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知识点总结(科大)
软件工程的基础知识和团队合作
软件工程的基础知识和团队合作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工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逐渐成为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的一部分。
软件工程包含了许多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也需要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重点介绍软件工程的基础知识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一、软件工程的基础知识1.1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是指从软件项目启动到最终交付的整个过程。
它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和部署等多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开发人员需要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工作,确保软件质量和效率。
1.2 编程语言和工具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编程语言是最基础的工具之一。
常见的编程语言有Java、C++、Python等,开发人员需根据具体项目需求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
此外,开发人员还需要熟悉常用的开发工具,如IDE(集成开发环境)、版本控制系统等,以提高开发效率。
1.3 软件质量保障软件质量是软件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为了确保软件质量,开发人员需要编写高质量的代码,并进行充分的测试。
常用的软件测试方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等。
此外,代码审查和质量评估也是提高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
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2.1 分工合作对于一个软件项目来说,团队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团队成员应根据各自的专业领域和技能进行合理的分工,每个人专注于自己的任务,提高工作效率。
例如,一些人负责需求分析,一些人负责系统设计,一些人负责编码和测试等。
2.2 沟通与协调在团队合作中,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调非常关键。
通过定期的会议和沟通,团队成员可以及时了解项目的进展和问题,并协调解决。
同时,团队成员之间应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努力完成项目。
2.3 知识共享与协作团队合作有助于知识的共享与协作。
不同成员在项目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通过团队合作可以实现彼此之间的知识共享,并互相学习,提高工作水平和技能。
此外,团队成员之间也可以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能力。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概述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概述第一章:软件工程的定义和发展历程软件工程是一门涉及软件开发以及管理的综合学科。
它的出现是为了解决软件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在职业领域中,软件工程师使用科学的方法来开发、维护和管理软件。
第二章:软件开发生命周期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是指软件的构建和维护过程中的各个阶段。
常见的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模型包括瀑布模型、迭代模型和敏捷开发等。
瀑布模型是最早被提出并广泛应用的一种软件开发流程模型,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阶段。
第三章:软件需求分析软件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第一步,它的目的是通过调查和研究用户需求,明确软件产品需要具备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需求分析包括需求获取、需求分析和需求规格说明等步骤,通过使用工具和技术,如面谈、问卷和原型设计等,来获取和分析用户需求。
第四章: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的目标是将需求转化为可实现的软件系统。
软件设计可以从结构设计、数据设计和接口设计等多个层面进行,通过使用工具和技术,如UML、设计模式和构件式设计等,来实现模块化、可复用和高内聚低耦合的设计。
第五章:软件编码软件编码是将设计好的软件系统转化为计算机可执行的程序代码的过程。
软件编码需要使用一种编程语言,如Java、C++和Python等,通过准确理解设计要求,编写高质量、易于理解和可维护的代码。
第六章:软件测试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
它的目标是发现和修复软件中的缺陷和错误。
常见的软件测试方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等。
为了提高测试效率和测试覆盖率,软件工程师可以使用自动化测试工具和技术,如JUnit和Selenium等。
第七章:软件项目管理软件项目管理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对项目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和控制的活动。
它涉及到项目范围、进度、成本和质量等方面的管理。
为了提高软件项目管理的效果,可以采用项目管理方法和工具,如WBS、PERT和甘特图等。
软件工程知识点总结
软件工程知识点总结软件工程知识点总结1.软件工程概述1.1 软件工程定义1.2 软件工程的重要性1.3 软件生命周期2.需求分析与规格说明2.1 需求分析过程2.2 需求获取方法2.3 需求规格说明的要素2.4 需求跟踪与变更管理3.软件设计3.1 软件设计原则3.2 结构化设计方法3.3 面向对象设计方法3.4 数据库设计3.5 用户界面设计4.软件开发4.1 编码规范4.2 编程语言选择4.3 软件构建工具4.4 软件测试4.5 版本控制5.软件项目管理5.1 项目计划与进度管理 5.2 软件开发过程模型 5.3 团队协作与沟通5.4 风险管理6.质量保证与软件维护6.1 质量保证方法6.2 软件维护类型6.3 软件维护活动6.4 软件退役与替换附件:________本文档涉及的附件(请附上相关文档、图表等)法律名词及注释:________1.软件工程:________指将系统化的、规范化的、可量化的方法应用于软件的开发、运行和维护的工程学科。
2.需求分析:________确定用户对软件系统需要的功能、性能和约束等方面的要求,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3.软件设计:________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制定软件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各组成部分的详细设计方案。
4.软件开发:________根据软件设计的方案,进行编码和调试,最终可执行的软件系统。
