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1. 创设情境,引发兴趣小学生通常对数学没有太大的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
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如购物、游戏等,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在购物情境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加减法运算;在游戏情境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激发思维启发式教学是一种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发现数学知识的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他们的思维。
通过“巧解”、“看不出来”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以情境题材和反思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 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小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分层次教学的策略,因材施教。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教学,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学习。
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采取小班化教学,给予更多的辅导和帮助;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采取拓展性教学,给予更多的挑战和启发。
4. 体验式教学,直观感受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不够成熟,他们更喜欢通过直观感受来理解抽象的概念。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体验式教学的策略,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数学知识。
在教学加减法时,可以通过物品的增减来让学生直观感受加减法运算的过程;在教学几何图形时,可以通过拼图等形式来让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几何图形。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5. 多样化教学,灵活运用小学数学概念众多,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除了传统的课堂讲解和板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实验、讨论等形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利用幻灯片、视频等资源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加生动地学习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一、教学内容选择1. 系统性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内容应该有系统性,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让学生在逐步深入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对数学概念的系统认识。
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科学地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数学概念。
2. 具体性教学内容应该具体、直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物,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
3. 先易后难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先易后难,先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出发,再逐步引入新的、更复杂的概念。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起知识层次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方法设计1. 情景教学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情景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知数学概念,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认识。
2. 游戏化教学通过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数学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游戏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3. 启发式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认识和理解数学概念。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
4. 循序渐进在教学设计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设计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逐渐建立起对数学概念的认识。
教师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成长。
三、教学资源利用1.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数学概念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供形象直观的教学材料,增加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2. 实物教具利用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实物教具,如算盘、计算器、几何模型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数学概念,加深对数学概念的印象。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方法与策略:1. 具体化和形象化教学使用实物和图形通过使用实物(如积木、硬币等)和图形,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例如,学习分数时,可以用披萨饼或蛋糕模型来展示1/2、1/4等概念。
图示法用图示法将数学问题形象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例如,利用数轴来展示整数的加减运算。
2. 问题引导教学启发式提问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
例如,学习面积计算时,可以问:“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乘以宽?”探究式学习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和探究活动,亲身体验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应用。
例如,通过测量教室的长和宽来计算其面积。
3. 逐步递进教学循序渐进按照从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概念。
例如,先学习整数加减法,再学习小数和分数的加减法。
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和学习能力,进行分层教学,提供差异化的教学内容和练习。
4. 游戏和竞赛通过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数学大富翁”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竞赛组织班级或校级的数学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热情,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
5. 数学与生活相结合实际应用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
例如,通过购物、做菜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加减乘除的实际应用。
生活化案例通过讲解生活中的数学案例,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来源和意义。
例如,通过交通路口的红绿灯计时,理解时间的计算和应用。
