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障碍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

合集下载

心理育人典型案例 经典题目

心理育人典型案例 经典题目

心理育人典型案例经典题目一、选择题。

A. 告诉小明学习压力大家都有,不要太矫情。

B. 与小明单独谈话,耐心倾听他的困扰,并给予适当的建议和鼓励。

C. 直接打电话给小明家长,让家长好好管教小明的心态。

D. 在班级里公开表扬其他学习好且没有压力的同学,暗示小明要向他们学习。

答案:B。

解析:A选项忽视了小明的感受,没有给予理解和帮助;C选项直接让家长管教,没有班主任自己对学生心理的介入,不利于问题的解决;D选项在班级公开表扬其他同学可能会增加小明的压力,而B选项班主任单独谈话、耐心倾听并给予建议和鼓励,符合心理育人中尊重、理解、引导的理念。

A. 人际交往障碍。

B. 对某一学科过度热爱。

C. 抑郁情绪。

D. 考试焦虑。

答案:B。

解析:人际交往障碍、抑郁情绪、考试焦虑都是在心理育人案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而对某一学科过度热爱不属于心理问题,反而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表现。

二、简答题。

1. 请简述一个心理育人典型案例中,如何帮助有自卑心理的学生重建自信。

(人教版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答案:教师要深入了解该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

例如,是因为外貌、学习成绩、家庭环境等因素。

这可以通过与学生单独谈话、观察其日常行为等方式进行。

创造积极的环境。

在班级中组织一些团队活动,鼓励同学们互相发现优点并给予肯定。

对于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教师可以特意安排一些他能够胜任的任务,如在小组活动中承担资料搜集工作等,当他完成任务后给予及时的表扬,增强其成就感。

然后,提供技能培训或者辅导。

如果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自卑,可以安排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与他结成帮扶对子,或者教师自己进行课后辅导。

随着成绩的提高,他的自信心也会逐渐增强。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自我肯定的语句,如“我能行”“我有自己的优点”等,让学生每天对着镜子说几遍,从内心深处改变对自己的看法。

解析:帮助自卑的学生重建自信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了解原因是基础,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创造积极环境可以从外部给予支持和肯定;提供技能培训解决导致自卑的实际问题;引导自我暗示从内部改变学生的自我认知。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案例分析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案例分析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案例分析在大学校园这个小型社会中,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许多大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还可能对其身心健康产生长期的影响。

以下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分析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法。

案例一:自卑心理导致的人际交往障碍姓名是一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

进入大学后,他发现周围的同学穿着时尚,消费观念也与自己大不相同。

在与同学的交往中,他总是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不敢主动与同学交流,害怕被嘲笑和拒绝。

久而久之,他变得越来越孤僻,很少参加班级活动,学习成绩也受到了影响。

分析:姓名的自卑心理主要源于对自身经济条件的不满和与他人的比较。

这种心理使他在人际交往中过度关注自己的不足,而忽视了自己的优点和潜力。

同时,他对他人的评价过于敏感,缺乏自信和勇气去展示真实的自己。

解决方法:首先,姓名需要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优势,不能仅仅以经济条件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

他可以通过发掘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如写作、绘画等,来提升自己的自信心。

其次,他可以尝试主动与同学交流,从一些简单的话题开始,逐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交流过程中,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想法,尊重他人的观点,同时也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此外,参加一些社团活动或志愿者服务,能够让他接触到更多不同背景的人,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子,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案例二:自负心理引发的人际冲突姓名是一名成绩优异的大学生,在班级中一直名列前茅。

由于学习成绩好,他常常看不起其他同学,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优秀。

在小组作业中,他总是独断专行,不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导致小组内部矛盾不断。

同学们都不愿意与他合作,他也感到很困惑,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他。

分析:姓名的自负心理使他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忽视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他在人际交往中缺乏尊重和理解他人的意识,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和想法,从而引发了人际冲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十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十章

是交往双方表现自我和传达信息的外显行为方式,如语言、 举止、表情、手势和眼神等。
第8 页
大学生人际交往概述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第十章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人际交往具有符合其知识层次和心理发展水平的一些特点。
1 强烈的交往愿望
2 渴望平等的交往关系
3
交往注重情感
4 多种多样的交往方式
5
独立的交往意识
2
友善地微笑。微笑是一种表达方式,它表达了一个人的愉悦、欢乐、幸福。
3
注意目光接触。目光接触是非语言沟通中的主要信息通道。
4
人际距离的把握。一般将人际距离划分为四种:① 亲密带(0~0.5米)② 个人距
离带(0.5~1.25米)③ 社会带(1.25~3.5米)④ 公共带(3.5~7.5米)
5
辅助语言的运用。辅助语言又称副语言,是指说话时声音的音质、音量、声调、语
易产生相互之间的吸引力。
(四)相互性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彼此相互尊重和支持的基础之上的。
第 10 页 大学生人际交往概述 三、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 第十章 (五)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在人际交往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影响人际交往的个人因素主要有外在形 象、个人能力和个性品质等。
1.外在形象
2.个人能力
一个月过去了,小敏发现预科生们普遍对她有敌意,如故意不给她开门、故意大声说话影响 她看书或睡觉、假装听不见她的问话,甚至团结起来攻击她的某些行为。渐渐地,小敏觉得寝室 的气氛越来越紧张,就连那3位本科生对她也爱理不理的。她感到很难受,在寝室找不到一点爱 与归属的感觉。小敏的情绪糟糕到了极点,但她依然觉得:我有什么错?难道不是因为高中没好 好学习才上的预科吗,这是事实,为什么不能说呢?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常见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常见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目录一、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1)二、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成因 (2)1.客观因素 (2)2.主观原因 (2)三、解决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对策 (3)1.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 (3)2.注重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 (3)3.加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管理工作 (4)参考文献 (4)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常见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摘要:自我中心,自卑、恐惧、孤僻、嫉妒、猜疑等是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问题的成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原因。