5.软件项目管理:________对整个软件项目进行计划、协调、控制和有效地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6.质量保证:________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技术,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确保其满足用户的需求和要求。
7.软件维护:________对已投入使用的软件进行修复性、适应性、完善性和预防性等各方面的修改和改进。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点总结(2023版)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点总结软件工程基础知识点总结
1.软件工程概述
1.1 软件工程定义
1.2 软件工程的历史与发展
1.3 软件工程的特点和目标
1.4 软件工程的生命周期
2.软件需求工程
2.1 软件需求定义和分类
2.2 需求获取与分析
2.3 需求规格说明
2.4 需求验证和确认
3.软件设计
3.1 软件设计原则和概念
3.2 结构化设计方法
3.3 面向对象设计
3.4 软件设计工具和标记语言
4.软件开发
4.1 编码规范与规范检查
4.2 编程技术与方法
4.3 集成开发环境(IDE)和调试工具
4.4 软件测试和调试
5.软件项目管理
5.1 软件项目规划和组织
5.2 项目进度和资源管理
5.3 项目风险管理
5.4 质量管理与配置管理
6.软件工程度量与评估
6.1 软件度量概述
6.2 软件度量指标与度量方法
6.3 软件质量评估与改进
7.软件维护与演化
7.1 软件维护概述
7.2 维护过程与维护方法
7.3 软件重构与演化
8.软件工程的伦理和专业责任
8.1 软件工程的伦理问题
8.2 软件工程的专业责任
附件:
本文档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1.版权:一种法律保护措施,确保作品的原创性和独立性。
2.知识产权:指由人们的智能活动所创造的权利,包括专利权、著作权等。
3.商标:用以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记号,被注册后获得权益
保护。
4.隐私保护: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不被非法或未经授权的使用、泄漏、外传等。
软件工程知识点汇总
软件工程知识点汇总1. 软件工程简介软件工程是运用系统化、规范化和可管理的方法进行软件开发、运行和维护的学科。
它涵盖了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发布和维护等。
2. 软件工程流程模型常见的软件工程流程模型包括瀑布模型、迭代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等。
不同的模型适用于不同的项目需求和开发环境,每个模型都有其优缺点。
3. 软件需求工程软件需求工程是确定软件系统应该如何工作的过程。
它包括需求获取、需求分析、需求规格和需求验证等活动。
良好的需求工程能够确保软件系统满足客户的需求和预期。
4.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将软件需求转化为可执行的程序设计的过程。
它包括系统架构设计、模块设计、接口设计和数据库设计等活动。
良好的软件设计能够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5. 软件开发软件开发是按照软件设计规范进行编码和测试的过程。
开发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编程技能和测试能力,并遵循编码规范和测试流程。
6. 软件测试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软件中的错误和缺陷,保证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测试方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压力测试和安全测试等。
高质量的测试能够提高软件的稳定性和用户满意度。
7. 软件配置管理软件配置管理是对软件开发过程中所的各类工作产品进行控制、记录、审计和追踪的过程。
配置管理包括版本管理、变更管理、发布管理和文档管理等活动。
8. 软件项目管理软件项目管理是对软件开发项目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和控制的过程。
它包括项目需求分析、项目计划制定、项目资源分配和进度控制等活动。
有效的项目管理能够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和项目成功率。
9. 软件质量管理软件质量管理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对质量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
它包括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等活动。
良好的质量管理能够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和用户满意度。
10. 软件维护与迭代软件维护是在软件发布后对其进行修复bug、优化性能和添加新功能的过程。
软件迭代是对软件系统进行增量式的开发和发布,不断提高软件质量和功能。
软件工程知识点总结
软件工程:软件开发的系统方法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计算机软件开发、维护和管理的科学。
它致力于通过系统方法、工具和技术来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以下是对软件工程主要知识点的总结:1.软件需求:这是软件开发过程的第一步,涉及对软件系统所需功能的理解和定义。
良好的需求定义是软件开发成功的关键。
2.软件设计:在明确了软件需求后,软件设计阶段负责将需求转化为实际的软件结构。
这包括数据设计、算法设计、界面设计等。
3.编码与实现:根据软件设计,开发人员将设计转化为实际的代码。
编码必须确保软件的正确性,同时考虑性能和可维护性。
4.软件测试:测试是确保软件质量的重要步骤,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等。
5.软件维护:当软件运行出现问题或需要添加新功能时,需要进行软件维护。
维护活动包括故障修复、优化、升级等。
6.软件开发工具与环境:工具和环境对于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和质量至关重要。
这包括集成开发环境(IDE)、版本控制系统、项目管理工具等。
7.软件工程管理:软件开发不仅是技术活动,也是管理活动。
这包括项目规划、资源分配、风险管理等。
8.软件质量保证:通过制定和执行质量保证计划,确保软件开发过程和最终产品都符合既定标准和质量要求。
9.软件配置管理:配置管理是管理软件开发过程中各种变更的技术,以确保软件的一致性和可追踪性。
10.面向对象编程:面向对象编程是一种程序设计模型,它将现实世界中的对象抽象为类和对象,通过类和对象来设计软件的结构和行为。
11.软件开发方法学:软件开发方法学是描述软件开发过程的框架或体系结构。
常见的开发方法学包括瀑布模型、迭代模型、敏捷开发等。
12.软件工程伦理:软件工程不仅涉及到技术问题,也涉及到伦理问题。
软件工程师应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确保软件的公正性、透明性和安全性。
13.持续集成与持续部署:这是一种软件开发实践,其中代码在提交后自动构建、测试并部署到生产环境。
这有助于快速反馈并提高软件质量。
软件工程知识点
软件工程知识点1. 软件工程概述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和应用工程原则、方法和工具来开发和维护高质量软件系统的学科。
它涵盖了软件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部署和维护。
2. 软件生命周期软件生命周期定义了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包括需求定义、系统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部署和维护等。
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任务和交付物,通过严格遵循软件生命周期来管理项目,可以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效率。