6.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口头提问、课堂练习、小测验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反馈。
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单元测试等形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需要采取一些策略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以下是一些可以应用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1. 引导性问题: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来让学生思考和发现数学概念。
对于平行线的概念,可以让学生找出周围环境中的例子,并思考它们之间的共同特点。
2. 操作性学习: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具体的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在教学面积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使用单位正方形来测量物体的面积,从而理解面积的概念。
3. 图形展示:利用图形来展示数学概念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可以通过绘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几何概念,例如平行线、垂直线等。
可以利用色彩和形状等元素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理解度。
4. 游戏化学习:通过游戏化的方式来教授数学概念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可以设计数学角色扮演游戏或数学拼图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应用数学概念。
5. 多元化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多种教学资源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风格。
可以使用教学视频、电子课件、实物模型等多种资源来呈现和解释数学概念。
6. 手势和肢体语言: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手势和肢体语言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数学概念。
在解释几何图形时,可以用手势示意图形的形状和特征。
7. 视觉化教学:通过利用图片、图表等可视化工具来展示数学概念,可以增加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在解释统计学概念时,可以使用柱状图或饼状图来展示数据。
8. 基础转化: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数学概念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的概念。
在教授分数的概念时,可以引导学生将分数与有限小数和百分数进行关联。
9. 分组合作学习:通过分组合作学习可以增加学生的互动和合作行为,促进他们对数学概念的探索和理解。
可以分成小组让学生一起解决数学问题,并分享他们的思路和解法。
10. 反馈和评价:在教学中,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是帮助学生发展数学能力的关键。
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策略
试论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策略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大难点,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入手对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策略进行具体阐释。
在概念引入阶段,要做到:运用引入方法,创设数学情境;提供感性材料,建立清晰表象。
在讲解阶段要做到:讲明内涵外延,全面理解概念;注重瞻前顾后,发展所教概念。
在巩固阶段要做到:进行系统总结、促进学生记忆;加强综合练习,有效区别异同。
一、引入阶段的教学策略(一)运用引入方法,创设数学情境根据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教学伊始就应使学生做好进行下一步学习的准备。
在概念的引入阶段,首先就是要迅速安定学生情绪,使学生全心投入到学习中,并且开始接触所要学习的新内容。
在这一阶段最主要的就是创设数学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借助教学内容的背景材料以及知识本身的可塑性,利用数学问题,通过调动情商来增强教学效果而有目的的创设的教学环境。
比如通过计算引入“互为倒数”这个概念时一,教师先出示一组题让学生口算:21/2,l/77,4/55/4,9/1010/9.…,算后让学生观察这些算式都是几个数相乘,它们的乘积都是几。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出:像这样的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其它如“比例”、“循环小数”、“约分”、“通分”、“最简分数”等概念都可以通过计算引入。
(二)提供感性材料,建立清晰表象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他们对感性材料的依赖性很强,只有出现足够数目的、有价值的感性材料,他们才能深刻地理解概念,因此在概念引入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使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运用直观手段向学生呈现这些典型的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讲解阶段的教学策略(一)讲明内涵外延,全面理解概念教师要始终铭一记数学概念的定义所反映的只是最本质的属性,概念的内涵不仅仅是定义,还包括许多性质、定理、推论等;而概念的外延也不仅仅是几个典型的例子。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阶段。
下面介绍几种适用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1. 游戏化教学:通过将数学概念融入游戏中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数学游戏,如数学接龙、数学迷宫等,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创设情境: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授加减法概念时,可以设计购物场景,让学生模拟购物过程中的加减运算,培养他们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3. 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动画、图片等,引入视觉和听觉刺激,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概念。
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学软件和互动教具,使学生对数学概念有更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4. 探究式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发现,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通过观察、实践和推理,找出问题的答案,并总结归纳出数学概念。
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5. 分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激发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每个小组成员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解决问题,并相互交流和分享思考过程,帮助彼此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这样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6. 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和能力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材,进行差异化的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个体差异的学习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摘要】【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概念;概念系统数学概念是学生接触与学习每一个新知识点必先学习的东西,它对于学生的整个数学科目的学习来说是基石一般的存在,因此学生从小学数学概念起必须打好学习的基础,让学生在清晰的了解各种概念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学习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让数学学习的路越走越平整、越走越宽敞。