解决的对策是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注重形成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加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管理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对策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今后事业发展与人生幸福的基石。

在大学校园中,人际交往问题排在大学生各种心理问题的首位,已成为困扰和影响大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问题自我中心。

一些大学生希望周围的人以他为中心,服从于他。

这种人强烈希望别人尊重他,却不懂得尊重别人。

只从自己的经验角度去认识人和事,而不能意识到别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和观点,对人和事的看法带有强烈的主观性。

自卑心理。

自卑是一种过低的自我评价,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或几个方面不如他人的情感体验。

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大多较为敏感,缺乏自信,他们处事过分谨慎,为减少挫折,尽力避开人群,因而丧失许多发展机会。

还有一部分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表现为凡事对自己要求很高,在交往中总是力求完美,以免于遭到他人酌耻笑,常以一种盛气凌人的架势来掩饰自己自卑而脆弱的心理,这使他们将自己的社交圈子限制得非常狭小。

恐惧心理。

有些大学生与人交往时,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紧张、害怕,以至于手足无措,语无伦次,严重的甚至害怕见人,导致社交恐惧症。

由于现在大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尤其是网络时代的来临,使得大学生容易沉溺于网络上虚拟的社交活动以对抗日益增大的精神紧张情绪,而忽略了真实的人际社会中人与人的直接交流的社会技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绪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绪论

⼤学⽣⼼理健康教育绪论⼤学⽣⼼理健康教育绪论1.⼤学⽣⼼理健康的标准:第⼀,智⼒正常。

这是学习、⽣活与⼯作的基本⼼理条件,也是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所必需的⼼理保证。

并且能保持对学习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第⼆,情绪健康。

其标志是情绪稳定和⼼情愉快。

包括的内容有:愉快情绪多于负性情绪、乐观开朗、富有朝⽓,对⽣活充满希望;情绪较稳定,善于控制与调节⾃⼰的情绪,既能克制⼜能合理宣泄⾃⼰的情绪;情绪反应适度。

第三,⾃我评价正确。

正确的⾃我评价是⼤学⽣⼼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进⾏⾃我观察、⾃我认定、⾃我判断和⾃我评价时,能做到⾃知,恰如其分地认识⾃⼰,摆正⾃⼰的位置,既不妄⾃尊⼤也不妄⾃菲薄;⾯对挫折与困境,能够⾃我悦纳,喜欢⾃⼰,接受⾃⼰,⾃尊、⾃强、⾃制、⾃爱适度,正视现实,积极进取。

第四,⼈际关系和谐。

良好⽽深厚的⼈际关系,是事业成功与⽣活幸福的前提,⼈际关系状况最能体现和反映⼈的⼼理健康状况。

⼼理健康的学⽣乐于与他⼈交往,拥有⼴泛⽽深厚的⼈际关系。

能⽤尊重、信任、友爱、宽容、理解的态度与⼈相处,能分享、接受和给予爱和友谊,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能与他⼈同⼼协⼒,合作共事,乐于助⼈。

第五,意志健全。

意志是推动⼈们采取各种⾏动克服困难以达到预定⽬标的⼼理过程。

意志健全者在⾏动的⾃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制⼒等⽅⾯都表现出较⾼的⽔平。

⼼理健康的⼤学⽣拥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具体表现为,在各种活动中都有⾃觉的⽬的性,能适时地做出决定并运⽤切实有准备的⽅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有较强的挫折承受⼒和⾃制⼒,能在⾏动中控制情绪和⾔⽽有信,⽽不是⾏动盲⽬,畏惧困难,顽固执拗。

第六,⼈格完整。

⼈格是个体⽐较稳定的⼼理特征的总和。

⼈格完善就是指有健全统⼀的⼈格,个⼈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致的。

⼈格完善包括⼈格结构的各要素完整统⼀;具有正确的⾃我意识,不产⽣⾃我同⼀性混乱,以积极进取的⼈⽣观作为⼈格的核⼼,并以此为中⼼把⾃⼰的、需要、⽬标和⾏动统⼀起来。

大学生人际沟通中的心理障碍浅议论文沟通心理障碍综合症

大学生人际沟通中的心理障碍浅议论文沟通心理障碍综合症

大学生人际沟通中的心理障碍浅议论文沟通心理障碍综合症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

但在交往过程中,一些大学生表现出来明显的人际交往障碍直接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下面是WTT 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人际沟通中的心理障碍浅议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人际沟通中的心理障碍浅议论文篇一《大学生人际沟通中的心理障碍与对策研究》摘要: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

他们力图通过人际交往去认识世界,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各种需要。

但在交往过程中,一些大学生表现出来明显的人际交往障碍直接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关键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大学生心理障碍;心理障碍的克服一、大学生交往中的心理障碍人际交往是指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和需要的过程。

一般来说,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一些困难或不适应是难免的,但如果个体的人际关系严重失调,人际交往时常受阻,就说明存在着交往障碍。

(一)认知障碍认知障碍是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表现突出而常见,这是由青年期的交往特点所决定的。

其一,青年期自我意识迅速增强,开始了主动交往,但其社会阅历有限,客观环境的限制使其不能够全面接触社会,了解人的整体面貌,心理上也不成熟,因而人际交往中常带有理想的模型,然后据此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知已,一旦理想与现实不符,则交往产生障碍,心理出现创伤。

其二,是以自我为中心。

人际交往的目的在于满足交往双方的需要,是在互相尊重、互谅互让、以诚相见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

而有的大学生却常常忽视平等、互助这样的基本交往原则,以自我为中心,从不考虑对方的需要,这样的交往必定以失败而告终。

(二)情感障碍情绪与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态度。

情绪和情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如满意、喜爱、快乐、自豪等;另一种是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如愤怒、恐惧、厌恶、嫉妒、自卑等。