3. 软件需求分析软件需求分析是确定软件系统所需功能和性能的过程。
它包括对用户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和规范化,以便从中获得详细的系统需求。
4.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确定软件系统的结构和组成部分的过程。
它包括软件架构设计、模块设计、数据结构设计等。
5. 软件编码软件编码是将设计好的软件系统转化为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的过程。
在编码过程中,开发人员需要遵循相应的编程规范和标准,以确保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6. 软件测试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和修复软件中的错误和缺陷。
测试可以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等不同的层级和类型,旨在确保软件功能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7. 软件部署软件部署是将软件安装和配置到用户的计算机系统中的过程。
在部署过程中,需要注意安装环境、配置文件和用户权限等问题,确保软件能够正常运行。
8. 软件维护软件维护是为了修复软件中的错误、改进功能以及适应新的需求而进行的修改和更新。
维护过程中包括问题分析、修改设计、修改代码、测试和发布等环节。
9. 软件质量保证软件质量保证是通过制定和执行软件质量标准、流程和方法,以确保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被及时发现和解决的一系列活动。
包括代码审查、测试自动化、性能测试等。
10. 软件项目管理软件项目管理是对软件开发项目进行规划、组织、监控和控制的活动。
它包括项目需求管理、进度管理、资源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以确保软件项目按时、按质量要求完成。
软件工程40个记忆知识点
1.软件是计算机系统内中与硬件相互依存的另一部分,是包含程序、数据及其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即软件=程序+数据+相关文档。
2.软件按照功能可划分为:系统软件、支持软件、应用软件。
按照规模划分:微型软件、小型软件、中型软件、大型软件和超级软件。
3.软件危机:对软件开发成本的估计不准确,造成开发成本超出预算;开发进度不能保证,交付时间一再拖延;“已完成”的软件不能满足用户需求;软件产品质量没有保证,运算结果出错、操作死机等现象屡屡发生;软件没有适当的文档资料,或文档与最终交付的软件产品不相符,软件的可维护程度非常低;软件开发生产率赶不上硬件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增长。
4.软件工程的层次化结构:工具层,方法层,过程、技术层,质量保证层。
5.软件工程是用工程、科学和数学的原则与方法研制、维护计算机软件的有关技术和管理方法。
6.实现软件开发工程化、系统化的方法是软件生命周期法,主要划分为软件项目的准备阶段、开发阶段和运行维护阶段。
软件项目的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调查和分析:调查用户需求,分析软件系统项目的主要目标和开发该系统的可行性。
开发阶段:①需求分析②软件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③编码④测试运行维护阶段:改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
7.软件项目的开发模型:瀑布模型、原型模型、螺旋模型。
8.面向对象(对象:是现实世界中个体或者事物的抽象表示,是它的属性和相关操作的统一封装实体。
类、继承、消息)面向对象=对象+类+继承+消息9.需求分析的任务是将用户的需求转变为软件的功能和性能的描述。
软件从外部可以看作黑盒子(功能)计算机所处理的数据域描述为数据内容(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线的组织形势)和数据流(数据通过系统的变化方式)。
10.软件的物理模型要给出处理功能和数据结构的实际表示形式,逻辑模型是设备类型和数据结构的存储方式。
11.需求分析步骤:调查研究,获取需求、分析建模,提炼需求、编写需求说明,描述需求、分析评审,验证需求。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点总结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点总结软件工程是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科中的重要分支,致力于开发高质量、可靠、易于维护的软件系统。
在软件工程的学习和实践中,有一些基础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软件工程的基础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这些关键概念和技术。
1. 需求工程需求工程是软件开发的关键一环,它主要包括需求获取、需求分析、需求规格和需求验证等过程。
需求获取阶段主要通过与用户沟通和调研,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需求分析阶段则对这些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整理;需求规格阶段则是将需求转化为可验证的文档,以便软件开发人员理解和实现;最后,需求验证阶段通过软件测试等手段确认软件系统是否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2.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它包括系统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方面。
系统设计主要关注整个软件系统的结构和模块之间的关系,它需要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灵活性和可维护性等方面;详细设计则更加侧重于每个模块的实现细节,包括算法、数据结构、接口定义等。
3. 软件构建软件构建是将软件设计转化为可执行程序的过程,也就是编码的过程。
在软件构建过程中,程序员需要按照设计规范和编码标准,使用合适的编程语言和工具,将设计转化为高质量的代码。
同时,还需要进行代码审查和单元测试等工作,确保代码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4. 软件测试软件测试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主要通过运行软件系统,检查和评估其功能和性能,以发现系统中的错误和缺陷。
软件测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等多个层次。
在软件测试过程中,需要根据设计文档和需求规格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并使用合适的测试工具进行测试。
5. 配置管理配置管理是对软件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各个配置项(包括代码、文档、数据等)进行管理和控制的过程。
它主要包括配置项的标识、配置控制、配置状态管理和配置审核等功能。
通过配置管理,可以追踪和控制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变更,确保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追溯性。
(计算机基础知识)软件工程基础知识
(计算机基础知识)软件工程基础知识软件工程基础知识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软件工程是一门关于软件开发、实施和维护的学科。
它涉及了一系列技术和方法,以确保软件项目的正确、高质量地完成。