一、小学数学概念的理论概述1、从数学概念的涵义与构成方面来看。
首先是涵义方面,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数学概念指的是在客观现实中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二者的本质属性在人们脑中所形成的反应,其表现为数学用语中的一些专用名词、符号或术语等,比方说是“周长”、“体积”。
其次是概念的构成方面,一般来说数学概念是可以分成两个组成部分,一个是内涵,另一个是外延。
概念的内涵其实指的就是这个概念所反映出来的所有对象的一个共同本质属性总和。
比方说是三角形的概念,它的内涵所指的就是其本质属性中“三条线段”与“围成”的总和。
而概念的外延指的就相对会比较广泛,它指的是此概念所囊括的一切对象总和。
以四边形的概念为例,它就包括了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等所有很多对象。
2、小数学概念的特点。
小学时期数学概念的特点其他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简单的归纳:第一个就是其呈现形式上的特点。
由于小学数学是一个引导学生入门的时期,因此它的概念在呈现方式上也会显得更为多样化,像是最初采用某某某画的方式,再到后来的描述方式,最后还有定义式等等。
第二个特点就是直观性较强。
一般来说数学概念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其抽象性与概括性,但我们在进行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时,就会发现小学数学概念通常都会定义得比较直观,比较形象具体,基本都是以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为起点来进行设计的。
第三个特点是教学阶段性较强。
小学时期的教学会受到很多客观原因的局限,从而导致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所讲解的数学知识也会存在极强的阶段性。
比方说在低年级时,孩子们的理解能力与认识能力还尚未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因此对于很多抽象性的知识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就只能通过分阶段逐步渗透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
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必须注重方法和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迅速掌握数学概念的内涵和要点。
下面介绍一些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1.联系实际,生动形象小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较弱,因此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要联系实际,用生动形象的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
对于一些晦涩的概念,可以用具体的物品或实际情境来讲解,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来加深理解。
在教学面积概念时,可以引导学生到校园中用尺度尺测量不同形状的花坛或操场的面积,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启发探究,激发兴趣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要注重启发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发现来理解数学概念。
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教学“相等”的概念时,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关于物品数量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分组、比较和运算等活动来发现相等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总结出相等的条件和特点。
3.示例引导,分层渗透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要注意示例引导,分层渗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内涵和要点。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概念,逐步深入,分层渗透。
在教学“分数”的概念时,可以先以图形和实物为例,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大小和比较,然后再引入分数的加减乘除的操作,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分数的运算法则。
4.巩固提升,巩固深化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要重视巩固提升,巩固深化,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数学概念。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形式多样、富有趣味的巩固练习和活动,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和应用来巩固概念,提升运用能力。
在教学“方程”的概念时,可以设计一些关于方程的游戏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思维运算来加深对方程的理解和掌握。
5. 激励引导,情感熏陶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要激励引导,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态度。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数学的发展历史和应用成果,向学生传递对数学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信心。
浅析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
浅析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一、注重问题情境化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注重问题情境化是非常重要的基本策略。
教师应该通过相关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让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具体的情境得以具体化和生动化。
在教学加法的时候,可以通过水果、玩具等具体的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
问题情境化的教学方式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完成数学学习任务。
二、注重概念的建构性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应该注重概念的建构性。
概念的建构性指的是通过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由浅入深地逐步建构和形成数学概念。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总结规律等方式,让学生逐步建构和形成数学概念,而不是简单地进行概念的灌输和传授。
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性,增强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更好地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三、注重形象化教学四、注重实践性教学交际性教学也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之一。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教师也应该通过和学生的互动交流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困难,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数学学习任务。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是多方面的。
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这些基本策略,从而更好地完成数学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希望广大的数学教师能够深入思考和研究这些基本策略,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析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概念是对事物的一般属性和本质特征的反映形式。