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

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
2. 异性交往障碍调适
异性之间的交往本来是很正常的,但有些大学生在不良心理因素的作用下,在与异性交往时,总感觉到比与同性交往时有更大的障碍,导致不敢、不愿、不能与异性进行交往,主要表现为对异性的神秘感,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友谊与爱情,以及异性恐惧等。造成大学生异性交往障碍的原因主要是传统的“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思想的影响、家庭教养以及性的敏感性。异性交往障碍的调适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
二、 大学生人格交往常见障碍的调适
1. 自卑心理的调适
卑是人际交往的大敌,使人不敢与他人交往。自卑产生于自身的不足(包括生理和心理)以及挫折。其实,人无完人,每个人与他人相比总有或多或少的缺憾,难免会产生自卑,这是很正常的。但如果过分关注自己的缺点,对此比较敏感就是一种病态了,需要克服和调适。克服自卑心理,主要是保持心理上的健康与平不当 这在大一新生中表现得比较突出。每一个人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都面临着重新认识自己,,重新为自己定位的课题,但往往由于信息和客观环境的限制,使自我评价失之偏颇。或把自己看的高人一等,或把自己看的过低。前者对他人的肯定性评价较低,从而轻视、看不起他人;后者则易导致自卑,从而轻视、看不起自己。这些不当的自我评价会使交往不能顺利进行。
⑷自我投射 自我投射指内在心理的外在化,即以己度人,把自己的情感、意志、特征投射到他人身上,强加于人,认为他人亦如此。自我投射包括情感投射和愿望投射。情感投射是指认为别人与自己的好恶相同。愿望投射是指把自己的主观愿望投射于他人,认为他人也如自己所期望的那样,把希望当成了现实。结果往往对他人的情感、意向做出错误评价,歪曲了他人,造成交往障碍。
2、情绪、情感导致的交往障碍
人际交往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沟通和情感行为上的影响,突出的是人与人之间彼此情感关系及心理距离的远近。情感成分是人际交往的主要特征,对人的情感好恶决定着交往者今后彼此间的行为。因此,人际交往的情感障碍也很常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报告5篇

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报告5篇

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报告5篇篇1一、引言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在社交场合中过度紧张、害怕和不安,严重影响个体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本报告将介绍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分析其症状、原因及治疗方法,以期为类似患者提供参考和帮助。

二、案例描述患者小张,男,18岁,大一学生。

自入学以来,他一直感到在社交场合中无法自如地表现自己,常常担心自己的言行会受到他人的评价和嘲笑。

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他总是紧张得语无伦次,课后与同学交流时也总是小心翼翼,生怕说错话或做错事。

他渴望能够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往往因为过度紧张而无法如愿以偿。

三、症状分析1. 社交焦虑:小张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情绪,担心自己的表现会受到他人的负面评价。

2. 社交回避:他常常回避社交场合,不愿意与人交往,甚至在课堂上也不敢主动回答问题。

3. 社交尴尬:小张在与人交往时常常感到尴尬和无助,不知道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

四、原因分析1. 性格因素:小张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容易紧张和焦虑。

2. 家庭环境:他的家庭环境较为封闭,父母对他的教育比较严格,导致他缺乏社交经验和技能。

3. 学校环境:他所处的学校环境较为复杂,同学之间的竞争和评价让他感到压力和不安。

五、治疗方法1. 心理治疗: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和放松训练,帮助小张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模式,增强自信心和应对能力。

2. 社交技能训练: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训练,帮助小张学会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提高社交技能和应对能力。

3. 家庭支持:鼓励小张的家长给予他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建立积极的心态和自信心。

六、治疗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训练,小张的社交恐惧症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他不再像以前那样过度紧张和焦虑,能够更自如地与他人交往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同时,他也学会了如何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建立了更加健康和积极的社交关系。

七、结论与建议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但通过积极的治疗和训练,患者可以明显改善其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大学生心理健康2019

大学生心理健康2019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1.心理困扰(1)适应问题:生活适应,学习适应,环境适应等(2)学习问题:学习焦虑,不喜欢专业,学习动力不足等(3)人际交往问题:人际冲突,社交技能缺乏,人际关系敏感,异性交往恐怖症(4)就业问题:择业取向,职业迷惘,就业恐惧等(5)性心理与恋爱心理问题:恋爱中的过度情绪反应,失恋,单相思,网恋,性心理发育异常,有自慰行为带来的困扰等2.心理障碍(1)人格障碍:强迫型,分裂型,偏执型,瘾病型,依赖性人格(2)神经症:神经衰弱,恐怖症,强迫症,抑郁症,焦虑症等(3)性心理障碍:恋物癖,裸露癖,窥视癖,异装癖等3.心理疾病精神分裂症情感性,偏执型和反应性精神病4.干预措施掌握心理学知识,预防心理疾病。

加强心理咨询,从早期防止心理问题演化成心理疾病。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心理社会环境。

心理健康与政治思想教育相结合。

二、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一)掌握一定的心理卫生知识(二)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1)学习负担适量(2)生活节奏合理,有张有弛(3)注意保护大脑(三)保持健康的情绪(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去爱(五)树立符合实际的奋斗目标(六)学会自娱自乐三、什么是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的类型心理问题不同于生理疾病,它是由人内在精神因素准确的说是大脑中枢神经控制系统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它会间接的改变人的性格、世界观及情绪等。

类型:精神病,神经症,一般性的心理问题社会适应不良,人际交往障碍,学习障碍,情绪困扰,意志缺陷,性格弱点,现实的矛盾和茫然四、理解精神病,神经病,神经症的区别(1)神经病是神经系统疾病的简称,指神经系统发生的器质性疾病。

神经病指中枢与周围神经或者说内脏神经与躯体神经表现出解剖学上的病理特征,其主要特征是神经有器质性的病变。

(2)神经症。

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心理症或精神神经症,是一组轻性心理障碍的总称。

神经症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主要基本上都是主观感觉方面的不良,没有相应的器质性损害。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答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答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考试A卷姓名:专业:学号:学习中心:成绩:一、单项选择题( 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1.个体的( D )便成为个体心理健康状态的最终的规定性。