本文将介绍软件工程的基础知识,包括软件开发生命周期、需求工程、软件设计、软件测试和软件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一、软件开发生命周期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是指软件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需求分析阶段:该阶段主要关注用户需求的收集和分析。
通过与用户沟通和理解,分析师将用户需求转化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2. 设计阶段:在该阶段,开发团队将软件需求规格转化为设计文档,包括系统架构设计、模块设计和数据结构设计等。
设计阶段决定了软件系统的整体框架和结构。
3. 编码和单元测试阶段:这个阶段是实现软件功能的关键阶段。
开发人员根据设计文档编写源代码,并进行单元测试,确保各个模块的功能正确。
4. 集成和系统测试阶段:在该阶段,将各个模块进行集成,并进行整体的测试。
通过测试,确保软件系统在各种条件下正常运行。
5. 部署和维护阶段:软件开发完成后,需要将软件部署到用户环境中,并进行后续的维护和更新。
二、需求工程需求工程是软件工程的核心环节,它将用户需求转化为软件需求规格。
需求工程包括需求收集、需求分析和需求规格化等过程。
1. 需求收集:通过与用户沟通、观察用户行为和分析用户需求文档等方式,收集用户需求。
2. 需求分析:在需求分析阶段,需求工程师将收集的需求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确定用户真正需要的功能和性能需求。
3. 需求规格化:需求规格化是将需求转化为形式化的规格说明文档,以便开发团队理解和实现。
三、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指在需求规格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系统结构和功能,确定软件系统的整体框架和结构。
主要包括系统结构设计和模块设计。
1. 系统结构设计:系统结构设计决定了软件系统的整体架构,包括模块划分、模块间的联系和数据流程等。
软件工程一二章知识点总结
软件工程一二章知识点总结一、软件工程概述1.1 软件工程定义软件工程是指将系统化、规范化、可靠化、高效化地开发、维护和管理软件的过程。
它包括了一系列的方法和工具,旨在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效率。
1.2 软件危机软件危机是指在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包括进度滞后、成本超支、质量不高等。
软件工程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这些软件危机。
1.3 软件工程的目标软件工程的主要目标是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提高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并且使得软件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1.4 软件工程的原则软件工程有七大原则,包括可管理性、稳定性、可维护性、灵活性、可重用性、可移植性和高效性。
1.5 软件工程的特点软件工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包括软件的不可见性、复杂性、变化性和一致性。
软件开发过程要充分考虑这些特点。
1.6 软件危机的原因软件危机主要是由于软件的复杂性、需求的不断变化、开发过程的管理不善和技术水平的不足等诸多原因导致的。
要解决软件危机,就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软件开发。
二、软件生命周期2.1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软件生命周期模型是描述软件开发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模型。
常见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型包括瀑布模型、原型模型、迭代模型、螺旋模型、敏捷开发模型等。
2.2 软件生命周期阶段软件生命周期通常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部署和维护等不同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任务和目标。
2.3 瀑布模型瀑布模型是软件开发中最经典的一种模型,它将软件开发过程分为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五个阶段,严格按照顺序进行。
该模型适用于需求变化不大的项目。
2.4 原型模型原型模型是一种以原型开发为基础的模型,它能够快速生成原型,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需求,并且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需求的变化。
2.5 敏捷开发敏捷开发是一种迭代、灵活、快速响应需求变化的软件开发方法。
它强调团队合作、交付价值、持续改进和迭代开发。
三、需求工程3.1 需求工程定义需求工程是指对需求进行理解、规范、记录和验证的过程。
软件工程知识回顾
软件工程知识回顾1. 软件工程概述1.1 软件工程的定义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如何以系统化、规范化、可预测和可控制的方式开发、维护和管理软件的学科。
软件工程的目标是提高软件的质量、效率和可靠性。
1.2 软件生命周期软件生命周期指软件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部署、运维和维护等阶段。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常用的有瀑布模型、迭代模型、增量模型等。
1.3 软件工程的特点软件工程有以下几个特点:•软件是无形的,开发过程需要依赖各种工具和技术。
•软件需求不断变化,需要灵活的开发模式和管理方法。
•软件开发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和沟通。
2. 软件需求工程2.1 需求分析的重要性需求分析是软件工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它确定了软件要实现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对后续的开发、测试和维护工作具有重大影响。
2.2 需求分析的方法需求分析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常用的方法包括:•需求采集:通过面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用户的需求。
•需求建模:使用UML等建模工具对需求进行描述和设计。
•需求验证:通过原型设计、模拟测试等方式验证需求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 软件设计与架构3.1 软件设计原则软件设计原则是指在设计软件时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包括单一职责原则、开闭原则、里氏替换原则等。
这些原则可以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复用性。
3.2 软件架构模式软件架构模式是一种常见的软件设计模式,常用的架构模式包括MVC模式、微服务架构、分层架构等。
选择合适的架构模式可以提高系统的可伸缩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4. 软件测试和质量保证4.1 软件测试的重要性软件测试是确保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发现软件中的缺陷和错误,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2 软件测试方法软件测试可采用多种方法,包括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灰盒测试等。
不同的测试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测试需求和场景。