概念是用词来表达的,它以词的意义的形式而存在。
在小学数学中概念有很多,也都是用词来表示的,如整数、分数、小数、约数、倍数、直线、长方形、圆等。
任何一个概念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通常叫做概念的内涵。
例如,平行四边形这个概念,它的内涵就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一个概念还反映了某一类事物的总和或范围,通常叫做概念的外延。
例如,三角形的外延就是指所有的三角形,其中包括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可以看出,概念的内涵是说明概念的含义的,概念的外延是说明它的适用范围的。
这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赖。
每个概念都有确定的内涵和外延,不能混淆。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准确说明所教概念的意义要弄清概念的意义,首先要把数学的科学概念与日常生活中的概念的含义区别开来。
例如,“角”在数学中指的是平面的角,与日常生活中“角”的含义不同。
其次要防止不适当地扩大或缩小概念的内涵或外延。
例如教学“整数”不能只包括0和自然数。
第三,教学概念的意义时要避免同一词语的反复。
例如,不能说“求两个数加在一起是多少叫做加法”。
第四,不能任意解释一个概念。
例如,教学体积概念时,用粉笔盒说明装多少支粉笔就是体积的大小。
另外,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给学生分析概念的定义。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先说明它是一个四边形,再说明它与一般的四边形的差别在于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二、注意形成概念要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由于数学概念都是抽象的,一般要按照如下的认知顺序进行教学:动作、感知→表象→概念、符号。
如教学数目3,先出数量是3的各种实物图(可让学生自己摆),然后出点子图,最后出数字“3”。
教学质数和合数,可以先引导学生对20以内数的约数的多少进行分析,找出它们的特点,然后进行分类,把2、3、5、7、11、13、17、19归为一类,把4、6、8、9、10、12、14、15、16、18、20归为另一类,最后概括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的制定至关重要。
良好的概念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各个角度探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的制定和实施。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故事、游戏、实物等形式来呈现数学概念,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注重数学概念的引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数学概念的引入。
在引入新概念时,教师应该通过直观的示例、实际的问题等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新概念,使学生在具体的事物中感知抽象的数学知识,帮助他们建立数学概念的直观认识和形象思维。
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不是孤立的,各个概念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通过引导学生找出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融合,帮助学生建立全面而严密的数学概念体系。
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不同特点来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可以通过讲解、示范、引导、启发等方式来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五、重视实践操作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不能脱离实际,需要结合实际生活和学生的日常经验来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实验、游戏等形式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六、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除了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外,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七、注重巩固和拓展在概念教学中,巩固和拓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内容最新5篇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内容最新5篇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内容篇1【教学内容】:版本、章、节【教材分析】: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学情分析】: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设计思路】:现本节课的教法学法及体现的理念支撑。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设计评价方案,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
另外,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
3.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内容篇2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记录数量,了解负数的价值;⑴要求:听清信息,独立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信息准确简洁的表示出来。
⑵师叙述,生记录。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探究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培养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是每位数学教师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角度进行策略探究,以期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小数时,可以设计一个实际情境,让学生用小数表示花费、比较价格等,让学生感受到小数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把握教学顺序,循序渐进小学数学概念较多,教师应该根据概念的难易程度和相互之间的联系,合理划分教学顺序,逐步引导学生学习。
在教学分数时,可以先从简单的整数除法开始,逐步引入真分数、假分数、分数的比较等概念,避免学生产生困惑和疑惑。
三、注重概念的直观呈现,提供具体的操作数学概念对学生来说是抽象的,教师应该通过具体的图形、实物、图表等方式来直观呈现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
在教学图形的分类时,可以通过展示不同的实物图形,让学生观察、分类,并总结出图形分类的规律。
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供问题解决的机会数学概念的学习需要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提供问题解决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在教学平行线的概念时,可以提出一些与平行线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动力。
五、巩固与拓展,注重知识的运用与延伸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后,教师应该通过一些实际应用题目和拓展问题,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在教学面积的概念时,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面积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六、多样化评价手段,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数学概念的教学评价,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可以采用口头回答问题、书面作业、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评价,提供多方面的反馈和指导。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探究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摘要】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在小学阶段具有重要性,可以为学生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