A.生存状况B.健康状况C.经济状况D.适应状况2.( D )指主体通过外部或内部的活动,在机能上(而不是物质方面)把客体整合到自己的活动格式中来。

A.适应B.平衡C.顺应D.同化3.( A )的自动调节机制失效,从而造成心理失调或失控状态。

A.心理疾病B.心理障碍C.心理不健康D.神经衰弱4.目前大多数中小学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场所,其中最常见,也较专业可行的称呼为( C )。

A.心理辅导室B.阳光心理室C.心理咨询室D.知心朋友屋5.( D )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

A.教师B.学生C.家长D.心理健康老师6.( B )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A.培养学习成绩好的学生B.促进学生的多方面的发展C.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的水平D.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7.( B )反映青少年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健康发展的不同任务。

A.中间目标B.总目标C.初始目标D.工作目标8.结合发展心理学的原理和学校教育的实际,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应着重于( B )。

A.培养小学生的交际能力B.小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力C.提高小学生的沟通能力D.提高小学生的抗压能力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具备有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环境B.创新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营造适宜学生创新精神成长与发展的心理环境C.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达成必须通过各种教育途径的协同配合D.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本身不含有心理健康教育资源10.学科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其目的性和计划性主要体现在( B )上。

A.教学模式B.教学目标C.教学动力D.教学环境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1.心理健康是“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适应状态,它具有( ABCD )。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及疏导对策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及疏导对策

摘要:一个人在正常情况下,70%的时间用来进行人际交往,人类一切实践活动都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完成的。

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维活跃,人际交往的需要更为强烈,他们通过人际交往去认识社会、认识世界,获得友谊,获得爱情,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各种需求。

大学生在这个社会化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内因和外因的影响,他们越来越功利化,使得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歧变,从而导致了各种不良心理。

关键词: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功利化心理失衡1大学生不良心理常见类型及原因1.1自卑心理这种心理是个体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偏低的一种表现,是一种自我否认,对自己没有信心,也对自己不认同的心理表现。

自卑表现之一是敏感多疑,过分看重别人对待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对不经意的批评或夸奖会胡乱猜测,导致内心强烈的情感冲突。

长期得不到自我价值的体验,内心失衡,又走不出这种阴影,缺少应对能力,因此遇到事情会采取极端的行为来处理,比如打架、自残等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这种心理的形成除了自我认知的因素外,还受家庭经济、成长经历、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这类型人在和别人比较的过程中,容易反省自己的短处,忽略自己的长处,从而加重自卑感,进入恶性循环。

1.2异性交往中的困惑在大学,除了正常的恋爱关系,有一部分同学不能正确进行男女生之间的沟通,怕遭非议,而不愿与异性交流交往。

这部分学生因为好奇希望与异性交往,但是走不出这种不健康的心理,而感到痛苦。

造成这种障碍的原因,除了男女生在智力、情感、个性方面的不同,陈旧的教育观念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大部分学生的家长和老师都害怕他们早恋影响学习,盲目地反对男女同学的交往。

这种好奇和外界环境的阻碍的矛盾性,造成了部分学生对性别的敏感性。

1.3社交恐惧心理社交恐惧心理是人在社交活动中渴望与人交往,但由于交往能力有限、方法不对,或者自己的个性缺陷等原因,致使效果不尽如人意,从而产生的一种恐惧的情感反应,比如见到生人时脸红、说话紧张。

因此经常感到苦恼,害怕与人接触,自己封闭自己,常常陷入焦虑、痛苦之中,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大学生人际交往出现问题的原因

大学生人际交往出现问题的原因

大学生人际交往出现问题的原因大学生人际交往出现问题的原因第一,追求人际交往的完美。

一方面是期望自己能够左右逢源,处理好所有的人际交往,对自己在交往中没有处理好的问题感到非常苦恼;另一方面对别人的期望值过高,希望与人交往都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当自己友善的行为被同学误解或者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时,造成失望的心理。

第二,交往中的心理问题。

感到交往困难,由于交往能力有限、交往方法不妥当或某种个性缺陷,不能解决交往中的问题,致使交往不如人意,很少有成功的交往体验;不想交往,缺乏与人交往的愿望和兴趣,自我封闭,孤芳自赏,完全厌烦学校的人际关系;害怕交往,对交往特别敏感,不愿与人接触。

第三,交往需要与自己经济能力之间的矛盾。

一些大学生交往甚广,但由于大学生交往经济化趋向,交往中的花费日益增大,甚至可能承受不起。

如果想不出解决的办法,会常常处于经济状况窘迫的状态中。

大学生的经济不独立和高消费欲望会造成尖锐的矛盾冲突,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的心理问题。

第四,异性交往适应不良。

除一般的交往问题外,大多数的交往障碍都是与异性交往的问题。

“异性交往恐惧”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它并非是大学生排斥异性交往,相反,它展现了大学生异性交往的强烈欲求和现实交往效用不尽人意的强烈反差。

例如,有一位男同学很想与女同学交往,但又怕见女同学,见到她们时就感到紧张、心跳加快、面红耳赤、难以自制。

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有几个特点:女生比男生更多地感到人际关系的不适;家境贫困和不幸家庭的学生人际关系往往不和谐,自卑感在他们身上表现较突出;班干部和成绩优秀的学生与周围同学的关系往往不和谐;相貌不佳的学生人际关系更多地不和谐。

不少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十分紧张,存在孤僻、自闭、忧郁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如果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长此以往可能会没有自信、过于敏感、容易导致心理疾病。

由于人际关系的不协调,导致大学生心理扭曲,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摘要:人际交往是新世纪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也是人格完善的重要因素和自我发展的重要内容,正常的人际交往是作为一个新世纪大学生生活的必备条件。