4.3 质量保证质量保证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通过管理和控制手段确保软件的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软件工程知识点总结(一)
软件工程知识点总结(一)引言概述软件工程是一门与软件开发相关的学科,它关注的是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和工具来开发高质量的软件。
本文将对软件工程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概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
正文内容一、软件生命周期管理1.需求分析:明确软件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和性能要求,通过与用户的沟通和讨论来获取需求。
2.软件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软件系统的架构和组件的结构,定义软件模块和接口。
3.编码与测试:根据设计文档,编写软件代码,并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确保软件的质量。
4.软件发布和维护:将软件部署到用户环境中,并进行后续的问题修复和版本升级。
5.软件退役:当软件不再需要使用时,进行软件的退役和数据的保存,确保软件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
二、软件开发模型1.瀑布模型:将软件开发过程划分为一系列确定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输入和输出。
2.敏捷模型:强调迭代和增量的开发过程,通过短周期的迭代周期来逐步完善软件。
3.螺旋模型:将风险管理引入到软件开发过程中,通过不断迭代的过程来降低风险。
4.原型模型:在软件开发之前,先快速创建一个原型,与用户进行交互,以获取用户的反馈和需求。
5.增量模型:将软件系统分解为多个部分,逐步完成各个部分的开发和测试。
三、软件需求工程1.需求获取:通过需求访谈、直接观察、问卷调查等方式来获取软件需求。
2.需求分析:对收集到的需求进行详细分析和整理,确保需求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需求建模:使用UML等建模工具将需求转化为可视化的模型,明确需求的关系和结构。
4.需求验证:通过测试和评审等方式,验证需求是否满足用户的期望和系统的要求。
5.需求变更管理:在软件生命周期中,对需求进行变更管理和控制,确保软件开发的稳定性。
四、软件设计原则和模式1.单一责任原则:一个类或模块只负责完成一个职责或功能。
2.开闭原则:软件实体应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3.依赖倒置原则:高层模块不依赖于底层模块,二者都依赖于抽象接口。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点总结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点总结软件工程是一门关于软件开发过程管理和使用工程原理、方法和技术的学科。
在软件工程领域,有一些基础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对软件工程基础知识点的总结。
1.软件生命周期软件生命周期是指软件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部署、维护等阶段。
软件开发者需要了解整个生命周期,以便能够有效地进行软件开发和管理。
2.需求工程需求工程是软件工程的第一个阶段,包括需求获取、需求分析、需求规格说明等活动。
需求工程的目标是明确软件的功能和非功能需求。
3.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软件工程的核心环节,包括结构设计、数据设计、接口设计等。
软件设计的目标是制定一个高效、可靠、易于理解和维护的软件结构。
4.编码与调试编码是将软件设计转化为实际可执行的程序代码的过程。
调试是指在编码过程中发现和修复程序中的错误。
编码和调试是软件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软件的功能和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5.软件测试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并修复软件中的错误和缺陷。
软件测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等。
软件测试是提高软件质量和可靠性的关键步骤。
6.软件配置管理软件配置管理是指对软件配置项(源代码、文档、二进制文件等)进行版本控制和配置管理的活动。
软件配置管理可以帮助开发者协同工作、追踪问题和管理变更。
7.软件项目管理软件项目管理包括项目计划、进度跟踪、资源管理、风险管理等活动。
软件项目管理可以帮助开发团队高效地完成软件开发项目,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8.软件工程方法和技术软件工程方法和技术是软件开发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和方法。
例如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结构化分析和设计、敏捷开发等。
掌握并应用合适的方法和技术可以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9.软件质量管理软件质量管理是指对软件开发过程和产品质量进行监控和管理的活动。
软件质量管理包括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评估等。
软件质量管理可以保证软件开发过程的高效和软件产品的质量。
10.软件工程伦理和职业责任软件工程伦理和职业责任是软件工程领域的重要方面。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点总结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点软件工程基础知识点1. 软件工程概述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和应用软件的系统化方法,通过应用工程原理和方法来开发和维护高质量的软件。
它涵盖了软件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和维护。
2.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是指软件从概念形成到最终退役的整个过程。
它通常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阶段。
这些阶段之间有相互依赖的关系,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工作、产物和可交付成果。
3. 软件需求工程软件需求工程是指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来理解和定义软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需求。
它包括需求获取、需求分析和需求规格等活动。
4. 软件设计原则软件设计原则是软件设计的指导原则,它包括单一职责原则、开放封闭原则、里氏替换原则、依赖倒置原则、接口隔离原则和迪米特法则等。
5. 软件开发方法软件开发方法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应用的一种组织和管理方法。
常见的软件开发方法包括瀑布模型、迭代模型、敏捷方法和螺旋模型等。
6. 软件测试方法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和修复软件错误的过程。
常见的软件测试方法包括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灰盒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等。
7. 软件质量保证软件质量保证是确保软件满足用户需求和质量标准的过程。
它包括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等活动。