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是教学的首要任务,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性学习来实现。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则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和实践引导学生。
巩固基础知识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可通过反复练习和实际应用进行。
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和促进学生合作学习也是教学的重要策略。
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效果。
在未来,教师应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数学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数学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基础知识巩固、创新思维、合作学习、未来发展、展望、重要性、现状分析、总结、启发、促进、培养1. 引言1.1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其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小学阶段是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和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通过教授数学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数学认知和逻辑推理能力。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考能力,让他们在学习数学中不断提升自己。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互相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并加深记忆。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只有通过系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基础数学知识,为其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现状分析目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些学生缺乏对数学概念的深刻理解,他们只是简单地记住公式和算法,缺乏数学思维能力。
这导致了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有哪些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有哪些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概念是思维形式之一,也是判断和推理的起点。
没有正确的概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判断和推理,更谈不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重视数学概念教学。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一、关注概念的导入形式,及时揭示概念数学概念比较抽象,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年龄、知识和生活的局限,其思维处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
认识一个事物、理解一个数学道理,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
因此,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细心、耐心,尽量从以下三种形式导入,引出新概念。
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思考的积极性就会高。
(一)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导入。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生活事物来引入数学概念。
这样不仅会使学生对这些概念的学习更感兴趣,而且会使他们觉得这些概念很亲切,发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学数学不是一种讳莫如深的事,这对于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至关重要。
例如:《认识图形》这节课的内容虽然不多,但对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许多的立体图形,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感性的认识基础,教材只是把认识图形的概念,建立在初步认识的水准上,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巧妙的避开立体图形的概念,又要揭示出立体图形的本质属性,为学生以后学习立体图形和其它几何图形奠定基础。
在课中,教师先出示课件中贝贝带来的很多礼物,问:“你认识这些物品吗?”接着让学生认老师带来的四种生活中的物品,观察这四种物品,样子长得一样吗?样子不一样,我们就可说它们的形状不一样。
接着让学生回到课件中,教师引导把它们形状一样的物品放在这个方格里。
脱去它们的外衣(课件中抽象出了各种图形的模型),这些物品的形状在数学上都有一个名字,跟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一样。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都是数字的属性,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数字概念,如奇数、偶数、倍数等,来引入质数和和数的概念。
这样不仅能够巩固旧知识,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概念。
二、概念建立的教学策略在概念引入之后,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
概念建立的基本策略有:1、概念的定义在引入概念之后,需要给学生一个清晰明确的概念定义。
概念定义要简洁明了,避免使用生僻难懂的词汇,让学生能够轻松理解。
例如:“圆”可以定义为“平面上到一个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概念的特征学生需要了解每个概念的特征,从而能够区分和分类不同的概念。
例如:“正方形”的特征是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概念的例子给学生提供一些例子,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概念。
例如:“分数”的例子可以是1/2、2/3等,这些例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
三、概念巩固和深化的教学策略巩固和深化概念是概念教学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反复练和应用,才能真正掌握概念。
概念巩固和深化的基本策略有:1、概念的归纳和总结通过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更好地掌握概念。
例如:“三角形”的归纳和总结可以是“三条边的图形是三角形,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
2、概念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将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概念。
例如:“面积”的应用可以是计算房间的面积、土地的面积等。
3、概念的拓展通过拓展概念,帮助学生将一个概念与其他概念联系起来,形成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分数”的拓展可以是引入小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总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需要遵循一定的策略,从概念引入、建立到巩固和深化,都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是概念形成的重要媒介。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表象,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式,将感性认识转化为形象化的表象。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小学阶段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这个阶段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以便增强学生的数学实力。