当期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

本论文通过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几种心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其克服的方法,诣在使大学生克服其心理障碍,达到自我完善,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关键词:人际交往;自卑;害羞;猜疑;恐惧;嫉妒一、大学生交往的自卑心理(一)自卑的表现及成因自卑是个体由于某种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或其他原因而引起的轻视自我、对自己不满意的情绪体验。

大学生产生自卑感的原因较多,其中主要有以下四点:①对自身的生理条件感到不满意,如认为自己的身高、容貌、体态等不如他人,或患有疾病,或存在生理缺陷等。

②感觉自己的社会条件不如他人,如家庭条件不好、生活条件不宽裕、来自农村、不善言辞等。

③好胜心受到挫折,如学习上的失败、集体活动中的失败等。

④与其心理认识与自我评价有关,怀有自卑感的人在内心深处总是过高地评价他人,而过低地评价自己。

(二)改善自卑心理的方法自卑来源于对自我的过低估计,在内心深处缺乏自信心。

自卑者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深层体验是自己看不起自己。

有自卑心理的人在与人交往中,应当做到以下几点:①消除因自己的长相、身材、语言、家庭条件的弱势带来的“我不如他人”的消极暗示,有意识地多想自己的长处,给自己打气、鼓励。

②不要凡事追求十全十美,你的行动只要有所收获,就应当感到高兴。

③要多用与人交往成功的喜悦来鼓励自己,常对自己说:我能行!二、大学生交往的害羞心理(一)害羞的表现及成因羞怯心理的产生大致有两方面因素:一是先天遗传的神经活动类型;二是后天的心理发展状况。

具体来说,大学生产生害羞心理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①性格内向,气质属于粘液质、抑郁质类型的人易害羞。

他们说话是低声细语,见到生人就紧张、脸红吗,不敢与生人对视。

女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与心理调适

女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与心理调适

获得源源不断的支持与庇护, 而自己却从来没有给对 方心理支持。这种关系的结果是使被依附对象有一 种束缚感, 甚至会成为负担, 并且产生想摆脱这种关 系的强烈愿望, 最终导致亲密关系的破裂。许多心理 脆弱的女大学生难以承受这种打击, 出现心理冲突, 影响了心理健康。 (四) 能力欠缺引发的人际交往问题 部分女大学生缺乏社会交往能力, 不善于把握人 际交往原则和使用人际交往技巧, 在与他人沟通交流 中, 容易造成误会或隔膜, 从而影响正常人际交往的 进行。
康知识。组织心理健康知识竞赛、 现场咨询、 宣传月、 心理素质趣味运动会、 素质拓展、 团体心理辅导等活 动, 使心理健康观念深入人心, 帮助女大学生优化心 理素质, 使之能够全面悦纳自我, 不用 “理想自我” 去 苛求 “现实自我” , 克服人际交往中的个性和认知障 碍, 树立良好的自我意识、 准确的自我定位、 有意识的 自我管理。 (二) 开展人际交往技巧训练, 提高交往能力 1. 加 强 对 女 大 学 生 人 际 交 往 技 巧 的 教 育 和 指 导, 培养乐于交往, 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为了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化解人际冲突, 提高社会适应 能力, 人际交往技巧必不可少, 例如以诚待人、 与人为 善, 学会换位思考; 沟通时要坦诚, 接纳彼此的看法, 并积极地倾听对方所表达的信息; 彼此的要求和请求 合情合理; 培养幽默感, 给予对方适度的真诚赞美; 主 动关心对方的成长与幸福; 尊重他人的自由与适度地 自我肯定等。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并努力付诸于实 践是人际交往成功的必要渠道。 2. 有针对性地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团体辅 导的特点是通过为成员提供彼此交往、 相互作用的机 会, 使成员增加自我认识、 自我肯定, 促发积极交往行 为。大学生交往能力训练辅导团体的优点是: 为参与 者提供一个宽松的活动空间和氛围, 使他们在共同的 交往情景中彼此了解、 彼此关爱并相互影响, 通过一 系列的心理互动过程, 发现问题, 探索自我, 学习经 验, 促进个人成长和交往能力的提高。利用团体心理 辅导对女大学生进行人际关系训练, 目的是使女大学 生开放自己、 接纳别人、 内化经验, 促进自我发展、 掌 握交往技能、 处理交往冲突, 形成新的人际交往理念 和交往行为。 (三) 指导运用心理防御机制, 提高抗挫折能力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受挫后为维护自己的身 心健康, 用自己的方式把受挫时产生的否定情绪自我 解 决, 减 少 内 心 的 冲 突 和 不 安, 保证心境安宁的过 程。防御机制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消极的的防御机制 有: 被动攻击、 压抑、 替代、 退行、 投射、 否认等; 积极的 防御机制有: 需要补偿法、 积极升华法、 幽默法、 合理 宣泄法等。正确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通常可以 起到缓解心理挫折、 减轻焦虑情绪的作用。女大学生 遇到问题通常容易采用消极、 不成熟的防御方式, 这 些方式虽然能够帮助人暂时摆脱内心的痛苦, 却没有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 要加强有关心理防御机制 73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策略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策略

