专 业 已为 公安 交 通 管 理 系统 培 养 、
中 图 分 类 号 : 6 2 1 D 1 .5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8 7 0 2 0 )6—0 0 一(6 1 0 —5 5 (0 9 0 05 0 )
近年来 , 国高 等职业 教 育事业 在 党 中央 、 我 国务院 的高度 重视下 , 理论研 究 与实 践探索 取 得 了长足发 展 。 20 0 6年 , 教育部 、 政 部 出 台 了 旨在 提 高 高 等 职业 教 财
平、 办学效益 和辐射 能力方 面得 到有 了较 大提 高 , 而且 在人才 培养模式 的创新 、 兼结 合 的教 学团 队建设 、 专 专
业 课程 建设及 教学 训练 方 法 的 改 革 等方 面 受 益 匪 浅 , 为专业 的可持续发 展奠 定 了坚实 基础 。
一
( J 通 实战 、 战会教 、 兼结 合的专 业团 队初 二 精 能 专
作者简 介 : 建 国, , 海公安 高等 专科 学校 岗位 业务教 研部 交通教 研 室主任 。 俞 男 上
年 以上 的交警 岗位 工作 经历 。此外 , 本专业 还有 1 5名 来 自公安 交通管 理一 线 的兼 职教 官 。近 年 来 , 专业 团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5 参 照行 标 融入 职 标 , 新 构 建课 程 体 系。学 . 重
院各专业积极 与行业 、 企业 合作 , 将行业标 准和职 业资 格标 准有 机地 融入 到专业 中, 构建 了突 出学生 职业 道 德 、 合职 综 业能力 、 创业与就业能力 培养 的课 程体 系。如 , 接技 术及 焊 自动化专业 与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 中心 、 哈尔滨锅炉厂有 限 责任公 司等企业合作 , 融入 国际焊接技师标准 ( ) 焊接 I 及 WS 行业 技术标 准 , 以焊接工作 过程 为导 向, 重新构建 培养 学生 的职业道德 、 焊接职业技能及海外就业能力的课程体系。
【 关键词 】 骨干 高职院校 ; 企合作 ; 校 内涵发展 ; ; 创新 实践
【 中图分类号】 785 G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01 89 (01 1 一 04 0 10 — 742 1)l 01 — 2
架, 政行企校联动 , 创新 办学体制 机制 。一 是推动 市政府 成 立职业教育管委会 , 统筹全市职教资 源 , 出台优惠政策 ; 二是 与开发 区合作共建产学 研合作 园 区, 引企入 园 , 建共 享型 共 综合性实 习实训基地 ; 三是 组建哈市 职业教育 集 团, 创新 理 事会体制 , 用资产 、 资金 、 力资源 、 人 管理和环境 5个链条 , 构 筑校企合作利益共 同体 ; 四是与人 园企 业成立 经济 实体 , 满 足生产 、 教学 、 习、 发 、 实 研 服务 的需要 。初步 构建 了 “ 单 订 培养 ” “ 份制 合作 ” “ 作研 发 ” “ 社会 公 益 合作 ” 、股 、合 、准 、 “ 共建二级学院” 等多样化校企合作模式和长效机制。
6 建立专 兼 结 合机 制 , 造 德 艺双 馨 团队 。学 . 打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诊断与改进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诊断与改进的探索与实践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而专业建设的诊断与改进是优化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对于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诊断与改进的方法和实践。
专业建设的诊断应包括对专业设置的审查和对课程体系的分析。
通过审查专业设置,可以了解当前专业结构是否科学合理、符合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分析课程体系,可以查看课程设置是否符合专业要求、是否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
针对专业结构不合理或课程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可以进行相应的改进和调整。
专业建设的改进应注重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应紧密结合社会需求,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就业形势,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增加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专业。
应关注行业发展的前沿动态,针对新技术、新理念和新方向培养人才,提高专业的竞争力和适应性。
专业建设的改进应关注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可以采用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借助信息化技术,开发和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提供线上线下的教学资源,实现个性化教学和自主学习。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诊断与改进需要建立健全的质量保障体系。
可以建立专门的专业建设评估机制,定期对专业建设进行评估和审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应积极借鉴国内外优秀高职院校的经验和做法,加强与其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互相借鉴、互相促进,共同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诊断与改进是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审查专业设置、分析课程体系、与社会需求对接、教学方法创新和建立质量保障体系等措施,可以不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与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实现专业建设的科学发展和长远发展。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诊断与改进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诊断与改进的探索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是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和推动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面临着多元化需求和日益激烈的竞争,如何有效地进行诊断与改进,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和水平,成为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和挑战、诊断方法探索、改进策略实践以及案例分析。
通过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进行深入剖析和思考,探索如何有效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促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为推动高职院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1.2 研究意义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诊断与改进是当前高职教育领域急需探讨的重要议题。
通过深入研究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工作,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专业建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通过诊断分析和改进实践,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就业率和社会认可度。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需与时俱进,紧跟产业发展的脚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通过探索前沿的诊断方法和改进策略,可以有效提高专业建设的针对性和前瞻性。
2. 正文2.1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现状分析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专业设置上,一些高职院校存在专业重叠、专业单一等现象,导致学生选择专业时缺乏多样性和发展空间。
部分高职院校的专业与社会需求脱节,就业率低、就业质量差,这也是当前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亟待改进的方面之一。
一些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设施不足、师资力量不够强大,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专业素养存在一定的制约。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实践与探索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实践与探索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高职院校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是学校办学的核心,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的重要保障。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需求的不断变换,高职院校也需要不断拓展专业领域,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壮大。