数学概念作为数学学习的基础,是学生数学学习中最容易理解和学习的部分,因此,掌握好数学概念教学策略对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以下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的一些建议:1.理解“概念”:数学概念是源于人的认知活动,人们根据认知活动的结果创造的思维工具。
概念是一种抽象的思维形式,许多概念都是建立在对事物外观、共性、特点等方面的归类基础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概念的本质要求教师注意,因为教师应该明确数学概念是什么,如何理解概念,以及如何教授概念,从而能够更好地传递数学概念知识给学生。
2.提供具体样例:将概念放在具体实例中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
例如,教学"分数"的概念,可以采取一些常用的例子来具体阐述,如把一个馅饼分成几个等份,每个部分就是一个分数。
学生可以将这些具体的例子转换成概念,并将这些例子与新的例子相结合来理解概念。
3.区分深浅层次:教学进度通常分为识记、理解、应用,这也适用于数学概念的教学。
在教学的初期,教师通常需要让学生掌握各种定义和基本概念,而在理解和应用的阶段,可以加入更深层次的内涵和应用方面的教学。
4.强调亲和力和兴趣:学生在兴趣的推动下,更易于想象和理解数学概念。
例如,在讲解相过关系时,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的相互关系,如连衣裙的衣领可以当作衣服上的按钮,以便让学生容易理解。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呈现数学概念的亲和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该被鼓励探索、表达和独立思考。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由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6.提供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学生喜欢用不同的方式学习数学概念。
教师应该从不同的层次上对学生进行指导。
例如,通过情境模拟、图形示例、演示操作等形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的重要阶段,数学概念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运用一些有效的策略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数学概念。
一、通过实际物体引入概念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他们更容易通过实际物体来理解概念。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物体引入数学概念,比如通过水果引入“分数”概念,通过玩具引入“几何图形”概念等。
通过操作实际物体,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概念,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二、通过故事引入概念教师可以编写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将数学概念融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入数学概念。
比如通过一个关于小动物比较大小的故事引入“大小比较”概念,通过一个购物的故事引入“货币概念”等。
故事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欢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理解数学概念。
三、通过游戏引入概念游戏是小学生喜欢的活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游戏,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引入数学概念。
比如设计一个有趣的数学接力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从而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四、通过视频动画引入概念在当今多媒体发达的时代,教师可以利用一些优质的数学教育视频动画,引入数学概念。
视频动画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现数学概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通过视觉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五、通过问题引入概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化的问题,引入数学概念。
比如在教学“面积”概念时,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个实际场景:如果我们要铺一块地,需要多少块瓷砖?通过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数学概念,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概念。
六、通过比较引入概念教师可以通过比较的方式引入数学概念,让学生通过对比不同的对象或现象来理解概念。
比如在教学“倍数”概念时,可以让学生比较不同的数字,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和规律,从而自己发现倍数的概念。
七、通过教具引入概念教具是教学的一种有力工具,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引入数学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
------------周佩清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细胞”,是进行逻辑思维的第一要素。
一切数学规则的研究、表达与应用都离不开数学概念。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一般要经过概念的引入、建立、巩固和深化阶段。
这个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它既是一个知识再创造、概念逐步理解的过程,又是一个改善学生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过程。
在概念教学中,要防止重结论、轻过程的错误做法,要通过积极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已确立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主人公地位,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体验、去思考、去构建、去修正数学概念。
一、概念引入的教学策略
儿童学习数学概念有一个学习准备的过程,这个过程就称为“概念的引入”。
良好有效的概念引入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理解和掌握概念。
概念引入的基本策略有:
1、生活实例引入
数学源于生活。
结合生活实例引入概念是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个有效途径。
它可以使数学由“陌生”变为“熟悉”,由”严肃”变为“亲切”,从而使学生愿意接近数学。
例如:“直线和线段”的教学。
可呈现四组镜头让学生观察。
镜头一:妈妈织毛衣的场景,突出散乱在地上的绕来绕去的毛线。
镜头二:斜拉桥上一根根斜拉的钢索。
镜头三:一个女孩打电话,用手指绕着弯弯曲曲的电话线。
镜头四:建筑工地上用绳子拴住重物往上拉的画面,突出笔直的钢丝绳。
然后提问:“刚才你在屏幕上看到了什么?你能给这些线分分类吗?你有什么办法使这些线变直?”这些熟悉的生活现象不仅唤起了学生对生活的回忆,更激起了学生探索欲望,为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
2、从直观操作引入
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可使学生借助动作思维,获得鲜明的感知。
如:教学“平均分”的概念,可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8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看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然后进行比较,说说你认为哪种分法最公平。
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众多的分法中有一种分法是与众不同的,那就是每人分的同样多,从而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从旧知迁移引入
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到了中高年级,许多概念可以通过联系相关的旧概念直接引入。