交往 中出现 的 问题 越来 越 多 ,本 文 主要 阐述 了大 或记 忆力 、判 断力 、气质 、性格 、能力 等 方 面欠 学生 在人 际交往 中普遍 存 在 的心 理 问题 ,并 从 几 佳而产生 的轻视 自己,认为 自己在某个方面或几 个方 面分析 了解决 对策 。 个 方 面不 如 他人 的情 感 体验 。大学 生 ,特 别是 农
村大学生 ,刚刚进人大都市,害怕别人嫌弃 自己,
2 . 大学生人际交往 中常见 的心理 问题有 瞧不起 自己,导致其 内心脆弱 ,缺乏 自信 ,不敢
主动与人交往 ,害怕失败。 自卑是交往的一大障
2 . 1恐惧心 理
碍 ,容易使人孤立 ,离群 ,抑制人 的自信心的正
处于青 春期 的大学生 ,极 为关 注个人形象 , 常发挥。对 自己能力 的错误认知会形成一种消极
偏差,导致 自 卑者感到不如别人而丧失信心。
2 . 3嫉妒 心理
性 交往 时总感 到 要 比同性 交 往 困难 的多 ,以至 于 不 敢 、不 愿 ,甚 至不 能 和异性 交 往 。这些 大 学生 主要 因为不 能正确 区别和处 理友谊与 爱情 的关 系 ,
嫉 妒是 指 当 自己的欲望 得不 到 满 足时 ,对 造 部 分大 学生划 不 清友 情 与爱情 的界 限 ,从 而 吧友 成这种 不 满 足的原 因和周 围 已得到 满 足 的人产 生 情 幻成 爱情 。大 学生 的年龄 本来 就是 一个 情愫 进
于女 生天生嫉 妒心较 强 ,遇 到 比 自己优 秀 、聪 明 、 间交 往带来 一 定 的消极 影 响 。另外 还有 舆论 的影 漂亮 、多斤 的女 孩 ,常 常会表 现 出不 悦 ,贬 低 他 响 ,有 的学校 、教 师 、家 长对男 女 同学 之 问交 往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才是导致人际关系不好的关键原因。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以及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成因文章内容。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1.恐惧心理。

调研资料的分析还说明,不少同学对人际交往有恐惧感,或者觉得自己不善交际举止无措,或者觉得人心如潭高深莫测,更有少数同学觉得人心险恶不得不防。

在人之本性的善恶问题有恐惧心理的人不是不愿与人交往,而是不敢与人交往,心中跃跃欲试,行动上却畏首畏尾,自信心的培养对他们是至关重要的。

2.封闭心理。

大学生中有封闭心理的不乏人在,他们喜欢流连于自己的内心世界沉思默想,他们囿于“人性是自私”的判断避开群体独往独来,他们对周围的人不屑一顾孤芳自赏,他们宁愿把喜怒哀乐都自己扛也不愿与人交流与人分享。

3.冷漠心理。

一部分同学很少关心他人冷暖,也不屑于集体事务,不关注公益事业,对一切都抱着“冷眼观看、保持距离”的态度。

4.嫉恨心理。

嫉恨在部分同学的心中有滋长的土壤。

嫉恨心理是人际交往中最有害的一种心理,它容易降低人的理智使人处在情绪化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往往会有偏激、冲动、暴怒等过激行为,从而恶化人际关系。

当代大学生们在人际交往方面既有着强烈的心理需求又有着许多心理障碍,他们渴望交往,渴望通过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为自己融入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他们在面对交往时又显得力不从心,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与障碍。

探究这些问题的成因,形成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并对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大学生的交往能力、满足他们的交往需求有所帮助。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成因(一)客观因素首先,家庭因素。

在校的大学生们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子女的过分关爱甚至是溺爱,容易使子女形成自私、自爱、偏激、不合群等不良性格。

一些家庭父母子女长时期不生活在一起,子女无法体味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容易形成自卑、自闭、抑或是过分自尊等消极性格。

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2009-8-29 14:48:00 来源:< >一个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民族是不可能屹立于民族之林的。

——江泽民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胡锦涛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

——陶行知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一)何谓健康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一是躯体健康,就是生理健康。

二是心理健康,就是人格完整,情绪稳定,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有较好的自控力,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

三是社会适应健康,就是自己的各种生理和心理活动和行为,能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受到他人的欢迎和信任;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能切合实际地在各种社会环境下不断进取,有理想和事业上的追求。

四是道德健康,就是不以损害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有辨别真伪、善恶、美丑、荣辱、是非的能力。

(二)何谓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界定标准不一。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心理健康的标志是: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2、适应环境,在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3、有幸福感;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观点,根据大学生这一特殊的年龄特征,一般认为我国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1、智力正常对于大学生而言,智力正常的关键是:看大学生的智力是否充分地发挥了其效能,是否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索兴趣;智力结构中各要素在其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是否都能积极协调地参与并正常地发挥作用;是否乐于学习,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社交障碍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社交障碍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社交障碍心理问题案例分析[摘要]本文分析了一例大学生社会交往障碍的普通心理问题,探究了认知——行为疗法。

[关键词]社会交往障碍一般心理问题认知—行为疗法本案例是一关于大学生社会交往障碍的一例普通的心理问题。

根据咨询过程的相互交流,发现求助者的心理障碍来源于儿时父亲的一次严厉训斥的经历和大一下学期的一次当众回答问题的失败及同学们的嘲笑。

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在课堂上明明已经准备好回答老师的问题,可是一站起来就面红耳赤、语无伦次,在生活中每当要跟同学或老师打招呼时,就会感觉一阵阵脸上发热,随即低下头去,迅速逃离熟人的视野。

来访时的心理症状表现为:意识清醒,思维正常,但是有明显的焦虑、紧张的情绪,有一定的自卑感和自责感,心情压抑,人际交往障碍明显。

该求助者能够完成学业且学习成绩优良,无异常心理活动及表现。

笔者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排除其精神病与神经症的可能性,定义为一般心理问题,采用的调适措施为认知—行为疗法,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了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

咨询过程分为评估与咨询关系的确立、心理咨询、结束与巩固三个阶段。

整个过程围绕改变错误的认知、矫正不良行为、建构新的合理的行为模式这一中心目标,经过三次心理咨询后情况明显改善。

一、案例类型分析本案例属于社交恐惧障碍的心理问题的类型,社会交往障碍在大学生中的直接表现就是人际交往不适。

人际交往不适是大学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据有关资料统计,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约有83.9%的人是前来咨询人际关系问题、环境适应问题以及神经症方面的问题。

而在我院(沈阳体育学院)的咨询案例中人际交往问题的咨询比例竟然占了51%,由此可见人际交往问题是体育院校大学生最普遍的心理问题。

产生人际交往的问题成因有很多诸多研究者归结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观因素包括个体的认知、归因、个性、能力等四方面的原因。