本文将从实践与探索的角度,探讨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
一、实践:多元化的专业建设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实践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实践可以发现问题、探索解决方案和优化管理。
事实上,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都是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建立起来的。
在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中,多元化是必不可少的,即要设置经典专业,也要适时增设前沿专业。
经典专业指的是传统的、历史比较悠久的专业,这些专业适用范围广,就业前景稳定,具有一定的传承性。
前沿专业则是指最新的、最有前景的专业,涉及面广泛,开展综合性实践的机会也比其他专业更多。
同时,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发展,高职院校需要不断了解市场需求,开设前瞻性、实用性强的专业,为未来的发展培养专业人才。
实践中,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坚持“目录管理+自主设置”的办学方式,即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教育规划目录和相关政策,开设专业。
同时,高职院校也注重自主设置专业,比如在传统专业基础上结合市场需求选择设置新专业。
而且,高职院校也会根据当前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趋势来考虑专业的设置,适应市场的需求。
其次,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实践需要高质量的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包括师资力量、基础教学设施、实验室、图书馆等。
建设优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专业质量的核心对策,学校可以从引进、培养和发掘三方面进行改善。
此外,实验室、图书馆等其他资源也是推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关键因素,它们不仅对培养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对专业建设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探索:开展特色专业建设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也需要探索创新,不断寻找发展与突破之路。
探索性的专业建设可以带来更丰富的专业设置和更独特的教育模式。
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随着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推进,高校也在开展各项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其中骨干专业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骨干专业不仅是高校的重要品牌,更是国家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基础。
本文就骨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一些思考和总结。
骨干专业的概念和必要性骨干专业,又称为样板专业,是指在该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学科专业。
骨干专业的建设是高校品牌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其意义在于推进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升和培养优秀人才,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骨干专业建设应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进行规划,将学科建设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起来,推进学科知识体系的完善和科研创新的发展。
骨干专业建设的成功需要高校内外多方面的支持和合作,包括政府、企业、社会和学生等。
一、日本 "骨干课程" 的模式日本教育界有一个"骨干课程"的模式,即在学科专业设置初期,由学校挑选一名优秀的教师作为骨干教师,主要负责该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骨干教师还负责带领其他教师一起开展研究和培训,不断推进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的改进。
这种模式强调了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能够集中力量做好学科、课程的建设和改进。
同时,也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进一步提高课程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二、国内高校的实践在国内高校,骨干专业的建设也备受关注。
一些具有优势的高校多年来在一些重要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例如,清华大学的信息科学与技术、浙江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南开大学的化学等均是国内领先的骨干专业。
这些骨干专业所在的高校不仅要在学科发展方面积极探索和创新,还要加强与行业、企业和社会的合作,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学科的质量和影响力。
总结随着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高校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的开展,骨干专业的建设作为高校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正在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骨干专业的探索和实践需要高校、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合作,加强学科建设、师生培养、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努力,不断提高骨干专业的质量和影响力,为国家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高职院校骨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赵忠见
来源:《教育与职业(下)》2020年第02期
[摘要]高职院校推进骨干专业建设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必然选择,是促进高等教育体系发展的需要,是支持区域经济建设的现实诉求。
文章从政校行企协同的角度,提出高职院校骨干专业建设路径:高职院校要精准定位,全面与区域行业企业对接,科学遴选骨干专业;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科学制定骨干专业建设及发展战略;各级政府要完善骨干专业建设推进机制,建立资金投入保障体系;各级政府要优化服务供给机制,高效推进高职院校骨干专业建设;地方政府要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提高行业企业及科研院校的参与力度。
[关键词]骨干专业;高职院校;协同育人
[作者简介]赵忠见(1975- ),男,满族,辽宁锦州人,郑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
(河南 ;郑州 ;45005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三螺旋理论下‘政校行企合作’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2017SJGLX675)
[中图分类号]G717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4-3985(2020)04-0053-04
改革开放以来,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区域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高职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
新形势下,高职教育的内涵发展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为进一步提升新时代高职教育现代化水平,2019年初,国务院下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提出“到2022年……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与150个骨干专业(群)”。
截止到2019年2月,32个省份发文共立项建设骨干专业(群)4208个。
各地高职院校基于文件提出的标准和要求,积
极开展骨干专业建设。
然而,由于每个高职院校对骨干专业建设的理解不同,以及地方政府的推进机制、服务供给机制也不尽完善,致使部分高职院校在骨干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基于此,本文对高职院校骨干专业建设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
一、高职院校推进骨干专业建设的现实基础
1.高职院校推进骨干专业建设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必然选择。
我国高职教育快速发展,截至2019年6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688所(含独立学院257所),其中高职院校共计1423所,高职教育在规模上已经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