8. 软件配置管理软件配置管理是一种管理软件配置项的过程。
它涉及到配置项的标识、控制、状态管理和变更管理等活动。
9. 软件工程工具软件工程工具是为了支持软件开发和维护而设计的工具。
常见的软件工程工具包括代码编辑器、集成开发环境、版本控制系统和缺陷跟踪系统等。
10. 软件项目管理软件项目管理是为了更好地组织和管理软件开发项目的过程。
它包括项目计划、项目追踪、项目风险管理和项目质量管理等活动。
软件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了软件开发的方方面面。
了解和掌握软件工程的基础知识对于我们在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的原则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软件工程必考知识点(一)
软件工程必考知识点(一)软件工程必考知识点详解软件工程概述•软件工程定义: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和使用工程原理、方法和工具来进行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学科。
•软件工程目标:提高软件的质量、降低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
•软件工程生命周期: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编码、软件测试、软件维护。
软件需求工程•软件需求定义:需求是对软件产品或系统应具备的功能、性能、界面等方面的描述。
•软件需求分类:功能性需求、非功能性需求、用户需求、系统需求、设计约束等。
•需求获取方法:面谈、观察、问卷调查、原型法、场景法、用户故事等。
软件设计原理•软件设计定义:软件设计是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对软件进行整体结构和模块的设计,并确保满足质量要求。
•软件设计原则:高内聚低耦合、开闭原则、单一职责原则、接口隔离原则、依赖倒置原则等。
•设计模式:单例模式、工厂模式、适配器模式、观察者模式、装饰器模式等。
软件开发方法•瀑布模型:线性的开发过程,依次进行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
•增量模型:将软件开发过程划分为多个增量,每个增量逐步完善软件功能。
•原型模型:快速创建原型,通过用户反馈进行迭代开发。
•敏捷开发:迭代开发,强调个体和团队的互动、合作和响应变化。
软件测试方法•软件测试定义:通过执行软件系统或组件,以评估其特性是否满足特定的需求。
•黑盒测试:只关注软件的输入和输出,不考虑内部实现。
•白盒测试:详细了解程序内部结构,设计测试用例。
•单元测试:测试最小的可测试单元,如函数或模块。
•集成测试:将各个单元进行组合测试,测试模块之间的接口。
•系统测试:测试整个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是否满足需求。
•验收测试:由用户验证软件是否符合需求。
软件维护与项目管理•软件维护类型:改错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
•软件项目管理:计划、组织、控制和监督软件开发活动。
•软件项目管理知识体系: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等。
以上是软件工程必考的主要知识点,通过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可以提高软件开发和维护的能力,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软件工程实践。
软件工程知识点汇总[1]本月修正2023
软件工程知识点汇总软件工程知识点汇总1. 软件工程概述软件工程是一门应用科学,关注软件产品的开发、维护和组织管理的学科。
它涵盖了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并运用工程化的原理、方法和工具来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2. 软件生命周期软件生命周期是指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部署和维护等。
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活动和产物,这些活动和产物共同构成了软件开发的全过程。
2.1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的第一步,旨在明确用户对软件的需求和期望。
它包括需求收集、需求分析、需求规格化和需求验证等活动,旨在确保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需求清晰、准确,并能够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2.2 设计软件设计是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系统的需求和约束条件,通过对系统的整体结构、组件设计、接口设计等进行详细的规划和设计。
2.3 编码编码阶段是将设计好的软件系统转化为可执行的程序代码的过程。
在编码阶段,开发人员需要按照设计规范进行编码,并遵循编码规范和最佳实践,以确保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高效性。
2.4 测试测试是验证软件系统是否符合设计和需求的过程。
它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等各个层次的测试,旨在发现和修复软件系统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2.5 部署与维护部署阶段是将开发完成的软件系统部署到目标环境并投入使用的过程。
维护阶段则是针对已发布的软件系统进行问题修复、功能增强和性能优化等活动。
3. 软件开发方法软件开发方法是一套规范和指导软件开发过程的方法论和技术体系。
不同的软件开发方法适用于不同的项目需求和团队情况,常见的开发方法有瀑布模型、敏捷开发和迭代开发等。
3.1 瀑布模型瀑布模型是一种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它将软件开发过程划分为阶段并且各个阶段严格按顺序进行。
瀑布模型适用于需求稳定、风险较小的项目,但缺乏灵活性和适应变化的能力。
3.2 敏捷开发敏捷开发是一种以人为核心、快速迭代、灵活应变的开发方法。
软工重要知识点总结
软工重要知识点总结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是一门研究如何应用科学和工程原则,以及管理方法,对软件的开发、运行和维护过程加以系统化的学科。
在软件工程领域,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1. 软件开发过程软件开发过程是指从需求分析到软件交付的整个过程。
常见的软件开发过程模型有瀑布模型、迭代模型和敏捷模型。
其中,瀑布模型适用于需求比较稳定的项目,迭代模型适用于需求变化较快的项目,而敏捷模型则更加注重快速交付和用户反馈。
2. 需求工程需求工程是软件工程的核心环节,它负责收集、分析、规范和管理用户需求。
需求工程师需要与用户充分沟通,确保准确理解用户需求,并将其转化为可执行的软件需求规格。
需求工程包括需求获取、需求分析、需求规格和需求验证等步骤。
3. 软件设计原则软件设计原则是指在软件设计阶段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以确保软件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
常见的软件设计原则包括单一责任原则、开闭原则、里氏替换原则、依赖倒置原则、接口隔离原则和迪米特法则等。
遵循这些原则可以提高软件系统的质量和可维护性。
4. 软件测试与调试软件测试是验证软件系统是否满足需求的过程。
常见的软件测试方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等。
软件调试是解决软件中的错误(bug)的过程,常用的调试工具有断点调试和日志输出。
软件测试和调试是确保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
5. 软件项目管理软件项目管理是指对软件开发项目进行组织、计划、协调和控制的过程。