本案例中的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既有主观方面的因素也有客观环境的影响。

三生教育

三生教育

三生教育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其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重要标准。

他们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并有意识地发展交际能力。

可是,有很多的大学生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存在各种各样的交际问题。

不良认知、情绪及人格等心理因素,都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而人际关系不好,又会进一步导致原有心理问题的加重或产生新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具体有哪些表现呢?(1)与同学交往平淡,缺少知心朋友。

(2)与个别人难以处好关系。

(3)感到交往有困难。

(4)社交恐惧症。

(5)不想交往。

大学生的上述人际关系不良表现背后的心理障碍是什么呢?认知障碍。

认知障碍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很常见。

大学生多处于青年期。

他们的自我意识迅速增强,开始了主动交往。

但他们心理不成熟,且社会阅历有限,因而人际交往容易理想化,很容易受挫折而产生交往障碍。

另外,有的大学生常以自我为中心,喜欢自吹自擂、装腔作势、盛气凌人,忽视平等、互助等基本交往原则,从不考虑对方的感受与需要,人际关系肯定也不好。

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是另一种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

大学生人格不健全或和他人的差异可能会带来交往误解、矛盾与冲突。

如胆汁质气质类型的人性情急躁,会使抑郁质气质的人感到不安。

情感障碍。

大学生处于青年期,人际交往的感情色彩通常很浓重。

因而,情感障碍很容易对人际交往产生不利影响。

大学生主要情感障碍包括嫉妒、自卑、自负、害羞、孤僻等等。

应该如何克服上述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拥有良好人际关系呢?(1)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品质。

①尊重。

互相尊重是成功人际交往的基础和保障。

②真诚。

真诚对待同学,方能使大家心心相印、有难同当,才能使大学情谊天长地久。

③信任。

信任,就要相信对方的真诚,理性理解他人的动机和言行,不要胡乱猜疑、互相提防。

就像美国哲学家和诗人爱默生所说的:信任别人,别人才会信任你;以伟大的风度对待别人,别人才会表现出伟大的风度。

④自信。

在人际交往中,自信绝非孤芳自赏、盲目清高,而是知道并勇于改正自己的不足、肯定自己的优点、接纳别人的劝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际交往障碍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普宁英才侨中杨晓英摘要人际交往障碍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

通过对一位人际交往障碍求助者的会谈发现她存在新生适应不良和人际交往障碍,运用行为疗法和合理情绪疗法,进行放松训练和人际关系训练,通过为期近一个月的咨询和两个月的自我调整,在回访过程中发现求助者的人际关系问题和适应不良状况有所改善。

关键词:人际交往障碍,新生适应不良,合理情绪疗法一咨询者基本情况李某,女, 19 岁,我校高一新生,体貌端正家族无精神病史,个人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母亲早逝,一直与经商的父亲和继母一起生活,家庭关系淡漠,家庭结构复杂。

李某自入学住宿以来,经常与同寝室室友发生争吵,甚至打架。

入学一个月内已调换寝室三次,人际关系不良,对新环境总不太适应。

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学习有所下降,有想回避同学、休学回家的念头。

自觉非常痛苦和焦虑。

二咨询师观察及向他人了解的情况1、咨询师观察:求助者衣着整齐,体貌端庄清秀,刚进门时稍显紧张,不敢直视咨询者,介绍自己情况时,声音有些颤抖,谈话时手里不时摆弄自己的手机,在咨询中稍加安抚后,情绪稍有缓解宿舍同学描述,李某比较内向,说话带刺,总觉得别人对她都是恶意的,时间久了就没人愿意和她说话了,最近都很晚才回寝室。

2、班主任描述:李某考入时学习成绩还不错而且因为歌唱得好,被选为文娱委员。

但近来听课不专心,作业也没前段时间认真。

平时独来独往,性格比较内向,从来不笑,无论是可笑、滑稽的事情还是老师或同学的幽默,都不会引起他的反应。

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与同学有过几次冲突。

3、宿舍教师反映:不和同学来往,包括同宿舍同学。

遵守宿舍纪律,经常反映宿舍同学的违纪行为,但要求老师保密,不要让同学知道是他报告老师的。

4、同学反映:冷酷高傲,目中无人,自己合适就行,不懂事,自私。

心理测验结果:选用 SAS 和 SDS 量表 SAS标准分为 61 SDS 标准分为 64[1]二、主诉:人际关系不好,班里同学都不理他。

在班里,无论做什么,同学都向看怪物一样看他。

以前,自己做事从不考虑他人感受,人际关系上吃了不少亏,四评估与诊断一求助者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主要问题:进入高中以后难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尤其是集体住宿生活,并由一些偶然事件引发人际交往冲突。

伴随产生了抑郁焦虑的情绪困扰,求助者又不善于表达和与人沟通,这种困扰长期积压在心里,造成了内心的痛苦,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睡眠障碍。

生物学原因:女,19 岁,正值青春期。

情绪容易波动。

排除器质性病变。

心理原因:求助者性格比较内向、敏感,对外界事物的不合理认知,人际交往技巧的缺乏。

社会性原因:早年遭遇了重大负性生活事件母亲的早逝,造成家庭重要情感的缺失,母爱的丧失,加上家人的淡漠使求助者缺乏倾诉的对象,缺少帮助和一定的社会支持系统。

与同学争吵也成为引发不良情绪的负性生活事件。

二诊断及鉴别诊断:人际交往障碍与精神病相鉴别:依据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求助者有较强的自知力,知情意等心理过程协调统一,她的不良情绪是由客观事件引起,且有主动求医的愿望和行为。

个性相对稳定,且无躯体异常和精神病家族史,可以排除精神病。

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的特点是症状表现上以焦虑为主,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持续时间大于 3个月或半年。