例如:“质数与和数”的教学。
由于质数、和数
是通过约数的个数来划分的,所以在教学时,可以从复习约数的概念入手,然学生找出1、2、6、7、8、11、12、15的所有约数。
在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他们各有几个约数?你能给出一个分类标准,把这些数分分类吗?从而为引出质数、和数做好铺垫。
又如:“乘法”的概念可从“加法”来引入,“整除”的概念可从除法中的“除尽”来引入。
4、从情景设疑引入
丰富的情景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有利于学生主动观察和积极思考,还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例如:关于“体积”概念的教学,可以先将两个同样的玻璃容器盛满水,然后拿出两个大小明显不等的石块,分别放进两个玻璃容器中,让学生观察,出现了什么现象,并想一想,为什么石块放进容器后,水要往外溢?为什么放进较大石块的容器,流出的水较多?从而让学生获得石块占有空间的感性认识,为引出“体积”做好了准备。
5、从动手计算引入
有些数学概念很难让学生观察或操作,但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计算,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例如:“循环小数”概念的教学。
可先让学生进行小数除法计算,10/3,58.6/11。
在计算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他们都除不尽,并且注意到当余数不断重复出现时,商也不断跟着重复出现,从而感知循环小数。
引进数学概念的方法较多,有时需要配合使用几种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概念建立的教学策略
概念建立是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
小学生建立数学概念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概念的形成,二是概念的同化。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处于由形象思维像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阶段,因此,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大多以“概念形成”的形式为主。
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要经过直观感知---建立表象---解释本质属性三个过程。
1、强化感知
感知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开始,没有感知就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因此在概念教学中,首先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并结合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丰富感性认识,为概念形成做好准备。
在组织学生进行感知活动时,要有意识地把感知的对象从背景中凸现出来,以便学生清晰地感知。
同时,变静止的为活动的,给学生留下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2、重视表象
表象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感知后留下的形象,是多层次感知的结果。
表象接近感知,具有一定的具体性,同时又接近于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它起着从感知到概念的桥梁作用。
建立表象,可以使学生逐步摆脱对直观材料的依赖,克服感知中的局限性,为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奠定基础。
因此,在演示或操作结束后,不要急于进行概括,可以让学生脱离直观事例,默默地回想一下,唤起头脑中的表象,并通过教师的引导,是表象有模糊到清晰,由分散到集中,进而过渡到抽象概括。
如:在直观感知黑板面、课桌面、课本面是长方形的基础上,抽象出几何图形。
3、揭示本质属性
在学生充分感知并形成表象后,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并把这些本质属性推广到同类事物的全体,从而形成概念。
如:“三角形的认识”教学。
首先让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实物;接着在屏幕上出示三角旗、红领巾、三角板等实物图,提问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然后教师去掉图中的颜色,只留下三个物体的外框,让学生说说这三个图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舍弃这三种物体的颜色、大小、材料等非本质的东西,抽象出三角形的本着特征:都是有三条线段组成的。
接着教师出示三条线段,在屏幕上慢慢“围成”一个三角形,形象地突出了“围成”这一特征,是学生准确理解:“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4、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当用定义把概念的本质属性揭示出来时,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还是肤浅的。
因此,教师要采取一切手段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
一般可采取以下方法。
(1)析概念的关键性词语。
如在概括出分数的概念后,可进一步剖析:①单位“1”表示什么意思?②“1”为什么加引号?③“平均分”表示什么意思?④“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什么意思?只有把这些观念词语的意思弄清楚了,才能对分数的概念有深刻的理解。
(2)利用概念的肯定例证和否定例证。
肯定例证有利于概念的概括,否定例证有利于概念的辨别。
因此教师不仅要充分运用肯定例证帮助学生正面理解概念的内涵,同时还及时运用否定例证促进学生对概念的辨析。
如:学习了“循环小数”的概念后,可举若干肯定例证和否定例证。
(3)运用变式突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变式”是指本质属性不变而非本质属性发生变化。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高”时,当学生在标准图形做出高之后,可出示变式图形,然学生根据概念做出高。
这样即使“三角形的高”的内涵到强化,又使外延到充分揭示。
如果只提供标准图形,学生只会在标准图形上做高,而不会再变式图形上做高,这样就会缩小“三角形的高”这一概念的外延。
三、概念巩固的教学策略
学生对概念的掌握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要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多次往复。
当学生初步建立概念后还需要运用多种方法,促进概念在学生认知结构中的保持,并通过不断运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使新建立的概念得以巩固。
1、促进记忆
为了巩固所获得的新概念,首先需要记忆。
教学中,我们必须遵循记忆的规律,指导学生对概念进行记忆。
记忆有机械记忆、理解记忆。
概念的机械记忆就是按概念在课本上的表述进行记忆。
小学生机械记忆的能力一般比较强,但这种记忆如不及时上升到理解记忆,就很容易被遗忘,即使记住了也很难运用。
概念的理解记忆是在明确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使新概念和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建立联系后进行的记忆。
2、自举实例
自举实例就是让学生把已获得的概念简单地运用于实际,通过实例来说明概念,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有经验的教师根据小学生通常带有具体性的特点,在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出概念以后,总是让他们自举例证,并把概念具体化。
如在学生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后,然学生找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
3、强化应用
学生是否牢固地掌握了某个概念,不仅在于能否说出概念的名称和定义,还在于能否正确地应用。
通过应用可以家生理解,增强记忆,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概念的应用可以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两方面进行。
概念的内涵的应用有:①复述定义或根据定义填空;②根据定义判断是非;③根据定义推理;
④根据定义计算。
概念外延的应用有:①举例;②辨认肯定例证或否定例证,并说明理由;③按指定条件从概念的外延种选择事例;④将概念按不同的标准分类。
4、注意辨析
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掌握的概念不断增多,有些概念的文字表述相
同,有些概念的内涵相近,学生容易混淆,如质数与互质数、整除与除尽、和数与偶数等。
因此在概念的巩固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弄清易混淆概念的联系与区别,以促使概念的精确分化。