项目管理包括项目计划、需求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和风险管理等方面。
良好的软件项目管理可以提高项目成功的几率,降低风险。
6. 软件质量保证软件质量保证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对软件质量进行监控和管理的活动。
常见的软件质量保证方法有代码评审、性能测试、安全测试和用户体验测试等。
软件质量保证旨在提高软件质量,确保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7. 软件配置管理软件配置管理是对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软件配置项进行管理和控制,以保证软件配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
软工知识点归纳总结
软工知识点归纳总结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简称软工,是应用工程原理、方法和工具进行软件规模化开发和维护的学科。
软工的核心目标是提高软件质量、提高开发效率和降低开发成本。
本文将对软件工程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包括软件开发过程、软件需求工程、软件设计与架构、软件测试与维护等。
一、软件开发过程软件开发过程是指按照一定规范和流程进行软件开发的过程。
常见的软件开发过程模型有瀑布模型、迭代模型、敏捷开发等。
瀑布模型是一个线性的开发过程,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阶段。
优点是结构清晰、过程可控,缺点是不利于需求变更。
迭代模型是将软件开发过程划分为若干个迭代阶段,每个阶段都包含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活动。
优点是适应需求变化,缺点是开发周期相对较长。
敏捷开发是一种以人为核心、快速响应变化的开发方法。
采用迭代、增量的方式进行开发,注重团队协作和持续交付。
二、软件需求工程软件需求工程是指对软件需求进行识别、分析、规格化和验证的过程。
常用的需求工程方法有需求获取、需求分析、需求规格化和需求验证等。
需求获取是通过与用户交流、文档分析等方式获取软件需求信息。
需求分析是对获取的需求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识别用户真正的需求。
需求规格化是将需求信息转化为形式化的形式,通常使用用例、需求规约等。
需求验证是通过评审、测试等手段验证需求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软件设计与架构软件设计是指根据软件需求进行软件的整体设计和模块设计。
软件架构是指软件系统的基本结构、组成和关系。
常见的软件设计方法包括结构化设计、面向对象设计和敏捷设计等。
结构化设计是基于模块化和层次化的设计方法,将软件系统拆分为多个模块,并定义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和关系。
面向对象设计是基于对象和类的设计方法,强调封装、继承和多态性等概念。
敏捷设计是一种快速迭代、持续重构的设计方法,注重简单性、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四、软件测试与维护软件测试是指对软件系统进行验证和验证的过程,目的是发现和修复软件中的错误和缺陷。
软件工程知识点总结
软件工程知识点总结摘要:1.软件工程概念与目标2.软件开发过程与管理3.需求分析与规划4.设计、编码与测试5.维护与优化6.软件项目管理策略7.软件工程实践与方法8.常用开发工具与技术9.软件工程发展趋势正文:一、软件工程概念与目标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如何高效、规范、可靠地开发和维护软件的理论、方法、工具和实践的学科。
其目标是生产出具有高质量、高可靠性、易维护、低成本的软件产品。
二、软件开发过程与管理1.瀑布模型:一种顺序性的软件开发过程,各阶段相互依赖,依次进行。
2.增量开发:逐步增加软件功能,分阶段完成开发任务。
3.敏捷开发:以人为核心,迭代、适应性强,持续交付可用软件。
三、需求分析与规划1.需求分析:通过调研、访谈等方法,明确用户需求,输出需求文档。
2.软件规划:根据需求分析,制定软件开发计划,包括项目范围、里程碑、任务分配等。
四、设计、编码与测试1.设计:基于需求文档,进行软件整体结构、模块划分和接口设计。
2.编码:按照设计文档,编写高质量、可维护的代码。
3.测试:对软件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确保软件功能正常、性能达标。
五、维护与优化1.软件维护:对已投入使用的软件进行修改、完善,提高性能、稳定性等。
2.软件优化:通过重构、性能调优等手段,提升软件质量和运行效果。
六、软件项目管理策略1.项目风险管理:识别、评估、应对项目风险,降低项目失败可能性。
2.项目成本估算:合理预测项目成本,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3.项目进度管理:制定合理的进度计划,监控项目进度,确保按时完成任务。
七、软件工程实践与方法1.面向对象编程:运用封装、继承、多态等特性,提高代码复用性、可维护性。
2.软件工程原则: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如SOLID,提高软件质量。
八、常用开发工具与技术1.集成开发环境(IDE):如Eclipse、Visual Studio,提高开发效率。
2.版本控制工具:如Git,实现代码版本管理,便于团队协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计算机软件是一种特殊的逻辑产品,其为在计算机上运行的各种程序、数据及其说明程序的各种文档。
2.软件承担着双重角色,软件是一个产品,同时又是产品交付使用的载体。
3.软件测试目的,就是在系统交付客户之前能够发现(和改正)尽可能多的错误4.白盒测试又称“玻璃盒测试”,白盒测试注重于程序控制结构。
5.黑盒测试也称为行为测试,黑盒测试注重于确认功能需求。
6.用户界面可以说是基于计算机的系统或产品的最重要的元素。
如果界面的设计很糟糕,可能会严重的阻碍用户使用系统的计算处理能力。
7.一个弱的界面可能导致一个很好地设计和可靠实验的应用的失败。
8.三个重要的原则指导有效的用户界面设计:置系统与用户控制之下、减少用户的记忆负担和保持界面一致。
9. ★程序流程图10.结构化程序设计:逻辑构成元素的顺序、条件和重复构成了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础。
顺序---实现了算法规约中的核心处理功能。
条件---允许根据逻辑情况选择处理的方式。
重复---提供了循环11.图形设计符号:流程图和盒状图12.程序设计语言PDL:结构化的英语或伪代码13.构件级设计也称为过程设计,它在数据设计、体系结构设计和接口设计之后进行,其意图是将设计模型翻译为可以运行的软件。
14.构件级设计是使用某些能够容易翻译成源代码的中间表示来表示过程设计。
15.构件级设计的目的是要保证不仅能够完成翻译任务而且能够不在开始时引入错误,即在过程设计中避免错误的产生。
16.★17. ★18. ★19. ★应用CAD系统工程常用数学计算工具软件体系结构设计20. ★数据字典21. ★数据设计22.软件体系结构提供了待建造软件系统的整体视图,其描述软件构件的结构、组织、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23.软件结构包括模块和程序操作的各种数据表示24.数据设计是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25.体系结构关注与早期设计决策,并提供了可选择的系统结构体制26.设计概念:抽象求精模块化27.设计原则:(10个原则)设计过程不应该受“隧道视野”的限制设计对于分析模型应该是可跟踪的设计不应该从头做起设计应该缩短软件和现实世界中问题的“智力距离”设计应该表现出一致性和集成性设计的构建应该适合变更设计的构建,应该使得即使遇到异常的数据、事件或操作条件时也能够平滑、轻巧地降级设计不是编码,编码也不是设计创建设计时就应该能够评估质量,而不是在事情完成以后应该评审设计以减少概念性错误28.软件设计的内容:数据设计体系结构设计接口设计构件级设计29.设计过程:设计过程的目标评价设计质量的指导性原则设计任务集合30.设计时将建造的某种事物的有意义的工程表示。
软件设计创建软件的表达或模型,提供了软件数据结构、体系结构、接口和软件构件的设计细节---提供了软件系统实现所必须的工作基础。