求助者虽然存在焦虑情绪,但持续时间不长且并未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生理功能也基本正常,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与抑郁性神经症相鉴别,抑郁性神经症的特。

与抑郁性神经症相鉴别:抑郁性神经症的特点是症状表现上以兴趣减退甚至丧失、自我评价过低、情绪低落为主,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持续时间大于3 个月或半年。

求助者虽然存在情绪低落,但持续时间不长,未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且其喜欢唱歌的兴趣从未减退过,生理功能也基本正常,因此可以排除抑郁性神经症。

与神经衰弱相鉴别:神经衰弱的症状主要是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情绪的强烈程度和持续时间之久与生活事件和处境不相称过度紧张,求助者虽有时存在睡眠障碍,但其他不符以上症状,所以可以排除神经衰弱。

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求助者主要是进入新的环境后,学习和生活不太适应,加之自身性格比较内向,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偏差,强化了学习和人际关系对自己的负面影响,但仍可以正常生活学习,社会功能并未受损,持续时间不长且没有出现泛化,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四制定咨询目标一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缓解当前抑郁情绪,改善睡眠状况,引导其了解自己人际交往障碍产生的原因,改变不合理认知,改善人际关系,帮助求助者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学习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培养求助者独立自立的能力,逐步适应学校的集体住宿生活,与周围同学和谐相处。

二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从咨询中习得的方法和技能来减少今后可能会遇到的情绪困扰及行为障碍,完善自己的个性,最终使求助者形成健康的心理,使学习生活都步入正轨五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理性情绪疗法与行为疗法结合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特点及求助者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认知分析能力,与求助者共同协商确定选择理性情绪疗法和行为疗法以消除错误的认知模式和不良的行为模式,引导求助者重新构建合理的认知行为模式,从而达到消除心理障碍,形成正常的人际交往改善学习情况的目的。

理性情绪疗法是世纪年代由埃利斯在美国创立的。

埃利斯认为人可以是有理性的、合理的,也可以是无理性的、不合理的,情绪是伴随思维而产生的,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的思维和信念,而人是语言的动物,思维借助于语言而进行,情绪困扰的持续是由于那些以不合理信念和思维为内容的内化语言持续的结果。

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适当的、适度的情绪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行为疗法源于行为主义理论,它强调通过对环境的控制来改变人的行为表现,其理论基础是条件作用学习理论,该疗法认为人的所有行为都是通过条件作用而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利用强化可以使患者模仿或消除某一特定的行为习惯,建立新的行为方式,常用技术包括放松训练,系统脱敏等,其核心是控制环境和实施强化使患者习得良好行为,矫正不良行为。

六咨询过程咨询阶段大致分为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心理帮助阶段和结束与巩固阶段。

具体如下:第一次:目的:(1)了解基本情况;(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使求助者产生信任感;(3)确定主要心理与行为问题;(4)探寻改变意愿;(5)进行咨询分析过程:咨询师运用参与性技术倾听求助者的表述,采用询问、鼓励与重复、内容与情感反应具体化、参与性概括等技术,利用理性情绪疗法原理与求助者共同澄清问题,启发和引导求助者自我探索。

在此基础上,运用影响性技术中的面质、解释、指导、情感表达、内容表达、自我开放及影响性概述等技术对求助者实施干预。

布置咨询作业:认真回想开学以来让自己情绪低落的事件,思考并分析其中是否有不合理因素。

第二次:目的:(1)学习放松技巧,缓解学习焦虑情绪(2)认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扩展人际交往范围。

过程:教授放松的方法并告知求助者每次感到心情烦闷时就用放松的方法来应对和调节,并告诉求助者焦虑和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让她明白适度的焦虑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不必对自己的焦虑情绪过分担心,并鼓励求助者与她认为的比较喜欢的人进行主动的交往和互动,强化求助者对人际关系重要性的重新认识。

布置咨询作业:(1)要求求助者每天做放松练1~2次,并记下自己的感受;(2)一周内与自己较喜欢的同学或老师主动沟通,并记录沟通的心得。

第三次:目的:学习人际交往技巧改善人际关系过程:通过各方面收集的资料了解到求助者要是由于缺乏一定的人际交往技巧才不断与人发生冲突,通过让其进行角色扮演,不断体并反思如何更好地运用语言和动作正确表达己的思想感情,更好地与人沟通,咨询中咨询也向其提供了一些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

同时,为争取对其治疗有利的社会支持系统咨询师也通过求助者提供的姐姐的电话与其姐姐联系,告之求助者对她的情感依赖和目前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状况,请其姐姐配合,多与求助者联系,关心理解她。

布置作业:(1)要求其找出与之有矛盾的同学的优点,至少五条;(2)主动与和她发生过冲突的同学沟通。

第四次:目的:巩固阶段在本阶段中,咨询师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和思维方式,使新观念得以强化;此外,;检查求助者的作业并要求其谈谈体验和感受及与室友人际关系的发展变化。

咨询者反馈求助者作业的完成情况,表扬其认真完成的态度,鼓励其今后继续用积极理性的态度看待人际问题,同时鼓励求助者积极参加班集体活动,主动与他人协作,继续加强人际交往,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七咨询效果评估求助者自我评估:几个月后在回访中求助者表示“现在与宿舍同学相处挺融洽”,“姐姐也经常和我联系,象以前一样关心我的学习和生活了”,“最近听课听得进去了,对各门课程的学习比以前积极主动了”,“感觉心情好多了,睡眠也好多了”。

咨询师评估:回访中求助者的精神状态和交流状况都比较好。

老师和同学也反映求助者现在人际关系融洽,参加集体活动比较踊跃,成绩也有所提高,还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总体来看咨询效果比较明显。

心理测验的评估:咨询以后 SAS的标准分为41,SDS的标准分为43,显示焦虑抑郁情绪有所,好转。

参考文献[1]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94-197;121[2]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 [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2-3[3]黄希庭郑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9-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