31.对设计良好的软件而言,坚固是指程序不应含有任何妨碍其功能的缺陷,适用则是程序符合开发目标,赏心悦目意味着适用程序的体验是愉快的32.★★★33.数据建模 1.数据对象描述-----数据字典(名称别名何处使用如何使用内容描述补充信息)2数据建模(数据对象、属性和关系基数数据模型:实体——关系图ERD)34. ★35.分析建模的原则一.描述和理解问题的信息领域;二.定义软件将实现的功能;三.作为外部事件的结果,描述软件的行为;四.通过问题的划分,描述信息功能和行为的模型,逐渐以层次的方式揭示细节。
36.分析建模的任务集合(评审需求扩展和细化用户的场景数据建模功能建模)分析建模使用文本和图表形式的组合,以相对容易理解的方式描绘数据、功能和行为的需求,并直接评审其正确性、完整性、一致性。
37. 用户场景与分析建模一.用户场景(use-case及其参与者开发use-case)二.构件分析模型(数据建模功能建模行为建模)38.需求确认与规约(协商需求确认需求规约需求)39★40.软件需求的导出一.质量功能部署(正常的需求期望的需求令人兴奋的需求)二.功能性需求与非功能性需求(功能性需求---描述系统为用户或其他系统提供的服务非功能性需求----系统开发过程中必须遵守的约束:1.反映了软件的质量属性 2.约束了系统的环境和技术 3.约束了项目计划和开发方法)41.软件的需求诱导(需求诱导的原则:倾听有准备的沟通需要有人推动最好当面沟通记录所有决定)(软件需求的过程启动)42.软件需求分析软件需求分析的作用和目的(软件开发人员对软件需求分析认识的误区缺乏可靠和有效的软件需求分析的后果需求分析是连接软件设计和构造的桥梁)软件需求分析的工作活动1.软件需求工程概述1发现领域过程理解客户需要业务领域和希望解决的问题理解客户业务过程获取业务领域的专业词汇建模客户业务过程 2.领域分析领域分析是软件工程师了解背景信息的过程业务领域与领域专家领域分析的目标领域分析信息归档3识别协作系统4.发现系统需求 5.将结果提交客户2.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工程 1.1.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定义:元素的集合或排列,这些元素被组织在一起通过处理信息完成某些预定的目标2目标:支持某些业务功能或开发可以被销售以生产业务收入的产品。
2.系统元素包括软件、硬件、人员、数据库、文档、规程3.软件工程实践 1.软件工程实践的精髓 1.理解问题(交流和分析)2.计划解决方案(计划于建模——软件设计)3.实施解决方案(构造——代码生成)4.检查结果的精确度(构造与部署——软件测试、质量保证、用户技术支持)2.软件工程实践的核心原则包括存在价值、保持简洁、维护视图、生产者要让消费者理解★★★★4.软件工程过程模型,是指能够覆盖软件工程的过程、方法和工具以及软件工程的一般阶段的开发策略。
过程模型的选择待建造软件的特点,所采用的方法与工具、以及需要的控制和交付的产品。
1.瀑布模型2.增量过程模型——增量模型、RAD模型3.演化过程模型——原型模型、螺旋模型 4.面向对象软件工程过程模型——统一软件开发过程★5.软件工程过程:是一个为建造高质量软件所需要完成的任务的框架,是建造软件产品的一组活动及其结果。
通用过程框架活动:1.交流——项目启动、需求获取及其任务集合 2.计划—项目评估、进度安排、项目跟踪等3.建模——分析模型和设计模型4.构造——代码生成和软件测试5.部署——产品交付、技术支持、用户反馈等及其相应的任务集合6.软件工程的定义:建立和使用一套合理的工程原则,以便获得经济的软件,这种软件是可靠地,可以在实际及其上高速的运行。
1.定义A:软件工程是:1.将系统化的、严格约束的、可量化的方法用于软件的开发、运行和维护,即将工程化应用与软件。
2.在1中所述方法的研究。
2.定义B:软件工程是在成本、时间及其他约束条件下,通过对大型、高质量的软件系统的系统化的开发与演化,从而解决客户问题的过程。
7.软件工程师由有创造力的,有组织的人在定义好的,成熟的软件过程中进行的,该过程适合于软件开发人员建造的产品和产品的市场需求。
8.软件工程的定义:建立和使用一套合理的工程原则,以便获得经济的软件,这种软件是可靠地,可以在实际机器上高校地运行。
9.软件开发的工程化:各种形式、各个应用领域的软件开发都需要工程化,即通过采用软件工程技术实现。
10.由于软件产品的特殊性,软件工程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显得更加重要。
11.软件产品的分类方法:由软件产品的角度分类:通用软件产品、定制软件产品、嵌入式软件。
由软件的应用领域: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工程科学软件、嵌入式软件、产品线软件、Web应用软件、人工智能软件、开放计算、网络资源、开源软件。
12.计算机软件是一种特殊的逻辑产品,其为计算机上运行的各种程序、数据及其说明程序的各种文档。
软件承担着双重的角色,软件是一个产品,同时又是产品交付使用的载体。
13.软件是逻辑的而不是有形的,软件是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元素,因此软件具有与硬件完全不同的特征。
14.软件是被开发或设计的,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被制造;软件不会“磨损”;虽然软件产品正在向基于构件的组装方向发展,但是大多数软件仍是定制的15.测试原则:a所有的测试都应可以追溯到客户需求。
B应该在测试工作真正开始之前较长时间就进行测试计划。
16.测试目的:a用最少的实践和工作量,系统地揭示不同的错误;b证实软件依据规约所应具有的功能和性能。
17.测试注意问题:a没有找到错误的测试并不一定是成功的测试;b测试无法证明错误和缺陷不存在,只能表示其已经出现;在软件开发的早、中期,软件开发人员视图由抽象概念到具体实现来创建软件系统;在测试阶段,软件测试人员试图“摧毁”已完成的软件系统;但是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非真正刻意的通过各种手段将已完成的系统摧毁。
18.软件测试是软件质量保证的关键元素,并代表了规约、设计和编码的最终评审。
通常,软件开发者将30%—40%的项目工作量花费在测试上,在一些非常重要的软件项目上所花费的测试时间可能是一般项目的3—5倍.19.措施:a测试试图努力去“破坏”软件;b以严格的方式设计测试案例并评审其完全性。
20.重要性:a当程序执行时,用户在使用系统的同时实际上也是测试B必须在程序交付用户之前,已消除错误的意图去执行。
C为了发现最大可能数量的错误,测试必须被系统的进行,并且测试案例必须用严格的技术来设计。
21.步骤:软件的测试通常从两个不同的视角进行;a使用“白盒”测试技术测试内部程序逻辑b使用“黑盒”测试技术测试软件需求。
22.@23.构件及设计内容a概念:构件级设计建立对数据结构的操纵;确定通过软件构件的接口实现的通信;实现每个构件处理算法所需的算法细节。
24.步骤:a用户界面的设计从标示用户、任务和环境需求开始;b一旦标示出用户任务,则创建和分析用户场景;c定义一组界面对象和动作,并创建屏幕布局。
D屏幕布局描述图形化的设计构思和各种图示位置,定义屏幕描述性文本,窗口命名与规格说明。
25.a用户界面是基于计算机的系统或产品的重要的元素之一。
B如果界面的设计很糟糕,可能会严重的阻碍用户使用系统的计算处理能力。
C一个弱的界面,可能导致一个设计很好和实现可靠的应用系统的失败。
26.三个重要的原则指导有效的用户界面设计:a置系统于用户控制之下;b减少用户的记忆负担;c保持界面一致。
27.界面确认着重于:a界面正确地实现每个用户任务的能力、适应所有任务变更的能力以及达到所有一般用户需求的能力b界面容易使用和学习的程度。
C用户接受界面作为他们工作中有用工作的程度。
28.通常提供如下机制:a 管理输入设备b确认用户输入c处理错误和显示出错消息d提供反馈f提供帮助和提示g处理窗口、域和窗口内的滚动h建立应用软件和界面间的连接i允许用户定制界面29.界面构造a构建用户界面原型,由用户进行检查,然后根据用户的意见进行修改b许多高级语言或专用开发工具提供用户界面的开发功能,他们为简化窗口、菜单、设备交互、出错消息、命令以及很多其他交互环境元素的创建提供了各种构件和对象30.命令标记----许多高级用户喜欢面向命令的交互方式,提供命令交互时,应考虑:a每一个菜单选项是否都有对应命令b以何种方式提供命令---控制序列、功能键和输入命令c学习和记忆命令的难度如何,忘记命令怎么办?d用户是否可以定制和缩写命令31.常见界面设计问题:a系统响应时间---用户从开始执行动作到软件给出预期的响应,其属性包括长度和可变性b用户帮助设施---集成的帮助设施和附加的帮助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